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46190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46190A
CN105846190A CN201510872759.3A CN201510872759A CN105846190A CN 105846190 A CN105846190 A CN 105846190A CN 201510872759 A CN201510872759 A CN 201510872759A CN 105846190 A CN105846190 A CN 1058461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adapter
housing
housing body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7275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浦野哲
小寺真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JAE Taiwan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JAE Taiwa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JAE Taiwan Ltd filed Critical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8461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461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将可通过自动安装机安装到基板的连接器低成本地低高度化的技术。基板与基板的连接器(1)是能够通过自动安装机(2)安装到LED安装基板(3)的连接器。基板与基板的连接器(1)具有壳体(5)和多个触头(4),壳体(5)保持触头(4)并具有触头插入狭缝(6)。壳体(5)是一体形成的单个部件。壳体(5)具有:壳体主体(7),保持多个触头(4);吸附板(10),具有自动安装机(2)能够吸附的吸附面(9),并且吸附板(10)配置为与壳体主体(7)重叠,覆盖触头插入狭缝(6);以及容易断裂的4个连结部(11),连结壳体主体(7)和吸附板(10)。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如本申请的图19和图20所示,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通过自动安装机安装在基板100的安装面101的连接器102。连接器102具有多个触头103和保持多个触头103的壳体104。而且,各触头103在水平方向上插入到壳体104,从而在壳体104的上表面105有效地确保了能够吸附的区域,使得自动安装机能够可靠地吸附连接器10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51013号公报。
上述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102在低高度化的方面仍有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低成本使能够通过自动安装机安装到基板的连接器低高度化的技术。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根据本申请发明的观点,可提供一种连接器,其能够通过自动安装机安装到基板,所述连接器具有触头和保持所述触头的壳体,所述壳体是一体形成的单个部件,所述壳体具有:壳体主体,其保持所述触头并且具有开口部;吸附部,其具有所述自动安装机能够吸附的吸附面,并且配置为与所述壳体主体重叠,覆盖所述开口部;以及连结部,其容易断裂,连结所述壳体主体和所述吸附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用所述自动安装机将所述连接器安装到所述基板后,断开所述连结部而从所述壳体主体去掉所述吸附部,由此能够使安装后的所述连接器低高度化。此外,所述壳体是一体形成的单个部件,因此能够以低成本制造所述连接器。因此,能够以低成本使能够通过自动安装机安装到基板的连接器低高度化。
附图说明
图1是安装前的基板与基板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安装前的基板与基板的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壳体的立体图。
图4是壳体的从另一个角度观察的立体图。
图5是壳体的从另一个角度观察的立体图。
图6是图4的A部分放大图。
图7是图4的A部分放大图,是为了说明连结部的形状而去掉壳体的一部分的图。
图8是示出从壳体主体揭下吸附板的情形的立体图。
图9是图8的B部分放大图。
图10是壳体的平面图。
图11是图5的C部分放大图。
图12是基板与基板的连接器的平面图。
图13是触头的立体图。
图14是示出将基板与基板的连接器安装在LED安装基板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5是图14的D部分放大图。
图16是示出在将基板与基板的连接器安装在LED安装基板后从壳体主体揭下吸附板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7是示出将供电基板插入到基板与基板的连接器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8是示出将供电基板插入到基板与基板的连接器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9是与专利文献1的图17对应的图。
图20是与专利文献1的图1对应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18对基板与基板的连接器1(连接器)进行说明。
在图1中示出了基板与基板的连接器1的立体图,在图2中示出了基板与基板的连接器1的分解立体图。在图14中示出了通过自动安装机2将基板与基板的连接器1安装在LED安装基板3(基板)的LED安装面3A(安装面、连接器安装面)的情形。如图1、图2及图14所示,基板与基板的连接器1是能够通过自动安装机2安装到LED安装基板3的LED安装面3A的连接器,具有多个触头4和保持多个触头4的壳体5。如图2所示,在壳体5中以规定间距形成有多个触头插入狭缝6(狭缝)。而且,当将多个触头4分别压入到多个触头插入狭缝6时,多个触头4被壳体5所保持。
在此,参照图2来定义间距方向、触头插拔方向及上下方向。间距方向是多个触头4排列的方向。触头插拔方向是将各触头4插入到壳体5的各触头插入狭缝6时壳体5与各触头4相向的方向。各触头4沿着触头插拔方向插入到各触头插入狭缝6。触头插拔方向与间距方向正交。上下方向是与间距方向和触头插拔方向正交的方向。
(壳体5)
接着,参照图3~图12对壳体5进行说明。图3~图5是从各种角度观察的壳体5的立体图。图6和图7示出了图4的A部分。在图7中,为了便于说明而去掉了壳体5的一部分。
如图3~图5所示,壳体5是通过注塑成型而一体形成的单个的树脂制部件。如图3~图7所示,壳体5具有:壳体主体7,其保持多个触头4;吸附板10(吸附部),其具有图14所示的自动安装机2的吸附管嘴8能够吸附的平坦的吸附面9,并且配置为与壳体主体7重叠;以及4个连结部11,其容易断裂,连结壳体主体7和吸附板10。4个连结部11构成为容易断裂,因此如图8所示,能够从壳体主体7揭下吸附版10。
接着,对壳体主体7进行详细说明。如图3~图5及图8所示,壳体主体7是大致长方体状,具有上表面7A(壳体相向面)、下表面7B、正面7C、背面7D及2个侧面7E。
上表面7A和下表面7B是与上下方向正交的面。如图3和图8所示,上表面7A在上下方向上与吸附板10相向。下表面7B是上表面7A的相反侧的面。正面7C和背面7D是与触头插拔方向正交的面。在正面7C形成有插入图17和图18所示的供电基板12的端子部13的端子部插入槽14。如图3和图5所示,背面7D是正面7C的相反侧的面。如图3~图5所示,2个侧面7E是与间距方向正交的面。
如图8所示,前述的多个触头插入狭缝6形成在壳体主体7。多个触头插入狭缝6在间距方向上以规定间距排列而形成。多个触头插入狭缝6在上表面7A开口。即,多个触头插入狭缝6朝向吸附板10向上方(第1方向)开口。因此,在壳体主体7的上表面7A形成有多个开口部6A。多个开口部6A相当于多个触头插入狭缝6在上表面7A处的开口。由于存在多个开口部6A,在壳体主体7的上表面7A不存在自动安装机2足以吸附壳体主体7的平坦面。多个开口部6A被吸附板10所覆盖(一并参照图6)。多个触头插入狭缝6还在正面7C开口。
如图3和图9所示,在上表面7A的间距方向上的各端部7F分别形成有上方凹部15(凹部),该上方凹部15向远离吸附板10的方向(下方)凹陷,并且在间距方向上向外侧开口。各上方凹部15在上下方向上与吸附板10相向。
如图9所示,在各侧面7E的靠近背面7D处分别形成有在间距方向上凹陷的侧方凹部16。
接着,对吸附板10进行详细说明。如图3~图8所示,吸附板10是长方形的板,具有上述的吸附面9和作为吸附面9的相反侧的面的背面20。吸附板10的背面20与壳体主体7的上表面7A在上下方向上相向。在图10中示出了壳体5的平面图。如图10所示,吸附板10覆盖着形成在壳体主体7的上表面7A的多个开口部6A。如图3和图10所示,吸附板10完全覆盖壳体主体7。具体地说,如图10所示,吸附板10在上下方向上与2个上方凹部15相向。因此,如图11所示,在上下方向上,在壳体主体7与吸附板10之间有意地形成有间隙G。而且,由于该间隙G的存在,能够将手指F1插入到间隙G中并用手指F1钩住吸附板10的背面20而容易地从壳体主体7揭下吸附板10。
此外,如图10所示,在上下方向上观察,吸附板10具有比壳体主体7向外侧突出的2个突出部21。在图10中,用双点划线确定2个突出部21。2个突出部21比壳体主体7向外侧突出,因此如图11所示,能够不费劲地用手指F2钩住各突出部21的背面22而容易地从壳体主体7揭下吸附板10。
在图12中示出了基板与基板的连接器1的重心23。如图12所示,当在上下方向上观察时,基板与基板的连接器1的重心23在吸附板10内。正确地说,当在上下方向上观察时,基板与基板的连接器1的重心23在吸附板10的外周缘24的内侧。因此,在通过自动安装机2对吸附面9进行吸附时,基板与基板的连接器1的姿势稳定。
接着,对4个连结部11进行详细说明。如图3~图5所示,4个连结部11配置为在上下方向上被壳体主体7和吸附板10夹住。4个连结部11连结壳体主体7的上表面7A和吸附板10的背面20。4个连结部11形成为从吸附板10的背面20朝向壳体主体7的上表面7A突出。换言之,4个连结部11形成为从壳体主体7的上表面7A朝向吸附板10的背面20突出。
如图7所示,各连结部11形成为前端朝向下方(第2方向)越来越细。当沿着触头插拔方向观察时,各连结部11呈梯形。各连结部11的下端25沿着触头插拔方向具有细长的长方形的截面形状。
如图3和图4所示,4个连结部11中的2个形成为靠近正面7C。如图5所示,剩下的2个连结部11形成为靠近背面7D。而且,如图12所示,在上下方向上观察,将3个连结部11相互连结起来的线段30构成三角形。换言之,存在3个连结部11的组合,将其相互连结起来的线段30构成三角形。根据以上的结构,能够解决以下的问题。即,若4个连结部11全部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则存在用自动安装机2对吸附面9进行吸附时壳体主体7相对于吸附板10以该直线为轴摇摆的问题。相对于此,根据以上的结构,吸附板10不能相对于壳体主体7进行转动,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用自动安装机2对吸附面9进行吸附时的壳体主体7的晃动。
(触头4)
接着,参照图13对触头4进行说明。如图13所示,触头4具有基部40、U形部41及保持部42。基部40形成为在触头插拔方向上细长地延伸。在基部40的两端形成有2个安装部43。各安装部43分别具有安装面45,该安装面45焊接到图15所示的LED安装基板3的LED安装面3A的焊盘44。各安装面45是朝向下方的面。U形部41形成为U形。保持部42是连结基部40和U形部41的部分。
而且,如图1和图2所示,当将各触头4压入到壳体主体7的各触头插入狭缝6时,各触头4将被壳体主体7所保持。
(基板与基板的连接器1的安装方法)
接着,参照图14~图16对基板与基板的连接器1的安装方法进行说明。首先,自动安装机2的吸附管嘴8吸附容纳在未图示的输送带的基板与基板的连接器1的吸附面9,由此自动安装机2保持基板与基板的连接器1。接着,自动安装机2将基板与基板的连接器1的壳体主体7插入到形成在LED安装基板3的连接器安装孔50,此后,自动安装机2解除吸附。这样,如图15所示,各触头4的各安装面45位于LED安装基板3的各焊盘44,基板与基板的连接器1被临时保持在LED安装基板3。在该状态下,自动安装机2将各安装面45焊接到各焊盘44。在完成该焊接后,作业人员用图11所示的方法从壳体主体7揭下吸附板10。这样,如图16所示,可大幅抑制基板与基板的连接器1从LED安装基板3的LED安装面3A突出的量,从而使基板与基板的连接器1低高度化。在图16的例子中,在LED安装基板3的LED安装面3A安装有多个LED元件51。本实施方式的基板与基板的连接器1具有在安装后低高度化的功能,因此,即使将基板与基板的连接器1配置在LED元件51的附近,从LED元件51输出的光也不易被基板与基板的连接器1遮挡。
另外,如图9所示,在揭下吸附板10的壳体主体7残留有4处由于连结部11断裂所导致的断裂面S。反过来说,在能够在安装后的壳体主体7的上表面7A目视确认到至少1个断裂面S的情况下,可认为某些部分从壳体主体7的上表面7A被揭掉。而且,在由于存在多个开口部6A而在壳体主体7的上表面7A没有足以进行吸附的平坦面的情况下,能够很大程度上推测被揭掉的是本实施方式这样的吸附板10。
在图17和图18中示出了将供电基板12安装到基板与基板的连接器1的情形。如图17和图18所示,当将基板与基板的连接器1安装到LED安装基板3的LED安装面3A时,壳体主体7的大部分比LED安装基板3向下侧突出。即,壳体主体7的端子部插入槽14位于LED安装基板3的下侧。在供电基板12配置有未图示的电路部件,形成有未图示的电路图案。在供电基板12的端子部13形成有未图示的多个电极。而且,如图17和图18所示,当将供电基板12的端子部13插入到基板与基板的连接器1的端子部插入槽14时,供电基板12能够对各LED元件51供给电力。
以上,对本申请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上述实施方式具有以下特点。
基板与基板的连接器1(连接器)是能够通过自动安装机2安装在LED安装基板3(基板)的连接器。基板与基板的连接器1具有多个触头4和保持触头4的壳体5。壳体5是一体形成的单个部件。壳体5具有:壳体主体7,其保持多个触头4,具有多个开口部6A;吸附板10(吸附部),其具有自动安装机2能够吸附的吸附面9,并且配置为与壳体主体7重叠,覆盖多个开口部6A;以及4个连结部11,其容易断裂,连结壳体主体7和吸附板10。根据以上的结构,在用自动安装机2将基板与基板的连接器1安装在LED安装基板3之后,断开4个连结部11而从壳体主体7去掉吸附板10,由此能够使安装后的基板与基板的连接器1低高度化。此外,壳体5是一体化形成的单个部件,因此能够以低成本制造基板与基板的连接器1。因此,能够以低成本使能够通过自动安装机2安装在LED安装基板3的基板与基板的连接器1低高度化。
另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基板与基板的连接器1具有多个触头4,但是取而代之,也可考虑具有1个触头4。
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基板与基板的连接器1具有4个连结部11,但是取而代之,也可考虑具有1个连结部11的情况、具有2个或3个连结部11的情况及具有5个以上连结部11的情况。
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壳体主体7具有多个开口部6A,但是取而代之,也可考虑具有1个开口部6A。总之,因为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置有覆盖1个或多个开口部6A的吸附板10,所以即使在由于形成有1个或多个开口部6A而不能够在壳体主体7的上表面7A充分确保能够吸附的面积的情况下,也能够没有问题地利用自动安装机2进行自动安装。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基板与基板的连接器1具有多个连结部11。根据以上的结构,能够可靠地连结壳体主体7和吸附板1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基板与基板的连接器1具有至少3个连结部11。如图12所示,将至少3个连结部11相互连接起来的线段30构成三角形。根据以上的结构,如前所述,与多个连结部11排列在一条直线上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有效地抑制通过自动安装机2对吸附面9进行吸附时的壳体主体7的晃动。
此外,如图12所示,当在上下方向(与吸附面9正交的方向)上观察时,基板与基板的连接器1的重心在吸附面9内。根据以上的结构,与在上下方向上观察时基板与基板的连接器1的重心23不在吸附面9内的情况相比较,通过自动安装机2对吸附面9进行吸附时的基板与基板的连接器1的姿势稳定。
此外,如图8所示,壳体主体7具有容纳触头4的多个触头插入狭缝6(狭缝)。多个开口部6A分别是多个触头插入狭缝6的开口。如前所述,多个开口部6A被吸附板10所覆盖。
该实施方式只是本发明的一个例子,只要在壳体主体的上表面形成有开口部(不能用自动安装机的吸附管嘴进行吸附的形状)、吸附部配置为与壳体主体重叠且覆盖开口部,即使是与图8所示的方式不同的方式,也同样可发挥“能够以低成本使能够通过自动安装机安装的连接器低高度化”的效果。例如,壳体主体的上表面的开口部也可以是用于从上方插入触头的开口部、用于将供电基板插入到连接器的开口部、及用于使连接器彼此嵌合的开口部等。
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在壳体主体7形成有多个触头插入狭缝6,但是取而代之,也可考虑在壳体主体7仅形成有1个触头插入狭缝6的情况。
此外,如图9所示,在壳体主体7的与吸附板10相向的上表面7A(壳体相向面)形成有上方凹部15(凹部),该上方凹部15向远离吸附板10的方向凹陷,并且向外侧开口。在上下方向上观察,吸附板10与上方凹部15相向。根据以上的结构,如图11所示,能够在壳体主体7与吸附板10之间形成间隙G,因此容易从壳体主体7去掉吸附板10。
此外,如图10和图11所示,吸附板10具有比壳体主体7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21。根据以上的结构,如图11所示,突出部21的背面22露出,因此容易从壳体主体7去掉吸附板10。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基板与基板的连接器1由壳体5和多个触头4构成,其中,壳体5具有壳体主体7、吸附板10及4个连结部11。但是,为便于说明,在本说明书中,在图16~图18中,将从壳体主体7揭下吸附板10之后的具有多个触头4和壳体主体7的结构仍称为基板与基板的连接器1。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上”、“下”、“上下方向”等具体示出方向的用语,但是这些用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使用的,并不限定本申请发明的权利范围。

Claims (8)

1.一种连接器,能够通过自动安装机安装到基板,其中,
具有:
触头;以及
壳体,保持所述触头,
所述壳体是一体形成的单个部件,
所述壳体具有:
壳体主体,保持所述触头,所述壳体主体具有开口部;
吸附部,具有所述自动安装机能够吸附的吸附面,并且所述吸附部配置为与所述壳体主体重叠,覆盖所述开口部;以及
连结部,其容易断裂,连结所述壳体主体和所述吸附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壳体通过注塑成型而一体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设置有多个所述连结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设置有至少3个所述连结部,
将所述至少3个连结部相互连接起来的线段构成三角形。
5.如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当在与所述吸附面正交的方向上观察时,所述连接器的重心在所述吸附面内。
6.如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壳体主体具有用于插入所述触头的狭缝,
所述开口部是所述狭缝的开口。
7.如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在所述壳体主体的与所述吸附部相向的壳体相向面形成有凹部,所述凹部向远离所述吸附部的方向凹陷,并且向外侧开口,
所述吸附部在与所述吸附面正交的方向上与所述凹部相向。
8.如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在与所述吸附面正交的方向上观察,所述吸附部具有比所述壳体主体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
CN201510872759.3A 2015-01-30 2015-12-02 连接器 Pending CN10584619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17368 2015-01-30
JP2015017368A JP6553878B2 (ja) 2015-01-30 2015-01-30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46190A true CN105846190A (zh) 2016-08-10

Family

ID=565707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72759.3A Pending CN105846190A (zh) 2015-01-30 2015-12-02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553878B2 (zh)
CN (1) CN105846190A (zh)
TW (1) TWI618300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32064A (ja) * 1996-02-26 1997-09-05 Kel Corp ライトアングルタイプコネクタの吸着用補助具
CN1227430A (zh) * 1998-02-27 1999-09-01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辅助装设装置的连接器
CN2768231Y (zh) * 2004-10-29 2006-03-29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合
CN1770560A (zh) * 2004-11-05 2006-05-1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件及其中取置装置的卸除方法
CN201075419Y (zh) * 2007-06-19 2008-06-18 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带帽的固定端电连接器
CN201570639U (zh) * 2009-10-15 2010-09-01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件
CN102844937A (zh) * 2010-04-20 2012-12-26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3283097A (zh) * 2011-01-20 2013-09-04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3531929A (zh) * 2012-07-04 2014-01-22 莫列斯公司 偏置式线对板连接器
TWM472335U (zh) * 2013-06-28 2014-02-11 Molex Inc 電連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65794U (zh) * 1987-04-20 1988-10-28
US5147209A (en) * 1990-04-16 1992-09-15 Mckenzie Socket Technology, Inc. Intermediary adapter-connector
JP2576105Y2 (ja) * 1991-07-15 1998-07-09 ケル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吸着用補助具
JPH05114445A (ja) * 1991-10-21 1993-05-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ソケツト
JPH06104054A (ja) * 1992-09-18 1994-04-15 Toshiba Corp 自動装着機対応部品およびその実装方法
JP2000150032A (ja) * 1998-11-12 2000-05-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可撓性基板取付接続装置
JP4703429B2 (ja) * 2006-02-17 2011-06-15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コネクタホルダ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32064A (ja) * 1996-02-26 1997-09-05 Kel Corp ライトアングルタイプコネクタの吸着用補助具
CN1227430A (zh) * 1998-02-27 1999-09-01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辅助装设装置的连接器
CN2768231Y (zh) * 2004-10-29 2006-03-29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合
CN1770560A (zh) * 2004-11-05 2006-05-1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件及其中取置装置的卸除方法
CN201075419Y (zh) * 2007-06-19 2008-06-18 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带帽的固定端电连接器
CN201570639U (zh) * 2009-10-15 2010-09-01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件
CN102844937A (zh) * 2010-04-20 2012-12-26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3283097A (zh) * 2011-01-20 2013-09-04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3531929A (zh) * 2012-07-04 2014-01-22 莫列斯公司 偏置式线对板连接器
TWM472335U (zh) * 2013-06-28 2014-02-11 Molex Inc 電連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143521A (ja) 2016-08-08
TWI618300B (zh) 2018-03-11
JP6553878B2 (ja) 2019-07-31
TW201628271A (zh) 2016-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89930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5375157B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JP4971290B2 (ja)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US20120220143A1 (en) Connector
CN103378490B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106207669A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JP2017084625A5 (zh)
TWI738865B (zh) 電連接器
CN105633705B (zh) 具有稳定构件的连接器以及组装的方法
CN105958261B (zh) 通配型usb连接器组件
CN104241908B (zh) 电连接器
US9819123B2 (en) Connector with a housing having wings displaceably mounted in surrounding portions of a support to facilitate alignment with a mating housing
US20130267102A1 (en) Connector
CN203787681U (zh) 线束组件
CN105846190A (zh) 连接器
JP2016036727A (ja) ソケットモジュール、電気手術デバイス、およびソケットモジュールを有するセット
CN105896149B (zh) 通配型usb插座、usb插头及其连接器组件
US9698517B2 (en) Connector with a wire cover having an opening for arranging wires pulled out from a housing of the connector
KR101324656B1 (ko) 쉘의 구조가 개선된 인터페이스 커넥터
TWI575821B (zh) Usb插座
CN106104932A (zh) 电路板穿通连接端子
CN205680874U (zh) 一种连接装置
CN206271952U (zh) 电连接器
CN201181774Y (zh) 电连接器
EP2983251A1 (en) Conne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