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82337B - 水陆两栖全地形作战突击车 - Google Patents
水陆两栖全地形作战突击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882337B CN105882337B CN201510232250.2A CN201510232250A CN105882337B CN 105882337 B CN105882337 B CN 105882337B CN 201510232250 A CN201510232250 A CN 201510232250A CN 105882337 B CN105882337 B CN 10588233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ehicle
- wheel
- driving
- plate platform
- air ba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Aiming, Guidance, Guns With A Light Source, Armor, Camouflage, And Targ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陆两栖全地形作战突击车,包括钢板平台,钢板平台上方为由环形梁、支撑梁组成的驾驶舱体骨架,钢板平台下方为由横向梁、环形梁以及竖向梁组成的车身舱体骨架;所述车身舱体骨架的内部设有车身舱体;钢板平台上设有一个驱动前轮的发动机和两个驱动后轮的发动机,发动机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前轮或后轮转动,为四轮驱动;驾驶舱内设有消毒座椅,钢板平台上围绕驾驶舱设有气囊。整车重量在一吨左右,重量轻;生产成本低,耗资少;水路、陆路全地形两栖;可以实现履带或轮式两种行驶方式,具有独立转向轮,水上浮力大;可以加载多种步兵用重火器,可以应用于陆军作战平台、海军陆战队,以及对于机场运输车等均可适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陆两栖全地形作战突击车。
背景技术
目前,国际国内上应用的作战突击车为轮式行走方式,越野性能差,在遇到复杂地形如沙地、泥地、雪地等时,根本无法适用,而中国国土面积广阔,地形复杂多样,轮式突击车的适用性就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而且现在国际国内的作战突击车基本不能涉水,对于海上的军事行动也只能是爱莫能助,而如果突击车可以实现海上登陆,在近海直接突击作战可以对战事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甚至可以扭转战局。
战争打的是成本,是国民经济,而目前应用的突击车的生产技术要求高,造价高昂,不符合中国传统人民作战的军事理念。
而现有具备越野性能的作战车,其越野性能可以克服复杂地形对其的影响,但是其体形较大,速度不能满足要求;
目前,装甲车在各种军事活动上应用非常广泛,坦克也是装甲车履带式装甲车辆的一种。坦克已经发展为现代陆上作战的主要武器之一,是一种装备强大直射火炮、厚重防御装甲和高机动性的履带式作战车辆,主要执行与对方坦克或其他装甲车辆作战,也可以压制、消灭反坦克武器、摧毁工事、歼灭敌方有生力量,但是现代坦克战斗全重一般为40~60吨,越野速度仅为35~55公里每小时,需要的发动机功率在427~610千瓦,最大行程仅为300~600千米,并且坦克的形体尺寸较大,其造价均在几千万左右,耗资非常大,因为体型笨重,其适应性具有极大的限制性。
因此,现在缺少轻型、速度快、水陆两栖、具备越野性能的多功能的作战突击车,对于水陆两栖的作战车的研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可防空防装甲车的水陆两栖全地形作战突击车,该突击车结构简捷合理,重量轻,造价低,可加载多种步兵用重火器,行驶速度快,海陆空均可适用;该突击车生产工艺简单,原材料获得容易,生产工艺技术均采用现有成熟技术,乡镇企业机械加工水平及能力即可实现生产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水陆两栖全地形作战突击车,包括钢板平台,所述钢板平台上方为由环形梁、支撑梁组成的驾驶舱体骨架,钢板平台下方为由横向梁、环形梁以及竖向梁组成的车身舱体骨架;所述车身舱体骨架的内部设有车身舱体;
所述车身舱体内布设减噪箱,可以减轻声音,空气流动性好,减噪箱内设有油箱并在油箱内通有排气管,排气管可以在天气寒冷时起到对油箱的加温作用,对驾驶员也具有保温效果;所述驾驶舱体骨架与外部包围材料组成驾驶舱;所述钢板平台上设有一个驱动前轮的发动机和两个驱动后轮的发动机,发动机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前轮或后轮转动,为四轮驱动;驱动后轮的发动机通过输出轴与旋桨叶片连接,旋桨叶片位于车身骨架外;
所述驾驶舱内设有消毒座椅,消毒座椅为软质吊椅式结构,可以转变为吊床,供驾驶员直接休息,所述消毒座椅下方设有由车架钢管组成的空气净化系统,与外界换取新鲜空气;发动机通过车架钢管与外部换气管道相通;所述钢板平台上围绕驾驶舱设有气囊,在突击车前有水时通过气泵向气囊充气,气囊还连接放气阀,气囊外部设有卡子,通过对气囊充气和放气实现卡子的自动撑起和折叠,气囊放气后卡子将气囊包合在其内,气囊外部为硬质材料,可踩踏可防磨。
所述车身舱体骨架两侧钢板平台下部均连接4个车轮,实现轮式行走。
所述车身舱体骨架前端钢板平台的下部连接独立转向轮,转向轮可升降,实现车体爬坡能力。
所述车身舱体骨架两侧的车轮能够与履带配合,实现履带式行走,车轮外有钢板压盘,将车轮挡在内部,可防弹,履带可防打滑。
所述履带为合页式结构,拆开后悬挂在钢板平台前方和两侧,围绕驾驶舱,可以起到装甲防弹作用。
所述气囊为分节式,具有多个进气口,能同时通过气泵的多个出口对其进行充气;气囊密封也为分节式,在某处气囊被击破时,其他气囊仍能继续完成工作。
所述空气净化系统包括与外部换气管道相通的车架钢管,空气通过车架钢管进入消毒座椅背部的管道,消毒座椅背部的管道内设有消毒液体和活性炭,并在消毒液体的上方设有泡沫;消毒座椅背部的管道与放气阀连接。
所述驾驶舱顶部和背部均设有舱门,舱门关闭即可实现密封。
所述突击车车体的预留浮力为自身重力的3倍。
所述突击车进入水中气囊打开,在车体外侧还包裹有减阻罩,减阻罩在突击车真正进海时临时安装,使突击车的整个阻力与摩托艇一样,实现在水中的快速航行。
所述突击车上还设有绞盘,绞盘为碳纤维外包柔性耐磨塑料而后与防火尼龙绳绞合组成,绞盘用复合牵引绳不低于200米。
所述突击车的两侧均设有8个减震棒,车体内设有减震弹簧,消毒座椅下也设置减震弹簧,整车可以跳跃式越野。
本发明的突击车整车重量在一吨左右,重量轻,体型轻盈,结构简单,利于维修,作战战士即可完成维修。
该突击车制造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耗资少,原材料获得容易,生产工艺技术均采用现有成熟技术,乡镇企业机械加工水平及能力即可实现生产要求。
该突击车可防空防装甲车,可携带中空导弹,攻击重武器,可加载多种步兵用重火器,可以应用于陆军作战平台、海军陆战队,作为武器装甲和运载平台,对于陆、海、空投各军种均具有通用性。
该突击车的动力、行驶方式、转向、驾驶方式、浮力结构均为双备份:动力为多个发动机提供;行驶方式为轮式或履带式行走,拖挂能力良好;具备独立转向轮实现转向,或者通过履带控制转向,转向轮可实现越障轮功能,具备减震杆,可直接越过障碍物;载重强,为双人独立驾驶方式;浮力结构为气囊和减阻罩双重提供浮力模式;同时该突击车还具备多个油箱。
该突击可以实现水路、陆路全地形两栖;在水上行驶浮力大,为自身重力的3倍;行驶速度快,陆地最大行驶速度100km/小时,海面行驶速度50海里/小时;作战半径1000千米,总行驶里程不低于3000千米,战略性能良好,适用长途战略转移;爬坡能力不低于35°,绞盘辅助爬坡可超过70°。
该突击车不在海上行走时,可以卸除所有附加结构,作为运载平台;平台前部可以作为运输舱,不仅可以装载物资,还可以作为战场救援车,转移伤员;车用动力可扩展配套小型工程设备(洗消、液体运输、沟堑挖掘、救护、拖载),以及对于机场运输车等均可适用。
该突击车对于海上登陆适用,可以在近海直接突击作战;水陆转换时间短,在行驶途中即可转换。
该突击车在轮胎均坏掉时,可以将履带缩短之后与车轮配合继续行走;旋桨叶片可以卸除,安装钻头,可以完成作战中的特殊要求。
该突击车车内通风可分为自然及密封过滤通风系统,防水、防生化污染;车身舱体为全密封,并配有防水拉链,突击车进入水中时顶部连接天线直通通气管,长度至少为6米,由发动机带动气体进入车体,还可以供驾驶员换气,扩大天线信号接收能力;突击车沉重部位在水下,浮力装置位于水上,不会被海浪打翻,适应海况四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车身骨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车身舱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车轮驱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消毒座椅管道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消毒座椅背部管道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发动机换气系统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水陆两栖全地形作战突击车的整车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水陆两栖全地形作战突击车在水中的状态示意图;
图中,1为环形梁I,2为支撑梁,3为横向梁,4为竖向梁,5为环形梁II,6为减噪箱,7为邮箱,8为排气管,9为钢板平台,10为发动机,11为旋桨叶片,12为消毒座椅,13为管道,14为泡沫,15为消毒液体,16为放气阀,17为活性炭,18为进气口,19为舱体前方气囊充气口,20为出气口,21为消毒座椅进气口,22为驾驶舱,23为车轮,24为转向轮,25为履带,26为舱门,27为气囊,28为卡子,29为减震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水陆两栖全地形作战突击车,包括钢板平台9,如图1所示,钢板平台9上方为由环形梁I 1、支撑梁2组成的驾驶舱体骨架,钢板平台9下方为由横向梁3、环形梁II 5以及竖向梁4组成的车身舱体骨架;车身舱体骨架的内部设有车身舱体;
如图2所示,车身舱体内布设减噪箱6,可以减轻声音,空气流动性好,减噪箱6内设有油箱7并在油箱7内通有排气管8,排气管8可以在天气寒冷时起到对油箱7的加温作用,对驾驶员也具有保温效果;驾驶舱体骨架与外部包围材料组成驾驶舱22;如图3所示,钢板平台9上设有一个驱动前轮的发动机10和两个驱动后轮的发动机10,发动机10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前轮或后轮转动,为四轮驱动;驱动后轮的发动机10通过输出轴与旋桨叶片11连接,旋桨叶片11位于车身骨架外;
如图4-图6所示,驾驶舱22内设有消毒座椅12,消毒座椅12为软质吊椅式结构,可以转变为吊床,供驾驶员直接休息,消毒座椅12下方设有由车架钢管组成的空气净化系统,与外界换取新鲜空气;发动机通过车架钢管与外部换气管道相通;空气从上端进气口18进入,通过管道13通过消毒座椅进气口21进入消毒座椅12,箭头方向为空气走向,还可以通过管道与舱体前方气囊充气口19为气囊充气,还可以通过管道通至发动机,并通过出气口20将气体排出。
空气净化系统包括与外部换气管道相通的车架钢管,空气通过车架钢管进入消毒座椅12背部的管道,消毒座椅12背部的管道内设有消毒液体15和活性炭17,并在消毒液体的上方设有泡沫14;消毒座椅背部的管道与放气阀16连接。
如图7所示,车身舱体骨架两侧钢板平台9下部均连接4个车轮23,实现轮式行走。车身舱体骨架前端钢板平台9的下部连接独立转向轮24,转向轮24可升降,实现车体爬坡能力。车身舱体骨架两侧的车轮23能够与履带25配合,实现履带式行走,车轮外有钢板压盘,将车轮挡在内部,可防弹,履带可防打滑。履带为合页式结构,拆开后悬挂在钢板平台前方和两侧,围绕驾驶舱,可以起到装甲防弹作用。驾驶舱22顶部和背部均设有舱门26,舱门26关闭即可实现密封。突击车车体的预留浮力为自身重力的3倍。
如图8所示,钢板平台9上围绕驾驶舱22设有气囊27,在突击车前有水时通过气泵向气囊27充气,气囊27还连接放气阀,气囊27外部设有卡子28,通过对气囊27充气和放气实现卡子28的自动撑起和折叠,气囊27放气后卡子28将气囊27包合在其内,气囊27外部为硬质材料,可踩踏可防磨。气囊27为分节式,具有多个进气口,能同时通过气泵的多个出口对其进行充气;气囊27密封也为分节式,在某处气囊27被击破时,其他气囊27仍能继续完成工作。突击车进入水中气囊27打开,在车体外侧还包裹有减阻罩,减阻罩在突击车真正进海时临时安装,使突击车的整个阻力与摩托艇一样,实现在水中的快速航行。突击车的两侧均设有8个减震棒29,车体内设有减震弹簧,消毒座椅下也设置减震弹簧,整车可以跳跃式越野。
突击车上还设有绞盘,绞盘为碳纤维外包柔性耐磨塑料而后与防火尼龙绳绞合组成,绞盘用复合牵引绳不低于200米。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Claims (5)
1.水陆两栖全地形作战突击车,其特征是,包括钢板平台,所述钢板平台上方为由环形梁、支撑梁组成的驾驶舱体骨架,钢板平台下方为由横向梁、环形梁以及竖向梁组成的车身舱体骨架;所述车身舱体骨架的内部设有车身舱体;
所述车身舱体骨架前端钢板平台的下部连接独立转向轮,转向轮可升降;
所述车身舱体骨架两侧钢板平台下部均连接4个车轮,实现轮式行走;
所述车身舱体骨架两侧的车轮能够与履带配合,实现履带式行走,车轮外有钢板压盘,将车轮挡在内部;
所述车身舱体内布设减噪箱,减噪箱内设有油箱并在油箱内通有排气管,排气管可以在天气寒冷时起到对油箱的加温作用,对驾驶员也具有保温效果;所述驾驶舱体骨架与外部包围材料组成驾驶舱;所述钢板平台上设有一个驱动前轮的发动机和两个驱动后轮的发动机,发动机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前轮或后轮转动,为四轮驱动;驱动后轮的发动机通过输出轴与旋桨叶片连接,旋桨叶片位于车身骨架外;
所述驾驶舱内设有消毒座椅,消毒座椅为软质吊椅式结构,可以转变为吊床,供驾驶员直接休息,所述消毒座椅下方设有由车架钢管组成的空气净化系统,与外界换取新鲜空气;发动机通过车架钢管与外部换气管道相通;所述钢板平台上围绕驾驶舱设有气囊,在突击车前有水时通过气泵向气囊充气,气囊还连接放气阀,气囊外部设有卡子,通过对气囊充气和放气实现卡子的自动撑起和折叠,气囊放气后卡子将气囊包合在其内,气囊外部为硬质材料;
所述气囊为分节式,具有多个进气口,能同时通过气泵的多个出口对其进行充气;气囊密封也为分节式,在某处气囊被击破时,其他气囊仍能继续完成工作;
突击车上还设有绞盘,绞盘为碳纤维外包柔性耐磨塑料而后与防火尼龙绳绞合组成,所述突击车的两侧均设有8个减震棒,车体内设有减震弹簧,消毒座椅下也设置减震弹簧,整车可以跳跃式越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全地形作战突击车,其特征是,所述履带为合页式结构,拆开后悬挂在钢板平台前方和两侧,围绕驾驶舱。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全地形作战突击车,其特征是,所述空气净化系统包括与外部换气管道相通的车架钢管,空气通过车架钢管进入消毒座椅背部的管道,消毒座椅背部的管道内设有消毒液体和活性炭,并在消毒液体的上方设有泡沫;消毒座椅背部的管道与放气阀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全地形作战突击车,其特征是,所述驾驶舱顶部和背部均设有舱门,舱门关闭即可实现密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全地形作战突击车,其特征是,突击车进入水中气囊打开,在车体外侧还包裹有减阻罩,减阻罩在突击车真正进海时临时安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232250.2A CN105882337B (zh) | 2015-05-08 | 2015-05-08 | 水陆两栖全地形作战突击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232250.2A CN105882337B (zh) | 2015-05-08 | 2015-05-08 | 水陆两栖全地形作战突击车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882337A CN105882337A (zh) | 2016-08-24 |
CN105882337B true CN105882337B (zh) | 2018-03-02 |
Family
ID=570017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232250.2A Active CN105882337B (zh) | 2015-05-08 | 2015-05-08 | 水陆两栖全地形作战突击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88233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664942B (zh) * | 2017-10-17 | 2021-02-19 | 益阳天华两栖车艇有限公司 | 一种水陆两栖吉普车的车架总成 |
CN111959209B (zh) * | 2020-07-09 | 2022-10-14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 一种轮鳍结构的水陆两栖机器人 |
CN112622545B (zh) * | 2020-12-25 | 2022-07-12 | 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 | 一种厢式水陆两栖车的车身骨架结构 |
CN112622544B (zh) * | 2020-12-25 | 2022-12-09 | 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 | 一种厢式水陆两栖车的车身结构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8116206A (ja) * | 1981-12-29 | 1983-07-11 | Mitsui Eng & Shipbuild Co Ltd | 水陸両用車輌 |
CN2933931Y (zh) * | 2006-06-12 | 2007-08-15 | 谷春茂 | 一种微型复合塑料汽车 |
CN200957753Y (zh) * | 2006-10-21 | 2007-10-10 | 刘世光 | 水陆两用三轮车 |
CN201406286Y (zh) * | 2009-01-20 | 2010-02-17 | 三一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两栖起重机及履带结构 |
CN201442514U (zh) * | 2009-05-28 | 2010-04-28 | 李守伟 | 一种油箱 |
CN202088870U (zh) * | 2011-06-09 | 2011-12-28 | 义乌西贝虎特种车辆有限公司 | 一种水陆两栖全地形车的发动机散热装置 |
CN203995525U (zh) * | 2014-05-28 | 2014-12-10 | 浙江金耐普冷却塔有限公司 | 水陆两用车四轮驱动机构 |
CN204567179U (zh) * | 2015-05-08 | 2015-08-19 | 孙亚非 | 水陆两栖全地形作战突击车 |
-
2015
- 2015-05-08 CN CN201510232250.2A patent/CN10588233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8116206A (ja) * | 1981-12-29 | 1983-07-11 | Mitsui Eng & Shipbuild Co Ltd | 水陸両用車輌 |
CN2933931Y (zh) * | 2006-06-12 | 2007-08-15 | 谷春茂 | 一种微型复合塑料汽车 |
CN200957753Y (zh) * | 2006-10-21 | 2007-10-10 | 刘世光 | 水陆两用三轮车 |
CN201406286Y (zh) * | 2009-01-20 | 2010-02-17 | 三一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两栖起重机及履带结构 |
CN201442514U (zh) * | 2009-05-28 | 2010-04-28 | 李守伟 | 一种油箱 |
CN202088870U (zh) * | 2011-06-09 | 2011-12-28 | 义乌西贝虎特种车辆有限公司 | 一种水陆两栖全地形车的发动机散热装置 |
CN203995525U (zh) * | 2014-05-28 | 2014-12-10 | 浙江金耐普冷却塔有限公司 | 水陆两用车四轮驱动机构 |
CN204567179U (zh) * | 2015-05-08 | 2015-08-19 | 孙亚非 | 水陆两栖全地形作战突击车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882337A (zh) | 2016-08-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882337B (zh) | 水陆两栖全地形作战突击车 | |
CN204488938U (zh) | 轮式全地形车 | |
RU2534202C2 (ru) | Малогабаритный всесезонный универсальный гусеничный вездеход | |
US2812031A (en) | Vehicle with inclined hemispheroidal wheels | |
CN204567179U (zh) | 水陆两栖全地形作战突击车 | |
CN104608825B (zh) | 轮式全地形车 | |
RU2326769C2 (ru) | Плавающая бронированная гусеничная машина | |
US20160176254A1 (en) | Modularized containerized amphibious vehicle transport | |
CN101376326A (zh) | 两栖水下密封机体潜艇、潜水舱及导气排水系统 | |
CN109017178A (zh) | 一种履带式两栖自行舟桥底盘 | |
RU2475371C2 (ru) | Плавающий транспортер | |
RU2345916C1 (ru) | Самоходная амфибийная платформа на воздушной подушке | |
CN102538591A (zh) | 水陆两栖遥控装甲摩托车 | |
RU2750941C1 (ru) | Амфибийное транспортное средство на воздушной подушке (атс) | |
CN111391587B (zh) | 一种固定式两栖载物登陆船 | |
RU185065U1 (ru) | Снегоболотоход - гусеничный транспортер борисова | |
RU2369826C2 (ru) | Разведывательная химическая машина | |
RU138889U1 (ru) | Малогабаритный всесезонный универсальный гусеничный вездеход | |
RU170738U1 (ru) | Тягач-буксировщик | |
RU2268839C9 (ru) | Шасси военной гусеничной машины | |
CN205360338U (zh) | 消防坦克 | |
CN205440585U (zh) | 一种履带式全地形车车身结构 | |
RU2201353C2 (ru) | Плавающее транспортное средство | |
CN106114096A (zh) | 一种全地水陆两栖冲锋艇 | |
CN107962922A (zh) | 一种水陆两栖多功能登陆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