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36312B - 自动二轮车的前盖构造 - Google Patents

自动二轮车的前盖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36312B
CN105936312B CN201610115047.1A CN201610115047A CN105936312B CN 105936312 B CN105936312 B CN 105936312B CN 201610115047 A CN201610115047 A CN 201610115047A CN 105936312 B CN105936312 B CN 1059363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ont cover
opening
cover
motorcycle
head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1504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36312A (zh
Inventor
辻步
八百川哲雄
酒井明子
东野文明
荒井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9363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363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363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363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7/00Weather guards for riders; Fairings or stream-lining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J17/02Weather guards for riders; Fairings or stream-lining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shielding only the rider's front
    • B62J17/04Windscree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二轮车的前盖构造,使沿着车辆前部上设置的前盖流动的行驶风的流动顺利。一种自动二轮车(1)的前盖构造,包括:设置于车辆前部(1a)的车头灯(12);以包围车头灯(12)的外周的方式配置的前盖(10);配置于前盖(10)的上方侧的防护罩(15);所述自动二轮车(1)的前盖构造的特征在于:在前盖(10)上,在车头灯(12)和所述防护罩(15)之间形成有向车辆内侧凹下的凹部(11),在凹部(11)上,形成有使行驶风流向前盖里面侧流动的开口(13)。

Description

自动二轮车的前盖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二轮车,特别地,涉及一种设置于车辆前部的自动二轮车的前盖构造。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自动二轮车的前盖构造中,例如存在如下构造: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将曲面构成为主体,在其前面部设置有用于使行驶风进入的开口,使从该开口进入的行驶风向吸气装置侧流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3797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另一方面,在具有外表面凹下的凹部的前盖中,由于在凹部产生空气积存等,因此前盖表面的行驶风的流动复杂化。因此,存在下述问题:只是通过设置开口并不能发挥使行驶风顺利流动而进行整流等效果。因此,期望在具有凹部而外表面复杂弯曲的前盖中能够有效地整流行驶风的构造。
本发明是鉴于前述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沿着设置于车辆前部的前盖流动的行驶风的流动顺利的前盖构造。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自动二轮车的前盖构造包括:设置于车辆前部的车头灯;以包围所述车头灯的外周的方式配置的前盖;配置于所述前盖的上方侧的防护罩;所述自动二轮车的前盖构造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前盖上,在所述车头灯和所述防护罩之间形成有向车辆内侧凹下的凹部,在所述凹部上,形成有使行驶风向前盖里面侧流动的开口。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自动二轮车的前盖构造,其特征在于,除了上述的本发明技术方案所记载的构成之外,所述开口以沿着所述车头灯的上部的方式形成。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自动二轮车的前盖构造,其特征在于,除了上述的本发明技术方案所记载的构成之外,在所述防护罩上设置有使行驶风向防护罩里面侧通过的导风口,在所述防护罩的里侧,设置与所述防护罩隔开固定间隔大致延伸的下盖,由此,在所述下盖和所述防护罩之间形成有使来自所述导风口的行驶风通过的导风路。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自动二轮车的前盖构造,其特征在于,除了上述的本发明技术方案所记载的构成之外,在所述前盖的背面侧形成有与所述开口连接的导风空间,所述导风空间和所述导风路通过排风口连通。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自动二轮车的前盖构造,其特征在于,除了上述的本发明技术方案所记载的构成之外,所述前盖在与所述车头灯的低接部上设置有肋。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自动二轮车的前盖构造,其特征在于,除了上述的本发明技术方案所记载的构成之外,所述开口以朝向前后两端逐渐减小开口宽度的方式形成。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前盖上,在车头灯和防护罩之间形成有向车辆内侧凹下的凹部,进一步,以沿着凹部的方式,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形成使行驶风向前盖里面侧流动的开口,由此,能够一边将行驶风集聚在凹部,一边将该凹部的行驶风引导向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形成的开口。其结果是,能够有效地使产生于凹部的空气积存流向车辆后方,并且能够使前盖的背面部的行驶风的流动良好。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使开口以沿着车头灯的上部的方式形成,能够利用上部的壁面作为开口的内侧的导风壁面。因此,在未设置用于开口的特别的内部壁面的情况下,开口也能够沿着车头灯的上部自由地配置。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防护罩上设置有使行驶风通向防护罩里面的导风口,在防护罩的里侧设置有与防护罩隔开固定间隔大致延伸的下盖,由此,在下盖和防护罩之间形成有使来自导风口的行驶风通过的导风路,因此,通过使行驶风向防护罩背面部积极地流动能够形成防护罩背面风。其结果是,能够抑制沿着防护罩前面部流动的行驶风卷入防护罩背面,能够使车辆前部中的走形风的流动稳定化。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前盖的背面侧,设置有与开口连接的导风空间,在导风空间的内侧设置有连通导风空间和导风路的排风口,因此,能够使从开口流入的行驶风积极地流向防护罩背面侧。其结果是,能够抑制沿着防护罩前面部流动的行驶风卷入防护罩背面。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由于在前盖与车头灯的抵接部上设置有肋,因此,能够提高前盖的刚性。另外,通过肋抵接于车头灯,能够进行前盖的定位,隔开与车头灯的间隔,从而易于确保导风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由于开口以朝向前后两端部逐渐减小开口宽度的方式形成,因此,特别地,能够抑制前后两端部的周边的强度降低,因此,能够抑制形成有开口而导致的前盖的刚性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涉及的自动二轮车的右视图。
图2是图1中示出的自动二轮车的主要部分前视图。
图3是图2中示出的自动二轮车的前盖的表面侧的立体图。
图4是从里面侧观察图3中示出的前盖的立体图。
图5是沿着图2中的A-A线的部分的截面向视图。
图6是配置于图2中示出的前盖的下侧的下盖的立体图。
图7是图1中示出的自动二轮车中取下车头灯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图1中示出的自动二轮车的车辆前部的立体图,也是拆除防护罩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9是图1中示出的自动二轮车中从驾驶员侧观察车辆前部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10是图1中示出的自动二轮车的车辆前部的放大右视图。
符号说明
1 自动二轮车
1a 车辆前部
12 车头灯
12a 灯光部
12af 前端部
12u 上部
10 前盖
10v 肋
11 凹部
13 开口
15 防护罩
15h 导风口
16 下盖
19 排风口
AW 导风路
SP 导风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10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自动二轮车进行说明。此外,对于附图中符号的方向,在以下的说明中,前后、左右、上下是沿着从操纵者观察的方向进行描述的,并且,将附图中车辆的前方用Fr表示,将后方用Rr表示,将左侧用L表示,将右侧用R表示,将上方用U表示,将下方用D表示。另外,在关于自动二轮车的各部件的方向的记载中也使用同样的表述。
如图1所示,作为自动二轮车1的骨架部的车体框架3具有如下部件而构成:位于发动机4的后方侧的枢轴板3b、从枢轴板3b朝向车辆前部1a的头管5向斜上方延伸的主框架3a、从枢轴板3b朝向后方上方延伸的支承框架3c、支承乘车座椅25的座椅导轨(未图示)等。另外,在车辆前部1a上设置有与头管5连接的前叉9a,在该前叉9a的下端部设置有前轮8a,在上端部设置有把手9。
另外,在枢轴板3b上,摇臂6a的前部以枢轴6p为支点可上下摇动地设置。在该摇臂6a上,在后端支承轴6d上可旋转地支承后轮8b。另外,在摇臂6a和车体框架3(乘车座椅25的下端侧的车体框架)之间设置有后缓冲件(未图示)。另外,后轮8b通过链条6c被驱动,所述链条6c绕挂在发动机4侧的驱动链轮(未图示)和被支承于后轮8b侧的从动链轮(未图示)之间。
另外,如图1所示,自动二轮车1在车辆前部1a具有前盖构造,所述前盖构造具有车头灯12、以包围车头灯12的外周的方式配置的前盖10、配置于前盖10的上方侧的防护罩15、和下盖16(参照图6)等。此外,在防护罩15的后方配置有仪表部7。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前盖10的侧面后方,侧面罩壳21以从发动机4的上部覆盖至燃料箱26乃至乘车座椅25的下方侧的方式设置,在侧面罩壳21的后方,设置有覆盖乘车座椅25的下方侧的后方罩壳22。另外,在侧面罩壳21的下后方侧,设置有覆盖发动机4的下方部分的底部罩壳23。
如图2所示,为了包围车头灯12,本实施方式中的前盖构造具有:覆盖车头灯12的上侧的前盖10、配置于前盖10的上侧的防护罩15和向车头灯12的下侧延伸的同时配置于前盖10的内侧的下盖16。
以下,参照图3以及图4对前盖10进行说明。此外,图3以及图4示出从车体取下前盖10的状态。
如图3所示,前盖10为具有以向前方突出的前端部10n为顶点而左右对称的左壁部10L、右壁部10R的构件。也就是说,前盖10为具有从前端部10n向左侧再向斜后方延伸的左壁部10L以及向右侧再向斜后方延伸的右壁部10R的大致V字状的构造。另外,在夹在左壁部10L和右壁部10R的中央的空间内安装有后述的防护罩15。前盖10进一步形成如下构造:在左壁部10L和右壁部10R的两下侧,形成有向后方深深切入的切口部10he,嵌入后述的车头灯12的灯光部12a。
另外,左壁部10L和右壁部10R为从前端部10n朝向左右的后端10Le、10Re而宽度W1逐渐变大的形状,同时,在车体外侧的外表面10s上形成向车辆内侧凹入的凹部11。
就该凹部11及其周边的截面形状而言,例如如图5所示,具有表面轮廓整体上向外侧稍微鼓出的(向图5中右上方向鼓出)缓和的弯曲形状,另一方面,形成有朝向车辆内侧(图5中左下方向)凹下的凹部11。并且,该凹部11沿着左壁部10L和右壁部10R的长度方向形成(参照图3)。
另外,在凹部11上形成有使后述的行驶风向前盖里面侧流动的开口13。如图2以及图3所示,该开口13沿着左壁部10L和右壁部10R的长度方向成为细长的形状。更详细而言,就开口13而言,下侧的下侧缘13de沿车辆斜前后方向直线延伸,另一方面,与下侧缘13de对面的上侧缘13ue形成为适当倾斜的形状。也就是说,上侧缘13ue形成为以从前后方向的中央部朝向前后两方的端缘13se而开口宽度W2逐渐变小的方式倾斜的构造。
参照图4对前盖10的里面侧的构造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包括前端部10n的里侧的固定用凸起10b在内,前盖10的里面侧的构造适当突设有多个固定用凸起10b。当该固定用凸起10b固定于车体框架3上设置的支架(未图示)时旋入固定用螺钉。另外,在切口部10he的缘部,接近开口13设置有肋10v。该肋10v为抵接于后述的车头灯12的部分。另外,也可以适宜形成肋10v以外的肋构造。
参照图2以及图3对防护罩15进行说明。
如图2以及图3所示,防护罩15设置在前盖10的左壁部10L和右壁部10R之间,侧面观察为延伸至把手9之上的高度的透明的防风构件。该防护罩15例如以使外周缘部15e位于前盖10的下侧(参照图5)的方式固定于前盖10。并且,通过将防护罩15固定于前盖10,防护罩15和后述的下盖16隔开固定的间隔W5(参照图5以及图10)配置。另外,在防护罩15的靠近前面的中央形成有从正面观察中央向下弯曲的大致V字形状的导风口15h。
参照图6对下盖16进行说明。此外,图6示出与前盖10一样从车体取下的状态。
如图6所示,下盖16具有从前方前端部16af向上方且向后方倾斜地延伸的大致三角形状的板面部16a和从前方前端部16af向左右方向向斜后方延伸的车头灯下对应部16w。另外,包括前方前端部16af在内,在板面部16a上例如设置有三个固定用孔16b。
另外,固定用孔16b为与前述的前盖10的固定用凸起10b相对应的部分,用于贯通固定用螺钉而将下盖16和前盖10同时紧固。另外,车头灯下对应部16w形成为与车头灯12的灯光部12a的下侧部分12ad的形状对应的形状。另外,板面部16a的左右的端缘部16ae以与后述的车头灯12的中段面12b(参照图5以及图7)连接的方式对应。
在此,如果安装下盖16和防护罩15的话,则如前所述形成间隔W5,板面部16a的后端16re延伸至仪表部7的附近(参照图9以及图10),形成有能够在行驶中使行驶风从导风口15h沿着防护罩里面侧流动的导风路AW(参照图9以及图10)。
此外,来自导风口15h的行驶风进入由防护罩15和下盖16形成的导风路AW,但是,通过将防护罩15构成为在前后方向以及左右向外侧鼓出的弯曲面,因此,导风口15h在车辆侧面观察中,上缘前端15hu与下缘前端15hd相比位于上方(参照图10),行驶风容易进入。
参照图7对车头灯12进行说明。图7示出将车头灯12从车体取下的状态。
车头灯12具有沿着前端部12af的左右两侧延伸的一对灯光部12a。该灯光部12a形成为向左右方向且向后方向切起的从前方侧观察大致V字形状的构造。并且,车头灯12为如下构成的三段的台阶构造:在该灯光部12a的上侧具有向左右斜前方突出的上部12u;具有以沿着该上部12u的方式并且与上部12u相比向车辆后方后退相当于第一台阶壁面12g的量的中段面12b;还具有与中段面12b相比向车辆后方后退相当于第二台阶壁面12k的量的后段面12c;还在后段面12c的后方侧设置有用于安装于车体的安装部12d。此外,在第一台阶壁面12g上以适当间隔设置有多个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灯侧肋12v。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中的车头灯12、前盖10以及下盖16的安装以及安装状态进行说明。
在向车辆主体的安装中,车头灯12例如经由安装部12d以前端部12af为前端(使灯光部12a朝向前面)固定于以向车辆前方伸出的方式设置于头管5的支架(未图示)。
在该车头灯12的前端部12af的凹陷部分,即被灯光部12a夹持的部分,下盖16的前方前端部16af对应配置。由此,以车头灯下对应部16w对应于灯光部12a的下侧部分12ad,进一步,中央的板面部16a的端缘部16ae连接于车头灯12的中段面12b的方式配置(参照图5)。
前盖10例如在安装有防护罩15的状态下以覆盖的方式安装在下盖16上。也就是说,前盖10以使其前端部10n的固定用凸起10b对应于下盖16的前方前端部16af的固定用孔16b的方式被固定。
其结果是,以车辆前部1a被盖构造所覆盖的状态被安装,也就是说,如图2所示,以夹着车辆中心线CL的左右一对灯光部12a从前盖10以及下盖16向前面露出的方式被安装。
此外,当装配前盖10时,形成于前盖10的内侧的肋10v对应于车头灯12的第一台阶壁面12g上设置的灯侧肋12v的同时抵接于中段面12b。通过该抵接,前盖10的定位完成,并且,前盖10和车头灯12以及下盖16之间的间隔W5被维持为固定的距离(参照图5)。
本实施方式中的开口13外观上如图2以及图3所示为沿着车头灯12的上部12u的配置。并且,如图8所示,在开口13的内侧的壁面构造中,车头灯12的上部12u构成开口13的内侧中的下侧内壁面,在与前盖10的内壁面之间形成导风空间SP。也就是说,导风空间SP在前端部10n和左壁部10L以及右壁部10R的后方侧之间,确保了与开口13连接的空间。另外,在开口13的内侧,即与开口13相比靠近车辆中心的部位形成有排风口19。因此,构成为从开口13进入的行驶风经由排风口19从导风空间SP向导风路AW流动。
参照图2、图8以及图10对于这样构成的前盖构造中的行驶风进行说明。
由于车辆行驶,会产生车辆前方的行驶风f0。该行驶风f0从覆盖车辆前部1a的盖表面的前端部分向上下左右的所有方向三维流动。并且,在车头灯12的上侧产生如以下说明的流动。
如图10所示,从前端部10n沿着盖表面流动的盖前面风f1,一部分生成从导风口15h进入防护罩15的里面侧的导风口进入风f2。该导风口进入风f2沿着下盖16以及防护罩15向上方流动。另外,如图2以及图8所示,进入凹部11的盖前面风f1从开口13作为开口进入风f3进入导风空间SP内。开口进入风f3从导风空间SP进一步通过排风口19进入导风路AW。
因此,导风口进入风f2和开口进入风f3在导风路AW合流,作为防护罩里面风f4沿着防护罩15里面向上方后方流出。也就是说,防护罩里面风f4作为从三处开口进入的行驶风的合流风在导风路AW中流动。并且,防护罩里面风f4从防护罩15的后端缘15re离开之后与盖前面风f1合流。此时,防护罩里面风f4通过增大其送风量在与盖前面风f1合流时能够容易形成层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就前盖10而言,通过夹着车辆中心线CL而左右对称地形成一对开口13,能够改良送风量的左右平衡,从而有助于行驶稳定。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前盖10上,在车头灯12和防护罩15之间形成向车辆内侧凹下的凹部11,进一步,在凹部11上,形成使行驶风向前盖里面侧流动的开口13,由此,能够一边将行驶风集聚在凹部11,一边将该凹部11的行驶风引导向开口13。其结果是,能够有效地使产生于凹部11的空气积存流向车辆后方,并且能够使前盖10的背面部中的行驶风的流动良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开口13以沿着车头灯12的上部12u的方式形成,能够利用上部12u的壁面作为开口13的内侧的导风壁面。因此,开口13在未设置用于开口13的特别的内部壁面的情况下也能够沿着车头灯12的上部12u自由地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防护罩15上设置有使行驶风通向防护罩里面的导风口15h,在防护罩15的里侧设置有与防护罩15隔开固定间隔大致延伸的下盖16,由此,在下盖16和防护罩15之间形成有使来自导风口15h的行驶风通过的导风路AW,因此,通过使行驶风向防护罩背面部积极地流动,能够形成防护罩里面风f4。其结果是,能够抑制沿着防护罩前面部流动的盖前面风f1卷入防护罩背面,能够使车辆前部1a中的行驶风的流动稳定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前盖10的背面侧,在与连接于开口13的车头灯12的上部12u之间设置有导风空间SP,在导风空间SP的内侧设置有连通导风空间SP和导风路AW的排风口19,因此,能够使从开口13流入的行驶风积极地流向防护罩15背面侧。其结果是,能够抑制沿着防护罩前面部流动的盖前面风f1卷入防护罩背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前盖10在与车头灯12的抵接部上设置有肋10v,因此,能够提高前盖10的刚性。另外,通过肋10v抵接于车头灯12,能够进行前盖10的定位,隔开与车头灯12的间隔,从而易于确保导风空间SP。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开口13以朝向前后两端部13e逐渐减小开口宽度W2的方式形成,因此,特别地能够抑制前后两端部13e的周边的强度降低,因此,能够抑制形成开口13而导致的前盖10的刚性的降低。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能进行适当变更。例如对于前盖10的形状、凹部11的凹下形状、还有开口13的形状和数量、车头灯12的形状、下盖16的形状、防护罩15的形状、导风口15h的形状、排风口19的形状和大小,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而能够进行适当变更。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自动二轮车也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也可以是其他的婴儿车等骑跨式车辆。

Claims (9)

1.一种自动二轮车(1)的前盖构造,包括:
设置于车辆前部(1a)的车头灯(12);
以包围所述车头灯(12)的外周的方式配置的前盖(10);
配置于所述前盖(10)的上方侧的防护罩(15);
所述自动二轮车(1)的前盖构造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前盖(10)上,在所述车头灯(12)和所述防护罩(15)之间形成有向车辆内侧凹下的凹部(11),
以沿着所述凹部(11)的方式,形成有使行驶风向前盖里面侧流动的开口(13),
所述开口(13)沿着长度方向成为细长的形状,其上侧缘(13ue)以从前后方向的中央部朝向前后两方的端缘(13se)而开口宽度(W2)逐渐变小的方式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二轮车(1)的前盖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13)以沿着所述车头灯(12)的上部(12u)的方式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二轮车(1)的前盖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防护罩(15)上设置有使行驶风向防护罩里面侧通过的导风口(15h),
在所述防护罩(15)的里侧,设置有与所述防护罩(15)隔开固定间隔大致延伸的下盖(16),由此,在所述下盖(16)和所述防护罩(15)之间形成有使来自所述导风口(15h)的行驶风通过的导风路(AW)。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二轮车(1)的前盖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防护罩(15)上设置有使行驶风向防护罩里面侧通过的导风口(15h),
在所述防护罩(15)的里侧,设置有与所述防护罩(15)隔开固定间隔大致延伸的下盖(16),由此,在所述下盖(16)和所述防护罩(15)之间形成有使来自所述导风口(15h)的行驶风通过的导风路(AW)。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二轮车(1)的前盖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前盖(10)的背面侧形成有与所述开口(13)连接的导风空间(SP),
所述导风空间(SP)和所述导风路(AW)通过排风口(19)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二轮车(1)的前盖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前盖(10)的背面侧形成有与所述开口(13)连接的导风空间(SP),
所述导风空间(SP)和所述导风路(AW)通过排风口(19)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二轮车(1)的前盖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盖(10)在与所述车头灯(12)的低接部上设置有肋(10v)。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二轮车(1)的前盖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13)以朝向前后两端逐渐减小开口宽度的方式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二轮车(1)的前盖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13)以朝向前后两端逐渐减小开口宽度的方式形成。
CN201610115047.1A 2015-03-05 2016-03-01 自动二轮车的前盖构造 Active CN1059363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43555 2015-03-05
JP2015043555A JP6200912B2 (ja) 2015-03-05 2015-03-05 自動二輪車のフロントカウル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36312A CN105936312A (zh) 2016-09-14
CN105936312B true CN105936312B (zh) 2020-03-17

Family

ID=56846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15047.1A Active CN105936312B (zh) 2015-03-05 2016-03-01 自动二轮车的前盖构造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200912B2 (zh)
CN (1) CN1059363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63526B (zh) * 2016-12-30 2020-03-13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骑乘型车辆
CN112188979B (zh) * 2018-05-23 2022-06-1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车辆
JP6773741B2 (ja) * 2018-09-28 2020-10-2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フロントカウル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79720B2 (ja) * 1993-09-22 2003-02-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2輪車用防風装置
US6923489B2 (en) * 2004-01-05 2005-08-02 Timothy J. Keys Motorcycle protective cover
JP4322289B2 (ja) * 2007-07-25 2009-08-26 株式会社ホンダアクセス ウインドスクリーンの取付構造
JP2010173582A (ja) * 2009-01-30 2010-08-12 Honda Motor Co Ltd 風防装置を備えた鞍乗型車両
JP5551567B2 (ja) * 2010-10-29 2014-07-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前部構造
JP6088259B2 (ja) * 2013-01-19 2017-03-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ウインドスクリーンを備えた車両
JP6122329B2 (ja) * 2013-03-29 2017-04-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フロントカバーの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159881A (ja) 2016-09-05
JP6200912B2 (ja) 2017-09-20
CN105936312A (zh) 2016-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184103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JP4550735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風防装置
JP5941810B2 (ja) 鞍乗型車両のフロントカウル構造
JP6001615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CN105936312B (zh) 自动二轮车的前盖构造
US10024278B2 (en) Front structure of saddle ride type vehicle
JP2014210485A (ja) 自動二輪車
US9010835B2 (en) Vehicle with windscreen
EP2692618B1 (en) Saddle riding type vehicle
EP2719613B1 (en) Straddle-type vehicle
JP5961086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前部構造
EP3599148A1 (en) Straddled vehicle
JP2022104686A (ja) 鞍乗型車両
JP2022104684A (ja) 鞍乗型車両
EP3225516A2 (en) Rear portion structure of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JP2009083579A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風防装置
JP6312339B2 (ja) 車両のサイドカバー
JP2015074351A (ja) 鞍乗型車両
JP6114064B2 (ja) 鞍乗型車両の前部構造
JP6773715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TWI606951B (zh) 跨坐型車輛
US20230202602A1 (en) Saddled vehicle
JP5740010B2 (ja) 鞍乗型車両の前部構造
CN216684712U (zh) 鞍乘型车辆
JP7357026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