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17516B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17516B
CN107017516B CN201610860602.3A CN201610860602A CN107017516B CN 107017516 B CN107017516 B CN 107017516B CN 201610860602 A CN201610860602 A CN 201610860602A CN 107017516 B CN107017516 B CN 1070175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lid
sticking department
electric wire
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6060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17516A (zh
Inventor
青木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0175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175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175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1751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58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 H01R13/5804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comprising a separate cable clamping part
    • H01R13/5812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comprising a separate cable clamping part the cable clamping being achieved by mounting the separate part on the housing of the coupling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58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 H01R13/5833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the cable being forced in a tortuous or curved path, e.g. knots in cable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接器,不伴有结构的复杂化,确保应变消除件的卡定状态的稳定性。应变消除件(60)由第1盖、第2盖(61、62)构成,在第1盖、第2盖间具有从壳体(10)引出的电线(100)布设的布设空间(58)。第1盖、第2盖在夹着布设空间(58)的两侧具有第1锁定部、第2锁定部(76、44),通过第1锁定部、第2锁定部(76、44)相互卡定,从而第1盖、第2盖被保持。第1锁定部(76)具有在与布设空间(58)相对的位置立起的内壁(74)。第2盖(62)具有在与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倾斜地覆盖布设空间(58)的覆盖壁(43)。覆盖壁(43)配置成在内壁(74)的内侧能与内壁(74)抵接。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具备:壳体(插座连接器主体);盖,其安装于壳体;以及第1、第2应变消除件,其与盖卡定。当第1、第2应变消除件与盖卡定时,在第1、第2应变消除件之间弯曲地保持有从壳体的后表面引出的多根电线(信号线)。在此,通过在第1、第2应变消除件间弯曲地保持各电线,从而能防止在各电线受到振动、拉伸的外力时在壳体内的端子连接部位等产生过大的应力。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34891号公报
在上述的情况下,因为第1、第2应变消除件是通过盖相互卡定的结构,因此部件个数会增加盖的量。另一方面,如果第1、第2应变消除件是相互直接卡定的结构,则能将盖省略,能将部件个数削减。在该情况下,即使设为第1、第2应变消除件分别具有第1锁定部、第2锁定部,第1锁定部、第2锁定部中的一部分在最内侧具有内壁的结构,也有可能内壁受到外力而向内侧倾倒。那样一来,除了担心第1锁定部、第2锁定部的卡定状态欠缺稳定性之外,有时电线的布设空间变得狭窄。与此相对,有如下问题:当设置防止内壁内倾的专用的壁时,结构相应地变得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如上述的事情完成的,其目的在于,不伴有结构的复杂化,确保应变消除件的卡定状态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连接器具备:端子配件,其与电线连接;壳体,其容纳有所述端子配件,在后方引出电线;以及应变消除件,其安装于所述壳体,在与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弯曲地保持所述电线,所述连接器的特征在于,所述应变消除件由第1盖、第2盖构成,在所述第1盖、第2盖间具有所述电线布设的布设空间,所述第1盖、第2盖在夹着所述布设空间的两侧具有第1锁定部、第2锁定部,通过所述第1锁定部、第2锁定部相互卡定,从而所述第1盖、第2盖被保持,所述第1锁定部具有在与所述布设空间相对的位置立起的内壁,所述第2盖具有在与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倾斜地覆盖所述布设空间的覆盖壁,所述覆盖壁配置成在所述内壁的内侧能与所述内壁抵接。
通过覆盖壁配置成在内壁的内侧能与内壁抵接,从而内壁的内倾被限制,能确保第1锁定部、第2锁定部的卡定状态的稳定性。另外,因为覆盖壁是在与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倾斜地覆盖电线的布设空间的部分,所以不必设置限制内壁内倾的专用的结构,不会伴有结构的复杂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3是连接器的侧视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5是图4的A-A线剖视图;
图6是连接器的底视图;
图7是图6的B-B线剖视图;
图8是第2盖的侧视图;
图9是第2盖的底视图;
图10是第1盖的侧视图;
图11是第1盖的俯视图;以及
图12是实施例2的相当于图5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壳体
35:基部
36:突部
37:电线支撑面
41:限制面
43:覆盖壁
44:第2锁定部
58:布设空间
60、60A:应变消除件
61、61A:第1盖
62:第2盖
74:内壁
76:第1锁定部
90:端子配件
100:电线
200:捆扎带(固定件)
210:头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示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所述第1盖、第2盖中的至少一方配置成在夹着所述布设空间的两侧的所述内壁间覆盖所述布设空间,具有与所述内壁侧之间具有缝隙而能挠曲变形的弯曲部。这样,通过弯曲部挠曲变形,能灵活地应对电线直径的变更等。
<实施例1>
以下基于图1~图11说明实施例1。实施例1所涉及的连接器具备:多个端子配件90;壳体10,其能容纳各端子配件90;以及应变消除件60,其安装于壳体10。壳体10能与对方壳体80嵌合。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前后方向,将在壳体10开始嵌合时与对方壳体80相对的面侧设为前侧。上下方向以除了图4、图6、图9以及图11以外的各图为基准。
对方壳体80是合成树脂制的,如图3所示,具有筒状的罩部81。在罩部81的上壁设有卡定突起82。另外,在罩部81内突出地配置有对方端子配件85的阳极片86。
端子配件90通过将金属制的板材弯曲加工等而形成,如图3所示,成为在前后方向上细长的形式。具体地,端子配件90在前端部具有筒状的连接部91,在筒状的连接部91中插入连接有对方侧的阳极片86,端子配件90在后端部具有筒部92,在筒部92中通过压接连接有电线100的终端部和橡胶栓120。
壳体10是合成树脂制的,如图3所示,由整体上在宽度方向上扁平的块状的内壳体11和筒状的外壳体12构成,外壳体12与内壳体11分体,将内壳体11的外周包围。
在内壳体11与外壳体12之间,在前方开放地形成有嵌合空间13。对方壳体80的罩部81进入到嵌合空间13并能嵌合。在内壳体11的外周面嵌装有密封环14。当壳体10与对方壳体80嵌合时,密封环14弹性地贴紧于罩部81和内壳体11,两壳体10、80液密地被密封。
在内壳体11的上方设有向前后方向延伸的板状的锁定臂15,锁定臂15能挠曲变形。在锁定臂15中设有卡定孔16。通过在锁定臂15的卡定孔16中弹性地嵌入罩部81的卡定突起82,从而壳体10保持为与对方壳体80嵌合的状态。
如图1和图4所示,在外壳体12的后部,在上下方向立起地设有左右一对侧壁17。上述的锁定臂15在两侧壁17间通过并能从上方被确认。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两侧壁17中贯通地设有卡合孔18。另外,在内壳体11的左右两侧面,且在与卡合孔18对应的位置设有卡合突起19。通过在外壳体12的卡合孔18中弹性地嵌入内壳体11的卡合突起19,从而内壳体11相对于外壳体12以允许一些游动的状态安装。
如图3所示,在内壳体11中设有腔21。腔21在左右方向并列地配置有多个。在各腔21的下表面,向前方呈悬臂状突出地设有矛状部(lance)22。如图1所示,内壳体11的下表面前端部作为缺口区域23开放,在该缺口区域23,在后述的前保持器24安装前,矛状部22露出地配置。
端子配件90从后方插入到腔21,利用矛状部22弹性防脱地保持于内壳体11。伴随端子配件90插入到腔21,橡胶栓120液密地插入到腔21的后端部。另外,通过在内壳体11中从前方安装前保持器24,前保持器24进入到缺口区域23,从而矛状部22的挠曲动作被限制。由此,端子配件90成为双重防脱的状态。
接着对应变消除件60进行说明。应变消除件60是合成树脂制的,由位于下侧的第1盖61和位于上侧的第2盖62构成,以在第1盖61上从上方盖上第2盖62的方式组装。
如图11所示,第1盖61由底壁63、从底壁63的左右两端立起的一对立起壁64、从底壁63的后端向后方突出的装配部65构成为一体。
底壁63从前端直到后端部以大致恒定的宽度尺寸(左右尺寸)形成,后端部成为朝向后方逐渐将宽度尺寸缩窄的形式。如图3所示,在底壁63的中央部(除出外周缘部的部分)设有侧截面形状向上方弯曲成山型的第1弯曲部66。第1弯曲部66具有:凸曲面状的第1顶部67,其位于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部;第1前方区域68,其从第1顶部67向前方以下降坡度倾斜;以及第1后方区域69,其从第1顶部67向后方同样以下降坡度倾斜。第1后方区域69的前侧以比第1前方区域68平缓的倾斜角构成,后侧以比第1前方区域68陡峭的倾斜角构成。如图6所示,第1弯曲部66相对于底壁63的外周缘部通过第1连结壁71连结成一体。
如图3和图11所示,在第1弯曲部66的上表面,在前后方向隔开间隔地设有多个第1突条72。第1突条72形成在左右方向细长地延伸的形状,分别设置于第1前方区域68和第1后方区域69。
如图11所示,一对立起壁64在前端部具有壁厚的安装壁73,在后部具有壁薄的内壁74和外壁75。内壁74和外壁75构成为能与第2盖62的后述的第2锁定部44卡定的第1锁定部76。安装壁73在整体上形成沿着前后方向的纵壁状,成为挠曲动作实质上被限制的形式。在安装壁73的内表面后端部设有凹槽77,凹槽77在上下方向延伸。另外,安装壁73的后端构成为将凹槽77的后端划分并且沿着左右方向配置的中壁部78。在安装壁73的内表面中,且在比凹槽77靠前方的部分设有在上下方向细长地延伸的肋79。两安装壁73与底壁63的前端部一起安装于外壳体12的后端部。此时,通过肋79与外壳体12的侧壁17的外表面紧密地抵接,从而能抑制第1盖61与外壳体12之间的晃荡。
如图11所示,内壁74的前端与中壁部78的内侧连结成一体,成为以沿着底壁63的侧缘的方式在前后方向延伸后后端部朝向后方向内侧弯曲的形式。内壁74的后端部形成得比内壁74的其他部分厚。在内壁74的后端部与底壁63的后端部之间形成得狭窄的空间构成为来自内壳体11的电线100导出的电线导出口31。
外壁75在整体上形成沿着前后方向的板状,在内壁74之间隔开恒定间隔并且与内壁74的外侧对置地配置。在外壁75与内壁74之间形成有第2锁定部44进入的进入空间32,进入空间32在上方开放。外壁75、内壁74以及进入空间32形成于中壁部78(安装壁73的最大厚度部分)的左右方向的厚度范围。
另外,外壁75能以与底壁63的侧缘连结的部位为支点向内外挠曲变形。在外壁75的上端缘,且从前后两缘到内侧缘形成有倾斜面33,倾斜面33被倒角。在外壁75贯通地设有侧视为矩形的锁定孔34。外壁75通过将锁定孔34划分而形成门型框状。
如图7和图11所示,装配部65由板状的基部35和突部36构成,基部35与底壁63的后端连结成一体,突部36朝向基部35的图示从右侧(宽度方向一侧)的区域向上方突出,在整体上形成为截面为大致L字形。突部36与内壁74的后端部也连结成一体。
如图7所示,在装配部65上安装有作为将多个电线100捆扎并固定的固定件的捆扎带(tie band)200。捆扎带200是合成树脂制的,由方形箱状的头部210和从头部210细长地延伸的带状的带主体220构成。在本实施例1的情况下,能使用公知的捆扎带200。
基部35的上表面设为与底壁63的外周缘部(除去第1弯曲部66的部分)的上表面相连的左右方向平坦的电线支撑面37。在电线支撑面37上并排地载置支撑有从电线导出口31导出的多根电线100。在基部35的下表面设有弯曲突状的周围导向部38。捆扎带200的带主体220沿着周围导向部38的弧状面缠绕。
如图7所示,突部36形成大致方块状,具有也横跨基部35在上下方向贯通的插通孔39。突部36的两侧面中与电线支撑面37的侧缘相连的面设为上下方向平坦的限制面41。限制面41的下端与电线支撑面37呈大致直角地交叉,上端与后述的头部支撑面42呈大致直角地交叉。并排地支撑于电线支撑面37上的多个电线100中位于端部的电线100A通过与突部36的限制面41抵接而被限制左右方向(横向)的运动,与其他的电线100一起在左右方向上被定位。
突部36的上表面设为左右方向平坦的头部支撑面42。头部支撑面42配置于比电线支撑面37高一级的位置。捆扎带200在头部210支撑于头部支撑面42的状态下,在带主体220在插通孔39中插通后从基部35的下表面环绕到各电线100的上表面,而且带主体220的顶端部插入卡定于头部210,从而安装于装配部65。
如图9所示,第2盖62由覆盖壁43和从覆盖壁43的左右两端垂下的一对第2锁定部44构成为一体。
覆盖壁43与底壁63对置地配置,在俯视时形成与底壁63大致同样的形状。因此,覆盖壁43的后端部朝向后方逐渐地变得狭窄。如图3和图4所示,覆盖壁43除去后端侧的一部分位于比装配部65靠前方,在覆盖壁43的后方可确保用于将捆扎带200安装到装配部65的空间。
如图3所示,在覆盖壁43的中央部(除去外周缘部的部分)设有侧截面形状沿着前后方向弯曲成波形的第2弯曲部45。第2弯曲部45具有:凸曲面状的第2顶部46,其位于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部;第2前方区域47,其从第2顶部46向前方以下降坡度倾斜;以及第2后方区域48,其从第2顶部46向后方以下降坡度倾斜。第2前方区域47的倾斜角(相对于前后方向的倾斜角)与第1前方区域68的倾斜角大致相同,第2后方区域48的倾斜角与第1后方区域69的倾斜角大致相同。另外,第1、第2顶部67、46关于前后方向配置于大致相同的位置。即,第1弯曲部66、第2弯曲部45彼此处于相互大致平行的位置关系。在此,第1弯曲部66、第2弯曲部45间构成为在与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弯曲(蜿蜒)地保持电线100的布设空间58。
另外,如图4所示,第2弯曲部45相对于覆盖壁43的外周缘部通过第2连结壁49连结成一体。如图3和图9所示,在第2弯曲部45的下表面,在前后方向隔开间隔地设有多个第2突条51。第2突条51形成在左右方向细长地延伸的形状,分别设置于第2前方区域47和第2后方区域48,且配置于与第1突条72不同的前后位置。
如图9所示,在覆盖壁43的下表面前端部中夹着第2前方区域47的前端部的左右两侧突出地设有一对导向部52。通过导向部52以嵌合状态插入到凹槽77中,从而可引导第1盖61、第2盖62的组装动作,且可进行第1盖61、第2盖62的相互定位。
第2锁定部44设为在以沿着覆盖壁43的侧缘部的方式在前后方向延伸后后端部朝向后方向内侧弯曲的形式,如图11所示,能与立起壁64的进入空间32嵌合。在第2锁定部44的前部(沿着前后方向的部分)设有通过在外表面凹陷形成侧视为矩形的凹部53而成为壁薄的锁定片部54,锁定片部54能挠曲变形。如图5所示,在凹部53能嵌合外壁75。在锁定片部54的外表面(凹部53的里面)设有爪状的锁定突起55,锁定突起55与外壁75的锁定孔34嵌合并能卡定。锁定突起55形成于凹部53的深度内。
如图5所示,在覆盖壁43中的第2锁定部44与第2弯曲部45之间的区域,横跨覆盖壁43的外周缘部和第2连结壁49设有能将内壁74的上端部以嵌合状态插入的截面为有方形凹状的限制槽56。限制槽56横跨第2锁定部44的前后方向的全长延伸,具有与从覆盖壁43的外周缘部到第2弯曲部45(第2前方区域47、第2顶部46、第2后方区域48)的落差相当的深度。限制槽56的左右槽面沿着上下方向配置,其中,与内壁74相对的槽面作为限制内壁74内倾的按压面57发挥作用。
接着,说明本实施例1的作用效果。
在组装时,将从内壳体11延伸的各电线100通过应变消除件60的第1盖61的电线导出口31导出到外部。接着,在第1盖61上从上方组装第2盖62。在组装的过程中,第2盖62的导向部52插入到凹槽77进行引导,并且第2盖62的第2锁定部44以嵌合状态进入到第1盖61的进入空间32。于是,第2锁定部44的锁定突起55在第1锁定部76的外壁75的倾斜面33上滑动,外壁75向外侧挠曲变形。然后,外壁75弹性复原,锁定突起55嵌入到锁定孔34中,从而如图5所示,第2锁定部44与第1锁定部76卡定,第1盖61、第2盖62保持成组装状态。此外,外壁75的外表面与第2锁定部44的外表面中的凹部53的开口缘部大致齐平地连续,不会从第2锁定部44的外表面突出。
另外,在第1盖61、第2盖62的组装即将完成前,在第2盖62的覆盖壁43的限制槽56中嵌入内壁74的上端部,内壁74的左右方向的运动被限制。特别是,内壁74因为锁定片部54位于外侧,所以有时被锁定片部54按压而容易向内侧倾倒,通过内壁74的上端部与限制槽56的按压面57抵接,从而能限制内壁74内倾的价值大。另外,第2弯曲部45为了在与第1弯曲部66之间构成电线100的布设空间58,而从覆盖壁43的外周缘部以落差形成,利用该落差形成限制槽56,因此并不是新设用于限制槽56的特殊结构,能简化整体的结构。此外,在第1盖61、第2盖62组装后也可维持内壁74的上端部与限制槽56嵌合而被限制内倾的状态。
当第1盖61、第2盖62组装时,如图3所示,从内壳体11的后表面延伸出的各电线100以弯曲成大致S字状的状态布设在第1弯曲部66、第2弯曲部45间的布设空间58。因此,即使振动、拉伸等的外力作用于各电线100中的从电线导出口31导出的部分,也能抑制电线100在第1弯曲部66、第2弯曲部45间的布设空间58中游动。其结果是,可良好地维持腔21的内周面和橡胶栓120的贴紧状态,能确保密封性,并且在两壳体10、80嵌合后可良好地维持端子配件90和对方端子配件85的连接状态,能确保连接稳定性。特别是在本实施例1的情况下,通过分别设置于第1弯曲部66、第2弯曲部45上的多个第1突条72、第2突条51紧密地抵接于电线100的外周面使得第1突条72、第2突条51侵入电线100的外周面,从而能可靠地抑制电线100在布设空间58中在前后方向错位。
另外,当第1盖61、第2盖62组装时,各电线100的导出部分从布设空间58经由应变消除件60的电线导出口31大致并排地承载于装配部65的电线支撑面37。在此,如图7所示,与上述的第1盖61、第2盖62的组装作业前后地将捆扎带200安装于装配部65。捆扎带200在将头部210载置于头部支撑面42并且使带主体220通过插通孔39的状态下,以临时固定状态保持于装配部65。
接着,从装配部65的插通孔39的下端开口延伸出的带主体220经由周围导向部38从基部35环绕到各电线100的上端,带主体220的顶端部在头部210中插通并卡定。由此,带主体220从基部35横跨各电线100进行缠绕,各电线100横向一列地被夹持固定在带主体220与基部35之间。此时,位于端部的电线100A与突部36的限制面41抵接,可限制各电线100向左右方向的错位。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1,应变消除件60一体地具有用于安装将电线100固定的捆扎带200的装配部65,所以与装配部65与应变消除件60分开设置的情况相比,能削减部件个数。另外,利用装配部65的突部36的上表面和侧面(相互交叉的2面),可有效地设置头部支撑面42和限制面41,因此能简化装配部65的结构。
另外,如图5所示,通过覆盖壁43的限制槽56的按压面57在内壁74的内侧配置成能与内壁74的上端部抵接,从而内壁74的内倾被限制,因此能确保第1锁定部76、第2锁定部44的卡定状态的稳定性。在该情况下,因为覆盖壁43是将电线100的布设空间58覆盖的部分,所以不必设置限制内壁74内倾的专用的结构,能避免结构变得复杂。
<实施例2>
图12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实施例2的应变消除件60A的第1盖61A的结构与实施例1不同,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大致同样。因此,以下对与实施例1相同或者相当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实施例2的情况下,从第1盖61A中省略第1连结壁71,在配置于底壁63的外周缘部以及左右两侧的内壁74与第1弯曲部66之间形成有沿着大致前后方向的缝隙59。第1弯曲部66通过在两侧形成缝隙59,从而能以前后两端为支点在上下方向挠曲变形。
根据实施例2,在电线100被夹持在第1弯曲部66、第2弯曲部45间的布设空间58时,第1弯曲部66成为能挠曲变形的状态,因此能吸收第1盖61A、第2盖62间的组装误差、尺寸误差。特别是在电线直径变更的情况下也能灵活地应对。此外,在本实施例2的情况下,当从第2盖62省略第2连结壁49时,不易形成限制内壁74内倾的按压面57,因此期望在第1盖61A侧形成缝隙59。
<其他的实施例>
以下简单地说明其他的实施例。
(1)与上述实施例1、2相反,也可以是第1盖配置于上侧,第2盖配置于下侧。另外,第1盖、第2盖也可以在左右方向能开闭地安装。
(2)装配部也可以与第2盖设置成一体。
(3)覆盖壁的按压面也可以构成为,不是始终与内壁抵接,而是在内壁将要内倾时与内壁抵接。
(4)在实施例2的情况下,缝隙也可以设置于第2盖,或者也可以设置于第1盖、第2盖两者。此外,在缝隙设置于第2盖的情况下,第2弯曲部能挠曲变形。
(5)壳体也可以不分离为内壳体和外壳体,而是构成为一体。

Claims (2)

1.一种连接器,具备:
端子配件,其与电线连接;
壳体,其容纳有所述端子配件,在后方引出电线;以及
应变消除件,其安装于所述壳体,在与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弯曲地保持所述电线,
所述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应变消除件由第1盖、第2盖构成,在所述第1盖、第2盖间具有所述电线布设的布设空间,
所述第1盖、第2盖在夹着所述布设空间的两侧具有第1锁定部、第2锁定部,通过所述第1锁定部、第2锁定部相互卡定,从而所述第1盖、第2盖被保持,
所述第1锁定部具有在与所述布设空间相对的位置立起的内壁,所述第2盖具有在与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倾斜地覆盖所述布设空间的覆盖壁,所述覆盖壁配置成在所述内壁的内侧能与所述内壁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盖、第2盖中的至少一方配置成在夹着所述布设空间的两侧的所述内壁间覆盖所述布设空间,具有在与所述内壁侧之间具有缝隙而能挠曲变形的弯曲部。
CN201610860602.3A 2015-10-08 2016-09-28 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0175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00035A JP2017073301A (ja) 2015-10-08 2015-10-08 コネクタ
JP2015-200035 2015-10-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17516A CN107017516A (zh) 2017-08-04
CN107017516B true CN107017516B (zh) 2019-04-12

Family

ID=585378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60602.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017516B (zh) 2015-10-08 2016-09-28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7073301A (zh)
CN (1) CN1070175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89840B2 (ja) * 2017-11-08 2021-06-18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
JP7206906B2 (ja) * 2018-12-28 2023-01-18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端子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コネクタ
JP2020129437A (ja) * 2019-02-07 2020-08-2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DE102020117183A1 (de) * 2020-06-30 2021-12-30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Bauteilverbund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67005A (en) * 1980-11-05 1983-01-04 Amp Incorporated Strain relief cover
US4448471A (en) * 1982-05-20 1984-05-15 Amp Incorporated Polarized locking latch cover for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H10134891A (ja) * 1996-10-29 1998-05-22 Fujitsu Takamizawa Component Kk 多極コネクタ
CN1992445A (zh) * 2005-12-27 2007-07-04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保持电缆的两个壳彼此牢固接合的连接器
FR2908239B1 (fr) * 2006-11-03 2009-03-27 Thermor Ind Soc Par Actions Si "dispositif de serrage et de maintien de cable"
CN102823065A (zh) * 2010-03-29 2012-12-12 3M创新有限公司 用于电连接器的缆线理线器
CN104425965A (zh) * 2013-08-23 2015-03-18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55654B2 (ja) * 2002-04-17 2006-03-15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アンプ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および電線保護具
JP2006086091A (ja) * 2004-09-17 2006-03-30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4438590B2 (ja) * 2004-10-13 2010-03-2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67005A (en) * 1980-11-05 1983-01-04 Amp Incorporated Strain relief cover
US4448471A (en) * 1982-05-20 1984-05-15 Amp Incorporated Polarized locking latch cover for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H10134891A (ja) * 1996-10-29 1998-05-22 Fujitsu Takamizawa Component Kk 多極コネクタ
CN1992445A (zh) * 2005-12-27 2007-07-04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保持电缆的两个壳彼此牢固接合的连接器
FR2908239B1 (fr) * 2006-11-03 2009-03-27 Thermor Ind Soc Par Actions Si "dispositif de serrage et de maintien de cable"
CN102823065A (zh) * 2010-03-29 2012-12-12 3M创新有限公司 用于电连接器的缆线理线器
CN104425965A (zh) * 2013-08-23 2015-03-18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17516A (zh) 2017-08-04
JP2017073301A (ja) 2017-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19847B2 (ja) コネクタ
CN107017516B (zh) 连接器
US8974244B2 (en) Connector
CN107528153B (zh) 连接器
US9368909B2 (en) Electric connector
JP5614369B2 (ja) 端子金具
US9385480B2 (en) Connector
KR101566687B1 (ko) 전기 커넥터
KR101637721B1 (ko) 하우징 및 이를 사용한 도어 커넥터
KR101625293B1 (ko) 전기 커넥터
EP2493031A1 (en)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it
CN106981764A (zh) 连接器
EP1821372B1 (en) A connector and a mounting method
JP2013526764A (ja) プラグイン・コネクタおよびプラグイン・モジュールシステム
JP5093088B2 (ja) 防水コネクタ
EP1548894A1 (en) A connector
JP6150053B2 (ja) コネクタ
KR101774681B1 (ko) 커넥터
JP6048342B2 (ja) コネクタ
US20170170599A1 (en) Connector
JP5119895B2 (ja) コネクタカバー
TW201212431A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fitting method
JP2022037547A (ja) 端子金具および連鎖端子
JP2016207253A (ja) コネクタと端子金具の接続構造
JP2010003465A (ja) 雌型の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412

Termination date: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