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04944A - 反向极性保护件 - Google Patents

反向极性保护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04944A
CN106104944A CN201580014196.2A CN201580014196A CN106104944A CN 106104944 A CN106104944 A CN 106104944A CN 201580014196 A CN201580014196 A CN 201580014196A CN 106104944 A CN106104944 A CN 1061049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connector
wall
connector part
guard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1419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04944B (zh
Inventor
于尔根·拉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rni Manufacturing & Co KG GmbH
Original Assignee
Erni Manufacturing & Co KG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rni Manufacturing & Co KG GmbH filed Critical Erni Manufacturing & Co KG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61049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049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049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0494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H01R13/645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exchangeable elements on case or base
    • H01R13/6456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exchangeable elements on case or base comprising keying elements at different positions along the periphery of the connector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用于插入式连接器的反向极性保护件,所述插入式连接器包括可插入彼此的两个插入式连接器部分(100、200),其中一个插入式连接器部分(100)具有第一编码元件,并且另一插入式连接器部分(200)具有第二编码元件,且其中所述两个编码元件彼此配合,使得当所述插入式连接器部分(100、200)正确布置时,所述两个编码元件允许进行插入连接,并且当所述插入式连接器部分(100、200)未正确布置时,阻止插入连接,特征在于,一个编码元件是沟槽(110),所述沟槽在插入方向上延伸并且具有梯形截面,并且特征在于,另一编码元件是编码肋部(210),所述编码肋部在插入方向上延伸,并且是利用壁(212、213)的U形设计,所述壁布置成使得它们能够以U形弹性弯曲。

Description

反向极性保护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根据独立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插入式连接器的反向极性保护件,所述插入式连接器包括两个可互相配合的插入式连接器部分。
背景技术
为了避免因两个插入式连接器部分失去配合而产生反向极性,如今常常进行的是提供反向极性保护件,其中一个插入式连接器部分具有第一编码元件,并且另一插入式连接器部分具有第二编码元件。编码元件布置在两个插入式连接器部分处,以此方式使得仅有可能在插入式连接器部分的一个期望位置处进行插入连接。同时,这种反向极性保护件有效阻止一个插入式连接器部分相对于另一插入式连接器部分的任何不正确的布置(例如,将导致反向极性的180度旋转)。
这种插入式连接器同样用于严苛环境,例如,用于汽车或诸如直升机的飞行中。在此类应用情况下,可能出现经摇动和振动而产生的大量应力,这会导致两个插入式连接器部分意外分离,并且由此导致接触中断。为此,此类插入式连接器还包括了锁定元件,用以防止任何意外脱离。然而,即使利用防止两个插入式连接器部分被意外分离的这些锁定元件,也都无法在出现经摇动和振动而产生的大量应力时阻止插入式连接器部分中的接触元件抵靠彼此摩擦,而且无法阻止插入式连接器部分中的接触元件因有对应振动频率的这种连续摩擦而受损,甚至有可能会导致电接触的不可逆的中断。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征的用于插入式连接器的反向极性保护件不仅以极为有利且有效的方式促成反向极性保护,同时也为两个插入式连接器部分提供相互固定,即,使得即使在经摇动和振动而产生大量负载的情况下,也可实际阻止两个插入式连接器部分相对彼此移动。在此,极大优势在于:无需在插入式连接器部分处提供另外装置以便在大量摇动和振动负载出现时避免插入式连接器部分相对于彼此的这种相对移动。相反,通过将一个编码元件设计为在配合方向上延伸并具有梯形截面的沟槽,并且将另一编码元件设计为在配合方向上延伸并具有布置为U形的弹性可弯曲壁的U形编码肋部,就有可能产生将编码肋部夹紧在编码沟槽内的限定的夹紧力。因此,在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中,反向极性保护件表示同时以有效的方式阻止两个插入式连接器部分相对彼此来进行相对移动的装置,即使在其遇到因摇动和振动而引起的相当高的负载水平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这通过由U形编码肋部的竖直上升的U形壁(在下文中简称U形壁)来实现,这归功于该沟槽的梯形设计在所述U形壁因沟槽壁的倾斜布置而向内压迫时弹性变形,由此在梯形布置的壁上施力。以此方式,便于两个插入式连接器部分在它们互相配合状态下,被固定到彼此内部。由于U形壁的弹性设计,因此也有可能通过施加可设定的拔力而将两个插入式连接器部分拔开。在两个插入式连接器部分分离后,U形壁因弹性而回弯曲。在新的插入过程中,U形壁因以梯形形状布置的壁的倾斜定位而再次向内弯曲,从而因它们弹性而施加作用于梯形壁的方向上的力,这使编码肋部夹紧在梯形沟槽内。
借助从属权利要求中提及的措施,独立权利要求1中描述的反向极性保护件的另外有利发展是可能的。在原理上,以此方式,U形壁作用于倾斜定位的梯形沟槽壁上的力可基于U形壁的在配合方向上的长度来限定。在给定厚度情况下,长U形壁(实际上沿沟槽从头延伸至尾)允许的力大于短U形壁允许的力。根据特定有利实施方式,假定基于U形壁厚度来限定力,并且由此U形壁的厚度经调整以匹配一个插入式连接器部分在从另一插入式连接器部分拔开时的可设定的拔力。以此方式,U形壁可以在配合方向上沿整个长度而形成,这显著有利于U形壁的稳定,因为它们还可在其背向配合面的一侧来连接至沟槽外部,例如,连接至插入式连接器部分的外壳部分,这在U形壁被设计为较短的情况下并无可能,因为为了实现反向极性保护,U形壁始终必须始于插入式连接器部分的配合面,并且由此无法沿沟槽整个长度来延伸。
在尤其有利且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假定U形编码肋部在其位于配合面的一侧上的前端处具有形成为梯形的区域,即,使其外部梯形形状经调整以适应梯形沟槽。这个前部梯形区域(优选地形成为梯形腹板)优选地连接至U形编码肋部的U形壁。因此,以U形方式布置的壁在位于配合面的那侧上的前端处被连接至梯形腹板,而它们能够在背向配合面的背端处被连接至插入式连接器部分的外壳部分。以此方式,随着该编码肋部的前梯形区域在插入式连接器部分相对彼此不正确地布置的情况下产生较高阻力,并非只有反向极性保护件呈现更高弹性。此外,抵抗U形壁的任何损害的稳定性和弹性也通过壁连接至外壳部分两侧来增强,即。在位于配合面的那侧上的前端处被连接至作为插入式连接器外壳的部分的梯形腹板,并且在背向腹板那侧上的后端处被连接至相应外壳部分,诸如插入式连接器外壳的外壳壁。
由此,在特定优选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是,分别在配合方向上倾斜地延伸的滑动区域布置在梯形腹板与以U形方式布置的壁之间。借助这些滑动区域,就会促成当两个插入式连接器部分正确互相配合时,编码肋部可滑入编码沟槽中。在插入过程中,所述滑动区域还会支撑以U形方式布置在梯形沟槽内的壁向内弯曲。
在此,有梯形截面的沟槽以有利的方式布置在一个插入式连接器部分的插入式连接器外壳内,并且编码肋部优选地布置在另一插入式连接器部分的插入式连接器外壳上。编码肋部优选地形成为插入式连接器外壳的整体部分。
此外,以有利的方式使得U形壁在其背向配合面的端部朝向外壳壁渐缩,并且在所述端部连接至外壳壁。这促成了两个插入式连接器部分完全地划入到彼此之中。
附图简述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以下描述中更详细地描述。
在附图中:
图1示出插入式连接器部分的等距局部剖切视图,所述插入式连接器部分包括形成为编码沟槽的编码元件,所述编码沟槽具有梯形截面;
图2示出第二插入式连接器部分的等距局部剖切视图,所述第二插入式连接器部分对应图1中示出的插入式连接器部分,并且具有呈形成为U形的编码肋部形式的编码元件;
图3示出两个经互相配合的插入式连接器部分的截面图;以及
图4示出在图3中标识为IV的区段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中示出的插入式连接器具有两个可互相配合的插入式连接器部分。第一插入式连接器部分100例如被形成为凸形多极插入式连接器,所述凸形多极插入式连接器具有外壳105,在所述外壳中提供插口106,在所述插口内又布置有刀刃触点107。这个插入式连接器部分100布置例如在电路板(未示出)上,其中为此目的,提供对应SMD接触元件108。
在图2中示出与这个插入式连接器部分100配合的插入式连接器部分200。这个部分被形成为凹形多点式连接器。这个凹形多点式连接器具有外壳205,开口207布置在所述外壳内,在所述开口自身内又布置有已知弹簧元件,所述弹簧元件在图2中并不可见。
图1中示出的插入式连接器部分100具有呈沟槽形式的第一编码元件110,所述沟槽具有梯形壁120,图2中示出的插入式连接器部分具有形成为编码肋部的第二编码元件210,所述编码肋部在其前部区域端接在包括梯形侧壁215的腹板211中。这个梯形腹板211所具有的尺寸经调整以适应梯形沟槽110,使得在插入式连接器部分相对彼此正确布置时,第二编码元件210有可能滑入到第一编码元件110之中。相反,当插入式连接器部分100、200并未正确布置时,就不可能进行插入连接,因为编码肋部210撞击外壳100的外壳壁,例如由此阻止插入连接。因此,借助沟槽110和编码肋部210实现反向极性保护件。同时,这种反向极性保护件实现另一极重要的功能。也就是说,反向极性保护件用于使得两个插入式连接器部分100、200彼此固定,即,使得即使在插入连接暴露于通过振动和摇动产生的较高负载水平下时,也可不使插入式连接器部分100、200发生任何移动。因此,以非常有效的方式阻止因振动导致的接触元件相对于彼此的任何摩擦,即,刀刃触点107与弹簧触点的任何摩擦,以及对触点的甚至可导致接触中断的任何损害发生。
为了实现这种夹紧效应,编码肋部210在其背对配合面的背面区域以U形方式形成,包括以U形构型布置并将在下文中简称为U形壁212、213的壁,在配合面处,这些U形壁212、213终止在梯形腹板211中,并连接至这个梯形腹板。在背向配合面的侧面上,U形壁终止在外壳壁230中,其中所述U形壁在这个位置连接至外壳壁230。从所述梯形腹板211及其倾斜定位的壁215过渡至垂直定位的U形壁212、213借助倾斜地延伸的滑动区域219实现,由此,促成U形壁212、213及其倾斜定位的壁120滑入梯形沟槽110之中。U形壁212、213在其背向配合面的侧面连接至外壳壁230,在该侧面具有渐缩部分218。渐缩部分218促成两个插入式连接器部分100、200完全地插入到彼此之中。由于U形壁的夹紧效应,因此在无这种渐缩部分218的情况下,将不易于完成此举。这种夹紧效应在下文中结合图3和图4更详细地解释。
图3是两个经互相配合的插入式连接器部分100、200的截面图。在上部区域中,示出U形编码肋部210,所述编码肋部包括其U形壁212、213,所述编码肋部布置在具有梯形壁120的沟槽110内。在图4a、图4b中,示意性地示出插入过程。图4a示出具有梯形壁120的沟槽110。U形编码肋部210的U形壁212、213竖直定位,以便产生重叠O形。这个重叠O形在插入过程前就已存在。在插入过程中,编码肋部210的U形壁212、213在标识为B的箭头方向上向内弹性弯曲,由此在插入过程进行后,靠着第一编码元件110的梯形(即倾斜定位的)壁120。这个状态在图4b中示出。由于这两个壁212、213的弹性变形,因此,这两个壁212、213在倾斜定位的梯形壁120方向上施加力F,由此,就可进行两个插入式连接器部分100、200的彼此相抵的固定。在原理上,这个力F可经由(可以说是)U形壁212、213的在配合方向上的长度来设定,或更佳地经由U形壁212、213的厚度设定。这个力F也可基于相应实验测试来计算或确定。
为了增强壁212、213的弯曲特性,以及使两个外壳部分100、200的插入连接更为容易,可使壁212、213在其基部包括凹槽260,所述凹槽例如可形成为半圆形的(图4a、图4b)。

Claims (8)

1.用于插入式连接器的反向极性保护件,所述插入式连接器包括两个可互相配合的插入式连接器部分(100、200),其中一个插入式连接器部分(100)包括第一编码元件,并且另一插入式连接器部分(200)包括第二编码元件,并且其中所述两个编码元件彼此配合,使得当所述插入式连接器部分(100、200)正确布置时,所述两个编码元件可能进行插入连接,并且当所述插入式连接器部分(100、200)并未正确布置时,所述两个编码元件阻止插入连接;所述两个编码元件特征在于:一个编码元件是沟槽(110),所述沟槽在该配合方向上延伸并且具有梯形截面,并且另一编码元件是编码肋部(210),所述编码肋部在所述配合方向上延伸,并且利用以U形构型布置的弹性可弯曲壁(212、213)以U形方式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向极性保护件,其特征在于,利用以U形构型布置的弹性可弯曲壁(212、213)以U形方式来形成的所述编码肋部(210)终止在梯形腹板(211)中,所述梯形腹板位于所述配合表面的侧面上,并且具有经调整以适应所述沟槽(110)的所述梯形截面的截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向极性保护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梯形腹板(211)与以所述U形构型布置的所述壁(212、213)之间,倾斜地延伸的滑动区域(219)分别布置在所述配合方向上。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向极性保护件,其特征在于,以U形方式布置的所述壁(212、213)的厚度经调整以适应可设定的拔力,所述可设定的拔力在一个插入式连接器部分从所述另一插入式连接器部分中拔出时出现。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向极性保护件,其特征在于,带所述梯形截面的所述沟槽(110)布置在所述插入式连接器部分(100)的第一插入式连接器外壳(105)中,并且所述编码肋部(210)布置在所述另一插入式连接器部分(200)的第二插入式连接器外壳(205)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反向极性保护件,其特征在于,以U形方式布置的所述壁(212、213)被连接至所述第二插入式连接器部分(200)的所述插入式连接器外壳(205)的外壳壁(23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反向极性保护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肋部(210)的以U形方式布置的所述壁(212、213)朝向所述外壳壁(230)向外渐缩。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向极性保护件,其特征在于,以U形方式布置的所述壁(212、213)分别在其基部具有凹槽(260)。
CN201580014196.2A 2014-03-14 2015-03-09 反向极性保护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1049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4003477.1 2014-03-14
DE102014003477.1A DE102014003477A1 (de) 2014-03-14 2014-03-14 Verpolungsschutz
PCT/DE2015/100093 WO2015135531A1 (de) 2014-03-14 2015-03-09 Verpolungsschutz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04944A true CN106104944A (zh) 2016-11-09
CN106104944B CN106104944B (zh) 2018-12-21

Family

ID=527740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14196.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104944B (zh) 2014-03-14 2015-03-09 反向极性保护件

Country Status (13)

Country Link
US (1) US9711905B2 (zh)
EP (1) EP3117490B1 (zh)
JP (1) JP6509243B2 (zh)
KR (1) KR102233388B1 (zh)
CN (1) CN106104944B (zh)
CA (1) CA2942061A1 (zh)
DE (1) DE102014003477A1 (zh)
DK (1) DK3117490T3 (zh)
ES (1) ES2678747T3 (zh)
IL (1) IL247791B (zh)
MX (1) MX356168B (zh)
TW (1) TW201541750A (zh)
WO (1) WO201513553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28973B2 (ja) * 2020-09-28 2024-02-0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32871A (en) * 1961-02-21 1963-07-31 Amp Inc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insulating housings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s
CN101517842A (zh) * 2006-09-15 2009-08-26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连接器
JP4427748B2 (ja) * 2005-02-28 2010-03-1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203071321U (zh) * 2013-01-29 2013-07-17 宁波赛耐比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公母插组件
CN203312565U (zh) * 2013-05-17 2013-11-27 广东华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错位的品字尾公插座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202856C2 (de) * 1963-01-25 1973-05-10 Gustav Hensel Kommandit Ges Kragensteckvorrichtung
US4376565A (en) * 1981-02-17 1983-03-15 Amp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keying means
DE3315688A1 (de) * 1982-09-29 1984-03-29 Karl 7298 Loßburg Hehl Steckersystem zur verbindung eines elektronischen steuergeraetes mit einer arbeitsmaschine
DE4425466A1 (de) * 1994-07-19 1996-01-25 Thomas & Betts Gmbh Kabel-Steckverbinder
JP3314863B2 (ja) * 1996-12-03 2002-08-1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ブロックコネクタ
JP2001023735A (ja) * 1999-07-05 2001-01-26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2003331990A (ja) * 2002-05-13 2003-11-21 D D K Ltd 電気コネクタ
JP4028316B2 (ja) * 2002-07-30 2007-12-2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TW555189U (en) * 2002-09-25 2003-09-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JP3841346B2 (ja) * 2002-12-27 2006-11-01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接続部品、及びコネクタ装置
JP4567645B2 (ja) * 2006-09-15 2010-10-20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DE102010041540A1 (de) * 2010-09-28 2012-03-29 Robert Bosch Gmbh Steuergerät
JP5728310B2 (ja) 2011-07-01 2015-06-0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レバー嵌合式コネクタ
DE102012025107A1 (de) * 2012-12-21 2014-06-26 Erni Production Gmbh & Co. Kg Steckverbinderanordnung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32871A (en) * 1961-02-21 1963-07-31 Amp Inc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insulating housings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s
JP4427748B2 (ja) * 2005-02-28 2010-03-1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01517842A (zh) * 2006-09-15 2009-08-26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203071321U (zh) * 2013-01-29 2013-07-17 宁波赛耐比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公母插组件
CN203312565U (zh) * 2013-05-17 2013-11-27 广东华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错位的品字尾公插座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60133524A (ko) 2016-11-22
IL247791A0 (en) 2016-11-30
WO2015135531A1 (de) 2015-09-17
CN106104944B (zh) 2018-12-21
US9711905B2 (en) 2017-07-18
MX2016011849A (es) 2017-02-23
MX356168B (es) 2018-05-17
EP3117490B1 (de) 2018-04-18
ES2678747T3 (es) 2018-08-17
EP3117490A1 (de) 2017-01-18
TW201541750A (zh) 2015-11-01
KR102233388B1 (ko) 2021-03-29
US20170005437A1 (en) 2017-01-05
CA2942061A1 (en) 2015-09-17
DK3117490T3 (en) 2018-06-25
DE102014003477A1 (de) 2015-09-17
JP6509243B2 (ja) 2019-05-08
JP2017507463A (ja) 2017-03-16
IL247791B (en) 2020-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84010B (zh) 线缆连接器
CN110892592A (zh) 用于电连接器的端子位置保证装置
CN103002700A (zh) 电路板装置及其与电子卡的组合结构
JP2013222624A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210379556U (zh) 保护构件、带保护构件的连接器以及保护构件的安装构造
JP5392929B2 (ja) コネクタ
JP6781763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KR20090010319A (ko) 유동형 커넥터
CN107017516B (zh) 连接器
TW201328055A (zh) 連接器防鬆脫裝置
CN104701653B (zh) 用于插塞型连接器的触头元件及包括触头元件的布置
CN106104944A (zh) 反向极性保护件
KR20190004724A (ko) 회전 커넥터 및 회전 커넥터의 고정 구조
JP2006289472A (ja) 金属板の接合構造及びシールドケース
JP5624191B2 (ja) コネクタ
JP2007134091A (ja) 電気コネクタ
TWM532099U (zh) 連接器組件
JPWO2016084670A1 (ja) 留め具およびコネクタ取付構造
WO2014132411A1 (ja) Plcユニット
TWI545853B (zh) 連接器
JP2009295423A (ja) 合体コネクタ
TW201328057A (zh) 連接器防鬆脫裝置
JP2005259435A (ja) ロックアーム付電気コネクタ
US7534123B2 (en) Movable connector
JP6597434B2 (ja) 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2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