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98641U - 热交换器 - Google Patents

热交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298641U
CN203298641U CN2013202631324U CN201320263132U CN203298641U CN 203298641 U CN203298641 U CN 203298641U CN 2013202631324 U CN2013202631324 U CN 2013202631324U CN 201320263132 U CN201320263132 U CN 201320263132U CN 203298641 U CN203298641 U CN 2032986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t
bend
heat exchanger
hollow body
flat hol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26313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田圭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sona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owa Denk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owa Denko KK filed Critical Showa Denko KK
Priority to CN20132026313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2986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2986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29864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具有:多个扁平中空体(2),在上下方向隔开间隔地呈并列状配置,并在左右方向上延伸;连通部件(3),配置在上下相邻的扁平中空体的左端部彼此之间;隔离部件(4),配置在相邻的扁平中空体的右端部彼此之间;翅片(6),位于连通部件与隔离部件之间并配置在相邻的扁平中空体之间,扁平中空体具有:上下两平板(19、21);和配置在两平板之间的流路形成体,使上下两平板的右端部分别彼此向另一平板侧弯曲并且使所形成的弯曲部重合并钎焊起来,上下两平板的弯曲部的外侧弯曲的部分形成圆弧部。本实用新型在进行钎焊时能够防止钎料聚集于弯曲部的右端部使得该右端部的钎料层厚度大于其他部分钎料层的厚度而导致波纹状翅片钎焊不良。

Description

热交换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作为压缩机、工作机械、液压机械等产业用机械的油冷却器、后冷却器、散热器等而使用的热交换器。
在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上下”、“左右”指的是图1的上下、左右,“前”指的是流过相邻的扁平中空体之间并与在扁平中空体内流动的流体进行热交换的流体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即图1及图6中箭头X所示的方向,“后”指的是“前”的相反侧。因此,上下、左右以及前后是为了便于说明而进行的定义,上下、左右以及前后也存在互换使用的情况。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铝”这一术语,不仅包含纯铝还包含铝合金。
背景技术
作为产业用机械的油冷却器、后冷却器、散热器等而使用的热交换器,公知具有:高温流体流通用铝制扁平中空体,其在上下方向隔开间隔地呈并列状配置,并在左右方向上延伸;铝制连通部件,配置在上下相邻的扁平中空体的左端部彼此之间,并且使相邻的扁平中空体的内部彼此连通;块状的隔离部件,其配置在相邻的扁平中空体的右端部彼此之间;铝制波纹状翅片,其位于连通部件与隔离部件之间并配置在相邻的扁平中空体之间,且钎焊在扁平中空体上,扁平中空体具有:在左右方向上长且平坦的上下壁;跨设于上下壁的周缘之间的周壁;将内部分隔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两个直线状流路的分隔壁,在上下壁的左端部的分隔壁的前后两侧部分,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分别形成有两个贯通孔,该两个贯通孔使两直线状流路与连通部件连通,分隔壁的右端部被切除而使得两个直线状流路彼此连通(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这样的热交换器如下制造,将扁平中空体在上下隔开间隔地呈并列状配置,在上下相邻的扁平中空体的左端部之间以使得两个垂直贯通孔与扁平中空体的贯通孔连通的方式配置连通部件,并且在上下相邻的扁平中空体的右端部之间配置隔离部件,在上下相邻的扁平中空体之间的连通部件与隔离部件之间配置波纹状翅片,并通过适当的手段进行预固定,然后,将上述部件一次性全部地钎焊在一起,由此制造出热交换器。因此,可以看出,在热交换器的制造中,钎焊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钎焊的质量关系到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效率以及使用寿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07726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在对现有技术的热交换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钎焊尤其是波纹状翅片与扁平中空体的钎焊有待进一步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钎焊质量尤其是波纹状翅片与扁平中空体的钎焊质量的热交换器。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由以下方式构成。
1)一种热交换器,具有:多个扁平中空体,其在上下方向隔开间隔地呈并列状配置,并在左右方向上延伸;连通部件,其配置在上下相邻的扁平中空体的左端部彼此之间,并且使相邻的扁平中空体的内部彼此连通;块状的隔离部件,其配置在相邻的扁平中空体的右端部彼此之间;翅片,其位于连通部件与隔离部件之间并配置在相邻的扁平中空体之间,且钎焊在扁平中空体上,扁平中空体具有:在左右方向上长且平坦的上下壁;跨设于上下壁的周缘之间的周壁;将内部分隔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两个直线状流路的分隔壁,在上下壁的左端部的分隔壁的前后两侧部分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两个贯通孔,该两个贯通孔分别使两直线状流路与连通部件连通,分隔壁的右端部被切除使得两个直线状流路彼此连通,所述热交换器的特征在于:扁平中空体具有:在上下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且在左右方向上长的上下两平板;配置在两平板之间且钎焊在两平板上的铝挤压型材制流路形成体,由上下两平板形成上下壁,通过使上下两平板的右端部分别彼此向另一平板侧弯曲并且使所形成的弯曲部彼此重合并钎焊起来,形成周壁的右壁部,上下两平板的弯曲部的外侧弯曲的部分形成为圆弧部。
2)如上述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流路形成体具有:分别配置在上下两平板的前后两侧缘部之间且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两个直线状侧杆;在两侧杆之间与两侧杆隔开间隔地配置且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1个中间杆;跨设于两侧杆和中间杆且在高度的中间部一体地设置的两个散热面积扩大部;和端杆,其分别一体地设置在两侧杆的左端,并向前后方向内侧延伸,并且端杆的前端与中间杆的左端部的前后两侧面抵接并钎焊,中间杆的右端部被切除,两散热面积扩大部的左端部分别被切除,在上下两平板的左端部的中间杆的前后两侧部分分别形成有贯通孔,由流路形成体的两侧杆形成周壁的前后两侧壁部,由流路形成体的端杆形成周壁的左壁部。
3)如上述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上下两平板的右端弯曲部中的位于内侧的弯曲部的与流路形成体的侧杆对应的侧杆对应部分的内侧弯曲半径为不与侧杆之间产生间隙那样的大小,并且上下两平板的右端弯曲部中的位于外侧的弯曲部的与流路形成体的侧杆对应的侧杆对应部分的内侧弯曲半径为不与位于内侧的弯曲部的侧杆对应部分之间产生间隙的大小,上下两平板的右端弯曲部的除侧杆对应部分以外的部分的内侧弯曲半径分别比侧杆对应部分的内侧弯曲半径大。
4)如上述3)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上下两平板的右端弯曲部的侧杆对应部分的内侧弯曲半径分别为0.2mm以下,上下两平板的右端弯曲部的除侧杆对应部分以外的部分的内侧弯曲半径分别为上下两平板的厚度以上的大小。
5)如上述3)或4)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上下两平板的右端弯曲部中的位于内侧的弯曲部的除侧杆对应部分以外的部分的高度为不与位于外侧的弯曲部的圆弧部发生干涉的高度。
6)如上述3)或4)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隔离部件配置在与扁平中空体的分隔壁的切除部对应的位置,在隔离部件与扁平中空体的上下两平板的右端弯曲部的除侧杆对应部分以外的部分形成有钎料蓄积部。
7)如上述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在隔离部件上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贯通孔,隔离部件配置在与扁平中空体的分隔壁的切除部对应的位置处。
8)如上述7)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隔离部件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大于扁平中空体的分隔壁的切除部的左右方向的长度。
9)如上述7)或8)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在隔离部件上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贯通孔在左右方向上排列地形成。
10)如上述7)或8)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在隔离部件的贯通孔的内周面形成有沿贯通孔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多个凸部及/或凹部。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上述1)所述的热交换器,由于通过使上下两平板的右端部分别彼此向另一平板侧弯曲并且使所形成的弯曲部重合并钎焊起来,形成周壁的右壁部,上下两平板的弯曲部的外侧弯曲的部分形成圆弧部,所以,在进行钎焊时能够防止钎料聚集于弯曲部的右端部使得该右端部的钎料层厚度大于其他部分钎料层的厚度而导致波纹状翅片钎焊不良,因此,能够使波纹状翅片在整面范围内高质量地钎焊于上下两平板上。
根据上述2)所述的热交换器,由于流路形成体的端杆的前端部钎焊在中间杆上,所以能够增大扁平中空体的强度。
根据上述3)至5)所述的热交换器,能够防止流体从位于内侧的弯曲部的侧杆对应部分与侧杆之间、以及上下两平板的弯曲部的侧杆对应部分彼此之间泄露,并且还能够防止在弯曲部的除侧杆对应部分以外的部分发生裂缝。
根据上述6)所述的热交换器,由于能够通过钎料形成角焊缝(fillet,钎料蓄积部),因此,能够确保强度(板厚+α)。
根据上述7)所述的热交换器,能够防止上下壁的强度下降,并且由于冷却风也从隔离部件的贯通孔内流过,所以能够提高冷却效率。
根据上述8)所述的热交换器,由于隔离部件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大于扁平中空体的分隔壁的切除部的左右方向的长度,所以,能够可靠地防止上下壁的强度下降,其结果为,即使在扁平中空体内流过高压液体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防止上下壁发生膨胀等。因此,能够在扁平中空体内流过高压液体。
根据上述9)所述的热交换器,由于相邻的贯通孔之间的部分能够对扁平中空体的上下壁进行加强,所以能够进一步可靠地防止上下壁的强度下降。
根据上述10)所述的热交换器,能够进一步增大贯通孔内的散热面积,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冷却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提高了钎焊质量尤其是波纹状翅片与扁平中空体的钎焊质量的热交换器。
附图说明
附图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是表示使用了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器的油冷却器的整体构成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油冷却器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油冷却器的扁平中空体的省略了散热面积扩大部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图4是将扁平中空体的右端部放大示出的垂直剖视图。
图5是将扁平中空体的右端部和位于扁平中空体上下的隔离部件的右端部放大示出的与图4的(b)相当的垂直剖视图。
图6是表示油冷却器中的油的流动方向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油冷却器;2扁平中空体;3连通部件;4隔离部件;5通风间隙;6波纹状翅片;7流入流出部件;8下侧板;9上侧板;11上下壁;12周壁;12a右壁部;12b前后两侧壁部;12c左壁部;13、14流路;15分隔壁;16、17贯通孔;18连通部;19、21平板;19a、21a弯曲部;19b、21b侧杆对应部分;19c、21c弯曲部的除侧杆对应部分以外的部分;19d、21d圆弧部;19e、21e钎料蓄积部;22流路形成体;23侧杆;24中间杆;25散热面积扩大部;26端杆;27波状带板部;27a上方突出弯曲部;27b下方突出弯曲部;27c水平部;31、32垂直贯通孔;33A入口侧集液部;33B出口侧集液部;34、35垂直贯通孔;36贯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器的整体结构,图2至图5示出了热交换器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图6示出了图1所示的热交换器中的高温流体的流动。此外,在所有附图中,对相同部件及相同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此外,本实施方式是将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器适用于压缩机的油冷却器的实施方式。在此,作为压缩机,能够列举例如负载压缩机、在燃气轮机中使用的压缩机、在铁路车辆用制动器中使用的压缩机等。
图1中,油冷却器1具有:铝制的高温油流通用扁平中空体2,其在上下方向隔开间隔地呈并列状配置,且沿左右方向延伸;铝挤压型材制连通部件3,其配置在上下相邻的扁平中空体2的左端部之间并钎焊在扁平中空体2上,且使相邻的扁平中空体2的内部彼此连通;铝挤压型材制隔离部件4,其配置在上下相邻的扁平中空体2的右端部之间并钎焊在扁平中空体2上;铝制波纹状翅片6,其位于连通部件3与隔离部件4之间并配置在相邻扁平中空体2之间的通风间隙5中,且钎焊在扁平中空体2上。
在油冷却器1的下端的扁平中空体2的左端部下侧配置有与连通部件3相同厚度且相同大小的铝挤压型材制流入流出部件7,该流入流出部件7钎焊在扁平中空体2上,在油冷却器1的下端的扁平中空体2的右端部下侧配置有与扁平中空体2之间的隔离部件4相同的隔离部件4,该隔离部件4钎焊在扁平中空体2上。另外,在左右方向上长尺寸的铝制下侧板8的左端部钎焊在流入流出部件7的下表面右端部,并且铝制下侧板8的右端部钎焊在隔离部件4的整个下表面上,在该下侧板8与下端的扁平中空体2之间也形成通风间隙5,并且,在该通风间隙5中也配置有波纹状翅片6,且该波纹状翅片6钎焊在下侧板8及扁平中空体2上。下侧板8由在上表面具有钎料层的铝钎焊板构成。
在油冷却器1的上端的扁平中空体2的左端部上侧配置有与扁平中空体2之间的连通部件3相同的连通部件3,且该连通部件3钎焊在扁平中空体2上,在油冷却器1的上端的扁平中空体2的右端部上侧配置有与扁平中空体2之间的隔离部件4相同的隔离部件4,且该隔离部件4钎焊在扁平中空体2上。另外,在左右方向上长的铝制上侧板9的左端部钎焊在连通部件3的整个上表面上,铝制上侧板9的右端部钎焊在隔离部件4的整个上表面上,在该上侧板9与下端的扁平中空体2之间也形成通风间隙5,并且在该通风间隙5中也配置有波纹状翅片6,该波纹状翅片6钎焊在上侧板9及扁平中空体2上。上侧板9由在下表面具有钎料层的铝钎焊板构成。
如图2及图3所示,扁平中空体2具有:在左右方向上长且平坦的上下壁11;跨设于上下壁11的周缘之间的周壁12;将内部分隔成在左右方向延伸的前后两条流路13、14的分隔壁15,在上下壁11的左端部处的分隔壁15的前后两侧部分,在前后方向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分别使两流路13、14与外部连通的两个贯通孔16、17。另外,分隔壁15的右端部被切除使得两条流路13、14彼此连通。连通部用附图标记18示出。这样的扁平中空体2具有:2张长方形的平板19、21,其由在两面具有钎料层的铝钎焊板构成,且在上下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并在左右方向上为长尺寸;和铝挤压型材制流路形成体22,其配置在上下两平板19、21之间,并且钎焊在两平板19、21上。
在两平板19、21的左端部的前后两侧部分分别形成有贯通孔16、17。另外,两平板19、21的右端部分别彼此向另一平板21、19侧弯曲,即:位于上侧的平板19向下方弯曲,位于下侧的平板21向上方弯曲,这些弯曲部19a、21a被钎焊成彼此重合(参照图4)。并且,通过两平板19、21形成上下壁11,通过两平板19、21的弯曲部19a、21a形成周壁12的右壁部12a。
流路形成体22具有:两个直线状侧杆23,其分别配置在上下两平板19、21的前后两侧缘部之间且在左右方向上延伸;1个中间杆24,其配置在两侧杆23之间并与两侧杆23隔开间隔,且在左右方向上延伸;两个散热面积扩大部25,其跨设于两侧杆23及中间杆24且在高度的中间部一体地设置;端杆26,其分别一体地设置在两侧杆23的左端,且沿前后方向内侧延伸,端杆26的前端与中间杆24的左端部的前后两侧面抵接地钎焊。两侧杆23、中间杆24以及两端杆26钎焊在上下两平板19、21上。中间杆24的左端部钎焊在两平板19、21的两贯通孔16、17之间的部分。中间杆24的右端部在规定长度范围内被切除,以形成连通部18。另外,两散热面积扩大部25的左端部在规定长度范围内被切除,以在该处形成与两平板19、21的贯通孔16、17相应的贯通孔。而且,通过流路形成体22的两侧杆23形成周壁12的前后两侧壁部12b,通过流路形成体22的两端杆26形成周壁12的左壁部12c。
如图2及图4所示,散热面积扩大部25如下形成:上方突出弯曲部27a和下方突出弯曲部27b经由水平部27c在左右方向上交替地设置而构成波状带板部27,该波状带板部27在前后方向排列多个且在水平部27c彼此连结成一体。另外,在散热面积扩大部25中,在前后方向邻接的波状带板部27的上方突出弯曲部27a彼此在左右方向上错开地形成,且下方突出弯曲部27b彼此在左右方向上错开地形成。此外,在散热面积扩大部25的各波状带板部27的左右方向上邻接的上方突出弯曲部27a与下方突出弯曲部27b之间存在水平部27c,在前后方向上邻接的波状带板部27彼此在水平部27c处相互连结成一体,但水平部27c也不是必需的。该情况下,由于从邻接的波状带板部27的上方突出弯曲部27a向下方突出弯曲部27b切换的部分交差,因此,在该部分彼此连结成一体。
如图2所示,在各连通部件3中,与扁平中空体2的上下壁11的两个贯通孔16、17相通的前后两个垂直贯通孔31、32俯视观察时与贯通孔16、17相一致地形成。而且,由所有的扁平中空体2的左端部的前侧部分及所有的连通部件3的前侧部分形成入口侧集液部33A(参照图6),在入口侧集液部33A中,通过上下壁11的前侧贯通孔16使所有的扁平中空体2的前侧流路13的左端部和所有的连通部件3的前侧垂直贯通孔31连通起来。另外,由所有的扁平中空体2的左端部的后侧部分及所有的连通部件3的后侧部分形成出口侧集液部33B(参照图6),在出口侧集液部33B,通过上下壁11的后侧贯通孔17使所有的扁平中空体2的后侧流路14的左端部和所有的连通部件3的后侧垂直贯通孔32连通起来。
另外,在上端的扁平中空体2的左端部上侧配置的连通部件3的两垂直贯通孔31、32的上端开口被上侧板9封闭。如图2所示,隔离部件4配置在与扁平中空体2的分隔壁15的切除部对应的位置,且隔离部件4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大于流路形成体22的中间杆24的切除部、即连通部18的左右方向的长度。另外,在隔离部件4上沿左右方向排列地形成有多个在前后方向延伸的贯通孔36。由于冷却风也从隔离部件4的贯通孔36内流过,所以能够提高冷却效率,并且,为了进一步提高冷却效率,可以在该贯通孔的内周面形成沿贯通孔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多个凸部及/或凹部(未图示)。
如图4的(a)所示,上下两平板19、21的弯曲部19a、21a中的位于内侧的弯曲部、在此为下平板21的弯曲部21a的与前后两端部的流路形成体22的侧杆23对应的侧杆对应部分21b的内侧弯曲半径R1为不与侧杆23之间产生间隙的大小,例如为0.2mm以下。另外,上下两平板19、21的弯曲部19a、21a中的位于外侧的弯曲部、在此为上平板19的弯曲部19a的与前后两端部的流路形成体22的侧杆23对应的侧杆对应部分19b的内侧弯曲半径r1为不与下平板21的弯曲部21a的侧杆对应部分21b之间产生间隙的大小,例如为0.2mm以下。另外,如图4的(b)所示,上下两平板19、21的弯曲部19a、21a的除侧杆对应部分19b、21b以外的外侧弯曲的部分形成为圆弧部19d、21d。该圆弧部19d、21d的尺寸没有特别限定。另外,该圆弧部19d、21d也可以形成在与侧杆对应部分19b、21b相应的部分,即圆弧部19d、21d也可以形成在上下两平板19、21的弯曲部19a、21a的整个外侧弯曲的部分。如图5所示,在该圆弧部19d、21d与上下的隔离部件4之间形成钎料蓄积部19e、21e。即,在隔离部件4与扁平中空体2的上下两平板19、21的右端弯曲部19a、21a的除侧杆对应部分19b、21b以外的部分形成有钎料蓄积部19e、21e。但是,该钎料蓄积部19e、21e也可以形成在侧杆对应部分19b、21b。
另外,上下两平板19、21的弯曲部19a、21a的除侧杆对应部分19b、21b以外的部分19c、21c的内侧弯曲半径R2、r2的大小分别为,大于侧杆对应部分19b、21b的内侧弯曲半径R1、r1且大于等于上下两平板19、21的厚度。而且,上下两平板19、21的弯曲部19a、21a中的位于内侧的弯曲部、在此为下平板21的弯曲部21a的除与侧杆对应部分21b以外的部分21c的高度H为,低于位于外侧的弯曲部、在此为上平板19的弯曲部19a的除侧杆对应部分19b以外的部分19c的高度h,并且为不与弯曲部19a的圆弧部19d发生干涉那样的高度。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下平板21的弯曲部21a位于内侧,上平板19的弯曲部19a位于外侧,但也可以与之相反,使上平板19的弯曲部19a位于内侧,使下平板21的弯曲部21a位于外侧,该情况下,弯曲部19a和弯曲部21a中的各尺寸与上述关系相反。
油冷却器1如下制造,即:将在铝钎焊板制平板19、21之间夹设流路形成体22而构成的组合体在上下隔开间隔地呈并列状配置,在上下相邻的组合体的左端部之间以使得两个垂直贯通孔31、32与平板19、21的两个贯通孔16、17连通的方式配置连通部件3,并且在上下相邻的组合体的右端部之间配置隔离部件4,在上下相邻的组合体之间的连通部件3与隔离部件4之间配置波纹状翅片6,在下端的组合体的下侧配置流入流出部件7、隔离部件4、波纹状翅片6以及下侧板8,而且,在上端的组合体的上侧配置连通部件3、隔离部件4、波纹状翅片6以及上侧板9并通过适当的手段进行预固定,并将上述部件一次性全部地钎焊在一起,由此制造出油冷却器1。此时,由从平板19、21熔化出的熔融钎料使上述流路形成体22的端杆26和中间杆24钎焊起来。并且,钎焊时,由于上下两平板19、21的弯曲部19a、21a的外侧弯曲的部分形成圆弧部19d、21d,所以,在进行钎焊时能够防止钎料聚集于弯曲部的右端部使得该右端部的钎料层厚度大于其他部分钎料层的厚度而导致波纹状翅片钎焊不良,因此,能够使波纹状翅片在整面范围内高质量地钎焊于上下两平板上。另外,由于在弯曲部19a、21a的右端部与隔离部件4之间形成了角焊缝(钎料蓄积部19e、21e),因此,能够确保强度(板厚+α)。
在上述油冷却器1中,高温的油如图6的箭头Y所示,从流入流出部件7的前侧垂直贯通孔34流入入口侧集液部33A内,接着,分流到所有的扁平中空体2中并在扁平中空体2的前侧流路13内向右方流动,然后,通过连通部18而进入到后侧流路14内,在后侧流路14内向左方流动而流入到出口侧集液部33B内,从流入流出部件7的后侧垂直贯通孔35流出。而且,高温的油在所有的扁平中空体2的前侧流路13及后侧流路14流动期间,与通过通风间隙5向前方(参照箭头X)流动的低温的冷却风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此时,由于也在隔离部件4的贯通孔36内流过冷却风,所以,在隔离部件4的部分也进行油的冷却,从而提高冷却效率。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器适用于压缩机的油冷却器,但不限于此,也能够作为负载压缩机、燃气轮机用压缩机、铁路车辆用压缩机等的产业用机械中的后冷却器及散热器而使用。
而且,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器还能够作为在起重机单体、甲板起重机、起重车、挖掘车等的液压机械、工作机械中使用的用于冷却油的油冷却器而使用。

Claims (10)

1.一种热交换器,具有:多个扁平中空体,其在上下方向隔开间隔地呈并列状配置,并在左右方向上延伸;连通部件,其配置在上下相邻的扁平中空体的左端部彼此之间,并且使相邻的扁平中空体的内部彼此连通;块状的隔离部件,其配置在相邻的扁平中空体的右端部彼此之间;翅片,其位于连通部件与隔离部件之间并配置在相邻的扁平中空体之间,且钎焊在扁平中空体上,扁平中空体具有:在左右方向上长且平坦的上下壁;跨设于上下壁的周缘之间的周壁;将内部分隔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两个直线状流路的分隔壁,在上下壁的左端部的分隔壁的前后两侧部分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两个贯通孔,该两个贯通孔分别使两直线状流路与连通部件连通,分隔壁的右端部被切除使得两个直线状流路彼此连通,所述热交换器的特征在于:
扁平中空体具有:在上下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且在左右方向上长的上下两平板;配置在两平板之间且钎焊在两平板上的铝挤压型材制流路形成体,由上下两平板形成上下壁,通过使上下两平板的右端部分别彼此向另一平板侧弯曲并且使所形成的弯曲部彼此重合并钎焊起来,形成周壁的右壁部,上下两平板的弯曲部的外侧弯曲的部分形成为圆弧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流路形成体具有:分别配置在上下两平板的前后两侧缘部之间且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两个直线状侧杆;在两侧杆之间与两侧杆隔开间隔地配置且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1个中间杆;跨设于两侧杆和中间杆且在高度的中间部一体地设置的两个散热面积扩大部;和端杆,其分别一体地设置在两侧杆的左端,并向前后方向内侧延伸,并且端杆的前端与中间杆的左端部的前后两侧面抵接并钎焊,中间杆的右端部被切除,两散热面积扩大部的左端部分别被切除,在上下两平板的左端部的中间杆的前后两侧部分分别形成有贯通孔,由流路形成体的两侧杆形成周壁的前后两侧壁部,由流路形成体的端杆形成周壁的左壁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上下两平板的右端弯曲部中的位于内侧的弯曲部的与流路形成体的侧杆对应的侧杆对应部分的内侧弯曲半径为不与侧杆之间产生间隙那样的大小,并且上下两平板的右端弯曲部中的位于外侧的弯曲部的与流路形成体的侧杆对应的侧杆对应部分的内侧弯曲半径为不与位于内侧的弯曲部的侧杆对应部分之间产生间隙的大小,上下两平板的右端弯曲部的除侧杆对应部分以外的部分的内侧弯曲半径分别比侧杆对应部分的内侧弯曲半径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上下两平板的右端弯曲部的侧杆对应部分的内侧弯曲半径分别为0.2mm以下,上下两平板的右端弯曲部的除侧杆对应部分以外的部分的内侧弯曲半径分别为上下两平板的厚度以上的大小。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上下两平板的右端弯曲部中的位于内侧的弯曲部的除侧杆对应部分以外的部分的高度为不与位于外侧的弯曲部的圆弧部发生干涉的高度。
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隔离部件配置在与扁平中空体的分隔壁的切除部对应的位置,在隔离部件与扁平中空体的上下两平板的右端弯曲部的除侧杆对应部分以外的部分形成有钎料蓄积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在隔离部件上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贯通孔,隔离部件配置在与扁平中空体的分隔壁的切除部对应的位置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隔离部件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大于扁平中空体的分隔壁的切除部的左右方向的长度。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在隔离部件上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贯通孔在左右方向上排列地形成。
10.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在隔离部件的贯通孔的内周面形成有沿贯通孔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多个凸部及/或凹部。
CN2013202631324U 2013-05-10 2013-05-10 热交换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986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2631324U CN203298641U (zh) 2013-05-10 2013-05-10 热交换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2631324U CN203298641U (zh) 2013-05-10 2013-05-10 热交换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298641U true CN203298641U (zh) 2013-11-20

Family

ID=495746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263132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98641U (zh) 2013-05-10 2013-05-10 热交换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29864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33456A (zh) * 2014-03-17 2016-11-16 庆东纳碧安株式会社 冷凝式燃气锅炉的热交换器
CN107782179A (zh) * 2016-08-25 2018-03-09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板式换热器
CN109059588A (zh) * 2018-06-22 2018-12-21 广东万和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板式换热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33456A (zh) * 2014-03-17 2016-11-16 庆东纳碧安株式会社 冷凝式燃气锅炉的热交换器
CN106133456B (zh) * 2014-03-17 2019-11-01 庆东纳碧安株式会社 冷凝式燃气锅炉的热交换器
CN107782179A (zh) * 2016-08-25 2018-03-09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板式换热器
CN109059588A (zh) * 2018-06-22 2018-12-21 广东万和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板式换热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170567B1 (en) Heat exchanger
JP2555449B2 (ja) 熱交換器
US7219720B2 (en) Flat hollow body for passing fluid therethrough, heat exchanger comprising the hollow body and process for fabricating the heat exchanger
CN103252628B (zh)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的制造方法
JP2007093025A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3298641U (zh) 热交换器
CN103363824A (zh) 具有通过板材条带连接的多个模块的板式热交换器
JP5205095B2 (ja) オイルクーラ
JP2013024517A (ja) 積層型熱交換器
JP4898341B2 (ja) 熱交換器
CN100414245C (zh) 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
JP2014214897A (ja) 熱交換器
KR101374979B1 (ko) 라디에이터의 제조방법
CN202255011U (zh) 多热交换器模块及具有多热交换器模块的机器
JP5140803B2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025462A (ja) 熱交換器
JP2007032993A (ja) 熱交換器
JP2013119959A (ja) オフセットフィン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032145A (ja) 熱交換器
JP4621487B2 (ja) 一体型熱交換装置
JP2005207726A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5593629A (zh) 热交换器的端板的形成方法及具有用此方法形成的端板的热交换器
JP2011021847A (ja) 熱交換器
JP2010127557A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086792B (zh) 堆叠式热交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120

Termination date: 201905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