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45104A - 弯曲加工制品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 Google Patents

弯曲加工制品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45104A
CN105945104A CN201610306217.4A CN201610306217A CN105945104A CN 105945104 A CN105945104 A CN 105945104A CN 201610306217 A CN201610306217 A CN 201610306217A CN 105945104 A CN105945104 A CN 1059451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material
bending
processed product
feed
downstr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0621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45104B (zh
Inventor
富泽淳
岛田直明
井上三郎
桑山真二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Sumikin Iron Steel Corp
Nippon Stee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Sumikin Iron Steel Corp
Nippon Stee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Sumikin Iron Steel Corp, Nippon Steel Corp filed Critical Japan Sumikin Iron Stee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9451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451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451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451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7/00Bending rods, profiles, or tubes
    • B21D7/16Auxiliary equipment, e.g. for heating or cooling of bends
    • B21D7/162Heating equip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7/00Bending rods, profiles, or tubes
    • B21D7/16Auxiliary equipment, e.g. for heating or cooling of be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7/00Bending rods, profiles, or tubes
    • B21D7/12Bending rods, profiles, or tubes with programme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7/00Bending rods, profiles, or tubes
    • B21D7/16Auxiliary equipment, e.g. for heating or cooling of bends
    • B21D7/165Cooling equip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ending Of Plates, Rods, And Pi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弯曲加工制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即便是要求复杂的弯曲形状,或者是需要高强度金属材料的弯曲加工时,也可在确保高加工精度的同时,不损坏金属材料的表面性状,可加大弯曲加工的弯曲角度。将钢管(1)向其长度方向进给,并在第1位置(A)支承,同时在第2位置(B)局部加热被进给的钢管(1),在第3位置(C)冷却钢管(1)被加热的部分,并且在包括第3位置(C)的钢管(1)的进给方向的上游侧空间的作业空间内向包括钢管(1)的进给方向的三维方向改变在第3位置(C)的下游区域(D)把持钢管(1)的把持单元(15)的位置,从而对钢管(1)的被加热部分施加弯矩,以制造向长度方向间断或连续具有三维弯曲的弯曲加工部的弯曲加工制品。

Description

弯曲加工制品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本申请是国际申请日为2009年10月27日、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09/068381,国家申请号为200980143251.2、发明名称为弯曲加工制品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弯曲加工制品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更详细而言,本发明涉及在弯曲角度高的情况下也能够以高效且高尺寸精度制造弯曲加工制品的弯曲加工制品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该弯曲加工制品是通过进行弯曲方向呈三维变化的弯曲加工而制造成的。
背景技术
近年来,考虑对地球环境的影响,要求轻量且高强度的构造用金属材料。对汽车车体安全性的要求变高,对汽车用部件轻量化以及高强度化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对汽车用部件的原材料,较以往提出了更高强度级别的要求。因此,例如,抗拉强度为780MPa以上、甚至900MPa以上的高张力钢板作为汽车用部件的原材料被广泛使用。
伴随原材料的高强度化,促使人们重新考虑汽车用部件的构造。比如,为了制造具有复杂形状的高强度的汽车用部件,强烈要求开发用于以高精度加工弯曲加工制品的弯曲加工技术,该弯曲加工制品是通过进行弯曲方向呈三维变化的连续弯曲而制造成的。
图4、图5均为表示本专利申请人为满足这种要求,通过专利文献1揭示的发明涉及的弯曲加工装置0的概略的说明图。
进给装置3从上游侧向下游侧进给被支承单元2支承为能向轴向自由移动的金属材料1。配置在支承单元2下游的高频加热线圈5将金属材料1局部加热到能淬火的温度区域。配置在高频加热线圈5下游的水冷装置6将金属材料1急速冷却。配置在水冷装置6下游的移动滚模4至少具有一组进给金属材料1的同时能够支承金属材料1的双辊4a。移动滚模4通过三维地移动对金属材料1的被加热的部分施加弯矩,从而对金属材料1进行弯矩加工。
弯曲加工装置0能够在确保充分的弯曲加工精度的同时,以高作业效率制造出弯曲加工制品。该弯曲加工制品可向长度方向及/或与该长度方向交叉的面内的周向间断或者连续地具有三维弯曲的弯曲加工部和淬火部。该弯曲加工装置0能够既确保充分的弯曲加工精度,又有高作业效率地制造弯曲加工制品。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WO2006/093006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为进一步改良通过专利文献1揭示的发明,进行了反复深刻的研究。图6是概念性地表示通过专利文献1揭示的加工方法的说明图。如图6所示,金属材料1一边被两对支承辊2支承一边被向左方向进给。该金属材料1通过由高频加热线圈5局部急速加热后由水冷装置6急速冷却而实施包括淬火的各种热处理。配置在水冷装置6的下游侧的移动滚模4以位移量H及倾斜角度θ进行三维移动。通过移动滚模4的该移动,对由高频加热线圈5加热的热加工部分1a付与弯矩。由于该部分1a通过弯矩变形,因此通过进给装置3被进给的金属材料1被连续地弯曲加工。
本发明人为进一步提高通过该弯曲加工方法进行弯曲加工的制品的尺寸精度,即加工精度,进行了多次实验,调查了在该加工方法中加工精度低下的原因。结果,得到如下见解。
(a)被加工及冷却的金属材料1由于在弯曲加工的开始最初和移动滚模4线接触而被支承,因此可以维持和移动滚模4的接触位置。
(b)作用于金属材料1的通过了移动滚模4的部分的重力,伴随着加工的进行,不可避免地逐渐增加。
(c)随该重力的增加,金属材料1以和移动滚模4线接触的位置为中心旋转。由于该旋转在被加热的部分1a产生过多的变形,因此降低金属材料1的加工精度。
(d)不仅是上述重力的增加,由于高频加热线圈5的加热不均、水冷装置6的冷却不均导致的金属材料1的热变形,金属材料1的原材料的不一致性,甚至其它加工条件的微妙变动等各种各样的外界因素,使金属材料1进一步旋转,因此金属材料1的加工精度更加低下。
(e)由于外界因素所导致的金属材料1的旋转,可通过追加设置的移动辊支承及约束金属材料1的通过了移动滚模4的部分来抑制,由此可抑制金属材料1的加工精度的低下。
(f)由于移动滚模4和其它的装置之间发生干扰,以大的弯曲角度弯曲加工金属材料1是不可能的,并且,由于移动滚4a与金属材料1的表面强有力地接触,因此,造成金属材料1的表面性状的劣化、伤痕等,降低成品率及生产率。
本发明人根据(a)~(f)这些见解,认识到通过专利文献1所揭示的发明有如下1~5所示的课题。
(课题1)在通过移动滚模4进行三维移动来对金属材料1进行弯曲加工时,移动滚模4的辊4a与金属材料1的表面线接触。因此,金属材料1的表面性状变化或者在辊4a的表面产生伤痕,因此需要频繁地更换辊4a。
(课题2)移动滚模4的辊4a在由移动滚模4本体旋转自由地支承的同时与金属材料1的表面线接触。因此,由于金属材料1的自重等外界因素的影响,金属材料1的弯曲加工精度低下,得不到所期望的弯曲加工精度。
(课题3)由于移动滚模4的辊4a的大小、该滚4a所附带的部件(夹紧装置、液压缸、气缸、辊卡盘、外壳等)的大小、加热装置的大小、甚至冷却装置的大小的原因,不能对金属材料1进行某规定角度以上的弯曲角度的弯曲加工。尤其是,金属材料1的弯曲半径小时,移动滚模、该辊所附带的部分等与金属材料1容易干扰,不能加工。
(课题4)由于被加热的金属材料1的冷却介质的主要成分一般是水,因此该冷却介质会飞散,附着在移动滚模4的滑动部,导致该滑动部生锈,装置受损。进而,在被加热的金属材料1的表面产生氧化物(以下称作“氧化皮(scale)”)。之后,形成于金属材料1的表面的氧化皮的一部分在之后的冷却过程中混入冷却介质中,附着在移动滚模4、它的滑动部等。
咬入于移动滚模4的氧化皮,是导致辊4a、制品的表面有缺陷的原因。如果辊4a受损,在制品上会周期性地产生缺陷。
而且,移动滚模4的滑动部构成精密的定位机构。如果氧化皮附着在移动滚模4的滑动部而使该滑动部产生伤痕等,构成移动滚模4的机械部件自身的寿命就会缩短,并且,很难进行正确的定位。需要长时间中断生产而频繁地进行维修,或者需要进行用保护罩覆盖滑动部全体等的防尘对策。
(课题5)汽车或汽车车体的构成部件从提高汽车组装精度的观点来看,要求更进一步提高尺寸精度。尤其从提高汽车车体组装的生产性、提高汽车车体的刚性、甚至从抑制汽车车体的震动或噪音等的观点来看,取代以往的点焊,正在开始采用激光焊接。为了可靠地得到激光的焦深,提供给激光焊接的构成部件和提供给点焊的构成部件相比,要求更高的尺寸精度。因此,根据专利文献1揭示的发明所制造的部件,需要更加提高尺寸精度。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如下的作业效率优异的弯曲加工制品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在金属材料的弯曲加工时,要求复杂弯曲形状的情况下,甚至需要高强度的金属材料的弯曲加工的情况下,不损坏金属材料的表面性状,确保高加工精度,并且可以大大地确保弯曲加工的弯曲角度。
本发明是一种加工弯曲制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具有封闭截面形状的长的金属材料一边向其长度方向进给,一边在第1位置处支承该金属材料,并且在沿着该金属材料的进给方向的第1位置下游的第2位置处局部加热被进给的金属材料,在沿着金属材料的进给方向的第2位置下游的第3位置处冷却在第2位置被加热的部分,并且,在包括第3位置的所述金属材料的进给方向的上游侧空间的作业区域内,向至少包括金属材料的进给方向的三维方向改变在沿金属材料的进给方向的第3位置下游的区域把持金属材料的把持单元的位置,而对金属材料的被加热的部分施加弯矩,从而制造向长度方向间断或连续地具备三维弯曲的弯曲加工部的弯曲加工制品。
从其它的观点来看,本发明是一种弯曲加工制品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制造装置组合具备如下装置:进给装置,其用于将具有封闭截面形状的长的金属材料向其长度方向进给;支承装置,其用于在第1位置处支承被进给的金属材料;加热装置,其用于在沿金属材料的进给方向的第1位置下游的第2位置处局部加热被进给的金属材料;冷却装置,其用于在沿金属材料的进给方向的第2位置下游的第3位置处冷却被进给的金属材料的在第2位置被加热的部分;把持单元,其一边在沿金属材料的进给方向的第3位置下游的区域把持被进给的金属材料,一边使被进给的金属材料在包括第3位置的所述金属材料的进给方向的上游侧空间的作业空内向至少包括金属材料的进给方向的三维方向移动,以便对金属材料的被加热的部分施加弯矩。
根据本发明,要求复杂的弯曲形状,即便是在进行弯曲方向为三维的不同的弯曲来制造弯曲加工制品的情况下,甚至在需要高强度金属材料的弯曲加工的情况下,也可以高效且廉价地制造出高强度、形状冻结性好、具有规定硬度分布且具有所希望的尺寸精度的弯曲加工制品。
而且,本发明利用例如由多关节型的机器人等支承的把持单元或者通过与多关节型的机器人等构成为一体的把持单元,来把持金属材料,对金属材料进行弯曲加工。由此,可以加大弯曲加工的角度,可抑制表面性状、表面缺陷等,而且可以确保弯曲加工的精度,同时,也可以实现作业效率优异的弯曲加工。
由此,根据本发明,例如,作为更高度化的、如用于汽车的弯曲加工制品的弯曲加工技术,可以广泛适用。
附图说明
图1是简略化概念性地表示本发明一例的弯曲加工制品的制造装置的构成的说明图。
图2是概念性地表示使用关节型机器人的制造装置的构成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该关节型机器人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本专利申请人通过专利文献1揭示的发明所涉及的弯曲加工装置的概略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本专利申请人通过专利文献1揭示的发明所涉及的弯曲加工装置的概略的说明图。
图6是概念性地表示通过专利文献1揭示的加工方法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0、弯曲加工装置;1、金属材料;2、支承单元;3、进给装置;4、移动滚模;4a、双辊;5、高频加热线圈;6、水冷装置;10、10-1、制造装置;11、进给装置;12、把握部;13、支承装置;14、高频加热装置;15、把持单元;16、冷却装置;17、本体;18、第1基盘;19、第2基盘;20、移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关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简略而概念性地表示本发明一例的弯曲加工制品的制造装置10的构成的说明图。
如此图所示,该制造装置10具备进给装置11、支承装置13、高频加热装置14、冷却装置16和把持单元15。以下说明这些构成要素。
进给装置11
进给装置11将具有封闭截面形状的长的金属材料1向其长度方向进给。
作为该进给装置11,例示的是采用电动伺服液压缸的类型。进给装置11没有必要局限于特定型式,如采用滚珠丝杠的类型,或采用同步带、链条的类型等只要是作为此种进给装置被公认的类型就可以同样使用。
而且,在图1所示的本发明中,选取了金属材料1为具有圆形横截面形状的钢管的情况为例。但是,本发明不仅局限于金属材料1为钢管的情况。例如,矩形、椭圆形、长圆形、多边形、多边形和圆形的组合,或者是对于具有多边形和椭圆形组合的横截面形状的中空金属材料,和钢管一样可以适用。
金属材料1由把握部12保持,通过进给装置16以规定的进给速度向轴向(长度方向)进给该金属材料1。该把握部12为了进行金属材料1的进给而起到保持金属材料1的作用,但在有支承装置13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该把握部12。
支承装置13
支承装置13在第1位置A移动自由地支承通过进给装置11沿其轴向进给的金属材料1。
此种支承装置13例示的是采用固定导向的情况,但没有必要局限于特定的型式。支承装置13也可以采用被相对配置的一对或者一对以上的从动辊,只要是作为该种支承装置公认的,就可以同等使用。
金属材料1通过支承装置13的设置位置A,被向轴向进给。但是,作为支承装置13,也可用如图1所示的把握部12代替。
高频加热装置14
高频加热装置14在沿被进给的金属材料1的进给方向位于第1位置A的下游的第2位置B处,局部加热被进给的金属材料1。
作为高频加热装置14,使用具有可将金属材料1高频感应加热的线圈的装置即可。高频加热装置14只要是作为此种高频加热装置公认的装置,即可同等使用。
通过沿和与金属材料1的轴向垂直的方向平行的方向改变高频加热装置14的加热线圈相对于金属材料1的距离,可以将被进给的金属材料1的一部分沿其周向不均匀地加热。
通过在高频加热装置14的上游侧同时使用至少1个以上的金属材料1的预热单元,可以多次加热金属材料1。
而且,通过在高频加热装置14的上游侧,同时使用至少1个以上的金属材料1的预热单元,也可将被进给的金属材料1的一部分沿其周向不均匀地加热。
金属材料1通过高频加热装置14被急速局部加热。
冷却装置16
冷却装置16在沿金属材料1的进给方向的第2位置B的下游的第3位置C,冷却被进给的金属材料1的在第2位置B被加热的部分。由于金属材料1在位置B~位置C之间被加热至高温,因此处于变形阻力大幅下降的状态。
作为冷却装置16,只要能得到所期望的冷却速度即可,没有必要局限于特定方式的冷却装置。例示了一般的使用水冷装置的例子,该水冷装置通过将冷却水喷射到金属材料1的外周面的固定位置来冷却金属材料1。
如图1所示,向金属材料1被进给的方向倾斜地喷射冷却水,并且,通过沿和与金属材料1的轴向垂直的方向平行的方向改变冷却单元相对于该金属材料1的距离,可以调整该金属材料1被冷却的轴向的区域。
金属材料1的由高频加热装置14加热的部分通过冷却装置16急速地被冷却。
把持单元15
把持单元15一边在沿金属材料1的进给方向的第3位置C下游的区域D把持被进给的金属材料1,一边在含有第3位置C的金属材料1的进给方向的上游侧的空间的作业空间中,向至少包括金属材料1的进给方向的三维方向移动,从而对金属材料1的通过高频加热装置14被加热的部分施加弯矩。作为把持单元,一般可使用夹紧机构。
而且,在本发明中,当然可以使三维自由移动的把持单元二维移动。由此,可以进行弯曲方向呈二维变化的弯曲加工来制造弯曲加工制品,例如,可以制造像S字形弯曲的金属材料的弯曲方向呈二维变化的弯曲加工制品。
该作业空间是根据式(1)、(2)及(3)规定的三维空间。
x<0且(y=0或y≥0.5D)且0≤θ<360°
…(1)
x2+(y-Rmin)2≥Rmin2…(2)
x2+(y+Rmin)2≥Rmin2-(0.5D-Rmin)2+(0.5D+Rmin)2…(3)
其中,在式(1)~(3)中,D表示弯曲加工制品的最小外形尺寸(mm),Rmin表示弯曲加工制品的最小曲率半径(mm),x、y、θ是以第2位置为原点的圆柱坐标系,设金属材料的瞬间进给方向为x的正方向,在水平面内与x垂直相交的方向为y,周向角度为θ。
把持单元15通过在该作业空间内向三维方向移动,对金属材料1进行弯曲加工,可以制造向长度方向间断或连续地具备弯曲加工部的所期望形状的弯曲加工制品。而且,由于作业空间是基于技术思想的空间,因此在生产线等的作业被固定时,也可存在可任意设置的有形之物。
把持单元15具备具有柱状外形的本体17和移动机构20,该移动机构20用于搭载该本体17,该移动机构20由被配置成能向金属材料1的进给方向自由移动的第2基盘19和能向与进给方向垂直的方向(图1中的上下方向)自由移动地配置于第2基盘19上的第1基盘18构成。
第1基盘18的移动、第2基盘的移动都是采用滚珠丝杠及驱动马达进行。本体17利用该移动机构20在水平面内能二维自由移动。
本体17由具有沿金属材料1的外周面的形状的内周面的中空体构成。由此,通过将本体17与金属材料1的前端部的外表面相抵接地配置来把持金属材料1。
而且,本体17也可以与图1所示的例子不同,由具有沿金属材料1的内周面的形状的外周面的筒体构成,此时,本体17可以通过插入配置于金属材料1的前端部的内部来把持金属材料1。
另外,也可以代替图1所示的移动机构20,采用具有至少1轴以上的能绕轴转动的关节的关节型机器人支承本体17。图2是概念性地表示使用该关节型机器人21的制造装置10-1的构成的说明图。图3是表示该关节型机器人21的说明图。
通过采用该关节型机器人21,可以简单地将本体17支承为能向至少包括金属材料1的进给方向的三维方向自由移动。
下面,说明通过该制造装置10制造向长度方向间断或连续地具备三维弯曲的弯曲加工部的弯曲加工制品的状况。
首先,利用支承装置13在第1位置A支承具有封闭截面形状的长的金属材料1,并且利用进给装置11向其长度方向进给该金属材料1。
接着,配合目标的制品形状地继续进行(a)利用高频加热装置14在沿金属材料1的进给方向的第1位置A下游的第2位置B处对被进给的金属材料1进行局部加热,(b)利用冷却装置16在沿金属材料1的进给方向的第2位置B下游的第3位置C处冷却在第2位置B处被加热的部分,以及(c)在包括第3位置的金属材料1的进给方向的上游侧的空间的作业区域内,向至少包括金属材料1的进给方向的三维方向改变在沿金属材料1的进给方向的第3位置C下游的区域D把持金属材料1的把持单元15的位置,从而对金属材料1的被加热的部分施加弯矩。
由此,可以连续地制造向长度方向间断或连续地具备通过所述弯矩进行弯曲加工而形成的、三维弯曲的弯曲加工部的弯曲加工制品。
此时,在第2位置B处将金属材料1局部加热至能淬火的温度,并且在第3位置C处以规定的冷却速度冷却,从而可以将金属材料1的一部分的被加热部淬火,由此,该弯曲加工制品也可至少向长度方向及/或和该长度方向交叉的截面内的外周方向间断或连续地具有淬火部。
通过如下述(a)、(b)所述地配置该制造装置10来连续制造弯曲加工制品。
(a)将该制造装置10配置在具备开卷机、成型单元、焊接单元和后处理单元的弯曲加工制品的连续制造装置的该后处理单元的出口侧,该开卷机构成电缝钢管制造线,连续放出带状钢板;该成型单元将被放出的带状钢板成型为规定的截面形状的管;该焊接单元用于焊接被对接的带状钢板的两侧边缘以形成连续的管;该后处理单元进行焊缝切削以及根据需要进行后退火、定径;或者,
(b)将该制造装置10配置在具备开卷机和成型单元的弯曲加工制品的连续制造装置的该成型单元的出口侧,该开卷机构成辊扎成型线,连续放出带状钢板;该成型单元将被放出的带状钢板成型为规定的截面形状。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要求具有复杂的弯曲形状,进行弯曲方向呈三维变化的弯曲来制造弯曲加工制品的情况下,甚至即便是有必要进行高强度的金属材料的弯曲加工的情况下,也可高效率且低价位地制造出高强度且形状冻结性良好、具有规定的硬度分布的同时具有所期望的尺寸精度、甚至向长度方向的曲率半径不恒定而具有向长度方向至少两个相互不同的曲率半径的部分的弯曲加工制品。
而且,例如通过由多关节型机器人等支承的把持单元把持金属材料,对金属材料进行弯曲加工,因此,可以大大地确保弯曲加工的角度,可以抑制表面性状、表面缺陷,且可确保弯曲加工精度的同时,可以做到作业效率优异的弯曲加工。
由此,根据本发明,例如进一步高度化的、如作为汽车用的弯曲加工制品的弯曲加工技术,也可得到广泛应用。

Claims (11)

1.一种弯曲加工制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弯曲加工制品为汽车的构成部件,
该制造方法中,
一边将具有封闭截面形状的长的金属材料向其长度方向进给一边在第1位置支承该金属材料,并且,
在沿着该金属材料的进给方向的所述第1位置下游的第2位置处局部加热被进给来的该金属材料,在沿着该金属材料的进给方向的所述第2位置下游的第3位置处冷却在所述第2位置被加热的部分,并且,
把持单元一边在沿所述金属材料的进给方向的上述第3位置下游的区域,以抵接所述金属材料的外表面或者内表面地配置从而固定所述金属材料的方式把持所述金属材料,一边向至少包含所述金属材料的进给方向的三维方向移动,从而对所述金属材料的所述被加热的部分施加弯矩,
从而制造向长度方向间断或连续地具有三维弯曲的弯曲加工部的弯曲加工制品,
使用夹紧机构作为上述把持单元。
2.一种弯曲加工制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弯曲加工制品为汽车车体的构成部件,
该制造方法中,
一边将具有封闭截面形状的长的金属材料向其长度方向进给一边在第1位置支承该金属材料,并且,
在沿着该金属材料的进给方向的所述第1位置下游的第2位置处局部加热被进给来的该金属材料,在沿着该金属材料的进给方向的所述第2位置下游的第3位置处冷却在所述第2位置被加热的部分,并且,
把持单元一边在沿所述金属材料的进给方向的上述第3位置下游的区域,以抵接所述金属材料的外表面或者内表面地配置从而固定所述金属材料的方式把持所述金属材料,一边向至少包含所述金属材料的进给方向的三维方向移动,从而对所述金属材料的所述被加热的部分施加弯矩,
从而制造向长度方向间断或连续地具有三维弯曲的弯曲加工部的弯曲加工制品,
使用夹紧机构作为上述把持单元。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弯曲加工制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加工制品朝着所述长度方向具有至少两个曲率半径互不相同的部分。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弯曲加工制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材料具有由圆形、椭圆形、长圆形、多边形、多边形和圆形的组合,或者多边形和椭圆形的组合构成的横截面形状。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弯曲加工制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材料具有由矩形构成的横截面形状。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弯曲加工制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持单元通过插入配置于所述金属材料前端部的内部,来把持所述金属材料。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弯曲加工制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持单元通过与所述金属材料前端部的外表面相抵接地配置,来把持所述金属材料。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弯曲加工制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被进给的所述金属材料通过在所述第2位置处被局部加热至能淬火的温度并且在所述第3位置处被冷却,由此对该一部分进行淬火。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弯曲加工制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加工制品至少向所述长度方向及/或与该长度方向交叉的截面内的外周方向间断或连续地具有淬火部。
10.一种弯曲加工制品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弯曲加工制品为汽车的构成部件,
该制造装置组合具备下述装置:
进给装置,其用于将具有封闭截面形状的长的金属材料向其长度方向进给;
支承装置,其用于在第1位置处支承被进给的所述金属材料;
加热装置,其用于在沿着金属材料的进给方向的所述第1位置下游的第2位置处局部加热被进给的所述金属材料;
冷却装置,其用于在沿着金属材料的进给方向的所述第2位置下游的第3位置处冷却被进给的所述金属材料的在所述第2位置处被加热的部分;
把持单元,其一边在沿着金属材料的进给方向的所述第3位置的下游区域,以抵接所述金属材料的外表面或者内表面地配置从而固定被进给的金属材料的方式把持该金属材料,一边向至少包括金属材料的进给方向的三维方向移动,以便对所述金属材料的所述被加热的部分施加弯矩,作为该把持单元,使用夹紧机构。
11.一种弯曲加工制品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弯曲加工制品为汽车车体的构成部件,
该制造装置组合具备下述装置:
进给装置,其用于将具有封闭截面形状的长的金属材料向其长度方向进给;
支承装置,其用于在第1位置处支承被进给的所述金属材料;
加热装置,其用于在沿着金属材料的进给方向的所述第1位置下游的第2位置处局部加热被进给的所述金属材料;
冷却装置,其用于在沿着金属材料的进给方向的所述第2位置下游的第3位置处冷却被进给的所述金属材料的在所述第2位置处被加热的部分;
把持单元,其一边在沿着金属材料的进给方向的所述第3位置的下游区域,以抵接所述金属材料的外表面或者内表面地配置从而固定被进给的金属材料的方式把持该金属材料,一边向至少包括金属材料的进给方向的三维方向移动,以便对所述金属材料的所述被加热的部分施加弯矩,作为该把持单元,使用夹紧机构。
CN201610306217.4A 2008-10-28 2009-10-27 弯曲加工制品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Active CN1059451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76494 2008-10-28
JP2008276494 2008-10-28
CN200980143251.2A CN102196869B (zh) 2008-10-28 2009-10-27 弯曲加工制品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43251.2A Division CN102196869B (zh) 2008-10-28 2009-10-27 弯曲加工制品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45104A true CN105945104A (zh) 2016-09-21
CN105945104B CN105945104B (zh) 2018-06-22

Family

ID=4212882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43251.2A Active CN102196869B (zh) 2008-10-28 2009-10-27 弯曲加工制品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CN201610306217.4A Active CN105945104B (zh) 2008-10-28 2009-10-27 弯曲加工制品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43251.2A Active CN102196869B (zh) 2008-10-28 2009-10-27 弯曲加工制品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Country Status (14)

Country Link
US (2) US9821357B2 (zh)
EP (1) EP2368650B1 (zh)
JP (3) JPWO2010050460A1 (zh)
KR (1) KR101281291B1 (zh)
CN (2) CN102196869B (zh)
AU (1) AU2009310951B2 (zh)
BR (1) BRPI0919912A8 (zh)
CA (1) CA2738377C (zh)
EA (1) EA022537B1 (zh)
ES (1) ES2413384T3 (zh)
MX (1) MX2011004529A (zh)
PL (1) PL2368650T3 (zh)
PT (1) PT2368650E (zh)
WO (1) WO201005046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PL2359949T3 (pl) * 2009-07-14 2014-03-31 Nippon Steel & Sumitomo Metal Corp Urządzenie i sposób dla wytwarzania wygiętego elementu
DE102010027093A1 (de) * 2010-07-13 2012-01-19 Benteler Automobiltechnik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Hohlprofils aus Metall
WO2013132912A1 (ja) * 2012-03-07 2013-09-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熱間三次元曲げ加工装置
KR101247197B1 (ko) * 2012-08-17 2013-03-25 류성진 2축에 대한 회전 전환으로 절곡 범위의 다양성을 갖는 범용 밴딩머신
CN106573285B (zh) * 2014-08-28 2019-08-13 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弯曲部件的制造方法以及钢材的热弯曲加工装置
WO2016056517A1 (ja) * 2014-10-07 2016-04-14 新日鐵住金株式会社 鋼材の冷却装置及び冷却方法
JP6657568B2 (ja) * 2015-02-27 2020-03-04 日本製鉄株式会社 曲げ部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KR101580080B1 (ko) * 2015-06-03 2015-12-23 조규연 주름파이프 밴딩장치
JP6569534B2 (ja) * 2016-01-06 2019-09-04 日本製鉄株式会社 ねじり部材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6210172B2 (ja) * 2016-03-09 2017-10-11 新日鐵住金株式会社 焼入れ鋼材の製造方法
WO2017154796A1 (ja) * 2016-03-09 2017-09-14 新日鐵住金株式会社 焼入れ鋼材の製造方法
JP6210171B2 (ja) * 2016-03-09 2017-10-11 新日鐵住金株式会社 焼入れ鋼材の製造方法
CN108884511A (zh) 2016-03-31 2018-11-23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热处理装置、钢材的热处理方法及钢材的热弯曲加工方法
DE102016116159B4 (de) * 2016-08-30 2018-08-09 Dengler Tubetec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Biegen von strangförmigen Werkstücken
JP2018069280A (ja) * 2016-10-28 2018-05-10 新日鐵住金株式会社 金属加工装置
CN109840339B (zh) * 2017-11-29 2021-10-12 中铝材料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折弯加工工程图制作方法
AU2019222835A1 (en) * 2018-09-05 2020-03-19 Blm S.P.A. Machine for the working of tubes provided with an optical sensor for measuring the forward displacement of the tube being worked and/or the rotational displacement of the same about the longitudinal axis thereof
KR102297017B1 (ko) * 2019-11-25 2021-09-02 김복제 자재의 연속 공급이 가능한 벤딩장치를 이용한 자재 공급방법
CN111659780B (zh) * 2020-06-18 2022-07-01 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人弯管加工方法及弯管加工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62216A (en) * 1974-07-23 1977-12-13 Daiichi Koshuh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Metal bend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
US4056960A (en) * 1974-07-23 1977-11-08 Shunpei Kawanami Means and method for bending elongated materials incorporating two arms
JPS5938048B2 (ja) * 1975-09-18 1984-09-13 第一高周波工業 (株) 長尺材の連続曲げ加工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S5691630A (en) 1979-12-24 1981-07-24 Fuji Electric Co Ltd Solar battery utilizing feeding system control device
JPS61249628A (ja) 1985-04-25 1986-11-06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管曲げ方法
JPH01212780A (ja) 1988-02-18 1989-08-25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銅合金管の防食法
JPH02179313A (ja) 1988-12-29 1990-07-12 Showa Alum Corp 自動車フレーム、バンパー、サイドシール等のアルミニウム製押出曲成品の製造方法
CN1054918A (zh) * 1991-04-12 1991-10-02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开发总公司 汽车门窗框三维弯曲机
JPH05212450A (ja) * 1992-02-07 1993-08-24 Hashimoto Forming Ind Co Ltd 長尺材の曲げ加工方法及び装置
JP3195082B2 (ja) * 1992-12-17 2001-08-06 マツダ株式会社 金属部材の曲げ加工装置
JPH10314852A (ja) * 1997-05-14 1998-12-02 Honda Motor Co Ltd 引張曲げ加工装置におけるワークの端末把持装置
JPH11156446A (ja) * 1997-11-26 1999-06-15 Yarisute:Kk パイプ類の三次元曲げ方法
JP2000126821A (ja) * 1998-10-27 2000-05-09 Babcock Hitachi Kk 曲げ加工方法および曲げ加工装置
JP2001293521A (ja) 2000-04-13 2001-10-23 Babcock Hitachi Kk 管の曲げ加工装置
JP4163021B2 (ja) 2002-02-14 2008-10-08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多管式熱交換器型反応器を用いた気相接触酸化方法
JP2004230320A (ja) 2003-01-31 2004-08-19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スラリー搬送管のドレン排出管
JP4314383B2 (ja) 2003-02-19 2009-08-12 タマティーエルオー株式会社 長尺ワーク材の曲げ加工方法
JP2004269760A (ja) 2003-03-11 2004-09-30 Toshiba Plant Systems & Services Corp ポリスチレンの熱分解方法および熱分解システム
DE10338187A1 (de) * 2003-08-12 2005-03-17 Palima W.Ludwig & Co.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Biegen und Umformen von Profilen durch Walz- oder Matrizenbiegen
JP4825019B2 (ja) * 2005-03-03 2011-11-30 住友金属工業株式会社 金属材の曲げ加工方法、曲げ加工装置および曲げ加工設備列、並びにそれらを用いた曲げ加工製品
EP1857195B8 (en) 2005-03-03 2014-07-30 Nippon Steel & Sumitomo Metal Corporation Method for bending metal material and bent product
JP2006326667A (ja) 2005-05-30 2006-12-07 Dai Ichi High Frequency Co Ltd 金属管の熱間曲げ加工方法及び装置
JP5162102B2 (ja) 2006-05-10 2013-03-13 新日鐵住金株式会社 異形管の曲げ加工方法およびその曲げ加工装置、並びにそれらを用いた曲げ加工製品
WO2008123505A1 (ja) 2007-04-04 2008-10-16 Sumitomo Metal Industries, Ltd. 曲げ加工製品の製造方法、製造装置及び連続製造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68650A1 (en) 2011-09-28
EP2368650A4 (en) 2012-05-30
EA201170623A1 (ru) 2011-10-31
JP2013176808A (ja) 2013-09-09
US20120175029A1 (en) 2012-07-12
PL2368650T3 (pl) 2013-10-31
US20180043411A1 (en) 2018-02-15
AU2009310951A1 (en) 2010-05-06
CA2738377A1 (en) 2010-05-06
BRPI0919912A8 (pt) 2017-10-24
JP6159748B2 (ja) 2017-07-05
KR101281291B1 (ko) 2013-07-03
EP2368650B1 (en) 2013-05-15
BRPI0919912A2 (pt) 2016-02-16
CN102196869A (zh) 2011-09-21
US10016802B2 (en) 2018-07-10
PT2368650E (pt) 2013-06-27
AU2009310951B2 (en) 2013-09-05
KR20110071100A (ko) 2011-06-28
JPWO2010050460A1 (ja) 2012-03-29
JP2015098060A (ja) 2015-05-28
CN102196869B (zh) 2016-06-01
US9821357B2 (en) 2017-11-21
CA2738377C (en) 2013-07-16
ES2413384T3 (es) 2013-07-16
CN105945104B (zh) 2018-06-22
MX2011004529A (es) 2011-05-30
WO2010050460A1 (ja) 2010-05-06
EA022537B1 (ru) 2016-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45104A (zh) 弯曲加工制品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US8316683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bent product and an apparatus and a continuous line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1132869B (zh) 金属材料的弯曲加工方法、弯曲加工装置及弯曲加工设备列、以及使用它们做成的弯曲加工产品
CN103101576B (zh) 前纵梁
KR101404386B1 (ko) 유도 가열 코일, 가공 부재의 제조 장치 및 제조 방법
CN102791395B (zh) 弯曲构件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KR101624818B1 (ko) 중공 부재
JP6393419B2 (ja) 長尺部材の焼き入れ装置及び長尺部材の焼き入れ方法
JP7238660B2 (ja) 中空屈曲部品の製造方法、中空屈曲部品の製造装置、及び中空屈曲部品
KR101064173B1 (ko) T형강 열간 압연 라인의 냉각 장치, t형강의 제조 설비 및, 제조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Co-patentee after: Japan Sumikin Iron Steel Corporation

Patentee after: Nippon Iron & Steel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Co-patentee before: Japan Sumikin Iron Steel Corporation

Patentee before: Nippon Steel Corporation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