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70122A - 印制基板用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印制基板用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70122A
CN102570122A CN2011104095647A CN201110409564A CN102570122A CN 102570122 A CN102570122 A CN 102570122A CN 2011104095647 A CN2011104095647 A CN 2011104095647A CN 201110409564 A CN201110409564 A CN 201110409564A CN 102570122 A CN102570122 A CN 1025701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housing
printed board
connector
patch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0956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70122B (zh
Inventor
松本博幸
正田进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ST Mf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ST Mf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ST Mf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ST Mf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5701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701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701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701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2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 H01R13/4223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comprising integral flexible contact retaining fing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devices mounted on the edg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 H01R12/724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devices mounted on the edg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containing contact members forming a right ang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05Guiding, mounting, polarizing or locking means; Extractors
    • H01R12/7011Locking or fixing a connector to a PCB
    • H01R12/7064Press fitting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印制基板用连接器(10),具有壳体(1)和多个接触件(3)。壳体(1)具有:插入有对方侧连接器的插入室(11);以及能够插入接触件(3)的多个接触件插入孔(12)。接触件(3)具有:保持在接触件插入孔(12)中的基部(30);与对方侧接触件连接的接触件连接部(31);以及能够焊接在印制基板(1p)上的引线部(32)。基部(30)和壳体(1)分别具有相互卡合的接触件矛形锁定件(33)和台阶部(12b),以使接触件(3)不向与插入接触件插入孔(12)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这些接触件矛形锁定件(33)和台阶部(12b)将基部(30)可摆动地保持在接触件插入孔(12)的内部,以使得引线部(32)接近或离开印制基板(1p)的表面(11p)。

Description

印制基板用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制基板用连接器。特别是涉及能够将多个接触件的引线部可靠地焊接在印制基板表面上的印制基板用连接器的结构。
背景技术
例如,在印制基板用连接器中,由金属板形成的壳构成连接器的外壳,并且使壳的一部分从外壳延伸出来作为加强件来焊接到印制基板的表面,由此提高连接器的强度。
但是,在俯视时,由于这种加强件从连接器的外壳向外延伸出来,因此存在如下所述的问题:这种加强件在某种程度上占据了印制基板的安装区域,使得安装其他电子部件的区域减少。
对如上所述的问题,例如在日本特开2001-35603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如下所述的印制基板用连接器,其在实现小型化和扁平化(低背化)的同时,能够减少连接器在印制基板的安装面中的占据面积,且能够确保连接器的强度。
图16是专利文献1的印制基板用连接器的立体分解组装图,是将壳体和接触件相对配置的状态图。本申请的图16相当于专利文献1的图3。
参照图16,专利文献1的印制基板用连接器(以下,简称为连接器)90具备:具有绝缘性的壳体7和多个接触件9。壳体7具有后壁部71和一对侧壁部72·72。后壁部71沿着其长度方向形成有多个接触件插入孔71a。一对侧壁部72·72从后壁部71的两侧部向前方延伸。壳体7能够将多个接触件9压入到接触件插入孔71a中。
并且,参照图16,接触件9具有:引线部9b,其从后壁部71向与接触件连接部9a的相反侧延伸,在以大致直角弯曲之后,以与接触件连接部9a平行的方式延伸。引线部9b焊接在未图示的印制基板的表面(安装面)上。也就是说,连接器90成为表面安装型的印制基板用连接器。
参照图16,接触件连接部9a的基端部的宽度比前端部侧宽。并且,在接触件连接部9a的基端部上,形成有向宽度方向突出的一对刺状物(barb)9c·9c。并且,插入接触件9直到设置在接触件连接部9a的基端部上的肩部9s抵上接触件插入孔71a的里面为止,在该期间,一对刺状物9c·9c划过接触件插入孔71a的内壁的同时咬入该内壁,由此能够将接触件9结实地固定(压入)到壳体7中。
参照图16,易于对接触件9、或接触件插入孔71a的极距等进行精密加工。但是,由于壳体7是塑料成形,因此由于热应变,有时在后壁部71的长度方向上产生翘曲。因此,存在如下所述的问题:在多个引线部9b的焊接面上,不能确保共面性(平坦度)。
另一方面,虽然能够矫正多个引线部9b在这些焊接面上确保规定的共面性,但是有时会在印制基板上产生翘曲。因此,存在例如虽然在多个引线部9b的两端部与印制基板的表面紧密接合,但是在多个引线部9b的中央部分稍微离开印制基板的表面等很难使焊料的接合膜厚均匀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如上所述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印制基板用连接器,其能够使沿着壳体的长度方向并排配置的接触件的引线部的焊接面均匀地紧密接合在印制基板的表面上,通过使焊料的接合膜厚均匀,能够提高连接器的安装质量。
(1)一种印制基板用连接器,其安装在印制基板的表面,具有壳体及并排设置在该壳体上的多个板状的接触件,其中,所述壳体具有:插入室,其一个面开口,以使对方侧连接器能够插入;以及接触件插入孔,其在与该插入室的开口相反的朝向上开口,贯通该插入室,并能够插入所述接触件,所述接触件分别具有:基部,其保持在所述接触件插入孔的内部;接触件连接部,其与对方侧接触件连接,其宽度比所述基部窄,配置为从该基部向一端侧延伸出来并突出到所述插入室;引线部,其能够焊接在所述印制基板的表面,由所述基部的另一端侧弯曲而向所述壳体的底面侧延伸,并且进一步弯曲而在所述接触件连接部的相反侧与所述接触件连接部平行地延伸而成;以及卡合单元,其能够使所述接触件的基部与所述壳体彼此卡合,以使所述接触件不向与插入所述接触件插入孔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所述卡合单元将所述接触件的基部可摆动地保持在所述接触件插入孔的内部,以使得所述引线部接近或离开所述印制基板的表面。
壳体具有绝缘性。绝缘性的壳体可以是由非导电性材料构成的壳体,对合成樹脂进行成形,而得到期望形状的绝缘性的壳体。
接触件具有导电性,对导电性的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或折弯加工,能够得到期望形状的导电性的接触件。关于接触件,如果考虑加工的容易性、弹簧特性和导电性等,虽然例如优选使用铜合金,但是并不限定于铜合金。
接触件也可以是波纹管型接触件,配置为接触件连接部面向插入室。当将对方侧连接器向插入室插入时,接触件连接部与对方侧接触件接触,接触件和对方侧连接器能够电连接。“引线部能够焊接在印制基板的表面”意味着,引线部的表面能够焊接在形成于印制基板的表面的焊盘(或图案)上。
“卡合单元将所述接触件的基部可摆动地保持在所述接触件插入孔的内部”意味着,接触件的姿势不会很大地变化,而在具有接合余量和/或松弛量的状态下保持,也可以说是可浮动,移位着接触件相对于壳体具有规定的自由度。
在接触件和壳体的卡合单元中,卡合单元的一侧可以包含突起部、凸部、隆起部等从部件突出的部位或部件,可以包含钩子、飞翅(返し)、回复件(戻し)等。卡合单元的另一侧可以包含相对于设置在卡合单元的一侧的突出的部位或部件等、同样突出的部位或部件,可以包含台阶部、凹部等接承上述的突出的部位或部件的部位或部件,也可以包含机械性的卡合要素。
接触件与壳体的卡合单元优选使用一般称为矛形锁定件(lance)的枪状或楔状的突起,通过这些卡合单元卡合,从而接触件在规定的移动范围内被收纳于収容室,且防止接触件从収容室脱落。矛形锁定件也可以设置在接触件上,称为接触件矛形锁定件。另外,矛形锁定件也可以设置在壳体上,称为壳体矛形锁定件。
“引线部接近或离开印制基板的表面”意味着,在将多个接触件组装到壳体的状态下,各引线部相对于印制基板的表面(焊接面)独立而能够移动。例如,在壳体的底面(与印制基板的抵接面)向内侧稍微凹状弯曲时,位于壳体的中央部附近的引线部能够以接近印制基板侧的方式移动,位于壳体的两侧部附近的引线部能够以离开印制基板的方式移动。
在每次将引线部焊接在印制基板的焊盘上时,还考虑到所溶融的焊料会作用将引线部向焊盘侧吸附的力。可以说发明(1)的印制基板用连接器能够进行自校准。
在发明(1)的印制基板用连接器中,由于具有将具有焊接在印制基板上的引线部的多个接触件相对于印制基板仅在一个方向上可摆动地保持的构造,因此能够吸收由壳体或印制基板的翘曲或扭曲引起的制作误差,从而能够沿着这些翘曲或扭曲排列多个引线部的焊接面来进行焊接。于是,能够减轻对引线部的焊接强度带来的影响。也就是说,能够提高连接器的安装质量。
(2)根据(1)所述的印制基板用连接器,其中,所述卡合单元包含:第1卡合部件,在所述接触件上具备接触件矛形锁定件,该接触件矛形锁定件从所述基部的另一端侧向一端侧与该基部平行延伸,且在前端部上设置有钩状的卡定片;第2卡合部件,在所述壳体上设有台阶部,该台阶部形成于与所述接触件插入孔连通且能够插入所述接触件矛形锁定件的条孔及该条孔的里部,该台阶部能够卡定所述卡定片。
(3)根据(1)所述的印制基板用连接器,其中,所述卡合单元包含:第3卡合部件,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壳体矛形锁定件,该壳体矛形锁定件从所述壳体的另一个面突出并且反转为与所述接触件插入孔的内壁相对;第4卡合部件,在所述接触件上设置有矩形的切口部,该切口部部分地形成在所述基部上,能够卡定所述壳体矛形锁定件的前端缘。
(4)根据(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印制基板用连接器,其中,该连接器设有多个所述接触件插入孔,多个所述接触件插入孔包含:第1接触件插入孔组,在所述壳体的另一个面的上层,多个所述接触件插入孔排成一列而构成;以及第2接触件插入孔组,在所述壳体的另一个面的下层,多个所述接触件插入孔排成一列而构成,该连接器设置有多个所述接触件,多个所述接触件包含:第1接触件,其分别插入到所述第1接触件插入孔组的接触件插入孔,脚部的从所述基部到所述引线部的长度长;以及第2接触件,其分别插入到所述第2接触件插入孔组的接触件插入孔,脚部的从所述基部到所述引线部的长度短,所述第1接触件和第2接触件的所述基部的另一端侧交替地排列,其中,所述基部的另一端侧包含所述脚部及所述引线部。
根据本发明,通过在接触件的基部设置接触件矛形锁定件,将接触件可摆动地卡定在接触件插入孔的内部、或者通过在接触件插入孔的内部设置壳体矛形锁定件,可摆动地卡定接触件的基部,从而能够使沿着壳体的长度方向并排配置的接触件的引线部的焊接面,均匀地紧密接合在印制基板的表面上。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印制基板用连接器的结构的立体图,是从上表面侧观察印制基板用连接器。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印制基板用连接器的结构的立体分解组装图,是从上表面侧观察印制基板用连接器。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印制基板用连接器的结构的立体图,是从底面侧观察印制基板用连接器。
图4是第1实施方式的印制基板用连接器的立体图,以横截面示出壳体。
图5是第1实施方式的印制基板用连接器的俯视图,以横截面示出壳体。
图6是放大了图4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7是第1实施方式的印制基板用连接器所具备的接触件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印制基板用连接器的结构的立体图,是从上表面侧观察印制基板用连接器。
图9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印制基板用连接器的结构的立体分解组装图,是从上表面侧观察印制基板用连接器。
图10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印制基板用连接器的结构的立体图,是从底面侧观察印制基板用连接器。
图11是沿着第1接触件剖开第2实施方式的印制基板用连接器的纵剖面图。
图12是放大了图11的主要部分的纵剖面图。
图13是沿着第2接触件剖开第2实施方式的印制基板用连接器的纵剖面图。
图14是放大了图13的主要部分的纵剖面图。
图15A、图15B分别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印制基板用连接器所具备的接触件的立体图,图15A是第1接触件的立体图,图15B是第2接触件的立体图。
图16是现有技术的印制基板用连接器的立体分解组装图,是相对配置了壳体和接触件的状态图。
标号说明
1:壳体;1a:一方的面(壳体的一方的面);1b:另一方的面(壳体的另一方的面);1c:底面(壳体的底面);1p:印制基板;3:接触件;10:连接器(印制基板用连接器);11:插入室;11p:表面(印制基板的表面);12:接触件插入孔;12b:台阶部(第2卡合部件);31:接触件连接部;32:引线部;33:接触件矛形锁定件(第1卡合部件);33a:卡定片(第1卡合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中,通过在接触件连接部的基端部上设置接触件矛形锁定件,将接触件可摆动地卡定在接触件插入孔的内部、或者通过在接触件插入孔的内部设置壳体矛形锁定件,可摆动地卡定接触件连接部的基端部,从而解决上述问题。以下,参照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印制基板用连接器的结构]
首先,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印制基板用连接器的结构。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印制基板用连接器的结构的立体图,是从上表面侧观察印制基板用连接器。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印制基板用连接器的结构的立体分解组装图,是从上表面侧观察印制基板用连接器。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印制基板用连接器的结构的立体图,是从底面侧观察印制基板用连接器。图4是第1实施方式的印制基板用连接器的立体图,以横截面示出壳体。
图5是第1实施方式的印制基板用连接器的俯视图,以横截面示出壳体。图6是对图4的主要部分进行放大得到的立体图。图7是第1实施方式的印制基板用连接器所具备的接触件的立体图。
参照图1至图3,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印制基板用连接器(以下,简称为连接器)10具有:长方体状的壳体1及多个板状的接触件3。这些接触件3并排配置在壳体1上。并且,连接器10安装在印制基板1p的表面11p上。
参照图2至图5,壳体1具有插入室11和多个接触件插入孔12。插入室11在壳体1的一个面1a开口,以能够插入未图示的对方侧连接器的头。接触件插入孔12与插入室的开口朝向相反,在壳体1的另一个面1b开口。并且,接触件插入孔12贯通插入室11。于是,接触件3能够从壳体1的另一个面1b插入到接触件插入孔12中。
参照图2或图7,接触件3具有:基部30、接触件连接部31及引线部32。基部30保持在接触件插入孔12的内部(参照图4或图5)。接触件连接部31的宽度比基部30窄,配置为从基部30向一端侧延伸出来而突出到插入室11(参照图4或图5)。于是,接触件连接部31能够与未图示的对方侧接触件连接。
参照图1至图3,引线部32的基部30的另一端侧被弯曲,向壳体1的底面1c延伸。引线部32进一步弯曲而在接触件连接部31的相反侧,与接触件连接部31平行延伸。于是,引线部32能够焊接在印制基板1p的表面11p上。
参照图1至图3,连接器10还具有配置在壳体1的两侧面1d和1e上的L字状的一对加强件5a和5b。这些加强件5a和5b是由卡定片51以及卡定片51的一部分被折弯为直角的折弯片52构成的,其中,卡定片51由金属板构成,形成为T字状。并且,一对加强件5a和5b配置在壳体1的两侧面1d和1e上,使得这些折弯片52·52朝向相反的方向。另外,一对加强件5a·5b虽然是相同的部件,但是为了便于说明,使用了不同的标号。
参照图2或图3及图5,在壳体1的侧面1d上,形成有具有相对的缝状的槽的框体11d。同样地,在壳体1的侧面1e上,形成有具有相对的缝状的槽的框体11e。于是,能够将卡定片51压入这些框体11d·11e,将一对加强件5a·5b固定在壳体1上。并且,能够将一对加强件5a·5b的折弯片52焊接在印制基板1p的表面11p上,而加强壳体1相对于印制基板1p的接合强度。
参照图2或图6及图7,接触件3具有成为第1卡合部件的接触件矛形锁定件33。接触件矛形锁定件33从基部30的另一端侧朝向一端侧,与基部30大致平行地延伸。并且,接触件矛形锁定件33在前端部上设置有钩状的卡定片33a。
另一方面,参照图2或图5及图6,接触件插入孔12与条孔12a连通。条孔12a在其里部具有成为第2卡合部件的台阶部12b。能够在条孔12a中插入接触件矛形锁定件33。由此,形成在条孔12a里部的台阶部12b和接触件矛形锁定件33的卡定片33a能够卡定(卡合单元)。
参照图1或图2及图5,多个接触件插入孔12包含:第1接触件插入孔组A1和第2接触件插入孔组A2。在第1接触件插入孔组A1中,在壳体1的另一个面1b的上层,多个接触件插入孔12排成一列。在第2接触件插入孔组A2中,在壳体1的另一个面1b的下层,多个接触件插入孔12排成一列。并且,在第1接触件插入孔组A1和第2接触件插入孔组A2中,存在条孔12a的位置左右不同的关系,形成为脚部的长度不同的接触件3a和3b可交替排列的形状。
参照图2,多个接触件3包含第1接触件3a和第2接触件3b。关于第1接触件3a和第2接触件3b,接触件矛形锁定件33及引线部32的位置彼此相反。由于第1接触件3a分别插入到配置在上层的第1接触件插入孔组A1的接触件插入孔12,因此脚部34的从基部30到引线部32的长度L(参照图7)变长。由于第2接触件3b分别插入到配置在下层的第2接触件插入孔组A2的接触件插入孔12,因此脚部34的从基部30到引线部32的长度L变短。于是,这些第1接触件3a及第2接触件3b交替排列的引线部32整齐排列而能够焊接在印制基板1p的表面11p上(参照图1至图3)。
[印制基板用连接器的作用]
接着,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的作用及效果。参照图2或图6,接触件3的基部30和壳体1分别具有接触件矛形锁定件33和台阶部12b,以使接触件3不会向与插入接触件插入孔12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参照图2或图6,当将接触件连接部31作为前头,将接触件3插入到接触件插入孔12时,接触件矛形锁定件33抵接在条孔12a的一方的内壁上,接触件矛形锁定件33弹性变形。进而,在将接触件3插入到接触件插入孔12中时,到设置在接触件连接部31的基端部的肩部31s(参照图7)抵上接触件插入孔12的里头为止,接触件3停止。于是,在该时刻,接触件矛形锁定件33弹性复原,能够将卡定片33a卡定于台阶部12b。
如上所述,由于接触件3具有卡定于设置在接触件插入孔12中的台阶部12b上的接触件矛形锁定件33,因此接触件3被按压在对方侧接触件(未图示)上,能够防止向与插入接触件插入孔12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并且,参照图2或图6,接触件矛形锁定件33和台阶部12b以引线部32接近或离开印制基板1p的表面11p的方式,将接触件3的基部30可摆动地保持在接触件插入孔12的内部。
参照图1至图7,由于在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中,如上所述构成壳体1和接触件3,因此例如在壳体1的底面1c向内侧稍微凹状弯曲时,位于壳体1的中央部附近的引线部32能够以接近印制基板1p的表面11p的方式移动,位于壳体1的两侧面1d·1e附近的引线部32能够以离开印制基板1p的表面11p的方式移动。
参照图1或图2,在每次将引线部32焊接在印制基板1p的焊盘(未图示)上时,还考虑到溶融的焊料会作用将引线部32向焊盘侧吸附的力。可以说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能够进行自校准。
由于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是将具有焊接在印制基板1p上的引线部32的多个接触件3相对于印制基板1p仅在一个方向上可摆动地保持的构造,因此可吸收由壳体1或印制基板1p的翘曲或扭曲引起的制作误差,能够使多个引线部32的焊接面沿着这些翘曲或扭曲整齐排列来进行焊接。于是,能够减轻对引线部32的焊接强度带来的影响。也就是说,能够提高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的安装质量。
另外,参照图1或图2及图5,由于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采取使第1接触件3a和第2接触件3b交替排列的结构,因此接触件3的排列的间距窄,且能够排列多个接触件3,其中,该第1接触件3a分别被插入到第1接触件插入孔组A1的接触件插入孔12,且从基部30到引线部32的脚部34的长度较长,该第2接触件3b分别被插入到第2接触件插入孔组A2的接触件插入孔12,且从基部30到引线部32的脚部34的长度较短。
[第2实施方式]
[印制基板用连接器的结构]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印制基板用连接器的结构。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印制基板用连接器的结构的立体图,是从上表面侧观察印制基板用连接器。图9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印制基板用连接器的结构的立体分解组装图,是从上表面侧观察印制基板用连接器。
图10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印制基板用连接器的结构的立体图,是从底面侧观察印制基板用连接器。图11是沿着第1接触件剖开第2实施方式的印制基板用连接器的纵剖面图。图12是对图11的主要部分进行放大示出的纵剖面图。
图13是沿着第2接触件剖开第2实施方式的印制基板用连接器的纵剖面图。图14是对图13的主要部分进行放大示出的纵剖面图。图15A、图15B分别是第2实施方式的印制基板用连接器所具备的接触件的立体图,图15A是第1接触件的立体图,图15B是第2接触件的立体图。另外,由于具有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标号相同的标号的构成部件,其作用相同,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会省略说明。
参照图8至图10,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连接器20具有:长方体状的壳体2及多个板状的接触件4。这些接触件4并排配置在壳体2上。并且,连接器20安装在印制基板1p的表面11p上。
参照图8至图10或图11及图13,壳体2具有插入室21和多个接触件插入孔22。插入室21在壳体2的一个面2a开口,以使得未图示的对方侧连接器的头能够插入。接触件插入孔22在与插入室的开口相反的朝向,在壳体2的另一个面2b开口。并且,接触件插入孔22贯通插入室21。于是,接触件4能够从壳体2的另一个面2b插入到接触件插入孔22。
参照图9或图15A、图15B,接触件4具有基部4、接触件连接部41及引线部42。基部40保持在接触件插入孔22的内部(参照图12或图14)。接触件连接部41的宽度比基部40窄,并且配置为从基部40向一端侧延伸出来而突出到插入室21(参照图11或图13)。于是,接触件连接部41能够与未图示的对方侧接触件连接。
参照图8至图10,引线部42的基部40的另一端侧被弯曲,而向壳体2的底面2c延伸。引线部42进一步被弯曲,而在接触件连接部41的相反侧与接触件连接部41平行地延伸。于是,引线部42能够焊接在印制基板1p的表面11p上。
参照图8至图10,连接器20还具有配置在壳体2的两侧面2d·2e上的L字状的一对加强件5a ·5b。在壳体2的侧面2d上,形成有具有相对的缝状的槽的框体21d。同样地,在壳体2的侧面2e上,形成有具有相对的缝状的槽的框体21e。于是,能够将卡定片51压入这些框体21d·21e,将一对加强件5a·5b固定在壳体2上。并且,能够将一对加强件5a·5b的折弯片52焊接在印制基板1p的表面11p上,加强壳体2相对于印制基板1p的接合强度。
参照图11至图14,壳体2具有成为第3卡合部件的壳体矛形锁定件23。壳体矛形锁定件23从壳体2的另一个面2b突出,并且反转为与接触件插入孔22的内壁相对。并且,壳体矛形锁定件23在前端缘上设置有钩状的卡定片23a。
另一方面,参照图12或图14及图15A、图15B,接触件4具有成为第4卡合部件的矩形的切口部43。切口部43部分地形成在基部40上。更详细地说,切口部43形成在基部40的单侧。另外,卡定片23a形成在接触件插入孔22的内部。由此,当将接触件4插入到接触件插入孔22中时,卡定片23a能够卡定在接触件4的切口部43的内缘(卡合单元)。
参照图8或图9及图11至图14,多个接触件插入孔22包含第1接触件插入孔组A1和第2接触件插入孔组A2。在第1接触件插入孔组A1中,在壳体2的另一个面2b的上,多个接触件插入孔22排成一列。在第2接触件插入孔组A2中,在壳体2的另一个面2b的下层,多个接触件插入孔22排成一列。并且,第1接触件插入孔组A1和第2接触件插入孔组A2中存在壳体矛形锁定件23的位置左右不同的关系,形成为脚部的长度不同的接触件4a和4b能够交替排列的形状。
参照图9或图15A、图15B,多个接触件4包含第1接触件4a和第2接触件4b。关于第1接触件4a和第2接触件4b,形成在基部40的单侧的切口部43的位置彼此相反。由于第1接触件4a分别插入到配置在上层的第1接触件插入孔组A1的接触件插入孔22中,因此脚部44的从基部40到引线部42的长度L1(参照图15A)变长。由于第2接触件组4b分别插入到第2接触件插入孔组A2的接触件插入孔22中,因此脚部44的从基部40到引线部42的长度L2(参照图15A)变短。于是,这些第1接触件4a及第2接触件4b交替排列的引线部42被整齐排列而能够焊接在印制基板1p的表面11p上(参照图8至图10)。
[印制基板用连接器的作用]
接着,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连接器20的作用及效果。参照图9或图11至图14,壳体2和接触件4的基部40分别具有壳体矛形锁定件23和切口部43,以防止接触件4向与插入接触件插入孔22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参照图9或图11至图14,当将接触件连接部41作为前头,将接触件9插入到接触件插入孔22时,接触件连接部41与壳体矛形锁定件23抵接,壳体矛形锁定件23弹性变形。进而,当将接触件4插入到接触件插入孔22中直到设置在接触件连接部41的基端部的肩部41s(参照图15A、图15B)抵上接触件插入孔22的里头为止,接触件4停止。并且,在该时刻,壳体矛形锁定件23弹性复原,而能够将卡定片23a卡定在切口部43的内缘。
如上所述,由于壳体2在接触件插入孔22的内部具有与部分地设置在接触件4的基部40上的切口部43卡定的壳体矛形锁定件23,因此接触件4被按压在对方侧接触件(未图示)上,能够防止向与插入接触件插入孔22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另外,参照图9或图11至图14,壳体矛形锁定件23和接触件4的基部40是以引线部42接近或离开印制基板1p的表面11p的方式,将接触件4的基部40可摆动地保持在接触件插入孔22的内部。
参照图8至图15A、图15B,由于在第2实施方式的连接器20中,壳体2和接触件4是以如上所述的方式构成,因此例如在壳体2的底面2c向内侧稍微凹状弯曲时,位于壳体2的中央部附近的引线部42能够以接近印制基板1p的表面11p的方式移动,位于壳体2的两侧部2d·2e附近的引线部42能够以离开印制基板1p的表面11p的方式移动。
由于第2实施方式的连接器20是相对于印制基板1p仅在一个方向上可摆动地保持具有焊接在印制基板1p上的引线部42的多个接触件4的构造,因此能够吸收由壳体2或印制基板1p的翘曲或扭曲引起的制作误差,能够沿着这些翘曲或扭曲排列多个引线部42的焊接面来进行焊接。于是,能够减轻对引线部42的焊接强度带来的影响。也就是说,能够提高第2实施方式的连接器20的安装质量。
由于本发明的印制基板用连接器是将多个接触件相互独立且可摆动地保持在壳体上,因此在存在壳体或印制基板的翘曲或扭曲时,能够吸收这些制作误差,能够沿着这些翘曲或扭曲排列多个引线部42的焊接面来可靠地进行焊接。
第1实施方式及第2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20虽然公开了以一组连接器的结合方向相对于印制基板为水平的方式安装的、水平安装形(也称为侧边(サィドタィプ)型)连接器,但是也可以应用到以一组连接器的结合方向相对于印制基板为垂直的方式安装的、垂直安装形(也称为顶端(トップタィプ)型)连接器中。

Claims (4)

1.一种印制基板用连接器,其安装在印制基板的表面,具有壳体及并排设置在该壳体上的多个板状的接触件,其中,
所述壳体具有:
插入室,其一个面开口,以使对方侧连接器能够插入;以及
接触件插入孔,其在与该插入室的开口相反的朝向上开口,贯通该插入室,并能够插入所述接触件,
所述接触件分别具有:
基部,其保持在所述接触件插入孔的内部;
接触件连接部,其与对方侧接触件连接,其宽度比所述基部窄,配置为从该基部向一端侧延伸出来并突出到所述插入室;
引线部,其能够焊接在所述印制基板的表面,由所述基部的另一端侧弯曲而向所述壳体的底面侧延伸,并且进一步弯曲而在所述接触件连接部的相反侧与所述接触件连接部平行地延伸而成;以及
卡合单元,其能够使所述接触件的基部与所述壳体彼此卡合,以使所述接触件不向与插入所述接触件插入孔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所述卡合单元将所述接触件的基部可摆动地保持在所述接触件插入孔的内部,以使得所述引线部接近或离开所述印制基板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制基板用连接器,其中,
所述卡合单元包含:
第1卡合部件,其中在所述接触件上具备接触件矛形锁定件,该接触件矛形锁定件从所述基部的另一端侧向一端侧与该基部平行延伸,且在前端部上设置有钩状的卡定片;
第2卡合部件,其中在所述壳体上设有台阶部,该台阶部形成于与所述接触件插入孔连通且能够插入所述接触件矛形锁定件的条孔及该条孔的里部,该台阶部能够卡定所述卡定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制基板用连接器,其中,
所述卡合单元包含:
第3卡合部件,其中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壳体矛形锁定件,该壳体矛形锁定件从所述壳体的另一个面突出并且反转为与所述接触件插入孔的内壁相对;
第4卡合部件,其中在所述接触件上设置有矩形的切口部,该切口部部分地形成在所述基部上,能够卡定所述壳体矛形锁定件的前端缘。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印制基板用连接器,其中,
该连接器设有多个所述接触件插入孔,该多个所述接触件插入孔包含:
在所述壳体的另一个面的上部,多个所述接触件插入孔排成一列而成的第1接触件插入孔组;以及
在所述壳体的另一个面的下部,多个所述接触件插入孔排成一列而成的第2接触件插入孔组,
该连接器设置有多个所述接触件,该多个所述接触件包含:
第1接触件,其分别插入到所述第1接触件插入孔组的接触件插入孔,从所述基部到所述引线部的脚部的长度长;以及
第2接触件,其分别插入到所述第2接触件插入孔组的接触件插入孔,从所述基部到所述引线部的脚部的长度短,
所述第1接触件和第2接触件的所述基部的另一端侧交替地排列,其中,所述基部的另一端侧包含所述脚部及所述引线部。
CN201110409564.7A 2010-12-13 2011-12-09 印制基板用连接器 Active CN1025701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76567 2010-12-13
JP2010276567A JP5628653B2 (ja) 2010-12-13 2010-12-13 プリント基板用コネクタ
JPJP2010-276567 2010-12-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70122A true CN102570122A (zh) 2012-07-11
CN102570122B CN102570122B (zh) 2015-05-13

Family

ID=46199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09564.7A Active CN102570122B (zh) 2010-12-13 2011-12-09 印制基板用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465315B2 (zh)
JP (1) JP5628653B2 (zh)
CN (1) CN102570122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18943A (zh) * 2013-09-09 2016-04-20 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 电连接器的端子及电连接器
CN106099449A (zh) * 2015-04-28 2016-11-09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直角电连接器
CN110474182A (zh) * 2018-05-10 2019-11-19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基板连接器装置
CN110870141A (zh) * 2017-07-05 2020-03-06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电路基板和基板用连接器的连接结构及基板用连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58115B2 (ja) * 2014-04-24 2018-01-10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高さ違いの端子を有する電気コネクタ
JP6280080B2 (ja) * 2015-06-19 2018-02-1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アライニングプレート付きコネクタ
KR102627726B1 (ko) * 2016-05-10 2024-01-23 삼성메디슨 주식회사 초음파 프로브
WO2019188027A1 (ja) * 2018-03-26 2019-10-03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
JP2019192527A (ja) * 2018-04-26 2019-10-31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JP7182064B2 (ja) * 2019-06-17 2022-12-02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
JP7238675B2 (ja) * 2019-07-31 2023-03-1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端子、および基板用コネクタ
JP7240616B2 (ja) * 2020-09-24 2023-03-1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202478A (ja) * 1985-11-01 1987-09-07 株式会社 エムジ− プラグ
JPH0718369U (ja) * 1993-09-10 1995-03-31 日本エー・エム・ピー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の端子保持構造
JPH087971A (ja) * 1994-06-21 1996-01-12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基板用コネクタ
JP2001035603A (ja) * 1999-07-26 2001-02-09 Jst Mfg Co Ltd 印刷配線板用コネクタ
JP2007299610A (ja) * 2006-04-28 2007-11-15 Yazaki Corp 基板用コネク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61630U (en) * 2000-09-01 2001-10-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0110043236A1 (en) * 2006-05-31 2011-02-24 Innovative Polymers PTE. Ltd Compression connector module for use with storage devices and a test carrier incorporating same
CN201117870Y (zh) * 2007-11-12 2008-09-17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1498635U (zh) * 2009-08-12 2010-06-0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US8070526B2 (en) * 2009-08-19 2011-12-06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terminals assembled to insulative housing from top to bottom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202478A (ja) * 1985-11-01 1987-09-07 株式会社 エムジ− プラグ
JPH0718369U (ja) * 1993-09-10 1995-03-31 日本エー・エム・ピー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の端子保持構造
JPH087971A (ja) * 1994-06-21 1996-01-12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基板用コネクタ
JP2001035603A (ja) * 1999-07-26 2001-02-09 Jst Mfg Co Ltd 印刷配線板用コネクタ
JP2007299610A (ja) * 2006-04-28 2007-11-15 Yazaki Corp 基板用コネクタ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18943A (zh) * 2013-09-09 2016-04-20 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 电连接器的端子及电连接器
CN106099449A (zh) * 2015-04-28 2016-11-09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直角电连接器
CN106099449B (zh) * 2015-04-28 2019-05-21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直角电连接器
CN110870141A (zh) * 2017-07-05 2020-03-06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电路基板和基板用连接器的连接结构及基板用连接器
CN110474182A (zh) * 2018-05-10 2019-11-19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基板连接器装置
CN110474182B (zh) * 2018-05-10 2021-01-05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基板连接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128949A (ja) 2012-07-05
US20120149228A1 (en) 2012-06-14
JP5628653B2 (ja) 2014-11-19
CN102570122B (zh) 2015-05-13
US8465315B2 (en) 2013-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70122A (zh) 印制基板用连接器
JP5227645B2 (ja) 基板用コネクタ
CN102683974B (zh) 连接器组件
KR101020389B1 (ko) 커넥터 및 커넥터 접속체
JP5704196B2 (ja) コネクタ端子および電気コネクタ
CN110994242B (zh) 连接器和用于这种连接器的插针接收接触件
JP6388472B2 (ja) コンタクト及びコネクタ
US9160087B2 (en) Board connecting terminal
CN107210561B (zh) 紧凑型高速连接器
JP4211622B2 (ja) 基板用コネクタ
US903944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terminal with continuity check portions and connector using same
CN109004411A (zh) 多触点连接器
WO2012174120A2 (en) Multipole connector
US8052449B2 (en) Card edge connector with floating pad thereon
JP2013168324A (ja) コネクタ
CN102868056A (zh) 浮动型连接器
US10826211B2 (en) Connector contact with dual contact beams derived from different contact strips
CN101388500B (zh) 电路基板用电气连接器
US20070173134A1 (en) Fixing member and fixing structure
CN101465495A (zh) 端子压入构造及电连接器
US20120264323A1 (en) Board connector
CN1332480C (zh) 连接器
US9711878B2 (en) Power connector having a strong contact
JP2022053123A (ja) コネクタ
CN108493648B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