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43256B - 主轴马达以及盘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主轴马达以及盘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43256B
CN105743256B CN201510686367.8A CN201510686367A CN105743256B CN 105743256 B CN105743256 B CN 105743256B CN 201510686367 A CN201510686367 A CN 201510686367A CN 105743256 B CN105743256 B CN 1057432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coil
teeth portion
lead
fixed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8636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43256A (zh
Inventor
阿部弘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7432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432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432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4325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28Layout of windings or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nding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9/0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Driving both disc and head
    • G11B19/2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Control thereof
    • G11B19/2009Turntables, hubs and motors for disk drives; Mounting of motors in the driv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02K3/521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 H02K3/52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for generally annula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3/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the windings
    • H02K2203/06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wiring leads, i.e. conducting wires for connecting the winding termin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 Windings For Motors And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主轴马达以及盘驱动装置,所述主轴马达包括静止部和相对于静止部以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的旋转部。静止部具有:包括具有环状的铁芯背部和从所述铁芯背部朝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多个齿部的定子铁芯以及卷绕于多个齿部的线圈的定子部;压入铁芯背部的内侧面的外侧面;以及固定部件。构成线圈的卷线包括将线圈之间连接的连接线和从线圈引出并从齿部的上表面侧向下表面侧引出的引出线。引出线以及连接线位于比铁芯背部的内侧面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固定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铁芯背部的上表面,固定部件将连接线的至少一部分以及所述引出线的至少一部分固定于所述定子铁芯。

Description

主轴马达以及盘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主轴马达以及盘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硬盘驱动器等盘驱动装置具有使记录盘旋转的主轴马达。日本专利公开公报2012-165628号记载的定子铁芯组件包括插入并结合于固定部件的铁芯背部和从上述铁芯背部突出设置并卷绕有线圈的至少一个齿部。线圈的连接线配置于铁芯背部。引出线卷绕于齿部后,穿过齿部的轴向下方。
日本专利公开公报2012-165628号记载的线圈沿逆时针方向多次卷绕于齿部。然后,引出线向齿部的轴向下部引出。若引出线松弛,则引出线位于比线圈靠上方的位置,引出线与旋转部件接触。若引出线与旋转部件接触,则存在引出线损伤,甚至断线的担忧。并且,连接线配置于铁芯背部。若连接线位于铁芯背部的内侧区域,则在想要将定子铁芯组件与固定部件结合时,存在将连接线咬入的担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线圈的引出线以及连接线移动的主轴马达以及盘驱动装置。
本申请的例示性的第一发明为主轴马达,包括:静止部;以及旋转部,其相对于所述静止部以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所述静止部包括:定子部,其包括具有环状的铁芯背部和从所述铁芯背部朝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多个齿部的定子铁芯以及卷绕于所述多个齿部的线圈;外侧面,其压入所述铁芯背部的内侧面;以及固定部件,构成所述线圈的卷线包括:连接线,其将所述线圈之间连接;以及引出线,其从所述线圈引出,并从所述齿部的上表面侧向下表面侧引出,所述连接线以及所述引出线位于比所述铁芯背部的内侧面靠径向外侧的位置,所述固定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铁芯背部的上表面,所述固定部件将所述连接线的至少一部分以及所述引出线的至少一部分固定于所述定子铁芯。
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第一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线圈的引出线以及连接线移动的主轴马达以及盘驱动装置。
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第二发明为主轴马达,包括:静止部;以及旋转部,其相对于所述静止部以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所述静止部包括:定子部,其包括具有环状的铁芯背部和从所述铁芯背部朝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多个齿部的定子铁芯以及卷绕于所述多个齿部的线圈;外侧面,其压入所述铁芯背部的内侧面;以及固定部件,构成所述线圈的卷线包括:连接线,其将所述线圈之间连接;以及引出线,其从所述线圈引出,并从所述齿部的上表面侧向下表面侧引出,所述引出线以及所述连接线位于比所述铁芯背部的内侧面靠径向外侧的位置,所述固定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铁芯背部的上表面,所述固定部件将所述连接线的至少一部分以及所述引出线的至少一部分固定于所述定子铁芯,所述引出线在所述齿部的径向内端部从上表面侧向下表面侧引出,所述固定部件将所述线圈的径向内端部固定于所述定子铁芯。
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第二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线圈的引出线松弛的主轴马达以及盘驱动装置。
本申请的例示性的第三发明为主轴马达,包括:静止部;以及旋转部,其相对于所述静止部以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所述静止部包括:定子部,其包括具有环状的铁芯背部和从所述铁芯背部朝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多个齿部的定子铁芯以及卷绕于所述多个齿部的线圈;以及外侧面,其压入所述铁芯背部的内侧面,构成所述线圈的卷线包括:连接线,其将所述线圈之间连接;以及引出线,其从所述线圈引出,并从所述齿部的上表面侧向下表面侧引出,所述引出线以及所述连接线具有固定部件,所述固定部件位于比所述铁芯背部的内侧面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并且位于至少所述铁芯背部的上表面,所述固定部件将所述连接线的至少一部分以及所述引出线的至少一部分固定于所述定子铁芯,所述连接线具有:第一线部,其只穿过相邻的所述齿部的上表面侧;以及第二线部,其跨相邻的所述齿部的上表面侧和下表面侧延伸且穿过齿部的下表面侧,所述固定部件将所述第一线部的至少一部分固定于所述定子铁芯。
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第三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防止配置于比铁芯背部的外侧面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的第一线部朝向径向内侧移动的主轴马达以及盘驱动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主轴马达的盘驱动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子部的平面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卷线的卷绕图案的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定部件的纵剖视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定部件的平面放大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的一变形例所涉及的固定部件的纵剖视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的一变形例所涉及的卷线的卷绕图案的图。
图8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主轴马达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以下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可以进行任意变更。并且在以下附图中,为了更加易于理解各结构,实际的构造与各构造在比例尺上或者数量上等有时存在差异。
在以下附图中,适当将XYZ坐标系表示为三维直角坐标系。在XYZ坐标系中,将Z轴方向作为与沿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J平行的方向。将Y轴方向作为与Z轴垂直的方向。将X轴方向作为与Z轴以及Y轴正交的方向。另外,“平行的方向”还包括大致平行的方向。并且“正交”还包括大致正交。
并且,在以下说明中,将Z轴方向的正侧(+Z侧)记为“上侧”,将Z轴方向的负侧(-Z侧)记为“下侧”。另外,上下方向不表示组装到实际的设备时的位置关系和方向。并且,在以下说明中,以中心轴线J为基准规定位置关系和位置。只要没有特别限定,将与中心轴线J平行的方向(Z轴方向)简化记为“轴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径向简化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周向简化记为“周向”。
图1是表示具有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主轴马达1的盘驱动装置100的纵剖视图。
盘驱动装置100为硬盘驱动器。盘驱动装置100具有主轴马达1、盘101以及访问部102。主轴马达1使记录信息的盘101绕中心轴线J旋转。访问部102对盘101进行信息的读取以及写入中的至少任意一项。
盘驱动装置100具有机壳103。机壳103具有主轴马达1的基底部40和外罩部件104。外罩部件104嵌入基底部40的开口从而构成机壳103。在机壳103容纳有盘101以及访问部102。在机壳103例如填充有氦气。另外,也可在机壳103填充氢气、空气等。
盘驱动装置100具有多张盘101。盘驱动装置100具有配置于盘101之间的垫片105。多张盘101被主轴马达1支承。具体地说,多张盘101被主轴马达1的旋转部10支承。旋转部10具有支承多张盘101的夹紧部件11。盘驱动装置100具有配置于夹紧部件11与盘101之间的垫片106。多张盘101与旋转部10一起绕中心轴线J旋转。
访问部102具有头107、臂108以及头移动机构109。头107靠近盘101的表面并进行信息的磁读取以及磁写入中的至少任意一项。头107被臂108支承。臂108被头移动机构109支承。
主轴马达1具有静止部2和相对于静止部2以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J为中心旋转的旋转部10。静止部2具有后述外侧面41b、轴承部20的轴21、定子部30、基底部40以及配线基板50。旋转部10具有轴承部20的套筒22、夹紧部件11、转子轮毂12以及转子磁铁13。
轴承部20将转子轮毂12支承为能够绕中心轴线J旋转。轴承部20具有轴21和套筒22。轴21固定于基底部40。轴21与套筒22隔着间隙相向。在间隙存在润滑油或者气体。
定子部30具有线圈31和定子铁芯32。线圈31与转子磁铁13隔着间隙相向。定子铁芯32为层叠多个磁性体形成的层叠构造体。定子铁芯32具有环状的铁芯背部33和多个齿部34。多个齿部34从铁芯背部33朝向径向外侧延伸。在多个齿部34卷绕有线圈31。
基底部40具有上表面40A和下表面40B。基底部40将定子部30支承于上表面40A。上表面40A为朝向机壳103的内侧的面。基底部40具有圆筒部41和基底部贯通孔42。圆筒部41配置于基底部40的上表面40A。圆筒部41优选为沿轴向延伸的筒状。如上所述,静止部2具有外侧面41b,更加具体地说,圆筒部41具有压入铁芯背部33的内侧面33a的外侧面41b。以下将静止部2的构成外侧面41b的壁面记为圆筒部41的外侧面41b。另外,圆筒部41不限定为筒状,例如也可为多边形等。并且,内侧面33a不限定为环状的周面,例如也可为多边形等。
基底部贯通孔42连通基底部40的上表面40A和下表面40B。下表面40B为朝向机壳103的外侧的面。线圈31的引出线62穿过基底部贯通孔42。主轴马达1具有填充于基底部贯通孔42与引出线62之间的密封件43。配线基板50配置于基底部40的下表面40B。配线基板50与穿过基底部贯通孔42引出至下表面40B的引出线62连接。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子部30的平面图。
定子部30具有九个齿部34。线圈34由每组三个地卷绕于九个齿部34的三个线圈组构成。三个线圈组分别为U相组、V相组以及W相组。构成U相组的线圈31以下记为线圈31U。构成V相组的线圈31以下记为线圈31V。构成W相组的线圈31以下记为线圈31W。
三个线圈组各自的一根卷线60分别成为多个线圈31。卷线60为具有绝缘覆盖膜的漆包线。卷线60包括连接线61和引出线62。卷线60卷绕于齿部34。通过卷线60沿轴向多层状地卷绕于齿部34而成为线圈31。卷线60从齿部34的径向内端部34a开始卷绕。卷线60从齿部34的径向内端部34a朝向径向外侧卷绕后,再次朝向径向内端部34a卷绕。卷线60在齿部34的径向内端部34a附近结束卷绕。因此卷线60优选相对于齿部34卷绕偶数层,例如卷绕四层。引出线62位于比铁芯背部33的内侧面33a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引出线62从线圈31引出,如后述的图3所示,引出线62从齿部34的上表面34A侧向下表面34B侧引出。并且,引出线62在齿部34的径向内端部34a从齿部34的上表面34A侧向下表面34B侧引出。
构成线圈31的卷线60中的构成线圈31U的卷线60以下记为卷线60U。构成线圈31V的卷线60以下记为卷线60V。构成线圈31W的卷线60以下记为卷线60W。卷线60U的一侧的端部作为引出线62U引出。并且,卷线60V的一侧的端部作为引出线62V引出。并且,卷线60W的一侧的端部作为引出线62W引出。
卷线60U、60V以及60W的另一侧的端部聚拢为一根作为公共线引出。以下,公共线记为引出线62C。如此,四根引出线62从定子铁芯32引出。四根引出线62分别从不同的极槽引出。在相邻的齿部34之间存在极槽S1至S9。引出线62U从极槽S1引出。引出线62V从极槽S2引出。引出线62W从极槽S3引出。引出线62C从极槽S9引出。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卷线60的卷绕图案的图。图3为将环状的定子铁芯32呈直线状展开的图。并且,在以下说明中,对图3所示的齿部34标记号码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对第一个齿部34至第九个齿部34标记符号T1至T9。
如图3所示,卷线60U卷绕于第一个齿部34、第四个齿部34以及第七个齿部34。
将线圈31之间连接的连接线61具有第一线部63和第二线部64。第一线部63只穿过相邻的齿部34的上表面34A侧。第二线部64跨相邻的齿部34的上表面34A侧与下表面34B侧延伸,并穿过齿部34的下表面侧。卷线60U具有将第一个齿部34的线圈31U和第四个齿部34的线圈31U连接的连接线61U。连接线61U的第二线部64U从第一个齿部34的上表面34A侧开始。
第二线部64U穿过极槽S2。穿过极槽S2的第二线部64U穿过第二个齿部34的下表面34B侧。穿过第二个齿部34的下表面34B侧的第二线部64U穿过极槽S3。穿过极槽S3的第二线部64U到达第三个齿部34的上表面34A侧。连接线61U的第一线部63U从第三个齿部34的上表面34A侧开始。第一线部63U从第三个齿部34的上表面34A侧到达第四个齿部34的上表面34A侧。
并且,卷线60U具有将第四个齿部34的线圈31U和第七个齿部34的线圈31U连接的另外一个连接线61U。另外一个连接线61U的第二线部64U从第四个齿部34的上表面34A侧开始。第二线部64U穿过极槽S5。穿过极槽S5的第二线部64U穿过第五个齿部34的下表面34B侧。穿过第五个齿部34的下表面34B侧的第二线部64U穿过极槽S6。穿过极槽S6的第二线部64U到达第六个齿部34的上表面34A侧。
连接线61U的第一线部63U从第六个齿部34的上表面34A侧开始。第一线部63U从第六个齿部34的上表面34A侧到达第七个齿部34的上表面34A侧。构成引出线62C的卷线60U的另一侧的端部从第七个齿部34的上表面34A侧向下表面34B侧引出。构成引出线62C的卷线60U的另一侧的端部以下记为卷线60U的引出线62C。引出线62C穿过极槽S8。
穿过极槽S8的引出线62C穿过第八个齿部34的下表面34B侧。穿过第八个齿部34的下表面34B侧的引出线62C在极槽S9的下方聚拢为一根公共线。另一方面,构成引出线62U的卷线60U的一侧的端部从第一个齿部34的上表面34A侧向下表面34B侧引出。引出线62U穿过极槽S1。
卷线60V的卷线图案与卷线60U的卷线图案大致相同。如图3所示,卷线60V卷绕于与第一个齿部34的线圈31U相邻的第二个齿部34。卷线60V在第二个齿部34的线圈31V与第五个齿部34的线圈31V之间以及第五个齿部34的线圈31V与第八个齿部34的线圈31V之间具有连接线61V。
构成引出线62C的卷线60V的另一侧的端部从第八个齿部34的上表面34A侧向下表面34B侧引出。构成引出线62C的卷线60V的另一侧的端部以下记为卷线60V的引出线62C。引出线62C穿过极槽S9。穿过极槽S9的引出线62C在极槽S9的下方聚拢为一根公共线。另一方面,构成引出线62V的卷线60V的一侧的端部从第二个齿部34的上表面34A侧向下表面34B侧引出。引出线62V穿过极槽S2。其他结构与卷线60U的卷绕图案相同。
并且,卷线60W的卷绕图案与卷线60U、60V的卷绕图案大致相同。如图3所示,卷线60W卷绕于与第二个齿部34的线圈31V相邻的第三个齿部34。卷线60W在第三个齿部34的线圈31W与第六个齿部34的线圈31W之间以及第六个齿部34的线圈31W与第九个齿部34的线圈31W之间具有连接线61W。
构成引出线62C的卷线60W的另一侧的端部从第九个齿部34的上表面34A侧向下表面34B侧引出。构成引出线62C的卷线60W的另一侧的端部以下记为卷线60W的引出线62C。引出线62C穿过极槽S1。穿过极槽S1的引出线62C穿过第九个齿部34的下表面34B侧。穿过第九个齿部34的下表面34B侧的引出线62C在极槽S9的下方聚拢为一根公共线。另一方面,构成引出线62W的卷线60W的一侧的端部从第三个齿部34的上表面34A侧向下表面34B侧引出。引出线62W穿过极槽S3。其他结构与卷线60U、60V的卷绕图案相同。
如图2所示,连接线61位于比铁芯背部33的内侧面33a靠径向外侧的位置。连接线61的第二线部64从相邻的齿部34的上表面34A侧向下表面34B侧延伸,并且从另外相邻的齿部34的下表面34B侧向上表面34A侧延伸。因此,第二线部64位于比铁芯背部33的外侧面33b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另一方面,连接线61的第一线部63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铁芯背部33的外侧面33b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第一线部63的剩余部分位于铁芯背部33的上表面33c。
由于第一线部63只穿过相邻的齿部34的上表面34A侧,因此不会像第二线部64那样穿过齿部34的下表面34B侧。例如,若第一线部63U从第六个齿部34向第七个齿部34延伸,则靠近铁芯背部33的内侧面33a。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线部63具有角部65,所述角部65配置于比铁芯背部33的外侧面33b靠径向外侧的位置。角部65弯曲成钝角。角部65位于极槽。
通过角部65,第一线部63的一部分位于比铁芯背部33的外侧面33b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因此,第一线部63配置于比铁芯背部33的内侧面33a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在卷绕卷线60时,在第一线部63与铁芯背部33的外侧面33b之间的位于极槽的部位配置有未图示的卷绕工具。卷绕工具优选呈沿轴向延伸的棒状。穿过第六个齿部34的第一线部63与卷绕工具的外表面接触地向第七个齿部34延伸。并且到达第七个齿部34的卷线60卷绕于第七个齿部34。若卷线60卷绕结束沿轴向拔出卷绕工具,则形成具有角部65的第一线部63。
如图2所述,静止部2具有固定部件70。固定部件7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铁芯背部33的上表面33c。固定部件70将连接线61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引出线62的至少一部分固定于定子铁芯32。固定部件70也可配置于铁芯背部33的上表面33c的大致整个区域。另外,固定部件70也可与铁芯背部33的内侧面33a隔着指定的距离配置。例如,固定部件70也可配置于铁芯背部33的上表面33c的径向外侧的一半区域。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定部件70的纵剖视图。图4是从图2的箭头方向A-A观察到的截面。
固定部件70优选为树脂材料。固定部件70例如为热固型的粘接剂。固定部件70从铁芯背部33的上表面33c到达铁芯背部33的外侧面33b。位于铁芯背部33的上表面33c的固定部件70的高度比线圈31的上端部31a的高度低。如图1所示,能够降低旋转部10的高度。因此,能够将主轴马达1的装置整体小型化。另外,粘接剂不限为热固型的粘接剂,例如也可为紫外线固化型的粘接剂。
如图4所示,固定部件70将线圈31的径向内端部31b固定于定子铁芯32。固定部件70与齿部34以及线圈31的径向内端部31b紧贴。如图2所示,例如卷绕于第一个齿部34的线圈31U的径向内端部31b与引出线62U相连。引出线62U通过线圈31U的径向内端部31b固定于定子铁芯32。因此,能够抑制引出线62U松弛。
若引出线松弛,则存在引出线位于比线圈靠上方的位置,引出线与旋转部接触的担忧。但是,通过抑制引出线62U松弛,能够抑制引出线62U与旋转部10接触。因此,能够防止引出线62U损伤以及断线。另外,同样能够防止在其他引出线62V、62W以及62C产生松弛。
并且,如图4所示,固定部件70将第一线部63的至少一部分固定于定子铁芯32。固定部件70将位于铁芯背部33的上表面33c的第一线部63固定。即,固定部件70与铁芯背部33的上表面33c以及第一线部63紧贴。因此,能够抑制第一线部63朝向铁芯背部33的上表面33c的内侧移动。因此,能够抑制因第一线部63移动导致在将定子铁芯32压入圆筒部41时第一线部63与压入用工具接触的咬入。并且,固定部件70将位于比铁芯背部33的外侧面33b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的第一线部63固定。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定部件70的平面放大图。
如图5所示,第一线部63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铁芯背部33的外侧面33b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固定部件70存在于铁芯背部33的外侧面33b和位于比外侧面33b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的第一线部63之间的间隙72的至少一部分。固定部件70为树脂材料,在间隙72存在较薄的膜73。固定部件70的膜73存在于铁芯背部33的外侧面33b和第一线部63相邻的部分。通过第一线部63的角部65,第一线部63从铁芯背部33的外侧面33b逐渐朝向径向外侧延伸,因此固定部件70容易借助表面张力保持于间隙72。
如图4所示,固定部件70与铁芯背部33的上表面33c、铁芯背部33的外侧面33b以及第一线部63紧贴。因此,能够抑制配置于比铁芯背部33的外侧面33b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的第一线部63朝向径向内侧移动。并且,如图2所示,比第二线部64容易移动的第一线部63位于上侧(+Z侧)。因此,通过位于至少铁芯背部33的上表面33c的固定部件70能够一并将第一线部63固定。并且,能够限定设置固定部件70的范围。例如,如图4所示,固定部件70没有必要配置于铁芯背部33的内侧面33a以及铁芯背部33的下表面33d。因此,能够提高作业性。
如上所述,固定部件70将连接线61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引出线62的至少一部分固定于定子铁芯32。因此,能够抑制线圈31的引出线62以及连接线61移动。具体地说,能够抑制连接线61向铁芯背部33的上表面33c的内侧移动。因此,能够抑制由于连接线61移动而导致在将定子铁芯32压入圆筒部41时连接线61与压入用工具接触的咬入。并且,能够抑制引出线62松弛。因此,能够防止引出线62与旋转部10接触。因此能够防止引出线62损伤以及断线。并且,由于固定部件70位于定子铁芯32的上侧,因此能够将连接线61以及引出线62固定于定子铁芯32的压入方向后方侧。并且,在将引出线62配置于基底部贯通孔42时等,即使将引出线62从下侧朝向上侧按压,也能够通过固定部件70防止引出线62松弛。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采用以下结构。在以下说明中,对与上述本实施方式相同或者等同的结构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简化或者省略其说明。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一变形例所涉及的固定部件70A的纵剖视图。
如图6所示,固定部件70A包括片状零件。片状零件优选为环状。片状零件为热塑性树脂材料。若加热片状零件,则片状零件软化,沿铁芯背部33的上表面33c以及连接线61变形。通过片状零件变形,片状零件与铁芯背部33的上表面33c以及连接线61紧贴。能够通过片状零件防止连接线61的第一线部63朝向内侧移动。并且,能够抑制因第一线部63的移动导致连接线61咬入。并且,通过片状零件,未图示的引出线62与连接线61一起固定。通过将引出线62固定,能够防止引出线62松弛。因此,能够防止引出线62与旋转部10接触。从而能够防止引出线62损伤以及断线。
另外,也可通过片状零件将连接线61固定,通过粘接剂将未图示的引出线62固定。并且,片状零件不限定为环状,可以为各种形状。并且,片状零件不限定为一个,也可为多个。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一变形例所涉及的卷线60A的卷绕图案的图。
如图7所示,在卷线60A的卷绕图案中,卷线60U从第三个齿部34开始卷绕。卷线60U在第九个齿部34结束卷绕。引出线62C穿过极槽S1。穿过极槽S1的引出线62C从第九个齿部34的下表面34B侧返回第八个齿部34的下表面34B侧。返回到第八个齿部34的下表面34B侧的引出线62C穿过极槽S8。穿过极槽S8的引出线62C穿过第八个齿部34的上表面34A侧。穿过第八个齿部34的上表面34A侧的引出线62C穿过极槽S9。穿过极槽S9的引出线62C在极槽S9的下方聚拢为一根公共线。
并且,卷线60V从第二个齿部34开始卷绕。卷线60V在第八个齿部34结束卷绕。引出线62C穿过极槽S9。穿过极槽S9的引出线62C在极槽S9的下方聚拢为一根公共线。
并且,卷线60W从第一个齿部34开始卷绕。卷线60W在第七个齿部34结束卷绕。引出线62C从第七个齿部34的上表面34A侧到达第八个齿部34的上表面34A侧。引出线62C穿过极槽S9。穿过极槽S9的引出线62C在极槽S9的下方聚拢为一根公共线。
通过卷线60A的卷绕图案,能够使卷线60U、60V以及60W的引出线62C穿过极槽S9而聚拢。
图8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主轴马达1A的纵剖视图。
如图8所示,主轴马达1A的静止部2具有外侧面41b、基底部40以及轴21B。轴21B固定于基底部40。轴21B沿轴向延伸。轴21B具有固定于基底部40的螺钉部81、位于螺钉部81的上侧的推力板82以及位于螺钉部81与推力板82之间的定子铁芯支承部83。轴21B、套筒22B1、22B2构成轴承部20B。
套筒22B1位于比定子铁芯支承部83靠上侧的位置。套筒22B1嵌入转子轮毂12。并且,在套筒22B1固定有与推力板82的上表面相向的推力衬套23。另一方面,套筒22B2位于比定子铁芯支承部83靠下侧的位置。套筒22B2通过粘接剂84固定于转子轮毂12。
轴21B与套筒22B1、22B2隔着间隙相向。在间隙存在润滑油或者气体。并且,在转子轮毂12与转子磁铁13之间具有为磁路的轭14。轴21B沿轴向延伸,并且具有外侧面41b。铁芯背部33的内侧面33a压入轴21B的外侧面41b。
固定部件70不限定为粘接剂或者片状零件,例如也可为包括帽状零件的结构。
并且,上述实施方式或者变形例中出现的各要素在不产生矛盾的范围内可以进行适当组合。
根据上述说明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可认为,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不超出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变形和变更是明显的。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唯一地由本权利要求书决定。

Claims (16)

1.一种主轴马达,包括:
静止部;以及
旋转部,其相对于所述静止部以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
所述静止部包括:
定子部,其包括具有环状的铁芯背部和从所述铁芯背部朝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多个齿部的定子铁芯以及卷绕于所述多个齿部的线圈;
基底部,其具有沿所述中心轴线的轴向延伸的筒状的圆筒部,所述圆筒部具有外侧面,该外侧面压入所述铁芯背部的内侧面;以及
树脂制的固定部件,
构成所述线圈的卷线包括:
连接线,其将所述线圈之间连接;以及
引出线,其从所述线圈引出,并从所述齿部的上表面侧向下表面侧引出,
所述连接线具有第一线部,其只穿过相邻的所述齿部的上表面侧,
所述连接线以及所述引出线位于比所述铁芯背部的内侧面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所述固定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铁芯背部的上表面,
所述固定部件将所述连接线的至少一部分以及所述引出线的至少一部分固定于所述定子铁芯,且存在于所述铁芯背部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一线部之间的间隙的至少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轴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出线在所述齿部的径向内端部从上表面侧向下表面侧引出,
所述固定部件将所述线圈的径向内端部固定于所述定子铁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轴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线具有第二线部,其跨相邻的所述齿部的上表面侧和下表面侧延伸,并且穿过所述齿部的下表面侧,
所述固定部件将所述第一线部的至少一部分固定于所述定子铁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主轴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件从所述铁芯背部的上表面到达所述铁芯背部的外侧面,位于所述铁芯背部的上表面的所述固定部件的高度比所述线圈的上端部的高度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轴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线部具有配置于比所述铁芯背部的外侧面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的角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轴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件包括片状零件,
所述片状零件与所述铁芯背部的上表面以及所述连接线紧贴。
7.一种主轴马达,包括:
静止部;以及
旋转部,其相对于所述静止部以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
所述静止部包括:
定子部,其包括具有环状的铁芯背部和从所述铁芯背部朝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多个齿部的定子铁芯以及卷绕于所述多个齿部的线圈;
基底部;
轴,其固定于所述基底部,所述轴沿所述中心轴线的轴向延伸,并具有外侧面,该外侧面压入所述铁芯背部的内侧面;以及
树脂制的固定部件,
构成所述线圈的卷线包括:
连接线,其将所述线圈之间连接;以及
引出线,其从所述线圈引出,并从所述齿部的上表面侧向下表面侧引出,
所述连接线具有第一线部,其只穿过相邻的所述齿部的上表面侧,
所述连接线以及所述引出线位于比所述铁芯背部的内侧面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所述固定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铁芯背部的上表面,
所述固定部件将所述连接线的至少一部分以及所述引出线的至少一部分固定于所述定子铁芯,且存在于所述铁芯背部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一线部之间的间隙的至少一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主轴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出线在所述齿部的径向内端部从上表面侧向下表面侧引出,
所述固定部件将所述线圈的径向内端部固定于所述定子铁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主轴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线具有第二线部,其跨相邻的所述齿部的上表面侧和下表面侧延伸,并且穿过所述齿部的下表面侧,
所述固定部件将所述第一线部的至少一部分固定于所述定子铁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主轴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件从所述铁芯背部的上表面到达所述铁芯背部的外侧面,
位于所述铁芯背部的上表面的所述固定部件的高度比所述线圈的上端部的高度低。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主轴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线部具有配置于比所述铁芯背部的外侧面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的角部。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主轴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件包括片状零件,
所述片状零件与所述铁芯背部的上表面以及所述连接线紧贴。
13.一种盘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主轴马达;
盘,其被所述主轴马达支承;以及
访问部,其对所述盘进行信息的读取以及写入中的至少任意一项。
14.一种主轴马达,包括:
静止部;以及
旋转部,其相对于所述静止部以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
所述静止部包括:
定子部,其包括具有环状的铁芯背部和从所述铁芯背部朝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多个齿部的定子铁芯以及卷绕于所述多个齿部的线圈;
基底部,其具有沿所述中心轴线的轴向延伸的筒状的圆筒部,所述圆筒部具有外侧面,该外侧面压入所述铁芯背部的内侧面;以及
固定部件,
构成所述线圈的卷线包括:
连接线,其将所述线圈之间连接;以及
引出线,其从所述线圈引出,并从所述齿部的上表面侧向下表面侧引出,
所述引出线以及所述连接线位于比所述铁芯背部的内侧面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所述固定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铁芯背部的上表面,
所述固定部件将所述连接线的至少一部分以及所述引出线的至少一部分固定于所述定子铁芯,
所述固定部件包括片状零件,
所述片状零件与所述铁芯背部的上表面以及所述连接线紧贴。
15.一种主轴马达,包括:
静止部;以及
旋转部,其相对于所述静止部以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
所述静止部包括:
定子部,其包括具有环状的铁芯背部和从所述铁芯背部朝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多个齿部的定子铁芯以及卷绕于所述多个齿部的线圈;
基底部;
轴,其固定于所述基底部,所述轴沿所述中心轴线的轴向延伸,并具有外侧面,该外侧面压入所述铁芯背部的内侧面;以及
固定部件,
构成所述线圈的卷线包括:
连接线,其将所述线圈之间连接;以及
引出线,其从所述线圈引出,并从所述齿部的上表面侧向下表面侧引出,
所述引出线以及所述连接线位于比所述铁芯背部的内侧面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所述固定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铁芯背部的上表面,
所述固定部件将所述连接线的至少一部分以及所述引出线的至少一部分固定于所述定子铁芯,
所述固定部件包括片状零件,
所述片状零件与所述铁芯背部的上表面以及所述连接线紧贴。
16.一种盘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主轴马达;
盘,其被所述主轴马达支承;以及
访问部,其对所述盘进行信息的读取以及写入中的至少任意一项。
CN201510686367.8A 2014-12-26 2015-10-21 主轴马达以及盘驱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7432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66518A JP6515533B2 (ja) 2014-12-26 2014-12-26 スピンドルモータ、および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2014-266518 2014-12-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43256A CN105743256A (zh) 2016-07-06
CN105743256B true CN105743256B (zh) 2018-09-04

Family

ID=561006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86367.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743256B (zh) 2014-12-26 2015-10-21 主轴马达以及盘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369019B1 (zh)
JP (1) JP6515533B2 (zh)
CN (1) CN10574325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522852A (ja) * 2014-08-01 2017-08-10 ピアッジオ・アンド・シー.・エス.ピー.エー.Piaggio & C. S.P.A. 永久磁石電気モータ・発電機およびスクーターに永久磁石電気モータ・発電機を備えたハイブリッドモータ
US10320258B2 (en) * 2015-09-28 2019-06-11 Nidec Corporation Stator, motor, disk drive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tator
JP6774600B2 (ja) * 2016-12-16 2020-10-28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および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WO2018143449A1 (ja) * 2017-02-06 2018-08-09 日本電産サーボ株式会社 モータ
CN113615048B (zh) * 2019-03-25 2024-01-02 株式会社电装多利牡 旋转电机及其定子
JP2021010214A (ja) * 2019-06-28 2021-01-28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DE102019122329A1 (de) * 2019-08-20 2021-02-25 Minebea Mitsumi Inc. Stator für eine elektrische Maschine
DE102020120235A1 (de) 2020-07-31 2022-02-03 Minebea Mitsumi Inc. Stator für einen Gleichstrommotor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59316A (ja) * 1993-08-18 1995-03-03 Shibaura Eng Works Co Ltd モータ
CN1178609A (zh) * 1995-11-20 1998-04-08 昆腾公司 具有最小净余径向力和低齿槽效应转矩的高速十极/十二槽直流无刷电动机
JP2007143297A (ja) * 2005-11-18 2007-06-07 Tamagawa Seiki Co Ltd アウターロータレゾルバ用ステータ構造
CN102629784A (zh) * 2011-02-08 2012-08-08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定子芯组件及包括该定子芯组件的电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28457Y2 (ja) * 1978-09-18 1983-06-2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JP2881528B2 (ja) 1992-05-15 1999-04-12 ミネベア株式会社 フラットモータのステータ構造
JPH0759317A (ja) 1993-08-18 1995-03-03 Shibaura Eng Works Co Ltd モータ
JP2001069717A (ja) 1999-08-31 2001-03-16 Seiko Instruments Inc 電動機
JP2002101606A (ja) 2000-09-20 2002-04-05 Fujitsu General Ltd 電動機
JP2003324886A (ja) * 2002-04-30 2003-11-14 Sankyo Seiki Mfg Co Ltd モー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110462A (ja) 2003-10-02 2005-04-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小型モー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513070B2 (ja) 2009-10-22 2014-06-04 サムスン電機ジャパンアドバンスド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2013118718A (ja) * 2011-12-01 2013-06-13 Nippon Densan Corp モータ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モータおよび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6241081B2 (ja) * 2013-06-07 2017-12-06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駆動装置用のスピンドルモータ、ディスク駆動装置および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59316A (ja) * 1993-08-18 1995-03-03 Shibaura Eng Works Co Ltd モータ
CN1178609A (zh) * 1995-11-20 1998-04-08 昆腾公司 具有最小净余径向力和低齿槽效应转矩的高速十极/十二槽直流无刷电动机
JP2007143297A (ja) * 2005-11-18 2007-06-07 Tamagawa Seiki Co Ltd アウターロータレゾルバ用ステータ構造
CN102629784A (zh) * 2011-02-08 2012-08-08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定子芯组件及包括该定子芯组件的电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43256A (zh) 2016-07-06
JP2016127699A (ja) 2016-07-11
US9369019B1 (en) 2016-06-14
JP6515533B2 (ja) 2019-05-22
US20160190885A1 (en) 2016-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43256B (zh) 主轴马达以及盘驱动装置
CN101471593B (zh) 安装在转子内的冷却风扇
US8908324B1 (en) Spindle motor for use in disk drive apparatus, disk drive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tator
JP4336354B2 (ja) グラスファイバを含んだ絶縁体を有したモータの回転子
CN106208471B (zh) 主轴马达以及盘片驱动装置
CN203481981U (zh) 主轴马达以及盘驱动装置
CN203607947U (zh) 主轴马达和盘片驱动装置
CN104242526A (zh) 盘片驱动装置用主轴马达以及盘片驱动装置
US8836183B2 (en) Rotating machine provided with coil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rotating machine
CN103368350B (zh) 无刷马达、盘驱动装置、以及无刷马达的制造方法
CN104578463B (zh) 电枢、旋转电机、电枢的制造方法
CN207977815U (zh) 定子单元、马达以及风扇马达
JP2009247103A (ja) スピンドルモータ、及び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US8941946B2 (en) Motor including dynamic bearing with seal portion and disk drive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02629784A (zh) 定子芯组件及包括该定子芯组件的电机
CN108880119B (zh) 一种电涡流传感器制备工艺
CN107925299A (zh) 定子、马达、盘驱动装置以及定子的制造方法
US10763718B2 (en) Stator cor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7093932B (zh) 电动机及其定子
US20150214814A1 (en) Spindle motor and hard disk drive including the same
JP6346865B2 (ja) モータ
KR101516048B1 (ko) 스핀들 모터
KR101499714B1 (ko) 모터용 베이스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모터
KR101124106B1 (ko) 유체 동압 베어링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모터 장치
KR20130074575A (ko) 유체 동압 베어링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모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04

Termination date: 2019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