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05098B - 一种悬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悬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05098B
CN106005098B CN201610585299.0A CN201610585299A CN106005098B CN 106005098 B CN106005098 B CN 106005098B CN 201610585299 A CN201610585299 A CN 201610585299A CN 106005098 B CN106005098 B CN 1060050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pivoted arm
suspension system
bridge
drive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8529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05098A (zh
Inventor
李献飞
孙红军
薛永昌
第海龙
杨青龙
吴贤明
黄虎
张玉龙
邢勇
韩东
夏晶晶
张莉
年淑梅
朱晓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Hualing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Hua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Hualing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Hua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58529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05098B/zh
Publication of CN1060050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050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050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050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61/00Motor vehicles or trail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r number of whe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four wheels in diamond pattern
    • B62D61/12Motor vehicles or trail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r number of whe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four wheels in diamond pattern with variable number of ground engaging wheels, e.g. with some wheels arranged higher than others, or with retractable wh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17/00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61/00Motor vehicles or trail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r number of whe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four wheels in diamond pattern
    • B62D61/10Motor vehicles or trail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r number of whe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four wheels in diamond pattern with more than four whe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悬架系统,包括驱动桥,还包括与所述驱动桥的并列设置的提升桥和用于驱动所述提升桥的轮毂相对所述驱动桥上升移动的提升装置。在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悬架系统时,在车辆空载的状态下,提升装置工作,带动提升桥上的轮毂上升移动,使在车辆运行中,提升桥上的车轮脱离地面,进而悬空,进而减少了与地面接触的车轮的数量,能够减少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减小了能量的损失。所以该车辆的悬架系统能够有效解决在空载时消耗能量过多的问题,同时能够有效的避免较小车辆的磨损。

Description

一种悬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运输工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悬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运输量较大的车辆,一般为三轴以上,即具有三个以上车桥,每个车桥的两端均设置有有轮毂,轮毂上用于安装车轮。当具有三个车桥时,三个车桥分别是前桥,驱动桥和后桥,其中驱动桥位于前桥与后桥中间,驱动桥连接驱动机构,如发动机。其中前桥主要与转向机构连接,以起到转向的作用。而车桥主要是设置在悬架系统上,以间接的与车架连接。
但是经过发明人,长期研究发现,现有技术中,车辆在满载时,车辆的多个车桥一起工作,是车架与地面的支撑点增多,以利于提高运输能力。但是车辆在实际运行中,以空载运行居多,而在空载状态下,车辆与地面接触的点越多,则造成的摩擦力越大,继而造成整车的消耗越大。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空载时消耗能量过多的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悬架系统,该悬架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空载时消耗能量过多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悬架系统,包括驱动桥,还包括与所述驱动桥的并列设置的提升桥和用于驱动所述提升桥的轮毂相对所述驱动桥上升移动的提升装置。
优选地,所述提升桥包括:转臂;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所述转臂的桥梁;固定安装在所述转臂上且在所述转臂转动时上下移动的轮毂。
优选地,所述提升装置包括:用于推动所述转臂转动的推臂;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所述推臂的传动杆,所述传动杆能够与车架绕所述传动杆的延伸方向转动连接;固定安装在所述传动杆中部且沿所述传动杆的横向延伸的力臂;驱动所述力臂转动的推动装置。
优选地,还包括板簧,所述板簧的一端用于与所述车架铰接,中部与所述驱动桥固定连接,另一端作用在所述转臂上以用于阻止所述轮毂上升移动。
优选地,所述推动装置为伸缩缸;所述伸缩缸的一端与所述力臂的外端铰接,另一端用于与所述车架铰接。
优选地,所述转臂的中部与所述桥梁转动连接,所述转臂的一端安装有所述轮毂,另一端用于与所述推臂的推动端相抵。
优选地,所述传动杆上设置有多个沿所述传动杆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的支撑座,多个支撑座与所述传动杆转动配合。
优选地,所述推臂上设置有能够在所述转臂上滚动的第一滚轮,所述转臂上设置有能够在所述板簧在滚动的第二滚轮。
优选地,还包括横梁,所述横梁包括连接盘和一体成型的中间管体,所述中间管体包括主管部和一端与所述主管部的中部连通的分管部,所述主管部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所述连接盘,所述连接盘用于与车架纵梁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提升桥安装在所述分管部上。
优选地,所述主管部与所述分管部内部连通设置,所述主管部与所述分管部之间弧形过渡,且所述弧形的凹口朝外。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悬架系统,该悬架系统主要应用在三轴车上,包括驱动桥、提升桥和提升装置,其中提升桥设置在驱动桥的前侧或者后侧,即提升桥与驱动桥前后并列设置。该提升桥应当不是转向桥,但应当说明的是提升桥上应当具有至少两个轮毂,轮毂上的车轮安装盘可以转动,即当驱动车辆在地面上滚动行走时,会间接带动提升桥上与地面接触的车轮转动。其中提升装置一般设置在提升桥与安装座之间,也可以直接安装在车架上,以用于驱动提升桥的轮毂相对驱动桥升降移动,即调整提升桥的轮毂相对驱动桥的上下位置。
根据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知道,将该悬架系统作为前悬架或者后悬架安装到车辆上,在使用中,如满载的状态下,提升装置不工作,使提升桥上的车轮能够与地面接触,分担驱动桥的上车轮的压力。而在空载的状态下,提升装置工作,带动提升桥上的轮毂上升移动,使在车辆运行中,提升桥上的车轮脱离地面,进而悬空,进而减少了与地面接触的车轮的数量,能够减少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减小了能量的损失。所以该车辆的悬架系统能够有效解决在空载时消耗能量过多的问题,同时能够有效的避免较小车辆的磨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悬架系统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悬架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提升桥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提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如下:
驱动桥1、提升桥2、提升装置3、板簧4、横梁5、车架6、转臂21、桥梁22、轮毂23、推臂31、传动杆32、力臂33、伸缩缸34、支撑座35、连接盘51、主管部52、分管部53。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悬架系统,以有效地解决空载时消耗能量过多的问题。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5,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悬架系统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悬架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提升桥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提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本实施提供了一种悬架系统,该悬架系统主要应用在三轴以上的车辆上,一般作为后悬架,悬架系统一般安装在车轮与车架6之间,悬架系统中一般会设置有与车架6固定连接的安装座,用于安装车辆的车桥,而在车桥与车轮之间一般设置减震系统。
该悬架系统包括驱动桥1、提升桥2和提升装置3,其中驱动桥1的指的是与发动机或者电机进行传动连接的车桥,车桥通过自身的连接件带动驱动桥1上的两个轮毂23转动,继而带动整个车辆转动。
其中提升桥2设置在驱动桥1的前侧或者后侧,即提升桥2与驱动桥1前后并列设置。该提升桥2应当不是转向桥,但应当说明的是提升桥2上应当具有至少两个轮毂23,轮毂23上的车轮安装盘可以转动,即当驱动车辆在地面上滚动行走时,会间接带动提升桥2上与地面接触的车轮转动。其中提升装置3一般设置在提升桥2与安装座之间,也可以直接安装在车架6上,以用于驱动提升桥2的轮毂23相对驱动桥1升降移动,即调整提升桥2的轮毂23相对驱动桥1的上下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将该悬架系统作为前悬架或者后悬架安装到车辆上,在使用中,如满载的状态下,提升装置3不工作,使提升桥2上的车轮能够与地面接触,分担驱动桥1的上车轮的压力。而在空载的状态下,提升装置3工作,带动提升桥2上的轮毂23上升移动,使在车辆运行中,提升桥2上的车轮脱离地面,进而悬空,进而减少了与地面接触的车轮的数量,能够减少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减小了能量的损失。所以该车辆的悬架系统能够有效解决在空载时消耗能量过多的问题,同时能够有效的避免较小车辆的磨损。
其中提升桥2的轮毂23的上升移动,可以通过驱动提升桥2的整体上升移动达到,但是考虑到,提升桥2的整体上升移动,造成能量的损失比较大。基于此,对于提升桥2可以做如下设置,具体使提升桥2包括桥梁22、转臂21和轮毂23。其中桥梁22起到主要承重的作用,一般与车架6固定连接,为了方便后期拆卸,此处优选车架6与桥梁22螺栓连接。因为桥梁22的承重特性,桥梁22可以选用管梁,管状件抗扭矩性能会很好。桥梁22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转臂21,其中转动连接指的是,转臂21安装到桥梁22后,转臂21留有一个转动自由度,即能够自由的绕一条直线转动。因为桥梁22的两端均具有转臂21,对于位于桥梁22两端的转臂21的转动轴线,可以不位于同一条直线,也可以位于同一条直线,为了后期安装的方便,此处与优选分别位于桥梁22两端的转臂21的转动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其中轮毂23固定安装在转臂21上,并且在转臂21转动时,转臂21会带动轮毂23上下移动,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只需要转臂21在某个方向上转动一定角度后能够带动轮毂23上下移动即可,具体的要使转臂21的外端圆弧移动中具有上下分移动。通过转臂21带动轮毂23转动,继而避免整个车桥的转动。
转臂21上连接有轮毂23,一般转臂21上还会设置有与提升装置3直接作用的推动部,转臂21上的推动部与轮毂23的安装部可以位于转臂21转动轴线同一侧,即转臂21转动,推动部与安装部同时上升或下降移动,而在将轮毂23抬起时,轮毂23上升移动,此时驱动装置则需要推动推动部上升移动。考虑到自重,以及驱动装置的着力点的设置。此处优选转臂21的中部位置与桥梁22转动连接,使转动轴线位于转臂21的中部位置,而在转臂21的一端安装有轮毂23,此时提升装置可以通过推动转臂21的另一端,以使转臂21转动。此时转臂21的两端分别位于转臂21的转动轴线的两侧。即提升装置3向下施加压力,便可以驱动轮毂23向上移动。
因为具有两个转臂21,所以要驱动两个转臂21转动,为此,其中提升装置3可以包括传动杆32、推动装置、推臂31和力臂33。其中传动杆32用于传动,传动杆32用于与车架6转动连接,即能够相对车架6转动,其中转动的轴线延伸方向应当与传动杆32的延伸方向一致。传动杆3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推臂31,即使传动杆32的转动,能够带动推臂31转动,而推臂31的转动,进而可以使推臂31的前端呈现上下移动,继而使推臂31的外端推动转臂21相应部位上下移动,以推动转臂21转动。其中内外以相对传动杆32的转动轴线来说,靠近转动轴线即为内,远离转动轴线即为外。其中传动杆32可以是传动管杆,以降低整体质量。具体传动杆32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形,而传动杆32的转动轴线此处优选与传动杆32的轴线重合设置。其中力臂33固定安装在传动杆32的中部,且力臂33沿传动杆32的横向延伸,进而使力臂33的受力点远离转动轴线,以方便形成较大的转动力矩,继而带动传动杆32以较大的扭矩转动,而其中的推动装置用于推动力臂33转动。当转臂21的转动轴线位于中部时,可以使推臂31的推动部位与安装轮毂23的安装部位分别设置在转臂21的两端,即转臂21的一端安装有轮毂23,另一端的上侧面用于与推臂31的推动端相抵。考虑到推臂31与转臂21之间可能存在相对移动,为了移动方便,可以在推臂31上设置有能够在转臂21上滚动的第一滚轮。
推动装置可以采用电缸或者采用其它的推动部件。考虑到推动力的大小,此处优选力臂33的外端铰接有伸缩缸34,具体的,该伸缩缸34优选采用液压单杆活塞缸,以适应车辆的液压系统。而在安装时,伸缩缸34的另一端也应与车架6进行铰接。其中为了尽可能的避免推臂31以及力臂33受到推力对传动杆32造成不必要的扭矩,可以在车架6上设置有多个沿传动杆32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的支撑座35,多个支撑座35均匀传动杆32转动配合,以避免干涉传动杆32的转动。支撑座35用于与车架固定连接,为了方便连接,优选采用螺栓连接。
一般驱动桥1与车架6之间会设置板簧4,以起到缓冲减振的作用。为了方便提升桥2的减振,可以在提升桥2的转臂21与车架6之间设置有弹性装置。同时考虑到使用该悬架系统的车辆一般为三轴以上的车辆,即至少具有三个车桥。避免驱动桥1架空,可以使该板簧4的一端用于与车架6铰接,中部与驱动桥1固定连接,另一端则作用在转臂21上以阻止轮毂23做上升移动。且优选布置方式为,转臂21的中部与桥梁22转动连接,而转臂21的一端与轮毂23固定连接,而另一端搭接在板簧4的端部上,当车辆下坡时,则车桥的轮毂23会受到向上的力,而转臂21的另一端则会下压板簧4下降,以使驱动桥1下降,即能够形成车桥的轮毂23向上移动,而驱动桥1的轮毂23向下移动,以顺应凹槽,同时还能起到减振的作用。考虑到转臂21与板簧4相抵的部位可能存在相对移动,为了相对移动方便可以在转臂21上设置有能够在板簧4上滚动的第二滚轮。
考虑到车架6的纵梁不方便安装提升桥2的桥梁22,容易造成高度受限,而一般的横梁5也是搭接在纵梁上设置,不仅很难满足挂重物的需求,而且会造成高度受限。
可以使横梁5包括连接盘51和中间管体。其中连接盘51可以与纵梁的侧面连接,为了连接方便,此处优选连接盘51与车架纵梁的侧面螺栓连接。其中,中间管体一体成型,即一般共同铸造成型,保证了该中间管体各个部分的连接强度,当然还可以切削成型。采用管体能够有效地降低横梁5的整体重量,继而达到成本节省。其中中间管体包括主管部52和分管部53,其中主管部52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连接盘51,进而主管部52通过连接盘51连接到车架6的纵梁上。其中考虑到主管部52的受力方向一般为竖直方向,为此,可以使主管部52设置有用于分别连接主管部52与连接盘51的筋板,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筋板是安装在两个部件的相交侧面之间,作用在于固定两者直接夹角,两者夹角变化,同时还能够起到一定的加强的作用。其中分管部53的一端与主管部52的中部连接,而另一端则用于安装提升桥2。当存在承重件时,避免了直接在主管部52设置连接位置,而影响主管部52的截面质量,继而降低了主管部52的承载能力。通过分管部53延伸出去,便于设置连接位置,同时分管部53能有效避免连接位置降低主管部52的连接强度。为了加强主管部52与分管部53之间的连接强度,可以主管部52与分管部53之间设置有筋板。其中提升装置3的伸缩缸34也可以安装在横梁5的主管部52上。而用于支撑传动杆32的支撑座35也可以安装在主管部52上。
分管部53的一端与主管部52的中部连接,若为了制造方便,根据实际制造工艺,主管部52与分管部53的内管道可以连通,也可以不连通。但需要知道的是,考虑到主管部52上位于分管部53管道处的部分对分管部53起到的支撑力会很小,所以此处优选主管部52和分管部53的中部管道连通设置,进而在不对支撑强度产生较大的影响下,能够有效地降低整体质量。进一步的考虑到,主管部52和分管部53之间的受力特性,主管部52与分管部53之间若是折线式的过渡,一般导致主管部52与分管部53之间的连接强度降低,基于此,可以使主管部52与分管部53之间弧形过渡,即主管部52的管道壁到分管部53的管道壁之间是光滑过渡,而并非是形成折边式,尤其直角折边。如当主管部52的侧面形成开口,则主管部52的管壁可以自然弯曲以与分管部53的管壁进行弧形连接。此处需要强调说明的是,考虑到主管部52对分管部53的支撑力,其中弧形弯曲的方向应当顺应变形力的方向,具体的该弧形的凹口应当朝外,即外侧看来,形成一个光滑过渡的圆弧。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悬架系统,包括驱动桥(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驱动桥(1)的并列设置的提升桥(2)和用于驱动所述提升桥(2)的轮毂相对所述驱动桥(1)上升移动的提升装置(3);所述提升桥(2)包括:转臂(21);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所述转臂(21)的桥梁(22);固定安装在所述转臂(21)上且在所述转臂(21)转动时上下移动的轮毂(23);还包括板簧(4),所述板簧(4)的一端用于与车架(6)铰接,中部与所述驱动桥(1)固定连接,另一端作用在所述转臂(21)上以用于阻止所述轮毂(23)上升移动;所述转臂(21)的中部与所述桥梁(22)转动连接,所述转臂(21)的一端安装有所述轮毂(23),另一端用于与所述提升装置(3)的推臂(31)的推动端相抵;所述转臂(21)上设置有能够在所述板簧(4)在滚动的第二滚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装置(3)包括:用于推动所述转臂(21)转动的推臂(31);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所述推臂(31)的传动杆(32),所述传动杆(32)能够与车架(6)绕所述传动杆(32)的延伸方向转动连接;固定安装在所述传动杆(32)中部且沿所述传动杆(32)的横向延伸的力臂(33);驱动所述力臂(33)转动的推动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装置为伸缩缸(34);所述伸缩缸(34)的一端与所述力臂(33)的外端铰接,另一端用于与所述车架(6)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32)上设置有多个沿所述传动杆(32)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的支撑座(35),多个所述支撑座(35)与所述传动杆(32)转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臂(31)上设置有能够在所述转臂(21)上滚动的第一滚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横梁(5),所述横梁(5)包括连接盘(51)和一体成型的中间管体,所述中间管体包括主管部(52)和一端与所述主管部(52)的中部连通的分管部(53),所述主管部(5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所述连接盘(51),所述连接盘(51)用于与车架纵梁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提升桥(2)安装在所述分管部(53)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部(52)与所述分管部(53)内部连通设置,所述主管部(52)与所述分管部(53)之间弧形过渡,且所述弧形的凹口朝外。
CN201610585299.0A 2016-07-22 2016-07-22 一种悬架系统 Active CN1060050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85299.0A CN106005098B (zh) 2016-07-22 2016-07-22 一种悬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85299.0A CN106005098B (zh) 2016-07-22 2016-07-22 一种悬架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05098A CN106005098A (zh) 2016-10-12
CN106005098B true CN106005098B (zh) 2019-04-12

Family

ID=57116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85299.0A Active CN106005098B (zh) 2016-07-22 2016-07-22 一种悬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0509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46833B (zh) * 2020-05-28 2024-03-12 上海西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自适应载重车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802434B (zh) * 2022-03-31 2023-08-29 湖南三一中型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转向控制方法、装置、工程车辆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172386U (zh) * 2013-04-03 2013-09-04 福建合众机械有限公司 载重汽车的双后桥悬挂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399321B (de) * 1993-11-03 1995-04-25 Steyr Nutzfahrzeuge Nutzfahrzeug, insbesondere luftgefederter frontlenker-lastkraftwagen, mit einer einer hinterachse zugeordneten vor- bzw. nachlaufachse
US6416069B1 (en) * 1999-08-16 2002-07-09 The Boler Company Underbeam axle lift assembly
CN2406898Y (zh) * 2000-03-01 2000-11-22 贾庭山 汽车挂车车轴机械式提升装置
GB0110638D0 (en) * 2001-05-01 2001-06-20 Covelink Marine Ltd Vehicle with retractable wheel
CN100471752C (zh) * 2004-09-23 2009-03-25 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商用车的摆臂式机械提升悬架系统
CN2928632Y (zh) * 2006-07-26 2007-08-01 陈旭东 一种大型车辆的车轮装置
CN201325496Y (zh) * 2008-12-25 2009-10-14 张海峰 一种汽车非空气悬架车桥提升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172386U (zh) * 2013-04-03 2013-09-04 福建合众机械有限公司 载重汽车的双后桥悬挂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05098A (zh) 2016-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30553A (zh) 一种可自适应地面变形的agv底盘结构
CN106005098B (zh) 一种悬架系统
CN202054051U (zh) 车体转向连杆
CN105564499A (zh) 分布式驱动电动车底盘构型
CN107054502B (zh) 一种带有可提升结构的全向移动机器人底盘
CN216185444U (zh) 一种四驱四转的机器人轮系结构
CN105270090B (zh) 一种后驱电动车承载式后桥装置
CN104401420A (zh) 可折叠式车轮机构及其车轮折叠方法
CN201713276U (zh) 伸缩臂叉装机
CN207808934U (zh) 大型车前桥及车辆
CN208324769U (zh) 一种高置位电瓶叉车用转向桥
CN201124866Y (zh) 上置式横置油缸叉车转向桥
CN201863632U (zh) 电动平台搬运车的底盘系统
CN201882823U (zh) 自动调节位置支脚盘机构
CN205149426U (zh) 两栖车车轮收放装置的收放机构
CN101181905A (zh) 上置式横置油缸叉车转向桥
CN210554002U (zh) 一种无制动固定式液压悬挂车轴
CN210454375U (zh) 一种轮毂电机用双横臂独立悬架
CN207902063U (zh) 下控制臂及汽车
CN201530268U (zh) 便于调节车轴垂直度的挂车空气悬架总成
CN112172428A (zh) 一种非公路矿用自卸汽车的双叉臂式前悬架
US8740234B2 (en) Suspension of vehicle wheel for rough terrain driving
CN109050655A (zh) 一种用于煤矿井下车辆的独立悬挂的液压轮边驱动装置
CN105216565A (zh) 一种两栖车车轮收放装置的收放机构
CN212889739U (zh) 一种浮动式轮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