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33406B - 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33406B
CN106133406B CN201580016321.3A CN201580016321A CN106133406B CN 106133406 B CN106133406 B CN 106133406B CN 201580016321 A CN201580016321 A CN 201580016321A CN 106133406 B CN106133406 B CN 1061334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ncher
switching mechanism
input
path
magnetic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1632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33406A (zh
Inventor
岁实刚
仲野茂司
菅井雄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1334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334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334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334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7/00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 F16H37/02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 F16H37/021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toothed gearing combined with continuous variable friction gearing
    • F16H37/022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toothed gearing combined with continuous variable friction gearing the toothed gearing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12Detecting malfunction or potential malfunction, e.g. fail safe; Circumventing or fixing fail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7/00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 F16H37/02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 F16H37/021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toothed gearing combined with continuous variable friction gearing
    • F16H2037/026CVT layouts with particular features of reversing gear, e.g. to achieve compact arrange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12Detecting malfunction or potential malfunction, e.g. fail safe; Circumventing or fixing failures
    • F16H2061/1256Detecting malfunction or potential malfunction, e.g. fail safe; Circumventing or fixing fail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parts or units where malfunctioning was assumed or detected
    • F16H2061/126Detecting malfunction or potential malfunction, e.g. fail safe; Circumventing or fixing fail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parts or units where malfunctioning was assumed or detected the failing part is the controller
    • F16H2061/1264Hydraulic parts of the controller, e.g. a sticking valve or clogged channe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66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inuously variable gearings
    • F16H61/662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inuously variable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Transmission Device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无级变速器具有第1变速模式、第2变速模式和不经由无级变速机构的扭矩传递部件的直接联结模式,作为将驱动源的扭矩传递到输出轴的扭矩传递路径,并且,具有使扭矩传递路径的切换机构进行动作的第1电磁阀、第2电磁阀,在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中,在扭矩传递路径的切换判断时(S10中为“是”),当检测到切换机构、第1电磁阀和第2电磁阀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的异常时(S16或S20中为“是”),将无级变速器切换到直接联结模式(S18、S24)。

Description

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更具体而言,涉及在具有多个扭矩传递路径的无级变速器中,进行伴随路径的切换的变速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具有无级变速机构的无级变速器中,已知如下的无级变速器:在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插入由齿轮机构构成的有级变速机构,构成为具有多个传递驱动源的驱动力的扭矩传递路径,由此,放大无级变速器的总变速比(总减速比)(例如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具有通过电磁阀而进行动作的高低控制阀,通过控制该高低控制阀,从而在低模式和高模式之间切换切换扭矩传递路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405028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已知在变速机构的切换中使用电磁阀,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没有考虑到任何电磁阀发生了异常的情况下的技术,这方面存在改善的余地。
即,当电磁阀发生异常时,难以适当控制切换机构和无级变速机构,因此,对切换机构和无级变速机构的扭矩传递部件(例如,带等)施加较大的负荷,可能损害其耐久性。此外,即使电磁阀未发生异常,在切换机构本身发生了固定等异常的情况下,也会产生与上述同样的不良情况,但是,专利文献1没有提供任何解决该课题的技术。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课题,提供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该无级变速器具有多个扭矩传递路径,在使扭矩传递路径的切换机构动作的电磁阀或切换机构自身发生了异常的情况下,该控制装置也能够提高切换机构和无级变速机构的扭矩传递部件的耐久性。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在技术方案1中,无级变速器具有:输入轴,其与搭载于车辆上的驱动源连接;无级变速机构,其具有第1带轮、第2带轮和绕挂在所述第1带轮与第2带轮之间的无端挠性部件,并且,被插入在所述输入轴和与所述车辆的驱动轮连接的输出轴之间,对从所述输入轴输入的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进行无级变速;低速段输入路径,其将从所述输入轴输入的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输入到所述第1带轮;高速段输入路径,其将从所述输入轴输入的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输入到所述第2带轮;输入路径切换机构,其在所述低速段输入路径、高速段输入路径中选择性地切换从所述输入轴输入的驱动力应被传递至的输入路径;第1电磁阀,其使所述输入路径切换机构进行动作;第1输出路径,其与所述第2带轮连接,并且将经由所述低速段输入路径和所述无端挠性部件传递的所述驱动力输出到所述输出轴;第2输出路径,其与所述第1带轮连接,并且将经由所述高速段输入路径和所述无端挠性部件传递的所述驱动力输出到所述输出轴;输出路径切换机构,其在所述第1输出路径、第2输出路径中选择性地切换应该将经由所述无端挠性部件传递的所述驱动力输出到所述输出轴的输出路径;第2电磁阀,其使所述输出路径切换机构进行动作;切换判断单元,其根据所述车辆的行驶状态计算所述无级变速器的目标变速比,并且根据所述计算出的目标变速比,判断是否应该对所述输入路径切换机构和所述输出路径切换机构中的至少任意一方进行切换;以及控制单元,其根据所述切换判断单元的判断来控制所述第1电磁阀和第2电磁阀的动作,在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中,所述无级变速器具有:第1变速模式,将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经由所述低速段输入路径、无端挠性部件、第1输出路径传递到所述输出轴;第2变速模式,将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经由所述高速段输入路径、无端挠性部件、第2输出路径传递到所述输出轴;以及直接联结模式,绕开(bypass)所述无端挠性部件地将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到所述输出轴,所述控制单元具有异常检测单元,该异常检测单元检测所述输入路径切换机构、所述输出路径切换机构、所述第1电磁阀、第2电磁阀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的异常,并且,当通过所述切换判断单元判断为应该对所述输入路径切换机构和所述输出路径切换机构中的至少任意一方进行切换时,在通过所述异常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输入路径切换机构、所述输出路径切换机构和所述第1电磁阀、第2电磁阀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的异常的情况下,将所述无级变速器切换到所述直接联结模式。
在技术方案2中,所述直接联结模式至少由第1直接联结模式和第2直接联结模式构成,在该第1直接联结模式中,经由所述低速段输入路径和第2输出路径将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到所述输出轴,在该第2直接联结模式中,经由所述高速段输入路径和第1输出路径将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到所述输出轴,所述控制单元根据通过所述异常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所述输入路径切换机构、所述输出路径切换机构、所述第1电磁阀和第2电磁阀的异常,将所述无级变速器切换到所述第1直接联结模式和第2直接联结模式中的任意模式。
在技术方案3中,在将所述无级变速器切换到所述第2直接联结模式后,所述车辆停止了的情况下,当根据通过所述异常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所述输入路径切换机构、所述输出路径切换机构和所述第1电磁阀和第2电磁阀的异常,判断为所述无级变速器处于规定的状态时,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无级变速器切换为所述第1变速模式,并且维持所述第1变速模式。
在技术方案4的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中,构成为在构成所述第2输出路径的轴上设置有由牙嵌式离合器构成的前进/后退切换机构。
发明的效果
在技术方案1中,无级变速器具有:低速段输入路径,其将驱动源的驱动力输入到无级变速机构的第1带轮;高速段输入路径,其将驱动源的驱动力输入到无级变速机构的第2带轮;输入路径切换机构,其对这些输入路径进行切换;第1输出路径和第2输出路径,它们将经由无级变速机构的无端挠性部件传递的驱动力输出到输出轴;输出路径切换机构,其对这些输出路径进行切换;以及第1电磁阀和第2电磁阀,它们使输入/输出路径切换机构进行动作,在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中,无级变速器具有:第1变速模式,将驱动源的驱动力经由低速段输入路径、无端挠性部件、第1输出路径传递到输出轴;第2变速模式,将驱动源的驱动力经由高速段输入路径、无端挠性部件、第2输出路径传递到输出轴;以及直接联结模式,绕开无端挠性部件地将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到输出轴,在输入/输出路径切换机构的切换判断时,当检测到输入/输出路径切换机构、第1电磁阀、第2电磁阀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的异常时,控制单元将无级变速器切换为直接联结模式。即,构成为在检测到切换机构自身或使切换机构进行动作的电磁阀的异常(故障)的情况下,选择能够不经由无级变速机构的扭矩传递部件(例如,带等)而传递驱动源的驱动力(扭矩)的直接联结模式,因此,在检测到电磁阀的异常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抑制切换机构和带的磨耗,因此,能够提高切换机构和带的耐久性。
特别地,在具有经由无级变速机构的多个扭矩传递路径(第1变速模式、第2变速模式)的无级变速器中,当该电磁阀异常时,不仅难以进行切换机构的动作(控制),还难以进行无级变速机构的控制。然而,在技术方案1所涉及的发明中,在检测到切换机构或电磁阀的异常的情况下,选择能够不经由无级变速机构的带等而将驱动源的扭矩传递到输出轴的直接联结模式,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切换机构和带的磨耗,因此,能够提高切换机构、带的耐久性。
在技术方案2中,直接联结模式由第1直接联结模式和第2直接联结模式构成,控制单元根据所检测到的异常将无级变速器切换为第1直接联结模式和第2直接联结模式中的任意模式。因此,除了上述的效果以外,还能够根据所检测到的异常适当选择直接联结模式,能够迅速向直接联结模式切换,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切换机构和带的耐久性。
在技术方案3中,在将无级变速器切换为第2直接联结模式后,车辆停止了的情况下,当根据通过异常检测单元检测到的异常判断为无级变速器处于规定的状态时,将无级变速器切换为第1变速模式,并维持第1变速模式。即,在根据所检测到的异常判断为无级变速器处于能够向第1变速模式切换的规定的状态的情况下,将无级变速器切换为第1变速模式,由此,能够与上述同样地进一步提高切换机构和带的耐久性,并且,能够适当执行经由无级变速机构的变速控制,因此,能够防止车辆的起步性能和油耗的恶化。
在技术方案4的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中,构成为在构成第2输出路径的轴上设置有由牙嵌式离合器构成的前进/后退切换机构,因此除了具有上述效果以外,例如与由行星齿轮机构或通常的离合器构成前进/后退切换机构的情况相比,还能够简易地构成前进/后退切换机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整体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涉及的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的概略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装置的变速器油压供应机构的油压回路图。
图3是对图1所示的无级变速器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4是对图1所示的无级变速器的异常形态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5是对根据图3流程图的处理来执行的扭矩传递路径的切换控制进行说明的状态迁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所涉及的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的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
图1是整体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所涉及的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的概略图。
在图1中标号10表示发动机(内燃机。驱动源)。发动机10搭载于具有驱动轮12的车辆14上(车辆14通过驱动轮12等局部地示出)。
在发动机10的进气系统中配置的节气门16断开与配置在车辆驾驶席的地面上的油门踏板18之间的机械式连接,与由电动马达等致动器构成的DBW(Drive By Wire:电传线控)机构20连接,通过DBW机构20被开闭。
由节气门16调量的进气通过进气歧管(未图示)而流动,在各气缸的进气端口附近与从喷射器(未图示)喷射的燃料混合而形成混合气,当进气门(未图示)被打开时,流入该气缸的燃烧室(未图示)。在燃烧室内,混合气被点火而燃烧,驱动活塞而使曲轴22旋转后,成为废气并被排出到发动机10的外部。
曲轴22的旋转经由变矩器24输入到无级变速器(Continuously VariableTransmission)T。即,曲轴22与变矩器24的泵叶轮24a连接,另一方面,与其对置配置而收集流体(工作油)的涡轮24b与主输入轴(输入轴)26连接。另外,变矩器24具有锁止离合器24c。
无级变速器T具有:经由变矩器24而与曲轴22连接的主输入轴(输入轴)26;相对于主输入轴26平行配置的第1副输入轴28和第2副输入轴30;以及配置在第1副输入轴28和第2副输入轴30之间的无级变速机构32。
此外,无级变速机构32由以下部件构成:在第1副输入轴28上、更准确地讲为其外周侧轴体上配置的第1带轮32a;在第2副输入轴30上更准确地讲为其外周侧轴体上配置的第2带轮32b;以及绕挂在第1带轮32a与第2带轮32b之间的动力传递要素,例如金属制的带32c。
第1带轮32a具有:固定带轮半体32a1,其以不能相对旋转且不能轴向移动的方式配置在第1副输入轴28的外周侧轴体上;可动带轮半体32a2,其在第1副输入轴28的外周侧轴体上不能相对旋转,且能够相对于固定带轮半体32a1在轴向上相对移动;以及由活塞、缸体和弹簧构成的油压致动器32a3,其设置在可动带轮半体32a2的侧方,在被供应油压(工作油的压力)时,朝向固定带轮半体32a1按压可动带轮半体32a2。
第2带轮32b具有:固定带轮半体32b1,其以不能相对旋转且不能轴向移动的方式配置在第2副输入轴30的外周侧轴体上;可动带轮半体32b2,其在第2副输入轴30的外周侧轴体上不能相对旋转,且能够相对于固定带轮半体32b1在轴向上相对移动;以及由活塞、缸体和弹簧构成的油压致动器32b3,其设置在可动带轮半体32b2的侧方,当被供应油压(工作油的压力)时,朝向固定带轮半体32b1按压可动带轮半体32b2。
在主输入轴26上设有由LOW(减速)摩擦离合器34a和HIGH(增速)摩擦离合器34b构成的输入路径切换机构34。此外,在主输入轴26上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有第1减速齿轮36,并且,在第1副输入轴28上固定设置有与第1减速齿轮36啮合的第2减速齿轮38。因此,当将LOW摩擦离合器34a接合时,在从主输入轴26输入的发动机10的扭矩通过第1、第2减速齿轮36、38而被减速后,经由第1副输入轴28被输入到第1带轮32a。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经由第1、第2减速齿轮36、38和第1副输入轴28从主输入轴26向第1带轮32a传递扭矩的路径称作低速段输入路径。
进而,在主输入轴26上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有第1增速齿轮40,并且,在第2副输入轴30上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有与第1增速齿轮40啮合的第2增速齿轮42。因此,当将HIGH摩擦离合器34b接合时,从主输入轴26输入的发动机10的扭矩通过第1、第2增速齿轮40、42而被增速后,经由第2副输入轴30被输入到第2带轮32b。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经由第1、第2增速齿轮40、42和第2副输入轴30从主输入轴26向第2带轮32b传递扭矩的路径称作高速段输入路径。
在第2副输入轴30上设有由牙嵌式离合器构成的前进/后退切换机构44。即,当前进/后退切换机构44的套筒(未图示)向纸面右侧移动时,第2增速齿轮42与第2副输入轴30接合,主输入轴26的旋转直接(不被反转)被输入到第2副输入轴30,其结果是,车辆14前进。另一方面,当前进/后退切换机构44的套筒向纸面左侧移动时,反向驱动齿轮44a与第2副输入轴30接合,主输入轴26的旋转通过反向从动齿轮44b、反向空转齿轮44c、反向驱动齿轮44a被反转而输入到第2副输入轴30,其结果是,车辆14后退。
在中间输出轴46上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有与第1增速齿轮40啮合的第3减速齿轮48,并且,设置有将第3减速齿轮48与中间输出轴46结合的LOW侧牙嵌式离合器50及其换挡拨叉(LOW侧换挡拨叉,未图示)。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上述的LOW侧牙嵌式离合器50和LOW侧换挡拨叉等总称为LOW侧啮合式接合机构。
此外,在中间输出轴46上固定设置有第1最终传动齿轮52,第1最终传动齿轮52与差动机构54的最终从动齿轮56啮合,与从差动机构54向左右的驱动轮12延伸的输出轴58连接。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经由第2副输入轴30、前进/后退切换机构44、第1、第2增速齿轮40、42、第3减速齿轮48、中间输出轴46、第1最终传动齿轮52、最终从动齿轮56和差动机构54从第2带轮32b向输出轴58传递扭矩的路径称作第1输出路径。
在第1副输入轴28上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有第2最终传动齿轮60,并且,设置有将第2最终传动齿轮60与第1副输入轴28结合的HIGH侧牙嵌式离合器62及其换挡拨叉(HIGH侧换挡拨叉,未图示)。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上述的HIGH侧牙嵌式离合器62和HIGH侧换挡拨叉等总称为HIGH侧啮合式接合机构。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经由第1副输入轴28、第2最终传动齿轮60、最终从动齿轮56和差动机构54从第1带轮32a向输出轴58传递扭矩的路径称作第2输出路径。
此外,将上述的LOW侧牙嵌式离合器50和LOW侧换挡拨叉、以及HIGH侧牙嵌式离合器62和HIGH侧换挡拨叉总称为输出路径切换机构。
此外,将上述的第1、第2、第3减速齿轮36、38、48,第1、第2增速齿轮40、42,第1、第2最终传动齿轮52、60以及最终从动齿轮56总称为副变速机构。
这里,如下设定构成副变速机构的各齿轮的齿轮比。即,当设高速段输入路径(从第1减速齿轮36至第2减速齿轮38)的齿轮比为ired、低速段输入路径(从第1增速齿轮40到第2增速齿轮42)的齿轮比为iind、无级变速机构32的从第1带轮32a到第2带轮32b的最小变速比为imin时,设定成ired×imin=iind。此外,当设第1输出路径(从第2增速齿轮42到第1增速齿轮40,从第1增速齿轮40到第3减速齿轮48(第1最终传动齿轮52),从第1最终传动齿轮52到最终从动齿轮56)的齿轮比为iout1、第2输出路径(从第2最终传动齿轮60到最终从动齿轮56)的齿轮比为iout2时,设定成imin×iout1=iout2
因此,在将无级变速机构32的从第1带轮32a到第2带轮32b的变速比设定为最小变速比imin的情况下,由低速段输入路径和第1输出路径构成的传递路径,更准确地讲为从低速段输入路径起通过第1带轮32a、带32c、第2带轮32b和第1输出路径的扭矩传递路径(后述的LOW模式中的传递路径)的变速比,与由高速段输入路径和第2输出路径构成的传递路径,更准确地讲为从高速段输入路径起通过第2带轮32b、带32c、第1带轮32a和第2输出路径的扭矩传递路径(后述的HIGH模式中的扭矩传递路径)的变速比成为同一变速比。
这里,对具有上述结构的无级变速器T的变速模式进行说明。在LOW模式(第1变速模式)下,输入路径切换机构34的LOW摩擦离合器34a以及LOW侧牙嵌式离合器50被接合,另一方面,HIGH摩擦离合器34b以及HIGH侧牙嵌式离合器62被释放。此外,前进/后退切换机构44被切换到前进侧(第2增速齿轮42接合)。
因此,LOW模式中的发动机10的扭矩的传递路径为:发动机10→曲轴22→变矩器24→主输入轴26→LOW摩擦离合器34a→低速段输入路径(更具体而言,第1减速齿轮36→第2减速齿轮38→第1副输入轴28)→第1带轮32a→带32c→第2带轮32b→第1输出路径(更具体而言,第2副输入轴30→前进/后退切换机构44→第2增速齿轮42→第1增速齿轮40→第3减速齿轮48→LOW侧牙嵌式离合器50→中间输出轴46→第1最终传动齿轮52→最终从动齿轮56→差动机构54)→输出轴58→驱动轮12。
此外,在从LOW模式向HIGH模式的转移(切换)中建立的直接联结LOW模式(直接联结模式。第1直接联结模式)中,LOW摩擦离合器34a以及HIGH侧牙嵌式离合器62被接合,另一方面,HIGH摩擦离合器34b以及LOW侧牙嵌式离合器50被释放。此外,第1、第2带轮32a、32b的侧压被降低,以使得不经由带32c传递来自发动机10的扭矩。
因此,直接联结LOW模式中的发动机10的扭矩的传递路径为:发动机10→曲轴22→变矩器24→主输入轴26→LOW摩擦离合器34a→第1减速齿轮36→第2减速齿轮38→第1副输入轴28→HIGH侧牙嵌式离合器62→第2最终传动齿轮60→最终从动齿轮56→差动机构54→输出轴58→驱动轮12。即,在直接联结LOW模式中,能够绕过无级变速机构32的带32c,换言之,能够不经由带32c而将发动机10的扭矩传递到输出轴58(和驱动轮12)。
此外,在HIGH模式(第2变速模式)中,输入路径切换机构34的HIGH摩擦离合器34b以及HIGH侧牙嵌式离合器62被接合,另一方面,LOW摩擦离合器34a以及LOW侧牙嵌式离合器50被释放。
因此,HIGH模式中的发动机10的扭矩的传递路径为:发动机10→曲轴22→变矩器24→主输入轴26→HIGH摩擦离合器34b→高速段输入路径(更具体而言,第1增速齿轮40→第2增速齿轮42→前进/后退切换机构44→第2副输入轴30)→第2带轮32b→带32c→第1带轮32a→第2输出路径(更具体而言,第1副输入轴28→HIGH侧牙嵌式离合器62→第2最终传动齿轮60→最终从动齿轮56→差动机构54)→输出轴58→驱动轮12。
这样,构成为在LOW模式和HIGH模式中,无级变速机构32中的扭矩传递路径反转,由此能够放大无级变速器T整体的总变速比。
此外,在从HIGH模式向LOW模式转移(切换)中建立的直接联结HIGH模式(直接联结模式。第2直接联结模式)中,HIGH摩擦离合器34b以及LOW侧牙嵌式离合器50被接合,另一方面,LOW摩擦离合器34a以及HIGH侧牙嵌式离合器62被释放。此外,与直接联结LOW模式同样,第1带轮、第2带轮32a、32b的侧压被降低,以使得不经由带32c传递来自发动机10的扭矩。
因此,直接联结HIGH模式中的发动机10的扭矩的传递路径为:发动机10→曲轴22→变矩器24→主输入轴26→HIGH摩擦离合器34b→第1增速齿轮40→第3减速齿轮48→LOW侧牙嵌式离合器50→中间输出轴46→第1最终传动齿轮52→最终从动齿轮56→差动机构54→输出轴58→驱动轮12。即,在直接联结HIGH模式中,能够绕开无级变速机构32的带32c,换言之,能够不经由带32c而将发动机10的扭矩传递到输出轴58(和驱动轮12)。
另外,由上述可知,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无级变速器T中,在将从第1带轮32a到第2带轮的变速比设定为最小变速比的情况下,LOW模式中的扭矩传递路径的变速比的值与HIGH模式中的扭矩传递路径的变速比的值相同,换言之,设定为LOW模式中的最小变速比和HIGH模式中的最大变速比成为相同的值。
此外,在第1输出路径、第2输出路径中分别插入的LOW侧牙嵌式离合器50和HIGH侧牙嵌式离合器62均由啮合式离合器构成,由此,这些离合器的接合/释放动作是在该离合器的输入侧与输出侧的旋转差为零时执行的。因此,LOW模式中的最小变速比(HIGH模式中的最大变速比)成为执行上述的LOW模式和HIGH模式的切换控制时的变速比(切换变速比)。
另外,在向LOW模式和HIGH模式的转移中建立的直接联结LOW模式或直接联结HIGH模式中的变速比的值当然也成为与切换变速比相同的值。
上述的变速模式的切换控制的详细内容记载于本申请人之前提出的日本特愿2014-043441号中,由此,省略进一步的说明。此外,从HIGH模式向LOW模式的切换控制也通过同样的处理而实现。
车辆驾驶席上设有选挡器70,驾驶员例如通过选择P(驻车)、R(后退)、N(空挡)、D(前进)等挡位中的任意挡,进行前进/后退切换机构44的切换。即,驾驶员通过选挡器70的操作而进行的挡位选择被传递到变速器油压供应机构72的手动阀,在选择了作为行驶挡位即D或R时车辆14前进或后退行驶,在选择了作为非行驶挡位的P或N时,切断从发动机10到驱动轮12的驱动力(扭矩)的传递。
图2是变速器油压供应机构72的油压回路图。
如图所示,在变速器油压供应机构72中设有油压泵72a。油压泵72a由齿轮泵构成,由发动机(E)10驱动,汲取存储器72b中存储的工作油并将其压送至PH控制法(PH REG VLV)72c。
PH控制阀72c的输出(PH压(管路压力)。高压控制油压)一方面经由油路L1被送到TC调节阀(TC REG VLV)72d,TC调节阀72d的输出经由LC控制阀(LC CTL VLV)72e而与LC换档阀(LC SFT VLV)72f连接。
LC换档阀72f通过向LC螺线管(SOL-LC)72g供应的电流而被控制,LC换档阀72f的输出一方面与变矩器24的锁止离合器24c的活塞室24c1连接,并且,另一方面,与其背面侧的室24c2连接。
此外,PH控制阀72c的输出从油路L1被送到油路L2,经由被插入在油路L2中的P1、P2调节阀(P1REG VLV、P2REG VLV)72h、72i而与第1带轮、第2带轮32a、32b的油压致动器32a3、32b3(更准确地讲,为其活塞室(未图示))连接,并且,经由油路L3与CR阀(CR VLV)72j连接。
CR阀72j对PH压进行减压,生成CR压(控制油压),将生成的CR压从油路L4供应到LC控制阀72e的LC线性电磁阀(LS-LC)72k和P1、P2线性电磁阀(LS-P1、LS-P2)72l、72m。
LC线性电磁阀72k使根据其螺线管的励磁来决定的输出压作用于LC控制阀72e。因此,锁止离合器24c的滑移量是通过控制对LC线性电磁阀72m的螺线管通电的电流量来调整(控制)的。
P1、P2线性电磁阀72l、72m构成为N/C(常闭)型,使根据其螺线管的励磁来决定的输出压作用于P1、P2调节阀72h、72i,因此,将从油路L4送来的PH压的工作油作为对带32c进行狭压的带轮油压(带轮侧压)而供应到油压致动器32a3、32b3的活塞室。因此,通过控制对螺线管通电的电流量能够使无级变速机构32的比率(变速比)无级变化。
此外,CR阀72j的输出(CR压)通过油路L5而与调节阀(MOD VLV)72n连接。调节阀72n对CR压进行减压,生成MOD压(控制油压),将生成的MOD压从油路L6供应到LOW换档阀(LOSFT VLV)72o、HIGH换档阀(HI SFT VLV)72p和前进/后退换档阀(FR SHF VLV)72q。另外,LOW换档阀72o和HIGH换档阀72p相当于第2电磁阀。
LOW换档阀(LO SFT VLV)72o、HIGH换档阀(HI SFT VLV)72p和前进/后退换档阀(FR SHF VLV)72q也构成为N/C(常闭)型。即,当各螺线管(LOW螺线管(SOL-L)72r、HIGH螺线管(SOL-H)72s、前进/后退螺线管(SOL-FR)72t)被励磁时,线圈架(spool)移动到开放位置,另一方面,当被消磁使线圈架关闭。
LOW换档阀72o的输出与LOW侧啮合式接合机构(LOW SYNC。LOW侧牙嵌式离合器50、LOW侧换挡拨叉)连接,更准确地讲,与其同步机构(未图示)的活塞室(未图示)连接。当LOW螺线管72r被励磁而使LOW换档阀72o开放,MOD压被供应到LOW侧啮合式接合机构时,LOW侧换挡拨叉进行动作,LOW侧牙嵌式离合器50被接合。另一方面,当LOW螺线管72r被消磁而使LOW换档阀72o关闭,供应到LOW侧啮合式接合机构的油压经由LOW换档阀72o排出到存储器72b时,LOW侧换挡拨叉进行动作,LOW侧牙嵌式离合器50被释放。
HIGH换档阀72p的输出与HIGH侧啮合式接合机构(HIGH SYNC。HIGH侧牙嵌式离合器62,HIGH侧换挡拨叉)连接,更准确地讲,与其同步机构(未图示)的活塞室(未图示)连接。当HIGH螺线管72s被励磁而使HIGH换档阀72p开放,MOD压被供应到HIGH侧啮合式接合机构,HIGH侧换挡拨叉进行动作,HIGH侧牙嵌式离合器62被接合。另一方面,当HIGH螺线管72s被消磁而使HIGH换档阀72p关闭,供应到HIGH侧啮合式接合机构的油压经由HIGH换档阀72p排出到存储器72b时,HIGH侧换挡拨叉进行动作,HIGH侧牙嵌式离合器62被释放。
前进/后退换档阀72q由三通阀构成,其输出一方面与前进行驶侧的同步机构的活塞室(未图示)连接,并且,另一方面与后退行驶侧的同步机构的活塞室(未图示)连接。即,通过适当控制向前进/后退螺线管72t供应的电流,前进/后退换档阀72q以与前进/后退切换机构(F/R SYNC)44的前进侧或后退侧的活塞室连接的方式被开放,当MOD压被供应到任意一方的活塞室时,前进/后退切换机构44的牙嵌式离合器与前进行驶侧的第2增速齿轮或后退行驶侧的反向驱动齿轮44a接合。此外,当前进/后退螺线管72t被消磁时,前进/后退切换机构44的牙嵌式离合器被释放而移动到空挡位置。
另外,在油路L6中设有对由油泵72a产生的油压进行蓄压的换档蓄压器(SFT ACM)72u,对向上述的换档阀(LOW换档阀72o、HIGH换档阀72p、前进/后退换档阀72q)供应的油压进行辅助。
油路L7中插入有LOW线性电磁阀(LS-LO)72v和HIGH线性电磁阀(LS-HI)72w,对CR阀72j的输出(CR压)进行适当调压并将其供应到LOW摩擦离合器(LOW CL)34a和HIGH摩擦离合器(HIGH CL)34b(更准确地讲,为其活塞室34a3、34b3)。另外,LOW线性换档阀72v和HIGH线性换档阀72w相当于第1电磁阀。
即,CR阀72j的输出根据LOW线性电磁阀72v和HIGH线性电磁阀72w的螺线管的励磁而被调压,LOW摩擦离合器34a和HIGH摩擦离合器34b的滑移量(接合力)是通过控制对各螺线管通电的电流量来调整(控制)的。
返回到图1的说明,在发动机10的凸轮轴(未图示)附近等适当位置处设有曲轴角传感器74,在活塞的每个规定曲轴角度位置处输出表示发动机转速NE的信号。在进气系统中,在节气门16的下游的适当位置处设有绝对压力传感器76,输出与进气管内绝对压力(发动机负荷)PBA成比例的信号。
在DBW机构20的致动器中设有节气门开度传感器78,通过致动器的旋转量输出与节气门16的开度TH成比例的信号。
在所述的油门踏板18的附近设有油门开度传感器80,输出与和驾驶员的油门踏板操作量相当的油门开度AP成比例的信号。上述的曲轴角传感器74等的输出被送到发动机控制器82。
在主输入轴26上设有NT传感器(转速传感器)84,输出表示主输入轴的转速NT的脉冲信号。
在无级变速机构32的第1副输入轴28上设有N1传感器(转速传感器。异常检测单元)86,其输出与第1副输入轴28的转速N1、换言之为第1带轮32a的转速对应的脉冲信号。此外,在第2副输入轴30上设有N2传感器(转速传感器。异常检测单元)88,输出与第2副输入轴30的转速N2、换言之为第2带轮32b的转速对应的脉冲信号。
在第2最终传动齿轮60的附近设有车速传感器(转速传感器。异常检测单元)90,输出表示车速V的脉冲信号,该车速V意味着车辆14的行驶速度。此外,在所述的选挡器70的附近设有选挡器开关92,输出与由驾驶员选择的P、R、N、D等挡位对应的信号。
因此,在从选挡器开关92输出了表示P、R、D等的位置的信号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驾驶员进行了挂挡指示。此外,在输出了表示N位置的信号的情况下,能够判断(检测)为驾驶员进行了脱挡指示。
在变速器油压供应机构72中,在无级变速机构32的通过第1带轮、第2带轮32a、32b的油路中分别配置有油压传感器94a、94b,输出与供应到第1带轮、第2带轮32a、32b的油压致动器32a3、32b3的活塞室的油压对应的信号。此外,在LOW/HIGH摩擦离合器34a、34b中通过的油路中分别配置有油压传感器94c、94d(异常检测单元),在LOW侧/HIGH侧牙嵌式离合器50、62中通过的油路中分别配置有油压传感器94e、94f(异常检测单元),输出与供应到各活塞室的油压对应的信号。另外,虽然省略图示,但是,在与前进/后退切换机构44的离合器的活塞室、变矩器24的锁止离合器的活塞室联结的油路中也分别配置有油压传感器,输出与各供应油压对应的信号。
在LOW侧/HIGH侧啮合式接合机构,更具体而言,在LOW侧/HIGH侧牙嵌式离合器50、62的附近设有第1、第2行程传感器96、98,输出与LOW侧/HIGH侧牙嵌式离合器50、62的移动量对应的信号。
上述的NT传感器84等的输出还包含未图示的其他传感器的输出,被送到换挡控制器100(控制单元)。发动机控制器82和换挡控制器100具有由CPU、ROM、RAM、I/O等构成的微型计算机,并且构成为相互能够自由通信。
发动机控制器82根据上述的传感器输出来决定目标节气门开度,控制DBW机构20的动作,决定燃料喷射量和点火正时,控制喷射器或火花塞等点火装置的动作。
换挡控制器100根据油压传感器94a、94b的输出来计算带轮侧压,根据计算出的侧压对P1、P2线性电磁阀72l、72m进行励磁/消磁,从而对第1、第2带轮32a、32b的油压致动器32a3、32b3的活塞室的油压的供排,控制无级变速机构32的动作,并且,控制前进/后退切换机构44和变矩器24的动作。
以上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涉及的无级变速器T的结构,但是,这里,再次说明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如图2所示,在具有多个扭矩传递路径的无级变速器T中,在通过电磁阀对切换扭矩传递路径的切换机构进行控制的情况下,当电磁阀发生异常时,难以适当控制切换机构和无级变速机构32,可能损害其耐久性。
此外,即使电磁阀中未发生异常,在切换机构本身发生了固定等异常的情况下,也会产生与上述同样的不良情况。
因此,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了如下的无级变速器T的控制装置,即使在控制输入路径切换机构34的第1电磁阀(LOW线性换档阀72v、HIGH线性换档阀72w)、控制输出路径切换机构的第2电磁阀(LOW电磁阀72o、HIGH电磁阀72p)以及切换机构自身(更具体而言,LOW/HIGH摩擦离合器34a、34b、LOW侧/HIGH侧牙嵌式离合器50、62)中的任意一方发生了异常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其耐久性。
图3是对为了解决该课题而由换挡控制器100执行的无级变速器T的动作(控制)进行说明的流程图,图4是对能够通过后述处理检测的异常形态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另外,每隔规定时间重复执行图3的处理。
以下进行说明,在S10中判断是否正在执行无级变速器T的变速模式(扭矩传递路径)的切换控制(S:处理步骤)。另外,虽然省略图示,但是,换挡控制器100在S10的判断之前,根据从油门开度传感器80、车速传感器90的输出得到的油门开度AP和车速V,检索预先准备的变速映射图,计算无级变速器T的目标变速比,根据计算出的目标变速比,判断是否应该切换无级变速器T的变速模式。
在S10中被否定时,不需要切换无级变速器T的变速模式,因此,进入S12,执行通常的变速控制。另一方面,在S10中被肯定的情况下,进入S14,判断在S10中被判断为需要的切换是否是从LOW模式向HIGH模式的切换.
在S14中被肯定的情况下进入S16,检测输入路径切换机构34(LOW/HIGH摩擦离合器34a、34b)、输出路径切换机构(LOW侧/HIGH侧牙嵌式离合器50、62)、第1电磁阀(LOW/HIGH线性电磁阀72v、72w)、第2电磁阀(LOW/HIGH电磁阀72o、72p)中的任意一方是否发生了异常。
这里,使用图4对假定的异常形态进行说明。另外,图4的(a)是按照作为检测对象的每个部位,根据异常检测时的变速模式而对异常形态进行总结的表,图4的(b)是按照转移到异常检测后的每个变速模式,根据异常检测时的变速模式而对异常形态进行总结,并将它们作为异常模式而进行分配得到的表。
在图4中,L固定意味着LOW侧牙嵌式离合器50在接合状态下固定的异常形态。此外,H固定意味着HIGH侧牙嵌式离合器62在接合状态下固定的异常形态,N固定意味着LOW侧/HIGH侧牙嵌式离合器50、62在释放状态下固定的异常形态。电磁阀(LOW/HIGH线性电磁阀72v、72w、LOW/HIGH电磁阀72o、72p)均为N/C型,因此,断线故障意味着闭阀状态下进行了锁定的异常形态,短路故障意味着在开阀状态下进行了锁定的异常形态。此外,固定于接合位置(ON)意味着LOW/HIGH摩擦离合器34a、34b在接合状态下固定的异常形态。另外,虽然省略图示,但是,在LOW侧/HIGH侧啮合式接合机构中,在接合位置和释放位置处设有止动件。因此,例如,在LOW模式下行驶过程中LOW电磁阀72o断线了的情况下,LOW侧牙嵌式离合器50通过止动件保持接合状态。
此外,在图4中,将LOW摩擦离合器34a表示为“LOW离合器”、HIGH摩擦离合器34b表示为“HIGH离合器”、LOW侧牙嵌式离合器50表示为“LOW侧牙”、HIGH侧牙嵌式离合器62表示为“HIGH侧牙”、LOW线性电磁阀72v表示为“L/S LOW”、HIGH线性电磁阀72w表示为“L/SHIGH”、LOW电磁阀72o表示为“SOL-L”、HIGH电磁阀72p表示为“SOL-H”。
如图4的(b)所示,在图3的S16中,检测是否发生了与异常模式1、2、3中的任意一方对应的异常。另外,关于各异常形态的具体的检测单元,能够应用公知的技术,例如,能够根据从NT传感器84、N1传感器86、N2传感器88、车速传感器90的输出得到的各接合要素(LOW/HIGH摩擦离合器34a、34b、LOW侧/HIGH侧牙嵌式离合器50、62)的输入输出转速差,或者从油压传感器94c~94f的输出得到的对各电磁阀的供应油压的值,来检测是否发生了异常。
在图3的S16中被否定,即,判断为至少未发生在从LOW模式向HIGH模式的切换控制中产生障碍的异常(故障)的情况下,程序进入S12,进行通常的变速切换控制。另一方面,在S16中被肯定而检测到异常的情况下,程序进入S18,执行向直接联结模式的切换控制。
更具体而言,如图4的(b)所示,在S16中检测到的异常形态符合异常模式1或2的情况下,将无级变速器T的模式转移为直接联结HIGH模式(切换)。即,根据符合异常模式1、2的具体的异常形态可知,异常模式1、2意味着在HIGH摩擦离合器34b或LOW侧牙嵌式离合器50在接合状态、或者LOW摩擦离合器34a或HIGH侧牙嵌式离合器62在释放状态下被锁定的情况,因此,在检测到异常模式1或异常模式2的情况下,选择直接联结HIGH模式(HIGH摩擦离合器34b和LOW侧牙嵌式离合器50接合,LOW摩擦离合器34a和HIGH侧牙嵌式离合器62释放)。
但是,在直接联结HIGH模式中,虽然经由高速段输入路径将发动机10的扭矩传递到输出轴58,但是,无法进行经由无级变速机构32的变速控制,因此,如果考虑车辆14的起步性能和燃油性,维持直接联结HIGH模式未必是优选的。因此,虽然在图3的流程图中省略图示,但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构成为当异常形态符合异常模式1时,在将无级变速器T的模式切换为直接联结HIGH模式后,在车辆14已经停止的情况下,使无级变速器T的模式向LOW模式转移(切换)。
即,异常模式1意味着LOW侧牙嵌式离合器50在接合状态下或者HIGH侧牙嵌式离合器在释放状态装下被锁定的情况,因此,如果是检测到异常模式1的情况,则在车辆14停止后,能够向LOW模式(LOW摩擦离合器34a和LOW侧牙嵌式离合器50接合,HIGH摩擦离合器34b和HIGH侧牙嵌式离合器释放)转移。另一方面,异常模式2意味着LOW摩擦离合器34a在释放状态下、HIGH摩擦离合器34b在接合状态下被锁定的情况,因此,在检测到异常模式2的情况下,不能向LOW模式转移,因此,维持直接联结HIGH模式。
此外,在S16中检测到的异常形态符合异常模式3的情况下,将无级变速器T的模式转移到(切换)直接联结LOW模式。即,异常模式3意味着LOW摩擦离合器34a在接合状态下或者HIGH摩擦离合器34b在释放状态下被锁定的情况,因此,在检测到异常模式3的情况下,选择直接联结LOW模式(LOW摩擦离合器34a和HIGH侧牙嵌式离合器62接合,HIGH摩擦离合器34b和LOW侧牙嵌式离合器50释放)。另外,在S18中选择了直接联结LOW模式的情况下,然后,禁止向其他模式切换。
另一方面,在S14中被否定,即,在能够判断为S10中判断为需要的切换是从HIGH模式向LOW模式的切换的情况下,程序进入S20,检测输入路径切换机构34(LOW/HIGH摩擦离合器34a、34b)、输出路径切换机构(LOW侧/HIGH侧牙嵌式离合器50、62)、第1电磁阀(LOW/HIGH线性电磁阀72v、72w)、第2电磁阀(LOW/HIGH电磁阀72o、72p)中的任意一方是否发生了异常。
更具体而言,如图4的(b)可知,在S20中检测是否发生了与异常模式4或异常模式5对应的异常。
在S20中被否定,即,在判断为至少未发生在从HIGH模式向LOW模式的切换控制中产生障碍的异常(故障)的情况下,程序进入S22,进行通常的变速切换控制。另一方面,在S20中被肯定的情况下,程序进入S24,执行向直接联结模式的切换控制。
更具体而言,如图4的(b)所示,在S20中检测到的异常形态符合异常模式4的情况下,将无级变速器T的模式转移(切换)到直接联结LOW模式。即,根据符合异常模式4的具体的异常形态可知,异常模式4意味着LOW摩擦离合器34a或HIGH侧牙嵌式离合器62在接合状态下、或者HIGH摩擦离合器34b或LOW侧牙嵌式离合器50在释放状态下被锁定的情况,因此,在检测到异常模式4的情况下,选择直接联结LOW模式。另外,在S24中选择了直接联结LOW模式的情况下,然后,禁止向其他模式切换。
此外,在S20中检测到的异常形态符合异常模式5的情况下,将无级变速器T的模式转移(切换)到直接联结HIGH模式。即,异常模式5意味着LOW摩擦离合器34a在释放状态下、或者HIGH摩擦离合器34b在接合状态下被锁定的情况,因此,在检测到异常模式5的情况下,选择直接联结HIGH模式,然后,禁止向其他模式切换。
图5是对上述的扭矩传递路径(变速模式)的切换控制进行说明的状态迁移图。
如图5所示,在从LOW模式向HIGH模式的切换控制执行中,在检测到异常模式1或异常模式2的情况下,将无级变速器T的模式切换到直接联结HIGH模式,另一方面,在检测到异常模式3的情况下,切换到直接联结LOW模式。此外,在从HIGH模式向LOW模式的切换控制执行中,在检测到异常模式4的情况下,将无级变速器T的模式切换到直接联结LOW模式,另一方面,在检测到异常模式5的情况下,切换到直接联结HIGH模式。
此外,在检测到异常模式1的情况下,在向直接联结HIGH模式切换后,当车辆14停止时执行向LOW模式的切换,然后维持LOW模式。此外,在检测到其以外的异常模式(异常模式2到4)的情况下,在上述的模式的切换后,维持该模式(禁止向其他模式切换)。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无级变速器T具有:主输入轴(输入轴)26,其与搭载于车辆14上的发动机(驱动源。内燃机)10连接;无级变速机构32,其具有第1带轮32a、第2带轮32b和绕挂在所述第1带轮32a与第2带轮32b之间的的无端挠性部件(例如,带)32c,并且,被插入在所述主输入轴26和与所述车辆14的驱动轮12连接的输出轴58之间,对从所述主输入轴26输入的所述发动机10的扭矩(驱动力)进行无级变速;低速段输入路径,其将从所述主输入轴26输入的所述发动机10的扭矩输入到所述第1带轮32a;高速段输入路径,其将从所述主输入轴26输入的所述发动机10的扭矩输入到所述第2带轮32b;输入路径切换机构34(LOW/HIGH摩擦离合器34a、34b),其在所述低速段输入路径、高速段输入路径中选择性地切换从所述主输入轴26输入的扭矩应该传递至的输入路径;第1电磁阀(LOW/HIGH线性电磁阀72v、72w),其使所述输入路径切换机构34进行动作;第1输出路径,其与所述第2带轮32b连接,并且将经由所述低速段输入路径和所述带32c传递的所述扭矩输出到所述输出轴58;第2输出路径,其与所述第1带轮32a连接,并且将经由所述高速段输入路径和所述带32c传递的所述扭矩输出到所述输出轴58;输出路径切换机构(LOW侧/HIGH侧牙嵌式离合器50、62),其在所述第1输出路径、第2输出路径中选择性地切换应该将经由所述带32c传递的所述扭矩输出到所述输出轴58的输出路径;第2电磁阀(LOW/HIGH电磁阀72o、72p),其使所述输出路径切换机构进行动作;切换判断单元(换挡控制器100。S10),其根据所述车辆14的行驶状态计算所述无级变速器T的目标变速比,并且根据所述计算出的目标变速比判断是否应该对所述输入路径切换机构34和所述输出路径切换机构中的至少任意一方进行切换;以及控制单元(换挡控制器100),其根据所述切换判断单元的判断来控制所述第1电磁阀、第2电磁阀的动作,在无级变速器T的控制装置(换挡控制器100)中,所述无级变速器T具有:第1变速模式(LOW模式),将所述发动机10的扭矩经由所述低速段输入路径、带32c、第1输出路径传递到所述输出轴58;第2变速模式(HIGH模式),将所述发动机10的扭矩经由所述高速段输入路径、带32c、第2输出路径传递到所述输出轴58;以及直接联结模式(第1直接联结模式、第2直接联结模式),绕开所述带32c地将所述发动机10的扭矩传递到所述输出轴58,所述控制单元具有异常检测单元(NT传感器84、N1传感器86、N2传感器88、车速传感器90,油压传感器94c~94f。S16、S20),该异常检测单元检测所述输入路径切换机构34、所述输出路径切换机构、所述第1电磁阀、第2电磁阀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的异常,并且,当通过所述切换判断单元判断为应该对所述输入路径切换机构34和所述输出路径切换机构中的至少任意一方进行切换时(S10中为“是”),在通过所述异常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输入路径切换机构34、所述输出路径切换机构和所述第1电磁阀、第2电磁阀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的异常的情况下(S16或S20中为“是”),将所述无级变速器T切换到所述直接联结模式(S18、S24)。即,构成为在检测到切换机构(LOW/HIGH摩擦离合器34a、34b、LOW侧/HIGH侧牙嵌式离合器50、62、LOW侧/HIGH侧换挡拨叉)自身或使切换机构进行动作的电磁阀(LOW/HIGH线性电磁阀72v、72w、LOW/HIGH电磁阀72o、72p)的异常(故障)的情况下,选择能够不经由无级变速机构32的扭矩传递部件(例如,带32c等)而传递发动机10的扭矩的直接联结模式,因此,即使在检测到电磁阀的异常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抑制切换机构和带32c的磨耗,因此,能够提高切换机构和带32c的耐久性。
特别地,在具有经由无级变速机构32的多个扭矩传递路径(第1变速模式、第2变速模式)的无级变速器中,当该电磁阀异常时,不仅难以进行切换机构的动作(控制),还难以进行无级变速机构32的控制。然而,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检测到切换机构或电磁阀的异常的情况下,选择能够不经由无级变速机构32的带32c等而将发动机10的扭矩传递到输出轴58的直接联结模式,因此,能够有效抑制切换机构和带32c等的磨耗,因此,能够提高切换机构和带32c等的耐久性。
此外,所述直接联结模式至少由第1直接联结模式(直接联结LOW模式)和第2直接联结模式(直接联结HIGH模式)构成,在该第1直接联结模式中,经由所述低速段输入路径和第2输出路径将所述发动机10的扭矩传递到所述输出轴58,在该第2直接联结模式中,经由所述高速段输入路径和第1输出路径将所述发动机10的扭矩传递到所述输出轴58,所述控制单元根据通过所述异常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所述输入路径切换机构34、所述输出路径切换机构和所述第1电磁阀、第2电磁阀的异常(异常模式),将所述无级变速器T切换到所述直接联结LOW模式和直接联结HIGH模式中的任意一方(S14-S24)。因此,能够根据所检测到的异常(异常模式)适当选择直接联结模式,能够迅速地向直接联结模式切换,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切换机构和带32c的耐久性。
此外,所述控制单元构成为,在将所述无级变速器T切换到所述直接联结HIGH模式后,所述无级变速器T停止了的情况下,当根据通过所述异常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所述输入路径切换机构34、所述输出路径切换机构和所述第1电磁阀、第2电磁阀的异常,判断为所述车辆14处于规定的状态,更具体而言,处于异常模式1的状态时,将所述无级变速器T切换到所述LOW模式,并且维持所述LOW模式(S14-S18)。即,构成为在根据所检测到的异常,判断为无级变速器T处于能够向LOW模式切换的规定的状态(异常模式1的状态)的情况下,使无级变速器T向LOW模式切换,与上述同样,能够进一步提高切换机构和带32c的耐久性,并且能够适当执行经由无级变速机构32的变速控制,因此,还能够防止车辆14的起步性能和燃油性恶化。
另外,构成为在构成第2输出路径的轴30上设置有由牙嵌式离合器构成的前进/后退切换机构44,因此除了具有上述效果以外,例如与由行星齿轮机构或通常的离合器构成前进/后退切换机构的情况相比,还能够简易地构成前进/后退切换机构。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对无级变速器T的具体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图1的结构仅是例示,本发明的要旨为,只要是具有以不经由无级变速机构的方式将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到输出轴的路径,并且具有从多个扭矩传递路径选择一个扭矩传递路径的切换机构的无级变速器T即可,对于其他结构也是妥当的。
此外,作为无级变速机构32,以带式的无级变速机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本发明的要旨为,例如对于链式的无级变速机构也是妥当的。
此外,作为第1、第2输入接合机构,以摩擦离合器机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作为第1、第2输出接合机构,以啮合式离合器机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通过摩擦离合器构成全部的输入输出接合机构。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无级变速器具有:低速段输入路径,其将驱动源的驱动力输入到无级变速机构的第1带轮;高速段输入路径,其将驱动源的驱动力输入到无级变速机构的第2带轮;输入路径切换机构,其对这些输入路径进行切换;第1输出路径、第2输出路径,其将经由无级变速机构的无端挠性部件传递的驱动力输出到输出轴;输出路径切换机构,其对这些输出路径进行切换;第1电磁阀、第2电磁阀,其使输入/输出路径切换机构进行动作,在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中,无级变速器具有:第1变速模式,将驱动源的驱动力经由低速段输入路径、无端挠性部件、第1输出路径传递到输出轴;第2变速模式,其将驱动源的驱动力经由高速段输入路径、无端挠性部件、第2输出路径传递到输出轴;以及直接联结模式,其绕开无端挠性部件地将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到输出轴,控制单元构成为,在输入/输出路径切换机构的切换判断时,当检测到输入/输出路径切换机构、第1电磁阀、第2电磁阀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的异常时,将无级变速器切换到直接联结模式,因此,在检测到电磁阀的异常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抑制切换机构和带的磨耗,因此,能够提高切换机构和带的耐久性。
标号说明
T:无级变速器;10:发动机(内燃机。驱动源);14:车辆;26:主输入轴;32:无级变速机构;32a:第1带轮;32b:第2带轮;32c:带;34:输入路径切换机构;34a:LOW摩擦离合器;34b:HIGH摩擦离合器;50:LOW侧牙嵌式离合器(输出路径切换机构);58:输出轴;62:HIGH侧牙嵌式离合器(输出路径切换机构);72:变速器油压供应机构;72o:LOW电磁阀(第2电磁阀);72p:HIGH电磁阀(第2电磁阀);72v:LOW线性电磁阀(第1电磁阀);72w:HIGH线性电磁阀(第1电磁阀);84:NT传感器(异常检测单元);86:N1传感器(异常检测单元);88:N2传感器(异常检测单元);90:车速传感器(异常检测单元);94c、94d、94e、94f:油压传感器(异常检测单元);100:换挡控制器。

Claims (4)

1.一种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该无级变速器具有:
输入轴,其与搭载于车辆上的驱动源连接;
无级变速机构,其具有第1带轮、第2带轮和绕挂在所述第1带轮与第2带轮之间的无端挠性部件,并且,被插入在所述输入轴和与所述车辆的驱动轮连接的输出轴之间,对从所述输入轴输入的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进行无级变速;
低速段输入路径,其将从所述输入轴输入的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输入到所述第1带轮;
高速段输入路径,其将从所述输入轴输入的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输入到所述第2带轮;
输入路径切换机构,其在所述低速段输入路径、高速段输入路径中选择性地切换从所述输入轴输入的驱动力应被传递至的输入路径;
第1电磁阀,其使所述输入路径切换机构进行动作;
第1输出路径,其与所述第2带轮连接,并且将经由所述低速段输入路径和所述无端挠性部件传递的所述驱动力输出到所述输出轴;
第2输出路径,其与所述第1带轮连接,并且将经由所述高速段输入路径和所述无端挠性部件传递的所述驱动力输出到所述输出轴;
输出路径切换机构,其在所述第1输出路径和所述第2输出路径中选择性地切换应该将经由所述无端挠性部件传递的所述驱动力输出到所述输出轴的输出路径;
第2电磁阀,其使所述输出路径切换机构进行动作;以及
控制单元,其控制所述第1电磁阀和所述第2电磁阀的动作,
所述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无级变速器具有:
第1变速模式,将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经由所述低速段输入路径、无端挠性部件和第1输出路径传递到所述输出轴;
第2变速模式,将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经由所述高速段输入路径、无端挠性部件和第2输出路径传递到所述输出轴;以及
直接联结模式,绕开所述无端挠性部件地将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到所述输出轴,
所述无级变速器还具有:
异常检测单元,其检测所述输入路径切换机构、所述输出路径切换机构、所述第1电磁阀和所述第2电磁阀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的异常;以及
切换判断单元,其根据所述车辆的行驶状态计算所述无级变速器的目标变速比,并且根据计算出的所述目标变速比,判断是否需要从所述第1变速模式到所述第2变速模式或者从所述第2变速模式到所述第1变速模式的变速模式的切换,
当通过所述切换判断单元判断为需要变速模式的切换时,所述控制单元在通过所述异常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输入路径切换机构、所述输出路径切换机构、所述第1电磁阀和所述第2电磁阀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的异常的情况下,将所述无级变速器从所述第1变速模式或所述第2变速模式切换到所述直接联结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接联结模式至少由第1直接联结模式和第2直接联结模式构成,在该第1直接联结模式中,经由所述低速段输入路径和第2输出路径将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到所述输出轴,在该第2直接联结模式中,经由所述高速段输入路径和第1输出路径将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到所述输出轴,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由所述异常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所述输入路径切换机构、所述输出路径切换机构、所述第1电磁阀和所述第2电磁阀的异常,将所述无级变速器切换到所述第1直接联结模式和所述第2直接联结模式中的任意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无级变速器切换到所述第2直接联结模式后,所述无级变速器停止了的情况下,当根据由所述异常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所述输入路径切换机构、所述输出路径切换机构、所述第1电磁阀和所述第2电磁阀的异常,判断为所述车辆处于规定的状态时,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无级变速器切换为所述第1变速模式,并且维持所述第1变速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构成所述第2输出路径的轴上设置有由牙嵌式离合器构成的前进/后退切换机构。
CN201580016321.3A 2014-03-26 2015-03-12 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Active CN1061334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64098 2014-03-26
JP2014-064098 2014-03-26
PCT/JP2015/057242 WO2015146601A1 (ja) 2014-03-26 2015-03-12 無段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33406A CN106133406A (zh) 2016-11-16
CN106133406B true CN106133406B (zh) 2018-01-19

Family

ID=541951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16321.3A Active CN106133406B (zh) 2014-03-26 2015-03-12 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246327B2 (zh)
CN (1) CN106133406B (zh)
WO (1) WO201514660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75849B2 (ja) 2014-07-23 2018-02-07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の油圧制御装置
JP6313739B2 (ja) * 2015-12-09 2018-04-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油圧制御装置
CN108291632B (zh) * 2015-12-09 2020-01-21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的油压控制装置
JP6310903B2 (ja) * 2015-12-09 2018-04-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油圧制御装置
JP6224681B2 (ja) * 2015-12-09 2017-11-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油圧制御装置
JP6772951B2 (ja) * 2017-05-09 2020-10-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の制御装置
KR20200007030A (ko) * 2017-06-28 2020-01-21 쟈트코 가부시키가이샤 차량의 제어 장치 및 차량의 제어 방법
WO2019044789A1 (ja) * 2017-09-01 2019-03-07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のセレクトソレノイド弁異常診断装置および異常診断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207093A1 (de) * 1992-03-06 1993-04-01 Daimler Benz Ag Wechselgetriebe fuer den antrieb eines fahrzeuges
DE19631072A1 (de) * 1996-08-01 1998-02-05 Zahnradfabrik Friedrichshafen Wechselgetriebe für den Antrieb eines Fahrzeuges
JP2000320630A (ja) * 1999-05-12 2000-11-24 Fuji Heavy Ind Ltd 無段変速装置
JP2002267008A (ja) * 2001-03-06 2002-09-18 Toyota Motor Corp 無段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EP1347209A2 (de) * 2002-03-22 2003-09-24 Audi Ag Geschwindigkeits-Wechselgetriebe
JP2008208854A (ja) * 2007-02-23 2008-09-11 Toyota Central R&D Labs Inc 変速装置
JP2009503379A (ja) * 2005-07-23 2009-01-29 ルーク ラメレン ウント クツプルングスバウ ベタイリグングス コマンディートゲゼルシャフト 無段調節可能な変速比を有する複数の変速比範囲を備えた出力分岐式の伝動装置
CN101825169A (zh) * 2009-03-06 2010-09-08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CN102381306A (zh) * 2010-09-01 2012-03-21 加特可株式会社 停止滑行车辆及滑行停止方法
CN102691791A (zh) * 2011-03-23 2012-09-26 加特可株式会社 搭载无级变速器的车辆的控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12012006411T5 (de) * 2012-05-22 2015-02-26 Honda Motor Co., Ltd. Stufenlos variables Getriebe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207093A1 (de) * 1992-03-06 1993-04-01 Daimler Benz Ag Wechselgetriebe fuer den antrieb eines fahrzeuges
DE19631072A1 (de) * 1996-08-01 1998-02-05 Zahnradfabrik Friedrichshafen Wechselgetriebe für den Antrieb eines Fahrzeuges
JP2000320630A (ja) * 1999-05-12 2000-11-24 Fuji Heavy Ind Ltd 無段変速装置
JP2002267008A (ja) * 2001-03-06 2002-09-18 Toyota Motor Corp 無段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EP1347209A2 (de) * 2002-03-22 2003-09-24 Audi Ag Geschwindigkeits-Wechselgetriebe
JP2009503379A (ja) * 2005-07-23 2009-01-29 ルーク ラメレン ウント クツプルングスバウ ベタイリグングス コマンディートゲゼルシャフト 無段調節可能な変速比を有する複数の変速比範囲を備えた出力分岐式の伝動装置
JP2008208854A (ja) * 2007-02-23 2008-09-11 Toyota Central R&D Labs Inc 変速装置
CN101825169A (zh) * 2009-03-06 2010-09-08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CN102381306A (zh) * 2010-09-01 2012-03-21 加特可株式会社 停止滑行车辆及滑行停止方法
CN102691791A (zh) * 2011-03-23 2012-09-26 加特可株式会社 搭载无级变速器的车辆的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33406A (zh) 2016-11-16
WO2015146601A1 (ja) 2015-10-01
JPWO2015146601A1 (ja) 2017-04-13
JP6246327B2 (ja) 2017-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33406B (zh) 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US8393345B2 (en) Oil pressure control device
US8287409B2 (en) Hydraulic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JPS58118357A (ja) 複合クラツチ式多段歯車変速機の変速制御方法および変速制御装置
JP5476505B2 (ja) 無段変速機の油圧制御装置
US10174822B2 (en) Hydraulic control device for automatic transmission
CN101850769A (zh) 用于多模式混合动力变速器的液压离合器控制机构
CN105229343B (zh) 用于运行变速器装置的方法以及相应的变速器装置
WO2013035784A1 (ja) デュアルクラッチ式自動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CN106104095B (zh) 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CN106104094B (zh) 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US9255589B2 (en) Hydraulic pressure supply apparatus for automatic transmission
JP2005155729A (ja) ベルト式無段変速機の油圧制御装置
CN106068410B (zh) 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CN106104092B (zh) 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JP6203669B2 (ja) 無段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JP6220302B2 (ja) 無段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JP5662110B2 (ja) 自動車の無段変速機用油圧制御システム
JP4322007B2 (ja) 無段変速機の変速制御装置
JP2006307927A (ja) 制御弁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無段変速機の変速制御装置
WO2013035785A1 (ja) デュアルクラッチ式自動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JP4265385B2 (ja) 動力伝達装置の油圧制御装置
JP6092139B2 (ja) 無段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JP2012102848A (ja) 自動変速機の油圧制御装置
JP6071927B2 (ja) 無段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