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09017A - 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装体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装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809017A CN107809017A CN201710717952.9A CN201710717952A CN107809017A CN 107809017 A CN107809017 A CN 107809017A CN 201710717952 A CN201710717952 A CN 201710717952A CN 107809017 A CN107809017 A CN 10780901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or
- locked
- metalwork
- rising portions
- toward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7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06010068051 Chimerism Diseas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8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8
- 210000001364 upper extrem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gold Chemical compound [Au]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10931 gol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29910052737 gol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253 clad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11514 refle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777 electrically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514 tur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743339 Agrost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0000001439 Opunt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237 body shap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30183489 erectone Natural produ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既保持基于锁定部件的锁定功能、又使连接器嵌合状态下的连接器组装体更加低矮的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装体。壳体(50)的端壁(55)形成为允许对象锁定部件(30)进入的凹部(55A)朝向连接器嵌合方向前方开口,被锁定金属件(70)具有:基部,其位于连接器嵌合方向后方;立起部,其从该基部朝连接器嵌合方向前方立起;以及被锁定部(72C、75C),它们从该立起部沿连接器宽度方向突出而位于所述凹部内,在电连接器与对象连接器嵌合的状态下,所述被锁定金属件允许所述对象锁定部件朝所述端壁的所述凹部进入,并且所述被锁定部能够在连接器拔出方向与所述对象锁定部件的锁定部卡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插拔地与对象连接器嵌合连接的电连接器以及具有该电连接器和对象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组装体。
背景技术
在这种电连接器组装体中,有时相互嵌合连接的电连接器以及对象连接器具有用于维持连接器嵌合状态的锁定功能。例如,专利文献1的电连接器组装体具备:具有锁定金属件的插座连接器、和从上方相对于具有被锁定金属件的插座连接器嵌合连接的插头连接器。
上述插座连接器具有:电绝缘材料制的壳体、被排列保持于该壳体的多个端子、安装于壳体的金属制的屏蔽部件、锁定金属件、以及弹性变形部件。该弹性变形部件是为了对锁定金属件朝锁定位置施力而设置的与屏蔽部件相独立的部件。
插座连接器的锁定金属件由一块金属板部件制成,具有:沿端子排列方向亦即壳体的长边方向延伸的带体状的基部、从该基部朝上方立起的多个立起部、以及从该立起部的上部沿上述长边方向突出的锁定部,该基部、立起部以及锁定部作成为具有一个平坦的板面的板部而形成为一体。
另一方面,插头连接器的被锁定金属件将金属板部件沿板厚方向弯曲而制成为大致倒U字形,并从连接器嵌合方向前方(下方)被压入保持于位于插头连接器的壳体的长边方向两端的该壳体的端壁。该被锁定金属件具有:在连接器即将嵌合前的状态下覆盖位于连接器嵌合方向前方的面(相对于上下方向成直角的下表面)地配置的板状的覆板部(基部)、从该基部且从上述长边方向的两侧缘部伸出的两个被锁定部、以及从该基部的连接器短边方向(相对于上述长边方向成直角的方向)的两端部朝上方延伸并被压入上述端壁的对应部的两个安装腿部。
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插座连接器的锁定金属件的锁定部卡止于插头连接器的被锁定金属件的被锁定部,从而上述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成为锁定状态,由此阻止该插头连接器的拔出。具体而言,在该锁定状态下,上述锁定金属件的锁定部以及立起部位于相比被锁定部的覆板部的下表面更靠上方,但该锁定金属件的基部相比覆板部更靠下方,并以使该基部的上缘与覆板部的下表面对置的方式存在。即,锁定金属件的基部与被锁定金属件的覆板部处于在连接器嵌合方向相互抵接那样的位置关系。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70500。
近年来,不断要求连接器组装体的低矮化即连接器嵌合方向的小型化,但在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组装体中,如上述那样,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处于被锁定金属件的最下表面亦即上述覆板部的下表面与锁定金属件的基部抵接那样的位置关系,因此锁定金属件的基部无法在连接器嵌合方向与被锁定金属件的覆板部重复地存在,因而难以充分实现连接器组装体的低矮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这种情况,课题在于提供能够既保持基于锁定部件的锁定功能、又使连接器嵌合状态下的连接器组装体更加低矮化的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装体。
根据本发明,上述的课题是通过如下第一发明的电连接器以及第二发明的电连接器组装体解决的。
<第一发明>
第一发明的电连接器是可插拔地与对象连接器嵌合连接的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具有:壳体,其以相对于连接器嵌合方向成直角的一个方向为长边方向延伸;端子,其以上述长边方向为端子排列方向被排列保持于该壳体;以及,其被锁定金属件被上述壳体保持,上述壳体具有用于接受对象连接器的接受部。
在上述电连接器中,在第一发明中,其特征在于,上述被锁定金属件位于端子排列方向两端,被壳体的沿相对于连接器嵌合方向以及上述端子排列方向这两个方向成直角的连接器宽度方向延伸的端壁保持,并能够与设置于上述对象连接器的对象锁定部件卡止,在上述壳体的端壁以朝向连接器嵌合方向前方开口的方式形成有允许上述对象锁定部件进入的凹部,上述被锁定金属件具有:基部,其位于连接器嵌合方向后方;立起部,其从该基部朝连接器嵌合方向前方立起;以及被锁定部,其从该立起部沿连接器宽度方向突出地位于上述凹部内,在上述电连接器与上述对象连接器的连接器嵌合状态下,允许上述对象锁定部件朝上述凹部进入,并且上述被锁定部能够在连接器拔出方向与上述对象锁定部件的锁定部卡止。
这样,在第一发明中,壳体的端壁具有朝连接器嵌合方向前方开口的凹部,被锁定金属件的被锁定部沿连接器宽度方向突出而位于上述端壁的凹部内。另外,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对象连接器的锁定部件被允许进入上述端壁的凹部的内部。因此,被锁定金属件与锁定部件在连接器嵌合方向重复了锁定部件进入上述凹部的尺寸量,因此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能够使连接器组装体缩短上述尺寸量而实现低矮化。在第一发明中,上述“凹部”至少在连接器嵌合方向开口即可,例如,也包括在前方以及后方开口而沿连接器嵌合方向贯通的形状。另外,上述“立起部”在至少一部分具有从基部朝连接器嵌合方向前方立起的部分即可。
在第一发明中,也可以上述被锁定金属件是作为在上述连接器宽度方向达到上述凹部的两侧而存在的一个部件而形成的,上述基部在上述连接器宽度方向上在包括上述凹部的整个范围内延伸,上述立起部分别相对于上述凹部位于两侧,上述被锁定部从各个上述立起部朝向上述凹部突出并相互对置。
另外,在第一发明中,也可以针对一个端壁设置有两个上述被锁定金属件,两个上述被锁定金属件的上述立起部分别相对于上述凹部位于两侧,两个上述被锁定金属件的上述被锁定部从各个上述立起部朝向上述凹部突出并相互对置。另外,此时,两个上述被锁定金属件也可以形成为在上述连接器宽度方向相互对称的形状。
在第一发明中,上述被锁定金属件也可以在相对于上述立起部以及上述被锁定部在上述端子排列方向邻接的位置具有加强部,该加强部从上述基部朝连接器嵌合方向前方立起并且在上述连接器宽度方向上在包括上述被锁定部的整个范围内延伸并与该被锁定部连结。这样,利用加强部对被锁定部进行加强,从而即便该被锁定部从对象连接器的锁定部接受较大的拔出力,也能够依靠足够的强度进行对抗。
在第一发明中,上述被锁定金属件也可以是一个在上述连接器嵌合方向、上述端子排列方向以及上述连接器宽度方向的任一方向上材料都连续的实心的部件。若将锁定部件形成为这种结构,则被锁定金属件整体的强度提高。
在第一发明中,也可以上述被锁定金属件为金属板制,并形成为在沿该金属板的板厚方向被折弯的状态下多个板部在端子排列方向重叠的重叠形状,上述立起部以及上述被锁定部形成于多个上述板部中的一部分的板部,上述加强部形成于多个上述板部中的与上述一部分的板部邻接的其他板部。通过将被锁定金属件形成为这种结构,能够利用一块金属板部件容易地制造被锁定金属件。
<第二发明>
第二发明的电连接器组装体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发明的电连接器、和相对于该电连接器嵌合连接的对象连接器,该对象连接器具有锁定部,该锁定部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相对于上述电连接器的上述被锁定金属件的上述被锁定部能够在阻止连接器拔出的方向上卡止。
对于本发明而言,如以上那样,壳体的端壁具有朝连接器嵌合方向前方开口的凹部,被锁定金属件的被锁定部沿连接器宽度方向突出而位于上述端壁的凹部内,因此通过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使对象连接器的锁定部件进入上述端壁的凹部的内部,而使被锁定金属件与锁定部件在连接器嵌合方向重复该进入的尺寸量,从而能够使连接器嵌合状态下的连接器组装体缩短上述尺寸量而实现低矮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以及从上方相对于该插座连接器嵌合的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图,并示出了连接器嵌合前的状态。
图2是使图1的插座连接器以及插头连接器上下反转地示出的立体图,且是以使插头连接器从下方嵌合那样的姿势示出的立体图。
图3A是以被保持于图1的插座连接器的姿势示出了图1的插座连接器的锁定金属件的立体图,图3B是表示将图3A的锁定金属件弯曲形成前的金属板部件的俯视图。
图4是图1的插座连接器的相对于连接器宽度方向成直角的面的剖视图,并示出了锁定金属件的连接器宽度方向的位置处的截面。
图5A,图5B是表示在图1的插头连接器的端子排列方向的后端侧设置的被锁定金属件的图,图5A是从后侧观察的立体图,相对于图5A,图5B是从前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6A,图6B是表示处于连接器嵌合状态时的插座连接器的锁定金属件以及屏蔽部件与插头连接器的被锁定金属件的立体图,图6A是从与图1相同的方向观察的立体图,图6B是从与图2相同的方向观察的立体图。
图7A,图7B是处于嵌合状态的插座连接器以及插头连接器的相对于连接器宽度方向成直角的面的剖视图,图7A示出了锁定状态,图7B示出了锁定解除状态。
图8A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图,图8B是表示被保持于图8A的插头连接器的被锁定金属件的立体图。
图9A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图,图9B是表示被保持于图9A的插头连接器的被锁定金属件的立体图。
图10A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图,图10B是表示被保持于图10A的插头连接器的被锁定金属件的立体图。
图11A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图,图11B是表示被保持于图11A的插头连接器的被锁定金属件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插座连接器;51…底壁;2…插头连接器;53…周壁;10…插座侧壳体;54…侧壁;11…底壁;55…端壁;12…突壁;55A…端槽部;13…周壁;56…接受部;14…侧壁;60…插头端子;15…端壁;70…被锁定金属件;16…接受部;72…内侧被锁定板部;17…锁定金属件收纳槽部;72A…基部;20…插座端子;72B…内侧立起部;30…锁定金属件;72C…内侧被锁定部;31A…外基部;73…内侧加强板部;31B…内基部;73A…基部;38B…后方副加强部;73B…内侧加强部;32C…后方立起部;74…外侧加强板部;32A…前方立起部;74A…基部;35A-1…前方锁定突部;74B…外侧加强部;35B-1…后方锁定突部;75…外侧被锁定板部;37…主加强部;75A…基部;38A…前方副加强部;75B…外侧立起部;32B…中间立起部;75C…外侧被锁定部;50…插头侧壳体;79…接受槽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1以及从上方相对于该插座连接器1嵌合的插头连接器2的立体图,示出了连接器嵌合前的状态。图2是使图1的插座连接器1以及插头连接器2上下反转地示出的立体图,是以使插头连接器2从下方嵌合那样的姿势示出的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1以及作为该插座连接器1的对象连接器的插头连接器2是分别配置于不同的电路基板(未图示)的安装面上的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构成将相对于各电路基板的面成直角的方向(图1中的上下方向(Z轴方向))作为插拔方向的连接器组装体。对于插座连接器1而言,相对于插头连接器2的连接器嵌合方向为图1中的上方(Z1方向),连接器拔出方向为图1中的下方(Z2方向)。另外,对于插头连接器2而言,相对于插座连接器1的连接器嵌合方向为图1中的下方(Z2方向),连接器拔出方向为图1中的上方(Z1方向)。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插头连接器2为对象连接器进行说明,但在从插头连接器2观察时插座连接器1成为对象连接器。
如图1所示那样,插座连接器1具有:插座侧壳体10,其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外形;多个插座端子20,它们以该插座侧壳体10的长边方向为端子排列方向(X轴方向)并被该插座侧壳体10排列保持为两列;作为锁定部件的锁定金属件30,其沿上述长边方向被保持于上述插座侧壳体10;以及屏蔽部件40,其以覆盖插座侧壳体10的周壁的方式安装于该插座侧壳体10。该插座连接器1以图1所示的姿势配置安装于电路基板(未图示)上。
插座侧壳体10由例如树脂等电绝缘材料制成,并以与电路基板的安装面平行的一个方向为长边方向(端子排列方向)延伸。该插座侧壳体10具有:底壁11,其相对于上述安装面平行(参照图2);凸状的突壁12,其在图1中从该底壁11朝向上方(Z1方向)立起并且沿端子排列方向延伸;以及框状的周壁13,其从上述底壁11朝向上方立起并且包围上述突壁12。该周壁13具有:一对侧壁14,它们沿上述端子排列方向(X轴方向)延伸;和一对端壁15,它们沿相对于该端子排列方向成直角的连接器宽度方向(Y轴方向)延伸并连结上述一对侧壁14的端部彼此。在上述突壁12与周壁13之间朝向上方开口的环状空间是作为接受部16而形成的,该接受部16用于接受作为插头连接器2的嵌合部的周壁53。
插座侧壳体10形成为保持插座端子20、锁定金属件30以及屏蔽部件40的形态,但为了理解该形态,在进一步说明插座侧壳体10之前,首先对插座端子20、锁定金属件30以及屏蔽部件40进行说明。
如图1、图2所示那样,插座端子20是将冲压金属板得到的带状片向板厚方向弯曲而成的。该插座端子20具有:基部21,其沿连接器宽度方向延伸(参照图2);接触臂部22,其在该基部21的一端以直角弯曲并朝向上方延伸(参照图1);被保持部23,其从基部21的另一端以倒U字形延伸(参照图1);以及连接部24,其从该被保持部23朝向连接器宽度方向外侧(在图2中,近前侧的列的插座端子20朝向Y2方向,远端侧的列的插座端子20朝向Y1方向)延伸(参照图2)。该插座端子20的基部21以及被保持部23分别通过一体模塑成型被保持于插座侧壳体10的底壁11以及侧壁14。
接触臂部22被收纳于在插座侧壳体10的突壁12形成的后述的纵槽部12D内,并能够在该接触臂部22的板厚方向换言之连接器宽度方向弹性变形。在该接触臂部22的上端朝向连接器宽度方向外侧突出地形成有接触部22A,该接触部22A用于与设置于插头连接器2的作为对象端子的插头端子60接触,并位于接受部16内。对于形成为倒U字形(参照图1)的被保持部23而言,两条腿部中的位于连接器宽度方向内侧的内腿部的板面从侧壁14的内表面暴露,在该板面的上部突出形成有用于与上述插头端子60卡止的锁定部23A。另外,连接部24从被保持部23的两条腿部中的位于连接器宽度方向外侧的外腿部的下端(在图2中为上端)朝向连接器宽度方向外侧延出至插座侧壳体10之外,并被焊接于电路基板的对应电路部(未图示)。
接下来,也参照图3A、图3B对锁定金属件3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3A是以被保持于图1的插座连接器的姿势示出了图1的插座连接器1的锁定金属件30的立体图,图3B是表示将图3A的锁定金属件30弯曲形成之前的金属板部件30’的俯视图。如后述那样,锁定金属件30由于受到朝向图3A中的右方(X1方向)被按压的锁定解除操作而沿端子排列方向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图3A中的右方(X1方向)即锁定解除时的锁定金属件30的移动方向前方称为”“前方”,将图3的A中的左方(X2方向)称为“后方”。
如图3A所示那样,锁定金属件30是将平板状的金属板部件30’(参照图3B)沿板厚方向弯曲而制成的。该锁定金属件30具有:在连接器宽度方向重叠的两块外板部30A以及两块内板部30B(根据需要统称为“板部30A、30B”)、形成于锁定金属件30的后端的锁定解除操作部30C、以及连结上述两块内板部30B与锁定解除操作部30C的连结部30D。
板部30A、30B是将上述金属板部件30’以沿其板厚方向多次折回的方式弯曲而形成的,在相互邻接的两块内板部30B的两外侧分别存在一块外板部30A。板部30A、30B的前后方向(端子排列方向)的尺寸全部相同。相互邻接的外板部30A与内板部30B遍及前后方向整个区域通过折回部连结下缘彼此。另外,相互邻接的内板部30B通过折回部连结后端部(后述的内延出部36B)的上缘彼此。
外板部30A具有:遍及该外板部30A的前后方向整个区域以笔直状延伸的外基部31A;从该外基部31A的上缘立起并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三个立起部即在端子排列方向从前方起按顺序存在的前方立起部32A、中间立起部32B以及后方立起部32C(根据需要统称为“立起部32A、32B、32C”)。并且,如后述那样,该外板部30A具有:从立起部32A、32B、32C中的任一个立起部延伸的前方被支承部33A、后方被支承部33B、外前方被限制部34A、外后方被限制部34B、前方锁定部35A、后方锁定部35B以及外延出部36A。以下,根据需要将前方被支承部33A以及后方被支承部33B统称为“被支承部33A、33B”,将外前方被限制部34A以及外后方被限制部34B统称为“被限制部34A、34B”,将前方锁定部35A以及后方锁定部35B统称为“锁定部35A、35B”。
上述三个立起部按照中间立起部32B、后方立起部32C、前方立起部32A的顺序使前后方向的尺寸增大。被支承部33A、33B是相对于插座侧壳体10的对应部(后述的前方中央支承部12A-1以及后方支承部12C-2)朝向下方卡止而用于防止锁定金属件30从插座侧壳体10朝下方脱落的部分(参照图4),并形成为在中间立起部32B的前后方向不同的两个位置(前方被支承部33A位于比后方被支承部33B更靠前方)从该中间立起部32B朝上方延伸之后朝向后方弯曲的倒L字形。如后述那样,被支承部33A、33B的倒L字形部分中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纵部作为抵接于前方中央支承部12A-1以及后方支承部12C-2各自的限制面12A-1A、12C-2A(相对于端子排列方向成直角的端面)而用于对锁定金属件30朝向后方的最大移动量进行限制的部分发挥功能(参照图4)。
如后述那样,外前方被限制部34A是抵接于插座侧壳体10的限制面17E-1(后述的前方突壁槽部17E的内壁面)而用于对锁定金属件30朝向后方的最大移动量进行限制的部分,并从中间立起部32B的前端部朝向上方以笔直状延伸。另一方面,如后述那样,外后方被限制部34B是位于设置于屏蔽部件40的后述的弹性变形部45的前端片45A-1、45B-1的前方而用于对该前端片45A-1、45B-1朝前方的最大弹性变形量进行限制的部分,并从后方立起部32C的前后方向中间位置朝向上方以笔直状延伸。
前方锁定部35A从前方立起部32A的后端部朝上方延伸之后朝后方延伸,比该前方立起部32A的后缘更朝向后方突出的部分作为能够与设置于插头连接器2的作为对象锁定金属件的被锁定金属件70卡止的前方锁定突部35A-1而形成。另一方面,后方锁定部35B从中间立起部32B的后端部朝上方延伸之后朝后方延伸,比该中间立起部32B的后缘更朝向后方突出的部分作为能够与上述被锁定金属件70卡止的后方锁定突部35B-1而形成。前方锁定突部35A-1以及后方锁定突部35B-1具有上缘随着朝向后方而向下方倾斜的斜缘、并且下缘沿相对于上下方向成大致直角的方向(前后方向)延伸而形成为钩状(也参照图4)。
外延出部36A从后方立起部32C的后端部朝向上方以笔直状延伸,并在形成于与位于该外延出部36A的前方的外后方被限制部34B之间的空间,收纳屏蔽部件40的弹性变形部45的前端片45A-1、45B-1(参照图4)。
内板部30B具有:遍及该内板部30B的前后方向整个区域以笔直状延伸的内基部31B(参照图3B)、从该内基部31B的上缘立起并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主加强部37、从该主加强部37延伸的内前方被限制部34C、内后方被限制部34D、内延出部36B(参照图3B)、前方副加强部38A、以及后方副加强部38B。以下,根据需要将内前方被限制部34C、内后方被限制部34D统称为“被限制部34C、34D”,将前方副加强部38A、后方副加强部38B统称为“副加强部38A、38B”。
内基部31B以与外板部30A的外基部31A相同的高度尺寸(上下方向尺寸)形成、并且经由折回部与该外基部31A在下缘彼此连结由此通过该内基部31B和该外基部31A形成一个基部。主加强部37遍及内板部30B的前后方向整个区域延伸,并以与外板部30A的立起部32A、32B、32C相同的高度尺寸立起。内前方被限制部34C形成于在前后方向与外板部30A的外前方被限制部34A对应的位置,两者的后端缘位于前后方向的相同位置。该内前方被限制部34C与位于该内前方被限制部34C的前方的前方副加强部38A连结而成为一体。内后方被限制部34D形成为与外板部30A的外后方被限制部34B相同的形状,并形成于在前后方向与该外后方被限制部34B相同的位置。
内延出部36B从在前后方向与外板部30A的外延出部36A对应的位置即主加强部37的后端部朝向上方以笔直状延伸,该内延出部36B的前端缘位于比外延出部36A的前端缘稍微靠前方(参照图4)。该内延出部36B在形成于其与位于该内延出部36B的前方的内后方被限制部34D之间的空间,收纳屏蔽部件40的弹性变形部45的前端片45A-1、45B-1。另外,该内延出部36B的前端部通过以其前端缘与上述弹性变形部45的前端片45A-1、45B-1抵接,而作为接受来自该前端片45A-1、45B-1的朝向后方的作用力(弹簧力)的抵接部36B-1发挥功能。
前方副加强部38A在主加强部37的前端部立起,并且在前后方向包括外板部30A的前方锁定部35A的范围、具体而言是从外板部30A的前方立起部32A的前端位置遍及至外前方被限制部34A的中间位置的范围延伸。如前述那样,该前方副加强部38A与内前方被限制部34C连结而成为一体。后方副加强部38B在主加强部37的中间部立起,并且在前后方向包括外板部30A的后方锁定部35B的范围、具体而言是从后方锁定部35B的前端位置遍及至外板部30A的立起部32B、32C彼此间的位置的范围延伸。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与具有锁定部35A、35B的外板部30A邻接的内板部30B、并且在该内板部30B不仅设置内基部31B还设置主加强部37以及副加强部38A、38B来较大地确保该内板部30B的高度尺寸,因此作为锁定金属件30整体,对抗锁定金属件30的弯曲变形、特别是连接器插拔方向的弯曲变形的强度提高。另外,在内板部30B,不仅提高了主加强部37、副加强部38A、38B的强度,对于被限制部34C、34D、内延出部36B均有助于上述的强度提高。
连结部30D形成为两块重叠形状,并形成为使连结了上缘彼此的内延出部36B保持原样朝后方延伸那样的形状。锁定解除操作部30C在连结部30D的各板部的下端弯曲并形成为朝连接器宽度方向外侧延伸后朝后方延伸。该锁定解除操作部30C的后部朝向下方弯曲,相对于前后方向成直角的板面作为在后述的锁定解除操作时接受朝向前方的按压力的按压面30C-1发挥功能。
这种结构的锁定金属件30是通过将图3B所示的金属板部件30’在各单点划线的位置向板厚方向弯曲而形成的。首先,通过以在两个单点划线A折回金属板部件30’的方式凹折来形成外板部30A以及内板部30B。接下来,通过以在单点划线B折回金属板部件30’的方式凸折而使内板部30B’的板面彼此面对面,并且形成连结部30D。并且,通过在单点划线C将金属板部件30’以直角凹折、并且在单点划线D将金属板部件30’以直角凸折而形成锁定解除操作部30C,由此完成图3A所示的锁定金属件30。此外,在各单点划线的位置弯曲金属板部件30’的顺序并不局限于上述那样的单点划线A、B、C、D的顺序,也可以是任意的顺序。
如图1、图2以及图6A、图6B所示那样,屏蔽部件40是将金属板冲压成规定的形状之后,将该金属板沿板厚方向弯曲而制成的。如图1所示那样,屏蔽部件40具有:上板部41,其覆盖插座侧壳体10的两端壁15以及侧壁14的端部的上表面;侧板部42,其在该上板部41的连接器宽度方向的两端缘朝向下方以直角弯曲并沿端子排列方向延伸而覆盖侧壁14并且被保持于插座侧壳体10;内端板部43,其在该侧板部42的端子排列方向的两端缘朝向上述连接器宽度方向内侧弯曲而覆盖两端壁15的端壁面(参照图2);外端板部44,在上板部41的端子排列方向的两端附近位置、在上板部41的侧端缘,朝向下方以直角弯曲并延伸而覆盖内端板部43的外表面;以及弹性变形部45,其从内端板部43的连接器宽度方向内侧的缘部如后述那样朝后侧延伸。
上板部41通过覆盖端壁15的上表面的端部分和覆盖两个侧壁14的端部的侧方部分而从上方观察形成为大致U字形。形成有两个端安装片46,该两个端安装片46从上述端部分的端子排列方向内侧的侧缘(沿连接器宽度方向延伸的侧缘)朝下方弯曲并延伸至端壁15的下部。另外,从侧方部分的内侧的连接器宽度方向内侧的侧缘(沿端子排列方向延伸的侧缘)起,形成有朝下方弯曲并延伸至侧壁14的上端附近位置的外侧接触片47。
侧板部42在端子排列方向的端子排列范围外对下缘部进行切口而形成有用于朝对应部压入安装插座侧壳体10的安装槽部42A,并且在该安装槽部42A的两外侧形成有通过朝对应电路部焊接电路基板而固定的固定腿部42B。从侧板部42的上缘起,在端子排列方向的端子排列范围外并且比外侧接触片47更靠内侧的位置,形成有朝向连接器宽度方向内侧延伸后朝向下方延伸至侧壁14的上端附近位置的内侧接触片48。
两个内端板部43朝向连接器宽度方向内侧延伸至该方向的中间位置、具体而言是后述的端壁15的端壁槽部17B、17C的侧缘(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缘部),前端(内端)彼此具有间隔地存在。弹性变形部45由从各个内端板部43的内端朝向连接器宽度方向外侧折回后进一步朝向连接器宽度方向内侧折回的两个弹性片45A、45B形成。弹性片45A、45B在其前端部(内端缘)的上部且在上下方向相互不同的位置分别具有以朝向连接器宽度方向内侧相互接近的方式延伸的前端片45A-1、45B-1。该弹性片45A的前端片45A-1与另一方的弹性片45B的内端缘对置,弹性片45B的前端片45B-1在上述前端片45A-1的下方位置以与另一方的弹性片45A的内端缘对置的方式延伸。另外,在该前端片45A-1、45B-1的下方形成有用于收纳锁定金属件30的基部31A、31B的后端部的收纳部45C。
返回插座侧壳体10的说明。如图2所示那样,对于插座侧壳体10的底壁11而言,在连接器宽度方向的中央附近位置与后述的锁定金属件收纳槽部17的底槽部17A邻接并在上下方向贯通的底孔部11B、与在底壁11的连接器宽度方向的两缘部从该底壁的底面(图2中的上表面)没入并且朝连接器宽度方向外侧敞开的底凹部11C相对于通过连接器宽度方向的中心并沿端子排列方向延伸的中心线形成为对称,并在端子排列方向以等间隔排列形成。底孔部11B以及底凹部11C在端子排列方向与插座端子20对应地排列形成,在底孔部11B收纳插座端子20的基部21的一部分,在底凹部11C收纳插座端子20的连接部24。
如图1所示那样,突壁12在端子排列方向与底壁11的底孔部11B以及底凹部11C相同的位置形成有从突壁12的两个侧面没入并在上下方向贯通延伸的纵槽部12D。该纵槽部12D与上述底孔部11B连通,并以允许插座端子20的接触臂部22在其板厚方向弹性位移的方式收纳该接触臂部22。
侧壁14形成有侧方凹部14A,该侧方凹部14A在该侧壁14的端子排列范围的两外侧的内表面(形成接受部16的壁面)的上部从该内表面没入。该侧方凹部14A收纳屏蔽部件40的外侧接触片47以及内侧接触片48的前端部。另外,侧壁14在端子排列范围的两外侧从该侧壁14的下部的外侧面突出地形成有朝屏蔽部件40的安装槽部42A压入的安装部14B。
端壁15在后述的锁定金属件收纳槽部17的端壁槽部17B、17C的连接器宽度方向的两侧位置形成有从该端壁15的内表面(形成接受部16的壁面)没入并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端凹部15A。端凹部15A收纳屏蔽部件40的端安装片46。
另外,对于插座侧壳体10而言,用于收纳锁定金属件30的板部30A、30B的一个锁定金属件收纳槽部17在连接器宽度方向的中央位置形成为相对于该连接器宽度方向呈直角扩宽展开的狭缝状,并遍及插座侧壳体10的端子排列方向的整个区域延伸形成。如图4所示那样,锁定金属件收纳槽部17相对于通过连接器宽度方向的中心的中心线(未图示)在端子排列方向形成为对称(在图4中为左右对称)的形状。
图4是图1的插座连接器1的相对于连接器宽度方向成直角的面的剖视图,并示出了连接器宽度方向上的外板部30A的位置处的截面。在该图4中,右方成为前方,左方成为后方。锁定金属件收纳槽部17连通地形成有用于收纳锁定金属件30的外板部30A以及内板部30B的各部分的槽部或者孔部。
以下,将锁定金属件收纳槽部17的形状分为连接器宽度方向(相对于纸面成直角的方向)上的外板部30A的位置处的形状与内板部30B的位置处的形状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那样,在外板部30A的位置,锁定金属件收纳槽部17具有:用于收纳锁定金属件30的外基部31A的底槽部17A(参照图2)、用于收纳前方立起部32A以及前方锁定部35A的前方端壁槽部17B、用于收纳后方立起部32C的前半部的后方端壁槽部17C、用于收纳中间立起部32B的下方突壁槽部17D(参照图1)、用于收纳前方被限制部34A的前方突壁槽部17E、用于收纳后方锁定部35B的后方突壁槽部17F、用于收纳前方被支承部33A的前方突壁孔部17G、以及用于收纳后方被支承部33B的后方突壁孔部17H。
如图2所示那样,底槽部17A沿着底壁11遍及端子排列方向的整个区域沿该方向贯通延伸。另外,该底槽部17A在与接受部16在端子排列方向对应的范围即突壁12与端壁15之间的范围沿上下方向贯通并与接受部16连通。如图4所示那样,前方端壁槽部17B在位于端子排列方向的前方(在图4中为右端侧)的端壁15形成为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且沿各端壁15的壁厚方向(端子排列方向)贯通,另外,后方端壁槽部17C在位于端子排列方向中的后方(在图4中为左端侧)的端壁15形成为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且沿各端壁15的壁厚方向(端子排列方向)贯通。如后述那样,前方端壁槽部17B的前半部(图4中的右半部)以及后方端壁槽部17C的后半部(图4中的左半部)的上侧内壁面(相对于上下方向成直角的面)分别作为抵接于锁定金属件30的前方立起部32A的上缘以及后方立起部32C的上缘而对锁定金属件30朝向上方的移动进行限制的限制面17B-1、17C-1发挥功能。
下方突壁槽部17D(参照图1)在前后方向贯通突壁12的下部,并且与底槽部17A、前方突壁槽部17E、后方突壁槽部17F、前方突壁孔部17G以及后方突壁孔部17H分别连通。
前方突壁槽部17E作为在突壁12的前端侧(在图4中为右端侧)朝前方开口的槽部而形成。后方突壁槽部17F作为在突壁12的后端侧(在图4中为左端侧)在上下方向贯通并且朝后方开口的槽部而形成。前方突壁孔部17G作为在比突壁12的端子排列方向的中央位置更靠近前方的位置沿上下方向贯通的孔部而形成,另外,后方突壁孔部17H作为在比突壁12的中央位置更靠近后方的位置沿上下方向贯通的孔部而形成。
如图4所示那样,在突壁12以岛状形成有在端子排列方向的中央位置隔开前方突壁孔部17G与后方突壁孔部17H的中央隔壁部12A、在该方向的前端(右端)附近位置隔开前方突壁槽部17E与前方突壁孔部17G的前方隔壁部12B、以及在该方向的后端(左端)附近位置隔开后方突壁槽部17F与后方突壁孔部17H的后方隔壁部12C。
中央隔壁部12A具有在下部向前方以及后方分别突出的前方中央支承部12A-1、后方中央支承部12A-2,截面形状整体形成为倒T字形。另外,前方隔壁部12B具有在上部朝向前方延伸并封闭前方突壁槽部17E的上端的上壁部12B-1、和在下部朝向后方突出的前方支承部12B-2,截面形状整体形成为曲柄状。另外,后方隔壁部12C具有在上部朝向后方延伸并封闭后方突壁槽部17F的一部分的上端的上壁部12C-1、和在下部朝向前方突出的后方支承部12C-2,截面形状整体形成为使前方隔壁部12B的截面形状左右反转的曲柄状。如后述那样,上壁部12B-1、12C-1的下表面(相对于上下方向成直角的面)换言之突壁槽部17E、17F的上侧内壁面分别作为抵接于锁定金属件30的外前方被限制部34A的上缘以及后述的锁定解除位置处的后方锁定部35B的上缘而对锁定金属件30朝向上方的移动进行限制的限制面17E-2、17F-2发挥功能。
前方突壁孔部17G通过在端子排列方向相互接近地突出的前方中央支承部12A-1以及前方支承部12B-2将下部变窄,整体形成为T字形。另外,后方突壁孔部17H通过在端子排列方向相互接近地突出的后方中央支承部12A-2以及后方支承部12C-2将下部变窄,整体形成为T字形。
如图4所示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前方中央支承部12A-1卡止于锁定金属件30的前方被支承部33A,后方支承部12C-2卡止于锁定金属件30的后方被支承部33B,由此作为用于阻止锁定金属件30从插座侧壳体10朝下方脱落的支承部发挥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前方支承部12B-2以及后方中央支承部12A-2不作为支承部使用。
前方中央支承部12A-1以及后方支承部12C-2各自的前端面(相对于端子排列方向成直角的面)与锁定金属件30的被支承部33A、33B的纵部抵接,作为对锁定金属件30在端子排列方向朝后方的移动进行限制的限制面12A-1A、12C-2A发挥功能。
另外,前方支承部12B-2的相对于端子排列方向成直角的前端面、换言之前方突壁槽部17E的相对于前后方向成直角的内壁面分别与锁定金属件30的外前方被限制部34A抵接,作为对锁定金属件30在端子排列方向朝后方的移动进行限制的限制面17E-1发挥功能。
在连接器宽度方向的内板部30B的位置,沿连接器宽度方向观察,锁定金属件收纳槽部17形成为从图4所示的外板部30A的位置处的槽部省略了前方突壁孔部17G以及后方突壁孔部17H那样的形状。
以上结构的插座连接器1按照如下要领来组装。首先,通过对插座侧壳体10与排列成两列的多个插座端子20进行一体模塑成型而在插座侧壳体10排列保持插座端子20。其结果,插座端子20的基部21的一部分被底壁11保持,插座端子20的被保持部23被侧壁14保持。另外,接触臂部22以能够弹性位移的方式被收纳于突壁12的纵槽部12D内,连接部24在底壁11的底凹部11C内暴露地存在。
接下来,将屏蔽部件40从上方安装于插座侧壳体10。此时,向屏蔽部件40的侧板部42的安装槽部42A内压入插座侧壳体10的侧壁14的安装部14B。另外,在侧壁14的侧方凹部14A内收纳外侧接触片47以及内侧接触片48、并且在端壁15的端凹部15A收纳端安装片46。
另外,如以下那样,将锁定金属件30从插座侧壳体10的下方朝锁定金属件收纳槽部17内收纳。首先,锁定金属件30的被支承部33A、33B分别处于与插座侧壳体10的突壁孔部17G、17H在端子排列方向相同的位置,使锁定金属件30位于插座侧壳体10的下方。然后,使锁定金属件30向上方移动,使被支承部33A、33B分别进入突壁孔部17G、17H。此时,锁定金属件30的外板部30A的外基部31、前方立起部32A、中间立起部32B、后方立起部32C、前方被限制部34A、前方锁定部35A以及后方锁定部35B分别进入插座侧壳体10的底槽部17A、前方端壁槽部17B、下方突壁槽部17D、后方端壁槽部17C、前方突壁槽部17E、前方端壁槽部17B以及后方突壁槽部17F。另外,与此同时,锁定金属件30的内板部30B的内基部31B、内前方被限制部34C、主加强部37以及副加强部38A、38B也被收纳于锁定金属件收纳槽部17的对应空间内。
后方被限制部34B、34D、延出部36A、36B、锁定解除操作部30C以及连结部30D位于比插座侧壳体10更靠后方且该插座侧壳体10外。另外,在插座侧壳体10外,在屏蔽部件40的收纳部45C内收纳锁定金属件30的基部31A、31B的后端部,并且在锁定金属件30的被限制部34B、34D与延出部36A、36B之间的空间收纳屏蔽部件40的弹性片45A、45B的前端片45A-1、45B-1。
另外,在锁定金属件30在锁定金属件槽部17内朝向上方移动的过程中,作为内延出部36B的前端部的抵接部36B-1将上述前端片45A-1、45B-1朝向前方按压而使弹性片45A、45B朝前方弹性变形。而且,若锁定金属件30的被支承部33A、33B各自的横部被带到比前方中央支承部12A-1以及后方支承部12C-2更靠上方,则通过弹性片45A、45B的恢复力将内延出部36B的抵接部36B-1朝后方推回。其结果,被支承部33A、33B各自的横部被带到前方中央支承部12A-1以及后方支承部12C-2的正上方。
因此,如图4所示那样,各横部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前方中央支承部12A-1以及后方支承部12C-2朝向下方卡止,从而阻止锁定金属件30从插座侧壳体10脱落。此时,锁定金属件30的锁定突部35A-1、35B-1分别朝插座侧壳体10的前方端壁槽部17B以及后方突壁槽部17F外突出,而位于接受部16内。这样,通过将锁定金属件30以及屏蔽部件40安装于插座侧壳体10,从而完成插座连接器1。
在如前述那样组装的插座连接器1中,被支承部33A、33B的纵部的侧缘(左缘)以及前方被限制部34A的侧缘(左缘)分别抵接于前方中央支承部12A-1的限制面12A-1A、后方支承部12C-2的限制面12C-2A、前方突壁槽部17E的限制面17E-1,从而限制锁定金属件30朝向后方的最大移动量。通过这样限制锁定金属件30的最大移动量,而限制后述的锁定部35A、35B相对于插头连接器2的被锁定金属件70的被锁定部75C、72C的锁定量的最大值。因此,能够防止以该锁定量过大为起因而在连接器嵌合过程中被锁定金属件70从上方抵接于锁定部35A、35B时该锁定部35A、35B损伤的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中,锁定金属件30能够在接受来自屏蔽部件40的弹性部45的作用力而使锁定部35A、35B分别从前方端壁槽部17B以及后方突壁槽部17F突出的“锁定位置”(图4所示的位置)、与克服上述作用力而将锁定部35A、35B分别收纳于前方端壁槽部17B以及后方突壁槽部17F内的“锁定解除位置”之间在端子排列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那样,锁定金属件收纳槽部17形成为左右对称的形状,因此即便成为使图4所示的姿势左右反转的姿势,也能够将锁定金属件30朝锁定金属件收纳槽部17收纳。
接下来,基于图1、图2以及图5A~图7B对插头连接器2的结构进行说明。插头连接器2具有:插头侧壳体50,其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外形;多个作为对象端子的插头端子60,它们以该插头侧壳体50的长边方向为端子排列方向并被该插头侧壳体50排列保持为两列;以及两个被锁定金属件70,它们被保持于上述插头侧壳体50的上述长边方向的两端部(后述的端壁55)。该插头连接器2是以利用插头侧壳体50保持上述多个插头端子60以及被锁定金属件70的方式通过一体模塑成型制成的。该插头连接器2以图2所示的姿势配置安装于电路基板上,如图1所示那样以上下反转的姿势与插座连接器1嵌合连接。
上述插头侧壳体50例如由树脂等电绝缘材料制成,并以与电路基板的安装面平行的一个方向为长边方向(端子排列方向)延伸。如图2所示那样,该插头侧壳体50具有:相对于上述安装面平行的底壁51(参照图1)、和从该底壁51朝向上方立起的框状的作为嵌合部的周壁53。该周壁53具有:沿上述端子排列方向延伸的一对侧壁54、和沿相对于该端子排列方向成直角的连接器宽度方向延伸并连结上述一对侧壁54的端部彼此的一对端壁55。由该周壁53围起并朝图2中的上方(Z2方向)开口的空间是作为用于接受插座连接器1的突壁12的接受部56而形成的。另外,端壁55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中央位置形成有作为用于接受插座连接器1的锁定金属件30的一部分的凹部的端槽部55A,该端槽部55A在壁厚方向(端子排列方向)贯通该端壁55并且朝向上方(在图1中为下方)开口。
上述插头侧壳体50形成为保持插头端子60以及被锁定金属件70的形态,但为了理解该形态,在插头侧壳体50的进一步说明之前,首先对插头端子60以及被锁定金属件70进行说明。
插头端子60是将对金属板进行冲压而得的带状片沿板厚方向弯曲而制成的。如图1、图2所示那样,该插头端子60被一体模塑成型并保持于插头侧壳体50的各侧壁54,以该侧壁54的长边方向为端子排列方向以等间隔排列。在本实施方式中,位于端子排列方向的两端的插头端子60作为与插座连接器1的屏蔽部件40的内侧接触片48接触的接地端子来使用,其他插头端子60作为与插座连接器端子20接触的信号端子来使用。该插头端子60具有:笔直状的连接部61,其在与插头侧壳体50的底壁51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朝连接器宽度方向外侧延出;和被保持部62,其与该连接部61连续并朝向图2中的上方(图1中的下方)弯曲、并且以倒U字形(在图1中为U字形)延伸并被埋没保持于上述侧壁54。
对于形成为倒U字形的被保持部62而言,位于连接器宽度方向的内侧的腿部作为用于与插座连接器1的插座端子20接触的接触腿部62A而形成,位于外侧的腿部作为用于与上述插座端子20锁定的锁定腿部62B而形成。接触腿部62A沿着上述侧壁54的内侧面延伸,该接触腿部62A的板面以在与该侧壁54的内侧面同一面上形成的方式朝向接受部56暴露。另一方面,锁定腿部62B沿着上述侧壁54的外侧面延伸,该锁定腿部62B的板面以在与该侧壁54的外侧面同一面形成的方式暴露。在该锁定腿部62B的暴露的板面形成有用于与插座连接器1的插座端子20的锁定部23A卡止的锁定段部62B-1。
如图5A、图5B所示那样,被锁定金属件70是将金属板冲压成规定的形状之后,将该金属板沿板厚方向弯曲加工而制成的。图5A是从后侧观察设置于端子排列方向的后端侧的被锁定金属件70的立体图,图5B是从前侧观察图5A的被锁定金属件70的立体图。该被锁定金属件70具有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在连接器拔出方向卡止于插座连接器1的锁定金属件30的锁定功能,并且如后述那样,还具有作为与插座连接器1的屏蔽部件40接触而电导通的接地端子的功能。
如图2以及图5A、图5B所示那样,被锁定金属件70具有:底板部71,其沿着插头侧壳体50的底壁51的底面延伸(也参照图1);板部72、73、74、75(后述的内侧被锁定板部72、内侧加强板部73、外侧加强板部74、外侧被锁定板部75),它们从沿连接器宽度方向(Y轴方向)延伸的底板部71的内侧缘(图5A中的远端侧的侧缘、图5B中的近前侧的侧缘)延伸并形成为四块重叠形状;侧板部76,其从与上述底板部71的内侧缘直接连结的内侧被锁定板部72的连接器宽度方向的两个侧部朝端子排列方向外侧(X2方向)延伸;上板部77,其从该侧板部76朝连接器宽度方向内侧延伸;以及端板部78,其从该上板部77的外侧缘朝下方(Z1方向)延伸。
如图1所示那样,底板部71的板面从插头侧壳体50的底壁51的底面暴露,该底板部71被焊接于电路基板的接地电路部。如图5A、图5B所示那样,四块重叠形状的板部72、73、74、75由位于底板部71的上方并从底板部71的内侧缘朝上方延伸的内侧被锁定板部72、在该内侧被锁定板部72的上缘折回并朝下方延伸的内侧加强板部73、在该内侧加强板部73的下缘折回并朝上方延伸的外侧加强板部74、以及在该外侧加强板部74的上缘折回并朝下方延伸的外侧被锁定板部75构成。
如图5B所示那样,内侧被锁定板部72具有:沿连接器宽度方向延伸并与底板部71的内侧缘连结的基部72A、从该基部72A的两端朝上方立起的内侧立起部72B、以及从该内侧立起部72B的上部朝连接器宽度方向内侧突出的内侧被锁定部72C。
如图5B所示那样,内侧加强板部73具有:沿连接器宽度方向延伸的基部73A、和从该基部73A的两端朝上方立起的内侧加强部73B。基部73A在其下缘经由折回部与外侧加强板部74连结,内侧加强部73B在其上缘经由折回部与内侧被锁定板部72的内侧立起部72B连结。内侧加强部73B形成为在连接器宽度方向比内侧被锁定板部72的立起部72B宽度宽,该内侧加强部73B的内侧缘(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侧缘)位于与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立起部72B的被锁定部72C的前端(内端)相同的位置。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加强板部73的内侧加强部73B在连接器宽度方向遍及包括内侧被锁定板部72的内侧立起部72B以及内侧被锁定部72C的范围延伸,对该内侧立起部72B以及内侧被锁定部72C进行加强。
如图5A所示那样,外侧加强板部74以及外侧被锁定板部75分别形成为使内侧加强板部73以及内侧被锁定板部72在端子排列方向(板厚方向)反转那样的形状。外侧加强板部74具有:沿连接器宽度方向延伸的基部74A、和从该基部74A立起的两个外侧加强部74B。另外,外侧被锁定板部75具有:沿连接器宽度方向延伸并且下端成为自由端的基部75A、从该基部75A立起的两个外侧立起部75B、以及从该外侧立起部75B的上部的内侧缘突出的外侧被锁定部75C。外侧加强板部74的外侧加强部74B在连接器宽度方向遍及包括外侧被锁定板部75的外侧立起部75B以及外侧被锁定部75C的范围延伸,对该外侧立起部75B以及外侧被锁定部75C进行加强。
这种形状的板部72、73、74、75如前述那样在端子排列方向重叠配置,在连接器宽度方向的中央位置形成有在端子排列方向贯通板部72、73、74、75的范围并且在上方开口的接受槽部79。该接受槽部79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从下方接受设置于插座连接器1的锁定金属件30的一部分具体而言是内板部30B的主加强部37以及副加强部38A、38B。
另外,在板部72、73、74、75被保持于插头侧壳体50的状态下,如图2所示那样,内侧被锁定板部72的被锁定部72C以及内侧加强板部73的内侧缘部(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与内侧被锁定板部72的被锁定部72C对应的范围的侧缘部)从插头侧壳体50的端槽部55A的内侧壁面(相对于连接器宽度方向成直角的面)突出而位于该端槽部55A内。
在被锁定金属件70通过一体模塑成型被保持于插头侧壳体50的端壁55的状态下,该被锁定金属件70的板部72、73、74、75各自的基部72A、73A、74A、75A在连接器宽度方向包括端槽部55A的范围延伸,立起部72B、75B以及加强部73B、74B的一部分(后述的除了内侧缘部之外的部分)沿着端槽部55A的内侧壁面(相对于连接器宽度方向成直角的面)在端壁55的内部朝向上方延伸。另外,如图1、图2所示那样,被锁定板部72、75的被锁定部72C、75C以及加强板部73、74的加强部73B、74B的内侧缘部(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与72C、75C对应的范围的侧缘部)从端槽部55A的内侧壁面突出而位于该端槽部55A内。另外,被锁定金属件70的接受槽部79在端槽部55A内位于连接器宽度方向中央。
另外,侧板部76、上板部77以及端板部78各自的板面分别从插头侧壳体50的端壁55的侧面(相对于连接器宽度方向成直角的面)、上表面(图1中的下表面)以及端面(相对于端子排列方向成直角的面)暴露,保护端壁55的侧面、上表面以及端面。另外,侧板部76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利用从端壁55的侧面暴露的板面与插座连接器1的屏蔽部件40的外侧接触片47接触而电导通。
如图7A所示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位于前方(在图7A中为右方)的被锁定金属件70的外侧被锁定部75C与锁定金属件30的锁定突部35A-1卡止,位于后方(在图7A中为左方)的被锁定金属件70的内侧被锁定部72C与锁定金属件30的锁定突部35B-1卡止。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位于前方的被锁定金属件70的内侧被锁定部72C以及位于后方的被锁定金属件70的外侧被锁定部75C不被使用。此外,如前述那样,锁定金属件30能够以使图4所示的姿势左右反转的姿势设置,在该情况下,位于前方的被锁定金属件70的内侧被锁定部72C以及位于后方的被锁定金属件70的外侧被锁定部75C作为被锁定部使用。
接下来,基于图1、图4、图6A、图6B以及图7A对插座连接器1与插头连接器2的连接器嵌合动作进行说明。首先,通过焊接将插座连接器1以及插头连接器2分别安装于对应的电路基板。接下来,如图1所示那样,使插座连接器1成为接受部16朝向上方的姿势,并且在该插座连接器1的上方,插头连接器2的接受部56(参照图2)成为朝向下方的姿势。
接下来,维持图1的姿势不变而使插头连接器2下降,使插座连接器1的突壁12从下方朝插头连接器2的接受部56内进入,并且使插头连接器2的周壁53从上方朝插座连接器1的接受部16内进入。其结果,插头连接器2的插头端子60的接触腿部62A有接触压力地与插座连接器1的插座端子20的接触部22A或者屏蔽部件40的内侧接触片48接触。另外,如图6A、图6B所示那样,插头连接器2的被锁定金属件70的侧板部76分别有接触压力地与对应的插座连接器1的屏蔽部件40的外侧接触片47接触。
另外,在连接器嵌合过程中,设置于插头连接器2的两个被锁定金属件70的被锁定部75C、72C分别抵接于处于锁定位置的锁定金属件30的锁定突部35A-1、35B-1的上缘(倾斜缘),保持在端子排列方向朝向前方(图4中的右方)的按压力按压该锁定部35A、35B。锁定部35A、35B在接受上述按压力时朝前方移动,分别被收纳于前方端壁槽部17B内、后方突壁槽部17F内而被带到锁定解除位置(参照图7B)。此时,通过被锁定金属件30的抵接部36B-1按压的弹性变形部45的弹性变形(压缩)来允许锁定部35A、35B移动。
如上述那样,锁定部35A、35B被带到锁定解除位置,从而允许插头连接器2的进一步下降。而且,如图7A所示那样,若前方(在图7A中为右方)的被锁定金属件70的外侧被锁定部75C以及后方(在图7A中为左方)的被锁定金属件70的内侧被锁定部72C达到比锁定金属件30的锁定突部35A-1、35B-1更靠下方的位置,则该锁定部35A、35B从上述的按压力被释放出来。其结果,弹性变形部45以减少弹性变形量的方式朝后方恢复,并恢复至最初的锁定位置。如图7A所示那样,返回至锁定位置的锁定突部35A-1、35B-1分别位于对应的被锁定部75C、72C的上方,位于能够相对于该被锁定部75C、72C朝连接器拔出方向(上方)卡止的位置而成为锁定状态。此时,前方锁定突部35A-1的突出前端抵接于设置在前方的被锁定金属件70的外侧加强部74B的板面,后方锁定突部35B-1的突出前端抵接于设置在后方的被锁定金属件70的内侧加强部73B的板面。
另外,锁定金属件30的前方副加强部38A以及与该前方副加强部38A对应的范围中的主加强部37从下方进入与其对应地位于前方的被锁定金属件70的接受槽部79。另一方面,锁定金属件30的后方副加强部38B以及与该后方副加强部38B对应的范围中的主加强部37从下方朝与其对应地位于后方的被锁定金属件70的接受槽部79进入。其结果,锁定金属件30的加强部37、38A、38B朝插头连接器1的端壁55的端槽部55A进入。
这样,端子20、60彼此相互连接,外侧接触片47与侧板部76相互连接,锁定金属件30、70彼此被锁定,由此连接器嵌合动作结束。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即便无意中将插头连接器2朝连接器拔出方向(上方)抬起,立起部32A、32C以及被限制部34A各自的上缘也抵接于插座侧壳体10的限制面17B-1、17C-1、17E-2,因此限制锁定金属件30朝向上方的移动。其结果,能够维持锁定金属件30的锁定部35A、35B与被锁定金属件70的被锁定部75C、72C的卡止状态,从而能够维持稳定的锁定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前述那样,在插座连接器1的锁定金属件30设置内板部30B,并且除了设置内基部31B,在该内板部30B还在端子排列方向包括锁定部35A、35B的范围设置主加强部37以及副加强部38A、38B,由此能够较大地确保该内板部30B的高度尺寸。因此,作为锁定金属件30整体,能够确保对抗锁定金属件30的弯曲变形、特别是对抗连接器插拔方向的弯曲变形的足够的强度,因此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即使锁定金属件30无意中从插头连接器2的被锁定金属件70受到较大的拔出力,锁定金属件30也能够无弯曲变形地对抗该拔出力。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前述那样,在插头连接器2的被锁定金属件70设置加强板部73、74,利用位于包括被锁定部72C、75C的范围的加强部73B、74B对被锁定部72C、75C进行加强。因此,即便被锁定部72C、75C无意中从插座连接器1的锁定金属件30受到较大的拔出力也能够保持足够的强度进行对抗。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插座连接器1的锁定金属件30的主加强部37以及副加强部38A、38B从下方进入至插头连接器2的被锁定金属件70的接受槽部79进而进入至插头侧壳体50的端槽部55A的内部,因此锁定金属件30与被锁定金属件70在连接器嵌合方向重复了该进入的尺寸量。因此,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能够使连接器组装体降低上述尺寸,从而实现低矮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前述那样,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若锁定金属件30受到来自屏蔽部件40的弹性变形部45的作用力而被带到锁定位置,则锁定金属件30的锁定突部35A-1、35B-1的突出前端分别抵接于对应的被锁定金属件70的加强部74B、73B的板面。其结果,该加强部74B、73B被锁定突部35A-1、35B-1沿端子排列方向按压,从而限制插头连接器2在该方向的移动。因此,能够防止因连接器1、2彼此在端子排列方向相对往复移动而使锁定突部35A-1、35B-1与加强部74B、73B相互碰撞产生的异响,并且能够防止锁定突部35A-1、35B-1以及加强部74B、73B的损伤。
在本实施方式中,被锁定金属件70从一个基部72A立起两个立起部72B,并且从一个基部75A立起两个立起部75B,但也可以取而代之,例如,将底板部71以及基部72A、73A、74A、75A形成为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中央位置断开那样的形状,即,从一个基部立起一个立起部的部件。在以这种形状形成了被锁定金属件的情况下,由两个被锁定金属件构成的被锁定金属件对被壳体的各个端壁保持。此时,该两个被锁定金属件被配置为被锁定部彼此在连接器宽度方向对置。
接下来,基于图7A、图7B对连接器拔出动作进行说明。在拔出与插座连接器1处于连接器嵌合状态的插头连接器2时,在端子排列方向朝向前方(在图7A中为右方)按压插座连接器1的锁定金属件30的锁定解除操作部30C的按压面30C-1来进行解除操作。若锁定解除操作部36接受朝前方的按压力作为解除操作力,则屏蔽部件40的弹性变形部45的弹性片45A、45B被锁定金属件30的抵接部36B-1按压而向前方弹性变形。而且,与针对前述的连接器嵌合过程所进行的说明同样,弹性变形部45压缩而弹性变形,锁定部35A、35B朝向前方移动。
其结果,如图7B所示那样,锁定突部35A-1、35B-1被收纳于前方端壁槽部17B内、后方突壁槽部17F内而被带到锁定解除位置,从而解除该锁定突部35A-1、35B-1与插头连接器2的被锁定金属件70的被锁定部75C、72C能够卡止的锁定状态。然后,通过将插头连接器2朝连接器拔出方向(上方)抬起,而将该插头连接器2顺畅地拔出,由此连接器拔出动作结束。
对于锁定金属件30的锁定部35A、35B而言,锁定突部35A-1、35B-1位于接受部16内,并且其他部分位于前方端壁槽部17B内以及后方突壁槽部17F内。换言之,锁定部35A、35B在端子排列方向即插座侧壳体10的长边方向位于该插座侧壳体10的范围内,并在该范围内移动。因此,即使较大地确保锁定突部35A-1、35B-1的突出量,也能够与有无配置锁定金属件30无关地在原本存在的上述范围内容易地确保用于允许锁定部35A、35B在上述端子排列方向移动的空间,因此能够避免连接器在上述端子排列方向的大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屏蔽部件40的弹性变形部45的弹性变形,来允许锁定金属件30在端子排列方向的移动。这样,通过在作为独立于锁定金属件30的部件的屏蔽部件40设置弹性变形部45,而不需要使锁定部35A、35B本身具有弹性,因此能够提高锁定部35A、35B本身的刚性进而能够提高强度,从而能够得到稳定的锁定状态。另外,通过增大锁定部35A、35B的突出量,能够进一步提高该锁定部35A、35B的刚性进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强度,因此能够实现锁定状态的稳定性的进一步提高。
另外,在作为现有技术文献举出的前述的专利文献1中,弹性变形部件作为独立于屏蔽部件的部件设置,因此,相应地构成连接器的部件的件数增多而耗费制造成本,并且在连接器制造时需要将弹性变形部件安装于壳体的工序,从而相应地存在连接器的制造工序变得繁琐的问题。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弹性变形部45被设置为与屏蔽部件40成为一体,因此与专利文献1那样的将弹性变形部件作为独立于屏蔽部件的部件设置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部件件数,从而能够抑制制造成本。另外,在制造连接器时,利用屏蔽部件40的安装,同时安装弹性变形部45,因此能够省略将弹性变形部件安装于壳体的工序,从而连接器的制造变简单。
<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插头连接器2的被锁定金属件30是通过将金属板部件弯曲加工而制成的,但取而代之,锁定金属件的板部也可以例如是如下述那样通过将金属部件切削加工而制成的。
图8A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插头连接器102的立体图,图8B是表示被保持于图8A的插头连接器102的被锁定金属件170的立体图。第二实施方式的插头连接器102仅被锁定金属件的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插头连接器2不同。该插头连接器102的插头侧壳体以及端子与上述插头连接器2的插头侧壳体以及端子的结构相同,因此标注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符号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参照图7A)。
图8A所示的插头连接器102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1嵌合连接。如图8B所示那样,插头连接器102的被锁定金属件170是在连接器嵌合方向(Z轴方向)、端子排列方向(X轴方向)以及连接器宽度方向(Y轴方向)的任一方向材料都连续的实心的一个部件,并通过金属部件的切削加工而制成。被锁定金属件170具有:基部171,其在连接器宽度方向延伸;两个立起部172,它们在该基部171的连接器宽度方向两端附近位置从该基部171立起;两个被锁定部173、174(内侧被锁定部173以及外侧被锁定部174),它们在该立起部172的厚度方向(端子排列方向)的两端位置从该立起部172的上部朝连接器宽度方向内侧突出;以及加强部175,其在该立起部172的厚度方向中间位置即上述内侧被锁定部173与上述外侧被锁定部174之间遍及立起部172的上下方向整个区域延伸。如图7A,图7B所示那样,被锁定部173、174形成于被锁定金属件170的厚度方向(端子排列方向)的整个范围中的一部分,加强部175形成于上述整个范围中的剩余部分。另外,加强部175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与被锁定部173、174相同的范围从基部171朝上方延伸,并且与立起部172以及两个被锁定部173、174连结而成为一体。
在这种形状的被锁定金属件170被保持于插头侧壳体50的端壁55的状态下,如图8A所示那样,被锁定部173、174以及加强部175从端槽部55A的内壁面(相对于连接器宽度方向成直角的面)突出而位于端槽部55A内。另外,沿被锁定金属件170的厚度方向(端子排列方向)观察,在连接器宽度方向对置的内侧被锁定部173彼此间、外侧被锁定部174彼此间以及加强部175彼此间遍及立起部172的上下方向整个区域延伸的槽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被锁定金属件70的接受槽部79同样是作为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接受插座连接器1的锁定金属件30的加强部37、38A、38B的接受槽部176而形成的。因此,通过本实施方式,也能够实现连接器嵌合状态下连接器组装体的低矮化。另外,加强部175与立起部172以及被锁定部173、174直接连结而成为一体,因此更稳固地加强该被锁定部173、174。因此,即便被锁定部173、174无意中从插座连接器1的锁定金属件30受到较大的拔出力也能够保持足够的强度进行对抗。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被锁定金属件170从一个基部171立起两个立起部172,但也可以取而代之,例如,将基部171形成为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中央位置断开那样的形状,即,从一个基部立起一个立起部的部件。在以这种形状形成了被锁定金属件的情况下,由两个被锁定金属件构成的被锁定金属件对被壳体的各个端壁保持。此时,该两个被锁定金属件被配置为被锁定部彼此在连接器宽度方向对置,在该两个被锁定金属件彼此间形成接受槽部。
<第三实施方式>
图9A是第三实施方式的插头连接器202的立体图,图9B是表示被保持于图9A的插头连接器202的被锁定金属件270的立体图。第三实施方式的插头连接器202仅被锁定金属件的形状与第二实施方式的插头连接器102不同。该插头连接器202的插头侧壳体以及端子与上述插头连接器102的插头侧壳体以及端子的结构相同,因此标注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符号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参照图9A)。
图9A所示的插头连接器202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1嵌合连接。如图9B所示那样,插头连接器202的被锁定金属件270是在连接器嵌合方向(Z轴方向)、端子排列方向(X轴方向)以及连接器宽度方向(Y轴方向)的任一方向材料都连续的实心的一个部件,并通过金属部件的切削加工而制成。该被锁定金属件270形成为从第二实施方式的被锁定金属件170省略了加强部175的大部分(位于比被锁定部173、174更靠下方的位置的部分)的形状。对于被锁定金属件270的与上述被锁定金属件170对应的部分标注加了“100”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在这种形状的被锁定金属件270被保持于插头侧壳体50的端壁55的状态下,如图9A所示那样,被锁定部273、274从端槽部55A的内壁面(相对于连接器宽度方向成直角的面)突出而位于端槽部55A内。内侧被锁定部273与外侧被锁定部274直接连结而成为一体。
另外,沿被锁定金属件270的厚度方向(端子排列方向)观察,在连接器宽度方向对置的内侧被锁定部273彼此间、外侧被锁定部274彼此间遍及立起部272的上下方向整个区域延伸的槽部与第二实施方式的被锁定金属件170的接受槽部176同样是作为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接受插座连接器1的锁定金属件30的加强部37、38A、38B的接受槽部276而形成的。因此,通过本实施方式,也能够实现连接器组装体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的低矮化。
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也与第二实施方式中前述那样同样,作为变形例,也可以将被锁定金属件作为从一个基部立起一个立起部的部件而形成,并利用壳体的各个端壁保持由两个该被锁定金属件构成的被锁定金属件对。
<第四实施方式>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利用壳体的各个端壁保持由两个被锁定金属件构成的被锁定金属件对。图10A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图,图10B是表示被保持于图10A的插头连接器的被锁定金属件的立体图。如图10A所示那样,本实施方式的插头侧壳体350的端壁355在连接器宽度方向(Y轴方向)的中央位置形成有在端子排列方向(X轴方向)以及上下方向(Z轴方向)贯通的端槽部355A。该端槽部355A的在连接器宽度方向对置的内侧壁面彼此的下部在端子排列方向内侧位置(靠接受部356侧的位置)被连结。
构成上述被锁定金属件对的两个被锁定金属件370形成为在连接器宽度方向相互对称的形状,并如图10A所示那样,在连接器宽度方向在端槽部355A的两侧配置各一个,并通过一体模塑成型被保持于端壁355。如图10B所示那样,各被锁定金属件370是将金属板部件沿板厚方向弯曲而形成的,并具有:基部371,其沿插头侧壳体350(参照图10A)的底面延伸;一个立起部372,其从基部371的连接器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朝上方立起;突部370A,其从该立起部372的上部朝向连接器宽度方向内侧即朝向端槽部355A(参照图10A)突出;以及侧板部376,其从基部371的连接器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朝上方立起并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与立起部372面对面。沿端子排列方向观察,被锁定金属件370利用基部371、立起部372以及侧板部376形成为大致U字形状。
基部371具有在端子排列方向以及连接器宽度方向朝向外侧延伸的连接部371A。如图10A所示那样,该连接部371A向插头侧壳体350外延伸出去,并被焊接于电路基板的安装面的对应电路部(未图示)。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基部371的底面遍及其整个区域从插头侧壳体350的底面暴露,因此该基部371中的除上述连接部371A以外的部分也能够焊接于安装面的对应部。
在被锁定金属件370被保持于插头侧壳体350的端壁355的状态下,如图10A所示那样,突部370A从端槽部355A的内壁面(相对于连接器宽度方向成直角的面)突出而位于端槽部355A内。该突部370A的位于端子排列方向的内侧的端部作为内侧被锁定部373而形成,另外,该突部370A的位于端子排列方向的外侧的端部作为外侧被锁定部374而形成。
另外,侧板部376的板面从插头侧壳体350的端壁355的侧面(相对于连接器宽度方向成直角的面)暴露,该侧板部376保护端壁355的侧面。另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被锁定金属件70的侧板部76同样,侧板部376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以从端壁355的侧面暴露的板面与插座连接器的屏蔽部件接触而电导通。
在本实施方式中,成为相互独立的部件的两个被锁定金属件370在沿上下方向贯通的端槽部355A的连接器宽度方向的两侧配置各一个,除突部370A以外的部分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位于端槽部355A的范围外。因此,端槽部355A能够遍及该端槽部355A的上下方向的整个区域换言之插头侧壳体350的上下方向整个区域允许插座连接器的锁定金属件的对应部分(未图示)进入。其结果,与第一~第三实施方式相比,能够进一步增大该锁定金属件的对应部分能够进入的尺寸,从而能够提高连接器嵌合状态下连接器组装体的低矮化的效果。
<第五实施方式>
与前述的第四实施方式同样,本实施方式利用壳体的各个端壁保持由两个被锁定金属件构成的被锁定金属件对。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被锁定金属件的立起部从基部朝连接器嵌合方向前方立起之后被弯曲而整体形成为倒U字形,并在相对于电路基板的安装面平行地延伸的部分设置有被锁定部,在这方面与在立起部的朝连接器嵌合方向前方延伸的部分设置有被锁定部的第四实施方式结构不同。
图11A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图,图11B是表示被保持于图11A的插头连接器的被锁定金属件的立体图。如图11A所示那样,与第四实施方式同样,本实施方式的插头侧壳体450的端壁455在连接器宽度方向(Y轴方向)的中央位置形成有沿端子排列方向(X轴方向)以及上下方向(Z轴方向)贯通的端槽部455A。
构成上述被锁定金属件对的两个被锁定金属件470形成为在连接器宽度方向相互对称的形状,在连接器宽度方向在端槽部455A的两侧配置各一个,并通过一体模塑成型被保持于端壁455。如图11B所示那样,各被锁定金属件470是将金属板部件沿板厚方向弯曲而形成的,并具有沿插头侧壳体450(参照图11A)的底面延伸的基部471、从基部471的端子排列方向的内侧(接受部456侧)的端部延伸的倒U字形的一个立起部472、从该立起部472的两个侧缘部(以倒U字形延伸的缘部)中的连接器宽度方向内侧(端槽部455A侧)的侧缘部突出的突部470A、以及从该立起部472的连接器宽度方向外侧的侧缘部延伸的侧板部476。
基部471具有在连接器宽度方向的外侧位置朝端子排列方向外侧延伸的连接部471A。如图11A所示那样,该连接部471A向插头侧壳体450外延伸出去,并被焊接于电路基板的安装面的对应电路部(未图示)。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基部471的底面遍及其整个区域从插头侧壳体450的底面暴露,因此该基部471中的除上述连接部471A以外的部分也能够焊接于安装面的对应部。
如图11B所示那样,立起部472具有:内腿部472A,其从基部471的端子排列方向内侧的端部朝向作为连接器嵌合方向前方的上方(Z2方向)立起;过渡部472B,期在该内腿部472A的上端被弯曲并朝端子排列方向外侧(X2方向)延伸;以及外侧腿部472C,其在该过渡部472B的端子排列方向的外侧的端部被弯曲并朝下方(Z1方向)延伸,从连接器宽度方向观察,该立起部472整体形成为倒U字形。另外,外侧腿部472C的下端部(立起部472的自由端部)形成为在连接器宽度方向比立起部472中的其他部分宽度宽,在该连接器宽度方向位于比连接部471A更靠内侧的位置,并能够焊接于电路基板的安装面。
在被锁定金属件470被保持于插头侧壳体450的端壁455的状态下,如图11A所示那样,突部470A从端槽部455A的内壁面(相对于连接器宽度方向成直角的面)突出而位于端槽部455A内。该突部470A的位于端子排列方向的内侧的端部作为内侧被锁定部473形成,另外,该突部470A的位于端子排列方向的外侧的端部作为外侧被锁定部474形成。
另外,侧板部476的板面从插头侧壳体450的端壁455的侧面(相对于连接器宽度方向成直角的面)暴露,该侧板部476保护端壁455的侧面。另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被锁定金属件70的侧板部76同样,侧板部476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以从端壁455的侧面暴露的板面与插座连接器的屏蔽部件接触而电导通。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前述的第四实施方式同样,能够遍及端槽部455A的上下方向的整个区域、换言之插头侧壳体450的上下方向整个区域,允许插座连接器的锁定金属件的对应部分进入,从而能够提高连接器嵌合状态下连接器组装体的低矮化的效果。
Claims (8)
1.一种电连接器,其可插拔地与对象连接器嵌合连接,该电连接器具有:壳体,其以相对于连接器嵌合方向成直角的一个方向为长边方向延伸;端子,其以所述长边方向为端子排列方向被排列保持于该壳体;以及被锁定金属件,其被所述壳体保持,所述壳体具有用于接受对象连接器的接受部,
所述电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被锁定金属件位于端子排列方向两端,被壳体的沿相对于所述连接器嵌合方向以及所述端子排列方向这两个方向成直角的连接器宽度方向延伸的端壁保持,并能够与设置于所述对象连接器的对象锁定部件卡止,
在所述壳体的端壁以朝向连接器嵌合方向前方开口的方式形成有允许所述对象锁定部件进入的凹部,
所述被锁定金属件具有:基部,其位于连接器嵌合方向后方;立起部,其从该基部朝连接器嵌合方向前方立起;以及被锁定部,其从该立起部沿连接器宽度方向突出地位于所述凹部内,
在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对象连接器的连接器嵌合状态下,允许所述对象锁定部件朝所述凹部进入,并且所述被锁定部能够在连接器拔出方向与所述对象锁定部件的锁定部卡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所述被锁定金属件是作为在所述连接器宽度方向达到所述凹部的两侧而存在的一个部件而形成的,
所述基部在所述连接器宽度方向上在包括所述凹部的整个范围内延伸,
所述立起部分别相对于所述凹部位于两侧,
所述被锁定部从各个所述立起部朝向所述凹部突出并相互对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针对一个端壁设置有两个所述被锁定金属件,
两个所述被锁定金属件的所述立起部分别相对于所述凹部位于两侧,
两个所述被锁定金属件的所述被锁定部从各个所述立起部朝向所述凹部突出并相互对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两个所述被锁定金属件形成为在所述连接器宽度方向相互对称的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所述被锁定金属件在相对于所述立起部以及所述被锁定部在所述端子排列方向邻接的位置具有加强部,该加强部从所述基部朝连接器嵌合方向前方立起并且在所述连接器宽度方向上在包括所述被锁定部的整个范围内延伸并与该被锁定部连结。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所述被锁定金属件是一个在所述连接器嵌合方向、所述端子排列方向以及所述连接器宽度方向的任一方向上材料都连续的实心的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所述被锁定金属件为金属板制,并形成为在沿该金属板的板厚方向被折弯的状态下多个板部在端子排列方向重叠的重叠形状,所述立起部以及所述被锁定部形成于多个所述板部中的一部分的板部,所述加强部形成于多个所述板部中的与所述一部分的板部邻接的其他板部。
8.一种电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和相对于该电连接器嵌合连接的对象连接器,该对象连接器具有锁定部,该锁定部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相对于所述电连接器的所述被锁定金属件的所述被锁定部能够在阻止连接器拔出的方向上卡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175680 | 2016-09-08 | ||
JP2016175680 | 2016-09-08 | ||
JP2017-089771 | 2017-04-28 | ||
JP2017089771A JP6696933B2 (ja) | 2016-09-08 | 2017-04-28 |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809017A true CN107809017A (zh) | 2018-03-16 |
CN107809017B CN107809017B (zh) | 2020-07-07 |
Family
ID=615698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717952.9A Active CN107809017B (zh) | 2016-09-08 | 2017-08-21 | 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装体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809017B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038013A (zh) * | 2017-06-09 | 2018-12-18 | 莫列斯有限公司 | 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
CN109962356A (zh) * | 2017-12-26 | 2019-07-02 |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 电路基板用l型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CN110797687A (zh) * | 2018-08-03 | 2020-02-14 | Smk株式会社 | 电连接器 |
US10594077B2 (en) | 2017-06-09 | 2020-03-17 | Molex, Llc |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00068900A1 (en) * | 2008-09-16 | 2010-03-18 | Hon Hai Pricision Ind.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low profile contacts |
US20130012039A1 (en) * | 2011-07-07 | 2013-01-10 |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 Connector |
CN103384036A (zh) * | 2012-05-01 | 2013-11-06 |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 电连接器组装体、插塞式连接器以及插座式连接器 |
CN103765698A (zh) * | 2011-08-31 | 2014-04-30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插口件及使用了该插口件的连接器 |
CN104112947A (zh) * | 2013-04-18 | 2014-10-22 |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 电连接器 |
CN104733897A (zh) * | 2013-12-24 | 2015-06-24 |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 电连接器 |
-
2017
- 2017-08-21 CN CN201710717952.9A patent/CN10780901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00068900A1 (en) * | 2008-09-16 | 2010-03-18 | Hon Hai Pricision Ind.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low profile contacts |
US20130012039A1 (en) * | 2011-07-07 | 2013-01-10 |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 Connector |
CN103765698A (zh) * | 2011-08-31 | 2014-04-30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插口件及使用了该插口件的连接器 |
CN103384036A (zh) * | 2012-05-01 | 2013-11-06 |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 电连接器组装体、插塞式连接器以及插座式连接器 |
CN104112947A (zh) * | 2013-04-18 | 2014-10-22 |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 电连接器 |
CN104733897A (zh) * | 2013-12-24 | 2015-06-24 |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 电连接器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038013A (zh) * | 2017-06-09 | 2018-12-18 | 莫列斯有限公司 | 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
US10594077B2 (en) | 2017-06-09 | 2020-03-17 | Molex, Llc |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
CN109962356A (zh) * | 2017-12-26 | 2019-07-02 |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 电路基板用l型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CN109962356B (zh) * | 2017-12-26 | 2021-10-08 |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 电路基板用l型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CN110797687A (zh) * | 2018-08-03 | 2020-02-14 | Smk株式会社 | 电连接器 |
CN110797687B (zh) * | 2018-08-03 | 2021-05-14 | Smk株式会社 | 电连接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809017B (zh) | 2020-07-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809037A (zh) | 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装体 | |
CN107809017A (zh) | 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装体 | |
CN103384036B (zh) | 电连接器组装体、插塞式连接器以及插座式连接器 | |
KR101886959B1 (ko) | 커넥터 | |
CN103765698B (zh) | 插口件及使用了该插口件的连接器 | |
CN102195202B (zh) | 雄型连接器、雌型连接器及由这些连接器构成的电连接器 | |
CN106558804B (zh) | 插座连接器及插头连接器 | |
JP2015060628A (ja) | コネクタ | |
TWI694646B (zh) | 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裝體 | |
TWI569518B (zh) | 電連接器 | |
CN110581398B (zh) | 电力端子连接器 | |
JP2019040823A (ja) |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 |
JP6894877B2 (ja) | 防水コネクタ | |
CN104078799A (zh) | 中继电连接器 | |
CN107181078A (zh) | 扁平导体用电连接器 | |
US7077674B2 (en) | Board attachment type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109004459B (zh) | 电连接器 | |
JP2009117379A (ja) | 端子金具 | |
JP5890265B2 (ja) | ジョイント端子 | |
CN105226425B (zh) | 连接器 | |
JP3137001B2 (ja) | コネクタ | |
JP3680735B2 (ja) | 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 | |
JP5890266B2 (ja) | ジョイント端子 | |
JP2001210436A (ja) | 雌端子金具の短絡構造 | |
JP2014011147A (ja) | ジョイント端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2 |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2 |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Hirose Electric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rose Electric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