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22755U - 发动机下护板、固定组件以及摩托车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下护板、固定组件以及摩托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22755U
CN205022755U CN201520750933.2U CN201520750933U CN205022755U CN 205022755 U CN205022755 U CN 205022755U CN 201520750933 U CN201520750933 U CN 201520750933U CN 205022755 U CN205022755 U CN 2050227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gine
driving engine
backplate
flat board
guard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75093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玲
谭淮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fa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fan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fan Industr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fan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75093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227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227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2275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下护板、固定组件以及摩托车,所述发动机下护板整体呈弯折状结构,在其两端设置有用于使其可拆卸的安装于发动机上的两安装结构,当弯折状的下护板安装于发动机下方时,该弯折的部分相邻于发动机的一面与发动机的下底面之间形成一个防碰撞空间;在下护板上开设有一个用于发动机放油时方便工具对发动机下端的放油螺栓进行装卸的放油孔,所述放油孔的形状及大小与所述工具的形状及大小相匹配。上述发动机下护板能够对发动机的下底面进行保护、有效阻止飞溅的石子、泥沙等,与此同时,它的自身形状使其上表面与发动机下底面之间形成防碰撞空间,防止凸起物体直接触碰到发动机,对发动机造成直接损伤。

Description

发动机下护板、固定组件以及摩托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下护板、固定组件以及摩托车。
背景技术
摩托车的发动机安装在摩托车车架中,在发动机外安装有发动机前连板、发动机上连板和前搁脚总成,所述前搁脚总成位于发动机的侧下方。所述发动机前连板、发动机上连板、前搁脚总成和摩托车的车架整体形成一个下框结构,它们还分别通过安装件与发动机相连以使发动机位于该下框结构内。
然而,上述下框结构仅能从发动机的两侧面和上端面对发动机进行保护,发动机下底面由于设置有机油的放油螺栓,在更换机油时,需要拧下放油螺栓以将发动机内被污染的机油放出,再将新的机油输送至发动机内,因此,传统的摩托车相关技术中,摩托车发动机的下底面不能有任何遮挡部分。
但是,若不对发动机下底面进行遮蔽或者保护,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必然会有飞溅的泥沙、石子等,它们可能直接或间接的损伤发动机下底面,轻微的损害会造成放油螺栓拆装困难,严重时会造成机油泄漏,危害发动机的性能和寿命;另,若摩托车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行驶时,由于发动机离地间隙较小,容易被路面的凸起部分刮伤,导致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大大地被减短,严重时可能会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对摩托车的下底面进行保护的同时又不影响发动机机油的更换的发动机下护板、固定组件以及摩托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发动机下护板:所述下护板整体呈弯折状结构,在其两端设置有用于使其可拆卸的安装于发动机上的两安装结构,当弯折状的下护板安装于发动机下方时,该弯折的部分相邻于发动机的一面与发动机的下底面之间形成一个防碰撞空间;在下护板上开设有一个用于发动机放油时方便工具对发动机下端的放油螺栓进行装卸的放油孔,所述放油孔的形状及大小与所述工具的形状及大小相匹配。
作为优化,包括护板本体以及接于护板本体外边缘的框架。
作为优化,所述护板本体包括一平板以及接于平板一端的倾斜板;所述框架整体呈U形,其包括与倾斜板上远离平板的一端边缘相接的第一架体、与倾斜板的两相对侧边缘相接的两第二架体以及与平板的两相对侧边缘相接的第三架体;所述第二架体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架体的两端相接,所述第二架体的另一端分别沿倾斜板的两相对侧边缘向平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架体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架体的另一端相接,所述第三架体沿所述平板的两相对侧边缘设置并与平板的两相对侧边缘等长。
作为优化,所述放油孔开设于所述平板上。
作为优化,第一个安装结构包括两个相互间隔的固设于第一架体上的安装支耳,所述安装支耳的延伸端向上且向平板的方向倾斜,在所述安装支耳的延伸端上开设有一第一安装孔,所述下护板通过该安装支耳能够与摩托车的发动机前连板共用发动机安装点。
作为优化,第二个安装结构为设于平板上远离倾斜板的一端的两个第二安装孔,所述下护板通过该两个第二安装孔能够与摩托车的前搁脚总成共用发动机安装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发动机固定组件,包括发动机前连板、发动机上连板、前搁脚总成以及车架,它们相接形成一下框结构,还包括上述发动机下护板,所述发动机下护板通过其两个安装结构分别与发动机前连板和前搁脚总成共用发动机安装点,发动机下护板由此与发动机前连板、发动机上连板以及前搁脚总成形成一闭环结构,该闭环结构环于发动机外并与发动机可拆卸连接,以对发动机进行保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摩托车,包括上述的发动机固定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下护板,其自身的长度与所述发动机前连板和前搁脚总成之间的空隙宽度相应,与发动机的外形结构和尺寸相应,同时兼顾安装点而设计,从而能够对发动机的下底面进行保护、有效阻止飞溅的石子、泥沙等,与此同时,它的自身形状使其上表面与发动机下底面之间形成防碰撞空间,防止凸起物体直接触碰到发动机,对发动机造成直接损伤,同时也起到一个警示车主的作用,当凸起物体触碰到该下护板的下表面时,会产生一定声响,对车主进行提示,便于车主及时发现问题;同时,在护板本体上开设放油孔,使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下护板对发动机进行保护的同时又不影响摩托车更换机油,能够同时满足多种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发动机下护板的俯视图。
图2是图1中A-A的截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发动机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发动机下护板100:它安装于所述发动机的下方,用于对发动机的下底面进行保护,所述下护板100整体呈弯折状结构;在发动机下护板100上开设有一个用于发动机放油时方便工具对发动机下端的放油螺栓进行装卸的放油孔101,所述放油孔101的形状及大小与所述工具的形状及大小相匹配;在下护板100两端设置有用于使其可拆卸的安装于发动机上的两安装结构,当弯折状的下护板100安装于发动机下方时,该弯折的部分相邻于发动机的一面与发动机的下底面之间形成一个防碰撞空间。
本实施例中,摩托车的发动机200安装在摩托车车架400中,在发动机200外安装有发动机前连板301、发动机上连板302和前搁脚总成303,所述前搁脚总成303位于发动机200的侧下方。所述发动机前连板301、发动机上连板302以及前搁脚总成303依次相接形成一个下框结构,它们还分别通过安装结构与发动机200相连以将发动机200安装于该下框结构内,对发动机200进行保护。
所述发动机下护板100的整体长度与发动机前连板301和前搁脚总成303之间的间距相匹配,当发动机下护板100安装在发动机200的下底面后,正好弥补了发动机前连板301和前搁脚总成303之间的空隙。
具体而言,所述发动机下护板100包括有护板本体110以及接于护板本体110外边缘的框架120,护板本体110呈弯折状结构,从而使得接于护本本体外边缘的框架120与护板本体110的弯折状相匹配,使得发动机下护板100整体呈上述的弯折状结构。其中:
所述护板本体110包括一平板以及接于平板一端的倾斜板,本实施例中,所述平板与所述倾斜板一体成型,保证了它的强度和整体性。所述框架120通过焊接的方式接于所述护板本体110的外边缘上,当然,也可通过现有的任何一种固接方式设于所述护板本体110的外边缘。
所述框架120整体呈类似U形状,采用成型管件弯折而成,管件折弯成型,能够提高了下护板的强度,且管件焊接在钣金件的外边缘,对钣金件和发动机能起到防止变形的保护作用。。该框架120包括与倾斜板上远离平板的一端边缘相接的第一架体121、与倾斜板的两相对侧边缘相接的两第二架体122以及与平板的两相对侧边缘相接的第三架体123;所述第二架体122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架体121的两端相接,所述第二架体122的另一端分别沿倾斜板的两相对侧边缘向平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架体123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架体122的另一端相接,所述第三架体123沿所述平板的两相对侧边缘设置并与平板的两相对侧边缘等长。所述框架120主要用于加强下护板100,因此,它的材质可以根据不同的具体实施例的要求进行更换或者变换。
本例中,管状的第三架体123的自由端(远离第二架体122的一端)被压扁,其作用是:管状结构与发动机的安装孔过近,导致螺栓无法安装,对第三架体123的端头打扁设计,将螺栓安装位置让出,让螺栓能平整的安装在钣金件下表面。
当将发动机下护板100安装在发动机200的下端之后,下护板100的倾斜板以及折弯部分相邻于发动机200的一面与发动机200之间形成了上述的防碰撞空间,其原由是:倾斜板是根据摩托车的普通发动机200的下侧端的外形来进行设计的,它们之间正好可以让出所述的防碰撞空间。
上述的两安装结构中,第一个安装结构包括两个相互间隔的固设于第一架体121上的安装支耳102,所述安装支耳102的延伸端向上且向平板的方向倾斜,在所述安装支耳102的延伸端上开设有一第一安装孔103,所述下护板100通过该安装支耳102能够与摩托车的发动机前连板301共用发动机安装点。第二个安装结构为设于平板上远离倾斜板的一端的两个第二安装孔104,所述下护板100通过该两个第二安装孔104能够与摩托车的前搁脚总成303共用发动机安装点。
两安装支耳102之间的间隔宽度与发动机前连板301一端的两第三安装孔3011之间的宽度相一致,两安装支耳102的朝向方向与发动机前连板301相邻端的方向相匹配,如此,便于使下护板100直接安装在发动机200上的安装发动机前连板301的安装点上,使下护板100与发动机前连板301共用发动机安装点,具体可以是:先将发动机前连板301上相邻于下护板100一端的两个第三安装孔3011与发动机200上相应位置的两个安装点对准,再将两安装支耳102上的第一安装孔103分别与发动机前连板301上的两第三安装孔3011对准,再通过安装螺栓依次穿过安装支耳102上的第一安装孔103和发动机前连板301上相应的第三安装孔3011后与发动机200上的安装点进行安装配合。同样的,位于所述平板上的两第二安装孔104采用与上述相似的方法与摩托车的前搁脚总成303共用发动机安装点,此处便不再进行一一赘述。
上述的放油孔101设置在所述平板上,该放油孔101同时也可起到减重的作用,所述放油孔101并不限于附图1中的形状,它的形状和尺寸主要由放油时,放油工具的形状和尺寸决定。所述发动机下护板100安装在所述发动机200的下底面后,当需要更换发动机200机油时,将工具从下往上穿过该放油孔101,放油工具穿设在该放油孔101后,可以在其中转动,从而拆卸放油螺栓以放出发动机200内被污染的机油,再将新的机油输送至所述发动机200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发动机下护板100组件采用一根成型的管件、两个安装支耳102和下护板100焊接组成,整体设计简单、牢靠,在下护板100的设计上增加了发动机放油孔101,同时又是减重孔,减轻了整车整备质量,同时节约材料,降低了成本,制作工艺和焊接工艺简单,一致性好。
发动机下护板100有效的利用了发动机200原有的安装点进行装配,且分别与原发动机前连扳、前搁脚总成303共用安装点,装配效率高、占用空间小。该发动机下护板100结构设计简单实用,可为其它车型通用或借鉴使用。
发动机下护板100组件有效的保护了发动机200,避免了摩托车在山区骑行过程中发动机200下端与石头、烂泥路的摩擦损坏,特别是车辆在转弯时,防止了发动机200与地面的摩擦。
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下护板100,其自身的长度与所述发动机前连板301和前搁脚总成303之间的空隙宽度相应,从而能够对发动机200的下底面进行保护、有效阻止飞溅的石子、泥沙等,与此同时,它的自身形状使其上表面与发动机200下底面之间形成防碰撞空间,防止凸起物体直接触碰到发动机200,对发动机200造成直接损伤,同时也起到一个警示车主的作用,当凸起物体触碰到该下护板100的下表面时,会产生一定声响,对车主进行提示,便于车主及时发现问题;同时,在护板本体110上开设放油孔101,使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下护板100对发动机200进行保护的同时又不影响摩托车更换机油,能够同时满足多种需求。
请继续参见图3,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固定组件,包括发动机前连板301、发动机上连板302、前搁脚总成303以及车架400,它们整体形成一下框结构,还包括所述的发动机下护板100,所述发动机下护板100通过其两个安装结构分别与发动机前连板301和前搁脚总成303共用发动机安装点,发动机下护板100由此与发动机前连板301、发动机上连板302以及前搁脚总成303形成一闭环结构,该闭环结构环于发动机200外并与发动机200进行可拆卸连接,以对发动机200进行保护。
发动机前连扳301将车架400、发动机200连接;发动机上连扳302将车架400和发动机200连接;发动机200和车架400还采用两个螺栓直接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前连板301、发动机上连板302以及前搁脚总成303它们与发动机之间的连接方式或结构均可采用现有的结构。本方案中,原下框结构中增加了本发动机下护板100,为了不增加新的安装点、减少开孔时间,本发动机下护板100的各个安装孔分别对应发动机前连接板和前搁脚总成303安装于发动机200上的安装孔进行设计,使发动机下护板100与它们共用一安装点,如此,不需要对原结构进行加工,或者对发动机200重新加工安装点,即可将发动机下护板100方便地安装在发动机200上。
本方案中,发动机下护板100与发动机前连扳、发动机上连板302、前搁脚总成303形成了一个闭环整体,提高了整车的刚度、强度的同时,对发动机200起到更多的保护,大大地增加了发动机200的使用寿命,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摩托车的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包括上述的闭环的发动机固定组件。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发动机下护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护板整体呈弯折状结构,在其两端设置有用于使其可拆卸的安装于发动机上的两安装结构,当弯折状的下护板安装于发动机下方时,该弯折的部分相邻于发动机的一面与发动机的下底面之间形成一个防碰撞空间;
在下护板上开设有一个用于发动机放油时方便工具对发动机下端的放油螺栓进行装卸的放油孔,所述放油孔的形状及大小与所述工具的形状及大小相匹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下护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护板本体以及接于护板本体外边缘的框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下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板本体包括一平板以及接于平板一端的倾斜板;
所述框架整体呈U形,其包括与倾斜板上远离平板的一端边缘相接的第一架体、与倾斜板的两相对侧边缘相接的两第二架体以及与平板的两相对侧边缘相接的第三架体;所述第二架体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架体的两端相接,所述第二架体的另一端分别沿倾斜板的两相对侧边缘向平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架体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架体的另一端相接,所述第三架体沿所述平板的两相对侧边缘设置并与平板的两相对侧边缘等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下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油孔开设于所述平板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下护板,其特征在于:第一个安装结构包括两个相互间隔的固设于第一架体上的安装支耳,所述安装支耳的延伸端向上且向平板的方向倾斜,在所述安装支耳的延伸端上开设有一第一安装孔,所述下护板通过该安装支耳能够与摩托车的发动机前连板共用发动机安装点。
6.如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发动机下护板,其特征在于:第二个安装结构为设于平板上远离倾斜板的一端的两个第二安装孔,所述下护板通过该两个第二安装孔能够与摩托车的前搁脚总成共用发动机安装点。
7.一种发动机固定组件,包括发动机前连板、发动机上连板、前搁脚总成以及车架,它们相接形成一下框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发动机下护板,所述发动机下护板通过其两个安装结构分别与发动机前连板和前搁脚总成共用发动机安装点,发动机下护板由此与发动机前连板、发动机上连板以及前搁脚总成形成一闭环结构,该闭环结构环于发动机外并与发动机可拆卸连接,以对发动机进行保护。
8.一种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固定组件。
CN201520750933.2U 2015-09-25 2015-09-25 发动机下护板、固定组件以及摩托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227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50933.2U CN205022755U (zh) 2015-09-25 2015-09-25 发动机下护板、固定组件以及摩托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50933.2U CN205022755U (zh) 2015-09-25 2015-09-25 发动机下护板、固定组件以及摩托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22755U true CN205022755U (zh) 2016-02-10

Family

ID=552553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750933.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22755U (zh) 2015-09-25 2015-09-25 发动机下护板、固定组件以及摩托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2275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28992A (zh) * 2015-09-25 2015-12-09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固定组件、下护板以及摩托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28992A (zh) * 2015-09-25 2015-12-09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固定组件、下护板以及摩托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91499B (zh) 摩托车后挡泥板
CA2566946A1 (en) Front structure for vehicle
CN205022755U (zh) 发动机下护板、固定组件以及摩托车
CN202271949U (zh) 后置发动机油底壳防护罩、发动机仓及后置发动机客车
CN200957860Y (zh) 可拆式摩托车尾灯总成
CN105128992A (zh) 发动机固定组件、下护板以及摩托车
CN105711696B (zh) 分体式摩托车后挡泥板
CN105804850A (zh) 一种摩托车排气管防烫伤装置
CN203345065U (zh) 一种汽车轮罩板
CN202368732U (zh) 一种摩托车保险杠
CN202624481U (zh) 用于摩托车的油箱护罩安装结构
CN206031498U (zh) 一种车的车体结构
CN207631400U (zh) 一种摩托车挡水结构
CN201205943Y (zh) 摩托车后挡泥板与车架的连接结构
CN207955877U (zh) 后挡泥板支架
CN216185512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汽车挡泥板
CN201046750Y (zh) 摩托车后制动器总成
CN104743013B (zh) 一种摩托车后搁脚挡泥板安装结构
CN205498858U (zh) 电动车后护杠
CN202227236U (zh) 履带梁胶管护盖
CN204956755U (zh) 摩托车
CN212195353U (zh) 一种保险杠及汽车
CN201932237U (zh) 一种雨用汽车挡板
CN203094280U (zh)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保护罩
CN201896718U (zh) 一种汽车空调压缩机的防护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210

Termination date: 201909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