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70601A - 一种板栗保藏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板栗保藏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70601A
CN106070601A CN201610412087.2A CN201610412087A CN106070601A CN 106070601 A CN106070601 A CN 106070601A CN 201610412087 A CN201610412087 A CN 201610412087A CN 106070601 A CN106070601 A CN 1060706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men castaneae
preservation
endophyte
preserving
proces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1208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70601B (zh
Inventor
邱跃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Dabie Pharmaceutical Lt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Dabie Pharmaceutical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Dabie Pharmaceutical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Dabie Pharmaceutical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41208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70601B/zh
Publication of CN1060706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706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706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706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BPRESERVING, e.g. BY CANNING, MEAT, FISH, EGGS, FRUIT, VEGETABLES, EDIBLE SEEDS; CHEMICAL RIPENING OF FRUIT OR VEGETABLES; THE PRESERVED, RIPENED, OR CANNED PRODUCTS
    • A23B9/00Preservation of edible seeds, e.g. cereals
    • A23B9/16Preserving with chemicals
    • A23B9/24Preserving with chemicals in the form of liquids or solids
    • A23B9/26Organic compounds; Microorganisms; Enzym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BPRESERVING, e.g. BY CANNING, MEAT, FISH, EGGS, FRUIT, VEGETABLES, EDIBLE SEEDS; CHEMICAL RIPENING OF FRUIT OR VEGETABLES; THE PRESERVED, RIPENED, OR CANNED PRODUCTS
    • A23B9/00Preservation of edible seeds, e.g. cereals
    • A23B9/16Preserving with chemicals
    • A23B9/24Preserving with chemicals in the form of liquids or solids
    • A23B9/26Organic compounds; Microorganisms; Enzymes
    • A23B9/28Microorganisms; Enzymes; Antibiot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002/00Food compositions, function of food ingredients or processes for food or foodstuff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板栗保藏方法,属于板栗保藏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选果:挑选无虫害、饱满和无伤的板栗;(2)保鲜剂处理:用保鲜剂浸泡15‑35分钟;(3)清水浸泡:将步骤(2)处理过的板栗用40‑50℃清水浸泡20‑40分钟;(4)生物处理:将步骤(3)处理过的板栗用含有内生菌的水溶液浸泡15‑25分钟,晾干;(5)水分控制:将步骤(4)处理过的板栗冻干或者冷风干燥控制水分含量为38‑44%;(6)冷藏:将步骤(5)处理过的板栗置于冷库中保存,湿度为85‑95%,温度为‑4‑0℃;所述内生菌为从待保藏板栗中分离出来且至少对腐皮镰刀菌和炭疽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的内生菌。

Description

一种板栗保藏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板栗保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板栗保藏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化学与生物结合且针对罗田板栗的保鲜方法。
背景技术
板栗是中国的特产干果之一,特别是中国北方的板栗,其色、香、味、形俱佳,在日本、韩国等市场占有率极高,需求量也在逐年上升。有资料显示,目前全球板栗年总产量约为70-80 万吨,中国板栗年总产量占全球板栗总产量的60%左右,而全球每年的板栗需求量在200万吨以上,市场缺口很大。由于中国板栗总体产量还远远不足,西欧、北美市场几乎还没有开拓,因此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板栗保藏过程中主要存在3个问题:霉变、褐变和口味变差,口味变差主要是失水严重、糖分变化以及前述的霉变、褐变等引起,会出现发苦、变硬、香味变淡等情形。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4-0℃进行低温冷藏,但是采用普通冷藏方式,6个月左右褐变率为7%,发霉率5%,失水率为15-20%,效果并不理想。
在生产加工阶段,褐变是最突出的问题,也是影响板栗成品质量的主要因素。板栗加工过程中极易褐变,目前市场上真空或充气小包装的板栗仁均为黑褐色,商品外观差,褐变导致营养损失、抗氧化等生物有效性降低。具体地,板栗的褐变包括酶促褐变和非酶促褐变。酶促褐变是由于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引起板栗中的酚类与单宁等成分氧化而产生的颜色变化,其产物是复杂的聚合物--类黑精。非酶促褐变主要是Maillard(美拉德)反应、抗坏血酸氧化及由于金属离子引起的褐变。鲜品板栗仁在空气中暴露,由于与氧接触酶促褐变很快就会引起褐变,酶促褐变是由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引起栗果中的酚类与单宁等成分氧化而产生的颜色变化。另外板栗本身和与环境接触还含有菌落,新鲜板栗本身还有呼吸作用,如果直接包装还会由微生物或呼吸作用产生涨袋,严重影响销售。但通过常规的高温漂烫等杀菌和灭酶工艺,也会立即产生非酶促褐变,非酶促褐变主要是由Maillard 反应生成。目前一些常用的如次氯酸钠和亚硫酸盐漂白护色剂,虽然效果显著,但具有潜在食用安全风险,有些国家已禁止使用该类化学物品处理食品。另外在高温加热过程中板栗果肉会产生破碎和淀粉老化现象,影响了产品品质。因此,保持天然鲜黄色彩、保质期过关的板栗鲜品包装产品在市场上还十分少见。
近年来,科研工作者对板栗褐变控制的研究,主要采用护色液来防止其褐变,而护色液配方以含壳聚糖、Vc或山梨酸钾为主。为此,中国发明专利CN201010185292.2公开了一种板栗生物保鲜剂,它由壳聚糖、茶多酚、植酸和山犁酸钾组成,其重量份配比为:壳聚糖5-15、茶多酚0.5-1.5、植酸0.5-1.5、山犁酸钾1.5-2.5。上述方法虽然一定程度抑制了板栗的褐变,但是加工后的板栗产品风味变差,失去了板栗特有的香气和口感,同时其也不能解决霉变问题。
另外,板栗采后的含水量约在50%左右,呼吸强度比许多水果还高,因此极易腐烂,新陈代谢及呼吸作用还会消耗体内积累的物质,随着时间增长,其生理性状和化学成分也会发生变化。另外,板栗在生长时常遭到栗食象鼻虫、某些真菌等的侵害和繁殖而造成板栗腐烂、霉变。据统计,每年因霉烂、虫害、失水和发芽而造成的采后损失达总产量的35%-50%,损失巨大。现有的板栗贮藏保鲜技术研究主要包括:冷藏、辐照、气调保鲜和涂膜保鲜等。贮藏前后各品种的含水量、脂肪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呈显著性差异。其中冷藏是目前国内贮藏板栗广泛使用的方法,它虽能延长贮藏时间,但在贮藏后期品质下降明显,失水严重,不能达到高标准。
其中,板栗霉变主要由两种原因引起,一种是霉变菌种过度繁殖,破坏板栗的组织结构,使板栗变黑变褐并发出腐臭味;另一种是由其内在原因引起,如含水量高或贮藏期失水率大,含糖多,淀粉酶等活性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板栗保藏方法,该方法不但降低了板栗保藏过程中的霉变率和褐变率,还保证了板栗的口味,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板栗保藏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果:挑选无虫害、饱满和无伤的板栗,该过程可以通过人工和机械加工结合的方式实现。
(2)保鲜剂处理:用保鲜剂浸泡15-35分钟,保鲜剂的组成与质量百分含量为:儿茶酸0.02-0.05%,NaCl0.5-1%,水杨酸0.015-0.025%,茶多酚0.3-1%,壳聚糖3-8%,柠檬酸0.03-0.1%,维生素E 0.1-0.4%,余量为水。该保鲜剂具有护色和杀菌消毒作用。其中,微量的水杨酸可用于食品杀菌和防腐,儿茶酸和茶多酚针对板栗中潜伏的致病原有杀灭效果;壳聚糖、柠檬酸、维生素E和NaCl具有护色的作用,壳聚糖主要形成保护膜。同时,添加的各物质尽量避免对板栗口感的影响,而各物质协同作用以达到最大的效果。
(3)清水浸泡:将步骤(2)处理过的板栗用40-50℃清水浸泡20-40分钟;该过程具有清洗、固化和改变板栗内某些物质活性的作用。如能更好地保持板栗中POD活性、PPO活性和淀粉酶活性的稳定性,而且能降低板栗的腐烂率和失重率,延长保存期限。
经过上述两步处理,基本可以杀灭掉板栗组织中潜伏的致病菌,后续再通过接种有益菌进一步地防止其霉变。
(4)生物处理:将步骤(3)处理过的板栗用含有内生菌的水溶液浸泡15-25分钟,晾干;其中,步骤(4)使用的内生菌为从待保藏板栗中分离出来且至少对腐皮镰刀菌和炭疽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的内生菌;进一步地,内生菌从同一产区的同一品种的的板栗分离而来;更进一步地,内生菌从同一产区的板栗分离而来。具体地,要求内生菌对腐皮镰刀菌和炭疽菌的抑制率均大于50%。该过程可以在板栗表面接种少量的有益菌种以抑制引起发霉的病原菌的生长,并控制板栗内部某些酶的活性。在发霉的板栗中,申请人虽然能在霉烂的病斑上分离得到多种真菌,但是真正导致板栗腐烂的只是某一种或几种被称作优势菌的病原微生物,并需要考虑他们的竞争关系。申请人发现对于无伤的板栗,腐皮镰刀菌和炭疽菌能透过表皮引起板栗霉变,致病率分别为25%左右和17%左右,而其他优势菌种的致病率均在5%以下。而对于有伤的板栗,霉变板栗上分离得到的优势菌种的致病率均在50%。其中,内生菌具有如下作用:(1)产生拮抗微生物的低分子量的物质,如:植物保护素,多聚糖,木质素,富含经葡氨酸的糖蛋白;(2)诱导一些氧化酶类和水解酶类,如几丁质酶、葡聚糖酶和过氧化物酶;(3)诱导病程相关蛋白的产生;(4)与其他菌种形成竞争,抑制其他菌种的生长。具体地,对于罗田本地的板栗,可以采用黄冈师范大学经济林木种质改良与资源综合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筛选得到的解淀粉芽孢杆菌亚种CMN1308,其来源可以来源于该实验室(原菌或者其改良菌)或者来自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号为CCTCC M2013568),具体详见申请号为CN201310672539.7的专利。其中,内生菌可以是当年取快要成熟的板栗进行筛选纯化,再经扩大培养得到;也可以在早熟品种的板栗上进行筛选纯化,再经扩大培养得到;还可以用往年冷藏的内生菌株扩大培养得到。
(5)水分控制:将步骤(4)处理过的板栗冻干或者冷风干燥控制板栗的水分含量为38-44%,冻干或者冷风干燥的温度可以为-12—-8℃;优选控制水分含量为40%左右;经试验发现,含水量在40%左右冷冻保藏失水较少,且能减少霉变和褐变。
(6)冷藏:将步骤(5)处理过的板栗置于冷库中保存,湿度为85-95%,温度为-4-0℃。
其中,上述过程均需要避免损伤板栗表皮,因为有伤板栗霉变的致病病原微生物完全不一样,如有伤板栗,链格孢菌的致病率达到65%以上。进一步地,在步骤3后可以人工筛选明显损伤的板栗。
其中,上述方法的各个步骤是相互配合的,在保鲜剂处理工序中,酚类物质可抑制病原菌致病因子的活性,能杀灭大多数果肉中潜伏的病菌;儿茶酸对炭疽菌产生的果胶酶的抑制有着密切联系;用热水处理可有效抑制腐皮镰刀菌等浸染引起的腐烂。同时上述各个步骤都对板栗内部的活性物质产生影响,如PPO和POD。
优选地,步骤(2)使用的保鲜剂的组成与质量百分含量为:儿茶酸0.03-0.04%,NaCl 0.7-1%,水杨酸0.018-0.020%,茶多酚0.5-0.8%,壳聚糖5-8%,柠檬酸0.04-0.06%,维生素E 0.25-0.40%,余量为水。
更优选地,步骤(2)使用的保鲜剂的组成与质量百分含量为:儿茶酸0.04%,NaCl1%,水杨酸0.02%,茶多酚0.6%,壳聚糖8%,柠檬酸0.05%,维生素E 0.3%,余量为水。
另外,在上述保鲜剂中也可以加入碳酸钠调整其pH值,调整其pH值为8-9。
其中,内生菌的筛选方法为: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并通过平板稀释法纯化,其筛选方法与常见的筛选内生菌的方法一致。
其中,内生菌的使用方法为:筛选得到的菌种经一级种子培养、二级液体种子培养、发酵培养和稀释至400-1000倍后使用。其使用方法与常见的菌种的使用方式一致。
具体地,内生菌的具体使用方法为:
一级种子培养:将筛选得到的内生菌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在35-40℃和100-120r/min的条件下培养22-24h,制得一级母液。
二级液体种子培养:将前述一级母液接入二级母液培养基中,按1-5%的体积百分比接种,培养条件为:通气比1:0.5-1.2,搅拌转速为150-200r/min,培养温度为35-37℃,罐压为0.03-0.05MPa,培养时间为20-22h ,制得二级母液。
发酵培养:将前述二级母液接入发酵培养基中,按1-5%的体积百分比接种,培养条件为:通气比为1:0.5-1.2,搅拌转速为150-200r/min,培养温度为35-37℃,罐压为0.03-0.05MPa,培养时间为46-48h,制得发酵液。
稀释;将前述发酵液用400-1000倍重量的水稀释得到含有内生菌的水溶液,得到的含有内生菌的水溶液的有效菌活为(0.2-1)*106cfu/g。
进一步地,用于一级种子培养的液体培养基为常见的LB液体培养基;用于二级液体种子培养的二级母液培养基的成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为:蔗糖2-4%、葡萄糖2-4%、酵母粉1-3%、蛋白粉0.5-1%、磷酸二氢钾0.03-0.07%、硫酸锰0.003-0.006%;用于发酵培养的发酵培养基成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为:淀粉4-7%、葡萄糖4-7%、酵母粉1.5-2.5%、蛋白粉0.7-1.5%、磷酸二氢钾0.03-0.07%、硫酸锰0.003-0.006%。
优选地,在步骤(6)中,保藏开始至60天(包括60天)内,温度为-2-0℃,湿度为90-95%;保藏60-120天(包括120天)之间,保藏温度为-3—-2℃,湿度为85-90%;保藏120天后,保藏温度为-4—-2℃,湿度为85-90%。该过程是根据POD和PPO的数值变化综合考虑得到。经检测,在冷藏过程中,POD前30天升高(最大值250ug-1*min-1左右),后逐渐降低,120天最低(30ug-1*min-1左右)后逐渐上升;PPO先高后低,90天最高(170ug-1*min-1左右)。该条件能更好地保证POD和PPO的稳定,不但能减缓霉变还能减少失水率。
本发明提供的板栗保藏方法在降低其发霉率和褐变率的同时,还保持了其特有的清香和甘甜口味,使其色、香、味俱佳。各步骤协同增效作用,保鲜期长,失水率低,有效防止虫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1、内生菌的筛选
1.1内生菌的定义
内生菌是指在植物生活史的一定阶段或全部阶段,生活于健康植物的各种组织和器官的细胞间隙或细胞内的细菌或真菌,可通过组织学方法或从严格表面消毒的植物组织中分离或从植物组织内直接产生扩增出微生物DNA的方法来证明其内生。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着内生菌,由于其生活在没有外在感染症状的健康植物组织内部,因此植物内生菌的存在和作用长期以来未被发现。从板栗中可以分离出4-7种内生菌,其数量和种类根据板栗的产地和种类略有不同,而同一产地的板栗的内生菌基本一致。
研究表明植物内生菌与病原菌具有相同的生态位,在植物体内相互竞争空间、营养,使病原菌得不到正常的营养供给而消亡,从而增强宿主抵御病害的能力。另外植物内生菌可以分泌抗生素、毒素等代谢物质,这些代谢物质能够诱导植物产生系统抗性(ISR)。因此,对植物施用植物内生菌产生的抗菌剂、抗虫剂,来增强植物的抗逆性,起到生物防治效果,既减少了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又保证了植物的产量品质。
1.2霉变病原菌的确认
分别取3个冷库的发霉板栗,冷库所有分别为华丽食品、绿润食品和大别山药业,分别来自胜利镇的九月寒品种、来自河铺镇的桂花香品种和来自平湖镇的浅刺大板栗品种,分别编号为1-3,致腐菌株的分离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平板稀释法纯化,菌种冷藏保存待鉴定。将分离获得的各菌株分别移接于PDA平板中央,置于25℃温箱中培养,逐天观察,记载菌落的培养形状,描述实体及孢子的形态、颜色等特征,并对其孢子进行显微测量,每菌株测量50个孢子,选择出现频率高的优势菌株,其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编号 分离菌种 优势菌种
1 8 5
2 9 5
3 8 5
根据优势菌种的形状和查阅文献,发现编号1-3的5种优势菌种一致,分别为链格孢菌、腐皮镰刀菌、壳梭孢菌、青霉菌和炭疽菌,分离率平均为51.3%,47.2%,29.7%,21.5%和20.1%。
1.3无伤条件下霉变病原菌的确认
从发霉板栗分离得到的5种致腐菌株,采取有伤接种和无伤接种两种方法回接到板栗种仁上,接种发病后调查发病率和发病程度,有伤接种时5种致腐菌株均能侵入板栗且致病率均大于65%;而无伤接种时,链格孢菌、壳梭孢菌和青霉菌均不发病,腐皮镰刀菌和炭疽菌的致腐率分别为23.1%和11.5%;而将腐皮镰刀菌和炭疽菌采用无菌接种方式接种到同一板栗上时,致腐率为21.7%。进一步地,对经过后续实施例1步骤2和3处理过的板栗(分五组,每组180颗)分别采用无伤接种5种致腐菌株,链格孢菌、壳梭孢菌和青霉菌的发病率分别为1.1%、2.2%和1.7%,可能是由于处理过程中擦伤其表皮引起病变;而腐皮镰刀菌和炭疽菌的发病率分别为10.9%和7.3%,步骤2和3中杀灭了板栗中潜伏的致病菌且改变了板栗中某些活性物质的含量,有效地降低了发病率。
1.4内生菌的分离与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
对编号1-3的板栗进行常温气调贮藏。取未发生霉变的板栗,按照本领域的常用方法进行内生细菌的分离和培养,均得到5种且相同的内生细菌,分别编号为a、b、c、d和e。分别以腐皮镰刀菌和炭疽菌作为指示菌株,按照本领域的常用方法,采取平板对峙培养法对内生菌的抑菌活性进行检测。过程如下:分别在PDA平板距离中心2cm的两点上分别接种25℃下恒温培养1周的同质等量的内生菌和供试病原菌的菌丝饼,病原菌分别为腐皮镰刀菌和炭疽菌。每个处理均设3个重复,并以只接病原菌不接内生菌的为对照,置于25℃恒温箱中培养,逐日观察抑菌作用,待对照长满时,测量对峙培养和对照处理的病菌菌落生长半径,计算病菌菌落生长抑制率(表2),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对照菌落半径-对峙培养的菌落半径)/对照菌落半径×100%。
表2为各内生菌对腐皮镰刀菌的抑制率
a b c d e 对照
半径(mm) 35.7±1.0 13.5±0.6 27.3±0.8 39.7±1.0 45.9±1.2 55
抑制率(%) 35.1 75.5 50.4 27.8 16.5  
表3为各内生菌对炭疽菌的抑制率
a b c d e 对照
半径(mm) 25.5±0.8 15.3±0.6 39.2±1.0 41.3±1.0 37.6±1.2 48
抑制率(%) 46.9 68.1 18.3 14 21.7  
同时,简单做了一下内生菌对腐皮镰刀菌和炭疽菌混合菌的抑制效果,发现菌种b的抑制效果最好,其他菌种的抑制效果不好。
1.5内生菌的确认
通过将菌种b与菌株CMN1308的形状和生化特性进行对比,发现两菌株为同一菌种。
1.6内生菌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中的应用
实施例1
(1)选果:挑选无虫害、饱满和无伤的板栗。
(2)保鲜剂处理:用保鲜剂浸泡20分钟,保鲜剂的组成为:儿茶酸0.04wt%,NaCl1wt%,水杨酸0.02wt%,茶多酚0.6wt%,壳聚糖8wt%,柠檬酸0.05wt%,维生素E 0.3wt%。
(3)清水浸泡:将步骤(2)处理过的板栗用40℃清水浸泡40分钟。
(4)生物处理:将步骤(3)处理过的板栗用含有菌种b的水溶液浸泡20分钟,晾干;其中,菌种b的水溶液由菌种b经一级种子培养、二级液体种子培养、发酵培养和稀释至600倍后使用。
(5)水分控制:将步骤(4)处理过的板栗冷风干燥控制水分含量为40%左右,风干温度为-12—-8℃。
(6)冷藏:保藏60天内,温度为-2-0℃,湿度为90-95%;保藏60-120天,保藏温度为-3—-2℃,湿度为85-90%;保藏120天后,保藏温度为-4—-2℃,湿度为85-90%。
实施例2-6
实施例2-6与实施例1的过程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保鲜剂的组成略有不同,其百分比含量如表4所示:
表4
其中,实施例3中步骤3采用45℃清水浸泡30分钟,步骤4发酵液稀释500倍;实施例6中步骤3采用50℃清水浸泡20分钟,步骤4发酵液稀释1000倍,步骤5冻干控制水分含量42%。实施例2-6处理后的板栗保藏180天后检测发霉率和褐变率均小于3.5%。
1.7内生菌在板栗防腐过程中的应用效果验证
下面对各内生菌的防腐效果进行实验,取编号1的板栗,分为六组,每组250颗,将板栗放入编号为a-e的内生菌菌种孢子悬浮液和清水中浸泡3分钟,使整个板栗均匀接触菌液,取出后于室温保温培养,接菌后的20天检查板栗的发霉情况。其结果如表5所述:
表5为各内生菌处理后板栗的发霉情况
a b c d e 对照
坏果 158 53 163 197 185 141
腐烂率(%) 63.2 21.2 65.2 78.8 74.0 56.4
将实施例1中的步骤1-3处理后的板栗放入编号为a-e的内生菌菌种孢子悬浮液和清水中浸泡20分钟,各菌种的有效菌活均控制在0.5*106cfu/g左右,晾干,晾干后放入冷库中进行常规保存,180天后检查板栗的发霉情况。其结果如表6所述:
表6为经本发明步骤1-3处理后再由各内生菌处理的板栗的发霉情况
a b c d e 对照
坏果 17 6 35 51 48 12
腐烂率(%) 6.8 2.4 14 20.4 19.2 4.8
从表6可以看出,经步骤1-3处理和冷藏有利于板栗的保藏,其能很大限度地抑制各菌种的繁殖,以减少霉变,同时可以看出内生菌b能有效避免板栗霉变,其他几种内生菌反而可引起板栗霉变。
1.8对本发明提供的储藏方法进行验证
下面对实施例1中各条件进行冷库实验,每个处理250颗,冷藏时间180天,时间为14年10月至15年4月,板栗来源为来自胜利镇的九月寒品种,各处理如下:
处理1与实施例1相同。
处理2与实施例1的过程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步骤1将板栗的表皮切口。
处理3除了不进行步骤2,其他过程与实施例1一致。
处理4除了不进行步骤2和3,其他过程与实施例1一致。
处理5与实施例1的过程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步骤2使用的保鲜剂的组成为:NaCl 1wt%,壳聚糖8wt%,柠檬酸0.05wt%,维生素E 0.3wt%。
处理6与实施例1的过程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步骤2使用的保鲜剂的组成为:儿茶酸0.04wt%,水杨酸0.02wt%,茶多酚0.6%wt。
处理7与实施例1的过程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步骤2使用的保鲜剂的组成为:NaCl 1wt%,壳聚糖8wt%,柠檬酸0.05wt%,维生素E 0.3wt%,水杨酸0.02wt%,茶多酚0.6%wt。
处理8与实施例1的过程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步骤2使用的保鲜剂的组成为:NaCl 1wt%,壳聚糖8wt%,柠檬酸0.05wt%,维生素E 0.3wt%,水杨酸0.02wt%,儿茶酸0.04wt%。
处理9与实施例1的过程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步骤2使用的保鲜剂的组成为:NaCl 1wt%,柠檬酸0.05wt%,维生素E 0.3wt%,水杨酸0.02wt%,儿茶酸0.04wt%,茶多酚0.6%wt。
处理10与实施例3一致。
处理11与实施例1的过程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步骤2使用的保鲜剂的组成为:NaCl 1.5wt%,壳聚糖12wt%,柠檬酸0.01wt%,维生素E 0.5wt%,水杨酸0.01wt%,儿茶酸0.1wt%,茶多酚0.1%wt。
处理12与实施例1的过程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步骤2使用的保鲜剂的组成为:NaCl 0.5wt%,壳聚糖1wt%,柠檬酸0.01wt%,维生素E 1wt%,水杨酸0.05wt%,儿茶酸0.01wt%,茶多酚1.5%wt。
处理13与实施例1的步骤1-2和4-6一致,不执行步骤3,步骤2完成后清水冲洗后直接执行步骤4。
处理14与实施例1的过程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步骤3采用55℃的清水浸泡30分钟。
处理15与实施例1的过程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步骤3采用30℃的清水浸泡10分钟。
处理16与实施例1的步骤1-2一致,不同之处在于,步骤2后直接执行步骤6进行冷藏。
处理17与实施例1的步骤1-2一致,不同之处在于,步骤3为将步骤2处理后的板栗于清水中浸泡20分钟,后按照实施例1执行冷藏。
处理18与实施例1的过程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不执行步骤4,步骤3后,晾干,直接执行步骤5。
处理19与实施例1的过程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步骤4使用的菌种为CMN1308,来自黄冈师范大学经济林木种质改良与资源综合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处理20与实施例1的过程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步骤4使用的菌种为a。
处理21与实施例1的过程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步骤4发酵液的稀释倍数为100倍。
处理22与实施例1的过程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步骤4发酵液的稀释倍数为2000倍。
处理23与实施例1的步骤1-4一致,不同之处在于,不进行步骤5(水分含量在50%左右),步骤4后直接执行步骤6。
处理24与实施例1的过程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步骤5将板栗的水分含量通过冷风干燥控制在45%。
处理25与实施例1的过程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步骤5将板栗的水分含量通过冷风干燥控制在35%。
处理26与实施例1的步骤1-5一致,不同之处在于,步骤6用常规恒温冷藏(可采用本公司另一冷库),冷藏温度为-2.5±0.3℃,空气湿度90±2%。
处理27为板栗采摘后直接进行恒温冷冻保藏(可采用本公司另一冷库),冷藏温度为-2.5±0.3℃,空气湿度90±2%。
其中,处理1-27的结果如表7所示:
表7
其中,经过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保藏的板栗,失水率在12%左右,色泽金黄且丰满,同时糖度25-30之间,具有板栗特有的清香,口感较好;另外,保鲜剂的加入能影响板栗的口感,而其他外源菌的加入反而使板栗的发霉率提高;而失水率和褐变率的降低是各条件综合考虑的结果。
1.9对板栗保藏过程进行跟踪
下面对编号1-3的板栗进行冷库储藏(分别来自胜利镇的九月寒品种、来自河铺镇的桂花香品种和来自平湖镇的浅刺大板栗品种),分别冷藏在华丽食品、绿润食品和大别山药业的冷库中,在预定时间点抽检板栗的发霉率和褐变率,冷藏时间为14年9月至15年7月,计算平均值,其结果如表8所示:
表8
从表8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保藏方法,冷藏10个月的发霉率和褐变率均小于5%,而采用直接冷藏的发霉率和褐变率均为10%左右;保藏10个月后的板栗饱满、色泽金黄,且具有板栗特有的香气和滋味,口感脆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板栗保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选果:挑选无虫害、饱满和无伤的板栗;
(2)保鲜剂处理:用保鲜剂浸泡15-35分钟;
(3)清水浸泡:将步骤(2)处理过的板栗用40-50℃清水浸泡20-40分钟;
(4)生物处理:将步骤(3)处理过的板栗用含有内生菌的水溶液浸泡15-25分钟,晾干;
(5)水分控制:将步骤(4)处理过的板栗冻干或者冷风干燥控制水分含量为38-44%;
(6)冷藏:将步骤(5)处理过的板栗置于冷库中保存,湿度为85-95%,温度为-4-0℃;
其中,步骤(2)使用的保鲜剂的组成与质量百分含量为:儿茶酸0.02-0.05%,NaCl 0.5-1%,水杨酸0.015-0.025%,茶多酚0.3-1%,壳聚糖3-8%,柠檬酸0.03-0.1%,维生素E 0.1-0.4%,余量为水;
步骤(4)使用的内生菌为从待保藏板栗中分离出来且至少对腐皮镰刀菌和炭疽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的内生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栗保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使用的保鲜剂的组成与质量百分含量为:儿茶酸0.03-0.04%,NaCl 0.7-1%,水杨酸0.018-0.02%,茶多酚0.5-0.8%,壳聚糖5-8%,柠檬酸0.04-0.06%,维生素E 0.25-0.40%,余量为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栗保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生菌的筛选方法为: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并通过平板稀释法纯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栗保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生菌的使用方法为:筛选得到的菌种经一级种子培养、二级液体种子培养、发酵培养和稀释至400-1000倍后使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栗保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生菌的具体使用方法为:
一级种子培养:将所述内生菌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在35-40℃和100-120r/min的条件下培养22-24h,制得一级母液;
二级液体种子培养:将所述一级母液接入二级母液培养基中,按1-5%的体积百分比接种,培养条件为:通气比1:0.5-1.2,搅拌转速为150-200r/min,培养温度为35-37℃,罐压为0.03-0.05MPa,培养时间为20-22h ,制得二级母液;
发酵培养:将所述二级母液接入发酵培养基中,按1-5%的体积百分比接种,培养条件为:通气比为1:0.5-1.2,搅拌转速为150-200r/min,培养温度为35-37℃,罐压为0.03-0.05MPa,培养时间为46-48h,制得发酵液;
稀释;将所述发酵液用400-1000倍重量的水稀释得到含有内生菌的水溶液,所述水溶液的有效菌活为(0.2-1)*106cfu/g。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栗保藏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培养基为LB液体培养基;
所述二级母液培养基的成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为:蔗糖2-4%、葡萄糖2-4%、酵母粉1-3%、蛋白粉0.5-1%、磷酸二氢钾0.03-0.07%、硫酸锰0.003-0.006%;
所述发酵培养基的成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为:淀粉4-7%、葡萄糖4-7%、酵母粉1.5-2.5%、蛋白粉0.7-1.5%、磷酸二氢钾0.03-0.07%、硫酸锰0.003-0.00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栗保藏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6)中,保藏60天内,温度为-2-0℃,湿度为90-95%;保藏60-120天,保藏温度为-3—-2℃,湿度为85-90%;保藏120天后,保藏温度为-4—-2℃,湿度为85-90%。
CN201610412087.2A 2016-06-14 2016-06-14 一种板栗保藏方法 Active CN1060706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12087.2A CN106070601B (zh) 2016-06-14 2016-06-14 一种板栗保藏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12087.2A CN106070601B (zh) 2016-06-14 2016-06-14 一种板栗保藏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70601A true CN106070601A (zh) 2016-11-09
CN106070601B CN106070601B (zh) 2019-09-13

Family

ID=57846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12087.2A Active CN106070601B (zh) 2016-06-14 2016-06-14 一种板栗保藏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70601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32293A (zh) * 2017-08-02 2017-10-10 合肥元政农林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贡菜的干燥保鲜方法
CN108968073A (zh) * 2018-03-14 2018-12-11 于山大 采用板栗果仁加工的板栗保健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67790A (zh) * 2018-03-14 2018-12-11 于山大 冷冻浓缩干燥法制备的板栗保健速溶饮料及其方法
CN108991323A (zh) * 2018-03-14 2018-12-14 于山大 热加工技术制备的板栗保健固体速溶饮料及其方法
CN110623233A (zh) * 2019-09-03 2019-12-31 安徽廷龙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延长炒货干果货架期的加工贮藏方法
CN110622652A (zh) * 2019-10-25 2019-12-31 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一种抑制苹婆种子发芽的方法
CN110754526A (zh) * 2019-11-06 2020-02-07 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西亚热带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一种板栗果仁储存防霉变的方法
CN111789215A (zh) * 2019-04-09 2020-10-20 无锡迅朗联大机能水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板栗仁的护色和杀菌工艺
CN112167336A (zh) * 2020-09-10 2021-01-05 长沙沃霖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板栗储藏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811A (zh) * 1995-04-06 1995-12-06 付斌 板栗防虫保鲜法
CN1398528A (zh) * 2002-09-04 2003-02-26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板栗贮藏保鲜工艺
CN1692754A (zh) * 2005-05-24 2005-11-09 贾伟 板栗贮藏保鲜剂
CN1754435A (zh) * 2005-09-23 2006-04-05 徐康明 一种板栗保鲜工艺
CN101861892A (zh) * 2010-05-16 2010-10-20 粟学俐 板栗生物保鲜剂
CN103271150A (zh) * 2013-05-08 2013-09-04 南京年吉冷冻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板栗用天然防腐防虫保鲜剂的制备方法
CN103667142A (zh) * 2013-12-11 2014-03-26 黄冈师范学院 源于板栗坚果的微生物及其应用和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811A (zh) * 1995-04-06 1995-12-06 付斌 板栗防虫保鲜法
CN1398528A (zh) * 2002-09-04 2003-02-26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板栗贮藏保鲜工艺
CN1692754A (zh) * 2005-05-24 2005-11-09 贾伟 板栗贮藏保鲜剂
CN1754435A (zh) * 2005-09-23 2006-04-05 徐康明 一种板栗保鲜工艺
CN101861892A (zh) * 2010-05-16 2010-10-20 粟学俐 板栗生物保鲜剂
CN103271150A (zh) * 2013-05-08 2013-09-04 南京年吉冷冻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板栗用天然防腐防虫保鲜剂的制备方法
CN103667142A (zh) * 2013-12-11 2014-03-26 黄冈师范学院 源于板栗坚果的微生物及其应用和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吴忠红等: "植物内生菌在果蔬保鲜中的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进展》 *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32293A (zh) * 2017-08-02 2017-10-10 合肥元政农林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贡菜的干燥保鲜方法
CN108968073A (zh) * 2018-03-14 2018-12-11 于山大 采用板栗果仁加工的板栗保健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67790A (zh) * 2018-03-14 2018-12-11 于山大 冷冻浓缩干燥法制备的板栗保健速溶饮料及其方法
CN108991323A (zh) * 2018-03-14 2018-12-14 于山大 热加工技术制备的板栗保健固体速溶饮料及其方法
CN111789215A (zh) * 2019-04-09 2020-10-20 无锡迅朗联大机能水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板栗仁的护色和杀菌工艺
CN110623233A (zh) * 2019-09-03 2019-12-31 安徽廷龙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延长炒货干果货架期的加工贮藏方法
CN110622652A (zh) * 2019-10-25 2019-12-31 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一种抑制苹婆种子发芽的方法
CN110754526A (zh) * 2019-11-06 2020-02-07 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西亚热带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一种板栗果仁储存防霉变的方法
CN112167336A (zh) * 2020-09-10 2021-01-05 长沙沃霖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板栗储藏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70601B (zh) 2019-09-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70601B (zh) 一种板栗保藏方法
CN107937284B (zh) 一株季也蒙毕赤酵母及其应用
CN106591185A (zh) 一株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亚种及其菌剂的制备和应用
CN105439723A (zh) 一种用于农场现场发酵的解淀粉芽孢杆菌药肥及其应用
CN106282067B (zh) 多功能农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微生态制剂与应用
Cao et al. Combination of Pichia membranifaciens and ammonium molybdate for controlling blue mould caused by Penicillium expansum in peach fruit
CN108277177B (zh) 细黄链霉菌固体发酵培养基、制备方法及其发酵方法、发酵产物、生防产品和应用
CN108077411A (zh) 解淀粉芽孢杆菌y-3生物保鲜剂的制备方法及其使用方法
CN105439725A (zh) 一种用于农场现场发酵的多粘类芽孢杆菌药肥及其应用
CN102888356A (zh) 一种枯草芽孢杆菌、利用此菌制备的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此微生物肥料的应用
Okigbo et al. Mycoflora and production of wine from fruits of soursop (Annona Muricata L.)
CN106854631A (zh) 一种植物病害的微生物防治方法
CN101054566B (zh) 一种甘蓝枯萎病的生防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专用菌株
Ibrahim et al. Study on the effect of yeast in compost tea efficiency in controlling chocolate leaf spot disease in broad bean (Vicia faba)
CN107889820B (zh) 2,6-二叔丁基对甲酚作为植物抗病激活剂在苹果果实上的应用
CN107916237B (zh) 一株发光杆菌Hb1029及其应用
CN107950315A (zh) 一种辣椒和番茄的套栽方法
Ajayi et al. Bacterial and fungal species associated with yam (Dioscorea rotundata) rot at Akungba-Akoko, Ondo State of Nigeria
CN115141785B (zh) 一种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在甘蓝种植中的应用
CN105219678A (zh) 一株成团泛菌及其应用
Guo et al. Effect of antagonistic yeast Pichia membranaefaciens on black spot decay of postharvest broccoli
CN104620817B (zh) 一种青稞生物防治抗病促生方法
CN103931665A (zh) 一种防治褐飞虱的混合配方制剂
CN107372509A (zh) 一种作物壮苗剂及其用途
CN104593294B (zh) 一种高产细菌素粪肠球菌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Method of Chestnut Preservation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923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913

Pledgee: Bank of China Limited Huanggang branch

Pledgor: HUBEI DABIESHAN PHARMACEUTICAL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420000313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