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96852B - 複合偏光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複合偏光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696852B TWI696852B TW105103105A TW105103105A TWI696852B TW I696852 B TWI696852 B TW I696852B TW 105103105 A TW105103105 A TW 105103105A TW 105103105 A TW105103105 A TW 105103105A TW I696852 B TWI696852 B TW I696852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polarizing plate
- polarizer
- blue light
- liquid crystal
- light transmission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2—Illuminating devices providing polarized light, e.g. by converting a polarisation component into another on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02F1/133536—Reflective polarize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02F1/133543—Cholesteric polarise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02F1/133545—Dielectric stack polaris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複合偏光板及使用該複合偏光板之液晶顯示裝置,該複合偏光板包含吸收型偏光板、反射型偏光板與抑制380至500nm的波長區域內之藍光透射的藍光透射抑制層,其中藍光透射抑制層在500至780nm的波長區域之平均透射率為90%以上,且380至500nm的波長區域之平均透射率為80%以下。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有關包含吸收型偏光板與反射型偏光板的複合偏光板,及使用該複合偏光板的液晶顯示裝置。
偏光板,已廣泛使用於液晶顯示裝置上,尤其是近年來之如智慧型手機、平板型終端的各種可攜式機器(中小型液晶顯示裝置)中。偏光板一般為使用吸收型偏光板,其是在聚乙烯醇系樹脂膜吸附配向有二色性色素的偏光片(直線偏光片)之單面或兩面上貼合保護膜而形成。
隨著液晶顯示裝置在可攜式機器的擴展,也越加要求偏光板的薄膜輕量化及成本的降低,同時另一方面也要求改善液晶顯示裝置的顯示品質。顯示品質之一為對比。顯示裝置的對比係定義如下述式。顯示裝置的對比=(白色顯示時的亮度)/(黑複合顯示時的亮度)
對比高者,係指黑白分明,可得更清晰的影像,常使
用作為顯示裝置的能見性的指標之一。同時,另外顯示品質可舉出亮度(顯示畫面的亮度)。近年來隨著液晶面板的高精細化,對液晶顯示裝置的高亮度之要求亦高。
有關液晶顯示裝置的高對比化或高亮度化之專利文獻,係有例如日本特許第5147014號公報及日本特開2001-228332號公報。
用以提高對比的方式之一,係有改善吸收型偏光板之偏光性能的方法,亦即改善單體透射率及偏光度的方法。不過,因提高偏光度而提高對比,將使單體透射率降低,進而降低亮度,反之,為提高亮度而使單體透射率變大,則使偏光度降低,進而降低對比,故僅以控制吸收型偏光板的偏光性能,實難以兼具高亮度與高對比。
在日本特許第5147014號公報中,雖然為改善液晶顯示裝置的對比,而提議具有背光的發光波長特性及吸收型偏光板的偏光片之單體對比與波長依賴性的特定關係,但意圖兼具高亮度與高對比並不容易。
另一方面,如日本特開2001-228332號公報所述,係以往即知的技術,其是為提高液晶顯示裝置的亮度,而在背光側的吸收型偏光板與背光之間配置反射型偏光板(亦稱為亮度改善膜)。不過,為提高亮度而一面使用單體透射率高者作為吸收型偏光板,一面將此組合反射型偏光板時,將使黑色顯示的漏光變大,而有對比降低的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係提供一種複合偏光板及使用該複合偏光板之液晶顯示裝置,該複合偏光板是含有吸收型偏光板與反射型偏光板的複合偏光板,可實現高亮度且高對比的液晶顯示裝置。
本發明係提供以下表示的複合偏光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1]一種複合偏光板,其包含吸收型偏光板、反射型偏光板以及抑制380至500nm的波長區域內之藍光透射的藍光透射抑制層,
前述藍光透射抑制層之500至780nm的波長區域的平均透射率為90%以上,且380至500nm的波長區域的平均透射率為80%以下。
[2]如[1]項所述之複合偏光板,其中,前述吸收型偏光板之視感度校正單體透射率為42.6至44.0%、視感度校正偏光度為99.5%以上。
[3]如[1]或[2]項所述之複合偏光板,其中,前述反射型偏光板的反射軸與前述吸收型偏光板的吸收軸之形成角度為0±4°。
[4]如[1]至[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複合偏光板,其中,前述吸收型偏光板係包含偏光片與在其至少一面上積層的樹脂膜。
[5]如[4]項所述之複合偏光板,其中,前述吸收型偏光板係包含前述偏光片、在其一面上隔著接著劑層而積層的乙酸纖維素系樹脂膜以及在另一面上隔著接著
劑層而積層的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膜。
[6]如[4]項所述之複合偏光板,其中,前述吸收型偏光板係包含前述偏光片以及在其一面上隔著接著劑層而積層的乙酸纖維素系樹脂膜或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膜,
前述反射型偏光板係在前述偏光片的另一面上,或在前述乙酸纖維系樹脂膜或前述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膜之面上隔著黏著劑層而被積層。
[7]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係依序包含背光、[1]至[6]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複合偏光板及液晶胞,
前述複合偏光板係配置成使該吸收型偏光板比前述反射型偏光板更靠近前述液晶胞側。
[8]如[7]項所述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在前述背光上積層前述液晶胞,前述背光以點亮的狀態測定之發光光譜中,將藍色、綠色、黃色及紅色的發光波峰波長之發光強度分別設為L(Bmax)、L(Gmax)、L(Ymax)及L(Rmax)時,滿足下述式(1)或下述式(2):L(Bmax)/L(Ymax)>1 (1) L(Bmax)/L(Gmax)>1,且L(Bmax)/L(Rmax)>1 (2)。
若藉由本發明的複合偏光板,可實現高亮度且高對比的液晶顯示裝置。
1、2、3、4‧‧‧複合偏光板
5‧‧‧偏光片
10‧‧‧第1保護膜
15‧‧‧第1接著劑層
20‧‧‧第2保護膜
25‧‧‧第2接著劑層
41‧‧‧第1黏著劑層
42‧‧‧第2黏著劑層
43‧‧‧第3黏著劑層
50‧‧‧液晶胞
60‧‧‧背光
70‧‧‧前面側偏光板
100、110、120‧‧‧吸收型偏光板
200‧‧‧反射型偏光板
300‧‧‧藍光透射抑制層(藍光截止層)
301‧‧‧基材膜
350‧‧‧藍光透射抑制膜
第1圖係表示本發明的複合偏光板之層構成的一例之
概略剖面圖。
第2圖係表示本發明的複合偏光板之層構成的另一例之概略剖面圖。
第3圖(a)及(b)係表示本發明的複合偏光板之層構成的又另一例之概略剖面圖。
第4圖係表示本發明的液晶顯示裝置之層構成的一例之概略剖面圖。
第5圖係圖示在CCFL型的背光上積層液晶胞後測定的發光光譜之一例。
第6圖係圖示在高顯色型LED的背光上積層液晶胞後測定的發光光譜之一例。
第7圖係圖示模擬白色型LED的背光上積層液晶胞後測定的發光光譜之一例。
本發明的複合偏光板係含有吸收型偏光板、反射型偏光板以及抑制380至500nm的波長區域內之藍光透射的藍光透射抑制層(藍光截止層,blue light cut layer)者,此藍光透射抑制層之500至780nm的波長區域之平均透射率為90%以上,且380至500nm的波長區域之平均透射率為80%以下。該複合偏光板係因吸收型偏光板與反射型偏光板之組合而顯示亮度改善性能,並且進一步具備有在500至780nm的波長區域中具有高平均透射率且有效抑制藍光透
射的藍光透射抑制層,故可有效抑制藍光的洩光(blue leak),藉此兼具更良好的亮度改善性能與對比改善性能。所以,配備本發明的複合偏光板之液晶顯示裝置係兼具有高亮度與高對比者。
參照圖面,列舉本發明的複合偏光板之層構成之例時,可例如下述。
第1圖,係表示本發明的複合偏光板之層構成的一例之概略剖面圖。第1圖表示的複合偏光板,係依序含有吸收型偏光板100、積層在其上的反射型偏光板200與積層在其上的藍光透射抑制層(藍光截止層)300。複合偏光板1中的吸收型偏光板100,係具備偏光片5、在其一面上隔著第1接著劑層15而積層的第1保護膜10與在另一面上隔著第2接著劑層25而積層的第2保護膜20之兩面附保護膜的偏光板。反射型偏光板200,可隔著第1黏著劑層41而積層在吸收型偏光板100上。複合偏光板1中的藍光透射抑制層300,係直接形成在反射型偏光板200的外表面。
第2圖,係表示本發明的複合偏光板之層構成的另一例之概略剖面圖。第2圖表示的複合偏光板2,除了在基材膜301的一面上使用具有藍光透射抑制層300的藍光透射抑制層(藍光截止層)350,將其隔著第2黏著劑層42而積層貼合在反射型偏光板200的外表面以外,其他
具有與第1圖表示的複合偏光板1相同的層構成。如此藉由使用藍光透射抑制膜350,並將此隔著黏著劑層(或接著劑層等)而貼合在反射型偏光板200上,即可對複合偏光板賦予對比改善性能(藍光洩光功能)。
如第3圖(a)及(b)所示,吸收型偏光板可為單面附保護膜的偏光板。亦即,第3圖(a)表示的複合偏光板3中之吸收型偏光板110,係具備偏光片5與其一面上隔著第1接著劑層15而積層的第1保護膜10之單面附保護膜的偏光板。反射型偏光板200,係在偏光片5中的第1保護膜10之反面上隔著第1黏著劑層41而積層。同時,藍光透射抑制層300,係直接形成在反射型偏光板200的外表面。
另一方面,構成第3圖(b)表示的複合偏光板4之吸收型偏光板120,雖然同時也是具備偏光片5、與其一面上隔著第1接著劑層15而積層的第1保護膜10者,但反射型偏光板200係隔著第1黏著劑層41而積層在第1保護膜10的外表面。藍光透射抑制層300,係直接形成在反射型偏光板200的外表面。第3圖(a)及(b)表示的複合偏光板3、4中,亦可使用藍光透射抑制膜350取代藍光透射抑制層300。
複合偏光板1、2、3、4係可進一步具有第1保護膜10、偏光片5及/或積層在藍光透射抑制層300的外表面之其他光學機能層(或膜)或黏著劑層、積層在黏著劑層的外表面之分離膜(亦稱為「剝離膜」)、保護膜等。
光學機能層(或膜),並非複合偏光板的最外表面,亦可介在內部中。
吸收型偏光板100、110、120,就兼具亮度改善性能與對比改善性能而言,係以視感度校正單體透射率Ty為42.6至44.0%為佳,並以42.9至44.0%更佳,而以42.9至43.5%又更佳。如Ty不到42.6%時,將使透射率過低而不易獲得充分高的亮度。如Ty超過44.0%時,將趨使對比降低。
同時就改善對比而言,吸收型偏光板100、110、120,係以視感度校正偏光度Py為99.5%以上為佳,並以99.9%以上更佳,而以99.95%以上又更佳。視感度校正單體透射率Ty及視感度校正偏光度Py的測定方法,係依照下述實施例之項所述。
偏光片5,係具備吸收具有平行於其吸收軸的振動面之直線偏光、透射具有垂直(與透射軸平行)於吸收軸的振動面之直線偏光的性質之吸收型偏光片,可適用於聚乙烯醇系樹脂膜中吸附配向有二色性色素的偏光膜。偏光片5可由例如包含以下步驟的方法製造:將聚乙烯醇系樹脂膜單軸延伸的步驟;藉由以二色性色素將聚乙烯醇系樹脂膜染色而使吸附二色性色素的步驟;以硼酸水溶液處理吸附
有二色性色素的聚乙烯醇系樹脂膜之步驟;及以硼酸水溶液處理後進行水洗的步驟。
聚乙烯醇系樹脂膜係可使用將聚乙酸乙烯酯系樹脂皂化者。聚乙酸乙烯酯系樹脂,除了乙酸乙烯酯的均聚物之聚乙酸乙烯酯以外,尚可舉出乙酸乙烯酯與可共聚的其他單體之共聚物等。可與乙酸乙烯酯共聚合的其他單體之例,係包含不飽和羧酸類、烯烴類、乙烯醚類、不飽和磺酸類及具有銨基的(甲基)丙烯醯胺類等。本說明書中「(甲基)丙烯酸基」,係指選自丙烯酸基及甲基丙烯酸基的至少一方。對於稱為「(甲基)丙烯醯基」等時也是相同。
聚乙烯醇系樹脂的皂化度,一般為85至100莫耳%左右,並以98莫耳%以上為佳。聚乙烯醇系樹脂可經改質,例如亦可使用經醛類改質的聚乙烯甲醛或聚乙烯縮醛等。聚乙烯醇系樹脂的平均聚合度,一般為1,000至10,000左右,並以1,500至5,000左右為佳。聚乙烯醇系樹脂的平均聚合度,可遵照JIS K 6726求得。
將此種聚乙烯醇系樹脂製膜者,可作為偏光片5的胚膜使用。將聚乙烯醇系樹脂製膜的方法,並無特別的限制,可採用已知的方法。聚乙烯醇系胚膜的厚度,係例如150μm以下,並以100μm以下(例如50μm以下)為佳。
聚乙烯醇系樹脂膜的單軸延伸,可在二色性色素的染色前、與染色同時或染色後進行。在染色後進
行單軸延伸時,此單軸延伸可在硼酸處理之前或硼酸處理中進行。同時,亦可用此等的數個階段進行單軸延伸。
當單軸延伸時,可在不同周速的輥間進行單軸延伸,亦可使用熱輥進行單軸延伸。同時,單軸延伸可為在大氣中進行延伸的乾式延伸,亦可為使用溶劑或水使聚乙烯醇系樹脂膜膨脹的狀態進行延伸的濕式延伸。延伸倍率一般為3至8倍左右。
用二色性色素將聚乙烯醇系樹脂膜進行染色的方法,可採用:例如將該膜浸漬在含有二色性色素的水溶液中之方法。二色性色素係可使用碘或二色性有機染料。又,聚乙烯醇系樹脂膜,係以染色處理之前施予在水中的浸漬處理者為佳。
藉由碘的染色處理,通常可採用將聚乙烯醇系樹脂膜浸漬在含有碘及碘化鉀的水溶液中之方法。此水溶液中的碘含量,係每100重量份之水,可為0.01至1重量份左右。碘化鉀的含量,係每100重量份之水,可為0.5至20重量份左右。同時,此水溶液的溫度可為20至40℃左右。另一方面,藉由二色性有機染料的染色處理,通常可採用將聚乙醇系樹脂膜浸漬在含有二色性有機染料的水溶液中之方法。含有二色性有機染料的水溶液可含有硫酸鈉等無機鹽作為染色助劑。此水溶液中的二色性有機染料之含量,係每100重量份之水,可為1×10-4至10重量份左右。此水溶液的溫度可為20至80℃左右。
以二色性色素染色後之硼酸處理,通常可
採用將已染色的聚乙烯醇系樹脂膜浸漬在含硼酸的水溶液中之方法。使用碘為二色性色素時,此含硼酸的水溶液,係以含有碘化鉀為佳。含硼酸的水溶液中的硼酸之量,係每100重量份之水,可為2至15重量份左右。此水溶液中的碘化鉀之量,係每100重量份之水,可為0.1至15重量份左右。此水溶液的溫度可為50℃以上,例如50至85℃。
硼酸處理後的聚乙醇系樹脂膜,通常係經水洗處理。水洗處理,係例如藉由將經硼酸處理的聚乙醇系樹脂膜浸漬在水中進行。水洗處理中的水之溫度,一般為5至40℃左右。水洗後進行乾燥處理,可得偏光片5。乾燥處理係可利用熱風乾燥機或遠紅外線加熱器進行。
同時,偏光片5的製造方法之其他例,可列舉:例如日本特開2000-338329號公報或日本特開2012-159778號公報所述之方法。在此方法中,係在基材膜的表面塗佈含有聚乙烯醇系樹脂的溶液而設置樹脂層之後,將基材膜與樹脂層形成之積層膜延伸,接著進行染色處理、交聯處理等之後,由樹脂層形成偏光片層。由基材膜與偏光片層形成的此偏光性積層膜,在偏光片層面上貼合保護膜等之後,將基材膜剝離去除後,可作成偏光片5的單面上具有保護膜等的單面附保護膜之偏光板。只要在剝離基材膜而露出的偏光片層面上進一步貼合保護膜,即可成為兩面附保護膜的偏光板。
偏光片5的厚度,可設為40μm以下,並以30μm以下(例如20μm以下,並以15μm以下為佳,
而以10μm以下更佳)為佳。若藉由日本特開2000-338329號公報或日本特開2012-159778號公報所述之方法,可更容易製造薄膜的偏光片5,更容易將偏光片5的厚度設為例如20μm以下,並以15μm以下為佳,而以10μm以下更佳。偏光片5的厚度,一般為2μm以上。將偏光片5的厚度變小,係有利於複合偏光板、進而液晶顯示裝置的薄型化。
以如上述的方法獲得的偏光片5中,用以將視感度校正單體透射率Ty及視感度校正偏光度Py調整至上述較佳的數值範圍內之具體方法,可列舉:例如調整染色處理中使用的水溶液中之二色性色素的濃度、染色溫度、染色時間,或調整乾燥處理中的溫度或時間之方法。
第1及第2保護膜10、20,可分別為樹脂膜,具體上,可為由具有透光性的(以光學性透明為佳)樹脂形成之膜,例如由如鏈狀聚烯烴系樹脂(聚丙烯系樹脂等)、環狀聚烯烴系樹脂(降莰烯系樹脂等)之聚烯烴系樹脂;如三乙醯基纖維素、二乙醯基纖維素的乙酸纖維素系樹脂;聚酯系樹脂;聚碳酸酯系樹脂;(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聚苯乙烯系樹脂;或此等樹脂之混合物、共聚物等熱塑性樹脂形成之膜。兩面附保護膜的吸收型偏光板100中之第1保護膜10與第2保護膜20,可為由相互同種的樹脂形成之保護膜,亦可為由不同種的樹脂形成之保護膜。
第1及/或第2保護膜10、20,亦可為如相位差膜之同時具有光學機能的保護膜。例如,可藉由將上述熱塑性樹脂形成之膜進行延伸(單軸延伸或雙軸延伸等),或在該膜上形成液晶層等,作成賦予任意相位差值的相位差膜。
鏈狀聚烯烴系樹脂,除了如聚乙烯樹脂、聚丙烯樹脂的鏈狀烯烴之均聚物以外,可舉出由2種以上的鏈狀烯烴形成之共聚物。
環狀聚烯烴系樹脂,係環狀烯烴為聚合單元而聚合的樹脂之總稱。列舉環狀聚烯烴系樹脂的具體例時,係有環狀烯烴的開環(共)聚合物、環狀烯烴的加成聚合物、環狀烯烴與如乙烯、丙烯的鏈狀烯烴之共聚物(代表性為無規共聚物)、及此等經不飽和羧酸或其衍生物改質的接枝聚合物,以及該等之氫化物等。其中,以使用作為環狀烯烴的降莰烯或多環降莰烯單體等降莰烯系單體之降莰烯系樹脂為適用。
乙酸纖維素系樹脂,係纖維素的部分或完全乙酸酯化物,可列舉:例如三乙醯基纖維素(TAC)、二乙醯基纖維素、乙酸丙酸纖維素等。
聚酯系樹脂係具有酯鍵之除了上述乙酸纖維素系樹脂以外的樹脂,一般為包含多元羧酸或其衍生物與多元醇之縮聚物者。多元羧酸或其衍生物係可使用二羧酸或其衍生物,可列舉:例如對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對苯二甲酸二甲酯、萘二羧酸二甲酯等。多元醇可使用二
醇,可列舉:例如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新戊二醇、環己烷二甲醇等。
聚酯系樹脂的具體例係包含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聚萘二甲酸丁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酯、聚萘二甲酸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環己烷二甲酯、聚萘二甲酸環己烷二甲酯。
聚碳酸酯系樹脂,係包含隔著碳酸酯基使單體單元結合的聚合物。聚碳酸酯系樹脂,可為將聚合物骨架修飾而稱為改質聚碳酸酯之樹脂,或共聚之聚碳酸酯等。
(甲基)丙烯酸系樹脂係具有(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為主構成單體之樹脂。(甲基)丙烯酸系樹脂之具體例,係包含:例如,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MS樹脂等);甲基丙烯酸甲酯與具有脂環族烴基的化合物之共聚物(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環己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降莰酯共聚物等)。以使用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甲基)丙烯酸C1-6烷酯為主成分的聚合物為佳,以使用甲基丙烯酸甲酯為主成分(50至100重量%,並以70至100重量%為佳)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系樹脂更佳。
在第1及/或第2保護膜10、20的偏光片5
之反側之表面上,亦可形成如硬塗層、防眩層、抗反射層、抗靜電層、防污層的表面處理層(塗佈層)。
就複合偏光板及液晶顯示裝置的薄膜化而言,第1及第2保護膜10、20的厚度,係以90μm以下為佳,並以50μm以下更佳,而以40μm以下又更佳。就強度及使用性而言,該厚度一般為5μm以上。
列舉吸收型偏光板的較佳實施形態之例時,係有例如第1保護膜10為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膜(降莰烯系樹脂膜等)、第2保護膜20為乙酸纖維素系樹脂膜(TAC膜等)的兩面附保護膜之吸收型偏光板100,及第1保護膜10為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膜(降莰烯系樹脂膜等)或乙酸纖維素系樹脂膜(TAC膜等)的單面附保護膜之吸收型偏光板110、120等。此等實施形態中,第1保護膜10,可為具有配合液晶胞的型式等之面內相位差值及/或厚度方向相位差值的相位差膜。
將貼合在偏光片5上的至少1個保護膜設為透濕度低的樹脂膜者亦為較佳實施形態之一。藉此,可抑制高濕度環境下或高溫高濕度環境下的偏光片5之光學特性的劣化。該保護膜的透濕度,在40℃、相度濕度(RH)90%的環境下,係以400g/m2‧24小時以下為佳,並以300g/m2‧24小時以下更佳,又以100g/m2‧24小時以下又更佳,尤以50g/m2‧24小時以下為特佳。
形成第1及第2接著劑層15、25的接著劑,可使用水性接著劑或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接著劑等。形成第1接著劑層15的接著劑與形成第2接著劑層25的接著劑可為同種,亦可為不同種。
水性接著劑,可舉出包含聚乙烯醇系樹脂水溶液的接著劑、水性二液型胺酯系乳液接著劑等。其中,以包含聚乙烯醇系樹脂水溶液的水性接著劑為適用。
聚乙烯醇系樹脂,除了將乙酸乙烯酯的均聚物之聚乙酸乙烯酯進行皂化處理而得的乙烯醇均聚物以外,亦可使用將乙酸乙烯酯與可和其共聚合的其他單體之共聚物進行皂化處理而得的聚乙烯醇系共聚物,或將此等的羥基部份改質之改質聚乙烯醇系聚合物等。水性接著劑可含有多元醛、水溶性環氧化合物、三聚氰胺系化合物、氧化鋯化合物、鋅化合物等添加劑。
使用水性接著劑時,將偏光片5與保護膜貼合之後,係以進行為去除水性接著劑中所含的水而使其乾燥的乾燥步驟為佳。乾燥步驟後,亦可設置例如在20至45℃左右的溫度中固化之固化步驟。
上述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接著劑,係指用如同紫外線的活性能量線照射而硬化的接著劑,可舉出:例如含有聚合性化合物及光聚合起始劑者、含有光反應性樹脂者、含有貼合劑樹脂及光反應性交聯劑者等。聚合性化合物,可舉出如光硬化性環氧系單體、光硬化性(甲基)丙烯酸系單體、光硬化性胺酯系單體的光聚合性單體、或來
自光聚合性單體的寡聚物。光聚合起始劑,可舉出含有藉由如紫外線的活性能量線之照射而產生如中性自由基、陰離子自由基、陽離子自由基的活性物種之物質者。含有聚合性化合物及光聚合起始劑的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接著劑,係以使用含有光硬化性環氧系單體及光陽離子聚合起始劑者為佳。
使用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接著劑時,係將偏光片5與保護膜貼合之後,視需要而進行乾燥步驟,接著藉由照射活性能量線進行使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接著劑硬化的硬化步驟。活性能量線的光源,雖然無特別的限制,但以波長400nm以下具有發光分佈的紫外線為佳,具體上,可利用低壓水銀燈、中壓水銀燈、高壓水銀燈、超高壓水銀燈、化學燈、黑光燈、微波激發水銀燈、金屬鹵化物燈等。
在使用接著劑的偏光片5與保護膜的貼合之前,亦可視需要而在偏光片5的貼合面及/或保護膜的貼合面上進行表面活性化處理,例如電漿處理、電暈處理、紫外線照射處理、火焰處理、皂化處理等。
吸收型偏光板100、110中的第1保護膜10的外表面、或吸收型偏光板120中的偏光片5的外表面,亦可積層黏著劑層(例如參照第4圖),以使複合偏光板貼合在其他構件(例如適用於液晶顯示裝置時的液晶胞或其他的光學膜)
上。形成黏著劑層的黏著劑,一般係包含以(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苯乙烯系樹脂、聚矽氧系樹脂等為基體聚合物,並在其中加入如異氰酸酯化合物、環氧化合物、氮丙啶化合物的交聯劑之黏著劑組成物。並且亦可含有微粒而作成顯示光散射性的黏著劑層。黏著劑層的厚度可為1至40μm,但以在不損及加工性、耐久性的特性之範圍下以形成薄質者為佳,具體上是以3至25μm為佳。
形成黏著劑層的方法並無特別的限制,可在保護膜等的表面上塗佈含有包含上述基體聚合物的各成分之黏著劑組成物(黏著劑溶液),進行乾燥後形成黏著劑層,亦可在分離膜(剝離膜)上形成黏著劑層之後,將此黏著劑層轉移到保護膜等的表面上。將黏著劑層形成在保護膜等的表面上時,亦可視需要而在保護膜等的貼合面及/或黏著劑層的貼合面上進行表面活性化處理,例如電漿處理、電暈處理等。
關於黏著劑層之上述記載,亦可適用第1圖及第3圖表示的第1黏著劑層41及第2圖表示的第2黏著劑層42。
偏光板,可含有積層在黏著劑層的外表面之分離膜。分離膜可為包含聚乙烯等聚乙烯系樹脂、聚丙烯等聚丙烯系樹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等聚酯系樹脂等之膜。其中,以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的延伸膜為佳。
在吸收型偏光板100、110中的第1保護膜10的外表面或吸收型偏光板120中的偏光片5的外表面,
例如亦可隔著接著劑層或黏著劑層而積層吸收型偏光板以外的具有光學機能之光學膜。此種光學膜,可舉出在基材表面上塗佈液晶性化合物,而配向的光學補償膜;包含聚碳酸酯系樹脂或環狀聚烯烴系樹脂之相位差膜等。
藉由在上述的偏光片5的單面上隔著第1接著劑層15依常法貼合第1保護膜10,可得第3圖(a)及(b)表示的單面附保護膜之吸收型偏光板110、120。並且,只要在偏光片5的另一面上隔著第2接著劑層25貼合第2保護膜20,即可得第1圖及第2圖表示的兩面附保護膜之吸收型偏光板100。獲得吸收型偏光板100中,可同時貼合第1及第2保護膜10、20,亦可逐次的貼合。
不僅限於包含單體(單獨)膜的偏光片5上貼合保護膜的方法,如上述,亦可利用支撐製程中的聚乙烯醇系樹脂層及偏光片用之基材膜製作吸收型偏光板。此時,單面附保護膜之吸收型偏光板110、120,係可依序由例如包含下述步驟的方法製造:
藉由在基材膜的至少一面上塗佈含有聚乙烯醇系樹脂的塗佈液之後使其乾燥後形成聚乙烯醇系樹脂層而得到積層膜的樹脂層形成步驟、
將積層膜進行單軸延伸而得到延伸膜的延伸步驟、
藉由以二色性色素將延伸膜的聚乙烯醇系樹脂層進行染色後形成偏光片5而得到偏光性積層膜的染色步驟、
在偏光性積層膜的偏光片5上貼合第1保護膜10而得到貼合膜的第1貼合步驟、
自貼合膜剝離去除基材膜而得到單面附保護膜的吸收型偏光板110、120之剝離步驟。
製作第1圖及第2圖表示的兩面附保護膜之吸收型偏光板10時,吸收型偏光板的製造方法,係在剝離步驟之後,並包含在吸收型偏光板110、120的偏光片5之側面貼合第2保護膜20的第2貼合步驟。
反射型偏光板200,係具有將背光分離成透射偏光與反射偏光或散射偏光的機能之偏光轉換元件。因藉由將反射型偏光板200配置在吸收型偏光板100、110、120上而可改善背光的利用效率,故可改善液晶顯示裝置的亮度。反射型偏光板200,亦可使用市售者。藉由在液晶胞上積層複合偏光板而建構液晶顯示裝置時,反射型偏光板200是配置在吸收型偏光板100、110、120中的液晶胞之反側的面上。
反射型偏光板200,可為例如各向異性反射偏光片。各向異性反射偏光片之一例,係將一方的振動方向之直線偏光透射,將另一方的振動方向之直線偏光反射的各向異性多重薄膜,其具體例是3M製的「DBEF」(日本特開平4-268505號公報等)、「APF」(3M公司製,可自住
友3M(股)取得)。各向異性反射偏光片的另一例,係例如膽甾醇型液晶層與λ/4板之複合物,其具體例是日東電工製的「PCF」(日本特開平11-231130號公報等)。各向異性反射偏光片的又另一例,係反射柵偏光片,其具體例係:在金屬上施予微細加工而即使在可見光區域亦可射出反射偏光的金屬晶格反射偏光片(美國專利第6288840號說明書等)、將金屬微粒添加在高分子基質中而延伸之膜(日本特開平8-184701號)。
反射型偏光板200的厚度可為10至100μm左右,但就複合偏光板及液晶顯示裝置的薄膜化而言,係以10至50μm為佳。反射型偏光板200,通常可如第1圖至第3圖所示的隔著第1黏著劑層41而積層在吸收型偏光板100、110、120上。但,亦可使用接著劑貼合。第1圖及第2圖中,反射型偏光板200是隔著第1黏著劑層41而積層在第2保護膜20上,第3圖(a)中,反射型偏光板200是隔著第1黏著劑層41而積層在偏光片5上,第3圖(b)中,反射型偏光板200是隔著第1黏著劑層41而積層在第1保護膜10上。在反射型偏光板200中的黏著劑層30之反側的面上,亦可設置如硬塗層、防眩層、光擴散層、如具有1/4波長的相位差值之相位差層(相位差膜)的光學機能層。同時,亦可在反射型偏光板200與藍光透射抑制層300之間配置保護膜或相位差膜等。
反射型偏光板200,係以該反射軸與吸收型偏光板100、110、120的吸收軸之形成角度α為平行或略
為平行的積層在吸收型偏光板100、110、120上為佳。平行或大約平行,具體上是指上述角度α為0±4°。角度α為上述範圍內,係指有利於抑制黑色顯示時的漏光,進而改善液晶顯示裝置的對比。角度α的測定方法,係依照下述實施例之項所述。
藍光透射抑制層300,係抑制380至500nm的波長區域內的藍光透射之層,較佳的是抑制整個上述波長區域內的藍光透射之層。為賦予複合偏光板良好的亮度改善性能,藍光透射抑制層300在500至780nm的波長區域內之平均透射率T(500-780)為90%以上,以95%以上為佳。同時,為賦予複合偏光板良好的對比改善性能,藍光透射抑制層300在380至500nm的波長區域內之平均透射率T(380-500)為80%以下,並以75%以下為佳。藍光透射抑制層300的500至780nm的波長區域內之平均透射率T(500-780),可利用分光光度計測定各波長(刻紋5nm)中的透射率,藉由求出500至780nm的波長區域內之該等的平均而得。380至500nm的波長區域內之平均透射率T(380-500)亦同。
如第2圖所示,藍光透射抑制層300,亦可用在基材膜301的一面上具有藍光透射抑制層300之藍光透射抑制層350的形態納入複合偏光板中。但,藍光透射抑制層300,並不一定要積層在基材膜301的表面上,例
如亦可如同將藍光透射抑制層300設為內層的在基材膜301之內部形成三層結構膜,或藍光透射抑制層300亦可為本身具有藍光透射抑制機能的基材膜301。
基材膜301,可由具有透光性(以光學透明性為佳)之熱塑性樹脂構成,其具體例,可引用上述的保護膜所述。其中,基材膜301,係以選自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聚碳酸酯系樹脂、纖維素酯系樹脂、聚酯系樹脂及(甲基)丙烯酸系樹脂所成群組中的樹脂所構成者為佳。
基材膜301可具有相位差特性,可為例如λ/2板、λ/4板等相位差板(相位差膜)。以λ/4板為佳。,藉由對基材膜301賦予相位差特性,藉由將此基材膜301(以λ/4板為佳)配置在反射型偏光板200的外側(藉由在液晶胞上積層複合偏光板而建構液晶顯示裝置時,在反射型偏光板200中的液晶胞(及吸収型偏光板100、110、120)之反側),可賦予複合偏光板更良好的亮度改善性能。
基材膜301為λ/4板時,藍光透射抑制層350,係以反射型偏光板200的反射軸方向為基準,以基材膜301的慢相軸方向為反時針旋轉約45°或約135°傾斜之方式配置。約45°是指45°±20°,約135°是指135°±20°。以反射型偏光板200的反射軸方向為基準的基材膜301之慢相軸的角度θ1為上述範圍外時,容易使亮度的改善效果不足。角度θ1(反射型偏光板200的反射軸方向基準,反時針旋轉),係以45±10°或135±10°的範圍為佳,並以45±5°或135±5°的範圍更佳。係為相位差板的基材膜301,可為以選自
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聚碳酸酯系樹脂、纖維素酯系樹脂、聚酯系樹脂及(甲基)丙烯酸系樹脂所成群組中的樹脂構成之延伸膜。
藍光透射抑制層300的厚度,係例如0.1至100μm,以藍光透射抑制層300與基材膜301所構成的藍光透射抑制膜350之厚度,係例如5至300μm。藍光透射抑制層300及藍光透射抑制膜350,可使用從來即知的構成者,亦可使用市售品。
抑制藍光透射的藍光透射抑制層300及藍光透射抑制膜350,可分類為以吸收該藍光而抑制藍光透射者(吸收型)與以反射該藍光而抑制藍光透射者(反射型)。本發明中,可使用任何一型。
複合偏光板中的藍光透射抑制層300或藍光透射抑制層350之配置位置,並無特別的限制。例如第1圖至第3圖之例,係依吸收型偏光板100、110、120、反射型偏光板200與藍光透射抑制層300或藍光透射抑制膜350的順序配置,可將藍光透射抑制層300或藍光透射抑制膜350配置在反射型偏光板200中的吸收型偏光板100、110、120之反側,亦可配置在除此以外的位置(例如,吸收型偏光板100、110、120中的反射型偏光板200之反側,或吸收型偏光板100、110、120與反射型偏光板200之間)上。
藍光透射抑制層300或藍光透射抑制膜350為反射型時,藉由在液晶胞上積層複合偏光板而建構液晶
顯示裝置中,使藍光透射抑制層300或藍光透射抑制膜350配置在液晶胞與吸收型偏光板100、110、120之間,或吸收型偏光板100、110、120與反射型偏光板200之間時,可使藍光透射抑制層300或藍光透射抑制膜350成為偏光消除要素。所以,如為反射型時,藍光透射抑制層300或藍光透射抑制膜350,係以配置在反射型偏光板200中的吸收型偏光板100、110之反側者為佳。
若藉由本發明的複合偏光板,可使適用此之液晶顯示裝置的亮度及對比變高。液晶顯示裝置的亮度,可用市售的亮度計或分光放射計測定。以此等的測定裝置測定之亮度值,係視感度經校正者。
另一方面,液晶顯示裝置的亮度及對比,可實際建構液晶顯示裝置後,直接測定其亮度及對比而評定,亦可在複合偏光板的各波長λ中之透射率(Tx(λ)或Ty(λ))上乘以「液晶胞與背光之組合」中的各波長λ之發光強度(P(λ)),將視感度經校正的白色顯示時之亮度L(=下述式(3)的分子)及該白色顯示時的亮度L與黑色顯示時的亮度(=下述式(3)的分母)之比定義的對比SCR分別作為指標而評定。作為此等指標的亮度L及對比SCR,可為380至780nm的波長範圍中之值,分別設為L(380-780)、SCR(380-780)。L(380-780)、SCR(380-780)越大時,液晶顯示裝置的亮度、對比也越高。
SCR(380-780),係定義如下述式(3)。
式(3)中的右邊之分子,係波長380至780nm中的P(λ)‧y(λ)‧TX(λ)之累積值,分母是波長380至780nm中的P(λ)‧y(λ)‧TY(λ)之累積值。在本發明中,SCR(380-780)的實際測定中之此等累積值,係分別以刻紋5nm測定380至780nm中的P(λ)‧y(λ)‧TX(λ)、P(λ)‧y(λ)‧TY(λ)時之和而求得。
上述式(3)中的P(λ),係在背光上積層液晶胞,以背光點亮的狀態測定之發光強度,y(λ),係2度視角色匹配函数(明視覺中的相對視感度函数)。同時,Tx(λ)及Ty(λ)分別表示下述式(4)及(5)。
TX(λ)=0.5×[Tp(λ)2+Tc(λ)2]/100 (4)
TY(λ)=Tp(λ)×Tc(λ)/100 (5)
上述式(4)及(5)中的Tp(λ),係以射入的波長λ nm之直線偏光與平行尼科爾的關係測定之複合偏光板的透射率(%),Tc(λ)係以射入的波長λ nm之直線偏光與平行尼科爾的關係測定之複合偏光板的透射率(%)。Tp(λ)及Tc(λ)的測定裝置係使用分光光度計。欲更準確評定Tc(λ)值時,必須使用可測定至更高吸光度區域的分光光度計,具體上係使用可測定吸光度7至8左右的分光
光度計。此種分光光度計,可舉出日本分光(股)製的分光光度計「V7100」等。使直線偏光射入的方法,通常已知是使用包含方解石等之偏光稜鏡的方法,偏光稜鏡的消光比是設在10-5以下。
複合偏光板中含有的構成層(例如吸收型偏光板的保護膜或藍光透射抑制膜的基材膜等)為實質上均不具有相位差特性時(具體上是波長590nm中的面內相位差值Re及厚度方向相位值Rth為10nm以下時)、或即便具有相位差特性,其慢相軸與偏光片的吸收軸平行或垂直時,可直接將該複合偏光板作為SCR(380-780)的測定試樣使用。另一方面,在偏光片的兩面上配置具有相位差特性之層,且該等之慢相軸不與偏光片的吸收軸平行或正交時,因該相位差而不能準確地測定Tp(λ)、Tc(λ),故只要例如吸收型偏光板的保護膜具有相位差特性,在已自吸收型偏光板剝離去除此保護膜者上積層反射型偏光板及藍光透射抑制層者,或與吸收型偏光板中含有者相同,將偏光片上積層有反射型偏光板及藍光透射抑制層者作為測定試樣。
面內相位差值Re及厚度方向相位差值Rth,係分別定義如下述式。
Re=(nx-ny)×d
Rth=[(nx+ny)/2-nz]×d
式中,nx是膜面內的慢相軸方向(x軸方向)之折射率,ny是膜面內的快相軸方向(面內中與x軸正交的y軸方向)之
折射率,nz是膜厚度方向(垂直於膜面的z軸方向)之折射率,d是膜之厚度。
就液晶顯示裝置的對比而言,本發明的複合偏光板之SCR(380-780)係以30000以上為佳,並以40000以上更佳。
參照表示本發明的液晶顯示裝置之層構成的一例之第4圖,本發明的液晶顯示裝置,係依序含有背光60、上述本發明的複合偏光板及液晶胞50。第4圖係使用第1圖表示的複合偏光板1作為複合偏光板之例。複合偏光板1、2、3、4一般係作為背面側(背光側)偏光板使用,其吸收型偏光板100、110、120配置在較反射型偏光板200更近液晶胞50側。同時,複合偏光板1、2、3、4依序含有吸收型偏光板100、110、120、反射型偏光板200與藍光透射抑制層300時,藍光透射抑制層300成為背光60側。複合偏光板1、2、3、4,可隔著第3黏著劑層43而積層在液晶胞50上。液晶胞50的驅動方式可為一般習知的方式,惟以面內切換(IPS,in-plane switching)、垂直定向(VA)型為佳。
液晶顯示裝置,一般係進一步包含前面側(能見側)偏光板70,其是積層在液晶胞50中積層背面側偏光板(本發明的複合偏光板)之面的反側之面上。前面側偏光板70,同時亦可隔著黏著劑層而積層在液晶胞50上。
前面側偏光板70、液晶胞50及背面側偏光板構成液晶面板。
背光60上不積層複合偏光板而積層液晶胞50,背光60點亮時通過液晶胞50而發出的光之光譜,在全波長中並非一樣,而是每一波長存在強弱。此強弱,係依來自背光的發光光譜與液晶胞50具有的彩色濾光片之設計而決定。
第5圖至第7圖,係表示在背光上積層液晶胞,背光以點亮時的狀態測定的發光光譜之例者。第5圖是在背光上使用冷陰極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之例,第6圖是使用高顯色型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LED)之例,第7圖是使用模擬白色型LED之例。因液晶胞的彩色濾光片之設計,對液晶顯示裝置的色系製作很重要,雖然每一公司的設計不同,但大多是以紅(R)、綠(G)、藍(B)的三色構成者。因背光之型式而使發光的原理不同,故在背光上積層液晶胞時的發光光譜之形狀也有若干程度的特徵。
在背光上積層液晶胞時的發光光譜之形狀,大致上可分為二個類型。其一類型係如第5圖及第6圖所示,含有藍(B)、綠(G)及紅(R)的三個發光波峰之類型(以下,亦稱BGR型。)。另一類型係如第7圖所示,含有藍(B)及黃(Y)的二個發光波峰之類型(以下,亦稱BY型。)。
若藉由本發明的複合偏光板,發光光譜為任一類型均可實現高亮度且高對比的液晶顯示裝置,但本
發明在藍色區域的發光強度高之發光光譜中特別有效。亦即,將複合偏光板具備的吸收型偏光板之視感度校正單體透射率Ty較為提高而獲得高亮度時,通常會使吸收型偏光板中的藍色區域之吸光度變低,在此波長區域的光在黑色顯光時特別容易造成漏光(漏藍光),若藉由含有藍光透射抑制層的本發明之複合偏光板,因可有效地抑制發光強度高的藍色區域之漏光,故可提供高亮度且高對比的液晶顯示裝置。
在背光上積層液晶胞,背光以點亮的狀態測定之發光光譜中,藍色區域的發光強度高的發光光譜,具體上是指,BY型中滿足下述式(1):L(Bmax)/L(Ymax)>1 (1),同時BGR型中滿足下述式(2):L(Bmax)/L(Gmax)>1,且L(Bmax)/L(Rmax)>1 (2)。
上述式(1)及(2)中,Bmax、Gmax、Ymax及Rmax分別表示藍色、綠色、黃色及紅色的發光波峰波長,L(Bmax)、L(Gmax)、L(Ymax)及L(Rmax),係分別表示發光波峰波長Bmax、Gmax、Ymax及Rmax中的發光強度。
例如,如手機的液晶顯示裝置之LED背光型者,波峰係如第6圖及第7圖的清晰,非常清楚,但在大型液晶電視等中見到的CCFL型之背光中,也有如第5圖的1色是由數個微細波峰構成。因此,Bmax,係設為發光波峰波長380至500nm中的發光波峰內,積分面積為最大的波峰之發光波峰波長。波峰波長,如干擾的微細跳躍
等並不計為波峰,可視需要而進行適當的正態分佈近似等擬合方式而決定。同樣地,Gmax及Ymax係發光波峰波長500至570nm中的發光波峰內,積分面積為最大的波峰之發光波峰波長,Rmax是發光波峰波長570至700nm的發光波峰內,積分面積為最大的波峰之發光波峰波長。
又,通常在背光上積層液晶胞,背光以點亮的狀態測定之發光光譜,在By型中係滿足下述式(6):(Ymax-550)<(550-Bmax) (6),同時在BGR型中,係滿足下述式(7):(Rmax-550)<(550-Bmax) (7)。
上述式(6)及(7)中的「550」,係考量人類肉眼的靈敏度為最高波長約550nm的光,此等式,在測定視感度經校正的亮度時,係指相較於紅光或黃光時,藍光是弱測量。將白色LED等使用於背光的如手機或PDA之可攜式用途的液晶顯示裝置中,尤其在其原理上,為能控制長波長側的波峰,故高度傾向充分滿足式(1)及(6)或式(2)及(7)。然而,即使在使用CCFL型的背光之大型電視等中,就色系製作等而言,係以充分滿足該式者為佳。
以下,表示實施例及比較例以更具體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不侷限於此等例之範圍中。
利用尼康(Nikon)(股)製的數位微米計「MH-15M」測定。
利用附積分球的分光光度計[日本分光(股)製的「V7100」,2度視角;C光源],測定各波長(刻痕5nm)中的透射率。求取380至500nm的波長區域中的該等之平均,將此設為380至500nm的波長區域中的平均透射率T(380-500);求取500至780nm的波長區域中的該等之平均,將此設為500至780nm的波長區域中的平均透射率T(500-780)。藍光截止膜的平均透射率,實質上可說是與具有其之藍光透射抑制層的平均透射率相同。
單體透射率及偏光度係分別定義如下述式:單體透射率(λ)=0.5×(Tp(λ)+Tc(λ))
偏光度(λ)=100×(Tp(λ)-Tc(λ))/(Tp(λ)+Tc(λ))。
Tp(λ),係以射入的波長λ nm之直線偏光與平行尼科爾的關係測定之吸收型偏光板之透射率(%),Tc(λ)係以射入的波長λ nm之直線偏光與交叉尼科爾的關係測定之吸收型偏光板之透射率(%)。
視感度校正單體透射率Ty及視感度校正偏光度Py,係藉由JIS Z 8701之2度視角(C光源)對每一波長求得的單體透射率(λ)及偏光度(λ)進行視感度校正者,使用附積分球的分光光度計[日本分光(股)製的
「V7100」,2度視角;C光源]測定。又,測定是以吸收型偏光板單體進行。測定時,係安裝成使入射光射入至反射型偏光板貼合之面的反側上。同時,Ty及Py是波長380至780的範圍中以刻紋5nm測定。
反射型偏光板的反射軸與吸收型偏光板的吸收軸形成之角度α,係自複合偏光板中分離反射型偏光板與吸收型偏光板,將同一邊作為基準邊,利用王子計測機器(股)製的自動雙折射計「KOBRA-WPR」以旋轉分析儀法測定反射型偏光板的反射軸及吸收型偏光板的吸收軸,依照下述式(8)計算出。
α=(反射型偏光板的反射軸角度)-(吸收型偏光板的吸收軸角度) (8)
藉由乾式延伸,將厚度30μm的聚乙烯醇膜(平均聚合度約2400,皂化度99.9莫耳%以上)進行單軸延伸至約4倍,進而保持拉緊狀態,浸漬在40℃的純水中40秒之後,在28℃中浸漬在碘/碘化鉀/水的重量比為0.044/5.7/100的染色水溶液中30秒進行染色處理。然後,在70℃中浸漬在碘化鉀/硼酸/水的重量比為11.0/6.2/100的硼酸水溶液中
120秒。接著,用8℃的純水清洗15秒之後,以300N/m的張力中保持的狀態,在60℃中乾燥50秒,接著在75℃中乾燥20秒,獲得聚乙烯醇膜中吸附配向碘的厚度12μm之偏光片。
對水100重量份,溶解3重量份的羧基改質聚乙烯醇[購自Kuraray(股)的商品名「KL-318」],在該水溶液中添加1.5重量份的水溶性環氧樹脂之聚醯胺環氧系添加劑[購自田岡化學工業(股)的商品名「Sumirez Resin 650(30)」,固形份濃度30重量%之水溶液],調製成水性接著劑。將此水性接著劑塗佈在上述(1)中獲得的偏光片之一面上,藉由軋輥,隔著接著劑層貼合厚度25μm的三乙醯基纖維素(TAC)膜[Konica Minolta Opt(股)製的商品名「KC2UA」,無相位差特性]作為保護膜,同時在另一面上隔著包含相同的水性接著劑之接著劑層,貼合面內相位差值10nm以下之厚度23μm的降莰烯系樹脂膜[日本Zeon(股)製的商品名「ZEONOR」]。一邊使張力保持在280N/m,一邊在貼合5秒後在60℃中對該貼合物進行乾燥處理220秒,接著在80℃中乾燥處理125秒,獲得視感度校正單體透射率Ty為43.0%、視感度校正偏光度Py為99.99%的吸收型偏光板。然後,在降莰烯系樹脂膜的外表面貼合厚度25μm之片狀黏著劑[琳得克(Lintec)(股)製的商品名「# 7」]。
在上述(2)中獲得的吸收型偏光板之TAC膜側的外表面,隔著厚度25μm之片狀黏著劑[琳得克(股)製的商品名「# 7」],貼合厚度26μm之反射型偏光板[3M公司製的商品名「APF」,購自住友3M(株)],使反射型偏光板的反射軸相對於吸收型偏光板的吸收軸之形成角度α為反時針旋轉成4°。
接著,在反射型偏光板的外表面貼合藍光截止膜A[ELECOM公司製的商品名「EF-FLBL系列」,反射型],獲得複合偏光板。藍光截止膜A的T(380-500)、T(500-780)分別是78.9%、95.0%。
除了使用藍光截止膜B[三和(Sanwa Supply)(股)製的商品名「LCD-140WBC」,吸收型]取代藍光截止膜A以外,其餘與實施例1相同,獲得複合偏光板。藍光截止膜B的T(380-500)、T(500-780)分別是73.8%、79.7%。
除了不貼合藍光截止膜A以外,其餘與實施例1相同,獲得複合偏光板。
除了在聚乙烯醇膜的染色處理中,使用碘/碘化鉀/水
的重量比為0.04/5.7/100的染色水溶液以外,其餘與實施例1相同,獲得複合偏光板。所得的吸收型偏光板之視感度校正單體透射率Ty、視感度校正偏光度Py分別為43.5%、99.97%。
除了使用藍光截止膜B取代藍光截止膜A以外,其餘與實施例2相同,獲得複合偏光板。
除了不貼合藍光截止膜A以外,其餘與實施例2相同,獲得複合偏光板。
如上述,液晶顯示裝置的亮度可由亮度L(380-780)評定。L(380-780)越大,液晶顯示裝置的亮度越高。L(380-780),係與上述式(3)中的右邊之分子同義,波長380至780nm的範圍中以刻紋5nm(d λ=5nm)用以上說明的方法測定Tp(λ)及Tc(λ),依照上述式(3)及(4)求得。對P(λ),係使用在下述背光1上積層下述VA型液晶胞者的發光光譜(第7圖)。將結果表示於表2中。
如上述,液晶顯示裝置的對比可由對比SCR(380-780)評定。SCR(380-780)越大,液晶顯示裝置的對比越高。波長380至780nm的範圍中以刻紋5nm(d λ=5nm)用以上說明的方法測定Tp(λ)及Tc(λ),依照上述式(3)至(5)求得SCR(380-780)。對上述式(3)中的P(λ),係使用在下述背光1上積層下述VA型液晶胞者的發光光譜(第7圖)。將結果表示於表2中。
同時,對P(λ)除了使用下述背光2上積層下述VA型液晶胞者的發光光譜(第6圖)以外,其餘與上述相同,求得L’(380-780)及SCR’(380-780)。將結果表示於表2中。
背光1係模擬白色型LED背光。在此積層VA型液晶胞,背光1以點亮的狀態測定之發光光譜表示於第7圖中。同時,背光2係高顯色型LED背光將在此積層VA型液晶胞,背光2以點亮的狀態測定之發光光譜表示於第6圖。發光光譜的測定時,係利用TOPCON製的分光放射計「SR-UL1」。將由此等發光光譜求得的發光光譜特性整理於下述的表1中。
1‧‧‧複合偏光板
5‧‧‧偏光片
10‧‧‧第1保護膜
15‧‧‧第1接著劑層
20‧‧‧第2保護膜
25‧‧‧第2接著劑層
41‧‧‧第1黏著劑層
100‧‧‧吸收型偏光板
200‧‧‧反射型偏光板
300‧‧‧藍光透射抑制層(藍光截止層)
Claims (9)
- 一種複合偏光板,其包含吸收型偏光板、反射型偏光板以及抑制380至500nm的波長區域內之藍光透射的藍光透射抑制層,前述藍光透射抑制層之500至780nm的波長區域的平均透射率為90%以上,且380至500nm的波長區域的平均透射率為80%以下,前述反射型偏光板的反射軸與前述吸收型偏光板的吸收軸之形成角度為0±4°。
- 一種複合偏光板,其包含吸收型偏光板、反射型偏光板以及抑制380至500nm的波長區域內之藍光透射的藍光透射抑制層,前述藍光透射抑制層之500至780nm的波長區域的平均透射率為90%以上,且380至500nm的波長區域的平均透射率為80%以下,前述吸收型偏光板之視感度校正單體透射率為42.6至44.0%、視感度校正偏光度為99.5%以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複合偏光板,其中,前述反射型偏光板的反射軸與前述吸收型偏光板的吸收軸之形成角度為0±4°。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複合偏光板,其中,前述吸收型偏光板係包含偏光片與積層在該偏光片之至少一面上的樹脂膜。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複合偏光板,其中,前述 吸收型偏光板係包含偏光片與積層在該偏光片之至少一面上的樹脂膜。
- 一種複合偏光板,其包含吸收型偏光板、反射型偏光板以及抑制380至500nm的波長區域內之藍光透射的藍光透射抑制層,前述藍光透射抑制層之500至780nm的波長區域的平均透射率為90%以上,且380至500nm的波長區域的平均透射率為80%以下,其中,前述吸收型偏光板係包含偏光片、隔著接著劑層而積層在該偏光片之一面上的乙酸纖維素系樹脂膜以及隔著接著劑層而積層在該偏光片之另一面上的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膜。
- 一種複合偏光板,其包含吸收型偏光板、反射型偏光板以及抑制380至500nm的波長區域內之藍光透射的藍光透射抑制層,前述藍光透射抑制層之500至780nm的波長區域的平均透射率為90%以上,且380至500nm的波長區域的平均透射率為80%以下,其中,前述吸收型偏光板係包含偏光片以及隔著接著劑層而積層在該偏光片之一面上的乙酸纖維素系樹脂膜或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膜,前述反射型偏光板係在前述偏光片的另一面上、或在前述乙酸纖維系樹脂膜或前述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膜之面上隔著黏著劑層而被積層。
- 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依序含有背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複合偏光板及液晶胞,前述複合偏光板係配置成該吸收型偏光板比前述反射型偏光板更靠近前述液晶胞側。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在前述背光上積層前述液晶胞,以前述背光點亮的狀態測定之發光光譜中,將藍色、綠色、黃色及紅色的發光波峰波長之發光強度分別設為L(Bmax)、L(Gmax)、L(Ymax)及L(Rmax)時,滿足下述式(1)或下述式(2):L(Bmax)/L(Ymax)>1 (1) L(Bmax)/L(Gmax)>1,且L(Bmax)/L(Rmax)>1 (2)。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021187 | 2015-02-05 | ||
JP2015021187A JP6486128B2 (ja) | 2015-02-05 | 2015-02-05 | 複合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632926A TW201632926A (zh) | 2016-09-16 |
TWI696852B true TWI696852B (zh) | 2020-06-21 |
Family
ID=565703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5103105A TWI696852B (zh) | 2015-02-05 | 2016-02-01 | 複合偏光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486128B2 (zh) |
KR (1) | KR102502464B1 (zh) |
CN (1) | CN105866871B (zh) |
TW (1) | TWI69685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8124467A (ja) * | 2017-02-02 | 2018-08-09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複合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JP6905350B2 (ja) * | 2017-02-21 | 2021-07-21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光学部材 |
JP7203486B2 (ja) * | 2017-03-03 | 2023-01-13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光学フィルム原反ロー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光学部材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
JP7309843B2 (ja) * | 2017-03-03 | 2023-07-18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光学フィルム原反ロー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光学部材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
TW201942605A (zh) * | 2018-02-09 | 2019-11-01 | 日商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 圓偏光板及光學顯示器件 |
TWI843713B (zh) * | 2018-02-09 | 2024-06-01 | 日商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 圓偏光板及光學顯示器件 |
WO2019235064A1 (ja) * | 2018-06-06 | 2019-12-12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 |
CN109343164A (zh) * | 2018-10-30 | 2019-02-15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偏光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
KR20200113498A (ko) * | 2019-03-25 | 2020-10-07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편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학표시장치 |
EP3963388A1 (en) * | 2019-05-03 | 2022-03-09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Optical system |
WO2021130580A1 (en) * | 2019-12-23 | 2021-07-01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Optical stack and display |
US11703709B1 (en) * | 2021-02-02 | 2023-07-18 | Meta Platforms Technologies, Llc | Optical element with linear polarizer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0996C (zh) * | 1997-07-30 | 2003-09-10 | 时至准钟表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装置 |
CN100462804C (zh) * | 2004-11-29 | 2009-02-18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液晶显示装置 |
WO2012078543A2 (en) * | 2010-12-10 | 2012-06-14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Glare reducing glazing articles |
WO2012148983A2 (en) * | 2011-04-28 | 2012-11-01 | Dolby Laboratories Licensing Corporation | Dual panel display with cross bef collimator and polarization-preserving diffuse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228332A (ja) * | 1999-12-09 | 2001-08-24 | Sumitomo Chem Co Ltd | 偏光素子、偏光光源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JP3819777B2 (ja) * | 2002-01-09 | 2006-09-13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用電磁波シールドフィルタ、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用フィルタおよぴ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表示装置 |
JP4288946B2 (ja) * | 2003-01-16 | 2009-07-01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積層偏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
JP2006349972A (ja) * | 2005-06-16 | 2006-12-28 | Asahi Kasei Corp | 偏光分離シー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発光ユニット |
JP5283146B2 (ja) * | 2005-07-01 | 2013-09-04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液晶表示装置 |
JP4602878B2 (ja) * | 2005-09-14 | 2010-12-22 | 株式会社 日立ディスプレイズ | 液晶表示装置 |
JP4793082B2 (ja) * | 2006-04-28 | 2011-10-12 |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 ロール状反射型偏光素子、ロール状反射吸収一体型偏光素子、ロール状視野角拡大反射吸収一体型偏光素子及びロール状位相差補償反射吸収一体型偏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
JP2007316156A (ja) * | 2006-05-23 | 2007-12-06 | Sony Corp | 液晶パネル、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光学素子 |
US20080192482A1 (en) * | 2007-02-12 | 2008-08-14 | Laney Thomas M | Tensioned optical element and display |
JP5076604B2 (ja) * | 2007-04-04 | 2012-11-21 | 東レ株式会社 | 反射型偏光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
JP5151296B2 (ja) * | 2007-07-26 | 2013-02-27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粘着剤層を備える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る複合偏光板のセット |
JP2009047802A (ja) * | 2007-08-16 | 2009-03-05 |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 反射型偏光板、積層光学部材、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JP5078724B2 (ja) * | 2008-04-22 | 2012-11-21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集光シート、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JP5147014B2 (ja) * | 2008-10-08 | 2013-02-20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高コントラスト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JP5359541B2 (ja) * | 2009-05-12 | 2013-12-04 |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 凹凸形状を有する金属細線シー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凹凸形状を有する金属細線シート |
WO2011058780A1 (ja) * | 2009-11-11 | 2011-05-19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
JP5650963B2 (ja) * | 2010-09-13 | 2015-01-07 | タレック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 保護眼鏡用遮光レンズ |
WO2013084924A1 (ja) * | 2011-12-07 | 2013-06-13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偏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偏光板 |
JP2014167577A (ja) * | 2013-02-28 | 2014-09-11 | Fujifilm Corp | 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KR102385405B1 (ko) * | 2013-05-14 | 2022-04-08 | 도요보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액정표시장치, 편광판 및 편광자 보호 필름 |
JP6310645B2 (ja) * | 2013-05-20 | 2018-04-11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光学部材、偏光板のセット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WO2014208748A1 (ja) * | 2013-06-28 | 2014-12-31 | 日本化薬株式会社 | 紫外線硬化型ハードコート樹脂組成物 |
JPWO2014208749A1 (ja) * | 2013-06-28 | 2017-02-23 | 日本化薬株式会社 | 紫外線硬化型ハードコート樹脂組成物 |
-
2015
- 2015-02-05 JP JP2015021187A patent/JP6486128B2/ja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1-29 KR KR1020160011226A patent/KR102502464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6-02-01 TW TW105103105A patent/TWI696852B/zh active
- 2016-02-05 CN CN201610080908.7A patent/CN10586687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0996C (zh) * | 1997-07-30 | 2003-09-10 | 时至准钟表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装置 |
CN100462804C (zh) * | 2004-11-29 | 2009-02-18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液晶显示装置 |
WO2012078543A2 (en) * | 2010-12-10 | 2012-06-14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Glare reducing glazing articles |
WO2012148983A2 (en) * | 2011-04-28 | 2012-11-01 | Dolby Laboratories Licensing Corporation | Dual panel display with cross bef collimator and polarization-preserving diffuser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866871A (zh) | 2016-08-17 |
KR102502464B1 (ko) | 2023-02-21 |
JP6486128B2 (ja) | 2019-03-20 |
TW201632926A (zh) | 2016-09-16 |
CN105866871B (zh) | 2020-05-05 |
JP2016143026A (ja) | 2016-08-08 |
KR20160096545A (ko) | 2016-08-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696852B (zh) | 複合偏光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 |
TWI459056B (zh) | 偏光性積層膜、偏光板及該等之製造方法 | |
JP6499115B2 (ja) | 偏光板 | |
JP7068377B2 (ja) | 偏光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含む偏光板 | |
TWI647492B (zh) | 光學積層體及畫像顯示裝置 | |
JP6690907B2 (ja) | 光学積層体、複合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
JP2006047978A (ja) | 偏光子、そ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
WO2013042795A1 (ja) | 延伸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WO2011067993A1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TWI611222B (zh) | 複合偏光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 |
KR102242306B1 (ko) | 편광판의 제조 방법 | |
WO2014148639A1 (ja) | 偏光性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 |
JP2013200445A (ja) | 円偏光板 | |
KR20160146540A (ko) | 편광 필름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편광판 | |
JP2012013764A (ja) | 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
JP2010091654A (ja) |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る偏光板のセット | |
JP2002214436A (ja) | 偏光板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 |
KR20220044425A (ko) | 편광판 및 유기 el 표시 장치 | |
TW202129377A (zh) | 光學積層體 | |
JP4500194B2 (ja) | 偏光子の製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