CN106222093A - 制备金针菇液体菌种的新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制备金针菇液体菌种的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22093A
CN106222093A CN201610590590.7A CN201610590590A CN106222093A CN 106222093 A CN106222093 A CN 106222093A CN 201610590590 A CN201610590590 A CN 201610590590A CN 106222093 A CN106222093 A CN 1062220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mmulina velutipes
culture
new method
shaking flask
liquid strai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9059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林刚
李银娟
杨香院
李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 Xing High-Tech Bio Tech Ltd Shaanxi
Original Assignee
Zhong Xing High-Tech Bio Tech Ltd Shaanx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 Xing High-Tech Bio Tech Ltd Shaanxi filed Critical Zhong Xing High-Tech Bio Tech Ltd Shaanxi
Priority to CN20161059059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22093A/zh
Publication of CN1062220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220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14Fungi; Culture media therefor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Zo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Myc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金针菇液体菌种的新方法,该方法包括金针菇一级种的制备、摇瓶菌种的培养、摇瓶菌种的摇瓶菌种的发酵罐培养等步骤,本发明所提供的金针菇液体菌种的制备方法,经过大量试验得到培养过程中的合理技术参数,并对发酵过程进行详细分级培养,提供了金针菇菌种生长和发育的良好环境和条件,得到的金针菇液体菌种,品质好,产量高,可实现对金针菇液体菌种的大量制备。

Description

制备金针菇液体菌种的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培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制备金针菇液体菌种的新方法。
背景技术
金针菇既是一种美味食品,又是较好的保健食品,其富含B族维生素、维生素C、碳水化合物、矿物质、胡萝卜素、多种氨基酸、植物血凝素、多糖、牛磺酸、香菇嘌呤、麦冬甾醇、细胞溶解毒素、冬菇细胞毒素等,对增强智力尤其是对儿童的身高和智力发育有良好的作用,国外称之为“增智菇”。金针菇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经常使用金针菇能够增强机体对癌细胞的抗御能力,常食金针菇还能降胆固醇,预防肝脏疾病和肠胃道溃疡,增强机体正气,防病健身。总之,金针菇营养价值高、口味好,颇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从而推动金针菇的产业发展向规模化、工业化前进。
液体培养具有很多如周期短、产量高、占地面积少、便于操控、生产条件稳定等优点,有关金针菇菌种液体培养技术的研究虽有一些报道,但多以利用发酵液或菌丝体为目的,对培养过程中影响菌丝活性的生理指标研究甚少,目前尚缺乏有效控制发酵过程的技术参数。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制备金针菇液体菌种的新方法,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供制备金针菇液体菌种的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金针菇一级种的制备,取金针菇菌株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上,在23-25℃条件下,培养10-13天;
(2)、摇瓶菌种的培养,取斜面母种,按照液体培养基体积百分比10-18%的接种量,接种到装有80-120mL摇瓶液体培养基的500mL培养瓶中,培养5-8天得摇瓶菌种;培养条件为:温度25-28℃,震荡速率为120-190转/min,湿度65-80%,二氧化碳浓度为1500-2800ppm;
(3)、摇瓶菌种的摇瓶菌种的发酵罐培养,将摇瓶菌种按发酵培养基体积百分比7-15%的接种量接种至装有5.5L发酵培养基的10L发酵罐进行发酵培养,培养时间为4天,培养条件为:第1天,培养温度20-25℃,通气量:每分钟每1L发酵液通入的空气量为0.5-0.7L,搅拌速度为150-170r/min,压力为0.1-0.15MPa,初始PH为3.5-4.8;第2-3天,培养温度为15-18℃,通气量:每分钟每1L发酵液通入的空气量为1.5-2L,搅拌速度210-240r/min,压力为0.4-0.6MPa;第4天,培养温度20-22℃,通气量:每分钟每1L发酵液通入的空气量为0.8-1L,搅拌速度210-240r/min,压力为0.1-0.2MPa,调节PH值为5.1-6.3。
斜面培养基可为PDA培养基,即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配方:葡萄糖20g,琼脂18g,马铃薯煮的汁的过滤液1000ml;摇瓶菌种的培养、二级摇瓶培养和发酵培养基均可为常用金针菇液体培养基,例如PDB液体培养基,配方:葡萄糖20g,马铃薯煮的汁的过滤液1000ml。
本发明所提供的金针菇液体菌种的制备方法,经过大量试验得到培养过程中的合理技术参数,利用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得到的金针菇液体菌种,品质好,产量高,大大缩短了培养时间,有效提供培养效率,为金针菇液体菌种培养工厂化提供有效的技术参数。
进一步地,所述摇瓶菌种的培养过程中采用暗培养和光培养两个阶段进行,所述暗培养阶段为初始2-3天,所述光培养阶段为剩余时间,优选地,光培养所需的光照强度为560-800勒克斯。
优选培养基为,摇瓶液体培养基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2-3%豆粕、1-2%红糖、0.3-0.8%酵母膏、0.02-0.05%七水硫酸镁、0.01-0.02%碘化钾、0.01-0.03%碳酸铯、0.03-0.05%土霉素、0.01-0.02%氰钴胺、0.08-0.1%胆碱、0.05-0.07%维甲酸、0.12-0.21%缬氨酸、0.1-0.2%糖胺聚糖,余量为水。
进一步优选,发酵培养基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1.5-2.5%大米粉、2-3%玉米粉、3-5%红糖、0.5-1.2%酵母膏、0.03-0.05%七水硫酸镁、0.01-0.02%碘化钾、0.02-0.05%土霉素、0.08-0.1%氰钴胺、0.06-0.09%胆碱、0.15-0.3%缬氨酸、0.02-0.07%左旋肉碱、0.12-0.21%透明质酸、0.01-0.03%木质素磺酸钠、0.05-0.1%乙醇胺,余量为水。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适用于金针菇液体菌种培养的培养基,在优化基本的碳源、氮源、维生素和无机盐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良添加营养成分,诱导菌丝的有效增长;使用本发明所提供的培养基进行培养的金针菇液体菌种,颜色洁白,活性优良,菌丝球性状较佳,且产量高。
进一步地,发酵培养基的制备方法为:将大米粉和玉米粉加入到二分之一水中稀释,并打浆,得到混合浆液,灭菌后待用;将红糖、酵母膏、土霉素和透明质酸加入到四分之一水中,搅拌并加热到45-60℃后,向水溶液中依次加入碘化钾、左旋肉碱、木质素磺酸钠、缬氨酸、乙醇胺、氰钴胺、胆碱、七水硫酸镁混合均匀,55℃搅拌30min,得到营养液,灭菌后待用;将灭菌后的混合浆液和营养液混合均匀,加剩余四分之一水定容后,混合均匀即得发酵培养基。
其中,混合浆液灭菌条件为:灭菌锅内温度137-142℃,压力为85KPa,灭菌时间为80-90min;营养液灭菌条件为:灭菌锅内温度150-160℃,压力为90KPa,灭菌时间为25-40min。
进一步地,发酵培养基中还包括重量百分比为1.5-2%的桑葚、土豆和丝瓜藤混合物的水浸提取物,桑葚、土豆和丝瓜藤的质量比为1:1:3,制备方法为:将桑葚和土豆剪切成1-2cm3的小块,将丝瓜藤剪切成1-2cm的长条,混合后加入原料总重量5-8倍的水打成浆液,将浆液加热到75-85℃后,热过滤,得到的滤液减压浓缩即得水浸提物。
添加上述水浸提物,可进一步促进菌丝对培养基中营养成分的吸收、分解和利用,产生的菌丝体产量更高,均一性更佳,质量更好,处理较为容易。
本发明所提供的金针菇液体菌种的制备方法,经过大量试验得到培养过程中的合理技术参数,并对发酵过程进行详细分级培养,提供了金针菇菌种生长和发育的良好环境和条件,得到的金针菇液体菌种,品质好,产量高,可实现对金针菇液体菌种的大量制备。
使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液态培养基培养的金针菇液态菌种,菌丝白色浓密,可达到738个/ml,产量高,且大小均一,菌球直径均在有效菌种2.0mm内;菌株的活性强,菌丝球边缘多毛刺,菌丝间具有横隔,有锁状联合,菌球由菌丝紧密缠绕而成,且无杂菌污染;菌株对培养液中的大分子营养物质的分解利用完全,生长状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提供制备金针菇液体菌种的新方法,如下步骤:
(1)、配置斜面培养基,取金针菇菌株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上,在23℃条件下,培养13天;
(2)、摇瓶菌种的培养,取斜面母种,按照液体培养基体积百分比10%的接种量,接种到装有80mL摇瓶液体培养基的500mL培养瓶中,培养5天得摇瓶菌种;培养条件为:温度25℃,震荡速率为120r/min,湿度80%,二氧化碳浓度为2800ppm;
(4)、摇瓶菌种的发酵罐培养,将摇瓶菌种按发酵培养基体积百分比7%的接种量接种至装有5.5L发酵培养基的10L发酵罐进行发酵培养,培养时间为4天,培养条件为:第1天,培养温度20℃,通气量:每分钟每1L发酵液通入的空气量为0.5L,搅拌速度为150r/min,压力为0.1MPa,初始PH为4.8;第2-3天,培养温度为18℃,通气量:每分钟每1L发酵液通入的空气量为2L,搅拌速度210r/min,压力为0.4MPa;第4天,培养温度22℃,通气量:每分钟每1L发酵液通入的空气量为1L,搅拌速度210r/min,压力为0.1MPa,调节PH值为5.1。
实施例2
提供制备金针菇液体菌种的新方法,如下步骤:
(1)、配置斜面培养基,取金针菇菌株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上,在25℃条件下,培养10天;
(2)、摇瓶菌种的培养,取斜面母种,按照液体培养基体积百分比18%的接种量,接种到装有120mL摇瓶液体培养基的500mL培养瓶中,培养8天得摇瓶菌种;培养条件为:温度28℃,震荡速率为190r/min,湿度65%,二氧化碳浓度为1500ppm;其中第1-3天暗培养,第4-8天光培养,光照强度为560勒克斯;
(4)、摇瓶菌种的发酵罐培养,将摇瓶菌种按发酵培养基体积百分比15%的接种量接种至装有5.5L发酵培养基的10L发酵罐进行发酵培养,培养时间为4天,培养条件为:第1天,培养温度25℃,通气量:每分钟每1L发酵液通入的空气量为0.7L,搅拌速度为150-170r/min,压力为0.15MPa,初始PH为3.5;第2-3天,培养温度为15℃,通气量:每分钟每1L发酵液通入的空气量为1.5L,搅拌速度240r/min,压力为0.6MPa;第4天,培养温度20℃,通气量:每分钟每1L发酵液通入的空气量为0.8L,搅拌速度240r/min,压力为0.2MPa,调节PH值为6.3。
实施例3
提供制备金针菇液体菌种的新方法,与实施例1区别在于,进一步限定,摇瓶液体培养基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2%豆粕、1%红糖、0.3%酵母膏、0.02%七水硫酸镁、0.01%碘化钾、0.01%碳酸铯、0.03%土霉素、0.01%氰钴胺、0.08%胆碱、0.05%维甲酸、0.12%缬氨酸、0.1%糖胺聚糖,余量为水。
实施例4
提供制备金针菇液体菌种的新方法,与实施例1区别在于,进一步限定,
摇瓶液体培养基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3%豆粕、2%红糖、0.8%酵母膏、0.05%七水硫酸镁、0.02%碘化钾、0.03%碳酸铯、0.05%土霉素、0.02%氰钴胺、0.1%胆碱、0.07%维甲酸、0.21%缬氨酸、0.2%糖胺聚糖,余量为水。
实施例5
提供制备金针菇液体菌种的新方法,与实施例4区别在于,进一步限定,
发酵培养基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2%大米粉、2.3%玉米粉、4%红糖、1.0%酵母膏、0.04%七水硫酸镁、0.01%碘化钾、0.03%土霉素、0.09%氰钴胺、0.07%胆碱、0.2%缬氨酸、0.04%左旋肉碱、0.18%透明质酸、0.02%木质素磺酸钠、0.07%乙醇胺,余量为水。
实施例6
提供制备金针菇液体菌种的新方法,与实施例5区别在于,进一步限定,
发酵培养基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1.5%大米粉、2%玉米粉、3%红糖、0.5%酵母膏、0.03%七水硫酸镁、0.01%碘化钾、0.02%土霉素、0.08%氰钴胺、0.06%胆碱、0.15%缬氨酸、0.02%左旋肉碱、0.12%透明质酸、0.01%木质素磺酸钠、0.05%乙醇胺,1.5%的质量比为1:1:3桑葚、土豆和丝瓜藤混合物的水浸提取物,余量为水。
实施例7
提供制备金针菇液体菌种的新方法,与实施例5区别在于,进一步限定,发酵培养基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2.5%大米粉、3%玉米粉、5%红糖、1.2%酵母膏、0.05%七水硫酸镁、0.02%碘化钾、0.05%土霉素、0.1%氰钴胺、0.09%胆碱、0.3%缬氨酸、0.07%左旋肉碱、0.21%透明质酸、0.03%木质素磺酸钠、0.1%乙醇胺,2%的质量比为1:1:3桑葚、土豆和丝瓜藤混合物的水浸提取物,余量为水。
其中,桑葚、土豆和丝瓜藤混合物的水浸提取物制备方法如下:
将桑葚和土豆剪切成1-2cm3的小块,将丝瓜藤剪切成1-2cm的长条,混合后加入原料总重量5-8倍的水打成浆液,将浆液加热到75-85℃后,热过滤,得到的滤液减压浓缩,灭菌后即得水浸提物。
发酵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如下:将大米粉和玉米粉加入到二分之一水中稀释,并打浆,得到混合浆液,灭菌后待用;将红糖、酵母膏、土霉素和透明质酸加入到四分之一水中,搅拌并加热到45-60℃后,向水溶液中依次加入碘化钾、左旋肉碱、木质素磺酸钠、缬氨酸、乙醇胺、氰钴胺、胆碱、七水硫酸镁混合均匀,55℃搅拌30min,得到营养液,灭菌后待用;将灭菌后的混合浆液、营养液和水浸提取混合均匀,加剩余四分之一水定容后,混合均匀即得发酵培养基。
对照实施例1
提供制备金针菇液体菌种的新方法,与实施例1区别在于,步骤(4)摇瓶菌种的发酵罐培养条件为:将摇瓶菌种按发酵培养基体积百分比7%的接种量接种至装有5.5L发酵培养基的10L发酵罐进行发酵培养,培养时间为4天,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0℃,通气量:每分钟每1L发酵液通入的空气量为0.5L,搅拌速度为150r/min,压力为0.1MPa,初始PH为4.8。
对照实施例2
提供制备金针菇液体菌种的新方法,与实施例1区别在于,(步骤(4)摇瓶菌种的发酵罐培养条件为:将摇瓶菌种按发酵培养基体积百分比7%的接种量接种至装有5.5L发酵培养基的10L发酵罐进行发酵培养,培养时间为4天,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为18℃,通气量:每分钟每1L发酵液通入的空气量为2L,搅拌速度210r/min,压力为0.4MPa。
对照实施例3
提供制备金针菇液体菌种的新方法,与实施例1区别在于,步骤(4)摇瓶菌种的发酵罐培养条件为:将摇瓶菌种按发酵培养基体积百分比7%的接种量接种至装有5.5L发酵培养基的10L发酵罐进行发酵培养,培养时间为4天,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2℃,通气量:每分钟每1L发酵液通入的空气量为1L,搅拌速度210r/min,压力为0.1MPa,调节PH值为5.1。
对照实施例4
提供制备金针菇液体菌种的新方法,与实施例5区别在于,
摇瓶液体培养基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3%玉米粉、2%红糖、0.8%酵母膏、0.05%七水硫酸镁、0.02%碘化钾、0.02%氰钴胺、0.05%缬氨酸、0.4%糖胺聚糖,余量为水;
发酵培养基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2%大米粉、2.3%玉米粉、4%红糖、1.0%酵母膏、0.04%七水硫酸镁、0.01%碘化钾、0.03%土霉素、0.09%氰钴胺、0.07%胆碱、0.2%缬氨酸、0.04%左旋肉碱、0.18%透明质酸、0.02%木质素磺酸钠、0.07%乙醇胺,余量为水。
对照实施例5
提供制备金针菇液体菌种的新方法,与实施例5区别在于,
摇瓶液体培养基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3%玉米粉、2%红糖、0.8%酵母膏、0.05%七水硫酸镁、0.02%碘化钾、0.03%碳酸铯、0.05%土霉素、0.02%氰钴胺、0.1%胆碱、0.05%缬氨酸、0.4%糖胺聚糖,余量为水;
发酵培养基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2%大米粉、2.3%玉米粉、4%红糖、1.0%酵母膏、0.04%七水硫酸镁、0.01%碘化钾、0.09%氰钴胺、0.07%胆碱、0.07%乙醇胺,余量为水。
对照实施例6
提供制备金针菇液体菌种的新方法,与实施例5区别在于,
摇瓶液体培养基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3%玉米粉、2%红糖、0.8%酵母膏、0.05%七水硫酸镁、0.02%碘化钾、0.02%氰钴胺、0.05%缬氨酸、0.4%糖胺聚糖,余量为水;
发酵培养基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2%大米粉、2.3%玉米粉、4%红糖、1.0%酵母膏、0.04%七水硫酸镁、0.01%碘化钾、0.09%氰钴胺、0.07%胆碱、0.07%乙醇胺,余量为水。
试验例1不同制备方法对金针菇液体菌种的影响
一、试验材料
1.1菌种
金针菇908,陕西众兴高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2培养基
斜面培养基为PDA培养基:葡萄糖20g,琼脂18g,马铃薯煮的汁的过滤液1000ml;
摇瓶液体培养基及发酵培养基均为:葡萄糖20g,酵母膏3g,磷酸二氢钾0.15g、七水硫酸镁0.05g,马铃薯煮的汁的过滤液1000ml。
二、培养方法
取上述金针菇菌种,采用实施例1和对照实施例1-3的培养方法制备液体金针菇菌种,定期取培养液样品进行镜检和对菌丝体形态及状态观察,测定菌丝球数量,并对菌球直径进行测量;
菌丝球数量测定:取10ml培养液,过滤获取菌丝球,用蒸馏水清洗3次,将洗净的菌丝球悬浮于100ml蒸馏水中,再从中吸取1ml悬浮液置于平皿中,皿下衬黑白相间方格纸计数,每次处理重复3次,取平均数。
菌丝干重的测量:培养好的菌丝体用滤纸过滤后,用蒸馏水冲洗3次,防止烘干且已经称重的培养皿中,电热恒温古风干燥箱中105℃烘干0.5h,直至2次称重的重量差不超过2mg。
三、试验结果
将金针菇菌种按照上述培养方法进行培养,并对培养结束后测量的菌丝体形态及性状等,测定结果见表1。
表1不同制备方法对金针菇液体菌种生长的影响
注:1、***表示菌丝球颜色洁白,大小均匀,边缘多毛刺;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菌丝具有横隔,有锁状联合,菌球由菌丝紧密缠绕而成,**表示菌丝球颜色发黄,结构松散,表面毛刺少,大小不均一。
上述试验结果可知,本发明所提供的金针菇液体菌种的制备方法,经过大量试验得到的培养参数,并对发酵过程进行详细分级培养,效果优于单一条件;提供了金针菇菌种生长和发育的良好环境和条件,得到的金针菇液体菌种,品质好,产量高,可实现对金针菇液体菌种的大量制备。
试验例2不同培养基对金针菇液体菌种的影响
一、试验材料
1.1菌种
金针菇908,陕西众兴高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2培养基
试验1组:选实施例5所述培养基,试验2组选实施例6所述培养基,试验3组选对照实施例4所述培养基;试验4组选对照实施例5所述培养基;试验5组选对照实施例6所述培养基;
其中斜面培养基均为PDA培养基:葡萄糖20g,琼脂18g,马铃薯煮的汁的过滤液1000ml。
二、培养方法
取上述金针菇菌种及培养基,采用实施例1的培养方法制备液体金针菇菌种,定期取培养液样品进行镜检和对菌丝体形态及状态观察,测定菌丝球数量,并对菌球直径进行测量;
菌丝球数量测定:取10ml培养液,过滤获取菌丝球,用蒸馏水清洗3次,将洗净的菌丝球悬浮于100ml蒸馏水中,再从中吸取1ml悬 浮液置于平皿中,皿下衬黑白相间方格纸计数,每次处理重复3次,取平均数。
菌丝干重的测量:培养好的菌丝体用滤纸过滤后,用蒸馏水冲洗3次,防止烘干且已经称重的培养皿中,电热恒温古风干燥箱中105℃烘干0.5h,直至2次称重的重量差不超过2mg。
三、试验结果
将金针菇菌种按照上述培养方法进行培养,并对培养结束后测量的菌丝体形态及性状等,测定结果见表2。
表2不同培养基对金针菇液体菌种生长的影响
试验1组 试验2组 试验3组 试验4组 试验5组
菌球个数(个/ml) 619 738 512 495 407
菌球直径(mm) 1.1-2.0 1.5-1.9 0.7-1.6 1.0-2.8 0.6-3.1
菌丝干重g/100ml 1.97 3.15 1.58 1.37 0.95
菌丝球形态 *** **** ** ** *
培养液外观 ### #### ## ## #
培养液气味 +++ +++ ++ ++ +
杂菌污染情况 部分污染 部分污染
注:1、****表示菌丝球颜色洁白,大小均匀,边缘多毛刺;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菌丝具有横隔,有锁状联合,菌球由菌丝紧密缠绕而成,***表示菌丝球洁白,表面毛刺少;**表示菌丝球颜色变深,表面毛刺少,结构松散,部分成索状,边缘较为光滑,*表示菌丝球颜色发黄,结构松散,横隔不明显,锁状联合少,多疏松地集合在一起;
2、####表示培养液澄清透亮,菌球密集,悬浮均匀;###表示,澄清,菌球密度大,分散较为均匀;##表示较为澄清,菌球密度小;#表示,略有浑浊,菌球密度小,有分层;
3、+++表示浓厚的菇香味;++表示菇香气味清;+表示略有酸味;
由上述试验结果可知,本发明所提供的液态培养基,实施例6的效果最优,实施例5次之,均明显优于对照例中的培养基;实施例5所提供的培养基所培养的金针菇菌种,菌丝白色浓密,菌种较为均一说明其质量较佳;培养液澄清,菌球密度大达到619个/ml,说明菌种对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吸收较为完全,生长状态较佳;实施例6所提供的培养基所培养的金针菇液体菌种,菌球密度更大,可达到738个/ml,产量高,且大小均一,菌球直径均在有效菌种2.0mm内,菌丝球边缘多毛刺,菌丝间具有横隔,有锁状联合,菌球由菌丝紧密缠绕而成,且无杂菌污染,表明该菌株的活性强,质量优;培养液澄清透亮,菌球悬浮均匀,菌株对培养液中的大分子营养物质的分解利用非常完全,生长状态非常好。而对照实施例所提供的培养基,缺少促进生长的因子,即使培养基中基础碳源、氮源及无机盐相同,培养出的菌种数量少,大小不均一,且有老化现象。

Claims (9)

1.一种制备金针菇液体菌种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金针菇一级种的制备,取金针菇菌株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上,在23-25℃条件下,培养10-13天;
(2)、摇瓶菌种的培养,取步骤(1)制备的金针菇一级种,按照液体培养基体积百分比10-18%的接种量,接种到装有摇瓶液体培养基的培养瓶中,培养5-8天得摇瓶菌种;培养条件为:温度25-28℃,震荡速率为120-190转/min,湿度65-80%,二氧化碳浓度为1500-2800ppm;
(3)、摇瓶菌种的发酵罐培养,将摇瓶菌种按发酵培养基体积百分比7-15%的接种量接种至装有发酵培养基的发酵罐进行发酵培养,培养时间为4天,培养条件为:第1天,培养温度20-25℃,通气量:每分钟每1L发酵液通入的空气量为0.5-0.7L,搅拌速度为150-170r/min,压力为0.1-0.15MPa,初始PH为3.5-4.8;第2-3天,培养温度为15-18℃,通气量:每分钟每1L发酵液通入的空气量为1.5-2L,搅拌速度210-240r/min,压力为0.4-0.6MPa;第4天,培养温度20-22℃,通气量:每分钟每1L发酵液通入的空气量为0.8-1L,搅拌速度210-240r/min,压力为0.1-0.2MPa,调节PH值为5.1-6.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金针菇液体菌种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摇瓶菌种的培养过程中采用暗培养和光培养两个阶段进行,所述暗培养阶段为初始2-3天,所述光培养阶段为剩余时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金针菇液体菌种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培养所需的光照强度为560-800勒克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金针菇液体菌种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摇瓶液体培养基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2-3%豆粕、1-2%红糖、0.3-0.8%酵母膏、0.02-0.05%七水硫酸镁、0.01-0.02%碘化钾、0.01-0.03%碳酸铯、0.03-0.05%土霉素、0.01-0.02%氰钴胺、0.08-0.1%胆碱、0.05-0.07%维甲酸、0.12-0.21%缬氨酸、0.1-0.2%糖胺聚糖,余量为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金针菇液体菌种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培养基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1.5-2.5%大米粉、2-3%玉米粉、3-5%红糖、0.5-1.2%酵母膏、0.03-0.05%七水硫酸镁、0.01-0.02%碘化钾、0.02-0.05%土霉素、0.08-0.1%氰钴胺、0.06-0.09%胆碱、0.15-0.3%缬氨酸、0.02-0.07%左旋肉碱、0.12-0.21%透明质酸、0.01-0.03%木质素磺酸钠、0.05-0.1%乙醇胺,余量为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金针菇液体菌种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培养基的制备方法为:将大米粉和玉米粉加入到二分之一水中稀释,并打浆,得到混合浆液,灭菌后待用;将红糖、酵母膏、土霉素和透明质酸加入到四分之一水中,搅拌并加热到45-60℃后,向水溶液中依次加入碘化钾、左旋肉碱、木质素磺酸钠、缬氨酸、乙醇胺、氰钴胺、胆碱、七水硫酸镁混合均匀,55℃搅拌30min,得到营养液,灭菌后待用;将灭菌后的混合浆液和营养液混合均匀,加剩余四分之一水定容后,混合均匀即得所述发酵培养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金针菇液体菌种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浆液灭菌条件为:灭菌锅内温度137-142℃,压力为85KPa,灭菌时间为80-90min;所述营养液灭菌条件为:灭菌锅内温度150-160℃,压力为90KPa,灭菌时间为25-40min。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金针菇液体菌种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培养基中还包括重量百分比为1.5-2%的桑葚、土豆和丝瓜藤混合物的水浸提取物,所述桑葚、土豆和丝瓜藤的质量比为1:1:3。
9.如权利要求8制备金针菇液体菌种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浸提物的制备方法为:将桑葚和土豆剪切成1-2cm3的小块,将丝瓜藤剪切成1-2cm的长条,混合后加入原料总重量5-8倍的水打成浆液,将浆液加热到75-85℃后,热过滤,得到的滤液减压浓缩灭菌后即得所述水浸提物。
CN201610590590.7A 2016-07-25 2016-07-25 制备金针菇液体菌种的新方法 Pending CN1062220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90590.7A CN106222093A (zh) 2016-07-25 2016-07-25 制备金针菇液体菌种的新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90590.7A CN106222093A (zh) 2016-07-25 2016-07-25 制备金针菇液体菌种的新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22093A true CN106222093A (zh) 2016-12-14

Family

ID=575328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90590.7A Pending CN106222093A (zh) 2016-07-25 2016-07-25 制备金针菇液体菌种的新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22093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09748A (zh) * 2017-05-17 2017-12-01 左春萌 一种可工厂化生产牛樟芝的培育方法
CN107488597A (zh) * 2017-09-01 2017-12-19 山东省科创食用菌产业技术研究院 一种液态发酵生产金针菇菌种的方法
CN107691116A (zh) * 2017-10-26 2018-02-16 江苏华绿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体菌种的母种培养方法及其应用
CN108184547A (zh) * 2018-01-18 2018-06-22 陕西众兴高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金针菇液体菌种的培养方法
CN108517303A (zh) * 2018-03-12 2018-09-11 淮海工学院 一种金针菇液体菌种的制备方法
CN112646727A (zh) * 2020-09-17 2021-04-13 江苏华绿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金针菇菌种发酵罐培养通气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23921A (zh) * 2012-01-11 2012-07-04 福建农林大学 一种金针菇菌丝球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23921A (zh) * 2012-01-11 2012-07-04 福建农林大学 一种金针菇菌丝球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陈合等: "金针菇液体菌种发酵罐内深层培养条件的研究", 《食用菌》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09748A (zh) * 2017-05-17 2017-12-01 左春萌 一种可工厂化生产牛樟芝的培育方法
CN107488597A (zh) * 2017-09-01 2017-12-19 山东省科创食用菌产业技术研究院 一种液态发酵生产金针菇菌种的方法
CN107691116A (zh) * 2017-10-26 2018-02-16 江苏华绿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体菌种的母种培养方法及其应用
CN108184547A (zh) * 2018-01-18 2018-06-22 陕西众兴高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金针菇液体菌种的培养方法
CN108184547B (zh) * 2018-01-18 2020-10-30 陕西众兴高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金针菇液体菌种的培养方法
CN108517303A (zh) * 2018-03-12 2018-09-11 淮海工学院 一种金针菇液体菌种的制备方法
CN112646727A (zh) * 2020-09-17 2021-04-13 江苏华绿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金针菇菌种发酵罐培养通气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22093A (zh) 制备金针菇液体菌种的新方法
CN102160642B (zh) 一种北虫草稻谷食品的制备方法
CN102199054B (zh) 富锌食用菌生产方法及培养基配方
CN101513161A (zh) 一种北虫草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及培养方法
CN102391034A (zh) 杏鲍菇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42853A (zh) 黄色金针菇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08961A (zh) 一种富铜酵母的制备方法
CN102964170A (zh) 双孢菇液体菌种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48451B (zh) 生物纤维素凝胶培养基及用其制备的生物纤维素凝胶产品
CN106085876A (zh) 一种基于糖化淀粉液的草菇液体菌种培养基以及草菇液体菌种制备方法
CN108517303A (zh) 一种金针菇液体菌种的制备方法
CN102786334A (zh) 一种培养食用菌生产母种的培养基
CN106635919A (zh) 一种螺旋藻的养殖方法
CN107619790A (zh) 一种玉木耳的液体菌种培养基、液体菌种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53567B (zh) 一种利用啤酒废液生产酵母发酵态铜饲料添加剂的方法
CN104473258A (zh) 从冬枣枣渣中生产冬枣醋饮及提取冬枣多糖的方法
CN100513549C (zh) 液态菌蕈生产方法及其液态菌蕈发酵设备
CN103396953B (zh) 一种分阶段补料法培养小球藻的方法
CN101210224A (zh) 嗜线虫真菌培养的一种液体培养基及其厚垣孢子制备方法
CN103849575B (zh) 一种单细胞蛋白的生产方法
CN106085882A (zh) 一种基于油茶枝粉的蜜环菌培养基以及蜜环菌液体菌种制备方法
CN102703562A (zh) 利用菌群发酵促进沉香油提取的方法
CN106047718A (zh) 一种基于蟑螂粉的鹿茸菇液体菌种培养基以及鹿茸菇液体菌种制备方法
CN109644778A (zh) 一种食用菌液体发酵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43402A (zh) 一种发酵态铁饲料添加剂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21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