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52175A - 高强耐久沥青路面结构 - Google Patents

高强耐久沥青路面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52175A
CN108252175A CN201810127460.9A CN201810127460A CN108252175A CN 108252175 A CN108252175 A CN 108252175A CN 201810127460 A CN201810127460 A CN 201810127460A CN 108252175 A CN108252175 A CN 1082521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asphalt
layers
pavement structure
cour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2746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飞
张东长
王祺
王火明
陈天泉
徐霈
伍杰
徐周聪
唐智伦
李菁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erchants Chongqing Communications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erchants Chongqing Communications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erchants Chongqing Communications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erchants Chongqing Communications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2746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52175A/zh
Publication of CN1082521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521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7/00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 E01C7/08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made of road-metal and binders
    • E01C7/32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made of road-metal and binders of courses of different kind made in situ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例提供了一种高强耐久沥青路面结构,涉及道路结构领域。包括:至少两层沥青面层、下封层、透层、至少两层基层和垫层。在垂直于水平面并远离水平面的方向上依次设置垫层、至少两层基层、透层、下封层和至少两层沥青面层。沥青路面结构是通过垂直于水平面并远离所述水平面的方向上依次设置垫层、至少两层基层、透层、下封层和至少两层沥青面层。通过将基层分为至少两层依次设置,来提高基层的强度和承载力,且避免产生较大的强度变异系数问题,提高基层的均匀性,从而减轻了基层的干缩和温缩开裂,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沥青路面的使用稳定性、承载力和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高强耐久沥青路面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结构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高强耐久沥青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
在道路结构领域中,沥青路面的结构直接关系着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
当前,沥青路面的结构通常为依次由沥青面层、下封层、透层、基层和垫层构成。沥青路面的该结构虽然能够满足日常的使用,但是随着交通量的日益增加以及使用时间的延长,由于基层早期出现的施工均匀性差,强度变异系数大,以及由此产生的基层干缩和温缩开裂严重等原因,导致基层整体稳定性与承载力下降较快,进而影响到沥青路面的使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耐久沥青路面结构,以有效的改善上述缺陷。
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如下方式实现: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强耐久沥青路面结构,包括:至少两层沥青面层、下封层、透层、至少两层基层和垫层。在垂直于水平面并远离所述水平面的方向上依次设置所述垫层、所述至少两层基层、所述透层、所述下封层和所述至少两层沥青面层。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两层基层包括:第一基层和第二基层。在垂直于所述水平面并远离所述水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基层和所述第一基层依次设置,所述第一基层和所述第二基层的厚度为15cm至20cm。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基层和所述第二基层的材料均为振动搅拌的水泥稳定碎石或振动搅拌的水泥稳定砂砾混合料,所述第一基层中水泥稳定碎石的水泥用量占比或水泥稳定砂砾混合料的水泥用量占比均为3%至5%,所述第二基层中水泥稳定碎石的水泥用量占比或水泥稳定砂砾混合料的水泥用量占比均为3%至5%。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两层基层还包括:第三基层。在垂直于所述水平面并远离所述水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三基层、所述第二基层和所述第一基层依次设置,所述第三基层的厚度为15cm至20cm。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基层的材料为振动搅拌的水泥稳定碎石或振动搅拌的水泥稳定砂砾混合料,所述第三基层中水泥稳定碎石的水泥用量占比或水泥稳定砂砾混合料的水泥用量占比均为2%至4%。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两层沥青面层包括:第一沥青面层和第二沥青面层。在垂直于所述水平面并远离所述水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沥青面层和所述第一沥青面层依次设置,所述第一沥青面层的厚度为4cm至5cm,所述第二沥青面层的厚度为7cm至10cm。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沥青面层的材料为:PG76-10、PG76-22、PG82-10或PG82-22的高黏改性沥青,或所述第一沥青面层的材料还为:GAC-16C或SMA-13级配沥青混合料,所述第二沥青面层的材料为:70#A级道路石油和GAC-25级配沥青混合料。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两层沥青面层还包括:第三沥青面层。所述第三沥青面层设置于所述第二沥青面层和所述第一沥青面层之间,所述第三沥青面层的厚度为5cm至7cm。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沥青面层的材料为:PG76-10、PG76-22、PG82-10或PG82-22的高黏改性沥青,或所述第三沥青面层的材料还为:GAC-20C级配的沥青混合料。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下封层为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或热沥青同步碎石封层、所述透层为乳化沥青透层或液体沥青透层、以及所述垫层为级配碎石材料、级配砂砾材料、未筛分碎石或砂砾。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沥青路面结构是通过垂直于水平面并远离所述水平面的方向上依次设置垫层、至少两层基层、透层、下封层和至少两层沥青面层。通过将基层分为至少两层依次设置,来提高基层的强度和承载力,且避免产生较大的强度变异系数问题,提高基层的均匀性,从而减轻了基层的干缩和温缩开裂,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沥青路面的使用稳定性、承载力和使用寿命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强耐久沥青路面结构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强耐久沥青路面结构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强耐久沥青路面结构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高强耐久沥青路面结构;110-垫层;120-至少两层基层;121-第一基层;122-第二基层;123-第三基层;130-透层;140-下封层;150-至少两层沥青面层;151-第一沥青面层;152-第二沥青面层;153-第三沥青面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垂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强耐久沥青路面结构100,该高强耐久沥青路面结构100包括:垫层110、至少两层基层120、透层130、下封层140和至少两层沥青面层150。
其中,将地面看作为需要铺设该高强耐久沥青路面结构100的水平面,该高强耐久沥青路面结构100的设置方式即可以为在垂直于水平面并远离水平面的方向上依次设置垫层110、至少两层基层120、透层130、下封层140和至少两层沥青面层150。
如图1所示,在将该高强耐久沥青路面结构100设置在水平面上的过程中,按照高强耐久沥青路面结构100中各层的相对位置关系,需要先设置垫层110。构成该垫层110的材料可以为级配碎石材料、级配砂砾材料、未筛分碎石或砂砾。例如,本实施例可选择该垫层110的材料为级配碎石材料,而将该级配碎石材料较为均匀的铺设在水平面上,从而形成已设置好的垫层110。本实施例并不对垫层110的厚度做具体的限定,其具体厚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如图2和图3所示,也在将该高强耐久沥青路面结构100设置在水平面上的过程中,按照高强耐久沥青路面结构100中各层的相对位置关系,在垫层110已设置之后,需要设置至少两层基层120,从而将该至少两层基层120中的其中一层基层设置在垫层110上。
作为一种方式,该至少两层基层120可以包括:第一基层121和第二基层122。在该两层基层设置时,在垂直于所述水平面并远离水平面的方向上,第二基层122和第一基层121依次设置,也就是说,第二基层122设置在垫层110上,而第一基层121则设置在第二基层122上。本实施例中,为保证第一基层121和第二基层122在按照上述位置关系设置时,第一基层121和第二基层122还均具有高强度和高承载能力,从而避免第一基层121和第二基层122产生较大强度变异系数;可选的,第一基层121和第二基层122的厚度为15cm至20cm,第一基层121和第二基层122的材料均为振动搅拌的水泥稳定碎石或振动搅拌的水泥稳定砂砾混合料,第一基层121中水泥稳定碎石的水泥用量占比或水泥稳定砂砾混合料的水泥用量占比均为3%至5%,而第二基层122中水泥稳定碎石的水泥用量占比或水泥稳定砂砾混合料的水泥用量占比均为3%至5%,从而实现第一基层121和第二基层122所需要的效果。
作为另一种方式,该至少两层基层120在包括第一基层121和第二基层122的基础上,该至少两层基层120可以还包括:第三基层123。在该三层基层设置时,在垂直于所述水平面并远离水平面的方向上,第三基层123、第二基层122和第一基层121依次设置,也就是说,第三基层123设置在垫层110上,第二基层122则设置在第三基层123上,而第一基层121则设置在第二基层122上。可理解到,在第一基层121、第二基层122和第三基层123在按照上述位置关系设置时,至少两层基层120在由三层构成时,其相较于两层构成,三层构成具有更强的强度和更高承载能力,从而在避免产生较大强度变异系数上具有更好的效果。为实现上述效果,可选的,第三基层123的厚度为15cm至20cm,而第三基层123的材料也为振动搅拌的水泥稳定碎石或振动搅拌的水泥稳定砂砾混合料,第三基层123中水泥稳定碎石的水泥用量占比或水泥稳定砂砾混合料的水泥用量占比则均为2%至4%。
也在将该高强耐久沥青路面结构100设置在水平面上的过程中,按照高强耐久沥青路面结构100中各层的相对位置关系,在至少两层基层120已设置之后,需要设置透层130。为保证高强耐久沥青路面结构100的正常使用效果,透层130的材料可以为采用乳化沥青透层130或液体沥青透层130。例如,本实施例可选择该透层130的材料为液体沥青透层130,而将该液体沥青透层130较为均匀的铺设在至少两层基层120上,从而形成已设置好的透层130。本实施例并不对透层130的厚度做具体的限定,其具体厚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也在将该高强耐久沥青路面结构100设置在水平面上的过程中,按照高强耐久沥青路面结构100中各层的相对位置关系,在透层130已设置之后,需要设置下封层140。为保证高强耐久沥青路面结构100的正常使用效果,下封层140的材料可以为采用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或热沥青同步碎石封层。例如,本实施例可选择该下封层140的材料为热沥青同步碎石封层,而将该热沥青同步碎石封层较为均匀的铺设在透层130上,从而形成已设置好的下封层140。本实施例并不对下封层140的厚度做具体的限定,其具体厚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也在将该高强耐久沥青路面结构100设置在水平面上的过程中,按照高强耐久沥青路面结构100中各层的相对位置关系,在下封层140已设置之后,需要设置至少两层沥青面层150,从而将该至少两层沥青面层150中的其中一层沥青面层设置在下封层140上。
作为一种方式,该至少两层沥青面层150可以包括:第一沥青面层151和第二沥青面层152。在该两层沥青面层设置时,在垂直于所述水平面并远离水平面的方向上,第二沥青面层152和第一沥青面层151依次设置,也就是说,第二沥青面层152设置在下封层140上,而第一沥青面层151设置在第二沥青面层152上。本实施例中,为保证第一沥青面层151和第二沥青面层152在按照上述位置关系设置后,第一沥青面层151和第二沥青面层152的弯沉性降低,且第一沥青面层151和第二沥青面层152还具有承载能力强、力学强度大的特性。故第一沥青面层151的厚度为4cm至5cm,第一沥青面层151的材料为:PG76-10、PG76-22、PG82-10或PG82-22的高黏改性沥青,或第一沥青面层151的材料还为:GAC-16C或SMA-13级配沥青混合料;而第二沥青面层152的厚度为7cm至10cm,第二沥青面层152的材料为:70#A级道路石油和GAC-25级配沥青混合料。
作为另一种方式,该至少两层沥青面层150在包括第一沥青面层151和第二沥青面层152的基础上,该至少两层沥青面层150可以还包括:第三沥青面层153。在该三层沥青面层设置时,第三沥青面层153设置于第二沥青面层152和第一沥青面层151之间。可理解到,在第一沥青面层151、第二沥青面层152和第三沥青面层153在按照上述位置关系设置时,使得至少两层沥青面层150在由三层构成时,其相较于两层构成,三层构成具有更低的弯沉性,更大的承载能力和更大的力学强度。为实现上述效果,可选的,第三沥青面层153的厚度为5cm至7cm,而第三沥青面层153的材料为:PG76-10、PG76-22、PG82-10或PG82-22的高黏改性沥青,或第三沥青面层153的材料还为:GAC-20C级配的沥青混合料。
作为在实际中的第一种应用实施例
第一沥青面层151选择:厚度为5cm的PG76-10高黏改性沥青和GAC-16C级配混合料;第三沥青面层153选择:5cm的PG76-10高黏改性沥青和GAC-20C级配混合料;第二沥青面层152选择:7cm的石油沥青GAC-25级配混合料。下封层140采用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透层130采用乳化沥青。第一基层121和第二基层122均采用15cm的3%水泥用量的振动搅拌工艺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第三基层123采用15cm的2%水泥用量的振动搅拌工艺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
基于高强耐久沥青路面结构100的上述具体结构,第三基层123的强度和承载能力与现有的基层对比如下表1所示:
表1
由上表1可知,本实施例第三基层123振动搅拌水泥稳定碎石7天与28天无侧限抗压强度明显高于常规路面结构,顶面弯沉明显小于常规路面结构,表现出的强度与承载力优势明显;强度变异系数明显小于常规路面结构,表明第三基层123混合料均匀性明显提升,可显著降低不均匀开裂现象。
基于高强耐久沥青路面结构100的上述具体结构,第一基层121的强度和承载能力与现有的基层对比如下表2所示:
表2
由上表2可知,本实施例第一基层121振动搅拌水泥稳定碎石7天与28天无侧限抗压强度明显高于常规路面结构,顶面弯沉明显小于常规路面结构,表现出的强度与承载力优势明显;强度变异系数明显小于常规路面结构,表明上基层混合料均匀性明显提升,可显著降低不均匀开裂现象。
基于高强耐久沥青路面结构100的上述具体结构,第三沥青面层153的强度和承载能力与现有的沥青面层对比如下表3所示:
表3
由上表3可知,本实施例第三沥青面层153的顶面弯沉明显小于常规路面结构,承载能力提升明显;60℃车辙动稳定度明显高于常规路面,力学强度提升明显。
基于高强耐久沥青路面结构100的上述具体结构,第一沥青面层151的强度和承载能力与现有的沥青面层对比如下表4所示:
表4
由上表4可知,本实施例第一沥青面层151的弯沉明显小于常规路面结构,承载能力提升明显;60℃车辙动稳定度明显高于常规路面,力学强度提升明显;构造深度与摩擦系数明显大于常规路面,抗滑性能提升明显,行车安全性更高。
作为在实际中的第二种应用实施例
第一沥青面层151选择:厚度为5cm的PG82-10高黏改性沥青和GAC-16C级配混合料;第三沥青面层153选择:7cm的PG76-10高黏改性沥青和GAC-20C级配混合料;第二沥青面层152选择:8cm的石油沥青GAC-25级配混合料。下封层140采用热沥青同步碎石封层。透层130采用乳化沥青。第一基层121和第二基层122均采用18cm的4%水泥用量的振动搅拌工艺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第三基层123采用18cm的3%水泥用量的振动搅拌工艺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
基于高强耐久沥青路面结构100的上述具体结构,第三基层123的强度和承载能力与现有的基层对比如下表5所示:
表5
由上表5可知,本实施例底第三基层123振动搅拌水泥稳定砂砾7天与28天无侧限抗压强度明显高于常规路面结构,顶面弯沉明显小于常规路面结构,强度与承载力优势明显;强度变异系数明显小于常规路面结构,表明第三基层123混合料均匀性有较明显提升。
基于高强耐久沥青路面结构100的上述具体结构,第一基层121的强度和承载能力与现有的基层对比如下表6所示:
表6
由上表6可知,本实施例第一基层121振动搅拌水泥稳定砂砾7天与28天无侧限抗压强度明显高于常规路面结构,顶面弯沉明显小于常规路面结构,强度与承载力优势明显;强度变异系数明显小于常规路面结构,表明第一基层121的混合料均匀性有较明显提升。
基于高强耐久沥青路面结构100的上述具体结构,第三沥青面层153的强度和承载能力与现有的沥青面层对比如下表7所示:
表7
由上表可知,本实施例第三沥青面层153的弯沉明显小于常规路面结构,承载能力提升明显;60℃车辙动稳定度明显高于常规路面,力学强度提升明显。
基于高强耐久沥青路面结构100的上述具体结构,第一沥青面层151的强度和承载能力与现有的沥青面层对比如下表8所示:
表8
由上表8可知,本实施例第一沥青面层151的弯沉明显小于常规路面结构,承载能力提升明显;60℃车辙动稳定度明显高于常规路面,力学强度提升明显;构造深度与摩擦系数明显大于常规路面,抗滑性能提升明显,行车安全性更高。
作为在实际中的第三种应用实施例
第一沥青面层151选择:厚度为4cm的PG76-22高黏改性沥青和SMA-13级配混合料;第三沥青面层153选择:6cm的PG82-22高黏改性沥青和GAC-20C级配混合料;第二沥青面层152选择:10cm的石油沥青GAC-25级配混合料。下封层140采用热沥青同步碎石封层。透层130采用乳化沥青。第一基层121和第二基层122均采用15cm的5%水泥用量的振动搅拌工艺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第三基层123采用20cm的4%水泥用量的振动搅拌工艺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
基于高强耐久沥青路面结构100的上述具体结构,第三基层123的强度和承载能力与现有的基层对比如下表9所示:
表9
由上表9可知,本实施例第三基层123振动搅拌水泥稳定碎石7天与28天无侧限抗压强度明显高于常规路面结构,顶面弯沉明显小于常规路面结构,强度与承载力优势明显;强度变异系数明显小于常规路面结构,表明第三基层123混合料均匀性有较明显提升,可显著改善不均匀开裂情况。
基于高强耐久沥青路面结构100的上述具体结构,第一基层121的强度和承载能力与现有的基层对比如下表10所示:
表10
由上表10可知,本实施例第一基层121振动搅拌水泥稳定碎石7天与28天无侧限抗压强度明显高于常规路面结构,顶面弯沉明显小于常规路面结构,强度与承载力优势明显;强度变异系数明显小于常规路面结构,表明第一基层121混合料均匀性有较明显提升,可显著改善不均匀开裂现象。
基于高强耐久沥青路面结构100的上述具体结构,第三沥青面层153的强度和承载能力与现有的沥青面层对比如下表11所示:
表11
由上表11可知,本实施例第三沥青面层153的弯沉明显小于常规路面结构,承载能力提升明显;60℃车辙动稳定度明显高于常规路面,力学强度提升明显。
基于高强耐久沥青路面结构100的上述具体结构,第一沥青面层151的强度和承载能力与现有的沥青面层对比如下表12所示:
表12
由上表12可知,本实施例第一沥青面层151的弯沉明显小于常规路面结构,承载能力提升明显;60℃车辙动稳定度明显高于常规路面,力学强度提升明显;构造深度与摩擦系数明显大于常规路面,抗滑性能提升明显,行车安全性更高。
作为在实际中的第四种应用实施例
第一沥青面层151选择:厚度为4cm的PG82-22高黏改性沥青和SMA-13级配混合料;第三沥青面层153选择:6cm的PG82-10高黏改性沥青和GAC-20C级配混合料;第二沥青面层152选择:8cm的石油沥青GAC-25级配混合料。下封层140采用热沥青同步碎石封层。透层130采用乳化沥青。第一基层121和第二基层122均采用20cm的4.5%水泥用量的振动搅拌工艺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第三基层123采用20cm的3%水泥用量的振动搅拌工艺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
基于高强耐久沥青路面结构100的上述具体结构,第三基层123的强度和承载能力与现有的基层对比如下表13所示:
表13
由上表13可知,本实施例第三基层123振动搅拌水泥稳定碎石7天与28天无侧限抗压强度明显高于常规路面结构,顶面弯沉明显小于常规路面结构,强度与承载力优势明显;强度变异系数明显小于常规路面结构,表明第三基层123混合料均匀性有较明显提升。
基于高强耐久沥青路面结构100的上述具体结构,第一基层121的强度和承载能力与现有的基层对比如下表14所示:
表14
由上表14可知,本实施例第一基层121振动搅拌水泥稳定碎石7天与28天无侧限抗压强度明显高于常规路面结构,顶面弯沉明显小于常规路面结构,强度与承载力优势明显;强度变异系数明显小于常规路面结构,表明第一基层121混合料均匀性有较明显提升。
基于高强耐久沥青路面结构100的上述具体结构,第三沥青面层153的强度和承载能力与现有的沥青面层对比如下表15所示:
表15
由上表15可知,本实施例第三沥青面层153的弯沉明显小于常规路面结构,承载能力提升明显;60℃车辙动稳定度明显高于常规路面,力学强度提升明显。
基于高强耐久沥青路面结构100的上述具体结构,第一沥青面层151的强度和承载能力与现有的沥青面层对比如下表16所示:
表16
由上表16可知,本实施例第一沥青面层151的弯沉明显小于常规路面结构,承载能力提升明显;60℃车辙动稳定度明显高于常规路面,力学强度提升明显;构造深度与摩擦系数明显大于常规路面,抗滑性能提升明显,行车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本发明例提供了一种高强耐久沥青路面结构,包括:至少两层沥青面层、下封层、透层、至少两层基层和垫层。在垂直于水平面并远离水平面的方向上依次设置垫层、至少两层基层、透层、下封层和至少两层沥青面层。
沥青路面结构是通过垂直于水平面并远离所述水平面的方向上依次设置垫层、至少两层基层、透层、下封层和至少两层沥青面层。通过将基层分为至少两层依次设置,来提高基层的强度和承载力,且避免产生较大的强度变异系数问题,提高基层的均匀性,从而减轻了基层的干缩和温缩开裂,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沥青路面的使用稳定性、承载力和使用寿命。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高强耐久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层沥青面层、下封层、透层、至少两层基层和垫层;
在垂直于水平面并远离所述水平面的方向上依次设置所述垫层、所述至少两层基层、所述透层、所述下封层和所述至少两层沥青面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耐久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层基层包括:第一基层和第二基层;
在垂直于所述水平面并远离所述水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基层和所述第一基层依次设置,所述第一基层和所述第二基层的厚度为15cm至20c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强耐久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层和所述第二基层的材料均为振动搅拌的水泥稳定碎石或振动搅拌的水泥稳定砂砾混合料,所述第一基层中水泥稳定碎石的水泥用量占比或水泥稳定砂砾混合料的水泥用量占比均为3%至5%,所述第二基层中水泥稳定碎石的水泥用量占比或水泥稳定砂砾混合料的水泥用量占比均为3%至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强耐久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层基层还包括:第三基层;
在垂直于所述水平面并远离所述水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三基层、所述第二基层和所述第一基层依次设置,所述第三基层的厚度为15cm至20c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强耐久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基层的材料为振动搅拌的水泥稳定碎石或振动搅拌的水泥稳定砂砾混合料,所述第三基层中水泥稳定碎石的水泥用量占比或水泥稳定砂砾混合料的水泥用量占比均为2%至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强耐久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层沥青面层包括:第一沥青面层和第二沥青面层;
在垂直于所述水平面并远离所述水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沥青面层和所述第一沥青面层依次设置,所述第一沥青面层的厚度为4cm至5cm,所述第二沥青面层的厚度为7cm至10c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强耐久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沥青面层的材料为:PG76-10、PG76-22、PG82-10或PG82-22的高黏改性沥青,或所述第一沥青面层的材料还为:GAC-16C或SMA-13级配沥青混合料,所述第二沥青面层的材料为:70#A级道路石油和GAC-25级配沥青混合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强耐久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层沥青面层还包括:第三沥青面层;
所述第三沥青面层设置于所述第二沥青面层和所述第一沥青面层之间,所述第三沥青面层的厚度为5cm至7c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强耐久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沥青面层的材料为:PG76-10、PG76-22、PG82-10或PG82-22的高黏改性沥青,或所述第三沥青面层的材料还为:GAC-20C级配的沥青混合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强耐久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封层为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或热沥青同步碎石封层、所述透层为乳化沥青透层或液体沥青透层、以及所述垫层为级配碎石材料、级配砂砾材料、未筛分碎石或砂砾。
CN201810127460.9A 2018-02-06 2018-02-06 高强耐久沥青路面结构 Pending CN10825217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27460.9A CN108252175A (zh) 2018-02-06 2018-02-06 高强耐久沥青路面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27460.9A CN108252175A (zh) 2018-02-06 2018-02-06 高强耐久沥青路面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52175A true CN108252175A (zh) 2018-07-06

Family

ID=627447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27460.9A Pending CN108252175A (zh) 2018-02-06 2018-02-06 高强耐久沥青路面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52175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09245A (zh) * 2019-06-14 2019-11-05 湖南交通国际经济工程合作有限公司 一种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变异控制方法
CN111501465A (zh) * 2020-04-20 2020-08-07 常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轨道交通疏解道路结构
CN113047110A (zh) * 2021-03-24 2021-06-29 四川玖壹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16566A2 (de) * 1996-06-26 1998-01-07 Prottelith Baustoffe Brandenburg GmbH Fussbodenkonstruktion
CN202247586U (zh) * 2011-09-07 2012-05-30 重庆中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降噪型沥青混凝土路面
CN203360965U (zh) * 2013-04-27 2013-12-25 西安公路研究院 一种基于防裂性要求的排水性沥青路面结构
CN204000529U (zh) * 2014-08-25 2014-12-10 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工程用沥青路面结构
CN104631268A (zh) * 2015-01-20 2015-05-20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 一种混凝土道路路面结构
CN104762858A (zh) * 2015-03-16 2015-07-08 夏旻淑 一种软土基质路面沥青混凝土施工方法
CN205501757U (zh) * 2016-04-07 2016-08-24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沥青路面
CN106120524A (zh) * 2016-07-02 2016-11-16 天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道路施工方法
CN106868972A (zh) * 2017-01-18 2017-06-20 青海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一种适用于青藏高原地区的沥青路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16566A2 (de) * 1996-06-26 1998-01-07 Prottelith Baustoffe Brandenburg GmbH Fussbodenkonstruktion
CN202247586U (zh) * 2011-09-07 2012-05-30 重庆中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降噪型沥青混凝土路面
CN203360965U (zh) * 2013-04-27 2013-12-25 西安公路研究院 一种基于防裂性要求的排水性沥青路面结构
CN204000529U (zh) * 2014-08-25 2014-12-10 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工程用沥青路面结构
CN104631268A (zh) * 2015-01-20 2015-05-20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 一种混凝土道路路面结构
CN104762858A (zh) * 2015-03-16 2015-07-08 夏旻淑 一种软土基质路面沥青混凝土施工方法
CN205501757U (zh) * 2016-04-07 2016-08-24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沥青路面
CN106120524A (zh) * 2016-07-02 2016-11-16 天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道路施工方法
CN106868972A (zh) * 2017-01-18 2017-06-20 青海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一种适用于青藏高原地区的沥青路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09245A (zh) * 2019-06-14 2019-11-05 湖南交通国际经济工程合作有限公司 一种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变异控制方法
CN111501465A (zh) * 2020-04-20 2020-08-07 常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轨道交通疏解道路结构
CN111501465B (zh) * 2020-04-20 2021-09-03 常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轨道交通疏解道路结构
CN113047110A (zh) * 2021-03-24 2021-06-29 四川玖壹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52175A (zh) 高强耐久沥青路面结构
CN100577736C (zh) 一种沥青路面调理养护剂及制备方法
US8062413B1 (en) Utilization of heavy oil fly ash to improve asphalt binder and asphalt concrete performance
CN105038279B (zh) 一种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KR101498661B1 (ko) 천연 아스팔트를 이용한 불투수성 아스팔트 포장공법 및 그 조성물
CN103215875B (zh) 一种基于不均匀沉降的抗疲劳沥青路面
CN106012743B (zh) 适用于高温差地区的半刚性基层抗裂路面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3628380A (zh) 低剂量水泥改性级配碎石基层路面
CN105239502B (zh) 一种桥梁支座用均匀传力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CN110318328A (zh) 一种沥青路面快速修复方法
Min et al. Influence of aggregate packing on the performance of uncured and cured epoxy asphalt mixtures
CN110055847B (zh) 一种规则预裂应力补偿防治沥青面层加铺反射裂缝施工工艺
CN105948569B (zh) 一种高模量改性再生沥青混合料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8589462A (zh) 一种抗车辙沥青路面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72909A (zh) 水泥混凝土桥面双层ac沥青混合料铺装结构及铺装方法
CN209243483U (zh) 一种路面结构
CN104961390A (zh) 一种u型级配曲线沥青混合料
CN208280000U (zh) 用于桥涵和路基的连接装置
CN210085965U (zh) 一种高模量沥青混合料道路结构
CN105821734A (zh) 一种排水型改性沥青粗集料间断半开级配沥青稳定碎石
CN206428539U (zh) 一种适用于湿热重载地区的碾压混凝土基层沥青路面结构
CN203668790U (zh) 一种改性级配碎石基层路面结构
WO2015023494A1 (en) Sulfur extended asphalt modified with crumb rubber for paving and roofing
CN208472499U (zh) 一种可就地热再生的薄层罩面路面结构
CN212714345U (zh) 一种基于固化土的沥青路面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