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84547B - 金针菇液体菌种的培养方法 - Google Patents

金针菇液体菌种的培养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84547B
CN108184547B CN201810050474.5A CN201810050474A CN108184547B CN 108184547 B CN108184547 B CN 108184547B CN 201810050474 A CN201810050474 A CN 201810050474A CN 108184547 B CN108184547 B CN 1081845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parts
culturing
culture medium
w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5047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84547A (zh
Inventor
肖林刚
李银娟
杨香院
李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Zhongxing Gaoke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Zhongxing Gaoke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Zhongxing Gaoke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Zhongxing Gaoke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05047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184547B/zh
Publication of CN1081845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845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845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845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金针菇液体菌种的培养方法,该方法包括摇瓶菌种的培养和发酵罐培养步骤,在培养过程中向液体培养基中合理添加添加剂,得到的液体菌种品质好,产量高,经由固体栽培时可以更好的吸收营养物质,得到的金针菇子实体中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价值好,经济效益高。

Description

金针菇液体菌种的培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培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金针菇液体菌种的培 养方法。
背景技术
金针菇既是一种美味食品,又是较好的保健食品,其富含B族维 生素、维生素C、碳水化合物、矿物质、胡萝卜素、多种氨基酸、植 物血凝素、多糖、牛磺酸、香菇嘌呤、麦冬甾醇、细胞溶解毒素、冬 菇细胞毒素等,对增强智力尤其是对儿童的身高和智力发育有良好的 作用,国外称之为“增智菇”。金针菇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经常使用 金针菇能够增强机体对癌细胞的抗御能力,常食金针菇还能降胆固醇, 预防肝脏疾病和肠胃道溃疡,增强机体正气,防病健身。总之,金针 菇营养价值高、口味好,颇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市场需求量不断增 加,从而推动金针菇的产业发展向规模化、工业化前进。
液体培养具有很多如周期短、产量高、占地面积少、便于操控、 生产条件稳定等优点,有关金针菇菌种液体培养技术的研究虽有一些 报道,但多围绕菌丝的生长状态进行考察,较少考虑得到的液体菌种 的本身性能的优良性,更较少有对经由液体菌种培养来提高金针菇整 体生产性能的方面进行考察的研究。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金针菇液体菌种的培养方法, 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供金针菇液体菌种的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摇瓶菌种的培养,将斜面活化后的母种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 置于24-26℃恒温培养箱中震荡培养,摇床转速为160-180r/min,通 气量为:每分钟每1mL液体培养基通入0.2-0.3mL的气体,培养3~4d, 得到摇瓶菌种;在培养1天后,向液体培养基中添加摇瓶中加入的液 体培养基总重量0.05-0.08倍的第一添加剂;在培养2天后,向液体 培养基中添加摇瓶中加入的液体培养基总重量0.10-0.17倍的第二添 加剂;
(2)发酵罐培养,取步骤(1)制备的摇瓶菌种按照10-15%的体积 比接种量接种至装有液体培养基的发酵罐进行发酵培养,保证Ph值为 4.5-7.5,培养温度为20-28℃,通气量为2.7-4.1L/min;在培养1天 后,向液体培养基中添加发酵罐中加入的液体培养基总重量0.15-0.21 倍的第一添加剂;在培养3天后,向液体培养基中添加发酵罐中加入 的液体培养基总重量0.2-0.3倍的第三添加剂;在培养5天后,向液 体培养基中添加发酵罐中加入的液体培养基总重量0.6-0.8倍的第四 添加剂;
其中,液体培养基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成分:碳源15-25、氮源9-16、 维生素B 1-2、磷酸二氢钾0.1-0.5、过磷酸钙1-1.5、聚氧丙烯甘油 醚2-4、水63-75;
所述第一添加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成分:碳源1-2、氮源1-2;
所述第二添加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成分:氮源1-2、氯化锌 0.2-0.4;
所述第三添加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成分:氯化锌1-2、谷胱甘肽0.1-0.2;
所述第四添加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成分:氮源2-3、谷胱甘肽 0.2-0.4、氯化锌0.5-0.7。
本发明所提供的金针菇液体菌种的制备方法,经过大量试验得到 培养过程中的合理技术参数,利用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得到的金针 菇液体菌种,品质好,产量高,经由固体栽培时可以更好的吸收营养 物质,得到的金针菇子实体中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价值好,经济效益 高。
进一步地,所述碳源为重量份数比为5:8的玉米淀粉和红薯粉的 混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氮源为重量份数比为2:3的花生壳酶解液和冷榨 黄豆饼粉。
进一步地,所述花生壳酶解液的制备方法如下:取花生壳洗净晾 干,粉碎后加入到花生壳重量20倍的枸缘酸钠水溶液中,升温至 80-90℃搅拌1h后降温至35-45℃得混合溶液,向混合溶液中加入等重 量的纤维素酶和胰蛋白酶混合物,35-45℃搅拌12-14h,然后离心收集 上清液,即得所述花生壳酶解液。
上述培养液的改进,在配合本发明的其他培养条件基础上,提高 了菌球的产量和质量。
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的具体培养条件如下:培养第1~2 天,保证Ph值为4.5-4.7,通气量为2.7-2.9L/min,温度为26-28℃; 培养第3~4天,保证Ph值为4.8-5.3,通气量为3.5-4.1L/min,温 度为21-25℃;培养第5~6天,保证Ph值为6.5-7.5,通气量为 3.2-4.0L/min,温度为20-23℃。
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通气方式如下:培养第1d连续 通入5-7h氧气,培养第2d间隔通入,每隔40min通入20min氧气, 累积通入氧气的时间为5-7h,培养第3~4d间隔通入,每隔2h通入 30min氧气,累积通入氧气的时间为3-5h,剩余时间通入空气。所述 步骤(2)中,通气方式如下:培养的第2和第4~6天按照2h的间隔 分批通入20min氧气,累积通入时间为2-3h,剩余时间通入空气。
经由上述通气方面的方法优化,得到的液体菌种活性高,在固体 栽培过程中,出菇时间短,产量高。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添加剂还包括重量份数为0.5-1的臭氧生 理盐水。优选地,所述臭氧生理盐水为现配制的,配制方法为:向生 理盐水中通入臭氧气体至臭氧在生理盐水中的浓度为10-20ug/mL。
经由上述进一步的改进优化,得到的液体菌种功能优良,固体栽 培后得到的金针菇长势整齐,菌柄和菌盖的大小适宜,商品性状好, 大幅提高经济效益。
更进一步地,所述培养方法还包括一级液体菌种培养前对金针菇 初始母种进行培养得到金针菇母种溶液,具体培养工艺为:将金针菇 初始母种接入斜面培养基中,于26-28℃中培养5-6天,所述斜面培养 基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成分:麦芽糖醇0.5-1.5、泛酸钙4-7、氯化铵 0.3-1.1、月桂酰肌氨酸1-2、玉米渣15-19、硫酸铁0.5-1.5、琼脂 0.5-1.5、水64-77。
本发明所提供的金针菇液体菌种的制备方法,得到的金针菇液体 菌种品质好,产量高,活性强,性能优良,经过常规固体栽培后得到 的金针菇长势均匀,蛋白质含量高,生物效率高,出菇时间短,且产 品状态符合商品需求,经济效益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本发明没有具体说明 的步骤均可按照常规培养方法进行。
实施例1
提供金针菇液体菌种的培养方法,如下步骤:
(1)摇瓶菌种的培养,将斜面活化后的母种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 置于26℃恒温培养箱中震荡培养,摇床转速为160r/min,通气量为: 每分钟每1mL液体培养基通入0.2mL的气体,培养4d,得到摇瓶菌种; 在培养1天后,向液体培养基中添加摇瓶中加入的液体培养基总重量 0.05倍的第一添加剂;在培养2天后,向液体培养基中添加摇瓶中加 入的液体培养基总重量0.10倍的第二添加剂;
(2)发酵罐培养,取步骤(1)制备的摇瓶菌种按照15%的体积比 接种量接种至装有液体培养基的发酵罐进行发酵培养,保证Ph值为 4.5-7.5,培养温度为20-28℃,通气量为2.7-4.1L/min;在培养1天 后,向液体培养基中添加发酵罐中加入的液体培养基总重量0.15倍的 第一添加剂;在培养3天后,向液体培养基中添加发酵罐中加入的液 体培养基总重量0.2倍的第三添加剂;在培养5天后,向液体培养基 中添加发酵罐中加入的液体培养基总重量0.6倍的第四添加剂;
其中,液体培养基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成分:碳源15、氮源16、维 生素B 1、磷酸二氢钾0.5、过磷酸钙1.5、聚氧丙烯甘油醚4、水75;
所述第一添加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成分:碳源1、氮源2;
所述第二添加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成分:氮源1、氯化锌0.4;
所述第三添加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成分:氯化锌2、谷胱甘肽0.1;
所述第四添加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成分:氮源3、谷胱甘肽0.4、 氯化锌0.5。
实施例2
提供金针菇液体菌种的培养方法,如下步骤:
(1)摇瓶菌种的培养,将斜面活化后的母种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 置于24℃恒温培养箱中震荡培养,摇床转速为180r/min,通气量为: 每分钟每1mL液体培养基通入0.3mL的气体,培养3d,得到摇瓶菌种; 在培养1天后,向液体培养基中添加摇瓶中加入的液体培养基总重量 0.08倍的第一添加剂;在培养2天后,向液体培养基中添加摇瓶中加 入的液体培养基总重量0.17倍的第二添加剂;
(2)发酵罐培养,取步骤(1)制备的摇瓶菌种按照10%的体积比 接种量接种至装有液体培养基的发酵罐进行发酵培养,保证Ph值为 4.5-7.5,培养温度为20-28℃,通气量为2.7-4.1L/min;在培养1天 后,向液体培养基中添加发酵罐中加入的液体培养基总重量0.21倍的 第一添加剂;在培养3天后,向液体培养基中添加发酵罐中加入的液 体培养基总重量0.3倍的第三添加剂;在培养5天后,向液体培养基 中添加发酵罐中加入的液体培养基总重量0.8倍的第四添加剂;
其中,液体培养基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成分:碳源25、氮源9、维 生素B 2、磷酸二氢钾0.1、过磷酸钙1、聚氧丙烯甘油醚2、水63;
所述第一添加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成分:碳源2、氮源1;
所述第二添加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成分:氮源2、氯化锌0.2;
所述第三添加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成分:氯化锌1、谷胱甘肽0.2;
所述第四添加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成分:氮源2、谷胱甘肽0.2、 氯化锌0.7;
其中,所述碳源为重量份数比为5:8的玉米淀粉和红薯粉的混合物; 所述氮源为重量份数比为2:3的花生壳酶解液和冷榨黄豆饼粉。
实施例3
提供金针菇液体菌种的培养方法,与实施例2区别在于,进一步 限定,所述花生壳酶解液的制备方法如下:取花生壳洗净晾干,粉碎 后加入到花生壳重量20倍的枸缘酸钠水溶液中,升温至80℃搅拌1h 后降温至45℃得混合溶液,向混合溶液中加入等重量的纤维素酶和胰 蛋白酶混合物,45℃搅拌12h,然后离心收集上清液,即得所述花生 壳酶解液。
实施例4
提供金针菇液体菌种的培养方法,与实施例2区别在于,进一步 限定,所述花生壳酶解液的制备方法如下:取花生壳洗净晾干,粉碎 后加入到花生壳重量20倍的枸缘酸钠水溶液中,升温至90℃搅拌1h 后降温至35℃得混合溶液,向混合溶液中加入等重量的纤维素酶和胰 蛋白酶混合物,35℃搅拌14h,然后离心收集上清液,即得所述花生壳 酶解液。
实施例5
提供金针菇液体菌种的培养方法,与实施例1区别在于,进一步 限定,所述步骤(2)的具体培养条件如下:培养第1~2天,保证Ph 值为4.5,通气量为2.7L/min,温度为26℃;培养第3~4天,保证 Ph值为4.8,通气量为3.5L/min,温度为25℃;培养第5~6天,保 证Ph值为6.5,通气量为3.2L/min,温度为20℃;所述步骤(1)中, 通气方式如下:培养第1d连续通入5h氧气,培养第2d间隔通入,每 隔40min通入20min氧气,累积通入氧气的时间为5h,培养第3~4d 间隔通入,每隔2h通入30min氧气,累积通入氧气的时间为5h,剩余 时间通入空气;所述步骤(2)中,通气方式如下:培养的第2和第4~ 6天按照2h的间隔分批通入20min氧气,累积通入时间为3h,剩余时 间通入空气。
实施例6
提供金针菇液体菌种的培养方法,与实施例3区别在于,进一步 限定,所述步骤(2)的具体培养条件如下:培养第1~2天,保证Ph 值为4.7,通气量为2.9L/min,温度为28℃;培养第3~4天,保证 Ph值为5.3,通气量为4.1L/min,温度为21℃;培养第5~6天,保 证Ph值为7.5,通气量为4.0L/min,温度为23℃;所述步骤(1)中, 通气方式如下:培养第1d连续通入7h氧气,培养第2d间隔通入,每 隔40min通入20min氧气,累积通入氧气的时间为7h,培养第3~4d 间隔通入,每隔2h通入30min氧气,累积通入氧气的时间为3h,剩余 时间通入空气;所述步骤(2)中,通气方式如下:培养的第2和第4~ 6天按照2h的间隔分批通入20min氧气,累积通入时间为2h,剩余时 间通入空气。
实施例7
提供金针菇液体菌种的培养方法,与实施例1区别在于,进一步 限定,所述第一添加剂还包括重量份数为0.5的臭氧生理盐水;所述 臭氧生理盐水为现配制的,配制方法为:向生理盐水中通入臭氧气体 至臭氧在生理盐水中的浓度为20ug/mL。
实施例8
提供金针菇液体菌种的培养方法,与实施例5区别在于,进一步 限定,所述第一添加剂还包括重量份数为1的臭氧生理盐水;所述臭 氧生理盐水为现配制的,配制方法为:向生理盐水中通入臭氧气体至 臭氧在生理盐水中的浓度为10ug/mL。
对照实施例1
提供金针菇液体菌种的培养方法,如下步骤:
(1)摇瓶菌种的培养,将斜面活化后的母种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 置于26℃恒温培养箱中震荡培养,摇床转速为160r/min,通气量为: 每分钟每1mL液体培养基通入0.2mL的气体,培养4d,得到摇瓶菌种;
(2)发酵罐培养,取步骤(1)制备的摇瓶菌种按照15%的体积比 接种量接种至装有液体培养基的发酵罐进行发酵培养,保证Ph值为 4.5-7.5,培养温度为20-28℃,通气量为2.7-4.1L/min;
其中,液体培养基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成分:碳源15、氮源16、维 生素B 1、磷酸二氢钾0.5、过磷酸钙1.5、聚氧丙烯甘油醚4、水75;
对照实施例2
提供金针菇液体菌种的培养方法,与实施例1区别在于,
所述第一添加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成分:碳源1、氮源2;
所述第二添加剂、第三添加剂、第四添加剂成分相同,包括如下重 量份的各成分:碳源1、氯化锌0.4;
对照实施例3
提供金针菇液体菌种的培养方法,与实施例1区别在于,
所述第一添加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成分:碳源1、氮源2;
所述第二添加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成分:谷胱甘肽0.1、氯化锌 0.4;
所述第三添加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成分:碳源2、半胱氨酸0.1;
所述第四添加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成分:氮源3、半胱氨酸0.4、 氯化锌0.5。
对照实施例4
提供金针菇液体菌种的培养方法,与实施例1区别在于,在步骤 (1)摇瓶菌种的培养过程中,在培养1天后,向液体培养基中添加摇 瓶中加入的液体培养基总重量0.05倍的第二添加剂;在培养3天后, 向液体培养基中添加摇瓶中加入的液体培养基总重量0.10倍的第三添 加剂;
对照实施例5
提供金针菇液体菌种的培养方法,与实施例1区别在于,在步骤 (2)发酵罐培养过程中,在培养1天后,向液体培养基中添加发酵罐 中加入的液体培养基总重量0.15倍的第一添加剂;在培养2天后,向 液体培养基中添加发酵罐中加入的液体培养基总重量0.2倍的第二添 加剂;在培养3天后,向液体培养基中添加发酵罐中加入的液体培养 基总重量0.6倍的第四添加剂;
对照实施例6
提供金针菇液体菌种的培养方法,与实施例2区别在于,液体培 养基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成分:玉米淀粉25、冷榨黄豆饼粉9、维生 素B 2、磷酸二氢钾0.1、过磷酸钙1、聚氧丙烯甘油醚2、水63。
对照实施例7
提供金针菇液体菌种的培养方法,与实施例3区别在于,液体培 养基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成分:红薯粉25、花生壳酶解液9、维生素 B 2、磷酸二氢钾0.1、过磷酸钙1、聚氧丙烯甘油醚2、水63。
对照实施例8
提供金针菇液体菌种的培养方法,与实施例3区别在于,其中, 液体培养基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成分:碳源25、氮源9、维生素B 2、 磷酸钠0.1、过磷酸钙1、水63;
其中,所述碳源为重量份数比为5:8的玉米淀粉和红薯粉的混合 物;所述氮源为重量份数比为2:3的花生壳酶解液和冷榨黄豆饼粉。
试验例1不同制备方法对金针菇液体菌种的影响
一、试验菌种
金针菇21,陕西众兴高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二、试验方法
取上述金针菇菌种,采用实施例1、2、4、5、7和对照实施例6-8 的培养方法制备液体金针菇菌种,定期取培养液样品进行镜检和对菌 丝体形态及状态观察,测定菌丝球数量,并对菌球直径进行测量;
菌丝球数量测定:取10mL培养液,过滤获取菌丝球,用蒸馏水 清洗3次,将洗净的菌丝球悬浮于100mL蒸馏水中,再从中吸取1mL 悬浮液置于平皿中,皿下衬黑白相间方格纸计数,每次处理重复3次, 取平均数。
菌丝干重的测量:培养好的菌丝体用滤纸过滤后,用蒸馏水冲洗3 次,防止烘干且已经称重的培养皿中,电热恒温古风干燥箱中105℃ 烘干0.5h,直至2次称重的重量差不超过2mg。
三、试验结果
将金针菇菌种按照上述培养方法进行培养,并对培养结束后测量 的菌丝体形态及性状等,测定结果见表1。
表1不同制备方法对金针菇液体菌种生长的影响
Figure BDA0001552221730000111
Figure BDA0001552221730000121
注:1、####表示菌丝球颜色洁白,大小均匀,边缘多毛刺;在显微镜下观察, 发现菌丝具有横隔,有锁状联合,菌球由菌丝紧密缠绕而成,###表示菌丝球洁 白,表面毛刺少;##表示菌丝球颜色变深,表面毛刺少,结构松散,部分成索状, 边缘较为光滑,#表示菌丝球颜色发黄,结构松散,横隔不明显,锁状联合少, 多疏松地集合在一起;
上述试验结果可知,本发明所提供的金针菇液体菌种的制备方法, 得到的金针菇液体菌种,品质好,产量高,抗污染能力强,经济效益 好,由对照例可知,在其他制备方法的技术特征确定的情况下,更改 单一或者某些技术特征,均会导致金针菇液体菌种的产量和质量的下 降。
试验例2不同制备方法得到的液体菌种生产性能比较
一、试验菌种
金针菇21,陕西众兴高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二、试验方法
取实施例1、3、5、6、7和对照例1-5的制备方法所得到的液体菌 种,按照下述培养方法进行固体菌种栽培。
菌种栽培:以棉籽壳为主要原料,按常规方法进行菌种栽培试验。 1200ml培养瓶装干料900g,分为11组,每组3瓶,灭菌后分别接种 相应组别的液体菌种,每瓶接种量5%。
其栽培流程如下:拌料—装瓶—消毒灭菌—接种—菌丝培养—搔 菌—出菇—催菇生长—采收。
栽培过程中首先将培养温度控制在18~20℃。湿度控制在70%~ 80%,并定期进行通风换气。菌丝长满瓶后调节室内温度13~14℃、相 对湿度85%~90%进行培养。待子实体萌发后,将栽培瓶移入室温为4℃ 的控制室,CO2浓度保持0.12%-0.14%,观测栽培瓶内菌丝生长及出菇 情况,并统计瓶满天数和生物学效率;同时还采用半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子实体内粗蛋白含量(质量百分比);检测满足下述条件的优良金 针菇占本组金针菇总产量的质量百分比,优良金针菇确定条件为:菌 柄长度在9-12cm,菌柄直径在1.8-1.2cm,菌盖呈球形,直径在 2-3.5cm;结果见表2。
生物学效率=子实体鲜重/培养料干重×l00%。
表2本发明液体菌种与对照组液体菌种生产性能的比较
Figure BDA0001552221730000131
Figure BDA0001552221730000141
由上述结果可知,由实施例1与对照例1-5相比较可知,采用本 发明所提供的金针菇液体菌种培养方法得到的金针菇液体菌种,在固 体栽培过程中,对营养成分的吸收利用好,相同栽培条件下得到的金 针菇子实体内粗蛋白含量高,营养价值更好,同时还具有产量高、生 物效率高和商品性状好的优点。对照例1-5对液体菌种培养方法中的 各个添加剂的添加情况和成分情况做一定的改变,得到类似的培养方 法,但得到的液体菌种经由相同条件的固体栽培后,得到的金针菇不 但蛋白质含量不高,金针菇的品质也较差,培养过程中观察可知,对 照例1得到的金针菇生物学效率低,菌丝增长速度慢;对照例2和3 得到的金针菇菌丝松散,菌柄较短,伞盖较大,不适宜商业上优良金 针菇的标准,对照例4和5所得到的金针菇,长势较差,菌盖开伞较 多,且产量低。实施例5和6与实施例1相比较,从通气控制角度进 一步优化了液体菌种培养方法,可看到可以大大提高液体菌种的活性, 得到的液体菌种在固定栽培过程中出菇时间明缩短,、生物效率进一步 提高,提高生产效率;实施例7于实施例1相比,得到的金针菇长势 更为均一,金针菇的优良质量比最高,得到的金针菇商品性状最好, 非常适合于大众对金针菇的要求,经济效益大大提高。

Claims (9)

1.一种金针菇液体菌种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摇瓶菌种的培养,将斜面活化后的母种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置于24-26℃恒温培养箱中震荡培养,摇床转速为160-180r/min,通气量为:每分钟每1mL液体培养基通入0.2-0.3mL的气体,培养3~4d,得到摇瓶菌种;在培养1天后,向液体培养基中添加摇瓶中加入的液体培养基总重量0.05-0.08倍的第一添加剂;在培养2天后,向液体培养基中添加摇瓶中加入的液体培养基总重量0.10-0.17倍的第二添加剂;
(2)发酵罐培养,取步骤(1)制备的摇瓶菌种按照10-15%的体积比接种量接种至装有液体培养基的发酵罐进行发酵培养,保证Ph值为4.5-7.5,培养温度为20-28℃,通气量为2.7-4.1L/min;在培养1天后,向液体培养基中添加发酵罐中加入的液体培养基总重量0.15-0.21倍的第一添加剂;在培养3天后,向液体培养基中添加发酵罐中加入的液体培养基总重量0.2-0.3倍的第三添加剂;在培养5天后,向液体培养基中添加发酵罐中加入的液体培养基总重量0.6-0.8倍的第四添加剂;
其中,液体培养基基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成分:碳源15-25、氮源9-16、维生素B 1-2、磷酸二氢钾0.1-0.5、过磷酸钙1-1.5、聚氧丙烯甘油醚2-4、水63-75;
所述第一添加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成分:碳源1-2、氮源1-2;
所述第二添加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成分:氮源1-2、氯化锌0.2-0.4;
所述第三添加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成分:氯化锌1-2、谷胱甘肽0.1-0.2;
所述第四添加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成分:氮源2-3、谷胱甘肽0.2-0.4、氯化锌0.5-0.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针菇液体菌种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源为重量份数比为5:8的玉米淀粉和红薯粉的混合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针菇液体菌种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氮源为重量份数比为2:3的花生壳酶解液和冷榨黄豆饼粉的混合物。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金针菇液体菌种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花生壳酶解液的制备方法如下:取花生壳洗净晾干,粉碎后加入到花生壳重量20倍的枸缘酸钠水溶液中,升温至80-90℃搅拌1h后降温至35-45℃得混合溶液,向混合溶液中加入等重量的纤维素酶和胰蛋白酶混合物,35-45℃搅拌12-14h,然后离心收集上清液,即得所述花生壳酶解液。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针菇液体菌种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的具体培养条件如下:培养第1~2天,保证Ph值为4.5-4.7,通气量为2.7-2.9 L/min,温度为26-28℃;培养第3~4天,保证Ph值为4.8-5.3,通气量为3.5-4.1 L/min,温度为21-25℃;培养第5~6天,保证Ph值为6.5-7.5,通气量为3.2-4.0L/min,温度为20-23℃。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金针菇液体菌种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通气方式如下:培养第1d连续通入5-7h氧气,培养第2d间隔通入,每隔40min通入20min氧气,累积通入氧气的时间为5-7h,培养第3~4d间隔通入,每隔2h通入30min氧气,累积通入氧气的时间为3-5h,剩余时间通入空气。
7.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金针菇液体菌种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通气方式如下:培养的第2和第4~6天按照2h的间隔分批通入20min氧气,累积通入时间为2-3h,剩余时间通入空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针菇液体菌种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添加剂还包括重量份数为0.5-1的臭氧生理盐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金针菇液体菌种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生理盐水为现配制的,配制方法为:向生理盐水中通入臭氧气体至臭氧在生理盐水中的浓度为10-20ug/mL。
CN201810050474.5A 2018-01-18 2018-01-18 金针菇液体菌种的培养方法 Active CN1081845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50474.5A CN108184547B (zh) 2018-01-18 2018-01-18 金针菇液体菌种的培养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50474.5A CN108184547B (zh) 2018-01-18 2018-01-18 金针菇液体菌种的培养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84547A CN108184547A (zh) 2018-06-22
CN108184547B true CN108184547B (zh) 2020-10-30

Family

ID=62589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50474.5A Active CN108184547B (zh) 2018-01-18 2018-01-18 金针菇液体菌种的培养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8454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85477B (zh) * 2020-11-20 2022-06-14 山东沃尔美肥业有限公司 一种金针菇二次出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8830A (zh) * 2008-02-22 2008-07-30 江南大学 一种液体发酵培养富硒、锌元素的金针菇菌丝体的方法
CN101372701A (zh) * 2008-10-20 2009-02-25 南京泽朗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金针菇多糖的制备方法
CN102523921A (zh) * 2012-01-11 2012-07-04 福建农林大学 一种金针菇菌丝球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CN104221709A (zh) * 2014-08-30 2014-12-24 永州市祥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金针菇菌种的生产方法
CN106222093A (zh) * 2016-07-25 2016-12-14 陕西众兴高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制备金针菇液体菌种的新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8830A (zh) * 2008-02-22 2008-07-30 江南大学 一种液体发酵培养富硒、锌元素的金针菇菌丝体的方法
CN101372701A (zh) * 2008-10-20 2009-02-25 南京泽朗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金针菇多糖的制备方法
CN102523921A (zh) * 2012-01-11 2012-07-04 福建农林大学 一种金针菇菌丝球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CN104221709A (zh) * 2014-08-30 2014-12-24 永州市祥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金针菇菌种的生产方法
CN106222093A (zh) * 2016-07-25 2016-12-14 陕西众兴高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制备金针菇液体菌种的新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84547A (zh) 2018-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11767B (zh) 一种海参用微生物发酵饵料的生产方法
CN102160642B (zh) 一种北虫草稻谷食品的制备方法
CN104206645B (zh) 用米曲霉固体发酵豆粕生产小肽饲料添加剂的方法
CN105981581B (zh) 一种蝉花的人工培养方法
CN106801017A (zh) 一种高产耐热蛋白酶及虫草素的蛹虫草菌株筛选及诱变方法
CN109198167A (zh) 饲用酵母水解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588279A (zh) 一种富硒食用菌的栽培方法
CN103211088A (zh) 海参饵料的制备方法
CN113455286B (zh) 高底物浓度发酵玉米浆产物在食用菌栽培生产中的应用
CN109280632B (zh) 一种液态发酵生产富硒杏鲍菇菌种的方法
CN107058119A (zh) 一种提高蛹虫草液态发酵生产虫草素和耐热蛋白酶产量的方法
CN113046253B (zh) 一种提高马克斯克鲁维酵母耐热性的培养方法
CN107760612B (zh) 一种黑曲霉yy07菌株及其在固体发酵生产饲用酸性蛋白酶中的应用
CN108184547B (zh) 金针菇液体菌种的培养方法
CN107267398B (zh) 一种灵芝液体菌种培养基及灵芝液体菌种培养方法
CN113502232A (zh) 一种灵芝菌丝体与猴头菇菌丝体高效共发酵方法
CN101210224A (zh) 嗜线虫真菌培养的一种液体培养基及其厚垣孢子制备方法
CN102349416B (zh) 一种制备金针菇液体菌种的简易方法
CN107580974B (zh) 一种平菇多茬出菇装置及利用该装置的出菇方法
CN108207492B (zh) 一种木腐型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基、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2787153A (zh) 微生物发酵补料生产恩拉霉素的方法
CN114381394B (zh) 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株及水蛛饵料原料发酵剂
CN1086399A (zh) 食用菌深层发酵生产保健饮料的方法
CN102994427A (zh) 利于家禽生长的胶质类芽孢杆菌粗多糖的制备法及所用菌
CN105779317A (zh) 一株高产甲醇蛋白的毕赤酵母菌株及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