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04332B - 聚酯树脂薄膜、聚酯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图像显示装置、硬涂膜、触摸面板用传感器薄膜、玻璃飞散防止膜及触摸面板 - Google Patents

聚酯树脂薄膜、聚酯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图像显示装置、硬涂膜、触摸面板用传感器薄膜、玻璃飞散防止膜及触摸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04332B
CN106104332B CN201580015388.5A CN201580015388A CN106104332B CN 106104332 B CN106104332 B CN 106104332B CN 201580015388 A CN201580015388 A CN 201580015388A CN 106104332 B CN106104332 B CN 1061043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ester resin
resin film
film
formula
cross directio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1538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04332A (zh
Inventor
中居真
中居真一
山田直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1043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043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043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043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5/00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5/02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 B29C55/10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multiaxial
    • B29C55/12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multiaxial biaxial
    • B29C55/14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multiaxial biaxial successively
    • B29C55/143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multiaxial biaxial successively firstly parallel to the direction of feed and then transversely thereto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83Birefringent or phase retarding el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67/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02F1/133311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g. against dust or humidit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Shaping By String And By Release Of Stress In Plastics And The Like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聚酯树脂薄膜、聚酯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图像显示装置、硬涂膜、触摸面板用传感器薄膜、玻璃飞散防止膜及触摸面板。满足下述式(1)~(4)的聚酯树脂薄膜能够同时改善从正面观察时的彩虹状不均匀及倾斜观察时的彩虹状不均匀。15μm≤Th≤60μm……式(1);0<nx‑ny≤0.020……式(2);0.120≤(nx+ny)/2‑nz<0.160……式(3);0<nΔ≤0.014……式(4)。

Description

聚酯树脂薄膜、聚酯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图像显示 装置、硬涂膜、触摸面板用传感器薄膜、玻璃飞散防止膜及触 摸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酯树脂薄膜、聚酯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图像显示装置、硬涂膜、触摸面板用传感器薄膜、玻璃飞散防止膜及触摸面板。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体显示器(PDP)、电致发光显示器(OELD或IELD)、场发射显示器(FED)、触摸面板、电子纸等图像显示装置在图像显示面板的显示画面侧配置有偏振片。例如,液晶显示装置作为消耗电力较小且节省空间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用途逐年扩大。以往,液晶显示装置具有显示图像的视角依赖性较大的重大缺点,但VA(垂直取向(VirticalAlignment))模式、IPS(平面转换(In-Place-Switching))模式等广视角液晶模式已经被实用化,因此,在电视机等要求高品质图像的市场上,液晶显示装置的需求也正在快速扩大。
液晶显示装置中所使用的偏振片一般如下构成:由使碘或染料吸附取向而成的聚乙烯醇薄膜等构成偏振器,在该偏振器的表背两侧贴合透明的保护膜(偏振片保护膜)。为方便起见,将贴合于液晶单元的面(与显示侧相反一侧)的保护膜称作内侧薄膜,将对置侧(显示侧)称作外侧薄膜。聚酯树脂薄膜等具有成本也较低、机械强度较高且具有低透湿性等优点,因此期待作为外侧薄膜的应用。
并且,聚酯树脂薄膜不仅用作偏振片的保护膜等液晶显示装置的基材,还用作透明导电性薄膜、飞散防止膜、硬涂膜等触摸面板用部件的情况逐渐增加。
当在这种基材或部件中使用聚酯树脂薄膜时,例如如日本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2所示,已知通过减小面内的双折射,能够抑制显示在显示器时的正面的彩虹状不均匀。
以往技术文献
日本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2011/043131号小册子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07892号公报
发明的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但是,日本专利文献1或日本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的方法具有如下问题:通过减小面内的双折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从正面观察显示器时的彩虹状不均匀,但无法抑制倾斜观察显示器时的彩虹状不均匀。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同时改善从正面观察时的彩虹状不均匀及倾斜观察时的彩虹状不均匀的聚酯树脂薄膜、聚酯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图像显示装置、硬涂膜、触摸面板用传感器薄膜、玻璃飞散防止膜及触摸面板。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的结果,本发明人等发现,通过控制薄膜的厚度、薄膜面内方向的双折射、薄膜厚度方向的双折射、或薄膜面内的双折射不均匀,还能够消除倾斜观察显示器时的彩虹状不均匀,并完成了本发明。
作为用于实现上述课题的具体手段的本发明如下所示。
[1]一种满足下述式(1)~(4)的聚酯树脂薄膜,
15μm≤Th≤60μm……式(1)
0<nx-ny≤0.020……式(2)
0.120≤(nx+ny)/2-nz<0.160……式(3)
0<nΔ≤0.014……式(4)
式(1)~(4)中,Th表示聚酯树脂薄膜的厚度,聚酯树脂薄膜的厚度的单位为μm;nx表示聚酯树脂薄膜面内的慢轴方向的折射率,ny表示聚酯树脂薄膜面内的快轴方向的折射率,nz表示聚酯树脂薄膜厚度方向的折射率,nΔ表示聚酯树脂薄膜的任意部位1m2内的(nx-ny)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2]根据[1]所述的聚酯树脂薄膜中,优选满足下述式(5),
130℃≤Tpre≤200℃……式(5)
式(5)中,Tpre表示聚酯树脂薄膜的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测定而测定的预峰温度,单位为℃。
[3]根据[1]或[2]所述的聚酯树脂薄膜中,优选聚酯树脂薄膜的密度为1.370~1.390g/cm3
[4]根据[1]至[3]中任一个所述的聚酯树脂薄膜中,优选在150℃下静置30分钟之后的聚酯树脂薄膜的MD方向及TD方向的热收缩率为3.5%以下。
[5]根据[1]至[4]中任一个所述的聚酯树脂薄膜中,优选在80℃下静置24小时之后的聚酯树脂薄膜的MD方向及TD方向的热收缩率为0.3%以下。
[6]根据[1]至[5]中任一个所述的聚酯树脂薄膜中,优选聚酯树脂薄膜的宽度为0.6~6m。
[7]根据[1]至[6]中任一个所述的聚酯树脂薄膜中,优选为双轴取向。
[8]一种聚酯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其包含:以片状熔融挤出聚酯原料树脂,并在流延鼓上冷却而成型聚酯树脂薄膜的工序;
纵向拉伸工序,将已成型的聚酯树脂薄膜沿长度方向进行纵向拉伸的工序;及
横向拉伸工序,将纵向拉伸后的聚酯树脂薄膜沿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进行横向拉伸的工序,
并且满足下述式(1’)及(6)~(11),
15μm≤Th’≤60μm……式(1’)
2.8≤DMD≤3.6……式(6)
DMD-1.0≤DTD≤DMD+0.5……式(7)
130℃≤TSET≤200℃……式(8)
80℃≤TTDs≤120℃……式(9)
120℃≤TTDe≤180℃……式(10)
20℃≤TTDe-TTDs≤80℃……式(11)
式(1’)及(6)~(11)中,Th’表示横向拉伸工序后的聚酯树脂薄膜的厚度,横向拉伸工序后的聚酯树脂薄膜的厚度的单位为μm;DMD表示纵向的拉伸倍率,DTD表示横向的拉伸倍率,TSET表示热定型时的最高到达膜面温度,TTDs表示横向拉伸开始时的膜面温度,TTDe表示横向拉伸结束时的膜面温度;TSET、TTDs及TTDe的单位为℃。
[9]根据[8]所述的聚酯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中,优选纵向拉伸后且横向拉伸前的聚酯树脂薄膜的双折射满足下述式(12)及式(13),
0.030<nx(MD)-ny(MD)≤0.090……式(12)
0.030≤(nx(MD)+ny(MD))/2-nz(MD)<0.090……(13)
式(12)及式(13)中,nx(MD)表示纵向拉伸后的聚酯树脂薄膜的面内的慢轴方向的折射率,ny(MD)表示纵向拉伸后的聚酯树脂薄膜的面内的快轴方向的折射率,nz(MD)表示纵向拉伸后的聚酯树脂薄膜的厚度方向的折射率。
[10]根据[8]或[9]所述的聚酯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包含在热定型部和热松弛部中进行传送的工序,在所述热定型部中,加热进行纵向拉伸及横向拉伸之后的聚酯树脂薄膜,使其结晶化而进行热定型,在所述热松弛部中,加热已热定型的聚酯树脂薄膜,使聚酯树脂薄膜的张紧力松弛而去除薄膜的残余应变,
将热松弛部中的纵向的松弛率设为1~10%,将横向的松弛率设为3~23%。
[11]根据[8]至[10]中任一个所述的聚酯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包含在热定型部和热松弛部中进行传送的工序,在所述热定型部中,加热进行纵向拉伸及横向拉伸之后的聚酯树脂薄膜,使其结晶化而进行热定型,在所述热松弛部中,加热已热定型的聚酯树脂薄膜,使聚酯树脂薄膜的张紧力松弛而去除薄膜的残余应变,
在横向拉伸部与热定型部之间包含中间冷却部。
[12]根据[11]所述的聚酯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在中间冷却部中满足下述式(14),
30℃≤TMC≤(TTDe-10)℃……式(14)
式(14)中,TMC表示最低膜面温度,TTDe表示横向拉伸结束时的膜面温度,单位均为℃。
[13]一种偏振片,其包含偏振器、以及[1]至[7]中任一个所述的聚酯树脂薄膜。
[14]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具备[1]至[7]中任一个所述的聚酯树脂薄膜、或权利要求13所述的偏振片。
[15]根据[14]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中,优选至少包含:具有蓝色、绿色及红色的发光峰值的光源单元;及在两面具有偏振片的液晶单元,在光源单元的绿色的发光峰值及红色的发光峰值中,半宽度较小的发光峰值的半宽度W为50nm以下。
[16]根据[15]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中,优选光源单元至少具有蓝色发光二极管或紫外线发光二极管和被来自蓝色发光二极管或紫外线发光二极管的光激发而能够发光的荧光体。
[17]根据[16]所述的的图像显示装置中,优选荧光体中的至少1个为量子点。
[18]一种硬涂膜,其包含[1]至[7]中任一个所述的聚酯树脂薄膜。
[19]一种触摸面板用传感器薄膜,其包含[1]至[7]中任一个所述的聚酯树脂薄膜。
[20]一种玻璃飞散防止膜,其包含[1]至[7]中任一个所述的聚酯树脂薄膜。
[21]一种触摸面板,其具备[1]至[7]中任一个所述的聚酯树脂薄膜、[13]所述的偏振片、[18]所述的硬涂膜、[19]所述的触摸面板用传感器薄膜及[20]所述的玻璃飞散防止薄膜中的至少任一个。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能够同时改善从正面观察时的彩虹状不均匀及倾斜观察时的彩虹状不均匀的聚酯树脂薄膜、聚酯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图像显示装置、硬涂膜、触摸面板用传感器薄膜、玻璃飞散防止膜及触摸面板。
附图说明
图1是从上面示出双轴拉伸机的一例的顶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所记载的构成要件的说明有时基于代表性实施方式或具体例而进行,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种实施方式。另外,本说明书中,用“~”表示的数值范围表示包含“~”前后所记载的数值作为下限值及上限值的范围。
[聚酯树脂薄膜]
本发明的聚酯树脂薄膜(以下,也简称为“薄膜”)满足下述式(1)~(4)。
15μm≤Th≤60μm……式(1)
0<nx-ny≤0.020……式(2)
0.120≤(nx+ny)/2-nz<0.160……式(3)
0<nΔ≤0.014……式(4)
式(1)~(4)中,Th表示聚酯树脂薄膜的厚度,聚酯树脂薄膜的厚度的单位为μm;nx表示聚酯树脂薄膜面内的慢轴方向的折射率,ny表示聚酯树脂薄膜面内的快轴方向的折射率,nz表示聚酯树脂薄膜厚度方向的折射率,nΔ表示聚酯树脂薄膜的任意部位1m2内的(nx-ny)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通过这种结构,本发明的聚酯树脂薄膜能够同时改善从正面观察时的彩虹状不均匀及倾斜观察时的彩虹状不均匀。
从正面观察时的彩虹状不均匀能够通过减小面内的双折射来改善,但无法改善倾斜观察时的彩虹状不均匀。
本发明中,通过将薄膜的厚度设在特定范围,且将薄膜面内的双折射、薄膜的厚度方向的双折射及作为薄膜的任意部位1m2内的面内的双折射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的不均匀(以下,也简称为面内的双折射分布)设在特定范围,能够同时改善从正面观察时的彩虹状不均匀及倾斜观察时的彩虹状不均匀。
以下,对本发明的聚酯树脂薄膜的优选方式进行说明。
<聚酯树脂薄膜的厚度>
本发明的聚酯树脂薄膜的厚度满足下述式(1),优选满足下述式(1-2),更优选满足下述式(1-3)。
15μm≤Th≤60μm……式(1)
20μm≤Th≤55μm……式(1-2)
23μm≤Th≤50μm……式(1-3)
Th表示聚酯树脂薄膜的厚度(μm)。
若聚酯树脂薄膜的厚度为15μm以上,则贴合于液晶显示装置或触摸面板时不易产生折皱等,该处不易成为彩虹状不均匀的显示故障。若聚酯树脂薄膜的厚度为60μm以下,则彩虹状不均匀不易被观察到。
聚酯树脂薄膜的厚度Th例如如下进行测定:使用接触式膜厚测定计,在纵向拉伸的方向(长度方向)上遍及0.5m以等间隔采样50点,进而在薄膜宽度方向(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遍及薄膜总宽以等间隔(在宽度方向上进行50等分)采样50点之后,测定这些100点的厚度。求出这些100点的平均厚度,将其设为聚酯薄膜的厚度。
<聚酯树脂薄膜的双折射>
本发明的聚酯树脂薄膜的面内的双折射满足下述式(2),优选满足下述式(2-2),更优选满足下述式(2-3)。
0<nx-ny≤0.020……式(2)
0.001≤nx-ny≤0.015……式(2-2)
0.002≤nx-ny≤0.012……式(2-3)
nx表示聚酯树脂薄膜面内的慢轴方向的折射率,ny表示聚酯树脂薄膜面内的快轴方向的折射率。
若本发明的聚酯树脂薄膜的面内的双折射大于0,则面内的双折射分布(nΔ)不会变得过大,彩虹状不均匀不易被观察到。若本发明的聚酯树脂薄膜的面内的双折射为0.020以下,则彩虹状不均匀不易被观察到。
从彩虹状不均匀的观点考虑,本发明的聚酯树脂薄膜的厚度方向的双折射满足下述式(3),优选满足下述式(3-2),更优选满足下述式(3-3)。
0.120≤(nx+ny)/2-nz<0.160……式(3)
0.130≤(nx+ny)/2-nz<0.159……式(3-2)
0.140≤(nx+ny)/2-nz<0.158……式(3-3)
nx表示聚酯树脂薄膜面内的慢轴方向的折射率,ny表示聚酯树脂薄膜面内的快轴方向的折射率,nz表示聚酯树脂薄膜厚度方向的折射率。
若本发明的聚酯树脂薄膜的厚度方向的双折射小于0.120,则纵向、横向取向变得过小而在薄膜强度方面产生问题,会失去作为薄膜的实体。若本发明的聚酯树脂薄膜的厚度方向的双折射小于0.160,则彩虹状不均匀不易被观察到。
nx、ny、nz能够如下进行测定。
使用两片偏振片,求出聚酯树脂薄膜的取向轴方向,以取向轴方向正交的方式切出4cm×2cm的长方形来作为测定用样品。对于该样品,通过阿贝折射率计求出正交的两个轴的折射率(nx,ny)及厚度方向的折射率(nz)并求出式(2)~(4)。
作为本发明的聚酯树脂薄膜的任意部位1m2内的(nx-ny)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的不均匀(面内的双折射分布)满足下述式(4),优选满足下述式(4-2),更优选满足下述式(4-3)。
0<nΔ≤0.014……式(4)
0.001<nΔ≤0.010……式(4-2)
0.002<nΔ≤0.008……式(4-3)
若面内的双折射分布nΔ大于0,则无需以高倍率拉伸聚酯树脂薄膜,能够将聚酯树脂薄膜轻松地控制为使面内的双折射或厚度方向的双折射在上述式(2)、式(3)的范围内。若面内的双折射分布nΔ为0.014以下,则彩虹状不均匀不易被观察到。
nΔ能够如下进行测定。
对于聚酯树脂薄膜1m2,每隔100mm在薄膜宽度方向、流动方向上均等地采样。例如,在薄膜宽度为2m、薄膜长度为0.5m的薄膜的情况下,在宽度方向上切出20点、在流动方向上切出5点,总计100点的薄膜片。关于薄膜片的大小,以与前述折射率测定(阿贝折射计)中所记载的方法相同的尺寸切出。对于所切出的薄膜片,全部都利用与前述折射率测定相同的方法来测定折射率,并导出nx-ny的值。将所有薄膜片的nx-ny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设为nΔ。
面内的双折射、厚度方向的双折射及面内的双折射分布能够根据用于薄膜的聚酯树脂的种类、上述聚酯树脂和添加剂的量、延迟显现剂的添加、薄膜的膜厚、薄膜的拉伸方向及拉伸率等进行调整。
将本发明的聚酯树脂薄膜的上述面内的双折射、厚度方向的双折射及面内的双折射分布控制在规定范围的方法并没有特别限制,例如能够通过拉伸法或热定型来实现。详细内容将于后述。
<聚酯树脂薄膜的特性>
(DSC预峰温度)
本发明的聚酯树脂薄膜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而测定的预峰温度优选满足下述式(5),更优选满足下述式(5-2),进一步优选满足下述式(5-3)。
130℃≤Tpre≤200℃……式(5)
140℃≤Tpre≤190℃……式(5-2)
150℃≤Tpre≤180℃……式(5-3)
Tpre表示聚酯树脂薄膜的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测定而测定的预峰温度,单位为℃。
通过将预峰温度设为130℃以上,能够抑制彩虹状不均匀,进而能够通过结晶化不充分来解决聚酯树脂薄膜的强度及耐热性的问题,通过设为200℃以下,能够将聚酯树脂薄膜控制为使厚度方向的双折射或面内的双折射分布在上述式(3)、式(4)的范围内,彩虹状不均匀不易被观察到。
其中,DSC为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的简称,DSC的“预峰温度”是指对聚酯树脂薄膜进行DSC测定时最初出现的峰值温度。
DSC的预峰温度一般相当于在聚酯树脂薄膜的单轴拉伸中进行的横向拉伸工序中的热定型时的聚酯树脂薄膜的最高到达膜面温度(热定型温度)。
另外,DSC的预峰温度为在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中通过常规方法求出的值。
(密度)
本发明的聚酯树脂薄膜的密度优选为1.370~1.390g/cm3,更优选为1.372~1.388g/cm3,进一步优选为1.374~1.386g/m3
通过将密度设为1.370g/cm3以上,能够消除薄膜强度及耐热性的问题,通过设为1.390g/cm3以下,彩虹状不均匀不易被观察到。
密度的测定能够按照JIS K7112来进行测定。
(MD方向及TD方向的热收缩率)
本发明中,在150℃下静置30分钟之后的聚酯树脂薄膜的MD方向及TD方向的热收缩率优选为3.5%以下,更优选为3%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5%以下。
通过将热收缩率设为3.5%以下,用于液晶显示装置或触摸面板时可以抑制聚酯树脂薄膜的收缩,不易产生显示故障。
本发明中,在150℃下静置30分钟之后的薄膜的MD方向的热收缩率如下进行定义。
对于以TD方向30mm、MD方向120mm裁剪的聚酯树脂薄膜的试样片M,预先在MD方向上以成为100mm间隔的方式形成2条基准线。将试样片M在无张力下于150℃的加热烘箱中静置30分钟之后,进行将试样片M冷却至室温的处理,并测定2条基准线的间隔。将此时所测定的处理后的间隔设为A〔mm〕。将根据处理前的间隔100mm和处理后的间隔Amm使用“100×(100-A)/100”的式算出的数值〔%〕设为试样片M的MD热收缩率(S)。
并且,本发明中,在150℃下静置30分钟之后的薄膜的TD方向的热收缩率如下进行定义。
对于以MD方向30mm、TD方向120mm裁剪的聚酯树脂薄膜的试样片M,预先在TD方向上以成为100mm间隔的方式形成2条基准线。将试样片M在无张力下于150℃的加热烘箱中静置30分钟之后,进行将试样片M冷却至室温的处理,并测定2条基准线的间隔。将此时所测定的处理后的间隔设为A〔mm〕。将根据处理前的间隔100mm和处理后的间隔Amm使用“100×(100-A)/100”的式算出的数值〔%〕设为试样片M的TD热收缩率(S)。
并且,聚酯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将于后面详述,聚酯树脂薄膜通常通过使用辊等进行传送并拉伸而得到。此时,将薄膜的传送方向也称作MD(纵向(Machine Direction))方向。并且,薄膜的MD方向也称作薄膜的长度方向。并且,薄膜宽度方向为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在一边传送薄膜一边进行制造的薄膜中,薄膜宽度方向也称作TD(横向(TransverseDirection))方向。
本发明中,将薄膜宽度方向称作TD或TD方向,将与薄膜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称作MD或MD方向。并且,将MD方向的热收缩也称为MD热收缩,将其比例称为MD热收缩率。因此,与薄膜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热收缩率也表现为MD热收缩率。
本发明中,在80℃下静置24小时之后的聚酯树脂薄膜的MD方向及TD方向的热收缩率优选为0.3%以下,更优选为0.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15%以下。
通过将热收缩率设为0.3%以下,用于液晶显示装置或触摸面板时可以抑制聚酯树脂薄膜的收缩,不易产生显示故障。
本发明中,在80℃下静置24小时之后的薄膜的MD方向的热收缩率如下进行定义。
对于以TD方向30mm、MD方向120mm裁剪的聚酯树脂薄膜的试样片M,预先在MD方向上以成为100mm间隔的方式形成2条基准线。将试样片M在无张力下于80℃的加热烘箱中静置24小时之后,进行将试样片M冷却至室温的处理,并测定2条基准线的间隔。将此时所测定的处理后的间隔设为A〔mm〕。将根据处理前的间隔100mm和处理后的间隔Amm使用“100×(100-A)/100”的式算出的数值〔%〕设为试样片M的MD热收缩率(S)。
在80℃静置24小时之后的薄膜的TD方向的热收缩率如下进行定义。
对于以MD方向30mm、TD方向120mm裁剪的聚酯树脂薄膜的试样片M,预先在TD方向上以成为100mm间隔的方式形成2条基准线。将试样片M在无张力下于80℃的加热烘箱中静置24小时之后,进行将试样片M冷却至室温的处理,并测定2条基准线的间隔。将此时所测定的处理后的间隔设为A〔mm〕。将根据处理前的间隔100mm和处理后的间隔Amm使用“100×(100-A)/100”的式算出的数值〔%〕设为试样片M的TD热收缩率(S)。
(薄膜宽度)
本发明的聚酯树脂薄膜的宽度优选为0.6~6m,更优选为0.8~5.6m,进一步优选为1.0~3.0m。
(宽度方向的取向角不均匀)
本发明的聚酯树脂薄膜中,从圆弧及MD热收缩率不均匀不会变得过大且在后工序中薄膜不易破断的观点考虑,作为取向角的薄膜宽度方向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的不均匀(以下,也称为宽度方向的取向角不均匀)优选为15°以下。
宽度方向的取向角不均匀更优选为1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以下,最优选为8°以下。
(折射率、结晶度)
本发明的聚酯树脂薄膜优选为双轴取向。具体而言,本发明的聚酯树脂薄膜优选长度方向的折射率为1.590以下,且结晶度超过5%。
本发明的聚酯树脂薄膜的结晶度优选为5%以上,更优选为2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上。
<聚酯树脂薄膜的材料、层结构、表面处理>
本发明的聚酯树脂薄膜含有聚酯树脂。
本发明的聚酯树脂薄膜可以是以聚酯树脂为主成分的层的单层薄膜,也可以是具有至少1层以聚酯树脂为主成分的层的多层薄膜。并且,可以是对这些单层薄膜或多层薄膜的两面或一面实施表面处理而得到的薄膜,该表面处理可以是基于电晕处理、皂化处理、热处理、紫外线照射、电子射线照射等的表面改性,也可以基于高分子或金属等的涂布或蒸镀等来形成薄膜。薄膜整体中所占的聚酯树脂的质量比例通常是50质量%以上,优选为7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90质量%以上。
(1-1)聚酯树脂
作为上述聚酯树脂,优选使用WO2012/157662号公报的[0042]的组成的聚酯树脂。
作为聚酯,可以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对苯二甲酸环己烷二甲酯(PCT)等,从成本、耐热性考虑,更优选为PET、PEN,进一步优选为PET(PEN的Re/Rth即面内延迟/厚度方向延迟稍微容易变小)。
聚酯最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但也可以优选使用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例如可以优选使用日本特开2008-39803号公报中所记载的聚酯。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是具有源自对苯二甲酸的结构单元作为二羧酸成分以及具有源自乙二醇的结构单元作为二醇成分的聚酯,所有重复单元的80摩尔%以上为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即可,也可以含有源自其他共聚成分的结构单元。作为其他共聚成分,可以举出间苯二甲酸、对-β-氧基乙氧基苯甲酸、4,4’-二羧基联苯(4,4’-dicarboxydiphenyl)、4,4’-二羧基二苯甲酮、双(4-羧基苯基)乙烷、己二酸、癸二酸、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1,4-环己二羧酸等二羧酸成分、或丙二醇、丁二醇、新戊二醇、二甘醇、环己二醇、双酚A的环氧乙烷加成物、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四亚甲基二醇等二醇成分。这些二羧酸成分或二醇成分可以根据需要组合使用两种以上。并且,也可以与上述羧酸成分或二醇成分一同并用对羟基苯甲酸等羟基羧酸。作为其他共聚成分,也可以使用含有少量的酰胺键、氨基甲酸酯键、醚键、碳酸酯键等的二羧酸成分和/或二醇成分。作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制造法,可以适用使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与根据需要加入的其他二羧酸和/或其他二醇直接反应的所谓的直接聚合法、以及使对苯二甲酸的二甲酯与乙二醇以及根据需要加入的其他二羧酸的二甲酯和/或其他二醇进行酯交换反应的所谓的酯交换反应法等任意的制造法。
(1-2)聚酯树脂的物性
(1-2-1)固有粘度
聚酯树脂的固有粘度IV优选0.5以上且0.9以下,更优选0.52以上且0.8以下,进一步优选0.54以上且0.7以下。为了设为这种IV,在合成聚酯树脂时,除了后述的熔融聚合以外,还可以并用固相聚合。
(1-2-2)乙醛含率
聚酯树脂的乙醛含量优选为50pp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ppm以下,尤其优选为30ppm以下。乙醛容易在乙醛彼此之间引起缩合反应,生成水作为副反应物,有时利用该水进行聚酯的水解。乙醛含量的下限在现实中为1ppm左右。为了将乙醛含量设在上述范围,可以采用在制造树脂时的熔融聚合、固相聚合等各工序中将氧浓度保持为较低、将树脂保管时、干燥时的氧浓度保持为较低、制造薄膜时降低在挤出机、熔体配管、模具等中施加于树脂的热过程、熔融时防止在挤出机的螺杆结构等中局部施加较强的剪切等的方法。
(1-3)催化剂
聚酯树脂的聚合中使用Sb、Ge、Ti、Al类催化剂,优选为Sb、Ti、Al类催化剂,进一步优选为Al类催化剂。
即,用作原料树脂的聚酯树脂优选为使用铝催化剂进行聚合而得到的聚酯树脂。
通过使用Al类催化剂,与使用其他催化剂(例如Sb、Ti)的情况相比,容易显现Re(面内延迟),能够使PET的厚度变得较薄。即,意味着Al类催化剂容易取向。推断其基于以下原因。
与Sb、Ti相比,Al类催化剂的反应性(聚合活性)较低,其反应相应地较温和,不易生成副产物(二甘醇单元:DEG)。
其结果,PET的规整性得到提高,容易取向而容易显现面内的双折射。
(1-3-1)Al类催化剂
作为上述Al类催化剂,可以援用使用WO2011/040161号公报的[0013]~[0148](US2012/0183761号公报的[0021]~[0123])中所记载的催化剂,这些公报中所记载的内容被引入本申请说明书中。
作为使用上述Al类催化剂使聚酯树脂聚合的方法并没有特别限制,具体而言,可以援用WO2012/008488号公报的[0091]~[0094](US2013/0112271号公报的[0144]~[0153])并按照这些公报进行,这些公报中所记载的内容被引入本申请说明书中。
这种Al类催化剂可以援用例如日本特开2012-122051号公报的[0052]~[0054]、[0099]~[0104](WO2012/029725号公报的[0045]~[0047]、[0091]~[0096])并按照这些公报进行制备,这些公报中所记载的内容被引入本申请说明书中。Al类催化剂量作为Al元素相对于聚酯树脂质量的量优选为3~80ppm,更优选为5~60ppm,进一步优选为5~40ppm。
(1-3-2)Sb类催化剂:
作为上述Sb类催化剂,可以使用日本特开2012-41519号公报的[0050]、[0052]~[0054]中所记载的催化剂。
作为使用上述Sb类催化剂使聚酯树脂聚合的方法并没有特别限制,具体而言,可以按照WO2012/157662号公报的[0086]~[0087]进行聚合。
(1-4)添加剂:
还优选在本发明的聚酯树脂薄膜中加入公知的添加剂。作为其例子,可以举出紫外线吸收剂、颗粒、滑剂、防粘连剂、热稳定剂、抗氧化剂、抗静电剂、耐光剂、耐冲击性改进剂、润滑剂、染料、顔料等。但是,聚酯树脂薄膜一般要求透明性,因此优选将添加剂的添加量限制为最小限度。
(1-4-1)紫外线(UV)吸收剂:
为了防止液晶显示器的液晶等因紫外线而劣化,本发明的聚酯树脂薄膜中还可以含有紫外线吸收剂。紫外线吸收剂为具有紫外线吸收能的化合物,只要是能够承受在聚酯树脂薄膜的制造工序中附加的热的化合物,则并没有特别限定。
作为紫外线吸收剂,具有有机类紫外线吸收剂和无机类紫外线吸收剂,从透明性的观点考虑,优选有机类紫外线吸收剂。可以使用WO2012/157662号公报的[0057]中所记载的紫外线吸收剂、后述的环状亚氨酯类紫外线吸收剂。
作为环状亚氨酯类紫外线吸收剂,并不限定于下述,例如可以举出2-甲基-3,1-苯并噁嗪-4-酮、2-丁基-3,1-苯并噁嗪-4-酮、2-苯基-3,1-苯并噁嗪-4-酮、2-(1-或2-萘基)-3,1-苯并噁嗪-4-酮、2-(4-联苯基)-3,1-苯并噁嗪-4-酮、2-对硝基苯基-3,1-苯并噁嗪-4-酮、2-间硝基苯基-3,1-苯并噁嗪-4-酮、2-对苯甲酰基苯基-3,1-苯并噁嗪-4-酮、2-对甲氧基苯基-3,1-苯并噁嗪-4-酮、2-邻甲氧基苯基-3,1-苯并噁嗪-4-酮、2-环己基-3,1-苯并噁嗪-4-酮、2-对(或间)邻苯二甲酰亚胺苯基-3,1-苯并噁嗪-4-酮、N-苯基-4-(3,1-苯并噁嗪-4-酮-2-基)邻苯二甲酰亚胺、N-苯甲酰基-4-(3,1-苯并噁嗪-4-酮-2-基)苯胺、N-苯甲酰基-N-甲基-4-(3,1-苯并噁嗪-4-酮-2-基)苯胺、2-(对(N-甲基羰基)苯基)-3,1-苯并噁嗪-4-酮、2,2’-双(3,1-苯并噁嗪-4-酮)、2,2’-亚乙基双(3,1-苯并噁嗪-4-酮)、2,2’-四亚甲基双(3,1-苯并噁嗪-4-酮)、2,2’-十亚甲基双(3,1-苯并噁嗪-4-酮、2、2’-(1,4-亚苯基)双(4H-3,1-苯并噁嗪-4-酮)〔另外,也称为2,2’-对亚苯基双(3,1-苯并噁嗪-4-酮)〕、2,2’-间亚苯基双(3,1-苯并噁嗪-4-酮)、2,2’-(4,4’-二亚苯基)双(3,1-苯并噁嗪-4-酮)、2,2’-(2,6-或1,5-萘)双(3,1-苯并噁嗪-4-酮)、2,2’-(2-甲基-对亚苯基)双(3,1-苯并噁嗪-4-酮)、2,2’-(2-硝基-对亚苯基)双(3,1-苯并噁嗪-4-酮)、2,2’-(2-氯-对亚苯基)双(3,1-苯并噁嗪-4-酮)、2,2’-(1,4-环亚己基)双(3,1-苯并噁嗪-4-酮)、1,3,5-三(3,1-苯并噁嗪-4-酮-2-基)苯、1,3,5-三(3,1-苯并噁嗪-4-酮-2-基)萘、2,4,6-三(3,1-苯并噁嗪-4-酮-2-基)萘、2,8-二甲基-4H,6H-苯并(1,2-d;5,4-d’)双(1,3)-噁嗪-4,6-二酮、2,7-二甲基-4H,9H-苯并(1,2-d;4,5-d’)双(1,3)-噁嗪-4,9-二酮、2,8-二苯基-4H,8H-苯并(1,2-d;5,4-d’)双(1,3)-噁嗪-4,6-二酮、2,7-二苯基-4H,9H-苯并(1,2-d;4,5-d’)双(1,3)-噁嗪-4,6-二酮、6,6’-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双(2-乙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双(2-苯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亚甲基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亚甲基双(2-苯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亚乙基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亚乙基双(2-苯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亚丁基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亚丁基双(2-苯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氧基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氧基双(2-苯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磺酰基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磺酰基双(2-苯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羰基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羰基双(2-苯基-4H,3,1-苯并噁嗪-4-酮)、7,7’-亚甲基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7,7’-亚甲基双(2-苯基-4H,3,1-苯并噁嗪-4-酮)、7,7’-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7,7’-亚乙基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7,7’-氧基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7,7’-磺酰基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7,7’-羰基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6,7’-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6,7’-双(2-苯基-4H,3,1-苯并噁嗪-4-酮、6,7’-亚甲基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6,7’-亚甲基双(2-苯基-4H,3,1-苯并噁嗪-4-酮)等。
在上述化合物中,当考虑色调时,优选使用不容易发黄的苯并噁嗪酮类化合物,作为其例子,更优选使用下述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
通式(1)
[化学式1]
上述通式(1)中,R表示2价芳香族烃基,X1及X2分别独立地选自氢或以下官能团组,但并不限定于这些。
官能团组:烷基、芳基、杂芳基、卤素、烷氧基、芳氧基、羟基、羧基、酯基、硝基。
上述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中,本发明中尤其优选2,2’-(1,4-亚苯基)双(4H-3,1-苯并噁嗪-4-酮)。
本发明的聚酯树脂薄膜中所含有的紫外线吸收剂的量通常是10.0质量%以下,优选以0.3~3.0质量%的范围含有。当含有超过10.0质量%的量的紫外线吸收剂时,紫外线吸收剂在表面上渗出,有可能导致粘接性下降等表面功能性的恶化。
并且,在多层结构的本发明的聚酯树脂薄膜的情况下,优选至少3层结构的聚酯树脂薄膜,且优选紫外线吸收剂配合于其中间层。通过在中间层中配合紫外线吸收剂,能够防止该化合物向薄膜表面渗出,其结果,能够维持薄膜的粘接性等特性。
它们的配合可以使用WO2011/162198号公报的[0050]~[0051]中所记载的母料法。
(1-4-2)其他添加剂
本发明的聚酯树脂薄膜中可以添加其他添加剂,例如可以援用使用WO2012/157662号公报的[0058]中所记载的添加剂,这些公报中所记载的内容被引入本说明书中。
[聚酯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聚酯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包含:以片状熔融挤出聚酯原料树脂,并在流延鼓上进行冷却而成型聚酯树脂薄膜的工序;将已成型的聚酯树脂薄膜沿长度方向进行纵向拉伸的纵向拉伸工序;及将纵向拉伸后的聚酯树脂薄膜沿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进行横向拉伸的横向拉伸工序,并且满足下述式(1’)及(6)~(11)。
15μm≤Th’≤60μm……式(1’)
2.8≤DMD≤3.6……式(6)
DMD-1.0≤DTD≤DMD+0.5……式(7)
130℃≤TSET≤200℃……式(8)
80℃≤TTDs≤120℃……式(9)
120℃≤TTDe≤180℃……式(10)
20℃≤TTDe-TTDs≤80℃……式(11)
在式(1’)及(6)~(11)中,Th’表示横向拉伸工序后的聚酯树脂薄膜的厚度,横向拉伸工序后的聚酯树脂薄膜的厚度的单位为μm;DMD表示纵向的拉伸倍率,DTD表示横向的拉伸倍率,TSET表示热定型时的最高到达膜面温度,TTDs表示横向拉伸开始时的膜面温度,TTDe表示横向拉伸结束时的膜面温度;TSET、TTDs及TTDe的单位为℃。
本发明的聚酯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将聚酯树脂薄膜依次传送至如下部:预热部,将纵向拉伸后的聚酯树脂薄膜预热至可拉伸的温度;拉伸部,对经预热的聚酯树脂薄膜沿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赋予张紧力来进行横向拉伸;热定型部,对进行纵向拉伸及横向拉伸之后的聚酯树脂薄膜进行加热,使其结晶化而进行热定型;热松弛部,对经热定型的聚酯树脂薄膜进行加热,使聚酯树脂薄膜的张紧力变松弛而去除薄膜的残余应变;及冷却部,对热松弛后的聚酯树脂薄膜进行冷却。
本发明的聚酯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中,通过将纵向、横向的拉伸倍率设在特定范围且将热定型时的最高到达膜面温度、横向拉伸开始时的膜面温度及横向拉伸结束时的膜面温度设在特定范围,能够同时改善从正面观察时的彩虹状不均匀及倾斜观察时的彩虹状不均匀。
作为本发明的聚酯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并没有特别限制,本发明的聚酯树脂薄膜可以利用公知的方法来进行制造。
以下,对本发明的聚酯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的优选方式进行说明。
<熔融混炼>
未拉伸的聚酯树脂薄膜优选将聚酯树脂熔融挤出而成型为薄膜状。
优选将聚酯树脂或利用上述母料法制造出的聚酯树脂和添加剂的母料干燥至含水率为200ppm以下之后,导入到单螺杆或双螺杆挤出机中使其熔融。此时,为了抑制聚酯的分解,还优选在氮中或真空中熔融。详细条件可以援用日本专利4962661号的[0051]~[0052](US2013/0100378号公报的[0085]~[0086])并按照这些公报来实施,这些公报中所记载的内容被引入本申请说明书中。另外,为了提高熔融树脂(熔体)的送出精度,还优选使用齿轮泵。并且,为了去除异物,还优选使用3μm~20μm的过滤器。
<挤出、共挤出>
优选将含有经熔融混炼的聚酯树脂的熔体从模具中挤出,可以以单层挤出,也可以以多层挤出。当以多层挤出时,例如可以层叠含有紫外线吸收剂(UV剂)的层和不含紫外线吸收剂的层,将UV剂设为内层的3层结构来抑制由紫外线引起的偏振器的劣化的基础上抑制UV剂的渗出,因此优选。
渗出的UV剂转印到制膜工序的平整辊上,增加薄膜与辊的摩擦系数,容易发生擦伤,因此不优选。
当以多层挤出来制造聚酯树脂薄膜时,所得到的聚酯树脂薄膜的优选的内层厚度(相对于总层的比率)优选50%以上且95%以下,更优选60%以上且90%以下,进一步优选70%以上且85%以下。这种层叠能够使用进料块模头(feed-block die)或多歧管模头(multi-manifold die)来实施。
<流延>
优选按照日本特开2009-269301号公报的[0059],向流延鼓上挤出从模具挤出的熔体,并进行冷却固化而得到未拉伸的聚酯树脂薄膜(卷状物)。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上述未拉伸的聚酯树脂薄膜的长度方向的折射率优选为1.590以下,更优选为1.58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80以下。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上述未拉伸的聚酯树脂薄膜的结晶度优选为5%以下,更优选为3%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以下。另外,在此所说的未拉伸的聚酯树脂薄膜的结晶度是指薄膜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结晶度。
当调整结晶度时,可以降低流延鼓的端部的温度,或者向流延鼓上送风。
关于结晶度,能够根据薄膜的密度来计算。即,能够使用薄膜的密度X(g/cm3)、结晶度0%时的密度Y=1.335g/cm3、结晶度100%时的密度Z=1.501g/cm3,通过下述计算式来导出结晶度(%)。
结晶度={Z×(X-Y)}/{X×(Z-Y)}×100
另外,关于密度的测定,按照JIS K7112来进行了测定。
<聚合物层(易粘接层)的形成>
经熔融挤出的未拉伸的聚酯树脂薄膜上,可以在后述的拉伸之前或之后通过涂布来形成聚合物层(优选为易粘接层)。
作为上述聚合物层,一般可以举出偏振片可具有的功能层,其中,优选形成易粘接层作为上述聚合物层。易粘接层能够利用WO2012/157662号公报的[0062]~[0070]中所记载的方法来涂设。
<纵向拉伸>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包含将已成型的聚酯树脂薄膜沿长度方向进行纵向拉伸的纵向拉伸工序。
薄膜的纵向拉伸例如能够通过一边使薄膜经过夹持薄膜的1对夹持辊来沿薄膜的长度方向传送薄膜,一边在沿薄膜的传送方向排列的2对以上的夹持辊之间赋予张紧力来进行。具体而言,例如,当在薄膜的传送方向上游侧设有1对夹持辊A并在下游侧设有1对夹持辊B时,传送薄膜时使下游侧的夹持辊B的转速快于上游侧的夹持辊A的转速,由此薄膜沿传送方向(MD方向)被拉伸。另外,也可以分别在上游侧、下游侧各自独立地设置2对以上的夹持辊。并且,聚酯树脂薄膜的纵向拉伸可以使用具备上述夹持辊的纵向拉伸装置来进行。
在纵向拉伸工序中,聚酯树脂薄膜的纵向的拉伸倍率满足下述式(6),优选满足下述式(6-2),更优选满足下述式(6-3)。
2.8≤DMD≤3.6……式(6)
2.9≤DMD≤3.5……式(6-2)
3.0≤DMD≤3.4……式(6-3)
式中,DMD表示纵向的拉伸倍率。
若纵向的拉伸倍率为2.8倍以上,则不易产生由取向不充分引起的强度问题。若为3.6倍以下,则容易将上述式(3)中的厚度方向的双折射或上述式(4)中的面内的双折射分布控制在特定范围,彩虹状不均匀不易被观察到。
并且,由纵横的拉伸倍率之积表示的面积拉伸倍率优选为拉伸前的聚酯树脂薄膜的面积的6倍~18倍,更优选为8倍~16倍,进一步优选为9倍~15倍。
当将聚酯树脂薄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设为Tg时,聚酯树脂薄膜的纵向拉伸时的温度(以下,也称作“纵向拉伸温度”)优选为Tg-20℃以上且Tg+50℃以下,更优选为Tg-10℃以上且Tg+4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Tg℃以上且Tg+30℃以下。
另外,作为对聚酯树脂薄膜进行加热的机构,当使用夹持辊等辊进行拉伸时,能够通过在辊内部设置加热器或可以使温溶剂流动的配管来对与辊接触的聚酯树脂薄膜进行加热。并且,即使在不使用辊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对聚酯树脂薄膜吹出温风或者使其与加热器等热源接触或者使其经过热源附近来对聚酯树脂薄膜进行加热。
本发明的聚酯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中,除纵向拉伸工序以外还包含后述的横向拉伸工序。因此,本发明的聚酯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中,将聚酯树脂薄膜沿聚酯树脂薄膜的长度方向(传送方向、MD)和与聚酯树脂薄膜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TD方向)的至少2个轴进行拉伸。沿MD方向及TD方向的拉伸分别进行至少1次即可。
另外,“与聚酯树脂薄膜的长度方向(传送方向、MD)正交的方向(TD)”是指与聚酯树脂薄膜的长度方向(传送方向、MD)成垂直(90°)的方向,包含因机械误差等而实质上可以将相对于长度方向(即传送方向)的角度视为90°的方向(例如,相对于MD方向为90°±5°的方向)。
作为双轴拉伸的方法,除了分离进行纵向拉伸和横向拉伸的逐次双轴拉伸方法以外,还可以是同时进行纵向拉伸和横向拉伸的同时双轴拉伸方法中的任一种。纵向拉伸和横向拉伸可以各自独立地进行2次以上,纵向拉伸和横向拉伸的顺序不限。例如可以举出纵向拉伸→横向拉伸、纵向拉伸→横向拉伸→纵向拉伸、纵向拉伸→纵向拉伸→横向拉伸、横向拉伸→纵向拉伸等拉伸方式。其中,优选纵向拉伸→横向拉伸。
纵向拉伸后且横向拉伸前的薄膜的双折射优选满足下述式(12),更优选满足下述式(12-2),进一步优选满足下述式(12-3)。
0.030<nx(MD)-ny(MD)≤0.090……式(12)
0.040≤nx(MD)-ny(MD)≤0.080……式(12-2)
0.045≤nx(MD)-ny(MD)≤0.075……式(12-3)
式中,nx(MD)表示纵向拉伸后的聚酯树脂薄膜的面内的慢轴方向的折射率,ny(MD)表示纵向拉伸后的聚酯树脂薄膜的面内的快轴方向的折射率。
通过将式(12)设为超过0.030且0.090以下,能够控制在上述式(2)~(4)中的规定范围内,彩虹状不均匀不易被观察到。
并且,纵向拉伸后且横向拉伸前的薄膜的双折射优选除了满足上述式(12)以外还满足下述式(13),更优选还满足下述式(13-2),进一步优选还满足下述式(13-3)。
0.030≤(nx(MD)+ny(MD))/2-nz(MD)<0.090……(13)
0.035≤(nx(MD)+ny(MD))/2-nz(MD)≤0.080……(13-2)
0.040≤(nx(MD)+ny(MD))/2-nz(MD)≤0.075……(13-3)
式中,nx(MD)表示纵向拉伸后的聚酯树脂薄膜的面内的慢轴方向的折射率,ny(MD)表示纵向拉伸后的聚酯树脂薄膜的面内的快轴方向的折射率,nz(MD)表示纵向拉伸后的聚酯树脂薄膜的厚度方向的折射率。
若式(13)为0.030以上且小于0.090,则能够控制在上述式(2)~(4)中的规定范围内,彩虹状不均匀不易被观察到。
nx(MD)、ny(MD)及nz(MD)能够利用与上述nx、ny及nz相同的方法来进行测定。
<横向拉伸>
本发明中,将纵向拉伸后的聚酯树脂薄膜沿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进行横向拉伸。
本发明中的横向拉伸工序是将纵向拉伸后的聚酯树脂薄膜沿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进行横向拉伸的工序,在该横向拉伸中,优选将聚酯树脂薄膜依次传送至如下部:
(a)预热部,将纵向拉伸后的聚酯树脂薄膜预热至可拉伸的温度;
(b)拉伸部,将经预热的聚酯树脂薄膜沿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赋予张紧力来进行横向拉伸;
(c)热定型部,对进行纵向拉伸及横向拉伸之后的聚酯树脂薄膜进行加热,使其结晶化而进行热定型;
(d)热松弛部,对经热定型的聚酯树脂薄膜进行加热,使聚酯树脂薄膜的张紧力松弛而去除薄膜的残余应变;及
(e)冷却部,对热松弛后的聚酯树脂薄膜进行冷却
本发明中的横向拉伸工序中,若为利用上述结构将聚酯树脂薄膜进行横向拉伸的方式,则其具体机构并没有限制,但优选使用构成上述结构的能够进行各工序的处理的横向拉伸装置或双轴拉伸机来进行。
-双轴拉伸机-
如图1所示,双轴拉伸机100具备:1对环状导轨60a及60b;及安装于各环状导轨上并能够沿着导轨移动的把持部件2a~21。环状导轨60a及60b隔着聚酯树脂薄膜200而相互对称配置,利用把持部件2a~21抓紧聚酯树脂薄膜200,使其沿着导轨移动,由此能够沿薄膜宽度方向进行拉伸。
图1是从上面示出双轴拉伸机的一例的俯视图。
双轴拉伸机100由包含如下的区域构成:预热部10,对聚酯树脂薄膜200进行预热;拉伸部20,将聚酯树脂薄膜200沿与箭头MD方向正交的方向即箭头TD方向进行拉伸而对聚酯树脂薄膜赋予张紧力;热定型部30,以对被施加张紧力的聚酯树脂薄膜赋予张紧力的状态进行加热;热松弛部40,对经热定型的聚酯树脂薄膜进行加热而使经热定型的聚酯树脂薄膜的张紧力松弛;及冷却部50,对经由了热松弛部的聚酯树脂薄膜进行冷却。
在环状导轨60a上安装有能够沿着环状导轨60a移动的把持部件2a、2b、2e、2f、2i及2j,并且在环状导轨60b上安装有能够沿着环状导轨60b移动的把持部件2c、2d、2g、2h、2k及2l。把持部件2a、2b、2e、2f、2i及2j把持聚酯树脂薄膜200的TD方向的一个端部,把持部件2c、2d、2g、2h、2k及2l把持聚酯树脂薄膜200的TD方向的另一端部。把持部件2a~2l一般被称作卡盘、夹具等。
把持部件2a、2b、2e、2f、2i及2j沿着环状导轨60a向逆时针方向移动,把持部件2c、2d、2g、2h、2k及2l沿着环状导轨60b向顺时针方向移动。
把持部件2a~2d在预热部10中把持聚酯树脂薄膜200的端部,以握持的状态沿着环状导轨60a或60b移动,经过拉伸部20及把持部件2e~2h所在的热松弛部40行进至把持部件2i~2l所在的冷却部50。其后,把持部件2a及2b与把持部件2c及2d顺着传送方向在冷却部50的MD方向下游侧的端部公开聚酯树脂薄膜200的端部之后,进而沿着环状导轨60a或60b移动,并返回到预热部10。此时,聚酯树脂薄膜200沿箭头MD方向移动并依次进行预热部10中的预热、拉伸部20中的拉伸、热定型部30中的热定型、热松弛部40中的热松弛、冷却部50中的冷却而被横向拉伸。把持部件2a~2l的预热部等各区域中的移动速度成为聚酯树脂薄膜200的传送速度。
把持部件2a~2l能够各自独立地改变移动速度。
双轴拉伸机100在拉伸部20中能够进行将聚酯树脂薄膜200沿TD方向进行拉伸的横向拉伸,通过改变把持部件2a~2l的移动速度,还能够将聚酯树脂薄膜200沿MD方向进行拉伸。即,使用双轴拉伸机100还能够同时进行双轴拉伸。
就把持聚酯树脂薄膜200的TD方向的端部的把持部件而言,在图1中仅图示出2a~2l,但为了支撑聚酯树脂薄膜200,双轴拉伸机100除2a~2l以外,还安装有未图示的把持部件。另外,以下有时将把持部件2a~2l统称为“把持部件2”。
(a.预热部)
在预热部中,对在纵向拉伸工序中纵向拉伸之后的聚酯树脂薄膜预热至可拉伸的温度。
如图1所示,在预热部10中对聚酯树脂薄膜200进行预热。在预热部10中,在拉伸聚酯树脂薄膜200之前预先进行加热,以便能够轻松地进行聚酯树脂薄膜200的横向拉伸。
当将聚酯树脂薄膜200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设为Tg时,预热部结束时点的膜面温度(以下,也称为“预热温度”。)优选为Tg-10℃~Tg+60℃,更优选为Tg℃~Tg+50℃。
另外,预热部结束时点是指结束聚酯树脂薄膜200的预热的时点,即聚酯树脂薄膜200从预热部10的区域远离的位置。
(b.拉伸部)
在拉伸部中,对在预热部中预热的聚酯树脂薄膜沿与长度方向(MD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TD方向)赋予张紧力而进行横向拉伸。
如图1所示,在拉伸部20中,将经预热的聚酯树脂薄膜200至少沿与聚酯树脂薄膜20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TD方向进行横向拉伸而对聚酯树脂薄膜200赋予张紧力。
沿与聚酯树脂薄膜200的长度方向(传送方向、MD)正交的方向(TD)的拉伸(横向拉伸)是指沿与聚酯树脂薄膜200的长度方向(传送方向、MD)垂直(90°)的角度的方向进行拉伸,也可以是机械误差的范围的方向。机械误差的范围是可视为与聚酯的长度方向(传送方向、MD)垂直的角度(90°±5°)的方向。
在拉伸部20中,聚酯树脂薄膜200的拉伸倍率(横向的拉伸倍率)满足下述式(7),优选满足下述式(7-2),更优选满足下述式(7-3)。
DMD-1.0≤DTD≤DMD+0.5……式(7)
DMD-0.8≤DTD≤DMD+0.3……式(7-2)
DMD-0.6≤DTD≤DMD+0.2……式(7-3)
式中,DMD表示纵向的拉伸倍率,DTD表示横向的拉伸倍率。
若横向的拉伸倍率为(DMD-1.0)倍以上或者为(DMD+0.5)倍以下,则可以轻松地将上述式(2)中的面内双折射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彩虹状不均匀不易被观察到。
在拉伸部20中,聚酯树脂薄膜200的面积拉伸倍率(各拉伸倍率之积)优选为拉伸前的聚酯树脂薄膜200的面积的6倍~18倍,更优选为8倍~16倍,进一步优选为9倍~15倍。
聚酯树脂薄膜200的横向拉伸开始时的膜面温度满足下述式(9),优选满足下述式(9-2),更优选满足下述式(9-3)。
80℃≤TTDs≤120℃……式(9)
85℃≤TTDs≤115℃……式(9-2)
90℃≤TTDs≤110℃……式(9-3)
式中,TTDs表示横向拉伸开始时的膜面温度(单位为℃)。
若横向拉伸开始时的膜面温度为80℃以上或者为120℃以下,则可以轻松地将上述式(4)中的面内的双折射分布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彩虹状不均匀不易被观察到。
并且,聚酯树脂薄膜200的横向拉伸结束时的膜面温度满足下述式(10),优选满足下述式(10-2),更优选满足下述式(10-3)。
120℃≤TTDe≤180℃……式(10)
125℃≤TTDe≤170℃……式(10-2)
130℃≤TTDe≤160℃……式(10-3)
式中,TTDe表示横向拉伸结束时的膜面温度(单位为℃)。
若横向拉伸结束时的膜面温度为120℃以上或者为180℃以下,则可以轻松地将式(4)中的面内的双折射分布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彩虹状不均匀不易被观察到。
并且,聚酯树脂薄膜200的横向拉伸结束时的膜面温度与聚酯树脂薄膜200的横向拉伸开始时的膜面温度之差(TTDe-TTDs)满足下述式(11),优选满足下述式(11-2),更优选满足下述式(11-3)。
20℃≤TTDe-TTDs≤80℃……式(11)
25℃≤TTDe-TTDs≤70℃……式(11-2)
30℃≤TTDe-TTDs≤60℃……式(11-3)
式中,TTDs表示横向拉伸开始时的膜面温度(单位为℃),TTDe表示横向拉伸结束时的膜面温度(单位为℃)。
若上述差为20℃以上或者为80℃以下,则可以轻松地将式(4)中的面内的双折射分布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彩虹状不均匀不易被观察到。
如上所述,把持部件2a~2l能够各自独立地改变移动速度。因此,例如通过使把持部件2在拉伸部20、热定型部30等的拉伸部20的MD方向下游侧的的移动速度快于把持部件2在预热部10中的的移动速度,还能够同时进行将聚酯树脂薄膜200沿传送方向(MD方向)进行拉伸的纵向拉伸。
横向拉伸工序中的聚酯树脂薄膜200的纵向拉伸可以仅在拉伸部20进行,也可以在后述的热定型部30、热松弛部40、或冷却部50中进行。也可以在多个部位进行纵向拉伸。
(c.热定型部)
在热定型部中,对已实施纵向拉伸及横向拉伸之后的聚酯树脂薄膜进行加热使其结晶化而进行热定型。
热定型是指在拉伸部20中以对聚酯树脂薄膜200赋予张紧力的状态进行加热而使聚酯结晶化。
对于在图1所示的热定型部30中被赋予张紧力的聚酯树脂薄膜200,聚酯树脂薄膜200表面的最高到达膜面温度(本说明书中,也称为“TSET”、“热定型温度”。)满足下述式(8),优选满足下述式(8-2),更优选满足下述式(8-3)。
130℃≤TSET≤200℃……式(8)
140℃≤TSET≤190℃……式(8-2)
150℃≤TSET≤180℃……式(8-3)
式中,TSET表示热定型时的最高到达膜面温度(单位为℃)。
若热定型温度(TSET)为130℃以上,则结晶化充分,在薄膜强度及耐热性方面不易产生问题。并且,可以轻松地将上述式(4)中的双折射分布控制在良好的范围,彩虹状不均匀不易被观察到。若热定型温度(TSET)为200℃以下,则容易将上述式(3)中的厚度方向的双折射或上述式(4)中的面内的双折射分布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彩虹状不均匀不易被观察到。
另外,最高到达膜面温度(热定型温度)是使热电偶与聚酯树脂薄膜200的表面接触而测定的值。
另外,当将TSET控制为130℃~200℃时,优选将薄膜宽度方向上的最高到达膜面温度的偏差设为0.5℃以上且10.0℃以下。在薄膜宽度方向上,通过薄膜的最高到达膜面温度的偏差为0.5℃以上,在后工序中传送时从褶皱的观点考虑有利,并且,通过将偏差抑制为10.0℃以下,可以抑制宽度方向上的结晶度的偏差。由此,薄膜宽度方向上的松弛差减小,可以防止在制造过程中对薄膜面产生刮伤,且耐水解性得到提高。
在上述中,从与上述相同的原因考虑,最高到达膜面温度的偏差更优选0.5℃以上且7.0℃以下,进一步优选0.5℃以上且5.0℃以下,尤其优选0.5℃以上且4.0℃以下。
并且,热定型时对薄膜的加热可以仅从薄膜的一侧进行,也可以从两侧进行。例如,在薄膜成型工序中熔融挤出后在流延鼓上进行冷却时,已成型的聚酯树脂薄膜在一面和与其相反侧的面上的冷却方式不同,因此薄膜容易卷曲。因此,优选在薄膜成型工序中对与流延鼓接触的面进行本热定型中的加热。通过将热定型中的加热面设为与流延鼓接触的面即设为冷却面,能够消除卷曲。
此时,加热优选以在热定型中加热面上的刚加热之后的表面温度比与加热面相反侧的非加热面的表面温度高0.5℃以上且5.0℃以下的范围的方式进行。通过热定型时的加热面的温度高于其相反侧的面且其表背之间的温度差为0.5~5.0℃,可以有效地消除薄膜的卷曲。从卷曲消除效果的观点考虑,加热面与其相反侧的非加热面之间的温度差更优选0.7~3.0℃的范围,进一步优选0.8℃以上且2.0℃以下。
并且,本发明中,在热定型部30及热松弛部40中的至少一者中通过加热器对聚酯树脂薄膜的TD方向端部进行辐射加热。若不进行这种辐射加热,则所制作的聚酯树脂薄膜在TD方向上的MD热收缩率不会下降,MD热收缩率的分布及MD热收缩率的变化量不会减小。
在热松弛部40中对薄膜的TD方向端部进行辐射加热时,可以省略热定型部30中的辐射加热,也可以在热定型部30及热松弛部40这两者中进行。
其中,“聚酯树脂薄膜的TD方向端部”是指从聚酯树脂薄膜的TD方向的两端的边缘及从边缘起聚酯树脂薄膜的TD方向的总长(即宽度)的10%为止的区域。
聚酯树脂薄膜的TD方向端部的加热使用可辐射加热的加热器来进行,对聚酯树脂薄膜的TD方向的至少一个端部进行选择性加热。从抑制局部性的MD热收缩的观点考虑,优选对聚酯树脂薄膜的TD方向的两个端部进行加热。另外,“选择性加热”不仅指对包括聚酯树脂薄膜的端部在内的薄膜整体进行加热,而且还指对薄膜端部进行局部性加热。
作为可辐射加热的加热器,例如可以举出红外线加热器,尤其优选使用陶瓷制的加热器(陶瓷加热器)。
聚酯树脂薄膜的TD方向端部的加热优选通过调整加热器的表面温度及聚酯树脂薄膜表面与加热器之间的距离(直线距离)来进行。
当加热器的表面温度为300℃~800℃时,优选将聚酯树脂薄膜表面与加热器之间的距离设为20mm~250mm,更优选将加热器表面温度设为400℃~700℃并且将薄膜-加热器间的距离设为50mm~200mm。
并且,当进行辐射加热时,优选将薄膜TD方向上的温度偏差缩小至0.7℃以上且3.0℃以下的范围,由此,能够将薄膜宽度方向上的结晶度的偏差减小至0.5%以上~3.0%以下的范围。如此一来,能够抑制MD热收缩率的局部性增减,且可以抑制筋状隆起的发生,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耐水解性。
当在热定型部中进行加热时,优选将热定型部中的滞留时间设为5秒以上且50秒以下。滞留时间是指薄膜在热定型部内被加热的状态持续的时间。若滞留时间为5秒以上,则相对于加热时间的结晶度变化较小,因此在不易产生宽度方向的结晶度不均匀的方面有利,并且,若为50秒以下,则无需将拉幅机的线速度设为极小,因此在生产率方面有利。
其中,从与上述同样的原因考虑,滞留时间优选8秒以上且40秒以下,更优选10秒以上且30秒以下。
本发明中,在热定型部及热松弛部中的至少一者中,对聚酯树脂薄膜端部进行辐射加热,但另外也可以在预热部或拉伸部或者预热部及拉伸部这两者中进行薄膜端部的选择性辐射加热。
对聚酯树脂薄膜的TD方向端部的辐射加热是使薄膜的TD方向上的温度偏差、进而使结晶度的偏差减小的处理,容易抑制MD热收缩率的局部性增减。
(d.热松弛部)
在热松弛部中,对经热定型的聚酯树脂薄膜进行加热,使聚酯树脂薄膜的张紧力松弛而去除薄膜的残余应变。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聚酯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中,在热定型部及热松弛部中的至少一者中,通过加热器对聚酯树脂薄膜的TD方向端部进行选择性辐射加热。热松弛部中的聚酯树脂薄膜的TD方向端部的选择性辐射加热只要利用与热定型部中的聚酯树脂薄膜的TD方向端部的选择性辐射加热相同的方法来进行即可,加热温度的数值范围及优选方式也相同。
然而,热松弛是对经热定型的聚酯树脂薄膜进行加热而使聚酯树脂薄膜的张紧力松弛的处理,热松弛部中的对聚酯树脂薄膜的加热优选如下进行。
优选在图1所示的热松弛部40中将聚酯树脂薄膜200加热成聚酯树脂薄膜200表面的最高到达膜面温度比热定型部30中的聚酯树脂薄膜200的最高到达膜面温度(TSET)低5℃以上的温度的方式。
以下,将热松弛时的聚酯树脂薄膜200表面的最高到达膜面温度也称为“热松弛温度(T热松弛)”。
在热松弛部40中,通过以热松弛温度(T热松弛)比热定型温度(TSET)低5℃以上的温度(T热松弛≤TSET-5℃)进行加热而解除张紧力(减小拉伸张力),能够进一步提高聚酯树脂薄膜的尺寸稳定性。
若T热松弛为“TSET-5℃”以下,则聚酯树脂薄膜的耐水解性更加优异。并且,从尺寸稳定性变得良好的观点考虑,TSET优选为100℃以上。
进而,T热松弛优选为100℃以上且为比TSET低15℃以上的温度区域(100℃≤T热松弛≤TSET-15℃),更优选为110℃以上且为比TSET低25℃以上的温度区域(110℃≤T热松弛≤TSET-25℃),尤其优选为120℃以上且为比TSET低30℃以上的温度区域(120℃≤T热松弛≤TSET-30℃)。
另外,T热松弛是通过使热电偶与聚酯树脂薄膜200的表面接触而测定的值。
热松弛部中的纵向的松弛率ΔS优选1~10%,更优选2~9%,进一步优选3~8%。
通过将纵向的松弛率设为1%以上,薄膜的纵向的热收缩率变小,当制成液晶显示器或触摸面板时,薄膜的收缩得到抑制,显示故障减少,通过将纵向的松弛率设为10%以下,松弛不均匀减少,显示故障减少。
热松弛部中的横向的松弛率ΔL优选设为3~23%,更优选5~21%,进一步优选7~19%。
通过将横向的松弛率设为3%以上,薄膜的横向的热收缩率变小,当制成液晶显示器或触摸面板时,薄膜的收缩得到抑制,显示故障减少,通过将横向的松弛率设为23%以下,松弛不均匀减少,显示故障减少。
纵向的松弛率ΔS能够利用下述式来求出,横向的松弛率ΔL能够利用下述式来求出。
[数式1]
式中,L1表示聚酯树脂薄膜200的最大宽度(TD方向的长度),L2表示聚酯树脂薄膜在聚酯树脂薄膜从冷却部远离时的冷却部的端部中的宽度。S1表示聚酯树脂薄膜200在预热部10中的传送速度,S2表示聚酯树脂薄膜在冷却部的端部中的传送速度。
L1是聚酯树脂薄膜在拉伸部中沿TD方向被扩大宽度之后的聚酯树脂薄膜的TD方向的最大长度。
L2是位于冷却部并把持聚酯树脂薄膜的把持部件(图1中为把持部件2j及21)松开聚酯树脂薄膜时的聚酯树脂薄膜的宽度。
S1相当于把持聚酯树脂薄膜并在环状导轨的边缘移动的把持部件(图1中为2a~2d)的移动速度。
S2相当于聚酯树脂薄膜200超过将P点和Q点连结而成的直线时的传送速度。
(e.冷却部)
在冷却部中,对在热松弛部中热松弛之后的聚酯树脂薄膜进行冷却。
如图1所示,在冷却部50中,经过热松弛部40的聚酯树脂薄膜200被冷却。通过对在热定型部30或热松弛部40中被加热的聚酯树脂薄膜200进行冷却,聚酯树脂薄膜200的形状被定型。
冷却部50中的聚酯树脂薄膜200在冷却部出口时的聚酯树脂薄膜表面(膜面)的温度(以下,也称为“冷却温度”。)优选低于聚酯树脂薄膜200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50℃。具体而言,优选为25℃~110℃,更优选为25℃~95℃,进一步优选为25℃~80℃。通过冷却温度在上述范围,能够防止夹具松开把持之后薄膜不均匀地收缩。
其中,冷却部出口是指聚酯树脂薄膜200从冷却部50远离时的冷却部50的端部,是指把持聚酯树脂薄膜200的把持部件2(图1中为把持部件2j及21)松开聚酯树脂薄膜200时的位置。
另外,在冷却部50中,优选将聚酯树脂薄膜的表面(膜面)的温度从150℃冷却至70℃时的平均冷却速度设在2℃/秒~100℃/秒的范围。
其中,平均冷却速度通过利用放射温度计实测冷却区的薄膜的膜温来求出。即,由膜温成为150℃的地点与膜温成为70℃的地点之间的距离Zm和薄膜的传送速度Sm/秒求出从150至70℃的冷却时间(Z÷S)秒。据此进一步计算(150-70)÷(Z÷S),由此求出平均冷却速度。
通过将平均冷却速度设为2℃/秒以上,可以抑制拉伸装置中的聚酯树脂薄膜的冷却不足,聚酯树脂薄膜的粘合性降低。因此,在聚酯树脂薄膜从冷却部出口远离之后的工序中,不易产生聚酯树脂薄膜粘合于薄膜传送用辊等的故障。并且,通过将平均冷却速度设为100℃/秒以下,可以防止聚酯树脂薄膜的骤冷,薄膜面内不易产生残余应力不均匀,可以抑制热收缩率的不均匀,不易产生筋状隆起。
平均冷却速度更优选4℃/秒~80℃/秒,进一步优选5℃/秒~50℃/秒。
在横向拉伸工序中的预热、拉伸、热定型、热松弛及冷却中,作为对聚酯树脂薄膜200进行加热或冷却的温度控制机构,可以举出向聚酯树脂薄膜200吹出温风或冷风,或者使聚酯树脂薄膜200与可控制温度的金属板的表面接触,或者使其通过金属板附近。
本发明的聚酯树脂的制造方法中,可以在横向拉伸部与热定型部之间包含中间冷却部。
在中间冷却部中,通过与上述冷却部相同的方法进行冷却。
中间冷却部中的薄膜的最低膜面温度优选满足下述式(14),更优选满足下述式(14-2),进一步优选满足下述式(14-3)。
30℃≤TMC≤(TTDe-10)℃……式(14)
40℃≤TMC≤(TTDe-30)℃……式(14-2)
50℃≤TMC≤(TTDe-50)℃……式(14-3)
式中,TMC表示最低膜面温度(单位为℃),TTDe表示横向拉伸结束时的膜面温度(单位为℃)。
通过将最低膜面温度(TMC)设为30℃以上,能够使中间冷却部的区域长度变得极短,可以降低装置成本。通过将TMC设为(TTDe-10)℃以下,能够将上述式(4)中的面内的双折射分布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彩虹状不均匀不易被观察到。
<薄膜从夹具的释放>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从上述夹具释放上述横向拉伸后的聚酯树脂薄膜。
<薄膜的回收、分割、卷取>
在上述横向拉伸及从夹具的释放工序结束之后,将薄膜根据需要进行修整、分割、加厚加工并为了回收而卷取。
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横向拉伸工序后的聚酯树脂薄膜的厚度满足下述式(1’),优选满足下述式(1’-2),更优选满足下述式(1’-3)。
15μm≤Th’≤60μm……式(1’)
20μm≤Th’≤55μm……式(1’-2)
23μm≤Th’≤50μm……式(1’-3)
式(1’)中,Th’表示横向拉伸工序后的聚酯树脂薄膜的厚度,横向拉伸工序后的聚酯树脂薄膜的厚度的单位为μm。
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从有效地确保薄膜产品宽度且装置尺寸不会变得过大的观点考虑,优选从夹具释放后的薄膜宽度为0.8~6m,更优选为1~5m,尤其优选为1~4m。要求精度的光学用薄膜通常制膜成小于3m,但本发明中优选以如上宽度进行制膜。
并且,可以将宽幅制膜的薄膜分割成优选2条以上且6条以下、更优选2条以上且5条以下、进一步优选3条以上且4条以下之后进行卷取。
另外,当将薄膜的端部以任意的宽度修整时或制膜后分割成任意的条数时,修整或分割后的薄膜宽度相当于本发明的聚酯树脂薄膜的薄膜宽度,优选满足0.6~6m。
并且,优选在分割后对两端进行加厚加工(赋予滚花)。
卷取优选在直径70mm以上且600mm以下的卷芯上卷绕1000m以上且10000m以下。薄膜的每单位剖面积的卷取张力优选3~30kgf/cm2(1kgf=9.80665N),更优选5~25kgf/cm2,进一步优选7~20kgf/cm2。并且,卷取的薄膜的厚度与日本专利4962661号的[0049]相同。并且,还优选在卷取之前贴合掩蔽膜。
[硬涂膜]
本发明的聚酯树脂薄膜可以用于硬涂膜,硬涂膜具有硬涂层及作为透明薄膜的本发明的聚酯树脂薄膜。
硬涂层可以通过湿式涂布法、干式涂布法(真空成膜)中的任一种来形成,但优选通过生产率优异的湿式涂布法来形成。
作为硬涂层,例如可以使用日本特开2013-45045号公报、日本特开2013-43352号公报、日本特开2012-232459号公报、日本特开2012-128157号公报、日本特开2011-131409号公报、日本特开2011-131404号公报、日本特开2011-126162号公报、日本特开2011-75705号公报、日本特开2009-286981号公报、日本特开2009-263567号公报、日本特开2009-75248号公报、日本特开2007-164206号公报、日本特开2006-96811号公报、日本特开2004-75970号公报、日本特开2002-156505号公报、日本特开2001-272503号公报、WO12/018087、WO12/098967、WO12/086659、WO11/105594中所记载的硬涂层。
[触摸面板用传感器薄膜]
本发明的聚酯树脂薄膜可以用于触摸面板用传感器薄膜。触摸面板用传感器薄膜在聚酯树脂薄膜上层叠硬涂层及透明导电层而得到。
作为形成透明导电层的一般方式,有溅射法、真空蒸镀法、离子镀法等PVD法、或CVD(化学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法、涂布法、印刷法等。另外,作为透明导电层的形成材料并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举出铟-锡复合氧化物(ITO)、锡氧化物、铜、银、铝、镍、铬等,也可以由不同的形成材料重叠而形成。并且,透明导电层有时在形成透明导电层之前设置用于提高透明性及光学特性等的底涂层。另外,为了提高粘附性,有时在上述底涂层与聚酯树脂薄膜之间设置由单一金属元素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的合金构成的金属层。金属层中优选使用选自由硅、钛、锡及锌构成的组中的金属。
[玻璃飞散防止膜]
本发明的聚酯树脂薄膜可以用于玻璃飞散防止膜。玻璃飞散防止膜在聚酯树脂薄膜上层叠硬涂层及粘合剂层而得到。
粘合剂层可以通过湿式涂布法、干式涂布法中的任一种来形成。形成粘合剂层时可以使用溶剂类丙烯酸聚合物或溶剂类丙烯酸浆料、无溶剂类丙烯酸浆料、无溶剂类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等丙烯酸类粘合剂组合物。
[触摸面板]
本发明的聚酯树脂薄膜可以用于触摸面板。并且,可以将本发明的硬涂膜、本发明的触摸面板用传感器薄膜及本发明的玻璃飞散防止薄膜中的至少任一个用于触摸面板。
本发明的触摸面板并没有特别限制,根据目的可以适当选择,例如可以举出表面型静电电容方式触摸面板、投影型静电电容方式触摸面板、电阻膜式触摸面板等。另外,触摸面板包含所谓的触摸传感器及触摸板。触摸面板中的触摸面板传感器电极部的层结构可以是将2片透明电极贴合的贴合方式、在1片基板的两面具备透明电极的方式、单面跳线(jumper)或通孔方式或单面层叠方式中的任一种。并且,与DC(直流(Direct Current))驱动相比,投影型静电电容式触摸面板优选AC(交流(Alternating Current))驱动,更优选对电极的电压施加时间较少的驱动方式。
[偏振片]
本发明的聚酯树脂薄膜可以用作偏振片保护膜。
本发明的偏振片包含具有偏振性能的偏振器及本发明的聚酯树脂薄膜。本发明的偏振片还可以包含本发明的聚酯树脂薄膜以外的纤维素酰化物膜等偏振片保护膜。
关于偏振片的形状,不仅包含被切割成能够直接组装于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大小的薄膜片方式的偏振片,还包含通过连续生产被制作成长条状并以卷状卷绕的方式(例如,卷长为2500m以上或3900m以上的方式)的偏振片。为了用于大画面液晶显示装置,偏振片的宽度优选设为1470mm以上。
如WO2011/162198号公报的[0025]中所记载,能够将由PVA构成的偏振器和本发明的聚酯树脂薄膜贴合而制备偏振片。此时,优选使上述易粘接层与PVA接触。另外,如WO2011/162198号公报的[0024]中所记载,还优选与具有延迟的保护膜组合。
[图像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聚酯树脂薄膜可以用于图像显示装置,可以将包含本发明的聚酯树脂薄膜的偏振片用作图像显示装置的偏振片。
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具备本发明的聚酯树脂薄膜或本发明的偏振片。
作为上述图像显示装置,可以举出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体显示器(PDP)、电致发光显示器(OELD或IELD)、场发射显示器(FED)、触摸面板、电子纸等。这些图像显示装置优选在图像显示面板的显示画面侧具备本发明的偏振片。
作为将偏振片贴合于液晶显示装置等图像显示装置的方法,可以利用公知的方法。并且,也可以利用辊对面板制法,从提高生产率、成品率的方面优选。辊对面板制法记载于日本特开2011-48381号公报、日本特开2009-175653号公报、日本专利4628488号公报、日本专利4729647号公报、WO2012/014602号、WO2012/014571号等中,但并不限定于这些。
在图像显示装置中,光源优选使用具有连续的发光光谱的光源。
这是因为,如WO2011/162198号公报的[0019]~[0020]所记载,容易消除彩虹状不均匀。
作为图像显示装置中所使用的光源,可以使用WO2011/162198号公报的[0013]中所记载的光源。另一方面,WO2011/162198号公报的[0014]~[0015]中所记载的光源并非连续光源,因此不优选。
当图像显示装置为LCD时,液晶显示装置(LCD)可以使用WO2011/162198号公报的[0011]~[0012]中所记载的结构。
使用本发明的聚酯树脂薄膜和/或本发明的偏振片的液晶显示装置优选为使用具有连续的发光光谱的白色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由此,与使用不连续(明线)光源的情况相比,能够有效地减少彩虹状不均匀。这援用日本专利4888853号的[0015]~[0027](US2012/0229732号公报的[0029]~[0041])中所记载的原因,起因于与该原因相同的原因,这些公报中所记载的内容被引入本申请说明书中。
液晶显示装置优选具备本发明的偏振片及液晶显示元件。在此,液晶显示元件具备在上下基板之间封入有液晶的液晶单元,代表性的是通过施加电压改变液晶的取向状态来进行图像显示的液晶面板,此外,本发明的偏振片还可以适用于等离子体显示器面板、CRT(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等公知的各种显示器。如此,当将具有延迟较高的本发明的聚酯树脂薄膜的偏振片适用于液晶显示元件时,能够防止液晶显示元件的反翘。
在此,彩虹状色斑起因于延迟较高的聚酯树脂薄膜的延迟和背光光源的发光光谱。以往,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光源,使用冷阴极管及热阴极管等荧光管。冷阴极管及热阴极管等荧光灯的分光分布显示出具有多个峰值的发光光谱,这些不连续的发光光谱汇聚而得到白色的光源。当光透射延迟较高的薄膜时,根据波长而显示出不同的透射光强度。因此,若背光光源为不连续的发光光谱,则仅强力透射特定波长,会产生彩虹状色斑。
当图像显示装置为液晶显示装置时,优选包含背光光源和配置于两个偏振片之间的液晶单元作为构成部件。并且,也可以适当具有除这些以外的其他构成例如滤色器、透镜薄膜、扩散片、防反射膜等。
作为背光的结构,可以是将导光板或反射板等作为构成部件的侧光方式,也可以是直下型方式,在本发明中,从改善彩虹状不均匀的观点考虑,优选使用白色发光二极管(白色LED:Light Emitting Diode)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光源。在本发明中,白色LED是指荧光体方式,即通过将使用了化合物半导体的发出蓝色光或紫外光的发光二极管和荧光体组合而发出白色的元件。作为荧光体,有钇-铝-石榴石类黄色荧光体、铽-铝-石榴石类黄色荧光体等。其中,由将使用了化合物半导体的蓝色发光二极管和钇-铝-石榴石类黄色荧光体组合而得到的发光元件构成的白色发光二极管具有连续且宽幅的发光光谱,并且发光效率也优异,因此适合作为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的背光光源。另外,在此,发光光谱连续是指至少在可见光区域中不存在光的强度为零的波长。并且,根据本发明,可以广泛利用电力消耗较少的白色LED,因此还能够发挥节能化的效果。
作为通过上述方式抑制产生彩虹状色斑的机构,在国际公开WO2011/162198号中有记载,该公报的内容被引入本发明中。
并且,本发明中的图像显示装置优选包含作为背光光源的至少具有蓝色、绿色及红色的发光峰值的光源单元以及在两面具有偏振片的液晶单元。
优选光源单元的发光光谱至少具有蓝色、绿色及红色的发光峰值,绿色及红色的发光峰值的半高全宽为20nm以上,在波长460nm~520nm之间具有至少一个极小值L1,在波长520nm~560nm之间具有至少一个极大值L2,在波长560nm~620nm之间具有至少一个极小值L3,且L1及L3的值小于L2的35%。
绿色及红色的发光峰值的半高全宽优选为20nm以上且60nm以下,在光源单元的绿色的发光峰值及红色的发光峰值中,半宽度较小的发光峰值的半宽度W优选为50nm以下,最优选为20nm以上且40nm以下。若半高全宽较小,则能够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颜色再现性,因此优选。并且,若半高全宽为20nm以上,则通过使用具有5000nm以上的Re的第1保护膜,能够防止产生彩虹状不均匀,因此优选。
L1及L3的值更优选小于L2的20%,最优选小于10%。若L1及L3的值小于L2的值,则蓝色、绿色及红色的发光得以分离,能够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颜色再现性,因此优选。
光源单元可以具有蓝色发光二极管、绿色发光二极管及红色发光二极管,但从降低成本的观点考虑,优选至少具有蓝色发光二极管或紫外线发光二极管和被来自蓝色发光二极管或紫外线发光二极管的光激发而能够发光的荧光体。当使用蓝色发光二极管时,优选具有发光为绿色的荧光体及发光为红色的荧光体,当使用紫外线发光二极管时,优选具有发光为蓝色的荧光体、发光为绿色的荧光体及发光为红色的荧光体。
荧光体可以被封入蓝色发光二极管或紫外线发光二极管的内部,但为了防止由热而引起的荧光体的劣化,优选将荧光体封入玻璃管的内部并以被照射蓝色发光二极管或紫外线发光二极管的发光的方式配置,或者将含有荧光体的薄膜配置于光源单元的内部。
优选荧光体中的至少1个含有作为纳米尺寸的半导体粒子的量子点。量子点荧光体能够减小发光峰值的半高全宽,能够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颜色再现性,因此优选。
并且,一般含有量子点的光源发光效率较高,因此与使用了白色LED或冷阴极管(CCFL)的背光单元相比,能够抑制来自背光单元的发热。因此,将液晶显示装置在高温高湿环境中保存之后能够抑制点亮时的温度上升,能够进一步减小液晶单元的反翘及显示不均匀。
另外,光源单元的发光光谱能够使用TOPCON TECHNOHOUSE CORPORATION制分光放射计“SR-3”来进行测定。
对一般的冷阴极管(CCFL)的发光光谱进行说明。在蓝色、绿色及红色中具有尖锐的发光峰值,因此蓝色、绿色及红色的发光得以分离,一般使用了CCFL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颜色再现性比使用了白色LED的液晶显示器更加优异。另一方面,绿色及红色的发光峰值的半高全宽较小至约2nm以下,因此当使用具有较高的Re的薄膜作为第1保护膜时,彩虹状不均匀被视觉辨认到。
对一般的白色LED的发光光谱进行说明。白色LED通常通过在蓝色发光二极管的内部封入发出黄色、或绿色和红色的有机荧光体来进行制作。在该情况下,绿色及红色的发光峰值的半高全宽为20nm以上,因此一般使用了白色LED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使用具有较高的Re的薄膜作为第1保护膜时,彩虹状不均匀得到抑制。另一方面,在波长460nm~520nm之间及波长560nm~620nm之间不具有极小值或者极小值大于波长520nm~560nm之间的极大值L2,因此蓝色、绿色及红色的发光分离不充分,颜色再现性较差。
对使用了量子点荧光体的光源的发光光谱进行说明。使用了量子点荧光体的光源,绿色及红色的发光峰值的半高全宽一般是20nm以上,在波长460nm~520nm之间具有至少一个极小值L1,在波长520nm~560nm之间具有至少一个极大值L2,在波长560nm~620nm之间具有至少一个极小值L3,且L1及L3的值小于L2的35%,因此可以优选用作本发明的光源单元。
当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为液晶显示装置时,本发明的偏振片的配置并没有特别限制。本发明的偏振片优选用作液晶显示装置中的视觉辨认侧用的偏振片。
面内方向的延迟较高的本发明的聚酯树脂薄膜的配置并没有特别限定,在配置有配置于入射光侧(光源侧)的偏振片、液晶单元及配置于射出光侧(视觉辨认侧)的偏振片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下,优选配置于入射光侧的偏振片的入射光侧的偏振器保护膜或配置于射出光侧的偏振片的射出光侧的偏振器保护膜为面内方向的延迟较高的本发明的聚酯树脂薄膜。尤其优选的方式为将配置于射出光侧的偏振片的射出光侧的偏振器保护膜设为面内方向的延迟较高的本发明的聚酯树脂薄膜的方式。当在上述以外的位置配置面内方向的延迟较高的聚酯树脂薄膜时,有时存在改变液晶单元的偏振特性的情况。由于优选在不需要偏振特性的部位使用面内方向的延迟较高的本发明的聚酯树脂薄膜,因此优选用作这种特定位置的偏振片的保护膜。
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单元优选具有液晶层及设置于上述液晶层的两侧的2片玻璃基板。玻璃基板的厚度优选为0.5mm以下,更优选为0.4mm以下,尤其优选为0.3mm以下。
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单元优选为IPS模式、VA模式、FFS(边缘场开关(FringeField Switching))模式。
实施例
以下,举出实施例和比较例对本发明的特征进行进一步具体的说明。以下实施例所示的材料、使用量、比例、处理内容、处理步骤等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则可以适当变更。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不应通过以下所示的具体例进行限定性解释。
另外,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份”为质量基准。
[实施例1]
<原料聚酯的合成>
(原料聚酯1)
如以下所示,使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直接反应而馏去水来进行酯化之后,利用在减压下进行缩聚的直接酯化法,通过连续聚合装置得到原料聚酯1(Sb催化剂类PET)。
(1)酯化反应
在第一酯化反应槽中经90分钟混合高纯度对苯二甲酸4.7吨和乙二醇1.8吨而形成浆液,并以3800kg/h的流量连续地供给至第一酯化反应槽。进而,连续地供给三氧化锑的乙二醇溶液,在反应槽内温度250℃下,经搅拌以约4.3小时的平均滞留时间进行了反应。此时,以Sb添加量按元素换算值计成为150ppm的方式连续地添加三氧化锑。
将该反应物移送至第二酯化反应槽,经搅拌在反应槽内温度250℃下以1.2小时的平均滞留时间进行了反应。向第二酯化反应槽中以Mg添加量及P添加量按元素换算值计分别成为65ppm、35ppm的方式连续地供给乙酸镁的乙二醇溶液和磷酸三甲酯的乙二醇溶液。
(2)缩聚反应
向第一缩聚反应槽连续地供给上述中得到的酯化反应产物,经搅拌在反应温度270℃、反应槽内压力20torr(2.67×10-3MPa)下以约1.8小时的平均滞留时间进行了缩聚。
进而,移送至第二缩聚反应槽,在该反应槽中,经搅拌在反应槽内温度276℃、反应槽内压力5torr(6.67×10-4MPa)下,以约1.2小时的滞留时间的条件进行了反应(缩聚)。
接着,进而移送至第三缩聚反应槽,在该反应槽中,在反应槽内温度278℃、反应槽内压力1.5torr(2.0×10-4MPa)下,以1.5小时的滞留时间的条件进行了反应(缩聚),从而得到反应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接着,将所得到的反应物以股线状喷出至冷水中,立即切割而制作出聚酯的颗粒<剖面:长径约4mm、短径约2mm、长度:约3mm>。
所得到的聚合物的IV=0.63(以下,略记为PET1)。将该聚合物作为原料聚酯1。
<聚酯树脂薄膜的制造>
-薄膜成型工序-
使原料聚酯1(PET1)干燥至含水率为20ppm以下之后,投入到直径50mm的单螺杆混炼挤出机1的料斗1中。将原料聚酯1熔融至300℃,利用下述挤出条件,经由齿轮泵、过滤器(孔径20μm)从模具中挤出。
熔融树脂的挤出条件中,将压力变动设为1%并将熔融树脂的温度分布设为2%而从模具中挤出熔融树脂。具体而言,将背压相对于挤出机的料筒内平均压力而言加压1%,将挤出机的配管温度相对于挤出机的料筒内平均温度而言高2%的温度下进行了加热。
向温度设定为25℃的冷却流延鼓上挤出从模具中挤出的熔融树脂,利用静电施加法使其粘附于冷却流延鼓上。使用与冷却流延鼓对置配置的剥取辊进行剥离,从而得到未拉伸聚酯树脂薄膜1。
所得到的未拉伸聚酯树脂薄膜1为固有粘度(Inherent Viscosity;也称为IV)IV=0.62,长度方向的折射率为1.573,结晶度为0.2%。
将未拉伸聚酯树脂薄膜1溶解于1,1,2,2-四氯乙烷/苯酚(=2/3[质量比])混合溶剂中,根据上述混合溶剂中的25℃下的溶液粘度求出IV。
利用以下方法来测定出未拉伸聚酯树脂薄膜的折射率。
使用两片偏振片求出未拉伸聚酯树脂薄膜的取向轴方向,以取向轴方向正交的方式切出4cm×2cm的长方形来作为测定用样品。对于该样品,通过阿贝折射率计(ATAGO CO.,LTD.制,NAR-4T,测定波长589nm)来求出正交的两个轴的折射率(nx,ny)及厚度方向的折射率(nz)。
利用以下方法来测定出未拉伸聚酯树脂薄膜的结晶度。
根据薄膜的密度能够计算结晶度。即,使用薄膜的密度X(g/cm3)、结晶度0%时的密度1.335g/cm3、结晶度100%时的密度1.501g/cm3,利用下述计算式能够计算结晶度(%)。
结晶度={Z×(X-Y)}/{X×(Z-Y)}×100
另外,关于密度的测定,按照JIS K7112来进行了测定。
-纵向拉伸工序-
使未拉伸聚酯树脂薄膜1通过圆周速度不同的2对夹持辊之间,在下述条件下沿纵方向(传送方向)进行拉伸。另外,利用与后述的聚酯树脂薄膜的折射率及双折射的测定方法相同的方法来测定了纵向拉伸后的聚酯树脂薄膜1的各折射率(nx(MD)、ny(MD)、nz(MD))及各双折射。
<条件>
·预热温度:80℃
·纵向拉伸温度:90℃
·纵向拉伸倍率:3.2倍
-横向拉伸工序-
将经纵向拉伸的聚酯树脂薄膜1引导至拉幅机(横向拉伸机),一边利用夹具把持薄膜的端部,一边利用下述方法、条件进行了横向拉伸。
(预热部)
将预热温度设为90℃,并加热至可拉伸的温度。
(拉伸部)
在下述条件下,使用拉幅机将经预热的未拉伸聚酯树脂薄膜1沿宽度方向进行了横向拉伸。
<条件>
·横向拉伸温度(横向拉伸时的平均温度):90℃
·横向拉伸倍率:3.0倍
·横向拉伸开始时的膜面温度:95℃
·横向拉伸结束时的膜面温度:150℃
通过放射温度计(Hayashi Denko co.,ltd.制,型号:RT61-2,在放射率0.95下使用)测定了膜面温度。
(中间冷却部)
针对拉伸后的聚酯树脂薄膜,将来自上下方向的冷风从吹出喷嘴吹向薄膜,在中间冷却部冷却至聚酯树脂薄膜的最低膜面温度TMC成为85℃。
通过放射温度计(Hayashi Denko co.,ltd.制,型号:RT61-2,在放射率0.95下使用)测定了中间冷却部的薄膜的膜面温度。在中间冷却部内沿MD方向均等地测定了10点膜面温度,将其最低温度作为最低膜面温度TMC。
(热定型部)
接着,针对薄膜,将来自上下方向的热风从热风吹出喷嘴吹向薄膜,一边将聚酯树脂薄膜的膜面温度控制在下述范围,一边进行了热定型处理。
<条件>
·最高到达膜面温度(热定型温度):170℃
·热定型时间:15秒
此处的热定型温度为DSC的预峰温度[℃]。
(热松弛部)
针对热定型后的聚酯树脂薄膜,将来自上下方向的热风从热风吹出喷嘴吹向薄膜来加热至下述温度,使薄膜松弛。
·热松弛温度:热定型部的最高到达膜面温度-10℃(实施例1的情况下为160℃)
·热松弛率:TD方向(薄膜宽度方向)15%
MD方向(薄膜流动方向)5.5%
(冷却部)
接着,将热松弛后的聚酯树脂薄膜在冷却温度下冷却至薄膜的膜面温度成为40℃。
在其他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将冷却温度设为与夹具释放薄膜时的薄膜膜面温度相同的值。
另外,通过放射温度计(Hayashi Denko co.,ltd.制,型号:RT61-2,在放射率0.95下使用)测定了膜面温度。
(薄膜的回收)
在冷却及从夹具释放薄膜之后,将聚酯树脂薄膜的两端按每20cm进行了修整。修整后的薄膜宽度为2.1m。其后,在两端以宽度10mm进行挤出加工(滚花)之后,以张力18kg/m将10000m长度的薄膜卷曲成卷形态。
如上制造出以卷形态卷绕的厚度35μm的实施例1的聚酯树脂薄膜。
[实施例2~14、16及比较例1~4、6~9]
在实施例1中,如下述表中所记载那样改变纵向拉伸倍率、横向拉伸倍率、横向拉伸开始时的膜面温度及横向拉伸结束时的膜面温度、中间冷却部的最低膜面温度、热定型时的最高到达膜面温度、纵向松弛率、横向松弛率、薄膜宽度,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出聚酯树脂薄膜。
[实施例15、比较例5]
在实施例1中,未进行中间冷却部中的冷却,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出聚酯树脂薄膜。
[评价]
<折射率、双折射的测定>
(nx、ny、nz及双折射的测定)
针对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薄膜进行了nx、ny、nz及双折射的测定。使用两片偏振片求出薄膜的取向轴方向,以取向轴方向正交的方式切出4cm×2cm的长方形来作为测定用样品。对于该样品,通过阿贝折射率计(ATAGO CO.,LTD.制,NAR-4T,测定波长589nm)求出正交的两个轴的折射率(nx,ny)及厚度方向的折射率(nz)。根据该值计算nx-ny和(nx+ny)/2-nz的值并记载于表中。
(nΔ的测定)
就nΔ而言,在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薄膜1m2中,对于薄膜宽度为2m、薄膜长度为0.5m的薄膜,每隔100mm在宽度方向上切出20点、在流动方向上切出5点,总计100点的薄膜片。关于薄膜片的大小,以与前述的折射率测定(阿贝折射计)中所记载的方法相同的尺寸切出。对于所切出的薄膜片,全部利用与前述的折射率测定相同的方法来测定折射率,并导出nx-ny的值,将所有薄膜片的nx-ny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作为nΔ而求出。
(在150℃下静置30分钟之后的MD热收缩率的测定)
裁剪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聚酯树脂薄膜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和两端的3点,制作出TD方向30mm、MD方向120mm大小的3种试样片M。
对于3种试样片M,在MD方向上以成为100mm间隔的方式形成2条基准线,在无张力下于150℃的加热烘箱中静置30分钟。该静置之后,将3种试样片M冷却至室温,并分别测定了2条基准线的间隔,将这些3个平均值作为A(单位;mm)。将根据测定出的A及“100×(100-A)/100”的式算出的数值作为MD热收缩率。
(在150℃下静置30分钟之后的TD热收缩率的测定)
裁剪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聚酯树脂薄膜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和两端的3点,制作出MD方向30mm、TD方向120mm大小的3种试样片M。
对于3种试样片M,在TD方向上以成为100mm间隔的方式形成2条基准线,在无张力下于150℃的加热烘箱中静置30分钟。该静置之后,将3种试样片M冷却至室温,并分别测定了2条基准线的间隔,将这些3个平均值作为A(单位;mm)。将根据测定出的A及“100×(100-A)/100”的式算出的数值作为MD热收缩率。
(在80℃下静置24小时之后的MD热收缩率的测定)
在无张力下于80℃的加热烘箱中静置24小时,除此以外,以与在150℃下静置30分钟之后的MD热收缩率的测定相同的方式进行了测定。
(在80℃下静置24小时之后的TD热收缩率的测定)
在无张力下于80℃的加热烘箱中静置24小时,除此以外,以与在150℃下静置30分钟之后的TD热收缩率的测定相同的方式进行了测定。
<薄膜厚度的测定>
如下求出所得到的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聚酯树脂薄膜的厚度。
对于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聚酯树脂薄膜,使用接触式膜厚测定计(ANRITSUCORPORATION制),在纵向拉伸的方向(长度方向)上遍及0.5m以等间隔采样50点,进而在薄膜宽度方向(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遍及薄膜的整个宽度以等间隔(在宽度方向上进行50等分)采样50点之后,测定了这些100点的厚度。求出这些100点的平均厚度,将其作为聚酯树脂薄膜的厚度。将结果示于下述表中。
<密度的测定>
按照JIS K7112,使用Kanto-measure Co,Ltd.制的ASG-320K、SHIMADZUCORPORATION制的AUX320进行了测定。
<彩虹状不均匀的评价>
(偏振片及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和彩虹状不均匀的评价)
使用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聚酯树脂薄膜来制作出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偏振片和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液晶显示装置,并进行了评价。
按照日本特开2011-59488号公报的[0225],制备出含有PVA的偏振器。
按照日本专利4438270号的[0275](US2007/0178252的[0393]、这些公报中所记载的内容被引入本申请说明书中),将下述纤维素酰化物膜浸渍于碱水溶液来进行了皂化处理。
与日本专利4731143号的[0199]~[0202](US2008/0158483的[0412]~[0416],这些公报中所记载的内容被引入本申请说明书中)同样地制备纤维素酰化物膜。
在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聚酯薄膜与经皂化处理的纤维素酰化物之间夹住上述偏振器,在偏振器/聚酯之间、纤维素酰化物/偏振器之间,于其上涂布PVA水溶液(完全皂化型PVA5%水溶液),将这些利用夹持辊压接而贴合之后,在70℃下干燥10分钟而得到偏振片。
将所得到的偏振片作为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偏振片。
将所得到的2对偏振片以相对于液晶单元而言聚酯薄膜为外侧且以偏振器的吸收轴正交配置的方式组装于具有连续光源(白色LED)或不连续光源(冷阴极管)作为背光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并将光的透射度调整为50%。
将所得到的液晶显示装置作为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图像显示装置。
使用连续光源(白色LED)、不连续光源(冷阴极管)使光从一侧入射,从相反侧通过偏振光太阳镜按以下基准目视评价了所产生的彩虹状不均匀。
另外,关于彩虹状不均匀的评价,从偏振片的法线方向和倾斜方向(从法线成45°)这两个方向进行了观察。
A:完全观察不到彩虹状不均匀
B:观察不到彩虹状不均匀
C:几乎观察不到彩虹状不均匀
D:观察到彩虹状不均匀
[表1]
[表2]
由上述表可知,制造成在上述式(6)~(11)的范围内的实施例的聚酯树脂薄膜满足上述式(1)~(4)全部,从正面观察时的彩虹状不均匀及倾斜观察时的彩虹状不均匀同时得到了改善。
另一方面,未满足式(1’)而制造出的比较例1或2的聚酯树脂薄膜由于不满足式(1),因此从正面观察时的彩虹状不均匀及倾斜观察时的彩虹状不均匀未能同时得到改善。
并且,关于未满足上述式(6)~(11)中的至少1个而制造出的比较例3~9的聚酯树脂薄膜,也由于不满足式(2)~(4)中的至少1个,因此从正面观察时的彩虹状不均匀及倾斜观察时的彩虹状不均匀未能同时得到改善。
另外,比较例7的聚酯树脂薄膜还不满足上述式(5),因此强度和耐热性也较差。
符号说明:
2a~2l-把持部件,10-预热部,20-拉伸部,30-热定型部,40-热松弛部,50-冷却部,60-环状导轨,100-双轴拉伸机,200-聚酯树脂薄膜。

Claims (20)

1.一种满足下述式(1)~(4)的聚酯树脂薄膜,
15μm≤Th≤60μm……式(1)
0<nx-ny≤0.020……式(2)
0.120≤(nx+ny)/2-nz<0.160……式(3)
0<nΔ≤0.014……式(4)
式(1)~(4)中,Th表示聚酯树脂薄膜的厚度,聚酯树脂薄膜的厚度的单位为μm;nx表示聚酯树脂薄膜面内的慢轴方向的折射率,ny表示聚酯树脂薄膜面内的快轴方向的折射率,nz表示聚酯树脂薄膜厚度方向的折射率,nΔ表示聚酯树脂薄膜的任意部位1m2内的(nx-ny)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所述聚酯树脂薄膜的密度为1.370~1.390g/cm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树脂薄膜,其满足下述式(5),
130℃≤Tpre≤200℃……式(5)
式(5)中,Tpre表示聚酯树脂薄膜的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测定而测定的预峰温度,单位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酯树脂薄膜,其中,
在150℃下静置30分钟之后的聚酯树脂薄膜的MD方向及TD方向的热收缩率为3.5%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酯树脂薄膜,其中,
在80℃下静置24小时之后的聚酯树脂薄膜的MD方向及TD方向的热收缩率为0.3%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酯树脂薄膜,其中,
所述聚酯树脂薄膜的宽度为0.6~6m。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酯树脂薄膜,其为双轴取向。
7.一种聚酯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其包含:
以片状熔融挤出聚酯原料树脂,并在流延鼓上冷却而成型聚酯树脂薄膜的工序;
纵向拉伸工序,将已成型的所述聚酯树脂薄膜沿长度方向进行纵向拉伸;及
横向拉伸工序,将所述纵向拉伸后的聚酯树脂薄膜沿与所述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进行横向拉伸,
并且满足下述式(1’)及(6)~(11),
15μm≤Th’≤60μm……式(1’)
2.8≤DMD≤3.6……式(6)
DMD-1.0≤DTD≤DMD+0.5……式(7)
130℃≤TSET≤200℃……式(8)
80℃≤TTDs≤120℃……式(9)
120℃≤TTDe≤180℃……式(10)
20℃≤TTDe-TTDs≤80℃……式(11)
式(1’)及(6)~(11)中,Th’表示横向拉伸工序后的聚酯树脂薄膜的厚度,横向拉伸工序后的聚酯树脂薄膜的厚度的单位为μm;DMD表示纵向的拉伸倍率,DTD表示横向的拉伸倍率,TSET表示热定型时的最高到达膜面温度,TTDs表示横向拉伸开始时的膜面温度,TTDe表示横向拉伸结束时的膜面温度;TSET、TTDs及TTDe的单位为℃,
所述聚酯树脂薄膜的密度为1.370~1.390g/cm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聚酯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纵向拉伸后且所述横向拉伸前的聚酯树脂薄膜的双折射满足下述式(12)及式(13),
0.030<nx(MD)-ny(MD)≤0.090……式(12)
0.030≤(nx(MD)+ny(MD))/2-nz(MD)<0.090……(13)
式(12)及式(13)中,nx(MD)表示纵向拉伸后的所述聚酯树脂薄膜的面内的慢轴方向的折射率,ny(MD)表示纵向拉伸后的聚酯树脂薄膜的面内的快轴方向的折射率,nz(MD)表示纵向拉伸后的聚酯树脂薄膜的厚度方向的折射率。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聚酯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其包含在热定型部和热松弛部进行传送的工序,在所述热定型部中,加热进行所述纵向拉伸及所述横向拉伸之后的所述聚酯树脂薄膜,使其结晶化而进行热定型,在所述热松弛部中,加热所述热定型的聚酯树脂薄膜,使聚酯树脂薄膜的张紧力松弛而去除薄膜的残余应变,
将所述热松弛部中的纵向的松弛率设为1~10%,将横向的松弛率设为3~23%。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聚酯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其包含在热定型部和热松弛部中进行传送的工序,在所述热定型部中,加热进行所述纵向拉伸及所述横向拉伸之后的所述聚酯树脂薄膜,使其结晶化而进行热定型,在所述热松弛部中,加热所述热定型的聚酯树脂薄膜,使聚酯树脂薄膜的张紧力松弛而去除薄膜的残余应变,
在所述横向拉伸部与所述热定型部之间包含中间冷却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聚酯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中间冷却部中满足下述式(14),
30℃≤TMC≤(TTDe-10)℃……式(14)
式(14)中,TMC表示最低膜面温度,TTDe表示横向拉伸结束时的膜面温度,单位均为℃。
12.一种偏振片,其包含偏振器、以及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酯树脂薄膜。
13.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具备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酯树脂薄膜、或权利要求12所述的偏振片。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显示装置至少包含:具有蓝色、绿色及红色的发光峰值的光源单元;及在两面具有偏振片的液晶单元,所述光源单元的绿色的发光峰值及红色的发光峰值中,半宽度较小的发光峰值的半宽度W为50nm以下。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光源单元至少具有蓝色发光二极管或紫外线发光二极管和被来自蓝色发光二极管或紫外线发光二极管的光激发而能够发光的荧光体。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荧光体中的至少1个为量子点。
17.一种硬涂膜,其包含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酯树脂薄膜。
18.一种触摸面板用传感器薄膜,其包含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酯树脂薄膜。
19.一种玻璃飞散防止膜,其包含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酯树脂薄膜。
20.一种触摸面板,其具备: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酯树脂薄膜、权利要求12所述的偏振片、权利要求17所述的硬涂膜、权利要求18所述的触摸面板用传感器薄膜及权利要求19所述的玻璃飞散防止薄膜中的至少任一个。
CN201580015388.5A 2014-03-26 2015-03-23 聚酯树脂薄膜、聚酯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图像显示装置、硬涂膜、触摸面板用传感器薄膜、玻璃飞散防止膜及触摸面板 Active CN1061043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64162A JP6297379B2 (ja) 2014-03-26 2014-03-26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フィルム、ポリエステル樹脂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板、画像表示装置、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タッチパネル用センサーフィルム、ガラス飛散防止フィルム、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
JP2014-064162 2014-03-26
PCT/JP2015/058674 WO2015146883A1 (ja) 2014-03-26 2015-03-23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フィルム、ポリエステル樹脂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板、画像表示装置、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タッチパネル用センサーフィルム、ガラス飛散防止フィルム、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04332A CN106104332A (zh) 2016-11-09
CN106104332B true CN106104332B (zh) 2018-12-04

Family

ID=54195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15388.5A Active CN106104332B (zh) 2014-03-26 2015-03-23 聚酯树脂薄膜、聚酯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图像显示装置、硬涂膜、触摸面板用传感器薄膜、玻璃飞散防止膜及触摸面板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297379B2 (zh)
CN (1) CN106104332B (zh)
WO (1) WO201514688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52264B2 (ja) * 2016-02-15 2021-03-31 東洋紡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検査用二軸延伸ポリエ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フィルム
TWI649591B (zh) * 2016-05-31 2019-02-01 南韓商Skc股份有限公司 偏光件用保護膜、包含該膜之偏光板及具有該偏光板之顯示裝置
JP7120225B2 (ja) * 2017-05-31 2022-08-17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タッチセンサ基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タッチセンサ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表示装置
KR101952364B1 (ko) * 2017-10-27 2019-02-26 에스케이씨 주식회사 편광판용 보호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KR20210126046A (ko) 2019-02-08 2021-10-19 도요보 가부시키가이샤 폴딩형 디스플레이 및 휴대 단말 기기
CN113396179A (zh) 2019-02-08 2021-09-14 东洋纺株式会社 聚酯薄膜及其用途
JP7435448B2 (ja) 2019-05-28 2024-02-21 東洋紡株式会社 積層フィルムとその用途
KR20220016133A (ko) 2019-05-28 2022-02-08 도요보 가부시키가이샤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과 그 용도
JP7480581B2 (ja) 2019-05-28 2024-05-10 東洋紡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とその用途
KR102415828B1 (ko) * 2019-09-30 2022-06-30 코오롱인더스트리 주식회사 폴리에스테르 다층 필름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3752600B (zh) * 2021-08-23 2023-10-13 四川东方绝缘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偏光片离型膜基膜的生产线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26977B (zh) * 1990-09-06 1994-07-21 Teijin Ltd
JP2005023107A (ja) * 2003-06-30 2005-01-27 Toray Ind Inc 二軸配向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CN102124398A (zh) * 2008-10-31 2011-07-13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TW201333551A (zh) * 2011-12-28 2013-08-16 Toyo Boseki 液晶顯示裝置、偏光板及偏光鏡保護膜
CN103370183A (zh) * 2011-02-15 2013-10-23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双轴拉伸聚酯膜及其制造方法、太阳能电池用背板、以及太阳能电池模块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57630A (en) * 1980-09-25 1982-04-06 Teijin Ltd Manufacture of biaxially drawn polyester film
JPS6270046A (ja) * 1985-09-24 1987-03-31 ダイアホイルヘキスト株式会社 透明性に優れた複合化二軸延伸ポリエステルフイルム
JP2574058B2 (ja) * 1990-09-06 1997-01-22 帝人株式会社 金属貼合せ成形加工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イルム
JPH08169084A (ja) * 1994-12-16 1996-07-02 Toray Ind Inc 金属/フイルム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JP3757488B2 (ja) * 1995-09-28 2006-03-22 東レ株式会社 金属板ラミネート用積層フイルム
JP2007279469A (ja) * 2006-04-10 2007-10-25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KR101562022B1 (ko) * 2009-02-02 2015-10-2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발광 다이오드 유닛,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및 발광 다이오드 유닛 제조 방법
JP4918944B2 (ja) * 2009-10-09 2012-04-18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二軸配向ポリエ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フィルムを用いた偏光板
JP5377252B2 (ja) * 2009-11-27 2013-12-2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
JP2011168652A (ja) * 2010-02-16 2011-09-01 Lintec Corp 飛散防止用粘着シート、飛散防止ガラスパネル、および携帯情報端末機器
JP2012188631A (ja) * 2011-03-14 2012-10-04 Fujifilm Corp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太陽電池用バックシート、並び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2220879A (ja) * 2011-04-13 2012-11-12 Toyobo Co Ltd 偏光子保護用二軸配向ポリエ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フィル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26977B (zh) * 1990-09-06 1994-07-21 Teijin Ltd
JP2005023107A (ja) * 2003-06-30 2005-01-27 Toray Ind Inc 二軸配向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CN102124398A (zh) * 2008-10-31 2011-07-13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CN103370183A (zh) * 2011-02-15 2013-10-23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双轴拉伸聚酯膜及其制造方法、太阳能电池用背板、以及太阳能电池模块
TW201333551A (zh) * 2011-12-28 2013-08-16 Toyo Boseki 液晶顯示裝置、偏光板及偏光鏡保護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184664A (ja) 2015-10-22
WO2015146883A1 (ja) 2015-10-01
JP6297379B2 (ja) 2018-03-20
CN106104332A (zh) 2016-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04332B (zh) 聚酯树脂薄膜、聚酯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图像显示装置、硬涂膜、触摸面板用传感器薄膜、玻璃飞散防止膜及触摸面板
CN106461842B (zh) 聚酯膜、聚酯膜的制造方法、偏振板、图像显示装置、硬涂膜及触控板
JP6179548B2 (ja) 液晶表示装置、偏光板および偏光子保護フィルム
JP7264191B2 (ja) 液晶表示装置、偏光板及び偏光子保護フィルム
CN106488839B (zh) 单轴取向聚酯薄膜、硬涂层薄膜、触摸面板用传感器薄膜、防飞散膜、防反射膜、触摸面板及单轴取向聚酯薄膜的制造方法
KR102097392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편광판 및 편광자 보호 필름
US10345941B2 (en) Transparent base material film laminate, touch panel sensor film, touch panel,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visibility of image display device
JP5614506B2 (ja) 液晶表示装置、偏光板および偏光子保護フィルム
JP2018185535A (ja) 液晶表示装置、偏光板及び偏光子保護フィルム
JPWO2017010444A1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偏光板
JPWO2018110625A1 (ja) 液晶表示装置、偏光板および偏光子保護フィルム
CN105555503A (zh) 聚酯薄膜及聚酯薄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JP6199399B2 (ja)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および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板なら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JP6171021B2 (ja)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および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板なら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JP6645005B2 (ja) 偏光子保護フィルム、偏光板、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2015141217A (ja) 偏光子保護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18028611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6521216B2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偏光板
TW202348697A (zh) 偏光膜之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