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66871B - 复合偏振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复合偏振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866871B CN105866871B CN201610080908.7A CN201610080908A CN105866871B CN 105866871 B CN105866871 B CN 105866871B CN 201610080908 A CN201610080908 A CN 201610080908A CN 105866871 B CN105866871 B CN 10586687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larizing plate
- absorption
- blue light
- liquid crystal
- fil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2—Illuminating devices providing polarized light, e.g. by converting a polarisation component into another on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02F1/133536—Reflective polarize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02F1/133543—Cholesteric polarise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02F1/133545—Dielectric stack polaris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复合偏振板、及使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所述复合偏振板包含吸收型偏振板、反射型偏振板、和抑制在380~500nm波长区域内的蓝色光透过的蓝色光透过抑制层,蓝色光透过抑制层的遍及500~780nm波长区域的平均透射率为90%以上,且遍及380~500nm的波长区域的平均透射率为80%以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含吸收型偏振板和反射型偏振板的复合偏振板、及使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偏振板被广泛用于液晶显示装置,尤其是近年来被广泛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型终端那样的各种移动设备(中小型液晶显示装置)。作为偏振板,一般而言,使用在使二色性色素吸附取向于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起偏镜(直线起偏镜)的一面或两面贴合保护膜而成的吸收型偏振板。
伴随液晶显示装置对移动设备的展开,越来越要求偏振板的薄膜轻量化、成本降低,另外,另一方面,也要求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的提高。在显示品质之一中存在对比度。显示装置的对比度由下述式定义:
显示装置的对比度=(白显示时的亮度)/(黑色显示时的亮度)
对比度高是指黑白清楚、可得到更清晰的图像,作为显示装置中的辨识性的指标之一被充分使用。另外,作为其它显示品质,可列举亮度(显示画面的亮度)。伴随近年来的液晶面板的高精细化,液晶显示装置的高亮度化的要求也高。
在与液晶显示装置的高对比度化或高亮度化有关的专利文献中,有例如特许第5147014号公报及特开2001-2283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用于使对比度提高的方法之一中,有使吸收型偏振板的偏振光性能、即单体透射率及偏振度提高的方法。但是,通过提高偏振度而提高对比度时,单体透射率、进而亮度降低,相反,为了提高亮度而增大单体透射率时,偏振度、进而对比度会降低,因此,通过仅控制吸收型偏振板的偏振光性能而谋求高亮度和高对比度的两全困难。
在特许第5147014号公报中,为了使液晶显示装置的对比度提高,提出了将背光灯的发光波长特性、及吸收型偏振板具有的起偏镜的单体对比度的波长依赖性设定为某种特定的关系,但谋求高亮度和高对比度的两全不容易。
另一方面,如特开2001-228332号公报中记载的那样,为了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亮度,在背光灯侧的吸收型偏振板和背光灯之间配置反射型偏振板(也称为亮度提高膜)的技术为现有公知的。但是,存在如下问题:为了提高亮度而使用单体透射率高的偏振板作为吸收型偏振板,并且其中组合反射型偏振板时,黑色显示中的光泄漏变大,对比度降低。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偏振板及使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所述复合偏振板包含吸收型偏振板和反射型偏振板,可以实现高亮度且高对比度的液晶显示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提供以下所示的复合偏振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1]复合偏振板,其包含吸收型偏振板、反射型偏振板、和抑制在380~500nm波长区域内的蓝色光透过的蓝色光透过抑制层,
所述蓝色光透过抑制层的遍及500~780nm波长区域的平均透射率为90%以上,且遍及380~500nm波长区域的平均透射率为80%以下。
[2]如[1]所述的复合偏振板,其中,所述吸收型偏振板的能见度校正单体透射率为42.6~44.0%,能见度校正偏振度为99.5%以上。
[3]如[1]或[2]所述的复合偏振板,其中,所述反射型偏振板的反射轴和所述吸收型偏振板的吸收轴构成的角度为0±4°。
[4]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偏振板,其中,所述吸收型偏振板包含起偏镜和层叠于起偏镜的至少一面的树脂膜。
[5]如[4]所述的复合偏振板,其中,所述吸收型偏振板包含所述起偏镜、在所述起偏镜的一面经由粘接剂层而层叠的醋酸纤维素系树脂膜、和在另一面经由粘接剂层而层叠的环状聚烯烃系树脂膜。
[6]如[4]所述的复合偏振板,其中,所述吸收型偏振板包含所述起偏镜、和在所述起偏镜的一面经由粘接剂层而层叠的醋酸纤维素系树脂膜或环状聚烯烃系树脂膜,
所述反射型偏振板在所述起偏镜的另一面、或所述醋酸纤维素系树脂膜或所述环状聚烯烃系树脂膜的面经由粘合剂层而层叠。
[7]液晶显示装置,其依次包含背光灯、[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偏振板、及液晶单元,其中,
所述复合偏振板以所述吸收型偏振板比所述反射型偏振板更靠所述液晶单元侧的方式配置。
[8]如[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在所述背光灯上层叠所述液晶单元,在以点亮所述背光灯的状态测定的发射光谱中,将蓝色、绿色、黄色及红色的发光峰波长中的发光强度分别设为L(Bmax)、L(Gmax)、L(Ymax)及L(Rmax)时,满足下述式(1)或下述式(2):
L(Bmax)/L(Ymax)>1 (1)
L(Bmax)/L(Gmax)>1、且L(Bmax)/L(Rmax)>1 (2)。
根据本发明的复合偏振板,能够实现高亮度且高对比度的液晶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复合偏振板的层构成的一例的概略剖面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复合偏振板的层构成的其它例的概略剖面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复合偏振板的层构成的进一步其它例的概略剖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层构成的一例的概略剖面图。
图5是表示在CCFL型的背光灯上层叠液晶单元而测定的发射光谱的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在高显色型LED的背光灯上层叠液晶单元而测定的发射光谱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在模拟白色类型LED的背光灯上层叠液晶单元而测定的发射光谱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复合偏振板>
本发明涉及的复合偏振板包含吸收型偏振板、反射型偏振板、和抑制在380~500nm的波长区域内的蓝色光的透过的蓝色光透过抑制层(蓝光截止层),该蓝色光透过抑制层的500~780nm的波长区域的平均透射率为90%以上,且遍及380~500nm的波长区域的平均透射率为80%以下。该复合偏振板显示吸收型偏振板和反射型偏振板的组合引起的亮度提高性能,同时,具有500~780nm的波长区域中的高的平均透射率,并且进一步具备有效地抑制蓝色光的透过的蓝色光透过抑制层,因此,有效地抑制蓝色光的泄漏(蓝色泄漏),由此,同时具有良好的亮度提高性能和对比度提高性能。因此,搭载有本发明的复合偏振板的液晶显示装置可成为兼备高亮度和高对比度的液晶显示装置。
(1)复合偏振板的构成
参照附图,列举本发明的复合偏振板的层构成的例子时,例如如下所述。
图1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复合偏振板的层构成的一例的概略剖面图。图1所示的复合偏振板1依次包含吸收型偏振板100、层叠于其上的反射型偏振板200、和层叠于其上的蓝色光透过抑制层(蓝光截止层)300。在复合偏振板1中,吸收型偏振板100为具备起偏镜5、在其一面经由第1粘接剂层15而层叠的第1保护膜10、和在另一面经由第2粘接剂层25而层叠的第2保护膜20的带两面保护膜的偏振板。反射型偏振板200可以经由第1粘合剂层41而层叠于吸收型偏振板100上。在复合偏振板1中,蓝色光透过抑制层300直接形成于反射型偏振板200的外表面。
图2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复合偏振板的层构成的其它例的概略剖面图。图2所示的复合偏振板2使用在基材膜301的一面具有蓝色光透过抑制层300的蓝色光透过抑制膜(蓝光截止膜)350,经由第2粘合剂层42而将其层叠贴合于反射型偏振板200的外表面,除此以外,具有与图1所示的复合偏振板1同样的层构成。这样,通过使用蓝色光透过抑制膜350、经由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等)而将其贴合于反射型偏振板200,也能够对复合偏振板赋予对比度提高性能(蓝色泄漏抑制功能)。
如图3(a)及(b)所示,吸收型偏振板也可以为单面带保护膜的偏振板。即,在图3(a)所示的复合偏振板3中,吸收型偏振板110为具备起偏镜5、和在其一面经由第1粘接剂层15而层叠的第1保护膜10的单面带保护膜的偏振板。反射型偏振板200在起偏镜5中的与第1保护膜10相反侧的面上经由第1粘合剂层41而层叠。另外,蓝色光透过抑制层300在反射型偏振板200的外表面直接形成。
另一方面,构成图3(b)所示的复合偏振板4的吸收型偏振板120还具备起偏镜5、和在其一面经由第1粘接剂层15而层叠的第1保护膜10,但反射型偏振板200在第1保护膜10的外表面经由第1粘合剂层41而层叠。蓝色光透过抑制层300在反射型偏振板200的外表面直接形成。在图3(a)及(b)所示的复合偏振板3、4中,也可以使用蓝色光透过抑制膜350取代蓝色光透过抑制层300。
复合偏振板1、2、3、4可以进一步具有层叠于第1保护膜10、起偏镜5和/或蓝色光透过抑制层300的外表面上的其它光学功能层(或膜)和/或粘合剂层、层叠于粘合剂层的外表面的间隔膜(也称为“剥离膜”)、保护膜等。光学功能层(或膜)并非复合偏振板的最表面,也可以介于内部。
(2)吸收型偏振板的光学特性
就吸收型偏振板100、110、120而言,从亮度提高性能和对比度提高性能的两全的观点出发,能见度校正单体透射率Ty优选为42.6~44.0%,更优选为42.9~44.0%,进一步优选为42.9~43.5%。Ty低于42.6%时,透射率过低而难以充分地得到高的亮度。Ty超过44.0%时,存在对比度降低的倾向。
另外,从对比度提高的观点出发,就吸收型偏振板100、110、120而言,能见度校正偏振度Py优选为99.5%以上,更优选为99.9%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9.95%以上。能见度校正单体透射率Ty及能见度校正偏振度Py的测定方法按照下述实施例的项的记载。
(3)起偏镜
起偏镜5为具有吸收具有与其吸收轴平行的振动面的直线偏振光、且透过具有与吸收轴正交的(与透过轴平行的)振动面的直线偏振光的性质的吸收型的起偏镜,可以优选使用使二色性色素吸附取向于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偏振膜。起偏镜5例如可以通过包括如下工序的方法而制造:将聚乙烯醇系树脂膜进行单轴拉伸的工序;通过将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用二色性色素染色而吸附二色性色素的工序;将吸附了二色性色素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用硼酸水溶液进行处理的工序;以及在利用硼酸水溶液的处理后进行水洗的工序。
作为聚乙烯醇系树脂,可以使用将聚醋酸乙烯酯系树脂进行了皂化的树脂。作为聚醋酸乙烯酯系树脂,除作为醋酸乙烯酯的均聚物的聚醋酸乙烯酯之外,可列举醋酸乙烯酯和可共聚的其它单体的共聚物等。可与醋酸乙烯酯共聚的其它单体的例子包含不饱和羧酸类、烯烃类、乙烯基醚类、不饱和磺酸类及具有铵基的(甲基)丙烯酰胺类等。在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是指选自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中的至少一种。称为“(甲基)丙烯酰基”等时也是同样。
聚乙烯醇系树脂的皂化度通常为85~100mol%左右,优选98mol%以上。聚乙烯醇系树脂可以被改性,例如,也可以使用用醛类进行了改性的聚乙烯基甲醛或聚乙烯基乙醛等。聚乙烯醇系树脂的平均聚合度通常为1000~10000左右,优选1500~5000左右。聚乙烯醇系树脂的平均聚合度可以根据JIS K 6726而求出。
将这样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进行制膜的膜被用作起偏镜5的原卷膜。将聚乙烯醇系树脂进行制膜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采用公知的方法。聚乙烯醇系原卷膜的厚度例如为150μm以下,优选为100μm以下(例如50μm以下)。
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单轴拉伸可以在二色性色素的染色前、与染色同时、或在染色后进行。在染色后进行单轴拉伸时,该单轴拉伸也可以在硼酸处理之前或硼酸处理中进行。另外,也可以在这些多个阶段进行单轴拉伸。
在单轴拉伸时,既可以在周速不同的辊间以单轴进行拉伸,也可以使用加热辊以单轴进行拉伸。另外,单轴拉伸既可以为在大气中进行拉伸的干式拉伸,也可以为在使用溶剂或水使聚乙烯醇系树脂膜溶胀的状态下进行拉伸的湿式拉伸。拉伸倍率通常为3~8倍左右。
作为将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用二色性色素进行染色的方法,例如可采用将该膜浸渍于含有二色性色素的水溶液的方法。作为二色性色素,可使用碘或二色性有机染料。予以说明,聚乙烯醇系树脂膜优选在染色处理之前实施对水的浸渍处理。
作为利用碘的染色处理,通常采用在含有碘及碘化钾的水溶液中浸渍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方法。该水溶液中的碘的含量相对于水100重量份可以为0.01~1重量份左右。碘化钾的含量相对于水100重量份可以为0.5~20重量份左右。另外,该水溶液的温度可以为20~40℃左右。另一方面,作为利用二色性有机染料的染色处理,通常采用在含有二色性有机染料的水溶液中浸渍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方法。含有二色性有机染料的水溶液可以含有硫酸钠等无机盐作为染色助剂。该水溶液中的二色性有机染料的含量相对于水100重量份可以为1×10-4~10重量份左右。该水溶液的温度可以为20~80℃左右。
作为利用二色性色素的染色后的硼酸处理,通常采用将经染色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浸渍于含硼酸的水溶液的方法。在使用碘作为二色性色素的情况下,该含硼酸的水溶液优选含有碘化钾。含硼酸的水溶液中的硼酸的量相对于水100重量份可以为2~15重量份左右。该水溶液中的碘化钾的量相对于水100重量份可心为0.1~15重量份左右。该水溶液的温度可以为50℃以上,例如为50~85℃。
对硼酸处理后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通常进行水洗处理。水洗处理例如可以通过将经硼酸处理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浸渍于水而进行。水洗处理中的水的温度通常为5~40℃左右。在水洗后实施干燥处理,可得到起偏镜5。干燥处理可以使用热风干燥机或远红外线加热器而进行。
另外,作为起偏镜5的制造方法的其它例,可列举例如特开2000-338329号公报或特开2012-159778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在基材膜的表面涂布含有聚乙烯醇系树脂的溶液而设置树脂层之后、将含有基材膜和树脂层的层叠膜进行拉伸,接着实施染色处理、交联处理等,由树脂层形成起偏镜层。含有基材膜和起偏镜层的该偏振性层叠膜可以在起偏镜层表面贴合保护膜等之后,将基材膜进行剥离除去,制成在起偏镜5的一面具有保护膜等的单面带保护膜的偏振板。如果在通过基材膜的剥离而露出的起偏镜层表面进一步贴合保护膜,则成为两面带保护膜的偏振板。
起偏镜5的厚度可以设为40μm以下,优选为30μm以下(例如为20μm以下,进一步为15μm以下,予以说明,进一步为10μm以下)。根据特开2000-338329号公报或特开2012-159778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可以更容易地制造薄膜的起偏镜5,将起偏镜5的厚度设为例如20μm以下、进一步15μm以下、更进一步设为10μm以下变得更容易。起偏镜5的厚度通常为2μm以上。使起偏镜5的厚度变小,在复合偏振板、进而液晶显示装置的薄型化中是有利的。
在通过如上所述的方法得到的起偏镜5中,作为用于在上述优选的数值范围内调整能见度校正单体透射率Ty及能见度校正偏振度Py的具体的方法,可以列举例如调整用于染色处理的水溶液中的二色性色素的浓度、及染色温度、染色时间、或调整干燥处理中的温度及时间的方法。
(4)第1及第2保护膜
第1及第2保护膜10、20分别可以为树脂膜,具体而言,可以为由以下树脂构成的膜:具有透光性的(优选光学上透明的)树脂、例如链状聚烯烃系树脂(聚丙烯系树脂等)、环状聚烯烃系树脂(降冰片烯系树脂等)之类的聚烯烃系树脂;三乙酰纤维素、二乙酰纤维素之类的醋酸纤维素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或这些的混合物、共聚物等热塑性树脂。在两面带保护膜的吸收型偏振板100中,第1保护膜10和第2保护膜20既可以为由相互同种类的树脂构成的保护膜,也可以为由不同种类的树脂构成的保护膜。
第1和/或第2保护膜10、20也可以为同时具有相位差膜那样的光学功能的保护膜。例如,通过将由上述热塑性树脂构成的膜进行拉伸(单轴拉伸或二轴拉伸等)、或在该膜上形成液晶层等,可以制成赋予任意的相位差值的相位差膜。
作为链状聚烯烃系树脂,除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那样的链状烯烃的均聚物之外,可以列举由2种以上的链状烯烃构成的共聚物。
环状聚烯烃系树脂为将环状烯烃作为聚合单元而聚合的树脂的统称。如果列举环状聚烯烃系树脂的具体例,则为环状烯烃的开环(共)聚合物、环状烯烃的加成聚合物、环状烯烃与乙烯、丙烯之类的链状烯烃的共聚物(代表性地为无规共聚物)、及将这些用不饱和羧酸或其衍生物进行了改性的接枝聚合物、以及这些的氢化物等。其中,优选采用使用有降冰片烯或多环降冰片烯系单体等降冰片烯系单体作为环状烯烃的降冰片烯系树脂。
醋酸纤维素系树脂为纤维素的部分或完全醋酸酯化物,可列举例如三乙酰纤维素(TAC)、二乙酰纤维素、醋酸丙酸纤维素等。
聚酯系树脂为具有酯键的上述醋酸纤维素系树脂以外的树脂,一般为由多元羧酸或其衍生物和多元醇的缩聚物构成的树脂。作为多元羧酸或其衍生物,可以使用二羧酸或其衍生物,可列举例如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二甲酯、萘二羧酸二甲酯等。作为多元醇,可以使用二醇,可列举例如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新戊二醇、环己烷二甲醇等。
聚酯系树脂的具体例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环己烷二甲酯、聚萘甲酸环己烷二甲酯。
聚碳酸酯系树脂包含经由碳酸酯基而键合有单体单元的聚合物。聚碳酸酯系树脂可以为将聚合物骨架进行了修饰的被称为改性聚碳酸酯的树脂、或共聚聚碳酸酯等。
(甲基)丙烯酸系树脂为将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化合物作为主要构成单体的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的具体例例如包含: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那样的聚(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MS树脂等);甲基丙烯酸甲酯和具有脂环族烃基的化合物的共聚物(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降冰片烯酯共聚物等)。优选使用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那样的聚(甲基)丙烯酸C1-6烷基酯为主成分的聚合物,更优选使用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主成分(50~100重量%、优选70~100重量%)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系树脂。
在第1和/或第2保护膜10,20的与起偏镜5相反侧的表面也可以形成硬涂层、防眩层、防反射层、防静电层、防污层之类的表面处理层(涂敷层)。
从复合偏振板及液晶显示装置的薄膜化的观点出发,第1及第2保护膜10、20的厚度优选为90μm以下,更优选为5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μm以下。该厚度、从强度及操作性的观点出发,通常为5μm以上。
如果列举吸收型偏振板的优选的实施方式的实例,例如为第1保护膜10为环状聚烯烃系树脂膜(降冰片烯系树脂膜等),第2保护膜20为醋酸纤维素系树脂膜(TAC膜等)的两面带保护膜的吸收型偏振板100、及第1保护膜10为环状聚烯烃系树脂膜(降冰片烯系树脂膜等)或醋酸纤维素系树脂膜(TAC膜等)的单面带保护膜的吸收型偏振板110、120等。在这些实施方式中,第1保护膜10可以为具有与液晶单元的类型等相应的面内相位差值和/或厚度方向相位差值的相位差膜。
将贴合于起偏镜5的至少1个保护膜设为透湿度低的树脂膜,也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之一。由此,可抑制高湿度环境下或高温高湿度环境下的起偏镜5的光学特性的劣化。该保护膜的透湿度在40℃90%RH的环境下优选为400g/m2·24hr以下,更优选为300g/m2·24hr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0g/m2·24hr以下,特别优选为50g/m2·24hr以下。
(5)第1及第2粘接剂层
作为形成第1及第2粘接剂层15、25的粘接剂,可以使用水系粘接剂或活性能量线固化性粘接剂等。形成第1粘接剂层15的粘接剂和形成第2粘接剂层25的粘接剂既可以为同种,也可以为不同种。
作为水系粘接剂,可列举:由聚乙烯醇系树脂水溶液构成的粘接剂、水系二液型聚氨酯系乳胶粘接剂等。其中,优选使用由聚乙烯醇系树脂水溶液构成的水系粘接剂。
作为聚乙烯醇系树脂,除将作为醋酸乙烯酯的均聚物的聚醋酸乙烯酯进行皂化处理而得到的乙烯醇均聚物之外,可以使用将醋酸乙烯酯和可与其共聚的其它单体的共聚物进行皂化处理而得到的聚乙烯醇系共聚物、或将这些羟基部分地进行了改性的改性聚乙烯醇系聚合物等。水系粘接剂可以含有多元醛、水溶性环氧化合物、三聚氰胺系化合物、锆化合物、锌化合物等添加剂。
使用水系粘接剂的情况下,优选将起偏镜5和保护膜贴合之后,实施为了除去水系粘接剂中所含的水而进行干燥的干燥工序。干燥工序后,例如可以设置在20~45℃左右的温度熟化的熟化工序。
上述活性能量线固化性粘接剂是指通过照射紫外线那样的活性能量线而固化的粘接剂,可以列举例如含有聚合性化合物及光聚合引发剂的粘接剂、含有光反应性树脂的粘接剂、含有粘合剂树脂及光反应性交联剂的粘接剂等。作为聚合性化合物,可以列举:光固化性环氧系单体、光固化性(甲基)丙烯酸系单体、光固化性聚氨酯系单体之类的光聚合性单体、或来自光聚合性单体的低聚物。作为光聚合引发剂,可以列举含有通过紫外线那样的活性能量线的照射而产生中性自由基、阴离子自由基、阳离子自由基之类的活性种的物质的光聚合引发剂。作为含有聚合性化合物及光聚合引发剂的活性能量线固化性粘接剂,可以优选使用含有光固化性环氧系单体及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的光聚合引发剂。
使用活性能量线固化性粘接剂的情况下,将起偏镜5和保护膜进行贴合之后,根据需要进行干燥工序,接着照射活性能量线,由此进行使活性能量线固化性粘接剂固化的固化工序。活性能量线的光源没有特别限定,优选在波长400nm以下具有发光分布的紫外线,具体而言,可以使用低压水银灯、中压水银灯、高压水银灯、超高压水银灯、化学灯、黑光灯、微波激发水银灯、金属卤化物灯等。
在使用有粘接剂的起偏镜5和保护膜的贴合之前,根据需要也可以在起偏镜5的贴合面和/或保护膜的贴合面实施表面活性化处理,例如等离子体处理、电晕处理、紫外线照射处理、火焰(火炎)处理、皂化处理等。
(6)粘合剂层及其它层
可以在吸收型偏振板100、110中的第1保护膜10的外表面、或吸收型偏振板120中的起偏镜5的外表面层叠用于将复合偏振板贴合于其它部件(例如适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下的液晶单元、或其它光学膜)的粘合剂层(例如参照图4)。形成粘合剂层的粘合剂通常包含将(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苯乙烯系树脂、有机硅系树脂等作为基础聚合物、向其中加入了异氰酸酯化合物、环氧化合物、氮丙啶化合物之类的交联剂的粘合剂组合物。也可以进一步制成含有微粒而显示光散射性的粘合剂层。粘合剂层的厚度可以为1~40μm,但优选在不损害加工性、耐久性的特性的范围内薄薄地形成,具体而言,优选为3~25μm。
形成粘合剂层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既可以在保护膜等表面涂敷含有以上述的基础聚合物为主的各成分的粘合剂组合物(粘合剂溶液)并进行干燥而形成粘合剂层,也可以在间隔膜(剥离膜)上形成粘合剂层之后,将该粘合剂层转印于保护膜等表面。在保护膜等表面形成粘合剂层时,根据需要也可以在保护膜等贴合面和/或粘合剂层的贴合面实施表面活性化处理,例如等离子体处理、电晕处理等。
对粘合剂层的上述记载可以也适用于图1及图3所示的第1粘合剂层41及图2所示的第2粘合剂层42。
偏振板可含有层叠于粘合剂层的外表面的间隔膜。间隔膜可以为由聚乙烯等聚乙烯系树脂、聚丙烯等聚丙烯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系树脂等构成的膜。其中,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拉伸膜。
也可以在吸收型偏振板100、110中的第1保护膜10的外表面、或吸收型偏振板120中的起偏镜5的外表面经由例如粘接剂层或粘合剂层而层叠具有吸收型偏振板以外的光学功能的光学膜。作为所述的光学膜,可列举:在基材表面涂布液晶性化合物并进行取向的光学补偿膜;由聚碳酸酯系树脂或环状聚烯烃系树脂构成的相位差膜等。
(7)吸收型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通过在上述的起偏镜5的一面按照常规方法经由第1粘接剂层15而贴合第1保护膜10,可以得到图3(a)及(b)所示的单面带保护膜的吸收型偏振板110、120。如果进一步在起偏镜5的另一面经由第2粘接剂层25而贴合第2保护膜20,则可得到图1及图2所示的带两面保护膜的吸收型偏振板100。在得到吸收型偏振板100的情况下,第1及第2保护膜10、20既可以同时贴合,也可以逐次地贴合。
不限于在由单体(单独)膜构成的起偏镜5上贴合保护膜的方法,如上所述,也可以利用用于支撑制造工序中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层及起偏镜的基材膜来制作吸收型偏振板。该情况下,单面带保护膜的吸收型偏振板110、120例如可以通过依次包括下述工序的方法来制造:
树脂层形成工序,通过在基材膜的至少一面涂敷含有聚乙烯醇系树脂的涂敷液之后进行干燥而形成聚乙烯醇系树脂层而得到层叠膜;
拉伸工序,将层叠膜进行单轴拉伸而得到拉伸膜;
染色工序,通过将拉伸膜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用二色性色素进行染色来形成起偏镜5而得到偏振性层叠膜;
第1贴合工序,在偏振性层叠膜的起偏镜5上贴合第1保护膜10而得到贴合膜;
剥离工序,从贴合膜中将基材膜剥离除去而得到单面带保护膜的吸收型偏振板110、120。
在制作图1及图2所示的带两面保护膜的吸收型偏振板100的情况下,吸收型偏振板的制造方法包括:在剥离工序之后,进一步在吸收型偏振板110、120的起偏镜5侧的面上贴合第2保护膜20的第2贴合工序。
(8)反射型偏振板及反射型偏振板向吸收型偏振板的层叠
反射型偏振板200为具有将背光灯光分离成透射偏振光和反射偏振光或散射偏振光的功能的偏振光变换元件。通过在吸收型偏振板100、110、120上配置反射型偏振板200,可以使背光灯光的利用效率提高,因此,可以使液晶显示装置的亮度提高。作为反射型偏振板200,可以使用市售的偏振板。在通过在液晶单元上层叠复合偏振板而构建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下,反射型偏振板200配置在吸收型偏振板100、110、120中的与液晶单元相反侧的面上。
反射型偏振板200例如可以为各向异性反射起偏镜。各向异性反射起偏镜的一例为透过一个振动方向的直线偏振光、反射另一个振动方向的直线偏振光的各向异性多重薄膜,其具体例为3M制的“DBEF”(特开平4-268505号公报等)、“APF”(可以从3M社制、住友3M(株)获得)。各向异性反射起偏镜的其它一例为胆固醇液晶层和λ/4板的复合体,其具体例为日东电工制的“PCF”(特开平11-231130号公报等)。各向异性反射起偏镜的再其它一例为反射栅极起偏镜,其具体例为对金属实施微细加工而在可见光区域内射出反射偏振光的金属晶格反射起偏镜(美国专利第6288840号说明书等)、在高分子基质中添加金属微粒而进行拉伸的膜(特开平8-184701号公报)。
反射型偏振板200的厚度可以为10~100μm左右,但从复合偏振板及液晶显示装置的薄膜化的观点出发,优选为10~50μm。反射型偏振板200通常如图1~图3所示,可以经由第1粘合剂层41而层叠于吸收型偏振板100、110、120上。但是,也可以使用粘接剂贴合。在图1及图2中,反射型偏振板200经由第1粘合剂层41而层叠于第2保护膜20上,在图3(a)中,反射型偏振板200经由第1粘合剂层41而层叠于起偏镜5上,在图3(b)中,反射型偏振板200经由第1粘合剂层41而层叠于第1保护膜10上。可以在反射型偏振板200中的与粘合剂层30相反侧的面上设置硬涂层、防眩层、光漫射层、具有1/4波长的相位差值的相位差层(相位差膜)之类的光学功能层。另外,可以在反射型偏振板200和蓝色光透过抑制层300之间配置保护膜或相位差膜等。
反射型偏振板200优选以其反射轴与吸收型偏振板100、110、120的吸收轴形成的角度α成为平行或大致平行的方式层叠于吸收型偏振板100、110、120上。平行或大致平行具体而言是指上述角度α为0±4°。角度α为上述范围内,在抑制黑色显示时的光泄漏、进而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对比度方面是有利的。角度α的测定方法按照下述实施例的项的记载。
(9)蓝色光透过抑制层
蓝色光透过抑制层300为抑制在380~500nm的波长区域内的蓝色光透过的层,优选为抑制遍及上述波长区域全体的蓝色光透过的层。为了对复合偏振板赋予良好的亮度提高性能,蓝色光透过抑制层300的遍及500~780nm的波长区域的平均透射率T(500-780)为90%以上,优选为95%以上。另外,为了对复合偏振板赋予良好的对比度提高性能,蓝色光透过抑制层300的遍及380~500nm波长区域的平均透射率T(380-500)为80%以下,优选为75%以下。蓝色光透过抑制层300的遍及500~780nm的波长区域的平均透射率T(500-780)可以通过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各波长(5nm刻度)的透射率、求出遍及500~780nm的波长区域的它们的平均值而得到。对遍及380~500nm的波长区域的平均透射率T(380-500)也同样。
如图2所示,蓝色光透过抑制层300也可以以在基材膜301的一面具有蓝色光透过抑制层300的蓝色光透过抑制膜350的方式组装入于复合偏振板。但是,蓝色光透过抑制层300不一定必须层叠于基材膜301的表面,例如既可以以将蓝色光透过抑制层300设为内层的三层结构膜等方式在基材膜301的内部形成,或者,蓝色光透过抑制层300也可以为具有蓝色光透过抑制功能的基材膜301本身。
基材膜301可以由具有透光性的(优选光学上透明的)热塑性树脂构成,关于其具体例,可引用关于上述的保护膜的记述。其中,基材膜301优选由选自环状聚烯烃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纤维素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及(甲基)丙烯酸系树脂构成的组中的树脂构成。
基材膜301可以具有相位差特性,例如可以为λ/2板、λ/4板等相位差板(相位差膜)。优选为λ/4板。在对基材膜301赋予相位差特性、将该基材膜301(优选λ/4板)配置于反射型偏振板200的外侧(在通过在液晶单元上层叠复合偏振板而构建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下,在反射型偏振板200中的与液晶单元(及吸收型偏振板100、110、120)的相反侧),由此可以利用复合偏振板赋予良好的亮度提高性能。
基材膜301为λ/4板时,蓝色光透过抑制膜350以反射型偏振板200的反射轴方向为基准、以基材膜301的滞相轴方向按逆时针方向大致45°或大致135°倾斜的方式配置。大致45°是指45°±20°,大致135°是指135°±20°。以反射型偏振板200的反射轴方向为基准的基材膜301的滞相轴的角度θ1为上述范围外时,亮度的提高效果容易变得不充分。角度θ1(反射型偏振板200的反射轴方向基准、按逆时针方向)优选为45±10°或135±10°的范围,更优选为45±5°或135±5°的范围。作为相位差板的基材膜301可以为由选自环状聚烯烃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纤维素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及(甲基)丙烯酸系树脂构成的组中的树脂构成的拉伸膜。
蓝色光透过抑制层300的厚度例如为0.1~100μm,由蓝色光透过抑制层300和基材膜301构成的蓝色光透过抑制膜350的厚度例如为5~300μm。作为蓝色光透过抑制层300及蓝色光透过抑制膜350,可以使用现有公知构成的产品,也可以使用市售品。
抑制蓝色光的透过的蓝色光透过抑制层300及蓝色光透过抑制膜350大致区分为通过吸收该蓝色光而抑制透过的蓝色光透过抑制层(吸收型)、和通过反射该蓝色光而抑制透过的蓝色光透过抑制层(反射型)。在本发明中,任一种类型均可以使用。
复合偏振板中的蓝色光透过抑制层300或蓝色光透过抑制膜350的配置位置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如图1~图3的例子的那样,既可以以吸收型偏振板100、110、120、反射型偏振板200、和蓝色光透过抑制层300或蓝色光透过抑制膜350依次配置的方式在反射型偏振板200中的与吸收型偏振板100、110、120相反侧配置蓝色光透过抑制层300或蓝色光透过抑制膜350,也可以配置于其以外的位置(例如吸收型偏振板100、110、120中的与反射型偏振板200相反侧、或吸收型偏振板100、110、120和反射型偏振板200之间)。
蓝色光透过抑制层300或蓝色光透过抑制膜350为反射型的情况下,在通过在液晶单元上层叠复合偏振板而构建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下,蓝色光透过抑制层300或蓝色光透过抑制膜350配置在液晶单元和吸收型偏振板100、110、120之间、或吸收型偏振板100、110、120和反射型偏振板200之间时,蓝色光透过抑制层300或蓝色光透过抑制膜350可成为偏振光消除要素。因此,其为反射型的情况下,蓝色光透过抑制层300或蓝色光透过抑制膜350优选配置在反射型偏振板200中的与吸收型偏振板100、110、120的相反侧。
(10)复合偏振板的特性
根据本发明的复合偏振板,能够提高适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亮度及对比度。液晶显示装置的亮度可以利用市售的亮度计或分光放射计进行测定。利用这些测定装置所测定的亮度值为经能见度校正的亮度值。
另一方面,液晶显示装置的亮度及对比度也可以通过实际上构建液晶显示装置、直接测定其亮度及对比度而进行评价,也可以将使复合偏振板的各波长λ中的透射率(Tx(λ)或Ty(λ))乘以“液晶单元和背光灯的组合”中的各波长λ的发光强度(P(λ))、并进行了能见度校正的白色显示时的亮度L(=下述式(3)的分子)、及由该白色显示时的亮度L和黑色显示时的亮度(=下述式(3)的分母)之比来定义的对比度SCR分别作为指标来进行评价。作为这些指标的亮度L及对比度SCR可以为380~780nm的波长范围内的值,分别设为L(380-780)、SCR(380-780)。L(380-780)、SCR(380-780)越大,液晶显示装置的亮度、对比度也越高。
SCR(380-780)用下述式(3)定义:
【数1】
式(3)中的右边的分子为波长380~780nm下的P(λ)·y(λ)·TX(λ)的积算值,分母为波长380~780nm下的P(λ)·y(λ)·TY(λ)的积算值。在本发明中,在SCR(380-780)的实际的测定中,这些积算值分别作为以5nm刻度测定波长380~780nm下的P(λ)·y(λ)·TX(λ)、P(λ)·y(λ)·TY(λ)时的和求出。
在上述式(3)中,P(λ)为在背光灯上层叠液晶单元、以点亮背光灯的状态所测定的发光强度,y(λ)为2度视野等色函数(明处视野中的比能见度函数)。另外,Tx(λ)及Ty(λ)分别用下述式(4)及(5)表示:
TX(λ)=0.5×[Tp(λ)2+Tc(λ)2]/100 (4)
TY(λ)=Tp(λ)×Tc(λ)/100 (5)
上述式(4)及(5)中的Tp(λ)为与入射的波长λnm的直线偏振光为平行尼科尔的关系时测定的复合偏振板的透射率(%),Tc(λ)为与入射的波长λnm的直线偏振光为正交尼科尔的关系时测定的复合偏振板的透射率(%)。在Tp(λ)及Tc(λ)的测定装置中使用分光光度计。为了更准确地评价Tc(λ)值,需要使用直至更高的吸光度区域可测定的分光光度计,具体而言,使用可以测定吸光度7~8左右的分光光度计。作为这样的分光光度计,可列举:日本分光(株)制的分光光度计“V7100”等。作为使直线偏振光入射的方法,一般已知有使用由方解石等构成的偏振光棱镜的方法,偏振光棱镜的消光比设为10-5以下。
在复合偏振板中所含的构成层(例如吸收型偏振板的保护膜、蓝色光透过抑制膜的基材膜等)均为基本上不具有相差特性的情况(具体而言波长590nm的面内相位差值Re及厚度方向相位差值Rth为10nm以下的情况)、或即使具有相位差特性、其滞相轴与起偏镜的吸收轴平行或正交的情况下,可以原样将该复合偏振板用作SCR(380-780)的测定样品。另一方面,在起偏镜的两面配置具有相位差特性的层、这些滞相轴既不与起偏镜的吸收轴平行也不正交的情况下,不能利用其相位差准确地测定Tp(λ)、Tc(λ),因此,如果为例如吸收型偏振板的保护膜具有相位差特性时,则将在将该保护膜从吸收型偏振板上剥离除去后层叠了反射型偏振板及蓝色光透过抑制层的复合偏振片、或在与吸收型偏振板中所含相同的起偏镜上层叠了反射型偏振板及蓝色光透过抑制层的复合偏振片设为测定样品。
面内相位差值Re及厚度方向相位差值Rth分别用下述式定义:
Re=(nx-ny)×d
Rth=[(nx+ny)/2-nz]×d
式中,nx为膜面内的滞相轴方向(x轴方向)的折射率,ny为膜面内的进相轴方向(在面内与x轴正交的y轴方向)的折射率,nz为膜厚度方向(与膜面垂直的z轴方向)的折射率,d为膜的厚度。
从液晶显示装置的对比度的观点出发,本发明涉及的复合偏振板的SCR(380-780)优选为30000以上,更优选为40000以上。
<液晶显示装置>
参照表示本发明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层构成的一例的图4,本发明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依次包含:背光灯60、上述本发明涉及的复合偏振板、及液晶单元50。图4为使用有图1所示的复合偏振板1作为复合偏振板的例子。复合偏振板1、2、3、4通常被用作背面侧(背光灯侧)偏振板,以其吸收型偏振板100、110、120比反射型偏振板200更靠液晶单元50侧的方式配置。另外,在复合偏振板1、2、3、4依次包含吸收型偏振板100、110、120、反射型偏振板200、和蓝色光透过抑制层300的情况下,蓝色光透过抑制层300成为背光灯60侧。复合偏振板1、2、3、4可以经由第3粘合剂层43而层叠于液晶单元50上。液晶单元50的驱动方式可以为现有公知的任一种方式,但优选为面内切换(IPS)、垂直取向(VA)模式。
液晶显示装置通常进一步包含层叠于与层叠有液晶单元50中的背面侧偏振板(本发明涉及的复合偏振板)的面相反侧的面的前面侧(可视侧)偏振板70。前面侧偏振板70还可以经由粘合剂层而层叠于液晶单元50上。前面侧偏振板70、液晶单元50及背面侧偏振板构成液晶面板。
不在背光灯60上层叠复合偏振板而层叠液晶单元50,在点亮背光灯60时通过液晶单元50而发出的光的光谱在所有的波长下不是一样的,每个波长存在强弱。该强弱根据来自背光灯的发射光谱和液晶单元50具有的彩色滤光片的设计而确定。
图5~图7表示在背光灯上层叠液晶单元、以点亮背光灯的状态测定的发射光谱的例子。图5为在背光灯中使用了冷阴极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的例子,图6为使用高显色型的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的例子,图7为使用模拟白色类型的LED的例子。液晶单元的彩色滤光片的设计在液晶显示装置的色制作中是重要的,因此,各个公司存在设计的不同,但大多由红(R)、绿(G)、蓝(B)的3色构成。根据背光灯的类型而发光的原理不同,因此,在背光灯上层叠液晶单元时的发射光谱的形状也具有某种程度的特征。
在背光灯上层叠液晶单元时的发射光谱的形状大致分为2种类型。1个类型如图5及图6那样,为含有蓝(B)、绿(G)及红(R)的3色的发光峰的类型(以下,也称为BGR型)。另一种类型如图7那样,为含有蓝(B)及黄(Y)的2色的发光峰的类型(以下,也称为BY类型)。
根据本发明涉及的复合偏振板,即使发射光谱为任一种类型,也可以实现高亮度且高对比度的液晶显示装置,但在蓝色区域的发光强度高的发射光谱中,本发明尤其是有效的。即,在使复合偏振板具备的吸收型偏振板的能见度校正单体透射率Ty比较高地得到高亮度时,一般而言,吸收型偏振板中的蓝色区域的吸光度会变低,存在该波长区域的光在黑色显示时特别容易引起光漏(蓝光泄漏)的倾向,结果,根据含有蓝色光透过抑制层的本发明的复合偏振板,可以有效地抑制发光强度高的蓝色区域的光漏,因此,可以提供高亮度且高对比度的液晶显示装置。
在背光灯上层叠液晶单元、在以点亮背光灯的状态测定的发射光谱中,蓝色区域的发光强度高的发射光谱具体而言是指在BY类型中满足下述式(1):
L(Bmax)/L(Ymax)>1 (1),
另外,在BGR型中,满足下述式(2):
L(Bmax)/L(Gmax)>1、且L(Bmax)/L(Rmax)>1 (2)。
在上述式(1)及(2)中,Bmax、Gmax、Ymax及Rmax分别表示蓝色、绿色、黄色及红色的发光峰波长,L(Bmax)、L(Gmax)、L(Ymax)及L(Rmax)分别表示发光峰波长Bmax、Gmax、Ymax及Rmax中的发光强度。
例如便携电话的液晶显示装置那样,LED背光灯类型的装置如图6及图7那样,峰清晰,非常容易分辨,在大型液晶电视机等中所看到的CCFL型的背光灯中,如图5那样,有时由1个色细小的多个峰构成。在此,Bmax设为发光峰波长在380~500nm之间的发光峰内的、累积面积为最大的峰的发光峰波长。就峰波长而言,喷嘴那样的微细的跳跃等的峰不计数,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正态分布近似等拟合方法而确定。同样地,Gmax及Ymax为发光峰波长在500~570nm的发光峰内的、累积面积为最大的峰的发光峰波长,Rmax为发光峰波长在570~700nm的发光峰内的、累积面积为最大的峰的发光峰波长。
予以说明,一般而言,在背光灯上层叠液晶单元、以点亮背光灯的状态测定的发射光谱在BY类型中满足下述式(6):
(Ymax-550)<(550-Bmax) (6),
另外,在BGR型中,满足下述式(7):
(Rmax-550)<(550-Bmax) (7)。
上述式(6)及(7)中的“550”是指考虑了人类眼的灵敏度最高的波长大约550nm的光,这些式在测定经能见度校正的亮度时,与红色或黄色的光相比,蓝色的光较弱地计测。在将白色LED等用于背光灯的便携电话或PDA那样的移动用途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尤其是其原理上、在长波长侧的峰中可以制约,因此,满足式(1)及(6)、或式(2)及(7)的倾向高。但是,在使用CCFL型的背光灯的大型TV等中,从色制作等的观点出发,优选满足该式。
实施例
以下,示出实施例及比较例,进一步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受这些例子限定。
(起偏镜、保护膜及反射型偏振板的厚度)
使用(株)Nikon制的数字测微仪“MH-15M”进行测定。
(蓝光截止膜的平均透射率)
使用带积分球的分光光度计[日本分光(株)制的“V7100”、2度视野;C光源],测定各波长(5nm刻度)的透射率。求出遍及380~500nm的波长区域的透射率的平均值,将其设为遍及380~500nm的波长区域的透射率T(380-500),求出遍及500~780nm的波长区域的平均透射率的平均值,将其设为遍及500~780nm的波长区域的平均透射率T(500-780)。蓝光截止膜的平均透射率可以说与其具有的蓝色光透过抑制层的平均透射率基本上相同。
(吸收型偏振板的能见度校正单体透射率及能见度校正偏振度)
单体透射率及偏振度分别用下述式定义:
单体透射率(λ)=0.5×(Tp(λ)+Tc(λ))
偏振度(λ)=100×(Tp(λ)-Tc(λ))/(Tp(λ)+Tc(λ))
Tp(λ)是与入射的波长λnm的直线偏振光为平行尼科尔的关系时测定的吸收型偏振板的透射率(%),Tc(λ)是与入射的波长λnm的直线偏振光为正交尼科尔的关系时测定的吸收型偏振板的透射率(%)。
能见度校正单体透射率Ty及能见度校正偏振度Py相对于在各波长处求出的单体透射率(λ)及偏振度(λ)、利用JlS Z 8701的2度视野(C光源)进行了能见度校正,使用带积分球的分光光度计[日本分光(株)制的“V7100”、2度视野;C光源]进行测定。予以说明,测定在吸收型偏振板单体中进行。测定时,以在与和反射型偏振板贴合的面相反侧入射入射光的方式设定。另外,在波长380~780nm的范围内以5nm刻度的测定Ty及Py。
(反射型偏振板的反射轴和吸收型偏振板的吸收轴构成的角度)
反射型偏振板的反射轴和吸收型偏振板的吸收轴构成的角度α通过如下方法求得:将从复合偏振板分离反射型偏振板和吸收型偏振板,将同一边作为基准边,使用王子计测设备(株)制的自动双折射计“KOBRA-WPR”、利用旋转检偏振器法测定反射型偏振板的反射轴及吸收型偏振板的吸收轴,按照下述式(8)算出:
α=(反射型偏振板的反射轴角度)-(吸收型偏振板的吸收轴角度) (8)
<实施例1>
(1)起偏镜的制作
将厚度30μm的聚乙烯醇膜(平均聚合度约2400、皂化度99.9摩尔%以上)利用干式拉伸以约4倍进行单轴拉伸,进而照原样保持紧张状态,在40℃的纯水中浸渍40秒之后,在碘/碘化钾/水的重量比为0.044/5.7/100的染色水溶液中在28℃浸渍30秒而进行染色处理。其后,在碘化钾/硼酸/水的重量比为11.0/6.2/100的硼酸水溶液中在70℃浸渍120秒。接着,用8℃的纯水清洗15秒之后,在以300N/m的张力保持的状态下、在60℃干燥50秒,接着在75℃干燥20秒,得到在聚乙烯醇膜中碘进行吸附取向的厚度12μm的起偏镜。
(2)吸收型偏振板的制作
相对于水100重量份,溶解由羧基改性聚乙烯醇[(株)Kuraray获得的商品名“KL-318”]3重量份,在其水溶液中添加作为水溶性环氧树脂的聚酰胺环氧系添加剂[由田冈化学工业(株)获得的商品名“Sumirez resin650(30)”、固体成分浓度30重量%的水溶液]1.5重量份,制备水系粘接剂。在上述(1)中得到的起偏镜的一面上涂敷该水系粘接剂,利用轧辊将作为保护膜的厚度25μm的三乙酰纤维素(TAC)膜[Konica Minolta Opto(株)社制的商品名“KC2UA”、没有相位差特性]经由粘接剂层而贴合,同时在另一面经由由相同的水系粘接剂构成的粘接剂层而贴合面内相位差值10nm以下且23μm厚的降冰片烯系树脂膜[日本ZEON(株)制的商品名“ZEONOR”]。一边将张力保持在280N/m,一边在从贴合5秒后对该贴合物在60℃实施220秒、接着在80℃实施125秒的干燥处理,得到能见度校正单体透射率Ty为43.0%、能见度校正偏振度Py为99.99%的吸收型偏振板。其后,在降冰片烯系树脂膜的外表面贴合厚度25μm的片状粘合剂[LINTEC(株)制的商品名“#7”]。
(3)复合偏振板的制作
在上述(2)中得到的吸收型偏振板的TAC膜侧的外表面经由厚度25μm的片状粘合剂[LINTEC(株)制的商品名“#7”]而将厚度26μm的反射型偏振板[3M社制的商品名“APF”、由住友3M(株)获得]以反射型偏振板的反射轴与吸收型偏振板的吸收轴构成的角度α按逆时针计为4°的方式贴合。
接着,在反射型偏振板的外表面贴合蓝光截止膜A[ELECOM社制的商品名“EF-FLBL系列”、反射型],得到复合偏振板。蓝光截止膜A的T(380-500)、T(500-780)分别为78.9%、95.0%。
<比较例1>
除使用蓝光截止膜B[SANWA SUPPLY(株)制的商品名“LCD-140WBC”、吸收型]取代蓝光截止膜A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复合偏振板。蓝光截止膜B的T(380-500)、T(500-780)分别为73.8%、79.7%。
<比较例2>
除不贴合蓝光截止膜A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复合偏振板。
<实施例2>
在聚乙烯醇膜的染色处理中,除使用碘/碘化钾/水的重量比为0.04/5.7/100的染色水溶液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复合偏振板。得到的吸收型偏振板的能见度校正单体透射率Ty、能见度校正偏振度Py分别为43.5%、99.97%。
<比较例3>
除使用蓝光截止膜B取代蓝光截止膜A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操作,得到复合偏振板。
<比较例4>
除不贴合蓝光截止膜A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操作,得到复合偏振板。
[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的评价]
(1)亮度
如上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亮度可以根据亮度L(380-780)进行评价。L(380-780)越大,液晶显示装置的亮度越高。L(380-780)与上述式(3)中的右边的分子定义相同,用上面说明的方法测定在波长380~780nm的范围内每5nm刻度(dλ=5nm)Tp(λ)及Tc(λ),按照上述式(3)及(4)求出。在P(λ)中使用在下述背光灯1中层叠有下述的VA型的液晶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发射光谱(图7)。将结果示于表2。
(2)对比度
如上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对比度可以根据对比度SCR(380-780)进行评价。SCR(380-780)越大,液晶显示装置的对比度越高。用上面说明的方法测定在波长380~780nm的范围内每5nm刻度(dλ=5nm)Tp(λ)及Tc(λ),按照上述式(3)~(5)求出SCR(380-780)。在上述式(3)中的P(λ)中使用在下述背光灯1中层叠有下述的VA型的液晶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发射光谱(图7)。将结果示于表2。
另外,除在P(λ)中使用在下述背光灯2中层叠了下述的VA型的液晶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发射光谱(图6)以外,与上面同样地操作,求出L’(380-780)及SCR’(380-780)。将结果示于表2。
背光灯1为模拟白色类型LED的背光灯。将其中层叠VA型的液晶单元、在点亮背光灯1的状态下测定的发射光谱示于图7。另外,背光灯2为高显色型LED背光灯。将其中层叠VA型的液晶单元、在点亮背光灯2的状态下测定的发射光谱示于图6。在发射光谱的测定中使用TOPCON制的分光放射计“SR-UL1”。将由这些发射光谱求出的发射光谱特性归纳于下述的表1。
【表1】
【表2】
Claims (13)
1.复合偏振板,其包含吸收型偏振板、反射型偏振板、和抑制在380~500nm波长区域内的蓝色光的透过的蓝色光透过抑制层,
所述蓝色光透过抑制层的遍及500~780nm波长区域的平均透射率为90%以上,且遍及380~500nm波长区域的平均透射率为80%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偏振板,其中,所述吸收型偏振板的能见度校正单体透射率为42.6~44.0%,能见度校正偏振度为99.5%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偏振板,其中,所述反射型偏振板的反射轴和所述吸收型偏振板的吸收轴构成的角度为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偏振板,其中,其依次包含所述吸收型偏振板、所述反射型偏振板、和所述蓝色光透过抑制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偏振板,其中,其依次包含所述吸收型偏振板、所述蓝色光透过抑制层、和所述反射型偏振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偏振板,其中,其依次包含所述蓝色光透过抑制层、所述吸收型偏振板、和所述反射型偏振板。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偏振板,其中,所述蓝色光透过抑制层通过吸收或者反射所述蓝色光来抑制所述蓝色光的透过。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偏振板,其中,所述蓝色光透过抑制层的厚度为0.1~100μ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偏振板,其中,所述吸收型偏振板包含起偏镜和层叠于起偏镜的至少一面的树脂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合偏振板,其中,所述吸收型偏振板包含所述起偏镜、在起偏镜的一面经由粘接剂层而层叠的醋酸纤维素系树脂膜、和在另一面经由粘接剂层而层叠的环状聚烯烃系树脂膜。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合偏振板,其中,所述吸收型偏振板包含所述起偏镜和在起偏镜的一面经由粘接剂层而层叠的醋酸纤维素系树脂膜或环状聚烯烃系树脂膜,
所述反射型偏振板是在所述起偏镜的另一面、或所述醋酸纤维素系树脂膜或所述环状聚烯烃系树脂膜的面经由粘合剂层而层叠的。
12.液晶显示装置,其依次包含背光灯、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偏振板、及液晶单元,其中,
所述复合偏振板以所述吸收型偏振板比所述反射型偏振板更靠近所述液晶单元侧的方式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在所述背光灯上层叠所述液晶单元,在以点亮所述背光灯的状态测定的发射光光谱中,将蓝色、绿色、黄色及红色的发光峰波长中的发光强度分别设为L(Bmax)、L(Gmax)、L(Ymax)及L(Rmax)时,满足下述式(1)或下述式(2):
L(Bmax)/L(Ymax)>1 (1)
L(Bmax)/L(Gmax)>1、且L(Bmax)/L(Rmax)>1 (2)。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021187 | 2015-02-05 | ||
JP2015021187A JP6486128B2 (ja) | 2015-02-05 | 2015-02-05 | 複合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866871A CN105866871A (zh) | 2016-08-17 |
CN105866871B true CN105866871B (zh) | 2020-05-05 |
Family
ID=565703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080908.7A Active CN105866871B (zh) | 2015-02-05 | 2016-02-05 | 复合偏振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486128B2 (zh) |
KR (1) | KR102502464B1 (zh) |
CN (1) | CN105866871B (zh) |
TW (1) | TWI69685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8124467A (ja) * | 2017-02-02 | 2018-08-09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複合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JP6905350B2 (ja) * | 2017-02-21 | 2021-07-21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光学部材 |
JP7203486B2 (ja) * | 2017-03-03 | 2023-01-13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光学フィルム原反ロー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光学部材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
JP7309843B2 (ja) * | 2017-03-03 | 2023-07-18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光学フィルム原反ロー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光学部材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
TW201942605A (zh) * | 2018-02-09 | 2019-11-01 | 日商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 圓偏光板及光學顯示器件 |
TWI843713B (zh) * | 2018-02-09 | 2024-06-01 | 日商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 圓偏光板及光學顯示器件 |
WO2019235064A1 (ja) * | 2018-06-06 | 2019-12-12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 |
CN109343164A (zh) * | 2018-10-30 | 2019-02-15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偏光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
KR20200113498A (ko) * | 2019-03-25 | 2020-10-07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편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학표시장치 |
EP3963388A1 (en) * | 2019-05-03 | 2022-03-09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Optical system |
WO2021130580A1 (en) * | 2019-12-23 | 2021-07-01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Optical stack and display |
US11703709B1 (en) * | 2021-02-02 | 2023-07-18 | Meta Platforms Technologies, Llc | Optical element with linear polarizer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219800A (ja) * | 2003-01-16 | 2004-08-05 | Sumitomo Chem Co Ltd | 積層偏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積層偏光フィルム |
JP2007041534A (ja) * | 2005-07-01 | 2007-02-15 | Hitachi Displays Ltd | 液晶表示装置 |
CN103261949A (zh) * | 2010-09-13 | 2013-08-21 | 泰勒克斯光学工业株式会社 | 保护眼镜用遮光透镜 |
TW201446521A (zh) * | 2013-05-14 | 2014-12-16 | Toyo Boseki | 液晶顯示裝置、偏光板及偏光鏡保護膜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174172A (ja) * | 1997-07-30 | 1999-07-02 | Citizen Watch Co Ltd | 時 計 |
JP2001228332A (ja) * | 1999-12-09 | 2001-08-24 | Sumitomo Chem Co Ltd | 偏光素子、偏光光源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JP3819777B2 (ja) * | 2002-01-09 | 2006-09-13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用電磁波シールドフィルタ、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用フィルタおよぴ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表示装置 |
JP4914002B2 (ja) * | 2004-11-29 | 2012-04-11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 |
JP2006349972A (ja) * | 2005-06-16 | 2006-12-28 | Asahi Kasei Corp | 偏光分離シー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発光ユニット |
JP4602878B2 (ja) * | 2005-09-14 | 2010-12-22 | 株式会社 日立ディスプレイズ | 液晶表示装置 |
JP4793082B2 (ja) * | 2006-04-28 | 2011-10-12 |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 ロール状反射型偏光素子、ロール状反射吸収一体型偏光素子、ロール状視野角拡大反射吸収一体型偏光素子及びロール状位相差補償反射吸収一体型偏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
JP2007316156A (ja) * | 2006-05-23 | 2007-12-06 | Sony Corp | 液晶パネル、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光学素子 |
US20080192482A1 (en) * | 2007-02-12 | 2008-08-14 | Laney Thomas M | Tensioned optical element and display |
JP5076604B2 (ja) * | 2007-04-04 | 2012-11-21 | 東レ株式会社 | 反射型偏光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
JP5151296B2 (ja) * | 2007-07-26 | 2013-02-27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粘着剤層を備える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る複合偏光板のセット |
JP2009047802A (ja) * | 2007-08-16 | 2009-03-05 |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 反射型偏光板、積層光学部材、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JP5078724B2 (ja) * | 2008-04-22 | 2012-11-21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集光シート、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JP5147014B2 (ja) * | 2008-10-08 | 2013-02-20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高コントラスト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JP5359541B2 (ja) * | 2009-05-12 | 2013-12-04 |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 凹凸形状を有する金属細線シー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凹凸形状を有する金属細線シート |
WO2011058780A1 (ja) * | 2009-11-11 | 2011-05-19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
US10520655B2 (en) * | 2010-12-10 | 2019-12-31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Glare reducing glazing articles |
EP2702446A4 (en) * | 2011-04-28 | 2014-10-15 | Dolby Lab Licensing Corp | DISPLAY WITH TWO DISPLAY TABLES AND WITH A CROSS-BEF COLLIMATOR AND A POLARIZATION-KEEPING DIFFUSER |
WO2013084924A1 (ja) * | 2011-12-07 | 2013-06-13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偏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偏光板 |
JP2014167577A (ja) * | 2013-02-28 | 2014-09-11 | Fujifilm Corp | 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JP6310645B2 (ja) * | 2013-05-20 | 2018-04-11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光学部材、偏光板のセット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WO2014208748A1 (ja) * | 2013-06-28 | 2014-12-31 | 日本化薬株式会社 | 紫外線硬化型ハードコート樹脂組成物 |
JPWO2014208749A1 (ja) * | 2013-06-28 | 2017-02-23 | 日本化薬株式会社 | 紫外線硬化型ハードコート樹脂組成物 |
-
2015
- 2015-02-05 JP JP2015021187A patent/JP6486128B2/ja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1-29 KR KR1020160011226A patent/KR102502464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6-02-01 TW TW105103105A patent/TWI696852B/zh active
- 2016-02-05 CN CN201610080908.7A patent/CN10586687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219800A (ja) * | 2003-01-16 | 2004-08-05 | Sumitomo Chem Co Ltd | 積層偏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積層偏光フィルム |
JP2007041534A (ja) * | 2005-07-01 | 2007-02-15 | Hitachi Displays Ltd | 液晶表示装置 |
CN103261949A (zh) * | 2010-09-13 | 2013-08-21 | 泰勒克斯光学工业株式会社 | 保护眼镜用遮光透镜 |
TW201446521A (zh) * | 2013-05-14 | 2014-12-16 | Toyo Boseki | 液晶顯示裝置、偏光板及偏光鏡保護膜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696852B (zh) | 2020-06-21 |
CN105866871A (zh) | 2016-08-17 |
KR102502464B1 (ko) | 2023-02-21 |
JP6486128B2 (ja) | 2019-03-20 |
TW201632926A (zh) | 2016-09-16 |
JP2016143026A (ja) | 2016-08-08 |
KR20160096545A (ko) | 2016-08-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866871B (zh) | 复合偏振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 |
JP6499115B2 (ja) | 偏光板 | |
JP7068377B2 (ja) | 偏光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含む偏光板 | |
CN110346861B (zh) | 光学层叠体及图像显示装置 | |
JP6690907B2 (ja) | 光学積層体、複合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
WO2013042795A1 (ja) | 延伸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06047978A (ja) | 偏光子、そ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
JP2013182162A (ja) |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 |
KR102242306B1 (ko) | 편광판의 제조 방법 | |
KR101744402B1 (ko) | 복합 편광판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 |
KR20230145278A (ko) | 편광 필름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편광판 | |
JP2013200445A (ja) | 円偏光板 | |
TW201634260A (zh) | 偏光板、液晶面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 |
JP5151296B2 (ja) | 粘着剤層を備える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る複合偏光板のセット | |
KR101822699B1 (ko) | 광학시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 |
WO2021131377A1 (ja) | 光学積層体 | |
JP2017049604A (ja) | 円偏光板 | |
KR20220044425A (ko) | 편광판 및 유기 el 표시 장치 | |
JP4500194B2 (ja) | 偏光子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