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03687A - 标签缝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标签缝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03687A
CN105803687A CN201610028255.8A CN201610028255A CN105803687A CN 105803687 A CN105803687 A CN 105803687A CN 201610028255 A CN201610028255 A CN 201610028255A CN 105803687 A CN105803687 A CN 1058036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bel
tag memory
supply device
memory portion
sew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2825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川口涉
小田洋
井村智
桥口俊
桥口俊一
高添秀
高添秀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u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ki Corp filed Critical Ju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8036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036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35/00Work-feeding or -handling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5B35/06Work-feeding or -handling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attaching bands, ribbons, strips, or tapes or for binding
    • D05B35/066Work-feeding or -handling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attaching bands, ribbons, strips, or tapes or for binding for attaching small textile pieces, e.g. labels, belt loop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D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D05B AND D05C, RELATING TO SEWING, EMBROIDERING AND TUFTING
    • D05D2303/00Applied objects or articles
    • D05D2303/20Small textile objects e.g., labels, beltloo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标签缝制装置,其通过简单的结构防止缝纫机供给时的标签的弯折。具备:标签供给装置(20),其供给要向布料(C)进行缝合的标签(L);标签输送装置(40),其对从标签供给装置供给的标签进行输送;以及缝纫机(60),其将由标签输送装置输送的标签向布料进行缝合,标签输送装置具备上夹具部件(411~431)以及下夹具部件(44),它们在使标签的一端部沿着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伸出的状态下将该标签夹紧,上夹具部件和下夹具部件具备彼此面接触的夹具面(441),上夹具部件和下夹具部件各自的夹具面的、从标签的伸出方向观察到的形状为曲线形状或者折线形状。

Description

标签缝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标签缝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缝制物的布料和布料之间缝入有短条状的标签,该标签记述有与缝制物相关的信息、处理的注意事项等。关于该标签,由标签输送装置从附设于缝纫机的标签供给装置接收标签,在夹紧的状态下将标签输送至缝纫机,交接至缝纫机的布料按压件而进行了缝合。
由于标签在其一端部侧进行缝制,因此标签缝制装置的标签输送装置将标签的另一端部夹紧,以将一端部侧向缝纫机侧伸出的状态将标签供给至缝纫机。
此时,存在下述问题,即,在标签的长度较长的情况下、较薄的情况下、或者柔软的情况下,在中途弯折而导致一端部向下方垂下。
因此,在现有的标签输送装置中,在标签夹具上设置沿水平喷出空气的喷嘴,在利用空气所形成的负压将被夹紧的标签维持为水平的状态下进行了标签供给(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2563658号公报
但是,现有的标签输送装置,利用空气将标签维持为水平,因此需要用于喷出空气的压缩机和输送空气的配管等,产生装置整体大型化、制造成本也增加的问题。
另外,如果喷射出的空气碰到周围的结构而扩散、或者风向发生改变,则无法将标签维持为水平,还会产生容易受到周围的环境影响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维持使标签水平地伸出的状态方面更优异的标签缝制装置。
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
一种标签缝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标签供给装置,其供给要向布料进行缝合的标签;
标签输送装置,其对从所述标签供给装置供给的标签进行输送;以及
缝纫机,其将由所述标签输送装置输送的标签向布料进行缝合,
所述标签输送装置具有上夹具部件以及下夹具部件,它们在沿着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使所述标签的一端部伸出的状态下将该标签夹紧,
所述上夹具部件和所述下夹具部件具备彼此面接触的夹具面,
所述上夹具部件和所述下夹具部件各自的夹具面的、从所述标签的伸出方向观察到的形状为曲线形状或者折线形状。
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记载的标签缝制装置中,
所述标签输送装置具备多个所述上夹具部件,它们配置为,各自的夹具面沿着所述标签的伸出方向不重叠地排列。
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2记载的标签缝制装置中,
所述标签输送装置的多个夹具部件的、将所述标签放开时的放开位置设为,从位于所述标签的伸出方向的前端部侧的夹具部件起依次变高。
技术方案4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至3中任一项记载的标签缝制装置中,
所述标签供给装置具备:
标签储存部,其层叠有多个标签;以及
移送部,其利用对所述标签进行吸引吸附的吸嘴,从所述标签储存部将所述标签移送至向所述标签输送装置进行交接的交接位置,
所述标签供给装置具备吸引控制部,该吸引控制部使由所述移送部的所述吸嘴产生的、将所述标签从所述标签储存部吸附提起时的吸引力,弱于提起后的移送过程中的吸引力。
技术方案5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至4中任一项记载的标签缝制装置中,
所述标签供给装置具备:
标签储存部,其层叠有多个标签;以及
移送部,其利用对所述标签进行吸引吸附的吸嘴,从所述标签储存部将所述标签移送至向所述标签输送装置进行交接的交接位置,
所述标签供给装置具备标签加湿装置,该标签加湿装置使层叠于所述标签储存部的最上位置的标签湿润。
技术方案6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至5中任一项记载的标签缝制装置中,
所述标签供给装置具备:
标签储存部,其层叠有多个标签;以及
移送部,其利用对所述标签进行吸引吸附的吸嘴,从所述标签储存部将所述标签移送至向所述标签输送装置进行交接的交接位置,
所述标签储存部具备:第一高度检测部,其对层叠的最上位置的标签处于规定的目标高度的情况进行检测;以及升降机构,其将所述最上位置的标签的高度维持为所述目标高度。
技术方案7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6记载的标签缝制装置中,
所述升降机构具备:载置部,其对所述层叠的多个标签进行载置;以及第二高度检测部,其对该载置部的高度进行检测。
技术方案8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4至7中任一项记载的标签缝制装置中,
所述标签储存部具备位置调节机构,该位置调节机构对所述层叠的多个标签的端部位置进行调节。
技术方案9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至8中任一项记载的标签缝制装置中,
具备多个所述标签供给装置,并且,
各个所述标签供给装置具备:
标签储存部,其层叠有多个标签;
移送部,其利用对所述标签进行吸引吸附的吸嘴,从所述标签储存部将所述标签移送至向所述标签输送装置进行交接的交接位置;以及
支撑框,其对所述标签储存部和所述移送部进行支撑,
与所述标签输送装置的输送路径相邻而能够装卸所述支撑框。
技术方案10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9记载的标签缝制装置中,
所述标签输送装置具备输送体,该输送体对所述上夹具部件和所述下夹具部件进行支撑,并且,在所述输送路径中的从输送开始位置至作为输送结束位置的所述缝纫机为止之间进行移动,
所述多个标签供给装置的所述移送部,将所述吸嘴向从所述标签储存部吸附所述标签的吸附位置、该吸附位置和所述交接位置之间的中间待机位置、以及所述交接位置进行移送,并且,
所述多个标签供给装置的所述移送部具备供给控制部,该供给控制部控制为,使得在所述输送体位于所述输送开始位置时将所述吸嘴移送至所述交接位置,并且,在将所述标签交接至所述输送体后,将所述吸嘴移送至所述标签储存部而吸附标签,然后在所述中间待机位置待机。
发明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标签缝制装置中,标签输送装置具有上夹具部件以及下夹具部件,它们在沿着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使所述标签的一端部伸出的状态下将该标签夹紧,上夹具部件和下夹具部件具备彼此面接触的夹具面,上夹具部件和下夹具部件各自的夹具面441的、从标签L的伸出方向(Y轴方向)观察到的形状为曲线形状或者折线形状。
因此,即使被夹紧的标签L是由于较薄、较长、柔软等原因而容易向下侧弯折的材料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上下方向的刚性,能够维持水平地伸出的状态。
因此,能够抑制因标签的弯折而引起的缝制不良的发生,进行更优良的缝制。
另外,通过将各夹具部件的夹具面设为曲线形状或者折线形状,从而防止了标签的弯折,因此不需要如现有装置所示,用于进行鼓风的设备或装置,能够实现通过装置的小型化、部件数量的减少而带来的制造成本的减少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标签缝制装置的斜视图。
图2是表示标签缝制装置的控制结构的控制框图。
图3是缝纫机的缝针周边的斜视图。
图4是缝纫机的缝针周边的斜视图。
图5是标签供给装置的斜视图。
图6是标签供给装置的斜视图。
图7是标签储存部的纵剖视图。
图8是移送部的正视图。
图9是标签输送装置的斜视图。
图10是第一~第三夹具机构周边的斜视图。
图11是第一上夹具部件处于夹紧状态时的夹具动作说明图。
图12是第二上夹具部件处于夹紧状态时的夹具动作说明图。
图13是第三上夹具部件处于夹紧状态时的夹具动作说明图。
图14是表示标签缝合缝制动作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标签缝合缝制动作的图14之后的流程图。
标号的说明
10标签缝制装置
11工作台
20、20A、20B、20C标签供给装置
21支撑框
22标签储存部
23层叠部
231第一壁板
231a长孔
231b螺钉
232第二壁板
232a长孔
233第三壁板
233b螺钉
234第四壁板
234a长孔
234b螺钉
235发光元件(第一高度检测部)
236受光元件(第一高度检测部)
25升降机构
254抽出电动机
257原点传感器
30移送部
31头部
311吸嘴
341移送用电动机
344原点传感器
35标签加湿装置
40标签输送装置
41第一夹具机构
411第一上夹具部件
411d把持部
412第一夹具用气缸
42第二夹具机构
421第二上夹具部件
421d把持部
422第二夹具用气缸
43第三夹具机构
431第三上夹具部件
431d把持部
432第三夹具用气缸
44下夹具部件
441夹具面
45夹具放开机构
46夹具升降机构
47夹具输送机构
48可动部
491第一接收位置检测传感器
492第二接收位置检测传感器
493第三接收位置检测传感器
494供给位置检测传感器
60缝纫机
90控制装置
C布料
L、L1、L2、L3标签
具体实施方式
[标签缝制装置的概略]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标签缝制装置10进行说明。图1是标签缝制装置10的斜视图,图2是表示标签缝制装置10的控制结构的控制框图。如图所示,标签缝制装置10具备:三台标签供给装置20A、20B、20C,它们供给要向缝制物的布料C进行缝合的标签L1、L2、L3;标签输送装置40,其对从标签供给装置20A、20B、20C供给的标签L1、L2、L3进行输送;缝纫机60,其将由标签输送装置40输送的标签L1、L2、L3向布料C进行缝合;控制装置90,其对标签缝制装置10的整体集中地进行控制;以及工作台11,其对整体的结构进行载置支撑。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标签L被输送的水平的方向设为X轴方向,将水平且与X轴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Y轴方向,将铅垂上下方向设为Z轴方向。
此外,对从三台标签供给装置20A、20B、20C分别供给的标签区别地记载为L1、L2、L3,但在无需特别地对它们进行区别的情况下统称为标签L。
另外,对从输送方向上游侧起依次排列的三台标签供给装置20A、20B、20C区别地进行了记载,但在无需特别地对它们进行区别的情况下统称为标签供给装置20。
另外,标签供给装置20A、20B、20C的结构相同,因此在图2中仅针对标签供给装置20A记载了其结构,关于标签供给装置20B、20C,省略了结构的记载。
[缝纫机]
图3以及图4是缝纫机60的缝针61的周边的斜视图。
缝纫机60,如图1以及图2所示,具备:缝纫机架62;缝纫机电动机63,其利用未图示的针上下移动机构使缝针61上下移动;上表面为水平的作业台64;下板65,其在作业台64上载置布料C;第一保持框66,其从下板65的上方按压布料C;第二保持框67,其从下板65的上方按压标签;支撑台68,其能够上下移动地支撑第一及第二保持框66、67;X轴电动机69,其使支撑台68沿X轴方向任意地移动;Y轴电动机70,其使支撑台68沿Y轴方向任意地移动;第一框升降用气缸71,其使第一保持框66升降;第二框升降用气缸72,其使第二保持框67升降;以及未图示的釜机构、天秤、线调节器等。
下板65是矩形的平板、且固定支撑于支撑台68的下部,平板面成为水平。在该下板65处形成有使缝针61插入的贯通孔651。该贯通孔651是适于标签L的缝合的、沿着X轴方向的长孔。
第一保持框66是与下板65大致相同程度的大小的矩形的框体,且其中央部开口得较大。该第一保持框66利用第一框升降用气缸71进行升降,通过下降而对载置于下板65的布料C进行保持,设为能够与支撑台68以及下板65一起移动并定位。
第二保持框67是与第一保持框66相比小型的框体,配置于第一保持框66的开口部的内侧。该第二保持框67利用第二框升降用气缸72进行升降,通过下降而在载置于下板65的布料C上对标签L进行保持,设为能够与支撑台68、下板65以及第一保持框66一起移动并定位。
另外,在第二保持框67处形成有使缝针61插入的贯通孔671。该贯通孔671是适于标签L的缝合的、沿着X轴方向的长孔。
支撑台68在缝纫机架62的缝纫机头部的上表面处,能够沿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滑动地被支撑,利用前述的X轴电动机69以及Y轴电动机70沿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任意地被定位。支撑台68的定位动作是基于构成规定的缝制图案的、记录有向多个落针位置的移动量的缝制数据,通过由控制装置90对X轴电动机69以及Y轴电动机70进行控制而执行的。
[标签供给装置]
图5以及图6是标签供给装置20的斜视图,图7是后述的标签储存部22的纵剖视图。基于图1、图2以及图5~图7对标签供给装置20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将Y轴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且相对于标签供给装置20的标签输送装置40侧设为“近端”侧,将其相反侧设为“远端”侧。另外,将X轴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且相对于标签输送装置40的缝纫机侧设为“下游”侧,将其相反侧的方向设为“上游”侧。
沿着标签输送装置40的标签输送路径,从上游起依次排列配置有三台标签供给装置20A、20B、20C,各自的标签供给装置20A、20B、20C从上游侧起依次将标签L1、L2、L3向标签输送装置40进行了交接。
三台标签供给装置20A、20B、20C均为相同的构造,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仅对一台标签供给装置20进行说明。
标签供给装置20具备:标签储存部22,其层叠有多个标签L;移送部30,其利用对标签L进行吸引吸附的两根吸嘴311、311,从标签储存部22将标签L移送至向标签输送装置40进行交接的交接位置;以及支撑框21,其对标签储存部22和移送部30进行支撑。
[标签供给装置:支撑框]
支撑框21主要由下述部件构成,即:上表面为水平的平板状的底座211;矩形框状的支撑托架212,其固定装备于底座211的下表面侧;以及侧壁部213,其以沿Y-Z平面直立设置的状态固定装备于底座211的X轴方向上游侧端部。
上述支撑框21对标签供给装置20的全部结构进行了支撑。如前述所示,在标签缝制装置10中搭载三台标签供给装置20,但各标签供给装置20均是使支撑框21对整体的结构进行支撑,由此各个标签供给装置20单独地进行了单元化。
而且,支撑框21以与标签输送装置40的标签的输送路径相邻的方式能够在工作台11上装卸。该装卸构造,例如能够通过螺钉紧固、其他的公知的安装构造得以实现。
另外,标签供给装置20能够利用上述支撑框21,沿标签输送装置40的标签的输送路径安装多台。即,能够容易地使实现了单元化的标签供给装置20增加或减少。
[标签供给装置:标签储存部]
标签储存部22具备:层叠部23,其从四周围绕长方形的短条状的标签L,并且沿上下方向以层叠状态储存多个标签L;以及升降机构25,其使层叠部23内的标签L向上方提起而将最上位置的标签L的高度维持为恒定的目标高度。
上述层叠部23具备第一~第四壁板231~234,它们沿标签L的四边从四个方向围绕标签L。
第一及第二壁板231、232是剖面L字状的弯折平板,由水平部分和沿Y-Z平面直立设置部分构成。第一及第二壁板231、232的直立设置部分配置为,分别与标签L的沿Y轴方向的两边接近相对,能够将在第一及第二壁板231、232的直立设置部分之间夹着并层叠的多个标签L而在X轴方向上适当地定位。
另外,在第一及第二壁板231、232的水平部分处各自形成有2个沿X轴方向的长孔231a、232a,通过螺钉231b(第二壁板232侧的螺钉省略图示)的紧固而固定于底座211的上表面。通过将该螺钉231b螺出,从而使第一及第二壁板231、232能够沿X轴方向进行位置调节,能够在X轴方向上将任意的宽度的标签L储存于X轴方中的任意的位置。
即,第一及第二壁板231、232、长孔231a、232a和螺钉231b的结构,作为对层叠的多个标签L的端部位置进行调节的位置调节机构起作用。
第三及第四壁板233、234是剖面L字状的弯折平板,由水平部分和沿X-Z平面的直立设置部分构成。第三及第四壁板233、234的直立设置部分配置为,分别与标签L的沿X轴方向的两边接近相对,能够将在第三及第四壁板233、234的直立设置部分之间夹着并层叠的多个标签L在Y轴方向上适当地定位。
另外,在第四壁板234的水平部分处形成有2个沿Y轴方向的长孔234a,通过螺钉234b的紧固而固定于底座211的上表面。通过将该螺钉234b螺出,从而使第四壁板234能够沿Y轴方向进行位置调节,能够在Y轴方向上对任意的长度的标签L进行储存。
即,第四壁板234、长孔234a和螺钉234b的结构,作为对层叠的多个标签L的端部位置进行调节的位置调节机构起作用。
此外,第三壁板233用于对标签L的Y轴方向远端侧的端部进行定位,由于标签L的Y轴方向远端侧的端部是要向布料C进行缝合的部位,因此如果能够进行第三壁板233的位置调节,则有可能导致缝制余量变动、或者相对于落针位置发生偏移,因此利用螺钉233b进行了固定,以使得第三壁板233无法进行位置调节。
另外,在第一及第二壁板231、232的直立设置部分的上端部,分别设置有发光元件235以及受光元件236,它们构成用于对最上位置的标签L处于规定的目标高度的情况进行检测的第一高度检测部。
这些发光元件235以及受光元件236以光轴处于沿X轴方向的同一轴上的方式进行了相对配置,该光轴的高度设定为在层叠部23中层叠的标签L的规定的目标高度。该规定的目标高度是适于移送部30的吸嘴311、311对最上位置的标签L进行吸附的高度。
在层叠部23中层叠的多个标签L利用升降机构25被提起,但如果最上位置的标签L达到规定的目标高度,则由受光元件236进行受光的来自发光元件235的出射光被遮挡,因此能够根据受光量的变化对最上位置的标签L处于规定的目标高度的情况进行检测。
此外,作为第一高度检测部,对发光元件235和受光元件236分离的传感器的结构进行了例示,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用将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配置于同一面上而一体化的传感器。在该情况下,以发光元件的光轴以及受光元件的光轴处于规定的目标高度的方式进行配置,如果利用升降机构25被提起的多个标签L的最上位置的标签L达到规定的目标高度,则来自发光元件235的出射光被层叠的标签L反射而由受光元件对反射光进行受光,能够根据受光量的变化对最上位置的标签L处于规定的目标高度的情况进行检测。
升降机构25具备:作为载置部的矩形的升降板251,其配置于由标签储存部22的第一~第四壁板231~234形成的围绕区域的底部;升降轴252,其上端部固定于该升降板251的中央部的下表面侧;2个滑动轴承253、253,它们能够在两个部位对贯通底座211和支撑托架212的升降轴252升降地进行支撑;抽出电动机254,其由支撑托架212支撑,成为升降板251的升降动作的驱动源;主动齿轮255,其设置于抽出电动机254的输出轴;以及减速齿轮256,其将大径齿轮256a和小径齿轮256b同心地一体化而成,使减速齿轮256的大径齿轮256a与主动齿轮255啮合,使减速齿轮256的小径齿轮256b与形成于升降轴252的齿条齿252a啮合。
升降机构25通过上述结构,抽出电动机254的旋转被减速齿轮256减速,变换为直线动作而传递至升降轴252,能够使升降板251升降。
升降板251在其上表面以层叠状态载置多个标签L,这些标签L能够利用抽出电动机254的驱动而被提起。
能够利用构成前述的第一高度检测部的发光元件235以及受光元件236,对最上位置的标签L达到规定的目标高度的情况进行检测,因此通过一边对第一高度检测部的输出进行监视、一边控制抽出电动机254,从而即使在层叠部23内的标签L通过移送部30的供给动作而减少的情况下,也能够将最上位置的标签L维持为恒定的目标高度。
另外,在支撑托架212的底面设置有原点传感器257,该原点传感器257用于求出作为步进电动机的抽出电动机254的原点位置。该原点传感器257是根据有无将支撑托架212贯通的升降轴252的下端部而求出原点的接近传感器。
对抽出电动机254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90,如果根据原点传感器257的检测而确定原点,则对与该原点相距的、针对抽出电动机254的驱动指令即步进数进行计数。即,能够根据计数得到的步进数的累计值求出升降板251的高度。即,通过上述原点传感器257和对抽出电动机254的步进数进行计数的控制装置90协同动作,而作为“对载置部的高度进行检测第二高度检测部”起作用。
[标签供给装置:移送部]
图8是移送部30的正视图。如图5、图6以及图8所示,移送部30具备:头部31,其对两根吸嘴311、311进行保持;滑块32,其能够上下移动地支撑头部31;水平支撑部33,其能够沿水平方向即Y轴方向往复移动地支撑滑块32;以及移送动作施加机构34,其施加头部31的升降以及水平移动的动作。
此外,在图8中将位于三个位置的头部31以及滑块32均实际用线进行了图示,但实际上,仅载置有1个头部31以及滑块32。
头部31在X轴方向下游侧的端面处保持有沿Z轴方向的两根吸嘴311、311。
这些吸嘴311、311以相同的高度,沿Y轴方向排列而安装于头部31。而且,吸嘴311、311均是内部中空的管状,其上端部与未图示的负压源,例如压缩机、吸引泵、注入器(injector)等连接,利用其下端部对标签L进行吸附。
另外,在吸嘴311、311处附设有未图示的切换阀,该未图示的切换阀能够以两档对各自吸附时的吸引力的强弱进行切换。该切换阀能够由控制装置90进行控制。例如,控制装置90控制为,吸嘴311、311对最上位置的标签L进行吸附,直至少许向上方提起为止,将吸引力维持为较弱的状态,在最上位置的标签L从层叠部23少许地被向上方提起后将吸引力切换为较强的状态。由此,能够防止对大于或等于两张标签L进行吸附并提起,能够适当地一次一张地供给标签L。
另外,在头部31的上表面设置有向上方直立设置的垂直滑动轴312,在X轴方向上游侧的面设置有止转凸起313。垂直滑动轴312被插入支撑于滑块32的第一滑动轴承321,头部31能够相对于滑块32沿垂直滑动轴312上下移动。另外,止转凸起313被插入至引导孔,该引导孔在垂下支撑于滑块32的引导板323处沿Z轴方向形成,限制为,在头部31进行上下移动时,不以垂直滑动轴312为中心进行旋转。
水平支撑部33具备:水平滑动轴331,其在沿着Y轴方向的状态下,两端部固定支撑于侧壁部213;以及引导板332,其为了以滑块32不绕水平滑动轴331旋转的方式进行引导,形成有沿Y轴方向的引导孔。
与此相对,滑块32具备:第一滑动轴承321,其能够上下移动地将头部31的垂直滑动轴312插入支撑;第二滑动轴承322,其插入水平滑动轴331,沿该水平滑动轴331能够滑动;以及引导板323,其为了以头部31不绕垂直滑动轴312旋转的方式进行引导,形成有沿Z轴方向的引导孔。
另外,在滑块32的X轴方向上游侧的面处设置有未图示的止转凸起,该未图示的止转凸起被插入至引导板332的引导孔中。
因此,滑块32能够一边利用引导板332抑制绕水平滑动轴331的旋转,一边利用水平滑动轴331沿Y轴方向进行往复移动。
另外,头部31能够一边利用引导板323抑制绕垂直滑动轴312的旋转,一边利用垂直滑动轴312沿Z轴方向进行往复移动。
即,如图8所示,头部31能够沿Y-Z平面任意地移动。
移送动作施加机构34具备:移送用电动机341,其输出轴绕X轴进行旋转;以及臂部件342,其具有转动腕345,该转动腕345固定装备于移送用电动机341的输出轴,并且向以该输出轴为中心的半径方向伸出。
移送用电动机341固定装备于侧壁部213的X轴方向上游侧的面,其输出轴贯通侧壁部213而从X轴方向下游侧的面凸出。
臂部件342固定装备于从侧壁部213凸出的移送用电动机341的输出轴,在侧壁部213的X轴方向下游侧的面上进行转动。在该臂部件342的转动腕345的前端部设置有销343,该销343向X轴方向下游侧凸出。
另一方面,在头部31的X轴方向上游侧的面沿X轴方向形成有未图示的有底孔,被插入有臂部件342的销343。
因此,如果臂部件342通过移送用电动机341的驱动进行转动,则如图8所示,头部31伴随销343的移动,沿半圆弧状的轨迹进行移动。
此外,如图5所示,在臂部件342的转动腕345处于水平、且其前端部位于Y轴方向远端侧的状态下,设为搭载于头部31的两根吸嘴311、311能够对标签储存部22的最上位置的标签L进行吸附的“吸附位置”。
另外,如图6所示,在转动腕345的前端部从吸附位置起经过上死点位置而转动了180°的状态(转动腕345处于水平、且其前端部位于Y轴方向近端侧的状态)下,设为搭载于头部31的两根吸嘴311、311将所吸附的标签L向标签输送装置40进行交接的“交接位置”。
另外,将处于吸附位置和交接位置之间、且转动腕345的前端部从吸附位置起经过上死点位置而转动了120°的位置设为“中间待机位置”。此外,该中间待机位置是搭载于头部31的两根吸嘴311、311以及这些被吸附的标签L,与在该标签供给装置20的附近通过的标签输送装置40刚产生干涉前的位置。此外,中间待机位置并不限定于上述120°的位置,在不产生上述的干涉的范围内尽可能靠近交接位置的位置即可。
直至后述的标签输送装置40的滑块473返回输送开始位置为止,使两根吸嘴311、311在该中间待机位置待机,如果滑块473到达输送开始位置,则能够使两根吸嘴311、311移动至交接位置。由此能够避免干涉,并从滑块473的输送开始起立即供给标签L。
移送用电动机341仅在从上述“吸附位置”至转动腕345的前端部经过上死点位置而转动了180°的“交接位置”为止的180°的范围内进行驱动。
而且,如图6所示,在侧壁部213的Y轴方向远端侧端部附近设置有原点传感器344,该原点传感器344以与处于“吸附位置”的臂部件342的转动腕345的前端部相对的方式,用于求出移送用电动机341的原点位置。该原点传感器344是根据有无臂部件342的转动腕345的前端部而求出原点的接近传感器。
[标签供给装置:标签加湿装置]
另外,图5以及图6所示的标号35,是使在标签储存部22的层叠部23中层叠的最上位置的标签L湿润的标签加湿装置。
该标签加湿装置35是将标签加湿用的液态进行喷雾的喷雾喷嘴,与液体的供给源和对喷嘴内进行加压的加压源进行了连接。另外,进行喷雾的加压源由控制装置90控制,控制为,在各吸嘴311、311刚到达最上位置的标签L前,进行液体的喷雾。
标签加湿装置35的喷嘴,在利用移送部30将最上位置的标签L向上方提起时,为了不与该标签L进行干涉,从相对于标签L的正上方偏移后的斜上方的位置朝向斜下方,以包含两个吸嘴311、311的吸附位置在内的方式进行液体的喷雾。
此外,加湿用的液体除了水以外,还可以是不会弄脏标签L、或者不会使标签L变质的酒精等其他液体。另外,优选加湿用的液体是挥发性的。
如上所述,通过利用标签加湿装置35在吸附前预先使最上位置的标签湿润,从而能够使空气难以从标签L的纤维的空隙通过,能够进行良好的吸附。另外,由于空气难以从标签L的纤维的空隙通过,因此能够抑制最上位置的标签L对下方的标签L的吸附,能够减少错误地缝合两张标签的缝制错误。
[标签输送装置]
图9是标签输送装置40的斜视图,图10是各夹具机构周边的斜视图。
三台标签供给装置20沿X轴方向排列配置,各自从上游侧起依次将标签L1、L2、L3向标签输送装置40进行交接。此时,各标签供给装置20均是在使标签L1~L3的Y轴方向近端侧的端部向标签输送装置40侧伸出的状态下进行待机,标签输送装置40一边朝向X轴方向的下游侧对标签L1、L2、L3进行接收、一边依次向上叠加,以该状态供给至缝纫机60的第二保持框67的按压位置。
标签输送装置40为了进行上述输送动作,具备:第一夹具机构41,其从标签供给装置20A接收标签L1;第二夹具机构42,其从标签供给装置20B接收标签L2;第三夹具机构43,其从标签供给装置20C接收标签L3;下夹具部件44,其在第一~第三夹具机构41~43中共用地使用;夹具放开机构45,其使第一~第三夹具机构41~43的夹紧状态放开;夹具升降机构46,其使第一~第三夹具机构41~43以及下夹具部件44同时下降;以及夹具输送机构47,其将第一~第三夹具机构41~43以及下夹具部件44沿X轴方向进行输送。
[标签输送装置:夹具输送机构]
如图9所示,夹具输送机构47具备:基座板471,其是遍布标签输送的整个范围的较长的平板;滑动引导部472,其沿X轴方向设置于基座板471上;作为输送体的滑块473,其沿滑动引导部472进行滑动;支撑托架474,其设置于滑块473上,对夹具升降机构46进行支撑;以及可动部48,其使滑块473沿滑动引导部472进行往复移动。
基座板471以使其长度方向沿着X轴方向的状态固定装备于工作台11。
滑动引导部472形成得比标签输送动作的全长稍长,是在全长范围内形成有凹槽的导轨。
滑块473通过与凹槽嵌合而防止脱离,在该状态下能够沿滑动引导部472进行滑动。
可动部48具备:输送用电动机481,其设置于基座板471的上面的X轴方向上游侧的端部,成为夹具输送的驱动源;同步带483,其架设在未图示的主动带轮和未图示的从动带轮之间,其中,该主动带轮设置于该输送用电动机481的输出轴,该从动带轮设置于基座板471的上表面的X轴方向下游侧的端部,能够旋转地支撑于带轮基座482内;第一~第三接收位置检测传感器491、492、493,它们分别对滑块473处于标签供给装置20A、20B、20C的标签接收位置的情况进行检测;以及供给位置检测传感器494,其对滑块473处于向缝纫机60的标签供给位置的情况进行检测。
主动带轮以及从动带轮均能够绕Z轴旋转地被支撑,同步带483以从上方观察时长度方向描绘出沿X轴方向的长圆的状态被张紧架设。前述的滑块473与同步带483连结,通过输送用电动机481的驱动,在滑动引导部472的大致全长范围内能够进行移动动作。
另外,在滑块473的移动范围内,从X轴方向上游侧依次排列而附设有第一~第三接收位置检测传感器491、492、493和供给位置检测传感器494。
第一接收位置检测传感器491是对滑块473的到达进行检测的接近传感器,该第一接收位置检测传感器491配置为,对处于第一夹具机构41的上夹具部件411能够对由标签供给装置20A递出的标签L1进行夹紧的位置时的滑块473进行检测。
第二接收位置检测传感器492是对滑块473的到达进行检测的接近传感器,该第二接收位置检测传感器492配置为,对处于第二夹具机构42的上夹具部件421能够对由标签供给装置20B递出的标签L2进行夹紧的位置时的滑块473进行检测。
第三接收位置检测传感器493是对滑块473的到达进行检测的接近传感器,该第三接收位置检测传感器493配置为,对处于第三夹具机构43的上夹具部件431能够对由标签供给装置20C递出的标签L3进行夹紧的位置时的滑块473进行检测。
供给位置检测传感器494是对滑块473的到达进行检测的接近传感器,该供给位置检测传感器494配置为,对处于缝纫机60的第二保持框67能够对由各夹具机构41~43夹紧的标签L1~L3进行保持的位置时的滑块473进行检测。
[标签输送装置:第一~第三夹具机构]
基于图10,对第一~第三夹具机构41~43进行说明。
第一夹具机构41具备:第一上夹具部件411;第一夹具用气缸412,其使该第一上夹具部件411升降;以及连结体413,其将第一夹具用气缸412的柱塞和第一上夹具部件411连结。
另外,第二夹具机构42具备:第二上夹具部件421;第二夹具用气缸422,其使该第二上夹具部件421升降;以及连结体423,其将第二夹具用气缸422的柱塞和第二上夹具部件421连结。
另外,第三夹具机构43具备:第三上夹具部件431;第三夹具用气缸432,其使该第三上夹具部件431升降;以及连结体433,其将第三夹具用气缸432的柱塞和第三上夹具部件431连结。
上述各夹具用气缸412、422、432是相同的气缸、且各部的尺寸、柱塞的行程是相同的。
而且,第一~第三夹具用气缸412、422、432在柱塞的动作方向均与Z轴方向平行、且将活塞内置的主体部处于相同的高度而一体地连结的状态下,由夹具放开机构45的支撑块452支撑。
各夹具机构41、42、43的连结体413、423、433是相同尺寸、相同形状的部件,且安装为,其基端部分别相对于第一~第三夹具用气缸412、422、432的柱塞处于相同的高度。
各连结体413、423、433具备:基端部,其固定支撑于各夹具用气缸412、422、432的柱塞;垂下部,其从基端部的Y轴方向远端侧的端部向下方垂下;以及伸出部,其从垂下部的下端部向Y轴方向远端侧伸出。
而且,在各连结体413、423、433的下表面侧分别连结有上夹具部件411、421、431的基端部。
此外,在第一夹具机构41的连结体413的伸出部的下表面夹入有两块夹入块414、414,以与两块的厚度相应地使第一上夹具部件411的基端部变低的方式进行支撑。
另外,在第二夹具机构42的连结体423的伸出部的下表面夹入有一块夹入块414,以与一块的厚度相应地使第二上夹具部件421的基端部变低的方式进行支撑。
第一~第三上夹具部件411、421、431具有:基端部411a、421a、431a,它们与连结体413、423、433的下表面侧连结;垂下部411b、421b、431b,它们从基端部411a、421a、431a的X轴方向上游侧的端部向下方垂下;伸出部411c、421c、431c,它们从垂下部411b、421b、431b的下端部向Y轴方向远端侧伸出;以及把持部411d、421d、431d,它们从伸出部411c、421c、431c的Y轴方向远端侧的端部朝向X轴方向下游侧伸出。
如前述所示,在第一~第三夹具用气缸412、422、432的柱塞为后退状态(不凸出的状态)的情况下,相对于第三上夹具部件431的基端部431a,第二上夹具部件421的基端部421a对应于一块夹入块414的厚度而配置在下方,第一上夹具部件411的基端部411a对应于两块夹入块414的厚度而配置在下方。
另一方面,第二上夹具部件421的垂下部421b的长度比第三上夹具部件431的垂下部431b短,第一上夹具部件411的垂下部411b的长度比第二上夹具部件421的垂下部421b短,但各自之间的长度差小于一块夹入块414的厚度。
因此,如图10所示,在上下方向上,第三上夹具部件431的把持部431d、第二上夹具部件421的把持部421d、第一上夹具部件411的把持部411d成为下述状态,即,从上方依次产生规定的高低差并排列配置。
此外,各自的高低差设定为大于各把持部411d、421d、431d的板厚,在从Y轴方向观察到的情况下,在各把持部411d、421d、431d之间形成间隙。
另外,如上所述,在第一~第三夹具用气缸412、422、432的柱塞为后退状态(不凸出的状态)的情况下,以各把持部411d、421d、431d产生高低差的方式进行了配置,但即使在相距下夹具部件44最远的把持部431d的情况下,由于仍处于各夹具用气缸412、422、432的行程的范围内,因此全部把持部411d、421d、431d能够对标签L进行夹紧。
另外,关于第一~第三上夹具部件411、421、431的伸出部411c、421c、431c,设定为第二上夹具部件421的伸出部421c比第一上夹具部件411的伸出部411c长,长的量稍大于第一上夹具部件411的把持部411d的Y轴方向的宽度,第三上夹具部件431的伸出部431c第二上夹具部件421的伸出部421c长,长的量稍大于第二上夹具部件421的把持部421d的Y轴方向的宽度。
因此,在直至与下夹具部件44压接为止使全部把持部411d、421d、431d下降时,以这些部件不会重叠的方式成为朝向Y轴方向远端侧进行排列的状态。
另外,从标签输送装置40向缝纫机60递出各标签L1~L3的方向(标签L1~L3的伸出方向,即,Y轴方向)观察到的各把持部411d、421d、431d的夹具面(下表面)的形状,沿Y轴方向成为一样的波形。此外,在将各把持部411d、421d、431d高度对齐的情况下,以从Y轴方向观察到的波形形状一致的方式形成为相同形状。
另外,后述的下夹具部件44具备夹具面(上表面)441,其与三个把持部411d、421d、431d进行压接,从Y轴方向观察,同样地形成有与各把持部411d、421d、431d的波形形状相对应的波形。由此,能够使下降的三个把持部411d、421d、431d各自的夹具面无间隙地与下夹具部件44的夹具面441面接触。
其结果,由各把持部411d、421d、431d和下夹具部件44把持的标签L,向缝纫机60侧伸出的未被把持的部分也成为对波形进行仿形后的状态,能够提高与标签L的平面垂直的方向(Z轴方向)所对应的刚性。因此,例如,即使在标签L为较薄、柔软材料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由于向下方弯折或垂下而引起的缝制不良的发生。
[标签输送装置:夹具放开机构]
夹具放开机构45具备:剖面L字状的支撑框架451,其由夹具升降机构46支撑;支撑块452,其对各夹具用气缸412~432进行支撑;以及放开用气缸453,其使支撑块452相对于支撑框架451进行升降。
支撑框架451在其下表面侧对下夹具部件44的基端部进行固定支撑。
而且,放开用气缸453在柱塞后退时将支撑框架451和支撑块452设为接近状态,在柱塞凸出时将支撑框架451和支撑块452设为分离状态。
对放开用气缸453的行程进行了下述设定,即,在放开用气缸453的柱塞后退时,由于各夹具用气缸412、422、432的柱塞的凸出动作而全部上夹具部件411、421、431与下夹具部件44的夹具面441进行压接,在放开用气缸453的柱塞凸出时,即使全部夹具用气缸412、422、432的柱塞处于凸出状态,也会成为全部上夹具部件411、421、431从下夹具部件44的夹具面441分离的状态。
即,即使在利用各上夹具部件411、421、431使标签L1、L2、L3处于夹紧状态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放开用气缸453的柱塞的凸出动作,从夹紧状态将全部标签L1、L2、L3放开。
[标签输送装置:下夹具部件]
下夹具部件44具备:基端部,其固定支撑于夹具放开机构45的支撑框架451的下表面;垂下部,其从基端部的Y轴方向远端侧的端部向下方垂下;以及伸出部,其从垂下部的下端部向Y轴方向远端侧伸出。
而且,在下夹具部件44的伸出部的前端部上表面形成有夹具面441,该夹具面441与上夹具部件411、421、431的把持部411d、421d、431d的夹具面进行面接触。
[标签输送装置:夹具升降机构]
夹具升降机构46具有由支撑托架474支撑的升降用气缸461。该升降用气缸461能够经由夹具放开机构45的支撑框架451,使该夹具放开机构45、下夹具部件44以及第一~第三夹具机构41~43同时升降。
升降用气缸461通常处于使柱塞凸出的状态,在该状态下,设定为下夹具部件44的伸出部的下表面高于缝纫机60的第一保持框66的上表面。另外,在使升降用气缸461的柱塞后退时,设定为使下夹具部件44的伸出部的下表面下降至与缝纫机60的下板65的上表面充分接近为止。
其目的在于,在标签输送装置40将标签L输送至位于缝纫机60的第一保持框66的内侧的第二保持框67时,不使下夹具部件44与第一保持框66发生干涉。另外,在标签L被输送至第一保持框66的内侧、使第二保持框67进行保持时,优选各标签L与下板65接近,因此形成为能够使所把持的标签L下降。
[缝纫机的控制系统]
基于图2,对标签缝制装置10的控制系统进行说明。
标签缝制装置10的控制装置90由下述部件概略构成,即:ROM92,其存储、储存有缝制控制的程序;CPU91,其按照该控制程序进行各种运算处理;RAM93,其作为各种处理中的工作存储器使用;以及EEPROM94,其储存有各种的缝制数据以及设定数据。
而且,控制装置90经由系统总线以及驱动电路等,与缝纫机60的缝纫机电动机63、X轴电动机69、Y轴电动机70、第一及第二框升降用气缸71、72、标签供给装置20A、20B、20C的发光元件235、受光元件236、抽出电动机254、其原点传感器257、移送用电动机341、其原点传感器344以及标签加湿装置35、标签输送装置40的第一~第三夹具用气缸412、422、432、放开用气缸453、升降用气缸461、输送用电动机481、第一~第三接收位置检测传感器491、492、493以及供给位置检测传感器494、输入各种的操作的操作输入部95、输入缝制的开始的启动踏板96等连接。
此外,缝纫机电动机63、X轴电动机69、Y轴电动机70、抽出电动机254、移送用电动机341以及输送用电动机481均经由电动机驱动器与控制装置90连接,但在图2中省略图示。
另外,第一及第二框升降用气缸71、72、第一~第三夹具用气缸412、422、432、放开用气缸453、升降用气缸461以及标签加湿装置35均经由向它们供给空气压力的电磁阀而由控制装置90进行动作控制,但关于这些电磁阀,在图2中省略图示。
另外,关于发光元件235、受光元件236、原点传感器257、344、第一~第三接收位置检测传感器491、492、493以及供给位置检测传感器494,也经由规定的接口而与控制装置90连接,但关于这些接口,在图2中省略图示。
[标签缝合缝制控制]
基于图11~图13的夹具动作说明图以及图14和图15的流程图,对基于上述控制装置90的动作控制进行的标签缝制装置10的标签缝合缝制动作进行说明。
此外,在该标签缝合缝制控制中,将第一接收位置检测传感器491的检测位置设为标签输送装置40的滑块473的输送开始位置,预先设为下述状态,即,夹具升降机构46将各夹具机构41~43等保持在上方,夹具放开机构45将各夹具用气缸412、422、432保持在下方,各夹具机构41~43将各个上夹具部件411、421、431向上方提起。
另外,各标签供给装置20A、20B、20C均设为在各吸嘴311、311对标签L1、L2、L3进行了吸附的状态下使头部31在中间待机位置进行待机的状态。
如果启动踏板96被踏入,则控制装置90使缝纫机60的第一框升降用气缸71工作而使第一保持框66下降(步骤S1)。由此,设置于下板65的布料C由第一保持框66保持。
然后,控制装置90对第一接收位置检测传感器491的检测信号进行读取,对滑块473是否处于从标签供给装置20A接收标签L1的第一接收位置进行判定(步骤S3)。
而且,在由第一接收位置检测传感器491没有检测到滑块473的情况下,对输送用电动机481进行驱动而使滑块473移动至第一接收位置(步骤S5)。
而且,如果由第一接收位置检测传感器491检测到滑块473,则控制装置90使输送用电动机481停止(步骤S7),对全部标签供给装置20A、20B、20C的移送用电动机341进行驱动,将头部31移送至交接位置(步骤S9)。由此,在各标签供给装置20A、20B、20C中,标签L1、L2、L3移动至Y轴方向中的最近端侧,成为能够利用各夹具机构41~43进行夹紧的状态。
然后,控制装置90使标签输送装置40的第一夹具机构41的第一夹具用气缸412工作而使第一上夹具部件411下降(步骤S11,参照图11)。由此,标签L1在第一上夹具部件411和下夹具部件44之间被夹紧。此时,标签L1在Y轴方向的大致全长范围内形成波状,刚性提高,能够维持水平地伸出的状态。
而且,控制装置90对输送用电动机481进行驱动,将滑块473输送至下游侧(步骤S13)。
另外,在滑块473的输送开始的同时,使标签供给装置20A的标签加湿装置35工作,进行层叠部23的最上位置的标签L1的加湿(步骤S15)。
然后,将标签供给装置20A的头部31移动至吸附位置,利用各吸嘴311、311对最上位置的标签L1进行吸附(步骤S17)。
此时,控制装置90对未图示的切换阀进行控制,以使得各吸嘴311、311的吸引力变弱。即,利用较弱的吸引力对最上位置的标签L1进行吸附。
而且,对移送用电动机341进行驱动,将头部31移送至中间待机位置(步骤S19)。另外,控制装置90在头部31从吸附位置移动至中间待机位置的过程中对切换阀进行控制,以使得各吸嘴311、311的吸引力变强。该切换的定时,例如,可以通过对从移送用电动机341的驱动开始起的经过时间进行测量,根据规定时间的经过执行切换,也可以对移送用电动机341的驱动脉冲数进行计数,根据规定的脉冲数执行切换。
另外,控制装置90对标签供给装置20A的受光元件236的检测信号进行读取,通过抽出电动机254的驱动将层叠的多个标签L1提起,以使得最上位置的标签L1成为目标高度(步骤S21)。
然后,控制装置90对第二接收位置检测传感器492的检测信号进行读取,对滑块473是否到达从标签供给装置20B接收标签L2的第二接收位置进行判定(步骤S23)。
而且,在由第二接收位置检测传感器492没有检测到滑块473的情况下,继续输送,在由第二接收位置检测传感器492检测到滑块473的情况下,控制装置90使输送用电动机481停止(步骤S25)。
然后,控制装置90使标签输送装置40的第二夹具机构42的第二夹具用气缸422工作而使第二上夹具部件421下降(步骤S27,参照图12)。由此,标签L2以叠加在标签L1上的状态在第二上夹具部件421和下夹具部件44之间被夹紧。此时,标签L2也在Y轴方向的大致全长范围内形成波状,刚性提高,能够维持水平地伸出的状态。
而且,控制装置90对输送用电动机481进行驱动,将滑块473输送至下游侧(步骤S29)。
另外,在滑块473的输送开始的同时,使标签供给装置20B的标签加湿装置35工作,进行层叠部23的最上位置的标签L2的加湿(步骤S31)。
然后,将标签供给装置20B的头部31移动至吸附位置,利用各吸嘴311、311对最上位置的标签L2进行吸附(步骤S33)。
而且,对移送用电动机341进行驱动,将头部31移送至中间待机位置(步骤S35)。此时,控制装置90也对切换阀进行控制,以使得在头部31从吸附位置移动至中间待机位置的中途为止将吸引力变弱,从中途起使吸引力变强。
另外,控制装置90对标签供给装置20B的受光元件236的检测信号进行读取,通过抽出电动机254的驱动将层叠有多个的标签L2提起,以使得最上位置的标签L2成为目标高度(步骤S37)。
然后,控制装置90对第三接收位置检测传感器493的检测信号进行读取,对滑块473是否到达从标签供给装置20C接收标签L3的第三接收位置进行判定(步骤S39)。
而且,在由第三接收位置检测传感器493没有检测到滑块473的情况下,继续输送,在由第三接收位置检测传感器493检测到滑块473的情况下,控制装置90使输送用电动机481停止(步骤S41)。
然后,控制装置90使标签输送装置40的第三夹具机构43的第三夹具用气缸432工作而使第三上夹具部件431下降(步骤S43,参照图13)。由此,标签L3以叠加在标签L1以及标签L2上的状态在第三上夹具部件431和下夹具部件44之间被夹紧。此时,标签L3也在Y轴方向的大致全长范围内形成波状,刚性提高,能够维持水平地伸出的状态。
而且,控制装置90对输送用电动机481进行驱动,将滑块473输送至下游侧(步骤S45)。
另外,在滑块473的输送开始的同时,使标签供给装置20C的标签加湿装置35工作,进行层叠部23的最上位置的标签L3的加湿(步骤S47)。
然后,将标签供给装置20C的头部31移动至吸附位置,利用各吸嘴311、311对最上位置的标签L3进行吸附(步骤S49)。
而且,对移送用电动机341进行驱动,将头部31移送至中间待机位置(步骤S51)。此时,控制装置90也对切换阀进行控制,以使得在头部31从吸附位置移动至中间待机位置的中途为止将吸引力变弱,从中途起使吸引力变强。
另外,控制装置90对标签供给装置20C的受光元件236的检测信号进行读取,通过抽出电动机254的驱动将层叠有的多个的标签L3提起,使最上位置的标签L3成为目标高度(步骤S53)。
然后,控制装置90对供给位置检测传感器494的检测信号进行读取,对由滑块473上的各夹具机构41~43夹紧的标签L1~L3是否到达第一保持框66的内侧的第二保持框67的保持位置进行判定(步骤S55)。
而且,在由供给位置检测传感器494没有检测到滑块473的情况下,继续输送,在由供给位置检测传感器494检测到滑块473的情况下,控制装置90使输送用电动机481停止(步骤S57)。
然后,控制装置90使标签输送装置40的夹具升降机构46的升降用气缸461工作而使各上夹具部件411~431以及下夹具部件44下降(步骤S59)。由此,叠加状态下的标签L1~L3在第二保持框67的下侧下降至下板65的上表面。
而且,控制装置90使缝纫机60的第二框升降用气缸72工作而使第二保持框67下降(步骤S61)。由此,叠加状态下的标签L1~L3的Y轴方向远端侧的端部由第二保持框67保持。
然后,控制装置90使标签输送装置40的夹具放开机构45的放开用气缸453工作,使各夹具机构41~43相对于下夹具部件44上升(步骤S63)。由此,在各上夹具部件411、421、431的把持部411d、421d、431d以不同的高度在上下方向上彼此产生间隙的状态下上升,成为各标签L1~L3容易地从各上夹具部件411、421、431的间隙取出的状态。
其后,控制装置90执行控制,以进行标签输送装置40的复位动作(步骤S65)。复位动作是利用夹具升降机构46进行的各夹具机构41~43以及下夹具部件44的上升动作;利用夹具放开机构45进行的各夹具机构41~43相对于下夹具部件44的下降动作;各夹具机构41~43的上夹具部件411~431的上升动作;以及滑块473向输送开始位置即第一接收位置的输送动作等。
而且,控制装置90在开始缝纫机60的缝纫机电动机63的驱动而开始运针的同时,与落针同步地按照用于对标签L1~L3进行缝合的缝制图案而对X轴电动机69以及Y轴电动机70进行驱动,将布料C以及标签L1~L3移动,进行标签L1~L3向布料C的缝合(步骤S67)。
而且,如果以规定的针数进行缝制图案的运针,则标签L1~L3的缝合缝制动作结束。
[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标签缝制装置10中,标签输送装置40具有上夹具部件411~431以及下夹具部件44,它们在使标签L的一端部沿着与输送方向正交的Y轴方向伸出的状态将该标签L夹紧,上夹具部件411~431和下夹具部件44具备彼此面接触的夹具面441,上夹具部件411~431和下夹具部件44各自的夹具面441的、从标签L的伸出方向(Y轴方向)观察到的形状为曲线形状即波形形状。
因此,即使在被夹紧的标签L是由于较薄、较长、柔软等原因而容易向下侧弯折的材料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Z轴方向的刚性,能够维持水平地伸出的状态。
因此,能够抑制由于标签的弯折而引起的缝制不良的发生,进行更良好的缝制。
另外,通过将各夹具部件411~431、44的夹具面设为曲线形状即波形形状,从而防止了标签L的弯折,因此不需要如现有技术所示用于进行鼓风的设备或装置,能够实现通过装置的小型化、部件数量的减少而带来的制造成本的减少等。
另外,标签输送装置40具备多个上夹具部件411~431,它们配置为各自的夹具面沿标签L的伸出方向不重叠地排列。
因此,在将多个标签L1~L3夹紧的情况下,在标签和标签之间不夹入夹具部件,因此在缝纫机60侧进行保持时,能够减少发生在标签和标签之间上下形成间隙的状态。因此,能够在多个标签处不产生端部偏移等而进行保持,能够实现缝制品质的提高。
另外,标签输送装置40的多个上夹具部件411~431的、将标签L放开时的放开位置设为,从位于标签的伸出方向的前端部侧的夹具部件起依次变高。即,设为第三上夹具部件431的放开位置(第三夹具用气缸432将第三上夹具部件431提起的状态)最高,第一上夹具部件411的放开位置(第一夹具用气缸412将第一上夹具部件411提起的状态)最低。
由此,在标签L1~L3放开时,各上夹具部件411~431的把持部411d~431d的高度不同,在上下方向形成间隙,因此能够在不产生钩挂标签L1~L3的状态下顺滑地拔出。因此,能够良好地进行标签L1~L3向缝纫机60的递送,实现缝制动作的稳定性、缝制品质的提高。
另外,标签供给装置20具备:标签储存部22,其层叠有多个标签;以及移送部30,其利用对标签L进行吸引吸附的吸嘴311、311,从标签储存部22将标签移送至向标签输送装置40进行交接的交接位置,该标签供给装置20具备控制装置90,该控制装置90作为吸引控制部起作用,使由移送部30的吸嘴311、311产生的、将标签L从标签储存部22吸附提起时的吸引力,弱于提起后的移送过程中的吸引力。
因此,能够抑制各吸嘴311、311吸附多张层叠状态的标签L的情况,并且此外能够在移送过程中利用足够的吸引力稳定地移送标签,能够进行更良好的缝制。
另外,标签供给装置20具备标签加湿装置35,该标签加湿装置35使在标签储存部22中层叠的最上位置的标签L湿润。
因此,能够使最上位置的标签L的通气性减少而提高吸附性,并且,减少吸引力到达其下的标签L,仅对最上位置的标签L更有效地进行吸附。因此,能够抑制发生缝合大于或等于两张相同的标签的情况,更良好且更可靠地进行缝制动作,能够实现可靠性以及缝制品质的提高。
另外,标签供给装置20的标签储存部22具备:作为第一高度检测部的发光元件235以及受光元件236,它们对层叠的最上位置的标签L处于规定的目标高度的情况进行检测;以及升降机构25,其将最上位置的标签L的高度维持为目标高度。
因此,能够通过升降机构25的控制将最上位置的标签L始终维持为恒定的目标高度,稳定地进行各吸嘴311、311的吸附。
另外,升降机构25具备:作为载置部的升降板251,其对层叠的多个标签L进行载置;作为第二高度检测部的原点传感器257,其对该升降板251的高度进行检测;以及控制装置90。
另一方面,通过升降机构25的控制将最上位置的标签L始终维持为恒定的目标高度,因此如果检测到升降板251的高度,则通过求出其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取得标签L的剩余量。在该情况下,能够通过通知单元对标签L的剩余量少于规定值的情况进行通知等,因此在发生标签用尽时,能够容易地进行复位作业,实现缝制作业效率的提高。
另外,在标签储存部22中,作为对层叠有多个的标签L的端部位置进行调节的位置调节机构,具备第一、第二及第四壁板231、232、234,因此能够进行不同的各种尺寸的标签的层叠,并且,也能够对标签的层叠部位的位置进行调节。
另外,具备多个(例如三台)标签供给装置20A~20C,并且,各个标签供给装置20A~20C具备对标签储存部22和移送部30进行支撑的支撑框21,能够与标签输送装置40的输送路径相邻而相对于工作台11装卸支撑框21。
因此,能够容易地增加或减少标签供给装置20的个数,还任意地调节同时缝合的标签的张数。
另外,标签输送装置40具备作为输送体的滑块473,该滑块473对上夹具部件411~431和下夹具部件44进行支撑,并且在从输送路径中的输送开始位置(第一接收位置)至输送结束位置即缝纫机(供给位置)之间进行移动,多个标签供给装置20A~20C的移送部30具备控制装置90,该控制装置90作为供给控制部起作用,控制为,将吸嘴311、311移送至从标签储存部22对标签L进行吸附的吸附位置、该吸附位置和交接位置之间的中间待机位置、以及交接位置,并且,多个标签供给装置20A~20C的移送部30在滑块473处于输送开始位置(第一接收位置)时,将吸嘴311、311移送至交接位置,并且,在将标签L向滑块473进行交接后,将吸嘴311、311移送至标签储存部22,在对标签L吸附后在中间待机位置待机。
因此,通过使各标签供给装置20A~20C的吸嘴311、311在中间待机位置待机,从而也能够避免该吸嘴311、311以及所吸附的标签L和被输送的滑块473之间的干涉,并且能够在结束标签L的吸附动作的状态下使各吸嘴311、311更加靠近交接位置而待机。
因此,在连续进行标签缝合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减少循环时间,实现作业效率的提高。
[其他]
在上述标签缝制装置10中,将上夹具部件411~431和下夹具部件44的夹具面的、从标签的伸出方向观察到的形状设为多个曲线连续的波状,但也可以是一条曲线,例如单一的圆弧状。另外,在是不易形成夹具痕迹的材料的标签的情况下、或者是安装于即使印有夹具痕迹,也不会被注意到的部位的标签的情况下,也可以将上夹具部件411~431和下夹具部件44的夹具面的、从标签的伸出方向观察到的形状设为由弯折后的直线构成的折线形状,例如,>状(括号的形状)或连续的锯齿状。
在这些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被夹紧的标签L相对于Z轴方向的刚性。
另外,缝纫机60例示出了按照规定的缝制图案数据形成缝制图案的线迹的所谓电子循环缝制缝纫机,但也可以使用能够自动控制用于对标签进行保持的按压件的升降动作、缝制的开始和结束的其他形式的缝纫机。
另外,标签供给装置20例示了一张一张的标签被层叠的类型的标签供给装置,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利用下述标签供给装置,即,多个标签以相连为带状的状态下卷绕在辊上,一边从该辊将带状的标签抽出、一边一次一张地进行切除而供给至标签输送装置40。

Claims (10)

1.一种标签缝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标签供给装置,其供给要向布料进行缝合的标签;
标签输送装置,其对从所述标签供给装置供给的标签进行输送;以及
缝纫机,其将由所述标签输送装置输送的标签向布料进行缝合,
所述标签输送装置具有上夹具部件以及下夹具部件,它们在沿着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使所述标签的一端部伸出的状态下将该标签夹紧,
所述上夹具部件和所述下夹具部件具备彼此面接触的夹具面,
所述上夹具部件和所述下夹具部件各自的夹具面的、从所述标签的伸出方向观察到的形状为曲线形状或者折线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缝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签输送装置具备多个所述上夹具部件,它们配置为,各自的夹具面沿着所述标签的伸出方向不重叠地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标签缝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签输送装置的多个所述上夹具部件的、将所述标签放开时的放开位置设为,从位于所述标签的伸出方向的前端部侧的夹具部件起依次变高。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标签缝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签供给装置具备:
标签储存部,其层叠有多个标签;以及
移送部,其利用对所述标签进行吸引吸附的吸嘴,从所述标签储存部将所述标签移送至向所述标签输送装置进行交接的交接位置,
所述标签供给装置具备吸引控制部,该吸引控制部使由所述移送部的所述吸嘴产生的、将所述标签从所述标签储存部吸附提起时的吸引力,弱于提起后的移送过程中的吸引力。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标签缝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签供给装置具备:
标签储存部,其层叠有多个标签;以及
移送部,其利用对所述标签进行吸引吸附的吸嘴,从所述标签储存部将所述标签移送至向所述标签输送装置进行交接的交接位置,
所述标签供给装置具备标签加湿装置,该标签加湿装置使层叠于所述标签储存部的最上位置的标签湿润。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标签缝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签供给装置具备:
标签储存部,其层叠有多个标签;以及
移送部,其利用对所述标签进行吸引吸附的吸嘴,从所述标签储存部将所述标签移送至向所述标签输送装置进行交接的交接位置,
所述标签储存部具备:第一高度检测部,其对层叠的最上位置的标签处于规定的目标高度的情况进行检测;以及升降机构,其将所述最上位置的标签的高度维持为所述目标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标签缝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机构具备:载置部,其对所述层叠的多个标签进行载置;以及第二高度检测部,其对该载置部的高度进行检测。
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标签缝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签储存部具备位置调节机构,该位置调节机构对所述层叠的多个标签的端部位置进行调节。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标签缝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多个所述标签供给装置,并且,
各个所述标签供给装置具备:
标签储存部,其层叠有多个标签;
移送部,其利用对所述标签进行吸引吸附的吸嘴,从所述标签储存部将所述标签移送至向所述标签输送装置进行交接的交接位置;以及
支撑框,其对所述标签储存部和所述移送部进行支撑,
与所述标签输送装置的输送路径相邻而能够装卸所述支撑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标签缝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签输送装置具备输送体,该输送体对所述上夹具部件和所述下夹具部件进行支撑,并且,在所述输送路径中的从输送开始位置至作为输送结束位置的所述缝纫机为止之间进行移动,
所述多个标签供给装置的所述移送部,将所述吸嘴向从所述标签储存部吸附所述标签的吸附位置、该吸附位置和所述交接位置之间的中间待机位置、以及所述交接位置进行移送,并且,
所述多个标签供给装置的所述移送部具备供给控制部,该供给控制部控制为,使得在所述输送体位于所述输送开始位置时将所述吸嘴移送至所述交接位置,并且,在将所述标签交接至所述输送体后,将所述吸嘴移送至所述标签储存部而吸附标签,然后在所述中间待机位置待机。
CN201610028255.8A 2015-01-16 2016-01-15 标签缝制装置 Pending CN10580368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06861 2015-01-16
JP2015006861A JP2016131614A (ja) 2015-01-16 2015-01-16 ラベル縫製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03687A true CN105803687A (zh) 2016-07-27

Family

ID=564348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28255.8A Pending CN105803687A (zh) 2015-01-16 2016-01-15 标签缝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6131614A (zh)
CN (1) CN105803687A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03047A (zh) * 2017-09-25 2017-12-22 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缝制服装标签的自动化设备
CN107892048A (zh) * 2017-11-03 2018-04-10 晋江力达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折送商标机
CN108085882A (zh) * 2018-01-25 2018-05-29 深圳市宜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吸唛装置
CN109281075A (zh) * 2017-07-19 2019-01-29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
CN109512068A (zh) * 2017-09-20 2019-03-26 Juki株式会社 穿着物品的制造装置
CN109629130A (zh) * 2019-01-18 2019-04-16 宁波舒普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贴底档缝纫机的送料机构
CN111472107A (zh) * 2019-01-24 2020-07-31 高林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纸卡自动化传送机制的车缝设备和车缝方法
CN112111866A (zh) * 2020-08-27 2020-12-22 宁波申洲针织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送衣片、自动贴条装置
CN113373604A (zh) * 2021-07-20 2021-09-10 深圳市新宏林机电有限公司 多标签车缝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47376B (zh) * 2017-09-20 2023-06-23 福恩达机器人(昆山)有限公司 一种协同自动缝制工作站
JP7181008B2 (ja) 2018-06-06 2022-11-30 Juki株式会社 縫製システム
CN109183286B (zh) * 2018-09-06 2023-11-10 苏州琼派瑞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腹部垫机
CN109853161B (zh) * 2019-04-16 2024-02-20 广东宜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切标堆叠及车缝设备
CN110528186B (zh) * 2019-09-11 2024-02-13 宁波传祺缝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层商标叠加自动缝纫机
CN113930910B (zh) * 2020-07-14 2023-07-25 拓卡奔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门襟机用的压线缝制机构和方法、门襟机及门襟缝制方法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81075A (zh) * 2017-07-19 2019-01-29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
CN109281075B (zh) * 2017-07-19 2023-03-28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
CN109512068A (zh) * 2017-09-20 2019-03-26 Juki株式会社 穿着物品的制造装置
CN107503047B (zh) * 2017-09-25 2023-03-21 杰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缝制服装标签的自动化设备
CN107503047A (zh) * 2017-09-25 2017-12-22 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缝制服装标签的自动化设备
CN107892048A (zh) * 2017-11-03 2018-04-10 晋江力达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折送商标机
CN108085882A (zh) * 2018-01-25 2018-05-29 深圳市宜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吸唛装置
CN108085882B (zh) * 2018-01-25 2023-10-27 广东宜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吸唛装置
CN109629130A (zh) * 2019-01-18 2019-04-16 宁波舒普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贴底档缝纫机的送料机构
CN109629130B (zh) * 2019-01-18 2024-04-02 舒普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贴底档缝纫机的送料机构
CN111472107A (zh) * 2019-01-24 2020-07-31 高林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纸卡自动化传送机制的车缝设备和车缝方法
CN111472107B (zh) * 2019-01-24 2021-10-26 高林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纸卡自动化传送机制的车缝设备和车缝方法
CN112111866A (zh) * 2020-08-27 2020-12-22 宁波申洲针织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送衣片、自动贴条装置
CN113373604B (zh) * 2021-07-20 2023-08-15 深圳市新宏林机电有限公司 多标签车缝机
CN113373604A (zh) * 2021-07-20 2021-09-10 深圳市新宏林机电有限公司 多标签车缝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131614A (ja) 2016-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03687A (zh) 标签缝制装置
CN106283410A (zh) 标签缝制装置
US2010002945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onding a sheet for a corrugated cardboard box
CN107268189A (zh) 标签缝制装置
CN102108606B (zh) 缝制装置
CN102421280A (zh) 电子部件安装装置
JP5101363B2 (ja) チューブ切断装置
CN104514099A (zh) 缝制系统
WO2018003922A1 (ja) 自動連続画像彫刻装置
CN109537186B (zh) 被缝制物输送装置
JP5081033B2 (ja) チューブ切断装置
KR101064582B1 (ko) 자동 라벨 전사 장치
CN103183228B (zh) 光电零组件测试机台用的进料机构
CN109537180A (zh) 被缝制物输送装置
JP5073551B2 (ja) チューブ切断装置
JP2004313583A (ja) 生地パーツの自動供給装置
KR101915205B1 (ko) 부품 공급 장치
KR20200142898A (ko) 원단용 자동 아일렛 정렬 결합장치
CN105506867A (zh) 缝纫机
CN101586290B (zh) 嵌条缝制缝纫机
JP2018001580A (ja) 自動連続画像彫刻装置
JP5073550B2 (ja) チューブ切断装置
JP5305762B2 (ja) 電子部品実装方法、および電子部品実装装置
JP5073553B2 (ja) チューブ切断装置
JP2018001582A (ja) 自動連続画像彫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727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