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30353B - 偏振板、光学构件组及触摸输入式图像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偏振板、光学构件组及触摸输入式图像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30353B
CN106030353B CN201580009327.8A CN201580009327A CN106030353B CN 106030353 B CN106030353 B CN 106030353B CN 201580009327 A CN201580009327 A CN 201580009327A CN 106030353 B CN106030353 B CN 1060303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polarization plates
resin
optical film
opt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0932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30353A (zh
Inventor
小松庆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53878161&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6030353(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0303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303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303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303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32B27/3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 G02B5/02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the surface having an irregular structur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2Polarizing, birefringent, filte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 B32B2457/208Touch scree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551/00Opti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Input devices, e.g. touch pane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偏振板,其包括偏振片、和层叠于其一个面上的第一光学膜,第一光学膜的与偏振片相反一侧的表面的截面曲线的峰度Pku为3.0以上,并且以入射角12°射入光时的反射角12°的反射率Y为4.0%以下,并提供包含该偏振板的光学构件组及触摸输入式图像显示装置。

Description

偏振板、光学构件组及触摸输入式图像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以适用于气隙(エアーギャップ)方式的触摸输入式图像显示装置的偏振板、以及包含它的光学构件组及触摸输入式图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以智能手机、平板型便携信息终端等为中心,触摸输入式的图像显示装置迅速普及起来。触摸输入式图像显示装置在图像显示元件的观察侧、或者在图像显示元件内部具备用于检测触摸位置信息的触摸输入元件(触控面板),在图像显示元件为液晶单元或有机电致发光(EL)显示元件等情况下,触摸输入式图像显示装置一般被设为包含偏振板的构成。
触摸输入式图像显示装置有各种方式,而现在占主流的是电阻膜方式和静电电容方式。电阻膜方式为,具有透明电极的2片基板保持有间隙,并且被以使各自的透明电极相面对的方式配置,在用手指等触摸画面时相面对的2个透明电极发生接触,由此来检测触摸位置。如此所述,在电阻膜方式中,在2片基板间设有间隙。
另一方面,静电电容方式为,通过捕捉用手指等触摸的部分的表面电荷的变化来检测触摸位置。在静电电容方式中,也有在触摸输入式图像显示装置内设有间隙的构成的装置。以下,也将在触摸输入式图像显示装置内设有间隙(气隙)的装置称作“气隙方式”的触摸输入式图像显示装置。
在日本特开2008-155387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记载,将在树脂成形体的凹凸表面形成有透明导电膜的层叠体作为触控面板用的带有透明电极的基板使用。另外,在日本特开2011-133881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记载,作为电阻膜方式的触控面板的一个基板(观察侧的基板),使用依次包含偏振板、相位差膜、硬涂层及透明导电膜的层叠体(图9)。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5538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13388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气隙方式的触摸输入式图像显示装置中,在用手指等触摸画面时,气隙的间隔发生变化,其结果是,因在气隙中多重反射了的光发生干涉,而容易产生被称作牛顿环(ニュートンリング)的干涉条纹。一旦产生牛顿环,显示画面的观察性就会降低。
专利文献1中记载,通过将树脂成形体的形成有透明导电膜的一侧的面加以粗面化,具体而言是将算术平均粗糙度Ra设为50~150nm,可以抑制牛顿环,然而在算术平均粗糙度Ra的控制中,特别是在该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100nm以下的水平的情况下,有时不一定可以有效地抑制牛顿环。专利文献2中记载,通过控制硬涂层的形成有透明导电膜的一侧的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及给定高度的凸部的存在个数,可以抑制牛顿环及耀眼(ギラツキ),然而与专利文献1相同,有时无法有效地抑制牛顿环。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以有效地抑制牛顿环的产生的偏振板、以及包含它的光学构件组及触摸输入式图像显示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以下所示的偏振板、光学构件组及触摸输入式图像显示装置。
[1]一种偏振板,包括偏振片、和层叠于其一个面上的第一光学膜,
所述第一光学膜的与所述偏振片相反一侧的表面的截面曲线的峰度Pku为3.0以上,并且以入射角12°射入光时的反射角12°的反射率Y为4.0%以下。
[2]根据[1]中记载的偏振板,其中,所述第一光学膜包括第一热塑性树脂膜、和层叠于其与所述偏振片相反一侧的面上的光学层。
[3]根据[2]中记载的偏振板,其中,所述第一热塑性树脂膜包含纤维素类树脂、(甲基)丙烯酸类树脂、环状聚烯烃类树脂或聚酯类树脂。
[4]根据[1]~[3]中任一项记载的偏振板,其中,还包括层叠于所述偏振片的与所述第一光学膜相反一侧的面上的第二光学膜。
[5]根据[4]中记载的偏振板,其中,所述第二光学膜含有第二热塑性树脂膜,所述第二热塑性树脂膜包含纤维素类树脂、(甲基)丙烯酸类树脂或环状聚烯烃类树脂。
[6]根据[4]或[5]中记载的偏振板,其中,所述第二光学膜为相位差膜。
[7]一种触摸输入式图像显示装置用的光学构件组,其由[1]~[6]中任一项记载的偏振板、和用于配置于所述偏振板的所述第一光学膜侧的透光性构件组成。
[8]一种触摸输入式图像显示装置,其包括:
图像显示元件、
配置于所述图像显示元件的观察侧的[1]~[6]中任一项记载的偏振板、和
在所述偏振板的所述第一光学膜侧与所述第一光学膜分开地配置的透光性构件。
[9]根据[8]中记载的触摸输入式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透光性构件为触摸输入元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能够有效地抑制牛顿环的产生的偏振板、以及包含它的光学构件组、及触摸输入式图像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偏振板、以及包含它的光学构件组的一例的示意剖面图。
图2是用于说明第一光学膜外表面的反射率Y的测定方法的图,是示意性地表示激光的入射方向和所测定的反射光的方向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偏振板、以及包含它的光学构件组的另外一例的示意剖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偏振板、以及包含它的光学构件组的另外一例的示意剖面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触摸输入式图像显示装置的一例的示意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偏振板及光学构件组>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偏振板、以及包含它的光学构件组的一例的示意剖面图。如图1所示的偏振板1那样,本发明的偏振板包括偏振片10、和层叠于其一个面上的第一光学膜20。本发明的偏振板可以作为构成触摸输入式图像显示装置的构件之一使用,该情况下,偏振板被配置于触摸输入式图像显示装置所具有的图像显示元件的观察侧(前面侧)。
本发明的光学构件组是构建触摸输入式图像显示装置的光学构件的组(组合),参照图1,包含上述的偏振板1和透光性构件30。光学构件组40由偏振板1、和配置于其第一光学膜20侧(偏振板1的观察侧)的透光性构件30构建。该光学构件组40被用于气隙方式的触摸输入式图像显示装置,即,透光性构件30被与第一光学膜20分开地配置、固定。
(1)偏振片
作为构成偏振板1的偏振片10,可以是具有如下性质的光学膜,即,吸收具有与光学轴平行的振动面的直线偏振光,透射具有与光学轴正交的振动面的直线偏振光,具体而言,可以合适地使用在聚乙烯醇类树脂膜中吸附取向有二色性色素(碘或二色性有机染料)的偏振片。
构成偏振片10的聚乙烯醇类树脂可以通过将聚乙酸乙烯酯类树脂皂化而得到。作为聚乙酸乙烯酯类树脂,除了作为乙酸乙烯酯的均聚物的聚乙酸乙烯酯以外,还可以例示出乙酸乙烯酯与能够与之共聚的其他单体的共聚物等。作为与乙酸乙烯酯共聚的其他单体,例如可举出不饱和羧酸类、烯烃类、乙烯基醚类、不饱和磺酸类、具有铵基的(甲基)丙烯酰胺类等。聚乙烯醇类树脂的皂化度通常为85~100摩尔%左右,优选为98摩尔%以上。该聚乙烯醇类树脂也可以还被改性,例如,也可以使用被用醛类改性了的聚乙烯醇缩甲醛或聚乙烯醇缩乙醛等。
而且,本说明书中所谓“(甲基)丙烯酸类”是指选自丙烯酸类及甲基丙烯酸类中的至少一方。对于“(甲基)丙烯酸酯”等时也相同。
聚乙烯醇类树脂的聚合度通常为1000~10000左右,优选为1500~5000左右。作为具体的聚乙烯醇类树脂或二色性色素,例如可以举出日本特开2012-159778号公报中例示的物质。
将上述聚乙烯醇类树脂制膜而得的膜被作为偏振片10的原材料膜使用。将聚乙烯醇类树脂制膜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利用公知的方法制膜。包含聚乙烯醇类树脂的原材料膜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然而例如为1~150μm左右。若也考虑拉伸的容易度等,则其厚度优选为10μm以上。
偏振片10例如可以经过如下的工序制造,即:对如上所述的聚乙烯醇类树脂膜进行单轴拉伸的工序;将聚乙烯醇类树脂膜用二色性色素染色而使之吸附该二色性色素的工序;将吸附了二色性色素的聚乙烯醇类树脂膜用硼酸水溶液处理的工序;在该借助硼酸水溶液的处理后进行水洗的工序;以及干燥工序。偏振片10的厚度可以为2~40μm左右,优选为3~30μm左右。
偏振片10例如也可以依照日本特开2012-159778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制造。在该文献中记载的方法中,不是使用包含上述聚乙烯醇类树脂的原材料膜,而是利用聚乙烯醇类树脂向基材膜上的涂布来形成聚乙烯醇类树脂层,对其进行拉伸、染色而形成偏振片层(偏振片10)后,贴合保护膜之类的光学膜而得到偏振板。
(2)第一光学膜的构成
第一光学膜20也可以是仅具有保护偏振片10的功能的热塑性树脂膜(保护膜),然而为了除了该保护功能以外还对偏振板1赋予其他的光学功能,和/或为了对第一光学膜20赋予后述的给定的表面特性,优选如图1所示,是包含第一热塑性树脂膜21、和层叠于其与偏振片10相反一侧的面上的光学层22的膜。
光学层22的外表面S(与第一热塑性树脂膜21相反一侧的表面)包含满足后述的给定的表面特性的微细的表面凹凸。光学层22可以是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没有特别限制,然而例如可以包含防眩层、硬涂层、低折射率层、防反射层、防静电干扰层、防污层或兼具它们中的2种以上的功能(特性)的层而构成。由于光学层22是具有表面凹凸的层,因此在典型的情况下,包含防眩层、或兼作硬涂层的防眩层。对于光学层22,可以以满足后述的给定的表面特性的方式,来选择、调整其的构成、材质及表面凹凸形状。
第一热塑性树脂膜21优选包含具有透光性的热塑性树脂,更优选包含光学上透明的热塑性树脂,另外,优选包含机械强度、热稳定性等良好的热塑性树脂。作为这样的树脂,例如可以举出链状聚烯烃类树脂(聚乙烯类树脂、聚丙烯类树脂等)、环状聚烯烃类树脂(降冰片烯类树脂等)之类的聚烯烃类树脂;三乙酰纤维素、二乙酰纤维素之类的纤维素类树脂(纤维素酯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之类的聚酯类树脂;(甲基)丙烯酸类树脂、(甲基)丙烯酸酯类共聚物之类的(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聚苯乙烯类树脂;聚碳酸酯类树脂;聚砜类树脂;聚醚砜类树脂;聚酰亚胺类树脂等。其中,优选使用纤维素类树脂、(甲基)丙烯酸类树脂、环状聚烯烃类树脂、聚酯类树脂等。
第一热塑性树脂膜21的厚度通常为5~200μm左右,优选为10μm以上,另外优选为80μm以下。
具有包含微细的表面凹凸的外表面S的光学层22可以通过在第一热塑性树脂膜21上例如涂布透光性树脂、并根据需要使该涂层固化而形成。此时,微细的表面凹凸的形成可以利用使透光性树脂中含有微粒的方法、在含有透光性树脂的上述涂层上密合具有凹凸面的模具(压花模具)而将其凹凸面转印到涂层上的方法等来进行。
透光性树脂的具体例包括紫外线固化性树脂或电子束固化性树脂之类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热固性树脂、热塑性树脂、金属醇盐。它们当中,尤其在形成防眩层、硬涂层的情况下,由于可以赋予高硬度及耐擦伤性,因此适合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在使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热固性树脂或金属醇盐的情况下,通过利用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或加热使该树脂固化,可以形成光学层22(或构成它的层)。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的具体例包括多元醇的(甲基)丙烯酸酯之类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通过使(甲基)丙烯酸的羟基烷基酯与利用二异氰酸酯与多元醇的反应得到的末端异氰酸酯基氨基甲酸酯预聚物反应而得的物质那样的多官能的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除了它们以外,具有(甲基)丙烯酸酯系的官能团的聚醚树脂、聚酯树脂、环氧树脂、醇酸树脂、螺缩醛树脂、聚丁二烯树脂、聚硫醇聚烯树脂等也可以成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
作为热固性树脂,除了包含(甲基)丙烯酸类多元醇和异氰酸酯预聚物的热固化型氨基甲酸酯树脂以外,还可以举出酚醛树脂、尿素三聚氰胺树脂、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硅酮树脂等。
热塑性树脂的具体例包括乙酰纤维素、硝基纤维素、乙酰丁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之类的纤维素衍生物;乙酸乙烯酯的均聚物或共聚物、氯乙烯的均聚物或共聚物、偏二氯乙烯的均聚物或共聚物之类的乙烯基类树脂;聚乙烯醇缩甲醛、聚乙烯醇缩丁醛之类的缩醛类树脂;(甲基)丙烯酸类树脂、(甲基)丙烯酸酯系共聚物之类的(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聚苯乙烯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聚酯类树脂;聚碳酸酯类树脂。
作为金属醇盐,可以使用烷氧基硅烷系的材料,该材料是利用水解或脱水缩合形成氧化硅系等基质的材料。具体而言,是四甲氧基硅烷、四乙氧基硅烷等,利用水解或脱水缩合形成无机系或有机无机复合系基质而成为透光性树脂。
它们当中,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热固性树脂(都是固化前的树脂)中有以液体状态准备的树脂,另外金属醇盐在大多数情况下为液体。像这样以液体状态准备的树脂可以直接作为用于形成光学层22的涂布液使用,然而也可以根据需要,以用溶剂等稀释了的状态制成涂布液。另一方面,热塑性树脂之类的以固体准备的树脂被以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的状态制成涂布液。含有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热固性树脂、金属醇盐或热塑性树脂的涂布液可以含有流平剂、分散剂之类的适当的添加剂。
光学层22为了如上所述地形成表面凹凸,或者出于减少耀眼等目的而赋予内部雾度,可以含有微粒。该情况下,光学层22为防眩层,或者为包含防眩层的层。作为微粒可以使用透光性的微粒,其具体例包括:包含(甲基)丙烯酸类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聚乙烯类树脂、聚苯乙烯类树脂、有机硅酮树脂、(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等的有机微粒;包含碳酸钙、二氧化硅、氧化铝、碳酸钡、硫酸钡、氧化钛、玻璃等的无机微粒;有机聚合物微球;玻璃中空微球。微粒可以仅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微粒的形状可以是球状、扁平状、板状、针状、不定形状等。
从赋予表面凹凸及体现内部雾度的观点考虑,微粒的粒径(重均粒径)优选处于0.5~20μm的范围。另外,为了充分地提高内部雾度的体现,透光性树脂(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热固性树脂、金属醇盐的情况下是固化物)的折射率与微粒的折射率的差(绝对值)优选处于0.04~0.15的范围。
微粒的含量相对于透光性树脂100重量份,通常为3~60重量份,优选为5~50重量份。若微粒的含量小于3重量份,则难以获得足以用于减少耀眼的内部雾度。另一方面,若其含量大于60重量份,则所得的第一光学膜20的透明性会受到损害,另外,在将偏振板应用于图像显示装置的情况下,光散射过强,例如还会由于在黑显示时相对于图像显示装置的正面方向倾斜地漏出的光由光学层22向正面方向强烈地散射等理由,使对比度降低。
光学层22中可以包含的低折射率层可以由紫外线固化性(甲基)丙烯酸类树脂之类的树脂材料;在树脂中分散了硅胶之类的无机微粒的混合材料;含有烷氧基硅烷的溶胶-凝胶材料等形成。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可以是1.30~1.45的范围。低折射率层可以通过涂布聚合完毕的聚合物而形成,也可以通过以作为前体的单体或低聚物的状态进行涂布、其后使之聚合固化而形成。
上述溶胶-凝胶材料优选含有在分子内具有氟原子的化合物,作为其代表例可以举出聚氟烷基烷氧基硅烷。聚氟烷基烷氧基硅烷例如可以是以下式表示的化合物:
CF3(CF2)nCH2CH2Si(OR)3
此处,R表示碳原子数1~5的烷基,n表示0~12的整数。其中,优选上述式中的n为2~6的化合物。
低折射率层也可以通过使具有交联性官能团的含氟聚合物之类的固化性含氟化合物固化而形成。具有交联性官能团的含氟聚合物可以利用1)使含氟单体与具有交联性官能团的单体共聚的方法、或2)使含氟单体与具有官能团的单体共聚、然后在聚合物中的上述官能团上加成具有交联性官能团的化合物的方法等来制造。
作为上述含氟单体,例如可以举出氟乙烯、偏二氟乙烯、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全氟-2,2-二甲基-1,3-二氧杂环戊烯之类的氟烯烃类;(甲基)丙烯酸的部分或完全氟代烷基酯衍生物类;(甲基)丙烯酸的完全或部分氟代乙烯基醚类。
作为上述具有交联性官能团的单体及具有交联性官能团的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之类的具有缩水甘油基的单体;(甲基)丙烯酸之类的具有羧基的单体;(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之类的具有羟基的单体;(甲基)丙烯酸烯丙酯之类的具有烯基的单体;具有氨基的单体;具有磺酸基的单体。
低折射率层可以含有包含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钛、氧化锆、氟化镁等的低折射率性的无机微粒。其中,优选使用二氧化硅的中空微粒。微粒的平均粒径优选为5~2000nm的范围,更优选为20~100nm的范围。
通过将第一光学膜20贴合于偏振片10的一个面,可以得到偏振板1。偏振片10与第一光学膜20的贴合可以使用粘接剂或粘合剂进行。作为粘接剂,可以使用以聚乙烯醇类树脂或氨基甲酸酯树脂作为主成分含有的水系粘接剂、含有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环氧类树脂等)之类的光固化性树脂的光固化性粘接剂。作为粘合剂,可以使用以(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硅酮类聚合物、聚酯、聚氨酯、聚醚等作为基础聚合物的粘合剂。也可以在贴合之前,对偏振片10和/或第一光学膜20的贴合面实施皂化处理、电晕处理、底涂层处理、锚涂层处理等易粘接处理。
(3)第一光学膜的表面特性
在本发明的偏振板1中第一光学膜20的外表面S的截面曲线的峰度Pku被制成3.0以上,并且反射率Y被制成4.0%以下。通过对包含微细的表面凹凸的外表面S赋予这样的表面特性,可以有效地抑制用手指等按压画面时的牛顿环的产生。
如上述专利文献1及2所示,在用于抑制牛顿环的以往的研究中,以该表面凹凸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评价了朝向气隙侧的表面凹凸形状与牛顿环产生的关系。但是,根据本发明人的研究,与其使用算术平均粗糙度Ra,还不如使用作为表示凸部的尖度的指标的Pku,可以更加正确地评价表面凹凸形状与牛顿环产生的关系,已经明确,以反射率Y为4.0以下作为前提,通过将Pku设为3.0以上,可以有效地抑制牛顿环的产生。而且,根据本发明人的研究,已经明确,即使表面凹凸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相同程度,Pku也可能明显不同,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与Pku不一定相关。
另外,本发明人发现,不仅是外表面S的Pku,反射率Y也对牛顿环的产生造成很大的影响,为了抑制牛顿环,不仅要将Pku调整为给定的范围,还必须将反射率Y也调整为给定的范围。
截面曲线的峰度Pku是JIS B 0601:2013“产品的几何特性规格(GPS)-表面性状:轮廓曲线方式-术语,定义及表面性状参数”(ISO 4287:1997,对应于Amd.1:2009)的4.2.4中规定的参数,由下式定义。
[数学式1]
式中,Z(x)是任意的位置x处的截面曲线的高度,Lp是截面曲线的基准长度(等于评价长度)。Pq是截面曲线的均方根高度,在JIS B 0601:2013的4.2.2被如下所示地定义。
[数学式2]
即,Pku是利用截面曲线的均方根高度Pq的四次方进行了无维度化的基准长度Lp的Z(x)的四次方平均。Pku是表示截面曲线的概率密度函数尖(锐)的程度的参数,是在统计术语中被称作“尖度”的参数。
Pku可以使用市售的三维形状测定装置或粗糙度仪等测定。在后述的实施例中,使用SENSOFAR公司制的三维显微镜“PLμ2300”进行了测定。该装置对测定样品自动地计算被指定了的参数。
另外,所谓反射率Y,是指可见度修正反射率的意味,具体而言,是指将以入射角12°射入光时的反射角12°的波长350~900nm的范围的分光反射率(即入射角12°的正反射率)利用JIS Z 8701的2度视野(C光源)进行了可见度修正的反射率。若参照图2,对反射率Y的测定方法进行具体的说明,则在第一光学膜20的外表面S侧,且从相对于第一光学膜20的法线200方向倾斜12°的方向射入光201,在包含入射的光201方向和法线200的平面203内,从法线200方向观察,测定在向与入射的光201相反一侧倾斜12°的方向上反射的反射光204(朝向正反射方向的反射光)的分光反射率。继而,根据所得的分光反射率利用JIS Z 8701的2度视野(C光源)进行可见度修正,可以求出反射率Y。
反射光Y可以使用分光光度计等进行测定。在反射率Y的测定时,为了排除来自第一光学膜20的背面的反射对测定值造成影响的可能性,另外,为了防止第一光学膜20的翘曲,使用光学上透明的粘合剂,将第一光学膜20以其第一热塑性树脂膜21侧与黑色板(黑色丙烯酸类树脂板等)贴合,将所得的材料作为测定用样品使用。
虽然可以说若Pku越高,另外反射率Y越低,则越有利于牛顿环的抑制,然而例如在Pku足够高的情况下,即使反射率Y在4.0以下的范围中比较高,也有可以充分地抑制牛顿环的趋势,在反射率Y足够低的情况下,即使Pku在3.0以上的范围中比较低,也有可以充分地抑制牛顿环的趋势。例如在Pku为4.5以上的情况下,即使反射率Y为2.0以上、进一步为2.5以上、再进一步为3.0以上,也可以充分地抑制牛顿环。另外,在反射率Y为2.0以下的情况下,即使Pku为5.0以下、进一步为4.0以下、再进一步为3.5以下,也可以充分地抑制牛顿环。在Pku为3.0~5.0这样比较低的情况下,反射率Y优选为3.0以下,更优选为2.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以下(特别优选为1.5以下)。另外,在反射率Y为3.0~4.0这样比较高的情况下,Pku优选为3.1以上,更优选为3.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0以上。
第一光学膜20的外表面S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优选为100nm以下。算术平均粗糙度Ra是JIS B 0601:2013的4.2.1中规定的参数,是指基准长度下的高度Z(x)的绝对值的平均值。通过将算术平均粗糙度Ra设为100nm以下,会有可以提高牛顿环的抑制效果的情况。第一光学膜20的外表面S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通常为30nm以上。
Pku的调整可以依照在为了利用表面凹凸来防止外来光的映入或耀眼而使用的防眩膜的领域中公知的方法来进行。例如在使用含有微粒的涂布液来形成光学层22的情况下,有调节涂布液的设计、即调节该微粒的粒径、相对于形成光学层22的透光性树脂(例如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而言的微粒的添加量、光学层22的膜厚、涂布液的溶剂、涂层的干燥条件等的方法。另外,在将被赋予了表面凹凸的模具(压花模具)压接在透光性树脂的涂层上而转印其表面凹凸形状的情况下,只要作为该模具采用被赋予了给定的表面形状的模具即可。
另外,作为将反射率Y调整为给定的范围的方法,可以举出在光学层22的最外表面设置低折射率层、或在表面设置微细的凹凸结构。
(4)透光性构件
在光学构件组40中配置于偏振板1的第一光学膜20侧(偏振板1的观察侧)的透光性构件30为透光性的板状体、片或膜等,除了其本身可以为触摸输入元件(触控面板)以外,也可以是通过使图像显示元件具有触摸输入元件的功能而仅担负作为配置于图像显示装置的最外表面的保护板(前面板)的作用的构件。透光性构件30可以是玻璃板、具有透光性的(优选光学上透明的)各种热塑性树脂膜。对于热塑性树脂的具体例,可以引用关于第一热塑性树脂膜21所记述的内容。
如后所述,在触摸输入式图像显示装置为电阻膜方式的情况下,有时在作为触摸输入元件的透光性构件30的第一光学膜20(气隙)侧的最外表面形成透明导电层。作为电阻膜方式中所用的触摸输入元件的透光性构件30优选具有挠曲性,因此多以热塑性树脂膜来构成。另一方面,在静电电容方式中所用的透光性构件30中经常不要求挠曲性,因此可以使用玻璃板及热塑性树脂膜的任意一种。
(5)偏振板及光学构件组的变形例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偏振板、以及包含它的光学构件组的另外一例的示意剖面图。如图3所示的偏振板2那样,本发明的偏振板可以除了偏振片10及第一光学膜20以外,还包括层叠于偏振片10的与第一光学膜20相反一侧的面上的第二光学膜25。第二光学膜25是在图像显示装置中配置于图像显示元件侧的膜。图3所示的光学构件组41包含该偏振板2和上述的透光性构件30,被用于由偏振板2、和配置于其第一光学膜20侧(偏振板2的观察侧)的透光性构件30构建的气隙方式的触摸输入式图像显示装置。
第二光学膜25可以是由热塑性树脂膜(第二热塑性树脂膜)构成膜,也可以是包含它的膜。对于构成第二热塑性树脂膜的热塑性树脂的具体例,可以引用关于第一热塑性树脂膜21所记述的内容。其中,优选使用纤维素类树脂、(甲基)丙烯酸类树脂、环状聚烯烃类树脂等。第二光学膜25的厚度通常为5~200μm左右,优选为10μm以上,另外优选为80μm以下。
第二光学膜25可以是用于保护偏振片10的单纯的保护膜,也可以是例如相位差膜(光学补偿膜)、亮度提高膜之类的兼具光学功能的保护膜。相位差膜例如可以是对上述第二热塑性树脂膜(环状聚烯烃类树脂膜等)进行了单轴或双轴拉伸的膜、或在上述第二热塑性树脂膜(纤维素类树脂膜等)上涂布液晶化合物并使之取向的膜。另外,第二光学膜25也可以是通过在与热收缩性膜的粘接下施加收缩力和/或拉伸力而控制了膜的厚度方向的折射率的双折射性膜。另外,第二光学膜25也可以是作为保护膜的第二热塑性树脂膜与层叠于其上的光学补偿膜的层叠体。
对于以下式:
R0=(nx-ny)×d
Rth=[{(nx+ny)/2}-nz]×d
定义的相位差膜的面内相位差值R0、厚度方向相位差值Rth,例如若图像显示元件为液晶单元,则可以与该液晶单元的种类匹配地恰当地调整。在上述式中nx是面内慢轴方向的折射率,ny是面内快轴方向(与面内慢轴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折射率,nz是厚度方向的折射率,d是膜的厚度。在图像显示元件为有机EL显示元件的情况下,相位差膜例如可以是1/4λ板。
另外,第二光学膜25与偏振片10的贴合也可以使用水系粘接剂或光固化性粘接剂之类的粘接剂、或粘合剂进行。也可以在贴合之前,对偏振片10和/或第二光学膜25的贴合面实施如上所述的易粘接处理。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偏振板、以及包含它的光学构件组的另外一例的示意剖面图。如图4所示,偏振板及透光性构件也可以具有透明导电层。图4所示的包含偏振板3及透光性构件30的光学构件组42是可以用于电阻膜方式的构件,在作为触摸输入元件的透光性构件30的第一光学膜20(气隙)侧的最外表面形成有透明导电层31,在第一光学膜20的外表面S也形成有透明导电层23。成为电极的透明导电层23、31在用手指等按压透光性构件30侧时在该位置两者发生接触,起到用于检测该位置的作用。透明导电层23、31在电阻膜方式中可以由众所周知的ITO(铟锡氧化物)等构成。
图4所示的偏振板3与图3所示的偏振板2相同,也可以还包括层叠于与第一光学膜20相反一侧的面上的第二光学膜25。
<第一光学膜的制造方法>
此处,对第一光学膜20的制造方法进一步进行具体的说明。具有包含表面凹凸的外表面S的第一光学膜20可以利用如下的方法等来制造,即,在第一热塑性树脂膜21上,涂布含有透光性树脂及微粒的涂布液,根据需要使涂层干燥(在含有溶剂的情况下),其后,根据需要利用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在使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的情况下)或加热(在使用热固性树脂或金属醇盐的情况下)使该涂层固化,在涂层上显现出基于微粒的凹凸的方法;涂布含有透光性树脂的涂布液(也可以含有微粒。),使具有凹凸面的模具(压花模具)与涂层密合,将其凹凸面转印到涂层上。为了表面凹凸的微调整或反射率Y的控制,也可以在利用上述的方法得到的层上再层叠其他的层(例如低折射率层)。
在上述当中,为了赋予表面凹凸而优选使用的方法是使用了压花模具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面的工序:
(A)在第一热塑性树脂膜21上涂布含有透光性树脂的涂布液的工序、以及
(B)向涂层的表面转印压花模具(转印用模具)的凹凸面的工序。
上述工序(A)中所用的涂布液含有透光性树脂,并根据需要含有透光性微粒或溶剂等其他的成分。在作为透光性树脂使用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的情况下,该涂布液还含有光聚合引发剂(自由基聚合引发剂)。作为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可以使用苯乙酮类光聚合引发剂、苯偶姻类光聚合引发剂、二苯甲酮类光聚合引发剂、噻吨酮类光聚合引发剂、三嗪类光聚合引发剂、噁二唑类光聚合引发剂等。另外,例如也可以将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2,2’-双(邻氯苯基)-4,4’,5,5’-四苯基-1,2’-双咪唑、10-丁基-2-氯吖啶酮、2-乙基蒽醌、苯偶酰、9,10-菲醌、樟脑醌、苯甲酰甲酸甲酯、二茂钛化合物等作为光聚合引发剂使用。光聚合引发剂的使用量相对于涂布液中所含的紫外线固化性树脂100重量份通常为0.5~20重量份,优选为1~5重量份。
涂布液向第一热塑性树脂膜21上的涂布例如可以利用凹版涂布法、微型凹版涂布法、棒涂法、刮刀涂布法、气刀涂布法、吻合涂布法、模涂法等来进行。
也可以出于改良涂布液的涂布性或改良与所得的涂层的粘接性的目的,对第一热塑性树脂膜21的涂布面实施各种表面处理。表面处理可以是电晕放电处理、辉光放电处理、酸表面处理、碱表面处理、紫外线照射处理等。另外,也可以在第一热塑性树脂膜21上,例如形成底漆层等其他的层,在其上涂上涂布液。
在上述工序(B)中,使压花模具的凹凸面与涂层的表面密合,转印其凹凸面。通过像这样将压花模具的凹凸面向涂层的表面转印,就可以形成具有所期望的表面形状的光学层22(或构成它的层)。
在作为透光性树脂使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热固性树脂或金属醇盐的情况下,在使压花模具的凹凸面与涂层的表面密合的状态下,利用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在使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的情况下)或加热(在使用热固性树脂或金属醇盐的情况下)使涂层固化。活性能量射线可以根据涂布液中所含的树脂的种类,从电子束、紫外线、近紫外线、可见光、近红外线、红外线、X射线等中适当地选择。它们当中,优选紫外线或电子束,由于操作简便且可以获得高能量,因此尤其优选使用紫外线。
在采用紫外线的情况下,作为其光源,例如可以使用低压水银灯、中压水银灯、高压水银灯、超高压水银灯、碳弧灯、氙灯、金属卤化物等。另外,也可以使用ArF准分子激光器、KrF准分子激光器、准分子灯、同步加速器放射光等。它们当中,优选使用包括超高压、高压、中压及低压的水银灯、氙灯、或金属卤化物灯。
作为电子束,可以举出从科克罗夫特-华尔登型、范德格拉夫型、共振变压型、绝缘芯变压型、直线型、地那米型、或高频型之类的各种电子束加速器中放出的具有50~1000keV、优选具有100~300keV的能量的电子束。
<压花模具的制作方法>
为了对光学层22赋予表面凹凸而使用的压花模具是具有与所期望的光学层22的表面凹凸形状对应的表面凹凸形状的模具。
压花模具的表面凹凸的图案可以是规则的图案,也可以是无规图案、或者铺满了特定尺寸的1种以上的无规图案的伪无规图案。但是,从防止由表面形状引起的反射光的干涉使反射像带有彩虹色的观点考虑,优选为无规图案或伪无规图案。
压花模具的外形形状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是平板状,也可以是圆柱状或圆筒状的辊筒,从第一光学膜20的连续生产性的方面考虑,优选为圆柱状或圆筒状的模具,即压花辊。该情况下,在圆柱状或圆筒状的铸模的侧面形成给定的表面形状。
构成压花模具的基材也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从金属、玻璃、碳、树脂、或它们的复合体中适当地选择,然而从加工性等方面考虑优选金属。对于适用于压花模具的金属材料,特别是从成本的观点考虑,是铝、铁、或以铝或铁作为主体的合金。
作为获得压花模具的方法,例如可以举出如下的方法:研磨基材,实施喷砂加工后,实施无电解镀镍的方法(日本特开2006-53371号公报);对基材实施镀铜或镀镍后,研磨,然后实施喷砂加工,再实施镀铬的方法(日本特开2007-187952号公报);在实施镀铜或镀镍后,研磨,然后实施喷砂加工,继而经过蚀刻工序或镀铜工序后实施镀铬的方法(日本特开2007-237541号公报);对基材的表面实施镀铜或镀镍后,研磨,在被研磨了的面形成感光性树脂膜,在该感光性树脂膜上将图案曝光,然后进行显影,以被显影了的感光性树脂膜作为掩模使用进行蚀刻处理,剥离感光性树脂膜,继而进行蚀刻处理而使凹凸面钝化后,对所形成的凹凸面实施镀铬的方法(日本特开2010-76385号公报、日本特开2012-68474号公报);使用车床等机床,利用切削工具切削成为铸模的基材的方法(国际公开第2007/077892号小册子)等。
包含无规图案或伪无规图案的压花模具的表面凹凸形状例如可以利用如下的方法形成,即,FM丝网法;DLDS(Dynamic Low-Discrepancy Sequence)法;利用嵌段共聚物的微相分离图形的方法;将利用带通滤波器法等制成的无规图案在感光性树脂膜上曝光、显影,并以被显影了的感光性树脂膜作为掩模进行蚀刻处理的方法。
<触摸输入式图像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触摸输入式图像显示装置将本发明的偏振板配置于图像显示元件的观察侧,在该偏振板的第一光学膜侧,与第一光学膜分开地配置了透光性构件。图像显示元件可以是液晶单元之类的非自发光型的元件,也可以是有机EL显示元件之类的自发光型的元件。
将在图像显示元件中使用了液晶单元50的触摸输入式图像显示装置的一例表示于图5中。该例中使用了图1所示的光学构件组40,然而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本发明的光学构件组即可。触摸输入式图像显示装置的动作方式可以是任何的方式,而其代表例是电阻膜方式及静电电容方式。液晶单元50在2片透明基板间夹持液晶层,通过施加电压来控制该液晶层的取向状态,从而可以进行显示,可以采用液晶显示的领域中众所周知的液晶单元。
在触摸输入式图像显示装置为具备液晶单元50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那样,在液晶单元50的背面侧,配置背面侧偏振板60,再在其背面侧配置用于供给显示用的光的背光灯80。偏振板通常被借助粘合剂层70、71与液晶单元50贴合。
另一方面,在作为图像显示元件采用有机EL显示元件的情况下,由于有机EL显示元件为自发光型,因此只要取代图5的液晶单元50、粘合剂层71、背面侧偏振板60及背光灯80,而配置该有机EL显示元件即可。有机EL显示元件用一对电极夹持含有有机发光材料的发光体,依然可以采用该领域中众所周知的有机EL显示元件。
实施例
以下,将给出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具体地进行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受这些例子限定。例中,表示含量或使用量的%及份只要没有特别指出,就是重量基准。
<实施例1>
(A)光学膜的制作
(A1)光学膜用模具(压花模具)的制作
虽然依照日本特开2012-68474号公报的实施例1(B)中记载的方法,然而改变了用于形成凹凸的蚀刻量,由此制作出用于对光学膜赋予凹凸形状的模具。即,首先,准备了对直径200mm的铝辊(JIS的A5056)的表面实施了巴拉德镀铜的构件。巴拉德镀铜使用了由镀铜层/薄的镀银层/表面镀铜层构成、整个镀层的厚度约为200μm的材料。对该镀铜表面进行镜面研磨,在被研磨了的镀铜表面涂布正型感光性树脂,干燥而形成感光性树脂膜。然后,以重复给定的图案(日本特开2012-68474号公报的图16所示的图案)的方式,在感光性树脂膜上以激光进行曝光,其后进行了显影。使用(株)Think Laboratory制的“LaserStream FX”进行激光的曝光及显影。
显影后,用氯化铜水溶液进行了第一蚀刻处理。然后从第一蚀刻处理后的辊除去感光性树脂膜,再次用氯化铜水溶液进行了第二蚀刻处理。此时,为了将利用其后的处理得到的光学膜的截面曲线的峰度Pku调整为给定的值,以使第一蚀刻处理量(利用蚀刻削掉的厚度)为4μm、第二蚀刻处理量(同样是利用蚀刻削掉的厚度)为12μm的方式进行了设定。其后,进行了镀铬加工。以使镀铬的厚度为4μm的方式进行了设定。这样,就制作出在表面具有微细的凹凸的模具辊。
(A2)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制备
作为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原料,准备了以下的材料。
·紫外线固化性树脂: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60份、以及多官能氨基甲酸酯化丙烯酸酯(六甲撑二异氰酸酯与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的反应产物)40份的混合物。
·光聚合引发剂:由BASF公司销售的“LUCIRIN TPO”(化学名: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
相对于上述的紫外线固化性树脂100份,混合上述的光聚合引发剂5份及作为稀释溶剂的乙酸乙酯150份,制备出用于形成涂层的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A3)光学膜的制作
将上面制备的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以使干燥后的膜厚为5μm的方式用模涂机涂布于由三乙酰纤维素构成的热塑性树脂膜上,得到由热塑性树脂膜和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涂层构成的层叠体。用干燥炉使该层叠体干燥后,以使涂层侧与模具接触的方式用夹持辊压接在上面的(A1)中制作的模具辊上而使之密合。在该状态下从热塑性树脂膜侧以使最大照度为700mW/cm2、累积光量为300mJ/cm2的方式照射紫外线,使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固化。其后,从模具辊剥离层叠体,由此形成在表面具有凹凸的树脂层。
(A4)低折射率层的形成
向四乙氧基硅烷与1H,1H,2H,2H-全氟辛基三甲氧基硅烷的95:5(摩尔比)混合物中加入异丙醇及0.1N盐酸,使之水解,由此得到含有由低聚物构成的有机硅化合物的聚合物的溶液。向该溶液中混合低折射率二氧化硅中空微粒,加入异丙醇,由此得到含有2重量%的有机硅化合物、2重量%的低折射率二氧化硅中空微粒的低折射率层形成用涂布液。将所得的低折射率层形成用涂布液用绕线棒涂布机涂布在上面得到的光学膜的凹凸面,在设定为120℃的干燥机中使之干燥1分钟,由此形成低折射率层,得到光学膜。所得的低折射率层的厚度为102nm,折射率为1.37。
(B)光学膜的表面形状的测定
使用SENSOFAR公司制的三维显微镜“PLμ2300”,将物镜的倍率设为20倍,利用共焦点模式,求出上面得到的光学膜的表面形状(截面曲线的峰度Pku)。测定面积设为637μm×477μm。另外,为了防止光学膜样品的翘曲,使用光学上透明的粘合剂,用与凹凸面相反一侧的面(凹凸面成为表面)将样品与玻璃基板贴合后进行测定。所得的光学膜所具有的凹凸面的Pku为3.2。
(C)光学膜的反射率Y(反射率Y值)的测定
依照上述的测定方法,使用在分光光度计((株)岛津制作所制“UV2450”)附设有积分球((株)岛津制作所制“BIS-3100”)的装置,测定出反射率Y值。为了防止来自光学膜样品背面的反射,并且防止样品的翘曲,使用光学上透明的粘合剂,用与凹凸面相反一侧的面(凹凸面成为表面)将样品与黑色丙烯酸类树脂板(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SUMIPEX”)贴合后进行测定。所得的光学膜所具有的凹凸面的反射率Y为1.0%。
(D)偏振片的制作
将平均聚合度约2400、皂化度99.9摩尔%以上且厚75μm的聚乙烯醇膜浸渍于30℃的纯水中后,在30℃浸渍于碘/碘化钾/水的重量比为0.02/2/100的水溶液中而进行了染色。其后,在56.5℃浸渍于碘化钾/硼酸/水的重量比为12/5/100的水溶液中而进行了交联处理。接下来,用8℃的纯水清洗后,在65℃干燥,得到在聚乙烯醇中吸附取向了碘的偏振片。拉伸主要在碘染色及硼酸交联处理的工序中进行,总拉伸倍率为5.3倍。
(E)粘接剂的制备
相对于水100份,溶解1.8份的由(株)Kuraray销售的羧基改性聚乙烯醇“KurarayPoval KL318”(改性度2摩尔%),再向其中加入1.5份的作为水溶性聚酰胺环氧树脂的由田冈化学工业(株)制销售的“Sumirez Resin 650”(固体成分30%的水溶液)并溶解,制备出聚乙烯醇系粘接剂。
(F)偏振板的制作
对上面的(A4)中制作的光学膜的与形成有具有凹凸的光学层的面相反一侧的热塑性树脂膜面实施皂化处理后,用10μm棒涂机涂布上面的(E)中制备的聚乙烯醇系粘接剂,在其上贴合上面的(D)中制作的偏振片。另外,作为贴合在偏振片的另一方面的保护膜,准备了厚40μm的三乙酰纤维素膜(由KONICA MINOLTA ADVANCED LAYERS(株)销售的“KC4UE”、面内相位差值R0=0.7nm、厚度方向相位差值Rth=-0.1nm)。对该保护膜实施皂化处理后,在该皂化处理面用10μm棒涂机涂布上面的(E)中制备的聚乙烯醇系粘接剂,将该涂布面贴合在上面的偏振片的与贴合有光学膜的面相反一侧的面。其后,在80℃干燥5分钟,再在常温熟化1天。这样,就制作出由光学膜/偏振片/三乙酰纤维素膜的层构成形成的偏振板。
(G)牛顿环的评价
在上面的(F)中制作的偏振板的光学膜凹凸面侧,配置了4mm厚的丙烯酸类树脂板,将该丙烯酸类树脂板与偏振板表面之间的气隙调节为0.3mm。以700g的负荷按压丙烯酸类树脂板,观察是否产生牛顿环,依照下面的评价基准进行了评价。
A:没有观察到牛顿环,
B:虽然可以少量地观察到牛顿环,然而是观察性方面没有问题的水平,
C:明显地观察到牛顿环。
<实施例2>
除了将光学膜用模具的第一蚀刻处理量设为5.0μm、将低折射率层的厚度设为68nm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得到光学膜。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测定出该膜的表面特性,其结果是,Pku为4.9,反射率Y为2.0%。除了将该膜作为光学膜使用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出偏振板,进行了牛顿环的评价。
<实施例3>
除了将光学膜用模具的第一蚀刻处理量设为7.0μm、且没有设置低折射率层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得到光学膜。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测定出该膜的表面特性,其结果是,Pku为7.9,反射率Y为3.0%。除了将该膜作为光学膜使用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出偏振板,进行了牛顿环的评价。
<实施例4>
除了没有设置低折射率层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得到光学膜。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测定出该膜的表面特性,其结果是,Pku为3.2,反射率Y为3.4%。除了将该膜作为光学膜使用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出偏振板,进行了牛顿环的评价。
<实施例5>
除了将低折射率层的厚度设为80nm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得到光学膜。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测定出该膜的表面特性,其结果是,Pku为3.2,反射率Y为1.8%。除了将该膜作为光学膜使用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出偏振板,进行了牛顿环的评价。
<比较例1>
将由日本制纸化学(株)销售的表面处理膜“NC-1B”作为光学膜。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测定出该膜的表面特性,其结果是,Pku为3.3,反射率Y为4.1%。除了将该膜作为光学膜使用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出偏振板,进行了牛顿环的评价。
<比较例2>
将由凸版印刷(株)销售的表面处理膜“40CHC”作为光学膜。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测定出该膜的表面特性,其结果是,Pku为2.2,反射率Y为4.2%。除了将该膜作为光学膜使用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出偏振板,进行了牛顿环的评价。
<比较例3>
将由凸版印刷(株)销售的表面处理膜“40KSPLR”作为光学膜。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测定出该膜的表面特性,其结果是,Pku为2.6,反射率Y为1.0%。除了将该膜作为光学膜使用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出偏振板,进行了牛顿环的评价。
将实施例1~5及比较例1~3中进行的牛顿环的评价结果与所用的光学膜的表面特性一起表示于表1中。
[表1]
符号的说明
1、2、3 偏振板,
10 偏振片,
20 第一光学膜,
21 第一热塑性树脂膜,
22 光学层,
23 透明导电层,
25 第二光学膜,
30 透光性构件,
31 透明导电层,
40、41、42 光学构件组,
50 液晶单元,
60 背面侧偏振板,
70、71 粘合剂层,
80 背光灯,
S 第一光学膜的外表面,
200 第一光学膜的法线,
201 入射的光,
203 包含入射的光方向和第一光学膜的法线的平面,
204 朝向正反射方向反射的反射光。

Claims (10)

1.一种偏振板,包括偏振片和层叠于其一个面上的第一光学膜,
所述第一光学膜的与所述偏振片相反一侧的表面的截面曲线的峰度Pku为4.0以上,并且以入射角12°射入光时的反射角12°的反射率Y为4.0%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板,其中,
所述第一光学膜包含第一热塑性树脂膜和层叠于所述第一热塑性树脂膜的与所述偏振片相反一侧的面上的光学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偏振板,其中,
所述第一热塑性树脂膜包含纤维素类树脂、(甲基)丙烯酸类树脂、环状聚烯烃类树脂或聚酯类树脂。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板,其还包括层叠于所述偏振片的与所述第一光学膜相反一侧的面上的第二光学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偏振板,其中,
所述第二光学膜含有第二热塑性树脂膜,所述第二热塑性树脂膜包含纤维素类树脂、(甲基)丙烯酸类树脂或环状聚烯烃类树脂。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偏振板,其中,
所述第二光学膜为相位差膜。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偏振板,其中,
所述第二光学膜为相位差膜。
8.一种触摸输入式图像显示装置用的光学构件组,其包含:
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板和
用于配置于所述偏振板的所述第一光学膜侧的透光性构件。
9.一种触摸输入式图像显示装置,其包括:
图像显示元件、
配置于所述图像显示元件的观察侧的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板和
在所述偏振板的所述第一光学膜侧与所述第一光学膜分开地配置的透光性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摸输入式图像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透光性构件为触摸输入元件。
CN201580009327.8A 2014-02-21 2015-02-10 偏振板、光学构件组及触摸输入式图像显示装置 Active CN1060303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31676A JP5886338B2 (ja) 2014-02-21 2014-02-21 偏光板、光学部材セット及びタッチ入力式画像表示装置
JP2014-031676 2014-02-21
PCT/JP2015/053587 WO2015125656A1 (ja) 2014-02-21 2015-02-10 偏光板、光学部材セット及びタッチ入力式画像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30353A CN106030353A (zh) 2016-10-12
CN106030353B true CN106030353B (zh) 2019-01-04

Family

ID=538781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09327.8A Active CN106030353B (zh) 2014-02-21 2015-02-10 偏振板、光学构件组及触摸输入式图像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5886338B2 (zh)
KR (2) KR101711357B1 (zh)
CN (1) CN106030353B (zh)
TW (1) TWI618952B (zh)
WO (1) WO201512565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951863B1 (ko) 2016-03-14 2019-02-25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반사 방지 필름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1948821B1 (ko) * 2016-03-14 2019-02-15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반사 방지 필름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8288679B (zh) * 2017-01-10 2019-11-26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改善显示面板牛顿环的方法
KR102510750B1 (ko) * 2017-04-04 2023-03-15 스미또모 가가꾸 가부시키가이샤 프로텍트 필름 부착 편광판 및 액정 패널
JP7296196B2 (ja) * 2018-06-01 2023-06-22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ニュートンリング防止フィルム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及び用途
JP2020181184A (ja) * 2019-03-14 2020-11-0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
CN113678033A (zh) * 2019-03-29 2021-11-19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光学膜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54950A (ja) * 2008-10-10 2010-11-11 Sony Corp 樹脂組成物、反射防止フィルム、表示装置および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01960339A (zh) * 2008-03-05 2011-01-2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带粘合剂层的相位差膜及使用其的椭圆偏振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2119349A (zh) * 2008-08-11 2011-07-0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带粘合剂光学膜和使用其的光学层叠体
JP2012173976A (ja) * 2011-02-21 2012-09-10 Gunze Ltd タッチパネル
WO2013031766A1 (ja) * 2011-08-29 2013-03-0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性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13161203A (ja) * 2012-02-03 2013-08-19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ー基板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81564B2 (en) * 2004-03-03 2009-01-27 Kimoto Co., Ltd. Light control film and backlight unit using the same
US8309202B2 (en) * 2006-10-06 2012-11-13 Toray Industries, Inc. Hard-coated film, method for production thereof and antireflection film
JP5219363B2 (ja) 2006-12-21 2013-06-26 日本合成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積層体
JP2009288732A (ja) * 2008-06-02 2009-12-10 Asahi Kasei Corp 防眩フィルム
JP2010020267A (ja) * 2008-06-09 2010-01-28 Sony Corp 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防眩性フィルム、光学層付偏光子、ならびに表示装置
US8243426B2 (en) * 2008-12-31 2012-08-14 Apple Inc. Reducing optical effects in a display
KR101388321B1 (ko) 2009-11-30 2014-04-22 다이니폰 인사츠 가부시키가이샤 광학 필름 및 터치 패널
JP6213804B2 (ja) * 2012-08-21 2017-10-1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用基材、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液晶パネル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15034955A (ja) * 2013-08-09 2015-02-1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性積層体、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タッチパネル用中間積層体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60339A (zh) * 2008-03-05 2011-01-2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带粘合剂层的相位差膜及使用其的椭圆偏振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2119349A (zh) * 2008-08-11 2011-07-0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带粘合剂光学膜和使用其的光学层叠体
JP2010254950A (ja) * 2008-10-10 2010-11-11 Sony Corp 樹脂組成物、反射防止フィルム、表示装置および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12173976A (ja) * 2011-02-21 2012-09-10 Gunze Ltd タッチパネル
WO2013031766A1 (ja) * 2011-08-29 2013-03-0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性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13161203A (ja) * 2012-02-03 2013-08-19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ー基板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9063A (zh) 2015-10-16
KR102084297B1 (ko) 2020-03-03
JP5886338B2 (ja) 2016-03-16
KR101711357B1 (ko) 2017-02-28
JP2015156003A (ja) 2015-08-27
TWI618952B (zh) 2018-03-21
WO2015125656A1 (ja) 2015-08-27
KR20160098521A (ko) 2016-08-18
KR20170018092A (ko) 2017-02-15
CN106030353A (zh) 2016-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30353B (zh) 偏振板、光学构件组及触摸输入式图像显示装置
KR101107532B1 (ko) 레이저 포인터 시인성 향상 필름, 편광판, 화상 표시 장치 및 레이저 포인터 표시 방법
KR100852561B1 (ko) 하드코팅 필름, 하드코팅 필름의 제조방법, 광학 소자 및화상 표시 장치
KR100959049B1 (ko) 방현성 하드 코트 필름
TWI468742B (zh) A light diffusion element, a polarizing plate for a light diffusion element, a polarizing element, and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1089659B (zh) 防眩性硬涂膜、包括该防眩性硬涂膜的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05637393B (zh) 偏光板组及前板一体型液晶显示面板
CN101410247B (zh) 光学层积体和光学层积体的制造方法
CN105934735B (zh) 双面透明导电性膜及其卷绕体、以及触控面板
CN100476455C (zh) 防眩性硬涂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TWI602699B (zh) Optical laminate,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 polarizing plate using the same, and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20090104712A (ko) 방현성 하드 코트 필름, 그것을 사용한 편광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JP4080520B2 (ja) 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光学素子、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KR20080056642A (ko) 하드 코트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하드 코트 필름, 편광판 및화상 표시 장치
KR20180063259A (ko) 광학 시트, 편광판, 광학 시트의 선별 방법 및 광학 시트의 제조 방법, 그리고 표시 장치
KR101482288B1 (ko) 방현성 하드 코트 필름, 그것을 사용한 편광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그리고 방현성 하드 코트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KR20070097361A (ko) 방현성 하드코팅 필름, 방현성 하드코팅 필름의 제조방법,광학 소자, 편광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CN108431641A (zh) 光学膜、偏振膜、偏振膜的制造方法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KR20150079052A (ko) 유기 입자의 표면 특성을 갖춘 방현 필름
CN107003556A (zh) 液晶显示元件、液晶显示装置及液晶显示元件的设计方法
JP6048009B2 (ja) 積層体、偏光板、液晶パネル、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タッチパネル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5979002B2 (ja) 防眩性フィルム、防眩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10128180A (ja) 光学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光学シート
KR101015079B1 (ko) 지향성 확산 필름, 편광판,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지향성 확산필름의 제조 방법
KR20150130646A (ko) 광학용 고경도, 고투과, 고내구성의 등방성 필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