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83482A - 筒管支承装置以及纱线卷绕机 - Google Patents

筒管支承装置以及纱线卷绕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83482A
CN105883482A CN201510951947.5A CN201510951947A CN105883482A CN 105883482 A CN105883482 A CN 105883482A CN 201510951947 A CN201510951947 A CN 201510951947A CN 105883482 A CN105883482 A CN 1058834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bobbin
antivibrating parts
rotation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5194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83482B (zh
Inventor
今村久胜
田中胜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8834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834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834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834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02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 B65H54/40Arrangements for rotating packages
    • B65H54/54Arrangements for supporting cores or formers at winding stations; Securing cores or formers to driving members
    • B65H54/553Both-ends supporting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02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 B65H54/40Arrangements for rotating packages
    • B65H54/54Arrangements for supporting cores or formers at winding stations; Securing cores or formers to driving me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Landscapes

  • Winding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 Replacing, Conveying, And Pick-Finding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筒管支承装置以及纱线卷绕机。自动络纱机的筒管支承装置具备基座部件、摇架以及一对旋转支承部(第一旋转支承部(64)以及第二旋转支承部)。摇架安装于基座部件从而被支承,并具有一对臂。一对旋转支承部分别安装于一对臂,并将用于供纱线卷绕的卷绕筒管支承为能够旋转。一对旋转支承部分别具备与卷绕筒管一同旋转的旋转部件(第一旋转部件(65)以及第二旋转部件)。至少在从第一旋转支承部(64)至基座部件之间设置有防振部件(O型环(111、112)等)。

Description

筒管支承装置以及纱线卷绕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具备对卷绕筒管进行支承的摇架的筒管支承装置。
背景技术
如日本特开2013-67478号公报所示,自动络纱机等纱线卷绕机,作为筒管支承装置的构成要素之一,具备对卷绕筒管进行支承的摇架。在摇架安装有一对轴承。卷绕筒管被一对轴承夹持而被把持为能够旋转。在该状态下,驱动卷装驱动马达而使卷装(卷绕筒管)旋转,从而纱线被卷绕于卷装。
另外,该自动络纱机具备用于使摇架开闭而进行卷绕筒管的安装以及拆卸的杆式手柄。因卷装驱动马达的驱动而产生的振动向杆式手柄传递。因此,在杆式手柄的支承部设置有抑制从卷装驱动马达传递的振动的振动吸收部件。
但是,在日本特开2013-67478号公报中,虽记载了抑制向杆式手柄传递的振动,但未记载抑制向其他的部分传递的振动。
例如,考虑有当振动传递至对摇架进行支承的部分(卷绕单元的框架等)的情况下,安装于该部分的部件破损、引起误动作。特别地,因卷装的形状不同,产生的振动增大,从而容易产生部件的磨损、破损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的情况而完成的,其主要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因卷装的旋转而产生的振动难以传递至对摇架进行支承的部件的构成的筒管支承装置以及纱线卷绕机。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如以上那样,接下来,对用于解决该课题的单元及其效果进行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观点,提供以下的构成的筒管支承装置。即,该筒管支承装置具备基座部件、摇架以及旋转支承部。上述摇架安装于上述基座部件从而被支承,并且具有臂。上述旋转支承部安装于上述臂,并将用于供纱线卷绕的卷绕筒管支承为能够旋转。上述旋转支承部具备与上述卷绕筒管一同旋转的旋转部件。在从上述旋转部件至上述基座部件之间设置有防振部件。
由此,因卷装的旋转而产生的振动难以传递至对摇架进行支承的基座部件,因此能够防止安装于基座部件的不耐振动的部件(例如基板)破损。另外,能够抑制安装于基座部件的部件的振动,因此振动的部件减少,因此能够抑制在筒管支承装置产生的噪声。
在上述的筒管支承装置中,优选形成以下的构成。即,上述摇架具有一对上述臂。上述旋转支承部分别安装于上述一对臂,并分别具备上述旋转部件。上述防振部件至少设置于从一侧的上述旋转部件至上述基座部件之间。
在上述的筒管支承装置中,优选上述防振部件配置于上述旋转部件与上述摇架之间。
由此,因卷装的旋转而产生的振动不仅难以向基座部件传递,也难以向摇架传递,因此能够防止摇架以及安装于摇架的部件磨损、破损。
在上述的筒管支承装置中,优选形成以下的构成。即,上述旋转支承部还具备轴承与轴承保持部件。上述轴承将上述旋转部件支承为能够旋转。上述轴承保持部件对上述轴承进行保持。上述防振部件形成为环状,并配置于上述轴承保持部件的外周。
由此,因卷装的旋转而产生的振动经由轴承以及轴承保持部件向摇架传递,但由于防振部件呈环状,所以能够抑制整周方向的振动。
在上述的筒管支承装置中,优选形成以下的构成。即,上述旋转支承部还具备配置于上述轴承保持部件的外周,并将上述轴承保持部件支承为能够沿上述旋转部件的旋转轴方向移动的中空状的外壳部。上述防振部件配置为与上述外壳部的内周抵接。
由此,防振部件被轴承保持部件与外壳部夹持而被保持,因此能够稳定地发挥防振效果。
在上述的筒管支承装置中,优选形成以下的构成。即,在上述外壳部的内侧形成有为了使上述轴承保持部件相对于该外壳部移动而输送流体的压力室。在上述轴承保持部件的外周与上述防振部件并排地配置有用于防止流体从上述压力室泄漏的环状的衬垫部件。
由此,例如即使在为了卷装制动器等而使轴承保持部件相对于外壳部移动的旋转支承部件中,也能够难以传递因卷装的旋转而产生的振动。
在上述的筒管支承装置中,优选形成以下的构成。即,上述防振部件沿上述旋转部件的旋转轴方向并排地设置多个。在比上述衬垫部件更靠上述旋转部件的旋转轴方向的一侧配置有上述防振部件,在比该衬垫部件更靠另一侧也配置有上述防振部件。
由此,以隔着衬垫部件的方式设置防振部件,因此能够在衬垫部件的周围特别地抑制振动。因此,能够发挥防振效果,并且提高压力室的密封性。
在上述的筒管支承装置中,优选上述防振部件配置于上述旋转部件与上述摇架的上述臂之间。
由此,通常,臂以不相对移动的方式对旋转支承部进行支承,因此能够防止防振部件的磨损。
在上述的筒管支承装置中,优选上述防振部件呈O型环。
由此,能够使用廉价且坚固的防振部件,抑制因卷装的旋转而产生的振动。
在上述的筒管支承装置中,优选形成以下的构成。即,该筒管支承装置具备以上述摇架相对于上述基座部件能够摆动的方式将该摇架支承于上述基座部件的摇架摆动支承部。上述防振部件设置于上述基座部件与上述摇架摆动支承部之间。
由此,不仅因卷装的旋转而产生的振动难以向基座部件传递,摇架自身的振动也难以向基座部件传递。
在上述的筒管支承装置中,优选形成以下的构成。即,上述摇架摆动支承部具备第二轴承以及第二轴承保持部件。上述第二轴承将上述摇架支承为能够旋转。上述第二轴承保持部件对上述第二轴承进行保持。上述防振部件为安装于上述第二轴承保持部件的外周的圆筒状部件。上述摇架摆动支承部经由上述圆筒状部件安装于上述基座部件。
由此,能够使用简单的形状的防振部件,抑制因卷装的旋转而产生的振动。
在上述的筒管支承装置中,优选上述防振部件为树脂制造。
由此,能够适当地抑制因卷装的旋转而产生的振动。
在上述的筒管支承装置中,优选形成以下的构成。即,具备第一调整部以及第二调整部。上述第一调整部能够相对于上述基座部件以第一摆动轴为中心摆动。上述第二调整部安装于上述第一调整部,并以与上述第一摆动轴朝向不同的第二摆动轴为中心摆动,从而能够对上述卷装的旋转轴的倾斜进行调整。上述防振部件抑制振动从上述第二调整部向上述第一调整部传递。
由此,能够利用以往所设置的对卷装的倾斜进行调整的部件,使因卷装的旋转而产生的振动难以传递。因此,与新设置防振部件的安装部等的构成相比,能够减少部件件数。
在上述的筒管支承装置中,优选形成以下的构成。即,具备将上述第一调整部与上述第二调整部连结的连结部。上述防振部件配置于上述连结部。
由此,从第二调整部向第一调整部的振动经由连结部传递,因此通过在该连结部配置防振部件,能够有效地抑制传递至基座部件的振动。
在上述的筒管支承装置中,优选上述防振部件为橡胶制造。
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因卷装的旋转而产生的振动。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的观点,提供以下的构成的纱线卷绕机。即,纱线卷绕机具备上述的筒管支承装置以及对喂纱筒管进行保持的喂纱部,将从上述喂纱筒管退绕的纱线卷绕于在上述旋转支承部支承的上述卷绕筒管。
由此,在纱线卷绕机中,能够实现因卷装的旋转而产生的振动难以传递至对摇架进行支承的部件之类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的主视图。
图2是卷绕单元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筒管支承装置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4是第一旋转支承部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通过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旋转支承部抑制振动的传递的图表。
图6是第一摆动轴安装部的剖视图。
图7a是与图7b相比的比较例的图表。
图7b是表示通过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摆动轴安装部抑制振动的传递的图表。
图8是第一轴安装部件与第一连结部的连结位置的剖视图。
图9a是与图9b相比的比较例的图表。
图9b是表示通过本实施方式的第二连结部抑制振动的传递的图表。
图10是其他的实施方式的第一旋转支承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1的简要的构成的主视图。
如图1所示,自动络纱机(纱线卷绕机)1具备并排地配置的多个卷绕单元10、机台控制装置12以及落纱装置13作为主要的构成。
机台控制装置12构成为能够与各卷绕单元10通信。自动络纱机1的操作人员对机台控制装置12适当地进行操作,从而能够一并管理多个卷绕单元10。
各个卷绕单元10构成为使纱线14从喂纱筒管16退绕,并且边使该纱线14横动边将其卷绕于卷绕筒管19。如以上那样,卷绕单元10形成卷装22。
另外,各卷绕单元10在喂纱筒管16以及卷装22等的一侧(图1的右侧)具备单元控制部50。单元控制部50例如具备CPU以及ROM。在ROM存储有用于控制卷绕单元10的各构成的程序。CPU执行存储于ROM的程序。
落纱装置13构成为当卷装22在各卷绕单元10成为满卷(卷绕有规定量的纱线的状态)时,移动至该卷绕单元10的位置,取下上述满卷卷装,并且安装空的卷绕筒管19。
接下来,参照图2对卷绕单元10的构成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卷绕单元10具备喂纱部15以及卷绕部17。
喂纱部15构成为在规定的位置保持载置于省略图示的输送托盘的喂纱筒管16。由此,能够从喂纱筒管16适当地退绕纱线14。此外,喂纱部15不限定于输送托盘式,例如也可以为纱库式。
卷绕部17具备摇架18、卷绕筒管19以及卷绕鼓20作为主要的部件。
摇架18安装于卷绕单元10的单元框架(基座部件)11。摇架18夹持卷绕筒管19而将卷装22支承为能够旋转。摇架18构成为能够切换使支承的卷装22与卷绕鼓20接触的状态以及使卷装22与卷绕鼓20分离的状态。
卷绕鼓20用于使纱线14边在卷装22的表面横动边使上述卷装22旋转。卷绕鼓20被省略图示的鼓驱动马达驱动而旋转。在使卷装22的外周与卷绕鼓20接触的状态下,驱动该卷绕鼓20而使其旋转,从而能够使卷装22从动旋转。另外,在该卷绕鼓20的外周面形成有螺旋状的横动槽。从喂纱筒管16退绕的纱线14通过上述横动槽以恒定的宽度边横动边卷绕于卷装22表面。由此,能够形成具有恒定的卷幅的卷装22。此外,对配置于卷绕部17的其他的部件后述。
各卷绕单元10成为在喂纱部15与卷绕部17之间的纱线移动路径中从喂纱部15侧按顺序配置退绕辅助装置25、张力施加装置27、接纱装置38以及清纱器40的构成。另外,在接纱装置38的附近配置有上纱线捕捉引导装置(纱线捕捉引导装置)30以及下纱线捕捉引导装置34。此外,在以后的说明中,存在将纱线14的移动方向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简称为“上游侧”以及“下游侧”的情况。
退绕辅助装置25具备能够覆盖喂纱筒管16的芯管的限制部件26。限制部件26构成为大致筒状,并配置为与形成于喂纱筒管16的纱线层上部的气圈接触。此外,所谓气圈,是指从喂纱筒管16退绕的纱线14因离心力而舞动的部分。使限制部件26与该气圈接触,从而相对于该气圈的部分的纱线14施加张力,从而防止纱线14被过度地舞动。由此,能够将该纱线14从喂纱筒管16适当地退绕。
张力施加装置27对移动的纱线14施加规定的张力。在本实施方式中,张力施加装置27由相对于固定的梳齿配置可动的梳齿的门式的部件构成。可动侧的梳齿以梳齿彼此成为啮合状态的方式被施力。使啮合状态下的梳齿之间弯曲,并且使纱线14通过,从而能够相对于该纱线14施加适当的张力,而提高卷装22的品质。但是,张力施加装置27不限定于上述门式的结构,例如能够采用盘式的结构。
接纱装置38在纱线14在喂纱部15与卷绕部17之间因某些理由而成为断开状态时,对喂纱部15侧的纱线14(下纱线)与卷绕部17侧的纱线14(上纱线)进行接纱。在本实施方式中,接纱装置38构成为通过由压缩空气产生的旋转气流使纱线端彼此捻合的捻接装置。但是,接纱装置38不限定于上述捻接装置,例如能够采用机械式的打结装置等。
上纱线捕捉引导装置30为在纱线14成为断开状态时对上纱线进行捕捉的装置。上纱线捕捉引导装置30由轴部31、管部件32以及吸引口33构成。管部件32通过单元控制部50的控制,能够以轴部31为旋转中心向喂纱部15侧以及卷绕部17侧旋转。另外,上纱线捕捉引导装置30连接于省略图示的负压源,从而能够在吸引口33产生吸引流。通过该构成,吸引口33能够对上纱线进行捕捉并将其向接纱装置38引导(图2的实线的状态)。
下纱线捕捉引导装置34与上纱线捕捉引导装置30相同地由轴部35、管部件36以及下纱线捕捉吸引口37构成。下纱线捕捉吸引口37与吸引口33相同地能够以轴部35为旋转中心旋转,并且能够产生吸引流。通过该构成,下纱线捕捉引导装置34能够对下纱线进行捕捉并将其向接纱装置38引导(图2的实线的状态)。
清纱器40配置有用于对接纱装置38的粗细进行检测的省略图示的传感器。清纱器40对来自上述传感器的纱线粗细信号进行监视,从而对粗节等纱疵进行检测。在清纱器40的附近设置有在上述清纱器40检测出纱疵时用于立即对纱线14进行切断的切割器41。此外,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可以通过清纱器40内的处理部进行解析,也可以通过单元控制部50进行解析。
以上,卷绕单元10能够在卷绕筒管19卷绕纱线14而形成卷装22。
接着,参照图3,对筒管支承装置5进行说明。筒管支承装置5具备单元框架11、摇架18以及后述的一对旋转支承部(第一旋转支承部64以及第二旋转支承部68)。
如图3所示,摇架18构成为大致U字状的金属制框架。具体而言,摇架18由第一臂61、第二臂62以及连接部63构成。第一臂61以及第二臂62分别与连接部63的两端部连接。此外,第一臂61、第二臂62以及连接部63一体地构成。
如图3所示,在第一臂61的前端安装有第一旋转支承部(旋转支承部)64。另外,在第二臂62的前端安装有第二旋转支承部68。第一旋转支承部64以及第二旋转支承部68在其轴线方向夹持卷绕筒管19,从而对卷绕筒管19(卷装22)进行支承。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一对旋转支承部夹持卷装22的方向(卷绕筒管19的轴线方向)称为“夹持方向”。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摇架18构成为对圆锥形(锥形形状)的卷装22进行支承。而且,第一旋转支承部64对卷装22的大径侧进行支承,第二旋转支承部68对卷装22的小径侧进行支承。
第一旋转支承部64具备与卷绕筒管19接触,并构成为能够与卷装22一同旋转的第一旋转部件(旋转部件)65。第二旋转支承部68具备与卷绕筒管19接触,并构成为能够与卷装22一同旋转的第二旋转部件69。第一旋转部件65与第二旋转部件69以相互的旋转轴一致的方式相向配置。
通过该构成,在卷绕筒管19的大径侧嵌入第一旋转部件65,在卷绕筒管19的小径侧嵌入第二旋转部件69,从而能够将卷装22支承为能够旋转。此外,第一旋转支承部64具备用于使第一旋转部件65向夹持方向移动的滑动机构66,但对该滑动机构66的详细的构成后述。
在卷绕单元10的单元框架11形成有从表面突出的第一摆动轴安装部(摇架摆动支承部)120。在第一摆动轴安装部120安装有第一调整部70。在该第一调整部70安装有第二调整部75,在该第二调整部75安装有摇架18。以下,对第一调整部70以及第二调整部75进行说明。
第一调整部70具备第一摆动轴71以及第一轴安装部件72。第一摆动轴71以轴向与夹持方向相等的方式配置。第一摆动轴71被单元框架11(第一摆动轴安装部120)支承为能够旋转。使第一摆动轴71摆动(旋转),从而能够对摇架18的高度进行调整。由此,伴随着纱线14的卷绕的进行而使摇架18向上方(图2的上方)转动,从而能够对直径基于卷装22的卷绕增加的增大进行吸收。
第一轴安装部件72构成为与第一摆动轴71一体地旋转。第一轴安装部件72为大致U字状的部件,并具备以相向的方式配置的第一部件72a以及第二部件72b。在第一部件72a以及第二部件72b沿与第一摆动轴71正交的方向形成有贯通孔。使用该贯通孔,将第二调整部75安装于第一调整部70。
第二调整部75具备第二摆动轴76以及第二轴安装部件77。第二摆动轴76配置为轴向与第一摆动轴71以及夹持方向正交。另外,第二摆动轴76安装为贯通形成于第一部件72a以及第二部件72b的贯通孔。使第二摆动轴76摆动(旋转),从而能够对第一臂61与第二臂62的高度(详细而言,为两者的高度的差)进行调整。
第二轴安装部件77构成为与第二摆动轴76一体地旋转。在第二轴安装部件77形成有省略图示的贯通孔,向该长孔插入螺栓等并将其紧固,从而能够将第二调整部75安装于摇架18。
连结部80将第一调整部70与第二调整部75连结,从而使第一摆动轴71与第二摆动轴76相互连动地摆动。连结部80具备第一连结部81与第二连结部82。在第二连结部82形成有能够供第二摆动轴76插入的插入孔。将第二摆动轴76插入插入孔并紧固螺栓,从而能够在第二连结部82固定第二摆动轴76。另外,第一连结部81通过插入螺栓83等并将其紧固,从而能够将第二连结部82与第一轴安装部件72连结。通过以上的构成,能够将第一摆动轴71与第二摆动轴76连结。连结部80与第二调整部75一体地摆动。
接下来,参照图4对滑动机构66进行说明。图4是第一旋转支承部64的剖视图(详细而言,为表示切断面的形状的端面图)。
滑动机构66能够使第一旋转部件65向夹持方向移动。如图4所示,滑动机构66具备轴承保持部件91、轴承92a、92b、轴93、衬套94以及外壳部95。
轴93为第一旋转部件65的旋转轴。第一旋转部件65以无法相对轴93旋转的方式安装于轴93的前端。另外,该轴93经由轴承92a、92b安装于轴承保持部件91。轴承保持部件91为圆筒状的部件,在其外周面从第一旋转部件65侧按顺序形成有三个环状槽部91a、91b、91c。
在环状槽部91a、91c分别安装有O型环(防振部件)111、112。另外,在环状槽部91b安装有例如剖面Y字状的环状的衬垫部件113。
在轴承保持部件91的外侧并排地配置有两个衬套94。在该衬套94的外侧配置有外壳部95。在轴承保持部件91与外壳部95之间配置O型环111、112,从而在一方产生的振动难以向另一方传递。对O型环111、112抑制怎样的振动后述。
外壳部95为圆筒状的部件,第一旋转部件65侧被敞开,并且在与第一旋转部件65相反的一侧形成有底面。外壳部95的有底侧的端部附近被固定于第一臂61。在外壳部95的内部插入有轴承保持部件91等。滑动机构66能够使轴承保持部件91等沿着外壳部95的内周面移动。
在外壳部95的有底侧的端部附近形成有压力室95a。在该压力室95a的内部配置有作为压缩螺旋弹簧而被构成的第一弹簧96。该第一弹簧96对轴承保持部件91朝向第一旋转部件65(朝向图4的左侧)进行施力。由此,第一旋转部件65朝向第二旋转部件69被施力,因此能够通过一对旋转支承部夹持卷绕筒管19并对其进行支承。
另外,摇架18具备用于使滑动机构66滑动的操作杆100。如图3所示,操作杆100的基端部经由支轴101被安装于摇架18。在操作杆100的相反的一侧的端部设置有省略图示的把手部。另外,在操作杆100的长度方向的中途部分形成有滑动机构连接部102,从而对操作杆100与滑动侧的部件进行连结。通过该构成,使操作杆100转动,从而能够使轴承保持部件91等向夹持方向移动。
因此,对操作杆100进行转动操作,从而能够以克服第一弹簧96的作用力的方式使第一旋转部件65向远离第二旋转部件69的方向(图4的右方向)移动。由此,能够使第一旋转部件65与第二旋转部件69的距离分离,而解除卷绕筒管19的夹持,因此能够对该卷绕筒管19进行安装、拆卸。
另外,在压力室95a形成有省略图示的空气供给孔,从而构成为能够向压力室95a内供给压缩空气。上述的衬垫部件113密封为不使压缩空气从压力室95a泄漏。另外,在轴承保持部件91的内部空间配置有第二弹簧97。该第二弹簧97构成为压缩螺旋弹簧,从而向设置于轴承保持部件91的制动导靴98与第一旋转部件65分离的方向施加作用力。此处,向压力室95a内供给压缩空气,从而能够使轴承保持部件91朝向第一旋转部件65(图4的左方向)移动。由此,能够将制动导靴98按压于第一旋转部件65,因此能够对卷绕筒管19的旋转进行减速。
接下来,对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的防振构造进行说明。
在纱线卷绕机、特别地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以高速卷绕纱线14的自动络纱机1中,卷装22旋转,从而产生振动。该振动在卷绕异形(非对称的形状)的卷装22时特别大。在卷装22产生的振动经由第一旋转支承部64向摇架18传递。另外,传递至摇架18的振动经由第二调整部75以及第一摆动轴71向单元框架11传递。此处,在单元框架11安装有多个部件,因此在振动传递至单元框架11的情况下,存在对多个部件产生影响的可能性。特别地,在单元框架11安装有各种控制装置,配置于控制装置的内部的基板不耐振动,因此产生不良情况的可能性增高。
考虑以上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具备多个防止因卷装22的旋转而产生的振动传递至单元框架11的构成。首先,对设置于第一旋转支承部64的防振构造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在轴承保持部件91的外周面配置有O型环111、112,从而能够因卷装22的旋转而产生的振动难以向外壳部95(进而摇架18)传递。
图5是表示为了查明该防振构造的效果而进行的实验结果的图表。此处,将在轴承保持部件91与外壳部95之间未配置O型环111、112的构成设为比较例。在该实验中,首先,使用比较例的卷绕单元卷绕纱线,并基于加速度传感器对加速度进行计测,从而对振动进行计测,然后,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卷绕单元卷绕纱线,对振动进行计测。如图5的图表所示,可知通过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旋转支承部64,能够抑制振动。
如上,通过第一旋转支承部64进行防振,从而能够在接近振动的产生源的位置难以传递振动,因此不仅能够抑制单元框架11的振动,也能够抑制摇架18的振动。
接下来,对设置于第一调整部70与单元框架11之间的防振构造进行说明。
图6是第一摆动轴71与单元框架11的连接位置的剖视图。如上所述,第一摆动轴71插入第一摆动轴安装部120,从而被固定。如图6所示,第一摆动轴安装部120具备用于将第一摆动轴71保持为能够旋转的第二轴承121、122以及配置于第二轴承121、122的外侧的第二轴承保持部件123。
在该第二轴承保持部件123的更外侧安装有防振罩(防振部件)124、125。防振罩124、125为树脂制造的圆筒状的部件。在第二轴承保持部件123的外侧配置防振罩124、125,从而能够使因卷装22的旋转而产生的振动难以传递至单元框架11。特别地,在第一调整部70与单元框架11之间进行防振,从而不仅因卷装22的旋转而产生的振动难以传递至单元框架11,在摇架18产生的振动也难以传递至单元框架11。此外,防振罩124不限定于树脂制造,也可以由其他的材料(例如橡胶)构成。
图7a以及图7b是表示为了查明该防振构造的效果而进行的实验结果的图表。图7a是利用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对通过未配置有防振罩124、125的构成(比较例)卷绕纱线时的振动进行计测的图表。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加速度的大小示出了振动的大小。图7b是对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摆动轴安装部120,并通过未设置有O型环111、112以及后述的防振橡胶(防振部件)132的构成卷绕纱线14时的振动进行计测的图表。如图7b的图表所示,可知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摆动轴安装部120,从而能够抑制振动。
接下来,对设置于第一调整部70与第二调整部75的连接位置的防振构造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第一调整部70与第二调整部75以横跨于第一轴安装部件72与第二连结部82的方式配置第一连结部81,紧固螺栓83等,由此被连结。因此,第一轴安装部件72与第二连结部82被螺栓83固定为一体。考虑上述情况,在螺栓83的周围配置防振部件,从而抑制从第二连结部82向第一轴安装部件72传递的振动。
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在第一连结部81安装有能够供螺栓83插入的螺栓插入部131。而且,在螺栓插入部131的外侧亦即螺栓83的头侧配置橡胶制造的圆筒状的防振橡胶132,在相反侧的端部附近配置例如树脂制造的圆筒状的保护部件133。
由此,能够使因卷装22的旋转而产生的振动难以向第一轴安装部件72传递。第一调整部70以及第二调整部75为使用摇架18卷绕纱线14时通常使用的部件,使用该部件实现防振构造,从而能够抑制部件件数。此外,防振橡胶132不限定于橡胶制造,也可以由其他的材料(例如树脂)构成。另外,保护部件133不限定于树脂,也可以由树脂以外构成。
图9a以及图9b是表示为了查明该防振构造的效果而进行的实验结果的图表。图9a是对通过未在第二连结部82配置有防振橡胶132等的构成(比较例)卷绕纱线时的振动进行计测的图表。图9b是对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第二连结部82,并通过未设置有O型环111以及防振罩124、125的构成卷绕纱线14时的振动进行计测的图表。如图9b的图表所示,查明了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第二连结部82,从而能够抑制振动。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第一旋转支承部64至单元框架11之间设置有三处防振构造,但设置有防振构造的个数为任意的,只要至少设置有一个防振构造即可。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筒管支承装置5具备单元框架11、摇架18以及一对旋转支承部(第一旋转支承部64以及第二旋转支承部68)。摇架18安装于单元框架11,从而被支承,并具有第一臂61以及第二臂62。一对旋转支承部分别安装于第一臂61以及第二臂62,从而将用于卷绕纱线的卷绕筒管19支承为能够旋转。一对旋转支承部具备与卷绕筒管19一同旋转的一对旋转部件(第一旋转部件65以及第二旋转部件69)。至少在从第一旋转支承部64至单元框架11之间设置有O型环111、112。
由此,因卷装22的旋转而产生的振动难以传递至对摇架18进行支承的单元框架11,因此能够防止安装于单元框架11的不耐振动的部件(例如基板)破损。另外,能够缩窄传递振动的范围,因此能够抑制在筒管支承装置5产生的噪声。
另外,优选,在本实施方式的筒管支承装置5中,O型环111、112配置于第一旋转部件65与摇架18之间。
由此,因卷装22的旋转而产生的振动不仅不传递至单元框架11,也难以传递至摇架18,因此能够防止摇架18以及安装于摇架18的部件磨损、破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筒管支承装置5中,第一旋转支承部64进一步具备轴承92a、92b以及轴承保持部件91。轴承92a、92b将第一旋转部件65支承为能够旋转。轴承保持部件91对轴承92a、92b进行保持。O型环111、112形成为环状,并配置于轴承保持部件91的外周。
由此,因卷装22的旋转而产生的振动经由轴承92a、92b以及轴承保持部件91传递至摇架18,但由于O型环111、112呈环状,因此能够抑制整周方向的振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筒管支承装置5中,第一旋转支承部64具备配置于轴承保持部件91的外周,并将轴承保持部件91支承为能够沿第一旋转部件65的旋转轴方向移动的中空状的外壳部95。O型环111、112配置为与外壳部95的内周抵接。
由此,O型环111、112以被轴承保持部件91与外壳部95夹持的方式被保持,因此能够稳定地发挥防振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筒管支承装置5中,在外壳部95的内侧形成有为了使轴承保持部件91相对于该外壳部95移动而输送流体的压力室95a。在轴承保持部件91的外周与O型环111、112并排地形成有用于防止流体从压力室95a泄漏的环状的衬垫部件。
由此,例如即使在为了卷装22的制动器等能够使轴承保持部件91相对于外壳部95移动的第一旋转支承部64中,也难以传递因卷装22的旋转而产生的振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筒管支承装置5中,O型环111、112沿第一旋转部件65的旋转轴方向并排地设置有多个。在衬垫部件的第一旋转部件65的旋转轴方向的一侧配置有O型环111、112,在另一侧也配置有O型环111、112。
由此,以隔着衬垫部件的方式设置O型环111、112,因此能够在衬垫部件的周围特别地抑制振动。因此,能够发挥防振效果,并且提高压力室95a的密封性。
接下来,参照图10,对其他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该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存在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或者类似的构成标注与附图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的情况。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防振部件的O型环111、112配置于轴承保持部件91的外周。这一点,作为本实施方式的防振部件的O型环114、115配置于第一旋转支承部64与第一臂61之间。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的外壳部95的外周形成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95b,在该突出部95b形成有环状槽95c。另外,在比突出部95b更靠有底侧也形成有环状槽95d。在该环状槽95c以及环状槽95d分别配置有O型环114与O型环115。
另外,第一臂61在安装有第一旋转支承部64的部分,具备内周侧支承部61a与外周侧支承部61b。内周侧支承部61a例如为环状的部件,并安装于在第一臂61的端部形成的贯通孔的内侧(外周侧支承部61b)。另外,内周侧支承部61a以与形成有突出部95b的部分对应的方式形成阶梯差。
通过该构成,在第一旋转支承部64与第一臂61之间配置有O型环114、115,因此能够抑制从第一旋转支承部64向第一臂61传递的振动。特别地,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滑动机构66配置有O型环111、112,因此存在O型环111、112磨损的可能性。该点,由于外壳部95与第一臂61并非滑动的构成,因此能够抑制O型环114、115的磨损,而增长寿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隔开间隔地配置两个衬套94a、94b。而且,在衬套94a与衬套94b之间配置衬垫部件113。因此,即使在衬垫部件113与外壳部95直接接触这点,也与上述的实施方式不同。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的构成例如能够如以下那样变更。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在大径侧的第一旋转支承部64配置了O型环111、112等防振部件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若能够获得防振的效果,则也可以在小径侧的第二旋转支承部68配置O型环等防振部件。
摇架18也可以并非一对臂而仅具有一个臂。在该情况下,在一个臂安装一个旋转支承部,从而只要在从该旋转支承部的旋转部件至单元框架11之间设置有防振部件即可。
配置于轴承保持部件91的外侧的O型环的个数以及位置任意,能够适当地变更。另外,覆盖轴承保持部件91的衬套94的形状、个数以及位置也为任意。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配置两个衬套94,但衬套94也可以仅为一个。另外,可以将衬套配置于O型环111与衬垫部件113之间,也可以配置于O型环112与衬垫部件113之间。另外,代替O型环,也可以使用衬垫部件113来进行防振。
衬套94的种类任意,可以为能够将供油量形成微量或者零的构成,也可以为通常的衬套。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使用压缩空气使轴承保持部件91等沿着夹持方向移动,但也可以使用其他的流体使轴承保持部件91等移动。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为了将卷装22的振动难以传递至单元框架11,而使用上述的防振部件。除此之外,在除了例如摇架18以及对其他的部件进行支承的支承部件之外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用防振部件来抑制传递至该支承部件的振动。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表示将本发明应用于自动络纱机的例子,但也能够在卷绕纱线而形成卷装的纱线卷绕机(例如空气细纱机、气流纺纱机以及捻线机等)应用本发明。

Claims (16)

1.一种筒管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基座部件;
摇架,其安装于所述基座部件从而被支承,并且具有臂;以及
旋转支承部,其安装于所述臂,并将用于供纱线卷绕的卷绕筒管支承为能够旋转,
所述旋转支承部具备与所述卷绕筒管一同旋转的旋转部件,
在从所述旋转部件至所述基座部件之间设置有防振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管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振部件配置于所述旋转部件与所述摇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筒管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支承部进一步具备:
轴承,其将所述旋转部件支承为能够旋转;以及
轴承保持部件,其对所述轴承进行保持,
所述防振部件形成为环状,并配置于所述轴承保持部件的外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筒管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支承部进一步具备中空状的外壳部,其配置于所述轴承保持部件的外周,并将所述轴承保持部件支承为能够沿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轴方向移动,
所述防振部件配置为与所述外壳部的内周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筒管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壳部的内侧形成有为了使所述轴承保持部件相对于该外壳部移动而输送流体的压力室,
在所述轴承保持部件的外周与所述防振部件并排地配置有环状的衬垫部件,其用于防止流体从所述压力室泄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筒管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振部件沿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轴方向并排地设置有多个,
在比所述衬垫部件更靠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轴方向的一侧配置有所述防振部件,在比该衬垫部件更靠另一侧也配置有所述防振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筒管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振部件配置于所述旋转部件与所述摇架的所述臂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3~7中任一项所述的筒管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振部件为O型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管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将所述摇架支承于所述基座部件的摇架摆动支承部,使得所述摇架能够相对于所述基座部件摆动,
所述防振部件设置于所述基座部件与所述摇架摆动支承部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筒管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摇架摆动支承部具备:
第二轴承,其将所述摇架支承为能够旋转;以及
第二轴承保持部件,其对所述第二轴承进行保持,
所述防振部件为安装于所述第二轴承保持部件的外周的圆筒状部件,
所述摇架摆动支承部经由所述圆筒状部件安装于所述基座部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筒管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振部件为树脂制造。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管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调整部,其能够相对于所述基座部件以第一摆动轴为中心摆动;以及
第二调整部,其安装于所述第一调整部,并以与所述第一摆动轴朝向不同的第二摆动轴为中心摆动,从而能够对卷装的旋转轴的倾斜进行调整,
所述防振部件抑制振动从所述第二调整部向所述第一调整部传递。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筒管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将所述第一调整部与所述第二调整部连结起来的连结部,
所述防振部件配置于所述连结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筒管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振部件为橡胶制造。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筒管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摇架具有一对所述臂,
所述旋转支承部分别安装于所述一对臂,并分别具备所述旋转部件,
所述防振部件至少设置于从一侧的所述旋转部件至所述基座部件之间。
16.一种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筒管支承装置、以及
对喂纱筒管进行保持的喂纱部,
将从所述喂纱筒管退绕的纱线卷绕于被所述旋转支承部支承的所述卷绕筒管。
CN201510951947.5A 2015-02-12 2015-12-17 筒管支承装置以及纱线卷绕机 Active CN1058834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25315 2015-02-12
JP2015025315A JP2016147738A (ja) 2015-02-12 2015-02-12 糸巻取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83482A true CN105883482A (zh) 2016-08-24
CN105883482B CN105883482B (zh) 2020-03-06

Family

ID=56552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51947.5A Active CN105883482B (zh) 2015-02-12 2015-12-17 筒管支承装置以及纱线卷绕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16147738A (zh)
CN (1) CN105883482B (zh)
DE (1) DE102016200885A1 (zh)
IT (1) ITUB2016023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50804A (zh) * 2018-06-05 2018-11-06 青岛宏大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络筒机卷绕支撑装置
CN116462055A (zh) * 2023-04-18 2023-07-21 江苏天明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隔振卷绕装置及应用柔性隔振卷绕装置的卷绕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15152B (zh) * 2022-07-12 2023-11-10 浙江金鹰共创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纺织自动络筒机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60475A1 (en) * 2001-05-22 2002-11-27 Toray Industries, Inc. Yarn win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a yarn package
CN1472130A (zh) * 2002-08-01 2004-02-04 һ��A�Ƽ��ɷ����޹�˾ 高速卷取弹性丝用卷取机的线轴挟持器
CN1602279A (zh) * 2001-12-22 2005-03-30 苏拉有限及两合公司 具有提高的固有频率的筒管锭子
CN202785074U (zh) * 2011-09-21 2013-03-13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取装置
JP2013252939A (ja) * 2012-06-07 2013-12-19 Murata Machinery Ltd パッケージ保持具及び糸巻取装置
CN104118766A (zh) * 2014-08-08 2014-10-29 湖州市菱湖石淙永盛丝织厂 一种可减小振动幅度的锭子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067478A (ja) 2011-09-21 2013-04-18 Murata Machinery Ltd 糸巻取ユニット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60475A1 (en) * 2001-05-22 2002-11-27 Toray Industries, Inc. Yarn win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a yarn package
CN1602279A (zh) * 2001-12-22 2005-03-30 苏拉有限及两合公司 具有提高的固有频率的筒管锭子
CN1472130A (zh) * 2002-08-01 2004-02-04 һ��A�Ƽ��ɷ����޹�˾ 高速卷取弹性丝用卷取机的线轴挟持器
CN202785074U (zh) * 2011-09-21 2013-03-13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取装置
JP2013252939A (ja) * 2012-06-07 2013-12-19 Murata Machinery Ltd パッケージ保持具及び糸巻取装置
CN104118766A (zh) * 2014-08-08 2014-10-29 湖州市菱湖石淙永盛丝织厂 一种可减小振动幅度的锭子机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50804A (zh) * 2018-06-05 2018-11-06 青岛宏大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络筒机卷绕支撑装置
CN108750804B (zh) * 2018-06-05 2024-01-05 青岛宏大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络筒机卷绕支撑装置
CN116462055A (zh) * 2023-04-18 2023-07-21 江苏天明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隔振卷绕装置及应用柔性隔振卷绕装置的卷绕机
CN116462055B (zh) * 2023-04-18 2024-01-30 江苏天明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隔振卷绕装置及应用柔性隔振卷绕装置的卷绕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83482B (zh) 2020-03-06
ITUB20160233A1 (it) 2017-08-05
DE102016200885A1 (de) 2016-08-18
JP2016147738A (ja) 2016-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83482A (zh) 筒管支承装置以及纱线卷绕机
EP2868609B1 (en) Yarn supplying system
CN102839451B (zh) 中空导向轴体单元、气流纺纱装置及纺纱机械
CN104828641B (zh) 筒管支架
JP2006282394A (ja) 綾巻きパッケージを形成するための繊維機械
CN103010831B (zh) 纱线卷绕装置
KR101441913B1 (ko) 마찰 밴드 브레이크를 이용한 자가 보상 필라멘트 장력 제어 장치
CN102995191B (zh) 上蜡装置、纺纱单元以及纺纱机
CN108116942A (zh) 纱线卷绕机及纺纱机
KR101429588B1 (ko) 마찰 브레이크를 이용한 자가 보상 필라멘트 장력 제어 장치
EP2484618A1 (en) Yarn winder
CN102992100B (zh) 摇架、卷取单元以及纱线卷取机
CN105668318B (zh) 纱线卷绕装置
CN104944221B (zh) 纱管存放装置及纱线卷绕机
EP2876071A1 (en) Bobbin holding device, bobbin setting device, and yarn winding machine
CN105908294A (zh) 供纱筒管方向转换装置以及筒管供给系统
EP2383376A2 (en) Drafting device, drafting device assembly, and spinning machine
KR20060066128A (ko) 미싱
JP6770836B2 (ja) 糸巻取装置
TW201804037A (zh) 紗線夾持裝置
TWI698390B (zh) 喂紗裝置及具有喂紗裝置的系統
US3938309A (en) Spinning apparatus for glass-fiber yarn
CN109422135A (zh) 导纱部件、纱线存积装置以及纱线卷取机
JP2018512349A (ja) 巻取りスピンドル
JP5363096B2 (ja) 柄経糸用部分整経機の回転式クリールおよび柄経糸用部分整経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