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48688A - 止血敷材 - Google Patents

止血敷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48688A
CN105848688A CN201480070730.7A CN201480070730A CN105848688A CN 105848688 A CN105848688 A CN 105848688A CN 201480070730 A CN201480070730 A CN 201480070730A CN 105848688 A CN105848688 A CN 1058486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ve
bonded fabric
hemostasis
wound site
screening gl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7073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仓田修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ui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ui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uiko Corp filed Critical Zui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8486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486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15/00Chemical aspects of, or use of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 A61L15/16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or physiological fluids such as urine or blood, e.g. sanitary towels, tampons
    • A61L15/22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or physiological fluids such as urine or blood, e.g. sanitary towels, tampon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materials
    • A61L15/28Polysaccharides or their derivatives
    • A61F13/01029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5/00Compositions of polysaccharides or of their derivativ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L1/00 or C08L3/00
    • C08L5/04Alginic acid; Derivative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2013/00089Wound bandages
    • A61F2013/00217Wound bandages not adhering to the wound
    • A61F2013/00229Wound bandages not adhering to the wound with alginat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2013/00361Plasters
    • A61F2013/00365Plasters use
    • A61F2013/00463Plasters use haemostatic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400/00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unction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A61L2400/04Materials for stopping bleeding

Abstract

止血敷材(1)为薄片状,并具有依序层压不织布(10)、接合层(30)及保护片(20)、且不织布(10)与保护片(20)为以接合层(30)所固定而成的层压构造。当不织布(10)被敷置于创伤部位(200)时,就会吸收自创伤部位(200)所流出的体液;由于吸收体液,因而使得不织布(10)的一部分溶解与凝胶化、释出钙离子等。不织布(10)由纤维状的褐藻酸盐所形成。不织布(10)具有平滑的正面(11)。即,在不织布(10)的正面(11)实质上不存在以复数条纤维所形成的纤维块。因此,当从创伤部位(200)取下止血敷材(1)时,就容易将不织布(10)自创伤部位(200)的凝血块剥离下来。因此,就不容易在创伤部位(200)造成疼痛感。

Description

止血敷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止血敷材。
背景技术
出血中的皮肤创伤部位可利用止血敷材来加以止血。专利文献1揭示一种由具有可溶性止血敷材层、黏合层、及固定用薄片所层压而成的三层构造的止血敷材。黏合层用来黏合可溶性止血敷材层与固定用薄片。当可溶性止血敷材层被敷置于创伤部位时,该可溶性止血敷材层就会因为吸收血液而一边膨润一边溶解。此种已溶解的止血敷材为可促进血液凝固因子的活性化、以及血液凝固催化剂的生成。利用该种血液凝固催化剂,使得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迅速变化成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形成凝血块,其结果,可使得创伤面被止血。
专利文献2揭示一种具有止血效果、能够维持适合于创伤治愈之湿润状态的伤部包覆材。此种伤部包覆材能够将褐藻酸盐集合体固定在创伤部位上。褐藻酸盐集合体可在创伤部位良好地凝胶化、并维持湿润状态。根据专利文献2,为了提高褐藻酸盐集合体的吸水性,因而将是褐藻酸盐集合体的不织布等的表观密度设定为3.5-2g/cm3以下。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9-29476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07-13624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含褐藻酸盐的不织布为具有优越的止血效果。然而,根据本申请案发明者实施试验的结果,可知当将不织布敷置于出血中的创伤部位上,再于止血后由创伤部位取下不织布时,因为不织布不易从在创伤部位已凝固的血液创伤部位剥离开,以致不织布有时带给患者疼痛感的情况。因此,从减少带给患者疼痛感的观点来看,对于含褐藻酸盐的不织布方面,仍还有改善的空间。
在专利文献1中已列举有作为可溶性止血敷材层的一例子,例如,以氧化纤维素(オキシセルロース)、氧化胶原蛋白(酸化コラーゲン)、钠纤维素、或褐藻酸钙等所形成的织物状、不织布状、或海绵状的层。然而,在专利文献并未提到有关在将不织布适用于创伤部位时所给予患者的疼痛感。从而,专利文献1中所揭示的止血敷材并非是一种为了能减少给予患者疼痛感所改良而成的止血敷材。
在专利文献2中,也未提到有关在将褐藻酸盐集合体的不织布适用于创伤部位时所给予患者的疼痛感。再者,由于专利文献2的不织布的表观密度(容积密度)为3.5×10-2g/cm3以下,因此,构成不织布的纤维中大多数的纤维是可被配向在不织布的厚度方向的。其结果,不织布的表面就成为多数纤维端部朝向外侧的状态,也就是形成细毛纤毛直立的状态。另外,在不织布的表面,朝向外侧的复数条纤维的端部为相互交缠、及/或成为束状,进而形成多数个纤维块。当血液凝固时,该纤维块就将容易被并入到凝血块内。此外,由于该纤维块是以复数条纤维所形成,因此,其刚性与断裂强度高。故而,当想要从创伤部位取下伤部包覆材时,就不易将不织布从凝血块剥离下来,除了带给患者疼痛感以外,还会有因自创伤部位剥下凝血块而引起出血的担心。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容易使创伤部位产生疼痛感的止血敷材。
解决课题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一形态所提供的一种止血敷材,其包含不织布,所述不织布包含纤维状的褐藻酸盐,前述不织布具有平滑的正面,在该正面实质上不存在以复数条纤维所形成的纤维块。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形态所提供的一种止血敷材,其包含不织布,前述不织布包含纤维状的褐藻酸盐,前述不织布的容积密度为4.0×10- 2g/cm3以上。
根据本发明的再另一形态,则可提供一种制造前述止血敷材的方法。该方法包含:藉由使不织布通过一对滚轮之间、由厚度方向加压前述不织布的步骤。
发明效果
本发明所提供的止血敷材,可使创伤部位难以产生疼痛感。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形态的止血敷材的断面图。
图2为已将图1的止血敷材贴在创伤部位的断面图。
图3为实施例的不织布的一部分经放大的照片。
图4为比较例的不织布的一部分经放大的照片。
图5为比较例的不织布的一部分经放大的照片。
图6为比较例的不织布的模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根据本发明一形态的止血敷材包含有不织布,前述不织布包含纤维状的褐藻酸盐,前述不织布具有平滑的正面,在该正面实质上不存在以复数条纤维所形成的纤维块。
在此,所谓的「不织布的正面」是指使用于患者时,该不织布与创伤部位接触的表面。所谓的「实质上不存在纤维块」是指,当将特定宽度的不织布对折而使其长度成为一半时,由弯折处起向着外侧的纤维块的数量为该弯折长度每5cm平均小于5块。这种纤维块的数量较佳为该弯折长度每5cm平均小于1块。
利用本止血敷材,由于在不织布的正面实质上不存在纤维块,因此在血液凝固后由创伤部位将止血敷材剥离时,不织布难以拉扯剥离凝血块。藉此,就难以因凝血块自创伤部位剥离而发生出血或造成疼痛感。
(2)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形态,前述不织布包含纤维状的褐藻酸盐,前述不织布的容积密度为4.0×10-2g/cm3以上。
此种形态下的止血敷材,难以使创伤部位产生疼痛感。
本申请发明者确认:当不织布的容积密度小于4.0×10-2g/cm3时,在不织布的正面将形成多数的细毛,即形成朝向外侧的纤维的端部,也会形成多数个纤维块,相对于此,当容积密度为4.0×10-2g/cm3以上时,在不织布的正面几乎不会形成细毛,且亦实质上未存在纤维块。其理由,推断为如下所示。当不织布的容积密度低时,在构成不织布的纤维中,在不织布的厚度方向、也就是配向成与不织布表面交叉的纤维数多于容积密度高的情况。这些纤维的端部就容易在不织布表面上形成细毛及朝向外侧的纤维块。相对于此,藉由使不织布通过一对滚轮之间的轧延加工等,在厚度方向加压等方法来提高不织布的容积密度后,就容易将构成不织布的纤维配向成与不织布表面平行。其结果,朝向外侧的纤维的端部就减少,且使纤维块解开分离。
由上述理由可知,在此种形态的止血敷材中,在不织布的正面实质上不存在以复数条纤维所形成的纤维块。其结果,当由创伤部位剥离止血敷材时,将难以因凝血块自创伤部位剥离而造成疼痛感。
上述不织布的容积密度的上限并未特别限定。然而,为了实现能够充分吸收血液、及能够容易贴合于创伤部位的适度柔软性,则不织布的容积密度的上限较佳为20.0×10-2g/cm3,更佳为10.0×10-2g/cm3,更理想为8.0×10-2g/cm3
(3)在前述止血敷材中,前述不织布的厚度较佳为包含在1.0~3.5mm的范围。
此种形态的止血敷材,由于除了能够吸收适当的血液量而发挥优异的止血效果以外,还能够无须强压至创伤部位便可容易贴合,因此能够更加抑制在创伤部位产生疼痛感。
上述不织布的厚度较佳为包含在1.5~3.0mm的范围,更佳为包含在1.9~2.7mm的范围。
(4)在前述止血敷材中,前述不织布的每平方米的重量较佳为包含于80~200g/m2的范围。
此种形态的止血敷材,由于除了能够吸收适当的血液量而发挥优异的止血效果以外,还能够不必强压至创伤部位便可容易贴合,因此能够更加抑制在创伤部位产生疼痛感。
上述不织布每平方米的重量较佳为包含在100~170g/m2的范围,更佳为包含在120~145g/m2的范围。
(5)较佳的是:前述止血敷材为薄片状,前述止血敷材更进一步包含有层压于前述不织布的保护片,前述保护片的液体透过性低于前述不织布的液体透过性。
根据此种形态的止血敷材,由于即使不织布因吸收体液而导致膨润、溶解,仍可藉由保护片而使止血敷材维持在创伤部位,因此能够保护创伤部位。此外,由于保护片具有较低的液体透过性,因此可抑制而不使被不织布所吸收的体液漏出至外部,其结果,得以防止患者的衣服等受到污损。
保护片较佳以加热熔合、热熔粘合剂等粘合剂或黏着剂等固定在不织布上。粘合剂的涂覆量等的接合条件较佳设定成:对于干燥状态的不织布为能够确实固定保护片,而对于已吸收体液的不织布则能够以较弱的力来剥离保护片。藉此,干燥状态的止血敷材的处置就变容易,且在由创伤部取下止血敷材之际,还能够容易地将保护片自不织布剥离下来。
(6)制造前述止血敷材的方法,其包含藉由使不织布通过一对滚轮之间,以便将前述不织布由厚度方向进行加压的步骤。
当使不织布通过一对滚轮之间以从其厚度方向加压时,则构成不织布的纤维便容易被配向成与不织布表面平行。其结果,就可抑制在不织布的表面形成细毛,甚至抑制复数条纤维的端部聚集成束状及/或相互交缠而形成纤维块。
(7)前述方法还可更进一步地包含在前述不织布的单面上层压保护片的步骤,层压前述保护片的步骤是可在由厚度方向进行加压前述不织布的步骤以前、以后、或与由厚度方向加压前述不织布的步骤同时地实施。
上述的加压步骤,可以对不织布仅实施一次,或者也可以实施复数次。在实施复数次加压工程的情况,加压步骤为能够在层压前述保护片以前、层压以后、与层压同时、或这些的任意组合来实施。
接着参照图1,针对止血敷材1的一形态进行说明。
止血敷材1的主要用途为覆盖已出血的创伤部位200(参照图2),以使创伤部位200止血。止血敷材1为薄片状,并具备容易贴合至皮肤的柔软性。止血敷材1之一例子,其由不织布10、接合层30、及保护片20依序层压而成,并具有经由接合层30而将不织布10与保护片20相互固定的层压构造。
当不织布10敷于创伤部位200时,将吸收自创伤部位200所流出的体液。因吸收体液而使得不织布10的一部分溶解与凝胶化、释出钙离子等。体液主要包含血液与渗出液。不织布10是由纤维状的褐藻酸盐所形成。构成褐藻酸盐的阳离子,例如包含钙、钠、或是这两者。
不织布10较佳为具备容易贴合至皮肤的柔软性。这种不织布10的机能,主要是由于不织布10具有较佳范围的容积密度与厚度所致。不织布10的正面11为显露出来。当止血敷材1用于使创伤部位200止血时,不织布10的正面11与创伤部位200贴合。
保护片20的作用在于:防止已被不织布10吸收的体液由不织布10的背面12渗出、及防止外部的液体等侵入至创伤部位200。此种保护片20的机能是由于保护片20的材料具有较低的液体透过性。保护片20的液体透过性的一例子,为低至使保护片20实质上不透过液体的程度。
保护片20较佳具备有容易贴合于皮肤的柔软性、及能充分维持不织布10的强度。构成保护片20的材料的例子,举例来说,例如,树脂膜、布帛、不织布、及这些的一部分或全部所组合而成的材料。树脂膜的例子,举例来说,例如,其可以是:烯烃系树脂(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等)、聚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或聚胺酯系树脂等薄膜。这些薄膜较佳具有使止血敷材1容易贴合于皮肤的伸缩性。保护片20的厚度并未有特别限定,可考虑柔软性、强度等而适当地加以设定。保护片20的厚度例如可设定在25~30μm。
接合层30具有使保护片20稳固地与不织布10的背面12接合的作用。然而,当不织布10因体液而凝胶化时,该接合层30仍可容许将保护片20容易地自不织布10剥离。接合层30形成在不织布10的背面12与保护片20的内面21之间,以使不织布10与保护片20相互接合。接合层30由粘合剂如合成橡胶系热熔粘合剂所构成。合成橡胶系热熔粘合剂的一例子包含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在此实施形态中,虽然是将上述粘合剂形成层状,然而本发明所采用的上述粘合剂,只要是能够相互固定不织布10与保护片20之物皆可,也可以是任何一种形态,而没有限定于使用层状物。例如,可以是在保护片20上指定图案的线状或点状涂覆粘合剂,也可以是经由该粘合剂而将不织布10与保护片20加以相互固定。
针对不织布10的结构进行说明。
本实施形态的不织布10的容积密度为4.0×10-2g/cm3以上,不织布10的容积密度的较佳范围为4.0×10-2~20.0×10-2g/cm3。容积密度的上限较佳为10.0×10-2g/cm3,更佳为8.0×10-2g/cm3
不织布10厚度的较佳范围为1.0~3.5mm,更佳为1.5~3.0mm,最佳为1.9~2.7mm。不织布10每平方米的重量的较佳范围为80~200g/m2,更佳为100~170g/m2,最佳为120~145g/m2。在不织布10的厚度及每平方米的重量分别是在上述较佳范围的情况,由于除了能够发挥适当的止血效果以外,还不需要将止血敷材1强力按压至创伤部位200便能够容易地贴合,因此在创伤部位200将难以产生疼痛感。
参照图2,说明止血敷材1的使用方法。
根据止血敷材1使用方法的一例子,为了将止血敷材1覆盖至创伤部位200而以胶带40贴附在皮肤上。由于止血敷材1被贴合于皮肤上,因而不织布10的正面11接触至创伤部位200及其周边部位。不织布10吸收自创伤部位200所流出的体液。不织布10因吸收体液而膨润、凝胶化。不织布10随着凝胶化而释出钙离子。由于该种钙离子,因而可促进创伤部位200的血液的凝固。
倘若创伤部位200已止血,便以如下的顺序而将止血敷材1由皮肤剥离下来。最初,先从皮肤上剥离胶带40。接着,由创伤部位200剥离保护片20与不织布10。此时,由于不织布10的正面11实质上未存在以复数条纤维所形成的纤维块,因此,可顺利地自创伤部位200取下不织布10。不织布10中已凝胶化的一部分的纤维则与保护片20或不织布10中其他纤维分离而残留于创伤部位200。之后,以生理食盐水来洗掉残留于创伤部位200的不织布10。
利用止血敷材1,将可获得以下效果。
(1)不织布10具有平滑的正面11,在该正面11实质上不存在由复数条纤维所形成的纤维块。
根据止血敷材1,不织布10的容积密度为4.0×10-2g/cm3以上。本申请发明者确认到:在该不织布10的正面11上,几乎没有形成较大的直立状细毛,且表面为平滑的。其理由,推断为如下所述。当藉由使不织布通过一对滚轮之间的轧延加工等,在厚度方向加压等方法来提高不织布的容积密度时,则构成不织布的纤维就容易配向成与不织布表面平行。其结果,就可抑制而不在不织布的表面形成细毛,进而可抑制而不致使复数条纤维的端部聚集成束状及/或相互交缠形成纤维块。
较佳的为上述一对滚轮之中,至少与不织布10的正面11抵接的滚轮具有平滑状表面。在此种情况下,将可使不织布10的正面11更加平滑。
(2)藉由止血敷材1,在由创伤部位200剥离止血敷材1之际,将可抑制在创伤部位200产生疼痛感。其理由,推断为如下所述。由于在止血敷材1不织布10的正面11上并未实质存在由复数条纤维所形成的纤维块;因此,在由创伤部位200取下止血敷材1之际,不织布10就可容易自凝血块剥离下来。其结果,不织布10就难以拉扯剥离凝血块,因而可抑制而不致因凝血块自创伤部位200剥离而引起的疼痛感。
(3)藉由止血敷材1,由于不织布10所含的纤维状的褐藻酸盐,因而将可获得充分的止血效果。
不织布10的容积密度为20.0×10-2g/cm3以下。此外,不织布10的厚度为1.0mm以上,不织布10每平方米的重量为80g/m2以上。本申请发明者确认:满足该等条件的不织布10可吸收需要止血的创伤部位200所流出的血液等而具有足够的吸水性,且用以止血所需要的足够量的纤维溶解而凝胶化。因此,可藉由止血敷材1而适当地使创伤部位200止血。
(4)止血敷材1具备有容易贴合于皮肤上的柔软性。
不织布10的容积密度为20.0×10-2g/cm3以下。此外,不织布10的厚度为3.5mm以下,不织布10之每平方米的重量为200g/m2以下。本申请发明者确认到:满足这些条件的不织布10具备有贴合于创伤部位200的皮肤上所需要的充分的柔软性。因此,当不织布10的正面11接触于创伤部位200的创伤面时,由于可抑制而不致给予正面11过于强力按压至创伤面,因而能够更加进一步地抑制而不使在创伤部位200产生疼痛感。
(5)借由止血敷材1,则将不会有因来自创伤部位200的体液而导致污损患者衣服等的担心。
在这类止血敷材1中,在不织布10的背面上层压有保护片20。该保护片20的液体透过性低于不织布10,因此,已被不织布10所吸收的体液将被保护片20所遮断,进而抑制而不致发生往外部渗漏之事。其结果,就没有因体液而造成患者衣服等污损的担心。此外,在为了促进止血而以手或手指压迫创伤部位的情况下,也没有手指会因来自创伤部位200的体液而受到污损的担心。
[实施例]
本申请发明者使用了实施例的止血敷材1与比较例的止血敷材,来实施用以确认不织布的种类与患者感受到的疼痛感之间的关系的比较试验。
[实施例1]
实施例1不织布10的构造为如下所述。褐藻酸盐的种类为褐藻酸钙。厚度为1.9mm。每平方米的重量为125g/m2。容积密度为6.58×10-2g/cm3
实施例1的保护片20为厚度30μm的低密度聚乙烯制薄膜。此种保护片20为以热熔粘合剂接合在实施例1之不织布10的背面12。采用的热熔粘合剂为合成橡胶系粘合剂。
[实施例2]
实施例2不织布10的构造为如下所述。褐藻酸盐的种类为褐藻酸钙。厚度为2.7mm。每平方米的重量为120g/m2。容积密度为4.44×10-2g/cm3
利用与实施例1的粘合剂相同种类的粘合剂,将与实施例1的保护片20相同材质、且相同厚度的保护片20接合于实施例2不织布10的背面12上。
[实施例3]
实施例3不织布10的构造为如下所述。褐藻酸盐的种类为褐藻酸钙。厚度为1.9mm。每平方米的重量为145g/m2。容积密度为7.63×10-2g/cm3
利用与实施例1的粘合剂相同种类的粘合剂,将与实施例1的保护片20相同材质、且相同厚度的保护片20接合于实施例3不织布10的背面12上。
[比较例1]
比较例1的不织布A的构造为如下所述。褐藻酸盐的种类为褐藻酸钙。厚度为3.8mm。每平方米的重量为145g/m2。容积密度为3.82×10 2g/cm3
利用与实施例1之粘合剂相同种类的粘合剂,将与实施例1保护片20相同材质、且相同厚度的保护片接合于不织布A的背面上。
[比较例2]
比较例2的不织布B的构造为如下所述。褐藻酸盐的种类为褐藻酸钙。厚度为4.3mm。每平方米的重量为145g/m2。容积密度为3.37×10- 2g/cm3
利用与实施例1的粘合剂相同种类的粘合剂,将与实施例1的保护片20相同材质、且相同厚度的保护片接合于不织布B的背面上。
不织布的厚度以下述方式测定。
准备10片以裁刀将原坯不织布裁切成100mm×120mm大小的试料。接着,堆叠上述10片试料、测定其高度,由该测定结果来求出1片不织布的厚度。
不织布每平方米的重量以下述方式测定。
准备3片以裁刀将原坯不织布裁切成100mm×100mm大小的试料。接着,以电子秤测定各试料的重量。算出将该测定结果乘以100的值的平均值。将该平均值设为不织布每平方米的重量。
确认不织布表面的平滑度,也就是确认在不织布表面是否存在有纤维块,其以下述方式进行。
由原坯不织布取得长度200mm×宽度100mm的试料,将其对折而使该试料的正面朝外且使其长度成为一半。接着,从垂直于不织布一方表面的方向,用照相机拍摄已对折的不织布的弯折处。接着,使用所得的影像,以目视观察在弯折处的纤维的外观,测定在弯折中5cm长的范围内存在的纤维块的数量。
图3的照片为显示实施例1不织布10弯折处的正面11的一例子。对于实施例2与实施例3的各个不织布10的弯折处进行摄影的结果,所得到的照片几乎与图3所示实施例1的不织布10的照片相同。
图4的照片为显示比较例1不织布A的弯折处正面A1的一例子。对于比较例2的不织布B的弯折处进行摄影的结果,所得到的照片几乎与图4所示的比较例1的不织布A的照片相同。
如同图3与图4的照片所示,实施例1的不织布10的正面11的平滑度、与比较例1不织布A的正面A1的平滑度之间,在目视可确认程度的范围内,两者的平滑度是不同的。由这些照片,可确认具有如下所述的相异点。
在实施例1中,在不织布10弯折处的正面11,形成有少数的细毛为竖起的部分。然而,细毛已竖起的纤维比周围的纤维还更往外侧突出的长度,是比较短的,而细毛已竖起的纤维的数量也是少的。在该正面11上为实质上不存在有纤维块。如此,实施例1不织布10的弯折处的正面11,整体上呈现平滑状。这些特征也同样存在于实施例2与实施例3中的各个不织布10。
相对于此,在比较例1不织布A的弯折处的正面A1上,则形成有多数细毛为竖起的部分A2。再者,相较于各个实施例的不织布10的情况,比较例1的细毛已竖起的纤维比周围的纤维还更往外侧突出的长度,皆比各个实施例的不织布10的情况还更长,而细毛已竖起的纤维的数量也是较多的。在该正面A1上,弯折处长度每5cm便存在有10个以上的多数个纤维块A3。
图5的照片为将比较例1不织布A的正面A1更进一步放大显示的照片。如图5的照片所示,由于复数条纤维的端部形成束状,且有一部分的纤维还交缠在一起,因而形成各纤维块A3。各纤维块A3的端部,在不织布的表面为朝向外侧。构成一纤维块A3的复数条纤维的数量,例如为10以上,具体而言为数十以上。纤维块A3的粗细大小,也就是在与纤维块突出方向垂直的方向中的纤维块A3的宽度,为100μm以上,具体而言为约200~2000μm。
如此,在与各实施例的不织布10的弯折处的正面11相互比较之下,比较例1不织布A的弯折处的正面A1整体上是比较粗糙的。这样的特征也同样出现在比较例2的不织布B中。
为了确认不织布的种类与适用在患者创伤部位时的疼痛感之间的关系,因而进行各实施例止血敷材1与各比较例止血敷材的比较实验。各实施例的止血敷材1为:含实施例1不织布10的止血敷材1、含实施例2不织布10的止血敷材1、以及含实施例3的不织布10的止血敷材1。各比较例的止血敷材为:含比较例1不织布A的止血敷材、以及含比较例2不织布B的止血敷材。
复数名患者使用了各实施例止血敷材1或各比较例止血敷材。在此所称的使用为包含:从将止血敷材敷置于已出血的创伤部位、到止血后之将止血敷材自皮肤剥离为止的行为。通过止血敷材的使用,以访问调查来确认各个患者所感受到的疼痛感。
根据访问调查的结果可知:使用各实施例的止血敷材1的全数患者,皆未因使用各实施例止血敷材1而感受到有引起疼痛感。另一方面,使用各比较例止血敷材的全数患者,则因使用各比较例的止血敷材皆感受到有造成疼痛感(由创伤部位取下各比较例的止血敷材时的疼痛感)。如此,由访问调查的结果显示出:各实施例不织布10与各比较例不织布比较之下,前者将可使患者所受的疼痛感消失、或是减轻。
图6为显示比较例1不织布A的模式图。参照该模式图以及上述比较实验的结果,不织布A比各实施例的不织布10还更容易使患者感受到疼痛感的理由,可推测为如下所述。
在不织布A的正面A1上,存在有多数的细毛为竖起的部分A2与多数的纤维块A3。由于纤维块A3是由复数条纤维强力交缠、或是形成为束状所构成,因此,刚性及断裂强度比其他有细毛竖起的纤维还高。
比较例1的不织布A敷置于创伤部位200后,不织布的纤维便因为吸收渗出液而膨润、溶解。由已溶解的不织布纤维释出钙离子,使得创伤部位200的血液凝固。由于细毛竖起部分A2与纤维块A3存在于不织布A的正面A1,因此这些部分将嵌入至凝血块内。
当创伤部位200止血后,从创伤部位200剥离包含比较例1的不织布A的止血敷材。此时,由于细毛为竖起的部分A2与纤维块A3已嵌入至凝血块内,因此与不织布A的一部分结合的凝血块的部分,将连同细毛为竖起的部分A2与纤维块A3自创伤部位200剥离。此时,虽然细毛为竖起的部分A2的纤维较细而比较容易被切断,但是因为由复数条纤维所形成的纤维块A3由于断裂强度较高,所以就不易被切断。因此,由于凝血块有一部分会连同不织布A一起自创伤部位200剥离,以致造成患者感受到强烈的疼痛感,甚至有出血的情况发生。
相对于此,由于各实施例止血敷材1的不织布10,具有实质上不存在有纤维块的平滑状的正面11,因此,当血液凝固时,纤维块将不被嵌入至凝血块内。从而,当由创伤部位200剥离该止血敷材1时,将容易从创伤部位200剥离不织布10。其结果,患者将不感受到因为使用各实施例的止血敷材1所引起的疼痛感。
在上述实施例1至实施例3中,采用容积密度为4.44×10-2~7.63×10-2g/cm3的不织布10。不过,不织布的容积密度还可为8.0×10-2g/cm3以上、或是10.0×10-2g/cm3以上。不织布的容积密度较佳设定在20.0×10- 2g/cm3以下。如此,就可获得与不织布的容积密度、厚度、或是每平方米的重量相应的优异的止血效果或与皮肤的贴合性。
[变形例]
本发明所提供的止血敷材,并未限定在上述实施形态与实施例。在可达成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止血敷材可采用不同于上述实施形态与实施例的各种形态。以下所示的变形例,为可适用根据本发明的止血敷材的各种形态的一例。
在变形例的止血敷材1中,保护片20具有比不织布10还大的面积。从而,保护片20的一部分延伸至不织布10的外侧。延伸至不织布10外侧的保护片20的部分,在其内面21具有可黏合于皮肤的黏合层。因此,利用包含本变形例保护片20的止血敷材1,则无须使用胶带40便能够将止血敷材1贴附于皮肤上。
根据另一变形例所提供的止血敷材1,其中的保护片20以不同于热熔粘合剂的其他粘合剂、或黏着剂而接合于不织布10上。
根据又一变形例所提供的止血敷材1,其中省略保护片20与接合层30。亦即,仅以不织布10来构成止血敷材1。在此种情况下,不织布10便能够形成以薄片状与条状为主的各种形状。
符号说明:
1…止血敷材
10…不织布
11…正面
12…背面
20…保护片
21…内面
30…接合层
40…胶带

Claims (7)

1.一种止血敷材,其包含有不织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不织布包含纤维状的褐藻酸盐,
所述不织布具有平滑的正面,在该正面实质上不存在以复数条纤维所形成的纤维块。
2.一种止血敷材,其包含有不织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不织布包含纤维状的褐藻酸盐,
所述不织布的容积密度为4.0×10-2g/cm3以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止血敷材,其中所述不织布的厚度为包含在1.0~3.5mm的范围。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止血敷材,其中所述不织布的每平方米的重量为包含在80~200g/m2的范围。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止血敷材,其中:
所述止血敷材为片状,
所述止血敷材更包含层压于所述不织布的保护片,
所述保护片的液体透过性低于所述不织布的液体透过性。
6.一种制造止血敷材的方法,其用于制造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止血敷材;该方法包含:
藉由使不织布通过一对滚轮之间,而由厚度方向加压所述不织布的步骤。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
在所述不织布的单面上层压保护片的步骤;
层压所述保护片的步骤是在由厚度方向加压所述不织布的步骤以前、以后、或与由厚度方向加压所述不织布的步骤同时地实施。
CN201480070730.7A 2013-12-27 2014-12-25 止血敷材 Pending CN10584868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73059 2013-12-27
JP2013-273059 2013-12-27
PCT/JP2014/084256 WO2015099017A1 (ja) 2013-12-27 2014-12-25 止血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48688A true CN105848688A (zh) 2016-08-10

Family

ID=534788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70730.7A Pending CN105848688A (zh) 2013-12-27 2014-12-25 止血敷材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718680B2 (zh)
CN (1) CN105848688A (zh)
TW (1) TWI549703B (zh)
WO (1) WO201509901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05918A3 (ko) * 2016-12-05 2018-08-09 주식회사 삼양바이오팜 섬유 웹, 피브릴상 섬유 또는 부직포를 제조하는 방법 및 그에 의하여 제조된 섬유 웹, 피브릴상 섬유 또는 부직포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17716B2 (ja) * 2015-09-17 2018-04-25 株式会社瑞光 絆創膏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6559A (ja) * 1988-05-31 1990-01-29 Minnesota Mining & Mfg Co <3M> 一体性に優れたアルギン酸繊維製創傷包帯
US5080657A (en) * 1988-12-03 1992-01-14 Korea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 Alginic
JPH04263855A (ja) * 1991-02-19 1992-09-18 Terumo Corp 創傷被覆材
US5197945A (en) * 1988-05-31 1993-03-30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Alginate wound dressing of good integrity
JPH07136240A (ja) * 1993-11-12 1995-05-30 Kuraray Co Ltd アルギン酸塩集合体を使用した創傷被覆材
JPH09279462A (ja) * 1996-04-17 1997-10-28 Agency Of Ind Science & Technol アルギン酸系繊維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JPH09294765A (ja) * 1996-05-02 1997-11-18 Mic Kk 創傷面保護可溶性止血材
CN1305794A (zh) * 2000-01-06 2001-08-01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水解性的吸收性物品
CN101862237A (zh) * 2003-06-26 2010-10-20 株式会社瑞光 创伤覆盖材料和创伤覆盖材料成套器具
CN102350005A (zh) * 2011-10-25 2012-02-15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 医用湿性复合敷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02648985A (zh) * 2011-02-24 2012-08-29 温州中科应急急救包有限公司 壳聚糖急救止血材料
CN102774063A (zh) * 2011-05-11 2012-11-14 博鸿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含有海藻酸盐膜层的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920992U (zh) * 2010-12-29 2011-08-10 稳健实业(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敷料
CN102851878B (zh) * 2012-09-24 2015-07-15 淄博奈琦尔纺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海藻纤维可吸收医用辅料及其制作工艺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6559A (ja) * 1988-05-31 1990-01-29 Minnesota Mining & Mfg Co <3M> 一体性に優れたアルギン酸繊維製創傷包帯
US5197945A (en) * 1988-05-31 1993-03-30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Alginate wound dressing of good integrity
US5080657A (en) * 1988-12-03 1992-01-14 Korea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 Alginic
JPH04263855A (ja) * 1991-02-19 1992-09-18 Terumo Corp 創傷被覆材
JPH07136240A (ja) * 1993-11-12 1995-05-30 Kuraray Co Ltd アルギン酸塩集合体を使用した創傷被覆材
JPH09279462A (ja) * 1996-04-17 1997-10-28 Agency Of Ind Science & Technol アルギン酸系繊維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JPH09294765A (ja) * 1996-05-02 1997-11-18 Mic Kk 創傷面保護可溶性止血材
CN1305794A (zh) * 2000-01-06 2001-08-01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水解性的吸收性物品
CN101862237A (zh) * 2003-06-26 2010-10-20 株式会社瑞光 创伤覆盖材料和创伤覆盖材料成套器具
CN102648985A (zh) * 2011-02-24 2012-08-29 温州中科应急急救包有限公司 壳聚糖急救止血材料
CN102774063A (zh) * 2011-05-11 2012-11-14 博鸿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含有海藻酸盐膜层的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2350005A (zh) * 2011-10-25 2012-02-15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 医用湿性复合敷料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05918A3 (ko) * 2016-12-05 2018-08-09 주식회사 삼양바이오팜 섬유 웹, 피브릴상 섬유 또는 부직포를 제조하는 방법 및 그에 의하여 제조된 섬유 웹, 피브릴상 섬유 또는 부직포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29103A (zh) 2015-08-01
JP6718680B2 (ja) 2020-07-08
WO2015099017A1 (ja) 2015-07-02
JPWO2015099017A1 (ja) 2017-03-23
TWI549703B (zh) 2016-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78360B1 (en) Wound dressing with three-layer structur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JP6802155B2 (ja) 負圧治療用多機能ドレッシング構造
JP4783540B2 (ja) 多層創傷包帯
CA2780238C (en) A component for a wound dressing
CN105451697B (zh) 具有围阻的衬垫元件的支撑装置
CN112584804A (zh) 可适应的粘性伤口敷料
WO2008027152A3 (en) Hemostatic fibrous media
CN105287106A (zh) 一种肢体战伤急救专用包扎敷料
US20170128270A1 (en) Wound dressing
CN105848688A (zh) 止血敷材
JP2006025918A (ja) 被覆材固定補助材
JP2020512855A5 (zh)
KR20140008820A (ko) 압박밴드
US11000416B2 (en) Wound dressing for wound treatment in a damp or wet environment
US20020132545A1 (en) Wound dressing and/or compress with one or more nonwoven layers
JP2008289760A (ja) 吸収材
JP6317716B2 (ja) 絆創膏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256824B1 (ko) 1회용 밴드형상의 환부용 흡수시트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6420166A (zh) 一种医用敷贴
CN104352262A (zh) 止血固定装置
CN105030418A (zh) 一种绷带用吸水垫
JPH09294765A (ja) 創傷面保護可溶性止血材
CN203089554U (zh) 复合型医用无纺布吸水垫
CN203591384U (zh) 一种壳聚糖医用创面敷贴
JP6577368B2 (ja) 止血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2495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0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22495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