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20524A - 一种道路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道路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20524A
CN106120524A CN201610523901.8A CN201610523901A CN106120524A CN 106120524 A CN106120524 A CN 106120524A CN 201610523901 A CN201610523901 A CN 201610523901A CN 106120524 A CN106120524 A CN 1061205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punishment
pool slag
making
aspha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2390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20524B (zh
Inventor
袁东恩
王国表
马伟才
谭功毅
毛常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ho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ho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ho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ho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52390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120524B/zh
Publication of CN1061205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205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205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205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2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surface soil stabilisation for road building or like purposes, e.g. mixing local aggregate with bind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3/00Foundations for pavings
    • E01C3/04Foundations produced by soil stabilisa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7/00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 E01C7/08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made of road-metal and binders
    • E01C7/18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made of road-metal and binders of road-metal and bituminous binder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道路施工方法,解决了很多地区的施工由于不规范导致沥青路面开裂频繁、强度低和稳定性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a、清理、平整需要铺筑道路的路面,并形成供塘渣填筑的路基;b、依次铺筑上第一塘渣处治层和第二塘渣处治层;c、将碎石材料碾压并形成压碎值在30%的碎石垫层铺筑在第二塘渣处治层的上方;d、铺筑上具有水泥含量在3%至6%的水泥稳定碎石层;e、均匀撒布用量为1.2Kg/m²的石油沥青,接着撒布集料并立即用压路机进行碾压形成下封层。f、铺筑上空隙率为3%至6%的沥青混合料层。达到了其具有强度高,不易开裂和耐久性强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道路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道路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也越来越大。公路建设事业的发展,是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但随着公路建设里程的不断增加,道路施工的质量问题也逐渐成为焦点。过去的很多道路都难满足要求,迫切需要新的技术来改善,近些年引进了沥青混凝土的技术,对铺建的道路有了很大的改善。由于沥青混凝土施工比较快,维修也比较容易,而且行车时噪音和灰尘都比较低,鉴于这样的优点,所以现在被道路施工广泛使用。但是,由于沥青自身的特殊性,在施工中还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质量控制比较难,很多地区的施工由于不规范导致沥青路面开裂频繁、强度低和稳定性差。为此,要进一步加强研究沥青混凝土的道路施工技术。并且另一方面,在沥青路面与人行道的结合处由于施工不规范容易导致交接处的整个路面开裂,维修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道路的施工方法,其具有强度高,不易开裂和耐久性强的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道路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清理、平整需要铺筑道路的路面,并形成供塘渣填筑的路基;b、依次铺筑上第一塘渣处治层和第二塘渣处治层;c、将碎石材料碾压并形成压碎值在30%的碎石垫层铺筑在第二塘渣处治层的上方;d、铺筑上具有水泥含量在3%至6%的水泥稳定碎石层;e、均匀撒布用量为1.2Kg/m²的石油沥青,接着撒布集料并立即用压路机进行碾压形成下封层。f、铺筑上空隙率为3%至6%的沥青混合料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底部设置有两层塘渣处治层,即为石头加上泥土的层,两层塘渣处治层相互制约,起到了更好的作为基础的底部层,并且在上方设置有水泥稳定碎石层,水泥稳定碎石层是硬质路面和土质路基的过渡层,它有效的和路面及路基结合,形成一个有机体,并且设置有下封层能更好的将上方的硬质沥青层和下方的土质层进行隔离,上述方法这种各个层之间彼此结合力加强,不容易出现分散和脱层的现象,形成一个有机的机体,进而让路面的质量得到提高,同时也提高了道路的耐久性。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沥青混合料层为三层结构,从下至上依次为空隙率为3%~5%的粗型密级配粗粒式普通沥青混凝土层、空隙率为3%~5%的粗型密级配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层以及空隙率为3%~4%的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层抗变形能力强,耐久性较好的沥青面层混合料。由于粗集料的良好嵌挤,混合料有非常好的高温抗车辙能力,低温变形性能和水稳定性也有较多的改善。添加纤维稳定剂,使沥青结合料保持高粘度,其摊铺和压实效果较好。由于上层细集料含量较多,空隙率相对小一些,一般而言其高温稳定性不是太好,容易在高温季节出现车辙、泛油等病害,一般用的很少,故在下方依次设有粗型密级配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层和粗型密级配粗粒式普通沥青混凝土层,空隙率较大,起到了避免出现车撤和泛油的问题。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层中的粗集料采用磨光值大于等于42的碱性玄武岩,其沥青用量为4.3%~5.3%,所述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层内掺有车撤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玄武岩是一种优质的交通建筑用石,具有抗压强度大、压碎值低、耐磨、吸水率低、导电性弱、抗腐蚀性强、沥青粘附性强等特点,并且在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层内掺有车撤剂,进一步的增加了车撤性能。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第一塘渣处治层和第二塘渣处治层铺筑有钢丝格栅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钢丝格栅层,具有双向强度高,刚性大的特点,由于第一塘渣处治层和第二塘渣处治层靠近路基,为不稳定的天然滑动体,所以能起到加工的效果。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水泥稳定碎石层包括水泥含量为5%的水泥稳定上基层和4%的水泥稳定下基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两层水泥稳定基层,为上方的沥青的铺设做好硬质的底层,双层并且水泥含量不同起到了更好的过渡。
本发明的第二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道路施工方法,使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交界处的路面更加牢固,具有强度高,不易开裂和耐久性强的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交界处的道路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清理、平整需要铺筑道路的路面,在非机动车道所在路面形成供塘渣填筑的第一路基,在非机动车道处铺筑上第一塘渣处治层和第二塘渣处治层;b、将碎石材料碾压并形成压碎值在30%的碎石垫层铺筑在第二塘渣处治层的上方;c、在人行道所在路面处形成供塘渣填筑的第二路基,所述第二路基的高度高于略高于碎石垫层的上表面;d、在所述碎石垫层的上方铺筑有具有水泥含量在3%至6%的水泥稳定碎石层,并在第二路基上方依次铺筑有第三塘渣处治层和第四塘渣处治层,所述第四塘渣处治层的上表面高度与水泥稳定碎石层的上表面相平齐;e、在所述第四塘渣处治层的上表面铺设有碎石整平层,在碎石整平层的上方铺设有水泥混凝土层;f、在水泥稳定碎石层的上方均匀撒布用量为1.2Kg/m²的石油沥青,接着撒布集料并立即用压路机进行碾压形成下封层,在下封层上方铺筑上空隙率为3%至6%的沥青混合料层,并且水泥稳定碎石层的上方于碎石整平层和下封层之间形成一间隙;g、在间隙处铺筑细石砼层,在细石砼层上方靠近沥青混合料层处铺筑有花岗石平石,在细石砼层上方靠近碎石整平层处铺设有花岗石侧石;h、在所述水泥混凝土上方铺筑有砌筑水泥砂浆层,在砌筑水泥砂浆层上方铺筑有花岗石铺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非机动车道方面:在底部设置有两层塘渣处治层,即为石头加上泥土的层,两层塘渣处治层相互制约,起到了更好的作为基础的底部层,并且在上方设置有水泥稳定碎石层,水泥稳定碎石层是硬质路面和土质路基的过渡层,它有效的和路面及路基结合,形成一个有机体,并且设置有下封层能更好的将上方的硬质沥青层和下方的土质层进行隔离,上述方法这种各个层之间彼此结合力加强,不容易出现分散和脱层的现象,形成一个有机的机体,进而让路面的质量得到提高,同时也提高了道路的耐久性。在人行道方面:石砼层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能,避免从上方的交界处流入道路的下方,进而增强了连接的有机形和使用的耐用性。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每一所述第一塘渣处治层、第二塘渣处治层、碎石垫层和水泥稳定碎石层在与人行道路面层的交界的侧边均形成45°的坡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各种形成坡边,而相应的人行道的路面结构也为相适配的坡边结构,进而起到了相互之间形成相互贴合的作用,形成更加紧密的配合,避免交界处出现裂缝导致道路的开裂。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第一塘渣处治层、第二塘渣处治层、碎石垫层和水泥稳定碎石层与人行道路面层的交界形成楔形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形成一个楔形面,便于渗人内部的雨水进行渗透,利于导水。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沥青混合料层为三层结构,从下至上依次为空隙率为3%~5%的粗型密级配粗粒式普通沥青混凝土层、空隙率为3%~5%的粗型密级配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层以及空隙率为3%~4%的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层。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第一塘渣处治层和第二塘渣处治层铺筑有钢丝格栅层。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路面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的路面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1、路基;11、第一路基;12、第二路基;2a、第一塘渣处治层;2b、第二塘渣处治层;2c、第三塘渣处治层;2d、第四塘渣处治层;2e、钢丝格栅;3、碎石垫层;4、水泥稳定碎石层;41、水泥稳定上基层;42、水泥稳定下基层;5、下封层;6、沥青混合料层;61、粗粒式普通沥青混凝土层;62、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层;63、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层;7、碎石整平层;8、水泥混凝土层;81、水泥砂浆层;9、花岗石铺面;91、花岗石侧石;92、花岗石平石;10、细石砼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请参照附图1,一种道路的施工方法,这里的道路施工方法适用于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的施工方法。
步骤a:
清理、平整需要铺筑道路的路面,并用塘渣填筑形成路基1。
具体的,填基路段填基前,现状堆土、拆迁建筑垃圾及现状水泥路面全部挖除外运并消除下卧的杂草、树根等,原地面杂草、树根、农作物残根、腐殖土、垃圾等必须全部清除;在此基础上全路段清表。
步骤b:
在路基1的上方依次铺筑上第一塘渣处治层2a和第二塘渣处治层2b,第一塘渣处治层2a和第二塘渣处治层2b的厚度均为40cm。
具体的,路基1填筑时应控制填筑路基1速率,沿路堤中线地面沉降速率<1.0cm/d,坡脚处水平位移<0.5cm/d。路面铺筑应在沉降稳定后进行,采用双标准控制:即要求推算的工后沉降量小于设计容许值,同时要求连续2个月观测的沉降量每月不超过5mm,方可开始路面铺筑。
本工程采用的塘渣材料通过100mm筛孔的质量控制在80~90%,通过50mm筛孔的质量控制在50~70%,且需连续级配,最大含泥量不超过5%。
在第一塘渣处治层2a和第二塘渣处治层2b之间铺筑有钢丝格栅2e层,钢丝格栅2e层垫层平整后,再摊铺格栅,格栅应拉直平顺,紧贴底层,不应出现扭曲,褶皱,重叠。
步骤c:
在第二塘渣处治层2b的上方铺筑有碎石垫层3,碎石垫层3的压碎值为30%,当碎石碾压前和碾压中、碎石压实后及成活中应适量洒水,碾压中对有过碾现象的部位,应进行换填处理。
步骤d:
在碎石垫层3的上方铺筑有水泥稳定碎石层4,水泥稳定碎石层4分为两层,即水泥稳定上基层41和水泥稳定下基层42,上基层厚度20cm,下基层厚度25cm。
步骤e:
在水泥稳定碎石层4的上方铺筑下封层5。具体的,下封层5采用层铺法沥青表面处治(单层式),厚度1cm,集料规格选用 S12型,集料用量8m³/1000㎡,石油沥青用量1.2Kg/㎡。石油沥青的撒布温度宜为130~170℃。前后两车喷洒的接茬处用铁板或建筑纸铺1~1.5m,使搭接良好。撒布沥青后应立即用集料撒布机或人工撒布主集料。撒布集料后应及时扫匀,达到全面覆盖、厚度一致、集料不重叠,也不露出沥青的要求。局部有缺料时适当找补,积料过多的将多余集料扫出。两幅搭接处,第一幅撒布沥青应暂留100~150mm宽度不撒布石料,待第二幅一起撒布。撒布主集料后,不必等全段撒布完,立即用6~8t钢筒双轮压路机从路边向路中心碾压3~4遍。每次轮迹重叠约300mm。碾压速度开始不宜超过2Km/h,以后可适当增加。
步骤f:
在下封层5上方铺筑有沥青混合料层6,上层为4cm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层63(SMA-13),中层为6cm粗型密级配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C),下层为8cm粗型密级配粗粒式普通沥青混凝土(AC-25C)。
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层63空隙率为3%~4%,粗型密级配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和粗型密级配粗粒式普通沥青混凝土设计空隙率为3%~5%。沥青混合料必须按规定的配合比设计方法,经配合比设计确定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层63中粗集料应采用碱性玄武岩材质,要求质地坚硬,表面粗糙,形状接近立方体,有良好的嵌挤能力。磨光值PSV不小于42,本工程沥青采用7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沥青用量建议值为4.3%~5.3%,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层62内掺有车撤剂。
实施例2:
请参照附图2,一种道路的施工方法,这里的道路施工方法适用于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交际处的道路施工方法。
步骤a:
清理、平整需要铺筑道路的路面,在非机动车道所在路面形成供塘渣填筑的第一路基111;在非机动车道处铺筑上第一塘渣处治层2a和第二塘渣处治层2b。
具体的,填基路段填基前,现状堆土、拆迁建筑垃圾及现状水泥路面全部挖除外运并消除下卧的杂草、树根等,原地面杂草、树根、农作物残根、腐殖土、垃圾等必须全部清除;在此基础上全路段清表。
第一塘渣处治层2a和第二塘渣处治层2b的厚度均为40cm。路基1填筑时应控制填筑路基1速率,沿路堤中线地面沉降速率<1.0cm/d,坡脚处水平位移<0.5cm/d。路面铺筑应在沉降稳定后进行,采用双标准控制:即要求推算的工后沉降量小于设计容许值,同时要求连续2个月观测的沉降量每月不超过5mm,方可开始路面铺筑。
本工程采用的塘渣材料通过100mm筛孔的质量控制在80~90%,通过50mm筛孔的质量控制在50~70%,且需连续级配,最大含泥量不超过5%。
在第一塘渣处治层2a和第二塘渣处治层2b之间铺筑有钢丝格栅2e层,钢丝格栅2e层垫层平整后,再摊铺格栅,格栅应拉直平顺,紧贴底层,不应出现扭曲,褶皱,重叠。
并且第一塘渣处治层2a和第二塘渣处治层2b在与人行道所在路面的一侧设置有45°的坡边,第一塘渣处治层2a、第二塘渣处治层2b、碎石垫层3和水泥稳定碎石层4与人行道路面层的交界形成楔形面,通过形成一个楔形面,便于渗人内部的雨水进行渗透,利于导水。
步骤b:
将碎石材料碾压并形成压碎值在30%的碎石垫层3铺筑在第二塘渣处治层2b的上方。碎石垫层3的压碎值为30%,当碎石碾压前和碾压中、碎石压实后及成活中应适量洒水,碾压中对有过碾现象的部位,应进行换填处理。
步骤c:
在人行道所在路面处形成供塘渣填筑的第二路基121,所述第二路基121的高度高于略高于碎石垫层3的上表面。
步骤d:
在第二路基121的上方依次铺筑有第三塘渣处治层2c和第四塘渣处治层2d,在碎石垫层3的上方铺筑有水泥稳定层,第四塘渣处治层2d的上表面高度与水泥稳定碎石层4的上表面相平齐。
第三塘渣处治层2c和第四塘渣处治层2d的厚度均为20cm,其他施工方法和要求与第一塘渣处治层2a和第二塘渣处治层2b相同。
水泥稳定碎石层4分为两层,即水泥稳定上基层41和水泥稳定下基层42在与人行道所在第三塘渣处治层2c和第四塘渣处治层2d设置有45°的坡道,水泥稳定上基层41和水泥稳定下基层42上基层厚度20cm,下基层厚度25cm。
步骤e:
第四塘渣处治层2d的上表面铺设有碎石整平层7,在碎石整平层7的上方铺设有水泥混凝土层8,碎石整平层7采用10cm级配碎石,水泥混凝土层8采用C30,厚度为15cm。
步骤f:
在水泥稳定碎石层4的上方铺筑下封层5。具体的,下封层5采用层铺法沥青表面处治(单层式),厚度1cm,集料规格选用 S12型,集料用量8m³/1000㎡,石油沥青用量1.2Kg/㎡。石油沥青的撒布温度宜为130~170℃。前后两车喷洒的接茬处用铁板或建筑纸铺1~1.5m,使搭接良好。撒布沥青后应立即用集料撒布机或人工撒布主集料。撒布集料后应及时扫匀,达到全面覆盖、厚度一致、集料不重叠,也不露出沥青的要求。局部有缺料时适当找补,积料过多的将多余集料扫出。两幅搭接处,第一幅撒布沥青应暂留100~150mm宽度不撒布石料,待第二幅一起撒布。撒布主集料后,不必等全段撒布完,立即用6~8t钢筒双轮压路机从路边向路中心碾压3~4遍。每次轮迹重叠约300mm。碾压速度开始不宜超过2Km/h,以后可适当增加。
在下封层5上方铺筑有沥青混合料层6,上层为4cm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层63(SMA-13),中层为6cm粗型密级配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C),下层为8cm粗型密级配粗粒式普通沥青混凝土(AC-25C)。
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层63空隙率为3%~4%,粗型密级配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和粗型密级配粗粒式普通沥青混凝土设计空隙率为3%~5%。沥青混合料必须按规定的配合比设计方法,经配合比设计确定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层63中粗集料应采用碱性玄武岩材质,要求质地坚硬,表面粗糙,形状接近立方体,有良好的嵌挤能力。磨光值PSV不小于42,本工程沥青采用7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沥青用量建议值为4.3%~5.3%,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层62内掺有车撤剂。
并且水泥稳定碎石层4的上方于碎石整平层7和下封层5之间形成一间隙。
步骤g:在水泥稳定碎石层4的上方于碎石整平层7和下封层5之间形成的间隙处铺筑细石砼层10,在细石砼层10上方靠近沥青混合料层6处铺筑有花岗石平石92,在细石砼层10上方靠近碎石整平层7处铺设有花岗石侧石91,花岗石平石92的上端高于花岗石侧石91上表面15cm,花岗石侧石91的上表面与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层63的上表面平齐。
步骤f:在所述水泥混凝土上方铺筑有3CM的M10砌筑水泥砂浆层81,在砌筑水泥砂浆层81上方铺筑有6CM的花岗石铺面9。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道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清理、平整需要铺筑道路的路面,并形成供塘渣填筑的路基;
b、依次铺筑上第一塘渣处治层和第二塘渣处治层;
c、将碎石材料碾压并形成压碎值在30%的碎石垫层铺筑在第二塘渣处治层的上方;
d、铺筑上具有水泥含量在3%至6%的水泥稳定碎石层;
e、均匀撒布用量为1.2Kg/m²的石油沥青,接着撒布集料并立即用压路机进行碾压形成下封层;
f、铺筑上空隙率为3%至6%的沥青混合料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沥青混合料层为三层结构,从下至上依次为空隙率为3%~5%的粗型密级配粗粒式普通沥青混凝土层、空隙率为3%~5%的粗型密级配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层以及空隙率为3%~4%的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道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层中的粗集料采用磨光值大于等于42的碱性玄武岩,其沥青用量为4.3%~5.3%,所述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层内掺有车撤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道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塘渣处治层和第二塘渣处治层铺筑有钢丝格栅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道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稳定碎石层包括水泥含量为5%的水泥稳定上基层和4%的水泥稳定下基层。
6.一种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交界处的道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清理、平整需要铺筑道路的路面,在非机动车道所在路面形成供塘渣填筑的第一路基;在非机动车道处铺筑上第一塘渣处治层和第二塘渣处治层;
b、将碎石材料碾压并形成压碎值在30%的碎石垫层铺筑在第二塘渣处治层的上方;
c、在人行道所在路面处形成供塘渣填筑的第二路基,所述第二路基的高度高于略高于碎石垫层的上表面;
d、在所述碎石垫层的上方铺筑有具有水泥含量在3%至6%的水泥稳定碎石层,并在第二路基上方依次铺筑有第三塘渣处治层和第四塘渣处治层,所述第四塘渣处治层的上表面高度与水泥稳定碎石层的上表面相平齐;
e、在所述第四塘渣处治层的上表面铺设有碎石整平层,在碎石整平层的上方铺设有水泥混凝土层;
f、在水泥稳定碎石层的上方均匀撒布用量为1.2Kg/m²的石油沥青,接着撒布集料并立即用压路机进行碾压形成下封层,在下封层上方铺筑上空隙率为3%至6%的沥青混合料层,并且水泥稳定碎石层的上方于碎石整平层和下封层之间形成一间隙;
g、在间隙处铺筑细石砼层,在细石砼层上方靠近沥青混合料层处铺筑有花岗石平石,在细石砼层上方靠近碎石整平层处铺设有花岗石侧石;
h、在所述水泥混凝土上方铺筑有砌筑水泥砂浆层,在砌筑水泥砂浆层上方铺筑有花岗石铺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交界处的道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塘渣处治层、第二塘渣处治层、碎石垫层和水泥稳定碎石层在与人行道路面层的交界的侧边均形成45°的坡边。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交界处的道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塘渣处治层、第二塘渣处治层、碎石垫层和水泥稳定碎石层与人行道路面层的交界形成楔形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交界处的道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混合料层为三层结构,从下至上依次为空隙率为3%~5%的粗型密级配粗粒式普通沥青混凝土层、空隙率为3%~5%的粗型密级配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层以及空隙率为3%~4%的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交界处的道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塘渣处治层和第二塘渣处治层铺筑有钢丝格栅层。
CN201610523901.8A 2016-07-02 2016-07-02 一种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交界处的道路施工方法 Active CN1061205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23901.8A CN106120524B (zh) 2016-07-02 2016-07-02 一种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交界处的道路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23901.8A CN106120524B (zh) 2016-07-02 2016-07-02 一种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交界处的道路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20524A true CN106120524A (zh) 2016-11-16
CN106120524B CN106120524B (zh) 2018-07-17

Family

ID=574685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23901.8A Active CN106120524B (zh) 2016-07-02 2016-07-02 一种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交界处的道路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120524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61501A (zh) * 2017-10-26 2018-03-06 浙江园冶生态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道路施工方法
CN108252175A (zh) * 2018-02-06 2018-07-06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高强耐久沥青路面结构
CN110184871A (zh) * 2019-07-02 2019-08-30 陈奇 免养生道路无机结合旧料现场再生基层工艺以及道路结构
CN112681044A (zh) * 2020-12-22 2021-04-20 中建六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淤泥质土层道路便携式施工方法
CN115142315A (zh) * 2021-03-30 2022-10-04 苏州凌云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砼道路修复施工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45163A (zh) * 2017-09-21 2022-09-13 南昌工程学院 一种钢纤维自密实水泥及其应用、一种公路路面及其施工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54489B1 (en) * 1996-08-16 2002-09-24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oration NOx removing pavement structure
JP4380818B2 (ja) * 1998-10-15 2009-12-09 大林道路株式会社 透水性アスファルト舗装構造
CN102352589A (zh) * 2011-07-21 2012-02-15 济南城建集团有限公司 道路基层混凝土侧模施工方法
CN202865716U (zh) * 2012-08-07 2013-04-10 甘肃土木工程科学研究院 一种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
CN203188084U (zh) * 2013-05-07 2013-09-11 温州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场内无路肩石二次混凝土道路
CN203602983U (zh) * 2013-10-14 2014-05-21 江苏燕宁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公路路面结构
CN204125814U (zh) * 2014-10-13 2015-01-28 李春燕 一种园林道路结构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54489B1 (en) * 1996-08-16 2002-09-24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oration NOx removing pavement structure
JP4380818B2 (ja) * 1998-10-15 2009-12-09 大林道路株式会社 透水性アスファルト舗装構造
CN102352589A (zh) * 2011-07-21 2012-02-15 济南城建集团有限公司 道路基层混凝土侧模施工方法
CN202865716U (zh) * 2012-08-07 2013-04-10 甘肃土木工程科学研究院 一种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
CN203188084U (zh) * 2013-05-07 2013-09-11 温州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场内无路肩石二次混凝土道路
CN203602983U (zh) * 2013-10-14 2014-05-21 江苏燕宁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公路路面结构
CN204125814U (zh) * 2014-10-13 2015-01-28 李春燕 一种园林道路结构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61501A (zh) * 2017-10-26 2018-03-06 浙江园冶生态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道路施工方法
CN108252175A (zh) * 2018-02-06 2018-07-06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高强耐久沥青路面结构
CN110184871A (zh) * 2019-07-02 2019-08-30 陈奇 免养生道路无机结合旧料现场再生基层工艺以及道路结构
CN112681044A (zh) * 2020-12-22 2021-04-20 中建六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淤泥质土层道路便携式施工方法
CN112681044B (zh) * 2020-12-22 2024-04-23 中建六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淤泥质土层道路便携式施工方法
CN115142315A (zh) * 2021-03-30 2022-10-04 苏州凌云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砼道路修复施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20524B (zh) 2018-07-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20524B (zh) 一种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交界处的道路施工方法
CN105926406B (zh) 一种在改扩建路面施工中新老路的拼接方法及结构
CN104762858B (zh) 一种软土基质路面沥青混凝土施工方法
CN109914178B (zh) 一种生物酶固化材料一体化铺筑道路施工方法
CN106894308A (zh) 一种抗裂性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方法
CN104652238B (zh) 一种城市道路无障碍基层施工方法
CN103541290A (zh) 一种交织化复合纤维改性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工艺
CN102051848B (zh) Hma/cc复合式路面结构及其建造方法
CN104446156B (zh) 一种乳化沥青稀浆混合料贯入式沥青路面
CN104452510B (zh) 乡村公路即时修筑法
CN201296895Y (zh) 一种纵向裂缝破损路面修复结构
RU2492290C1 (ru) Способ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а автомобильных дорог и конструкция автомобильной дороги
CN101532273B (zh) 抗车辙路面rs2000改性沥青混合料配比及施工工艺
CN106948235A (zh) 一种沥青路面层间结构施工方法
CN110453560A (zh) 一种青砼路面施工工艺
CN109680586A (zh) 一种路面沥青铺设方法
CN206736664U (zh) 一种耐久性抗车辙高速公路改扩建路面结构
CN105648865A (zh) 热带地区路面的铺设方法
CN111778802A (zh) 一种市政道路改造工程沥青路面搭接施工方法及搭接结构
CN209338946U (zh) 一种长大纵坡旧水泥混凝土再生路面结构
CN105948595B (zh) 一种抗离析骨架密实性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其应用及铺筑方法
CN105002800B (zh) 一种处理不同车道路面路况差异较大的路面大修方法及结构
CN114108408A (zh) 一种市政道路工程路面施工工艺
CN105064163A (zh)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超高反坡段一次成型施工方法
CN107151961A (zh) 一种市政道路的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808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717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10425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