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68350B - 无刷马达、盘驱动装置、以及无刷马达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刷马达、盘驱动装置、以及无刷马达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68350B
CN103368350B CN201310104487.3A CN201310104487A CN103368350B CN 103368350 B CN103368350 B CN 103368350B CN 201310104487 A CN201310104487 A CN 201310104487A CN 103368350 B CN103368350 B CN 1033683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ature
brushless motor
wall portion
substrate parts
binding a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0448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68350A (zh
Inventor
姬野敏和
杜红兵
桥本纯一
榎园和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3683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683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683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6835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02K5/225Terminal boxes or connection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9/0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Driving both disc and head
    • G11B19/2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Control thereof
    • G11B19/2009Turntables, hubs and motors for disk drives; Mounting of motors in the driv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5/00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record carrier employed but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e.g. dictating apparatus; Combinations of such apparatus
    • G11B25/04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record carrier employed but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e.g. dictating apparatus; Combinations of such apparatus using flat record carriers, e.g. disc, card
    • G11B25/043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record carrier employed but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e.g. dictating apparatus; Combinations of such apparatus using flat record carriers, e.g. disc, card using rotating disc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8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magnetic stationary parts on to, or to, the stator structures
    • H02K1/182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magnetic stationary parts on to, or to, the stator structures to stators axially facing the rotor, i.e. with axial or conical air gap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2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1/00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 H02K21/12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 H02K21/24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with magnets axially facing the armatures, e.g. hub-type cycle dynamo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rushless Motors (AREA)
  • Permanent Field Magnets Of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 Control Of Motors That Do Not Use Commut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刷马达、盘驱动装置以及无刷马达的制造方法,该无刷马达的静止部包括板状的电枢和支撑电枢的基底部件。电枢包括与引线连接的供电部。基底部件包括壁部和窗部。壁部与电枢的外侧端缘部在径向对置。窗部在供电部的下侧沿轴向贯通基底部件。在壁部和电枢的外侧端缘部之间存在有粘结剂。由此,基底部件和电枢被牢固地固定。并且,在窗部的边缘整周和电枢之间存在有密封材料。由此,窗部被密封。

Description

无刷马达、盘驱动装置、以及无刷马达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刷马达、盘驱动装置、以及无刷马达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硬盘装置中,搭载有用于使盘旋转的无刷马达。关于以往的无刷马达,记载在例如新加坡SG185981号公报中。该公报中的永久磁铁同步马达包括搭载于顶部轭和底部轭中的至少一方的永久磁铁、和配置在该永久磁铁与另一个轭之间的空气间隙内的电枢。
在电枢和永久磁铁在轴向对置的、所谓的轴向间隙型的马达中,有时线圈和向线圈提供驱动电流的电路在一张电路板实现。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精确地保持线圈和永久磁铁间的轴向的距离,需要将基底和电路板牢固地固定。
发明内容
本申请所例示的第一发明的无刷马达包括静止部和被支撑为相对于所述静止部能够旋转的旋转部。静止部包括板状的电枢和支撑电枢的基底部件。电枢沿与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扩展。旋转部包括位于电枢的上方的磁铁和位于电枢下方的为磁性体的转子轭。电枢包括与引线连接的供电部。基底部件包括壁部和窗部。壁部与电枢的外侧端缘部在径向对置。窗部在供电部的下侧沿轴向贯通基底部件。在壁部和电枢的外侧端缘部之间存在有粘结剂。窗部的边缘全周与电枢之间存在有密封材料。
根据本申请所例示的第一发明,由于在壁部和电枢之间存在有粘结剂,因此基底部件和电枢被牢固地固定在一起。并且,由于窗部的边缘和电枢之间存在有密封材料,因此窗部被密封。
本申请所例示的第二发明的无刷马达包括板状的电枢、基底部件和为磁性体的转子轭。电枢沿与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扩展。基底部件包括壁部、环状面以及锥形面。壁部与电枢的外侧端缘部在径向对置。环状面从壁部的下端部朝向径向内侧扩展。锥形面从环状面的径向内侧的端部朝向径向内侧且下侧延伸。转子轭位于电枢的下方。
第二发明的无刷马达使用了工序a)和工序b)的制造方法。工序a)为在壁部或者电枢的外侧端缘部涂敷粘结剂的工序。工序b)为将电枢配置在壁部的径向内侧且环状面的上侧的工序。
根据本申请所例示的第二发明,由于壁部和电枢之间存在有粘结剂,因此基底部件和电枢被牢固地固定。并且,能够抑制固化前的粘结剂朝向比锥形面靠径向内侧的位置扩展。因此,能够抑制粘结剂与转子轭接触。
本申请所例示的第三发明的无刷马达包括板状的电枢、基底部件以及为磁性体的转子轭。电枢沿与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扩展。基底部件包括壁部、环状面以及槽部。壁部与电枢的外侧端缘部在径向对置。环状面从壁部的下端部朝向径向内侧扩展。槽部设置在环状面。转子轭位于电枢的下方。
第三发明的无刷马达使用了工序a)和工序b)的制造方法。工序a)为在壁部或者电枢的外侧端缘部涂敷粘结剂的工序。工序b)为将电枢配置在壁部的径向内侧且环状面的上侧的工序。
根据本申请所例示的第三发明,由于壁部和电枢之间存在有粘结剂,因此基底部件和电枢被牢固地固定。并且,能够抑制固化前的粘结剂朝向径向内侧扩展。因此,能够抑制粘结剂与转子轭接触。
由以下的对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参照附图,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的及其他特征、要素、步骤、特点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刷马达的纵剖视图。
图2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盘驱动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3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刷马达的纵剖视图。
图4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刷马达的剖视立体图。
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基底部件的立体图。
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基底部件以及电枢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刷马达的局部纵剖视图。
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刷马达的局部纵剖视图。
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刷马达的制造工序的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刷马达在制造时的样子的纵剖视图。
图11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刷马达的局部纵剖视图。
图12是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刷马达的局部纵剖视图。
图13是变形例所涉及的无刷马达的局部纵剖视图。
图14是变形例所涉及的基底部件的局部立体图。
图15是变形例所涉及的电枢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例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本申请中,分别将与无刷马达的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称为“轴向”、将与无刷马达的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称为“径向”、将沿以无刷马达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弧的方向称为“周向”。并且,在本申请中,以轴向为上下方向,相对于电枢,以磁铁侧为上侧来说明各部分的形状和位置关系。但是,这只是为了说明的方便而定义的上下方向,并不限定本发明所涉及的无刷马达以及盘驱动装置在制造时以及使用时的朝向。
并且,在本申请中,“平行的方向”也包括大致平行的方向。并且,在本申请中,“正交的方向”也包括大致正交的方向。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刷马达11A的纵剖视图。如图1所示,无刷马达11A包括静止部2A和旋转部3A。旋转部3A被支撑为相对于静止部2A能够旋转。
静止部2A包括基底部件21A和电枢22A。电枢22A被支撑于基底部件21A。电枢22A沿与中心轴线9A正交的方向呈板状地扩展。旋转部3A包括磁铁34A和为磁性体的转子轭35A。磁铁34A位于电枢22A的上方。转子轭35A位于电枢22A的下方。
电枢22A包括与引线连接的供电部222A。基底部件21A包括壁部541A和窗部55A。壁部541A与电枢22A的外侧端缘部912A在径向对置。窗部55A在供电部222A的下侧沿轴向贯通基底部件21A。
在壁部541A和电枢22A的外侧端缘部912A之间存在有粘结剂81A。由此,基底部件21A和电枢22A被牢固地固定。并且,在窗部55A的边缘全周和电枢22A之间存在有密封材料82A。由此,窗部55A被密封。
图2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盘驱动装置1的纵剖视图。盘驱动装置1为在使磁盘12旋转的同时对磁盘12进行信息的读出以及写入的装置。如图2所示,盘驱动装置1包括无刷马达11、磁盘12、存取部13以及外罩14。
无刷马达11支撑磁盘12并且使磁盘12以中心轴线9为中心旋转。无刷马达11包括在磁盘12的下侧沿径向扩展的基底部件21。无刷马达11的旋转部3、磁盘12以及存取部13容纳于由基底部件21和外罩14构成的壳体的内部。存取部13使磁头131沿磁盘12的记录面移动来对磁盘12进行信息的读出以及写入。另外,基底部件21既可由一个部件构成也可由组合了多个部件的组装体构成。
另外,盘驱动装置1也可包括两枚以上的磁盘12。并且,存取部13也可对磁盘12只进行信息的读出以及写入中的一项。
接下来,对上述无刷马达11的结构进行说明,图3是无刷马达11的纵剖视图。图4是无刷马达11的剖视立体图。如图3以及图4所示,无刷马达11包括静止部2和旋转部3。静止部2相对于基底部件21以及外罩14相对地静止。旋转部3被支撑为经轴承机构4相对于静止部2能够旋转。
本实施方式中的静止部2包括基底部件21、电枢22、套筒23以及帽24。图5是基底部件21的立体图。图6是基底部件21以及电枢22的分解立体图。
基底部件21支撑电枢22以及套筒23。基底部件21通过例如铸造铝合金等金属获得。如图3至图6所示,基底部件21包括底板部51、基底凸部52、基底贯通孔53、电枢保持部54以及窗部55。
底板部51在电枢22的下侧沿与中心轴线9正交的方向扩展。基底凸部52从底板部51的内周部朝向上方呈大致圆筒状地延伸。基底凸部52位于比后述的轮毂凸部63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基底贯通孔53在基底凸部52的径向内侧在轴向贯通基底部件21。并且,窗部55在后述的供电部222的下侧沿轴向贯通基底部件21。
电枢保持部54在比后述的转子轭35靠径向外侧的位置,从底板部51朝向上方突出。电枢保持部54包括壁部541和环状面542。壁部541呈与中心轴线9同轴的大致圆筒状地扩展。环状面542从壁部541的下端部朝向径向内侧扩展。电枢22配置在壁部541的径向内侧,且被支撑在环状面542。
电枢22为沿与中心轴线9正交的方向扩展的呈板状的电路板。电枢22配置在比轴承机构4靠径向外侧、比后述的磁铁34靠下侧、且比后述的转子轭35的圆板部71靠上侧的位置。如图6所示,电枢22包括环状板部91和凸部92。环状板部91包括大致圆形的内侧端缘部911和大致圆形的外侧端缘部912。外侧端缘部912与电枢保持部54的壁部541在径向对置。凸部92从环状板部91的外侧端缘部912的一部分朝向径向外侧呈板状地突出。凸部92的径向外侧的端部位于比基底部件21的壁部541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另外,外侧端缘部912既可与壁部541以相接触的状态对置,也可与壁部541在径向隔着间隙对置。
环状板部91包括沿周向排列的多个导电性的线圈图案221。优选各线圈图案221被配置成以沿轴向延伸的线圈轴为中心呈螺旋状。并且,凸部92包括与引线连接的供电部222。在使用盘驱动装置1时,驱动电流从引线经由供电部222被提供给线圈图案221。
套筒23在后述的轴31的周围沿轴向呈大致圆筒状地延伸。套筒23的下部被插入基底贯通孔53中且固定在基底凸部52的内周面。套筒23的内周面与轴31的外周面在径向对置。并且,套筒23的下部的开口被帽24封闭。
本实施方式中的旋转部3包括轴31、轮毂32、环状部件33、多个磁铁34以及转子轭35。
轴31为沿轴向延伸的部件。使用例如不锈钢等金属作为轴31的材料。轴31隔着润滑流体41被套筒23以及帽24支撑的同时以中心轴线9为中心旋转。轴31的上端部突出到比套筒23的上表面靠上方的位置。
轮毂32包括顶板部61、轮毂凸部62以及盘支撑部63。在本实施方式中,轮毂32整体由磁性体形成。顶板部61在电枢22的上方沿径向以及周向扩展。顶板部61的径向内侧的端缘部固定在轴31的上端部。轮毂凸部62从顶板部61朝向下方呈大致圆筒状地延伸。另外,轴31以及轮毂32也可为连为一体的部件。并且,轮毂32既可由一个部件构成也可由组合了多个部件的组装体构成。
盘支撑部63在顶板部61的径向外侧支撑磁盘12。盘支撑部63包括大致圆筒状的第一支撑面631和从第一支撑面631的下端部朝向径向外侧扩展的第二支撑面632。优选磁盘12的内周部与第一支撑面631接触。由此,磁盘12在径向被定位。并且,磁盘12的下表面与第二支撑面632接触。由此,磁盘12在轴向被定位。
环状部件33为位于轮毂凸部62的径向内侧的圆环状的部件。环状部件33的上表面与顶板部61的下表面接触。并且,环状部件33的径向外侧的面通过压入以及/或者粘结剂等方法固定在轮毂凸部62的内周面。
在套筒23和帽24、同轴31、轮毂32以及环状部件33之间,存在有润滑流体41。润滑流体41的液面位于套筒23的外周面和环状部件33的内周面之间。轴31、轮毂32以及环状部件33被支撑为隔着润滑流体41相对于套筒23以及帽24能够旋转。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轴承机构4由为静止部2侧部件的套筒23以及帽24、为旋转部3侧部件的轴31、轮毂32以及环状部件33、和存在于静止部2侧部件以及旋转部3侧部件之间的润滑流体41构成。使用例如多元醇酯类油或者双酯类的润滑液作为润滑流体41。
在套筒23的内周面以及轴31的外周面中的至少一方设置有径向动压槽列。径向动压槽列形成为例如人字状。若使无刷马达11驱动,则通过径向动压槽列,在存在于套筒23和轴31之间的润滑流体41产生径向的动压。轴31通过该动压相对于套筒23在径向被支撑。
并且,在套筒23的上表面以及顶板部61的下表面中的至少一方设置有轴向动压槽列。轴向动压槽列形成为例如人字状。若使无刷马达11驱动,则通过轴向动压槽列,在存在于套筒23和轮毂32之间的润滑流体41产生轴向的动压。轮毂32通过该动压相对于套筒23在轴向被支撑。另外,轴向动压槽列也可为例如提高径向内侧的压力的螺旋状的槽列。
多个磁铁34例如用粘结剂固定在轮毂32的顶板部61的下表面。多个磁铁34位于电枢22的上方。各磁铁34的下表面为与设置在电枢22的上表面的线圈图案221在轴向对置的磁极面。多个磁铁34以N极的磁极面和S极的磁极面交替排列的方式沿周向配置。另外,也可使用沿周向交替磁化出N极和S极的一个圆环状的磁铁来代替多个磁铁34。
转子轭35为与轮毂32以及磁铁34一起旋转的磁性体。本实施方式中的转子轭35包括圆板部71以及轭凸部72。圆板部71位于电枢22的下方、基底部件21的底板部51的上方、且比基底部件21的电枢保持部54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并呈圆环状地扩展。圆板部71的上表面与电枢22的下表面在轴向对置。轭凸部72在比电枢22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从圆板部71朝向上方呈大致圆筒状地延伸。并且,轭凸部72固定于轮毂凸部62。
在这样的无刷马达11中,若经由供电部222向线圈图案221提供驱动电流,则产生沿轴向贯通电枢22的磁通。并且,形成通过电枢22、多个磁铁34、轮毂32以及转子轭35的磁回路。并且,通过该磁通的作用产生周向的转矩。其结果是,旋转部3相对于静止部2以中心轴线9为中心旋转。被轮毂32支撑的磁盘12与旋转部3一起以中心轴线9为中心旋转。
接下来,对电枢22相对于基底部件21的固定结构进行进一步说明。
图7以及图8是无刷马达11的局部纵剖视图。如图6~图8所示,基底部件21和电枢22通过第一粘结剂81以及第二粘结剂82被固定。
第一粘结剂81保持在基底部件21的壁部541以及环状面542、同电枢22的环状板部91之间。也就是说,第一粘结剂81存在于壁部541和环状板部91的外侧端缘部912之间、以及环状面542和环状板部91的下表面之间。在壁部541以及外侧端缘部912的表面存在有微小的凹凸。由于该凹凸与第一粘结剂81紧贴,即所谓的锚栓效果,防止了电枢22向上方脱落。其结果是,基底部件21和电枢22被牢固地固定在一起。
另外,由于本实施方式中的电枢22包括凸部92,因此环状板部91的外侧端缘部912并没有连成环状。然而,存在于环状面542和环状板部91的下表面之间的第一粘结剂81连成环状。由此,基底部件21和电枢22被更加牢固地固定。
第二粘结剂82存在于窗部55的边缘全周和电枢22的凸部92之间。由此,防止了气体经由窗部55在盘驱动装置1的内部和外部之间进出。其结果是,保证了盘驱动装置1的内部空间的气密性。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粘结剂82作为密封窗部55的密封材料发挥作用。另外,本申请中的“窗部的边缘”指的是基底部件中位于窗部周缘部的部分。
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基底部件21包括台座部551。台座部551从窗部55的径向外侧的边缘的下端部朝向径向内侧突出。并且,电枢22的凸部92隔着第二粘结剂82配置在台座部551的上表面。在制造无刷马达11时,固化前的第二粘结剂82被稳定地保持在台座部551的上表面。并且,由于具有台座部551,所以在粘结时能够将电枢22的凸部92向下方压。由此,提高了基底部件21和凸部92的固定强度。并且,也提高了窗部的55的密封性。
并且,如图7以及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枢22的外侧端缘部912以及凸部92位于比轮毂32的径向外侧的端缘部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因此,在对基底部件21同时组装电枢22和轮毂32的情况下,也容易将电枢22的外侧端缘部912以及凸部92向下方压。由此,提高了基底部件21和凸部92的固定强度。并且,也提高了窗部55的密封性。
并且,如图7以及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粘结剂81以及第二粘结剂82中的至少一部分与电枢22的上表面接触。由此,进一步提高了电枢22相对于基底部件21的固定强度和窗部55的密封性。并且,若第一粘结剂81以及第二粘结剂82扩展到电枢22的上表面侧的话,则容易从上方确认第一粘结剂81以及第二粘结剂82的涂敷状态。
在这里,例如,如果窗部55位于比壁部541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则第二粘结剂82被涂敷在该窗部55的径向内侧的边缘。这样第二粘结剂82和转子轭35的径向外侧的端缘部就容易接触。为了降低这种接触的可能性,优选将窗部55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比壁部541靠径向外侧的位置,使窗部55的径向内侧的边缘远离转子轭35。
在本实施方式中,窗部55整体位于比壁部541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由此,抑制了转子轭35和配置在窗部55的径向内侧的边缘的第二粘结剂82的接触。并且,在壁部541的径向内侧,能够使第一粘结剂81不向径向内侧凹陷地呈环状地配置。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粘结剂81和第二粘结剂82使用同一种类的粘结剂。因此,在制造无刷马达11时,能够使用同一个喷嘴涂敷第一粘结剂81和第二粘结剂82。因此,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了制造成本。但是,第一粘结剂81和第二粘结剂82也可使用不同的粘结剂。例如,第一粘结剂81也可使用固定强度比第二粘结剂82强的粘结剂。并且,第二粘结剂82也可使用密封性比第一粘结剂81好的粘结剂。
图9是表示无刷马达11的制造工序的一部分的流程图。图10是表示无刷马达11在制造时的样子的纵剖视图。以下,参照图9以及图10对无刷马达11的制造工序进行说明。
在制造该无刷马达11时,首先,准备包括电枢22、套筒23、帽24、轴31、轮毂32、环状部件33、多个磁铁34以及转子轭35的单元111(步骤S1)。
其次,在基底部件21涂敷第一粘结剂81以及第二粘结剂82(步骤S2)。例如,如图10所示,在环状面542的径向外侧的端缘部以及壁部541将第一粘结剂81涂敷成环状。并且,在窗部55的边缘全周涂敷第二粘结剂82。优选第二粘结剂82的一部分被涂敷在台座部551的上表面。
另外,也可将第一粘结剂81以及第二粘结剂82中的一方或者双方涂敷在电枢22侧。例如,也可将第一粘结剂81涂敷在电枢22的外侧端缘部912。并且,也可将第二粘结剂82涂敷在电枢22的凸部92的下表面中位于窗部55上方的部分的全周。
若第一粘结剂81以及第二粘结剂的涂敷工序完成,接下来,对基底部件21组装单元111(步骤S3)。这里,如图10所示,使单元111从基底部件21的上方位置下降。然后,将套筒23的下部插入基底贯通孔53中。套筒23的下部通过压入或者粘结剂被固定在基底凸部52的内周面。并且,电枢22配置在壁部541的径向内侧且环状面542的上侧。
接下来,将位于比轮毂32靠径向外侧位置的电枢22的上表面向下方按压(步骤S4)。由此,第一粘结剂81在基底部件21的壁部541和电枢22的外侧端缘部912之间扩展。并且,第一粘结剂81还在基底部件21的环状面542和电枢22的下表面之间扩展。其结果是,基底部件21和电枢22被牢固地固定。并且,第二粘结剂82在窗部55的边缘和电枢22的凸部92之间扩展。其结果是,窗部55被密封。
然后,将包括基底部件21和单元111的组装体搬入恒温槽。然后,在恒温槽内加热第一粘结剂81以及第二粘结剂82。由此,使第一粘结剂81以及第二粘结剂82固化。
另外,也可在步骤S3或者步骤S4之后,在将组装体搬入恒温槽之前,从基底部件21的下表面侧将第二粘结剂82追加涂敷在窗部55的边缘全周。如此一来,能够进一步提高窗部55的密封性。并且,也可在步骤S2中省略涂敷第二粘结剂82的工序而在步骤S3或者步骤S4之后,在将组装体搬入恒温槽之前,从基底部件21的下表面侧将第二粘结剂82涂敷在窗部55的边缘全周。
图11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刷马达11B的局部纵剖视图。以下,以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刷马达11B和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刷马达11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如图11所示,在该无刷马达11B中,电枢22B的环状板部91B经第一粘结剂81B配置在基底部件21B的环状面542B。并且,图11中的基底部件21B在环状面542B的径向内侧包括第一锥形面543B。第一锥形面543B从环状面542B的径向内侧的端部朝向径向内侧且朝向下侧延伸。因此,第一锥形面543B和环状板部91B下表面间的轴向的间隔随着朝向径向内侧而扩大。
另外,关于第一锥形面543B的形状,既可为如图11所示的纵截面呈直线状,也可为纵截面呈曲线状。并且,优选第一锥形面543B以中心轴线为中心连成环状。
在制造该无刷马达11B时,实施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步骤S1~S3相同的工序。也就是说,首先,准备包括电枢22B、套筒、帽、轴、轮毂32B、环状部件、多个磁铁34B以及转子轭35B的单元。接下来,在基底部件21B或者电枢22B涂敷第一粘结剂81B以及第二粘结剂。然后,对基底部件21B组装单元。此时,电枢22B配置在壁部541B的径向外侧且环状面542B的上侧。
当电枢22B的下表面与环状面542B靠近,固化前的第一粘结剂81B向径向内侧扩展。然而,就算第一粘结剂81B扩展到了第一锥形面543B,扩展了的第一粘结剂81B也会由于表面张力而停留在第一锥形面543B和电枢22B的下表面之间。也就是说,第一粘结剂81B由于表面张力被保持在第一锥形面543B和电枢22B的下表面之间。由此,电枢22B相对于基底部件21B的固定强度提高。并且,抑制了第一粘结剂81B向比第一锥形面543B靠径向内侧的位置探出。因此,抑制了第一粘结剂81B和转子轭35B间的接触。
图12是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刷马达11C的局部纵剖视图。以下,以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刷马达11C和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刷马达11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如图12所示,在该无刷马达11C中,电枢22C的环状板部91C隔着第一粘结剂81C配置在基底部件21C的环状面542C。并且,图12中的基底部件21C包括设置在环状面542C的槽部544C。关于槽部544C的形状,既可为如图12所示的纵截面呈大致V字状,也可为纵截面呈圆弧状或者矩形。并且,优选槽部544C以中心轴线为中心连成环状。
在制造该无刷马达11C时,实施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步骤S1至S3相同的工序。即,首先准备包括电枢22C、套筒、帽、轴、轮毂32C、环状部件、多个磁铁34C以及转子轭35C的单元。接下来,在基底部件21C或者电枢22C涂敷第一粘结剂81C以及第二粘结剂。然后,对基底部件21C组装单元。此时,电枢22C配置在壁部541C的径向内侧且环状面542C的上侧。
当电枢22C的下表面和环状面542C靠近,固化前的第一粘结剂81C向径向内侧扩展。然而,第一粘结剂81C的一部分流入槽部544C内并保持于槽部544C。由此,提高了电枢22C相对于基底部件21C的固定强度。并且,抑制了第一粘结剂81C朝向径向内侧扩展。因此,抑制了第一粘结剂81C和转子轭35C间的接触。
只要不产生冲突,上述的优选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的要素可以进行适当组合。
根据上述说明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可理解为,对本领域技术人而言可以在不超出本发明的范围和主旨的前提下进行显而易见的变形和改进。因此本发明的保护的范围是由权利要求书唯一确定。
图13是一变形例所涉及的无刷马达11D的局部纵剖视图。在图13的示例中,电枢22D在外侧端缘部912D的下侧包括第二锥形面913D。第二锥形面913D将外侧端缘部912D的下端部和环状板部91D的下表面的径向外侧的端缘部连接。因此,第二锥形面913D和壁部541D的径向间隔比外侧端缘部912D和壁部541D间的径向间隔大。并且,第二锥形面913D和环状面542D间的轴向间隔比环状板部91D的下表面和环状面542D间的轴向间隔大。
如此一来,第一粘结剂81D的一部分被保持在第二锥形面913D和基底部件21D之间。由此,基底部件21D和电枢22D被更加牢固地固定。并且,抑制了第一粘结剂81D朝向径向内侧扩展。因此,抑制了第一粘结剂81D和转子轭35D间的接触。
图14是其他变形例所涉及的基底部件21E的局部立体图。图14的基底部件21E在窗部55E的边缘包括第一台座部551E和一对第二台座部552E。第一台座部551E位于窗部55E的径向外侧。一对第二台座部552E位于窗部55E的周向两侧。电枢隔着第二粘结剂配置在第一台座部551E以及一对第二台座部552E的上表面。如此一来,在窗部55E的边缘,第二粘结剂以及电枢被更加稳定地保持。因此,窗部55E被更加牢靠地密封。并且,电枢相对于基底部件21被更加牢固地固定。
另外,台座部的个数和形状不限定为图8或者图14的示例中所示的个数和形状。台座部在窗部的周围的至少一部分与电枢的下表面对置即可。并且,也可不在基底部件设置台座部,而使第二粘结剂存在于窗部的边缘整周和电枢之间。
图15是其他变形例所涉及的电枢22F的俯视图。图15中的电枢22F不包括凸部。也就是说,在图15的示例中,电枢22F的外侧端缘部912F连成圆环状。并且,供电部222F配置在比外侧端缘部912F靠径向内侧的位置。此时,窗部配置在比基底部件的壁部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并且,第二粘结剂配置在比第一粘结剂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另外,电枢的外侧端缘部既可为多边形也可为同一形状沿全周规则排列的形状。
并且,存在于窗部的边缘全周和电枢之间的密封材料并不一定为粘结剂。例如也可代替第二粘结剂,将树脂制的粘结板或者焊锡作为密封材料配置。但是,密封材料配置在供电部的附近。因此,为了防止密封材料和供电部间的导通,优选密封材料为树脂等绝缘材料。
并且,本发明的无刷马达也可为轴属于静止部、套筒属于旋转部的所谓的轴固定型的马达。并且,本发明的无刷马达以及盘驱动装置也可用于使磁盘以外的盘,例如光盘旋转。
并且,各部件的细节部分的形状也可与本申请的各图示的形状不同。
并且,也可在不产生矛盾的范围内,适当地组合在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出现的各要素。

Claims (20)

1.一种无刷马达,该无刷马达包括:
静止部;以及
旋转部,其被支撑为相对于所述静止部能够旋转,
所述静止部包括:
板状的电枢,其沿与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扩展;以及
基底部件,其支撑所述电枢,
所述旋转部包括:
磁铁,其位于所述电枢的上方;以及
为磁性体的转子轭,其位于所述电枢的下方,
所述电枢包括与引线连接的供电部,
所述基底部件包括:
壁部,其与所述电枢的外侧端缘部在径向对置;以及
窗部,其在所述供电部的下侧沿轴向贯通所述基底部件,
在所述壁部和所述电枢的所述外侧端缘部之间存在有粘结剂,
在所述窗部的边缘全周和所述电枢之间存在有密封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刷马达,
所述旋转部在所述电枢的上方还具有沿径向以及周向扩展的轮毂,
所述电枢的所述外侧端缘部位于比所述轮毂的外侧端缘部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无刷马达,
所述粘结剂在所述壁部的径向内侧连成环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无刷马达,
所述窗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所述壁部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无刷马达,
所述电枢包括比所述壁部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部,
在所述凸部配置有所述供电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刷马达,
所述窗部整体位于比所述壁部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无刷马达,
所述电枢的所述外侧端缘部为同一形状沿整周规则地排列的形状或者圆环状,
所述供电部配置在比所述电枢的所述外侧端缘部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刷马达,
所述基底部件在所述窗部的周围的至少一部分还包括与所述电枢的下表面对置的台座部,
所述电枢隔着所述密封材料配置在所述台座部的上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刷马达,
所述台座部包括:
第一台座部,其位于所述窗部的径向外侧;以及
一对第二台座部,所述一对第二台座部位于所述窗部的周向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无刷马达,
所述基底部件包括:
环状面,其从所述壁部的下端部朝向径向内侧扩展;以及
第一锥形面,其从所述环状面的径向内侧的端部朝向径向内侧且朝向下侧延伸,
所述电枢隔着所述粘结剂配置在所述环状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无刷马达,
所述基底部件包括:
环状面,其从所述壁部的下端部朝向径向内侧扩展;以及
槽部,其设置在所述环状面,
所述电枢隔着所述粘结剂配置在所述环状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无刷马达,
所述电枢包括连接所述电枢的所述外侧端缘部的下端部和下表面的径向外侧的端缘部的第二锥形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无刷马达,
所述粘结剂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电枢的上表面接触。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无刷马达,
所述密封材料为绝缘材料。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无刷马达,
所述密封材料为与所述粘结剂相同种类的粘结剂。
16.一种盘驱动装置,其包括:
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无刷马达;
存取部,其对被所述无刷马达的所述旋转部支撑的盘进行信息的读出以及写入中的至少一项;以及
外罩,
所述旋转部以及所述存取部容纳于由所述基底部件和所述外罩构成的壳体的内部。
17.一种无刷马达的制造方法,该无刷马达包括:板状的电枢,其沿与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扩展;基底部件,其包括壁部、环状面与锥形面,所述壁部与所述电枢的外侧端缘部在径向对置,所述环状面从所述壁部的下端部朝向径向内侧扩展,所述锥形面从所述环状面的径向内侧的端部朝向径向内侧且朝向下侧延伸;以及为磁性体的转子轭,其位于所述电枢的下方,该无刷马达的制造方法包括:
工序a),在所述壁部或者所述电枢的外侧端缘部涂敷粘结剂;以及
工序b),将所述电枢配置在所述壁部的径向内侧且所述环状面的上侧。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无刷马达的制造方法,
所述基底部件包括在所述电枢的下侧沿轴向贯通的窗部,
在所述工序a)中,在所述窗部的边缘全周、或者所述电枢的下表面中位于所述窗部的上方的部分的全周,配置密封材料。
19.一种无刷马达的制造方法,该无刷马达包括:板状的电枢,其沿与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扩展;基底部件,其包括壁部、环状面和槽部,所述壁部与所述电枢的外侧端缘部在径向对置,所述环状面从所述壁部的下端部朝向径向内侧扩展,所述槽部设置在所述环状面;以及为磁性体的转子轭,其位于所述电枢的下方,该无刷马达的制造方法包括:
工序a),在所述壁部或者所述电枢的外侧端缘部涂敷粘结剂;以及
工序b),将所述电枢配置在所述壁部的径向内侧且所述环状面的上侧。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无刷马达的制造方法,
所述基底部件包括在所述电枢的下侧沿轴向贯通的窗部,
在所述工序a)中,在所述窗部的边缘全周、或者所述电枢的下表面中位于所述窗部的上方的部分的全周,配置密封材料。
CN201310104487.3A 2012-03-30 2013-03-28 无刷马达、盘驱动装置、以及无刷马达的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683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SG2012023461A SG193668A1 (en) 2012-03-30 2012-03-30 Brushless motor, disk drive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brushless motor
SG201202346-1 2012-03-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68350A CN103368350A (zh) 2013-10-23
CN103368350B true CN103368350B (zh) 2015-09-02

Family

ID=492347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04487.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68350B (zh) 2012-03-30 2013-03-28 无刷马达、盘驱动装置、以及无刷马达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659850B2 (zh)
CN (1) CN103368350B (zh)
SG (1) SG19366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96790A (zh) * 2012-02-03 2013-09-11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主轴马达以及盘驱动装置
US9318928B2 (en) 2012-04-03 2016-04-19 Nidec Corporation Brushless motor, disk drive apparatus and brushless motor manufacturing method
US9209656B2 (en) 2012-05-22 2015-12-08 Nidec Corporation Brushless motor and disk drive apparatus
US9275674B2 (en) * 2014-03-11 2016-03-01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Spindle motor for hard disk driv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on thereof
CN108512355B (zh) * 2017-02-28 2020-10-16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动力装置以及推土机
WO2020258265A1 (zh) * 2019-06-28 2020-12-30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振动电机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0102A (zh) * 2009-04-03 2010-10-13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电动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2280955A (zh) * 2010-06-14 2011-12-14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电机及盘片驱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19270A (en) * 1992-08-19 1996-05-21 Fujitsu Limited Spindle motor and disk drive having the same
JP2729735B2 (ja) * 1992-10-12 1998-03-18 株式会社三協精機製作所 磁気ディスク駆動モータ
JPH06124533A (ja) * 1992-10-12 1994-05-06 Sankyo Seiki Mfg Co Ltd 磁気ディスク駆動モータ
JP4477220B2 (ja) 2000-11-20 2010-06-09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スピンドルモータ
JP2002233101A (ja) 2001-02-01 2002-08-16 Sony Corp スピンドルモータおよび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GB0411858D0 (en) 2004-05-27 2004-06-30 Young Peter J Device to facilitate airway suctioning
JP2005348572A (ja) 2004-06-07 2005-12-15 Nissan Motor Co Ltd アキシャルギャップ型回転電機のロータ構造
WO2006123773A1 (ja) * 2005-05-19 2006-11-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スピンドルモー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SG135981A1 (en) 2006-03-08 2007-10-29 Agency Science Tech & Res A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JP2009121676A (ja) * 2007-10-26 2009-06-04 Denso Corp 動力伝達装置
JP2010246238A (ja) * 2009-04-03 2010-10-28 Nidec Sankyo Corp モータ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2050298A (ja) * 2010-08-30 2012-03-08 Nippon Densan Corp スピンドルモータおよび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0102A (zh) * 2009-04-03 2010-10-13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电动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2280955A (zh) * 2010-06-14 2011-12-14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电机及盘片驱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SG193668A1 (en) 2013-10-30
CN103368350A (zh) 2013-10-23
US20130258522A1 (en) 2013-10-03
US8659850B2 (en) 2014-0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68350B (zh) 无刷马达、盘驱动装置、以及无刷马达的制造方法
CN204886473U (zh) 马达
CN205081622U (zh) 振动马达
CN103248162B (zh) 主轴马达以及盘驱动装置
US8400729B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motor, motor, and disk drive apparatus
CN104426285B (zh) 主轴马达以及盘片驱动装置
CN103377665A (zh) 基底单元、主轴马达以及盘驱动装置
CN105743256B (zh) 主轴马达以及盘驱动装置
JP4625476B2 (ja) 複数のシール部を有するスピンドルモータ
CN105680659A (zh) 马达以及马达的制造方法
CN103427519A (zh) 无刷马达以及盘驱动装置
US8836183B2 (en) Rotating machine provided with coil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rotating machine
CN103514891A (zh) 基板、基底单元、马达、盘驱动装置、和基板的制造方法
JP2009247103A (ja) スピンドルモータ、及び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CN107917098A (zh) 风扇马达
CN103296790A (zh) 主轴马达以及盘驱动装置
CN102737648B (zh) 机壳部件、马达单元、盘驱动装置及机壳部件的制造方法
US8941946B2 (en) Motor including dynamic bearing with seal portion and disk drive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203707917U (zh) 主轴马达以及盘片驱动装置
CN103683629A (zh) 主轴电机及包括该主轴电机的硬盘驱动器
CN204179807U (zh) 主轴马达以及盘驱动装置
CN103812253A (zh) 主轴马达及盘驱动装置
CN104852503A (zh) 无刷马达以及盘驱动装置
CN104426260A (zh) 主轴马达以及盘片驱动装置
CN204012997U (zh) 主轴马达以及盘片驱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02

Termination date: 202003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