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48925A - 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48925A
CN105848925A CN201480070978.3A CN201480070978A CN105848925A CN 105848925 A CN105848925 A CN 105848925A CN 201480070978 A CN201480070978 A CN 201480070978A CN 105848925 A CN105848925 A CN 1058489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width
groove
area
formul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7097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48925B (zh
Inventor
久保田正刚
丹野笃
南祐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kohama Rubb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kohama Rub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8489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489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489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489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2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roperties of the tread pattern
    • B60C11/033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roperties of the tread pattern by the footprint-ground contacting area of the tyre tre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4Asymmetric patter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2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roperties of the tread pattern
    • B60C11/03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roperties of the tread pattern by the void or net-to-gross ratios of the patter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3/00Ty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verse section
    • B60C3/04Ty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verse sec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dimensions of the section, e.g. low prof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18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18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 B60C9/28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belt or breaker dimensions or curvature relative to carca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008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d rubber
    • B60C2011/0016Physical properties or dimensions
    • B60C2011/0033Thickness of the trea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6Optimisation of rolling resistance, e.g. weight redu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充气轮胎(1)具有:圆筒状的环状构造体(100),其配置在旋转轴的周边;帘布层部(120),其至少一部分在与旋转轴平行的方向上配置在环状构造体的外侧,且具有被橡胶所覆盖的帘线;以及橡胶层(11),其至少一部分在相对于旋转轴的放射方向上配置在环状构造体的外侧,且具有胎面部,将轮胎总宽度设为SW、将轮胎外径设为OD时,满足SW/OD≤0.30的条件。

Description

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改善省油耗性的轿车用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有助于改善混合动力汽车(HV)和电动汽车(EV)等汽车的低油耗性,提出过一种可减少滚动阻力的充气轮胎。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要求更有助于改善汽车的低油耗性的充气轮胎。
作为减少充气轮胎的滚动阻力的方法,已知有一种通过收窄充气轮胎的总宽度(SW)并缩小前方投影面积来减少轮胎周边的空气阻力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专利公开第2011/135774号
发明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上述方法中,充气轮胎的接地宽度会随着总宽度的收窄而收窄,因此为了维持固定的负载能力,必须增大外径(OD)。因此,充气轮胎的接地长度会变得较长。
如果充气轮胎的接地长度增长,则排水性(WET性能)会大幅提高。另一方面,随着接地宽度收窄,转弯力(CF)会降低,甚至可能导致驾驶稳定性降低。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滚动阻力并且改善因此而恶化的驾驶稳定性能的充气轮胎。
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其具有:圆筒状的环状构造体,其配置在旋转轴的周边;帘布层部,其至少一部分在与所述旋转轴平行的方向上配置在所述环状构造体的外侧,且具有被橡胶所覆盖的帘线;以及橡胶层,其至少一部分在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的放射方向上配置在所述环状构造体的外侧,且具有胎面部,将轮胎总宽度设为SW、将轮胎外径设为OD时,满足SW/OD≤0.30的条件。
优选所述胎面部的接地面以及在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的放射方向上朝向外侧的所述环状构造体的外表面,分别与所述旋转轴平行。
优选将所述胎面部的接地区域的宽度设为W、将在与所述旋转轴平行的方向上所述环状构造体的尺寸设为BW时,满足0.9≤BW/W≤1.1的条件。
优选将所述胎面部的接地区域的宽度设为W时,满足0.65≤W/SW≤0.90的条件。
优选将所述胎面部的接地区域的宽度设为W、将轮胎轮辋直径设为RD时,满足0.14×(OD-RD)/2SW+0.65≤W/SW≤0.14×(OD-RD)/2SW+0.76的条件。
优选所述环状构造体具有多个贯穿孔。
优选所述环状构造体通过将带状的金属板的端部相互焊接而形成,将所述金属的杨氏模量设为E、将所述板的厚度设为Tb时,满足150GPa≤E≤250GPa且0.2mm≤Tb≤0.8mm的条件。
优选所述橡胶层具有:主槽,其以包围所述旋转轴的方式形成在所述胎面部上;以及内表面,其朝向与所述胎面部的接地面相反的方向,将所述胎面部的接地面与所述内表面的距离即所述橡胶层的第1厚度设为T1、将所述主槽的底面与所述内表面的距离即所述橡胶层的第2厚度设为Tu时,满足0.05≤Tu/T1≤0.15的条件。
优选所述橡胶层在与所述旋转轴平行的方向上的含有所述胎面部的接地区域的端部的端部区域中,具有以包围所述旋转轴的方式形成的细槽,在与所述旋转轴平行的方向上,所述端部区域的中心与所述接地区域的端部一致,将所述胎面部的接地区域的宽度设为W、将所述端部区域的宽度设为DW时,满足DW=0.1W的条件。
优选所述环状构造体在与所述旋转轴平行的方向上的端部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凹凸部。
优选在所述胎面部上形成由槽形成的不对称图案,将所述胎面部的接地区域中的槽面积比率设为GR,将在安装到车辆上时接地区域中位于轮胎赤道线的车辆侧的范围设为轮胎内侧区域Ai,将所述轮胎内侧区域Ai中的槽面积比率设为GRi,将在安装到车辆上时接地区域中位于轮胎赤道线的车辆侧的相反侧的范围设为轮胎外侧区域Ao,将所述轮胎外侧区域Ao中的槽面积比率设为GRo时,所述接地区域形成为满足10[%]≤GR≤25[%]、GRo<GRi、以及0.1≤(GRi-GRo)/GR≤0.6的条件。
优选所述胎面部中设有向横穿轮胎周向的方向延伸的多条宽度方向槽,将所述接地区域中所述宽度方向槽的槽面积比率设为GRL,将所述轮胎外侧区域Ao中宽度方向槽的槽面积比率设为GRLo,将所述轮胎内侧区域Ai中宽度方向槽的槽面积比率设为GRLi时,满足1.1≤GRLi/GRLo≤1.9的条件。
优选所述宽度方向槽在轮胎周向上留有间隔地配置,将在所述充气轮胎的所述胎面部的整周上配置在所述轮胎内侧区域Ai内的宽度方向槽的条数设为Pi,将配置在所述轮胎外侧区域Ao内的宽度方向槽的条数设为Po时,满足1<Pi/Po≤2的条件。
优选将所述轮胎外侧区域Ao中位于轮胎赤道线侧且宽度为接地宽度的25%的范围设为轮胎外内侧区域Aoi、将所述轮胎外侧区域Ao中所述轮胎外内侧区域Aoi以外的范围设为轮胎外外侧区域Aoo时,向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槽设置在所述轮胎外内侧区域Aoi内,但未设置在所述轮胎外外侧区域Aoo内。
优选设置有在所述轮胎内侧区域Ai内向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槽即内侧周向槽以及在所述轮胎外侧区域Ao内向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槽即外侧周向槽,将所述轮胎内侧区域Ai中所述内侧周向槽的槽面积比率设为GRBi、将所述轮胎外侧区域Ao中所述外侧周向槽的槽面积比率设为GRBo时,满足1≤GRBi/GRBo≤2的条件。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充气轮胎,能够减少滚动阻力并且改善会因此而恶化的驾驶稳定性能。
以下,根据附图和本发明的适当实施方式的记载,可进一步充分理解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子午线剖面图。
图2是将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的一部分放大的图。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帘布层部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胎面部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5是用来说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环状构造体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6是用来说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环状构造体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是用来说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环状构造体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8是用来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环状构造体的焊接部的附近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9是示意性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环状构造体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0是示意性表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环状构造体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1是示意性表示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环状构造体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2是示意性表示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环状构造体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3是示意性表示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环状构造体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4是表示第7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的一部分的平面展开图。
图15是表示第7实施方式的改进例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的一部分的平面展开图。
图16是表示常规例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的一部分的平面展开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1。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1的子午线剖面图。图2是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1的一部分放大的子午线剖面图。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具有与以往的充气轮胎相同的子午截面形状。在此,充气轮胎的子午截面形状是指,在与轮胎赤道面CL垂直的平面上出现的充气轮胎的截面形状。
在以下的说明中,设定XYZ正交坐标系,参照该XYZ正交坐标系,对各部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将水平面内的一个方向设为X轴方向;将在水平面内与X轴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Y轴方向;将分别与X轴方向和Y轴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Z轴方向。此外,将X轴、Y轴和Z轴周边的旋转即倾斜方向,分别设为θX、θY和θZ方向。
充气轮胎1为环状。使用充气轮胎1时,在充气轮胎1的内部填充空气。以下说明中,将充气轮胎1简称为轮胎1。
在本实施方式中,轮胎1的旋转轴即中心轴AX与Y轴平行。Y轴方向是车宽方向或轮胎1的宽度方向。也可将轮胎1即轮胎1的旋转轴AX的旋转方向,也就是θY方向称为周向。X轴方向和Z轴方向是相对于旋转轴即中心轴AX的放射方向。也可将相对于旋转轴即中心轴AX的放射方向称为径向。轮胎1其转动的即行驶的地面与XY平面基本平行。
图1和图2是表示通过轮胎1的旋转轴AX的子午截面。在图1和图2中,轮胎1具有:圆筒状的环状构造体100,其配置在旋转轴即中心轴AX的周边;帘布层部120,其至少一部分在Y轴方向上配置在环状构造体100的外侧;胎面胶层11,其至少一部分在相对于旋转轴AX的放射方向上配置在环状构造体100的外侧,且具有胎面部10;以及侧壁部3,其用来保护帘布层部120。
环状结构体100是圆筒状的构件。环状结构体100是一种保持轮胎1形状的构件即是一种强度构件。环状构造体100具有外表面100A和内表面100B。外表面100A在相对于旋转轴AX的放射方向上朝向外侧。内表面100B朝向外表面100A的相反方向。外表面100A和内表面100B分别与Y轴即旋转轴AX平行。
帘布层部120是一种形成轮胎1骨架的构件即是一种强度构件。帘布层部120包含帘线即加固材料。可将帘布层部120的帘线称为帘布层帘线。帘布层部120是包含帘线的帘线层即是加固材料层。帘布层部120作为向轮胎1填充气体即空气后的压力容器发挥作用。
图3是放大了帘布层部120的局部的图。如图3所示,帘布层部120具有橡胶120R和被橡胶120R所覆盖的帘线120F。帘线120F包含有机纤维。可将覆盖帘线120F的橡胶120R称为涂胶,也可称为贴胶。此外,帘布层部120可包含聚酯帘线120F,也可包含含有脂肪族骨架的聚酰胺帘线120F,也可包含仅采用芳香族骨架的聚酰胺帘线120F,也可包含人造丝帘线120F。
如图2所示,帘布层部120的至少一部分,在Y轴方向上配置在环状结构体100的外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帘布层部120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环状结构体100的内表面100B侧。帘布层部120的至少一部分,在相对于旋转轴AX的放射方向上,配置在环状结构体100的内侧。帘布层部120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成与环状结构体100的内表面100B相对向。帘布层部120具有与环状结构体100的内表面100B相对向的外表面120A。环状结构体100的内表面100B与帘布层部120的外表面120A的至少一部分相接触。环状结构体100与帘布层部120相结合。
帘布层部120被胎圈部2所支撑。胎圈部2在Y轴方向上,分别配置在帘布层部120的一侧和另一侧。帘布层部120在胎圈部2上折返。胎圈部2是一种在Y轴方向上固定帘布层部120的一个端部和另一端部的构件,即是一种强度构件。胎圈部2将轮胎1固定在车轮的轮辋上。胎圈部2是钢丝的丝束。此外,胎圈部2也可使用碳素钢的丝束。在本实施方式中,帘布层部120在内侧具有内衬层140。通过内衬层140,能够抑制填充到轮胎1内部的气体的泄漏。
胎面胶层11具有胎面部10。胎面胶层11用于保护帘布层部120。胎面胶层11是一种圆筒状的构件。胎面胶层11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帘布层部120的周边。胎面胶层11具有外表面11A和内表面11B。外表面11A在相对于旋转轴AX的放射方向上朝向外侧。内表面11B,朝向外表面11A的相反方向。外表面11A和内表面11B分别与Y轴即旋转轴AX平行。
外表面11A是与地面接触的接地面。胎面胶层11具有:接地面即外表面11A,其与地面接触;主槽40,其以包围旋转轴AX的方式形成在接地面11A的至少一部分上;以及内表面11B,其朝向接地面11A的相反方向。在下雨天等情况下,轮胎1在湿润的地面上滚动时,主槽40可从轮胎1与地面之间排水。本实施方式中,主槽40是指设置在胎面胶层11上的槽中深度为2.5mm以上、宽度为4mm以上的槽。
胎面胶层11包含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炭黑、硫磺、锌白、防开裂材料、硫化促进剂和防老化剂。
胎面胶层11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环状结构体100的外表面100A侧。胎面胶层11的至少一部分,在相对于旋转轴AX的放射方向上,配置在环状结构体100的外侧。胎面胶层11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成与环状结构体100的外表面100A相对向。胎面胶层11的内表面11B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成与环状结构体100的外表面100A相对向。环状结构体100的外表面100A与胎面胶层11的内表面11B的至少一部分相接触。环状结构体100与胎面胶层11相结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轴AX与环状结构体100的外表面100A、环状结构体100的内表面100B、胎面胶层11的接地面11A,以及胎面胶层11的内表面11B,实质上是平行的。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接地面11A与外表面100A平行包括在轮胎1的周向以及宽度方向这两个方向上,接地面11A与外表面100A的距离均匀。此外,接地面11A与外表面100A平行包括在轮胎1的周向以及宽度方向这两个方向上,接地面11A与外表面100A的距离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为0.3mm以下。接地面11A与内表面11B的关系、接地面11A与内表面100B的关系、内表面11B与外表面100A的关系、内表面11B与内表面100B的关系、以及外表面100A与内表面100B的关系也都相同。
侧壁部3用于保护帘布层部120。侧壁部3在Y轴方向上,分别配置在胎面胶层11的一侧和另一侧。
本实施方式中,将轮胎总宽度设为SW、将轮胎外径设为OD时,满足
SW/OD≤0.30...(1A)
的条件。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将接地面11A的接地区域的宽度即接地宽度设为W、将与旋转轴AX平行的Y轴方向上环状构造体100的尺寸(宽度)设为BW时,满足
0.9≤BW/W≤1.1...(2A)
的条件。
另外,优选满足
0.95≤BW/W≤1.05...(2B)
的条件。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满足
0.65≤W/SW≤0.90...(3A)
的条件。
另外,优选满足
0.70≤W/SW≤0.80...(3B)
的条件。
轮胎宽度SW是指轮胎1的总宽度,即在与旋转轴AX平行的Y轴方向上轮胎1的最大尺寸。本实施方式中,轮胎宽度SW是指配置在胎面胶层11的+Y侧的侧壁部3的最+Y侧的部位(表面)与配置在-Y侧的侧壁部3的最-Y侧的部位(表面)的距离。例如,在配置在胎面胶层11的+Y侧的侧壁部3的表面设置设计物(标记、构造物)并使其从该侧壁部3的表面向+Y侧突出时,侧壁部3的最+Y侧的部位包括该设计物的前端部。同样地,在配置在胎面胶层11的-Y侧的侧壁部3的表面设置设计物并使其从该侧壁部3的表面向-Y侧突出时,侧壁部3的最-Y侧的部位包括该设计物的前端部。具体地说,轮胎宽度SW是指,将轮胎1组装到轮辋上,并以230kPa向轮胎1的内部填充空气以达到轮胎1的规定尺寸时,在无负载状态下的包括侧壁部3上的设计物的侧壁部3间的间隔。
轮胎外径OD是指,将轮胎1组装到轮辋上,并以230kPa向轮胎1的内部填充空气以达到轮胎1的规定尺寸时,在无负载状态下的轮胎1的外径。
接地宽度W是指接地面11A的接地区域的宽度,即在与旋转轴AX平行的Y轴方向上接地区域的最大尺寸(最大宽度)。接地面11A的接地区域是指,将轮胎1组装到轮辋上,并以230kPa向轮胎1的内部填充空气以达到轮胎1的规定尺寸,并施加相当于负载能力的80%的载重使平面接地时的接地面的区域。
通过满足上述式(1A)的条件,也就是说,通过收窄轮胎宽度SW并缩小前方投影面积来减少轮胎1周边的空气阻力,可实现低油耗化。此外,本实施方式中,轮胎1具有环状构造体100,因此即使缩小轮胎宽度SW,也能够抑制驾驶稳定性的降低。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接地面11A和外表面100A分别与旋转轴AX平行,因此在宽度方向上胎面胶层11的刚性分布可实现均匀化。因此,能够抑制胎面胶层11的局部变形,减少滚动阻力。因此,可实现低油耗化。
此外,通过满足上述式(2A)的条件,能够减少轮胎1的滚动阻力,并且获得良好的驾驶稳定性。例如,BW/W大于1.1时,驾驶稳定性可能会降低。另一方面,BW/W小于0.9时,在接地面11A的接地区域的端部,弯曲会增大,滚动阻力会增大,可能无法实现低油耗化。
此外,通过满足上述式(3A)的条件,能够减少轮胎1的滚动阻力,并且获得良好的驾驶稳定性。例如,W/SW大于0.90时,接地区域会增大且接地面11A的变形会增大,因此无法充分减少轮胎1的滚动阻力。另一方面,W/SW小于0.65时,驾驶稳定性会降低。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将轮胎轮辋直径(内径)设为RD时,满足
0.14×(OD-RD)/2SW+0.65≤W/SW≤0.14×(OD-RD)/2SW+0.76...(4A)
的条件。
轮胎1的扁平比为(OD-RD)/2SW。式(4A)表示使W/SW相应扁平比进行变化。为了维持滚动阻力并且有效改善驾驶稳定性,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应扁平比规定接地宽度W。(OD-RD)/2SW的数值较小的(低偏平尺寸)轮胎1的驾驶稳定性优于(OD-RD)/2SW的数值较大的(高偏平尺寸)轮胎1。因此,通过相应收窄接地宽度W,能够维持滚动阻力并且抑制驾驶稳定性的降低。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将接地面11A与内表面11B的距离即胎面胶层11的厚度设为T1、将主槽40的底面40B与内表面11B的距离即胎面胶层11的厚度设为Tu时,满足
0.05≤Tu/T1≤0.15...(5A)
的条件。
另外,优选满足
0.08≤Tu/T1≤0.12...(5B)
的条件。
厚度T1和厚度Tu是在与旋转轴AX正交的Z轴方向上的尺寸。换言之,厚度T1和厚度Tu即为所谓的垂直厚度。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环状构造体100提高了轮胎1的刚性。因此,即使如上述式(5A)般相对于胎面胶层11的厚度T1减小厚度Tu,也能够抑制在胎面胶层11产生龟裂。此外,通过如上述式(5A)般规定胎面胶层11的厚度T1和厚度Tu,能够抑制排水性的降低,并且维持良好的驾驶稳定性。例如,能够实现满足转弯特性等轮胎1的动态特性要求的特性。此外,还可有效地减少滚动阻力。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环状构造体100由含有胎面胶层11和侧壁部3的橡胶层、表面处理剂、以及粘合剂中的至少一个覆盖。换言之,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1中,环状构造体100并未露出。
图4是表示轮胎1的接地面11A的一个例子的图(平面展开图)。胎面胶层11具有端部区域ER,其在与旋转轴AX平行的Y轴方向上包含接地面11A的接地区域的端部Eg。在与旋转轴AX平行的Y轴方向上,端部区域ER的中心与接地区域的端部Eg一致。胎面胶层11具有形成在端部区域ER的细槽30。细槽30形成为包围旋转轴AX。细槽30的宽度小于主槽40的宽度。主槽40的宽度和细槽30的宽度是在Y轴方向上的尺寸。本实施方式中,细槽30是指设置在胎面胶层11的槽中宽度为2mm以上4mm以下的槽。
本实施方式中,将端部区域ER的宽度设为DW时,满足
DW=0.1W...(6A)
的条件。
轮胎1具有环状构造体100时,在端部Rg或其附近,胎面胶层11的变形可能会增大。因此,在例如上述式(6A)所示的包含端部Rg的端部区域ER中,通过设置与赤道线CL平行的细槽30,能够减少滚动阻力,实现低油耗化。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环状构造体100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图5、图6、以及图7是表示环状构造体100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的图。如图5所示,准备带状(长方形状)的金属板20。板20在长度方向(参照箭头C)上的一个端部20TL和另一个端部20TL上,分别具有在短的方向(参照箭头S)上向两侧突出的凸部22。
接着,如图6所示,使板20的长度方向的端部20TL相互对接,并通过焊接使其端部20TL相互接合。端部20TL优选与板20的长度方向正交。焊接可使用气焊(氧乙炔焊接)、弧焊、TIG(Tungsten Inert Gas,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接、等离子焊接、MIG(Meta1 Inert Gas,金属极惰性气体保护)焊接、电渣焊、电子束焊接、激光束焊接、以及超声波焊接等。如此,通过将板20的端部20TL相互焊接,能够简单地制造环状构造体100。另外,也可以对焊接后的板20实施热处理和压延中的至少一种。从而提高环状构造体100的强度。热处理例如在使用析出硬化系不锈钢时,作为一例,在500℃下保持60分钟。热处理的条件可根据要求的特性进行适当更改,并不限定于上述条件。
接着,如图7所示,去除焊接后的凸部22。从而形成环状构造体100。另外,对环状构造体100实施热处理时,优选在将凸部22切断后实施热处理。由于环状构造体100的强度会因热处理而提高,所以在实施热处理等前切断凸部22时,可容易地切断凸部22。形成环状构造体100后,在环状构造体100的外侧配置未硫化的胎面胶层11。此外,帘布层部120安装在环状构造体100上。从而制成生胎。然后,通过使生胎硫化,并将胎面胶层11与环状构造体100接合,完成轮胎1。
图8是表示通过焊接接合的环状构造体100的焊接部201的附近的侧面图。如图8所示,焊接部201的厚度大于焊接部201的周边部分的厚度Tb。周边部分的厚度Tb为板20的厚度Tb。厚度Tb是在去除焊接部201的部分中环状构造体100的厚度。厚度Tb包含外表面100A与内表面100B的距离。
如上所述,环状结构体100使用金属材料制成。将形成环状构造体100(板20)的金属材料的杨氏模量(纵弹性系数)设为E时,满足
150GPa≤E≤250GPa...(7A)
的条件。
另外,优选满足
170GPa≤E≤210GPa...(7B)
的条件。
此外,将板20的厚度设为Tb时,满足
0.2mm≤Tb≤0.8mm...(8A)
的条件。
另外,优选满足
0.4mm≤Tb≤0.6mm...(8B)
的条件。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环状构造体100的金属材料的拉伸强度可以为900MPa以上1800MPa以下。
通过满足上述式(7A)和上述式(8A)的条件,能够减少轮胎1的滚动阻力并确保轮胎1的耐久性。此外,还可改善驾驶稳定性。此外,由于轮胎1的外径尺寸大,所以优选使用刚性较大的环状构造体100。
杨氏模量E小于150GPa时,胎面胶层11的接地区域的变形会增大,难以减少滚动阻力。另一方面,杨氏模量E大于250GPa时,弯曲刚度会增大,接地区域的面积会减少,并且触地压会增大,因此难以减少滚动阻力。此外,由于无法充分确保接地区域的面积,所以驾驶稳定性的改善效果会减小。
厚度Tb小于0.2mm时,胎面胶层11的接地区域的变形会增大,难以减少滚动阻力。此外,由于厚度Tb会减小,所以可能无法获得充分的耐久性。另一方面,厚度Tb大于0.8mm时,弯曲刚度会增大,接地区域的面积会减少,并且触地压会增大,因此难以减少滚动阻力。此外,由于无法充分确保接地区域的面积,所以驾驶稳定性的改善效果会减小。
环状结构体100可包含弹簧钢、高张力钢、不锈钢和钛中的至少一种。钛可包含钛合金。在本实施方式中,环状结构体100包含不锈钢。不锈钢的耐腐蚀性强。不锈钢可获得上述数值的杨氏模量E和拉伸强度。
用不锈钢来制造环状结构体100时,可使用JIS G4303分类中的马氏体系不锈钢、铁素体系不锈钢、奥氏体系不锈钢、奥氏体/铁素体系不锈钢和析出硬化系不锈钢中至少一种。通过使用不锈钢,可制造出拉伸强度和韧性较高的环状结构体100。
接着,针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例进行说明。本发明者按照上述实施方式制作轮胎1,并实施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1的油耗指数的评估试验、以及驾驶稳定性的评估试验。此外,制作常规例和比较例1所涉及的轮胎,实施常规例和比较例1所涉及的轮胎的油耗指数的评估试验以及驾驶稳定性的评估试验。
油耗指数的评估试验中,将轮胎安装在排气量1500cc的小型前轮驱动车上,以时速100km/h在全长2km的试车跑道上行驶50圈,以比较例的轮胎(基准轮胎)的燃料消费率为基准值100,测定油耗改善率。指数越大,则表示油耗越好。
驾驶稳定性的评估试验中,将轮胎组装在标准轮辋上后安装在排气量1500cc的轿车上,在1圈1km的试车跑道上一边车道变线一边行驶3圈,由3名专业驾驶员评估此时的感官。评估结果以比较例的轮胎即基准轮胎的感官评估分数的平均值作为基准值100,将以指数显示各轮胎的评估分数的平均值作为评估值。该评估值越大,则驾驶稳定性越优异。
表1显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至实施例6所涉及的轮胎1的评估试验结果以及常规例和比较例1所涉及的轮胎即基准轮胎的评估试验结果。常规例的SW/OD为0.32,比较例1的SW/OD为0.24。实施例1至实施例6的SW/OD都为0.24。
表1中,“环状构造体”为“无”是指,带束层为以往将帘线拉齐的带束层,“环状构造体”为“有”是指,带束层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环状构造体100。也就是说,在表1中,常规例和比较例1所涉及的轮胎不具有本发明所涉及的环状构造体100。实施例1至实施例6所涉及的轮胎都具有本发明所涉及的环状构造体100。常规例和比较例1并无环状构造体100,而是具有以往一般使用的将帘线拉齐的带束层。
此外,表1中,“接地面和环状构造体与旋转轴平行”为“○”是指,胎面部10的接地面11A和环状构造体100的外表面100A分别与旋转轴AX平行。“接地面和环状构造体与旋转轴平行”为“×”是指,胎面部10的接地面11A和环状构造体100的外表面100A分别不与旋转轴AX平行。
如表1所示,常规例满足上述式(2A)、式(3A)、以及式(4A)的条件,但不满足式(1A)的条件。此外,常规例不具有环境构造体100。
比较例1满足式(1A)、式(2A)、式(3A)、以及式(4A)的条件,但不具有环状构造体100。
实施例1满足式(1A)、式(2A)、式(3A)、以及式(4A)的条件。此外,实施例1中胎面部10的接地面11A和环状构造体100的外表面100A分别不与旋转轴AX平行。
实施例2满足式(1A)、式(3A)、以及式(4A)的条件,但不满足式(2A)的条件。此外,实施例2中胎面部10的接地面11A和环状构造体100的外表面100A分别与旋转轴AX平行。
实施例3满足式(1A)和式(2A)的条件,但不满足式(3A)和式(4A)的条件。实施例3中,W/SW为0.6。此外,实施例3中胎面部10的接地面11A和环状构造体100的外表面100A分别与旋转轴AX平行。
实施例4满足式(1A)和式(2A)的条件,但不满足式(3A)和式(4A)的条件。实施例4中,W/SW为0.92。此外,实施例4中胎面部10的接地面11A和环状构造体100的外表面100A分别与旋转轴AX平行。
实施例5满足式(1A)、式(2A)、以及式(3A)的条件,但不满足式(4A)的条件。此外,实施例5中胎面部10的接地面11A和环状构造体100的外表面100A分别与旋转轴AX平行。
实施例6满足式(1A)、式(2A)、式(3A)、以及式(4A)的条件。此外,实施例5中胎面部10的接地面11A和环状构造体100的外表面100A分别与旋转轴AX平行。
如表1所示可知,轮胎1满足上述式(1A)的条件,因此实施例1至实施例6所涉及的油耗指数优于常规例和比较例1所涉及的油耗指数。
如表1所示可知,轮胎1满足上述式(1A)的条件,因此实施例1至实施例6所涉及的驾驶稳定性分别优于比较例1所涉及的驾驶稳定性。
如表1所示可知,具有环状构造体100的实施例1至实施例6所涉及的油耗指数优于不具有环状构造体100的常规例和比较例1所涉及的油耗指数。
如表1所示可知,具有环状构造体100的实施例1至实施例6所涉及的驾驶稳定性等同或优于不具有环状构造体100的常规例和比较例1所涉及的驾驶稳定性。
如以上说明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具有环状构造体100的轮胎1中,将轮胎宽度SW与轮胎外径OD的比率规定为可满足上述式(1A)的条件,因此能够减少轮胎1的滚动阻力,并实现低油耗化。此外,轮胎1具有环状构造体100,因此能够抑制驾驶稳定性的降低。如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获得符合要求的轮胎1的动态特性。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接地面11A和外表面100A分别与旋转轴AX平行,因此在宽度方向上胎面胶层11的刚性分布可实现均匀化。因此,能够抑制胎面胶层11的局部变形,减少滚动阻力。因此,可实现低油耗化。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将接地宽度W与环状构造体100的宽度BW的比率规定为可满足上述式(2A)的条件,因此能够减少轮胎1的滚动阻力,并且获得良好的驾驶稳定性。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将接地宽度W与轮胎宽度SW的比率规定为满足上述式(3A)的条件,因此能够减少轮胎1的滚动阻力,并且获得良好的驾驶稳定性。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式(4A)所示,相应轮胎1的扁平比(OD-RD)/2SW变化W/SW,因此能够维持滚动阻力,并且有效改善驾驶稳定性。低偏平尺寸的轮胎1的驾驶稳定性优于高偏平尺寸的轮胎1。因此,通过相应收窄接地宽度W,能够维持滚动阻力并且抑制驾驶稳定性的降低。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将胎面胶层11的厚度T1与厚度Tu的比率规定为满足上述(5A)的条件,因此在抑制了胎面胶层11的厚度的状态下,能够抑制胎面胶层11的龟裂发生,并且使轮胎1的动态特性符合要求。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如上述式(6A)所示,在具有宽度DW的端部区域ER设置与赤道线CL平行的细槽30,因此能够减少滚动阻力,实现低油耗化。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将环状构造体100的杨氏模量E和厚度Tb规定为满足上述式(7A)和上述式(8A)的条件,因此能够减少轮胎1的滚动阻力,并且确保轮胎1的耐久性。
<第2实施方式>
针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针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或同等的构成部分,加上相同的符号,以简化或省略该说明。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对环状结构体的例子进行说明。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环状结构体101的一个例子的透视图。图9中,环状构造体101在环状构造体101的宽度方向即与旋转轴AX平行的方向上的端部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凹凸部50。凹凸部50分别设置在环状结构体10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凹凸部50的凸部尖锐。凹凸部50呈所谓的锯条状。本实施方式中,宽度方向上的凹凸部50的尺寸We为5mm以上40mm以下。
在环状结构体10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配置有胎面胶层11的至少一部分时,凹凸部50可深入胎面胶层11。这样一来,环状结构体101与胎面胶层11之间的结合就能得到加强。
此外,通过设置凹凸部50,可抑制在轮胎1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发生的刚性急剧变化。尤其是,在收窄了环状构造体101的宽度时是有效的。
此外,环状构造体101为圆筒状,在相对于旋转轴AX的放射方向上容易变形即在Z轴方向上容易弯曲,但在与旋转轴AX平行的方向上不容易变形即刚性高。因此,在与旋转轴AX平行的方向上,可能出现刚性的不平衡。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设置了凹凸部50,所以环状构造体101在与旋转轴AX平行的方向上容易发生变形。因此,能够抑制刚性的不平衡。
<第3实施方式>
针对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环状结构体102的一个例子的透视图。在图10中,环状结构体102具有外表面102A、内表面102B、以及贯穿外表面102A和内表面102B的多个贯穿孔4。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环状结构体102的宽度方向上,贯穿孔4以等间隔配置有多个。此外,在环状结构体102的周向上,贯穿孔4以等间隔配置有多个。分别在环状结构体102的宽度方向和周向上,贯穿孔4以相等的密度形成有多个。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环状结构体102的外表面102A相接合的胎面胶层11的至少一部分,和与环状结构体102的内表面102B相接合的帘布层部120,可通过贯穿孔4接触。在胎面胶层11的内表面11B和帘布层部120的外表面120A的至少一处上,设置有粘合剂即粘合剂层时,胎面胶层11的内表面11B的至少一部分和帘布层部120的外表面120A,通过贯穿孔4被粘合剂即粘合剂层接合在一起。因此,胎面胶层11与环状构造体102的结合以及环状构造体102与帘布层部120的结合分别得到强化,并且改善轮胎1的耐久性。
此外,通过贯穿孔4,能够调整环状构造体102的刚性。例如,通过调整贯穿孔4的数量或调整贯穿孔4的大小,能够调整环状构造体102的刚性。例如,通过贯穿孔4,能够抑制转向功率变得过大,因此能够改善驾驶稳定性。
<第4实施方式>
针对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环状结构体103的一个例子的透视图。在图11中,环状结构体103具有凹凸部50和多个贯穿孔4。也可如上所述将参照图9说明的构成要素和参照图10说明的构成要素组合起来。
<第5实施方式>
针对第5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环状结构体104的一个例子的透视图。在图12中,环状结构体104具有多个贯穿孔4。此外,环状结构体104具有凹部5。也可将凹部5称为切口部5。凹部5分别设置在环状结构体104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凹部5在环状结构体104的周向上,隔开间隔而配置有多个。在环状结构体104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配置有胎面胶层11的至少一部分时,胎面胶层11的至少一部分可深入凹部5。这样一来,环状结构体104与胎面胶层11之间的结合就能得到加强。
<第6实施方式>
针对第6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环状结构体105的一个例子的透视图。在图13中,环状结构体105具有多个贯穿孔4。在环状结构体105的周向上,贯穿孔4以等间隔配置有多个。在环状结构体105的宽度方向上,贯穿孔4隔开间隔而配置。在环状结构体105的宽度方向上,贯穿孔4以不等间隔配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环状结构体105的宽度方向上,配置在环状结构体105边缘的邻近位置的贯穿孔4的间隔,比配置在环状结构体105中央的贯穿孔4的间隔小。此外,在环状结构体105的宽度方向上,配置在环状结构体105边缘的邻近位置的贯穿孔4的间隔,也可比配置在环状结构体105中央的贯穿孔4的间隔大。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贯穿孔4胎面胶层11与环状结构体105之间的结合和环状结构体105与帘布层部120之间的结合也能分别得到加强。
<第7实施方式>
针对第7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针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或同等的构成部分,加上相同的符号,以简化或省略该说明。
以下说明中,轮胎径向是指与充气轮胎1的旋转轴AX正交的方向。此外,轮胎周向是指以所述旋转轴AX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方向(参照图14)。此外,轮胎宽度方向是指与所述旋转轴AX平行的方向。轮胎赤道面CL是指同充气轮胎1的旋转轴AX正交的同时,通过充气轮胎1的轮胎宽度的中心的平面。轮胎赤道线是指轮胎赤道面CL上的,沿着充气轮胎1的轮胎周向的线。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轮胎赤道线同轮胎赤道面一样,均用符号“CL”来表示。
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在轮胎子午线截面视图中,具有一对胎圈部2、与胎圈部连接的侧壁部3、以及将侧壁部相互连接的胎面部10。
另外,本发明中,充气轮胎的内部构造并无特别限定。充气轮胎的内部构造根据该充气轮胎所要求的性能和设计等会有所差异,优选通过例如实验和模拟等来进行决定,以满足各种要求。
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形成为,其总宽度(公称宽度)SW与外径OD的比满足
SW/OD≤0.3...<1>
的关系。式<1>等同于上述式(1A)。
另外,本发明中,总宽度SW是指,将充气轮胎1组装到轮辋上,并以230[kPa](任意设定的内压)填充内压以达到充气轮胎1的规定尺寸时,在无负载状态下的包括侧壁上的设计物的侧壁相互之间的间隔,外径OD是指此时轮胎的外径。另外,如上所述所谓230[kPa]的内压是为了实现充气轮胎的规定尺寸而选择的。因此,本发明所涉及的充气轮胎1如果填充通常使用范围内的内压,则能够发挥本发明的效果,实施本发明时并非必须填充230[kPa]的内压,请加以注意。
此处,本发明中使用的轮辋具有适合充气轮胎1的内径的轮辋直径,并且其具有的轮辋宽度的公称最接近利用依据ISO4000-1:2001,轮胎截面宽度的公称Sn与根据组装到轮辋上的轮胎的扁平比通过表1的对应表决定的系数K1的积求得的值(Rm=K1×Sn),并且对应表2和表3所示的规定轮辋宽度Rm[mm]。
[表2]
(表2)
扁平比 K1
20-25 0.92
30-40 0.90
45 0.85
50-55 0.80
60-70 0.75
75-95 0.70
[表3]
(表3)
轮辋宽度的公称 Rm(mm)
3 76.2
3.5 88.9
4 101.6
4.5 114.3
5 127
5.5 139.7
6 152.4
6.5 165.1
7 177.8
7.5 190.5
8 203.2
8.5 215.9
9 228.6
9.5 241.3
10 254
图14是显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1的胎面部10的一部分的平面展开图。图14的说明中,轮胎赤道线CL的右侧为安装在车辆上时的车辆侧,轮胎赤道线CL的左侧为安装在车辆上时的车辆侧的相反侧。也就是说,本说明书和附图的说明中,该充气轮胎1安装在车辆的左侧。
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的胎面部10中,形成有向轮胎周向延伸的4条周向槽12A、12B、12C、12D和由各周向槽12A、12B、12C、12D划分而成的环岸部14A、14B、14C、14D、14E。环岸部14A、14B、14C、14D、14E上分别形成有周向槽12A、12B、12C、12D以外的配置在胎面部10上的槽12、16即向横穿轮胎周向的方向上延伸的多条宽度方向槽16A、16B、16C、16D、16E。另外,本说明书中,将周向槽12和宽度方向槽16统称为槽12、16,本发明中,宽度方向槽16是槽宽为1.5~8mm的沟槽。如图14所示,通过槽12、16以及环岸部14的构成,在胎面部10上形成有不对称图案。
在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的胎面部10的接地区域G中形成为,相对于接地面积的槽面积比率GR、轮胎内侧区域Ai的接地槽面积比率GRi、以及轮胎外侧区域Ao的接地槽面积比率GRo满足以下关系。
10[%]≤GR≤25[%]...<2>
GRo<GRi...<3>
0.1≤(GRi-GRo)/GR≤0.6...<4>
本发明中,接地区域G是指,将充气轮胎1组装到上述轮辋上,并以230[kPa]填充内压,施加相当于负载能力的80%的载重使平面接地时的接地面的区域。接地宽度W是指,接地区域内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最大宽度。接地长度L是指,接地区域内的轮胎周向上的最大长度。此外,本发明中,负载能力是依据ISO4000-1:1994来决定的。但根据记载,出现该ISO规格中未设定负载能力指数的尺寸时,会单独计算,并在考虑与各国的规格的整合后再进行决定,此时,负载能力将依据各国的规格来进行计算。因此,本发明中,实际上会根据JIS D4202-1994解说的“负载能力的计算”中记载的下述计算式(c)计算各轮胎尺寸的负载能力,该“负载能力的计算”中使用了JIS规格中采用的负载能力计算式。
X=K×2.735×10-5×P0.585×Sd1.39×(DR-12.7+Sd)
其中,X=负载能力[kg]
K=1.36
P=230(=空气压力[kPa])
Sd=0.93×S.75-0.637d
S.75=S×((180°-Sin-1((Rm/S))/131.4°)
S=设计截面宽度[mm]
Rm=与设计截面宽度对应的轮辋宽度[mm]
d=(0.9-扁平比[-])×S.75-6.35
DR=轮辋直径的基准值[mm]
而且,槽面积比率GR是指,接地区域G内的槽面积与环岸部面积和槽面积的总和(=接地面积)的比率。
并且,如图14所示,轮胎内侧区域Ai是指,安装到车辆上时,在接地区域G中位于轮胎赤道线CL的车辆侧且具有接地宽度W的一半宽度的范围,轮胎外侧区域Ao是指,安装到车辆上时,在接地区域中位于轮胎赤道线CL的与车辆侧相反的一侧且具有接地宽度W的一半宽度的范围。而且,轮胎内侧区域Ai中的接地槽面积比率GRi是指,所述轮胎内侧区域Ai中的槽面积与环岸部面积和槽面积的总和的比率,轮胎外侧区域Ao中的接地槽面积比率GRo是指,轮胎外侧区域Ao中的槽面积与环岸部面积和槽面积的总和的比率。
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轮胎1,可获得如下作用效果。
(1)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1形成为,其总宽度SW与外径OD的比满足上述式<1>的关系。因此,与一般尺寸(例如205/55R16(SW/OD=0.32))的充气轮胎相比,总宽度SW小于外径OD。其结果是,充气轮胎1的前方投影面积变小,轮胎周边的空气阻力减小,进而能够减小充气轮胎1的滚动阻力。另一方面,当仅收窄总宽度SW时,充气轮胎1的负载能力会降低,但通过满足式<1>,外径OD会相对大于总宽度SW,因此能够抑制负载能力的降低。
(2)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1形成为,槽面积与接地面积的比率GR取上述式<2>所示的范围内的值。与一般的充气轮胎相比,该槽面积比率GR的范围设定为较低。因此,胎面部10的刚性会随着环岸部14接地的面积的增大而提高,并且能够改善驾驶稳定性。另外,槽面积比率GR高于25%时,胎面部10的刚性会降低,无法充分获得转弯力,难以改善驾驶稳定性。而且,虽然如上所述减小总宽度SW后,排水性会提高,但当槽面积比率GR低于10%时,设置在胎面部10上的槽12、16会减少,难以在接地区域G充分排水,难以综合性地维持排水性。
(3)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1形成为接地区域G中的槽面积比率GR、轮胎外侧区域Ao中的接地槽面积比率GRo、以及轮胎内侧区域Ai中的接地槽面积比率GRi满足上述式<3>和式<4>的关系,因此设置在轮胎外侧区域Ao中的槽少于设置在轮胎内侧区域Ai中的槽。因此,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1如(2)中的说明所示,通过使轮胎内侧区域Ai的槽面积比率GRi大于轮胎外侧区域Ao的槽面积比率GRo,能够抑制因槽面积比率GR较低而导致的排水性降低。并且,由于位于轮胎外侧区域Ao中的环岸部14的接地面积大于轮胎内侧区域Ai中的接地面积,所以轮胎外侧区域Ao中的胎面部10的刚性高。因此,能够获得充分的转弯力,进而能够改善驾驶稳定性。另外,与式<4>关联,一方面,“(GRi-GRo)/GR”小于0.1时,无法充分抑制排水性的恶化。另一方面,“(GRi-GRo)/GR”大于0.6时,轮胎内侧区域Ai中胎面部10的花纹块刚性会过低,有时会引起驾驶稳定性的降低。
(4)如(1)中的说明所示,与一般尺寸的充气轮胎相比,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1的外径OD相对较大,总宽度SW相对较小。因此,能够预见汽车的省空间化、设计性的改善等。
此外,更优选槽面积比率GR、GRi、GRo满足
15[%]≤GR≤22[%]及/或
0.2≤(GRi-GRo)/GR≤0.4
的关系。这是因为,其能够更高度地抑制排水性的恶化,且提高轮胎外侧区域Ao中胎面部10的刚性,甚至能够改善驾驶稳定性。
此处,如图14所示,胎面部10上配置着多条宽度方向槽16。关于这些宽度方向槽16的槽面积比率GRL(宽度方向槽16的槽面积与接地区域G内的环岸部面积和槽面积的总和(=接地面积)的比率),优选轮胎外侧区域Ao中宽度方向槽16的槽面积比率GRLo与轮胎内侧区域Ai中宽度方向槽16的槽面积比率GRLi的关系满足
1.1≤GRLi/GRLo≤1.9...<5>。
这是由于,其能够更高度地兼顾对排水性恶化的抑制以及因花纹块刚性的提高和接地面积的增加而实现的驾驶稳定性的改善。另外,一方面“GRLi/GRLo”小于1.1时,会无法充分获得抑制排水性的恶化的效果。另一方面,“GRLi/GRLo”大于1.9时,轮胎内侧区域Ai中胎面部10的花纹块刚性的降低会变得显著,甚至可能会降低驾驶稳定性。
此外,更优选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中胎面部10的整周上,在周向上间隔配置的宽度方向槽16中,配置在轮胎外侧区域Ao中的宽度方向槽16A、16B的条数Pi与配置在轮胎内侧区域Ai中的宽度方向槽16C、16D、16E的条数Po的关系满足
1<Pi/Po≤2...<6>。
这是因为,其通过与轮胎外侧区域Ao相比,在轮胎内侧区域Ai中配置更多的宽度方向槽16,能够预见排水性的改善,并且能够更高度地兼顾对排水性恶化的抑制以及因花纹块刚性的提高和接地面积的增加而实现的驾驶稳定性的改善。
并且,出于与式<6>相同的原因,优选位于轮胎内侧区域Ai的宽度方向槽16C、16D、16E的条数为40~80条。另外,宽度方向槽16C、16D、16E的条数是指,在轮胎周向上排列且相互邻接的各宽度方向槽16C、16D、16E的相互间隔最大的宽度方向槽16C、宽度方向槽16D以及宽度方向槽16E中的任意一种在轮胎整周上的总条数。
并且,参照图14,胎面部10上如上所述,在轮胎内侧区域Ai中设有周向槽12C、12D(相当于内侧周向槽),在轮胎外侧区域Ao中设有周向槽12A、12B(相当于外侧周向槽)。此时,优选位于轮胎内侧区域Ai中的周向槽12C、12D的槽面积比率GRBi与位于轮胎外侧区域Ao中的周向槽12A、12B的槽面积比率GRBoi的关系满足
1≤GRBi/GRBoi≤2...<7>。
这是因为,其通过增大位于轮胎内侧区域Ai的周向槽12C、12D的槽面积比率GRBi,能够进一步抑制排水性的恶化。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的胎面部10上,设有周向槽12和宽度方向槽16这两者。但在本发明中,充气轮胎1的胎面部10上设有槽12、16,在该充气轮胎1的接地区域G中至少满足式<2>至式<4>即可。换言之,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1的胎面部10,为了至少满足式<2>至式<4>,设置周向槽12或宽度方向槽16中的任一者即可。
[改进例]
图15是显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改进例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的一部分的平面展开图。此处,参照图15,定义轮胎外内侧区域Aoi和轮胎外外侧区域Aoo。轮胎外内侧区域Aoi是指,位于轮胎外侧区域Ao中的轮胎赤道线CL侧且宽度为接地宽度W的25%的范围。而且,轮胎外外侧区域Aoo是指,位于轮胎外侧区域Ao中轮胎外内侧区域Aoi以外的轮胎宽度方向的接地端侧且宽度为接地宽度W的25%的范围。
此处,如图15所示,优选在轮胎外内侧区域Aoi设有向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槽12A,但在轮胎外外侧区域Aoo未设置周向槽12。这是由于,其能够在轮胎外侧区域Ao中,确保接地宽度端部GE至周向槽12A的轮胎宽度方向距离,并因此提高胎面部10的轮胎宽度方向刚性,进而在转弯时,能够改善驾驶稳定性。
[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针对具有各种条件的充气轮胎,实施了有关RRC指数、油耗指数、驾驶稳定性、以及水面防滑性能(排水性)的轮胎性能试验。
在这些性能试验中,组装适合各试验轮胎的上述尺寸的轮辋,并分别填充230[kPa]的内压,实施实车试验。
以下,说明对试验轮胎实施的性能试验的试验方法。
(油耗性能)
将试验轮胎安装在排气量1800cc的前轮驱动车上,以时速100km/h在全长2km的试车跑道上行驶50圈,以常规例的燃料消费率为基准值100,测定油耗改善率。指数越大,则表示油耗越好。
(驾驶稳定性)
将试验轮胎组装在标准轮辋上后安装在轿车(排气量1800cc)上,在1圈2km的试车跑道上一边车道变线一边行驶3圈,由3名专业驾驶员评估此时的感官。评估结果以比较例1的感官评估分的平均值作为基准值100,以指数显示各试验轮胎的评估分数的平均值。该指数值越大,表示驾驶稳定性越优异。
(水面防滑性能)
实施直线水面打滑试验,测量发生水面打滑时的速度,进行评估。该直线水面打滑试验中,一边提速一边进入水深10mm的水池,测定此时充气轮胎的漏失率。将上述情况下漏失率为10%时的速度,设为水面打滑发生速度。在该试验中,以常规例的测量结果作为基准值100,以指数显示其他例子的测量结果。本实施例中,指数值越大,则表示水面防滑性能越优异。
以下,说明各试验轮胎及其性能试验结果。针对常规例以及实施例7至实施例18所涉及的充气轮胎,实施有关油耗指数、驾驶稳定性以及水面防滑性能(防滑性能)的性能试验。表4中显示了有关各试验轮胎的尺寸的数值以及性能试验结果。
表4中,“环状构造体”为“无”是指,带束层为以往将帘线拉齐的带束层,“环状构造体”为“有”是指,带束层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环状构造体100。也就是说,在表4中,常规例所涉及的轮胎不具有本发明所涉及的环状构造体100。实施例7至实施例18所涉及的轮胎都具有本发明所涉及的环状构造体100。常规例并非环状构造体100,具有以往一般使用的将帘线拉齐的带束层。
此外,表4的“外侧周向槽位置”一项中,“Aoi”表示在轮胎外内侧区域Aoi设置周向槽12,“Aoo”表示在轮胎外外侧区域Aoo设置周向槽12,然后“Aoi、Aoo”表示在轮胎外内侧区域Aoi和轮胎外外侧区域Aoo同时设置周向槽12。
常规例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轮胎尺寸为205/55R16,其“SW/OD”的值为0.32,即不满足式<1>。此外,常规例所涉及的充气轮胎不具有环状构造体。在常规例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设有图16所示的胎面图案。
实施例7至实施例18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轮胎尺寸为165/55R20,其“SW/OD”的值为0.24,即满足式<1>。实施例7至实施例18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10上,设有以图16所示的胎面图案为基础且变更为符合各轮胎尺寸的胎面图案。
常规例为驾驶稳定性的基准轮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中的驾驶稳定性方面,滚动阻力以变更为宽度小直径大的轮胎尺寸且驾驶稳定性降低的状态为基准。然后,对于与常规例相比,实施例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驾驶稳定性改善了何种程度进行评估。
此处,在实施例和常规例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上设定的胎面图案,以常规例的胎面图案即图16的胎面图案为基础,且变更为符合各试验轮胎上设定的槽面积比率GR等各尺寸参数。实施例所涉及的充气轮胎中,如图14所示的胎面图案般,通过以图16的胎面图案为基础,变更周向槽12和宽度方向槽16的槽面积、周向槽12的条数以及轮胎宽度方向位置等,从而符合各试验轮胎的各尺寸参数。
如表4所示,常规例未满足上述式<1>、式<2>、式<3>、式<4>、式<5>、式<6>以及式<7>的条件。此外,常规例不具有环状构造体。此外,常规例在轮胎外内侧区域Aoi和轮胎外外侧区域Aoo这两个区域中都设有周向槽12。
实施例7满足式<1>、式<3>、式<4>、式<5>、式<6>以及式<7>的条件,但不满足式<2>的条件。实施例7中,GR为8%。此外,实施例7具有环状构造体。此外,实施例7中,在轮胎外内侧区域Aoi设有周向槽12,在轮胎外外侧区域Aoo未设置周向槽12。
实施例8满足式<1>、式<3>、式<4>、式<5>、式<6>以及式<7>的条件,但不满足式<2>的条件。实施例8中,GR为30%。此外,实施例8具有环状构造体。此外,实施例8中,在轮胎外内侧区域Aoi设有周向槽12,在轮胎外外侧区域Aoo未设置周向槽12。
实施例9满足式<1>、式<2>、式<3>、式<5>、式<6>以及式<7>的条件,但不满足式<4>的条件。实施例9中,(GRi-GRo)/GR为0.00。此外,实施例9具有环状构造体。此外,实施例9中,在轮胎外内侧区域Aoi设有周向槽12,在轮胎外外侧区域Aoo未设置周向槽12。
实施例10满足式<1>、式<2>、式<3>、式<5>、式<6>以及式<7>的条件,但不满足式<4>的条件。实施例10中,(GRi-GRo)/GR为0.70。此外,实施例10具有环状构造体。此外,实施例10中,在轮胎外内侧区域Aoi设有周向槽12,在轮胎外外侧区域Aoo未设置周向槽12。
实施例11满足式<1>、式<2>、式<3>、式<4>、式<6>以及式<7>的条件,但不满足式<5>的条件。实施例11中,GRLi/GRo为1.0。此外,实施例11具有环状构造体。此外,实施例11中,在轮胎外内侧区域Aoi设有周向槽12,在轮胎外外侧区域Aoo未设置周向槽12。
实施例12满足式<1>、式<2>、式<3>、式<4>、式<6>以及式<7>的条件,但不满足式<5>的条件。实施例12中,GRLi/GRo为2.0。此外,实施例12具有环状构造体。此外,实施例12中,在轮胎外内侧区域Aoi设有周向槽12,在轮胎外外侧区域Aoo未设置周向槽12。
实施例13满足式<1>、式<2>、式<3>、式<4>、式<5>以及式<7>的条件,但不满足式<6>的条件。实施例13中,Pi/Po为1.0。此外,实施例13具有环状构造体。此外,实施例13中,在轮胎外内侧区域Aoi设有周向槽12,在轮胎外外侧区域Aoo未设置周向槽12。
实施例14满足式<1>、式<2>、式<3>、式<4>、式<5>以及式<7>的条件,但不满足式<6>的条件。实施例14中,Pi/Po为2.1。此外,实施例14具有环状构造体。此外,实施例14中,在轮胎外内侧区域Aoi设有周向槽12,在轮胎外外侧区域Aoo未设置周向槽12。
实施例15满足式<1>、式<2>、式<3>、式<4>、式<5>、式<6>以及式<7>的条件。实施例15具有环状构造体。实施例15中,在轮胎外外侧区域Aoo设有周向槽12,在轮胎外内侧区域Aoi未设置周向槽12。
实施例16满足式<1>、式<2>、式<3>、式<4>、式<5>以及式<6>的条件,但不满足式<7>的条件。实施例16中,GRBi/GRBo为0.9。此外,实施例16具有环状构造体。此外,实施例16中,在轮胎外内侧区域Aoi设有周向槽12,在轮胎外外侧区域Aoo未设置周向槽12。
实施例17满足式<1>、式<2>、式<3>、式<4>、式<5>以及式<6>的条件,但不满足式<7>的条件。实施例17中,GRBi/GRBo为2.1。此外,实施例17具有环状构造体。此外,实施例17中,在轮胎外内侧区域Aoi设有周向槽12,在轮胎外外侧区域Aoo未设置周向槽12。
实施例18满足式<1>、式<2>、式<3>、式<4>、式<5>、式<6>以及式<7>的条件。此外,实施例18具有环状构造体。此外,实施例18中,在轮胎外内侧区域Aoi设有周向槽12,在轮胎外外侧区域Aoo未设置周向槽12。
根据表4的性能试验结果,满足式<1>的实施例7至实施例18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油耗指数优于常规例。根据该性能试验结果可以看出,与表4的常规例即轮胎尺寸205/55R16相比,试验过的轮胎尺寸中轮胎尺寸为165/55R20时的油耗得到了充分改善。
此外,根据表4的性能试验结果,不仅是油耗指数,满足式<1>至式<4>的条件的实施例11至实施例18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驾驶稳定性也超过常规例。也就是说,这些试验轮胎能够减小滚动阻力,并且能够改善因此而恶化的驾驶稳定性能。
另外,实施例7所涉及的充气轮胎(未满足式<2>的条件的轮胎)的槽面积比率GR过低(GR=8[%]),虽然驾驶稳定性良好,但水面防滑性能极低。
此外,根据表4的性能试验结果,满足式<1>至式<5>的条件的实施例13至实施例18所涉及的充气轮胎更高度地兼顾了驾驶稳定性和水面防滑性能。
此外,根据表4的性能试验结果,满足式<1>至式<6>的条件的实施例15至实施例18所涉及的充气轮胎更高度地兼顾了驾驶稳定性和水面防滑性能。
此外,根据表4的性能试验结果,由实施例15和实施例18可以看出,与在轮胎外内侧区域Aoi中未设置周向槽的实施例15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相比,在轮胎外内区域Aoi中设有周向槽的实施例18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驾驶稳定性能和水面防滑性能更优异。
此外,根据表4的性能试验结果可以看出,与满足式<1>至式<6>的条件但未满足式<7>的条件的实施例16和实施例17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相比,满足式<1>至式<7>的条件的实施例18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水面防滑性能更优异。
另外,虽然基于特定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可在不超出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及其思想的情况下实施各种变更和修正等。
本发明规定如下。
(1)一种充气轮胎,其在胎面部上形成有由槽形成的不对称图案,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气轮胎的总宽度SW与外径OD的比即SW/OD满足
SW/OD≤0.3,
将所述胎面部的接地区域中的槽面积比率设为GR,
将在安装到车辆上时接地区域中位于轮胎赤道线的车辆侧的范围设为轮胎内侧区域Ai,将所述轮胎内侧区域Ai中的槽面积比率设为GRi,将在安装到车辆上时接地区域中位于轮胎赤道线的车辆侧的相反侧的范围设为轮胎外侧区域Ao,将所述轮胎外侧区域Ao中的槽面积比率设为GRo时,所述接地区域形成为满足
10[%]≤GR≤25[%]、
GRo<GRi、
0.1≤(GRi-GRo)/GR≤0.6。
(2)根据(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胎面部中设有向横穿轮胎周向的方向延伸的多条宽度方向槽,
将所述接地区域中所述宽度方向槽的槽面积比率设为GRL,将所述轮胎外侧区域Ao中宽度方向槽的槽面积比率设为GRLo,将所述轮胎内侧区域Ai中宽度方向槽的槽面积比率设为GRLi时,满足
1.1≤GRLi/GRLo≤1.9。
(3)根据(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宽度方向槽在轮胎周向上留有间隔地配置,
将在所述充气轮胎的所述胎面部的整周上配置在所述轮胎内侧区域Ai内的宽度方向槽的条数设为Pi,将配置在所述轮胎外侧区域Ao内的宽度方向槽的条数设为Po时,满足
1<Pi/Po≤2。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轮胎外侧区域Ao中位于轮胎赤道线侧且宽度为接地宽度的25%的范围设为轮胎外内侧区域Aoi、将所述轮胎外侧区域Ao中所述轮胎外内侧区域Aoi以外的范围设为轮胎外外侧区域Aoo时,
向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槽设置在所述轮胎外内侧区域Aoi内,但未设置在所述轮胎外外侧区域Aoo内。
(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在所述轮胎内侧区域Ai内向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槽即内侧周向槽以及在所述轮胎外侧区域Ao内向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槽即外侧周向槽,
将所述轮胎内侧区域Ai中所述内侧周向槽的槽面积比率设为GRBi、将所述轮胎外侧区域Ao中所述外侧周向槽的槽面积比率设为GRBo时,满足
1≤GRBi/GRBo≤2。
另外,上述第1实施方式至第7实施方式可适当组合。例如,第7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轮胎1的带束层也可以是第1实施方式至第6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环状构造体100。也就是说,第1实施方式至第6实施方式等中说明的具有环状构造体100、帘布层部120以及胎面胶层11的轮胎1也可以满足第7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式<1>的条件,并且该胎面胶层11的胎面部10满足式<2>至式<4>的条件。此外,第1实施方式至第6实施方式等中说明的轮胎1的胎面部10也可以满足第7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式<5>、式<6>以及式<7>中的至少一个条件。此外,该轮胎1也可以具有第2实施方式至第6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环状构造体中的至少一种。此外,这些轮胎1可以满足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式(1A)至式(8B)的至少一个条件。
附图标记说明
1 轮胎(充气轮胎)
4 贯穿孔
10 胎面部
11 胎面胶层
11A 接地面
11B 内表面
12 周向槽(槽)
16 宽度方向槽(槽)
30 细槽
40 主槽
50 凹凸部
100 环状结构体
100A 外表面
100B 内表面
120 帘布层部
AX 旋转轴
Ai 轮胎内侧区域
Ao 轮胎外侧区域
G 接地区域
GR 槽面积比率
GRi 轮胎内侧区域中的槽面积比率
GRo 轮胎外侧区域中的槽面积比率
OD 外径
SW 总宽度

Claims (15)

1.一种充气轮胎,其具有:圆筒状的环状构造体,其配置在旋转轴的周边;
帘布层部,其至少一部分在与所述旋转轴平行的方向上配置在所述环状构造体的外侧,且具有被橡胶所覆盖的帘线;以及
橡胶层,其至少一部分在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的放射方向上配置在所述环状构造体的外侧,且具有胎面部,
将轮胎总宽度设为SW、
将轮胎外径设为OD时,满足
SW/OD≤0.30
的条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胎面部的接地面以及在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的放射方向上朝向外侧的所述环状构造体的外表面,分别与所述旋转轴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胎面部的接地区域的宽度设为W、
将在与所述旋转轴平行的方向上所述环状构造体的尺寸设为BW时,满足
0.9≤BW/W≤1.1
的条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胎面部的接地区域的宽度设为W时,满足
0.65≤W/SW≤0.90
的条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胎面部的接地区域的宽度设为W、
将轮胎轮辋直径设为RD时,满足
0.14×(OD-RD)/2SW+0.65≤W/SW≤0.14×(OD-RD)/2SW+0.76
的条件。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构造体具有多个贯穿孔。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状构造体通过将带状的金属板的端部相互焊接而形成,
将所述金属的杨氏模量设为E、
将所述板的厚度设为Tb时,满足
150GPa≤E≤250GPa且0.2mm≤Tb≤0.8mm的条件。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橡胶层具有:主槽,其以包围所述旋转轴的方式形成在所述胎面部上;以及内表面,其朝向与所述胎面部的接地面相反的方向,
将所述胎面部的接地面与所述内表面的距离即所述橡胶层的第1厚度设为T1、
将所述主槽的底面与所述内表面的距离即所述橡胶层的第2厚度设为Tu时,满足
0.05≤Tu/T1≤0.15
的条件。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橡胶层在与所述旋转轴平行的方向上的含有所述胎面部的接地区域的端部的端部区域中,具有以包围所述旋转轴的方式形成的细槽,
在与所述旋转轴平行的方向上,所述端部区域的中心与所述接地区域的端部一致,
将所述胎面部的接地区域的宽度设为W、
将所述端部区域的宽度设为DW时,满足
DW=0.1W
的条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构造体在与所述旋转轴平行的方向上的端部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凹凸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胎面部上形成由槽形成的不对称图案,
将所述胎面部的接地区域中的槽面积比率设为GR,
将在安装到车辆上时接地区域中位于轮胎赤道线的车辆侧的范围设为轮胎内侧区域Ai,将所述轮胎内侧区域Ai中的槽面积比率设为GRi,将在安装到车辆上时接地区域中位于轮胎赤道线的车辆侧的相反侧的范围设为轮胎外侧区域Ao,将所述轮胎外侧区域Ao中的槽面积比率设为GRo时,所述接地区域形成为满足
10[%]≤GR≤25[%]、
GRo<GRi、
0.1≤(GRi-GRo)/GR≤0.6
的条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胎面部中设有向横穿轮胎周向的方向延伸的多条宽度方向槽,
将所述接地区域中所述宽度方向槽的槽面积比率设为GRL,将所述轮胎外侧区域Ao中宽度方向槽的槽面积比率设为GRLo,将所述轮胎内侧区域Ai中宽度方向槽的槽面积比率设为GRLi时,满足
1.1≤GRLi/GRLo≤1.9
的条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宽度方向槽在轮胎周向上留有间隔地配置,
将在所述充气轮胎的所述胎面部的整周上配置在所述轮胎内侧区域Ai内的宽度方向槽的条数设为Pi,将配置在所述轮胎外侧区域Ao内的宽度方向槽的条数设为Po时,满足
1<Pi/Po≤2
的条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轮胎外侧区域Ao中位于轮胎赤道线侧且宽度为接地宽度的25%的范围设为轮胎外内侧区域Aoi、将所述轮胎外侧区域Ao中所述轮胎外内侧区域Aoi以外的范围设为轮胎外外侧区域Aoo时,
向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槽设置在所述轮胎外内侧区域Aoi内,但未设置在所述轮胎外外侧区域Aoo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1至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在所述轮胎内侧区域Ai内向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槽即内侧周向槽以及在所述轮胎外侧区域Ao内向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槽即外侧周向槽,
将所述轮胎内侧区域Ai中所述内侧周向槽的槽面积比率设为GRBi、将所述轮胎外侧区域Ao中所述外侧周向槽的槽面积比率设为GRBo时,满足
1≤GRBi/GRBo≤2
的条件。
CN201480070978.3A 2013-12-27 2014-12-19 充气轮胎 Active CN1058489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71932A JP6488543B2 (ja) 2013-12-27 2013-12-27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3-271932 2013-12-27
PCT/JP2014/083721 WO2015098755A1 (ja) 2013-12-27 2014-12-19 空気入りタイ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48925A true CN105848925A (zh) 2016-08-10
CN105848925B CN105848925B (zh) 2018-05-29

Family

ID=53478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70978.3A Active CN105848925B (zh) 2013-12-27 2014-12-19 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308075B2 (zh)
JP (1) JP6488543B2 (zh)
CN (1) CN105848925B (zh)
DE (1) DE112014006034T5 (zh)
WO (1) WO201509875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70974A (zh) * 2018-10-22 2020-04-28 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50367B2 (ja) * 2017-08-30 2021-10-13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6950370B2 (ja) * 2017-08-30 2021-10-13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US20190061430A1 (en) * 2017-08-30 2019-02-28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neumatic radial tire
JP2022095315A (ja) * 2020-12-16 2022-06-2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乗用車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DE102021001421A1 (de) 2021-03-17 2022-09-22 Wolfgang Scholz Leichtlauf-Luftreifen
JP2023086601A (ja) * 2021-12-10 2023-06-22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乗用車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2023086602A (ja) * 2021-12-10 2023-06-22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乗用車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94111A (ja) * 1992-04-16 1993-11-09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乗用車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CN1514776A (zh) * 2001-09-17 2004-07-21 ������������ʽ���� 充气轮胎
US20070125468A1 (en) * 2005-12-05 2007-06-07 Poling David C Pneumatic tire
JP2008201380A (ja) * 2007-02-22 2008-09-04 Bridgestone Corp タイヤ
CN102555675A (zh) * 2010-12-28 2012-07-11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以及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
JP2012144197A (ja) * 2011-01-13 2012-08-02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3001193A (ja) * 2011-06-14 2013-01-07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2013237283A (ja) * 2012-05-11 2013-11-28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360333B1 (ja) * 2013-02-25 2013-12-04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03205A (ja) * 1985-07-19 1987-05-13 Bridgestone Corp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617713B2 (ja) * 1987-03-26 1997-06-04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2008201379A (ja) * 2007-02-22 2008-09-04 Bridgestone Corp タイヤ
CN104816594B (zh) * 2010-03-29 2017-06-30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轮胎
CN102958710B (zh) 2010-04-30 2015-11-25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
US8991458B2 (en) * 2011-05-27 2015-03-31 Th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neumatic tire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94111A (ja) * 1992-04-16 1993-11-09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乗用車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CN1514776A (zh) * 2001-09-17 2004-07-21 ������������ʽ���� 充气轮胎
US20070125468A1 (en) * 2005-12-05 2007-06-07 Poling David C Pneumatic tire
JP2008201380A (ja) * 2007-02-22 2008-09-04 Bridgestone Corp タイヤ
CN102555675A (zh) * 2010-12-28 2012-07-11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以及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
JP2012144197A (ja) * 2011-01-13 2012-08-02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3001193A (ja) * 2011-06-14 2013-01-07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2013237283A (ja) * 2012-05-11 2013-11-28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360333B1 (ja) * 2013-02-25 2013-12-04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70974A (zh) * 2018-10-22 2020-04-28 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14006034T5 (de) 2016-10-20
WO2015098755A1 (ja) 2015-07-02
US20160318349A1 (en) 2016-11-03
US10308075B2 (en) 2019-06-04
JP2015123947A (ja) 2015-07-06
JP6488543B2 (ja) 2019-03-27
CN105848925B (zh) 2018-05-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48925A (zh) 充气轮胎
US9199513B2 (en) Pneumatic tire with tread having different curvature radii
US9045004B2 (en) Pneumatic tire
CN103029531B (zh) 轮胎车轮组装体
US9038684B2 (en) Pneumatic tire unit
CN104718093A (zh) 充气轮胎
CN105142930A (zh) 充气轮胎
CN103717414A (zh) 充气轮胎
CN105263725B (zh) 充气轮胎
JP6561844B2 (ja) 車両
CN107848346A (zh) 充气轮胎
CN106163834A (zh) 充气轮胎
CN103895454A (zh) 充气轮胎
US10730348B2 (en) Pneumatic tire
US20220234395A1 (en) Pneumatic Tire
CN106103143B (zh) 充气轮胎
US9663154B2 (en) Resistance reduction structure for vehicle and vehicle
CN104428147A (zh) 充气轮胎
CN102416827B (zh) 充气轮胎
JP6287299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3386865B (zh) 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CN107428210A (zh) 充气轮胎
EP3895907A1 (en) Pneumatic radial tire for passenger vehicles
JP2014015182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0254249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THE YOKOHAMA RUBBER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Japa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THE YOKOHAMA RUBBER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Ja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