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62922A - 一种水陆两栖多功能登陆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陆两栖多功能登陆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62922A
CN107962922A CN201711351711.3A CN201711351711A CN107962922A CN 107962922 A CN107962922 A CN 107962922A CN 201711351711 A CN201711351711 A CN 201711351711A CN 107962922 A CN107962922 A CN 1079629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crawler belt
kayak
body main
kayak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35171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杰
李千
乔岩欣
王逸
常琦
庄陈怡
孙红来
陈志鹏
陈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71135171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62922A/zh
Publication of CN1079629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629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FVEHICLES FOR USE BOTH ON RAIL AND ON ROAD; AMPHIBIOUS OR LIKE VEHICLES; CONVERTIBLE VEHICLES
    • B60F3/00Amphibious vehicles, i.e. vehicles capable of travelling both on land and on water; Land vehicles capable of travelling under water
    • B60F3/0007Arrangement of propulsion or steering means on amphibious vehicles
    • B60F3/0015Arrangement of propulsion or steering means on amphibious vehicles comprising track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FVEHICLES FOR USE BOTH ON RAIL AND ON ROAD; AMPHIBIOUS OR LIKE VEHICLES; CONVERTIBLE VEHICLES
    • B60F3/00Amphibious vehicles, i.e. vehicles capable of travelling both on land and on water; Land vehicles capable of travelling under water
    • B60F3/003Parts or details of the vehicle structure; vehicle arrang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41WEAPONS
    • F41HARMOUR; ARMOURED TURRETS; ARMOURED OR ARMED VEHICLES; MEANS OF ATTACK OR DEFENCE, e.g. CAMOUFLAGE, IN GENERAL
    • F41H7/00Armoured or armed vehicles
    • F41H7/02Land vehicles with enclosing armour, e.g. tank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41WEAPONS
    • F41HARMOUR; ARMOURED TURRETS; ARMOURED OR ARMED VEHICLES; MEANS OF ATTACK OR DEFENCE, e.g. CAMOUFLAGE, IN GENERAL
    • F41H7/00Armoured or armed vehicles
    • F41H7/02Land vehicles with enclosing armour, e.g. tanks
    • F41H7/04Armour constru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水陆两栖多功能登陆艇,包括艇身主体、水陆动力系统、防御系统、侦查控制系统;水陆动力系统包括置于艇身主体下方一左一右设置的两个履带以及分别与两个履带连接的引擎,履带的延伸方向与艇身主体的行进方向一致,履带内设有一前一后设置的主动轮、引导轮以及置于主动轮、引导轮之间的多个水平等间隔设置的负载轮,主动轮、引导轮均置于两端负载轮的斜上方外侧位置,引擎与相应履带内的主动轮通过传动轴承连接;履带的外端面沿着履带的延伸方向分别设有多个均匀排列设置的拨片,且拨片垂直于履带的外端面设置。本发明具有设计合理,作战攻击性能强,活动范围广,是性能优良的作战工具和运输工具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水陆两栖多功能登陆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陆两栖艇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水陆两栖多功能登陆艇。
背景技术:
随着陆地油气资源的枯竭,海洋油气资源已成为各国争向争夺的重点。为保卫我国固有岛礁夺回被侵占领土,同时也是为开发我国海域内丰富的海洋油气资源,除了要有先进的水面舰艇,更要有能够进行抢滩登陆的多功能两栖登陆艇。现有的登陆艇吃水浅,机动灵活,可深入到登陆舰不能到达的浅水区和岸滩登陆,传统的登陆艇需要昂贵的浮码头和人工港来进行攻击,作战性能低,登陆艇下部采用船体加轮体的结构,续航力小,航速低,耐波性差,活动范围受到限制,尤其在崎岖不平的陆地很难实现快速行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的不足,提供一种水陆两栖多功能登陆艇,设计合理,作战攻击性能强,活动范围广,是性能优良的作战工具和运输工具。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水陆两栖多功能登陆艇,包括艇身主体、水陆动力系统、防御系统、侦查控制系统,艇身主体置于水陆动力系统的上方,防御系统置于艇身主体的上方外侧位置,侦查控制系统置于艇身主体的顶部位置;
水陆动力系统包括置于艇身主体下方一左一右设置的两个履带以及分别与两个履带连接的引擎,履带的延伸方向与艇身主体的行进方向一致,履带内设有一前一后设置的主动轮、引导轮以及置于主动轮、引导轮之间的多个水平等间隔设置的负载轮,主动轮、引导轮均置于两端负载轮的斜上方外侧位置,且主动轮与引导轮置于同一水平面,引擎与相应履带内的主动轮通过传动轴承连接;履带的外端面沿着履带的延伸方向分别设有多个均匀排列设置的拨片,拨片的宽度与履带的宽度一致,且拨片垂直于履带的外端面设置。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防御系统包括艇身首部装甲、艇身尾部装甲、艇身侧翼装甲以及置于履带及拨片上方的装甲,同时艇身主体的首部设有防浪板,艇身主体的尾部设有一舱门,所述艇身主体上方设有驾驶舱顶盖、射击位顶盖以及观察室顶盖,同时艇身主体的顶部及尾部分别设有燃油机油补给、淡水补给,艇身主体的顶部设有主排气口。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侦查控制系统包括置于艇身主体顶端的驾驶室换气口、通讯天线以及侦查电子设备、雷达及干扰弹发射器。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拨片的材质为复合轻质材质。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艇身主体为混合骨架式结构,采用流水线式身形,所述艇身主体的底部为双层底结构。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装甲上设有加强筋,且装甲上设有履带更换箱。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艇身主体的前端设有前置大灯,所述前置大灯的外侧设有金属框架。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艇身首部装甲两侧分别设有金属拉环。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设计合理,结合陆艇与攻击舰的特点,设计出同时具有运载和攻击功能的登陆艇,包括艇身主体、水陆动力系统、防御系统、侦查控制系统,实现近距离登陆后继续保护登录人员和运输设备的安全,使其继续在崎岖不平的陆地行驶,可实现大规模人员和器械运输,无需昂贵的传统浮码头和人工港作为有攻击能力的辅助设备,在战时是性能优良的作战工具和运输工具,有助于扩大近海备战力量。水陆动力系统采用双引擎驱动,单个引擎独立控制一条履带,通过控制引擎的速度差,使履带的推进速度不同而达到转向的目的,对水面航行起到平稳的作用;水陆动力系统包括履带、引擎、主动轮、负载轮、引导轮以及拨片,主动轮通过传动轴承与引擎连接,通过与负载轮、引导轮的配合,驱动履带运动,履带运动带动拨片运动从而实现登陆艇的驱动,而在水面上行驶时,拨片可以充当短桨,艇身主体主要靠引擎动力带动履带,促使履带上的拨片在水中转动,由水的反作用力提供动力向前行进,在陆地上行驶时,拨片支撑整个登陆艇的重量,代替履带在陆地上行进,履带上的每一片拨片与地面产生摩擦力前进。
2、防御系统的艇身首部装甲、艇身尾部装甲、艇身侧翼装甲、履带及拨片上面的装甲的设置为登陆艇及人员的安全提供安全保障, 防浪板的设置防止艇身主体上浪,艇身主体尾部设置的舱门,方便人员和物资的快速交换,而驾驶舱顶盖、射击位顶盖以及观察室顶盖,方便人员不同条件下的使用需求,艇身主体的顶部设有主排气口,用于引擎的排气使用,主排气口设置在艇身主体的顶部,可以有效避免在甲板上浪的海水进入排气口导致的引擎故障,燃油机油补给与淡水补给,为登陆艇提供一定持续作战能力,增加作战半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松脱外挂补给桶,已减小重量,提高激动作战能力。
3、艇身主体顶端的驾驶室换气口、通讯天线以及侦查电子设备、雷达及干扰弹发射器的设置保证登陆艇具备一定的侦查能力和战斗能力。
4、拨片的材质为复合轻质材质,具有小质量、高强度的特性,为艇身主体在水中作业提供足够的浮力,拨片长度设计可以让履带、负载轮的离地高度提高,避免泥沙或草木进入履带,克服登陆后复杂地面状况对于艇身主体底部的影响,使登陆艇的环境适应性更强。
5、艇身主体为混合骨架式结构,采用流水线式身形,减少登陆艇在水中的阻力,艇身主体的底部为双层底结构,增加结构强度,便于运载作战武器和战斗人员等。
6、装甲上设有加强筋,用于增强防护能力,增加登陆艇的抗打击性,在装甲上安装有履带更换箱,用于安置备用的履带及拨片,用于紧急情况下登陆艇的维修使用,增强登陆艇的适航性。
7、艇身主体的前端设有前置大灯,所述前置大灯的外侧设有金属框架,为黑暗及恶劣天气环境下提供可视性光源。
8、艇身首部装甲两侧分别设有金属拉环,用于拖拽或登陆艇故障时被拖拽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水陆两栖多功能登陆艇首部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水陆两栖多功能登陆艇尾部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水陆两栖多功能登陆艇的水陆动力系统的机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本实施例一种水陆两栖多功能登陆艇,如图1、图2所示,包括艇身主体1、水陆动力系统、防御系统、侦查控制系统,艇身主体1置于水陆动力系统的上方,防御系统置于艇身主体1的上方外侧位置,侦查控制系统置于艇身主体1的顶部位置;
水陆动力系统包括置于艇身主体1下方一左一右设置的两个履带2以及分别与两个履带2连接的引擎,履带2的延伸方向与艇身主体1的行进方向一致,履带2内设有一前一后设置的主动轮3、引导轮4以及置于主动轮3、引导轮4之间的多个水平等间隔设置的负载轮5,主动轮3、引导轮4均置于两端负载轮5的斜上方外侧位置,且主动轮3与引导轮4置于同一水平面,引擎与相应履带2内的主动轮3通过传动轴承连接;履带2的外端面沿着履带2的延伸方向分别设有多个均匀排列设置的拨片6,拨片6的宽度与履带2的宽度一致,且拨片6垂直于履带2的外端面设置。
防御系统包括艇身首部装甲7、艇身尾部装甲8、艇身侧翼装甲9以及置于履带2及拨片6上方的装甲10,同时艇身主体1的首部设有防浪板11,艇身主体1的尾部设有一舱门12,所述艇身主体1上方设有驾驶舱顶盖13、射击位顶盖14以及观察室顶盖15,同时艇身主体1的顶部及尾部分别设有燃油机油补给16、淡水补给17,艇身主体1的顶部设有主排气口18。防御系统的艇身首部装甲7、艇身尾部装甲8、艇身侧翼装甲9、履带2及拨片6上面的装甲10的设置为登陆艇及人员的安全提供安全保障, 防浪板11的设置防止艇身主体1上浪,艇身主体1尾部设置的舱门12,方便人员和物资的快速交换,而驾驶舱顶盖13、射击位顶盖14以及观察室顶盖15,方便人员不同条件下的使用需求,艇身主体1的顶部设有主排气口18,用于引擎的排气使用,主排气口18设置在艇身主体1的顶部,可以有效避免在甲板上浪的海水进入主排气口18导致的引擎故障,燃油机油补给16与淡水补给17,为登陆艇提供一定持续作战能力,增加作战半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松脱外挂补给桶,已减小重量,提高激动作战能力。
侦查控制系统包括置于艇身主体1顶端的驾驶室换气口19、通讯天线20以及侦查电子设备21、雷达22及干扰弹发射器23,艇身主体1顶端的驾驶室换气口19、通讯天线20以及侦查电子设备21、雷达22及干扰弹发射器23的设置保证登陆艇具备一定的侦查能力和战斗能力。
拨片6的材质为复合轻质材质,具有小质量、高强度的特性,为艇身主体1在水中作业提供足够的浮力,拨片6长度设计可以让履带2、负载轮5的离地高度提高,避免泥沙或草木进入履带,克服登陆后复杂地面状况对于艇身主体1底部的影响,使登陆艇的环境适应性更强。
艇身主体1为混合骨架式结构,采用流水线式身形,减少登陆艇在水中的阻力,艇身主体1的底部为双层底结构,增加结构强度,便于运载作战武器和战斗人员等。
装甲10上设有加强筋,用于增强防护能力,增加登陆艇的抗打击性,且装甲10上设有履带更换箱24,用于安置备用的履带2及拨片6,用于紧急情况下登陆艇的维修使用,增强登陆艇的适航性。
艇身主体1的前端设有前置大灯25,前置大灯25的外侧设有金属框架,为黑暗及恶劣天气环境下提供可视性光源。
艇身首部装甲7两侧分别设有金属拉环26,用于拖拽或登陆艇故障时被拖拽使用。
本发明设计合理,结合陆艇与攻击舰的特点,设计出同时具有运载和攻击功能的登陆艇,包括艇身主体1、水陆动力系统、防御系统、侦查控制系统,实现近距离登陆后继续保护登录人员和运输设备的安全,使其继续在崎岖不平的陆地行驶,可实现大规模人员和器械运输,无需昂贵的传统浮码头和人工港作为有攻击能力的辅助设备,在战时是性能优良的作战工具和运输工具,有助于扩大近海备战力量。水陆动力系统采用双引擎驱动,单个引擎独立控制一条履带2,通过控制引擎的速度差,使履带2的推进速度不同而达到转向的目的,对水面航行起到平稳的作用;水陆动力系统包括履带2、引擎、主动轮3、负载轮5、引导轮4以及拨片6,主动轮3通过传动轴承与引擎连接,通过与负载轮5、引导轮4的配合,驱动履带2运动,履带2运动带动拨片6运动从而实现登陆艇的驱动,而在水面上行驶时,拨片6可以充当短桨,艇身主体1主要靠引擎动力带动履带2,促使履带2上的拨片6在水中转动,由水的反作用力提供动力向前行进,在陆地上行驶时,拨片6支撑整个登陆艇的重量,代替履带2在陆地上行进,履带2上的每一片拨片6与地面产生摩擦力前进。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8)

1.一种水陆两栖多功能登陆艇,其特征在于:包括艇身主体、水陆动力系统、防御系统、侦查控制系统,所述艇身主体置于水陆动力系统的上方,所述防御系统置于艇身主体的上方外侧位置,所述侦查控制系统置于艇身主体的顶部位置;
所述水陆动力系统包括置于艇身主体下方一左一右设置的两个履带以及分别与两个履带连接的引擎,所述履带的延伸方向与艇身主体的行进方向一致,所述履带内设有一前一后设置的主动轮、引导轮以及置于主动轮、引导轮之间的多个水平等间隔设置的负载轮,所述主动轮、引导轮均置于两端负载轮的斜上方外侧位置,且主动轮与引导轮置于同一水平面,所述引擎与相应履带内的主动轮通过传动轴承连接;所述履带的外端面沿着履带的延伸方向分别设有多个均匀排列设置的拨片,所述拨片的宽度与履带的宽度一致,且拨片垂直于履带的外端面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水陆两栖多功能登陆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御系统包括艇身首部装甲、艇身尾部装甲、艇身侧翼装甲以及置于履带及拨片上方的装甲,同时艇身主体的首部设有防浪板,艇身主体的尾部设有一舱门,所述艇身主体上方设有驾驶舱顶盖、射击位顶盖以及观察室顶盖,同时艇身主体的顶部及尾部分别设有燃油机油补给、淡水补给,艇身主体的顶部设有主排气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水陆两栖多功能登陆艇,其特征在于:所述侦查控制系统包括置于艇身主体顶端的驾驶室换气口、通讯天线以及侦查电子设备、雷达及干扰弹发射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水陆两栖多功能登陆艇,其特征在于: 所述拨片的材质为复合轻质材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水陆两栖多功能登陆艇,其特征在于:所述艇身主体为混合骨架式结构,采用流水线式身形,所述艇身主体的底部为双层底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水陆两栖多功能登陆艇,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甲上设有加强筋,且装甲上设有履带更换箱。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5所述一种水陆两栖多功能登陆艇,其特征在于:所述艇身主体的前端设有前置大灯,所述前置大灯的外侧设有金属框架。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水陆两栖多功能登陆艇,其特征在于:所述艇身首部装甲两侧分别设有金属拉环。
CN201711351711.3A 2017-12-15 2017-12-15 一种水陆两栖多功能登陆艇 Pending CN10796292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51711.3A CN107962922A (zh) 2017-12-15 2017-12-15 一种水陆两栖多功能登陆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51711.3A CN107962922A (zh) 2017-12-15 2017-12-15 一种水陆两栖多功能登陆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62922A true CN107962922A (zh) 2018-04-27

Family

ID=619956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51711.3A Pending CN107962922A (zh) 2017-12-15 2017-12-15 一种水陆两栖多功能登陆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6292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65165A (zh) * 2019-12-09 2020-03-06 李力翔 一种水利水电施工中用于多环境应用的水质检测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322957U (zh) * 2014-11-21 2015-05-13 刘延俊 一种两栖挖掘机的履带装置
CN204736663U (zh) * 2015-07-10 2015-11-04 邓开忠 一种全液压水陆两栖游乐坦克
US20160101832A1 (en) * 2010-03-30 2016-04-14 Aeplog, Inc. Autonomous maritime container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101832A1 (en) * 2010-03-30 2016-04-14 Aeplog, Inc. Autonomous maritime container system
CN204322957U (zh) * 2014-11-21 2015-05-13 刘延俊 一种两栖挖掘机的履带装置
CN204736663U (zh) * 2015-07-10 2015-11-04 邓开忠 一种全液压水陆两栖游乐坦克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65165A (zh) * 2019-12-09 2020-03-06 李力翔 一种水利水电施工中用于多环境应用的水质检测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67372A (zh) 可潜载具
US8683937B2 (en) High speed surface craft and submersible vehicle
US8857365B2 (en) Fleet protection attack craft and underwater vehicles
US20140345513A1 (en) High speed surface craft and submersible vehicle
CN107962922A (zh) 一种水陆两栖多功能登陆艇
CN106080955A (zh) 消除兴波阻力的客货超高速船和超高速作战舰艇
CN101323359A (zh) 泵喷水推进双水翼浅潜水航母
CN105882337A (zh) 水陆两栖全地形作战突击车
Williamson Wolf Pack: The Story of the U-Boat in World War II
US4622912A (en) Draft reduction system for ships
RU2371350C1 (ru) Плавсредство для оборудования бронемашин
CN201580549U (zh) 动力帆抢险救援艇
RU85223U1 (ru) Плавсредство для оборудования танков
CN109398654A (zh) 一种艇载自发射的攻击反潜机武器系统
Fletcher Swimming Shermans: Sherman DD Amphibious Tank of World War II
CN102060095A (zh) 动力帆抢险救援艇
CN1405059A (zh) 无人潜水运载船
Schenk Operation Sealion: The Invasion of England 1940
CN105197238A (zh) 幻变扑翼泵喷飞机船配气动能炮
CN211281429U (zh) 一种生态观光电动客船
Lavis Air cushion craft
Santoso et al. Developing 11 x 20 Meter Hovercraft for Military Use
US10364008B2 (en) Watercraft immobilizing apparatus and system
Metz et al. The Development of Marine Corps Tracked Landing Vehicles
RU2424486C2 (ru) Плавсредство для бронемашин, оснащенное противолодочным оборудование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42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