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28641B - 筒管支架 - Google Patents

筒管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28641B
CN104828641B CN201510061119.4A CN201510061119A CN104828641B CN 104828641 B CN104828641 B CN 104828641B CN 201510061119 A CN201510061119 A CN 201510061119A CN 104828641 B CN104828641 B CN 1048286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bobbin
coil holder
pawls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6111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28641A (zh
Inventor
山本真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Tmt Desk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Tmt Des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Tmt Desk filed Critical Japan Tmt Desk
Publication of CN1048286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286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286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286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inding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 Replacing, Conveying, And Pick-Finding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筒管支架,在进行了筒管与筒管支架的定心的状态下,能够将筒管相对于筒管支架的旋转可靠地锁定。是对卷绕纱线的筒管(B)进行保持并且与筒管(B)一起旋转的筒管支架(100),具备:第1支架主体(28),具有安装在筒管(B)的长度方向端部,且向筒管(B)的端部插入而使旋转中心与筒管(B)一致的锥状的定心部(28a);以及锁定机构(70),将筒管(B)相对于第1支架主体(28)的旋转锁定。

Description

筒管支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筒管支架。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对卷绕纱线的筒管进行保持并与筒管一起旋转的筒管支架。作为这种筒管支架,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具备将筒管锁定为不能够相对旋转的锁定机构的筒管支架。该筒管支架具备在其周向上排列配置的多个爪。
多个爪为,在筒管支架旋转时,对应于其旋转而分别突出,多个爪的前端部与筒管的内周面接触而进行按压。由此,能够将筒管相对于筒管支架的相对旋转进行锁定。
专利文献1:欧洲专利申请公开第2308787A2号说明书
在专利文献1的筒管支架中,能够通过多个爪来锁定筒管与筒管支架之间的相对旋转。但是,由于不具备用于使筒管与筒管支架的旋转中心一致的、所谓定心用的机构,因此在将筒管安装于筒管支架时,有可能在筒管与筒管支架的旋转中心错位的状态下被锁定。此外,当还通过作为锁定机构的多个爪来进行筒管的定心时,在多个爪之间需要使对筒管的按压力完全相等。因此,对于多个爪的尺寸精度以及组装精度这两者,要求较高水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筒管支架,能够在进行了筒管与筒管支架的定心的状态下,将筒管相对于筒管支架的旋转可靠地锁定。
第一发明的筒管支架,是对卷绕纱线的筒管进行保持并且与上述筒管一起旋转的筒管支架,其特征在于,具备:支架主体,具有安装在上述筒管的长度方向端部、且向上述筒管的端部插入而使旋转中心与上述筒管的旋转中心一致的锥状的定心部;以及锁定机构,将上述筒管相对于上述支架主体的旋转锁定。
在本发明中,筒管在被安装于筒管的长度方向端部、且通过插入筒管的端部而使筒管和支架主体的旋转轴心一致的定心部定心了的状态下,通过锁定机构锁定于筒管支架。因此,在通过锥状的定心部使筒管与支架主体的旋转中心一致的状态下,能够通过锁定机构以在两者之间不产生相对旋转的方式进行锁定。此外,由于分别设置有锁定机构和定心部,因此不要求锁定机构具有定心功能。因此,对于锁定机构的构成部件不需要较高的加工精度、组装精度。
第二发明的筒管支架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发明中,上述锁定机构具有能够转动地安装于上述支架主体且沿上述筒管的周向排列配置的多个爪,上述多个爪分别在不与上述筒管的内周面接触的退避姿势、和通过在上述支架主体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而与上述筒管的内周面接触的锁定姿势之间切换姿势。
本发明的锁定机构具有沿周向排列配置的多个爪。多个爪通过在支架主体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而从退避姿势切换为锁定姿势。通过该多个爪,能够对筒管的内周面沿着周向均匀地作用力。因此,通过多个爪,能够将相对于支架主体的旋转可靠地锁定。
此外,在支架主体不旋转时,多个爪处于退避姿势。因此,多个爪在对筒管进行插入以及取出时不会干涉筒管。由此,能够防止筒管插入时以及取下时的多个爪的钩挂。此外,对于筒管,能够可靠地进行定心部的定心。此外,多个爪为,当支架主体的旋转停止时,离心力不再作用,因此自然地返回退避姿势。由此,锁定机构的锁定自动地解除。
第三发明的筒管支架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二发明中,上述多个爪在从上述退避姿势向上述锁定姿势移动时,前端部向上述筒管的轴向外侧移动。
在此,在筒管与支架主体之间存在间隙的情况下,筒管在旋转时有可能产生松动以及脱离。
在本发明中,多个爪在从退避姿势向锁定姿势移动时,前端部向筒管的轴向外侧移动。因此,通过支架主体的旋转,能够使筒管靠近支架主体侧。由此,能够消除筒管与支架主体之间的间隙,因此能够防止筒管的松动以及脱离。
第四发明的筒管支架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第三发明的任一项中,上述多个爪为,与后端部相比上述前端部的厚度要厚。
在本发明中,多个爪为,与后端部相比前端部的厚度要厚。因此,多个爪能够使与离心力的影响较小的后端部相比离心力的影响较大的前端部的质量增大,因此通过离心力多个爪能够可靠地锁定筒管的旋转。并且,与后端部和前端部的厚度相同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筒管的内周面与多个爪的前端部接触的面积变大。由此,能够使爪相对于筒管的内周面以较大的面积接触。因此,即使在使爪由金属等硬质材料构成的情况下,由于爪相对于筒管的内周面以较大的面积按压,也能够防止由于局部地施加力而导致的筒管的塑性变形。
第五发明的筒管支架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二~第四发明的任一项中,上述锁定机构具有将上述多个爪向上述退避姿势侧分别转动施力的施力机构。
在本发明中,锁定机构具有将多个爪向退避姿势侧分别转动施力的施力机构。因此,在支架主体的旋转停止而不对爪作用离心力时,通过施力部件的作用力,爪被向退避姿势施力。由此,在处于锁定姿势时,即使爪的前端部被较强地按压到筒管的内周面上,在旋转停止了时也能够可靠地使爪从筒管的内周面离开,而可靠地切换为退避姿势。
第六发明的筒管支架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五发明中,上述施力机构为对上述多个爪共通地安装的环状的弹簧部件,上述弹簧部件通过其缩径方向的弹力,对上述多个爪分别向上述退避姿势侧转动施力。
在本发明中,施力机构为对多个爪共通地安装的环状的弹簧部件,弹簧部件通过其缩径方向的弹力而将各爪向退避姿势侧转动施力。因此,能够通过一个环状的弹簧部件,来进行多个爪向退避姿势的切换。由此,例如,与对多个爪分别设置弹簧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使部件件数减少。由此,能够减少部件花费的成本。
此外,通过简单的机构,就能够使多个爪在退避姿势与锁定姿势之间切换,将筒管相对于支架主体进行锁定以及锁定解除。
第七发明的筒管支架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第六发明的任一项中,还具备与上述支架主体连结并对该支架主体进行旋转驱动的驱动马达。
在此,在构成为,通过驱动马达对支架主体进行旋转驱动、即不直接驱动筒管、卷装,而经由支架主体传递驱动力的情况下,当在支架主体与筒管之间由于滑动而存在旋转偏差时,即便使支架主体以规定的转速旋转,实际的筒管、卷装的转速也会从上述规定的转速偏差。
在本发明中,支架主体与筒管的相对旋转通过锁定机构被锁定。因此,能够使卷绕纱线的筒管以规定的转速旋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假捻加工机的概略主视图。
图2是在图1所示的卷绕装置中表示摇架、横动导引器以及筒管支架的放大图。
图3是表示图2中的筒管支架以及筒管的放大图。
图4(a)是图3中的第一支架主体的放大图,图4(b)是图4(a)的X-X向视图。
图5(a)是旋转前的第一支架主体的左侧视图,图5(b)是旋转中的第一支架主体的左侧视图。
符号的说明
28 第一支架主体
28a 定心部
28d 隆起部
32 第二支架主体
32a 定心部
33 爪
33a 前端部
37 收容凹部
38 环状弹簧部件
41 装卸单元
50 驱动单元
70 锁定机构
100 筒管支架
B 筒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为,例如将本发明应用于对聚酯、聚酰胺等热塑性合成纤维实施假捻而赋予收缩来制造富有伸缩性的加工纱线的假捻加工机1。如图1所示那样,假捻加工机1具备主机体2、2个卷绕台3以及支撑部4。
主机体2向纸面的进深方向延伸。2个卷绕台3在以主机体2为轴的对称位置上,空出操作空间6而与主机体2分别对置配置。在卷绕台3的与操作空间6相反侧,存在供操作者将通过设置于卷绕台3的后述的卷绕装置13进行卷绕的满卷的卷装P取下的空间7。支撑部4将主机体2和2个卷绕台3连结。
此外,假捻加工机1具备:2个供纱筒架11,分别夹着空间7而与2个卷绕台3对置配置;2个假捻装置12,设置在主机体2的上部;以及卷绕装置13,分别设置于2个卷绕台3。
供纱筒架11用于对供纱卷装S进行保持,并将供纱卷装S的纱线Y进行供给。假捻装置12用于对从供纱筒架11供给的纱线Y进行假捻。卷绕装置13用于对由假捻装置12假捻过的纱线Y进行卷绕并形成卷装P。此外,关于卷绕装置13的详细情况将后述。
在从供纱筒架11到卷绕装置13为止的纱线通道上,从纱线行走方向的上游依次配置有第一喂纱辊14、第一加热装置17、冷却装置19、假捻装置12、第二喂纱辊15、第二加热装置18以及第三喂纱辊16。在假捻加工机1中,沿着从供纱筒架11到卷绕装置13为止的纱线通道的各装置,夹着主机体2而分别对称地配置。
第一喂纱辊14配置在卷绕台3的上端部。第一加热装置17配置在操作空间6的上方。冷却装置19配置在比操作空间6上方的第一加热装置17靠主机体2一侧。第二喂纱辊15配置在主机体2的比假捻装置12靠下方的位置。第二加热装置18配置在主机体2的比第二喂纱辊15靠下方的位置。此外,第一加热装置17和冷却装置19在操作空间6的上方沿着水平方向几乎直线地配置,从供纱筒架11到卷绕装置13为止的纱线通道形成为包围操作空间6。第一加热装置17和冷却装置19固定于支撑部4。
操作者在操作空间6中,站立在未图示的生头用的操作台车上,进行第一加热装置17、冷却装置19附近的较高的位置的生头以及维护。
第一~第三喂纱辊14~16是用于从纱线行走方向的上游侧向下游侧输送纱线Y的辊。以第二喂纱辊15的纱线输送速度比第一喂纱辊14的纱线输送速度快的方式,设定各纱线输送速度。因此,在第一喂纱辊14和第二喂纱辊15之间纱线Y被拉伸。以第三喂纱辊16的纱线输送速度比第二喂纱辊15的纱线输送速度慢的方式,设定各纱线输送速度。因此,在第二喂纱辊15和第三喂纱辊16之间纱线Y被放弛缓。
在此,对从供纱筒架11供纱的纱线Y由卷绕装置13卷绕之前的假捻加工机1的动作进行说明。对于在第一喂纱辊14与第二喂纱辊15之间被拉伸的纱线Y,通过假捻装置12加捻。假捻装置12例如是带式的夹持加捻装置,在相互交叉的一对带之间夹着行走的纱线Y,而对纱线Y加捻并进行输送。通过假捻装置12形成的加捻,传播到第一喂纱辊14,在被拉伸的同时加捻的纱线Y,在由第一加热装置17热固定之后,由冷却装置19冷却。被加捻以及热固定后的纱线Y,在通过了假捻装置12之后,在到达第二喂纱辊15之前被解捻。如此被进行拉伸假捻加工过的纱线Y,在第二喂纱辊15与第三喂纱辊16之间被放弛缓并且由第二加热装置18进行热处理。并且,纱线Y通过卷绕装置13卷绕到筒管B,而形成卷装P。
接下来,对卷绕装置13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那样,在一个卷绕台3上分别沿着上下方向设置有4级卷绕装置13。对于每1级沿纸面进深方向设置有48个卷绕装置13。并且,相对于1台假捻加工机1,左右对称地设置有2列卷绕台3。即,在一个假捻加工机1上,合计设置有384个(4级×48个×2列)卷绕装置13。如图2所示那样,卷绕装置13具有摇架20、筒管支架100以及横动装置(未图示)等。
摇架20通过卷绕装置13的支撑台22被支撑为摆动自如。摇架20上安装有筒管支架100。
如图2、图3所示那样,筒管支架100具有第一支架主体28和第二支架主体32,通过该第一支架主体28和第二支架主体32,以从长边方向两外侧夹住的方式保持圆筒状的筒管B。此外,筒管支架100具备对筒管B进行旋转驱动的驱动马达25,其详细内容将后述。筒管B的材质例如由纸、塑料等构成。筒管B的厚度例如为大约3~4mm程度。此外,筒管支架100的详细说明将后述。
横动装置(未图示)具备沿筒管B的轴向往复移动的横动导引器21。横动导引器21由横动驱动马达(未图示)驱动,使由第三喂纱辊16输送来的纱线Y左右横动。被横动的纱线Y被卷绕到与筒管支架100一体地旋转的筒管B上,而形成卷装P。
接下来,对筒管支架100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那样,筒管支架100具有第一支架主体28、第二支架主体32、安装于第一支架主体28的驱动单元50、以及安装于第二支架主体32的装卸单元41。此外,以下,将图3的纸面右侧定义为右侧,将纸面左侧定义为左侧,而适当地使用“右”、“左”的方向词来进行说明。
第一支架主体28和第二支架主体32成为大致圆板形状。第一支架主体28和第二支架主体32以各自的旋转中心C一致的方式对置配置。第一支架主体28和第二支架主体32为,在第一支架主体28的左侧的面、第二支架主体32的右侧的面上,分别使中央部隆起,并在该隆起部28d、32b的外周部形成有锥状的定心部28a、32a。此外,在第一支架主体28上设置有锁定机构70。此外,锁定机构70的详细说明将后述。第一支架主体28与驱动单元50的旋转轴23连结。第二支架主体32经由轴承43与装卸单元41的筒部件29连结。
驱动单元50具有壳体39、马达单元60、气缸26等。马达单元60沿左右方向滑动自如地收容在壳体39内。马达单元60具有固定有驱动马达25的转子部44并与第一支架主体28连结的旋转轴23、经由2个轴承24与旋转轴23连结的驱动马达25的壳体61、定子部件45等。马达单元60和壳体39通过以沿它们的周向排列的方式设置的4根弹簧27连结。通过这4根弹簧27,第一支架主体28以及马达单元60相对于壳体39被向左侧施力。
装卸单元41具有壳体40、筒部件29、气缸31等。筒部件29沿左右方向滑动自如地收容在壳体40内。筒部件29能够旋转地与第二支架主体32连结,并且收容有弹簧30。弹簧30固定于壳体40内。通过该弹簧30,第二支架主体32以及筒部件29相对于壳体40被向右侧施力。
接下来,对将未卷绕纱线Y的空的筒管B向筒管支架100安装时的动作进行说明。
当操作人员按下开关(未图示)时,向气缸26供给压缩空气,由此第一支架主体28以及马达单元60相对于壳体39向右侧相对移动。同样,通过向气缸31供给压缩空气,第二支架主体32以及筒部件29相对于壳体40向左侧相对移动。通过以上,筒管支架100成为向左右方向打开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当操作人员将筒管向第一支架主体28与第二支架主体32之间插入,并按下开关(未图示)时,向气缸26、31进行供给的压缩空气回路(未图示)被切换,压缩空气被排气,由此气缸26、31的推力被解除。因此,通过4根弹簧27,第一支架主体28以及马达单元60相对于壳体39向左侧相对移动。此外,通过弹簧30,第二支架主体32以及筒部件29相对于壳体40向右侧相对移动。通过以上,筒管B的两端部被第一支架主体28以及第二支架主体32按压,未卷绕纱线Y的空的筒管B被夹持在第一支架主体28与第二支架主体32之间。
此时,第一支架主体28以及第二支架主体32上所形成的锥状的定心部28a、32a,分别插入筒管B的两端内径部,由此筒管B被定心。
接下来,对从筒管支架100取下满卷的筒管B(卷装P)时的动作进行说明。
当根据来自控制装置(未图示)的指令而压缩空气回路被切换,向气缸26供给压缩空气时,第一支架主体28以及马达单元60相对于壳体39向右侧相对移动。此外,通过气缸31,第二支架主体32以及筒部件29相对于壳体40向左侧相对移动。通过以上,使筒管支架100向左右方向打开,能够将成为满卷的筒管B(卷装P)从筒管支架100取下。
接下来,对第一支架主体28上所设置的锁定机构70进行说明。如图3~图5所示那样,锁定机构70具有3个爪33以及环状弹簧部件38。此外,在图5中,表示将圆板部件42取下的状态下的第一支架主体28。
如图4、图5所示那样,在向筒管B内插入的第一支架主体28的隆起部28d上,沿周向在等间隔位置上形成有成为向径向外侧扩大的大致扇形状的3个收容凹部37。3个收容凹部37的底面28c相对于第一支架主体28的周向向图4(b)的右侧倾斜。在3个收容凹部37中分别收容有3个爪33。
各爪33被转动自如地收容在收容凹部37内。各爪33沿着收容凹部37的底面28c的倾斜被收容,其前端部33a相对于第一支架主体28的周向向图4(b)的右侧倾斜。3个爪33能够在分别收容它们的收容凹部37的侧面所成的角度范围内转动。在3个爪33的前端部33a安装有配重35。此外,如图4(a)所示那样,3个爪33形成为,与筒管B的内周面接触的前端部33a的厚度比后端部(图中的轴23侧)要厚。
在此,筒管B为了耐受反复使用,其内周面被光滑地加工,因此容易滑动。此外,有时使用塑料制的筒管B,但在该情况下比纸制的筒管B更容易滑动。并且,筒管B的内径不限定于1种,有时应用在某个宽度范围内具有不同内径的筒管。因此,要求与3个爪33的打开量的大小无关地维持克服筒管B的旋转力而进行锁定的力。因此,3个爪33的材质优选为高摩擦、且具有柔软性的材质。更具体地说,3个爪33的材质例如由弹性体等构成。
此外,在3个爪33上,作为用于对它们共通地施力的施力机构,以跨3个销36的方式共通地安装有一个环状弹簧部件38。环状弹簧部件38是其一部分断开的、例如金属制的弹簧部件,能够扩展收缩。3个爪33通过环状弹簧部件38而被向第一支架主体28的径向内侧施力。此外,在环状弹簧部件38的外侧,形成有用于限制环状弹簧部件38扩径为一定程度以上的圆形的壁部28b。
如图5(a)所示那样,在第一支架主体28不旋转时,3个爪33通过环状弹簧部件38而被向径向内侧施力,并维持为其前端部33a从第一支架主体28上所安装的筒管B的内周面离开的姿势。因此,在对筒管B进行插入以及取下时,3个爪33不与筒管B干涉。由此,能够防止将筒管B插入时以及取下时的爪33的钩挂。此外,能够对筒管B可靠地进行基于定心部28a的定心。将图5(a)的3个爪33的姿势称为“退避姿势”。
另一方面,如图5(b)所示那样,当在保持有筒管B的状态下第一支架主体28旋转时,对3个爪33作用离心力,使其克服环状弹簧部件38的作用力,而以各爪33的前端部33a向径向外侧移动的方式转动。由此,爪33的前端部33a被按压于筒管B的内周面。将图5(b)的爪33的姿势称为“锁定姿势”。此外,图中的箭头表示第一支架主体28的旋转方向。
接下来,对上述锁定机构70的动作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
如上述那样,在第一支架主体28与第二支架主体32之间,在筒管B在被定心的基础上被夹持的状态下,第一支架主体28通过驱动马达25旋转驱动。于是,第一支架主体28上所安装的3个爪33,受到由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对环状弹簧部件38共通地安装的3个爪33,克服环状弹簧部件38的作用力,向与第一支架主体28的旋转方向相反方向转动,并且其前端部33a朝向筒管B的内周面移动。此外,如上述那样,3个爪33的前端部33a与后端部相比,其厚度形成为更厚,并分别安装有配重35。因此,对3个爪33,从第一支架主体28的旋转速度较小的阶段起作用较大的离心力。由此,在刚开始旋转之后,3个爪33就能够开始运动。通过第一支架主体28的旋转,3个爪33成为其前端部33a与筒管B的内周面接触、并被按压的状态。如上述那样,3个爪33由具有柔软性的材料构成,因此其前端部33a由于被按压到筒管B的内周面而变形,爪33的前端部33a与筒管B的内周面进行面接触。
通过以上,将被定心的筒管B锁定在第一支架主体28上,通过使第一支架主体28旋转,能够使筒管B以及第二支架主体32一起旋转,而对纱线Y进行卷绕。
根据上述构成,能够防止筒管B与第一支架主体28之间的相对旋转,因此能够以所希望的转速使筒管B旋转。因此,能够使筒管B的旋转和横动导引器21的往复移动之间的关系不紊乱,而以成为所希望的卷绕角的方式对纱线Y进行卷绕,因此不会产生重叠卷绕等问题。并且,不会产生如下问题:由于筒管B的滑动而纱线Y的张力松弛、卷绕密度降低,卷绕直径、卷绕姿势变得异常,或者由于张力的降低而产生断纱这样的问题。
此外,如图4(b)所示那样,各爪33沿着收容凹部37的底面28c的倾斜被收容,其前端部33a相对于第一支架主体28的周向向右侧倾斜。因此,在第一支架主体28的旋转时,3个爪33转动,由此其前端部33a成为相对于筒管B的内周面被向第一支架主体28侧按压的状态。由此,能够使筒管B靠向第一支架主体28侧,因此能够消除筒管B与筒管支架100之间的间隙。因此,能够防止筒管B的松动以及脱离。
此外,在第一支架主体28上分别设置有定心部28a和3个爪33。因此,在通过定心部28a定心了的状态下,能够通过3个爪33来锁定筒管B。因此,在3个爪33的加工以及组装中,即使产生偏差,也能够在将筒管B定心了的状态下进行锁定。
此外,通过在第一支架主体28的周向上排列地设置的3个爪33,能够沿周向均匀地对筒管B的内周面作用力。因此,通过3个爪33能够可靠地锁定相对于第一支架主体28的旋转。
此外,爪33的前端部33a与筒管B的内周面进行面接触。在此,在爪33的前端部33a与筒管B的内周面进行点接触的情况下,在筒管B的内周面上局部地施加较大的力。由此,在筒管B的内周面上,在其接触部分产生塑性变形。在筒管B的内周面上局部地塑性变形了的情况下,爪33的按压力降低,筒管支架100对筒管B的把持力有可能降低。在本实施方式中,爪33的前端部33a与筒管B的内周面进行面接触。因此,对筒管B的内周面不施加局部的力。由此,能够防止筒管B内周面的局部的塑性变形,因此能够防止筒管支架100对筒管B的把持力降低。
并且,3个爪33为,与后端部相比前端部33a的厚度要厚。因此,爪33能够使离心力的影响较大的前端部33a的质量比离心力的影响较小的后端部大,因此通过离心力而多个爪33能够可靠地锁定筒管B的旋转。并且,与后端部和前端部33a的厚度相同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筒管B的内周面与3个爪33的前端部33a接触的面积扩大。由此,能够使爪33相对于筒管B的内周面以更大的面积接触。因此,即使在使爪33由金属等硬质材料构成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筒管B的塑性变形。此外,在爪33由具有柔软性的材质构成的情况下,通过爪33的按压力而筒管B的内面难以进行塑性变形。在该情况下,还能够仅将与筒管B接触的爪33的接触面局部地切削而使接触面积变小,使爪33对筒管B按压的压力提高而使锁定力提高。
然后,当卷绕于筒管B的卷装P成为满卷,而第一支架主体28的旋转开始减速时,对卷装P以及3个爪33沿着第一支架主体28的旋转方向作用惯性力。由此,3个爪33向筒管B的内周面的按压消除,第一支架主体28与筒管B的锁定被解除。
在此,筒管B一般为纸制的纸管,但纸有可能塑性变形而爪33会咬入。即使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上述惯性力,也能够可靠地使爪33从筒管B的内周面的咬入脱离,使第一支架主体28与筒管B的锁定解除。当旋转停止而3个爪33的锁定被解除时,克服环状弹簧部件38的作用力的力消失。因此,环状弹簧部件38通过弹簧的作用力而恢复到扩径前的状态。即,环状弹簧部件38的直径缩径到第一支架主体28旋转前的大小。随着环状弹簧部件38的缩径,经由销36共通地安装在环状弹簧部件38上的3个爪33,向其前端部33a从筒管B的内周面离开的状态、即上述退避状态切换。
通过以上,在第一支架主体28的旋转停止而变得不对爪33作用离心力时,通过环状弹簧部件38的作用力而3个爪33被向退避姿势施力。因此,在处于锁定姿势时,即使3个爪33的前端部被强力地按压到筒管B的内周面,在旋转停止时也能够可靠地使爪33从筒管B的内周面离开,而可靠地切换为退避姿势。
此外,能够通过一个环状弹簧部件38来进行3个爪33向退避姿势的切换。由此,例如,与对于3个爪33分别设置弹簧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部件件数。由此,能够减少对部件花费的成本。
此外,能够通过简单的机构(1个环状弹簧部件38)使3个爪33在退避姿势与锁定姿势之间进行切换,能够将筒管B相对于第一支架主体28进行锁定以及锁定解除。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实施例,在专利请求的范围所记载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3个爪33通过离心力进行动作,但锁定机构70不限于通过离心力进行动作。锁定机构70例如也可以为,在筒管支架100的旋转时,通过同时旋转的凸轮部件的外周部向外侧推出的球那样的机构。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3个爪33通过离心力进行转动,由此其前端部33a与筒管B的内周面接触,但3个爪也可以为,不进行转动,而例如具有通过离心力而相对于第一支架主体28的径向能够滑动的机构,而前端部与筒管B的内周面接触。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一个环状弹簧部件38被共通地安装于3个爪33,但施力机构也可以为,通过分别安装于3个爪33而对3个爪33分别独立地施力。例如也可以为,对3个爪33分别安装弹簧部件而对3个爪33分别独立地施力。
此外,也可以不对3个爪33设置施力机构。然而,在该情况下,由于爪33咬入筒管B而钩挂,因此有可能变得不能够将3个爪33从锁定状态向退避姿势切换。此时,变得不能够从筒管支架100取下筒管B。因此,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优选对3个爪33设置环状弹簧部件38等施力机构。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驱动单元50设置有驱动马达25,因此能够对筒管支架100进行直接驱动,但对筒管支架100进行直接驱动的构成不被限定。例如也可以为,筒管B由在与卷装P表面接触的同时进行旋转的接触鼓来进行旋转驱动。在该情况下,筒管B被直接旋转驱动,因此筒管B与筒管支架之间的旋转错位不会像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那样成为问题。但是,在筒管支架上设置有对卷装的转速进行检测的传感器等的情况下,当筒管支架与筒管的转速存在偏差时,产生不能够准确地检测筒管的转速这种问题。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锁定机构70仅设置于第一支架主体28,但也可以分别设置于第一支架主体28以及第二支架主体3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支架主体28上形成有3个收容凹部37,但收容凹部37也可以形成有2个或者4个以上。因此,在各收容凹部37中分别收容的爪33,也同样可以为2个或者4个以上。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3个收容凹部37相对于第一支架主体28的周向以等间隔形成,但3个收容凹部37也可以不等间隔地形成。

Claims (7)

1.一种筒管支架,对卷绕纱线的筒管进行保持,并且与上述筒管一起旋转,其特征在于,
具备:支架主体,具有安装在上述筒管的长度方向端部、且向上述筒管的端部插入而使旋转中心与上述筒管的旋转中心一致的锥状的定心部;以及锁定机构,将上述筒管相对于上述支架主体的旋转锁定;
上述锁定机构具有能够转动地安装于上述支架主体、且沿上述筒管的周向排列配置的多个爪,
上述多个爪分别在不与上述筒管的内周面接触的退避姿势、和通过在上述支架主体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而与上述筒管的内周面接触的锁定姿势之间切换姿势;
上述多个爪在从上述退避姿势向上述锁定姿势移动时,前端部向上述筒管的轴向外侧移动,该前端部成为相对于上述筒管的内周面被向上述支架主体侧按压的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管支架,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爪为,与后端部相比上述前端部的厚度要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管支架,其特征在于,
上述锁定机构具有将上述多个爪向上述退避姿势侧分别转动施力的施力机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筒管支架,其特征在于,
上述锁定机构具有将上述多个爪向上述退避姿势侧分别转动施力的施力机构。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筒管支架,其特征在于,
上述施力机构为对上述多个爪共通地安装的环状的弹簧部件,上述弹簧部件通过其缩径方向的弹力,将上述多个爪分别向上述退避姿势侧转动施力。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筒管支架,其特征在于,
上述施力机构为对上述多个爪共通地安装的环状的弹簧部件,上述弹簧部件通过其缩径方向的弹力,将上述多个爪分别向上述退避姿势侧转动施力。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筒管支架,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与上述支架主体连结、并对该支架主体进行旋转驱动的驱动马达。
CN201510061119.4A 2014-02-06 2015-02-05 筒管支架 Active CN1048286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21585 2014-02-06
JP2014021585A JP2015147655A (ja) 2014-02-06 2014-02-06 ボビンホルダ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28641A CN104828641A (zh) 2015-08-12
CN104828641B true CN104828641B (zh) 2019-11-08

Family

ID=538069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61119.4A Active CN104828641B (zh) 2014-02-06 2015-02-05 筒管支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5147655A (zh)
CN (1) CN104828641B (zh)
TW (1) TWI61314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38800A (zh) * 2017-05-18 2017-07-11 响水县天盈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色纺纱加工用纱线放置架
DE102018000259A1 (de) * 2018-01-13 2019-07-18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Adaptereinrichtung zum Halten zumindest einer Spulhülse
CN108946306B (zh) * 2018-06-20 2020-05-26 浙江自由家居用品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稳定性好的纱筒固定架
CN109081196A (zh) * 2018-09-17 2018-12-25 长兴鸿运织造有限公司 一种纺织设备的供料机构
CH715344A1 (de) * 2018-09-18 2020-03-31 Ssm Schaerer Schweiter Mettler Ag Hülsenaufnahme für einen Spulenrahmen einer Spulvorrichtung.
CN111074394A (zh) * 2018-10-22 2020-04-28 卓郎(江苏)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筒管夹臂及采用该筒管夹臂的纺纱机
CN113651193B (zh) * 2021-08-11 2023-06-16 山东东大塑业有限公司 一种农膜卷膜筒与驱动轴的拆装方法
CN117185042B (zh) * 2023-11-06 2024-01-30 云南通衢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一种钢绞线收线回转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007949A1 (de) * 2000-02-22 2001-08-23 Schlafhorst & Co W Spulenrahmen für eine Textilmaschine
CN102060211A (zh) * 2009-10-08 2011-05-18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卷绕装置
CN102070045A (zh) * 2009-11-19 2011-05-25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筒管支架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61155U (ja) * 1982-10-18 1984-04-21 株式会社三谷ミシン商会 チ−ズワインダ−に於けるボビン着脱装置
DE3414406A1 (de) * 1984-04-17 1985-10-24 Fa. Andreas Stihl, 7050 Waiblingen In einer kupplungstrommel angeordneter rotor fuer eine fliehkraftkupplung
JPH0318457Y2 (zh) * 1985-07-24 1991-04-18
JPH02292497A (ja) * 1989-05-02 1990-12-03 Mitsui Constr Co Ltd シールド掘削機及び該シールド掘削機を用いた覆工構築方法
JPH0351772U (zh) * 1989-09-27 1991-05-20
JPH0592252U (ja) * 1992-05-22 1993-12-17 博 森田 巻込みロール管と駆動軸間における自動ロック装置用素子と自動ロック装置
JP3704640B2 (ja) * 1999-05-20 2005-10-12 三和シヤッター工業株式会社 シャッター落下防止装置
TWM379678U (en) * 2009-12-23 2010-05-01 Jhan Ving Ind Co Ltd Clutch transmission structure for motor vehicl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007949A1 (de) * 2000-02-22 2001-08-23 Schlafhorst & Co W Spulenrahmen für eine Textilmaschine
CN102060211A (zh) * 2009-10-08 2011-05-18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卷绕装置
CN102070045A (zh) * 2009-11-19 2011-05-25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筒管支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13140B (zh) 2018-02-01
JP2015147655A (ja) 2015-08-20
CN104828641A (zh) 2015-08-12
TW201531433A (zh) 2015-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28641B (zh) 筒管支架
CN106794586B (zh) 用于切割由卷绕的幅材材料所构成的圆材的方法和机器
CN101166851B (zh) 纺丝牵引设备
EP2554506B1 (en) Yarn winder
CN106192105B (zh) 假捻加工机
CN101671899B (zh) 提花链整经机、旋转条筒架和筒子架
CN104326308A (zh) 设有纬线卷绕转筒和受反馈控制的纬线制动装置的纱线馈送器
CN109879098A (zh) 一种织物验卷机
JPS6059127A (ja) オ−プンエンド紡績装置で複数成分紡績加燃糸を製造する方法と装置
JP6556882B2 (ja) ボビンホルダ
EP1686085B1 (en) Device for unwinding yarn from package
EP3974568B1 (en) Textile machine
KR101406310B1 (ko) 꼬임실 제조장치
US20040171467A1 (en) Yarn guide roll
CN104928813A (zh) 带引导罗拉、清洁装置、牵伸装置以及纺纱机
CN106350931B (zh) 横机中的给纱机构
CN103451789A (zh) 纤维机械
KR101946676B1 (ko) 권회장치
CN101671898B (zh) 提花链整经机和用于提花链整经机的旋转筒子架
JP2007291568A (ja) 引き揃え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撚糸機
JP2011256466A (ja) 紡糸巻取機
CN102086541A (zh) 辊单元
CN105908299B (zh) 带式假捻装置
CN108978015B (zh) 一种氨纶纱送纱器
US3706194A (en) Apparatus for imparting false twist to yar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