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04016A - 具备螺母压入部的座体 - Google Patents

具备螺母压入部的座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04016A
CN106104016A CN201580016071.3A CN201580016071A CN106104016A CN 106104016 A CN106104016 A CN 106104016A CN 201580016071 A CN201580016071 A CN 201580016071A CN 106104016 A CN106104016 A CN 1061040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
nut
rib
pressing direction
contact s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1607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04016B (zh
Inventor
山内裕司
伊藤智治
中里秀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Furukawa Automotive Systems Inc
Original Assignee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Furukawa Automotive System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Furukawa Automotive Systems Inc filed Critical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1040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040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040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040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37/00Nuts or like thread-engaging members
    • F16B37/04Devices for fastening nuts to surfaces, e.g. sheets, plates
    • F16B37/048Non-releasable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17/00Connect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by a part of or on one member entering a hole in the other and involving plastic deform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37/00Nuts or like thread-engaging members
    • F16B37/04Devices for fastening nuts to surfaces, e.g. sheets, plates
    • F16B37/06Devices for fastening nuts to surfaces, e.g. sheets, plates by means of welding or riveting
    • F16B37/062Devices for fastening nuts to surfaces, e.g. sheets, plates by means of welding or riveting by means of riveting
    • F16B37/068Devices for fastening nuts to surfaces, e.g. sheets, plates by means of welding or riveting by means of riveting by deforming the material of the support, e.g. the sheet or pla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4/00Shrinkage connections, e.g. assembled with the part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 Force fits; Non-releasable friction-grip fastenings
    • F16B4/004Press fits, force fits, interference fits, i.e. fits without heat or chemical treat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螺母压入部(8)具备底面(12)、内周壁面(14)、压入肋(10)和接触部(11)。底面(12)与压入方向相对置。内周壁面(14)与压入方向大致平行。压入肋(10)从内周壁面(14)突出,且沿压入方向被细长地形成,而与被压入的螺母(7)的周面接触。接触部(11)被配置在比底面(12)靠上方,从下侧与被压入的螺母(7)进行接触。并且,接触部(11)被配置为不会与使压入肋(10)向从内周壁面(14)突出的方向虚拟地延长而获得的区域即削屑飞出区域(21)干涉,且在压入方向上不会与该削屑飞出区域(21)重叠。

Description

具备螺母压入部的座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为了压入螺母而形成于树脂制座体的螺母压入部的结构。
背景技术
有时会将金属制的螺母压入且固定在合成树脂制的座体上。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有此种结构。
专利文献1揭示了一种结构,该结构在合成树脂制的电连接箱主体上形成有供连接用螺母压入的螺母收容部。在这螺母收容部内形成有用以吸收尺寸误差等的压入肋。
专利文献1指出了以下的问题:在将连接用螺母压入螺母收容部时,所述压入肋被擦切刨削而会产生树脂屑(削屑)。对此,专利文献1揭示了一种在螺母收容部的底面形成树脂屑收容凹部的结构。专利文献1中,由于能将螺母压入时产生的树脂屑收容于树脂屑收容凹部,因此能够防止树脂屑被夹在螺母收容部的底面与螺母之间,而造成螺母从螺母收容部上翘或倾斜等的不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3960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因压入肋被刨削而产生的树脂屑,有时会像所谓刨花那样呈现细长带状的形状。然而,由于专利文献1的树脂屑收容凹部,只形成在压入肋的周围,所以难说是适合收容细长带状的树脂屑的形状。因此,在产生细长带状的树脂屑的情况下,该树脂屑有可能从树脂屑收容凹部跑出。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的情况而完成,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确实地防止压入肋的削屑被夹在螺母与底面之间的结构。
解决课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及效果
本发明所欲解决的课题,如以上已作说明,其次,对解决此课题的技术方案及其效果进行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第1观点,如下述,提供一种具有供螺母在压入方向上压入的螺母压入部的座体。即,所述螺母压入部,具备底面、内周壁面、压入肋和接触部。所述底面与所述压入方向相对置。所述内周壁面与所述压入方向大致平行。所述压入肋从所述内周壁面突出,且沿所述压入方向被细长地形成,而与被压入的所述螺母的周面接触。所述接触部被配置在比所述底面靠所述压入方向上游侧,从压入方向下游侧与被压入的所述螺母进行接触。并且,在所述压入方向上与使所述压入肋沿所述突出的方向虚拟地移动至与该压入肋相对置的内周壁面时该压入肋所描绘的轨迹重叠的位置上,不配置所述接触部。
即,压入肋被刨削而产生的削屑,容易产生朝压入肋的突出方向飞出的情形。因此,通过不在此区域配置接触部,能防止削屑可能被夹在该接触部与螺母之间。
所述座体优选构成如下。即,所述螺母压入部的内周形状,依照所述螺母的外周形状而被形成为多边形。在该多边形的边的中央部附近形成有所述压入肋。并且,在该多边形的角部附近配置有所述接触部。
通过在角部附近配置接触部,能从下方支撑压入的螺母的角部,所以能稳定地支撑该螺母。
在所述座体中,优选所述接触部至少被配置在所述多边形的各角部的附近。
如此,通过在各角部配置接触部,能从下方支撑螺母的各角部。由此,能稳定地支撑螺母。
根据本发明的第2观点,如下述,提供一种具有供螺母在压入方向上压入的螺母压入部的座体。即,该螺母压入部,具备底面、内周壁面、压入肋和接触部。所述底面与所述压入方向相对置。所述内周壁面与所述压入方向大致平行。所述压入肋从所述内周壁面突出,且沿所述压入方向被细长地形成,而与被压入的所述螺母的周面接触。所述接触部被配置在比所述底面靠所述压入方向上游侧,从压入方向下游侧与被压入的所述螺母进行接触。所述螺母压入部的内周形状,依照所述螺母的外周形状而被形成为多边形。并且,在该多边形的各边的中央部附近形成有所述压入肋,在所述多边形的角部中的至少2个角部的附近互相独立地配置有所述接触部。
只要设为此种构成,即可避开压入肋的周围来配置接触部。由此,能防止压入肋被刨削而产生的削屑被夹在接触部与螺母之间的情形。此外,由于依所述方式配置接触部,接触部能从下方与螺母的至少2个角部进行接触。由此,能稳定地支撑该螺母。
所述座体优选构成如下。即,在所述压入方向上,从所述接触部至所述底面的距离,比从所述压入肋的上游侧端部至所述接触部的距离长。
根据此构成,即使压入肋被刨削而产生的削屑成为带状且下垂,该削屑的前端仍不会接触至底面。
所述座体优选构成如下。即,所述压入肋在所述压入方向上被连续地形成。并且,所述压入肋的所述压入方向下游侧的端部连接于所述底面。
由此,通过将压入肋连续地形成至底面,能防止削屑可能在途中被切断而从压入肋分离。此外,通过将压入肋连接于底面,能确保该压入肋的强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观点,提供一种具备所述座体的电连接箱。
此电连接箱能确实地将螺母固定于座体。因此,能提高电连接箱的可靠度。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观点,提供一种具备所述座体的端子台。
此端子台能确实地将螺母固定于座体。因此,能提高电连接箱的可靠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座体安装板等的状况的立体图。
图2是放大显示螺母压入部的立体图。
图3是螺母压入部的俯视图。
图4是显示削屑飞出区域的俯视图。
图5是螺母压入部的侧面剖视图。
图6是显示将螺母相对于螺母压入部压入至途中的状况的侧面剖视图。
图7是显示将螺母相对于螺母压入部压入至最后的状况的侧面剖视图。
图8是显示对座体安装板的状况的侧面剖视图。
图9是显示螺母压入部的变形例的侧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式对本発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电连接箱1,具有座体3和板2。图1所示的,是显示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座体3安装板2的安装结构的立体图。此外,有时电连接箱1还具备覆盖座体3的上方的上部箱体、和覆盖座体3的下方的下部箱体。再者,电连接箱的结构属公知,因此省略上部箱体及下部箱体的图示。
座体3是由合成树脂构成,且呈大致块体状。再者,图1等所示的,是座体3的一部分。座体3具有安装板2的安装面4。本实施方式中,板2是金属制的连接板。只是,板2只要是被安装在座体3上的板状者即可,对其素材及功能并无特别限制。例如,板2也可为端子、电路基板、母线、或支柱等。
在板2形成有供金属制的螺丝5插通的插通孔6。另一方面,在座体3的安装面4形成有安装金属制螺母7的螺母压入部8。螺母压入部8被构成为能供螺母7压入且固定。
以下的说明中,称对螺母压入部8压入螺母7的方向(图5中以空心箭头显示的方向)为“压入方向”。再者,以下的说明中,可将压入方向考虑为朝下,简称该压入方向的下游侧(图5的下侧)为“下”,且简称压入方向的上游侧(图5的上侧)为“上”。但这只是为了便于理解说明而权且的称呼,并非将压入方向限制为朝下。
在座体3上安装板2时,预先将螺母7压入螺母压入部8内。然后,使螺丝5插通于板2的插通孔6,并使该螺丝5旋入所述螺母7。由此,板2被固定在座体3的安装面4上。图8的剖视图显示板2被固定在安装面4上的状况。
接着,对螺母压入部8的结构详细地进行说明。
如图2、图3及图5所示,螺母压入部8具备内周壁面14、底面12、压入肋10和接触部11。再者,螺母压入部8被一体形成在合成树脂制的座体3上,因此螺母压入部8的各构成,是由合成树脂构成。
螺母压入部8是作为朝压入方向凹陷地被形成在安装面4上的凹部而构成。底面12是与压入方向相对置地设置,其构成螺母压入部8的底部。再者,本实施方式的底面12,是与压入方向正交,且以朝向上侧的方式被形为大致平面状。
内周壁面14是作为与压入方向平行的壁面而被形成,其构成螺母压入部8的内周。螺母压入部8的内周形状,依照螺母7的外周形状而被形成为多边形。更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在压入方向观察时,内周壁面14依照螺母7的外周形状而被形成为多边形。再者,本实施方式的螺母7,是一方螺母(或板螺母)(参照图1),所以在压入方向观察时,螺母压入部8的内周壁面14被形成为四边形。
压入肋10是一体形成在内周壁面14的肋状的部位。压入肋10被形成为朝内周壁面14的法线方向突出。此外,压入肋10沿螺母7的压入方向(与压入方向平行)被细长地形成。如图2及图5所示,压入肋10是从内周壁面14的上端附近连续地形成至该内周壁面14的下端。即,压入肋10被跨渡形成于周壁面14的压入方向的大致全域。
如图2及图5所示,压入肋10的上端部(压入方向上游侧的端部)成为斜面15。斜面15是作为相对于安装面4倾斜的面而被形成为随着远离内周壁面14而接近底面12。此外,如图2及图5所示,压入肋10的下端部连接于底面12。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在从压入方向观察内周壁面14时的四边形的4个“边”的各边形成有各2个压入肋10。由此,本实施方式的螺母压入部8,具有8个压入肋10。
接触部11是从下侧与被压入螺母压入部8的螺母7进行接触的部分。图7显示接触部11从下方接触于螺母7的状况。本实施方式的接触部11,是作为与压入方向正交且朝向上侧的平面而被构成。如图2及图5所示,接触部11配置在比底面12靠上方(压入方向上游侧)。
如图3所示,在相当于从压入方向观察内周壁面14时的四边形的4个「角部」的部分各自的附近设置有接触部11。此外,接触部11互相独立。由此,本实施方式的螺母压入部8,具有4个接触部11。再者,“接触部11互相独立”是指,接触部11彼此被不会从下方接触螺母7的部分所分割的意思。例如,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在压入方向观察时,各接触部11彼此之间的部分为底面12。由于底面12位于比接触部11靠下方的位置,所以该底面12不会从下方接触螺母7。由此,本实施方式中,能够说配置在从压入方向观察内周壁面14时的四边形的四角各自附近的接触部11,互相独立。
如图3所示,在关注从压入方向观察内周壁面14时的四边形的“边”的1个边的情况下,在该边的两端部附近配置有接触部11,且在该边的中央部附近配置有2个压入肋10。由此,也能够说压入肋10被配置在2个接触部11之间。
如图3所示,以虚线显示被压入螺母压入部8的螺母7。如图3所示在压入方向观察时,各压入肋10的前端被构成为与螺母7的周壁交叠。由此,在将螺母7压入螺母压入部8时,压入肋10的前端接触于该螺母7的周面。
此外,如图3所示在压入方向观察时,接触部11被构成为与螺母7的四角交叠。由此,在将螺母7压入螺母压入部8时,接触部11从下方接触于螺母7的四角。
此外,图3中以虚线显示螺母7的螺孔19。如图3所示在压入方向观察时,压入肋10及接触部11被配置为不会与螺孔19的内侧交叠。由此,在将螺丝5旋入螺母7的螺孔19,且该螺丝5的前端从螺母7的下面突出时,该压入肋10或接触部11不会干涉该螺丝5的前端。由此,能够将螺丝5旋入螺母7。
接着,对将螺母7压入依以上方式构成的螺母压入部8的状况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将螺母7从螺母压入部8的上侧,朝压入方向(图5的朝下方向)对该螺母压入部8插入。这时,螺母7与形成在压入肋10的上端的斜面15接触。由此,螺母7通过斜面15而被引导,所以,该螺母7相对于螺母压入部8而被定心。
这样通过将螺母7从定心状态朝压入方向对螺母压入部8压入(图6),能够使该螺母7的周面与复数个压入肋10均匀地接触。本实施方式中,在压入方向观察时,在四边形的内周壁面14的各边形成有2个压入肋10,所以压入肋10从四方均匀地接触于螺母7的外周面。由此,能防止螺母7在与压入方向正交的平面内产生松动。
再者,通过螺母7一面接触于压入肋10一面被压入,该压入肋10被螺母7刨削,进而产生削屑(树脂屑)20(参照图6)。关于此削屑20,容待后述。
若朝压入方向压入螺母7,则接触部11从下方接触于该螺母7的下面(图7的状态)。由此,螺母7在压入方向上被定位,并且能通过接触部11从下方支撑该螺母7。从而完成螺母7的对螺母压入部8的固定。
再者,在压入方向上的从安装面4至接触部11的距离,被设为与螺母7的厚度(在压入方向的尺寸)大致相同。由此,在将螺母7固定于螺母压入部8的状态下,螺母7的上面与安装面4大致形成在相同平面上(参照图7)。
然后,通过依此方式将螺母7固定于螺母压入部8,能够对座体3的安装面4安状板2。即、如前述使螺丝5插通于板2的插通孔6(参照图1),将该螺丝5旋入所述螺母7。由此,能将板2固定于座体3的安装面4(图8的状态)。
如图8所示,螺丝5的前端,能够从被压入螺母压入部8的螺母7的下面向下突出。由此,也能够说螺母压入部8中的比被压入的螺母7靠下侧的空间(在压入方向比接触部11靠下游侧的空间),是用于收容螺丝5的前端的空间。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特征进行说明。
如前述,在将螺母7压入螺母压入部8时,压入肋10被刨削,进而产生削屑20。假若此削屑20被夹在螺母7与接触部11之间,则压入的螺母7会从接触部11浮起。其结果,会造成螺母7从安装面4向上翘出或倾斜。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座体3,是一种在各压入肋10的周围设置有供削屑20逃出的空间的结构。更具体而言,如图2及图3所示,在各压入肋10的周围不配置接触部11。即,在压入方向观察时,压入肋10的周围成为底面12。
由此,即使压入肋10被刨削而产生了削屑20,由于在压入肋10的周围并无接触部11,所以也不会有所述削屑20被夹在接触部11和螺母7之间的情形。从而能防止螺母7从接触部11浮起。
再者,专利文献1中也记载有在压入肋10的周围设置收容削屑20的树脂屑收容凹部的结构。然而,专利文献1中,由于只在压入肋10的周围设置树脂屑收容凹部,所以有可能会有削屑20不能进入该树脂屑收容凹部的情况。
对这点详细说明如下。即,削屑20是由于压入肋10的突出方向前端部分被刨削而产生,所以如图6及图7所示,其容易被形成为朝压入肋10的突出方向(内周壁面14的法线方向)飞出。此外,削屑20由于是细长的压入肋10被刨削而产生者,所以如图6及图7所示,大多会被形成为细长的带状。
在产生有此种细长的削屑20从压入肋10飞出的情况下,该削屑20不能被收容于专利文献1的树脂屑收容凹部的可能性极高。由此,可以认为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有时会有削屑从树脂屑收容凹部跑出的情况。并且,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若削屑从树脂屑收容凹部跑出,该削屑会被夹在螺母与底面(与本实施方式的接触部对应)之间,进而造成该螺母从底面浮起。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即使在产生有如所述的细长带状的削屑20的情况下,仍能确实地防止该削屑20被夹在螺母7与接触部11之间的方面,下了一番功夫。在此,对这点更详细地进行说明。
如前述,削屑20容易被形成为朝压入肋10的突出方向飞出。在图4中添加阴影线且以符号21显示被认为是削屑20容易飞出的区域。并且依照削屑20容易飞出的区域的意思,称此符号21的区域为“削屑飞出区域”。
如图4所示,在压入方向观察时,削屑飞出区域21具有与压入肋10相同的宽度,且以各压入肋10为起点,沿所述突出方向被细长地形成,且为至与该压入肋10相对置的内周壁面14为止具有连续性的区域。由此,能说削屑飞出区域21,是使各压入肋10沿突出方向虚拟地移动至与该压入肋10相对置的内周壁面14时该压入肋10所描绘的轨迹。
如前述,削屑飞出区域21是削屑20容易飞出的区域。由此,假若在接触部11被配置为在压入方向上与削屑飞出区域21重叠的情况下,削屑20在该接触部11上飞出的可能性高。该情况下,所述削屑20被夹在该接触部11与螺母7之间的可能性高。相反地,若在压入方向上不与削屑飞出区域21重叠的位置上配置接触部11,则削屑20在该接触部11上飞出的可能性低。因此,在此情况下,所述削屑20被夹在该接触部11与螺母7之间的可能性低。
因此,本实施方式中,在压入方向上与削屑飞出区域21重叠的位置上不配置接触部11。换言之,如图4所示,在压入方向观察时,在会干涉削屑飞出区域21的位置上不配置接触部11。
更具体地说明如下。即,如前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压入方向观察内周壁面14时的四边形的各边的中央部形成压入肋10,且在该四边形的四角的附近各自配置接触部11(图3及图4)。并且,四角的接触部11互相独立。由此,能于不会在压入方向上与削屑飞出区域21重叠的位置上配置接触部11(参照图4)。
如此,于不会在压入方向上与削屑飞出区域21重叠的位置上配置接触部11,所以不会有削屑20飞出在接触部11上的情形。由此,能防止削屑20被夹在该接触部11与螺母7之间,所以能确实地防止螺母7从接触部11浮起。
再者,本实施方式中,只在四角配置接触部11,所以与专利文献1比较,能从下方接触螺母7的部分的面积(接触部11的面积)变小。然而,只要如本实施方式配置接触部11,即可分别从下方支撑螺母7的四角。由此,能均衡地支撑螺母7,所以不会有该螺母7变得不稳定的情形。如此,本实施方式的接触部11,即使接触于螺母7的面积较小,仍能稳定地支撑螺母7。
其中,将在压入方向上的从压入肋10的上端至接触部11的距离设为L1,且将在压入方向上的从接触部11至底面12的距离设为L2(参照图5)。压入肋10中的能被螺母7刨削的部分,只在图5中以L1所示的范围内。由此可见,不会有压入肋10被刨削而产生的细长带状的削屑20的长度比L1长的情形。
因此,本实施方式中,将在压入方向上的从接触部11至底面12的距离L2设为比在压入方向上的从压入肋10的上端至接触部11的距离L1长。由此,即使被细长地形成的削屑20如图7那样下垂,该削屑20的前端仍不会接触于底面12。由此,能防止该削屑20的前端与底面12接触而产生杂音。
削屑20是从压入肋10的上侧朝下侧被刨削而产生,所以假若该压入肋10被刨削至下端部,则削屑20会从该下端部被切断而分离。假若在削屑20从压入肋10分离的情况下,该削屑20会散乱在螺母压入部8内,进而成为杂音等的原因。
因此,本实施方式中,如前述,将压入肋10从内周壁面14的上端连续地形成至该内周壁面14的下端。并且,压入肋10的下端部连接于底面12。在本实施方式的螺母压入部8中,由于螺母7不会到达底面12,所以不会有压入肋10被刨削至下端部的情形。由此,削屑20难在途中被切断,从而变得不易从压入肋10分离。即,如图7等所示,即使在将螺母7压入至最后时,削屑20仍容易维持与压入肋10相连的状态。由此,削屑20不会散乱在螺母压入部8内,因而能防止杂音的产生等。
再者,假若为压入肋10在压入方向上被不连续地形成的情况,成形该压入肋10的作业会变得困难。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压入肋10被连续地形成至底面12,所以成形该压入肋10的作业不会有太大的困难。此外,因为压入肋10的下端部连接于底面12,所以能充分地确保该压入肋10的强度。
如以上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座体3,具有供螺母7在压入方向上压入的螺母压入部8。螺母压入部8具备底面12、内周壁面14、压入肋10和接触部11。底面12与压入方向相对置。内周壁面14与压入方向大致平行。压入肋10从内周壁面14突出,且沿压入方向被细长地形成,而与压入的螺母7的周面接触。接触部11被配置在比底面12靠上方,从下侧与被压入的螺母7进行接触。并且,在压入方向上与削屑飞出区域21重叠的位置上不配置接触部11。
即,压入肋10被刨削而产生的削屑20容易产生朝压入肋10的突出方向飞出的情形。因此,通过在此区域不配置接触部11,能防止削屑20被夹在该接触部11与螺母7之间。
此外,如所述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座体3中,螺母压入部8的内周形状,依照螺母7的外周形状被形成为四边形。在该四边形的边的中央部附近形成有压入肋10。并且,在该四边形的角部的附近配置有接触部11。
通过在角部附近配置接触部11,能从下方支撑被压入的螺母7的角部,所以能稳定地支撑该螺母7。
此外,如所述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座体3中,接触部11分别配置在所述四边形的四角的附近。
由此,通过在四角配置接触部11,能从下方支撑螺母7的四角。由此,能稳定地支撑螺母7。
此外,换一种说法,所述实施方式的座体,也能依以下方式进行说明。即,本实施方式的座体3,具有供螺母7在压入方向上压入的螺母压入部8。螺母压入部8具备底面12、内周壁面14、压入肋10和接触部11。底面12与压入方向相对置。内周壁面14与压入方向大致平行。压入肋10从内周壁面14突出,且沿压入方向被细长地形成,而与被压入的螺母7的周面接触。接触部11配置在比底面12靠上方,从下侧与被压入的螺母7进行接触。螺母压入部8的内周形状,依照螺母7的外周形状被形成为四边形。在该四边形的各边的中央部附近形成有压入肋10。并且,在所述四边形的四角的附近互相独立地配置有接触部11。
只要设为此种构成,即可避开压入肋10的周围来配置接触部11。由此,能够防止压入肋10被刨削而产生的削屑20,可能被夹在接触部11与螺母7之间的情形。此外,由于如所述配置接触部11,所以接触部11能从下方接触螺母7的四角。由此,能稳定地支撑该螺母7。
此外,如所述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座体3,构成如下。即,在压入方向上,从接触部11至底面12的距离L2,比从压入肋10的上端部至接触部11的距离L1长。
由此,即使压入肋10被刨削而产生的削屑20成为带状下垂,仍不会有该削屑20的前端接触于底面12的情形。
此外,如所述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座体3,构成如下。即,压入肋10在压入方向上被连续地形成。并且,压入肋10的下端部连接于底面12。
由此,通过将压入肋10连续地形成至底面12,能防止削屑20在途中被切断而从压入肋10分离。此外,通过将压入肋10连接至底面12,能确保该压入肋10的强度。
此外,如所述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连接箱1具有所述座体3。
此电连接箱1能确实地将螺母7固定于座体3。由此,能确实地对该座体3安装板2。由此,能提高电连接箱1的可靠度。
以上,对本发明的较适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所述构成,例如能依以下方式进行变更。
本发明的座体,不限于电连接箱,还能广泛应用在需要压入螺母7而进行固定的构成。例如,本实施方式的座体,也能在电动机中应用于保持用来与外部蓄电池连接的端子的端子台。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底面12是设为与压入方向正交的平面,但不限于此。只要底面12与压入方向相对置,且比接触部11位于下方(即,不接触螺母的位置)即可,不一定要为严密地与压入方向正交的平面。由此,底面12也可相对于压入方向倾斜,或者即使在该底面形成有凹凸或孔等,仍不会影响本发明的效果。
所述实施方式中,在从压入方向观察内周壁面14时的四边形的4个边各自形成有各2个压入肋10,但形成在各边的压入肋的数量也可为1个,或者也可为3个以上。此外,不一定需要在各边形成压入肋10,只要在从压入方向观察内周壁面14时的四边形的4边中的至少任1个边形成压入肋10,即可固定螺母7。此外,形成压入肋10的位置,不一定限于各边的中央部附近,也能形成在适宜的位置。
所述实施方式中,将螺母7设为四边形,但不限于此,也可将本发明的结构应用在压入且固定多边形的螺母(例如六角螺母)的构成。再者,在螺母7为线对称的形状的情况下(例如,正方形、等腰梯形、长方形、正六角形等的情况),压入肋10可被配置在接触部11之间且与螺母7的对称轴互相成为线对称。
所述实施方式中,在四边形的螺母压入部8的四角各自的附近设置接触部11,但不限于此,只要在四角中的至少2个角部形成有接触部11,即可稳定地支撑螺母7。在压入五边形以上的多边形的螺母(例如六角螺母)的情况下,螺母压入部8也成为五角形以上(例如六角形),在此情况下,也能在各角部的附近设置接触部11。再者,在螺母压入部8为五角形以上的情况下,优选在至少在3个角部形成接触部11。
所述实施方式中,接触部11被形成在螺母压入部8的角部,但接触部11的配置位置不一定限于此。在螺母压入方向观察时,只要为不会干涉如图4所示的削屑飞出区域21的位置,即可配置接触部11。
再者,如前述,形成压入肋10的位置能适宜地变更,且能形成在与图4不同的位置。于将压入肋10形成在与图4不同的位置的情况下,削屑飞出区域21也变为与图4不同的配置。此情况下,能配置接触部11的位置,也与图4不同。其结果,接触部11的配置,应由与形成有压入肋10的位置的关系而定,并不限于所述实施方式的配置方法。
所述实施方式中,压入肋10的上端被设为斜面15,但不限于此,也可省略斜面15。此外,如图9所示,也能将压入肋整体设为斜面状(锥形状)。
附图标记说明
3 座体
7 螺母
8 螺母压入部
10 压入肋
11 接触部
12 底面
14 内周壁面
20 削屑
21 削屑产生区域

Claims (8)

1.一种座体,其具备供螺母在压入方向上压入的螺母压入部,其特征在于,
该螺母压入部,具备:
底面,其与所述压入方向相对置;
内周壁面,其与所述压入方向大致平行;
压入肋,其从所述内周壁面突出,且沿所述压入方向被细长地形成,而与被压入的所述螺母的周面接触;和
接触部,其被配置在比所述底面靠所述压入方向上游侧,从压入方向下游侧与被压入的所述螺母进行接触,并且,
在所述压入方向上与使所述压入肋沿所述突出的方向虚拟地移动至与该压入肋相对置的内周壁面时该压入肋所描绘的轨迹重叠的位置上,不配置所述接触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压入部的内周形状,依照所述螺母的外周形状而被形成为多边形,
在该多边形的边的中央部附近形成有所述压入肋,并且,
在该多边形的角部附近配置有所述接触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至少被配置在所述多边形的各角部的附近。
4.一种座体,其具备供螺母在压入方向上压入的螺母压入部,其特征在于,
该螺母压入部,具备:
底面,其与所述压入方向相对置;
内周壁面,其与所述压入方向大致平行;
压入肋,其从所述内周壁面突出,沿所述压入方向被细长地形成,而与被压入的所述螺母的周面接触;和
接触部,其被配置在比所述底面靠所述压入方向上游侧,从压入方向下游侧与被压入的所述螺母进行接触,并且,
所述螺母压入部的内周形状,依照所述螺母的外周形状而被形成为多边形,并且,
在该多边形的各边的中央部附近形成有所述压入肋,
在所述多边形的角部中的至少2个角部的附近互相独立地配置有所述接触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座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压入方向上,从所述接触部至所述底面的距离,比从所述压入肋的上游侧端部至所述接触部的距离长。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座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入肋在所述压入方向上被连续地形成,并且,
所述压入肋的所述压入方向下游侧的端部连接于所述底面。
7.一种电连接箱,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座体。
8.一种端子台,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座体。
CN201580016071.3A 2014-03-27 2015-03-19 具备螺母压入部的座体 Active CN1061040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66930 2014-03-27
JP2014-066930 2014-03-27
PCT/JP2015/001553 WO2015146096A1 (ja) 2014-03-27 2015-03-19 ナット圧入部を備えるベース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04016A true CN106104016A (zh) 2016-11-09
CN106104016B CN106104016B (zh) 2018-06-05

Family

ID=541946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16071.3A Active CN106104016B (zh) 2014-03-27 2015-03-19 具备螺母压入部的座体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082171B2 (zh)
JP (1) JP6407254B2 (zh)
CN (1) CN106104016B (zh)
WO (1) WO2015146096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42201A (zh) * 2020-04-14 2020-08-1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结构及具有其的铝质散热器
CN113097755A (zh) * 2020-01-08 2021-07-09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导体的连接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25014B2 (ja) 2018-03-27 2023-08-1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蓄電モジュール
JP7124799B2 (ja) * 2019-07-09 2022-08-2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7100073B2 (ja) * 2020-01-21 2022-07-1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部品
JP7055855B1 (ja) * 2020-10-30 2022-04-18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取付孔を有する樹脂部品、それを備えた組立部品および鞍乗型車両
KR102366375B1 (ko) * 2021-08-11 2022-02-23 이광희 광케이블용 통신관 커플러
CN115707880A (zh) * 2021-08-19 2023-02-21 名硕电脑(苏州)有限公司 预埋防松螺母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09854A (en) * 1916-10-09 1917-10-04 Herbert Kershaw & Company Ltd Improved Means for Locking Nuts on Bolts and the like.
DE2556137A1 (de) * 1975-12-12 1977-06-23 Siemens Ag Zusammengefuegtes bauelement
CN2036602U (zh) * 1988-08-02 1989-04-26 魏庆校 多用途组合挂钩
JPH09296815A (ja) * 1996-04-30 1997-11-18 Yazaki Corp ナット収納部付き樹脂成形品
CN2670652Y (zh) * 2003-12-24 2005-01-12 何广荣 型材柱体的拐角连接结构
CN200997493Y (zh) * 2006-12-07 2007-12-26 龚子金 一种开关插座用的接线盒
CN201539672U (zh) * 2009-06-19 2010-08-04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平板电视机底座
JP2011239600A (ja) * 2010-05-12 2011-11-2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電気接続箱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551834A (en) * 1947-06-09 1951-05-08 Presstite Engineering Company Protective plastic cap
US4089612A (en) * 1976-12-29 1978-05-16 Amerace Corporation Interference fit
US4962968A (en) * 1989-06-05 1990-10-16 Neil Caplin Skateboard hubcap retrofit assembly
US5082409A (en) * 1990-10-26 1992-01-21 Aluminum Company Of America Vehicular lug nut cover and clip
US5071197A (en) * 1990-12-10 1991-12-10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Wheel cover retention
US6029922A (en) * 1998-12-08 2000-02-29 Brunswick Corporation Retainer element for a securing element used to maintain a crank handle on a fishing reel
US6398471B1 (en) * 2000-06-15 2002-06-04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Utility lug nut tension indicator
US8272528B2 (en) * 2009-07-31 2012-09-25 U.S. Utility Enclosures, Llc Multi-nut retention mechanism
JP2013044341A (ja) * 2011-08-22 2013-03-04 Yazaki Corp 金属部材及び金属部材付き樹脂製品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09854A (en) * 1916-10-09 1917-10-04 Herbert Kershaw & Company Ltd Improved Means for Locking Nuts on Bolts and the like.
DE2556137A1 (de) * 1975-12-12 1977-06-23 Siemens Ag Zusammengefuegtes bauelement
CN2036602U (zh) * 1988-08-02 1989-04-26 魏庆校 多用途组合挂钩
JPH09296815A (ja) * 1996-04-30 1997-11-18 Yazaki Corp ナット収納部付き樹脂成形品
CN2670652Y (zh) * 2003-12-24 2005-01-12 何广荣 型材柱体的拐角连接结构
CN200997493Y (zh) * 2006-12-07 2007-12-26 龚子金 一种开关插座用的接线盒
CN201539672U (zh) * 2009-06-19 2010-08-04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平板电视机底座
JP2011239600A (ja) * 2010-05-12 2011-11-2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電気接続箱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97755A (zh) * 2020-01-08 2021-07-09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导体的连接结构
CN111542201A (zh) * 2020-04-14 2020-08-1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结构及具有其的铝质散热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082171B2 (en) 2018-09-25
JP6407254B2 (ja) 2018-10-17
CN106104016B (zh) 2018-06-05
US20170108028A1 (en) 2017-04-20
WO2015146096A1 (ja) 2015-10-01
JPWO2015146096A1 (ja) 2017-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04016A (zh) 具备螺母压入部的座体
CN105406264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5525494A (zh) 一种洗衣机显示屏的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
US20170069886A1 (en) Power battery device
CN105470770A (zh)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CN105516867A (zh) 电子装置的扬声器箱结构
CN105071821A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207573155U (zh) 一种高效防爆电机高防尘防水接线盒
CN104037686A (zh) 电接线盒
CN105445869A (zh) 光模组
JP6096610B2 (ja) 蓄電池用トレー
CN203289768U (zh) 电子装置及其壳体
CN207677097U (zh) 便于安装及定位的金属帽盖
CN202013994U (zh) 结构改良的电连接器壳体
CN205942545U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底座前框卡钩及底座
JP3131264U (ja) 電子カード
US20180146714A1 (en) Fixing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having same
CN204090423U (zh) 屏蔽罩组件及含其的移动终端
CN204156223U (zh) 电连接器
US8554969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expansion card
CN208725190U (zh) 一种联合高低四爪的支撑底座
JP3196674U (ja) スイッチ
CN102738641B (zh) 一种插线板结构
CN202797375U (zh) 电连接器
CN205680706U (zh) 一种配装铜柱铜片结构端子的中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