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99449A - 直角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直角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99449A
CN106099449A CN201610273170.6A CN201610273170A CN106099449A CN 106099449 A CN106099449 A CN 106099449A CN 201610273170 A CN201610273170 A CN 201610273170A CN 106099449 A CN106099449 A CN 1060994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plate
foot
housing
adap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7317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99449B (zh
Inventor
永田雅
永田雅一
松泽敦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rose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rose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0994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994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994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994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05Guiding, mounting, polarizing or locking means; Extractors
    • H01R12/7011Locking or fixing a connector to a PCB
    • H01R12/707Soldering or w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devices mounted on the edg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 H01R12/724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devices mounted on the edg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containing contact members forming a right ang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5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 H01R12/57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surface mountin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5Printed circuits including an angle between each other
    • H01R12/737Printed circuits being substantially perpendicular to each oth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6Means for holding or embracing insulating body, e.g. casing, hood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直角电连接器,即便在不同种类的端子的连接部彼此间存在安装前相对于电路基板的位置在上下方向上不一致也能够确保良好的焊接状态。壳体(10)形成有允许各种板片(20A~20D)的臂部用板片(20A‑1~20D‑1)分别从后方插入的收纳槽(17A~17D),并且设置于各种板片(20A~20D)的导电条部件(30A~30D)的脚部(33A~33D)的下端的连接部(33A‑1~33D‑1)位于壳体(10)外,上述各种板片(20A~20D)的臂部用板片(20A‑1~20D‑1)在对应的收纳槽(17A~17D)内能够在规定范围内沿上下方向移动,各种板片在上述收纳空间(17)内可动。

Description

直角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直角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知有相对于对方连接器的嵌合方向与端子的相对于电路基板的延长方向成直角的所谓直角电连接器。对于该专利文献1中的端子而言,具有与对方连接器的端子接触的接触部的嵌合部延伸的方向、与在下端具有与电路基板焊接的连接部的脚部延伸的方向相互成直角,嵌合部与脚部通过L字状的弯曲部连结,作为整体成为直角形状。成为该直角形状的端子被制作为全长不同的两种端子,全长短的端子的弯曲部位于全长长的端子的弯曲部的内侧,两端子的嵌合部彼此以及脚部彼此平行,两端子的接触部位于壳体的前表面开口,而且两端子的连接部彼此位于壳体的底壁下表面。
专利文献1中的端子的接触部一体地具有从上下夹压对方连接器的对方接触销的上下一对弹性接触片,以双方的弹性接触片的局部相互接近的方式由相应形状的突部形成喉部。对于该喉部而言,在相对于对方接触销的插入方向成直角的宽度方向(在专利文献1的图3、图4中相对于纸面成直角的方向)的两侧位置,壳体的预压轨道以撑开喉部的方式被压入,作为其反作用力,在上述喉部产生夹压该预压轨道的方向的预压。对方接触销在上述宽度方向中央位置即在宽度方向上在上述预压轨道间向上述喉部插入。该对方接触销与上述预压轨道相比上下方向尺寸较大,因此进一步扩开喉部,喉部相对于对方接触销以具有上述预压以上的接触压力的方式接触。
对于上述喉部而言,与预压轨道的上下的接触点在前后错开地定位,上方的接触点相对于下方的接触点靠近前表面开口侧。因此,在插入对方接触销之前的状态下,通过在前后方向上位置错开的两个接触点从预压轨道受到的撑开力作为力偶而发挥作用,其结果是,将脚部进而将连接部向下方推下进的力矩作用于端子。
在该专利文献1中,即使长短两种端子的连接部彼此相对于电路基板位于上下方向上稍微不一致的位置,因上述力矩,两种端子的连接部也通过上述力矩压在电路基板,使相对于电路基板的位置一致来避免焊接不良。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8435052号说明书。
在专利文献1中,即使两种端子的连接部在自由状态下相对于电路基板位于上下方向上不一致的位置,若被置于与电路基板连接的状态,也会通过上述力矩定位为在电路基板上一致。然而,由于上述力矩始终作用,所以在两种端子的上述连接部从电路基板受到反作用力,且这些反作用力的大小不同。
并且,端子在两个位置的接触点被预压轨道支承,因此即使在连接部从电路基板受到反作用力,也无法既使接触部向上方移动又绕上述接触点自由地旋转,因此该反作用力基于弹性变形而被吸收作为应力残留在连接部。在两种端子之间,其应力保持具有偏差的状态。该应力的大小及其偏差在连接部相对于电路基板的对应电路部通过自动安装被焊接时,可能会成为焊接的不一致、不完全焊接以及焊接不良之类的问题的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直角电连接器,即使在不同种类的端子的连接部彼此间存在在安装前相对于电路基板的位置在上下方向上的不一致,也不会产生这样的问题。
对于上述课题,根据本发明,针对导电条部件通过绝缘板保持成为板片的形态的情况,能够通过以下的第一发明解决,进而能够通过导电条部件不经由板片直接收纳于壳体的第二发明解决。
<第一发明>
第一发明的直角电连接器通过绝缘板并设保持多个导电条部件而形成一种板片,在壳体的前部,形成有用于插拔对方连接器的嵌合部,在壳体的内部,形成有用于收纳上述导电条部件的在长边方向上的长度不 同的多种板片的收纳空间,在相对于该前部具有角度的直角的壳体的底部,具有向电路基板的安装面,通过各种板片保持于绝缘板的导电条部件具有在插拔方向上呈直线状延伸的臂部、以及经由弯曲部而与该臂部的后端连结并趋向底部朝下方延伸的脚部,臂部在其前端部形成有用于与对方连接器的对应端子接触的接触部,脚部在下端形成有与电路基板的对应电路部焊接的连接部。
在本发明中,该直角电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各种板片的保持臂部的臂部用板片与保持脚部的脚部用板片以相互的板片板面彼此成角度的方式由导电条部件的弯曲部连结,多种板片以相互的臂部用板片彼此在上下方向上具有间隔地依次定位且脚部用板片彼此在前后方向上具有间隔地依次定位的方式,设定各种板片的导电条部件的臂部以及脚部的长度,壳体形成有允许各种板片的臂部用板片分别从后方插入的收纳槽,并且设置于各种板片的导电条部件的脚部的下端的连接部位于壳体外,上述各种板片的臂部用板片在对应的收纳槽内能够在规定范围内沿上下方向移动,各种板片在收纳空间内可动。
在这样的结构的基础上,对于本发明中的各种板片而言,沿对方连接器的嵌合方向延伸的臂部用板片在壳体的收纳槽内仅在规定范围在上下方向上可动,即,在相对于电路基板的面具有角度地延伸的端子的脚部的长边方向上可动。因此,在脚部的下端的连接部与电路基板抵接时,对各种板片的连接部的高度位置的不一致自动地进行位置修正。其结果是,在连接部的位置修正后残余应力那样的力不发挥作用,良好地进行了连接部与电路基板的焊接,在焊接部位不产生应力,因此良好地持续焊接状态。
在本发明中,臂部用板片在前后分离的两个位置设置有卡定突部,壳体在其收纳槽的内表面设置有相对于两个位置的卡定突部分别卡定的两种弹性卡定片,在将臂部用板片从后方插入收纳槽时,弹性卡定片被臂部用板片按压而弹性变形,由此能够插入臂部用板片,在臂部用板片被插入至规定位置时,两种弹性卡定片位于两个卡定突部之间,两种弹性卡定片中的一方的弹性卡定片与后方的卡定片卡定从而限制臂部用板片向前方的移动,另一方的弹性卡定片与前方的卡定片卡定从而限制臂部用板片向后方的移动。
这样,在向壳体组装板片时,在将臂部用板片插入收纳槽时,弹性卡定片被臂部用板片按压而弹性变形由此允许臂部用板片插入,在插入结束时,两个弹性卡定片被解除弹性变形状态,分别与对应的臂部用板片的卡定突部在前后方向上卡定,而实现板片的定位与防脱。
在本发明中,优选臂部用板片设置有限制突部,该限制突部阻止该臂部用板片在收纳槽内在上下方向上移动时与收纳槽内表面遍布该臂部用板片的全长地接触。通过这样,臂部用板片在连接部与电路基板的抵接时,受到来自电路基板的抵接力,或受到来自弹性卡定片的弹力,即使臂部用板片以与受到上述抵接力或上述弹力的面相反一侧接近收纳槽的内表面的方式移动,由于仅通过设置于臂部用板片的限制突部与收纳槽的内表面抵接,所以与收纳槽的摩擦力也会较小,即使在臂部用板片在上下方向上移动时,伴随有前后方向的移动,也不会对该移动带来任何妨碍。
在本发明中,优选臂部用板片在使导电条部件的臂部与壳体的弹性卡定片的间隔为最小的接近范围内对臂部实施绝缘涂层。在将直角电连接器用作高速信号传送用的情况下,在上述连接部的位置修正时,即使臂部用板片基于自由度在收纳槽内在上下方向上移动,也由于在使与壳体的弹性卡定片的在上下方向上的间隔为最小的接近范围对端子实施了绝缘涂层,所以即使伴随着上述连接部的位置修正存在上述间隔的变动,也不会伴随有与绝缘体的距离变动这一情况,不会降低导电条部件的高速信号传送时的特性。
<第二发明>
第二发明的直角电连接器中,不同长度的多种导电条部件收纳于壳体的收纳空间,该导电条部件具有在插拔方向上呈直线状延伸的臂部、以及经由弯曲部而与该臂部的后端连结并趋向底部朝下方延伸的脚部,臂部在其前端部形成有用于与对方连接器的对应端子接触的接触部,脚部在下端形成有与电路基板的对应电路部焊接的连接部。
在本发明中,该直角电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多种导电条部件以相互的臂部彼此在上下方向上具有间隔地依次定位且脚部彼此在前后方向上具有间隔地依次定位的方式,设定臂部以及脚部的长度,壳体形成有允许各 种导电条部件的臂部分别从后方插入的收纳槽,并且设置于各种导电条部件的脚部的下端的连接部位于壳体外,上述各种导电条部件的臂部在对应的收纳槽内能够在规定范围内沿上下方向移动,各种导电条部件在上述收纳空间内可动。
在这样构成的本发明的直角电连接器中,与具有上述板片的情况相同,导电条部件能够在收纳槽内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因此在连接部的位置修正时,即使导电条部件在收纳槽内移动,也不会在连接部与电路基板的焊接部位残余应力。
如上所述,本发明中,收纳于壳体的收纳空间的多个板片彼此具有处于具有角度的位置关系的臂部用板片与脚部用板片,臂部用板片保持导电条部件的臂部,且脚部用板片保持导电条部件的脚部,由此臂部用板片与脚部用板片通过导电条部件的弯曲部连结,沿对方连接器的嵌合方向延伸的臂部用板片在收纳槽内收纳为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因此即使设置于向下方延伸的板片的脚部的下端的连接部在向连接器的电路基板安装前位于在上下方向上不一致的位置,也会在安装时自由地抬起各个连接部使它们移动而在电路基板面上被修正为位置一致,在安装时进行焊接时,不会因连接部的移动产生应力,能够获得良好的焊接。
另外,即使不是通过绝缘板保持导电性部件的板片的形态,也由于在直接收纳于壳体的收纳空间的情况下,导电条部件的臂部在收纳槽内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所以在连接部的位置修正时,未伴随有应力地焊接于电路基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立体图,(A)表示从斜上方观察的外观,(B)表示从斜下方观察的外观。
图2是相对于连接器宽度方向成直角的面上的图1的连接器的剖视图,并且示出连接器宽度方向上的端子的位置的剖面与对方连接器的剖面。
图3是表示图1的连接器的壳体的一部分的立体图,(A)表示从斜上方观察的外观,(B)表示从斜下方观察的外观。
图4是仅表示图1的连接器的各种板片的侧视图。
图5是图1的连接器的第一板片的立体图,(A)表示从斜上方观察的外观,(B)表示从斜下方观察的外观。
图6中的(A)是表示图4的臂部用板片的一部分的上表面的俯视图,(B)是表示图4的臂部用板片的一部分的下表面的仰视图,(C)是(A)的VI-VI剖视图。
图7是相对于连接器宽度方向成直角的面上的连接器的剖视图,并且以连接器宽度方向上的端子的位置的剖面表示板片向壳体的安装过程的状态。
附图标记说明:
1…连接器(直角电连接器);2…对方连接器;10…壳体;17…收纳空间;17A~17D…收纳槽;19A~19D…弹性卡定片;20A~10D…板片;20A-1~20D-1…臂部用板片;20A-2~20D-2…脚部用板片;30A~30D…端子(导电条部件);31A~31D…臂部;31A-1~31D-1…接触部;32A~32D…弯曲部;33A~33D…脚部;33A-1~33D-1…连接部;50A~50D…绝缘板;55A~55D…前方卡定突部(卡定突部);56A~56D…后方卡定突部(卡定突部);57A~57D…前方限制突部(限制突部);58A~58D…后方限制突部(限制突部);80A~80D…对方端子(对应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A)、(B)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是供对方连接器嵌合的方向与焊接于电路基板(未图示)的连接部被配置于该电路基板的方向即形成有连接部的端子的脚部延伸的方向成直角的所谓直角电连接器(以下简称“连接器”)。图1(A)是表示从斜上方观察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的外观的立体图,图1(B)是表示从斜下方观察该连接器1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相对于连接器宽度方向成直角的面上的连接器1的剖视图,并且示出连接器宽度方向上的端子的位置的剖面与对方连接器的剖面。在图2中省略了端子的剖面以及屏蔽板的剖面的剖面线。
连接器1具有以电绝缘材料制作成大致长方体外形的壳体10、收纳于该壳体10的四种板片20A、20B、20C、20D以及用于将壳体10向电路基板固定安装的安装部件60。
如图1(A)、(B)所示,上述壳体10具有上壁11、底壁12以及通过侧端连结两者的侧壁13,上壁11与底壁12相比侧壁13向前方(在图中为左方)突出,如图2所示,在该侧壁13的前端位置设置有前壁14。在比前壁14靠前方的位置在上壁11与底壁12之间形成的空间构成用于接纳对方连接器2的接纳部15。在上述接纳部15内设置有从上述前壁14向前方延伸的上层突壁16A与下层突壁16B。该上层突壁16A以及该下层突壁16B在连接器宽度方向(相对于前后方向以及上下方向双方成直角的方向)上的两端位置向前方突出地形成有前端细形状的引导突部16A-1、16B-1,在连接器嵌合过程中,引导突部16A-1、16B-1将该对方连接器2的嵌合部向接纳部15内引导。
通过上层突壁16A与下层突壁16B,上述接纳部15在上层接纳部15A、中层接纳部15B以及下层接纳部15C的上下方向上被分割为三个空间。收纳于壳体10的后述的第一板片20A、第二板片20B、第三板片20C以及第四板片20D的前端侧部分分别定位于上层接纳部15A、中层接纳部15B以及下层接纳部15C。
另外,如图2所示,在前壁14,在与上层接纳部15A、中层接纳部15B以及下层接纳部15C分别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在前后方向(前壁14的壁厚方向)上贯通的上层开口14A、中层开口14B以及下层开口14C。
如图1(A)、(B)所示,在壳体10的侧壁13的下部,沿前后延伸设置有向连接器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安装部13A,在该安装部13A,相比底壁12向下方突出地设置有由金属板部件制作的安装部件60。
如图2所示,壳体10在比前壁14靠背部(后部)的位置形成有用于收纳板片20A~20D的收纳空间17。该收纳空间17分别经由前壁14的上层开口14A、中层开口14B以及下层开口14C而与上层接纳部15、中层接纳部15B以及下层接纳部15C连通向前方敞开。并且,如图2所示,收纳空间17向后方敞开且在壳体10的后半部范围向下方敞开。
如图2所示,壳体10在收纳空间17内从上方依次设置有上层隔壁18A、中层隔壁18B、下层隔壁18C。对于该收纳空间17而言,在上壁11与上层隔壁18A之间形成有第一收纳槽17A,在上层隔壁18A与中层隔壁18B之间形成有第二收纳槽17B,在中层隔壁18B与下层隔壁18C之间形成有第三收纳槽17C,在下层隔壁18C与底壁12之间形成有第四收纳槽17D。如图2所示,在各收纳槽17A~17D分别收纳板片20A~20D的后述的臂部用板片20A-1~20D-1。
上层隔壁18A具有位于上下的上层上部隔壁18A-1与上层下部隔壁18A-2。上层上部隔壁18A-1在比上层突壁16A靠上方的位置从前壁14的后表面向后方延伸,上层下部隔壁18A-2在与上层突壁16A的下部相同高度的位置,从前壁14的后表面向后方延伸。该上层上部隔壁18A-1以及该上层下部隔壁18A-2延伸至壳体10的后端附近。
中层隔壁18B作为单一的壁部,在上下方向上的前壁14的中央位置从该前壁14的后表面向后方延伸。该中层隔壁18B比上层隔壁18A短,即,后端位于比上层隔壁18A的后端靠前方的位置。
下层隔壁18C具有位于上下的下层上部隔壁18C-1与下层下部隔壁18C-2。下层上部隔壁18C-1在与下层突壁16B的上部相同高度的位置从前壁14的后表面向后方延伸。下层下部隔壁18C-2在比下层突壁16B的下部靠下方的位置从前壁14的后表面向后方延伸。该下层上部隔壁18C-1以及该下层下部隔壁18C-2比中层隔壁18B短,即,后端位于比中层隔壁18B的后端靠前方的位置。
如图2所示,壳体10设置有多个用于限制各板片20A~20D彼此在前后方向上的移动的弹性卡定片19A~19D。该弹性卡定片19A~19D分别以成为在上下方向上能够弹性变形的悬梁状的方式设置于收纳槽17A~17D内,能够分别限制各板片20A~20D在前后方向上的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具备:在第一收纳槽17A内从上壁11的下表面延伸并限制第一板片20A的移动的多个第一弹性卡定片19A;从上层下部隔壁18A-2的下表面延伸并限制第二板片20B的移动的多个第二弹性卡定片19B;从下层上部隔壁18C-1的上表面延伸并限制第三板片20C的移动的多个第三弹性卡定片19C;以及从底壁12的上表面延伸并限制第四板片20D的移动的多个第四弹性卡定片19D。
图3(A)是表示从斜上方观察连接器1的壳体10的一部分的外观的立体图,图3(B)是表示从斜下方观察的外观的立体图。在该图3(A)、(B)中,省略了壳体10的上壁11、近前侧的侧壁13、下层突壁16B、下层隔壁18C以及第三弹性卡定片19C的图示。
如图2以及图3(A)所示,第一弹性卡定片19A具有在上壁11的靠近前端位置向前方延伸至前壁14的位置的两个第一前方卡定片19A-1、以及在上壁11的靠近后端位置向后方延伸至上层上部隔壁18A-1的后端位置附近的一个第一后方卡定片19A-2。如图2所示,第一前方卡定片19A-1以及第一后方卡定片19A-2在前后方向上相互不具有重复范围地分离设置。另外,如图3(A)所示,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在两个第一前方卡定片19A-1彼此间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后方卡定片19A-2。
第二弹性卡定片19B具有在上层下部隔壁18A-2的前后方向中间位置向前方延伸至前壁14的位置的两个第二前方卡定片19B-1、以及在比该第二前方卡定片19B-1靠后方的位置向后方延伸至中层隔壁18B的后端位置附近的一个第二后方卡定片19B-2。如图2所示,第二前方卡定片19B-1以及第二后方卡定片19B-2在前后方向上相互不具有重复范围地分离设置。另外,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在两个第二前方卡定片19B-1彼此间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后方卡定片19B-2。
如图2所示,第三弹性卡定片19C具有在下层上部隔壁18C-1的前后方向中间位置向前方延伸至前壁14的位置的两个第三前方卡定片19C-1、以及在比该第三前方卡定片19C-1靠后方的位置向后方延伸至该下层上部隔壁18C-1的后端位置附近的一个第三后方卡定片19C-2。如图2所示,第三前方卡定片19C-1以及第三后方卡定片19C-2在前后方向上以其基部彼此相互具有重复范围的方式定位。另外,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在两个第三前方卡定片19C-1彼此间的位置设置有第三后方卡定片19C-2。
如图2以及图3(A)所示,第四弹性卡定片19D具有从底壁12的后端位置向前方延伸至前壁14的位置的两个第四前方卡定片19D-1、以及从前壁14的位置向后方延伸至底壁12的后端位置的一个第四后方卡定片19D-2。如图2所示,第四前方卡定片19D-1以及第四后方卡定 片19D-2在前后方向上以除其基部以外的部分彼此相互具有重复范围的方式定位。另外,如图3(A)所示,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在两个第四前方卡定片19D-1彼此间的位置设置有第四后方卡定片19D-2。
四种板片20A~20D通过绝缘板并设保持多个端子而制作。这四种板片20A~20D虽然绝缘板以及端子的长度相互不同,但基本结构共通,因此首先说明第一板片20A的结构,以与其他板片的不同点为中心说明第二板片20B、第三板片20C以及第四板片20D的结构。
图4是各种板片20A~20D的侧视图。图5是第一板片20A的立体图,(A)表示从斜上方观察的外观,(B)表示从斜下方观察的外观。图6中的(A)是表示第一板片20A的臂部用板片20A-1的一部分的上表面的俯视图,(B)是表示臂部用板片20A-1的一部分的下表面的仰视图,(C)是(A)的VI-VI剖视图,并且示出臂部用板片20A-1的一部分的相对于前后方向成直角的面的剖面。
第一板片20A具有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排列的多个作为导电条部件的端子30A、设置为覆盖端子的排列范围的屏蔽板40A以及通过一体铸模成型保持端子30A以及屏蔽板40A的绝缘板50A。
全部端子30A以相同形状制作,但其中一部分端子30A作为信号端子30AS,其他部分的端子30A作为接地端子30AG使用。具体而言,如图6(A)~(C)所示,端子30A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反复按照接地端子30AG、信号端子30AS、信号端子30AS的顺序排列,在相互邻接的一对信号端子30AS的两侧配置有一个接地端子30AG。
如上所述,信号端子30AS与接地端子30AG为相同形状,因此这里不对两者进行区别,作为“端子30A”对结构进行说明,并根据需要,对于信号端子30AS的部分,在附图标记的末尾标注“S”,对于接地端子30AG的部分,在附图标记的末尾标注“G”。
将金属带条片向板厚方向弯曲来制作端子30A,如图4所示,具有在前后方向(连接器插拔方向)上呈直线状地延伸的臂部31A、在该臂部31A的后端向下方弯曲为直角的弯曲部32A以及经由该弯曲部32A而与臂部31A连结并朝向壳体10的底部向下方延伸的脚部33A。
如图4所示,臂部31A沿后述的臂部用绝缘板50A-1的上表面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如图5(A)、图6(A)所示,臂部31A的上表面(板面)的大部分从臂部用绝缘板50A-1的上表面露出。该臂部31A的前端侧部分的上表面(露出面)形成为与设置于对方连接器2的对方端子(对应端子)80(参照图2)接触的接触部31A-1。
如图4所示,脚部33A沿后述的脚部用绝缘板50A-2的后表面(图4的右面)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脚部33A的后表面(板面)的大部分从脚部用绝缘板50A-2的后表面露出。该脚部33A的下端部弯曲为直角向后方延伸,形成为与电路基板(未图示)的对应电路部焊接的连接部33A-1。
如图4所示,屏蔽板40A具有与端子30A的臂部31A对应设置的臂部用屏蔽板40A-1、以及与端子30A的脚部33A对应设置的脚部用屏蔽板40A-2。臂部用屏蔽板40A-1沿后述的臂部用绝缘板50A-1的下表面设置,在前后方向上在臂部31A的大致遍布全长的范围延伸,并且如图5(B)所示,在连接器宽度方向(端子排列方向)上,遍布端子排列范围整个区域地延伸。
另外,如图6(C)所示,臂部用屏蔽板40A-1形成有在与连接器宽度方向上的接地端子30AG的臂部31AG对应的位置向上方(图6(C)中的左方)即臂部31AG侧突出并且在前后方向上遍布臂部用屏蔽板40A-1整个区域地延伸的臂部用突条部41A-1。该臂部用突条部41A-1在其突出顶面与臂部31AG的下表面(图6(C)中的右面)接触,而能够与接地端子30AG电导通。
如图4所示,脚部用屏蔽板40A-2沿后述的脚部用绝缘板50A-2的前表面(图4中的左面)设置,在上下方向上在脚部33A的大致遍布全长的范围延伸,并且如图5(B)所示,在连接器宽度方向(端子排列方向)上遍布端子排列范围整个区域地延伸。另外,脚部用屏蔽板40A-2形成有在与连接器宽度方向上的接地端子30AG的脚部33AG对应的位置向后方即脚部33AG侧突出并且在上下方向上遍布脚部用屏蔽板40A-2整个区域地延伸的脚部用突条部41A-2(参照图5(A)、(B))。该脚部用突条部41A-2在其突出顶面与脚部33AG的前表面接触,而能够与接地端子30AG电导通。
如图4所示,绝缘板50A具有与端子30A的臂部31A对应设置的臂部用绝缘板50A-1、以及与端子30A的脚部33A对应设置的脚部用绝缘板50A-2。
臂部用绝缘板50A-1是树脂制的板状部件,如图4所示,在前后方向上在臂部31A的大致遍布全长的范围延伸,并且在连接器宽度方向(端子排列方向)上遍布端子排列范围整个区域地延伸。在该臂部用绝缘板50A-1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在前后方向上的四个位置,形成有遍布连接器宽度方向整个区域延伸的保持部51A-1~54A-1(也参照图5(A)、(B))。具体而言,在臂部用绝缘板50A-1的前端位置形成有前端保持部51A-1,在前方的中间位置形成有前方中间保持部52A-1,在后方的中间位置形成有后方中间保持部53A-1,在后端位置形成有后端保持部54A-1。该保持部51A-1~54A-1覆盖端子30A的臂部31A的上表面以及臂部用屏蔽板40A-1的下表面,由此,通过臂部用绝缘板50A-1更加可靠地保持臂部31A以及臂部用屏蔽板40A-1。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前方中间保持部52A-1在前后方向上与第一前方卡定片19A-1的前端部对应地定位,后端保持部54A-1在前后方向上与第一后方卡定片19A-2的后端部对应地定位。换言之,保持部52A-1、54A-1在使信号端子30AS的臂部31AS与弹性卡定片19A-1、19A-2的上下方向上的间隔为最小的接近范围,覆盖臂部31AS的上表面实施绝缘涂层。其结果是,例如在将连接器1用作高速信号传送用连接器的情况下,如后所述,即便因臂部用板片20A-1在第一收纳槽17A内在上下方向上移动,而存在上述间隔的变动,也不会伴随有与绝缘体的距离变动这一情况,能够防止信号端子30AS的高速信号传送时的特性的降低。
另外,如图4所示,臂部用绝缘板50A-1具有从前方中间保持部52A-1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并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两个前方卡定突部55A、以及从后端保持部54A-1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并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一个后方卡定突部56A(也参照图5(A))。如图5(A)所示,两个前方卡定突部55A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形成于与壳体10的两个第一前方卡定片19A-1(参照图3(A))对应的位置。如图5(A)所示,后方卡定突部56A在后端保持部54A-1的连接器宽度方向 上遍布大部分的中间区域(除两端域以外的区域)形成,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与壳体10的第一后方卡定片19A-2(参照图3(A))对应地定位。
如后所述,前方卡定突部55A与第一前方卡定片19A-1的前端卡定,由此限制臂部用板片20A-1进而限制第一板片20A向后方移动规定量以上(参照图2)。另外,后方卡定突部56A与第一后方卡定片19A-2的后端卡定,由此限制臂部用板片20A-1进而限制第一板片20A向前方移动规定量以上(参照图2)。在本实施方式中,前后方向上的卡定突部55A、56A彼此间的距离被设定为稍微大于前后方向上的弹性卡定片19A-1、19A-2的前端(自由端)彼此间的距离。即,在卡定突部55A、56A与弹性卡定片19A-1、19A-2之间,在前后方向上存在缝隙(间隙),臂部用板片20A-1进而第一板片20A能够在该缝隙的范围内具有自由度地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另外,臂部用绝缘板50A-1具有从前方中间保持部52A-1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并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两个前方限制突部57A、以及从后端保持部54A-1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并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一个后方限制突部58A。臂部用板片20A-1仅通过上述限制突部57A、58A而相对于上层上部隔壁18A-1(参照图2)的上表面抵接,由此阻止臂部用板片20A-1遍布前后方向上的全长而与上层上部隔壁18A-1的上表面接触。其结果是,如后所述,当臂部用板片20A-1在第一收纳槽17A内倾斜移动时,即使伴随有前后方向上的移动,臂部用板片20A-1与上层上部隔壁18A-1的上表面的摩擦也较小,不会对其移动带来任何妨碍。
脚部用绝缘板50A-2是树脂制的板状部件,并如图4所示那样在上下方向上在脚部33A的大致遍布全长的范围延伸,并且在连接器宽度方向(端子排列方向)上遍布端子排列范围整个区域延伸。该脚部用绝缘板50A-2在其前表面以及后表面,在上下方向上的三个位置形成有遍布连接器宽度方向整个区域延伸的保持部51A-2~53A-2。具体而言,在脚部用绝缘板50A-2的上端位置形成有上端保持部51A-2,在中间位置形成有中间保持部52A-2,在下端位置形成有下端保持部53A-2。该保持部51A-2~53A-2覆盖端子30A的脚部33A的后表面以及脚部用屏蔽板40A-2的前表面,由此脚部33A以及脚部用屏蔽板40A-2通过脚部用绝 缘板50A-2被更加可靠地保持。
对于第一板片20A而言,多个端子30A的臂部31A以及臂部用屏蔽板40A-1由臂部用绝缘板50A-1通过一体铸模成型保持,而且多个端子30A的脚部33A以及脚部用屏蔽板40A-2由脚部用绝缘板50A-2通过一体铸模成型保持。如此制作的第一板片20A构成为,具有臂部31A、臂部用屏蔽板40A-1以及臂部用绝缘板50A-1的臂部用板片20A-1与具有脚部33A、脚部用屏蔽板40A-2以及脚部用绝缘板50A-2的脚部用板片20A-2相互构成成直角,并且通过端子30A的弯曲部32A连结。
第二板片20B成为如下形状,即,在前后方向上缩短第一板片20A的臂部用板片20A-1并在上下方向上缩短脚部用板片20A-2。换言之,第二板片20B的端子30B的臂部31B、脚部33B、屏蔽板40B-1、40B-2、绝缘板50B-1、50B-2分别短于第一板片20A的端子30A的臂部31A、脚部33A、屏蔽板40A-1、40A-2、绝缘板50A-1、50A-2。
第三板片20C成为如下形状,即,在前后方向上缩短第二板片20B的臂部用板片20B-1并在上下方向上缩短脚部用板片20B-2。换言之,第三板片20C的端子30C的臂部31C、脚部33C、屏蔽板40C-1、40C-2、绝缘板50C-1、50C-2分别短于第二板片20B的端子30B的臂部31B、脚部33B、屏蔽板40B-1、40B-2、绝缘板50B-1、50B-2。另外,该第三板片20C在以下三点与第二板片20B不同,即:端子30C的连接部33C-1向前方延伸;臂部用绝缘板50C-1的卡定突部55C、56C向下方突出;以及臂部用绝缘板50C-1的限制突部57C、58C向上方突出。
第四板片20D成为如下形状,即,在前后方向上缩短第三板片20C的臂部用板片20C-1并在上下方向上缩短脚部用板片20C-2。换言之,第四板片20D的端子30D的臂部31D、脚部33D、屏蔽板40D-1、40D-2、绝缘板50D-1、50D-2分别短于第三板片20C的端子30B的臂部31C、脚部33C、屏蔽板40C-1、40C-2、绝缘板50C-1、50C-2。
下面说明连接器1的组装。连接器1通过将四种板片20A~20D按第四板片20D、第三板片20C、第二板片20B、第一板片20A的顺序从后方朝壳体10安装而被组装。图7是相对于连接器宽度方向成直角的面上的连接器1的剖视图,并且以连接器宽度方向上的端子30A~30D 的位置的剖面示出板片20A~20D向壳体10的安装过程的状态。在图7中,省略了端子30A~30D的剖面以及屏蔽板40A~40D的剖面的剖面线。
首先,通过从上方向壳体10的安装部13A压入而对安装部件60进行安装。安装部件60的安装可以在安装了板片20A~20D后进行,另外,也可以同时进行。另外,安装部件60可以通过从下方压入而安装,也可以通过与壳体10的一体铸模成型而安装。
接下来,使第四板片20D的臂部用板片20D-1沿着壳体10的下层下部隔壁18C-2的下表面并且向前方移动,插入第四收纳槽17D。在该插入过程中,臂部用板片20D-1的前方卡定突部55D与第四后方卡定片19D-2抵接,如图7所示那样使该第四后方卡定片19D-2向下方弹性变形,由此允许臂部用板片20D-1的进一步插入。
进而,臂部用板片20D-1被插入,若前方卡定突部55D到达比第四后方卡定片19D-2的前端靠前方的位置,则第四后方卡定片19D-2返回自由状态。其结果是,如图2所示,第四后方卡定片19D-2的前端在前方卡定突部55D的后方位于能够与该前方卡定突部55D卡定的位置,限制臂部用板片20D-1进而限制第四板片20D向后方移动。另外,此时,如图2所示,第四前方卡定片19D-1的后端在后方卡定突部56D的前方位于能够与该后方卡定突部56D卡定的位置,由此限制臂部用板片20D-1进而限制第四板片20D向前方移动。
另外,如图2所示,在臂部用板片20D-1的限制突部57D、58D(参照图4)的上表面与下层下部隔壁18C-2的下表面之间形成有缝隙(间隙),臂部用板片20D-1能够在上述缝隙的范围内具有自由度地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缝隙小于卡定突部55D、56D的突出量(高度尺寸)。因此,即使假如臂部用板片20D-1向上方移动,也会维持第四后方卡定片19D-2与前方卡定突部55D的卡定状态以及第四前方卡定片19D-1与后方卡定突部56D的卡定状态,因此能够实现臂部用板片20D-1进而第四板片在前后方向上的定位,另外,能够可靠地防止第四板片20D从壳体10脱落。如图2所示,在第四板片20D的安装结束的状态下,端子30D的连接部33D-1位于比壳体10的底壁12的底面靠下方的位置。
接下来,以与上述第四板片20D的安装相同的要领,将第三板片20C的臂部用板片20C-1、第二板片20B的臂部用板片20B-1以及第一板片20A的臂部用板片20A-1依次分别从后方插入第三收纳槽17C、第二收纳槽17B以及第一收纳槽17A,由此将各板片20C、20B、20A安装于壳体10。其结果是,板片20A~20D以臂部用板片20A-1~20D-1彼此在上下方向上且脚部用板片20A-2~20D-2彼此在前后方向上具有间隔地依次定位的状态,保持于壳体10。
板片20C、20B、20A也与第四板片20D相同,能够在形成于收纳槽17C、17B、17A内的缝隙(间隙)的范围内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另外,如图2所示,各板片20A~20C的端子30A~30C的连接部33A-1~33C-1位于比壳体10的底壁12的底面靠下方的位置。
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按照以下要领安装于电路基板的安装面。首先,若以电路基板的安装面与壳体10的底壁12相对的方式将连接器1配置于上述安装面上,则各种板片20A~20D的连接部33A-1~33D-1与安装面上的对应电路部抵接。
假如在将连接器1配置于上述安装面之前,全部板片20A~20D的连接部33A-1~33D-1的高度位置一致的情况下,即使在将该连接器1配置于安装面上之后,板片20A~20D也不会进行后述那样的倾斜移动,而会保持原样维持连接部33A-1~33D-1的高度位置一致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将连接器1配置于上述安装面之前,全部板片20A~20D的连接部33A-1~33D-1的高度位置因制造误差等而存在偏差的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后所述,在将连接器1配置于安装面上时,连接部33A-1~33D-1的高度位置的不一致会被自动地实施位置修正。
若将连接器1配置于安装面上,则连接部33A-1~33D-1与上述对应电路部抵接而受到从该对应电路部朝向上方的抵接力,由此具有位于比其他连接部靠下方的连接部的板片成为在壳体10的收纳空间17内臂部用板片的后部抬起那样的倾斜姿势。
例如,在连接部33A-1~33D-1中仅第一板片20A的连接部33A-1位于比其他连接部33B-1~33D-1靠下方的位置的情况下,该连接部 33A-1受到来自对应电路部的上述抵接力,由此向上方抬起高度位置错开的量。其结果是,第一板片20A根据连接部33A-1抬起的量,在收纳空间17内成为上述倾斜姿势。该第一板片20A的倾斜移动在第一收纳槽17A内的上下方向的间隙的范围内、即第一弹性卡定片19A以及上层上部隔壁18A-1与臂部用板片20A-1之间所形成的缝隙的范围内进行。这样,第一板片20A成为倾斜姿势,由此该连接部33A-1与其他连接部33B-1~33D-1的高度位置一致。
这里说明了一种板片的连接部的高度位置错开的情况,但多种板片的连接部的高度位置分别存在偏差的情况也相同。即,具有在向电路基板的安装面配置前的状态下位于最上位的连接部的板片以外的板片因上述抵接力成为上述倾斜姿势,由此全部连接部33A-1~33D-1的高度位置在上述最上位的连接部的位置一致。
通过这样使全部连接部33A-1~33D-1的高度位置一致,能够使该全部连接部33A-1~33D-1可靠地与对应电路部接触。而且,通过将该连接部33A-1~33D-1焊接于对应电路部,能够使全部连接部33A-1~33D-1确保良好的焊接状态。另外,安装部件60被焊接于电路基板的对应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各臂部用板片20A-1~20D-1在收纳槽17A~17D内能够在上述间隙的范围内在上下方向上自由地移动,臂部用板片20A-1~20D-1即使倾斜也不会受到外力,因此配置在安装面上的连接部33A-1~33D-1不会产生残余应力。因此,由于在焊接部位也不会产生残余应力,所以能够可靠地持续良好的焊接状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臂部用板片20A-1~20D-1形成有限制突部57A~57D、58A~58D,来阻止收纳槽17A~17D的内表面与该臂部用板片20A-1~20D-1的板面遍布全长接触。因此,在因上述抵接力、来自弹性卡定片的弹力而使臂部用板片20A-1~20D-1在收纳槽17A~17D移动由此与弹性卡定片19A~19B相反一侧的板面靠近收纳槽17A~17D的内表面时,该臂部用板片20A-1~20D-1仅通过限制突部57A~57D、58A~58D与上述内表面抵接。其结果是,臂部用板片20A-1~20D-1与收纳槽17A~17D的内表面的摩擦力变小,因此即使在臂部用板片20A-1~20D-1在上下方向上移动时伴随有前后方向的移动的情况下,也不会对该移动造成任何妨碍。
接下来,基于图2说明对方连接器2的结构。对方连接器2具有适合于连接器1的接纳部15的立方体外形的壳体70、被排列保持于该壳体70的多个对方端子80以及被保持于该壳体70的安装部件90。
壳体70具有面对于电路基板(未图示)的安装面的底壁71以及从该底壁71立起的四边框状的周壁。该周壁具有在连接器宽度方向(相对于图2的纸面成直角的方向)上延伸的一对侧壁72A、72B以及在图2的上下方向上延伸并连结一对侧壁72A、72B的端部彼此的一对端壁(未图示)。另外,在侧壁72A、72B彼此间形成有从底壁71立起并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一对中央壁73A、73B。
在被上述周壁包围的空间中,形成有用于接纳连接器1的嵌合部的对应接纳部74。如图2所示,在使对方连接器2处于底壁71的壁面相对于连接器插拔方向(图2中的左右方向)成直角的姿势的状态下,对应接纳部74被划分为上层对应接纳部74A、中层对应接纳部74B以及下层对应接纳部74C三个空间。具体而言,在侧壁72A与中央壁73A之间形成有上层对应接纳部74A,在一对中央壁73A、73B彼此间形成有中层对应接纳部74B,在侧壁72B与中央壁73B之间形成有下层对应接纳部74C。如图2所示,该对应接纳部74A、74B、74C在前后方向上敞开。在该对应接纳部74A、74B、74C内分别形成有从底壁12立起并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突壁75A、75B、75C。在本实施方式中,侧壁72A、72B、中央壁73A、73B以及突壁75A、75B、75C形成嵌合部。
对方端子80与连接器1的板片20A~20D对应地设置有四列,以分别沿侧壁72A、72B或中央壁73A、73B的壁面延伸的方式被保持。各列的多个对方端子80包含对方信号端子与对方接地端子,各列中该对方信号端子与该对方接地端子以与连接器1的信号端子30S以及接地端子30G对应的顺序排列。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说明,根据需要,将上述四列的对方端子80从图2的上方的列依次区别为对方端子80A、80B、80C、80D。
对方端子80通过将金属带状片向板厚方向弯曲而制作,具有在图2中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弹性臂部81、与该弹性臂部81连接且由壳体10的底壁12压入保持的被保持部82以及在该被保持部82的端部(图2 中的左端)弯曲为直角地延伸并焊接于电路基板的对应电路部(未图示)的连接部83。
弹性臂部81A~81D能够在板厚方向(图2的上下方向)上弹性变形,在其自由端部弯曲形成有能够与连接器1的端子30A~30D弹性接触的对应接触部81A-1~81D-1。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弹性臂部81A、81B的对应接触部81A-1、81B-1形成为向下方突出,对应接触部81C-1、81D-1形成为向上方突出。另外,该弹性臂部81A~81D以与对应的侧壁72A、72B或中央壁73A、73B之间有缝隙的方式定位,且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在上述缝隙的范围内能够弹性变形。
如图2所示,连接部83A~83D位于壳体10外,即在图2中位于比底壁71靠左方的位置,连接部83A、83B向上方延伸,且连接部83C、83D向下方延伸。
安装部件90是用于将对方连接器2向电路基板固定安装的部件,由金属板部件制作,如图2所示,以相比底壁71向左方突出的方式由壳体10的端壁的安装部(未图示)保持。
这样结构的对方连接器2被配置于电路基板(未图示)的安装面上,对方端子80A~80B的连接部83A~83D分别与电路基板的对应电路部焊接,并且安装部件90与电路基板的对应部焊接,由此对方连接器2被安装于电路基板。
接下来,说明连接器1与对方连接器2的嵌合动作。首先,按照已叙述的要领将连接器1与对方连接器2分别安装于对应的电路基板的安装面。而且,如图2所示,在连接器1的前方位置,使对方连接器2的嵌合部与连接器1的接纳部15面对。
接下来,如图2中箭头所示,使对方连接器朝向连接器1向后方移动,将对方连接器2的嵌合部插入连接器1的接纳部15A~15C,并且将连接器1的嵌合部插入对方连接器2的对应接纳部74A~74C。
其结果是,连接器1的第一板片20A的臂部用板片20A-1的前端侧部分(位于上层接纳部15A内的部分)与对方端子80A的弹性臂部81A的对应接触部81A-1抵接而使该弹性臂部81A向侧壁72A侧弹性变形, 并且插入该弹性臂部81A与突壁75A之间。与此相同,第四板片20D的臂部用板片20D-1的前端侧部分(位于下层接纳部15C内的部分)被插入对方连接器2的弹性臂部81D与突壁75C之间。
另外,连接器1的第二板片20B的臂部用板片20B-1的前端侧部分(位于中层接纳部15B内的部分)与对方端子80B的弹性臂部81B的对应接触部81B-1抵接而使该弹性臂部81A向中央壁73A侧弹性变形,并且插入该弹性臂部81B与突壁75B之间。与此相同,第三板片20C的臂部用板片20C-1的前端侧部分(位于中层接纳部15B内的部分)被插入该弹性臂部81C与突壁75B之间。
另外,连接器1的上层突壁16A被收纳于对方连接器2的突壁75A与中央壁73A之间的空间(对应接纳部74A的一部分),下层突壁16B被收纳于突壁75C与中央壁73B之间的空间(对应接纳部74C的一部分)。
另外,对方连接器2的侧壁72A以及突壁75A被收纳于连接器1的上层接纳部15A。对方连接器2的两个中央壁73A、73B以及突壁75B被收纳于对方连接器2的中层接纳部15B。对方连接器2的侧壁72B以及突壁75C被收纳于连接器1的下层接纳部15C。
在连接器嵌合结束的状态下,对方端子80A~80D的弹性臂部81A~81D的弹性变形状态被维持,各板片20A~20D的端子30A~30D的接触部31A-1~31D-1与对方端子80A~80D的对应接触部81A-1~81D-1以具有接触压力的方式接触。
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卡定片分别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设置有三个,但只要能够限制板片向前方的移动以及向后方的移动即可,弹性卡定片的数量并不限定于三个。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各板片的限制突部在前后方向上设置于两个位置,但只要能够阻止板片相对于收纳槽的内表面遍布前后方向上的全长接触即可,设置限制突部的前后方向上的位置的数量并不限定于两个。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臂部用板片以及脚部用板片的板面彼此相互成直角,但该板面彼此所成的角度并不限定于直角,例如还可以成钝角。即,臂部用板片以及脚部用板片以板面彼此相互具有角度地定位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由绝缘板50A~50D保持端子30A~30D以及屏蔽板40A~40D而制作成的各种板片20A~20D被壳体10保持的连接器1,但能够应用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形态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作为其它实施方式,本发明还能应用于从本实施方式的板片省略了绝缘板以及屏蔽板的情况,即,能够应用于仅端子被插入壳体而被保持的形态的连接器。
例如,能够准备以维持金属板部件的平坦面的方式将该金属板部件冲裁为大致L字状而制作出的多种端子,并且以板面彼此成为平行的方式将同种的多个端子排列在连接器宽度方向。各种端子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臂部与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脚部,在臂部的前端侧形成有用于与对方端子接触的接触部,在脚部的下端侧形成有用于与电路基板焊接的连接部。另外,能够在上述臂部的前后方向上的多个位置形成从该臂部的上缘突出的上方突起以及从下缘突出的下方突起,将该上方突起以及该下方突起中的一方用作卡定突部,将另一方用作限制突部。
在上述其它实施方式中,也与具有已叙述的板片的情况相同,端子能够在壳体的收纳槽内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因此在修正连接部的位置时,即使端子在收纳槽内移动,在连接部与电路基板的焊接部位也不会残留应力,能够确保良好的焊接状态。

Claims (5)

1.一种直角电连接器,通过绝缘板并设保持多个导电条部件而形成一种板片,在壳体的前部,形成有用于插拔对方连接器的嵌合部,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有用于收纳所述导电条部件的在长边方向上的长度不同的多种板片的收纳空间,在相对于该前部具有角度的直角的壳体的底部,具有向电路基板的安装面,
通过各种板片保持于绝缘板的导电条部件具有在插拔方向上呈直线状延伸的臂部、以及经由弯曲部而与该臂部的后端连结并趋向底部朝下方延伸的脚部,
臂部在其前端部形成有用于与对方连接器的对应端子接触的接触部,脚部在下端形成有与电路基板的对应电路部焊接的连接部,
所述直角电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各种板片的保持臂部的臂部用板片与保持脚部的脚部用板片以相互的板片板面彼此成角度的方式由导电条部件的弯曲部连结,
多种板片以相互的臂部用板片彼此在上下方向上具有间隔地依次定位且脚部用板片彼此在前后方向上具有间隔地依次定位的方式,设定各种板片的导电条部件的臂部以及脚部的长度,
壳体形成有允许各种板片的臂部用板片分别从后方插入的收纳槽,并且设置于各种板片的导电条部件的脚部的下端的连接部位于壳体外,
所述各种板片的臂部用板片在对应的收纳槽内能够在规定范围内沿上下方向移动,
各种板片在所述收纳空间内可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角电连接器,其中,
臂部用板片在前后分离的两个位置设置有卡定突部,壳体在其收纳槽的内表面设置有相对于所述两个位置的卡定突部分别卡定的两种弹性卡定片,在将臂部用板片从后方插入收纳槽时,所述弹性卡定片被臂部用板片按压而弹性变形,由此能够插入臂部用板片,在臂部用板片被插入至规定位置时,两种弹性卡定片位于两个卡定突部之间,两种弹性卡定片中的一方的弹性卡定片与后方的卡定片卡定从而限制臂部用板片向前方的移动,另一方的弹性卡定片与前方的卡定片卡定从而限制臂部用板片向后方的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角电连接器,其中,
臂部用板片设置有限制突部,该限制突部阻止该臂部用板片在收纳槽内在上下方向上移动时与收纳槽内表面遍布该臂部用板片的全长地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直角电连接器,其中,
臂部用板片在使导电条部件的臂部与壳体的弹性卡定片的间隔为最小的接近范围内对所述臂部实施绝缘涂层。
5.一种直角电连接器,
不同长度的多种导电条部件收纳于壳体的收纳空间,该导电条部件具有在插拔方向上呈直线状延伸的臂部、以及经由弯曲部而与该臂部的后端连结并趋向底部朝下方延伸的脚部,
臂部在其前端部形成有用于与对方连接器的对应端子接触的接触部,脚部在下端形成有与电路基板的对应电路部焊接的连接部,
所述直角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多种导电条部件以相互的臂部彼此在上下方向上具有间隔地依次定位且脚部彼此在前后方向上具有间隔地依次定位的方式,设定臂部以及脚部的长度,
壳体形成有允许各种导电条部件的臂部分别从后方插入的收纳槽,并且设置于各种导电条部件的脚部的下端的连接部位于壳体外,
所述各种导电条部件的臂部在对应的收纳槽内能够在规定范围内沿上下方向移动,
各种导电条部件在所述收纳空间内可动。
CN201610273170.6A 2015-04-28 2016-04-28 直角电连接器 Active CN1060994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91249A JP6423310B2 (ja) 2015-04-28 2015-04-28 ライトアングル電気コネクタ
JP2015-091249 2015-04-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99449A true CN106099449A (zh) 2016-11-09
CN106099449B CN106099449B (zh) 2019-05-21

Family

ID=572053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73170.6A Active CN106099449B (zh) 2015-04-28 2016-04-28 直角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608347B2 (zh)
JP (1) JP6423310B2 (zh)
CN (1) CN106099449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64849A (zh) * 2018-03-26 2019-10-22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基板用连接器
CN110635279A (zh) * 2018-06-21 2019-12-31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直角电连接器
CN111148386A (zh) * 2018-11-06 2020-05-12 李尔公司 电气组件和方法
US11537197B2 (en) 2020-12-03 2022-12-27 Lear Corporation Vehicle system for providing access to removable vehicle component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07685B2 (ja) * 2016-09-13 2021-01-06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雌型電気コネクタ、雄型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これらを有する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JP6761311B2 (ja) * 2016-09-13 2020-09-23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US9882303B1 (en) * 2017-05-25 2018-01-30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Modular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assembly
CN110596925B (zh) * 2018-06-12 2022-02-22 夏普株式会社 电路基板
JP7076297B2 (ja) 2018-06-21 2022-05-27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ライトアングル電気コネクタ
WO2020117824A1 (en) 2018-12-03 2020-06-11 Molex, Llc Connector with shielded terminals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40383A (ja) * 1989-07-07 1991-02-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プリント基板実装形コネクタ
CN1282124A (zh) * 1999-07-26 2001-01-31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印刷布线板用接插件
US6280240B1 (en) * 2000-09-01 2001-08-28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connector with an improved slider
CN201117870Y (zh) * 2007-11-12 2008-09-17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2210063A (zh) * 2008-10-27 2011-10-05 Fci公司 具有浮动端子的连接器
CN102570122A (zh) * 2010-12-13 2012-07-11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印制基板用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27839A (en) * 1991-04-26 1992-07-07 Amp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reliable terminals
US5199885A (en) * 1991-04-26 1993-04-06 Amp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terminals which cooperate with an edge of a circuit board
JPH087971A (ja) * 1994-06-21 1996-01-12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基板用コネクタ
US5931689A (en) * 1997-08-06 1999-08-03 Molex Incorporated Electric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mproved locking characteristics
EP0924806B1 (en) * 1997-12-17 2004-04-07 Fci Connectors with floating terminals and a terminal for such a connector
JP4846431B2 (ja) * 2006-04-28 2011-12-2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基板用コネクタ
USD610548S1 (en) * 2009-01-16 2010-02-23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Inc. Right-angle electrical connector
US9257778B2 (en) * 2012-04-13 2016-02-09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High speed electrical connector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40383A (ja) * 1989-07-07 1991-02-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プリント基板実装形コネクタ
CN1282124A (zh) * 1999-07-26 2001-01-31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印刷布线板用接插件
US6280240B1 (en) * 2000-09-01 2001-08-28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connector with an improved slider
CN201117870Y (zh) * 2007-11-12 2008-09-17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2210063A (zh) * 2008-10-27 2011-10-05 Fci公司 具有浮动端子的连接器
CN102570122A (zh) * 2010-12-13 2012-07-11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印制基板用连接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64849A (zh) * 2018-03-26 2019-10-22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基板用连接器
CN110635279A (zh) * 2018-06-21 2019-12-31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直角电连接器
CN111148386A (zh) * 2018-11-06 2020-05-12 李尔公司 电气组件和方法
US10910743B2 (en) 2018-11-06 2021-02-02 Lear Corporation Electrical assembly and method
US11537197B2 (en) 2020-12-03 2022-12-27 Lear Corporation Vehicle system for providing access to removable vehicle component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608347B2 (en) 2017-03-28
JP2016207600A (ja) 2016-12-08
CN106099449B (zh) 2019-05-21
US20160322722A1 (en) 2016-11-03
JP6423310B2 (ja) 2018-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99449A (zh) 直角电连接器
US8529295B2 (en) Surface mount multi-connector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106558804B (zh) 插座连接器及插头连接器
TWI722213B (zh) 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
JP6729272B2 (ja) コネクタ構造
TWM302177U (en) Plug connector and construction therefor
CN107666067A (zh) 包括嵌合检测部件的连接器
CN107819228A (zh) 阴型电连接器、阳型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装体
CN104078821B (zh)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及使用该方法制成的电连接器
CN108701931B (zh) 端子零件以及连接器
US20120184144A1 (en) Joint connector and busbar
TW201018005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terminal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
TW200531366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4078799B (zh) 中继电连接器
CN101997216B (zh) 连接器
US8784133B2 (en) Connector
CN107809017A (zh) 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装体
US941311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n improved mating plate
CN107196114A (zh) USB Type‑C连接器
US8308499B2 (en) Duplex profile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retention means for assembling upper and lower connectors thereof together
CN106575829B (zh) 电缆连接器
KR102111410B1 (ko) 압력 분산 지지형 소켓커넥터 및 플러그커넥터를 갖는 커넥터 장치
CN207074736U (zh) USB Type‑C连接器
CN105655778A (zh) 用于电连接器的组织器
CN107681290A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Hirose Electric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rose Electric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