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39267B - 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39267B
CN105739267B CN201510993501.9A CN201510993501A CN105739267B CN 105739267 B CN105739267 B CN 105739267B CN 201510993501 A CN201510993501 A CN 201510993501A CN 105739267 B CN105739267 B CN 1057392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master component
unit
imaging device
disengag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9350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39267A (zh
Inventor
波多野富加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7392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392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392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392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6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 G03G15/167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 G03G15/1685Structure, details of the transfer member, e.g. chemical composi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47Mechanical connection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1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relating to the driving mechanism for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gears, couplings, belt tension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the transfer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75Details relating to xerographic drum, band or plate, e.g. replacing, testing
    • G03G15/757Drive mechanisms for photosensitive medium, e.g. gea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5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 G03G2221/1657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drive pow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设备,包括:能够旋转的第一联接件,第一联接件在接合部分的侧表面处设有锥形表面,锥形表面具有沿第一方向从自由端部分朝向驱动源增加的直径;以及沿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可拆卸地安装的单元,所述单元包括第二联接件、从动部件和释放部件。第二联接件在其一端部处包括能够与接合部分接合以传递驱动力的待接合部分,从动部件从第二联接件接收驱动力,且当单元从主组件脱离接合时,释放部件与锥形表面接触地沿第二方向移动,以使第一联接件远离第二联接件移动,以实施接合部分和待接合部分之间的脱离接合。

Description

成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诸如复印机、打印机和传真机的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使用电子照相或静电记录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使用电子照相成像方法的成像设备例如对形式为鼓或带的其感光构件的周边表面进行均匀充电,且依据成像信号在感光构件的充电表面上写入静电潜像。然后,所述成像设备利用调色剂显影静电潜像。然后,所述成像设备将在感光构件上的调色剂图像直接转印到转印介质(诸如,由转印介质传送构件传送的记录纸张的片材)上,或将在感光构件上的调色剂图像临时转印(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构件上,而后,转印到转印介质上(二次转印)。作为记录传送构件和中间转印介质,分别广泛使用转印介质承载带和中间转印带,转印介质承载带和中间转印带是环形带。
例如,诸如以上描述的成像设备的中间转印带可能遇到这样的问题,中间转印带由于其因时间流逝和/或被驱动的累积时长造成的疲劳而损坏。因此,期望定期更换中间转印带或类似物。因此,通常的做法是将中间转印带和多个辊(包括驱动辊)结合到能够可移除地安装在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的单元(中间转印带单元)中,所述带被所述多个辊悬挂且保持张紧。
成像设备的主组件设有驱动力源和构件,以上提及的单元可移除地安装在所述主组件中,驱动力从驱动力源传递到所述构件。一般来说,主组件和中间转印带单元被构造成使得单元沿与单元的驱动辊的轴线平行的方向被拉出主组件或插入主组件中。因此,单元沿与主组件的框架的侧向板大致垂直的方向被拉出主组件或插入主组件中。因此,主组件的侧向板之一必须设有较大的孔。主组件的侧向板之一设有较大的孔可能减少主组件的刚性,使得在一些情况下需要为主组件提供附加结构性构件。为主组件提供附加结构性构件可能使主组件的结构复杂化而且还增加主组件的成本。在中间转印带单元在大致垂直于单元的驱动辊的轴的方向上的尺寸较大的情况下,这个问题加剧。
作为处理上述问题的措施,可以将成像设备及其带单元构造成使得带单元沿与设备的主组件的框架的侧向板大致平行的方向从设备的主组件拉出或插入设备的主组件中。在这种情况下,单元必须沿与单元的驱动辊的轴大致垂直的方向被拉出主组件或插入主组件中。因此,主组件和单元必须构造成使得当单元被安装到主组件中或从主组件移除时,主组件的联接件或类似物从单元的配对部分脱离接合。
用于将成像设备的主组件的联接件或类似物从带单元的配对部分脱离接合的结构性配置之一在日本公开专利申请No.2001-191584中公开。根据这个申请,设备的主组件设有可以由带单元的手柄移动的构件。而且,成像设备和带单元因此被构造成使得当单元的手柄由使用者操作(例如,拉动)以将单元拉出主组件或将单元插入主组件中时,主组件的联接件从单元的配对部分脱离接合。
然而,在成像设备构造为类似在日本公开专利申请No.2011-191584中公开的成像设备的情况下,用于缩回主组件的联接件的联动装置由大量构件构成。构件中的联动装置数量越大,构件故障的可能性越大。而且,如果联动装置故障,则将可能发生单元不能被拉出主组件(换言之,单元不能被更换)的情况。在最坏的情况下,整个主组件可能必须被更换。而且,构件数量增加导致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像设备,其包括:主组件;设置在所述主组件中的驱动源;设置在所述主组件中且能够由来自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旋转的第一联接件,所述第一联接件能够由设置在其一端部处的接合部分传递驱动力,且能够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一方向是所述第一联接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所述第一联接件在所述接合部分的侧表面处设有联接件锥形表面,所述联接件锥形表面具有沿第一方向从自由端部分朝向所述驱动源增加的直径;以及沿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主组件的单元,所述单元包括第二联接件、从动部件和释放部件,其中,所述第二联接件在其一端部处包括能够与所述接合部分接合以传递来自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的待接合部分,所述从动部件从所述第二联接件接收驱动力,且当所述单元从所述主组件脱离接合时,所述释放部件与联接件锥度表面接触地沿第二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联接件远离所述第二联接件移动,从而实施所述接合部分和所述待接合部分之间的脱离接合。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像设备,其包括:主组件;设置在所述主组件中的驱动源;设置在所述主组件中且能够由来自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旋转的第一联接件,所述第一联接件能够通过设置在其一端部处的接合部分传递驱动力;以及沿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主组件的单元,第一方向是所述第一联接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所述单元包括第二联接件、从动部件和释放部件,其中,所述第二联接件在其一端部处包括能够与所述接合部分接合以传递来自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的待接合部分,且所述第二联接件能够沿第一方向移动,其中,所述第二联接件在所述待接合部分的侧表面处设有联接件锥度表面,联接件锥度表面具有从自由端部分朝向所述单元沿第一方向增加的直径,所述从动部件从所述第二联接件接收驱动力,且当所述单元从所述主组件脱离接合时,所述释放部件与联接件锥度表面接触地沿第二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二联接件远离所述第一联接件移动,从而实施所述接合部分和所述待接合部分之间的脱离接合。
通过对以下参考附图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成像设备的竖直剖视图。
图2是中间转印带单元的透视图。
图3是成像设备的主组件的框架和中间转印带单元的组合的示意透视图。
图4是当中间转印带单元适当地定位在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时中间转印带单元的手柄及其附近的透视图。
图5是在将中间转印带单元适当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之后中间转印带单元的手柄及其附近的水平剖视图。
图6是脱离接合构件的透视图。
图7是在将中间转印带单元适当安装到主组件中之后中间转印带单元和成像设备的主组件的联接件区段的组合的透视图。
图8是在将中间转印带单元适当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之后中间转印带单元和成像设备的主组件的联接件区段的水平剖视图。
图9是就在拉动脱离接合构件之后中间转印带单元和成像设备的主组件的联接件区段的透视图。
图10是就在拉动脱离接合构件之后中间转印带单元和成像设备的主组件的联接件区段的水平剖视图。
图11是在将中间转印带单元插入主组件中期间中间转印带单元和成像设备的主组件的联接件区段的透视图。
图12是在将中间转印带单元插入主组件中期间中间转印带单元和成像设备的主组件的联接件区段的水平剖视图。
图13是中间转印带单元的后端部分的水平剖视图。
图14是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在将中间转印带单元适当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之后中间转印带单元的手柄及其附近的水平剖视图。
图15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拉动脱离接合构件之后中间转印带单元的联接件区段和带单元的脱离接合构件的水平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参考附图详细描述依据本发明的几个成像设备。
[实施方式1]
1.成像设备的整体结构和操作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成像设备的竖直剖视图。成像设备100在这个实施方式中能够利用电子照相成像方法形成全色图像。更具体的,所述成像设备是所谓串联式和所谓中间转印式的激光束打印机。
成像设备100具有多个成像区段,更具体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成像区段PY、PM、PC和PK,所述多个成像区段分别形成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图像。
顺便提一下,在这个实施方式中,成像区段PY、PM、PC和PK在结构和操作上几乎相同,但是所述成像区段在它们使用的调色剂颜色上不同。因此,在后文中,将一起描述所述成像区段。换言之,指代由所述成像区段形成的单色调色剂图像的颜色的后缀Y、M、C和K不被示出,除非所述后缀需要为了特定原因被示出。
成像设备100具有作为图像承载构件的感光鼓1,所述感光鼓是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感光构件),呈鼓(筒)的形式。每个感光鼓1沿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被旋转地驱动。成像设备100还设有各种鼓处理器件,更具体的,作为充电器件的充电辊2、作为显影器件的显影装置4、以及作为感光构件清洁器件的鼓清洁装置5。这些鼓处理器件邻近于鼓1的周边表面。
而且,成像设备100具有作为曝光器件的曝光装置3(激光扫描器),曝光装置3被布置为使其可以曝光每个感光鼓1Y、1M、1C和1K的周边表面。
成像设备100还具有作为基于带的传送装置的中间转印带单元10,中间转印带单元10被布置为使其与每个感光鼓1Y、1M、1C和1K相对。中间转印带单元10具有作为中间转印构件的中间转印带11,中间转印带11是环形带。中间转印带11被布置为使其与每个感光鼓1Y、1M、1C和1K相对。中间转印带由多个辊(悬挂张紧构件)悬挂且保持张紧,更具体的,所述多个辊是驱动辊12、空转辊13、以及张紧辊14。在驱动辊12被旋转地驱动时,中间转印带11通过驱动辊12的旋转而沿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循环地移动。如图1中的箭头标记T所示,张紧辊14从中间转印带11形成的环的内部向所述环的外部保持被挤压,如后文将详细描述的那样。因此,中间转印带11设有预设量的张紧。而且,成像设备100设有作为初次转印器件的初次转印构件,更具体的,初次转印构件是布置在带环的内侧上的初次转印辊6Y、6M、6C和6K,所述初次转印辊被定位成使得它们分别与感光鼓1Y、1M、1C和1K相对。初次转印辊6由预设量的压力保持挤压感光鼓1,中间转印带11位于初次转印辊和感光鼓1之间,由此形成初次转印区段N1,初次转印区段是中间转印带11和感光鼓1的周边表面之间的接触区域。而且,成像设备100设有作为二次转印器件的二次转印构件,更具体的,布置在带环的外侧上的二次转印辊16被定位成使其与驱动辊12相对。二次转印辊16保持挤压驱动辊12,中间转印带11位于二次转印辊和驱动辊12之间,由此形成二次转印区段N2,所述二次转印区段是中间转印带11和二次转印辊16之间的接触区域。而且,成像设备100设有作为中间转印带清洁器件的带清洁装置15,带清洁装置15布置在带环的外侧上,被定位成使其与张紧辊14相对。
此外,成像设备100设有将转印介质的片材S传送到二次转印区段N2的供给-传送装置20、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片材S的定影装置,等等。
在这个实施方式中,用于形成颜色不同的图像的感光鼓1、充电辊2、曝光装置3、显影装置4、初次转印辊6、鼓清洁装置5等等构成用于形成颜色不同的图像的成像区段P。而且,作为用于处理感光鼓1的器件的充电辊2、显影装置4和清洁装置5被集成为处理盒9的形式,所述处理盒可移除地安装在成像设备100的主组件110中。
在成像操作期间,感光鼓1沿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在感光鼓1旋转时,感光鼓1的周边表面由充电辊2均匀充电,且由曝光装置3扫描(曝光)。因此,静电潜像(静电图像)形成在感光鼓1的周边表面上。形成在感光鼓1的周边表面上的这个静电潜像由显影装置4显影成调色剂图像(由调色剂形成的图像),所述显影装置使用调色剂作为显影剂。在这个实施方式中,静电潜像被逆显影。更具体的,在感光鼓1的周边表面被均匀充电和曝光时,感光鼓1的周边表面的曝光点的电势绝对值减小。然后,充电到与感光鼓1被充电的极性相同的极性的调色剂附着到这些电势水平减小的点,由此生成调色剂图像。
在调色剂图像形成在感光鼓1的周边表面上之后,调色剂图像在初次转印区段N1中由初次转印辊6的功能转印(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1上,中间转印带沿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在这个转印期间,初次转印电压(初次转印偏压)由作为电压施加器件的初次转印电源(未示出)施加到初次转印辊6,初次转印电压是DC电压且极性(在这个实施方式中是正的)与调色剂被充电的极性相反以用于显影。例如,在用于形成全色图像的操作中,一对一地形成在感光鼓1Y、1M、1C、和1K上的调色剂图像按顺序分层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1上。
在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1上之后,调色剂图像由二次转印辊16的功能转印(二次转印)到诸如记录纸张的转印介质的片材S上,记录纸张在维持由中间转印带11和二次转印辊16夹紧的情况下被传送穿过二次转印区段N2。在这个转印期间,二次转印电压(二次转印偏压)从作为电压施加器件的二次转印电源(未示出)施加到二次转印辊16,二次转印电压的极性(在这个实施方式中是正的)与在显影期间调色剂维持被充电的极性相反。例如,在将颜色不同的四个单色调色剂图像分层地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1上之后用于形成全色图像的成像操作中,调色剂图像由中间转印带11传送到二次转印区段N2,在二次转印区段中,调色剂图像一起转印到转印介质的片材S上,片材S通过片材供给-传送装置20从转印介质盒21或类似物供给到成像设备100的主组件中,且通过一对对准辊23以与在中间转印带11上的调色剂图像相同的时机传递到二次转印区段N2。
在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介质的片材S上之后,片材S传送到定影装置17,在定影装置中,片材S及其上的调色剂图像在定影装置17设有的定影辊17a和加压辊17b之间的定影夹持部中被加热和挤压。因此,在片材S的表面上的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到片材S的表面。之后,片材S被排出(输出)成像设备100。
与此同时,在初次转印之后留在感光鼓1的周边表面上的调色剂(初次转印残余调色剂)通过鼓清洁装置5从感光鼓1移除和回收。更具体的,在感光鼓1旋转时,在感光鼓1的周边表面上的残余调色剂由清洁装置5设有的作为清洁构件的清洁刮刀刮除。对于在二次转印之后留在中间转印带11的表面上的调色剂(二次转印残余调色剂),所述调色剂通过带清洁装置15从中间转印带11移除。更具体的,在中间转印带11旋转时,留在中间转印带11的表面上的调色剂由带清洁装置15设有的作为清洁构件的清洁刮刀刮除。在二次转印残余调色剂从中间转印带11移除时,所述调色剂通过用于回收调色剂的通道(未示出)回收到用于回收调色剂的容器中。
2.中间转印带单元
接下来,进一步描述在这个实施方式中的中间转印带单元10(在后文中,其可以被简单地称为“单元”)。顺便提一下,就成像设备100及其元件的方位而言,成像设备100的面向图1的看图者的一侧称为作为“前侧”,且与绘制图1的纸张片材的后侧对应的一侧称为“后侧”。而且,在从前侧看去时设备100的左侧和右侧上的成像设备100及其元件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被称为左侧和右侧。深度方向或与成像设备100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垂直的方向大致平行于每个感光鼓1的轴线、每个辊12、13和14的轴线,中间转印带11通过所述辊悬挂和保持张紧。而且,就单元10及其元件的方位而言,与中间转印带11的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向(其大致垂直于转印介质传送方向)可被称为“推进方向”。
图2是单元10的透视图。单元10可移除地安装在成像设备100的主组件110中。单元10具有中间转印带11(图2未示出中间转印带的前区段的一部分)。而且,单元10具有多个辊,更具体的,驱动辊12、空转辊13、和张紧辊14,中间转印带11通过所述多个辊悬挂。驱动辊12、空转辊13、和张紧辊14附连到单元框架31。
驱动辊12被可旋转地支撑;驱动辊12的在平行于驱动辊12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的纵向两端一对一地被一对驱动辊轴承32(图2仅示出前轴承)可旋转地支撑,驱动辊轴承固定到单元框架31。如后文将详细描述的,驱动辊12通过从成像设备100的主组件110(其在后文中可被称为“设备主组件”)设有的驱动力源(未示出)传递到驱动辊的驱动力而旋转。在驱动辊12被旋转地驱动时,中间转印带11循环地移动。顺便提一下,为了确保在中间转印带11通过驱动辊12的旋转而循环移动时中间转印带11和驱动辊12不相对于彼此滑动,驱动辊12的表面层由高摩擦系数的橡胶形成。
空转辊13被可旋转地支撑;空转辊13的在平行于其旋转轴线的方向(纵向)上的纵向两端一对一地被一对空转辊轴承33(图2仅示出前轴承)可旋转地支撑,所述空转辊轴承固定到单元框架31。空转辊13通过中间转印带11的旋转而旋转。
张紧辊14被可旋转地支撑;张紧辊14的在平行于其旋转轴线的方向(纵向)上的纵向两端一对一地被一对张紧辊轴承34(图2示出仅前轴承)可旋转地支撑,所述张紧辊轴承以使得它们被允许相对于单元框架31移动(滑动)的方式附连到单元框架31。张紧辊14的在平行于张紧辊14的轴线的方向上的纵向两端被所述张紧辊轴承34可旋转地支撑,两个张紧辊轴承34都通过由作为压力施加器件的压缩弹簧(未示出)产生的压力而沿引起张紧辊轴承34从中间转印带11形成的环(带环)的内侧朝向外侧移动(滑动)的方向保持被挤压。因此,张紧辊14从带环内向带环外被挤压,由此给中间转印带11提供预设量的张紧。
带单元10设有带清洁装置15,带清洁装置被定位成使其与张紧辊14相对。而且,单元10设有一对手柄35,所述一对手柄一对一地定位在驱动辊12的在平行于驱动辊12的旋转轴线和空转辊13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的纵向两端处。手柄35用于将单元10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10中或从设备主组件移除单元10。每个手柄35沿单元10插入设备主组件110中或从所述设备主组件拉出的方向从单元10突伸。
3.中间转印带单元的安装和拆卸
图3是在单元10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10中之后的设备主组件110的框架60和单元10的组合的示意透视图。主组件框架60具有:底板61;分别从底板61的前边缘和后边缘直立的前板62和后板63;和侧板64,其在主组件框架60的左侧上连接前板62和后板63。而且,参照图1,单元10设有门65,门附连到前板62和后板63,以使得所述门可以从设备主组件110的右侧沿露出片材通道的方向或封闭片材通道的方向围绕轴18可旋转地移动,转印介质的片材S通过所述片材通道从片材供给-传送装置20传送到定影装置17。因此,通过打开门65且如图3中的箭头标记所示向设备主组件110的右边拉动单元10,单元10可以从设备主组件110移出,或通过打开门65且沿向左方向(换言之,沿与从由图3中的箭头标记指代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将单元10插入设备主组件110中,单元10可以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10中。
图4是在将单元10适当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10中之后单元10的后手柄35及其附近的组合的透视图。图5是在将单元10适当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10中之后单元10的后手柄35及其附近的水平剖视图。
参照图4,设有分别附连到前板62和后板63的一对轨道70(图4仅示出后轨道70)。因此,单元10可以在由所述一对轨道70引导时沿大致平行于前板62的表面和后板63的表面的方向而且沿大致水平方向安装(滑动)到设备主组件110中,或从所述设备主组件拆卸(滑出)。
接下来,参照图5,驱动辊12的在平行于驱动辊12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的后轴12a(驱动力被传递到所述后轴)设有联接件36(其在后文中将被简单地称为单元联接件),所述联接件与驱动辊12的轴12a几乎共轴且能够与轴12a旋转。因此,在将单元10适当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10中之后,单元联接件36能够围绕其旋转轴线旋转,所述旋转轴线大致垂直于后板63的表面。单元联接件36的在平行于单元联接件36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的后端具有与设备主组件110设有的联接件50(其在后文中被称为主组件联接件)接合的接合区段36a(图9)。驱动力从主组件联接件50传递到单元联接件36从而旋转单元联接件36,而后从单元联接件36输入(传递)到作为由驱动力驱动的对象的驱动辊12。
设备主组件110还设有第一子框架81和第二子框架82,第一子框架和第二子框架被附连到后板63以支撑用于将驱动力传递到主组件联接件50的传动系或类似物。主组件联接件50由第一子框架81和附连到第二子框架82的弹簧保持器91支撑。单元联接件36不仅能够围绕其大致垂直于后板63的表面的旋转轴线旋转,而且被允许沿平行于单元联接件36的旋转轴线的方向移动(滑动)。而且,作为压缩弹簧的联接件弹簧92被布置成在主组件联接件50和弹簧保持器91之间的压缩状态。因此,主组件联接件50沿大致垂直于后板63的表面的方向维持向前挤压,换言之,朝向单元10挤压。如后文将详细描述的,主组件联接件50可以抵抗联接件弹簧92的弹性远离单元10移动(缩回),以与单元联接件36脱离接合。主组件联接件50由作为接合区段的前区段51和作为齿轮区段的后区段52构成。接合区段51大致是柱形。主组件联接件50的弹簧保持器侧(换言之,后侧)(齿轮区段52)在外径上比主组件联接件50的前侧(接合区段51)大。主组件联接件50的在平行于主组件联接件50的轴线的方向上的前端是与单元联接件36接合的接合区段51a(图10)。主组件联接件50通过由齿轮系从设备主组件110设有的作为驱动力源的中间转印带驱动电机(未示出)输入到主组件联接件50的齿轮区段52中的驱动力而旋转。在主组件联接件50旋转时,主组件联接件通过将驱动力传递到与主组件联接件50接合的单元联接件36而使单元联接件36旋转。
在单元10适当地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10中时,主组件联接件50的旋转轴线变得与单元联接件36的旋转轴线几乎一致。然后,主组件联接件50沿平行于其旋转轴线的方向朝向单元10突伸且与单元联接件36接合。因此,单元10的接合区段和主组件联接件50的接合区段几乎共轴地旋转。
而且,主组件联接件50设有锥形区段51b,锥形区段成锥形以使得其在主组件联接件50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与单元10越远,锥形区段51b的直径越大。换言之,主组件联接件50的接合区段51大致是一种截头锥体的形式,所述截头锥体的面对单元侧的直径比其基部侧小。
而且,单元10设有脱离接合构件40,所述脱离接合构件可以引起主组件联接件50从单元10缩回,以使得单元10能够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10中或从所述设备主组件移出。脱离接合构件40被布置为使得在单元10插入设备主组件110中时,脱离接合构件40将位于主组件联接件50和单元联接件36之间,以允许所述两个联接件50和36彼此接合。
图6是从设备主组件110的右手侧看去的脱离接合构件40的透视图。参照图6,脱离接合构件40大致是长窄板或杆的形式。脱离接合构件的纵向端部之一是脱离接合区段41,且另一纵向端部是手持区段42。在脱离接合区段41和手持区段42之间的区段是主区段43。如后文将详细描述的,脱离接合区段41的在脱离接合构件40的纵向上的主区段侧是第一接触区段41a,当单元10从设备主组件110拉出时,第一接触区段与主组件联接件50的截头锥体状区段的倾斜表面51b取得接触。而且,如后文将详细描述的,脱离接合区段41在脱离接合构件40的纵向上与主区段43相反的相反侧是第二接触区段41b,当单元10插入设备主组件110中时,第二接触区段与主组件联接件50的截头锥体状区段的倾斜表面51b取得接触。脱离接合区段41由连接区段44连接到主区段43。主区段43与连接区段44相反的相反端是手持区段42。换言之,脱离接合区段41、手持区段42、和主区段43是脱离接合构件40的一体部分。
脱离接合构件40附连到单元10的后手柄35。脱离接合构件40可以沿单元10插入设备主组件110中或从所述设备主组件移出的方向移动(滑动)到手柄35上。换言之,脱离接合构件40被布置的姿态使得其纵向平行于单元10插入设备主组件110中或从所述设备主组件移出的方向,换言之,脱离接合构件的纵向大致垂直于单元联接件36的旋转轴线。因此,可以利用手柄35操作(移动)脱离接合构件40,当单元10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10中或从所述设备主组件移除时,手柄被抓持。当单元10插入设备主组件110中或从所述设备主组件移出时,脱离接合构件能够沿与单元10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10移动的方向平行的方向移动。脱离接合构件40的脱离接合区段41被定位成使得在将单元10适当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10中之后,脱离接合区段41将相对于单元联接件36的旋转轴线位于设备主组件110的内侧上,而手持区段42和主区段43将相对于单元联接件36的旋转轴线位于设备主组件110的外侧上。至于连接区段44,其被定位成使得在将单元10适当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10中之后,所述连接区段将骑跨单元联接件36的旋转轴线。换言之,脱离接合构件40从单元联接件36的附近延伸到手柄35的端部附近。而且,脱离接合构件40设有孔45,所述孔由脱离接合区段41、主区段43、和连接区段44围绕,且所述孔的位置对应于单元联接件36的位置。因此,在将单元10适当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10中之后,脱离接合构件40不干扰单元联接件36和主组件联接件50之间的接合。
图7和8分别是在将单元10适当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10中之后的单元联接件36、脱离接合构件40、和主组件联接件50的组合的透视图和水平剖视图。参照图7,脱离接合构件40被布置成使得在单元10的适当安装之后,脱离接合构件夹在单元联接件36和主组件联接件50之间。而且,脱离接合构件40通过作为压力施加器件的手柄弹簧37保持向设备主组件110的左边被挤压,换言之,沿由图中的箭头标记A1指代的方向(单元10插入设备主组件110中的方向)被挤压,手柄弹簧37是压缩弹簧。手柄弹簧37在压缩状态下被布置在手柄35的弹簧座区段35a和脱离接合构件40的弹簧座区段固定装置46之间。而且,主组件联接件50保持朝向单元联接件36被挤压,换言之,沿由图中箭头标记A2指代的方向被挤压。因此,在将单元10适当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10中之后,主组件联接件50维持与单元联接件36接合。而且在将单元10适当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10中之后,脱离接合构件40所位于的位置使得脱离接合区段41的第一接触区段41a邻近于主组件联接件50的截头锥体状区段的倾斜表面51b。
图9和10分别是当单元10从拉出设备主组件110时单元联接件36、脱离接合构件40、和主组件联接件50的透视图和水平剖视图。参照图9,在单元10通过脱离接合构件40的手持区段42沿由箭头标记A3指代的方向被拉动以将单元10从设备主组件110移出时,使脱离接合构件40抵抗手柄弹簧37的弹性在手柄35上滑动,直到脱离接合构件40的缓冲区段47与手柄35的止动区段35b取得接触。在脱离接合构件40的这个移动期间,脱离接合构件40的脱离接合区段41的第一接触区段41a与主组件联接件50的截头锥体状区段的倾斜表面51b取得接触,且在截头锥体状区段的倾斜表面51b上滑动,如图10所示。因此,使主组件联接件50沿由图中的箭头标记A4指代的方向(换言之,远离单元10移动的方向)移动。因此,主组件联接件50与单元联接件36脱离接合,且进一步远离单元10移动。因此,通过用手柄35沿由箭头标记A3指代的方向(换言之,大致垂直于单元联接件36的旋转轴线的方向)拉动单元10,单元10可以从设备主组件110移出。顺便提一下,主组件联接件50向上滑动到脱离接合构件40的脱离接合区段41上,而后被致使在经过脱离接合区段41之后通过来自联接件弹簧92的压力而朝向单元10突伸(图12)。
图11和12分别是在将单元10插入设备主组件110中期间单元联接件36、脱离接合构件40、和主组件联接件50的组合的透视图和水平剖视图。参照图11,主组件联接件50通过来自联接件弹簧92的压力被保持朝向单元10突伸。所述组合处于这样的状态,其中操作员通过握持手柄35沿由图中的箭头标记A5指代的设备主组件110的向左方向(即,大致垂直于单元联接件36的旋转轴线的方向)将单元10插入设备主组件110。在单元10被插入时,脱离接合构件40的脱离接合区段41的第二接触区段41b与主组件联接件50的截头锥体状区段的倾斜表面51b取得接触,且在倾斜表面51b上滑动,如图12所示。因此,使得主组件联接件50沿由图中的箭头标记A6指代的方向(换言之,远离单元10移动的方向)移动。换言之,使主组件联接件50远离单元10缩回。因此,单元10可以被进一步插入设备主组件110中,以使得所述单元将置于设备主组件110中的预设单元位置。至于主组件联接件50,其滑动到脱离接合构件40的脱离接合区段41上。然后,在经过脱离接合区段41之后,通过来自联接件弹簧92的压力使主组件联接件与单元联接件36接合(图8)。
如上所述,在这个实施方式中,使主组件联接件50能够远离单元10缩回。而且,主组件联接件的突伸端部成锥形。而且,单元10设有脱离接合构件40,脱离接合构件能够沿与主组件联接件50能够缩回的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移动。因此,在手柄35被推到设备主组件110内时,脱离接合构件40的脱离接合区段41的第一接触区段41a与主组件联接件50的锥形区段的倾斜表面51b取得接触,且在倾斜表面51b上滑动,由此引起主组件联接件50从单元10缩回。换言之,主组件联接件50和单元联接件36可以利用仅单一构件(脱离接合构件40)与彼此脱离接合。换言之,用于将主组件联接件50从单元联接件36脱离接合的方式结构简单却可靠。因此,不仅在成本上比任何其它传统方式显著更少,而且也不太可能遇到由于结构复杂引起的故障。而且,除非脱离接合构件40被触及,否则设备主组件110和单元10不会彼此脱离接合。因此,单元10不会非预期地掉出设备主组件110。而且,引起主组件联接件50从单元10缩回所必要的一切是通过单元10的手柄35将单元10推动到设备主组件110中,以使得脱离接合构件40的脱离接合区段41的第二接触区段41b与主组件联接件50的锥形区段的倾斜表面51b取得接触,且在倾斜表面51b上滑动。换言之,成像设备100(设备主组件110)和单元10在这个实施方式中结构简单却使得单元10能够被容易地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10中。
顺便提一下,参照图6,脱离接合构件40的脱离接合区段41的第一接触部分41a可倒角(第一接触部分可被赋予倾斜表面41a1),以使得单元10可以比第一接触部分41a是尖锐(未倒角)的情况更顺畅地拉出设备主组件110。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接触区段41a被倒角,以使得产生的倾斜表面41a1沿与主组件联接件50的锥形(截头锥体状)区段的倾斜表面51b相同的方向成角度。接下来,参照图8,脱离接合构件40的脱离接合区段41的第二接触区段41b也可被倒角以给第二接触区段41b提供倾斜表面41b1,以使得单元10可以比第二接触区段41b是尖锐的(未倒角)的情况更顺畅地插入设备主组件110中。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接触区段41b被倒角,以使得产生的倾斜表面41b1在其与倾斜表面41a1取得接触时在与主组件联接件50的锥形(截头锥体状)区段的倾斜表面51b相同的一侧上成角度。顺便提一下,可以仅是第一接触区段41a1和第二接触区段41b1之一被倒角(分别设有倾斜表面41a1和41b1)。然而,期望的是两个接触区段如在这个实施方式中的那样都被倒角。
图13是单元10的后端部分的水平剖视图。在将单元10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10中之前,与在单元10的安装之后相比,主组件联接件50由联接件弹簧92保持朝向单元10突伸一段距离。如果主组件联接件50突伸的量大于某个值,则主组件联接件50与单元10的某些部分碰撞,使得单元10不能顺畅地插入设备主组件110中或从所述设备主组件移除。因此,在这个实施方式中,单元10被构造为使得单元10相对于脱离接合构件40在单元插入方向上的下游侧不具有当主组件联接件50最突伸时朝向主组件联接件50突伸超过主组件联接件50的末端的区段。在这个实施方式中,单元10设有联接件38,所述联接件用于将驱动力输入切换机构(未示出),该切换机构在中间转印带11位于初次转印辊6和感光鼓1之间的情况下使初次转印辊6挤压感光鼓1,或远离感光鼓1移动初次转印辊6。这个联接件38参照单元联接件36的旋转轴线(其大致垂直于单元10插入设备主组件110中或拉出所述设备主组件的方向)在单元10的位于脱离接合构件40在单元插入方向上的下游侧上的所有区段中定位最向外。因此,在这个实施方式中,主组件联接件50的尺寸和联接件38的尺寸被设定为使得主组件联接件50的末端在推进方向上不干扰联接件38。因此,单元10可以被顺畅(不会挂住)地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10中或从所述设备主组件拆卸。
如上所述,根据这个实施方式,即使在成像设备100被构造成使得单元10沿与单元10的驱动辊12的旋转轴线交叉的方向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10中或从所述设备主组件移除的情况下,主组件联接件50和单元联接件36也可以利用简单的结构设置而容易地脱离接合。
[实施方式2]
接下来,描述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在这个实施方式中,成像设备的基本结构和操作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成像设备相同。因此,在这个实施方式中,功能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成像设备的对应部分相同的成像设备的元件被一对一地赋予与所述对应部分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且未详细描述。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成像设备100被构造成使得主组件联接件50能够从单元10缩回,且单元10设有脱离接合构件40以引起主组件联接件50缩回。相比之下,在这个实施方式中,单元10被构造成使得其单元联接件36能够通过单元10设有的脱离接合构件40从主组件联接件50缩回。换言之,在这个实施方式中,单元10设有用于将主组件联接件50和单元联接件36彼此脱离接合的完整机构。
图14是在这个实施方式中的单元10的后手柄35及其附近的水平剖视图。单元联接件36在平行于驱动辊12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附连到驱动辊12的驱动轴12a的后端。在这个实施方式中,单元联接件36不仅可以与驱动辊12的驱动轴12a一起旋转,而且被允许沿平行于驱动辊12的旋转轴线的方向移动(滑动)。因此,单元联接件36不仅能够围绕其大致垂直于后板63的旋转轴线旋转,而且能够沿平行于驱动辊12的旋转轴线的方向移动。而且,这个单元联接件36通过作为压力施加器件的联接件弹簧39在平行于驱动辊12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被保持向单元10外挤压,联接件弹簧39是压缩弹簧。联接件弹簧39在压缩状态下被布置在单元联接件36和驱动辊12的驱动轴12a设有的弹簧支撑区段12b之间。因此,单元联接件36可以抵抗联接件弹簧39的弹性远离主组件联接件50移动,以与主组件联接件50脱离接合。换言之,单元联接件36可以从主组件联接件50缩回。
顺便提一下,当单元联接件36在单元10不位于设备主组件110中时突伸的时候,单元联接件与脱离接合构件40取得接触,由此被防止掉出单元10。而且,在这个实施方式中,主组件联接件50被附连到设备主组件110,使得主组件联接件不能够沿平行于其旋转轴线的方向移动。
而且,在这个实施方式中,单元联接件36的在平行于单元联接件36的轴线的方向上的后端被倒角,使得单元联接件距主组件联接件50越远,单元联接件的直径就越大;后端具有锥度,所述锥度具有倾斜表面36b。换言之,在主组件联接件50侧上的单元联接件36的端部的形式大致是截头锥体,端部成锥形以使得其主组件联接件50侧的直径比其基侧小。而且,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脱离接合构件类似的脱离接合构件40附连到手柄35,使得脱离接合构件40被允许相对于手柄35移动(滑动)。
图15是在脱离接合构件40被拉动以将单元10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10中之后或从设备主组件110拆卸单元10之后在这个实施方式中的单元联接件36和脱离接合构件40的组合的水平剖视图。例如,如果操作员想要将单元10拉出设备主组件110,则操作员要通过手持区段42沿由图中的箭头标记A7指代的方向(换言之,单元10要被拉出设备主组件110的方向)拉动脱离接合构件40。随着脱离接合构件40沿上述方向被拉动,脱离接合构件40的脱离接合区段41的接触区段41a与单元联接件36的锥形区段的倾斜表面36b取得接触,且在倾斜表面36b上滑动。因此,使单元联接件36沿由箭头标记A8指代的方向(换言之,远离主组件联接件50移动的方向)移动。换言之,单元联接件36从主组件联接件50缩回,由此与主组件联接件50脱离接合。在单元联接件36完全缩回之后,操作员将通过手柄35沿由箭头标记A7指代的方向(向设备主组件110的右边)拉动单元10,换言之,沿大致垂直于单元联接件36的旋转轴线的方向拉动单元10,以将单元10取出设备主组件110。
而且,在这个实施方式中,当需要将单元10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10中时,首先,脱离接合构件40要如上所述的移动以将单元联接件36从主组件联接件50缩回,而后,单元10将插入设备主组件110中。随着单元10被移动到设备主组件110中用于单元10的预设位置,单元联接件36将从脱离接合构件40释放以允许单元联接件36与主组件联接件50接合,在所述位置,单元联接件36的旋转轴线变得与主组件联接件50的旋转轴线几乎一致。
如上所述,这个实施方式可以提供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此外,仅单元10需要被设计结构,以保持单元联接件36与主组件联接件50脱离接合,从而允许单元10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10中或从所述设备主组件移除。
[总结]
在以上内容中,参考几个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描述本发明。然而,这些实施方式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如,可移除地安装在设备主组件中的单元是中间转印带单元。然而,本发明的应用并非受限于采用可移除地安装在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的中间转印带单元的成像设备。例如,本发明也能够与所谓直接转印类型的成像设备兼容,其采用转印介质传送构件,所述转印介质传送构件像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的中间转印带一样也是环形带,且承载和传送转印介质的片材,调色剂图像从图像承载构件转印到转印介质的片材上。换言之,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具有转印介质承载带的转印介质承载带单元。换言之,本发明能够以理想的结果应用于任何这样的单元,所述单元配有环形带,环形带直接承载调色剂图像或在环形带自身和调色剂图像之间存在转印介质的情况下间接承载调色剂图像,且环形带的驱动辊由从设备主组件传递到驱动辊的驱动力驱动。而且,由来自设备主组件的驱动力驱动的构件并不受限于驱动辊,驱动辊驱动诸如中间转印带和转印介质承载带的环形带。换言之,本发明能够应用于任何这样的单元,所述单元具有这样的构件,驱动力从驱动力源传递到所述构件,且所述构件可移除地安装在设备的主组件中。这种应用的结果与在先实施方式的结果相同。例如,可移除地安装在设备的主组件中的单元可以是盒,所述盒具有作为从动构件的感光鼓、或带有定影辊和/或加压辊的定影装置或类似物,它们由从设备主组件传递到它们的驱动力驱动。
虽然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方式描述本发明,但是应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受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将被最广泛地解释为包含所有修改和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12)

1.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主组件;
设置在所述主组件中的驱动源;
设置在所述主组件中且能够通过来自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旋转的第一联接件,所述第一联接件能够通过设置在其一端部处的接合部分沿第一方向传递驱动力且能够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一方向是所述第一联接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所述第一联接件在所述接合部分的侧表面处设有联接件锥形表面,联接件锥形表面具有沿第一方向从自由端部分朝向所述驱动源增加的直径;以及
沿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能够拆卸地安装到所述主组件的单元,所述单元包括第二联接件、从动部件和释放部件,
其中,所述第二联接件是能够旋转的,布置成使得当所述单元在安装位置安装到所述主组件时所述第二联接件的旋转轴线和所述第一联接件的旋转轴线基本彼此共轴,并且所述第二联接件在其相对于所述第二联接件的旋转轴线方向的一端部处包括能够与所述接合部分接合以传递来自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的待接合部分,
其中所述从动部件从所述第二联接件接收驱动力,且
其中所述释放部件能够在与所述第二联接件的旋转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二联接件移动,并且其中当所述单元处于安装位置时,与所述联接件锥形表面接触的所述释放部件沿第二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联接件远离所述第二联接件移动,从而实施所述接合部分和所述待接合部分之间的脱离接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释放部件与抓持部分的移动相关地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释放部件包括第一接触部分,第一接触部分接触所述联接件锥形表面的脱离接合接触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接触部分包括第一锥形表面,第一锥形表面相对于第一方向朝向与所述联接件锥形表面在脱离接合接触位置处倾斜的一侧相同的一侧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释放部件包括第二接触部分,第二接触部分在所述单元安装到所述主组件时接触所述联接件锥形表面的安装接触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接触部分包括第二锥形表面,第二锥形表面相对于第一方向朝向与所述联接件锥形表面在安装接触位置中倾斜的一侧相同的一侧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单元包括环形带,所述环形带配置成携载载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或配置成接收调色剂图像,其中,所述从动部件是配置成驱动所述环形带的驱动辊。
8.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主组件;
设置在所述主组件中的驱动源;
设置在所述主组件中且能够通过来自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旋转的第一联接件,所述第一联接件能够通过设置在其一端部处的接合部分沿第一方向传递驱动力,第一方向是所述第一联接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以及
沿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能够拆卸地安装到所述主组件的单元,所述单元包括第二联接件、从动部件和释放部件,
其中,所述第二联接件是能够旋转的并能沿所述第二联接件的旋转轴线方向移动,所述第二联接件布置成使得当所述单元在安装位置安装到所述主组件时所述第二联接件的旋转轴线和所述第一联接件的旋转轴线基本彼此共轴,并且所述第二联接件在其相对于所述第二联接件的旋转轴线方向的一端部处包括能够与所述接合部分接合以传递来自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的待接合部分,其中,所述第二联接件在所述待接合部分的侧表面处设有联接件锥形表面,联接件锥形表面具有从自由端部分朝向所述单元沿第一方向增加的直径,
其中,所述从动部件从所述第二联接件接收驱动力,且
其中所述释放部件能够在与所述第二联接件的旋转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二联接件移动,并且其中当所述单元处于安装位置时,与所述联接件锥形表面接触的所述释放部件沿第二方向移动以远离所述第一联接件移动所述第二联接件,从而实施所述接合部分和所述待接合部分之间的脱离接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释放部件与抓持部分的移动相关地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释放部件包括接触部分,所述接触部分接触所述联接件锥形表面的脱离接合接触位置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接触部分包括第一锥形表面,第一锥形表面相对于第一方向朝向与所述联接件锥形表面在脱离接合接触位置处倾斜的一侧相同的一侧倾斜。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单元包括环形带,所述环形带配置成供给记录材料,记录材料将携载调色剂图像或调色剂图像将被转印到所述记录材料上,并且
其中,所述从动部件是配置成驱动所述环形带的驱动辊。
CN201510993501.9A 2014-12-26 2015-12-25 成像设备 Active CN1057392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66603A JP6552194B2 (ja) 2014-12-26 2014-12-26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に着脱可能なユニット
JP2014-266603 2014-12-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39267A CN105739267A (zh) 2016-07-06
CN105739267B true CN105739267B (zh) 2018-09-04

Family

ID=548498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93501.9A Active CN105739267B (zh) 2014-12-26 2015-12-25 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804554B2 (zh)
EP (2) EP3683631A1 (zh)
JP (1) JP6552194B2 (zh)
CN (1) CN10573926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52194B2 (ja) 2014-12-26 2019-07-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に着脱可能なユニット
JP6658577B2 (ja) * 2017-01-30 2020-03-0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052883A (ja) 2020-09-24 2022-04-05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駆動力伝達機構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1914322B2 (en) * 2021-12-14 2024-02-27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Drive coupler actuation via replaceable unit insertion in an image forming devic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76734A (ja) * 2003-08-29 2005-03-24 Canon Inc 駆動伝達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529342A (zh) * 2006-12-11 2009-09-09 佳能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N101583910A (zh) * 2006-12-22 2009-11-18 佳能株式会社 旋转力传递部件
CN102141749A (zh) * 2010-01-28 2011-08-03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驱动力传输机构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2902190A (zh) * 2007-10-30 2013-01-30 佳能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61281A (ja) * 1991-09-02 1993-03-12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126009A (ja) * 1997-10-20 1999-05-11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458642B2 (ja) * 1999-08-31 2010-04-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191584A (ja) 2000-01-14 2001-07-17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272864A (ja) * 2000-03-27 2001-10-05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350285A (ja) * 2005-05-17 2006-12-28 Kyocera Mita Corp 駆動カップリング機構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810305B2 (ja) * 2006-05-15 2011-11-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9261821B2 (en) * 2007-10-30 2016-02-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509169B2 (ja) * 2007-11-08 2010-07-2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506236B2 (ja) * 2009-04-30 2014-05-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8180257B2 (en) * 2009-06-05 2012-05-15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Photoconductiv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retractable shutter unit
KR101617229B1 (ko) * 2009-12-16 2016-05-18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JP5428846B2 (ja) * 2009-12-24 2014-02-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EP2530532B1 (en) * 2010-01-28 2020-04-01 Ninestar Corporation Cartridge
JP5371843B2 (ja) 2010-03-16 2013-12-1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862056B2 (ja) * 2011-05-31 2016-02-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回転体ユニット
JP5899969B2 (ja) * 2012-01-31 2016-04-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324022B2 (ja) * 2013-10-30 2018-05-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駆動伝達装置、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91691B2 (ja) * 2013-12-11 2015-10-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駆動伝達機構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995890B2 (ja) * 2014-03-10 2016-09-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ベル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33015B2 (ja) * 2014-03-28 2018-05-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転写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570246B2 (ja) * 2014-04-25 2019-09-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390954B2 (ja) * 2014-09-29 2018-09-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駆動伝達装置、駆動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99852B2 (ja) * 2014-11-28 2017-09-2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114670A (ja) * 2014-12-11 2016-06-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転写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552194B2 (ja) 2014-12-26 2019-07-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に着脱可能なユニット
JP6065240B2 (ja) * 2015-01-06 2017-01-2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ベルトテンション調整機構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614775B2 (ja) * 2015-01-09 2019-12-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ベルトモジュール及びベルト体の交換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76734A (ja) * 2003-08-29 2005-03-24 Canon Inc 駆動伝達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529342A (zh) * 2006-12-11 2009-09-09 佳能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N101583910A (zh) * 2006-12-22 2009-11-18 佳能株式会社 旋转力传递部件
CN102902190A (zh) * 2007-10-30 2013-01-30 佳能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
CN102141749A (zh) * 2010-01-28 2011-08-03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驱动力传输机构和图像形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37892B1 (en) 2020-04-01
CN105739267A (zh) 2016-07-06
JP2016126152A (ja) 2016-07-11
EP3037892A1 (en) 2016-06-29
JP6552194B2 (ja) 2019-07-31
US9804554B2 (en) 2017-10-31
EP3683631A1 (en) 2020-07-22
US20160187841A1 (en) 2016-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684732B2 (ja)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CN105739267B (zh) 成像设备
JP5517989B2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643781B2 (en) Transfer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KR101941552B1 (ko) 화상형성장치
US1055816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or transferring electrophotographic toner images
US941760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701083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217945B2 (en) Belt convey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926562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4914693B (zh) 带单元和成像设备
US8335453B2 (en)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42989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324621B2 (ja) 中間転写ユニット着脱機構及び中間転写ユニット着脱方法
KR102323007B1 (ko) 트레이에 소모품 카트리지 장착을 위한 가이드 부재를 포함하는 화상형성장치
US9465327B1 (en) Transfer mechanism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H10153897A (ja)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37184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5440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685197B2 (ja)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3233290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ユニットの位置決め
JP532642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6526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99202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744310B2 (en) Detachable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