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61842B - 聚酯膜、聚酯膜的制造方法、偏振板、图像显示装置、硬涂膜及触控板 - Google Patents

聚酯膜、聚酯膜的制造方法、偏振板、图像显示装置、硬涂膜及触控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61842B
CN106461842B CN201580026618.8A CN201580026618A CN106461842B CN 106461842 B CN106461842 B CN 106461842B CN 201580026618 A CN201580026618 A CN 201580026618A CN 106461842 B CN106461842 B CN 1064618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polyester film
stretching
polyester
different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2661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61842A (zh
Inventor
三船麻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4618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18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618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18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4Protective coatings, e.g. hard coat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Shaping By String And By Release Of Stress In Plastics And The Like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聚酯膜,其伤痕少,搬送时的裂纹、断裂少,在组装到液晶显示装置中时能够抑制虹斑的产生。一种聚酯膜;聚酯膜的制造方法;偏振板;图像显示装置;硬涂膜;触控板,所述聚酯膜是厚度为10~150μm,Re及Rth为3000~30000nm,Re/Rth超过0.8且为2.5以下,与取向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热收缩率为0.6%以下的聚酯膜,将卷取成卷状的聚酯膜的最外表层开卷并切出500mm见方的聚酯膜放置在平面上时的聚酯膜的浮起为1.8mm以下。

Description

聚酯膜、聚酯膜的制造方法、偏振板、图像显示装置、硬涂膜及 触控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作为液晶膜基材或触控板用构件适宜使用的聚酯膜、聚酯膜的制造方法、偏振板、图像显示装置、硬涂膜及触控板。更详细而言,涉及消除偏振板加工工序或涂布工序中的膜断裂的、特别适合于光学膜用途、特别是作为液晶显示器的基材的使用的、优选单轴取向的聚酯膜及其制造方法、使用该聚酯膜的偏振板、图像显示装置、硬涂膜以及触控板。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体显示器(PDP)、电致发光显示器(OELD或IELD)、场致发射显示器(FED)、触控板、电子纸等图像显示装置在图像显示面板的显示画面侧配置有偏振板。例如,液晶显示装置作为耗电量小、节省空间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用途逐年扩大。以往,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图像的视角依赖性大是大的缺点,但VA模式、IPS模式等广视角液晶模式被实用化,由此,在电视机等要求高品质的图像的市场中,液晶显示装置的需求也在急速扩大。
液晶显示装置中使用的偏振板通常成为由使碘或染料吸附取向而得到的聚乙烯醇膜等构成的偏振片和在该偏振片的表背两侧贴合有透明的保护膜(偏振板保护膜)的构成。为了方便起见,将与液晶单元贴合的面(显示侧的相反侧)的保护膜称为内膜,将相对侧(显示侧)称为外膜。聚酯、聚碳酸酯树脂等由于具有成本也低廉、机械强度高、具有低透湿性等优点,所以被期待作为外膜的有效利用。
其中,近年来,代替以往的双轴取向聚酯膜,单轴取向聚酯膜被用作液晶显示器的基材(偏振板的保护膜等)的情况在增加。例如,已知有作为改善了虹斑的偏振板保护膜,通过将Re=3000~30000nm、Re/Rth≥0.2的单轴取向或双轴取向聚酯膜用于偏振板保护膜中,从而使虹斑不显眼至无法视觉辨认的程度,消除虹斑的例子(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还记载了就完全的单轴性(单轴对称)膜而言与取向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机械强度显著降低。
具有上述那样的光学特性的单轴取向或双轴取向聚酯膜通过将至少未拉伸的膜使用拉幅机式拉伸装置边用夹子把持边进行单轴拉伸来制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5601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单轴方向具有强取向的膜在用于偏振板保护膜的情况下,难以视觉辨认到虹斑,另一方面,存在与取向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机械强度显著降低,在拉伸后的搬送中发生热收缩时容易破裂的问题。实际上,专利文献1等中记载的主要进行了横向拉伸的单轴取向聚酯膜由于膜仅在横向上进行取向,所以纵向的断裂强度弱,经常在搬送中膜产生裂纹或者断裂。
进而,本发明人进行了研究,结果还获知,在单轴方向具有强取向的膜的平面性差,容易带有伤痕。在将聚酯膜用于光学用途的情况下,伤痕少不易成为图像故障的原因,故优选。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伤痕少、搬送时的裂纹、断裂少、在组装到液晶显示装置中时能够抑制虹斑的产生的聚酯膜及聚酯膜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制成厚度薄、由于Re/Rth比大所以降低了与取向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热收缩率、及平面性良好的膜,可得到伤痕少、搬送时的裂纹、断裂少、在组装到液晶显示装置中时能够抑制虹斑的产生的实用性高的聚酯膜。
作为用于达成上述课题的具体方案的本发明如下所述。
[1]一种聚酯膜,其是厚度为10~150μm,
面内方向的延迟Re及厚度方向的延迟Rth为3000~30000nm,
Re/Rth超过0.8且为2.5以下,
与取向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热收缩率为0.6%以下的聚酯膜,
将卷取成卷状的聚酯膜的最外表层开卷并切出500mm见方的聚酯膜放置在平面上时的聚酯膜的浮起为1.8mm以下。
[2]根据[1]所述的聚酯膜,其中,下述式A所表示的与取向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热收缩率不均优选为0.4%以下。
式A:
(与取向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热收缩率不均)=(取向方向的3点处的在150℃下加热30分钟后的与取向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热收缩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取向方向的3点处的在150℃下加热30分钟后的与取向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热收缩率的平均值)×100%
[3]一种聚酯膜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工序:使用具有多个边把持膜边在一对轨道间移动的夹子的拉伸机,在各轨道上同时进行由缩短上述的夹子间的距离引起的向膜搬送方向的收缩、和由扩大所述的夹子移动的一对轨道间的距离引起的向与膜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拉伸的工序,
所述的向膜搬送方向的收缩率和向与膜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拉伸倍率在拉伸中总是满足下述式B1的关系,并且满足下述式B2及式B3;
[数学式1]
[数学式2]
[数学式3]
式B1、B2及B3中,
x表示拉伸机的入口的宽度,单位为mm;
x’表示拉伸中的各位置处的聚酯膜的宽度,单位为mm;
xmax表示拉伸中的聚酯膜的最大宽度,单位为mm;
y表示拉伸机的入口处的各轨道上的夹子间的距离,单位为mm;
y’表示拉伸中的各位置处的各轨道上的夹子间的距离,单位为mm;
ymin表示拉伸中的各轨道上的夹子间的距离的最小值,单位为mm。
[4]一种聚酯膜的制造方法,其是包括以下工序:使用具有多个边把持膜边在一对轨道间移动的夹子的拉伸机,在各轨道上同时进行由缩短所述的夹子间的距离引起的向膜搬送方向的收缩、和由扩大所述的夹子移动的一对轨道间的距离引起的向与膜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拉伸的工序,
所述的向膜搬送方向的收缩率和向与膜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拉伸倍率在拉伸中总是满足下述式B1的关系、并且满足下述式B2及式B3聚酯膜的制造方法,
所述的聚酯膜的厚度为10~150μm,
所述的聚酯膜的与取向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热收缩率为0.6%以下;
[数学式4]
[数学式5]
[数学式6]
式B1、B2及B3中,
x表示拉伸机的入口的宽度,单位为mm;
x’表示拉伸中的各位置处的聚酯膜的宽度,单位为mm;
xmax表示拉伸中的聚酯膜的最大宽度,单位为mm;
y表示拉伸机的入口处的各轨道上的夹子间的距离,单位为mm;
y’表示拉伸中的各位置处的各轨道上的夹子间的距离,单位为mm;
ymin表示拉伸中的各轨道上的夹子间的距离的最小值,单位为mm。
[5]根据[3]或[4]所述的聚酯膜的制造方法,其优选在同时在拉伸平均温度T1下进行向膜搬送方向的收缩和所述的向与膜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拉伸后,包括在热定型温度T2≥T1+30℃下进行加热的热定型工序;
其中,T1及T2的单位为℃。
[6]根据[5]所述的聚酯膜的制造方法,其中,优选边进行向膜搬送方向的收缩边进行热定型。
[7]根据[5]或[6]所述的聚酯膜的制造方法,其中,优选热定型温度T2超过T1+50℃。
[8]一种偏振板,其包含偏振片、和[1]或[2]所述的聚酯膜。
[9]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具备[1]或[2]所述的聚酯膜、或[8]所述的偏振板。
[10]一种硬涂膜,其包含[1]或[2]所述的聚酯膜。
[11]一种触控板,其具备[1]或[2]所述的聚酯膜、[8]所述的偏振板、或[10]所述的硬涂膜。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伤痕少、搬送时的裂纹、断裂少、在组装到液晶显示装置中时能够抑制虹斑的产生的聚酯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该聚酯膜的制造方法。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使用该聚酯膜的偏振板、图像显示装置、硬涂膜及触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聚酯膜及其制造方法、偏振板、图像显示装置、硬涂膜及触控板进行详细说明。
以下记载的构成要件的说明有时基于本发明的代表性实施方式进行,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那样的实施方式。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使用“~”表示的数值范围是指包含“~”的前后记载的数值作为下限值及上限值的范围。
此外,在后面进行详细叙述,聚酯膜通常通过使用辊等进行搬送、拉伸来得到。此时,将膜搬送方向也称为MD(Machine Direction,纵向)方向。此外,膜的搬送方向也称为膜的长度方向。膜搬送方向也称为纵向,将膜的向搬送方向的拉伸称为纵向拉伸,将向膜搬送方向的收缩也称为纵向收缩。
此外,膜宽度方向是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膜宽度方向在边搬送膜边进行制造的膜中,也称为与膜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即TD(Transverse Direction,横向)方向。与膜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也称为横向,将膜的向与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拉伸也称为横向拉伸。
[聚酯膜]
本发明的聚酯膜是厚度为10~150μm,面内方向的延迟Re及厚度方向的延迟Rth为3000~30000nm,Re/Rth超过0.8且为2.5以下,与取向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热收缩率为0.6%以下的聚酯膜,将卷取成卷状的聚酯膜的最外表层开卷并切出500mm见方的聚酯膜放置在平面上时的聚酯膜的浮起为1.8mm以下。
通过这样的构成,本发明的聚酯膜的伤痕少,搬送时的裂纹、断裂少,在组装到液晶显示装置中时能够抑制虹斑的产生。
以下,对本发明的聚酯膜的优选的方式进行说明。
<聚酯膜的特性>
(膜厚)
本发明的聚酯膜的厚度为10~150μm,优选为20~150μm,更优选为30~130μm,进一步优选为35~110μm以下。在10μm以下时,机械强度低且在搬送中容易破裂而实用性低。在150μm以上时,偏振板的厚度变厚,作为要求薄度的液晶电视机或触控板用途不优选。
(相位差)
通过膜面内的延迟Re及厚度方向的延迟Rth为3000~30000nm,Re/Rth比率超过0.8且为2.5以下,在作为偏振板保护膜使用时的从倾斜方向观察时,见不到虹斑,能够保持良好的视觉辨认性。
本发明的聚酯膜的面内方向的延迟Re为3000~30000nm,优选为3500~25000nm,进一步优选为4000~20000nm以下。若Re超过3000nm,则在制成面板时,画面中难以产生虹斑,优选。制作超过30000nm的膜原理上较难。即使聚酯膜的Re超过30000nm,也只是虹斑降低效果饱和,得到本发明的效果。
虹斑是在从视觉辨认侧观察由背光源沿倾斜方向入射至具有大的双折射、具体而言Re为500nm以上且低于3000nm的聚合物膜作为保护膜的偏振板中的光时出现的,特别是在将包含亮线光谱的、例如冷阴极管那样的光源作为背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是显著的。
其中,将具有连续发光光谱的白色光源作为背光源使用的情况下,本发明的聚酯膜的Re为上述范围由于难以视觉辨认到虹斑,所以优选。
本发明的聚酯膜的厚度方向延迟Rth为3000~30000nm以下,优选为3500~25000nm,进一步优选为4000~20000nm以下。制作Rth低于3000nm的膜原理上较难。若为30000nm以下,则在制成面板时画面中难以产生虹斑,优选。
本发明的聚酯膜的面内方向的延迟Re与厚度方向延迟Rth的比(Re/Rth)超过0.8且为2.5以下,优选超过0.8且为2.2以下,特别优选超过0.8且为2.0以下,更特别优选0.9~2.0。若Re/Rth超过0.8,则在将本发明的聚酯膜作为偏振板保护膜组装到液晶面板中时画面中难以产生虹斑,优选。制作超过2.5的膜原理上较难。此外,即使Re/Rth超过2.5,虹斑的视角依赖性降低的效果也只是饱和。
虹斑也可以通过使表示Re、Rth的关系的Nz值为适当的值而降低,从虹斑的降低效果及制造适应性出发,Nz值优选绝对值为2.0以下,更优选为0.5~2.0,进一步优选为0.5~1.5。
由于虹斑由入射光产生,所以通常在白色显示时被观察到。
本发明的聚酯膜的面内相位差值Re由下述式(4)表示。
Re=(nx-ny)×y1…(4)
其中,nx为聚酯膜的面内慢轴方向的折射率,ny为聚酯膜的面内快轴方向(与面内慢轴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折射率,y1为聚酯膜的厚度。
本发明的聚酯膜的厚度方向的延迟Rth由下述式(5)表示。
Rth={(nx+ny)/2-nz}×y1…(5)
其中,nz为聚酯膜的厚度方向的折射率。
另外,聚酯膜的Nz值由下述式(6)表示。
Nz=(nx-nz)/(nx-ny)…(6)
在本说明书中,波长λnm下的Re、Rth及Nz可以如下那样进行测定。
使用两片偏振板,求出聚酯膜的取向轴方向,按照取向轴方向正交的方式切出4cm×2cm的长方形,作为测定用样品。对于该样品,通过阿贝折射率计(ATAGO CO.,LTD.制、NAR-4T、测定波长589nm)求出正交的双轴的折射率(Nx,Ny)、及厚度方向的折射率(Nz),将上述的双轴的折射率差的绝对值(|Nx-Ny|)作为折射率的各向异性(ΔNxy)。聚酯膜的厚度y1(nm)使用电动测微仪(Fine Liu full Co.,Ltd.制、Miritoron 1245D)测定,将单位换算成nm。由所测定的Nx、Ny、Nz、y1的值分别算出Re、Rth、Nz。
上述的Re、Rth可以通过膜中使用的聚酯树脂的种类、上述的聚酯树脂和添加剂的量、延迟显现剂的添加、膜的膜厚、膜的拉伸方向和拉伸率等进行调整。
将本发明的聚酯膜控制在上述的Re、Rth的范围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但可以通过例如拉伸法来达成。
(与取向方向正交的方向的MD热收缩率)
本发明的聚酯膜的与取向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热收缩率为0.6%以下。通过与取向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热收缩率为0.6%以下,由搬送时引起的热收缩产生的搬送时的裂纹、断裂变少,优选能够抑制由偏振板加工时引起的热收缩产生的TD方向的破裂。本发明的聚酯膜的与取向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热收缩率优选为在150℃下加热30分钟后的与取向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热收缩率。
在本发明中,所谓在150℃下加热30分钟后的膜长度方向的热收缩率(150℃、30分钟)如下那样进行定义。
在裁切成TD方向30mm、MD方向120mm的聚酯膜的试样片M上,预先按照在MD方向达到100mm的间隔的方式画2根基准线。将试样片M在无张力下在150℃的加热烘箱中放置30分钟后,进行将试样片M冷却至室温的处理,测定2根基准线的间隔。将此时测定的处理后的间隔记为A〔mm〕。将由处理前的间隔100mm和处理后的间隔Amm使用“100×(100-A)/100”的式子算出的数值〔%〕作为试样片M的MD热收缩率(S)。
以下,将热收缩率(150℃、30分钟)也简称为热收缩率。
本发明的聚酯膜的与取向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热收缩率为取向方向的3点处的在150℃下加热30分钟后的与取向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热收缩率的平均值。
在本发明中,将膜宽度方向称为TD或TD方向,将与膜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称为MD或MD方向。此外,将MD方向的热收缩也称为MD热收缩,将其比例称为MD热收缩率。因此,与膜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热收缩率也表现为MD热收缩率。
(宽度方向的MD热收缩率不均)
本发明的聚酯膜的由下述式A所表示的宽度方向的MD热收缩率不均为0.4%以下从宽度方向的热收缩量差变小、能够抑制取向方向的破裂的观点出发是优选的。
式A:
(与取向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热收缩率不均)=(取向方向的3点处的在150℃下加热30分钟后的与取向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热收缩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取向方向的3点处的在150℃下加热30分钟后的与取向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热收缩率的平均值)×100%
宽度方向的MD热收缩率不均进一步优选为0.3%以下,最优选为0.2%以下。
(膜平面性)
本发明的聚酯膜的将卷取成卷状的聚酯膜的最外表层开卷并切出500mm见方的聚酯膜放置在平面上时的聚酯膜的浮起为1.8mm以下。以下,将卷取成卷状的聚酯膜的最外表层开卷并切出500mm见方的聚酯膜放置在平面上时的聚酯膜的浮起(浮的最大值)的情况也称为膜的平面性。本发明的聚酯膜通过使平面性为1.8mm以下,在搬送辊接触时膜所受到的应力集中能够分散,能够抑制破裂。
本发明的聚酯膜优选平面性为0~1.0mm,更优选平面性为0~0.5mm。
在求平面性时,将卷取成卷状的聚酯膜的最外表层开卷并切出500mm见方的聚酯膜放置在平面上后,到测定聚酯膜的浮起为止的时间优选为低于30分钟,更优选为低于10分钟,特别优选为低于5分钟。
此外,求平面性时的温度优选为0~30℃,更优选为10~28℃,特别优选为15~25℃。
此外,求平面性时的相对湿度优选为30~80%,更优选为40~70%,特别优选为50~60%。
(膜宽度)
膜宽度W优选为0.8~6.0m,更优选为1~5m,特别优选为1~4m,更特别优选为1~3m。
(膜长度)
本发明的聚酯膜的膜长度优选为100m以上。此外,优选以卷形态卷取。
膜长度优选为100m以上,更优选为300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0m以上。
(折射率、结晶化度)
本发明的聚酯膜优选为单轴取向。具体而言,本发明的聚酯膜优选长度方向的折射率为1.590以下、且结晶化度超过5%。
本发明的聚酯膜的长度方向的折射率的优选的范围与未拉伸的聚酯膜的长度方向的折射率的优选的范围相同。
本发明的聚酯膜的结晶化度优选为5%以上,更优选为2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上。
<聚酯膜的材料、层构成、表面处理>
本发明的聚酯膜含有聚酯树脂。
本发明的聚酯膜可以是以聚酯树脂为主要成分的层的单层膜,也可以是具有至少1层以聚酯树脂为主要成分的层的多层膜。此外,也可以是对这些单层膜或多层膜的两面或单面实施了表面处理的膜,该表面处理可以是利用电晕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皂化处理、热处理、紫外线照射、电子射线照射等的表面改性,也可以是利用高分子或金属等的涂布或蒸镀等的薄膜形成。聚酯树脂在膜整体中所占的质量比例通常为50质量%以上,优选为7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90质量%以上。
(1-1)聚酯树脂
作为上述的聚酯树脂,优选使用WO2012/157662号公报的[0042]的组成的聚酯树脂。
作为聚酯,可以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对苯二甲酸环己烷二甲醇酯(PCT)等,但从成本、耐热性出发,更优选为PET、PEN,进一步优选为PET(PEN的Re/Rth稍微容易变小)。
聚酯最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但也可以优选使用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可以优选使用例如日本特开2008-39803号公报中记载的聚酯。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具有来自作为二羧酸成分的对苯二甲酸的构成单元、和来自作为二醇成分的乙二醇的构成单元的聚酯,全部重复单元的80摩尔%以上为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较佳,也可以包含来自其他的共聚成分的构成单元。作为其他的共聚成分,可列举出间苯二甲酸、对β-羟基乙氧基苯甲酸、4,4’-二羧基联苯、4,4’-二羧基二苯甲酮、双(4-羧基苯基)乙烷、己二酸、癸二酸、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1,4-二羧基环己烷等二羧酸成分、丙二醇、丁二醇、新戊二醇、二乙二醇、环己烷二醇、双酚A的环氧乙烷加成物、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四亚甲基二醇等二醇成分。这些二羧酸成分、二醇成分根据需要可以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此外,也可以与上述羧酸成分、二醇成分一起并用对羟基苯甲酸等羟基羧酸。作为其他的共聚成分,也可以使用含有少量的酰胺键、氨基甲酸酯键、醚键、碳酸酯键等的二羧酸成分和/或二醇成分。作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制造法,可以应用使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以及根据需要而使用的其他的二羧酸和/或其他的二醇直接反应的所谓的直接聚合法、使对苯二甲酸的二甲基酯与乙二醇、以及根据需要而使用的其他的二羧酸的二甲基酯和/或其他的二醇进行酯交换反应的所谓的酯交换反应法等任意的制造法。
(1-2)聚酯树脂的物性
(1-2-1)特性粘度
聚酯树脂的特性粘度IV优选为0.5以上且0.9以下,更优选为0.52以上且0.8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54以上且0.7以下。为了达到这样的IV,在合成聚酯树脂时,除了后述的熔融聚合以外,还可以并用固相聚合。
(1-2-2)乙醛含有率
聚酯树脂的乙醛含量优选为50pp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ppm以下,特别优选为30ppm以下。乙醛有时在乙醛彼此间容易引起缩合反应,作为副反应产物生成水,通过该水,进行聚酯的水解。乙醛含量的下限现实中为1ppm左右。为了使乙醛含量为上述范围,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将树脂的制造时的熔融聚合、固相聚合等各工序中的氧浓度保持较低;将树脂保管时、干燥时的氧浓度保持较低;降低在膜制造时由挤出机、熔体配管、模等对树脂施加的热历程;防止因熔融时的挤出机的螺杆构成等局部地受到强剪切等。
(1-3)催化剂
在聚酯树脂的聚合中,可使用Sb、Ge、Ti、Al系催化剂,优选为Sb、Ti、Al系催化剂,进一步优选为Al系催化剂。
即,作为原料树脂使用的聚酯树脂优选为使用铝催化剂聚合而成的聚酯树脂。
通过使用Al系催化剂,与使用其他的催化剂(例如Sb、Ti)的情况相比,Re变得容易显现,PET的轻薄化成为可能。即,意味着Al系催化剂更容易取向。推测其基于以下的理由。
Al系催化剂与Sb、Ti相比,反应性(聚合活性)低,反应温和,难以生成副产物(二乙二醇单元:DEG)。
其结果是,PET的规整性提高,容易取向且容易显现Re。
(1-3-1)Al系催化剂
作为上述的Al系催化剂,可以引用WO2011/040161号公报的[0013]~[0148](US2012/0183761号公报的[0021]~[0123])中记载的Al系催化剂来使用,这些公报中记载的内容被纳入本说明书中。
作为使用上述的Al系催化剂将聚酯树脂聚合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具体而言,可以引用WO2012/008488号公报的[0091]~[0094](US2013/0112271号公报的[0144]~[0153]),按照这些公报来聚合,这些公报中记载的内容被纳入本说明书中。
这样的Al系催化剂可以引用例如日本特开2012-122051号公报的[0052]~[0054]、[0099]~[0104](WO2012/029725号公报的[0045]~[0047]、[0091]~[0096]),按照这些公报来制备,这些公报中记载的内容被纳入本说明书中。Al系催化剂量以Al元素相对于聚酯树脂的质量的量计优选为3~80ppm,更优选为5~60ppm,进一步优选为5~40ppm。
(1-3-2)Sb系催化剂:
作为上述的Sb系催化剂,可以使用日本特开2012-41519号公报的[0050]、[0052]~[0054]中记载的Sb系催化剂。
作为使用上述的Sb系催化剂将聚酯树脂聚合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具体而言,可以按照WO2012/157662号公报的[0086]~[0087]来聚合。
(1-4)添加剂:
还优选在本发明的聚酯膜中添加公知的添加剂。作为其例子,可列举出紫外线吸收剂、粒子、滑剂、防粘连剂、热稳定剂、抗氧化剂、抗静电剂、耐光剂、耐冲击性改良剂、润滑剂、染料、颜料等。其中,由于聚酯膜通常需要透明性,所以添加剂的添加量优选限制在最小限度。
(1-4-1)紫外线(UV)吸收剂:
为了防止液晶显示器的液晶等因紫外线而劣化,本发明的聚酯膜中也可以含有紫外线吸收剂。紫外线吸收剂只要是具有紫外线吸收能力的化合物、且可耐受在聚酯膜的制造工序中附加的热的化合物,则没有特别限定。
作为紫外线吸收剂,有有机系紫外线吸收剂和无机系紫外线吸收剂,但从透明性的观点出发,优选有机系紫外线吸收剂。可以使用WO2012/157662号公报的[0057]中记载的紫外线吸收剂、后述的环状亚氨基酯系的紫外线吸收剂。
作为环状亚氨基酯系的紫外线吸收剂,并不限定于下述的物质,可列举出例如2-甲基-3,1-苯并噁嗪-4-酮、2-丁基-3,1-苯并噁嗪-4-酮、2-苯基-3,1-苯并噁嗪-4-酮、2-(1-或2-萘基)-3,1-苯并噁嗪-4-酮、2-(4-联苯基)-3,1-苯并噁嗪-4-酮、2-对硝基苯基-3,1-苯并噁嗪-4-酮、2-间硝基苯基-3,1-苯并噁嗪-4-酮、2-对苯甲酰基苯基-3,1-苯并噁嗪-4-酮、2-对甲氧基苯基-3,1-苯并噁嗪-4-酮、2-邻甲氧基苯基-3,1-苯并噁嗪-4-酮、2-环己基-3,1-苯并噁嗪-4-酮、2-对(或间)邻苯二甲酰亚胺苯基-3,1-苯并噁嗪-4-酮、N-苯基-4-(3,1-苯并噁嗪-4-酮-2-基)邻苯二甲酰亚胺、N-苯甲酰基-4-(3,1-苯并噁嗪-4-酮-2-基)苯胺、N-苯甲酰基-N-甲基-4-(3,1-苯并噁嗪-4-酮-2-基)苯胺、2-(对(N-甲基羰基)苯基)-3,1-苯并噁嗪-4-酮、2,2’-双(3,1-苯并噁嗪-4-酮)、2,2’-亚乙基双(3,1-苯并噁嗪-4-酮)、2,2’-四亚甲基双(3,1-苯并噁嗪-4-酮)、2,2’-十亚甲基双(3,1-苯并噁嗪-4-酮、2,2’-(1,4-亚苯基)双(4H-3,1-苯并噁嗪-4-酮)〔另外,也称为2,2’-对亚苯基双(3,1-苯并噁嗪-4-酮)〕、2,2’-间亚苯基双(3,1-苯并噁嗪-4-酮)、2,2’-(4,4’-二亚苯基)双(3,1-苯并噁嗪-4-酮)、2,2’-(2,6-或1,5-亚萘基)双(3,1-苯并噁嗪-4-酮)、2,2’-(2-甲基-对亚苯基)双(3,1-苯并噁嗪-4-酮)、2,2’-(2-硝基-对亚苯基)双(3,1-苯并噁嗪-4-酮)、2,2’-(2-氯-对亚苯基)双(3,1-苯并噁嗪-4-酮)、2,2’-(1,4-环亚己基)双(3,1-苯并噁嗪-4-酮)、1,3,5-三(3,1-苯并噁嗪-4-酮-2-基)苯、1,3,5-三(3,1-苯并噁嗪-4-酮-2-基)萘、2,4,6-三(3,1-苯并噁嗪-4-酮-2-基)萘、2,8-二甲基-4H,6H-苯并(1,2-d;5,4-d’)双(1,3)-噁嗪-4,6-二酮、2,7-二甲基-4H,9H-苯并(1,2-d;4,5-d’)双(1,3)-噁嗪-4,9-二酮、2,8-二苯基-4H,8H-苯并(1,2-d;5,4-d’)双(1,3)-噁嗪-4,6-二酮、2,7-二苯基-4H,9H-苯并(1,2-d;4,5-d’)双(1,3)-噁嗪-4,6-二酮、6,6’-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双(2-乙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双(2-苯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亚甲基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亚甲基双(2-苯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亚乙基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亚乙基双(2-苯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亚丁基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亚丁基双(2-苯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氧基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氧基双(2-苯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磺酰基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磺酰基双(2-苯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羰基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羰基双(2-苯基-4H,3,1-苯并噁嗪-4-酮)、7,7’-亚甲基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7,7’-亚甲基双(2-苯基-4H,3,1-苯并噁嗪-4-酮)、7,7’-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7,7’-亚乙基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7,7’-氧基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7,7’-磺酰基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7,7’-羰基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6,7’-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6,7’-双(2-苯基-4H,3,1-苯并噁嗪-4-酮、6,7’-亚甲基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6,7’-亚甲基双(2-苯基-4H,3,1-苯并噁嗪-4-酮)等。
上述化合物中,考虑色调的情况下,适宜使用不易黄化的苯并噁嗪酮系的化合物,作为其例子,更适宜使用下述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1]
通式(1)
上述通式(1)中,R表示2价的芳香族烃基,X1及X2分别独立地选自氢或以下的官能团组,但并不限定于它们。
官能团组:烷基、芳基、杂芳基、卤素、烷氧基、芳氧基、羟基、羧基、酯基、硝基。
上述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中,在本发明中,特别优选2,2’-(1,4-亚苯基)双(4H-3,1-苯并噁嗪-4-酮)。
本发明的聚酯膜中含有的紫外线吸收剂的量通常为10.0质量%以下,优选在0.3~3.0质量%的范围内含有。含有超过10.0质量%的量的紫外线吸收剂的情况下,紫外线吸收剂渗出到表面,有可能导致胶粘性降低等表面功能性的恶化。
此外,在多层结构的本发明的聚酯膜的情况下,优选至少3层结构的聚酯膜,紫外线吸收剂优选配合到其中间层中。通过在中间层中配合紫外线吸收剂,能够防止该化合物向膜表面渗出,其结果是,能够维持膜的胶粘性等特性。
对于它们的配合,可以利用WO2011/162198号公报的[0050]~[0051]中记载的母料法。
(1-4-2)其他添加剂
在本发明的聚酯膜中也可以使用其他添加剂,可以引用例如WO2012/157662号公报的[0058]中记载的添加剂来使用,这些公报中记载的内容被纳入本说明书中。
[聚酯膜的制造方法]
作为本发明的聚酯膜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制,本发明的聚酯膜可以通过公知的方法来制造。
本发明的聚酯膜通过以下的本发明的聚酯膜的制造方法的第1方式及第2方式,可以以良好的生产率进行制造。
本发明的聚酯膜的制造方法的第1方式包括以下工序:使用具有多个边把持膜边在一对轨道间移动的夹子的拉伸机,在各轨道上同时进行由缩短上述的夹子间的距离引起的向膜搬送方向的收缩、和由扩大上述的夹子移动的一对轨道间的距离引起的向与膜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拉伸的工序,
上述的向膜搬送方向的收缩率和向与膜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拉伸倍率在拉伸中总是满足下述式B1的关系,并且满足下述式B2及式B3。
本发明的聚酯膜的制造方法的第2方式是包括以下工序:使用具有多个边把持膜边在一对轨道间移动的夹子的拉伸机,在各轨道上同时进行由缩短上述的夹子间的距离引起的向膜搬送方向的收缩、和由扩大上述的夹子移动的一对轨道间的距离引起的向与膜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拉伸的工序,
上述的向膜搬送方向的收缩率和向与膜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拉伸倍率在拉伸中总是满足下述式B1的关系、并且满足下述式B2及式B3聚酯膜的制造方法,
上述的聚酯膜的厚度为10~150μm,
上述的聚酯膜的与取向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热收缩率为0.6%以下。
[数学式7]
[数学式8]
[数学式9]
式B1、B2及B3中,
x表示拉伸机的入口的宽度,单位为mm;
x’表示拉伸中的各位置处的聚酯膜的宽度,单位为mm;
xmax表示拉伸中的聚酯膜的最大宽度,单位为mm;
y表示拉伸机的入口处的各轨道上的夹子间的距离,单位为mm;
y’表示拉伸中的各位置处的各轨道上的夹子间的距离,单位为mm;
ymin表示拉伸中的各轨道上的夹子间的距离的最小值,单位为mm。
以下,对本发明的聚酯膜的制造方法的优选的方式进行说明。
<熔融混炼>
未拉伸的聚酯膜优选将聚酯树脂进行熔融挤出并以膜状成形而成。
优选在将聚酯树脂、或通过上述的母料法制造的聚酯树脂和添加剂的母料干燥至含水率为200ppm以下后,导入单轴或双轴的挤出机使其熔融。此时,为了抑制聚酯的分解,还优选在氮气中或真空中进行熔融。详细的条件引用日本专利4962661号的[0051]~[0052](US2013/0100378号公报的[0085]~[0086]),可以按照这些公报来实施,这些公报中记载的内容被纳入本说明书中。进而,为了提高熔融树脂(熔体)的送出精度,还优选使用齿轮泵。此外,还优选使用用于除去杂质的3μm~20μm的过滤机。
<挤出、共挤出>
优选将包含经熔融混炼的聚酯树脂的熔体从模挤出,可以以单层挤出,也可以以多层挤出。在以多层挤出的情况下,例如可以将含有紫外线吸收剂(UV剂)的层和不含有紫外线吸收剂的层层叠,更优选使UV剂作为内层的3层构成可抑制由紫外线引起的偏振片的劣化,并且抑制UV剂的渗出,优选。
渗出的UV剂转印到工制膜工序的轧辊上,增加膜与辊的摩擦系数而容易产生擦伤,不优选。
在聚酯膜以多层挤出制造而成的情况下,所得到的聚酯膜的优选的内层的厚度(相对于全层的比率)优选为50%以上且95%以下,更优选为60%以上且9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0%以上且85%以下。这样的层叠可以通过使用送料模或多歧管模来实施。
<流延>
优选按照日本特开2009-269301号公报的[0059],将从模挤出的熔体挤出到流延鼓上,冷却固化,得到未拉伸的聚酯膜(坯料)。
在本发明的聚酯膜的制造方法中,上述的未拉伸的聚酯膜的长度方向的折射率优选为1.590以下,更优选为1.58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80以下。
在本发明的聚酯膜的制造方法中,上述的未拉伸的聚酯膜的结晶化度优选为5%以下,更优选为3%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以下。另外,这里所谓的未拉伸的聚酯膜的结晶化度是指膜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结晶化度。
在调整结晶化度时,可以稍微降低流延鼓的端部的温度,或者对流延鼓上送风。
关于结晶化度,可以由膜的密度算出。即,可以使用膜的密度X(g/cm3)、结晶化度为0%时的密度Y=1.335g/cm3、结晶化度为100%时的密度Z=1.501g/cm3由下述计算式导出结晶化度(%)。
结晶化度={Z×(X-Y)}/{X×(Z-Y)}×100
另外,密度的测定根据JIS K7112进行测定。
<聚合物层(易胶粘层)的形成>
在熔融挤出的未拉伸的聚酯膜上,也可以在后述的拉伸之前或之后通过涂布而形成聚合物层(优选易胶粘层)。
作为上述的聚合物层,通常可列举出偏振板可以具有的功能层,其中,作为上述的聚合物层,优选形成易胶粘层。易胶粘层可以通过WO2012/157662号公报的[0062]~[0070]中记载的方法来涂设。
<横向拉伸>
本发明的聚酯膜的制造方法包括使用具有多个边把持膜边在一对轨道间移动的夹子的拉伸机,在各轨道上同时进行由缩短上述的夹子间的距离引起的向膜搬送方向的收缩、和由扩大上述的夹子移动的一对轨道间的距离引起的向与膜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拉伸的工序,上述的向膜搬送方向的收缩率和向与膜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拉伸倍率在拉伸中总是满足下述式B1的关系,并且满足下述式B2及式B3。
[数学式10]
[数学式11]
[数学式12]
式B1、B2及B3中,
x表示拉伸机的入口的宽度,单位为mm;
x’表示拉伸中的各位置处的聚酯膜的宽度,单位为mm;
xmax表示拉伸中的聚酯膜的最大宽度,单位为mm;
y表示拉伸机的入口处的各轨道上的夹子间的距离,单位为mm;
y’表示拉伸中的各位置处的各轨道上的夹子间的距离,单位为mm;
ymin表示拉伸中的各轨道上的夹子间的距离的最小值,单位为mm。
在本说明书中,将使用具有多个边把持膜边在一对轨道间移动的夹子的拉伸机,在各轨道上同时进行由缩短上述的夹子间的距离引起的向膜搬送方向的收缩、和由扩大上述的夹子移动的一对轨道间的距离引起的向与膜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拉伸的工序也称为“横向拉伸及纵向收缩”。
具体而言,本发明的聚酯膜的制造方法优选包括以下工序:使用具有沿着设置于膜搬送路的两侧的一对轨道移动的夹子的拉幅机式拉伸装置,边通过上述的夹子把持未拉伸的聚酯膜边使其横向拉伸或横向拉伸及纵向收缩或纵向收缩。
作为具有沿着设置于膜搬送路的两侧的一对轨道移动的夹子的拉幅机式拉伸装置,没有特别限制。一对轨道通常使用一对环形的轨道。另外,夹子与把持构件含义相同。
本发明的聚酯膜的制造方法将挤出后的膜进行横向拉伸或横向拉伸及纵向收缩或纵向收缩。横向拉伸边将未拉伸的聚酯膜沿着膜搬送路搬送,边沿着与膜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进行。纵向收缩沿着膜搬送方向进行。
通过进行拉伸,能够较大地显现出面内方向的延迟Re。特别是为了达成满足后述的Re、Rth、Re/Rth的范围的聚酯膜,至少进行横向拉伸或横向拉伸及纵向收缩或纵向收缩。在其后进行横向或纵向拉伸的情况下,也可以增大纵向、横向的拉伸倍率中的横向拉伸的拉伸倍率而不平衡地进行拉伸。
首先,对式B1的左侧的不等式进行说明,
[数学式13]
[数学式14]
以上的情况下,若最终的拉伸中的各轨道上的夹子间的距离的最小值ymin为满足式B2的范围,则通过膜不松弛地收缩至ymin来抑制松弛伤痕的产生,同时平面性变得良好,能够抑制搬送中(也优选后工序中)的断裂。
接着,对式B1的右侧的不等式进行说明,通过使
[数学式15]
[数学式16]
以下,在拉伸机内膜不会松弛,能够抑制伤痕的产生。
本发明的聚酯膜的制造方法满足下述式B2。
[数学式17]
式B2表示横向拉伸及纵向收缩中的纵向收缩的倍率。式B2的范围、即纵向收缩的倍率为0.4~0.9倍,优选为0.5~0.8倍,更优选为0.5~0.7倍。
本发明的聚酯膜的制造方法满足下述式B3。
[数学式18]
式B3表示横向拉伸及纵向收缩中的横向拉伸的倍率。即,通过用夹子把持膜的两端,边进行加热边将夹子间扩宽,能够达成式B3。式B3的范围、即横向拉伸倍率为3~6.5倍,更优选为3.5~6倍,特别优选为4~5.5倍。
横向拉伸工序中的拉伸温度(拉伸平均温度T1)优选为70℃以上且170℃以下,更优选为80℃以上且16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90℃以上且150℃以下。这里所谓的拉伸温度是指从拉伸开始到结束为止的平均温度。
在横向拉伸工序中的预热、拉伸、热定型、热松弛、及冷却中,作为将聚酯膜进行加热、或冷却的温度控制方法,可列举出对聚酯膜吹送温风或冷风、或者使聚酯膜与能够控制温度的金属板的表面接触、或者经过金属板的附近。
<热定型、热松弛>
本发明的聚酯膜的制造方法优选在同时在拉伸平均温度T1下进行向膜搬送方向的收缩和上述的向与膜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拉伸后,包括在热定型温度T2≥T1+30℃下进行加热的热定型工序。其中,T1及T2的单位为℃。
本发明的聚酯膜的制造方法优选在将上述的横向拉伸或横向拉伸及纵向收缩或纵向收缩的聚酯膜从上述的夹子释放前,包括将上述的拉伸后的聚酯膜加热至拉幅机内的最高温度为止的热定型工序;和边将上述的热定型工序后的聚酯膜加热边使上述的一对轨道间距离变窄的热松弛工序。
在拉伸后,为了促进结晶化,优选进行称为“热定型”的热处理。其通过在超过拉伸温度的温度下进行,能够促进结晶化,提高膜的强度。
在热定型中,为了结晶化,进行体积收缩。
作为热定型的方法,沿宽度方向平行地设置数条对拉伸部送出热风的狭缝。可以通过使从该狭缝吹出的气体的温度比拉伸部高来达成。进而在本发明的聚酯膜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如后述那样,将聚酯膜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利用加热器进行辐射加热。
此外,在本发明的聚酯膜的制造方法中,还优选在将膜进行加热的热风吹出喷嘴的端部侧的所期望的位置安装1块或多块遮风板,减缓膜端部的冷却,相对于将上述的横向拉伸后的聚酯膜从上述的夹子释放时的膜宽度方向中央部的膜面温度,容易使膜宽度方向上距离夹子200mm的位置即膜端部的膜面温度提高1~20℃。
此外,也可以在拉伸(部)出口附近设置热源(IR加热器、卤素加热器等),进行升温。
热定型温度优选为T2≥T1+30℃,热定型温度T2更优选超过T1+50℃,热定型温度T2特别优选为T1+60℃以上。
热定型的优选的温度优选为100℃以上且250℃以下,更优选为150℃以上且245℃以下。
在热定型时也可以进行纵向收缩。
优选与热处理同时进行收缩(也称为松弛。使膜收缩),优选沿TD(横向)、MD(纵向)中的至少一者进行。本发明的聚酯膜的制造方法优选边进行向膜搬送方向的收缩边进行热定型。
这样的松弛也可以通过例如在拉幅机中使用缩放仪状的卡盘,缩短缩放仪的间隔,或者使夹子在电磁石上驱动,降低其速度来达成。
纵向松弛在120℃以上且230以下、更优选在130℃以上且220℃以下、进一步优选在140℃以上且210℃以下进行,这从抑制擦伤的观点出发是优选的。通过纵向松弛,还具有在宽度方向拉伸中使Re/Rth上升的效果。这是由于,通过在横向拉伸中松弛纵向,促进横取向而容易增大Re。关于松弛量,纵向松弛为1%以上且10%以下的松弛从抑制聚酯膜中擦伤的产生的观点出发是优选的,更优选为2%以上且8%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以上且7%以下。若为该优选的范围的下限值以上,则容易难以出现上述效果,难以产生擦伤。另一方面,若为该优选的范围的上限值以下,则变得难以产生松弛,变得难以与拉伸机接触,变得难以产生擦伤。
通过在热定型时进行纵向收缩,可以使Re、Rth、Re/Rth比更加最适,能够抑制虹斑的产生。
横向的松弛温度优选为上述的热定型温度的范围,可以是与热定型相同的温度,也可以高,也可以低。
横向松弛量也优选与纵向松弛量相同的范围。横向松弛可以通过缩短扩宽的夹子的宽度来达成。
通过上述拉伸、热定型,变得容易能够达成本发明的聚酯膜的Re、Rth、Re/Rth。即,通过利用这些方法进行拉伸、热定型,容易形成体现虹斑降低的效果的本发明的聚酯膜。
进而,本发明的聚酯膜的制造方法优选在进行上述的拉幅机内的上述的热定型的区域及进行上述的热松弛的区域中的至少一者中,将聚酯膜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利用加热器进行辐射加热。若进行所述辐射加热,则所制作的聚酯膜的TD方向上的MD热收缩率变得容易降低,MD热收缩率的分布变得容易变小,容易制造满足已述的式(1)~(4)的膜。
在热松弛部中将膜的TD方向端部进行辐射加热时,可以将热定型部中的辐射加热省略,也可以在热定型部及热松弛部这两者中进行。
聚酯膜的TD方向端部的加热使用能够辐射加热的加热器来进行,优选选择性地将聚酯膜的TD方向的至少一个端部进行加热。从抑制局部的MD热收缩的观点出发,优选将聚酯膜的TD方向的两个端部进行加热。另外,“选择性加热”不是对包含聚酯膜的端部的膜整体进行加热,而是指将膜端部局部地进行加热。
作为能够辐射加热的加热器,可列举出例如红外线加热器,特别优选使用陶瓷制的加热器(陶瓷加热器)。
能够辐射加热的加热器可以仅使用1个,也可以使用2个以上。
聚酯膜的TD方向端部的加热优选将聚酯膜表面与加热器的最短距离设为10mm以上且300mm以下来进行。
若聚酯膜表面与加热器的最短距离为10mm以上,则难以因加热器间距而产生温度不均,若为300mm以下,则辐射热容易充分传递至膜中。
加热器表面与膜表面的最短距离优选为50mm以上且250mm以下,更优选为80mm以上且200mm以下。
除了膜表面与加热器表面的距离以外,根据需要,优选进一步调整加热器的表面温度而对膜进行加热。
陶瓷制加热器中的至少1个的表面温度优选为300℃以上且700℃以下。通过表面温度为300℃以上,辐射热容易充分传递至膜中,通过为700℃以下,能够抑制膜的过加热。
陶瓷制加热器的表面温度更优选为400℃以上且65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50℃以上且650℃以下。
陶瓷制加热器优选被格子状的金属罩覆盖。通过加热器被格子状的金属罩覆盖,能够防止破裂的膜与加热器碰撞,而加热器破损。构成罩的金属没有特别限制,可列举出例如SUS304等不锈钢等。
此外,在辐射加热时,优选将膜TD方向上的温度不均缩窄至0.7℃以上且3.0℃以下的范围,由此,能够将膜宽度方向上的结晶化度的不均减轻至0.5%以上且3.0%以下的范围。若这样操作,则宽度方向上的松弛差减轻,可抑制伤痕的产生,并且能够更加提高耐水解性。
聚酯膜的MD方向的长度分布容易依赖于进行横向拉伸的拉伸装置的出口附近的冷却的方式。通常,存在膜的MD方向的长度在快速冷却的部位变长,在慢冷却的部位变短的倾向。认为其基于下面的理由。认为膜通过冷却进行收缩(热膨胀的相反的现象),但若快速冷却,则收缩的时间少,所以膜没有充分收缩,结果是,MD方向的膜长变长。相反,认为若膜被慢冷却,则由于充分收缩,所以MD方向的膜长变短。
拉伸装置的把持构件的温度为100℃~150℃左右,若其与拉伸装置的冷却温度(通常为常温~100℃左右)相比则为比较高的温度。因此,在拉伸装置的冷却部中,由于把持构件的温度高,相反膜端部的温度变高,与膜中央部的冷却状况相比,膜端部存在被慢冷却的倾向。由此,与膜中央部相比,膜端部的MD方向的膜长更容易变短。
在以往的聚酯膜中,由于产生上述的MD方向的膜长度分布(圆弧),所以膜中央部与膜端部相比,MD热收缩率小,存在成为MD方向的膜长大的膜的倾向。
那样的话,膜中央部由于未加热前的原来的MD方向的膜长长,并且在加热搬送时更难以收缩,所以变得更长,产生松弛并出现伤痕、皱褶,在后工序中膜容易断裂。
<膜的回收、切割、卷取>
上述横向拉伸及从夹子的释放工序结束后,将膜根据需要进行修剪、切割、去厚(厚み出し)加工,为了回收而卷取。
本发明的聚酯膜的制造方法中,从夹子释放后的膜宽度为0.8~6m从有效确保膜制品宽度、且装置尺寸不会变得过大的观点出发是优选的,更优选为1~5m,特别优选为1~4m。需要精度的光学用膜通常以低于3m进行制膜,但在本发明中,优选以上述那样的宽度进行制膜。
此外,也可以将经宽幅制膜的膜切割成优选2条以上且6条以下、更优选2条以上且5条以下、进一步优选3条以上且4条以下后,进行卷取。
另外,在将膜的端部以任意的宽度进行修剪的情况下或在制膜后切割成任意的条数的情况下,修剪或切割后的膜宽度相当于本发明的聚酯膜的膜宽度。
此外,优选在切割后,对两端进行去厚加工(赋予滚花)。
卷取优选卷取1000m以上且10000m以下到直径为70mm以上且600mm以下的卷芯上。膜的每截面积的卷取张力优选为3~30kgf/cm2,更优选为5~25kgf/cm2,进一步优选为7~20kgf/cm2。此外,经卷取的膜的厚度与日本专利4962661号的[0049]相同。此外,也优选在卷取前贴合掩膜。
[偏振板]
本发明的聚酯膜可以用作偏振板保护膜。
本发明的偏振板包含具有偏光性能的偏振片、和本发明的聚酯膜。本发明的偏振板除了本发明的聚酯膜以外,还可以进一步包含纤维素酰化物膜等偏振板保护膜。
偏振板的形状不仅包含切断成能够直接组装到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大小的膜片的形态的偏振板,还包含通过连续生产制作成长条状并以卷状卷取的形态(例如卷长为2500m以上或3900m以上的形态)的偏振板。为了制成大画面液晶显示装置用,偏振板的宽度优选设为1470mm以上。
如WO2011/162198号公报的[0025]中记载的那样将由PVA构成的偏振片与本发明的聚酯膜贴合,可以制备偏振板。此时,优选使上述易胶粘层与PVA接触。进而,也优选如WO2011/162198号公报的[0024]中记载的那样与具有延迟的保护膜组合。
[图像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聚酯膜可以用于图像显示装置,可以将包含本发明的聚酯膜的偏振板用作图像显示装置的偏振板。
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具备本发明的聚酯膜、或本发明的偏振板。
作为上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可列举出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体显示器(PDP)、电致发光显示器(OELD或IELD)、场致发射显示器(FED)、触控板、电子纸等。这些图像显示装置优选在图像显示面板的显示画面侧具备本发明的偏振板。
作为将偏振板与液晶显示装置等图像显示装置贴合的方法,可以使用公知的方法。此外,也可以使用辊对面板制法,在提高生产率、成品率的方面是优选的。辊对面板制法记载于日本特开2011-48381号公报、日本特开2009-175653号公报、日本专利4628488号公报、日本专利4729647号公报、WO2012/014602号、WO2012/014571号等中,但并不限定于它们。
在图像显示装置中,光源优选使用具有连续的发光光谱的光源。
这是由于,如WO2011/162198号公报的[0019]~[0020]记载的那样变得容易消除虹斑。
作为图像显示装置中使用的光源,使用WO2011/162198号公报的[0013]记载的光源。另一方面,WO2011/162198号公报的[0014]~[0015]记载的光源不是连续光源,不优选。
图像显示装置为LCD的情况下,液晶显示装置(LCD)可以使用WO2011/162198号公报的[0011]~[0012]中记载的构成。
使用本发明的聚酯膜和/或本发明的偏振板的液晶显示装置优选为使用了具有连续的发光光谱的白色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由此,与使用不连续(亮线)光源的情况相比,能够有效降低虹斑。其是引用日本专利4888853号的[0015]~[0027](US2012/0229732号公报的[0029]~[0041])中记载的理由,由于与该理由同样的理由,这些公报中记载的内容被纳入本说明书中。
液晶显示装置优选为具备本发明的偏振板、和液晶显示元件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代表性的液晶显示元件是具备在上下基板间封入有液晶的液晶单元,并通过施加电压使液晶的取向状态发生变化而进行图像的显示的液晶面板,此外,对于等离子体显示器面板、CRT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等公知的各种显示器,也可以适用本发明的偏振板。这样,在将具有延迟高的本发明的聚酯膜的偏振板适用于液晶显示元件的情况下,能够防止液晶显示元件的翘曲。
其中,虹状的色斑起因于延迟高的聚酯膜的延迟和背光源的发光光谱。以往,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使用冷阴极管或热阴极管等荧光管。冷阴极管或热阴极管等荧光灯的分光分布显示具有多个峰的发光光谱,这些不连续的发光光谱相合而得到白色的光源。光透射过延迟高的膜的情况下,根据波长而显示不同的透射光强度。因此,若背光源为不连续的发光光谱,则仅特定的波长被强透射而产生虹状的色斑。
图像显示装置为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下,优选包含背光源、和配置于2片偏振板之间的液晶单元作为构成构件。此外,也可以适当具有除它们以外的其他构成、例如滤色片、透镜膜、扩散片材、防反射膜等。
作为背光源的构成,可以是以导光板或反射板等作为构成构件的侧光方式,也可以是直下型方式,本发明中,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使用白色发光二极管(白色LED)从改善虹斑的观点出发是优选的。在本发明中,白色LED是指通过荧光体方式、即将使用了化合物半导体的发出蓝色光、或紫外光的发光二极管与荧光体组合而发出白色的元件。作为荧光体,有钇·铝·石榴石系的黄色荧光体、铽·铝·石榴石系的黄色荧光体等。其中,由将使用了化合物半导体的蓝色发光二极管与钇·铝·石榴石系黄色荧光体组合而成的发光元件构成的白色发光二极管由于具有连续且宽幅的发光光谱,并且发光效率也优异,所以作为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的背光源是合适的。另外,这里所谓发光光谱是连续的是指至少在可见光的区域中不存在光的强度达到零的波长。此外,由于通过本发明可以广泛利用耗电量小的白色LED,因此还能够发挥节能化的效果。
作为通过上述方式可抑制虹状的色斑的产生的机制,在国际公开WO2011/162198号中有记载,该公报的内容被纳入本发明中。
此外,本发明中的图像显示装置优选包含作为背光源的至少具有蓝色、绿色和红色的发光峰的光源单元、和两面具有偏振板的液晶单元。
光源单元的发光光谱至少具有蓝色、绿色和红色的发光峰,绿色、及红色的发光峰的半峰全宽为20nm以上,在波长460nm~520nm之间至少具有一个极小值L1,在波长520nm~560nm之间至少具有一个极大值L2,在波长560nm~620nm之间至少具有一个极小值L3,L1、及L3的值优选低于L2的35%。
绿色、及红色的发光峰的半峰全宽优选为20nm以上且60nm以下,光源单元的绿色的发光峰、及红色的发光峰中,半值宽度小的发光峰的半值宽度W优选为50nm以下,最优选为20nm以上且40nm以下。若半峰全宽小,则能够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色再现性,所以优选。此外,若半峰全宽为20nm以上,则通过使用具有5000nm以上的Re的第1保护膜,能够使其不产生虹斑,所以优选。
L1、及L3的值更优选低于L2的20%,最优选低于10%。若L1、及L3的值小于L2的值,则蓝色、绿色、及红色的发光分离,能够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色再现性,所以优选。
光源单元也可以具有蓝色发光二极管、绿色发光二极管、及红色发光二极管,但从降低成本的观点出发,优选至少具有蓝色发光二极管、或紫外线发光二极管、和通过被来自蓝色发光二极管或紫外线发光二极管的光激发能够发光的荧光体。在使用蓝色发光二极管的情况下,优选具有发光成绿色的荧光体、及发光成红色的荧光体,在使用紫外线发光二极管的情况下,优选具有发光成蓝色的荧光体、发光成绿色的荧光体、及发光成红色的荧光体。
上述的荧光体也可以被封入蓝色发光二极管、或紫外线发光二极管的内部,但为了防止因热而导致的荧光体的劣化,优选将荧光体封入玻璃管的内部,按照蓝色发光二极管、或紫外线发光二极管的发光照射到的方式配置,或者将包含荧光体的膜配置于光源单元的内部。
荧光体优选至少1个包含纳米尺寸的半导体粒子即量子点。量子点荧光体由于能够减小发光峰的半峰全宽,可以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色再现性,所以优选。
此外,通常包含量子点的光源由于发光效率高,所以与使用了白色LED或冷阴极管(CCFL)的背光源单元相比,能够抑制来自背光源单元的发热。因此,将液晶显示装置在高温高湿环境中保存后,可以抑制点亮时的温度上升,可以进一步降低液晶单元的翘曲、及显示不均。
另外,光源单元的发光光谱可以使用TOPCON TECHNOHOUSE CORPORATION制分光放射计“SR-3”进行测定。
对一般的冷阴极管(CCFL)的发光光谱进行说明。蓝色、绿色、及红色具有尖的发光峰,因此,蓝色、绿色、及红色的发光分离,通常使用了CCFL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色再现性比使用了白色LED的液晶显示器优异。另一方面,由于绿色、及红色的发光峰的半峰全宽小至约2nm以下,所以作为第1保护膜使用具有高的Re的膜的情况下,视觉辨认到虹斑。
对一般的白色LED的发光光谱进行说明。白色LED通常在蓝色发光二极管的内部封入发光成黄色、或绿色和红色的有机荧光体而制作。该情况下,绿色、及红色的发光峰的半峰全宽达到20nm以上,因此,通常在使用了白色LED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作为第1保护膜使用具有高的Re的膜的情况下,虹斑得到抑制。另一方面,由于在波长460nm~520nm之间、及波长560nm~620nm之间不具有极小值、或极小值比波长520nm~560nm之间的极大值L2大,所以蓝色、绿色、及红色的发光的分离变得不充分,色再现性差。
对使用了量子点荧光体的光源的发光光谱进行说明。使用了量子点荧光体的光源由于通常绿色、及红色的发光峰的半峰全宽为20nm以上,在波长460nm~520nm之间至少具有一个极小值L1,在波长520nm~560nm之间至少具有一个极大值L2,在波长560nm~620nm之间至少具有一个极小值L3,L1、及L3的值低于L2的35%,所以可以作为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光源单元适当使用。
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为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偏振板的配置没有特别限制。本发明的偏振板优选作为液晶显示装置中的视觉辨认侧用的偏振板来使用。
面内方向的延迟高的本发明的聚酯膜的配置没有特别限定,但在配置有配置于入射光侧(光源侧)的偏振板、液晶单元和配置于出射光侧(视觉辨认侧)的偏振板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下,配置于入射光侧的偏振板的入射光侧的偏振板保护膜、或配置于出射光侧的偏振板的射出光侧的偏振板保护膜优选为面内方向的延迟高的本发明的聚酯膜。特别优选的方式为使配置于出射光侧的偏振板的射出光侧的偏振板保护膜为面内方向的延迟高的本发明的聚酯膜的方式。在上述以外的位置配置面内方向的延迟高的聚酯膜的情况下,有时会使液晶单元的偏光特性发生变化。由于优选在不需要偏光特性的部位使用面内方向的延迟高的本发明的聚酯膜,所以优选作为这样的特定的位置的偏振板的保护膜来使用。
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单元优选具有液晶层和设置于该液晶层的两侧的两块玻璃基板。玻璃基板的厚度优选为0.5mm以下,更优选为0.4mm以下,特别优选为0.3mm以下。
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单元优选为IPS模式、VA模式、FFS模式。
[硬涂膜]
本发明的聚酯膜可以用于硬涂膜。硬涂膜具有硬涂层和作为透明膜的本发明的聚酯膜。
硬涂层可以通过湿式涂布法、干式涂布法(真空成膜)中的任一种来形成,优选通过生产率优异的湿式涂布法来形成。
作为硬涂层,可以使用例如日本特开2013-45045号公报、日本特开2013-43352号公报、日本特开2012-232459号公报、日本特开2012-128157号公报、日本特开2011-131409号公报、日本特开2011-131404号公报、日本特开2011-126162号公报、日本特开2011-75705号公报、日本特开2009-286981号公报、日本特开2009-263567号公报、日本特开2009-75248号公报、日本特开2007-164206号公报、日本特开2006-96811号公报、日本特开2004-75970号公报、日本特开2002-156505号公报、日本特开2001-272503号公报、WO12/018087、WO12/098967、WO12/086659、WO11/105594中记载的硬涂层。
本发明的聚酯膜可以用于触控板用传感器膜。触控板用传感器膜在聚酯膜上层叠有硬涂层、透明导电层。
作为形成透明导电层的一般的方式,有溅射法、真空蒸镀法、离子镀法等PVD法、或CVD法、涂敷法、印刷法等。另外,作为透明导电层的形成材料,没有特别限制,可列举出例如铟·锡复合氧化物(ITO)、锡氧化物、铜、银、铝、镍、铬等,也可以是不同的形成材料重叠而形成。此外,透明导电层有时在形成透明导电层之前,也设置用于提高透明性或光学特性等的底涂层。为了进一步提高粘附性,有时也在上述底涂层与聚酯膜之间设置由单一的金属元素或2种以上的金属元素的合金构成的金属层。在金属层中,优选使用选自由硅、钛、锡及锌组成的组中的金属。
本发明的聚酯膜可以用于防止玻璃飞散膜。防止玻璃飞散膜在聚酯膜上层叠有硬涂层、粘合剂层。
粘合剂层可以通过湿式涂布法、干式涂布法中的任一种来形成。为了形成粘合剂层,可以使用溶剂系丙烯酸聚合物或溶剂系丙烯酸糖浆、无溶剂系丙烯酸糖浆、无溶剂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等丙烯酸系粘合剂组成物。
[触控板]
本发明的聚酯膜可以在触控板中使用。此外,在触控板中可以使用上述的硬涂膜、上述的触控板用传感器膜、及上述的防止玻璃飞散膜中的至少一者。
本发明的触控板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可列举出例如表面型静电容量方式触控板、投影型静电容量方式触控板、电阻膜式触控板等。另外,触控板是指包含所谓的触摸传感器及触控板的元件。触控板中的触控板传感器电极部的层构成可以是将2片透明电极贴合的贴合方式、在1块基板的两面具备透明电极的方式、单面跳线或通孔方式或单面层叠方式中的任一种。此外,关于投影型静电容量方式触控板,与DC驱动相比优选AC驱动,更优选对电极的电压施加时间少的驱动方式。
实施例
以下列举出实施例和比较例,对本发明的特征进一步进行具体说明。以下的实施例中所示的材料、使用量、比例、处理内容、处理步骤等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可以进行适当变更。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并不受以下所示的具体例子的限定性解释。
另外,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份”为质量基准。
[实施例1]
<原料聚酯的合成>
(原料聚酯1)
如以下所示的那样,采用使对苯二甲酸及乙二醇直接反应并将水蒸馏除去,进行酯化后,在减压下进行缩聚的直接酯化法,利用连续聚合装置得到原料聚酯1(Sb催化剂系PET)。
(1)酯化反应
在第一酯化反应槽中,将高纯度对苯二甲酸4.7吨和乙二醇1.8吨用90分钟混合而形成浆料,以3800kg/h的流量连续地供给到第一酯化反应槽中。进一步连续地供给三氧化锑的乙二醇溶液,在反应槽内温度250℃、搅拌下,以平均滞留时间约4.3小时进行反应。此时,三氧化锑按照Sb添加量以元素换算值计达到150ppm的方式连续地添加。
将该反应产物移送到第二酯化反应槽中,在搅拌下、反应槽内温度250℃下,以平均滞留时间计反应1.2小时。对第二酯化反应槽,按照Mg添加量及P添加量以元素换算值计分别达到65ppm、35ppm的方式连续地供给醋酸镁的乙二醇溶液和磷酸三甲酯的乙二醇溶液。
(2)缩聚反应
将上述得到的酯化反应产物连续地供给到第一缩聚反应槽中,在搅拌下、反应温度270℃、反应槽内压力20torr(2.67×10-3MPa)下,以平均滞留时间约1.8小时使其缩聚。
进而,移送到第二缩聚反应槽中,在该反应槽中,在搅拌下、反应槽内温度276℃、反应槽内压力5torr(6.67×10-4MPa)下、滞留时间约1.2小时的条件下使其反应(缩聚)。
接着,进一步移送到第三缩聚反应槽中,在该反应槽中,在反应槽内温度278℃、反应槽内压力1.5torr(2.0×10-4MPa)、滞留时间1.5小时的条件下使其反应(缩聚),得到反应产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接着,将所得到的反应产物以股线状喷出到冷水中,立即切断而制作聚酯的颗粒<截面:长径约为4mm、短径约为2mm、长度:约为3mm>。
所得到的聚合物为IV=0.63(以后,简称为PET1)。将该聚合物作为原料聚酯1。
<聚酯膜的制造>
-膜成形工序-
将原料聚酯1(PET1)干燥至含水率为20ppm以下后,投入到直径为50mm的单轴混炼挤出机1的料斗1中。原料聚酯1在300℃下熔融,通过下述挤出条件,介由齿轮泵、过滤器(孔径为20μm),从模挤出。
关于熔融树脂的挤出条件,将压力变动设为1%,将熔融树脂的温度分布设为2%,将熔融树脂从模挤出。具体而言,将背压相对于挤出机的滚筒内平均压力加压1%,在挤出机的配管温度相对于挤出机的滚筒内平均温度高2%的温度下进行加热。
从模挤出的熔融树脂挤出到温度设定为25℃的冷却流延鼓上,使用静电施加法使其与冷却流延鼓粘附。使用与冷却流延鼓相对配置的剥取辊进行剥离,得到未拉伸聚酯膜1。
所得到的未拉伸聚酯膜1特性粘度IV=0.62,长度方向的折射率为1.573,结晶化度为0.2%。
关于IV,将未拉伸聚酯膜1溶解到1,1,2,2-四氯乙烷/苯酚(=2/3[质量比])混合溶剂中,由在该混合溶剂中的25℃下的溶液粘度求出。
未拉伸聚酯膜的折射率通过以下的方法测定。
使用两片偏振板,求出未拉伸聚酯膜的取向轴方向,按照取向轴方向正交的方式切出4cm×2cm的长方形,作为测定用样品。对该样品,通过阿贝折射率计(ATAGO CO.,LTD.制、NAR-4T、测定波长589nm)求出正交的双轴的折射率(Nx,Ny)、及厚度方向的折射率(Nz)。
未拉伸聚酯膜的结晶化度通过以下的方法测定。
关于结晶化度,可以由膜的密度算出。即,可以使用膜的密度X(g/cm3)、结晶化度为0%时的密度1.335g/cm3、结晶化度为100%时的密度1.501g/cm3,由下述计算式导出结晶化度(%)。
结晶化度={Z×(X-Y)}/{X×(Z-Y)}×100
另外,密度的测定根据JIS K7112进行测定。
-横向拉伸工序-
将未拉伸聚酯膜1导入具有多个边把持膜边在一对轨道间移动的夹子的拉幅机拉伸机,边将未拉伸聚酯膜1的端部用夹子把持,边用下述的方法、条件进行横向拉伸。
(预热部)
将预热温度设为75℃,加热至能够拉伸的温度。
(拉伸部)
将预热后的未拉伸聚酯膜1沿宽度方向在下述的条件以及拉伸中的各位置处的聚酯膜的宽度x’及拉伸中的各位置处的各轨道上的夹子间的距离y’按照在拉伸中总是成立下述式B1的关系的方式设定,使用拉幅机同时进行横向拉伸及纵向收缩。
<条件>
·拉伸机的入口的宽度x:900mm
·拉伸机的入口处的各轨道上的夹子间的距离y:150mm
·横向拉伸及纵向收缩温度(横向拉伸及纵向收缩中的拉伸平均温度T1):75℃
·拉伸中的聚酯膜的最大宽度xmax:4680mm
·横向拉伸倍率(xmax/x):5.2倍
·拉伸中的聚酯膜的最大宽度为xmax/2时的x’:2340mm
·x’=xmax/2(=2340mm)时的
[数学式19]
:0.62
·拉伸中的各轨道上的夹子间的距离的最小值ymin:67.5mm
·纵向拉伸倍率(:纵向收缩倍率;ymin/y):0.45倍
·x’=xmax/2(=2340mm)时的y’:89mm
·x’=xmax/2(=2340mm)时的y’/y:0.6倍
[数学式20]
(热定型部)
接着,对于膜使来自上下方向的热风从热风吹出喷嘴吹到膜上,边将聚酯膜的膜面温度控制在下述范围,边进行热定型处理。
<条件>
·夹子间距离收缩率(=热定型区域出口处的各轨道上的夹子间的距离/热定型区域入口处的各轨道上的夹子间的距离):1.0倍(没有收缩)
·最高到达膜面温度(热定型温度T2):167℃
·热定型时间:15秒
进而,在实施例1中,对膜宽度方向(TD方向)的两端部、具体而言相对于膜全宽距离两端每宽度方向的20%的合计40%的部分由在膜成形工序中与流延鼓接触的流延面侧,通过陶瓷制的红外线加热器(加热器表面温度:650℃)进行辐射加热。此时,加热器与聚酯膜的距离设为170mm。
(冷却部)
接着,不进行热松弛,将热定型后的聚酯膜在膜的TD方向中央部的膜面温度(A)达到80℃、在膜宽度方向上距离夹子200mm的位置即膜的TD方向端部的膜面温度(B)达到88℃的冷却温度下冷却。另外,膜中央部和端部的膜面温度通过在将膜冷却的吹出喷嘴的端部侧的所期望的位置安装1块或多块遮风板,减缓膜端部的冷却来控制。
冷却温度是指冷却部中的膜膜面温度,从上下的方向吹95℃的冷风,与上述热定型及热松弛中的对端部的辐射加热并用,能够赋予上述(B)-(A)的温度差。此外,将(B)-(A)的值记载于下述表1中。
在其他的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冷却温度也设为与夹子释放膜时的膜膜面温度相同的值。
(膜的释放)
将冷却后的膜从拉幅机的夹子上释放。夹子释放膜时的膜的TD方向中央部的膜面温度(A)为80℃,在膜宽度方向上距离夹子200mm的位置即膜的TD方向端部的膜面温度(B)为88℃。
夹子释放膜时的膜的TD方向中央部的膜面温度(A)通过放射温度计(林电工制、型号:RT61-2、以放射率0.95使用)来测定。
夹子释放膜时的在膜宽度方向上距离夹子200mm的位置即膜的TD方向端部的膜面温度(B)通过放射温度计(林电工制、型号:RT61-2、以放射率0.95使用)来测定。
(膜的回收)
在冷却及膜从夹子上的释放之后,将聚酯膜的两端每20cm进行修剪。修剪后的膜宽度为3m。之后,在两端以宽度10mm进行挤出加工(滚花)后,以张力18kg/m将10000m的长度的膜卷取成卷形态。
如以上那样操作,制造了以卷形态卷绕的厚度为10μm的实施例1的聚酯膜。
[实施例2~24、比较例1~8]
除了将实施例1中聚酯膜的制造条件如下述表1中记载的那样进行变更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造了实施例2~24、比较例1~8的聚酯膜。
另外,横向拉伸工序的各制造条件及热定型时的夹子间距离收缩率通过变更拉幅机的设定来控制。另外,在比较例5中,将拉幅机设定为在拉伸中总是满足数学式21的条件,
[数学式21]
在比较例6中,将拉幅机设定为在拉伸中总是满足数学式22的条件。
[数学式22]
实施例11、12、14、16、22、24及比较例8中的热定型时的最高到达膜面温度T2通过变更陶瓷制的红外线加热器的表面温度来控制。
实施例2~24、比较例1~8的聚酯膜的膜厚仅通过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未拉伸聚酯膜1,并将聚酯膜的制造条件如下述表1中记载的那样进行变更就能够控制在下述表2中记载的范围。
[实施例25]
(原料聚酯2)
将干燥后的紫外线吸收剂(2,2’-(1,4-亚苯基)双(4H-3,1-苯并噁嗪-4-酮))10质量份、PET1(IV=0.63)90质量份混合,使用混炼挤出机,与PET1的制作同样地进行颗粒化,得到含有紫外线吸收剂的原料聚酯2(以后,简称为PET2)。
-膜成形工序-
将原料聚酯1(PET1)90质量份和含有紫外线吸收剂的原料聚酯2(PET2)10质量份干燥至含水率为20ppm以下后,投入到直径为50mm的单轴混炼挤出机1的料斗1中,在挤出机1中,在300℃下熔融。通过下述挤出条件,介由齿轮泵、过滤器(孔径为20μm),从模挤出。
关于熔融树脂的挤出条件,将压力变动设为1%,将熔融树脂的温度分布设为2%,将熔融树脂从模挤出。具体而言,将背压相对于挤出机的滚筒内平均压力加压1%,在挤出机的配管温度相对于挤出机的滚筒内平均温度高2%的温度下进行加热。
从模挤出的熔融树脂挤出到温度设定为25℃的冷却流延鼓上,使用静电施加法使其与冷却流延鼓粘附。使用与冷却流延鼓相对配置的剥取辊进行剥离,得到未拉伸聚酯膜2。
所得到的未拉伸聚酯膜2特性粘度IV=0.61,长度方向的折射率为1.574,结晶化度为0.1%。
将所得到的未拉伸聚酯膜2在与实施例15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横向拉伸,制造了厚度为65μm的实施例25的聚酯膜。
[膜物性]
<膜厚度的测定>
所得到的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聚酯膜的厚度如以下那样求出。
对于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聚酯膜,使用接触式膜厚测定计(ANRITSU公司制),在纵向拉伸的方向(长度方向)上对整个0.5m以等间隔取样50点,进一步在膜宽度方向(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对膜全宽以等间隔(沿宽度方向50等分)取样50点后,测定这100点的厚度。求出这100点的平均的厚度,作为聚酯膜的厚度。将结果示于下述表2中。
<Re、Rth、Re/Rth>
对于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膜,通过日本特开2012-256057号公报的[0054]~[0055]中记载的方法测定Re及Rth,将Re、Rth和Re/Rth的值记载于表2中。
<宽度方向上的MD热收缩率及宽度方向上的MD热收缩率不均>
将如上述那样操作而得到的膜F裁切,制作了膜F的MD方向的达到膜长(L=26m)的一半的位置处的TD方向的两端部(从膜端部沿宽度方向到10~40mm为止的30mm的部分)和TD方向中央部的3种试样片M(将膜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作为试样片的中心的30mm的部分)。另外,3种试样片M制成TD方向为30mm、MD方向为120mm的大小。
对于3种试样片M,按照在MD方向上达到100mm的间隔的方式,画2根基准线,在无张力下在150℃的加热烘箱中放置30分钟。在该放置之后,将3种试样片M冷却至室温,测定2根基准线的间隔,将该值设为A(单位;mm)。将由所测定的A及“100×(100-A)/100”的式算出的数值作为MD热收缩率。
将测定在膜F中位于TD方向端部的试样片M而得到的MD热收缩率数值大的设为SS1,将数值小的设为SS2。此外,将测定在膜F中位于TD方向的中央部的试样片M而得到的MD热收缩率设为SCT
另外,SS1表示膜宽度方向的端部中的与膜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热收缩率(150℃、30分钟)大的一侧的聚酯膜的与膜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热收缩率[%],SS2表示膜宽度方向的端部中的与膜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热收缩率(150℃、30分钟)小的一侧的聚酯膜的与膜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热收缩率[%]。SCT表示膜宽度方向的膜中央部中的聚酯膜的与膜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热收缩率(150℃、30分钟)[%]。
(宽度方向上的MD热收缩率)
将3点的MD热收缩率SS1、SS2及SCT的平均值作为宽度方向上的MD热收缩率。将结果示于下述表2中。
(宽度方向上的MD热收缩率不均)
将上述中得到的3点的MD热收缩率SS1、SSS及SCT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除以3点的MD热收缩率SS1、SS2及SCT的平均值,求出以百分率表示的数值作为MD方向的热收缩率不均(变动比例)。将结果示于下述表2中。
<平面性>
拉伸后,自利用卷取装置卷取的卷卷好起15分钟以内,将卷的最外表层的部分(外卷部分、卷直径为600mm)的膜切出成500mm见方。
将切出的膜置于平面上,在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60%的条件下测定距离平面最高的部分的高度。
将结果记载于下述表2中。
[膜评价]
<伤痕评价>
通过目视试验及Olympus Corporation制光学显微镜评价所制造的聚酯膜表面的伤痕。对长度方向500mm、全宽进行目视检查,对发现的伤痕用光学显微镜测定长度。此外,关于伤痕的个数,算出每1m2的平均值。
评价基准如下所述。
A:长度为1mm以上的伤痕低于10个/m2
B:长度为1mm以上的伤痕为10个/m2以上且低于20个/m2
C:长度为1mm以上的伤痕为20个/m2以上。
将结果示于下述表2中。
[工序适应性的评价]
<搬送适应性>
将按照以下的基准评价的结果记载于下述表1中。
A:卷取长度为1000m以上,且在拉伸后的搬送中能够不引起局部的裂纹·断裂地搬送。
B:卷取长度为1000m以内且在拉伸后的搬送中局部的裂纹或断裂低于3处。
C:卷取长度为1000m以内且在拉伸后的搬送中局部的裂纹或断裂为3处以上。
D:卷取长度为100m以内且产生裂纹·断裂。
将结果示于下述表2中。
[偏振板及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和液晶显示装置的虹斑的评价]
使用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聚酯膜,制作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偏振板以及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液晶显示装置,进行评价。
按照日本特开2011-59488号公报的[0225],制备了包含PVA的偏振片。
将下述纤维素酰化物膜根据日本专利4438270号的[0275](US2007/0178252的[0393]、这些公报中记载的内容被纳入本说明书中)浸渍到碱水溶液中进行皂化处理。
与日本专利4731143号的[0199]~[0202](US2008/0158483的[0412]~[0416]、这些公报中记载的内容被纳入本说明书中)同样地操作,制备了纤维素酰化物膜。
在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聚酯膜与经皂化处理的纤维素酰化物之间,夹持上述偏振片,在偏振片/聚酯间、纤维素酰化物/偏振片间上涂布PVA水溶液(完全皂化型PVA5%水溶液),将它们用夹持辊压接而贴合后,在70℃下干燥10分钟而得到偏振板。
将所得到的偏振板作为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偏振板。
将所得到的偏振板2对按照相对于液晶单元使聚酯膜成为外侧,并使偏振片的吸收轴正交配置的方式安装到具有连续光源(白色LED)或不连续光源(冷阴极管)作为背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将光的透射度调整至达到50%。
将所得到液晶显示装置作为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图像显示装置。
<虹斑的评价>
通过从一侧使用连续光源(白色LED)、不连续光源(冷阴极管)入射光,从相反侧透过偏光太阳镜通过目视数出所产生的虹的条数来评价虹斑。
另外,虹斑的评价从偏振板的法线方向和倾斜方向(与法线成45°)的两个方向进行观察。
A:完全看不见虹斑
B:看不见虹斑
C:几乎看不见虹斑
D:能看见虹斑
将结果示于下述表2中。
[表1]
[表2]
由上述表1及表2获知,本发明的聚酯膜的伤痕少,搬送时的裂纹、断裂少,安装到液晶显示装置中时能够抑制虹斑的产生。
另一方面,由比较例1获知,在向与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拉伸倍率低于本发明的下限值的制造条件下制造的Re低于本发明的下限值的聚酯膜安装到液晶显示装置中时产生虹斑。
由比较例2获知,若在向与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拉伸倍率超过本发明的上限值的制造条件下制造,则在拉伸中产生断裂,无法进行膜制作。
由比较例3获知,在向搬送方向的收缩超过本发明的上限值的制造条件下制造的Re/Rth低于本发明的下限值的聚酯膜安装到液晶显示装置中时产生虹斑。
由比较例4获知,在向搬送方向的收缩低于本发明的下限值的制造条件下制造的放置于平面上时的聚酯膜的浮起超过本发明的上限值的聚酯膜伤痕多,搬送时的裂纹、断裂多。
由比较例5获知,在不满足式B1的左侧的不等式的制造条件下制造的放置于平面上时的聚酯膜的浮起超过本发明的上限值的聚酯膜在搬送时的裂纹、断裂多。
由比较例6获知,在不满足式B1的右侧的不等式的制造条件下制造的放置于平面上时的聚酯膜的浮起超过本发明的上限值的聚酯膜伤痕多,搬送时的裂纹、断裂多。
由比较例7获知,厚度低于本发明的下限值的聚酯膜因搬送中的张力而发生断裂。
由比较例8获知,与取向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热收缩率超过本发明的上限值的聚酯膜在搬送时的裂纹、断裂多。
另外,通过与未拉伸聚酯膜1及2同样的方法确认通过本发明的聚酯膜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各实施例的聚酯膜的长度方向的折射率均为1.590以下,结晶化度均超过5%。
此外,通过以下的方法确认通过本发明的聚酯膜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各实施例的聚酯膜进行了单轴取向。
即,用阿贝折射率计测定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厚度方向的折射率,通过确认长度方向的折射率为1.590以下,宽度方向的折射率与其相比充分大,厚度方向的折射率与其相比充分小,确认各实施例的聚酯膜进行了单轴取向。

Claims (10)

1.一种聚酯膜,其厚度为10~150μm,
面内方向的延迟Re及厚度方向的延迟Rth为3000~30000nm,
Re/Rth超过0.8且为2.5以下,
与取向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热收缩率为0.6%以下,
长度方向的折射率为1.590以下、且结晶化度超过5%,
其中,将卷取成卷状的聚酯膜的最外表层开卷并切出500mm见方的聚酯膜放置在平面上时的聚酯膜的浮起为1.8mm以下,
所述与取向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热收缩率为取向方向的3点处的在150℃下加热30分钟后的与取向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热收缩率的平均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膜,其中,
下述式A所表示的与取向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热收缩率不均为0.4%以下,
式A:
(与取向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热收缩率不均)=(取向方向的3点处的在150℃下加热30分钟后的与取向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热收缩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取向方向的3点处的在150℃下加热30分钟后的与取向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热收缩率的平均值)×100%。
3.一种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酯膜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工序:使用具有多个边把持膜边在一对轨道间移动的夹子的拉伸机,在各轨道上同时进行由缩短所述夹子间的距离引起的向膜搬送方向的收缩、和由扩大所述夹子移动的一对轨道间的距离引起的向与膜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拉伸的工序,
所述向膜搬送方向的收缩率和向与膜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拉伸倍率在拉伸中总是满足下述式B1的关系,并且满足下述式B2及式B3,
[数学式1]
[数学式2]
[数学式3]
式B1、B2及B3中,
x表示拉伸机的入口的宽度,单位为mm;
x’表示拉伸中的各位置处的聚酯膜的宽度,单位为mm;
xmax表示拉伸中的聚酯膜的最大宽度,单位为mm;
y表示拉伸机的入口处的各轨道上的夹子问的距离,单位为mm;
y’表示拉伸中的各位置处的各轨道上的夹子问的距离,单位为mm;
ymin表示拉伸中的各轨道上的夹子问的距离的最小值,单位为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酯膜的制造方法,其在拉伸平均温度T1下同时进行所述向膜搬送方向的收缩和所述向与膜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拉伸后,包括在热定型温度T2≥T1+30℃下进行加热的热定型工序;
其中,T1及T2的单位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酉旨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边进行向膜搬送方向的收缩边进行所述热定型。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酯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热定型温度T2超过T1+50℃。
7.一种偏振板,其包含偏振片、和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酯膜。
8.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具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酯膜、或权利要求7所述的偏振板。
9.一种硬涂膜,其包含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酯膜。
10.一种触控板,其具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酯膜、权利要求7所述的偏振板、或权利要求9所述的硬涂膜。
CN201580026618.8A 2014-05-26 2015-05-22 聚酯膜、聚酯膜的制造方法、偏振板、图像显示装置、硬涂膜及触控板 Active CN1064618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08491A JP2015225129A (ja) 2014-05-26 2014-05-26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偏光板、画像表示装置、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ならびにタッチパネル
JP2014-108491 2014-05-26
PCT/JP2015/064683 WO2015182494A1 (ja) 2014-05-26 2015-05-22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板、画像表示装置、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61842A CN106461842A (zh) 2017-02-22
CN106461842B true CN106461842B (zh) 2019-07-12

Family

ID=546988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26618.8A Active CN106461842B (zh) 2014-05-26 2015-05-22 聚酯膜、聚酯膜的制造方法、偏振板、图像显示装置、硬涂膜及触控板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15225129A (zh)
CN (1) CN106461842B (zh)
TW (1) TW201544295A (zh)
WO (1) WO201518249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531940B1 (ko) * 2015-10-16 2023-05-16 도요보 가부시키가이샤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편광판
WO2017119473A1 (ja) * 2016-01-08 2017-07-13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の光学フィルムの選定方法
KR102222794B1 (ko) * 2016-02-15 2021-03-03 후지필름 가부시키가이샤 폴리에스터 필름 및 그 제조 방법, 하드 코트 필름 및 그 제조 방법, 화상 표시 장치와 터치 패널
US10677975B2 (en) 2016-02-29 2020-06-09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optical film for display device
CN106527814A (zh) * 2016-11-23 2017-03-22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保护盖板
JP2018084733A (ja) * 2016-11-25 2018-05-31 宇部興産株式会社 延伸フィルム
JP7240089B2 (ja) * 2017-10-03 2023-03-1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板、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KR102267594B1 (ko) * 2018-01-24 2021-06-1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반사 방지 필름, 편광판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257923B1 (ko) 2018-01-24 2021-05-2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반사 방지 필름, 편광판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2164324B (zh) * 2020-09-04 2022-07-1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具有改变出射光偏振状态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WO2023182118A1 (ja) * 2022-03-23 2023-09-28 東洋紡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パネル下にカメラを有する画像表示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38628A (ja) * 1997-11-11 1999-05-2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ポリエステル支持体
CN1246825A (zh) * 1997-10-03 2000-03-08 东丽株式会社 双轴取向聚酯膜
JP2001191406A (ja) * 2000-01-06 2001-07-17 Teijin Ltd 二軸配向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3089152A (ja) * 2001-09-17 2003-03-25 Toyobo Co Ltd 一軸配向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05002220A (ja) * 2003-06-12 2005-01-06 Toyobo Co Ltd 一軸配向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表面保護フィルム及び離型フィルム
CN1984764A (zh) * 2004-05-14 2007-06-20 帝人杜邦薄膜日本有限公司 取向聚酯膜
JP2011008170A (ja) * 2009-06-29 2011-01-13 Teijin Dupont Films Japan Ltd 偏光子支持基材用フィルム
JP2012256014A (ja) * 2010-06-22 2012-12-27 Toyobo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偏光板および偏光子保護フィルム
JP2013001022A (ja) * 2011-06-20 2013-01-07 Mitsubishi Plastics Inc 光学用積層ポリエステフィルムロール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62703B2 (ja) * 2003-06-04 2011-03-3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セルロースアシレート系ドープ及びセルロースアシレート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5230221B2 (ja) * 2007-04-20 2013-07-1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6825A (zh) * 1997-10-03 2000-03-08 东丽株式会社 双轴取向聚酯膜
JPH11138628A (ja) * 1997-11-11 1999-05-2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ポリエステル支持体
JP2001191406A (ja) * 2000-01-06 2001-07-17 Teijin Ltd 二軸配向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3089152A (ja) * 2001-09-17 2003-03-25 Toyobo Co Ltd 一軸配向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05002220A (ja) * 2003-06-12 2005-01-06 Toyobo Co Ltd 一軸配向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表面保護フィルム及び離型フィルム
CN1984764A (zh) * 2004-05-14 2007-06-20 帝人杜邦薄膜日本有限公司 取向聚酯膜
JP2011008170A (ja) * 2009-06-29 2011-01-13 Teijin Dupont Films Japan Ltd 偏光子支持基材用フィルム
JP2012256014A (ja) * 2010-06-22 2012-12-27 Toyobo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偏光板および偏光子保護フィルム
JP2013001022A (ja) * 2011-06-20 2013-01-07 Mitsubishi Plastics Inc 光学用積層ポリエステフィルムロー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182494A1 (ja) 2015-12-03
TW201544295A (zh) 2015-12-01
CN106461842A (zh) 2017-02-22
JP2015225129A (ja) 2015-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61842B (zh) 聚酯膜、聚酯膜的制造方法、偏振板、图像显示装置、硬涂膜及触控板
CN106104332B (zh) 聚酯树脂薄膜、聚酯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图像显示装置、硬涂膜、触摸面板用传感器薄膜、玻璃飞散防止膜及触摸面板
CN106488839B (zh) 单轴取向聚酯薄膜、硬涂层薄膜、触摸面板用传感器薄膜、防飞散膜、防反射膜、触摸面板及单轴取向聚酯薄膜的制造方法
JP4888853B2 (ja) 液晶表示装置の視認性改善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TWI599601B (zh) Optical film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JP5396439B2 (ja) 液晶表示装置の視認性改善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7264191B2 (ja) 液晶表示装置、偏光板及び偏光子保護フィルム
JP5789564B2 (ja) 液晶表示装置の視認性改善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CN114966913A (zh) 偏振片保护膜、偏光板和图像显示装置
JP5614506B2 (ja) 液晶表示装置、偏光板および偏光子保護フィルム
WO2014203894A1 (ja)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6299224B2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TWI556964B (zh) 保護膜、偏光板及包含其之顯示裝置
JP2021193460A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偏光板
JP2015111208A (ja) 偏光子保護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18185535A (ja) 液晶表示装置、偏光板及び偏光子保護フィルム
CN105555503A (zh) 聚酯薄膜及聚酯薄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JP6199399B2 (ja)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および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板なら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JP6171021B2 (ja)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および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板なら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CN116438942A (zh)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系树脂薄膜、使用了其的偏光板、透明导电性薄膜、触摸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
KR101617016B1 (ko) 보호 필름, 편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