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63946A - 排出容器 - Google Patents

排出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63946A
CN106163946A CN201580016928.1A CN201580016928A CN106163946A CN 106163946 A CN106163946 A CN 106163946A CN 201580016928 A CN201580016928 A CN 201580016928A CN 106163946 A CN106163946 A CN 1061639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valve
internal
valve rod
amount dischar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1692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63946B (zh
Inventor
菅原信也
山口和洋
片冈公雄
宫本英俊
目加多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z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aiz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07761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44617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14208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48011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15212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89570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15670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48012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02680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80714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zo Corp filed Critical Daiz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1639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639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639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639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3/00Containers or package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dispensing contents
    • B65D83/14Containers or package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dispensing contents for delivery of liquid or semi-liquid contents by internal gaseous pressure, i.e. aerosol containers comprising propellant for a product delivered by a propellant
    • B65D83/60Contents and propellant separa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00Nozzles, spray heads or other outlets, with or without auxiliary devices such as valves, heating means
    • B05B1/28Nozzles, spray heads or other outlets, with or without auxiliary devices such as valves, heating means with integral means for shielding the discharged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e.g. to limit area of spray; with integral means for catching drips or collecting surplus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5/00Details of spraying plant or spray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ccessories
    • B05B15/30Dip tub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3/00Containers or package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dispensing contents
    • B65D83/14Containers or package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dispensing contents for delivery of liquid or semi-liquid contents by internal gaseous pressure, i.e. aerosol containers comprising propellant for a product delivered by a propellant
    • B65D83/32Dip-tub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3/00Containers or package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dispensing contents
    • B65D83/14Containers or package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dispensing contents for delivery of liquid or semi-liquid contents by internal gaseous pressure, i.e. aerosol containers comprising propellant for a product delivered by a propellant
    • B65D83/38Details of the container bod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3/00Containers or package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dispensing contents
    • B65D83/14Containers or package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dispensing contents for delivery of liquid or semi-liquid contents by internal gaseous pressure, i.e. aerosol containers comprising propellant for a product delivered by a propellant
    • B65D83/38Details of the container body
    • B65D83/384Details of the container body comprising an aerosol container disposed in an outer shell or in an external contain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3/00Containers or package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dispensing contents
    • B65D83/14Containers or package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dispensing contents for delivery of liquid or semi-liquid contents by internal gaseous pressure, i.e. aerosol containers comprising propellant for a product delivered by a propellant
    • B65D83/38Details of the container body
    • B65D83/384Details of the container body comprising an aerosol container disposed in an outer shell or in an external container
    • B65D83/386Details of the container body comprising an aerosol container disposed in an outer shell or in an external container actuation occurring by moving the aerosol container relative to the outer shell or external contain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3/00Containers or package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dispensing contents
    • B65D83/14Containers or package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dispensing contents for delivery of liquid or semi-liquid contents by internal gaseous pressure, i.e. aerosol containers comprising propellant for a product delivered by a propellant
    • B65D83/40Closure ca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3/00Containers or package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dispensing contents
    • B65D83/14Containers or package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dispensing contents for delivery of liquid or semi-liquid contents by internal gaseous pressure, i.e. aerosol containers comprising propellant for a product delivered by a propellant
    • B65D83/42Filling or charg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3/00Containers or package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dispensing contents
    • B65D83/14Containers or package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dispensing contents for delivery of liquid or semi-liquid contents by internal gaseous pressure, i.e. aerosol containers comprising propellant for a product delivered by a propellant
    • B65D83/44Valv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Regulating devices
    • B65D83/48Lift valves, e.g. operated by push a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3/00Containers or package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dispensing contents
    • B65D83/14Containers or package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dispensing contents for delivery of liquid or semi-liquid contents by internal gaseous pressure, i.e. aerosol containers comprising propellant for a product delivered by a propellant
    • B65D83/60Contents and propellant separated
    • B65D83/62Contents and propellant separated by membrane, bag,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3/00Containers or package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dispensing contents
    • B65D83/14Containers or package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dispensing contents for delivery of liquid or semi-liquid contents by internal gaseous pressure, i.e. aerosol containers comprising propellant for a product delivered by a propellant
    • B65D83/75Aerosol container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5D83/16 - B65D83/74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3/00Containers or package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dispensing contents
    • B65D83/14Containers or package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dispensing contents for delivery of liquid or semi-liquid contents by internal gaseous pressure, i.e. aerosol containers comprising propellant for a product delivered by a propellant
    • B65D83/75Aerosol container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5D83/16 - B65D83/74
    • B65D83/753Aerosol container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5D83/16 - B65D83/74 characterised by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ssociated with outlets
    • B65D83/7532Aerosol container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5D83/16 - B65D83/74 characterised by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ssociated with outlets comprising alternative flow directions or replaceable or interchangeable outle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多层构造的排出容器,构造简单,能够简易地进行内容物及加压剂的填充,并且,能够简易地进行使用后的加压剂的排出。在排出容器中,阀机构具备阀杆,阀杆具有两条独立的阀杆内通道,一条阀杆内通道与阀座内排出通道连通,另一条阀杆内通道与阀座内气体通道连通,封闭另一条阀杆内通道而排出内容物,打开另一条阀杆内通道而排出加压剂。该排出容器通过从阀组件拆卸按钮(14)并且按下阀机构(16)的阀杆(21)(切换操作)能够使加压室(S2)和大气连通。

Description

排出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排出容器。详细而言,涉及多层构造的排出容器。
背景技术
一般已知双层构造的空气溶胶容器,其具备:外部容器、收容于该外部容器的内部容器、关闭外部容器及内部容器的阀组件、填充于内部容器的原液、填充于外部容器和内部容器之间的空间的加压剂。
此外,如专利文献1所示,本申请人提案了一种多层构造的排出容器,其具备:外瓶(外部容器)、内瓶(内部容器)、关闭外瓶的口部及内瓶的口部的盖体(阀组件)、填充于外瓶和内瓶之间的空间的内容物、填充于内瓶内的加压剂。
并且,如专利文献2所示,本申请人提案了一种双液排出制品,其具备:耐压容器(外部容器)、收容于耐压容器内的中间容器(内部容器)、收纳于中间容器内的料袋(最内层容器)、关闭耐压容器、中间容器以及料袋的阀组件、填充于料袋内的第一内容物、填充于耐压容器和中间容器之间的第二内容物、填充于中间容器和料袋之间的加压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5487011B2
专利文献2:WO2013084996A1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改良的多层构造的排出容器。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层构造的排出容器,其构造简单,能够简易地进行内容物及加压剂的填充,并且,能够简易地进行使用后的加压剂的排出。
本发明的排出容器的第一方式,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部容器;内部容器,收容于该外部容器中;以及,阀组件,关闭所述外部容器及所述内部容器,并与外部容器的外周卡合而被固定,在外部容器和内部容器之间的收容室填充内容物,在内部容器内的加压室填充加压剂,其中,所述阀组件具备:阀机构,对用于连通所述收容室和大气的、内容物的排出通道进行连通或切断;阀座,收容所述阀机构;以及盖,以覆盖所述阀座及所述外部容器的方式将阀座固定于外部容器,通过对所述阀组件进行切换操作,能够使所述加压室和大气连通。
本发明的排出容器的第一方式,在排出全部内容物之后的使用后,通过对阀组件进行切换操作能够进行加压剂的排出。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任一排出容器中,优选的是,所述阀座具有:壳体,收容阀机构;以及环状凸缘,配置于外部容器的上方,所述收容室和大气经由所述壳体和所述环状凸缘连通。这种情况下,能够将阀组件的构造形成为简单的构造。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任一排出容器中,优选的是,通过对所述阀组件进行切换操作能够使所述加压室和大气经由阀机构连通。这种情况下,由于加压剂经由阀机构而被排出,因此,能够通过阀机构控制排出量,确保安全。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任一排出容器中,优选的是,所述阀机构具备阀杆,该阀杆具有两条独立的阀杆内通道,所述阀座具有:阀座内排出通道,连通所述收容室和大气:以及阀座内气体通道,连通所述加压室和大气,一条所述阀杆内通道与阀座内排出通道连通,另一条所述阀杆内通道与阀座内气体通道连通,封闭所述另一条阀杆内通道来排出内容物,所述切换操作是打开所述另一条阀杆内通道并且打开阀机构的操作。这种情况下,能够将加压剂从另一条阀杆内通道排出。并且,在阀组件的切换操作之后,由于进行阀杆的按下操作而能够排出加压剂,因此,对于使用者是安全的。
切换操作是所述另一条阀杆内通道的打开操作的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排出容器中,优选的是,在所述阀杆上以能够拆卸的方式设置有按钮,所述按钮具有:阀杆卡合部,与阀杆卡合;排出孔,排出内容物;以及按钮内通道,连接阀杆卡合部和排出孔,所述阀杆卡合部使一条阀杆内通道与排出孔连通,切断另一条阀杆内通道与大气,所述切换操作是拆卸所述按钮并且打开阀机构的操作。这种情况下,由于能够通过按钮的拆卸进行切换操作,因此简单。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排出容器中,优选的是,所述盖以能够相对于外部容器上下移动的方式构成,在所述阀座和所述内部容器之间设置内密封件,在所述外部容器的外筒面和盖的内筒面之间设置截面圆形的外密封件,所述盖固定于外部容器的固定位置,使所述外密封件及所述内密封件分别形成密封构造而排出内容物,所述切换操作包含使所述盖向比固定位置靠上方的临时位置移动而在维持外密封件的密封构造的同时解除内密封件的密封构造的操作。这种情况下,由于切换操作是使盖向上方移动的操作,因此,操作简单并且能够防止使用者在使用中的误操作。
切换操作是向盖的上方的移动操作的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排出容器中,优选的是,所述阀座和盖连结成一体。这种情况下,在填充时,阀座不会关闭外部容器或内部容器。
切换操作是向盖的上方的移动操作的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排出容器中,优选的是,在将所述盖向临时位置移动而使内密封件的密封构造解除时,所述加压室和所述内容物的排出通道连通,所述切换操作是将所述盖向临时位置移动并且打开阀机构的操作。这种情况下,由于加压剂经由阀机构而被排出,因此,能够通过阀机构控制排出量,对于使用者是安全的。
切换操作是向盖的上方的移动操作的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排出容器中,优选的是,沿铅垂方向压缩所述内密封件。这种情况下,在盖上升的同时,内密封件被解除。
切换操作是向盖的上方的移动操作的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排出容器中,优选的是,沿水平方向压缩所述内密封件。这种情况下,即使使盖向上方移动,只要内密封件不被从阀座或者内部容器的压缩中打开,密封构造就不会被解除,因此,能够安全地进行切换操作。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层构造的排出容器,能够简易地进行原液及加压剂的填充,生产效率高。
本发明的排出容器的第二方式,具备:外部容器;内部容器,收容于该外部容器;阀组件,关闭外部容器和内部容器,所述阀组件具有:原液通道,连通外部容器和内部容器之间的原液收容部和外部;气体通道,连通内部容器内和外部,其特征在于,设置原液用止逆阀,对于从外部流向原液收容部的流体切断原液通道,对于从原液收容部流向外部的流体连通原液通道。
本发明的排出容器的第二方式,当经由阀组件填充加压剂时,能够通过原液用止逆阀切断原液通道,加压剂不会侵入原液收容部。因此,能够在将原液填充于原液收容部、安装阀组件并密封排出容器之后填充加压剂,能够简化原液及加压剂的填充工序,加压剂的填充精度高,生产效率高。此外,由于原液用止逆阀对于从原液收容部流向外部的流体连通原液通道,因此,对于原液的排出没有影响。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任一排出容器中,优选的是,设置气体用止逆阀,对于从内部容器内的气体收容部流向外部的流体切断气体通道,对于从外部流向气体收容部的流体连通气体通道。这种情况下,在经由阀组件填充加压剂之后,能够防止加压剂逆流。并且,在原液排出时,加压剂不会泄漏至外部。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任一排出容器中,优选的是,所述原液用止逆阀具有:所述原液通道;从原液通道延伸的退避通道;在所述退避通道和原液通道之间移动的移动阀,所述移动阀对于从外部流向原液收容部的流体向原液通道侧移动而切断原液通道,对于从原液收容部流向外部的流体向退避通道侧移动而连通原液通道。这种情况下,制造容易,生产效率高。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层构造的排出容器,其能够与原液相独立地、安全地排出所填充的加压剂。
本发明的排出容器的第三方式,其特征在于,具备:外部容器;收容于该外部容器的内部容器;关闭所述外部容器和内部容器并与外部容器装卸自如的阀组件,在所述外部容器和阀组件之间设置有沿半径方向被压缩的第一密封件和沿轴向被压缩的第二密封件。
本发明的排出容器的第三方式为具备新型双层的密封构造的排出容器,在从阀组件排出原液之后而废弃制品时,在维持一方的密封件的密封的同时,通过解除另一方的密封件的密封而能够安全地排出加压剂。
例如,在通过相对于外部容器拧松阀组件、阀组件相对于外部容器上下移动的情况下,在维持第一密封件的密封的同时,能够解除第二密封件的密封。并且,通过相对于外部容器拧松阀组件,阀组件相对于外部容器沿半径方向(水平方向)扩展的情况下,在维持第二密封件的密封的同时,能够解除第一密封件的密封。如此,通过在维持一方而解除另一方的密封,不会使加压剂喷出至外部,能够使加压剂与阀机构连通而形成能够排出加压剂的状态。
之后,通过操作阀组件的阀杆,能够将加压剂从阀杆排出至外部。特别是由于以通过阀杆孔控制喷射量的方式设计,因此安全。并且,即使在残留原液的状态下拧松阀组件的情况下,由于一方的密封件得以维持,因此,原液不会喷出至外部。这种情况下,通过在拧松后操作阀杆,能够从阀杆安全地排出原液和加压剂的混合体。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任一排出容器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密封件密封外部容器内和外部之间,所述第二密封件密封外部容器和内部容器之间的空间和内部容器内之间。这种情况下,通过在维持第一密封件的密封的同时解除第二密封件的密封,能够实质上不打开多层排出容器而使两个空间连通。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任一排出容器中,优选的是,加压剂填充于所述内部容器内,原液收容于所述外部容器和内部容器之间的空间。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任一排出容器中,优选的是,原液收容于所述内部容器内,加压剂填充于所述外部容器和内部容器之间的空间。
在原液及加压剂被收容于任一个空间的情况下,都能够在排出原液之后安全地排出加压剂。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任一排出容器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于外部容器的外周面和阀组件的内周面之间。这种情况下,即使拧松阀组件,阀组件相对于外部容器上下移动,也得以维持密封。
特别优选的是,所述阀组件具有覆盖于所述外部容器的筒状的盖,所述第一密封件为截面圆形的O型环,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于在所述外部容器的外周所设置的外圆筒部和在所述盖的内周所设置的内圆筒部之间。这种情况下,能够使第一密封件的密封构造牢固。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任一排出容器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密封件设置于外部容器和阀组件之间。这种情况下,仅需使阀组件相对于外部容器向上方移动,即能够解除密封。
特别优选的是,所述阀组件具有配置于所述外部容器的上端的阀座,所述第二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外部容器和阀座之间。这种情况下,能够形成简单的构造。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密封件经由内部容器而设置于外部容器和阀组件之间。这种情况下,通过第二密封件能够密封外部容器和阀组件之间和内部容器和阀组件之间。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任一排出容器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内部容器的上端设置配置于所述外部容器的上端的凸缘部,所述阀组件具有:以关闭所述内部容器的方式而配置于所述凸缘部的上表面的阀座,和将所述阀座固定于外部容器并以关闭所述外部容器的方式覆盖的筒状的盖,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于外部容器的外周面和盖的内周面之间,所述第二密封件经由内部容器的凸缘部而设置于所述外部容器和阀座之间。这种情况下,通过向上方拧松盖,在维持第一密封件的同时,能够解除第二密封件,能够安全地进行加压剂的排出。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任一排出容器中,优选的是,进一步具备收容于所述内部容器、被阀组件关闭的最内层容器。这种情况下,成为使用后能够安全排出加压剂的双液排出型的排出容器。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任一排出容器中,优选的是,所述阀组件相对于外部容器上下移动而被装卸。这种情况下,能够在维持第一密封件的密封的同时解除第二密封件的密封。
特别优选的是,所述阀组件和外部容器通过螺纹而装卸自如。这种情况下,在相对于外部容器拧松阀组件时,由于能够缓缓地使阀组件上下移动,因此,能够形成简易的构造。
本发明的第四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压剂的废弃容易的双层构造的排出容器。
本发明的排出容器的第四方式为一液排出型的双层排出容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外部容器;收容于该外部容器的内部容器;关闭所述外部容器和内部容器的阀组件;安装于所述阀组件的阀杆的排出部件,划分为所述外部容器和所述内部容器之间的第一空间和内部容器内的第二空间,用于将原液填充于一个空间,将加压剂填充于另一个空间,其中,所述阀组件具备连通一个空间和外部的原液通道和连通另一个空间和外部的加压剂通道两个独立的通道,所述排出部件具有在安装于阀杆时关闭加压剂通道的封闭部。特别优选的是,所述阀组件具备两个独立的阀杆内通道,分别具有在上端开口的筒状的阀杆,所述封闭部关闭构成加压剂通道的一个阀杆内通道的上端开口。
本发明的第四方式的排出容器,原液和加压剂的填充容易。并且,由于具有在所述排出部件安装于阀杆时关闭加压剂通道的封闭部,因此,排出原液时,加压剂不会放出至外部。并且,当原液用完而废弃双层排出容器时,能够拆卸排出部件而经由加压剂通道将加压剂排出至外部。
本发明的第四方式的任一排出容器中,优选的是,所述阀杆的内筒部和外筒部形成于同轴上,所述内筒部相比外筒部向上方突出,所述封闭部关闭内筒部或者外筒部的上端开口。这种情况下,由于排出部件的操作方向(下方向)和封闭部关闭上端开口的方向相同,因此,在排出部件操作时(原液排出时)加压剂不泄漏。
特别优选的是,所述阀杆的内筒部和外筒部形成于同轴上,所述内筒部相比外筒部向上方突出,所述封闭部件关闭内筒部或者外筒部的上端开口。这种情况下,由于原液通道的上端开口和加压剂通道的上端开口为不同的高度,因此,能够将确保原液通道的上端开口的同时关闭加压剂通道的上端开口的封闭部形成为简易的构造。因此,能够在排出部件操作时(原液排出时)在确保原液通道的同时确实地密封加压剂通道。
本发明的第四方式的任一排出容器中,优选的是,在所述排出部件设置关闭构成所述原液通道的另一方的阀杆内通道的上端开口,能够插入所述阀杆的内筒部的插入孔。这种情况下,在废弃双层排出容器时,通过拆卸排出部件,将阀杆插入排出部件的插入孔,打开阀组件,而能够排出加压剂。
本发明的第四方式的任一排出容器中,优选的是,具有安装于所述阀组件的上端的保护盖,在所述保护盖设置关闭构成所述原液通道的另一条阀杆内通道的上端开口、能够插入所述阀杆的内筒部的插入孔。这种情况下,在废弃双层排出容器时,通过拆卸排出部件,将阀杆插入保护盖的插入孔,打开阀组件,而能够排出加压剂。
本发明的第五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出容器,其阀机构的密封性稳定,并且能够稳定地排出内容物。
本发明的排出容器的第五方式,其特征在于,具有容器主体和关闭所述容器主体的阀组件,所述阀组件具有配置于所述容器主体的上端的阀单元和将该阀单元固定于容器主体的筒状的盖,所述阀单元具备:阀机构;筒状的阀座,收容所述阀机构,形成有配置于容器主体的上端的第一凸缘部;阀罩,覆盖所述阀座的开口部,将阀机构固定于阀座,形成有配置于所述第一凸缘部的上方的第二凸缘部,在所述阀座的第一凸缘部的上方形成连通阀座的内外的连通孔,在所述阀座的第一凸缘部和阀罩的第二凸缘部之间形成与所述连通孔连通,与容器主体内连通的通道。
本发明的排出容器的第五方式,能够与盖向容器主体的安装(紧固)状态无关地、准确地设置通道。此外,在放射状地设置多条所述通道的情况下,所述凸缘部和容器主体之间的通道的对位变得容易。特别是在通道为使原液通过的原液通道的情况下是优选的。进一步,在通过螺纹螺合将盖固定于容器主体时,与盖的旋转同时阀单元一并旋转,即使所述通道和凸缘部和容器主体之间的通道偏离原先的设定,也能够使其连通而不影响喷射量,因此是优选的。
本发明的第五方式的任一排出容器中,优选的是,所述阀单元在阀座和阀罩收容阀机构的状态下一体化。这种情况下,阀机构的密封构造与盖的安装状态无关而稳定,在组装工序中易于处理,能够稳定地填充加压剂及内容物。特别是在从盖的上端开口填充加压剂的情况下是优选的。
本发明的第五方式的任一排出容器中,优选的是,在所述盖的内表面具备:在所述固定的状态下的比阀单元相对于盖的位置的靠下方的位置支持阀单元的凸缘部的临时支持部。
这种情况下,通过在制造时由盖的临时支持部支持阀单元,从而能够将阀组件作为一体物来对待。由于形成为阀单元能够相对于盖稍微上下移动,因此,能够通过盖的按入量调整阀单元的凸缘和容器主体的上端之间的密封的微调。特别是,在螺纹螺合盖和容器主体的情况下,在使盖旋转时,由于能够使盖相对于阀单元空转,因此,不会发生密封阀单元和容器主体之间以及阀单元和内部容器之间的密封件扭曲或断裂等的问题,能够得到稳定的密封性,因此优选。
本发明的第五方式的任一排出容器中,优选的是,具备收容于所述容器主体内、其开口部被所述阀组件关闭、具有可挠性的内部容器,所述通道连通连通孔、容器主体和内部容器之间的空间。这种情况下,能够在容器主体内形成两个独立的空间(容器主体和内部空间之间、内部容器内)。特别是在将原液填充于容器主体和内部空间之间的情况下,能够将原液经由通道而导入至阀座,排出至外部。
特别优选的是,在所述阀座的第一凸缘部的下方形成连通阀座的内外、与内部容器内连通的第二连通孔。这种情况下,通过将第一原液填充于容器主体和内部容器之间,并且将加压剂和第二原液填充于内部容器内,能够形成双液排出制品。
进一步优选的是,具备收容于所述内部容器、被所述阀组件关闭、具有可挠性的最内层容器,所述第二连通孔连通阀座内和最内层容器内。这种情况下,能够在容器主体内形成三个独立的空间(容器主体和内部空间之间、内部空间和最内空间之间、最内空间内),能够将两种原液和同时加压两种原液的加压剂分别向各个空间填充,能够形成双液排出制品。
本发明的第六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加压剂的新型填充方法的排出制品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排出制品的制造方法的第六方式,其特征在于,其为将内容物及加压剂填充于排出容器的排出制品的制造方法,所述排出容器具有:容器主体;阀单元,具有关闭所述容器主体的阀组件,所述阀组件具备配置于所述容器主体的上端的凸缘部;筒状的盖,将所述阀单元固定于容器主体,其中,在比固定位置靠上方的位置保持所述盖,从所述盖的上端开口经由盖和阀单元之间及所述凸缘部和容器主体的上端之间将加压剂填充于容器主体内,在固定位置固定所述盖。
本发明的排出制品的制造方法的第六方式具备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新型加压剂的填充工序。特别是,由于能够从位于容器主体的开口部的上方的盖的上端开口进行加压剂的填充,因此,能够使填充装置紧凑。
本发明的第六方式的任一制造方法中,优选的方法是,所述阀单元具备:阀机构;阀座,具有收容该阀机构的筒状的壳体;阀罩,覆盖该壳体的开口部,将阀机构固定于壳体,形成有所述凸缘部,所述阀座和阀罩在收容阀机构的状态下被一体化。这种情况下,由于被单元化,因此,阀机构的密封构造不受盖所致的阀单元的安装状态的影响而稳定化,在制造工序中易于处理,能够稳定地生产排出制品。
本发明的第六方式的任一制造方法中,优选的方法是,所述阀罩具备:顶盖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开口部,形成有所述阀机构的阀杆所插通的孔;筒部,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外周;所述凸缘部,从该筒部侧面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所述盖的上端开口配置于所述筒部的外周,所述阀罩和盖之间的间隙朝向上方开口。这种情况下,由于填充加压剂的阀罩和盖之间的间隙朝向上方开口,因此,当将加压剂填充装置安装于排出容器的上方而填充加压剂时,不会形成复杂的构造而能够填充加压剂。
本发明的第六方式的任一制造方法中,优选的方法是,在所述盖的内表面具备在比阀单元相对于所述固定的状态下的盖的位置的靠下方的位置支持阀单元的临时支持部,使所述临时支持部支持阀单元,填充加压剂。这种情况下,在加压剂填充时,由于加压剂的填充压力,阀单元相对于盖向下方移动,能够确实地确保阀单元和盖之间的间隙。并且,能够防止由于加压剂的填充压力阀单元关闭容器主体的开口或者阻塞加压剂填充通道。进一步,在填充加压剂之前,使盖的临时支持部支持阀单元而能够将阀组件作为一个零件对待,能够简化直至在比固定位置的靠上方的位置保持盖为止的工序。
本发明的第六方式的任一制造方法中,优选的方法是,所述排出容器具备收容于容器主体内、由所述阀组件关闭、具有可挠性的内部容器,将所述加压剂填充于内部容器内或者所述容器主体和内部容器之间的空间。这种情况下,能够简单地进行加压剂的填充。
本发明的第六方式的任一制造方法中,优选的方法是,具备所述排出容器收容于内部容器,由所述阀组件关闭,具有可挠性的最内层容器,将所述加压剂填充于内部容器或者所述内部容器和最内层容器之间的空间。这种情况下,能够简单地进行加压剂的填充。
本发明的第七方式,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控制内部容器的不规则的收缩的多层构造的排出制品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排出制品的制造方法的第七方式,其特征在于,其为将由原液和加压剂构成的内容物填充于多层构造的排出容器的多层构造的排出制品的制造方法,所述多层构造的排出容器包括:有底筒状的外部容器;具有与外部容器的内表面大致相同的形状并且收容于外部容器的具有可挠性的内部容器;关闭外部容器的口部及内部容器的口部的盖体,其中,在将导向部件插入位于外部容器内的内部容器内的状态下,使内部容器收缩之后,分别填充原液和加压剂。
本发明的排出制品的制造方法的第七方式,由于在将导向部件插入内部容器内的状态下使内部容器收缩,因此,能够控制内部容器的收缩形状而形成为希望的形状。因此,在制品之间,内部容器的收缩形状大致一定(也就是说,内容物特别是原液的贮留部大致一定),能够抑制品质的差异。并且,也能够使内部容器的收缩形状形成易于复原的形状,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原液的残留。此外,在填充原液之前,由于预先使内部容器收缩变形,因此,能够抑制收缩变形向与贮留部连通的通道附近的集中,能够确保通向贮留部的通道。
本发明的第七方式的任一制造方法中,优选的方法是,导向部件的下端部位于内部容器的底部附近。这种情况下,能够抑制内部容器抬起的变形或卷入底部的变形。其结果是,能够确实地确保通向贮留部的通道,内部容器易于恢复原本的形状,能够进一步消除原液的残留。
本发明的第七方式的任一制造方法中,优选的方法是,导向部件的下端部为球面状。这种情况下,能够防止内部容器收缩时由导向部件穿破(贯穿)内部容器的底部的情况。
本发明的第七方式的任一制造方法中,优选的方法是,通过在外部容器和内部容器之间填充气体进行内部容器的收缩。这种情况下,如果在外部容器和内部容器之间填充气体的话,则能够容易地使内部容器收缩变形。
本发明的第七方式的任一制造方法中,优选的方法是,通过使内部容器内减压而进行内部容器的收缩。这种情况下,能够容易地使内部容器收缩变形。
本发明的第七方式的任一制造方法中,优选的方法是,在内部容器收缩时加热内部容器。这种情况下,内部容器软化而易于使其收缩。
本发明的第七方式的任一制造方法中,优选的方法是,在导向部件的外表面形成凹凸或者间隙。这种情况下,能够在希望的部位设置使内部容器收缩时产生的松弛纹(褶皱),能够抑制制品间的品质差异并且外观良好。
本发明的第七方式的任一制造方法中,优选的方法是,导向部件具备连通内部容器内和外部的气体通道。这种情况下,能够通过导向部件进行内部容器内的减压,能够容易地使内部容器收缩变形。
本发明的第七方式的任一制造方法中,优选的方法是,导向部件设置于盖体。这种情况下,能够在将盖体安装于外部容器的状态下使内部容器收缩,能够简化制造工序。
本发明的第七方式的任一制造方法中,优选的方法是,导向部件以能够扩张收缩的方式形成。这种情况下,能够在从内部支持逐渐收缩的内部容器的同时,逐渐使导向部件收缩,能够易于使内部容器沿导向部件的形状收缩。
本发明的第七方式的任一制造方法中,优选的方法是,在使内部容器收缩之后,从内部容器拔取导向部件。
本发明的第七方式的任一制造方法中,优选的方法是,导向部件为袋状且具有弹性,通过使其膨胀为气球状或萎缩而能够扩张收缩。这种情况下,能够进行由导向部件进行的内部容器的连续的支持。
本发明的第八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排出用组合物排出直至最后加压剂的泄漏少的双层构造的排出制品。
本发明的排出制品的第八方式,其特征在于,具备:外部容器;收容于该外部容器的内部的具有可挠性的内部容器;关闭所述外部容器和内部容器并且连通外部容器和内部容器之间的组合物收容室和外部空气的阀组件;填充于所述组合物收容室的排出用组合物;填充于所述内部容器内的加压室的加压剂,所述排出用组合物为由原液和均一地分散于该原液的发泡剂构成的均一溶液。
本发明的排出制品的第八方式,即使由于排出用组合物的排出内部容器膨胀导致从组合物收容室连通至外部空气的通道闭塞或者变小,通道被均一地分散于原液中的发泡剂扩张,能够排出排出用组合物直至最后。并且,由于排出用组合物位于加压剂的周围,因此,能够防止加压剂透过外部容器的泄漏。并且,由于排出用组合物和加压剂被填充于独立的各个的空间,因此,无论使外部容器朝向哪个方向都能够排出排出用组合物,能够防止仅使加压剂喷出的误使用。并且,由于排出用组合物为使发泡剂分散于原液内的均一溶液,因此,即使在排出前不进行使发泡剂分散的振动操作,也能够仅使组合物收容室和外部空气之间的阀机构打开而使液泡排出。
本发明的第八方式的任一排出制品中,优选的是,所述加压剂为溶解于所述排出用组合物的溶解性压缩气体,所述内部容器由对于所述加压剂具有透过性的树脂构成。这种情况下,溶解性压缩气体透过内部容器,能够使溶解性压缩气体溶解于排出用组合物中,排出用组合物的发泡性变好。特别是,在使用二氧化碳作为压缩气体的情况下,不仅能够提高发泡性,也能够得到促进血液循环等的效果。
本发明的第八方式的任一排出制品中,优选的是,所述排出用组合物的25℃时的蒸汽压(表压)为0.01~0.3Mpa。这种情况下,由于排出用组合物具有特定的蒸汽压,因此,即使内部容器由于排出用组合物的排出而膨胀导致从组合物收容室连通至外部空气的通道闭塞或者变小,扩张通道的效果进一步提高,能够顺利地使排出用组合物排出直至最后。
本发明的第九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造容易、能够从使用开始直至接近结束使内容物的排出量为一定地进行排出的排出容器。
本发明的排出容器的第九方式,其特征在于,由外部容器、收容于该外部容器的内部的具有可挠性的内部容器、关闭外部容器及内部容器并具有阀机构的阀组件构成,内容物填充于外部容器和内部容器之间的原液室,加压剂填充于内部容器内的加压室,设置有收容于所述内部容器、当内部容器的内压减少时使内部容器的内压上升至预定的压力的压力调整机构。
本发明的排出容器的第九方式,即使使阀机构动作、使内容物排出,也能够将加压室内的压力保持为一定,单位时间的排出量从最初至最后保持为一定。并且,由于压力调整机构被独立地收容于内部容器内,因此,不与内容物接触而能够得到稳定的压力调整作用。并且,通过填充于外部容器和内部容器之间的内容物能够减少填充于内部容器内的加压剂的透过,能够减少未使用时的加压剂的泄漏。
本发明的第九方式的任一排出容器中,优选的是,所述压力调整机构安装于阀组件的下端。这种情况下,排出容器的组装简单。
本发明的第九方式的任一排出容器中,优选的是,所述压力调整机构具备:高压室,具有与内部容器内连通的气体供给孔;基准压室,以预定的压力被密封;活塞,相应于所述基准压室和所述内部容器的按压力而压缩或扩张基准压室;阀,与所述活塞连动而切断或连通所述气体供给孔,当基准压室被所述活塞压缩至小于预定容量时,所述阀切断所述气体供给孔,当基准压室被所述活塞扩张至大于预定容量时,所述阀连通所述气体供给孔。这种情况下,成为不受温度变化影响的稳定的压力调整机构。
特别优选的是,在所述内部容器内收容所述高压室及所述阀成为一体的气体容器。这种情况下,在排出容器组装时,没有必要进行加压剂向高压室的填充,因此,压力调整机构的组装简单。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压力调整机构具备形成于阀组件的下部、收容活塞的气缸部,气体容器安装于所述气缸部的下端。这种情况下构造简单。
本发明的第九方式的任一排出容器中,优选的是,所述气体容器的底部载置于内部容器的底部。这种情况下,由于气体容器的底部被内部容器支承,因此,在安装阀组件时,易于使气体容器与气缸部的下端连结。
作为将加压剂填充于如本发明的第九方式所述的排出容器的排出制品的制造方法,可以举出如下方法:通过准备所述外部容器及内部容器,将所述气体容器收容于内部容器内,将阀组件固定于外部容器及内部容器,从而使所述压力调整机构动作,从所述气体容器将加压剂填充于内部容器内的方法。这种情况下,不需要特别的加压剂的填充工序,能够由使用者组装排出制品。从而,能够构筑空气溶胶容器的新的再填充系统。
本发明的第九方式的任一排出容器中,优选的是,所述压力调整机构具备从所述内部容器的开口部被悬吊而被收容、用于保持所述气体容器的容器座,在所述容器座形成连通容器座的内部和内部容器内的狭缝。这种情况下,由于气体容器的位置稳定并且气体容器的底部被容器座支承,因此,在安装阀组件时易于使气体容器与气缸部的下端连结。并且,能够自由地选择外部容器或内部容器的大小。
作为将加压剂填充于如本发明的第九方式所述的排出容器的排出制品的制造方法,可以举出如下方法:通过准备所述外部容器及内部容器,将所述气体容器收容于内部容器内,将阀组件固定于外部容器及内部容器,从而使所述压力调整机构动作,从所述气体容器将加压剂填充于内部容器内的方法。这种情况下,不需要特别的加压剂的填充工序,能够由使用者组装排出制品。从而,能够构筑空气溶胶容器的新的再填充系统。
作为将加压剂填充于如本发明的第九方式所述的排出容器的排出制品的制造方法,优选举出如下方法:通过准备所述外部容器及内部容器,将使所述气体容器保持的容器座收容于内部容器内,将阀组件固定于外部容器及内部容器,从而使所述压力调整机构动作,从所述气体容器将加压剂填充于内部容器内的方法。这种情况下,不需要特别的加压剂的填充工序,能够由使用者组装排出制品。从而,能够构筑空气溶胶容器的新的再填充系统。
本发明的排出容器的第十方式,其特征在于,由外部容器、收容于该外部容器的内部容器、关闭所述外部容器及内部容器并与外部容器的外周卡合而被固定的阀组件构成,内容物填充于外部容器和内部容器之间的收容室,加压剂填充于内部容器内的加压室,其中,所述阀组件具备:阀机构,连通或切断将所述收容室和大气连通的内容物的排出通道;阀座,收容该阀机构;盖,以覆盖该阀座及外部容器的方式将阀座固定于外部容器,在所述阀座和内部容器之间设置内密封件,在外部容器的外筒面和盖的内筒面之间设置截面圆形的外密封件,使所述盖固定于外部容器的固定位置,使所述外密封件及内密封件分别形成密封构造而排出内容物,在使所述盖配置于比固定位置靠上方的临时位置时,使外密封件形成密封构造而不使内密封件形成密封构造。
本发明的排出容器的第十方式,由于能够制造形成由外密封件构成的密封构造而不形成由内密封件构成的密封构造的状态,因此,能够在该状态下从阀组件和内部容器之间进行向内部容器内的加压剂的填充(底装(アンダーカップ充填))。
本发明的第十方式的任一排出容器中,优选的是,沿铅垂方向压缩内密封件,或者沿水平方向压缩内密封件。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本发明的排出容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2中图2a~2d分别为图1的排出容器的阀组件的截面图、阀座的截面图、盖的截面图以及按钮的截面图。
图3中图3a为示出图1的排出容器的使用状态的部分截面图,图3b为示出图1的排出容器的废弃状态的部分截面图。
图4为示出本发明的排出容器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5中图5a~5h为示出图4的排出容器的制造方法的侧面截面图。
图6为导向部件的平面截面图。
图7中图7a~7f为示出图4的排出容器的另外其它的制造方法的侧面截面图。
图8中图8a为示出本发明的排出容器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截面图,图8b为能够应用于本发明的排出容器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导向部件的其它实施方式。
图9中图9a~9c为示出图8a的排出容器的另外其它的制造方法的侧面截面图。
图10为示出本发明的排出容器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11为示出本发明的排出容器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12中图12a~12e分别为图11的排出容器的阀组件的截面图、阀座的截面图、阀座的平面图、阀罩的截面图以及盖的截面图。
图13中图13a、13b分别为图11的排出容器的按钮以及保护盖的截面图。
图14中图14a、14b分别为示出图11的排出容器的使用状态以及废弃状态的截面图。
图15中图15a、15b分别为示出本发明的排出容器的第六实施方式的使用状态以及废弃状态的截面图。
图16中图16a、16b分别为示出本发明的排出容器的第七实施方式的使用状态以及废弃状态的截面图。
图17为示出本发明的排出容器的第八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18中图18a、18b分别为示出图17的排出容器的压力调整机构及其动作状态的截面图。
图19中图19a、19b为示出图17的排出容器的组装工序的概略图。
图20中图20a为示出图17的排出容器的使用状态的概略图,图20b为示出排出容器的加压剂的排出机构的概略图。
图21为示出本发明的排出容器的第九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22中图22a~22c分别为图21的排出容器的阀组件的截面图、阀座的截面图以及按钮的截面图。
图23为示出图21的排出容器的废弃状态的截面图。
图24为示出本发明的排出容器的第十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25中图25a~25c分别为图24的排出容器的阀组件的截面图、阀罩的截面图以及盖的截面图。
图26中图26a为示出图24的排出容器的加压剂填充工序的概略的侧面截面图,图26b为示出使用其他方式的加压剂填充机的加压剂填充工序的概略的侧面截面图。
图27中图27a为示出本发明的排出容器的第十一实施方式的截面图,图27b为示出本发明的排出容器的第十一实施方式的外部容器的部分放大侧面图。
图28为示出图27a的排出容器的阀组件的侧面截面图。
图29中图29a为示出图27a的排出容器的使用状态的概略的侧面图,图29b为示出图27a的排出容器的加压剂填充工序的概略的侧面截面图。
图30为示出本发明的排出容器的第十二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31中图31a~31d为示出图30的排出容器的制造方法的侧面截面图。
图32为示出本发明的排出容器的第十三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33为示出图32的排出容器的阀组件的侧面截面图。
图34中图34、34b分别为示出图32的排出容器的压力调整机构的动作前状态及动作状态的截面图。
图35中图35a、35b为图32的排出容器的组装工序的概略图。
图36中图36a、36b为图32的排出容器的使用状态的概略图。
图37中图37a为示出图32的排出容器的加压剂的排出机构的概略图,图37b为示出本发明的排出容器的第十四实施方式的加压剂的排出机构的概略图,图37c为示出图32的排出容器的替换装制品的截面图。
图38为示出本发明的排出容器的第十五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39中图39a、39b为图38的排出容器的组装工序的概略图。
图40为示出本发明的排出容器的第十六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41中图41a~41d分别为图40的多层排出容器的阀组件的截面图、阀座的截面图、移动阀的截面图以及弹力阀的截面图。
图42中图42a、42b分别为示出图40的排出容器的原液通道以及气体通道的概略图。
图43中图43a、43b分别为示出图40的排出容器的填充工序的概略图。
图44中图44a、44b分别为示出图40的排出容器的使用状态以及废弃状态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的排出容器10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阀机构具备具有两条独立的阀杆内通道的阀杆,一条阀杆内通道与阀座内排出通道连通,另一条阀杆内通道与阀座内气体通道连通,封闭另一条阀杆内通道而排出内容物,打开另一条阀杆内通道而排出加压剂。
详细而言,图1的排出容器10由如下构成:合成树脂制的外部容器11、收容于外部容器11的内部的合成树脂制的内部容器12、关闭外部容器11以及内部容器12并且与外部容器的外周卡合并固定的阀组件13,内容物C填充于外部容器11和内部容器12之间的收容室S1,加压剂P填充于内部容器内的加压室S2。该排出容器10将按钮14安装于阀组件13而使用。
该排出容器10通过从阀组件13拆卸按钮14并且按下阀机构16的阀杆21(切换操作)而能够使得加压室S2和大气连通(参照图3b)。
外部容器11为透明或者半透明,其为内部可视的耐压容器。详细而言,其为具备圆筒状的主体部、圆锥状的肩部以及圆筒状的头部的有底筒状的耐压容器。在头部的外周形成有螺纹11a。在螺纹11a的下方形成有由外圆筒部11b1和其下端的环状突起11b2构成的筒状的外密封保持部11b。截面圆形的环状的外密封件A1保持于该外密封保持部11b。外圆筒部11b1为沿水平方向压缩外密封件A1的部位,环状突起11b2为为了使外密封件A1不从外圆筒部11b1脱离的部位。进一步,在外密封保持部11b的下方,形成有用于在排出容器10的组装时保持外部容器11,或者在填充时吊起外部容器11等的环状突起11c。环状突起11c的外周形状可以不仅为圆形,也可以为了防止排出容器10的旋转而在局部设置平面,甚至可以为矩形。
内部容器12实质上具有与外部容器11的内表面相同的形状,其为具备圆筒状的主体部、圆锥状的肩部以及圆筒状的头部的有底筒状的可挠性的容器(参照图5a)。内部容器12的头部的内表面为沿水平方向压缩内密封件A2的内圆筒部12a。该内部容器12头部以上的上方不变形,主体部以下的下方具有可挠性而变形。肩部以从头部朝向主体部可挠性逐渐变高的方式构成。在该实施方式中,从肩部的上部朝向下部逐渐变薄。内部容器12以透明或者半透明、内部可视的方式构成。在内部容器12的上端形成有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12b。凸缘部12b配置于外部容器11的上端。在内部容器12上等间隔地、环状地排列有多个上下延伸的纵通道槽12c,该纵通道槽12c从凸缘部12b的下表面经由头部的外表面直至肩部的上部外表面连续地形成。在该实施方式中,例如设置四个纵通道槽12c。但是,其个数没有特别的限定,优选为2~8个。此外,纵通道槽12c可以从内部容器12的上端至少设置至不变形的头部的下端。肩部的纵通道槽可以根据肩部的可挠性(厚度)而适当选择。该纵通道槽12c为填充于外部容器11和内部容器12之间的收容室S1的内容物的排出通道。此外,纵通道槽可以在外部容器11的头部上表面、头部以及肩部的内表面设置。进一步,也可以在外部容器11的内表面以及内部容器12的外表面的双方设置。
这种外部容器11及内部容器12通过注射成型等分别地成型头部形成有螺纹11a的外部容器用的外部预制品以及头部形成有凸缘部12b及纵通道槽12c的内部容器用的内部预制品,将内部容器用的内部预制品插入外部容器用的外部预制品,准备双层预制品。接着,通过将该双层预制品双向拉伸吹塑等而同时成型外部容器11及内部容器12的肩部以下的部位。从而,内部容器12的外形成为与外部容器11的内表面抵接的形状,即成为与外部容器11的内表面实质相同的形状。
作为外部容器11,优选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尼龙等的热塑性的合成树脂。此外,作为内部容器12,优选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烯、聚丙烯等的热塑性的合成树脂。此外,既可以在外部容器11和内部容器12中使用相同材质的合成树脂,也可以使用不同材质的合成树脂。这种情况下,作为内部容器12可以使用具有弹性的橡胶或者合成树脂。
此外,收容室S1和阀组件13只要通过形成于外部容器11和内部容器12之间的纵通道连通,内部容器12的外形可以形成与外部容器11的内表面不同的形状。
如图2a所示,阀组件13具有:独立地贯通两个流体并同时地切断/连通的阀机构16、关闭外部容器11及内部容器12的阀座17、将上述阀机构16固定于阀座17内并且将阀座17固定于外部容器11的盖18。
阀机构16由如下构成:形成有两个独立的第一阀杆内通道21a和第二阀杆内通道21b以及分别与上述通道连通的第一阀杆孔21a1和第二阀杆孔21b1的阀杆21、关闭上述第一阀杆孔21a1的环状的第一阀杆橡胶22a和关闭所述第二阀杆孔21b1的环状的第二阀杆橡胶22b、常时地对于阀杆21向上方施力的弹性体23、设置于第一阀杆橡胶22a及第二阀杆橡胶22b之间并支持第一阀杆橡胶22a及第二阀杆橡胶22b的筒状的支持部件24。
阀杆21,其同轴上重叠有下端封闭的内筒部25a及外筒部25b,内筒部25a相比外筒部25b向上方和下方突出。并且,内筒部25a和外筒部25b之间的环状的空间构成第一阀杆内通道21a,与该第一阀杆内通道21a同轴的内筒部25a内的圆柱状的空间构成第二阀杆内通道21b。第一阀杆孔21a1为以与第一阀杆内通道21a的下部连通的方式在半径方向贯通外筒部25a而形成的孔。第二阀杆孔21b为以在比第一阀杆孔21a靠下方(相比外筒部25b向下方突出的内筒部25a)的位置与第二阀杆内通道21b的下部连通的方式在半径方向贯通内筒部25a而形成。
第一阀杆橡胶22a及第二阀杆橡胶22b,其各自的外端分别由支持部件24支持于阀座17内,内端堵塞第一阀杆孔21a1及第二阀杆孔21b1。并且,通过阀杆21向下方移动,第一阀杆孔21a及第二阀杆孔21b被从第一阀杆橡胶22a及第二阀杆橡胶22b的内端打开。
在支持部件24上形成有连通其内外的狭缝24a。
如图2b所示,在阀座17中,连通收容室S1和大气的阀座内排出通道R1及连通加压室S2和大气的阀座内气体通道R2独立地设置。详细而言,具有:筒状的壳体26、从该壳体26的中部侧面向外侧延伸的环状凸缘27、在环状凸缘27的下表面设置于壳体26的同轴外侧的筒状的栓部28。
壳体26在侧面具有连通壳体的内外的第一连通孔26a,在下端具有连通壳体的内外的第二连通孔26b。并且,在壳体26的上端形成有支持阀机构16的第一阀杆橡胶22a的第一橡胶支持部26c,在内侧面的第一连通孔26a和第二连通孔26b之间形成有支持阀机构16的第二阀杆橡胶22b的第二橡胶支持部26d。进一步,壳体26的第一连通孔26a的上方外周经由台阶部26e而扩径。并且,在壳体26的底部以向上方突出的方式设置有多片板簧26f。该板簧26f构成阀机构16的弹性体23(参照图2a)。在该实施方式中,四片板簧环状地等间隔排列。通过与壳体26一体地成形弹性体23,能够构筑非金属的阀组件。但是,也可以将独立的弹簧配置于壳体26的底部和阀机构16的阀杆21之间。并且,在壳体26的底部的下表面中央形成与第二连通孔26b连通并向下方突出的筒部26g。
壳体26内被阀机构16的第二阀杆橡胶22b分为两个空间。即,壳体26内被分为第一阀杆橡胶22a和第二阀杆橡胶22b之间的上部空间(阀座内排出通道的一部分)和比第二阀杆橡胶22b靠下方的下部空间(阀座内气体通道的一部分)(参照图2a)。
环状凸缘27在第一连通孔26a和第二连通孔26b之间向壳体26的外侧突出。在环状凸缘27的上表面等间隔地放射状地设置多个横通道槽27a。该横通道槽27a与内部容器12的纵通道槽12c的数量相同,使其配置在平面观察时与纵通道槽12c重叠而设置。
栓部28为沿内部容器12的头部的内表面插入的筒状的部位。在其下部侧面形成有保持内密封件A2的环状的内密封保持部28a。该内密封保持部28a的底28a1沿水平方向压缩内密封件A2。
由于阀座17如上构成,因此,阀座内排出通道经由壳体26和环状凸缘27而连通。也就是说,以通过壳体26内、迂回环状凸缘27的方式而连通。更详细而言,由壳体26内的上部空间、壳体26的第一连通孔26a、环状的凸缘27的横通道槽27a构成。另一方面,阀座内气体通道由壳体26内的下部空间、壳体26的第二连通孔26b构成。
如图2c所示,盖18具有:关闭阀座17的壳体26的开口部的圆板状的罩部31、从罩部31的缘部向下方延伸并且配置于壳体26的外周的上筒部32、从上筒部32的下端向半径方向外侧延伸的环状的环部33、从环部33的外端向下方延伸的下筒部34。
盖18防止向第一阀杆橡胶22a的上方的飞溅。在罩部31的中央形成有贯通阀杆21的中心孔31a。
上筒部32为保持阀座17的壳体26并在与壳体26之间形成内容物的排出通道的部位。在上筒部32的内表面形成有与壳体26的台阶部26e卡合的卡合突起32a。由罩部31和卡合突起32a夹持阀座17(壳体26),从而,将阀机构16固定于阀座17(壳体26),并且保持阀座17(参照图2a)。也就是说,能够将盖18和阀座17一体化。此外,筒部32的下部内表面(卡合突起32a的下方内表面)与壳体26的外周面形成环状的间隙G1(参照图2a)。该间隙G1与壳体26的第一连通孔26a连通,构成内容物的排出通道。
环部33为覆盖阀座17的环状凸缘27的上表面的部位,以使得阀座17不从外部容器11拔脱。此外,由于横通道槽27a形成于环状凸缘27,因此,在环部33和环状凸缘27之间形成有多个放射状延伸的通道。该通道构成内容物的排出通道(阀座内排出通道),与间隙G1连通。
下筒部34与外部容器11连接,其为在与阀座17之间构成内容物的排出通道的部位。下筒部34的上部内表面以与阀座17的环状凸缘27的外端空开间隙G2的方式设计(参照图2a)。在下筒部34的中部内表面上形成有与外部容器11的螺纹11a卡合的螺纹34a。并且,在螺纹34a的下方的下筒部34的下部内表面即外部容器11的外密封保持部11b的位置,形成有比环状台阶部11b2稍微扩径的内圆筒部34b。该内圆筒部34b为在与外部容器11的外圆筒部11b1之间沿半径方向压缩外密封件A1的部位(参照图1)。
如图2d所示,按钮14具备:形成于下表面的筒状的阀杆卡合部14a、设置于前表面的排出孔14b、连通阀杆卡合部14a和排出孔14b的按钮内通道14c。
阀杆卡合部14a由阀杆21的外筒部25b所插入的扩径孔36和设置于扩径孔36的上方的、阀杆21的内筒部25a所插入的缩径孔37构成。按钮内通道14c与扩径孔36的上部连通。并且,缩径孔37的上端关闭。缩径孔37的高度小于内筒部25a相对于外筒部25b的突出量(参照图1)。因此,当阀杆21插入阀杆卡合部14a内时,内筒部25a的上部配置于缩径孔37内,内筒部25a的下部及外筒部25b的上部配置于扩径孔36内。从而,内筒部25a的上端被缩径孔37的上端封闭,外筒部25b的上方与按钮内通道14c连通,形成由扩径孔36和内筒部25a包围的空间G3(参照图1)。
下面,参照图3说明连接除了按钮14之外的收容室S1和大气的内容物的排出通道和连接加压室S2和大气的气体通道(气体填充通道或者气体排出通道)。
如图3a所示,收容室S1经由纵通道槽12c、下筒部34和阀座17的间隙G2、阀座内排出通道(盖18的环部33和阀座17的环状凸缘27之间的横通道槽27a、盖18的上筒部32的下部内表面和阀座17的壳体26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G1、壳体26的第一连通孔26a及壳体26的上部空间)以及阀机构16的阀杆21的第一阀杆内通道21a而与大气连通。
另一方面,如图3b所示,加压室S2经由阀座内气体通道(壳体26的第二连通孔26b及壳体26内的下部空间)以及阀机构16的阀杆21的第二阀杆内通道21b而与大气连通。
接下来,参照图1说明吐出容器10的密封构造。
在该排出容器10中,在外部容器11和阀组件13之间设置外密封件A1,在内部容器12和阀组件13之间设置内密封件A2。详细而言,外密封件A1在外部容器11的外圆筒部11b1和阀组件13的盖18的内圆筒部34b之间沿水平方向被压缩而保持。并且,内密封件A2在内部容器12的内圆筒部12a和阀组件13的栓部33的内密封保持部33a的底33a1之间沿水平方向被压缩而保持。也就是说,外密封件A1及内密封件A2,由于在垂直于外部容器11及内部容器12的轴的方向上被压缩,因此,与盖18相对于外部容器11的嵌合度(螺合度)无关地形成密封。因此,即使盖18相对于外部容器11的卡合由于外力等而松弛,密封也不会被解除,内容物及加压剂喷出的可能性小。此外,作为外密封件A1及内密封件A2,优选使用截面圆形的环状的密封垫(O形环)。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不限于该密封构造。例如,如图4的排出容器10a所示,也可以将环状的板密封件A3设置于内部容器12的凸缘部12b和阀座17的环状凸缘27之间。或者,可以将内密封件A2置换为板密封件A3。此外,只要能够密闭加压室S2,并不限于内密封件A2的密封构造。并且,虽然外密封件17设置于螺纹11a的下方,但也可以设置于螺纹11a的上方。此外,只要能够保留排出通道而密封外部容器11和盖18之间,也不必限定外密封件A1的密封构造。但是,排出容器10的密封构造能够抑制成本,组装容易。
下面示出排出制品10的使用方法。使用方法为通过按下按钮14而能够从按钮14的排出孔14b排出内容物C(参照图3a)。详细而言,通过经由按钮14而按下阀杆21,阀杆21的第一阀杆孔21a及第二阀杆孔21b被打开,内容物的排出通道打开。但是,由于按钮14的封闭部(缩径部37的上端)封闭阀杆21的第二阀杆内通道21b的上端开口,因此,仅阀组件13的内容物C的通道被打开。也就是说,内部容器12(加压室S2)内的加压剂P以扩张内部容器12的方式按压,收容室S1收缩,内容物C从收容室S1经由内容物的排出通道而从排出孔14b排出。
在全部排出内容物C之后,拆卸按钮14,按下阀杆21(参照图3b)。从而,气体通道打开,能够从加压室S2排出加压剂P。该排出容器10可以以该状态被废弃。但是,也可以通过从外部容器11拆卸盖18而分别区分废弃。
接着,示出使用排出容器10的排出制品的制造方法。从双层预制品准备外部容器11及内部容器12。接着,使阀座17和盖18一体化。将该一体化后的阀组件13固定于外部容器11而组装排出容器10。接着,在密封阀杆21的第二阀杆内通道21b的状态下,按下阀杆21而将内容物C填充于收容室S1。之后,在锁闭阀杆21的第一阀杆内通道21a的状态下,按下阀杆21,将加压剂P填充于加压室S2。此外,也可以在将阀组件13安装于外部容器11之前,将内容物C从纵通道槽12c的开口填充于收容室S1。
作为内容物C,可以列举喷雾状排出的内容物、泡状(泡沫)排出的内容物及膏状或者凝胶状排出的内容物等。
但是,作为泡状排出的内容物C,优选使用由内容物C和均一地分散于该内容物中的发泡剂构成的均一溶液。这种情况下,由于均一地分散于内容物中的发泡剂扩张通道,因此,能够防止内部容器12膨胀而使内部容器12的外表面和外部容器11的内表面先行抵接,导致堵塞收容室S1和纵通道槽12c之间,能够排出内容物直至最后,因此优选。只要为具备外部容器、内部容器、阀组件的排出容器,并且加压剂填充于内部容器内的加压室,内容物C填充于外部容器和内部容器之间的收容室S1,该均一溶液即使不用于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本发明的第八方式)。
作为这种均一溶液,优选呈现透明至半透明的外观的物质。内容物既可以为水性溶液,也可以为油性溶液。内容物C优选25℃的蒸汽压(表压)为0.01~0.3Mpa,更优选为0.02~0.2Mpa。蒸汽压比0.01Mpa低的话,则从组合物收容室S1向纵通道槽17b的通道扩张效果不充分,有时会难以排出。蒸汽压高于0.3Mpa时,则过于猛烈被排出的液泡易于飞散。
作为均一地分散于内容物中的内容物的例子,例如可以列举下列四个类型。
[内容物(1)]
可以列举由含有1~30%质量分数的表面活性剂、5~30%质量分数的一价醇、1~10%质量分数的溶解于乙醇的油以及水的水性内容物40~90%质量分数和10~60%质量分数的发泡剂构成的组合物。内容物(1)尽管组合物中含有多至10~60%质量分数的发泡剂,但由于水性内容物具有特定的组成,因此,发泡剂均一地分散于水性内容物中而不分离,并且呈现透明或半透明的外观。
作为发泡剂,可举出例如为丙烷、正丁烷、异丁烷、正戊烷、异戊烷及它们的混合物(例如,LPG等)的碳原子数3-5的脂肪族烃,二甲醚、反式-1,3,3,3-四氟丙-1-烯等的氢氟烯烃及它们的混合物等在25℃蒸汽压(表压)为0.1~0.5MPa的物质。
作为表面活性剂,可举出例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硅酮类表面活性剂等。
作为一价醇可举出例如乙醇、丙醇、异丙醇、异丁醇、戊醇等碳原子数2-5的一价醇。
作为在乙醇中溶解的油,可使用例如,八甲基三硅氧烷、十甲基四硅氧烷、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十甲基环戊硅氧烷、十二甲基环己硅氧烷、甲基苯基聚硅氧烷等的硅酮油,肉豆蔻酸异丙酯、肉豆蔻酸肉豆蔻脂、油酸癸酯、月桂酸异硬脂醇酯、肉豆蔻酸异鲸蜡醇酯、肉豆蔻酸异硬脂醇酯、肉豆蔻酸辛基十二醇酯、棕榈酸辛酯、硬脂酸辛酯、油酸辛基十二醇酯、异硬脂酸乙酯、异辛酸鲸蜡醇酯、二辛酸乙二醇酯、二油酸乙二醇酯、二辛酸丙二醇酯、二油酸丙二醇酯、三辛酸甘油酯、三(辛酸-癸酸)甘油酯、三异硬脂酸甘油酯、三(2-乙基己烷酸)三羟甲基丙烷、新戊酸辛基十二醇酯、二甲基辛酸己基癸醇酯、乳酸鲸蜡醇酯、柠檬酸三乙酯、琥珀酸二辛酯、己二酸二异丙酯、琥珀酸二乙氧基乙基酯等的酯油,液体石蜡、异构烷烃等的液状烃油,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异硬脂酸等的高级脂肪酸,月桂醇、鲸蜡醇、硬脂醇、肉豆蔻醇、油醇、羊毛脂醇、异硬脂醇等的高级醇等。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水性内容物和发泡剂的分散性,优选在水性内容物中含有1~15%质量分数的多价醇。作为多价醇可举出例如乙二醇、丙二醇、1,3-丁二醇和甘油等的2-3价的多价醇。
进一步,优选根据排出制品的目的或用途而使内容物中含有有效成分。作为有效成分可举出例如定型剂、保湿剂、紫外线吸收剂、氨基酸、维生素类、抗氧化剂、各种提取物、杀菌/防腐剂、消臭/防臭剂、消炎镇痛剂、清凉剂、收敛剂、抗炎剂、局部麻醉剂、抗组胺剂、增白剂、香料等。
[内容物(2)]
可以举出由水性内容物90~99.5%质量分数和碳原子数3-5的脂肪族烃(发泡剂)0.5~10%质量分数构成的组合物,其中所述水性内容物含有1~50%质量分数的HLB为13~17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内容物(2)由于以预定的比例含有:含有预定量的具有预定的HLB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水性内容物和预定的发泡剂,因此,发泡剂均一地分散于水性内容物中而不分离,并且呈现透明至半透明的外观。特别是通过在水性内容物中含有5~50%质量分数的2~3价的多价醇,能够容易地得到透明且均一的组合物。
作为HLB为13-17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可举出例如,单月桂酸五甘油基酯、肉豆蔻酸五甘油基酯、单油酸五甘油基酯、硬脂酸五甘油基酯、单月桂酸六甘油基酯、单肉豆蔻酸六甘油基酯、单月桂酸十甘油基酯、肉豆蔻酸十甘油基酯、单油酸十甘油基酯等的聚甘油脂肪酸酯,POE失水山梨糖醇单月桂酸酯、POE失水山梨糖醇单棕榈酸酯、POE失水山梨糖醇单硬脂酸酯、POE失水山梨糖醇单油酸酯、POE失水山梨糖醇单异硬脂酸酯等的聚氧乙烯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POE月桂基醚、POE鲸蜡基醚、POE油烯基醚、POE二十二烷基醚等的聚氧乙烯烷基醚,POE-POP鲸蜡基醚等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烷基醚,POE失水山梨糖醇四硬脂酸酯、POE失水山梨糖醇四油酸酯、POE失水山梨糖醇单月桂酸酯等的聚氧乙烯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POE单硬脂酸甘油基酯、POE单油酸甘油基酯等的聚氧乙烯甘油脂肪酸酯,POE氢化蓖麻油等的聚氧乙烯蓖麻油/氢化蓖麻油等。除了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以外,还可添加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甲基聚硅氧烷共聚物等的硅酮类表面活性剂等。
内容物(2)的一价醇、多价醇、发泡剂可以使用与内容物(1)同样的物质。并且,优选与内容物(1)同样地含有有效成分。
[内容物(3)]
可以举出由水性内容物80~98%质量分数和碳原子数3-5的脂肪族烃(发泡剂)2~20%质量分数构成的组合物,其中所述水性内容物含有0.1~10%质量分数的氨基酸类表面活性剂及含有25~60%质量分数的碳原子数为2~3的一价醇。内容物(3)中,发泡剂均一地分散于水性内容物中而不分离,并且呈现透明至半透明的外观。
作为氨基酸类表面活性剂,可举出例如,N-椰油脂酰基-L-谷氨酸三乙醇胺,N-椰油脂酰基-L-谷氨酸钾,N-椰油脂酰基-L-谷氨酸钠,N-月桂酰基-L-谷氨酸三乙醇胺,N-月桂酰基-L-谷氨酸钾,N-月桂酰基-L-谷氨酸钠,N-肉豆蔻酰基-L-谷氨酸钾,N-肉豆蔻酰基-L-谷氨酸钠和N-硬脂酰基-L-谷氨酸钠等的N-酰基谷氨酸盐;N-椰油脂酰基-L-谷氨酸,N-月桂酰基-L-谷氨酸和N-硬脂酰基-L-谷氨酸等的N-酰基谷氨酸;N-椰油脂酰基甘氨酸钾和N-椰油脂酰基甘氨酸钠等的N-酰基甘氨酸盐;N-椰油脂酰基-DL-丙氨酸三乙醇胺等的N-酰基丙氨酸盐。
内容物(3)的一价醇、发泡剂可以使用与内容物(1)同样的物质。并且,优选与内容物(1)同样地含有有效成分。
[内容物(4)]
可以举出由油性内容物85~90%质量分数和发泡剂1~15%质量分数构成的组合物,其中所述油性内容物含有内容物中1~20%质量分数的表面活性剂及50~99%质量分数的油性基材。
作为表面活性剂,可以使用与内容物(1)同样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特别是为了易于发泡油性内容物,优选使用单油酸二甘油基酯,单硬脂酸二甘油基酯,单硬脂酸二甘油基酯,单月桂酸二甘油基酯,单癸酸二甘油基酯,单月桂酸六甘油基酯,单肉豆蔻酸六甘油基酯,单月桂酸五甘油基酯,单肉豆蔻酸五甘油基酯,单油酸五甘油基酯,单硬脂酸五甘油基酯,六硬脂酸五甘油基酯,三肉豆蔻酸五甘油基酯,三油酸五甘油基酯,单月桂酸十甘油基酯,单肉豆蔻酸十甘油基酯,单硬脂酸十甘油基酯,单异硬脂酸十甘油基酯,单油酸十甘油基酯,单亚油酸十甘油基酯,五硬脂酸十甘油基酯,五油酸十甘油基酯等的聚甘油脂肪酸酯。
作为油性基剂,可以举出例如与内容物(1)同样的酯油,鳄梨油,山茶油,海龟油,澳洲坚果油,玉米油,貂油,橄榄油,菜籽油,芝麻油,蓖麻油,亚麻籽油,红花油,霍霍巴油,小麦胚芽油,椰油,棕榈油,大米色拉油等的油脂。
此外,油性内容物中可以含有1~20%质量分数的水和1~20%质量分数的一价醇。此外,优选与内容物(1)同样地含有有效成分。
发泡剂可以使用与内容物(1)同样的物质,为了易于发泡油性内容物,优选使用25℃的蒸汽压(表压)为0.5~0.85MPa的物质。
作为加压剂,可举出碳氧化物、一氧化二氮、氮气、氧气、空气及它们的混合气体等的压缩气体,液化石油气、二甲醚及它们的混合气体等的液化气等。
此外,作为内容物,在使用由内容物和发泡剂构成的均一溶液的情况下,氮气、压缩空气、二氧化碳气体、一氧化二氮气体等是优选的。特别是在使用二氧化碳气体、一氧化二氮气体等的向内容物的溶解度高的溶解性压缩气体的情况下,在使加压剂从加压室S2透过至组合物收容室S1时,作为发泡剂而发挥作用。上述内容物即使在发泡剂的含有量少、发泡剂的蒸汽压低的情况下,也易于发泡,因此优选。这种情况下,例如,优选使加压剂的压力为0.1~0.5Mpa。也就是说,优选加压剂填充后通过阀杆测定的制品压力在25℃时的蒸汽压(表压)为0.1~0.8Mpa,从而比加压剂填充前的内容物的蒸汽压(表压)高0.1~0.5Mpa。加压剂填充后的制品压力的蒸汽压低于0.1Mpa时,则难以得到填充加压剂的效果。加压剂填充后的制品压力的蒸汽压高于0.8Mpa时,则排出时过于猛烈,排出的液泡容易飞散。
图4的排出容器10a,在内部容器12的凸缘部12b的上表面和阀组件13的环状凸缘27的下表面之间设有铅垂方向被压缩的环状的板密封件A3。其他构成与图1的排出容器10实质相同,具有外部容器11、内部容器12以及阀组件13。通过这样地设置板密封件A3,板密封件通过盖的紧固而在垂直方向上被压缩,内部容器内的加压室的密封性进一步提高。
使用排出容器10a的排出制品的制造方法可以为使用上述的排出容器10的排出制品。在图5a~h中说明使用排出容器10a的排出制品的其他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在填充内容物C和加压剂P之前将导向部件插入内部容器内并使内部容器收缩,之后,填充内容物C和加压剂P(本发明的第七方式)。因此,只要为由外部容器、具有与外部容器的内表面大致相同的形状并收容于外部容器且具有可挠性的内部容器、关闭外部容器的口部及内部容器的口部的盖体(阀组件)构成的多层构造的排出容器的话,即使不应用于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也能够取得同样的效果。使用导向部件的制造方法在后述的任一实施方式的排出容器中均能够采用。
接着,使用图5a~h进行说明。首先,与图1的排出容器10同样地,准备由外部容器11用的预制品和内部容器12用的预制品构成的双层预制品,通过在吹塑模具内进行吹塑(具体而言为双向拉伸吹塑)等,同时成型外部容器11和内部容器12。
接着,如图5b所示,将导向部件40插入内部容器12内。如图5及图6所示,导向部件40为下端部形成为球面状、中空大致棒状的弹性体,其下端部为抵接于内部容器12的底部12d的状态。并且,外周面上交互且规则地形成有上下方向延伸的凸部(纵肋)40a及凹部(纵槽)40b。进一步,上端部附近的直径比内部容器12的口部(头部的内圆筒部12a)的内径小,在将导向部件40插入内部容器12的状态下,也能够维持内部容器12内和大气连通状态。
上述的导向部件40例如由合成橡胶或硅橡胶等的弹性材料构成。
并且,如图5c所示,在该导向部件40的开口连接有泵等的给排气装置(未图示),能够使导向部件膨胀至不与内部容器12的内表面相接的程度。
接着,如图5d所示,通过内部容器12的纵通道槽12c向收容室S1填充收缩用气体。当填充气体时,内部容器12由于该压力而收缩(向缩径方向收缩),抵接于气球状膨胀的导向部件40的外表面。此外,收缩用气体也可以使用加热气体。这种情况下,内部容器12软化而易于使其收缩。内部容器12内的空气则从在口部(头部的内圆筒部12a)和导向部件40之间产生的间隙自然地排出至外部。
此外,如图5e所示,与通过收缩用气体填充进行的内部容器12的收缩相配合,从导向部件40抽出空气而使其逐渐收缩(萎缩)。此时,优选内部容器12的内表面几乎无间隙地抵接于导向部件40的外表面的状态,从内侧支持内部容器12。这样的话,得以抑制内部容器12的不规则的收缩,易于沿着导向部件40的形状进行收缩变形。
在完全地使导向部件40收缩之后,如图5f所示,从内部容器12拔取导向部件40。此外,此时,内部容器12为沿导向部件40的外周所设置的凹凸而规则地形成有松弛纹12h的状态,并且维持该状态。
并且,如图5g所示,将阀组件13螺合于外部容器11,将内容物C填充于收容室S1,将加压剂P填充于内部容器12。在闭塞第二阀杆内通道21b的上端的状态下,向下方按压阀杆21,通过与图3a所示的内容物的排出通道相反的路径进行内容物C向收容室S1的填充。此时,由于内部容器12收缩,因此,确保了向收容室S1的通道,能够顺利地填充内容物C。并且,在闭塞第一阀杆内通道21a的上端的状态下,向下方按压阀杆21,通过与图3b所示的气体排出通道的相反的路径进行加压剂P向内部容器12的填充。此外,也可以在安装阀组件13之前(图5f)从纵通道槽12c向收容室S1填充内容物C。
此外,在填充了内容物C之后(图5g),通过在闭塞第二阀杆内通道21b的上端的状态下通过向下方按压阀杆21,加压剂P填充前的内部容器12内的空气能够经由内容物的排出通道排出(参照图3b)。在填充加压剂P时使第二阀杆内通道21b的上端为打开的状态,收容室S1内的空气能够排出。
内容物C、加压剂P填充后(图5h),在闭塞第二阀杆内通道21b的上端的状态下按下阀杆21,排出残存在收容室S1内的空气,由内容物C填满收容室S1(使其为液密)。并且,进行残存在阀杆21内的内容物C、加压剂P的除去等,完成排出制品的制造。
在上述制造方法中,由于在将导向部件40插入内部容器12内的状态下使内部容器12收缩,因此,能够使内部容器12沿着导向部件40收缩,能够使内部容器12变形为希望的形状。因此,能够抑制制品之间的品质差异,进一步也能够以大致均一的厚度将内容物C填充于外部容器11和内部容器12之间的收容室S1。并且,由于在导向部件40的外表面形成有凹凸,因此,能够在希望的部位设置由于使内部容器12收缩而产生的松弛纹12h。因此,例如即使外部容器11具有透光性,其外观美观,并且,通过规则地形成的松弛纹12h,也产生了内部容器12易于恢复原来的形状的效果。
并且,由于导向部件40的下端部与收缩变形前的内部容器12的底部12d抵接,因此,能够抑制内部容器12抬起的变形、卷入底部12d的变形,防止内部容器12的肩部导致的纵通道槽12c的闭塞,能够均等地将内容物C填充于收容室S1。
进一步,在使内部容器12收缩变形(在外部容器11和内部容器12之间形成收容室S1)时,由于使用粘性远低于内容物C的气体,因此,收缩变形集中于内部容器12的纵通道槽12c附近的可能性也小,能够简单且均一地使内部容器12收缩。并且,由于配合采用伴随内部容器12的收缩而使导向部件40收缩的方法,因此,易于使内部容器12沿着导向部件40收缩,能够更简单地使内部容器12收缩。
图7的制造方法所具有的特征是,导向部件42形成为单纯的形状,例如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多角形的柱状(棒状)。即便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容器12收缩后的形状大致一定,能够抑制内部容器12的不规则的收缩。作为制造方法,除了不具有使导向部件40膨胀的工序及使导向部件40萎缩的工序之外,与使用导向部件40的方法相同,因此,图7a~图7f中示出其工序而省略具体的说明。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向部件42的下端部形成为球面状,防止了内部容器12收缩时由导向部件42穿破内部容器12的底部12d(贯穿)。
图8的排出容器10b的特征在于,在阀座17的下端(筒部26g)安装有导向部件43。其他结构与图4的排出容器10a实质相同。该排出容器10b的导向部件43与图5的导向部件40不同,无需从内部容器12内拔取而保留于内部容器12内。
该导向部件43例如由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缩醛等的硬质树脂构成,如图8b所示,其为下端部形成为球面状,并且,凸部43a和凹部43b螺旋状地形成的中空棒状,在其表面上,连通内部容器12内和中空部43c的多个连通孔43d以沿着凹部43b的方式形成。中空部43c,在安装于阀组件13的壳体26的筒部26g的状态下,通过图3b的气体通道而能够与大气连通。因此,当向下方按压阀杆21时,经由导向部件43内部容器12内和大气连通。
代替导向部件43也可以使用图8b的导向部件44。导向部件44的特征在于,其为具有中空部44a的内外平滑的管状,其下端部具有使中空部44a的开口朝向侧方的球状的附件44b。
对于制造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如图9a所示,在例如通过双向拉伸吹塑等成型双层预制品而形成的外部容器11和内部容器12的口部螺合安装有导向部件43的阀组件13。此时,导向部件43的下端部尽管未抵接于内部容器12的底部12d,但位于底部12d附近。
接着,在向下方按压阀杆21的状态下,将泵等的给排气装置(未图示)连接于第二阀杆内通道21b,经由由导向部件43的连通孔43d及中空部43c构成的吸引气体通道,抽出内部容器12内的空气。连通孔43d以随着朝向下方而开口径变大的方式形成,因此,在内部容器12的下方侧也能够顺利地减压。此外,在内部容器减压时,使第一阀杆内通道21a的上端保持开口,伴随着内部容器12的收缩,向外部容器11和内部容器12之间供给空气。不过,也可以填充收缩用气体(加热气体也可以)代替空气。
当充分地抽出内部容器12内的空气时,如图9b所示,内部容器12沿导向部件43的外形变形。也就是说,成为螺旋状地形成有凹凸的形状。
并且,如图9c所示,分别向收容室S1填充内容物C,向内部容器12内填充加压剂P,通过将收容室S1内的空气排出至外部而完成排出制品10b的制造。此外,有关填充方法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不过,加压剂P通过导向部件43的中空部43c和连通孔43d而填充于内部容器12内这一点是本实施方式所特有的。
在使用排出容器10b的排出制品的制造方法中,其优点在于,由于在安装阀组件13的状态下进行内部容器12的收缩,因此,无需注意空气向内部容器12内的回流等,能够简单地进行内部容器12的收缩作业。并且,由于无需拔取导向部件43而相应地简化了作业工序。
图10的排出容器10c,在阀座17的下端(筒部26g)安装有实心的导向部件45,壳体26的第二连通孔26b形成于壳体26的下部侧面。其他的结构与图4的排出容器10a实质相同。该排出容器10c的导向部件45也无需从内部容器12内拔取而保留于内部容器12内。
在这种导向部件45中,也能够抑制内部容器12抬起的变形、卷入底部12d的变形。并且,由于下端部为球状(球面状),因此,防止了内部容器12收缩时导向部件45穿破内部容器12的底部12d(贯穿)。
图11的排出容器50具备辅助加压剂的排出的保护盖53。详细而言,具备:外部容器11、收容于该外部容器11的内部容器12、关闭外部容器11及内部容器12的阀组件51和安装于阀组件51的按钮(排出部件)52。并且,保护阀组件51的阀杆21及按钮52的保护盖53安装于阀组件51。进一步,与图4的排出容器10a同样地设有环状的板密封件A3。此外,外部容器11及内部容器12与图1的排出容器10实质相同。
如图12a所示,阀组件51具备:独立地切断/连通两个流体的阀机构16、收容该阀机构的筒状的阀座56、以将该阀机构16固定于阀座56内的方式覆盖阀座56的阀罩57、将阀机构16、阀座56及阀罩57固定于外部容器11的盖58。阀机构16与图1的排出容器10实质相同。
如图12b、c所示,与图1的排出容器10的不同点在于,阀座56在环状凸缘27的上表面形成向上方突出的突条27b而非横通道槽27a。其他结构与图1的排出容器10实质相同,具备:筒状的壳体26、环状凸缘27、设置于壳体同轴外侧的筒状的栓部28。该突条27b之间实质上为横通道。
如图12d所示,阀罩57具备:关闭阀座57的壳体26的开口部的顶盖部61、从顶盖部61的缘部向下方延伸并配置于壳体26的外周的筒部62、从筒部62的下端向半径方向外侧延伸的环状的裙部63。阀罩57在裙部63和阀座56之间形成与壳体26的第一连通孔26a连通、经由内部容器12的纵通道槽12c而与收容室S1连通的横通道。
在顶盖部61的中央形成有贯通阀机构16的阀杆21的中心孔61a。
在筒部62的内表面形成有与壳体26的台阶部26e卡合的卡合突起62a。并且,由顶盖部61和卡合突起62a夹持阀座56,从而,将阀机构16固定于阀座56(壳体26),并且,保持阀座56(参照图12a)。此外,筒部62的下部内表面(卡合突起62a的下方内表面)与壳体26的外周面形成环状的间隙G1(参照图12a)。该间隙G1与前述的阀座56的突条27b之间连通(阀座内排出通道)。
裙部63具备:第一裙63a、从该第一裙63a的端部向下方延伸的台阶部63b、从该台阶部63b的下端向半径方向外侧延伸的第二裙63c。第一裙63a以覆盖阀座57的环状凸缘27(突条27b)的方式配置于阀座56之上(参照图12a)。第二裙63c以覆盖第三密封件A3(内部容器12的凸缘部12b)的方式配置于第三密封件A3之上(参照图12a)。此外,多个从台阶部63b的内表面向第二裙63c的下面连续地形成的向下的槽63d等间隔地形成(参照图3a、d)。
由于如上构成,因此,阀罩57的裙部63和阀座56的环状凸缘27之间的横通道,由阀罩57的筒部62和阀座56的壳体26之间(间隙G1)、第一裙63a和环状凸缘27之间(突条27b之间的横通道)、第二裙63c的下面和第三密封件A之间(向下的槽63d)构成。此外,也可以通过将阀罩57的裙部63延伸至第三密封件A3的外端而使间隙G1和突条27b之间的空间(横通道)连通。
如图12e所示,盖58具备:覆盖阀罩57的筒部62的外周面的上筒部66、从上筒部66的下端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环状的环部(按压部)67、从环部67的外端向下方延伸的下筒部68。环部(按压部)67以覆盖阀罩57的裙部63的方式配置于其上(参照图12a)。环部(按压部)67的下面以与裙部63的上面抵接的方式而形成。
上筒部66的上端与阀罩57的筒部62的上端实质上为相同的高度。因此,盖58和阀罩57之间成为朝向上方的环状的开口。
下筒部68的内表面上形成有与外部容器11的螺纹11a卡合的螺纹68a。并且,在螺纹68a的下方、外部容器11的外密封保持部11b的环状突起11b2的位置形成有比螺纹68a稍微扩径的内圆筒部68b。该内圆筒部68b在与外部容器11的外圆筒部11b1之间沿半径方向压缩第一密封件16(参照图11)。并且,在下筒部68的上部外周形成有与保护盖53卡合的保护盖卡合台阶部68c。
阀座56、阀罩57以及盖53优选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尼龙等的合成树脂。从而能够构筑非金属的阀组件51。
如图13a所示,按钮52除了于排出孔14b经由机械分离机构69与按钮内通道14c连通之外,与图1的排出容器的按钮14实质相同。详细而言,在以与按钮内通道14c连通的方式形成于按钮14的前表面的喷嘴插入孔69a内插入圆柱状的芯部69b,在芯部69b的前表面安装中心形成有排出孔14b的杯状的喷射喷嘴69c。因此,通过按钮内通道14c的内容物,通过芯部69b的外周、通过喷射喷嘴69c的里面的槽,在被赋予旋转力的同时朝向排出孔14b。但是,也可以根据用途而设置其他的喷雾机构。
这样,按钮14通过安装于阀组件51的阀杆21关闭阀杆21的第二阀杆内通道21b的开口,缩径孔37的上端面20作为封闭部而发挥作用。
如图13b所示,保护盖53为具有顶面54的筒状。在顶面54的中心能够插入阀杆21的内筒部25a,形成卡止外筒部25b的加压剂排出用的阀杆插入孔54a。因此,通过反转保护盖53,将阀杆21插入阀杆插入孔54a并按下,作为阀杆插入孔54a的外周缘的顶面54与外筒部25b的上端卡合,能够在密封第一阀杆内通道21a的同时按下阀杆21。
上述结构的双层排出容器50,通过按下按钮52,能够与图1的排出容器10同样地,从按钮52的排出孔14b排出内容物C(参照图14a)。
另一方面,在废弃双层排出容器10时,拆卸按钮52,如图14b所示,以将阀组件51的阀杆21的内筒部25a插入以开口朝下的方式设置的保护盖53的阀杆插入孔54a的方式进行操作。在该状态下,通过按下外部容器11能够将加压剂P向下方排出。此时,由于保护盖53的顶面54封闭阀杆21的第一阀杆内通道21a的上端开口,因此,仅内部容器12内(气体收容部)的加压剂P通过阀杆21而被排出。由于第一阀杆内通道21a关闭,因此,即使内容物残留也不会飞散。并且,由于加压剂P被排出至保护盖53内,因此防止了飞散。
在此,阀组件13的气体通道(阀座内气体通道)由筒部26g、第二连通孔26b、阀座56的壳体26的下部空间、阀杆21的第二阀杆内通道21b构成。
使用该排出容器50的排出制品可以通过前述的任一制造方法制造。
图15a双层排出容器50a在按钮71设置有加压剂排出用的排出机构。其他结构与图11的双层排出容器50a实质相同。图15a示出双层排出容器50a的使用状态。
双层排出容器50a的按钮71形成有加压剂排出用的阀杆插入孔72。阀杆插入孔72由阀杆21的外筒部25b所插入的扩径孔72a和设置于扩径孔72a的上方的、阀杆21的内筒部25a所插入的缩径孔72b、连接扩径孔72a和缩径孔72b的台阶部72c构成。缩径孔72b的上端开口。其他结构与图11的排出容器50的按钮52实质相同。
由于如上构成,因此,在废弃双层排出容器50a时,如图15b所示,从阀杆21拆卸按钮71,以缩径孔72b的开口部朝上的方式设置按钮71,颠倒外部容器11将阀杆的外筒部25b插入缩径孔72b,使其与按钮72的上表面和外筒部25b的上端卡合。在该状态下,通过按下外部容器11,阀杆21被按下,能够将加压剂P排出至阀杆插入孔72内(切换操作)。并且,即使内容物残留,由于外筒部25b的上端开口被按钮52的上表面关闭,因此,内容物不会飞散。
此外,使用状态与图1的排出容器10实质上相同,通过按下将阀杆21插入阀杆卡合孔14a的按钮71,内容物C从排出孔14b排出(参照图6a)。
图16的双层排出容器50b也是将加压剂排出用的排出机构设置于按钮74。其它结构与图11的双层排出容器50实质相同。图16a示出双层排出容器50b的使用状态。
双层排出容器50b的按钮74连结有辅助加压剂的排出的排出部件75。详细而言,在按钮74的上表面形成有保持该排出部件75的排出部件保持孔74b。并且,在阀杆卡合孔14a的扩径孔36的下方,形成有进一步扩径的排出部件卡合孔74a。其它结构与图11的双层排出容器50的按钮52实质相同,具备排出孔14b及按钮内通道14c。
排出部件75为平板状,形成有设有中心孔75a的凹部75b。中心孔75a为通过内筒部25a而不通过外筒部25b的尺寸(形状),凹部75b为通过外筒部25b的尺寸(形状)。排出部件75的凹部75b,从排出部件75的里面观察时突出,该突出的部分(凹部75b的里面)卡合于按钮74的排出部件保持孔74b并被保持。
由于如上构成,在废弃双层排出容器50b时,如图16b所示,从按钮74拆卸排出部件75,使凹部75b朝下,将凹部75b的里面插入阀杆卡合孔14a的排出部件卡合孔74a,将阀杆21插入该状态的按钮74(切换操作)。从而,内筒部25a的上端未插入按钮74的缩径孔37,第二阀杆内通道21b未被封闭。另一方面,排出部件75的凹部75b关闭外筒部25b的上端开口,第一阀杆内通道21a被封闭。因此,在该状态下,通过按下按钮74,能够从排出孔14b排出加压剂P。
此外,使用状态与图11的排出容器50实质相同,通过按下将排出部件75安装于排出部件保持孔74b的按钮74,能够经由第一阀杆内通道21a从排出孔14b排出内容物。
图17的排出容器80具备调整内部容器12的内压的压力调整机构81。详细而言,具备:外部容器11、收容于外部容器11的内部的内部容器12、关闭外部容器11和内部容器12并且与外部容器的外周卡合并固定的阀组件13、收容于内部容器12内并调整内部容器12的内压的压力调整机构81。该排出容器80,也将内容物C填充于外部容器11和内部容器12之间的收容室S1,将加压剂P填充于内部容器内的加压室S2。并且,将按钮14安装于阀组件13而使用。并且,通过从阀组件13拆卸按钮14并且按下阀机构16的阀杆21(切换操作)而能够使加压室S2和大气连通。
该排出容器80的外部容器11、内部容器12、按钮14与图1的排出容器10实质相同。除了在阀组件13的阀座17的壳体26的下端设置压力调整机构81的筒状的高压室主体82这一点之外,阀组件13也与图1的排出容器10的阀组件13实质性同。
如图18a所示,压力调整机构81具备:筒状的高压室主体82、关闭高压室主体82的下端的筒状的气缸部83、连通/切断高压室主体82和气缸部83之间的阀棒84、与阀棒84连动并收容于气缸部83内的活塞85、关闭气缸部83的下端的下盖部86、设置于活塞85和下盖部86之间的弹簧87。
在压力调整机构81中,高压室主体82内成为高压室HP,气缸部83内的活塞85和下盖部86之间成为基准压室SP,阀棒84成为阀。并且,基准压室内的压力通过基准压室的内压以及按压活塞85的弹簧87的力来调整。此外,也可以不设置弹簧87,使基准压室的内压为一定。
高压室主体82为与壳体26同轴地设置于阀组件13的壳体26的下端的筒状体,经由第二连通孔26b与壳体26的下部空间连通。在该排出容器80中,高压室主体82一体地成形于壳体26的下端。但是,也可以形成为分体的部件并连结。
气缸部83为具有用于关闭高压室主体82的下端的上底的筒体。其侧面形成有气体连通孔83a。在上底的中心形成有中心孔(气体供给孔)83b,在上底的上面设置有关闭高压室主体82并紧密地插入高压室主体82内的筒状的卡合部83c。
阀棒84为上下移动自如地插入气缸部83的中心孔83b的棒体,其上端形成有圆板状的止动部84a。在止动部84a的下表面和气缸部83的上底之间设置环状的阀密封件88。也就是说,通过阀棒84下降,由于阀棒84的止动部84a经由阀密封件88按压气缸部83的上底,中心孔83b被关闭。另一方面,通过阀棒84上升,止动部84a产生的向阀密封件88的压缩被打开,中心孔83b被打开。
活塞85为紧密地与气缸部83的内表面相接的同时上下移动的板状结构。在其上表面形成有与阀棒84的棒体的下端卡合的阀卡合部85a。下表面接收弹簧87。在其侧面设置有环状的密封件89。也就是说,通过活塞85在气缸部83内上下移动而压缩/扩张基准压室SP。
下盖部86为紧密地关闭气缸部83的部件。在其上表面形成有关闭气缸部83的下端开口并紧密地插入气缸部83内的筒状的卡合部86a。下盖部86的上表面接收弹簧87。
如上构成的压力调整机构81,通过基准压室的内压和弹簧力产生的向活塞85的按压力和内部容器12(加压室S2)的压力产生的向活塞85的按压力之差进行动作。详细而言,当来自基准压室SP的按压力比来自内部容器12的按压力大时,活塞85以基准压室SP扩张的方式移动,也就是说,活塞85上升(参照图18b)。因此,阀棒84上升,高压室HP内的加压剂P经由中心孔83b及气体连通孔83a而被供给至内部容器12内。另一方面,当加压剂P被供给至内部容器12内,来自内部容器12的按压力变强时,活塞85以基准压室SP收缩的方式移动,也就是说,活塞85下降。从而,阀棒84下降,阀棒84的止动部84a和气缸部83的上底之间的阀密封件88被压缩,中心孔83b被切断(参照图18a)。
下面,图19中示出使用排出容器80的排出制品的制造方法。
首先,成形由外部容器11及内部容器12构成的双层瓶。此时,为了在填充内容物时收容室S1确实地打开,例如,可以使用上述的导向部件(本发明的第七方式)临时使内部容器12收缩。另一方面,准备使阀组件13及压力调整机构81连结的盖部件(参照图19a)。连结部分优选通过超声波熔敷等一体化。
将该盖部件固定于双层瓶。之后,按下阀杆21,从第二阀杆通道21b填充加压剂P(参照图19b)。此时,优选在关闭第一阀杆通道21a的同时进行填充。也就是说,在填充加压剂P之前,由于加压室SP与内部容器12相比按压活塞85的力更大,因此,中心孔83b打开,加压剂P经由中心孔83b及气体连通孔83a而被供给至内部容器12内。当加压剂P填充至内部容器12内时,内部容器12与加压室SP相比,按压活塞85的力更大,活塞85与阀棒84一起下降,中心孔83b被切断。之后将加压剂P填充至高压室HP内,高压室HP内的压力足够高,以至于即使在内部容器12的外表面与外部容器11的内表面抵接的扩张状态(内容物C的排出后的状态)下,高压室HP内的压力也高于基准压室SP。
此外,内容物向收容室S1的填充,既可以在将使阀组件13及压力调整机构81连结的盖部件固定于双层瓶之前进行,也可以在固定于双层瓶之后从阀杆21的第一阀杆通道21a填充。
下面,示出排出制品的使用方法。使用方法为通过按钮14按下阀杆21,打开阀机构16,从而能够通过内部容器12内的压力排出内容物C(参照图20a)。通过使内容物C排出,当内部容器12扩张,内部容器12的内压下降时,如上所述,压力调整机构81动作,加压剂P从高压室HP被填补至内部容器12内。当内部容器12内的压力变高时,活塞85向下方移动,加压剂P的供给停止。每次排出内容物C时,自动地进行该供给工序和供给停止工序,因此,能够以相同的力量使内容物C排出直至最后。
在排出内容物C之后,如图20b所示,拆卸按钮14,按下阀杆21(切换操作),从而能够将高压室内的加压剂P排出至外部。与此相伴,压力调整机构81的中心孔83b也被打开,内部容器12内的加压剂P也经由气体连通孔83a、中心孔83b而能够从阀杆21的第二阀杆内通道21b排出。进一步,通过从外部容器11拆卸盖18,能够根据材料而分别地废弃。
图21的排出容器100为本发明的第一方式,在阀座与内部容器之间设有内密封件,在外部容器的外筒面和盖的内筒面之间设有截面圆形的外密封件,通过将盖向比固定位置靠上方的临时位置移动,在维持外密封件的密封构造的同时解除内密封件的密封构造。
详细而言,排出容器100由如下构成:合成树脂制的外部容器11、收容于外部容器11的内部的合成树脂制的内部容器12、关闭外部容器11以及内部容器12并且与外部容器的外周卡合并固定的阀组件101。外部容器11及内部容器12与图1的排出容器10实质相同,内容物C填充于外部容器11和内部容器12之间的收容室S1,加压剂P填充于内部容器内的加压室S2。按钮102安装于阀组件101。
该排出容器100,通过使阀组件101的盖18向比固定位置靠上方的临时位置移动,并且,按下阀机构103的阀杆106(切换操作)而能够使加压室S2和大气连通(参照图23)。
如图22a所示,阀组件101具有:切断/连通一个流体的阀机构103、关闭外部容器11及内部容器12的阀座104、将上述阀机构103固定于阀座104内并且将阀座104固定于外部容器11的盖18。盖18与图1的排出容器10的盖18实质相同。
阀机构103由如下构成:下部形成有连通内部和外部的阀杆孔106a的阀杆106、关闭该阀杆孔106a的环状的阀杆橡胶107、常时地对于阀杆106向上方施力的弹性体108。
如图22所示,阀座104具有:筒状的壳体109、从该壳体109的中部侧面向外侧延伸的环状凸缘27、在环状凸缘27的下表面与壳体109同轴外侧方向上设置的筒状的栓部28。环状凸缘27及栓部28与图1的排出容器10的环状凸缘27及栓部28实质相同。阀座104的壳体109内经由环状凸缘27与收容室S1连通。详细而言,壳体109内以迂回壳体109外的环状凸缘27迂回的方式与收容室S1连通。
壳体109在不具有第二连通孔及第二橡胶支持部这点上与图1的排出容器10的壳体26不同。其它结构与图1的壳体26实质相同,在壳体109的侧面形成连通孔109a,在壳体109的上端形成支持阀杆橡胶107的橡胶支持部109b,在壳体64的底部以向上方突出的方式形成构成弹性体108的多片板簧109c。并且,壳体109的第一连通孔109a的上方外周经由台阶部109d而扩径。
由于如上构成,连接除了按钮14的收容室S1和大气的内容物的排出通道,如图22所示,经由内部容器12的纵通道槽12c、盖18的下筒部34和阀座104的间隙G2、内容物通道(盖18的环部33和阀座104之间的横通道槽27a、盖18的上筒部32的下部内表面和阀座104的壳体109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G1、壳体109的第一连通孔109a及壳体109内)以及阀机构103的阀杆106而与大气连通。
如图22c所示,按钮102为安装于一液型的阀杆的公知的结构,具备:形成于下部的阀杆卡合部102a、形成于前方的排出孔102b、连接阀杆卡合部102a和排出孔102b的按钮内通道102c。此外,可以根据排出方式像图11的按钮52一样将机械分离机构等应用于排出孔102b。
下面,参照图21说明排出容器100的密封构造。
在该排出容器100中,与图1的排出容器10同样地,在外部容器11和阀组件101之间设置外密封件A1,在内部容器12和阀组件101之间设置内密封件A2(参照图21)。并且,与图1的排出容器10实质相同地,由于外密封件A1及内密封件A2在垂直于内外容器的轴的方向上被压缩,因此,与盖18相对于外部容器11的嵌合度(螺合度)无关地形成密封。
进一步,在排出容器100中,该外密封件A1及内密封件A2的配置为,在维持盖18的内圆筒部34b的下部所形成的外密封件A1的压缩的状态下,使盖18与阀组件101共同上升时,内密封件A2与阀组件101一起上升而从内部容器12的内圆筒部12a离开(参照图23)。也就是说,当使与阀组件101连结的盖18上升时,在维持外密封件A1的密封构造的同时,能够解除内密封件A2的密封构造(临时固定位置)。此外,也可以形成与图1的排出容器10同样的配置。从而,能够进行更高速地填充加压剂的底装(アンダーカップ充填)。
下面,示出排出制品100的制造方法。从双层预制品准备外部容器11及内部容器12。接着,使阀座104和盖18一体化。接着,以形成外密封件A1的密封构造、不形成内密封件A2的密封构造的方式临时固定一体化的阀组件101(参照图23)。在这种状态下,阀座104的壳体109和加压室S2连通(参照图23的粗线)。在该状态下,按下阀杆106,从阀杆106填充加压剂P。之后,将阀组件104的盖18与外部容器11正式固定,形成内密封件A2的密封构造。在这种状态下,按下阀杆106,排出侵入收容室S1内的加压剂P,之后,将内容物C填充于收容室S1内。这种情况下,如前所述,优选在使用导向部件使内部容器12收缩之后进行。
下面,示出排出制品100的使用方法。使用方法与图1的排出容器10同样地,通过按下按钮102而打开阀机构103,能够从按钮102的排出孔102b排出内容物C。
内容物C全部排出之后,使阀组件101的盖18移动至临时固定的位置,在维持外密封件A1的密封构造的同时,解除内密封件A2的密封构造(图23的临时固定状态)。从而加压室S2和壳体109连通,因此,通过按下阀杆106(或按钮102)能够使加压室S2和大气连通,能够从阀杆106排出加压剂P。最后,通过从外部容器11拆卸盖18而能够分别地废弃。
图24的排出容器110中,阀组件111具备阀罩115,仅使阀组件111的盖113移动至临时固定的位置,加压室S2和大气即可连通。详细而言,由如下构成:外部容器11、收容于外部容器11的内部的内部容器12、关闭外部容器11以及内部容器12并且与外部容器11的外周卡合并固定的阀组件111。外部容器11及内部容器12与图1的排出容器10实质相同,内容物C填充于外部容器11和内部容器12之间的收容室S1,加压剂P填充于内部容器内的加压室S2。图21的排出容器100的按钮102等也安装于该阀组件111。
该排出容器110也能够通过使阀组件111的盖113向比固定位置靠上方的临时位置移动,并且通过按下阀机构103的阀杆106(切换操作)而使得加压室S2和大气连通(参照图23)。
阀组件111具有:关闭外部容器11及内部容器12并固定有阀机构103的阀单元112,和将阀单元112固定于外部容器11的筒状的盖113。
如图25a所示,阀组件111的阀单元112具备:阀机构103;收容该阀机构103并形成有配置于外部容器11的上端的环状凸缘(本发明的第六方式的第一凸缘部)27的筒状的阀座104;阀罩115,关闭阀座104的开口部,将阀机构103固定于阀座104,设有配置于环状凸缘27的上方的裙部(本发明的第六方式的第二凸缘部)118。在阀座104的环状凸缘27和阀罩115的裙部118之间,形成有向半径方向外侧延伸的通道(横通道槽27a)。阀机构103及阀座104与图21的排出容器100实质相同。此外,设有在阀座104的环状凸缘27和凸缘部12b之间经由内部容器12的凸缘部12a被沿铅垂方向(外部容器的轴)压缩的板密封件A3(参照图24)。
如图25b所示,阀罩115具备:关闭阀座104的壳体109的开口部的顶盖部116、从顶盖部116的缘部向下方延伸并配置于壳体109的外周的筒部117、从筒部117的下端向半径方向外侧延伸的环状的裙部118。
在顶盖部116的中央形成有贯通阀机构103的阀杆106的中心孔116a。
在筒部117的内表面形成有与壳体109的台阶部109d的下端卡合的卡合突起117a。并且,通过顶盖部116和卡合突起117a将阀机构103固定于阀座104,使阀单元112一体化。此外,筒部117的下部内表面(卡合突起117a的下方内表面)与壳体109的外周面形成环状的间隙G1,与横通道槽27a连通(参照图25a)。
裙部118以覆盖阀座104的环状凸缘27的方式配置于阀座104之上。也就是说,裙部118经由环状凸缘27配置于外部容器11的上端。并且,通过阀罩115关闭外部容器11。
由于设置上述的阀罩115,因此,能够与盖113的安装状态无关而确实地形成阀罩115的裙部118和阀座104的环状凸缘27之间的通道。
如图25c所示,阀组件111的盖113具备:覆盖阀罩115的筒部117的外周面的上筒部121、从上筒部121的下端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环状的连结部(按压部)122、从连结部122的外端向下方延伸的下筒部123。连结部(按压部)122配置于阀罩115的裙部118之上,向下方按压阀单元112的整体。
上筒部121的上端与阀罩115的筒部117的上端为相同高度(参照图25a)。因此,盖113和阀罩115之间的间隙朝向上方开口。
在下筒部123的内表面形成有与外部容器11的螺纹11a卡合的螺纹123a。并且,在螺纹123a的下方、外部容器11的环状的外密封保持部11b的位置形成有比螺纹123a的螺纹牙稍微扩径的内圆筒部123b。该内圆筒部123b在与外部容器11的外圆筒部11b1之间沿半径方向压缩外密封件A1。
并且,在螺纹123a的上方环状地形成多个与阀罩115的裙部118的下表面卡合的支持突起(临时支持部)123c。平面观察时,内部容器12的纵通道槽12c的配置位置优选为邻接的支持突起123b之间。该支持突起123c,当与阀罩115的裙部118的下表面卡合时,形成于在阀罩115的裙部118的上表面和连结部(按压部)122之间的形成有间隙的位置。该支持突起123c,在组装了排出容器110之后(将盖113和外部容器11固定之后),不与裙部118的下表面抵接。通过设置支持突起123c,在将阀组件111安装于外部容器11之前,能够通过盖113保持阀单元112,能够一体地对待阀组件111(阀单元112和盖113)。并且,通过设置支持突起123c,如后所述,在加压剂填充时(在比固定位置靠上方的临时固定),能够通过加压剂的填充压力支持相对于盖113向下方移动的阀单元112,能够确保后述的加压剂填充通道并且防止阀单元112下落而关闭外部容器11的开口部。
由于如上构成,因此,如图25a的粗线所示,阀组件111的原液通道Z1从与收容室S1连通的内部容器12的纵通道槽12c开始经由支持凸缘27的外侧的间隙G2、支持凸缘(第一凸缘部)27和裙部(第二凸缘部)118之间(横通道槽27a)、壳体109和阀罩115之间的间隙G1、第一连通孔109a、壳体109内直至阀杆106。也就是说,通过按下阀机构103的阀杆106,阀杆橡胶107挠曲,壳体109内与外部连通,原液通道Z1被打开。因此,被内部容器内(加压室S2)的加压剂P加压的原液C通过原液通道Z1而从阀杆106排出至外部。
下面,示出排出制品110的使用方法。使用方法与图1的排出容器10同样地,通过按下按钮102而打开阀机构103,能够从按钮102的排出孔102b排出内容物C。
内容物C全部排出之后,与图21的排出容器100同样地,使阀组件111的盖113移动至临时固定的位置,在维持外密封件A1的密封构造的同时,解除内密封件A2的密封构造。从而,由于加压室S2和大气连通,因此能够从阀罩115和盖113之间的环状开口排出加压剂P(图26a的粗线的反方向)。同样地,最后,通过从外部容器11拆卸盖113而能够分别地废弃。
下面,说明内容物C及加压剂P向该排出容器110的填充方法(排出制品的制造方法)的一例。
首先,准备外部容器11及内部容器12的双层预制品,通过双向拉伸吹塑等而从该双层预制品同时成型外部容器11及内部容器12(参照图5a)。此外,也可以分别成型外部容器11和内部容器12,在捏压内部容器12的同时将其插入外部容器11内。
接着,如图26a所示,使外部容器11配置于旋转台126a。另一方面,将具备加压剂填充嘴127a的加压剂填充机127安装于阀组件111的盖113,使阀组件111配置于外部容器11的上方。并且,使外部容器11相对于阀组件111(加压剂填充机127)旋转而紧固盖113的螺纹,在与外部容器11的比固定位置靠上方的临时固定的位置保持阀组件111。也就是说,形成不使阀组件111的盖113与外部容器11完全螺合,内密封件A2和板密封件A3不发挥密封效果的状态。此时,加压剂填充机127,在保持盖113的同时,以盖113和加压剂填充机127之间的空间PS被密封的方式被安装于盖113,从而加压剂P不会泄漏。
在该临时固定状态,将加压剂P从加压剂填充嘴127a供给至空间PS。从而,加压剂P从阀罩115和盖113之间通过加压剂填充通道PP而被填充至内部容器12内。详细而言,加压剂填充通道PP,从阀罩115的筒部117和盖113的上筒部121之间开始,经由阀罩115的裙部118和盖113的连结部(按压部)122之间、保持突起123c彼此之间的阀座104的环状凸缘27的外侧的间隙G2,直至阀座104的环状凸缘27和内部容器12的凸缘部12b之间(内密封件A2)。此时,阀单元112由于加压剂P的填充压力而相对于盖113稍微下降被支持于盖113的卡合突起123c。因此,能够较大地确保阀罩115的裙部118的上表面和盖113的连结部(按压部)122的下表面之间的间隙。并且,即使加压剂P的填充压力施加于阀单元112,外部容器11的开口部也不会被阀座104等关闭。
并且,在加压剂填充时,由于外密封件A1密封了盖113的下部和外部容器11之间,因此,加压剂P不会从盖113的下端泄漏至外部。
此外,也可以由加压剂填充机127覆盖盖113的全部,使盖113的整体收容于密闭空间PS(例如,如想象线所示,使加压剂填充机127的下端与外部容器11的肩部密封)。这种情况下,即使在省略外密封件A1的状态或者外密封件A1不密封盖113的下部和外部容器11之间的状态下,也能够填充加压剂P。
填充加压剂P之后,使外部容器11进一步旋转,将阀组件111固定于外部容器11。从而,内密封件A2和板密封件A3被压缩,内部容器12内被密封。
填充加压剂P之后,当使从加压剂填充嘴127a的加压剂P的供应停止时,内部容器12内和空间PS的压力实质上达到平衡。因此,在使外部容器11旋转而使盖113相对于外部容器11下降时,阀单元112和外部容器11(内部容器12)被板密封件A3一体化,阀单元112相对于盖113滑动。因此,阀单元112的横通道槽27a和外部容器11及内部容器12之间的纵通道槽12c的位置难以错位。进一步,能够防止外部容器11和阀单元112之间的内密封件A2的错位、扭曲、断裂。
此外,也可以不设置内密封件A2而使内部容器12的凸缘部12a压缩,使凸缘部12a代替密封件。此外,也可以省略板密封件A3。
之后,按下阀杆106,排出侵入收容室S1(外部容器11和内部容器12之间的空间)内的少量的加压剂P及空气。
最后,在使内部容器12收缩的同时,将内容物C从阀杆106填充于收容室S1内,形成排出制品。
这里,使外部容器11旋转而与阀组件111螺合,但也可以旋转盖113而固定阀组件111。但是,由于使阀组件111与加压剂填充机127连结,因此使外部容器11旋转的话,装置不会变得复杂。
作为向该排出容器110的加压剂的填充方法(排出制品的制造方法)的其他示例,如图26b所示,将阀组件111保持在和外部容器11的比固定位置靠上方的临时固定的位置时,外密封件A1以位于比盖113的下端靠下方而不形成盖113和外部容器11之间的密封的方式构成,可以通过密封件127c密封加压剂填充机127和外部容器11的肩部,从配置于盖113的下端附近的加压剂填充嘴127a经由加压剂填充通道PP填充加压剂P。加压剂填充通道PP2从外部容器11和盖113之间开始直至阀座104的环状凸缘27和内部容器12的凸缘部12b之间(内密封件A2)。
该填充方法的情况下,由于加压剂的填充压力,阀单元112(阀罩115)向上方移动,裙部118抵接于盖113的连结部122的内表面,因此,能够在外部容器11和阀单元112之间形成加压剂填充通道,能够稳定地填充加压剂。因此,可以省略盖113的卡止突起123c。并且,即使为了将盖113固定于外部容器11而使其旋转,由于阀单元112和外部容器11(内部容器12)通过板密封件A3而被一体化,阀单元112与盖113滑动而不相对于外部容器11旋转,因此,阀单元112的横通道槽27a和外部容器11及内部容器12之间的纵通道槽12c的位置难以错位,并且,能够防止位于外部容器11和阀单元112之间的内密封件A2的错位、扭曲、断裂。
在采用该填充方法的情况下,也可以固定盖113,使外部容器11旋转而使盖113固定于外部容器11。并且,也可以从阀罩115的筒部117和盖113的上筒部121之间(从上方的填充,图26a的通道PP)以及盖113的下端(从下方的填充)的双方进行填充。
进一步,在采用该填充方法的情况下,也可以以盖113不具有临时固定的位置的方式配置外密封件A1和内密封件A2。也就是说,可以形成为当使盖113相对于外部容器11下降时,外密封件A1及内密封件A2同时地形成密封构造。
图27a的排出容器130未采用螺纹式而使阀组件和外部容器握持嵌合。并且,其为使料袋收容于内部容器内,收容两种原液并同时排出的双液排出型排出容器。
排出容器130具备:有底筒状的外部容器131、收容于该外部容器内的内部容器12、收容于该内部容器12内的最内层容器132、关闭外部容器131、内部容器12及最内层容器132的阀组件1333。阀组件133关闭外部容器131、内部容器12及最内层容器132,具有:固定有阀机构16的阀单元135和将阀单元135固定于外部容器131的筒状的盖136。并且,将第一原液C1收容于该排出容器130的外部容器131和内部容器12的空间(第一收容室S1),将第二原液C2收容于最内层容器42(第二收容室S3)内,将加压剂P填充于内部容器12内(加压室S2)而成为双液排出型的排出制品。
内部容器12与图1的排出容器10的内部容器12实质相同。
如图27b所示,外部容器131的头部外周形成有第一环状突起131a。第一环状突起131a的上表面131b形成向下方扩径的锥形面,下表面131c为水平面(垂直于外部容器131的轴)。在该实施方式中,具备两个第一环状突起131a,也可以为一个或者三个。其他构成与图1的排出容器10的外部容器11实质相同,在头部形成有环状突起11b2、外圆筒部11b1。
如图27a所示,最内层容器132具备:下端被关闭的料袋132a、固定于料袋132a的上端开口部的连结部件132b。
料袋132a为熔敷或贴合多片片材而成。作为片材,可以使用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尼龙、聚乙烯醇等的合成树脂片、在前述合成树脂片上蒸镀二氧化硅或铝等蒸镀树脂片、将合成树脂片层叠于铝箔等的金属箔片而成的片材等。
连结部件132b为粘接于料袋132a的开口部、连结于后述的阀组件133的筒状的部件。连结部件132b使用注射成型聚乙烯等的合成树脂而成的部件等。
如图28所示,阀组件133的阀单元135具备:双液式的阀机构16;收容该阀机构16并形成有配置于外部容器131的上端的环状凸缘(第一凸缘部)27的筒状的阀座17;阀罩115,设置于阀座17的上部,将阀机构16固定于阀座17,设有配置于环状凸缘(本发明的第六方式的第一凸缘部)27的上方的裙部(本发明的第六方式的第二凸缘部)118。阀机构16及阀座17与图1的排出容器10实质相同。阀罩115与图24的排出容器110实质相同。
如图28所示,盖136在下筒部123的内表面具有一个或者几个与容器主体131的第一环状突起131a卡合的第二环状突起136a。第二环状突起136a的下表面136b为向下方扩径的锥形面,上表面136c为水平面。其他构成与图24的排出容器110的盖113实质相同,具有上筒部121、连结部(按压部)122和下筒部123。
由于如上构成,因此,如图29a所示,阀组件133的第一通道Z1从内部容器12的纵通道槽12c开始,经由环状凸缘27的外侧的间隙G2、环状凸缘27和裙部118之间(横通道槽27a)、壳体126和阀罩115之间的间隙G1、第一连通孔26a、壳体26的上部空间(第一阀杆橡胶27a和第二阀杆橡胶27b之间),直至阀杆21的第一阀杆内通道21a的筒状孔。另一方面,阀组件133的第二原液通道Z2,从第二连通孔26b、壳体26的下部空间(比第二阀杆橡胶27b靠下方的空间)直至阀杆21的第二阀杆内通道21b的中心孔。也就是说,通过按压阀机构16的阀杆21,第一内容物C1及第二内容物C2通过第一原液通道Z1及第二原液通道Z2从阀杆21排出至外部。
下面,说明原液及加压剂向排出容器130的填充方法(排出制品的制造方法)。首先,与图1的排出容器10同样地成型外部容器131及内部容器12。
接着,使填充有第二原液C2的最内层容器132连结于阀组件133的壳体26的筒部26g。将连结有该最内层容器132的阀组件133的盖136,安装于具备加压剂填充嘴127a的加压剂填充机127(参照图29b),使阀组件133配置于外部容器131的上方。
之后,使阀组件133相对于外部容器131下降,如图29b所示,使外部容器131的第一环状突起131a的锥状的上表面131b和第二环状突起136a的锥状的下表面131b抵接,在与外部容器131的比固定位置靠上方的位置保持盖136。在该临时固定的状态下,与图24的排出容器110同样地,从阀罩17和盖113之间(加压剂填充通道PP)填充加压剂P。此时,由于外密封件A1密封盖13的下部和外部容器131之间,因此,加压剂P不会从盖136的下端泄漏至外部。并且,由于阀单元135被支持突起123c保持,因此,即使施加有加压剂P的填充压力,阀单元135也不会关闭外部容器131的开口部,确保加压剂填充通道PP。
填充加压剂P后,进一步使阀组件133下降。也就是说,使阀组件133的第二环状突起136a越过外部容器131的第一环状突起131a,使第二环状突起136a的上表面136c和第一环状突起131a的下表面131c卡合而形成固定的状态(参照图27)。
将外部容器131和阀组件133固定之后,对于第一收容室S1内进行脱气,从阀杆21经由第一原液通道Z1填充第一原液C1。此外,也可以使空的最内层容器132连结于阀组件133,首先将加压剂P填充于内部容器12和最内层容器132之间(加压室S2)之后,从阀杆21经由第二原液通道Z2填充。
此外,作为其他的加压剂的填充方法,该排出容器130与图24的排出容器110同样地,如图26所示,以在临时固定状态时外密封件A1不形成密封的方式构成,从而,可以使加压剂P从盖136的下端填充(本发明的第十方式)。
此外,也可以以排出容器130的外部容器131的第一环状突起131a及盖136的第二环状突起136a相互连通的方式设置狭缝。也就是说,使得第二环状突起136a连通相邻的第一环状突起131a之间。通过如上形成狭缝,在全部排出内容物之后(使用后),旋转盖136而使盖136上升至临时固定的位置,从而加压室S2与大气连通,能够从盖136和阀罩115的上端的开口排出加压剂P。
排出容器130也可以将导向部件插入内部容器12内,在以内部容器12均等地收缩的方式捋顺之后再填充内容物及加压剂。进一步,也可以如图30所示的排出容器140一样地,使最内层容器141的连结部件141b伸至料袋141a的底部附近,使其为兼具导管功能的导向部件。其它构成与图27的排出容器130实质相同。
使用排出容器140的排出制品如下制造。首先,将安装于阀组件133的最内层容器141(料袋141a及连结部件141b)插入吹塑成型的外部容器11和内部容器12(图31a)。此时,形成使阀组件133浮动的状态,即不使外密封件A1、内密封件A2、板密封件A3发挥作用的状态。
接着,将收缩用气体填充于外部容器11和内部容器12之间的第一收容室S1而使内部容器12收缩。此时,料袋141a和连结部件(管)141b作为导向部件发挥作用,内部容器12沿料袋141a的外表面收缩变形(参照图31b)。此外,在使内部容器12收缩时,如果将空气等填充于料袋141a的内部的话,则能够调整内部容器12的收缩形状和大小,因此,也可以在排出料袋141a内的空气的同时使内部容器12收缩。
并且,从盖136的下端经由内部容器12和壳体26的间隙而将加压剂P填充于内部容器12内,在完成填充的同时使阀组件133完全地螺合于外部容器11而密封(所谓的底装(アンダーカップ充填):图31c)。
之后,通过阀杆21的第一阀杆内通道21a将第一原液C1填充于第一收容室S1。并且,通过第二阀杆内通道21b和连结部件141b的中空部141c及连通孔141d将第二原液C2填充于料袋24内(图30及图31d)。并且,通过将喷射部件145安装于阀杆21而完成排出制品的制造。此外,喷射部件145形成对阀杆21的第一阀杆内通道21a和阀杆21的第二阀杆内通道21b均不堵塞的结构,通过按下喷射部件145而从喷射部件145排出第一收容室S11的第一原液C1和料袋24内的第二原液C2的双方。此外,也能够分别独立地排出。
此外,这里列举了料袋的最内层容器142,也可以从三层以上的预制品(多层预制品)形成。
图32的排出容器150具备调整内部容器12的内压的压力调整机构151。详细而言,具备:外部容器11、收容于外部容器11的内部的内部容器12、关闭外部容器11和内部容器12并且与外部容器的外周卡合并固定的阀组件101a、收容于内部容器12内并调整内部容器12的内压的压力调整机构151。外部容器11及内部容器12与图21的排出容器100实质相同,将内容物C填充于外部容器11和内部容器12之间的收容室S1,将加压剂P填充于内部容器内的加压室S2。如图33所示,除了筒状的气缸部152一体地形成于壳体109的下端(栓部28的下端)之外,阀组件101a与图21的排出容器的阀组件101实质相同,具有阀机构103、阀座104以及盖18。
该排出容器100使阀组件101a的盖18向比固定位置靠上方的临时位置移动,并且通过按下阀机构103的阀杆106(切换操作)而能够使加压室S2和大气连通(参照图37a)。
如图34a所示,压力调整机构151具备:上述的气缸部152、收容于该气缸部152内的活塞153、插入气缸部152的下端的填充有高压气体的空气溶胶容器(气体容器)154、悬吊于内部容器的开口部的容器座155。此外,在压力调整机构151中,由壳体109的下表面和活塞153包围的气缸部152内的空间成为基准压室SP,空气溶胶容器154的内部成为高压室HP,空气溶胶容器154的阀部成为阀。
气缸部152从栓部33的下端进一步向下方延伸。从下端朝向上方的狭缝152a形成于气缸部152的下部。并且,在气缸部152的下端形成有保持爪152b,所述保持爪152b在将阀组件101a安装于外部容器11之前使后述的压力调整机构151的活塞153不下落而保持。也就是说,压力调整机构151经由气缸部153而固定于阀组件101a的下端,从内部容器12的开口部悬吊于内部。
活塞153在与气缸部152的内表面紧密接触的同时上下移动。也就是说,活塞153在密封加压室S2的同时也密封基准压室SP。并且,通过活塞153在气缸部152内上下移动而压缩/扩张基准压室SP。此外,通过基准压室SP内压缩,内部的空气被压缩,活塞153受到反作用的力。
空气溶胶容器154由耐压容器154a、关闭耐压容器154a的开口部的空气溶胶阀154b、安装于该空气溶胶阀154b的阀杆154b1的按钮154c构成。按压按钮154c而使阀杆154b1下降,空气溶胶阀154b打开,从按钮154c的排出口154c1喷出耐压容器154a内的加压剂P。空气溶胶容器154也可以使气缸部152的保持爪152b卡合于形成于空气溶胶阀154b的外周面的环状凹部154d而固定于气缸部152。此时,活塞153配置于空气溶胶容器154的按钮154c之上。此外,如果以空气溶胶阀154b的阀杆154b1和活塞153连动的方式构成的话,也可以不特别设置按钮154c。
容器座155在将阀组件101a安装于外部容器11时使空气溶胶容器154的位置稳定化而易于卡合于气缸部152,在将阀组件101a安装之后也保持空气溶胶容器154而使活塞153或按钮易于动作。详细而言,由筒状的座主体155a、形成于其上端的凸缘部155b和关闭其下端的底部155c构成。座主体155a的上部内表面成为圆筒,其为沿半径方向压缩内部容器12的部位。连通座主体155a和内部容器12之间的狭缝155d形成于座主体155a的下部。并且,用于空气溶胶容器154的定位的定位肋155e放射状地排列形成于座主体155a的下部内表面。容器座155通过凸缘部155b在外部容器11的上端(内部容器12的凸缘部12b)和阀组件101a的阀座17的环状凸缘27之间被夹压而被保持。并且,凸缘部155b的下表面为向下方压缩环状的板密封件A3的部位。
如上构成的压力调整机构151通过基准压室SP的压力和内部容器12(加压室S2)的压力差而动作。详细而言,如图34b所示,当基准压室SP的压力大于内部容器12的压力时,活塞153以基准压室SP扩张的方式移动,即,活塞153下降。此时,基准压室SP的内压下降。因此,空气溶胶容器154的按钮154c被按压,加压剂P被从空气溶胶容器154供给至内部容器12内。并且,当加压剂P被充分地供给至内部容器12内,基准压室SP的压力和内部容器12的压力实质相同时,活塞153由于空气溶胶阀的弹力而以基准压室SP收缩的方式移动至原先位置,即活塞153上升。因此,空气溶胶容器154的按钮154c恢复,空气溶胶阀154b也被切断。
此外,也可以在气缸152内加入向下方按压活塞153的弹簧。此外,可以使用隔膜等的压力位置转换装置代替活塞。
下面,示出排出容器150的组装方法。
首先,成型由外部容器11及内部容器12构成的双层容器(双层瓶)。此时,为了在填充内容物C时确实地形成原液室S1,优选通过导向部件等使内部容器12预先收缩一次。然后,将收容有空气溶胶容器154的容器座155收纳于内部容器12内。另一方面,准备将盖18固定于阀座17并且将活塞153插入阀座17的气缸部152的盖部件(参照图35a)。
将该盖部件固定于双层容器。此时,空气溶胶容器154连结于气缸部152的同时,空气溶胶容器154的按钮154c向上按压活塞153,基准压室SP被密闭并且被压缩。但是,由于加压剂P还未填充于内部容器12内,因此,活塞153不会上升至空气溶胶容器154的空气溶胶阀154b被打开的高度(稍微按下按钮154c的状态)以上。也就是说,如图35b所示,空气溶胶容器154成为打开的状态,加压剂P从空气溶胶容器154的按钮152c喷射,经由气缸部152的狭缝152a及容器座155的狭缝155d而被供给至内部容器12内。当内部容器12内达到预定的压力时,活塞153被向上按压至空气溶胶阀154b关闭的高度,基准压室SP的压力和内部容器12内的压力实质上达到平衡,空气溶胶容器154的喷射停止(参照图33)。
这样,排出容器150仅通过组装即能够将加压剂P填充于内部容器12内,不需要特别的加压剂的填充设备。并且,在组装了排出容器150之后,如后所述,能够将内部容器12的内压控制为一定。
此外,向收容室S1的内容物C的填充,既可以在将阀组件101a固定于双层容器之前进行,也可以在固定于双层容器之后使阀机构103打开而从阀杆106填充。特别是在固定阀组件101a之前进行的情况下,可以将双层容器(外部容器11及内部容器12)、空气溶胶容器154及容器座155作为替换制品。作为替换制品的情况下,例如,如图37c所示,优选通过盖部件156密封。从而,能够再利用阀组件101a等。并且,也能够仅更换空气溶胶容器154。
下面,示出排出制品的使用方法。使用方法如图36a所示,通过按钮(未图示)等按下阀杆106而打开阀机构103,从而能够通过内部容器12的压力排出内容物C。当通过使内容物C排出而内部容器12扩张、内部容器12的内压下降时,如图36b所示,压力调整机构151自动动作,加压剂P被从空气溶胶容器154供给至内部容器12内,当内部容器12内的压力和基准压室SP达到平衡时,加压剂P的供给自动停止。每次排出内容物C时,该加压剂P的供给工序及供给停止工序自动地进行,因此,能够以相同的力量使内容物C排出直至最后。
在使内容物C排出之后,如图37a所示,转动盖18,使盖部件(除了容器座155之外的压力调整机构151)相对于双层容器(外部容器11及内部容器12)和容器座155稍微上升。详细而言,在维持外密封件A1的密封构造的同时,以被保持于阀座17的内密封保持部28a的内密封件A2从容器座155的座主体155a的内表面离开的方式使盖部件上升。从而,通过内密封件A2的密封被解除,加压室S2和阀组件101a的壳体109内连通。因此,能够将加压室S2的加压剂P引导至壳体109内而不会使其喷射至外部。之后,通过按钮等按下阀杆106,能够安全地将加压剂P排出至外部(参照图37a的粗线箭头)。此时,由于加压室S2的内压低于基准压室SP的内压,因此,活塞153下降,空气溶胶容器154也被打开。因此,也能够将气体容器(空气溶胶容器154)内的加压剂P排出直至最后。
此外,在未使空气溶胶容器154固定于气缸部152的保持爪152a的情况下,如图37b所示,空气溶胶容器154被支持于容器座155的底部155c。并且,活塞153下降而越过气缸部152的狭缝152a。因此,基准压室SP和加压室S2连通,不排出空气溶胶容器154的加压剂P而能够进行加压室S2的排出(参照图37b的粗线箭头)。这种情况下,能够再利用空气溶胶容器154。
图38的排出容器150a,在省略了容器座而将空气溶胶容器154载置于内部容器12的底部的点上与图32的排出容器150不同。详细而言,具备:外部容器11、收容于外部容器11的内部的内部容器12、关闭外部容器11和内部容器12的阀组件101a、收容于内部容器内并调整内部容器的内压的压力调整机构151a。压力调整机构151a安装于阀组件13的下端。外部容器11及内部容器12与图21的排出容器100实质相同,将内容物C填充于外部容器11和内部容器12之间的收容室S1,将加压剂P填充于内部容器内的加压室S2。阀组件101a,除了气缸部152比图32的排出容器150的阀组件101a的气缸部152长这一点之外,其它实质相同。此外,也可以使图38的气缸部152的长度与图32的气缸部152相同,增长空气溶胶容器154的耐压容器。
被保持于阀组件101a的栓部28的内密封保持部28a的内密封件A2,在与内密封保持部28a的底部及内部容器12的内圆筒部12a之间被压缩,密封加压室S2和阀组件101a之间。
压力调整机构151a具备:上述的气缸部152、收容于该气缸部34内的活塞153、插入气缸部153的下端的填充有高压气体的空气溶胶容器(气体容器)154,空气溶胶容器154载置于内部容器12的底部。活塞153及空气溶胶容器(气体容器)154与图32的压力调整机构151实质相同。并且,在压力调整机构151a中,气缸部152内的空间成为基准压室SP,空气溶胶容器154的内部成为高压室HP,空气溶胶容器154的阀部成为阀。
该压力调整机构151a也与图32的排出容器的压力调整机构151同样地,通过基准压室SP的压力和内部容器12(加压室S2)的压力差而动作。由于使空气溶胶容器154载置于内部容器12,因此,如后所述,使空气溶胶容器154载置于内部容器12,之后,通过安装阀组件101a而能够组装,此时,易于使气缸部152和空气溶胶容器154连结。
接着示出该排出容器150a的组装方法。
首先,成型由外部容器11及内部容器12构成的双层容器。接着,将空气溶胶容器154收纳于内部容器12内。另一方面,准备将盖18固定于阀座17并且将活塞153插入阀座17的气缸部152的盖部件(参照图39a)。
将该盖部件固定于双层容器。此时,空气溶胶容器154连结于气缸部152的同时,空气溶胶容器154的按钮154c向上按压活塞153,基准压室SP被密闭并且被压缩(参照图39b)。与图32的排出容器150同样地,与此同时,空气溶胶容器154的空气溶胶阀154b打开,加压剂P被从空气溶胶容器154的按钮154c供给至内部容器12内。当内部容器12内达到预定的压力时,活塞153被向上按压至空气溶胶阀154b关闭的高度,基准压室SP的压力和内部容器12内的压力实质上达到平衡,空气溶胶容器154的喷射停止。
这样,排出容器150a与图1的排出容器150同样地,仅通过组装即能够将加压剂P填充于内部容器12内,不需要特别的加压剂的填充设备。并且,在组装了排出容器150a之后,如后所述,能够将内部容器12的内压控制为一定。
此外,向收容室S1的内容物C的填充,可以在将阀组件101a固定于双层容器之前或之后进行。该排出容器150a也可以将外部容器11、内部容器12、空气溶胶容器154以及填充于原液室S1的内容物C作为替换制品。作为替换制品的情况下,与图32的排出容器150同样地,优选通过图36所示的盖部件156密封。
此外,图38的排出容器150a使空气溶胶容器154载置于内部容器12的底部,也可以不使空气溶胶容器154支持于底部而在内部容器12内悬吊。
图40的排出容器160,于收容室S1和大气之间的排出通道设置有切断从外部向收容室S1的流体并连通从收容室S1向外部的流体的原液用止逆阀。详细而言,具备:外部容器11、收容于该外部容器11的内部容器12、关闭外部容器11和内部容器12并设置有前述的原液用止逆阀的阀组件161。外部容器11及内部容器12与图21的排出容器100实质相同,将内容物C填充于外部容器11和内部容器12之间的收容室S1,将加压剂P填充于内部容器内的加压室S2。
阀组件161具有:连通收容室S1和外部的原液通道Z1(参照图42a)和连通加压室S2和外部的气体通道Z2(参照图42b)。并且,于原液通道Z1设置有切断从外部向收容室S1的流体并且使从收容室S1向外部的流体通过的原液用止逆阀163。于气体通道Z2设置有切断从加压室S2向外部的流体并使从外部向加压室S2的流体通过的气体用止逆阀164。
如图41a所示,阀组件161具有:阀座165,以关闭外部容器11及内部容器12的开口部的方式配置,具有连通外部和收容室S1的第一连通孔165a(原液通道Z1)以及连通外部和加压室S2的第二连通孔165b(气体通道Z2);收容于该阀座17的阀机构103;开闭原液通道Z1的环状的移动阀166(原液用止逆阀163);开闭气体通道Z2(第二连通孔165b)的弹力阀167(气体用止逆阀164);将阀机构106保持于阀座165内并将阀座165固定于外部容器11的盖168。阀机构106与图21的排出容器100实质相同。
如图41b所示,阀座165具备:筒状的阀壳体171,其侧面形成有第一连通孔165a,在比第一连通孔165a靠下方的侧面形成有第二连通孔165b;环状的支持凸缘172,以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方式设置于该阀壳体171的外周。
阀座165例如通过将聚丙烯、聚缩醛、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的合成树脂注射成型等而成型。
阀壳体171由收容有阀机构106的筒状的壳体主体173和以与该壳体主体174连通的方式向下方突出的筒状的气体供给部174构成。
壳体主体173具有:设置于上端的支持阀机构106的阀杆橡胶107的橡胶支持部173a、等间隔地放射状地设置于侧面的多个第一连通孔165a、设置于第一连通孔165a的下方的环状的底部173b。并且,在相比第一连通孔165a隔开间隔的上方的上部外周,形成有与盖168卡合的环状的卡合槽173c。设置2个以上第一连通孔165a,例如设置2~8个第一连通孔165a。
气体供给部174为设置有第二连通孔165b的筒状体,其为安装弹力阀167的部位,与阀保持部174的环状的底部173b连通。详细而言,其外形为在同轴上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大径部174a、中径部174b、小径部174c的结构,小径部174c的下端被封闭,于其侧面形成有第二连通孔165b。通过大径部174a、中径部174b、小径部174c这种多个台阶部构成外形,从而防止弹力阀167脱落。可以以第二连通孔165b对于从气体供给部174流向加压室S2的流体打开的方式,通过粘接剂等贴合气体供给部174的外表面(例如,中径部174b的外表面和大径部174a的下表面)和弹力阀167的内表面(例如,中径部167b及凸缘部167c)。
支持凸缘172具备:从阀壳体的第一连通孔165a向下方延伸的筒状的阀导向部172a、从阀导向部172a的下端向半径方向外侧延伸的环状的凸缘部172b、从该凸缘部172b的下表面中央向下方延伸的筒状的密封件支持部172c。
移动阀166配置于阀导向部172a的外周。移动阀166沿该阀导向部172a的外周上下移动。并且,与后述的弹性阀167的凸缘部167c的顶端卡合的环状的卡合突起172a1设置于阀导向部172a的下端内表面。
在凸缘部172b的上表面等间隔地放射状地设置有多个横通道槽27a。该横通道槽27a与内部容器12的纵通道槽12c数量相同,平面观察时与该纵通道槽12c位于相同角度。从而,横通道槽27a及凸缘部172b的外端侧构成前述的原液通道Z1的一部分,与内部容器12的纵通道槽12c连通(参照图42)。
并且,凸缘部172b以其外径稍小于内部容器12的凸缘部12b的外径的方式构成(参照图40)。从而,使间隙G2形成于凸缘部172b的外周,使其易于与横通道槽27a连通。但是,也可以与内部容器12的凸缘部12b的外径实质相同。这种情况下,可以调整盖168的内表面直径而在凸缘部12b的外周形成间隙G2。
并且,在凸缘部172b的下表面的密封件支持部172c的外侧形成向下方突出的密封卡止部172d。
环状的密封件A2配置于密封件支持部172c的外周(参照图40、42)。该密封件A2为在上下方向被压缩而密封内部容器12和外部之间的部件。
在该实施方式中,将阀导向部172a的外表面和阀壳体171(气体供给部174)的外表面形成为同心状设置的内外表面,也可以例如图46所示形成为同一面。如该实施方式所示,通过使阀壳体171的气体供给部174相比阀导向部172a缩径而设置于内部,能够使阀座165整体缩小化。
如图41c所示,移动阀166为环状的筒体。在上部内外表面形成有以向上方扩径的方式形成为锥状的环状的裙部166a,其截面呈大致Y字状。并且,在下端内表面形成有以向上方缩径的方式形成为锥状的环状的切缺部166b。进一步,在上端面中央形成有环状槽166c。
在移动阀166中,裙部166a以对于从下方流动的流体关闭环状槽166c的方式稍微挠曲,裙部166a以对于从上方流动的流体打开环状槽166c的方式稍微挠曲。由于如上构成,阻止来自上方的流体,而使来自下方的流体通过。
上述的移动阀166例如通过低分子量聚乙烯等的合成树脂或硅橡胶等成形。
弹力阀167覆盖前述的气体供给部174的外周。详细而言,如图41d所示,具备:覆盖气体供给部174的小径部174c的小径部167a、与该小径部167a连续并覆盖气体供给部174的中径部174b的中径部167b、沿气体供给部174的大径部174a的下表面配置的凸缘部167c。凸缘部167c的前端与阀座165的支持凸缘172的卡合突起172a1卡合。此外,弹力阀167的形状也可以考虑与气体供给部174的安装状态而根据气体供给部174的形状选择。
由于如上构成,因此,小径部167a以对于从气体供给部174的第二连通孔165b流向气体供给部174的外部(内部容器12内)的流体扩张的方式而变形,使流体流至气体供给部174的外部,对于从气体供给部174流向第二连通孔165b的流体,气体供给部174阻碍弹力阀167的变形以阻止流体。
弹力阀167例如通过丁腈橡胶、丁基橡胶、硅酮橡胶等的橡胶成形。
如图41a所示,盖168由覆盖阀座165的筒状的罩部176和安装于外部容器11的固定部177构成。罩盖168通过其内表面和阀座的外表面而形成筒状的间隙G1。
罩盖168例如通过将聚缩醛、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的合成树脂注射成型等而成型。
罩部176由如下构成:圆板状的顶面181、从顶面181的边缘部向下方延伸的筒状的阀嵌合部182、相比该阀嵌合部182扩径而向下方延伸的筒状的扩径部183。
阀杆109所穿通的中心孔181a形成于顶面181。
在阀嵌合部182的下部形成有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的环状的卡合突起182a。该卡合突起182a如前所述与阀座的环状的卡合槽173c卡合。从而,阀座165被固定于罩盖168。
扩径部183为其内表面相比阀嵌合部182的内表面扩径的部位。也就是说,在扩径部183的内表面和阀座165的阀导向部172a(阀壳体171的外周)之间形成有上下延伸的筒状的间隙G1。并且,阀嵌合部182和扩径部183之间的第一台阶部183a相比第一连通孔165a隔开间隔而位于其上方。空间G1由第一连通孔165a上侧的退避通道空间G1a和第一连通孔165a的下侧的通道空间G1b构成。并且,退避通道空间G1a为退避通道,通道空间G1b为原液通道Z1的一部分(参照图42a、b)。
如图41a所示,固定部177呈从罩部176扩径的形状。详细而言,由从扩径部183的基部向半径方向外侧延伸的环状的顶底部186、从顶底部186的边缘部向下方延伸的筒状的卡止筒部187构成。卡止筒部187的内表面直径大于阀座165的凸缘部172b的外端的直径。顶底部186的下表面以与阀座165的凸缘部172b的上表面抵接的方式配置。但是,如前所述,通过形成于凸缘部172b的横通道槽27a而等间隔地放射状地形成有多个通道。此外,也可以在顶底部186的下表面形成横通道槽。如前所述,该横通道槽27a以与纵通道槽12a连通的方式配置。并且,在卡止筒部187的内表面形成有与外部容器11的螺纹11a卡合的螺纹187a。进一步,在螺纹187a的下方形成有以覆盖密封保持部11b的方式而扩径的内圆筒部187b,在外部容器的头部的外表面和内圆筒部187b之间沿半径方向压缩由外部容器11的外密封保持部11b保持的外密封件(O形环)A1,密封外部容器11和外部之间(参照图40)。
如图42a所示,阀组件161的原液通道Z1从与外部连通的阀杆106通过壳体主体173内,从第一连通孔165a通至阀壳体171的外部,经由通道空间G1b(阀座165和盖168之间的第一连通孔165a的下侧)、横通道槽27a,直至阀座的凸缘部172b的外侧的间隙G2。
也就是说,原液通道Z1由阀机构的阀杆106、阀座165的阀壳体171的内部、第一连通孔165a、阀壳体171的外周和罩盖168之间的通道空间G1b及阀座的支持凸缘172和罩盖168之间的通道(横通道槽27a及支持凸缘的外侧的间隙G2)构成。
并且,该原液通道Z1经由纵通道槽12c而与外部容器11和内部容器12之间的收容室S1连通。
原液通道Z1的原液用止逆阀163,由收容于作为原液通道Z1的一部分的通道空间G1b(阀座165和罩盖168之间的第一连通孔165a的下侧)、作为退避通道的退避通道空间G1a(阀座165和罩盖168之间的间隙G1的第一连通孔165a的上侧)、间隙G1内的移动阀166构成。也就是说,当从外部流向收容室S1的流体被供给至原液通道Z1时,移动阀166的裙部166a在空间G1内滑动,移动至通道空间G1b侧(参照图42b)。之后,流体按压被凸缘部172b支持的移动阀166的环状槽166c,裙部166a以环状槽166c打开的方式稍微挠曲,密封原液通道Z1。另一方面,当从收容室S1流向外部的流体被供给至原液通道Z1时,裙部166a由于从下方受到压力,因此以环状槽166c关闭的方式稍微挠曲,从而与空间G1之间的密封被解除或者能够滑动,在空间G1内滑动而移动至退避通道空间G1a侧(参照图42a)。从而,原液通道Z1被连通。
另一方面,如图42b所示,阀组件161的气体通道Z2从与外部连通的阀杆106通过壳体主体173内,从气体供给174直至第二连通孔165b。
也就是说,气体通道Z2由阀杆106、阀组件161的阀座65的阀壳体171的内部以及第二连通孔165b构成。
并且,该气体通道Z2直接与加压室S2连通。
气体通道Z2的气体用止逆阀164由气体供给部174、其第二连通孔165b、弹力阀167构成。也就是说,当从外部流向加压室S2的流体被供给至气体通道Z2时,弹力阀167的小径部167a变形,第二连通孔165b被打开。另一方面,当从加压室S2流向外部的流体被供给至气体通道Z2时,气体供给部174的外周面阻碍弹力阀167的变形,以第二连通孔165b被弹力阀167关闭的状态被维持。
下面,在图43中示出向双层排出容器160填充原液及加压剂的工序。
如图43a所示,成型外部容器11及内部容器12,从纵通道槽12c将原液C填充于外部容器11和内部容器12之间(收容室S1)。从而内部容器12被挤瘪(参照图43b)。此时,如前所述,优选的是,使用导向部件预先使内部容器12收缩之后进行。
接着,将阀组件161固定于外部容器11及内部容器12。
之后,如图43b所示,在按下阀杆106的同时,从阀杆106将加压剂P通过气体通道Z2而填充于加压室S2内而制造。此时,加压剂P也被供给至第一连通孔165a,但由于如上所述,原液用止逆阀163的移动阀166切断了原液通道Z1,因此,加压剂P未被填充于收容室S1(参照图42b的Z2’)。加压剂P一旦被填充于加压室S2,则加压室S2内相比外部成为高压。因此,加压剂P将要从加压室S2流向外部。但是,气体用止逆阀164切断了气体用通道Z2(第二连通孔165b),加压剂P的逆流得以防止。
图44a、b中示出该双层排出容器160的使用状态。
如图44a所示,通过按下阀杆106的操作,原液通过原液通道Z1从阀杆106排出至外部。
另一方面,当收容室S1的原液C被全部排出至外部时,如图44b所示,内部容器12膨胀而与外部容器11的内表面紧密接触。特别是,该双层排出容器160,在外部容器11及内部容器12形成为透明或者半透明的情况下,内部容器12具有实质上与外部容器11的内表面相同的形状,外部容器11和内部容器12之间的空间成为收容室S1,因此,在使用不透明的材料特别是膏状物作为原液C的情况下,该外部容器的样态会因残留有原液C和未残留有原液C的状态而突然变化。也就是说,在原液C残留于收容室S1内时,外部容器11能够确认原液C,当原液C在收容室S1内消失时,外部容器11突然变得透明。因此,能够目测确认用完状态。
此外,当将原液C排出完毕之后,通过旋转盖168,能够分离为各个零件。特别是由于具备沿上下(铅垂)方向压缩并密封内部容器12和阀组件13之间的内密封件A2、沿左右(水平)方向压缩并密封外部容器和阀组件之间的外密封件(O型环)A1、和使盖168为螺纹式,因此,当向开封方向拧松盖168时,能够在维持外密封件A1的密封的同时解除内密封件A2的密封(临时固定)。也就是说,内部容器12内的加压剂P通过原液通道Z1的一部分(阀座165的凸缘部172b的外周、横通道槽27a、空间G1)而打开原液用止逆阀163,通过操作阀组件161而能够将加压剂P从阀杆106排出至外部。并且,即使消费者在原液C残留于收容室S1的状态下误拧松盖168的情况下,由于外部容器11和盖168之间的密封被外密封件A1维持,因此,原液C不会从盖168的下端喷出。

Claims (10)

1.一种排出容器,包括:
外部容器;
内部容器,收容于该外部容器中;以及
阀组件,关闭所述外部容器及所述内部容器,并与外部容器的外周卡合而被固定,
在外部容器和内部容器之间的收容室填充内容物,在内部容器内的加压室填充加压剂,其中,
所述阀组件具备:阀机构,对用于连通所述收容室和大气的、内容物的排出通道进行连通或切断;阀座,收容所述阀机构;以及盖,以覆盖所述阀座及所述外部容器的方式将阀座固定于外部容器,
通过对所述阀组件进行切换操作,能够使所述加压室和大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出容器,其中,
所述阀座具有:壳体,收容阀机构;以及环状凸缘,配置于外部容器的上方,
所述收容室和大气经由所述壳体和所述环状凸缘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排出容器,其中,
通过对所述阀组件进行切换操作,能够使所述加压室和大气经由阀机构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排出容器,其中,
所述阀机构具备阀杆,该阀杆具有两条独立的阀杆内通道,
所述阀座具有:阀座内排出通道,连通所述收容室和大气:以及阀座内气体通道,连通所述加压室和大气,
一条所述阀杆内通道与阀座内排出通道连通,另一条所述阀杆内通道与阀座内气体通道连通,封闭所述另一条阀杆内通道来排出内容物,
所述切换操作是打开所述另一条阀杆内通道并且打开阀机构的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出容器,其中,
在所述阀杆上以能够拆卸的方式设置有按钮,
所述按钮具有:阀杆卡合部,与阀杆卡合;排出孔,排出内容物;以及按钮内通道,连接阀杆卡合部和排出孔,
所述阀杆卡合部使一条阀杆内通道与排出孔连通,切断另一条阀杆内通道与大气,
所述切换操作是拆卸所述按钮并且打开阀机构的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排出容器,其中,
所述盖以能够相对于外部容器上下移动的方式构成,
在所述阀座和所述内部容器之间设置内密封件,
在所述外部容器的外筒面和盖的内筒面之间设置截面圆形的外密封件,
所述盖固定于外部容器的固定位置,使所述外密封件及所述内密封件分别形成密封构造而排出内容物,
所述切换操作包含使所述盖向比固定位置靠上方的临时位置移动而在维持外密封件的密封构造的同时解除内密封件的密封构造的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出容器,其中,
所述阀座和所述盖连结成一体。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排出容器,其中,
在将所述盖向临时位置移动而使内密封件的密封构造解除时,所述加压室和所述内容物的排出通道连通,
所述切换操作是将所述盖向临时位置移动并且打开阀机构的操作。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排出容器,其中,
沿铅垂方向压缩所述内密封件。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排出容器,其中,
沿水平方向压缩所述内密封件。
CN201580016928.1A 2014-04-04 2015-04-03 排出容器 Active CN1061639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77612 2014-04-04
JP2014077612A JP6446179B2 (ja) 2014-04-04 2014-04-04 多層吐出容器
JP2014142087A JP6480115B2 (ja) 2014-07-10 2014-07-10 多層吐出容器
JP2014-142087 2014-07-10
JP2014-152125 2014-07-25
JP2014152125A JP6895707B2 (ja) 2014-07-25 2014-07-25 二重吐出容器
JP2014156703A JP6480121B2 (ja) 2014-07-31 2014-07-31 吐出容器および吐出製品の製造方法
JP2014-156703 2014-07-31
JP2015026805A JP6807146B2 (ja) 2015-02-13 2015-02-13 多層ボトル製品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該製造方法により製造された多層ボトル製品
JP2015-026805 2015-02-13
PCT/JP2015/060673 WO2015152415A1 (ja) 2014-04-04 2015-04-03 吐出容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63946A true CN106163946A (zh) 2016-11-23
CN106163946B CN106163946B (zh) 2018-12-21

Family

ID=54240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16928.1A Active CN106163946B (zh) 2014-04-04 2015-04-03 排出容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071850B2 (zh)
EP (1) EP3127836B1 (zh)
JP (1) JP6603653B2 (zh)
CN (1) CN106163946B (zh)
WO (1) WO2015152415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26089B (zh) * 2017-11-06 2018-06-11 東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擠壓裝置及其適用之供液設備
CN110621593A (zh) * 2017-05-16 2019-12-27 宝洁公司 用于气溶胶分配器的容器、具有容器的气溶胶分配器和用于气溶胶分配器的预成型件容器
CN114007756A (zh) * 2019-06-14 2022-02-01 株式会社大造 排出装置
CN114194550A (zh) * 2021-12-17 2022-03-18 赵海波 一种具备自加热功能的容器
CN114286793A (zh) * 2019-09-13 2022-04-05 宝洁公司 制造气溶胶分配器的设备和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626317A1 (en) * 2012-02-13 2013-08-14 de Schrijver, Aster Pressurized packaging systems for one component adhesives and sealants
WO2015080252A1 (ja) * 2013-11-29 2015-06-04 株式会社ダイゾー 内容物収容容器、それを用いた内容物収容製品、吐出製品および吐出装置
US9027877B1 (en) * 2014-04-10 2015-05-12 Google Inc. Filling apparatus for high-altitude balloons
EP3352856B1 (en) 2015-09-23 2021-08-18 Aerpio Pharmaceuticals, Inc. Activators of tie-2 for use in treating intraocular pressure
JP6684072B2 (ja) * 2015-10-30 2020-04-22 株式会社ダイゾー 多重容器および吐出製品の製造方法
JP6765853B2 (ja) * 2016-05-18 2020-10-07 株式会社ダイゾー 吐出製品
JP6823383B2 (ja) * 2016-05-26 2021-02-03 株式会社ダイゾー 2液式エアゾール製品
JP2018188191A (ja) * 2017-05-01 2018-11-29 株式会社ダイゾー 吐出容器
WO2018208884A1 (en) * 2017-05-09 2018-11-15 Kyle Rood Sprayable maple syrup dispenser
US10596765B2 (en) * 2017-05-16 2020-03-24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Method of making an aerosol dispenser having annular seals and method of making an aerosol container therefor
US10501258B2 (en) 2017-05-26 2019-12-10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erosol dispenser having annular seals and aerosol container therefor
US11167912B2 (en) 2017-09-13 2021-11-09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Preform with valve anti-removal feature
US11623815B2 (en) 2017-09-13 2023-04-11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Threaded valve having an anti-removal feature for use in an aerosol dispenser
US11161661B2 (en) * 2017-09-13 2021-11-02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erosol dispenser with valve anti-removal feature
US11286102B2 (en) 2017-09-13 2022-03-29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erosol dispenser having a cap to prevent valve removal
FR3071579B1 (fr) * 2017-09-27 2019-09-27 Lindal France Tige de valve pour valve a deux voies
US10518961B2 (en) * 2017-11-06 2019-12-31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erosol dispenser with improved neck geometry outer container therefor and preform therefor
US10894657B2 (en) 2018-01-03 2021-01-19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Divergently vented aerosol dispenser outer container therefor and preform therefor
US10486892B1 (en) * 2018-08-22 2019-11-26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Packages and arrays of packages for plastic aerosol dispensers
US11807843B2 (en) 2019-03-28 2023-11-07 Toyoda Gosei Co., Ltd. Cell culture device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JP7251265B2 (ja) * 2019-03-28 2023-04-04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細胞培養器具
EP3730420B1 (en) * 2019-04-24 2022-03-02 CTL-TH Packaging, S.L. Unipersonal Tubular container with an outer tube and an inner container
CN110507062A (zh) * 2019-09-10 2019-11-29 美蒂昊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香水瓶及其制造工艺
US10781033B1 (en) 2019-10-29 2020-09-22 APC Packaging, LLC Reusable bottle package
US10829271B1 (en) 2019-11-18 2020-11-10 APC Packaging, LLC. Replaceable jar package
US10961043B1 (en) * 2020-03-05 2021-03-30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erosol container with spaced sealing beads
KR102332817B1 (ko) * 2020-03-16 2021-11-30 (주)연우 이중 용기
US11382398B2 (en) * 2020-10-05 2022-07-12 Samhwa Co., Ltd Cosmetic container
FR3126407B1 (fr) * 2021-08-25 2024-04-12 Aptar France Sas Distributeur de produit fluid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81942A (en) * 1969-04-03 1971-06-01 Geigy Chem Corp Filling and emptying means and spacing means for a flexible sac for holding a product to be dispensed
JPS62109762U (zh) * 1986-12-18 1987-07-13
CN1188459A (zh) * 1995-05-09 1998-07-22 保罗·A·M·科内利斯 压力作用的产品分配器及其专用阀
CN101631727A (zh) * 2006-12-14 2010-01-20 动力容器公司 容积可变的袋状物,包含该袋状物的适于输送流体的装置以及填充该装置的方法
CN103534179A (zh) * 2011-05-16 2014-01-22 宝洁公司 用于气溶胶分配器的部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89443A (en) * 1976-12-06 1978-05-16 Zrinyi Nicolaus H Aerosol, spray-dispensing apparatus
US5219005A (en) * 1990-02-15 1993-06-15 Hans Stoffel Method for readying a twin chamber container to be filled with a product
JPH0450683U (zh) 1990-08-31 1992-04-28
JP3441202B2 (ja) * 1994-11-14 2003-08-25 株式会社ダイゾー 二重エヤゾール容器
JPH10236554A (ja) * 1997-02-20 1998-09-08 Toyo Aerosol Ind Co Ltd 二重エアゾール容器
JPH11100083A (ja) 1997-09-29 1999-04-13 Osaka Ship Building Co Ltd 密封容器
AU2003256255A1 (en) * 2002-05-21 2003-12-12 Seaquist Perfect Dispensing Foreign, Inc. Aerosol dispenser for mixing and dispensing multiple fluid products
GB0212047D0 (en) * 2002-05-24 2002-07-03 Btg Int Ltd Generation of therapeutic microfoam
JP4362769B2 (ja) * 2004-01-20 2009-11-11 株式会社三谷バルブ 多液混合放出式のエアゾール容器
US20060124663A1 (en) * 2004-12-15 2006-06-15 Salemme James L Dispensing personal care products
JP4917338B2 (ja) * 2006-03-28 2012-04-18 株式会社ダイゾー 二重エアゾール製品の残ガス排出機構、その残ガス排出機構を備えた二重エアゾール製品、および、その二重エアゾール製品の充填方法
JP5487011B2 (ja) 2010-05-31 2014-05-07 株式会社ダイゾー 多層ボトル製品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該製造方法により製造された多層ボトル製品
JP6001824B2 (ja) 2011-04-20 2016-10-05 株式会社ダイゾー 発泡性エアゾール製品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2連式発泡性エアゾール製品
EP2796387B1 (en) * 2011-12-07 2019-07-03 Daizo Corporation Two-liquid dispenser
JP5830374B2 (ja) 2011-12-22 2015-12-09 株式会社ダイゾー 多重エアゾール容器および該多重エアゾール容器を用いた多重エアゾール製品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81942A (en) * 1969-04-03 1971-06-01 Geigy Chem Corp Filling and emptying means and spacing means for a flexible sac for holding a product to be dispensed
JPS62109762U (zh) * 1986-12-18 1987-07-13
CN1188459A (zh) * 1995-05-09 1998-07-22 保罗·A·M·科内利斯 压力作用的产品分配器及其专用阀
CN101631727A (zh) * 2006-12-14 2010-01-20 动力容器公司 容积可变的袋状物,包含该袋状物的适于输送流体的装置以及填充该装置的方法
CN103534179A (zh) * 2011-05-16 2014-01-22 宝洁公司 用于气溶胶分配器的部件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21593A (zh) * 2017-05-16 2019-12-27 宝洁公司 用于气溶胶分配器的容器、具有容器的气溶胶分配器和用于气溶胶分配器的预成型件容器
CN110621593B (zh) * 2017-05-16 2021-09-28 宝洁公司 用于气溶胶分配器的容器、具有容器的气溶胶分配器和用于气溶胶分配器的预成型件容器
TWI626089B (zh) * 2017-11-06 2018-06-11 東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擠壓裝置及其適用之供液設備
CN114007756A (zh) * 2019-06-14 2022-02-01 株式会社大造 排出装置
CN114007756B (zh) * 2019-06-14 2023-08-22 株式会社大造 排出装置
CN114286793A (zh) * 2019-09-13 2022-04-05 宝洁公司 制造气溶胶分配器的设备和方法
CN114286793B (zh) * 2019-09-13 2024-03-08 宝洁公司 制造气溶胶分配器的设备和方法
CN114194550A (zh) * 2021-12-17 2022-03-18 赵海波 一种具备自加热功能的容器
CN114194550B (zh) * 2021-12-17 2023-09-29 赵海波 一种具备自加热功能的容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603653B2 (ja) 2019-11-06
EP3127836A4 (en) 2017-11-15
WO2015152415A1 (ja) 2015-10-08
CN106163946B (zh) 2018-12-21
US10071850B2 (en) 2018-09-11
US20170129690A1 (en) 2017-05-11
EP3127836B1 (en) 2020-04-15
JPWO2015152415A1 (ja) 2017-04-13
EP3127836A1 (en) 2017-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63946A (zh) 排出容器
CN100488641C (zh) 封装和分配液体的组合装置
JP4740158B2 (ja) 流体製品を包装し小出しするための変形可能なフレキシブルパウチおよび装置
CN105722493B (zh) 压力调节流体输送系统和方法
CN104334213A (zh) 多剂量小瓶及方法
CN100488484C (zh) 用于临时制备单次使用量的无菌流体的装置和方法
JP4159354B2 (ja) 滴下式液体分配器
EP1630108B1 (en) Double walled fluid-storing container
WO2013065599A1 (ja) 吐出容器
JP6140610B2 (ja) 2液吐出製品
CN104010616B (zh) 控压型管形瓶接头
US3490651A (en) Dispenser system for simultaneous dispensing of separately stored fluids
CN107105865B (zh) 内部形成有波纹管的异类液体混合容器
JP6853925B2 (ja) エアゾール容器の定量バルブ機構およびこの定量バルブ機構を備えたエアゾール式製品
CN107810355A (zh) 用于加压容器的可压缩阀
US10004633B2 (en) Liquid droplet dispenser
KR101664903B1 (ko) 용기천공부재를 구비한 이액 혼합 용기
CN106064706B (zh) 不同物料的即时混合方法
CN102209630B (zh) 具有共挤出的外体和柔性内胆的装置及相关设备和方法
CN206434391U (zh) 一种用于微创手术的穿刺器整体式密封膜、分体式密封膜、器械密封组件以及穿刺器
KR101186807B1 (ko) 가스배출 기능을 갖는 튜브용기
KR102152792B1 (ko) 에코 펌프 방식 화장품 용기
JP2018144855A (ja) 吐出容器
CN102336305A (zh) 按压式储存容器
CN210365180U (zh) 三相混悬气雾剂瓶阀门及其气雾剂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