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11696A - 分体式摩托车后挡泥板 - Google Patents

分体式摩托车后挡泥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11696A
CN105711696A CN201610026126.5A CN201610026126A CN105711696A CN 105711696 A CN105711696 A CN 105711696A CN 201610026126 A CN201610026126 A CN 201610026126A CN 105711696 A CN105711696 A CN 1057116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r mudguard
main body
split
motorcycle
installin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2612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11696B (zh
Inventor
赵正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fa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fan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fan Industr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fan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02612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11696B/zh
Publication of CN1057116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116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116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1169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5/00Mud-guards for wheels
    • B62J15/02Fastening means; St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5/00Mud-guards for wheels
    • B62J15/04Mud fla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6/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on cycles;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Circuit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体式摩托车后挡泥板,包括后挡泥板主体以及对称位于后挡泥板主体两侧的架体,后挡泥板主体通过该支撑架可拆卸的安装于摩托车的后平叉的两侧杆的外侧面,还包括分别位于后挡泥板主体的左右两侧的后挡泥板左体以及后挡泥板右体,所述后挡泥板左体以及后挡泥板右体相临于后挡泥板主体的一端相拼合后形成一拼合部,该拼合部盖设于后挡泥板主体的后侧面,后挡泥板左体以及后挡泥板右体的另一端由所述后挡泥板主体的两侧向前延伸并罩设于所述架体的外侧面。上述结构将摩托车后挡泥板分为几大部件,除了具有上述功能和效果以外,还便于运输时的分类收纳、增加了收纳的紧密性、减少了运输车辆的损耗、节约了燃油量等等。

Description

分体式摩托车后挡泥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体式摩托车后挡泥板。
背景技术
摩托车的后挡泥板位于摩托车后车轮的后方,当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时,后挡泥板可以遮挡住飞起的石子以及沙砾等,以防止飞溅的泥沙或者石子损伤或弄脏摩托车。
请参见图1,图1为本申请人此前申请的专利名称为“具有新的后挡泥板安装状态的摩托车”的示意图。主要包括后平叉、通过一后平叉轴安装在后平叉的两侧杆101内的后车轮102以及位于后车轮102后方的后挡泥板,所述后挡泥板103包括后挡泥板主体以及两支撑件,在所述后挡泥板主体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一连接耳,所述两支撑件的后端分别通过两连接耳与所述后挡泥板主体相连,所述两支撑件的前端分别可拆卸的安装在后平叉的两根侧杆101上,所述两支撑件之间的间距大于后车轮102断面宽度。在将该后挡泥板103安装在摩托车上时,需要通过两安装座104安装在后平叉的两侧杆101的外侧,由于需防止后挡泥板103旋转,因此在安装座104上设置两个安装孔105,因此,增加了厂商为制造该安装座104的制造成本、制造时间和人力成本,并且在安装时需要通过两个安装螺栓进行安装,增加了工作员的安装时间。
并且,现有的摩托车后挡泥板由于自身的遮挡面积较小,并不能够完全遮挡住飞起的石子以及沙砾等,若增加后挡泥板主体的面积,则极大的增加了制作的复杂度,模具不能一体成型,由于后挡泥板为异形件,所占用的空间较大、不利于收纳和运输。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增大后挡泥板的遮挡面积、占用的收纳空间小、便于模具成型的分体式摩托车后挡泥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分体式摩托车后挡泥板,包括后挡泥板主体以及对称位于后挡泥板主体两侧的架体,后挡泥板主体通过该支撑架可拆卸的安装于摩托车的后平叉的两侧杆的外侧面,还包括分别位于后挡泥板主体的左右两侧的后挡泥板左体以及后挡泥板右体,所述后挡泥板左体以及后挡泥板右体相临于后挡泥板主体的一端相拼合后形成一拼合部,该拼合部盖设于后挡泥板主体的后侧面,后挡泥板左体以及后挡泥板右体的另一端由所述后挡泥板主体的两侧向前延伸并罩设于所述架体的外侧面。
作为优化,所述架体呈U形状,其具有固定于所述后挡泥板主体的内表面的底架以及由底架的两端向远离后挡泥板主体的前方延伸的两侧架;所述后挡泥板左体以及后挡泥板右体的另一端由所述后挡泥板主体的两侧向前延伸并分别罩设于所述架体的两侧架的外侧面。
作为优化,所述后挡泥板左体包括左盖板、由左盖板的左侧弯折后向前方延伸形成的左侧罩;所述后挡泥板右体包括右盖板、由右盖板的右侧弯折后向前方延伸形成的右侧罩;所述左盖板和右盖板相拼合后形成上述的拼合部,所述拼合部盖设于后挡泥板主体的后侧面上相应于所述底架的位置处。
作为优化,在后挡泥板主体上相应于拼合部的位置处设置有多个第四安装孔,在拼合部上对应于第四安装孔的位置处设置有多个第五安装孔,在架体的底架上对应于所述第四安装孔的位置处设置有多个第六安装孔;所述后挡泥板左体、后挡泥板右体以及架体分别通过各自的安装孔安装于后挡泥板主体的同一位置处。
作为优化,在左盖板以及右盖板上朝向后挡泥板主体的一面还分别设置有限位柱,在后挡泥板主体上相应于所述限位柱的位置处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柱限位配合的限位孔。
作为优化,还包括一牌照、牌照灯以及用于将牌照和牌照灯安装于后挡泥板主体的后侧面的安装台,在所述安装台上相应于所述第四安装孔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七安装孔,以使得安装台、后挡泥板左体、后挡泥板右体以及架体安装于所述后挡泥板主体的同一位置处;在所述安装台的上部设置有供牌照灯安装的第八安装孔,在安装台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侧翼,在每一侧翼上设置有供牌照安装的第九安装孔。
作为优化,还包括一光源反射器,所述光源反射器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后挡泥板主体的后侧面上未被安装牌遮挡的位置处。
作为优化,在左盖板上位于拼合边缘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卡框以及位于第一卡框两侧的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卡块位于左盖板上相临于后挡泥板主体的一面且靠近拼合边缘的位置处,所述第一卡框由左盖板向右盖板的方向延伸并超出左盖板的拼合边缘;在右盖板上相应于第一卡块的位置处以与第一卡框同样的方式设置有两第二卡框,在右盖板上相临于后挡泥板主体的一面上相应于第一卡框的位置处以与第一卡块同样的方式设置有第二卡块;拼合时,将第一卡框卡于第二卡块上,同时将第二卡框卡于第一卡块上,使第一卡框及第二卡框向相对的方向紧压。
作为优化,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靠近对应的拼合边缘的部分的厚度逐渐薄于远离拼合边缘的部分的厚度。
作为优化,所述第一卡框及第一卡块均为一个,所述第二卡框及第二卡块均为两个,拼合后,两第二卡框分别位于第一卡框的两侧。
本发明的分体式摩托车后挡泥板,将分体式摩托车后挡泥板拆分为多个部分,能够更加方便模具成型、方便分开并行制造、节约加工时间和提高加工效率。并且,由于摩托车后挡泥板为异形件,在对后挡泥板进行运输的运输过程中,所占用的空间较大、浪费的空间较多,因此将摩托车后挡泥板分为几大部件,除了具有上述功能和效果以外,还便于运输时的分类收纳、增加了收纳的紧密性、极大的节约了收纳空间,从而增加了每一次运输的数量,减少了运输的次数、进一步节约了运输的时间、减少了运输车辆的损耗、节约了燃油量等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具有新的后挡泥板安装状态的摩托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摩托车后挡泥板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摩托车后挡泥板第二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4是图3中限位柱与限位孔配合时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后挡泥板左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中后挡泥板右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2,摩托车后挡泥板包括后挡泥板主体2以及对称位于后挡泥板主体2两侧的支撑架3,后挡泥板通过该支撑架3可拆卸的安装于摩托车的后平叉的两侧杆的外侧面,两支撑架3远离后挡泥板主体2的一端分别向相对方向弯折有一第一折边301,该第一折边301用于在安装后挡泥板时与后平叉的两侧杆的下表面贴合;两支撑架3远离后挡泥板主体2的一端分别具有一用于将后挡泥板安装于后平叉两侧杆的外侧面的第一安装孔34。本方案中,所述支撑架3远离所述后挡泥板主体2的一端可拆卸地安装于后平叉的两侧杆的外侧面。当工作人员对后挡泥板进行安装时,首先将两支撑架3分别置于两侧杆的外侧面,并使第一安装孔34分别与两侧杆上的安装孔对准,此时两第一折边301正好分别位于后平叉的两侧杆的下表面;其次,通过两安装螺栓将两支撑架3远离所述后挡泥板主体2的一端固定于两侧杆的外侧面,从而将后泥挡泥板主体2安装于摩托车上。通过上述结构,无需增设安装座即可直接地将支撑架3安装在侧杆的外侧面,仅需要通过第一安装孔34和第一折边301的相互配合,即可对支撑架3进行定位,防止支撑架3旋转。
所述后挡泥板主体2呈船形结构,其整体呈与摩托车的后车轮弧度相匹配的弧状,在后挡泥板主体2上设置有若干加强筋条。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一牌照35、一牌照灯36以及一光源反射器37,它们均安装于后挡泥板主体2的后侧面(当后挡泥板安装于摩托车上后,朝向摩托车后方的一侧面)。具体地,在所述后挡泥板主体2的后侧面可拆卸的安装有一安装台38,在所述安装台38的上部分设置有供牌照35和牌照灯36共同固定的固定孔(图未示出),牌照35以及牌照灯36通过该固定孔重叠的安装于所述安装台38上。如此,可以尽可能的缩小安装台38的面积,降低安装台38占用后挡泥板主体2的面积、减少孔的开设工艺、节约制作材料等等。在所述后挡泥板主体2的后侧面的下部分开设有供所述光源反射器37安装的第三安装孔(图未示出),所述光源反射器37通过该第三安装孔安装于所述后挡泥板主体2的后侧面。如此,将牌照35、牌照灯36以及光源反射器37均安装于所述后挡泥板主体2的后侧面,不必像现有技术那样需要在摩托车上专设安装位置来安装上述牌照35、牌照灯36以及光源反射器37,减少了摩托车的安装/布置位置,使摩托车具有更多布置其它零部件的空间,并且摩托车后挡泥板的后侧面无任何遮挡物,因此能够更容易被人们发现,警示、提醒效果更佳,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增加摩托车驾驶者的行车安全。
作为优选的,在上述后挡泥板主体2的后侧面的下部分向后凸设有一安装凸块39,所述第三安装孔开设于该安装凸块39上。该安装凸块39能够使光源反射器37能够更牢固的安装在后挡泥板主体2上,并且能够增加后挡泥板主体2此部分的强度。
所述支撑架3包括一呈U形的架体,所述架体具有两侧架30以及一固定于所述后挡泥板主体2的内表面的底架33(见图3)。所述支撑架3还包括分别罩设在所述架体的两侧架30的外侧面的两侧罩32。其中:
本具体方式中,所述底架33为呈块状结构,目的在于能够与后挡泥板主体2的内侧面(安装于摩托车上后相邻于后车轮的一面)的贴合面/安装面更大,更好的使架体固定于后挡泥板主体2的内侧面。两侧架30分别由两根强度较高的条或杆(例如钢、铁等)连接于底架33相对的两侧,以与底架33一体形成U形结构。如此,可保支撑架3的强度的同时,节约制作材料。可理解的,所述侧架30的形状、制作材料等还可以根据不同实施例的需求进行变化,例如可以设计为块状、板状等。
在两侧架30上远离所述底架33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用于与对应的侧罩32固定的安装块31,所述第一折边301由两安装块31远离所述后挡泥板主体2的一端分别向相对的方向弯折形成;在两安装块31相临于对应的一侧罩32的一面上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34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安装柱台310,安装柱台310具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34连通的通孔,所述通孔与第一安装孔34同轴心,还分别开设有第二安装孔312。第二安装孔312位于所述安装块31上靠近底架33的一端,安装柱台310位于所述安装块31上远离底架33的一端。
所述侧罩32的内侧面具有一半容置侧架30的容置腔(图未示出),架体靠近侧罩32的部分位于所述容置腔中,通过此方式能够防止架体相对于侧罩32滑动、窜动、抖动等问题。本方案中,所述侧罩32靠近后挡泥板主体2的一侧可固定于后挡泥板主体2的两侧或与后挡泥板主体2一体成型。在两侧罩32的内侧面上相应于所述第二安装孔312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内螺纹安装凸台320,在所述两侧罩32上对应于所述安装柱台的位置处还同样开设有第一安装孔34。本实施例中,所述侧罩32主要用于对两侧架30进行保护、避免两侧架30因外露而引起的易生锈问题、避免架体因飞起的石子、沙砾碰撞等而引起的损伤、使用寿命降低等问题,同时还使支撑架3的一致性、整体性更好,还可以增加摩托车的美观性。可以得知的,该侧罩32并非必要技术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省掉该部件,若未设置该部件时,那么第一安装孔34则为两个,可分别直接开设于架体上远离所述后挡泥板主体2的一端。
作为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在两侧罩32上远离所述后挡泥板主体2的一端的外侧面分别设置有一限旋转三角形腔322,该限旋转三角形腔322的尖端朝向后挡泥板主体2的方向,另一端向远离后挡泥板主体2的方向延伸以使该限旋转三角形腔322与外界连通。
所述侧罩32还包括与所述限旋转三角形腔322限位配合的限旋转装饰板324,所述第一安装孔34设于所述限旋转装饰板324上对应于所述安装柱台310的位置处。当所述限旋转装饰板324与所述限旋转三角形腔322配合时,限旋转装饰板324朝向后挡泥板主体2的一部分位于所述限旋转三角形腔322内,远离所述后挡泥板主体2的一部分位于限旋转三角形腔322外,并且第一安装孔34位于所述限旋转装饰板324上未落入限旋转三角形腔322的一部分上。
在两限旋转装饰板324远离后挡泥板主体2且未落入限旋转三角形腔322的一部分向相对的方向内凹有凹陷槽326,所述第一安装孔34位于该凹陷槽326内。如此设计,凹陷槽326的槽底部与安装柱台310更贴近,使外螺纹杆能够更好的穿过安装柱台310后与后平叉螺纹固定。
在两限旋转装饰板324上远离所述后挡泥板主体2一端向相对的方向弯折有第二折边328,当两侧罩32分别罩设于所述两侧架30的外侧面时,两限旋转装饰板324的第二折边328正好位于第一折边301的下表面。
本发明实施例,在两支撑架3远离后挡泥板主体2的一端向相对的方向弯折第一折边301以及开设第一安装孔34,它们之间相互配合即能够牢固的将后挡泥板安装于摩托车的后平叉的两侧杆的外侧面上,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防止后挡泥板主体2相对于固定点转动,增加后挡泥板固定的牢固性。本实施例的结构简单、无需专门设置安装座、降低了安装的复杂度、减少了安装时间、增加了安装效率。
请参见图3至图6,本方案中的分体式摩托车后挡泥板包括后挡泥板主体以及位于后挡泥板主体两侧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结构或功能可以与上述实施例的支撑架的结构或功能相同或相似。本方案提出了一种后挡泥板的分体式结构,将后挡泥板主体分为四大部分,具体为:后挡泥板主体、架体(可与上述结构相同或相似)、分体式后挡泥板左体42(可与上述的一个侧罩结构或功能相同或相似)、分体式后挡泥板右体43(可与上述另一个侧罩结构或功能相同或相似)。本方式的重点在于后挡泥板左体42、后挡泥板右体43以及后挡泥板主体41之间的配合关系。本方案中,将分体式摩托车后挡泥板拆分为多个部分,能够更加方便模具成型、方便分开并行制造、节约加工时间和提高加工效率。并且,由于摩托车后挡泥板为异形件,在对后挡泥板进行运输的运输过程中,所占用的空间较大、浪费的空间较多,因此将摩托车后挡泥板分为几大部件,除了具有上述功能和效果以外,还便于运输时的分类收纳、增加了收纳的紧密性、极大的节约了收纳空间,从而增加了每一次运输的数量,减少了运输的次数、进一步节约了运输的时间、减少了运输车辆的损耗、节约了燃油量等等。
本方案中,分体式摩托车后挡泥板包括上述的后挡泥板主体41、后挡泥板左体42、后挡泥板右体43以及架体,所述架体的底架33固定于所述后挡泥板的内侧面,两侧架30远离所述后挡泥板主体41的一端可拆卸地固定于摩托车的后平叉的两根侧杆的外侧面;后挡泥板左体42以及后挡泥板右体43相临于后挡泥板主体41的一端相拼合后形成一拼合部,该拼合部盖设于后挡泥板主体41的后侧面上相应于底架33的位置处,后挡泥板左体42以及后挡泥板右体43的另一端由所述后挡泥板主体41的两侧向前(即安装在摩托车上后朝向摩托车后车轮的方向)延伸并分别罩设于所述架体的两侧架30外。具体地:
后挡泥板主体41的形状与第一实施例的后挡泥板主体的形状相同或相似,本方案中,在后挡泥板主体41上相应于拼合部的位置处开设有四个第四安装孔410。
所述后挡泥板左体42及后挡泥板右体43以对称的方式位于后挡泥板主体41的左右两侧,后挡泥板左体42包括左盖板421、由左盖板421的左侧弯折后向前方延伸形成的左侧罩422;所述后挡泥板右体43包括右盖板431、由右盖板431的右侧弯折后向前方延伸形成的右侧罩432。所述左盖板421和右盖板431相拼合后形成上述的拼合部。在左盖板421和右盖板431上靠近拼合的位置分别开设有两个第五安装孔44(即在拼合部上设有与第四安装孔对应的第五安装孔44),当左盖板421和右盖板431拼合后,四个第五安装孔44与所述第四安装孔410一一重合对应。在所述架体的底架33上对应于第四安装孔410的位置处开设有四个第六安装孔330。
在将所述架体、后挡泥板左体42、后挡泥板右体43以及后挡泥板主体41进行安装时,先将后挡泥板左体42和后挡泥板右体43拼合,再将该拼合部盖于所述后挡泥板主体41的后侧面并使四个第五安装孔44与四个第四安装孔410一一重合,再将架体的底架33置于后挡泥板主体41的内侧面并使四个第六安装孔330与四个第四安装孔410一一重合,然后将四个安装螺栓由后到前的分别依次穿过四个第五安装孔44、四个第四安装孔410、四个第六安装孔330后,与四个螺帽螺纹配合。采用本结构和方法,可以将架体、后挡泥板左体42、后挡泥板右体43共同安装于后挡泥板主体41的同一部位上,无需在后挡泥板主体41上开设过多安装孔,因而增加了后挡泥板主体41的强度,保证了后挡泥板的整体性,节约了安装位置和安装空间,使后挡泥板的布置更简洁,一并将四大部分同时安装,节约了安装时间,增加了安装效率。
在将后挡泥板左体42和后挡泥板右体43安装于后挡泥板主体41的后侧面时,为了便于第五安装孔44和第四安装孔410快速对准、提高安装效率,在左盖板421和右盖板431朝向后挡泥板主体41的一面还分别设置有两限位柱45(即在拼合部上设置四根限位柱),对应的,在所述后挡泥板主体41相对于所述限位柱45的位置处还开设有一一对应的四个限位孔412。在安装时,先将四根限位柱45分别插入对应的限位孔412中,防止拼合部滑动,使第五安装孔44与第四安装孔410对准,再将底架33上的第六安装孔330与第四安装孔410对准后进行安装,解决了安装孔对准难的问题。
本方案中,同样可选择的包括第一实施例的牌照灯、牌照以及光源反射器,本设计能够使得牌照灯、牌照、后挡泥板主体41、后挡泥板左体42、后挡泥板右体43以及架体共用一安装部位,从而使得分体式摩托车后挡泥板更紧凑、更节省空间。具体如下:
本分体式摩托车后挡泥板包括第一实施例中的安装台46,在安装台46上相应于四个第四安装孔410的位置一一对应的开设有四个第七安装孔。本具体实施例中,在安装台46的上部设置有供牌照灯安装的第八安装孔,在安装台46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侧翼461,在每一侧翼461上设置有供牌照安装的第九安装孔462。本实施例中,在后挡泥板主体的后侧面上未被牌照遮挡住的位置处设置有供所述光源反射器安装的第三安装孔。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或相似的,在该位置处凸设有所述安装凸块47,所述第三安装孔开设于该安装凸块47上。
关于后挡泥板左体42及后挡泥板右体43的拼合结构:
在左盖板421上相邻右盖板431的一边缘(拼合边缘)设置有第一卡框401以及位于第一卡框401两侧的第一卡块402,所述第一卡块402位于左盖板421上相临于后挡泥板主体41的一面且靠近拼合边缘的位置处,所述第一卡框401由左盖板421向右盖板431的方向延伸并超出左盖板421的拼合边缘。在右盖板431上相应于两第一卡块402的位置处以与第一卡框401同样的方式设置有两第二卡框403,在右盖板431上相临于后挡泥板主体41的一面上相应于第一卡框401的位置处以与第一卡块402同样的方式设置有第二卡块404。拼合时,将第一卡框401卡于第二卡块404上,同时将第二卡框403卡于第一卡块402上,使第一卡框401及第二卡框403向相对的方向紧压,从而能够牢固的使左盖板421和右盖板431相拼合,防止它们脱落。
作为优选的,第一卡块402和第二卡块404靠近对应的拼合边缘的部分的厚度逐渐薄于远离拼合边缘的部分的厚度,如此,第一卡框401和第二卡框403在分别卡入时,能够起到导向作用、使第一卡框401和第二卡框403能够更方便的卡入第一卡块402及第二卡块404上。
本实施例中,后挡泥板左体42、后挡泥板右体43以及架体与摩托车后平叉的两侧板的连接方式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或相似,此处便不再进行一一赘述。
本实施例为了能够对本分体式摩托车后挡泥板清楚的阐述,将每一零部件的位置、数量等均作了较细致的限定。应当理解的,它们并不能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一些实施例中,它们的数量、具体结构、形状还可以有不同的、适当的变化。例如:上述各种安装孔的数量不应被上述实例限制,第一卡框、第二卡框以及对应的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的数量、位置、形状等不应被限制。又例如上述后挡泥板主体、后挡泥板左体、后挡泥板右体以及架体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不应被上述实例限制,在不同的实例中,只要能够使它们可拆卸的安装在一起即可,上述实例仅用于使它们的紧凑性更好、更能够节约布置空间、更方便工作人员安装。牌照、牌照灯、光源反射器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可拆卸连接于后挡泥板主体上等等。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分体式摩托车后挡泥板,包括后挡泥板主体以及对称位于后挡泥板主体两侧的架体,后挡泥板主体通过该支撑架可拆卸的安装于摩托车的后平叉的两侧杆的外侧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位于后挡泥板主体的左右两侧的后挡泥板左体以及后挡泥板右体,所述后挡泥板左体以及后挡泥板右体相临于后挡泥板主体的一端相拼合后形成一拼合部,该拼合部盖设于后挡泥板主体的后侧面,后挡泥板左体以及后挡泥板右体的另一端由所述后挡泥板主体的两侧向前延伸并罩设于所述架体的外侧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摩托车后挡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呈U形状,其具有固定于所述后挡泥板主体的内表面的底架以及由底架的两端向远离后挡泥板主体的前方延伸的两侧架;所述后挡泥板左体以及后挡泥板右体的另一端由所述后挡泥板主体的两侧向前延伸并分别罩设于所述架体的两侧架的外侧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式摩托车后挡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挡泥板左体包括左盖板、由左盖板的左侧弯折后向前方延伸形成的左侧罩;所述后挡泥板右体包括右盖板、由右盖板的右侧弯折后向前方延伸形成的右侧罩;所述左盖板和右盖板相拼合后形成上述的拼合部,所述拼合部盖设于后挡泥板主体的后侧面上相应于所述底架的位置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体式摩托车后挡泥板,其特征在于:在后挡泥板主体上相应于拼合部的位置处设置有多个第四安装孔,在拼合部上对应于第四安装孔的位置处设置有多个第五安装孔,在架体的底架上对应于所述第四安装孔的位置处设置有多个第六安装孔;所述后挡泥板左体、后挡泥板右体以及架体分别通过各自的安装孔安装于后挡泥板主体的同一位置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体式摩托车后挡泥板,其特征在于:在左盖板以及右盖板上朝向后挡泥板主体的一面还分别设置有限位柱,在后挡泥板主体上相应于所述限位柱的位置处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柱限位配合的限位孔。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体式摩托车后挡泥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牌照、牌照灯以及用于将牌照和牌照灯安装于后挡泥板主体的后侧面的安装台,在所述安装台上相应于所述第四安装孔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七安装孔,以使得安装台、后挡泥板左体、后挡泥板右体以及架体安装于所述后挡泥板主体的同一位置处;在所述安装台的上部设置有供牌照灯安装的第八安装孔,在安装台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侧翼,在每一侧翼上设置有供牌照安装的第九安装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体式摩托车后挡泥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光源反射器,所述光源反射器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后挡泥板主体的后侧面上未被安装牌遮挡的位置处。
8.如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分体式摩托车后挡泥板,其特征在于:在左盖板上位于拼合边缘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卡框以及位于第一卡框两侧的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卡块位于左盖板上相临于后挡泥板主体的一面且靠近拼合边缘的位置处,所述第一卡框由左盖板向右盖板的方向延伸并超出左盖板的拼合边缘;在右盖板上相应于第一卡块的位置处以与第一卡框同样的方式设置有两第二卡框,在右盖板上相临于后挡泥板主体的一面上相应于第一卡框的位置处以与第一卡块同样的方式设置有第二卡块;拼合时,将第一卡框卡于第二卡块上,同时将第二卡框卡于第一卡块上,使第一卡框及第二卡框向相对的方向紧压。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体式摩托车后挡泥板,其特征在于: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靠近对应的拼合边缘的部分的厚度逐渐薄于远离拼合边缘的部分的厚度。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体式摩托车后挡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框及第一卡块均为一个,所述第二卡框及第二卡块均为两个,拼合后,两第二卡框分别位于第一卡框的两侧。
CN201610026126.5A 2016-01-15 2016-01-15 分体式摩托车后挡泥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7116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26126.5A CN105711696B (zh) 2016-01-15 2016-01-15 分体式摩托车后挡泥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26126.5A CN105711696B (zh) 2016-01-15 2016-01-15 分体式摩托车后挡泥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11696A true CN105711696A (zh) 2016-06-29
CN105711696B CN105711696B (zh) 2018-03-13

Family

ID=561471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26126.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711696B (zh) 2016-01-15 2016-01-15 分体式摩托车后挡泥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1169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88747A (zh) * 2018-07-20 2018-10-23 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挡泥板安装装置及摩托车
CN110177739A (zh) * 2017-01-16 2019-08-27 欧睿德国有限公司 自行车车架、特别地电动自行车用自行车车架、电动自行车和移动照明装置以及用于自行车配件的适配件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75454A (en) * 1996-07-09 1998-07-07 Harley-Davidson Motor Company Motorcycle with front fender mounting system
JP2002362457A (ja) * 2001-06-08 2002-12-18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のリヤフェンダ取付け構造
CN2771080Y (zh) * 2004-12-31 2006-04-12 重庆力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摩托车分体式前挡泥板
CN101314372A (zh) * 2007-05-31 2008-12-03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后挡泥板组合
EP2006196A1 (en) * 2007-06-21 2008-12-24 Ivan Passuello Safety release for fender
CN102030063A (zh) * 2009-09-29 2011-04-2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二轮车
CN204956757U (zh) * 2015-09-08 2016-01-13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新的后挡泥板安装状态的摩托车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75454A (en) * 1996-07-09 1998-07-07 Harley-Davidson Motor Company Motorcycle with front fender mounting system
JP2002362457A (ja) * 2001-06-08 2002-12-18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のリヤフェンダ取付け構造
CN2771080Y (zh) * 2004-12-31 2006-04-12 重庆力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摩托车分体式前挡泥板
CN101314372A (zh) * 2007-05-31 2008-12-03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后挡泥板组合
EP2006196A1 (en) * 2007-06-21 2008-12-24 Ivan Passuello Safety release for fender
CN102030063A (zh) * 2009-09-29 2011-04-2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二轮车
CN204956757U (zh) * 2015-09-08 2016-01-13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新的后挡泥板安装状态的摩托车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77739A (zh) * 2017-01-16 2019-08-27 欧睿德国有限公司 自行车车架、特别地电动自行车用自行车车架、电动自行车和移动照明装置以及用于自行车配件的适配件
US10773765B2 (en) 2017-01-16 2020-09-15 eurorad Deutschland GmbH Bicycle frame, in particular for electric bicycles, electric bicycle and mobile lighting device and adapter parts for bicycle accessories
CN108688747A (zh) * 2018-07-20 2018-10-23 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挡泥板安装装置及摩托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11696B (zh) 2018-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91499A (zh) 摩托车后挡泥板
CN105711696A (zh) 分体式摩托车后挡泥板
CN105711653A (zh) 一种增强型汽车前端框架
CN205652089U (zh) 后防撞梁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5109588B (zh) 具有新的后挡泥板安装状态的两轮机动车
CN202439770U (zh) 驾驶室前悬置固定支架
CN203064149U (zh) 用以固定马达的托架
CN2933979Y (zh) 汽车用水箱护栏
KR20160147138A (ko) 경관 구조물의 캡
CN210437301U (zh) 电动车大灯安装支架
CN100515909C (zh) 集装箱起重机吊具的功能导板
CN202899059U (zh) 一种全自动液压升降路桩
CN205022755U (zh) 发动机下护板、固定组件以及摩托车
CN206031498U (zh) 一种车的车体结构
CN105151176B (zh) 具备两种后挡泥板安装状态的两轮机动车
CN109461367A (zh) 易拆卸标牌及其安装工艺
CN216268676U (zh) 一种商用车的新型集成式尿素箱燃油箱结构
CN204573823U (zh) 后尾灯壳体结构
CN102941896A (zh) 一种链盒和后挡泥板一体结构
CN204244581U (zh) 一种大型悬臂式led交通诱导板外箱体结构
CN203052571U (zh) 抱箍灯座及灯具
CN203902457U (zh) 汽车保险杠
CN203450062U (zh) 重型汽车前保险杠
CN202987371U (zh) 链盒和后挡泥板一体结构
CN207422093U (zh) 新型雾灯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313

Termination date: 2020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