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46815B - 自动转向移车装置以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自动转向移车装置以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46815B
CN105946815B CN201610325401.3A CN201610325401A CN105946815B CN 105946815 B CN105946815 B CN 105946815B CN 201610325401 A CN201610325401 A CN 201610325401A CN 105946815 B CN105946815 B CN 1059468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rod
actuating unit
car body
vehicle device
ste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2540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46815A (zh
Inventor
张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1032540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46815B/zh
Publication of CN1059468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468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468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4681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SSERVICING, CLEANING, REPAIRING, SUPPORTING, LIFTING, OR MANOEUVRING OF VEH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S9/00Ground-engaging vehicle fittings for supporting, lifting, or manoeuvring the vehicle, wholly or in part, e.g. built-in jacks
    • B60S9/14Ground-engaging vehicle fittings for supporting, lifting, or manoeuvring the vehicle, wholly or in part, e.g. built-in jacks for both lifting and manoeuv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 Vehicle Cleaning, Maintenance, Repair, Refitting, And Outrigg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辅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转向移车装置以及汽车。该移车装置包括:移动轮、支撑杆、第一动力机构、第二动力机构和控制器,支撑杆的下端通过转向轴与移动轮转动连接,上端用于与车体的底盘连接;第一动力机构设置在转向轴上,且与移动轮传动连接,以带动移动轮转动;第二动力机构设置在支撑杆上,且与转向轴传动连接,以带动转向轴相对于支撑杆转动;第一动力机构和第二动力机构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用于设置在车厢内,以控制第一动力机构和第二动力机构工作。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移车装置以及汽车,携带方便、操作简单、稳定性高。

Description

自动转向移车装置以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辅助装置,尤其是涉及自动转向移车装置以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拥有汽车的人越来越多,停车场所变得越来越拥挤,停车和转向特别困难。当车主停车后往往会被其他的车挡住,使其无法进行调头或者转向,必须寻找到其它车的车主将挡路的车移开,才能将自己的车开出,这样大大的浪费了车主的时间,也造成了停车场内的交通拥堵,同时就使得每个停车位都需要有足够的调头的空间,大大的浪费了空间资源,增加了使用成本。
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原地调头装置,在专利文献CN201712585.U 中提出了汽车原地调头装置,它包括汽车大梁、汽车重心位置固定安装有横梁、横梁中心位置固定有支撑板、千斤顶、可选装底座,该汽车原地挑头采用的千斤顶和可旋转底座实现汽车的原地挑头。当使用者需要原地掉头时,将该装置安装在车体底盘上,然后利用千金顶将车体顶起旋转180°,再将车体放置在地面上并将该装置从车体底盘上拆卸下来。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原地掉头装置仅能使汽车以千斤顶为轴线旋转,横向或者其他方向移动车辆时,则需要选用其他的工具移动车辆,功能单一,不能满足现在由于车辆的增多而出现停车环境多样化的要求,不便于使用者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移车装置以及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携带不便、操作复杂、稳定性能差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动转向移车装置,包括:移动轮、支撑杆、第一动力机构、第二动力机构和控制器;
支撑杆的下端通过转向轴与移动轮转动连接,上端用于与车体的底盘连接;第一动力机构设置在转向轴上,且与移动轮传动连接,以带动移动轮转动;第二动力机构设置在支撑杆上,且与转向轴传动连接,以带动转向轴相对于支撑杆转动;
第一动力机构和第二动力机构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用于设置在车厢内,以控制第一动力机构和第二动力机构工作。
进一步地,自动转向移车装置还包括伸缩机构;伸缩机构的一端与支撑杆的下端转动连接,另一端用于与车体的底盘转动连接;伸缩机构用于带动支撑杆相对于车体的底盘转动。
进一步地,伸缩机构靠近支撑杆的一端设置容纳部;容纳部远离伸缩机构的一端与支撑杆转动连接,容纳部用于容纳移动轮。
进一步地,支撑杆的下端设置有腰形孔,且腰形孔的长度方向与支撑杆的长度方向 具有夹角;容纳部包括两个弧形片,两个弧形片相对的设置在支撑杆的一端;两个弧形片远离支撑杆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穿设在腰形孔内。
进一步地,伸缩机构包括液压缸,液压缸与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支撑杆的上端垂直设置有转轴;转轴与支撑杆之间设置有加强杆;转轴用于与车体的底盘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动力机构和第二动力机构均包括蜗轮蜗杆减速电机。
进一步地,支撑杆和伸缩机构为三个;其中,第一个支撑杆用于设置在车体的正驾驶位下方,第二支撑杆用于设置在车体的副驾驶位下方,第三个支撑杆用于设置在车体的后部;三个支撑杆呈三角形分布;每个伸缩机构的一端与一个支撑杆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个支撑杆相对车体的转动方向和第二个支撑杆相对于车体的转动方向均为前后转动;第三个支撑杆相对于车体的转动方向为左右转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车体,以及上述的移车装置;车体的底盘上设置有用于容纳移车装置的安装槽,支撑杆的上端转动连接在安装槽的槽底。
进一步地,底盘上,位于安装槽的一侧,设置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用于将所述移车装置固定在所述安装槽内。
本发明所提供的自动转向移车装置,其在支撑杆的下端通过转向轴与移动轮连接,支撑杆的上端与汽车底盘连接。并利用第一动力机构带动转向轴移动,利用第二动力机构带动移动轮转动。当使用者在使用者移车装置移车时,可以利用第一动力机构调整移动轮的方向,利用第二动力机构带动移动轮转动,从而带动汽车转向和移动,进而满足使用者的不同需求,以适应汽车停放在不同的停车环境或者从不同的停车环境中提车,便于使用者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转向移车装置以及汽车的工作状态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转向移车装置以及汽车的未工作状态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的仰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
1-移动轮; 2-支撑杆; 3-转向轴;
4-容纳部; 5-腰形孔; 6-伸缩机构;
7-转轴; 8-第一动力机构; 9-第二动力机构;
10-加强杆; 11-锁定机构; 12-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转向移车装置以及汽车的工作状态的主视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转向移车装置,包括:移动轮1、支撑杆2、第一动力机构8、第二动力机构9和控制器;支撑杆2的下端通过转向轴3与移动轮1转动连接,上端用于与车体的底盘连接;第一动力机构8设置在转向轴3上,且与移动轮1 传动连接,以带动移动轮1转动;第二动力机构9设置在支撑杆2 上,且与转向轴3传动连接,以带动转向轴3相对于支撑杆2转动;第一动力机构8和第二动力机构9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用于设置在车厢内,以控制第一动力机构8和第二动力机构9工作。
其中,第一动力机构8和第二动力机构9的种类可以为有多种,例如:电动机、气动式或者发条等机械式的储能装置等。
又如:齿轮减速电机、形星齿轮减速电机、圆柱齿轮减速电机,斜齿齿轮减速电机等。
支撑杆的结构形式可以为多种,例如:支撑杆包括竖直支杆和安装架;安装架可以为三角支架,也可以为工字型支架等等,竖直支杆设置在安装架上;在安装架上设置有多个转向轴、第一动力机构、移动轮和第二动力机构,如安装架为三角支架时,在三角支架的每个支杆上均设置有一个转向轴、一个第一动力机构、一个移动轮和一个第二动力机构。同理如果安装架为工字形支架时,在工字形的每个横杆的两端均设置有一个转向轴、一个第一动力机构、一个移动轮和一个第二动力机构等等。
当然,支撑杆也可以为直线形,每个支撑杆的下端均设置有一个转向轴、一个第一动力机构、一个移动轮和一个第二动力机构,从而组成一个移车装置。在使用者移车装置时,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可以选择使用一个、两个、三个或者四个等数量的移车装置。
另外,支撑杆2可以为中空的壳体,用于安装第一动力机构8、第二动力机构9的电力设备的连接线。如果支撑杆2设置为实体,可在支撑杆2的外侧设置长条形的中空壳体,将这些电力装置的连接线安装在中空壳体内,以延长连接线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自动转向移车装置,其在支撑杆的下端通过转向轴与移动轮连接,支撑杆的上端与汽车底盘连接。并利用第一动力机构带动转向轴移动,利用第二动力机构带动移动轮转动。当使用者在使用自动转向移车装置移车时,可以利用第一动力机构调整移动轮的方向,利用第二动力机构带动移动轮转动,从而带动汽车转向和移动,进而满足使用者的不同需求,以适应汽车停放在不同的停车环境或者从不同的停车环境中提车,便于使用者使用。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自动转向移车装置还包括伸缩机构6;伸缩机构6的一端与支撑杆2的下端转动连接,另一端用于与车体的底盘转动连接;伸缩机构6用于带动支撑杆2相对于车体的底盘转动。
其中,伸缩机构6的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气缸、电缸或者伸缩机构6包括液压缸,液压缸与控制器电连接,可以实现臂架的各种伸缩方式。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伸缩机构6的一端与支撑杆2的下端转动连接,另一端用于与车体的底盘转动连接;伸缩机构6用于带动支撑杆 2相对于车体的底盘转动,支撑杆2的长度大于车体的车轮的高度,支撑杆2相对于车体底盘运动至支撑杆2与车体底盘平面垂直时,车体的车轮与地面脱离接触,由于伸缩机构6的伸缩性能,可以控制支撑杆的伸放。这样,更加的便于使用者收纳自动转向移车装置,而且自动转向移车装置安装在汽车底盘上,使用者随着都可以使用自动转向移车装置。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伸缩机构6 靠近支撑杆2的容纳部4;容纳部4远离伸缩机构6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杆2转动连接。
其中,容纳部4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容纳部4呈弧形板状,或者呈V形板状,还可以呈U形板状等,只要能满足上述实施例,均适用于本实施例。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伸缩机构6靠近支撑杆2的容纳部4;容纳部4远离伸缩机构6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杆2转动连接。在自动转向移车装置工作完成之后,伸缩机构6进行收缩,将支撑杆2和移动轮1 收回。当支撑杆与伸缩机构6处于同一平面后,移动轮位于容纳部4 内,容纳部尽量减少自动转向移车装置在折叠之后的体积,提高折叠后的自动转向移车装置距离地面的距离,增加汽车的通过性。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支撑杆2的下端设置有腰形孔5,且腰形孔5的长度方向 与支撑杆2的长度方向具有夹角;两个弧形片上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穿设在腰形孔5内。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支撑杆2的下端设置有腰形孔5,且腰形孔 5的长度方向 与支撑杆2的长度方向具有夹角;两个弧形片上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穿设在腰形孔5内,使两个弧形片与支撑杆2的长度方向具有夹角,这样在伸缩机构6进行伸缩时,腰形孔会将伸缩机构 6的横向推力分解,将伸缩机构6的横向推力一部分分解为斜向下的推力,让支撑杆2能够顺利的下落,避免出现支撑杆2与伸缩机构6 出现锁死的情况。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转向移车装置未工作状态的俯视图,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支撑杆2 的上端垂直设置有转轴7;转轴7与支撑杆2之间设置有加强杆10;转轴7用于与车体的底盘转动连接。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支撑杆2的上端垂直设置有转轴7,伸缩机构6进行延伸时,支撑杆2绕着转轴7进行旋转,使支撑杆2旋转至竖直方向,即支撑杆2与车体的底盘垂直。支撑杆2将车体支撑脱离地面,转轴7与支撑杆2之间设置有加强杆10,从而提高了转轴7 工作的稳定性,保证自动转向移车装置工作过程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一动力机构8和第二动力机构9均包括蜗轮蜗杆减速电机。
具体实施过程中,蜗轮蜗杆减速电机传动比大,一般用作动力传动时,传动比i=8-60;结构紧凑;升角较小时可实现“自锁”,制造加工也相对简单;可实现90度的交叉轴传动,传动比精确。在自动转向移车装置处于未工作状态时,支撑杆2与伸缩机构6处在同一条直线上,由于蜗轮蜗杆电机可以实现自锁,可以有效的保障收纳后的移动轮不会随意变动而产生噪音。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支撑杆2和伸缩机构6为三个;其中,第一个支撑杆2用于设置在车体的正驾驶位下方,第二个支撑杆2用于设置在车体的副驾驶位下方,第三个支撑杆2用于设置在车体的后部;三个支撑杆2呈三角形分布;每个伸缩机构6的一端与一个支撑杆2转动连接。
具体实施过程中,在进行移车时,将汽车手刹放下之后,先将位于正驾驶位下方和副驾驶位下方的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个支撑杆2 同时放下,先将汽车前部的前汽车轮胎支撑起脱离与地面接触,第三个支撑杆2用于设置在车体的后部,然后通过伸缩机构6在将的第三个支撑杆2支撑起来,使汽车的后车轮脱离于地面的接触,这时三个移动轮同时与地面接触,然后通过第一动力机构和第二动力机构即可实现移车,由于三个支撑杆2呈三角形分布,三角形具有稳定的特性,使三个支撑杆2将汽车稳定的支撑,不容易产生侧滑等危险,进一步地增强了自动转向移车装置的稳定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一个支撑杆2相对车体的转动方向和第二个支撑杆2相对于车体的转动方向均为前后转动;第三个支撑杆2相对于车体的转动方向 为左右转动。
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个支撑杆2和第二个支撑杆2呈纵向设置在汽车底盘上。在移车过程中,由于汽车在停放的过程中一般都利用手刹制动,所以,先将第一个支撑杆2和第二个支撑杆2利用伸缩机构6同时放下,利用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将汽车的前轮支撑起来,而由于后轮处于制动状态,故而整个车体并未发生前后移动。然后,将第三个支撑杆2放下,因为第三支撑杆2是横向设置在车底盘上,与第一个支撑杆2和第二个支撑杆2的方向垂直,故而,在第三个支撑杆2同时通过伸缩机构6放下时,第三个支撑杆2相对于车体的转动方向 为左右转动,从而避免汽车的车体前后移动,以避免汽车撞上其前后的车辆。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的仰视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的侧视图。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车体,以及上述的自动转向移车装置;车体的底盘上设置有用于容纳自动转向移车装置的安装槽12,支撑杆2的上端转动连接在安装槽12的槽底。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自动转向移车装置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伸缩机构6处于紧缩状态,以使整个自动转向移车装置稳定的置于安装槽12内,支撑杆2的上端转动连接在安装槽12的槽底,进一步的节省空间。另外,将自动转向移车装置折叠在安装槽12内,可以避免自动转向移车装置影响汽车的通过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底盘上,位于所述安装槽 12的一侧,设置锁定机构11,锁定机构11用于将自动转向移车装置固定在安装槽12内。
其中,锁定机构可有多种形式,例如:利用伸缩杆将自动转向移车装置抵在安装槽12内,以免自动转向移车装置从安装槽12内脱落,而影响汽车的使用。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在自动转向移车装置为进行工作时,其放置在安装槽12内,安装槽12内设置有锁定机构11可以避免自动转向移车装置从安装槽12内脱落,影响汽车的驾驶。
在上述各个实施例中:
当使用者需要将汽车原地掉头时,先将汽车的手刹制动,利用控制器控制位于正驾驶位和副驾驶位下方的伸缩机构6工作,将位于正驾驶为和副驾驶位下方的支撑杆放下并将汽车的前轮支起,然后再启动位于汽车后面的伸缩机构6工作,将位于汽车后面的支撑杆放下并将汽车的后轮支起。然后利用控制器控制位于正驾驶位和副驾驶位下方的第一动力机构带动转向轴朝一个方向转动至预设位置,并同时控制位于汽车后面的第一动力机构带动转向轴朝另一个方向转动至预设位置。再利用控制器控制位于正驾驶位和副驾驶位下方的第二动力机构带动移动轮朝一个方向转动,而控制位于汽车后面的第二动力机构带动移动轮朝另一个方向转动。这样,既可以实现汽车以其中心旋转,实现原地掉头。
当然,使用者也可以根据汽车的停放位置,通过利用第一动力机构调整转向轴的角度,以及利用第二动力机构调整移动轮的转动方向以及转动速度,来实现不同角度以及不同方向的移车。
当使用者需要横向泊车或者横向移出车辆时,使用者利用控制器操控三个动力机构带动转向轴转动,使得三个移动轮横向放置。然后启动三个动力机构带动三个移动轮朝同一个方向移动,从而实现横向泊车或者横向移出车辆。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自动转向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轮、支撑杆、第一动力机构、第二动力机构和控制器;
所述支撑杆的下端通过转向轴与所述移动轮转动连接,上端用于与车体的底盘连接;所述第一动力机构设置在所述转向轴上,且与所述移动轮传动连接,以带动所述移动轮转动;所述第二动力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上,且与所述转向轴传动连接,以带动所述转向轴相对于所述支撑杆转动;
所述第一动力机构和所述第二动力机构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设置在车厢内,以控制所述第一动力机构和所述第二动力机构工作;
还包括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杆的下端转动连接,另一端用于与车体的底盘转动连接;所述伸缩机构用于带动所述支撑杆相对于车体的底盘转动;
所述伸缩机构靠近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设置容纳部;所述容纳部远离所述伸缩机构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杆转动连接,所述容纳部用于容纳所述移动轮;
所述支撑杆的下端设置有腰形孔,且所述腰形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支撑杆的长度方向具有夹角;
所述容纳部包括两个弧形片,两个所述弧形片相对的设置在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两个所述弧形片远离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穿设在所述腰形孔内,且所述支撑杆位于两个所述弧形片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转向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的上端垂直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支撑杆之间设置有加强杆;所述转轴用于与所述车体的底盘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转向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机构和所述第二动力机构均包括蜗轮蜗杆减速电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转向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和伸缩机构为三个;其中,第一个所述支撑杆用于设置在车体的正驾驶位下方,第二所述支撑杆用于设置在所述车体的副驾驶位下方,第三个所述支撑杆用于设置在所述车体的后部;三个所述支撑杆呈三角形分布;每个所述伸缩机构的一端与一个所述支撑杆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转向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个所述支撑杆相对车体的转动方向和第二个所述支撑杆相对于车体的转动方向均为前后转动;第三个所述支撑杆相对于车体的转动方向 为左右转动。
6.一种汽车,包括车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移车装置;
所述车体的底盘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移车装置的安装槽,所述支撑杆的上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槽的槽底。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上,位于所述安装槽的一侧,设置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用于将所述移车装置固定在所述安装槽内。
CN201610325401.3A 2016-05-17 2016-05-17 自动转向移车装置以及汽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9468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25401.3A CN105946815B (zh) 2016-05-17 2016-05-17 自动转向移车装置以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25401.3A CN105946815B (zh) 2016-05-17 2016-05-17 自动转向移车装置以及汽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46815A CN105946815A (zh) 2016-09-21
CN105946815B true CN105946815B (zh) 2018-05-29

Family

ID=569117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25401.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946815B (zh) 2016-05-17 2016-05-17 自动转向移车装置以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468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50883B (zh) * 2017-09-24 2019-12-03 南京易采有色金属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同时运输多个移车器的移车器运输装置
CN107745703A (zh) * 2017-11-01 2018-03-02 周红军 一种新型汽车转向装置
CN109895752B (zh) * 2019-04-19 2023-07-18 成都师范学院 一种智能汽车用全向转向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06757A (en) * 1982-06-24 1985-03-26 Kabushiki Kaisha Komatsu Seisakusho Track type vehicle providing for ready dismounting and remounting of power train components
CN201268299Y (zh) * 2008-08-21 2009-07-08 苏州大方特种车辆有限公司 汽车驱动装置
CN201276149Y (zh) * 2008-09-26 2009-07-22 刘社明 汽车横移装置
CN203156336U (zh) * 2013-03-01 2013-08-28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集装箱辅助安装装置
CN204701595U (zh) * 2015-05-15 2015-10-14 张书源 汽车用多功能底盘
CN205589200U (zh) * 2016-05-17 2016-09-21 张鑫 自动转向移车装置以及汽车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06757A (en) * 1982-06-24 1985-03-26 Kabushiki Kaisha Komatsu Seisakusho Track type vehicle providing for ready dismounting and remounting of power train components
CN201268299Y (zh) * 2008-08-21 2009-07-08 苏州大方特种车辆有限公司 汽车驱动装置
CN201276149Y (zh) * 2008-09-26 2009-07-22 刘社明 汽车横移装置
CN203156336U (zh) * 2013-03-01 2013-08-28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集装箱辅助安装装置
CN204701595U (zh) * 2015-05-15 2015-10-14 张书源 汽车用多功能底盘
CN205589200U (zh) * 2016-05-17 2016-09-21 张鑫 自动转向移车装置以及汽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46815A (zh) 2016-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46815B (zh) 自动转向移车装置以及汽车
CN214327052U (zh) 一种移动式液压升降装置
CN209336698U (zh) 适用不同轴距的全电动自动泊车机器人
CN211496661U (zh) 一种立柱升降式移动龙门吊车
CN205589200U (zh) 自动转向移车装置以及汽车
CN101357627B (zh) 汽车用移车装置
CN210774711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集成测试台架
CN111230822A (zh) 一种汽车管束扎线工作台
CN110562872A (zh) 一种三维液压顶升机和三维顶升系统
CN210855097U (zh) 一种三维液压顶升机和三维顶升系统
CN216269184U (zh) 一种带有车头稳定机构的高空作业车
CN211867731U (zh) 一种汽车管束扎线工作台
CN209757066U (zh) 一种泊车辅助装置
CN220842488U (zh) 一种辅助自动驻车装置
CN209369444U (zh) 面向室内外可伸缩的全电动自动泊车机器人
CN201291842Y (zh) 汽车用移车装置
CN111746378B (zh) 一种无人机地勤车上的无人机固定装置及其固定方法
CN109989600A (zh) 一种升降伸缩式停车架
CN216251077U (zh) 长悬臂抽拉式天线安装机构
CN220662424U (zh) 一种车载伸缩式图像采集装置及车辆
CN111469815B (zh) 一种适用于高底盘车辆的侧方停车辅助装置
CN204663073U (zh) 一种两柱简易升降车库
CN220894775U (zh) 一种eps转向控制器测试台架
CN218929176U (zh) 一种快速解除固定状态的重卡换电用电池箱锁紧装置
CN211776218U (zh) 一种横向取车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