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08825B - 轮式全地形车 - Google Patents

轮式全地形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08825B
CN104608825B CN201510004594.8A CN201510004594A CN104608825B CN 104608825 B CN104608825 B CN 104608825B CN 201510004594 A CN201510004594 A CN 201510004594A CN 104608825 B CN104608825 B CN 1046088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er
frame
cabin
vehicle frame
transfer c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0459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08825A (zh
Inventor
陈建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on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00459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08825B/zh
Publication of CN1046088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088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088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0882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8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characterised by the vehicle type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2D21/02 - B62D21/17
    • B62D21/183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characterised by the vehicle type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2D21/02 - B62D21/17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orts vehicles, e.g. race, dune buggies, go-ka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 B60K17/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 B60K17/1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of differential gea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 B60K17/3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for driving both front and rear wheels, e.g. four wheel drive vehicles
    • B60K17/34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for driving both front and rear wheels, e.g. four wheel drive vehicles having a transfer gea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机动车领域,提供了一种轮式全地形车,包括车架、驾驶室、发动机装置、底盘、电气系统及附属装置,其中底盘由传动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行驶系统组合构成,车架为整个轮式全地形车的骨架,包括前车架、驾驶室车架和后车架,用来固定和支承发动机装置、底盘、电气系统及附属装置,驾驶室由驾驶室车架围合形成,设置有三座座椅空间,其中间座椅位置高于两侧的座椅位置;所述驾驶室车架顶部活动设有一可翻转后位于前车架上方的车顶翻转架。本发明可在山丘、丛林、岸滩、沙漠、雪地等恶劣地域条件下用于人员机动、巡逻侦察、作战保障、多用途运输等任务,具有较高的机动灵活性和良好的地形通过性、操纵稳定性、环境适应性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轮式全地形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特种车辆,特别涉及一种在山丘、丛林、岸滩、沙漠、雪地等恶劣地域条件下用作人员机动、巡逻侦察、作战保障、多用途运输等任务,具有较高的机动灵活性和良好的地形通过性、操纵稳定性、环境适应性、可靠性、维修性的轮式全地形车。
背景技术
全地形车是针对恶劣环境和地域而设计的特种车辆,理论上是指可以在任何地形上行驶的车辆,最大特点是具有较低的接地压力,通过性强,可以在普通车辆难以机动的地形上行走自如,可以轻松地穿越山丘、丛林、岸滩、沙漠、雪地等恶劣的地形。按照行走方式分类,全地形车有轮式和履带式两种。
全地形车最早出现于瑞典、苏联等少数几个位于北半球的国家,这些国家地形条件较为特殊。如瑞典和苏联境内湖泊沼泽众多,大面积的领土处于北极边缘地带的积雪区,因此,军方高度重视车辆的越野性能,特别是在雪地通行能力。从车型看,囿于当时的技术水平,轮式车辆对地面的压力很难减小,材料和设计技术难度较大,所以大都选择了较为成熟的履带式车型,因此这一时期的全地形车常称履带型为雪地车。冷战结束后,由于战争样式的改变,全面大战的可能性日益降低,而围绕热点地区的冲突却不断增加,但一般的战斗车辆很难从容地完成机动、运输和战斗任务。尤其是世界各国对特殊地带反恐机动作战的迫切需求,具备轻便、灵活、快速、舒适、噪声低等优点的轮式全地形车,也得到了飞速发展。
目前,全地形车的军用潜力已经被越来越多国家的军队所认识,其发展方兴未艾,型号繁多,造型新颖,可用于特种突击作战分队和边防巡逻,具有作战运输无阻、机动运兵迅速、增援运兵高效等特点。在民用方面,全地形车主要应用于森林灭火、抢险救灾、地质勘探、管线巡查维护、木材运输、雪地救援、娱乐休闲等多种领域。
虽然今天的汽车技术已经发展到极高的水平,但适合公路以外地域行驶的全地形车技术仍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无论是军用还是民用市场都具有很大的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随着全球自然灾害的频频发生,对全地形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在山丘、丛林、岸滩、沙漠、雪地等恶劣地域条件下用于人员机动、巡逻侦察、作战保障、多用途运输等任务,具有较高的机动灵活性和良好的地形通过性、操纵稳定性、环境适应性、可靠性、维修性的轮式全地形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轮式全地形车,包括车架、驾驶室、发动机装置、底盘、电气系统及附属装置,其中所述底盘由传动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行驶系统组合构成,所述车架为整个轮式全地形车的骨架,用来固定和支承所述发动机装置、所述底盘、所述电气系统及所述附属装置,所述车架包括前车架、驾驶室车架和后车架,所述驾驶室由所述驾驶室车架围合形成,设置有三座座椅空间,其中中间座椅位置高于两侧的座椅位置;于所述驾驶室车架顶部,活动设有一可翻转的车顶翻转架,所述车顶翻转架为倒置的凹形框架结构,一端与所述驾驶室车架顶部一端铰接,翻转后位于所述前车架上方,所述车顶翻转架的另一端与所述驾驶室车架顶部另一端可拆卸连接,且所述车顶翻转架之倒置的凹形框架结构前半部分向前下方倾斜。
作为本发明车架之进一步设计,所述驾驶室车架底部中间位置水平设有由至少四根水平支承杆和至少四根竖直支承杆组合形成的中间支承架,所述中间支承架顶部之所述水平支承杆高度高于所述驾驶室车架底平面高度。
作为本发明车架之后车架具体的结构设计,所述后车架包括货架,所述货架尾部设有一可活动翻转的翻尾架,所述翻尾架通过锁扣活动固定在所述货架尾部;所述货架底部还设有用于安装各总成、部件及管路的车架附件。
作为本发明后车架之货架的进一步结构设计,所述货架上设置有至少四个担架固定座,所述担架固定座上设有可使担架支撑杆固定的扣合结构。
作为本发明具体的结构设计,所述传动系统包括发动机、变速箱、设于所述发动机和所述变速箱之间的离合器以及承接所述发动机所传递的动力的前传动轴和后传动轴,所述变速箱输出端连接一分动箱,所述变速箱输出轴连接所述分动箱输入轴,所述分动箱输出轴分设两个连接端,分别连接所述前传动轴和所述后传动轴的一端,所述前传动轴另一端连接前主减速器总成,所述后传动轴另一端连接后主减速器总成;于所述前主减速器总成上,安装有分时驱动切换电机及切换装置,所述切换装置包括切换机构以及安装在所述驾驶室内的仪表板上、用于控制所述分时驱动切换电机及所述切换机构的动作、以使所述前传动轴与所述前主减速器总成输入端处于脱开或啮合状态的切换开关。
作为本发明传动系统的具体的结构设计,所述分动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所述分动箱输入轴、设置于所述分动箱输入轴上的输入齿轮、与所述输入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同轴且间隔设置的中间齿轮以及与所述中间齿轮啮合的输出齿轮,所述输出齿轮位于所述分动箱输出轴上,所述分动箱输出轴两个连接端分别由所述箱体上开设的两个端口向外伸出。
进一步地,所述前传动轴两端分别通过活动轴节与前主减速器总成和所述分动箱输出轴之前连接端连接;所述后传动轴两端分别通过另一活动轴节与所述后主减速器总成和所述分动箱输出轴之后连接端连接。
作为本发明具体的结构设计,所述附属装置包括设于车头围框、保险杠、枪架以及电动绞盘,所述车头围框设于所述前车架上,所述保险杠及所述电动绞盘设于所述前车架前端,所述枪架位于所述驾驶室内且位于所述驾驶室外侧乘员的前方,其上设有可快速固定枪支的卡托。
本发明不仅仅是设计了一款功能较为全面的轮式全地形车,同时也开发建立了一个汲取当今国际成熟领先技术、集中代表了我国最先进全地形车车型、适应车身改装变化、适用范围很广的底盘平台,从而使本发明可塑性极强。作为拓展,这个成熟而先进的底盘平台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需要,衍生出各种性能先进的车型,从而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军车、功能强大的特种作业车以及现代时尚的民用车。作为军车时,可以用作作战指挥车、物资运输车、兵员乘用车、通讯指挥车、巡逻车以及轻武器装载车,也可用于陆航部队改装为直升机专用保障车、机降作战车,还可以装备和携带单兵或班组的弹药、通讯设备、后勤保障物资等武器装备,并发展成制式系列装备,组成高效的作战单元,实现与其它平台联合作战;也可以衍化为公安、武警、工程抢险、森林消防、地质勘探、石油等部门的特殊作业车;还可成为民用车,用于一般用户载人购物、野外旅游、探险、物资运输等方面的交通工具,具有典型的机动性强、多用途的特点。
本发明与国内外现有产品、技术相比,不仅设计新颖、独特,造型简洁、流畅,结构紧凑、简单,具有原创性,而且性能优良,安全可靠,动力强劲,具有良好的地形通过性、操纵稳定性,具有油耗低、牵引力大、噪声低、符合环保要求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结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结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结构左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结构右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车架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车架结构之车顶翻转架打开时的主视图;
图7是本发明车架结构俯视图;
图8是本发明车架结构之车顶翻转架打开时的俯视图。
图9是本发明传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传动装置分动箱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图8所示,包括车架1、驾驶室2、发动机装置3、底盘4、电气系统5及附属装置6,其中所述底盘4由传动系统40、转向系统42、制动系统43和行驶系统44等组成。
本发明的发动机装置3采用了国产先进的1.408L涡轮增压、中冷、配置加热器的YC4W85-40型柴油发动机31,额定功率64kw,最大扭矩190N.m,质量可靠,低速扭矩大,燃油经济性好,低排放,具备良好的低温起动性能,提高了车辆的环境适应性。当环境温度在-30℃时,车辆可在10分钟内起动;环境温度在-30℃到-41℃时,起动加热器,车辆可在20分钟内起动,这样车辆可在±40℃的超常规环境下正常起动并连续长时间作业。油箱32容量40L,位于驾驶室2内乘员侧座椅下部位置。使用油箱32时,车辆可行驶里程不少于300km。
本发明的车架1是轮式全地形车的骨架,是车辆的装配基础,用来固定和支承发动机装置3、传动系统4、转向系统42、电气系统5、附属装置6等总成及管路、支架等附件,使各总成及附件保持相对正确的位置,并承受车辆内外的载荷,车架1通过前悬架装置442、后悬架装置444座落在两前轮441和两后轮443上。本发明车架1结构包括车架本体10,所述车架本体10包括前车架11、后车架13和位于前车架11、后车架13之间的驾驶室车架12,三者之间依序固定连接。车架本体10设计时应用了计算机辅助车身结构设计技术,坚持粗犷、简洁、威武、豪放的设计原则,确保了车架本体10的高强度、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车架本体10为骨架式,主要由无缝钢管、各种型材加工焊接而成,外形个性鲜明,外观紧凑流畅。车架本体10能够保证固定在车架本体10上的总成、部件及管路相互之间不发生运动干涉,而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抗冲击能力,即便是车辆在遇到特殊情况发生意外翻车事故时,仍能保护驾乘人员的安全。为减少车体顶部高度,本发明在驾驶室车架12之顶部,活动设有一可翻转的车顶翻转架121,驾驶室车架12之底部中间位置水平设有由至少四根水平支承杆和至少四根竖直支承杆组合形成的中间支承架125,即位于驾驶室2的中间位置,所述中间支承架125顶部之水平支承杆高度高于驾驶室车架12之底平面高度。车顶翻转架121的设置,既可以在运输时尤其是快速反应时小型飞机或直升机运输或其他运输工具时,将车顶翻转架121整体向前翻转至前车架11上方。这样可减少顶部空间尺寸,降低车辆整体高度,便于运输。车辆行驶时,固定好车顶翻转架121,可以保护中间乘员的安全,必要时中间乘员还可站立在驾驶室2中间座位上,上半身探出车顶,依托车顶翻转架121操作枪械,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还可打开驾驶室顶部车顶翻转架121逃生,极大地提高了整车的安全性。中间支撑架125的设置,一方面可提供传动系统40之变速箱402的放置空间,由于变速箱402设置有变速箱罩,放置于驾驶室2底部中间位置时有利于整机结构的紧凑,且可使此处位置高出驾驶室2左、右两侧的座椅,再将中间座椅设置在变速箱罩上,通过中间支撑架125支承,这样可使中间乘员打开车顶翻转架121而站立于中间座椅上具有较高的高度,上半身探出车顶时可以得到更为开阔的视线,同时有利于枪械的操作;另一方面,中间支撑架125便于左、右两侧座椅及发动机变速箱402、油箱32的支承和安装,且支承杆125的强度保证了油箱32不受挤压,确保燃油不会泄露。
参见图5-图7,本发明车架1之车顶翻转架121具体的结构设计中,车顶翻转架121一端可与所述驾驶室车架12顶部一端铰接,另一端与驾驶室车架12顶部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的车顶翻转架121的一端与驾驶室车架12顶部靠近所述前车架11的一端通过铰接轴122铰接连接,另一端与驾驶室车架12顶部靠近后车架13处通过锁固件123可拆卸连接。其可拆卸方式可采用锁扣连接、螺纹连接或者其他快速连接和拆卸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车顶翻转架121为倒置的凹形框架结构,且凹形框架结构前半部分向前下方倾斜。一方面,所述车顶翻转架121长度和宽度与驾驶室车架12顶部相适配,高度以满足坐在驾驶室内乘员高度的空间要求为准,车顶翻转架121翻转后位于前车架11上方时其最外侧尺寸不超过前车架11的最前端,且打开时不应遮挡驾驶员驾驶时的视线。另一方面,凹形框架结构前半部分向前下方倾斜,可在车顶翻转架121处于正常位置时(未翻转时)车体顶部呈流线形结构,以保证全车的在复杂地形时的通过性能。
如图5-图8所示,本发明后车架13包括货架131,设置于车架本体10的后部上方,与驾驶室车架12连接,供用户放置装备或物资。所述货架131尾部设有一可活动翻转的翻尾架132,所述翻尾架132上设有锁扣135,翻尾架132可通过锁扣135活动固定在货架131的尾部。可以理解地,锁扣135也可以设置在货架131尾部,同样可实现上述功能。装卸装备或物资时,打开锁扣135,向后翻转货架翻尾架132,使翻尾架132翻转后的底面高度与货架131底面高度平齐或低于货架131底面高度,便于装备或物资的装卸;装备或物资装卸完毕,扣上锁扣135即可。货架翻尾架132结构简单,操作快速、方便,固定牢靠。
进一步地,所述货架131上还设置有四个担架固定座134,两两相对设置,所述担架固定座134可采用使担架支撑杆固定的弹性卡扣结构,也可采用搭扣或其他快速扣合形式。担架展开后将支撑杆扣合在担架固定座134上,即可牢固固定,取下时只需解开扣合连接,向上轻抬担架,使支撑杆脱离担架固定座134后即可,方便快速。
参见图5-图8,本发明前车架11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一系留环111,驾驶室车架12前端设有至少两个第二系留环124,后车架131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三系留环137,货架131上还设置有至少两个第四系留环133,适用于车辆系留、起吊、牵引与被牵引的需要。
参见图5-图6,所述货架131底部还设有车架附件136,用于安装各总成、部件及管路。
参见图1-图4,本发明的驾驶室2位于车架1中部,设置为三座空间,凸显人性化设计,其包括左侧座椅21、中间座椅22和右侧座椅23,其中左侧座椅21为驾驶员位置,左侧座椅21可前后调节,具有开阔的视野,中间座椅22位置较高,中间乘员既可以坐,也可以站立,站立时中间乘员可打开车顶翻转架121,上半身探出车顶,既可以得到更为开阔的视线,而且面对紧急情况时可依托车顶翻转架121操作枪械,对敌人或危险动物发动攻击;左侧座椅21、和右侧座椅23低于中间乘员座椅22,有利于保护。每个座椅上均配备有符合标准的安全带,有效地保证了驾乘人员的行驶安全。
如图2、图9所示,本发明传动系统40包括与发动机31相联的变速箱402、设于发动机31和变速箱402之间的离合器401、可承接所述发动机31所传递的动力的前传动轴404和后传动轴405、可与前传动轴404连接的前主减速器总成406、可与所述后传动轴405连接的后主减速器总成407。其中前主减速器总成406和后主减速器总成407采用了国内先进技术,具有大扭矩、低噪音特点,且均装备了锁止式差速器,差速器锁操纵手柄(见图2中的前差速器锁操纵手柄4161,后差速器锁操纵手柄4171)安装在驾驶室驾驶员前面的车架附件上,便于操作,这样,驾驶员可根据车辆行驶时的路面状况,操作前差速器锁操纵手柄4161或后差速器锁操纵手柄4171,打开或解除差速器锁。如当本发明在难行驶路段如草地、沙滩、泥泞、冰雪等路段上行驶时,可使用差速器锁止装置,让差速器不起作用,这样可充分利用地面的附着系数,使牵引力达到可能的最大值,提高车辆的通过性。当本发明在驶出难行驶路段并刚进入较好路段时,应及时松开差速器锁止装置,让差速器起作用,以避免出现因无差速作用带来的不良后果。这样,保证车辆能够适应各种复杂地形,提高了车辆的综合性能。
所述变速箱402采用手动操作,为五前进挡一倒挡配置,换挡轻便,平稳可靠。参见图9、图10,于所述变速箱402的输出端,连接有一分动箱403,分动箱403的箱体4039采用铸铝制造,质量轻;变速箱402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分动箱输入轴4031,分动箱输出轴4038分设两个连接端,图示实施例为前连接端4036,后连接端4037,分别连接前传动轴404和后传动轴405;分动箱输入轴4031与变速箱402输出轴直接相连,分动箱输出轴4038的前连接端4036与前传动轴404相连接,分动箱输出轴4038的后连接端4037与后传动轴405相连接,并使所述前传动轴404、分动箱输出轴4038和后传动轴405在同一直线上。这种结构更加紧凑,布置合理。这样,整个传动系统40采用轴传动模式,传动效率高,工作时噪音低。进一步地,于所述前主减速器总成406上,还安装有分时驱动切换电机及切换装置411,这样可使车辆的驱动形式为分时驱动,驾驶员可根据不同的行驶环境,通过操作切换开关来选择四轮驱动或二轮驱动模式(未图示),以达到较佳的动力性能和传动效率。
参见图10,所述分动箱403包括箱体4039,所述箱体4039采用铸铝制造,质量轻,其内设有上述分动箱输入轴4031、设置于分动箱输入轴4031上的输入齿轮4032、与所述输入齿轮4032啮合的从动齿轮4033、与从动齿轮4032同轴且间隔设置的中间齿轮4034以及与中间齿轮4034啮合的输出齿轮4035,所述输出齿轮4035位于所述的分动箱输出轴4038上,所述分动箱输出轴4038两个连接端---前连接端4036和后连接端4037分别由箱体4039上开设的两个端口向外伸出后分别与前传动轴404和后传动轴405连接。动力经变速箱402传递至分动箱输入轴4031,随着安装于输入轴4031上之输入齿轮4032的转动,带动与之啮合的从动齿轮4033转动,由于从动齿轮4033直径大于输入齿轮4032直接,故而从动齿轮4033转速相应降低,而由于中间齿轮4034与从动齿轮4033同轴,因而具有相同的转速,中间齿轮4034在从动齿轮4033的带动下转动时,带动与之啮合的输出齿轮4035也转动,此时输出齿轮4035直径大于中间齿轮4034的直径,故而使输出齿轮4035转速进一步降低,最终使分动箱输出轴4038转速降低,从而以设定的速度将动力传递给前传动轴404和后传动轴405。
进一步参见图9,本发明传动系统40具体的结构中,所述前传动轴404两端分别通过活动轴节410与前主减速器总成406和所述分动箱输出轴4038之前连接端4036连接;所述后传动轴405两端分别通过另一活动轴节410与后主减速器总成407和所述分动箱输出轴4038之后连接端4037连接。采用活动轴节连接方式,不仅能可靠传递运动和转矩,而且具有不同程度的补偿性能,在动力传动中,面临复杂地形时具有缓冲、减振和提高轴系动态性能的作用。
本发明传动系统40具体的结构设计中,所述切换装置411包括分时四驱切换电机及切换机构和切换开关,分时四驱切换电机及切换机构安装于前主减速器总成406上,控制分时四驱切换电机及切换机构动作的切换开关安装在驾驶室内的仪表板上,便于操作。通过操作切换开关,带动切换电机及切换机构,可使前传动轴404与前主减速器总成406输入端处于脱开或啮合状态,以实现车辆的四轮驱动或后轮驱动模式。驾驶员可根据行驶环境的需要,将切换开关置于二驱位置时,切换电机及切换机构不工作,前传动轴404与前主减速器总成406输入端处于脱开状态,前传动轴404空转,动力传递不到两前轮441,车辆为后轮443驱动;将切换开关置于四驱位置时,切换电机工作,带动切换机构使前传动轴404与前主减速器总成406输入端处于啮合状态,动力传递到了两前轮441,车辆为四轮驱动。
本发明传动系统的传动原理是:
当驱动状态为四轮驱动时,将切换开关置于四驱位置,使前传动轴404与前主减速器总成406处于啮合状态。启动发动机31后,发动机31输出的动力依次经离合器401、手动变速箱402、分动箱403后,一部分经前传动轴404、前主减速器总成406、前半轴408,传递给行驶系统中的两前轮441,另一部分经后传动轴405、后主减速器总成407、后半轴409,传递给行驶系统中的两后轮443。这样,实现了传动系统的四个驱动轮驱动方式,使行驶中具有较高的动力性能。
当驱动状态为两轮驱动时,将切换开关置于二驱位置,使前传动轴404与前主减速器总成406处于脱开状态。启动发动机31后,发动机31输出的动力依次经离合器401、手动变速箱402、分动箱403、后传动轴405、后主减速器总成407、后轮半轴409,最后传递给行驶系统中的两后轮443,此时,前传动轴404空转。这样,实现了传动系统的两个驱动轮驱动方式,用于全地形车的原地起步、爬坡、转弯、加速、倒车等各种运动。
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的转向系统42用于改变车辆的行驶方向,包括依序连接的方向机421(见图4)、传动杆422、方向盘423等组成,操控稳定。所述方向机421为齿轮齿条式助力转向器,固定在前车架11上,并且水平放置,结构简单、紧凑,转向轻便平稳,两端分别连接的左、右转向横拉杆的外端用横拉杆球头铰接并与前轮悬架装置442上左、右转向节臂连在一起。方向盘423自动回正能力强,操作灵敏、轻便,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驾驶员通过操纵方向盘423转动传动杆422,带动方向机421上的转向齿条横向移动,使左转向横拉杆、右转向横拉杆一个受压,一个受拉,并随之移动,各横拉杆的外端通过球头铰链带动左、右转向节臂和转向节绕主销转动,从而使转向轮(前轮441)偏转一个角度。这样,转向系统42不仅可以改变车辆的行驶方向,使其按照驾驶员规定的方向行驶,而且还可以克服由于路面侧向干扰力使车轮自行产生的转向,恢复车辆原来的行驶方向。
本发明制动系统43由行车制动装置和驻车制动装置组成,用以迅速降低行驶速度以至停车,并能保证停车以后不溜车。上述机构采用常用的制动系统模式,四轮碟刹,高效制动,安全可靠。停车后将驻车手把向上扳起,即可实行驻车制动;开车时向下扳动驻车手把,即可解除驻车制动,操作十分方便,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行驶系统44由前轮441、后轮443、前悬架装置442和后悬架装置444等组成,起支承车体和实现车辆行驶的作用。前后轮胎选用LT215/70R15-8PR子午线无内胎越野轮胎,全地形花纹,性能优异。前悬架装置442和后悬架装置444为四轮独立悬架机构,其作用是弹性地连接车架10,缓和行驶中车辆受到的冲击力,保证驾乘人员舒适,衰减由于弹性元件引起的振动,传递反力及其力矩,使车轮按一定的轨迹相对车架10跳动,保证车辆的正常行驶。前悬架为不等臂长的双横臂式独立悬架,后悬架为后纵臂式独立悬架,配置精心调校的变螺距分级阻尼减振器,具有较好的减振性,对整车及各零部件起到保护作用,有利于提高车辆的使用寿命,同时提升了车辆的通过性能。
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电气系统5主要包括有仪表板51---设置有车速里程表、发动机转速表、水温表、油位表等,车灯部分52---设置有低机油压力报警灯、预热指示灯、照明灯、组合尾灯(转向信号灯、倒车灯、制动灯、行车灯)等,开关部分53---设置有总电源开关、组合开关、发动机起动开关、发动机加热开关、绞盘开关、四驱切换开关等,蓄电池54以及发动机ECU控制器,上述各部分分别固定在车架附件136上。仪表具有精度高、分度均匀、指示清晰、响应迅速可靠的特点,车灯具有聚光性强、照射距离远、高亮度、高效节能的车载强光探照灯,用于现场夜间工作时全方位、远距离照明的需要。开关设置均符合国家和军队有关标准。
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的附属装置6包括车头围框61、前保险杠62、枪架63、电动绞盘64等组成,分别固定在车架附件136上。车头围框61位于前车架11上,用于装载备用轮胎或其它装备或物资,当车辆爬长坡或下长坡时,所装载的装备或物资可在车头围框61或货架131内均衡放置,有利于车辆行驶的平稳性和安全性;设置前保险杠62,除实现对车辆行驶过程中的保护外,还是整车外部造型的需要,车身前脸造型与前保险杠融为一体,将粗犷、威猛的气势演绎得淋漓尽致,突出了整车的动感与强悍;枪架63设置在驾驶室2右侧座椅23的前方位置,便于放置军队战斗小组所携带的枪支,放枪时只需将枪支插入枪架卡托内,取枪时只需将枪支向后拔出,固定牢固,操作方便、迅速;装备电动绞盘64,安装在前车架11的前部,当车辆遇到陷入泥地或攀爬陡坡等恶劣境况时,可实现自救或互救。
本发明还安装有GPS端口、喇叭等通讯装备,可以直接通过本车进行指挥与控制、协同行动、数据联络以及与各协作车辆之间的通信联络,非常方便。
本发明与国内外现有产品、技术相比,不仅设计新颖、独特,造型简洁、流畅,结构紧凑、简单,具有原创性,而且性能优良,安全可靠,动力强劲,具有良好的地形通过性、操纵稳定性,具有油耗低、牵引力大、噪声低、符合环保要求等特点。本发明最高车速可达100km/h,整车质量为850kg,装载质量为650kg,牵引质量不小于300kg,最小离地间隙为290mm,最小转弯直径为9m,最大爬坡不小于31°,最大行驶侧坡不小于22°,涉水深度可达0.4m,能够适应山丘、草地、沙滩、泥地、冰雪地、灌木丛等各种复杂地形。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轮式全地形车,包括车架、驾驶室、发动机装置、底盘、电气系统及附属装置,其中所述底盘由传动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行驶系统组合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为整个轮式全地形车的骨架,用来固定和支承所述发动机装置、所述底盘、所述电气系统及所述附属装置,所述车架包括前车架、驾驶室车架和后车架,所述驾驶室由所述驾驶室车架围合形成,设置有三座座椅空间,其中中间座椅位置高于两侧的座椅位置;于所述驾驶室车架顶部,活动设有一可翻转的车顶翻转架,所述车顶翻转架为倒置的凹形框架结构,一端与所述驾驶室车架顶部一端铰接,翻转后位于所述前车架上方,所述车顶翻转架的另一端与所述驾驶室车架顶部另一端可拆卸连接,且所述车顶翻转架之倒置的凹形框架结构前半部分向前下方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式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车架底部中间位置水平设有由至少四根水平支承杆和至少四根竖直支承杆组合形成的中间支承架,所述中间支承架顶部的所述水平支承杆高度高于所述驾驶室车架底平面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轮式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车架包括货架,所述货架尾部设有一可活动翻转的翻尾架,所述翻尾架通过锁扣活动固定在所述货架尾部;所述货架底部还设有用于安装各总成、部件及管路的车架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式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货架上设置有至少四个担架固定座,所述担架固定座上设有可使担架支撑杆固定的扣合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轮式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系统包括发动机、变速箱、设于所述发动机和所述变速箱之间的离合器以及承接所述发动机所传递的动力的前传动轴和后传动轴,所述变速箱输出端连接一分动箱,所述变速箱输出轴连接所述分动箱输入轴,所述分动箱输出轴分设两个连接端,分别连接所述前传动轴和所述后传动轴的一端,所述前传动轴另一端连接前主减速器总成,所述后传动轴另一端连接后主减速器总成;于所述前主减速器总成上,安装有分时驱动切换电机及切换装置,所述切换装置包括切换机构以及安装在所述驾驶室内的仪表板上、用于控制所述分时驱动切换电机及所述切换机构的动作、以使所述前传动轴与所述前主减速器总成输入端处于脱开或啮合状态的切换开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式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动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所述分动箱输入轴、设置于所述分动箱输入轴上的输入齿轮、与所述输入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同轴且间隔设置的中间齿轮以及与所述中间齿轮啮合的输出齿轮,所述输出齿轮位于所述分动箱输出轴上,所述分动箱输出轴两个连接端分别由所述箱体上开设的两个端口向外伸出。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式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传动轴两端分别通过活动轴节与前主减速器总成和所述分动箱输出轴之前连接端连接;所述后传动轴两端分别通过另一活动轴节与所述后主减速器总成和所述分动箱输出轴之后连接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轮式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属装置包括车头围框、保险杠、枪架以及电动绞盘,所述车头围框设于所述前车架上,所述保险杠及所述电动绞盘设于所述前车架前端,所述枪架位于所述驾驶室内且位于所述驾驶室外侧乘员的前方,其上设有可快速固定枪支的卡托。
CN201510004594.8A 2015-01-04 2015-01-04 轮式全地形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6088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04594.8A CN104608825B (zh) 2015-01-04 2015-01-04 轮式全地形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04594.8A CN104608825B (zh) 2015-01-04 2015-01-04 轮式全地形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08825A CN104608825A (zh) 2015-05-13
CN104608825B true CN104608825B (zh) 2018-02-13

Family

ID=531435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04594.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608825B (zh) 2015-01-04 2015-01-04 轮式全地形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0882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00189A (zh) * 2017-09-27 2018-01-19 钟其积 一种卡丁车
US11628722B2 (en) * 2019-04-30 2023-04-18 Polaris Industries Inc. Vehicle
CN111717013A (zh) * 2020-06-29 2020-09-29 赛格威科技有限公司 全地形车
WO2022258033A1 (zh) * 2021-06-11 2022-12-15 格力博(江苏)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全地形车及车辆制动控制方法
CN113499559B (zh) * 2021-07-27 2022-10-21 广东永强奥林宝国际消防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全地形沙滩灭火救援消防摩托车
WO2023160452A1 (zh) * 2022-02-23 2023-08-31 格力博(江苏)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草坪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ZA978309B (en) * 1996-09-17 1998-09-03 Raceco International Inc Space frame for vehicle
ES2140295B1 (es) * 1997-04-16 2004-12-01 Monica Socias Gili Vehiculo ligero todo terreno.
RU2195410C1 (ru) * 2001-10-18 2002-12-27 ООО "Техносервис - Н" Транспортное средство высокой проходимости
CN2556591Y (zh) * 2002-06-07 2003-06-18 陕西宝鸡专用汽车厂 警用装甲防暴车
CA2496491C (en) * 2004-02-13 2009-07-21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body frame structure for all-terrain vehicle
CN2866302Y (zh) * 2006-01-25 2007-02-07 力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全地形车车架总成
CN2883145Y (zh) * 2006-02-23 2007-03-28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全地形车辆的车架装置
US9650078B2 (en) * 2011-02-11 2017-05-16 Polaris Industries Inc. Side-by-side all terrain vehicle
CN204488938U (zh) * 2015-01-04 2015-07-22 陈建生 轮式全地形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08825A (zh) 2015-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08825B (zh) 轮式全地形车
CN204488938U (zh) 轮式全地形车
CA1301662C (en) All-terrain vehicle
CN202986930U (zh) 多功能车
RU2534202C2 (ru) Малогабаритный всесезонный универсальный гусеничный вездеход
CN106005094A (zh) 一种多功能全地形特种车
US4274502A (en) All-terrain amphibious vehicle
CN103223889B (zh) 多功能车
CN203447677U (zh) 全地形森林消防车
RU158683U1 (ru) Индивидуальное гусеничное транспортное средство (игтс)
RU2549300C1 (ru) Вездеход
Nuttall Jr Some notes on the steering of tracked vehicles by articulation
US20140302731A1 (en) Stable high-speed utility vehicle
RU2641370C1 (ru) Разборный снегоход
RU158277U1 (ru) Снегоболотоход "лопарь"
RU138889U1 (ru) Малогабаритный всесезонный универсальный гусеничный вездеход
CN105383241A (zh) 水陆两栖全时六驱全地形车
RU127032U1 (ru) Снегоход
CN204488943U (zh) 全地形车车架结构
RU2102272C1 (ru) Одноосный вездеход
RU211430U1 (ru) Мотовездеходная транспортная платформа для тактических войсковых формирований
RU157516U1 (ru) Высокомобильное транспортное средство
RU2399539C2 (ru) Универсальное транспорт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GB1596797A (en) Vehicles
RU2133207C1 (ru) Бимодульный бимобиль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710

Address after: 518000 C 1-2 1-2, No. 26 Liantang Road, Longgang Road, Henggang,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AON Machiner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E, 17 floor, Nord center, No. 1006, Fu Zhong three road,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Chen Jiansheng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213

Termination date: 202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