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33456B - 冷凝式燃气锅炉的热交换器 - Google Patents

冷凝式燃气锅炉的热交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33456B
CN106133456B CN201580014460.2A CN201580014460A CN106133456B CN 106133456 B CN106133456 B CN 106133456B CN 201580014460 A CN201580014460 A CN 201580014460A CN 106133456 B CN106133456 B CN 1061334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path
thermal medium
plate
heat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1446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33456A (zh
Inventor
金宁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ong Nabi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ong Nabi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ong Nabi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ong Nabia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1334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334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334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3345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1/00Water heaters, e.g. boilers, continuous-flow heaters or water-storage heaters
    • F24H1/22Water heaters other than continuous-flow or water-storage heaters, e.g. water heaters for central heating
    • F24H1/44Water heaters other than continuous-flow or water-storage heaters, e.g. water heaters for central heating with 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s F24H1/24 - F24H1/40 , e.g. boilers having a combination of features covered by F24H1/24 - F24H1/40
    • F24H1/445Water heaters other than continuous-flow or water-storage heaters, e.g. water heaters for central heating with 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s F24H1/24 - F24H1/40 , e.g. boilers having a combination of features covered by F24H1/24 - F24H1/40 with integrated flue gas condens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1/00Water heaters, e.g. boilers, continuous-flow heaters or water-storage heaters
    • F24H1/22Water heaters other than continuous-flow or water-storage heaters, e.g. water heaters for central heating
    • F24H1/24Water heaters other than continuous-flow or water-storage heaters, e.g. water heaters for central heating with water mantle surrounding the combustion chamber or chambers
    • F24H1/30Water heaters other than continuous-flow or water-storage heaters, e.g. water heaters for central heating with water mantle surrounding the combustion chamber or chambers the water mantle being built up from sections
    • F24H1/32Water heaters other than continuous-flow or water-storage heaters, e.g. water heaters for central heating with water mantle surrounding the combustion chamber or chambers the water mantle being built up from sections with vertical sections arranged side by si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1/00Water heaters, e.g. boilers, continuous-flow heaters or water-storage heaters
    • F24H1/48Water heaters for central heating incorporating heaters for domestic wat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1/00Water heaters, e.g. boilers, continuous-flow heaters or water-storage heaters
    • F24H1/48Water heaters for central heating incorporating heaters for domestic water
    • F24H1/52Water heaters for central heating incorporating heaters for domestic water incorporating heat exchangers for domestic wat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8/00Fluid heater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extracting latent heat from flue gases by means of condens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9/00Details
    • F24H9/0005Details for water heaters
    • F24H9/001Guiding means
    • F24H9/0015Guiding means in water chann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9/00Details
    • F24H9/0005Details for water heaters
    • F24H9/001Guiding means
    • F24H9/0026Guiding means in combustion gas chann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9/00Details
    • F24H9/14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different sections, e.g. in water heaters 
    • F24H9/146Connecting elements of a heat exchang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9/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9/0031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 F28D9/004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the plates having openings therein for circulation of at least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from one conduit to anoth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9/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9/0093Multi-circuit heat-exchangers, e.g. integrating different heat exchange sections in the same unit or heat-exchangers for more than two flui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3/00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Assemblies of 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 F28F3/02Elemen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recesses, with corrugations
    • F28F3/04Elemen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recesses, with corrugations the means being integral with the element
    • F28F3/042Elemen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recesses, with corrugations the means being integral with the element in the form of local deformations of the ele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3/00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Assemblies of 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 F28F3/02Elemen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recesses, with corrugations
    • F28F3/04Elemen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recesses, with corrugations the means being integral with the element
    • F28F3/042Elemen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recesses, with corrugations the means being integral with the element in the form of local deformations of the element
    • F28F3/046Elemen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recesses, with corrugations the means being integral with the element in the form of local deformations of the element the deformations being linear, e.g. corrug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 Instantaneous Water Boilers,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nd Control Of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REA)
  • Details Of Fluid Heaters (AREA)
  • Steam Or 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快速的热水供应,并且能够实现简单的制造的热交换器。本发明的热交换器包括:热交换部(1100、1200、1300),使燃烧混合气体的燃烧器(70)中产生的燃烧气体和第一、第二热媒介之间产生热交换,并在多个板(110、120、210、220、310、320)之间的空间,供所述第一、第二热媒介流动的热媒介流路和供所述燃烧气体所流动的燃烧气体流路相邻地交替形成;燃烧气体排出部(700),排出通过所述热交换部(1100、1200、1300)后的燃烧气体,所述热交换部(1100、1200、1300)包括:第一热交换部(1100),彼此面对的一对板之间形成第一热媒介显热流路,以吸收所述燃烧气体的显热而加热所述第一热媒介;第二热交换部(1200),彼此面对的一对板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一热交换部(1100)的第一热媒介显热流路连通的第一热媒介潜热流路,以吸收所述燃烧气体的潜热而加热所述第一热媒介;第三热交换部(1300),彼此面对的一对板之间形成第二热媒介流路,以吸收所述燃烧气体的潜热而加热所述第二热媒介,所述第一至第三热交换部(1100、1200、1300)一体地形成于板。

Description

冷凝式燃气锅炉的热交换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凝式燃气锅炉的热交换器,尤其涉及在用于加热供暖水的显热交换部和潜热交换部上一体地配置有用于加热直供水的潜热交换部的冷凝式燃气锅炉的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燃气锅炉可根据是否吸收燃烧器上产生的燃烧气体的冷凝潜热被区分为冷凝式燃气锅炉和非冷凝式燃气锅炉。
所述冷凝式燃气锅炉是回收燃烧气体中所包含的水蒸汽的冷凝潜热(LATENTENERGY)的锅炉,配备有用于回收潜热的专门的潜热交换部。
图1是示出现有的冷凝式燃气锅炉中的向下型冷凝式燃气锅炉的图,如图1所示,现有的冷凝式燃气锅炉包括:膨胀罐3,存储通过供暖回水流入管1流入的供暖水;循环泵4,使通过连接于所述膨胀罐3的供暖回水排出管2排出的供暖水进行循环;潜热交换部5,使借助所述循环泵4压送的供暖水进行热交换;显热交换部6,向通过所述潜热交换部5进行一次预热的供暖水传递燃烧器7的热能;三通阀10,在启动供暖时,向供暖水供应管8提供供暖水,在使用热水时,向热水供应热交换器9侧提供供暖水;以及热水供应热交换器9,在使用热水时,加热直供水而给用户提供热水。
对于图1所示的现有的冷凝式燃气锅炉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在室内供暖时,向供暖需求处释放了热量的供暖水经过供暖回水流入管1而流入到膨胀罐3,而从膨胀罐3排出到供暖回水排出管2的供暖水经由循环泵4被供应到显热交换部5,经过设置在潜热交换部5的热交换管5a的同时,与燃烧气体进行热交换,据此温度上升一次。此时,所产生的冷凝水将通过冷凝水排出口13被排出到外部。
而且,在潜热交换部5中提升了温度的供暖水通过显热交换部6与燃烧气体进行二次热交换而温度得到上升之后,经由三通阀10通过供暖水供应管8被供应到供暖需求处。
在使用热水时,依序经过所述潜热交换部5和显热交换部6而被加热的供暖水经由三通阀10被供应到热水供应热交换器9中,与通过直供水流入管11流入的直供水进行热交换。所述直供水变成热水而通过热水供应管12排出后被供应给用户。
作为上述的现有冷凝式燃气锅炉,韩国授权专利第10-0976032号进行了公开。
但是,如上所述的现有的冷凝式燃气锅炉因利用热水供应热交换器9将直供水加热成热水,因此不仅加热直供水的过程需要过长的时间,而且热效率也降低。
而且,显热交换部6和潜热交换部5分别使用单独的热交换管进行制作,因此生产成本高、制作工艺复杂。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多个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凝式燃气锅炉的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中包括:使燃烧气体和供暖水进行热交换的供暖显热交换部和供暖潜热交换部;使燃烧气体和直供水进行热交换的直供水热交换部,据此在使用热水时,对直供水进行预热,从而能够实现快速的热水供应,且供暖潜热交换部和直供水热交换部上吸收燃烧气体的冷凝潜热,据此可以提高热效率。
而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一个板上一体地形成供暖显热交换部和供暖潜热交换部以及直供水热交换部,并将多个这样的板进行接合,因此制作工艺简单,且能够降低生产成本的冷凝器燃气锅炉的热交换器。
技术手段
为了达到目的,本发明的热交换器,包括:热交换部1100、1200、1300,使燃烧混合气体的燃烧器70中产生的燃烧气体和第一热媒介、第二热媒介之间产生热交换,并在多个板110、120、210、220、310、320之间的空间,供所述第一热媒介、第二热媒介流动的热媒介流路和供所述燃烧气体流动的燃烧气体流路相邻地交替形成;燃烧气体排出部700,排出通过所述热交换部1100、1200、1300后的燃烧气体,所述热交换部1100、1200、1300包括:第一热交换部1100,彼此面对的一对板之间形成第一热媒介显热流路,以吸收所述燃烧气体的显热而加热所述第一热媒介;第二热交换部1200,彼此面对的一对板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一热交换部1100的第一热媒介显热流路连通的第一热媒介潜热流路,以吸收所述燃烧气体的潜热而加热所述第一热媒介;第三热交换部1300,彼此面对的一对板之间形成第二热媒介流路,以吸收所述燃烧气体的潜热而加热所述第二热媒介,根据为了在内部形成所述热媒介流路而彼此面对的一对板,所述第一至第三热交换部1100、1200、1300形成一体。
所述第一热交换部1100、第二热交换部1200及第三热交换部1300可以沿着在所述燃烧器70上形成的燃烧气体的流动方向而依序设置。
多个所述板110、120、210、220、310、320可包括:构成热交换器1000的一侧的第一端板部100;构成热交换器1000的另一侧的第二端板部300;配备于所述第一端板部100和第二端板部300之间的多个中间板部200,所述第一端板部100、中间板部200、第二端板部300各自的内部空间可形成有所述第一热媒介显热流路、第一热媒介潜热流路、第二热媒介流路,所述第一端板部100可由边缘外周彼此接合的第一外板110和第一内板120构成,所述中间板部200由边缘外周彼此接合的第一中间板210和第二中间板220构成,所述第二端板部300由边缘外周彼此接合的第二内板310和第二外板320构成,所述第二端板部300中,第一热媒介显热流路和第一热媒介潜热流路可彼此连通,但与第二热媒介流路却分别隔离。
所述第一热媒介可以为被供应到供暖需求处的供暖水,所述第一热媒介从形成在所述第一外板110的供暖水流入孔111c流入并依序通过所述第一内板120和第一中间板210、第二中间板220、第二内板310的、与所述供暖水流入孔111c对应的位置上分别形成的供暖水通过孔121c、121d、211c、211d、221c、221d、311c、311d,从而在所述第二热交换部1200进行热交换之后,被所述第二外板320封堵而流动方向被转换为相反方向,而所述流动方向被转换的所述供暖水经过所述第一热交换部1100上形成的热媒介流路的同时进行热交换之后,通过形成在所述第一外板110上的供暖水排出孔111d排出,所述第二热媒介可以为用于给用户供应热水的直供水,所述第二热媒介从形成在所述第一外板110的直供水流入孔111a流入,并依序通过所述第一内板120和第一中间板210、第二中间板220、第二内板310的、与所述直供水流入孔111a对应的位置上分别形成的直供水通过孔121a、211a、221a之后,被所述第二外板320封堵而流动方向被转换为相反反向,而所述流动方向被转换的所述直供水依序通过所述第二内板310、第二中间板220、第一中间板210及第一内板120上分别形成的热水通过孔311b、221b、211b、121b之后,通过形成在与所述热水通过孔311b、221b、211b、121b对应的位置的所述第一外板110的热水排出孔111b排出到热水供应热交换器侧。
所述第二内板310和第二外板320之间的空间中,在与所述第二内板310的供暖水通过孔311d对应的位置上可形成有连接流路部329,以将所述第二热交换部1200的第一热媒介潜热流路和所述第三热交换部1300的第一热媒介显热流路彼此连接。
所述第二外板320、第二内板310、第二中间板220、第一中间板210、第一内板120、第一外板110的各个对应的位置上可沿水平方向分别形成有显热下部流路突出部322、312、222、212、122、112,所述连接流路部329的上侧端部可连接于所述第二外板320和第二内板310的显热下部流路突出部322、321之间的空间,因所述第二外板320的显热下部流路突出部322封堵而流路方向被转换的所述第一热媒介,可经过作为所述第二中间板220和第一中间板210的显热下部流路突出部222、221之间的空间的显热下部流路,流入到所述第一内板120和第一外板110的显热下部流路突出部122、112之间的空间。
形成于所述第二内板310、第二中间板220、第一中间板210、第一内板120的显热下部流路突出部312、222、212、122的两侧端部可分别形成有闭塞部312a、222a、212a、122a和贯通孔312b、222b、212b、122b,所述多个中间板部200中,在为了形成所述燃烧气体流路而彼此面对的一对板上,所述闭塞部和贯通孔分别形成在相同的位置,在为了形成所述第一热媒介显热流路而彼此面对的一对板上,所述闭塞部和贯通孔形成在彼此相反的方向上,从而所述显热下部流路可形成Z字形形状。
所述第一外板110的显热下部流路突出部112的两侧端部可被闭塞,所述显热下部流路突出部112中,在所述贯通孔122b的相反侧端部,显热流路连接部113可以沿垂直方向形成,所述显热流路连接部113的上侧可连接于流路方向与所述显热下部流路相反的显热上部流路。
所述显热下部流路突出部122、212、222、312、322的上侧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上部流路贯通孔123、213、223、313和第二上部流路贯通孔124、214、224、314,所述显热上部流路可由多个所述第一上部流路贯通孔123、213、223、313所连接的流路和多个所述第二上部流路贯通孔124、214、224、314所连接的流路构成。
所述第一外板110中,在显热下部流路突出部112的上部可形成有一端被闭塞且另一端可形成有供暖水排出孔111d的第一显热上部流路突出部114,所述第二外板320中,在显热下部流路突出部322的上端可形成有两端闭塞的第二显热上部流路突出部324,通过所述第一上部流路贯通孔123、213、223、313和第二上部流路贯通孔124、214、224、314流动的第一热媒介的流动方向可彼此相反。
所述直供水流入孔111a、直供水通过孔121a、211a、221a、311a和所述热水排出孔111b、热水通过孔121b、211b、221b、311b可分别在所述第三热交换部30的一侧下部和另一侧上部沿对角线方向形成,所述供暖水通过孔121c、121d、211c、211d、221c、221d、311c、311d可由分别在所述第二热交换部20的一侧下部和另一侧上部沿对角线方向形成的第一供暖水通过孔121c、211c、221c、311c和第二供暖水通过孔121d、211d、221d、311d构成。
所述第一热媒介潜热流路可在第一供暖水通过孔121c、211c、221c、311c和第二供暖水通过孔121d、211d、221d、311d以一侧和另一侧彼此连通的方式形成,所述第二热媒介流路可在直供水通过孔121a、211a、221a、311a和热水通过孔121b、211b、221b、311b以一侧和另一侧彼此连通的方式形成。
所述第一内板120和第一中间板210、第二中间板220、第二内板310、第二外板320的下部可形成有供经过所述第一至第三热交换部1100、1200、1300后的燃烧气体通过的燃烧气体连通孔128、218、228、318、328,所述燃烧气体排出部700可由在所述第二外板320的后方以相隔的方式设置的排气板400之间形成的空间构成,依序经过所述燃烧气体流路和燃烧气体连通孔128、218、228、318、328的燃烧气体通过所述第二外板320和排气板400之间的空间被排出到外部。
所述第一外板部110上可配备有与所述燃烧气体连通孔128、218、228、318、328连通,以排出因所述燃烧气体冷凝而生成的冷凝水的冷凝水排出口650。
多个所述板110、120、210、220、310、320中,相邻的板的边缘外周彼此接合,相邻的所述板的平坦部彼此接触,且可根据形成在各个板的面对面的位置的凹凸部及突出部,形成所述第一热媒介显热流路、第一热媒介潜热流路及第二热媒介流路。
所述凹凸部可包括:用于形成所述第一热媒介潜热流路的第一凹凸部115、125、215、225、315、325;用于形成所述第二热媒介流路的第二凹凸部116、126、216、226、316、326。
多个所述板110、120、210、220、310、320中,形成在彼此相邻的板的所述凹凸部可形成为彼此对称且倾斜方向彼此交错。
技术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热交换器,通过在一个板一体地形成供暖显热交换部、供暖潜热交换部、直供水热交换部,并将多个这样的板相互接合,据此在直供水被供应到热水供应热交换器之前预先被一次加热后供应,因此可以实现快速的热水供应,并能够提高热效率。
而且,用于供暖水的热交换的供暖显热交换部具备显热上部流路和显热下部流路,且这样的流路在热交换器的前后方循环,据此可以增加热交换时间而提高热效率。
并且,各个板上形成的凹凸部和突出部可以与板成型为一体,通过接合如此地制造成一体的板,从而热交换器的制作将变得简单。
而且,所述显热上部流路形成了包围燃烧空间的结构,因此无需用于包围燃烧空间外壁的专门的结构,而对于从燃烧空间向外侧方向释放的热量,则由显热上部流路的供暖水吸收,因此热效率得到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现有的冷凝式燃气锅炉中的向下型冷凝式燃气锅炉的图;
图2是配备有本发明的热交换器的冷凝式燃气锅炉的组成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热交换器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图3的热交换器的正面图;
图5是示出图3的热交换器的各个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图4的A-A剖视图;
图7是示出图4的A-A剖面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图4的B-B剖视图;
图9是示出图4的B-B剖面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图4的C-C剖面图;
图11是示出图4的C-C剖面状态的立体图;
图12是图4的D-D剖面图;
图13是示出图4的D-D剖面状态的立体图;
图14是图4的E-E剖面图;
图15是示出图4的E-E剖面状态的立体图;
图16是图4的F-F剖面图;
图17是示出图4的F-F剖面状态的立体图;
图18是图4的G-G剖面图;
图19是示出图4的G-G剖面状态的立体图;
图20是示出第二外板的连接流路部的切开立体图;
图21是图5的A、B、C、D、E、F、G、H部的放大图。
符号说明
100:第一端板部 110:第一外板
120:第一内板 200:中间板部
210:第一中间板 220:第二中间板
300:第二端板部 310:第二内板
320:第二外板 400:排气板
111a:直供水流入孔 111b:热水排出孔
111c:供暖水流入孔 111d:供暖水排出孔
112、122、212、222、312、322:显热下部流路突出部
113:显热流路连接部
114、324:显热上部流路突出部
115、125、215、225、315、325:第一凹凸部
116、126、216、226、316、326:第二凹凸部
121a、211a、221a、311a:直供水通过孔
121b、211b、221b、311b:热水通过孔
121c、211c、221c、311c:第一供暖水通过孔
121d、211d、221d、311d:第一供暖水通过孔
128、218、228、318、328:燃烧气体连通孔
123、213、223、313:第一上部流路贯通孔
124、214、224、314:第二上部流路贯通孔
610:直供水流入口 620:热水流出口
630:供暖水流入口 640:供暖水流出口
650:冷凝排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组成以及作用进行如下的详细说明。
<冷凝式燃气锅炉系统>
参考图2对于配备本发明的热交换器的冷凝式燃气锅炉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配备有本发明的热交换器1000的冷凝式燃气锅炉包括:膨胀罐40,存储通过供暖回水流入管20流入的供暖水(第一热媒介);循环泵50,使从所述膨胀罐40排出的供暖水通过供暖回水排出管31进行循环;热交换器1000,使燃烧器70上产生的燃烧气体与供暖水以及直供水(第二热媒介)之间进行热交换;三通阀90,在启动供暖时,向供暖水供应管32提供供暖水,在使用热水时,向热水供应热交换器80侧供应供暖水。
所述热交换器1000包括:供暖显热交换部1100(第一热交换部),利用燃烧气体的显热加热供暖水;供暖潜热交换部1200(第二热交换部),利用通过了所述供暖显热交换部1100的燃烧气体的潜热加热供暖水;直供水热交换部1300(第三热交换部),利用通过了所述供暖潜热交换部1200的燃烧气体的潜热加热直供水而生成热水之后,将热水提供给热水供应热交换器80。
在所述直供水热交换部1300被加热的热水通过热水排出管62供应到热水供应热交换器80。此时,从所述供暖显热热交换部1100供应的供暖水和从所述直供水热交换部1300供应的热水在热水供应热交换器80中进行热交换,由此可通过热水供应管63提供用户所需温度的热水。
由所述循环泵50压送的供暖水首先被供应到供暖潜热交换部1200,与燃烧器70上产生的燃烧气体进行一次热交换,通过了所述供暖潜热交换部1200的供暖水被供应到供暖显热交换部1100而与所述燃烧气体进行二次热交换之后,通过供暖水供应管32被供应到供暖需求处。
<热交换器>
参照图3至图5、图7、图9、图11、图13、图15、图17、图19、图20、图21,对本发明的热交换器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热交换器1000中,燃烧混合气体的燃烧器70上产生的燃烧气体与第一热媒介(供暖水)及第二热媒介(直供水)之间形成热交换。热交换器1000包括:第一至第三热交换部1100、1200、1300,在多个板110、120、210、220、310、320之间的空间相邻并交替地形成有用于使供暖水和直供水流动的热媒介流路和所述燃烧气体流动的燃烧气体流路;燃烧气体排出部700,排出通过了所述第一至第三热交换部1100、1200、1300的燃烧气体。
所述燃烧器70结合在配备于热交换器1000上端的燃烧器支撑板500的下部,因此燃烧器70上产生的燃烧气体形成向下流动。
所述第一热交换部1100和第二热交换部1200以及第三热交换部1300沿着燃烧器70上产生的燃烧气体流动的方向从上部到下部依序设置。
在所述第三热交换部1300,其一侧下部结合有用于使直供水流入的直供水流入口610,而且用于使通过所述直供水流入口610流入的直供水在所述第三热交换部1300内部的热媒介流路上被加热之后排出到热水供应热交换器80侧的热水流出口620结合于所述直供水流入口610的对角线方向上侧。
所述第二热交换部1200结合有供被循环泵50压送的供暖水流入的供暖水流入部630,由此通过所述供暖水流入口630流入的供暖水通过第二热交换部1200内部的热媒介流路的同时与燃烧气体形成热交换。
所述第一热交换部1100结合有供暖水流出口640,在所述第二热交换部1200中被一次加热的供暖水通过所述第一热交换部1100内部的热媒介流路的同时被燃烧气体二次加热后,通过所述供暖水流出口640排向三通阀90侧。
所述第一热交换部1100和第二热交换部1200及第三热交换部1300由相邻的一对面对面的板和形成于所述一对板之间的内侧空间所定义,在所述内侧空间中,热媒介流动的同时与在所述一对板的外侧空间流动的燃烧气体之间产生热交换。
所述第一热交换部1100的内侧空间形成用于使作为第一热媒介的供暖水流动的第一热媒介显热流路,所述第二热交换部1200的内侧空间形成用于使所述供暖水流动的第一热媒介潜热流路,所述第三热交换部1300的内侧空间形成用于使直供水流动的第二热媒介流路。
所述第一热媒介显热流路和第一热媒介潜热流路相互连通,所述第二热媒介流路与所述第一热媒介显热流路及第一热媒介潜热流路彼此分离。
所述第一至第三热交换部1100、1200、1300由多个板110、120、210、220、310、320的边缘被接合的结构构成。
所述多个板110、120、210、220、310、320由构成热交换器1000的一侧的第一端板部100;构成热交换器1000的另一侧的第二端板部300;设置在所述第一端板部100和第二端板部300之间的多个中间板部200构成。
所述第一端板部100、中间板部200、第二端板部300各自的内部空间形成有所述第一热媒介显热流路、第一热媒介潜热流路、第二热媒介流路,所述第一端板部100由边缘外周相互接合的第一外板110和第一内板120构成,所述中间板部200由边缘外周相互接合的第一中间板210和第二中间板220构成,所述第二端板部300由边缘外周相互接合的第二内板310和第二外板320构成。
对于所述第二端板300而言,第一热媒介显热流路和第一热媒介潜热流路相互连通地形成,由此供暖水依序经过第一热媒介潜热流路和第一热媒介显热流路,而与第一热媒介显热流路和第一热媒介潜热流路分离的直供水,仅经过第二热媒介流路之后,变成热水而被供应到热水供应热交换器80。
而且,在所述第二端板部300形成流路转换,以使从所述中间板部200移送而来的供暖水和直供水朝所述中间板部200沿相反的方向流动。
由此,流入第一端板部100的直供水和供暖水在经过中间板部200之后,流入第二端板部300内部,流动方向在所述第二端板300上被转换成相反方向的直供水和供暖水再次经过中间板部200之后,通过第一端板部100排出。
所述第一外板110上形成有:直供水流入孔111a,供直供水流入;热水排出孔111b,用于使通过所述直供水流入孔111a流入并被所述第三热交换部1300加热的直供水,排出至热水供应热交换器80侧;供暖水流入孔111c,用于使被循环泵50压送而来的供暖水流入;供暖水排出孔111d,用于使通过所述供暖水流入孔111c流入并依序经过第二热交换部1200和第一热交换部1100而得到加热的供暖水排出到三通阀90侧。
所述第一内板120在与所述直供水流入孔111a、热水排出孔111b、供暖水流入孔111c分别对应的位置上分别形成有直供水通过孔121a、热水通过孔121b、第一供暖水通过孔121c,在所述第一供暖水通过孔121c的对角线方向的上侧,形成有第二供暖水通过孔121d。
所述第一中间板210和第二中间板220在与所述第一内板120的所述直供水通过孔121a、热水通过孔121b、第一供暖水通过孔121c以及第二供暖水通过孔121d分别对应的位置上分别形成有直供水通过孔211a、221a、热水通过孔211b、221b、第一供暖水通过孔211c、221c、第二供暖水通过孔211d、221d。
所述第二内板310在与所述直供水通过孔211a、221a、热水通过孔211b、221b、第一供暖水通过孔211c、221c、第二供暖水通过孔211d、221d分别对应的位置上,分别形成有直供水通过孔311a、热水通过孔311b、第一供暖水通过孔311c、第二供暖水通过孔311d。
所述第二外板320中与所述直供水通过孔311a、热水通过孔311b、第一供暖水通过孔311c、第二供暖水通过孔311d对应的位置被封堵,因此直供水和供暖水的流路方向被转换为相反的方向。
所述第一外板110、第一内板120、第一中间板210、第二中间板220、第二内板310、第二外板320在所述第二热交换部1200的区域以预定间距反复形成有多个箭头形状的第一凹凸部115、125、215、225、315、325。
所述第一外板110的第一凹凸部115和第一内板120的第一凹凸部125朝彼此相反的方向突出,因此其内部形成有空间,且倾斜的方向交错地形成,以彼此形成对称。
据此,如果将所述第一外板110和第一内板120对接接合,则沿着第一凹凸部115、125、供暖水流入孔111c、第一供暖水通过孔121c、第二供暖水通过孔121d的外周,第一外/内板110、120的平面部接触,从而其内部形成闭塞,且因第一外板110的第一凹凸部115和第一内板120的第一凹凸部125的对称形状,所述第一凹凸部115、125之间所形成的内部空间形成供第一热媒介流动的第一热媒介潜热流路。
此时,所述第一外板110和第一内板120之间的内部空间中,供暖水流入孔111c、第一供暖水通过孔121c、第二供暖水通过孔121d以及第一凹凸部115、125所处的内部空间变成相互连接的空间,从而通过供暖水流入孔111c进入的供暖水经过整个该内部空间,并通过第一供暖水通过孔121c和第二供暖水通过孔121d向中间板200移动。
所述第一中间板210的第一凹凸部215和第二内板310的第一凹凸部315具有与所述第一外板110的第一凹凸部115相同的形状且沿相同的方向形成,所述第二中间板220的第一凹凸部225和第二外板320的第一凹凸部325具有与所述第一内板120的第一凹凸部125相同的形状且沿相同的方向形成。
据此,当将所述第一中间板210和第二中间板220对接接合时,第一凹凸部215、225、第一供暖水通过孔211c、221c、第二供暖水通过孔211d、221d所处的内部空间将作为一个连接的空间而构成第一热媒介潜热流路。
而且,所述第二内板310和第二外板320对接接合时,第一凹凸部315、325、第一供暖水通过孔311c、第二供暖水通过孔311d所处的内部空间作为一个连接的空间而构成第一热媒介潜热流路。
另外,各个板110、120、210、220、310、320上,在作为第一凹凸部115、125、215、225、315、325下部的第三热交换部1300区域,形成有第二凹凸部116、126、216、226、316、326。
所述第一外板110的第二凹凸部116具有与第一凹凸部115相同的形状并沿相同的方向形成,剩余的各个板120、210、220、310、320上形成的第一凹凸部125、215、225、315、325和第二凹凸部126、216、226、316、326也是分别具有相同的形状并沿相同的方向形成。
据此,作为第一外板110和第一内板120之间的空间的第二凹凸部116、126、直供水流入孔111a、热水排出孔111b、直供水通过孔121a、热水通过孔121b所处的内部空间;作为第一中间板210和第二中间板220之间的空间的第二凹凸部216、226、直供水通过孔211a、221a、热水通过孔211b、221b所处的内部空间;作为第二内板310和第二外板320之间的空间的第二凹凸部316、326、直供水通过孔311a、热水通过孔311b所处的内部空间可以分别成为一个连接的空间,这些内部空间被构成为通过直供水通过孔121a、211a、221a、311a和热水通过孔121b、211b、221b、311b而全部连通,由此形成第二热媒介流路。
根据上述构成,所有板110、120、210、220、310、320中彼此面对的板上形成的第一凹凸部以彼此对称的方式形成,从而倾斜方向交错,而且彼此面对的板上形成的第二凹凸部也以彼此对称的方式形成,从而倾斜方向交错。
据此,各个板之间的第一热媒介潜热流路和第二热媒介流路根据所述第一、第二凹凸部形成Z字形形状,从而供暖水及直供水通过的同时形成紊流,所以与燃烧气体的热交换效率得到提升。
而且,所述第一内板120和第一中间板210之间的空间、彼此相邻的中间板部200之间的空间、第二内板310和最后的中间板部200的第二中间板220之间的空间形成供燃烧气体流动的燃烧气体流路,这些板中彼此面对的板上形成的第一凹凸部和第二凹凸部形成为彼此对称且倾斜方向交错,由此燃烧气体通过燃烧气体流路时形成紊流,从而与在热媒介流路流动的供暖水及直供水之间的热交换效率得到提升。
另外,在对应于所述第一热交换部1100的各个板110、120、210、220、310、320之间的空间,作为第一热媒介显热流路配备有显热下部流路和位于所述显热下部流路的上侧的显热上部流路。
为了形成所述显热下部流路,各个板110、120、210、220、310、320上沿水平方向形成有拉长的四方形形状的显热下部流路突出部112、122、212、222、312、322。
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一外板110和第一内板120的显热下部流路突出部112、122彼此向反方向突出,因此,被彼此面对的一对显热下部流路突出部112、122包围的内部空间将会形成显热下部流路。
在形成于所述第一内板120、第一中间板210、第二中间板220、第二内板310的显热下部流路突出部122、212、222、312的两侧端部分别形成有封闭形状的闭塞部122a、212a、222a、312a(图21)和以圆形穿孔的贯通孔122b、212b、222b、312b(图21)。
在所述第一外板110的显热下部流路突出部112是整体沿左右长度方向被封闭的形状,而且第二外板320的显热下部流路突出部322也是两端被封闭的形状。
所述多个中间板部200中,在为了将燃烧气体流路形成于内部而彼此面对的一对板210、220中,所述闭塞部和贯通孔分别形成于相同的位置,而且在为了将第一热媒介显热流路形成于内部而彼此面对的一对板中,所述闭塞部和贯通孔形成于彼此相反的位置。
即,在与构成一个中间板部200的第二中间板220的闭塞部222a和贯通孔222b对应的位置分别形成有构成相邻的另一中间板200的第一中间板210的闭塞部212a和贯通孔212b,从而闭塞部222a和闭塞部212a的一面彼此接触,而且贯通孔222b和贯通孔212b相互连接。
此外,与构成一个中间板部200的第一中间板210的闭塞部212a和贯通孔212b对应的位置分别彼此对应地形成有构成同一个中间板部200的第二中间板220的贯通孔222b和闭塞部222a,从而具有闭塞部和贯通孔彼此形成于反方向的结构。
此外,第一内板120的闭塞部122a和贯通孔122b形成于分别与相邻的第一中间板210的闭塞部212a和贯通孔212b对应的位置,因此,闭塞部122a和闭塞部212a的面彼此接触,而且贯通孔122b和贯通孔212b相互连接。
此外,第二内板310的闭塞部312a和贯通孔312b形成于分别与相邻的第二中间板220的闭塞部222a和贯通孔222b对应的位置,因此,闭塞部312a和闭塞部222a的面彼此接触,而且贯通孔312b和贯通孔222b相互连接。
因此,所述第一外板110的显热下部流路突出部112与第一内板120的显热下部流路突出部122之间的空间、在多个中间板200中构成一个中间板部200的第一中间板210的显热下部流路突出部212与第二中间板220的显热下部流路突出部222之间的空间、第二内板310的显热下部流路突出部312与第二外板320的显热下部流路突出部322之间的空间全部连通,从而构成所述第一热媒介显热流路中的显热下部流路。在此情况下,将为了形成第一热媒介显热流路而彼此面对的一对板的闭塞部和贯通孔布置在彼此的反方向,从而所述显热下部流路构成Z字形形状。
另外,所述第一热媒介潜热流路和显热下部流路通过连接流路部329(图20)连接。即,在位于与所述第二内板310的供暖水通过孔311d对应的位置的所述第二外板320中,沿着热交换器的后方突出的连接流路部329沿上下方向形成预定长度,而且所述连接流路部329的上端连接于显热下部流路突出部322。
因此,依序地经由供暖水流入孔111c和第一热媒介潜热流路而流入的供暖水将会经过所述连接流路部329而流入到第二内板310的显热下部流路突出部312与第二外板320的显热下部流路突出部322之间的空间,并且在被所述显热下部流路突出部322封堵而流动方向被转换为相反方向之后,沿着Z字形形状的所述显热下部流路而流动。
另外,在所述第一外板110的显热下部流路突出部112的一侧端部形成有沿着上方延伸的四方形形状的、向热交换器的前方突出的显热流路连接部113。
在所述显热流路连接部113的上部侧部形成有大致为矩形形状的第一显热上部流路突出部114,其向热交换器的前方突出,且形成有供暖水排出孔111d。
在所述第一内板120的一侧端部形成有向热交换器的后方突出的第一贯通孔突出部123a、和贯通所述第一贯通孔突出部123a而形成为上下方向的插槽形状的第一上部流路贯通孔123;在所述第一内板120的另一侧端部形成有与第一贯通孔突出部123a以及第一上部流路贯通孔123相同的形状的第二贯通孔突出部124a以及第二上部流路贯通孔124,而且在所述第一、第二贯通孔突出部123a、124a之间配置有平板形状的平板部127。
因此,如果将所述第一外侧板110和第一内侧板120对接接合,则在所述显热流路连接部113和第一贯通孔突出部123a之间、所述第一显热上部流路突出部114和平板部127之间、所述第一显热上部流路突出部114的侧端部和第二贯通孔突出部124a之间分别形成空间,从而构成显热上部流路。
此外,在与所述第一内板120相邻的第一中间板210中,也同样在一侧和另一侧分别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内板120的第一贯通孔突出部123a和第一上部流路贯通孔123、第二贯通孔突出部124a和第二上部流路贯通孔124分别对应的第一贯通孔突出部213a和第一上部流路贯通孔213、第一贯通孔突出部214a和第二上部流路贯通孔214。
在此情况下,所述第一中间板210的第一、第二贯通孔突出部213a、214a向热交换器的前方突出,从而向与所述第一内侧板120的第一、第二贯通孔突出部123a、124a相反的方向突出。因此,如果将第一内板120和第一中间板210对接接合,则第一中间板210的第一、第二贯通孔突出部213a、214a的上端法兰部213b、214b和第一内板120的第一、第二贯通孔突出部123a、124a的上端法兰部123b、124b分别彼此接触,从而第一上部流路贯通孔123、213相互连接,而且第二上部流路贯通孔124、214相互连接,从而能够构成显热上部流路。
此外,在与所述第一中间板210面对的第二中间板220形成有与形成于所述第一内板120的第一、第二贯通孔突出部123a、124a和第一、第二上部流路贯通孔123、124具有相同的形状且沿相同的方向突出的第一、第二贯通孔突出部223a、224a和第一、第二上部流路贯通孔223、224。
因此,如果将所述第一中间板210和第二中间板220对接接合,则在第一中间板210的第一、第二贯通孔突出部213a、214a和第二中间板220的第一、第二贯通孔突出部223a、224a之间分别形成有空间,从而构成显热上部流路。
在此情况下,在第一中间板210的第一、第二贯通孔突出部213a、214a之间、第二中间板220的第一、第二贯通孔突出部223a、224a之间分别形成有空间部210a、220a,从而提供用于在燃烧器70燃烧的燃烧空间71(图19)。
此外,在与配置于中间板部200的最后的第二中间板220面对的第二内板310,分别与所述第二中间板220的第一、第二贯通孔突出部223a、224a和第一、第二上部流路贯通孔223、224对应地形成有第一、第二贯通孔突出部313a、314a和第一、第二上部流路贯通孔313、314,而且在与所述第二内板310面对的第二外板320形成有两侧端部分别与第一、第二贯通孔突出部313a、314a对应,且以矩形形状向热交换器的后方突出的显热上部流路突出部324。
因此,所述第一显热流路连接部113的上侧;第一上部流路贯通孔123、213、223、313;第二显热上部流路突出部324;第二上部流路贯通孔314、224、214、124;第一显热上部流路突出部114依序地连接而构成显热上部流路。
另外,在所述第二外板320的后方,以预定间隔隔离地配置有排气板400,并且所述燃烧气体排出部700由所述排气板400和第二外侧板320之间的空间构成。
此外,在所述第一内板120、第一中间板210、第二中间板220、第二内板310、第二外板320的下部形成有用于使向下方通过所述第一热交换部至第三热交换部1100、1200、1300的燃烧气体沿着水平方向通过的燃烧气体连通孔128、218、228、318、328。
因此,通过所述燃烧气体流路的燃烧气体在所述燃烧气体连通孔128、218、228、318、328其流动方向转换至上方之后,通过所述第二外板320和排气版400之间的空间而被排出到外部。
此外,在所述第一外板110配置有与所述燃烧气体连通孔128、218、228、318、328连通的冷凝水排出口650,从而由于所述燃烧气体的冷凝而生成的冷凝水将会通过所述冷凝水排出口650而被排出到外部。
如上所述,本发明在彼此面对的一对板的内部空间形成显热上部流路、显热下部流路、第一热媒介潜热流路、第二热媒介流路,此时,将用于形成所述流路的凹凸部和突出部一体地形成于各自的板上,并将这些板彼此接合,从而通过简单的制造工艺而将热交换器制造为一体。
<第一热媒介潜热流路>
参考图10至图13对于本发明的第一热媒介潜热流路进行说明。
如图12和图13所示,通过供暖水流入口630流入的供暖水依序通过供暖水流入孔111c和第一供暖水通过孔121c、211c、221c、311c。与此同时,所述供暖水将第一外板110的第一凹凸部115和第一内板120的第一凹凸部125之间的空间、第一中间板210的第一凹凸部215和第二中间板220的第一凹凸部225之间的空间、第二内板310的第一凹凸部315和第二外板320的第一凹凸部325之间的空间并行通过。
此外,如图10和图11所示,通过所述凹凸部之间的空间的供暖水依序地通过第二供暖水通过孔121d、211d、221d、311d之后通过连接流路部329而向上侧流动,并移动至第一热媒介显热流路。
如上所述,供暖水通过第一热媒介潜热流路而吸收燃烧气体的潜热,从而进行一次加热,之后流入到第一热媒介显热流路。
<第一热媒介显热流路>
参照图6至图9而对本发明的第一热媒介显热流路进行说明。
如图8和图9所示,通过所述第一热媒介潜热流路的供暖水通过连接流路部329而向上侧流动,并流入到第二内板310和第二外板320的显热下部流路突出部312、322之间的空间,之后沿着其长度方向而向图8的右侧方向流动。
所述水平流动的供暖水在通过第二内板320和第二中间板220的贯通孔312b、222b之后其流路方向转换90度,从而通过第二中间板220的显热下部流路突出部222和第一中间板210的显热下部流路突出部212之间的空间而向图8的左侧方向流动。
通过上述的方法,以Z字形形态依序地通过第一中间板210和第二中间板220之间的空间的供暖水流入到第一外板110的显热下部流路突出部112和第一内板120的显热下部流路突出部122之间的空间,之后流动到图8的右侧方向并被移送至显热流路连接部113的位置。
如上所述的供暖水的移动流路与第一热媒介显热流路中的显热下部流路对应。
经由所述显热下部流路的供暖水通过显热流路连接部113而流动至图6和图7所示的显热上部流路。
如图6和图7所示,通过显热流路连接部113而向上侧移送的供暖水依序地通过第一上部流路贯通孔123、213、223、313、323之后流入到第二内板310的平板部317和第二外板320的显热上部流路突出部324之间的空间,并向图6的左侧方向流动。
被移送至所述显热上部流路突出部324的一侧端部324b位置的供暖水其流路被转换90度而通过第二上部流路贯通孔324、314、224、214、124,之后流入到第一外板110的第一显热上部流路突出部114和第一内板120的平板部127之间的空间,而且通过上述的方式流入的供暖水其流路方向被转换90度,从而向图6的右侧方向流动,之后通过供暖水流出口640被排出。
如上所述,供暖水依序经由第一热媒介潜热流路和显热下部流路以及显热上部流路的同时与燃烧气体进行热交换,从而燃烧气体与供暖水之间的热交换时间将会变长,因此热效率将会得到提高。
此外,所述显热上部流路具有包围燃烧空间71的结构,因此无需配备专门用于包围燃烧空间71的外壁的构成,并且显热上部流路的供暖水将会吸收从燃烧空间71向外侧方向放出的热,所以热效率将得到提高。
<第二热媒介流路>
参照图14至图17对本发明的第二热媒介流路进行说明。
如图16和图17所示,通过直供水流入口610流入的直供水依序地通过直供水流入孔111a和直供水通过孔121a、211a、221a、311a。
与此同时,所述直供水向第二内板310的第一凹凸部316和第二外板320的第二凹凸部326之间的空间、第一中间板210的第二凹凸部216和第二中间板220的第二凹凸部226之间的空间、第一外板110的第二凹凸部116和第一内板120的第二凹凸部126之间的空间并行通过。
之后,所述直供水依序地通过热水通过孔311c、221c、211c、121c和热水排出孔111b之后成为被加热的热水,并通过热水流出口620而被排出,从而向热水供应热交换器80侧移送。
如上所述,直供水在与供暖水所流动的流路隔离的状态下流动于在第二热媒介流路,从而与燃烧气体进行热交换而成为热水。
<燃烧气体流路>
参照图18和图19对于本发明的燃烧气体流路进行说明。
如图18和图19所示,燃烧器70中产生的燃烧气体形成向下流动,从而通过第一端板部100和与此相邻的中间板部200之间的空间、多个中间板部200所相邻的中间板部200之间的空间、第二端板部300和与此相邻的中间板部200之间的空间而向下方流动。
在此情况下,燃烧气体将通过倾斜方向交错的第一凹凸部115、125、215、225、315、325之间的空间,在此过程中,燃烧气体形成暖流,从而与供暖水之间的热交换效率将会上升。
如上所述的向下方流动的燃烧气体其流动方向将被转换90度之后向图18的右侧方向流动,在此情况下,燃烧气体将会通过燃烧气体连通孔128、218、228、318、328之后向排气板400和第二外板320之间的空间流动,并通过燃烧气体排出部700而向外部排出。
在此过程中生成的冷凝水将通过冷凝水排出口650而被排出到外部。
在上文中对于向下燃烧方式的燃气锅炉进行了说明,但是在向上燃烧方式的燃气锅炉中也可采用本发明。
如上所述,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可以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中请求的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被本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中具有基本知识的人实现变形实施,而且这些变形实施将属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17)

1.一种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热交换部(1100、1200、1300),使燃烧混合气体的燃烧器(70)中产生的燃烧气体和第一热媒介、第二热媒介之间产生热交换,并在多个板(110、120、210、220、310、320)之间的空间,供所述第一热媒介、第二热媒介流动的热媒介流路和供所述燃烧气体流动的燃烧气体流路相邻地交替形成;
燃烧气体排出部(700),排出通过所述热交换部(1100、1200、1300)后的燃烧气体,
所述热媒介流路由所述第一热媒介流动的第一热媒介潜热流路、与所述第一热媒介潜热流路连通的第一热媒介显热流路以及所述第二热媒介流动的第二热媒介流路组成,
所述热交换部(1100、1200、1300)包括:
第一热交换部(1100),在所述多个板(110、120、210、220、310、320)中的彼此面对的一对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一热媒介显热流路,以吸收所述燃烧气体的显热而加热所述第一热媒介;第二热交换部(1200),在所述一对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一热媒介潜热流路,以吸收所述燃烧气体的潜热而加热所述第一热媒介;第三热交换部(1300),在所述一对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二热媒介流路,以吸收所述燃烧气体的潜热而加热所述第二热媒介,
在所述一对板,所述第一至第三热交换部(1100、1200、1300)一体地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交换部(1100)、第二热交换部(1200)及第三热交换部(1300)沿着在所述燃烧器(70)上形成的燃烧气体的流动方向而依序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板(110、120、210、220、310、320)包括:构成热交换器(1000)的一侧的第一端板部(100);构成热交换器(1000)的另一侧的第二端板部(300);配备于所述第一端板部(100)和第二端板部(300)之间的多个中间板部(200),
所述第一端板部(100)、中间板部(200)、第二端板部(300)各自的内部空间形成有所述第一热媒介显热流路、第一热媒介潜热流路、第二热媒介流路,
所述第一端板部(100)由边缘外周彼此接合的第一外板(110)和第一内板(120)构成,所述中间板部(200)由边缘外周彼此接合的第一中间板(210)和第二中间板(220)构成,所述第二端板部(300)由边缘外周彼此接合的第二内板(310)和第二外板(320)构成,
所述第二端板部(300)中,第一热媒介显热流路和第一热媒介潜热流路彼此连通,但与第二热媒介流路却分别隔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热媒介为被供应到供暖需求处的供暖水,所述第一热媒介从形成在所述第一外板(110)的供暖水流入孔(111c)流入,并依序通过所述第一内板(120)和第一中间板(210)、第二中间板(220)、第二内板(310)的、与所述供暖水流入孔(111c)对应的位置上分别形成的供暖水通过孔(121c、121d、211c、211d、221c、221d、311c、311d),从而在所述第二热交换部(1200)进行热交换之后,被所述第二外板(320)封堵而流动方向被转换为相反方向,而所述流动方向被转换的所述供暖水经过所述第一热交换部(1100)上形成的热媒介流路的同时进行热交换之后,通过形成在所述第一外板(110)上的供暖水排出孔(111d)排出,
所述第二热媒介为用于给用户供应热水的直供水,所述第二热媒介从形成在所述第一外板(110)的直供水流入孔(111a)流入,并依序通过所述第一内板(120)和第一中间板(210)、第二中间板(220)、第二内板(310)的、与所述直供水流入孔(111a)对应的位置上分别形成的直供水通过孔(121a、211a、221a)之后,被所述第二外板(320)封堵而流动方向被转换为相反反向,而所述流动方向被转换的所述直供水依序通过所述第二内板(310)、第二中间板(220)、第一中间板(210)及第一内板(120)上分别形成的热水通过孔(311b、221b、211b、121b)之后,通过形成在与所述热水通过孔(311b、221b、211b、121b)对应的位置的所述第一外板(110)的热水排出孔(111b)排出到热水供应热交换器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内板(310)和第二外板(320)之间的空间中,在与所述第二内板(310)的供暖水通过孔(311d)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连接流路部(329),以将所述第二热交换部(1200)的第一热媒介潜热流路和所述第三热交换部(1300)的第一热媒介显热流路彼此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外板(320)、第二内板(310)、第二中间板(220)、第一中间板(210)、第一内板(120)、第一外板(110)的各个对应的位置上沿水平方向分别形成有显热下部流路突出部(322、312、222、212、122、112),
所述连接流路部(329)的上侧端部连接于所述第二外板(320)和第二内板(310)的显热下部流路突出部(322、321)之间的空间,
因所述第二外板(320)的显热下部流路突出部(322)封堵而流路方向被转换的所述第一热媒介,经过作为所述第二中间板(220)和第一中间板(210)的显热下部流路突出部(222、221)之间的空间的显热下部流路,流入到所述第一内板(120)和第一外板(110)的显热下部流路突出部(122、112)之间的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形成于所述第二内板(310)、第二中间板(220)、第一中间板(210)、第一内板(120)的显热下部流路突出部(312、222、212、122)的两侧端部分别形成有闭塞部(312a、222a、212a、122a)和贯通孔(312b、222b、212b、122b),
所述多个中间板部(200)中,在为了形成所述燃烧气体流路而彼此面对的一对板上,所述闭塞部和贯通孔分别形成在相同的位置,在为了形成所述第一热媒介显热流路而彼此面对的一对板上,所述闭塞部和贯通孔形成在彼此相反的方向上,从而所述显热下部流路形成Z字形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板(110)的显热下部流路突出部(112)的两侧端部被闭塞,所述显热下部流路突出部(112)中,在所述贯通孔(122b)的相反侧端部,显热流路连接部(113)沿垂直方向形成,所述显热流路连接部(113)的上侧连接于流路方向与所述显热下部流路相反的显热上部流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热下部流路突出部(122、212、222、312、322)的上侧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上部流路贯通孔(123、213、223、313)和第二上部流路贯通孔(124、214、224、314),所述显热上部流路由多个所述第一上部流路贯通孔(123、213、223、313)所连接的流路和多个所述第二上部流路贯通孔(124、214、224、314)所连接的流路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外板(110)中,在显热下部流路突出部(112)的上部形成有一端被闭塞且另一端形成有供暖水排出孔(111d)的第一显热上部流路突出部(114),
所述第二外板(320)中,在显热下部流路突出部322的上端形成有两端闭塞的第二显热上部流路突出部(324),
通过所述第一上部流路贯通孔(123、213、223、313)和第二上部流路贯通孔(124、214、224、314)流动的第一热媒介的流动方向彼此相反。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供水流入孔(111a)、直供水通过孔(121a、211a、221a、311a)和所述热水排出孔(111b)、热水通过孔(121b、211b、221b、311b)分别在所述第三热交换部(30)的一侧下部和另一侧上部沿对角线方向形成,
所述供暖水通过孔(121c、121d、211c、211d、221c、221d、311c、311d)由分别在所述第二热交换部(20)的一侧下部和另一侧上部沿对角线方向形成的第一供暖水通过孔(121c、211c、221c、311c)和第二供暖水通过孔(121d、211d、221d、311d)构成。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热媒介潜热流路在第一供暖水通过孔(121c、211c、221c、311c)和第二供暖水通过孔(121d、211d、221d、311d)以一侧和另一侧彼此连通的方式形成,
所述第二热媒介流路在直供水通过孔(121a、211a、221a、311a)和热水通过孔(121b、211b、221b、311b)以一侧和另一侧彼此连通的方式形成。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内板(120)和第一中间板(210)、第二中间板(220)、第二内板(310)、第二外板(320)的下部形成有供经过所述第一至第三热交换部(1100、1200、1300)后的燃烧气体通过的燃烧气体连通孔(128、218、228、318、328),
所述燃烧气体排出部(700)由在所述第二外板(320)的后方以相隔的方式设置的排气板(400)之间形成的空间构成,
依序经过所述燃烧气体流路和燃烧气体连通孔(128、218、228、318、328)的燃烧气体通过所述第二外板(320)和排气板(400)之间的空间被排出到外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板(110)上配备有与所述燃烧气体连通孔(128、218、228、318、328)连通,以排出因所述燃烧气体冷凝而生成的冷凝水的冷凝水排出口(650)。
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板(110、120、210、220、310、320)中,相邻的板的边缘外周彼此接合,相邻的所述板的平坦部彼此接触,且根据形成在各个板的面对面的位置的凹凸部及突出部,形成所述第一热媒介显热流路、第一热媒介潜热流路及第二热媒介流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部包括:用于形成所述第一热媒介潜热流路的第一凹凸部(115、125、215、225、315、325);用于形成所述第二热媒介流路的第二凹凸部(116、126、216、226、316、326)。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板(110、120、210、220、310、320)中,形成在彼此相邻的板的所述凹凸部形成为彼此对称且倾斜方向彼此交错。
CN201580014460.2A 2014-03-17 2015-03-16 冷凝式燃气锅炉的热交换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1334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40030877A KR101576667B1 (ko) 2014-03-17 2014-03-17 콘덴싱 가스보일러의 열교환기
KR10-2014-0030877 2014-03-17
PCT/KR2015/002500 WO2015142003A1 (ko) 2014-03-17 2015-03-16 콘덴싱 가스보일러의 열교환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33456A CN106133456A (zh) 2016-11-16
CN106133456B true CN106133456B (zh) 2019-11-01

Family

ID=541449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14460.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133456B (zh) 2014-03-17 2015-03-16 冷凝式燃气锅炉的热交换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126014B2 (zh)
EP (1) EP3128249A4 (zh)
JP (1) JP6291591B2 (zh)
KR (1) KR101576667B1 (zh)
CN (1) CN106133456B (zh)
WO (1) WO201514200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586646B1 (ko) * 2014-03-17 2016-01-19 주식회사 경동나비엔 온수난방 잠열열교환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콘덴싱 가스보일러
DE102015101048B3 (de) * 2015-01-26 2016-06-09 Viessmann Werke Gmbh & Co Kg Heizkessel
KR101717095B1 (ko) * 2015-07-23 2017-03-27 주식회사 경동나비엔 열교환기
KR101717093B1 (ko) * 2015-07-23 2017-03-27 주식회사 경동나비엔 열교환기
KR101717092B1 (ko) * 2015-08-28 2017-03-27 주식회사 경동나비엔 열교환기
KR101717097B1 (ko) 2015-08-28 2017-03-16 주식회사 경동나비엔 열교환기
KR101717091B1 (ko) * 2015-08-28 2017-03-27 주식회사 경동나비엔 열교환기
JP6534333B2 (ja) * 2015-10-19 2019-06-26 リンナイ株式会社 給湯器
KR101784367B1 (ko) * 2016-02-05 2017-10-11 주식회사 경동나비엔 열교환기
KR101784369B1 (ko) 2016-02-05 2017-10-11 주식회사 경동나비엔 열교환기
KR101784368B1 (ko) 2016-02-05 2017-10-11 주식회사 경동나비엔 열교환기
CN106066093A (zh) * 2016-06-10 2016-11-02 杨斌 一种不锈钢翅片管热交换器
CN109642751B (zh) * 2016-08-25 2021-04-27 株式会社能率 换热器和热水装置
JP2018059650A (ja) * 2016-10-04 2018-04-12 リンナイ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及び熱源装置
US10352585B1 (en) 2018-02-09 2019-07-16 Theodore S. BROWN Multi-pass boiler and retrofit method for an existing single-pass boiler
KR102240319B1 (ko) * 2018-06-05 2021-04-29 주식회사 경동나비엔 열교환기 유닛
EP4375610A2 (en) 2018-06-05 2024-05-29 Kyungdong Navien Co., Ltd. Heat exchanger unit and condensing boiler using same
JP7365553B2 (ja) * 2019-10-25 2023-10-20 株式会社ノーリツ 暖房給湯装置
KR102546285B1 (ko) * 2019-12-30 2023-06-23 주식회사 경동나비엔 열교환기 유닛
KR20230154836A (ko) 2021-03-10 2023-11-09 벤자민무어앤드캄파니 고열을 이용한 건축 조성물의 저온살균 및 이를 위한 방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48343Y (zh) * 2003-06-23 2004-10-13 李建江 采暖炉
CN101375124A (zh) * 2006-02-15 2009-02-25 安吉洛·里加蒙蒂 用于热空气发生器和锅炉的热交换器
CN203298641U (zh) * 2013-05-10 2013-11-20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53590A (en) * 1930-08-18 1936-09-08 Frank A Whiteley Furnace
US4747447A (en) * 1982-01-18 1988-05-31 Leif Liljegren Heat exchanger
DE3536667A1 (de) * 1985-10-15 1987-04-16 Richard Vetter Geraet zum erwaermen von wasser, insb. warmwasserheizkessel
US4896411A (en) * 1985-05-02 1990-01-30 Carrier Corporation Method of making a multiple cell condensing heat exchanger
US4807588A (en) * 1986-07-02 1989-02-28 Carrier Corporation Water permeable heat exchanger for condensing furnace
CN1398337A (zh) * 1999-12-14 2003-02-19 瑞姆澳大利亚控股有限公司 热水器和热水器零件结构
IT1321118B1 (it) * 2000-12-20 2003-12-30 Merloni Termosanitari Spa Apparato scambiatore di calore.
JP2005188781A (ja) * 2003-12-24 2005-07-14 Denso Corp 熱交換器
WO2005093335A1 (ja) * 2004-03-25 2005-10-06 Noritz Corporation 加熱装置
US7428883B2 (en) * 2004-05-11 2008-09-30 Noritz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r and water heater
KR100645734B1 (ko) * 2005-12-14 2006-11-15 주식회사 경동나비엔 난방/온수 겸용 콘덴싱 보일러의 열교환기
ITBO20070143A1 (it) * 2007-03-02 2008-09-03 Gas Point S R L Caldaia a condensazione
KR100846294B1 (ko) 2007-06-13 2008-07-14 린나이코리아 주식회사 보일러의 열교환기구조
ITMN20070029A1 (it) * 2007-07-04 2009-01-05 Unical A G S P A Scambiatore di calore per caldaia
JP5196228B2 (ja) * 2007-11-22 2013-05-15 株式会社ノーリツ 潜熱回収式給湯装置
KR20090067760A (ko) * 2007-12-21 2009-06-25 주식회사 경동나비엔 상향 연소식 콘덴싱 보일러의 열교환기
KR100943783B1 (ko) * 2008-06-17 2010-02-23 (주)귀뚜라미 보일러 열교환기용 2중 블럭 및 그를 포함한 보일러열교환기
JP5228789B2 (ja) * 2008-10-21 2013-07-03 株式会社ノーリツ 給湯装置
NL1036296C2 (nl) * 2008-12-09 2010-06-10 Agpo Bv Warmwaterketel.
KR101564350B1 (ko) * 2008-12-10 2015-10-29 한온시스템 주식회사 핀리스 축냉 열교환기
JP5565611B2 (ja) * 2009-12-25 2014-08-06 株式会社ノーリツ 熱交換器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温水装置
KR101392971B1 (ko) * 2012-06-04 2014-05-08 주식회사 경동나비엔 연료전지와 보일러의 복합 시스템
JP6085967B2 (ja) * 2012-12-26 2017-03-01 株式会社ノーリツ 熱交換器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給湯器
US10006662B2 (en) * 2013-01-21 2018-06-26 Carrier Corporation Condensing heat exchanger fins with enhanced airflow
KR101509556B1 (ko) * 2013-02-26 2015-04-07 주식회사 경동나비엔 급배기 열교환기를 구비한 연소장치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48343Y (zh) * 2003-06-23 2004-10-13 李建江 采暖炉
CN101375124A (zh) * 2006-02-15 2009-02-25 安吉洛·里加蒙蒂 用于热空气发生器和锅炉的热交换器
CN203298641U (zh) * 2013-05-10 2013-11-20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511872A (ja) 2017-04-27
WO2015142003A1 (ko) 2015-09-24
CN106133456A (zh) 2016-11-16
JP6291591B2 (ja) 2018-03-14
EP3128249A4 (en) 2017-12-06
KR20150108450A (ko) 2015-09-30
EP3128249A1 (en) 2017-02-08
US10126014B2 (en) 2018-11-13
KR101576667B1 (ko) 2015-12-11
US20160377320A1 (en) 2016-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33456B (zh) 冷凝式燃气锅炉的热交换器
CN106104168A (zh) 热水供暖潜热热交换器以及包括此的冷凝式燃气锅炉
JP6763951B2 (ja) コンデンシング方式の燃焼機器
CN101395433B (zh) 单罐式组合热源机
CN106461346B (zh) 高效板形换热机
CN106537059A (zh) 翅片管式换热器及具有该翅片管式换热器的供热水装置
KR101717097B1 (ko) 열교환기
US10088196B2 (en) Heat exchanger
US11313586B2 (en) Heat exchanger
EP3021055B1 (en) Exchanger for heating boilers
CN110068135A (zh) 热交换装置以及热源机
JP2019113280A (ja) 熱交換装置および熱源機
KR20170011448A (ko) 열교환기
JP6848418B2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温水装置
KR101199729B1 (ko) 콘덴싱 보일러
CN100462640C (zh) 单罐式组合热源机
JP6714070B2 (ja) 熱交換器
CN110514038A (zh) 一种冷凝式换热器
KR101717093B1 (ko) 열교환기
JP5749856B2 (ja) ガスバーナーシステム
JP2016183812A (ja) 給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