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64942B - 一种用于柴油尾气处理的微孔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柴油尾气处理的微孔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64942B
CN105664942B CN201610044178.5A CN201610044178A CN105664942B CN 105664942 B CN105664942 B CN 105664942B CN 201610044178 A CN201610044178 A CN 201610044178A CN 105664942 B CN105664942 B CN 1056649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pper
catalysis material
solution
micropore
aluminum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4417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64942A (zh
Inventor
杜军
戴洪湖
汪连生
王�锋
丁瑜
郭连贵
覃彩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Engineer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Engineer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ubei Engineer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1004417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64942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649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649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649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649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3/00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 B01J23/70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of the iron group metals or copper
    • B01J23/72Copp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92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of engine exhaust gases
    • B01D53/9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of engine exhaust gases by catalytic processes
    • B01D53/9445Simultaneously removing carbon monoxide, hydrocarbons or nitrogen oxides making use of three-way catalysts [TWC] or four-way-catalysts [FWC]
    • B01D53/945Simultaneously removing carbon monoxide, hydrocarbons or nitrogen oxides making use of three-way catalysts [TWC] or four-way-catalysts [FWC] characterised by a specific catalys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5/0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B01J35/6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urface properties or porosit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8/00Sources of waste gases
    • B01D2258/01Engine exhaust gases
    • B01D2258/012Diesel engines and lean burn gasoline engin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无机催化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工业化铜掺杂氧化硅柴油尾气处理的微孔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氢氧化铜和碱式碳酸铜混合物作为模板剂,溶胶凝胶法制备掺杂铜的微孔氧化硅材料。首先取碳酸铜和氢氧化铜分散于溶剂中,经超声15‑30min;其次搅拌加入硅源和碱性溶液,在60‑100℃条件下持续搅拌反应6‑24小时,所得产物在80‑100℃干燥3‑10h,最终经300‑500℃下焙烧3‑10h,得到铜掺杂的微孔催化材料。本发明采用一步法合成铜掺杂氧化硅微孔催化材料,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强,原材料价格低廉,无环境污染,可工业化生产,所制备的微孔催化材料可用于柴油机大排量尾气(NOx)的催化处理。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柴油尾气处理的微孔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机催化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柴油尾气处理的微孔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产量和保有量持续增长,其中柴油车所占比例越来越高。柴油车凭借其良好的动力性、经济型和耐久性等优点在车用动力中占据重要的位置,随着全球石油资源短缺的加剧,其重要性愈发明显。自 20世纪70年代,欧洲和日本就基本实现了载货汽车和大型客车的柴油机化。目前,欧洲轿车年产量中40%已采用柴油发动机,在法国、西班牙等更高达50%以上。因此全世界都在关注柴油车尾气排放的控制技术。
柴油机通过尾气排放的有害物主要有以碳质为核心的颗粒物(PM)、碳氢化合物(HC)、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二氧化硫(SO2),这些排放的污染物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形势越来越严峻,直接严重地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控制和减少柴油机尾气中的各类污染物的排放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的柴油机后处理技术主要采用金属氧化催化剂(DOC) 法,该法主要存在1)冷启动时HC、CO和PM排放量大;2)催化剂高温稳定性 (低于300℃)和水热稳定性不佳;3)金属硫中毒等问题。国内这块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还在实验室研发阶段,较少有产业化的推广。国内及国际市场,目前主要由国外化工大企业多垄断,比如德国的巴斯夫(BASF),英国庄信万丰等国际大型化工集团等,造成价格高,严重限制了我国柴油机行业的正常发展。
中国发明专利CN 1792430A、CN 102240570A、CN 102921448A、CN 103055875A、CN1438070A等均涉及了汽车尾气催化剂的材料制备。但目前国内专利文献中利用碳酸铜作为模板剂一步法制备微孔氧化硅催化材料用于柴油车尾气催化处理的技术尚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工业化铜掺杂氧化硅柴油尾气处理的微孔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简单、原料容易得到、价格低廉,所得催化剂活性高、热稳定性强。
微孔材料是一种孔径尺寸较介孔材料孔道更小的材料(≤2nm),具有很高比表面积(>600m2/g)的多孔多层纳米结构材料。本发明采用廉价的硅源和铜盐作为主要反应物,采用溶胶凝胶法一步制备负载铜离子的微孔氧化硅材料,充分利用铜离子催化和微孔材料的高比表面积,最大限度提高催化活性;该反应简单、可重复性强,可用于工业化批量生产。同时,该微孔材料由于孔径更小,孔道不易被柴油机所排放的微小颗粒所堵塞孔径,因此较传统的介孔和大孔 催化材料活性更强、催化稳定性更佳。目前国内外尚未见这类铜负载微孔氧化硅催化剂制备方法,特别是用于柴油车尾气净化用催化剂材料的报道。
本发明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工业化铜掺杂氧化硅柴油尾气处理的微孔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a)将5-10g碳酸铜和氢氧化铜的混合物溶于150-300g溶剂中,经超声分散 15-30min后得到模板剂溶液;
所述碳酸铜和氢氧化铜的混合物中碳酸铜和氢氧化铜的质量比为1:(4-6);
进一步,所述碳酸铜纯度为工业级,所述工业级碳酸铜主要由氢氧化铜和碱式碳酸铜组成,所述工业级碳酸铜中碱式碳酸铜的质量百分比含量在90%以上。
所述溶剂为乙醇、甲醇、异丁醇和水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任意组合。
(b)将30-80g硅源加入到步骤(a)所得模板剂溶液中,搅拌10-15分钟;
所述硅源为硅酸酯、硅烷和硅酸盐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任意组合;
进一步,所述硅源为正硅酸乙酯、正硅酸四乙酯、硅酸钾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任意组合;
(c)将pH≥13的碱性溶液加入步骤(b)所得溶液中调节溶液的pH值至12-14,然后在60-100℃条件下,持续搅拌反应6-24h;
进一步,所述碱性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溶液;
(d)将步骤(c)反应所得溶胶-凝胶物经60-100℃真空干燥4-10h,得到蓝绿色粉末,该粉末再在300-500℃、4.0×103Pa压力下焙烧3-10h,得到工业化铜掺杂氧化硅柴油尾气处理的微孔催化材料。
所得工业化铜掺杂氧化硅柴油尾气处理的微孔催化材料的平均粒径为 60-200nm,孔径为0.1-0.4nm,比表面积为800-1400m2/g;
其催化活性因素铜离子经烧结金属、络合作用吸附于微孔材料孔道内外,铜离子含量为0.05-0.12g/g。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采用一步法合成铜掺杂氧化硅微孔催化材料,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强,原材料价格低廉,无环境污染,可工业化生产,所制备的微孔催化材料可用于柴油机大排量尾气(NOx)的催化处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各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申请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但本专利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不限于此。
以下各实施例中所用的碳酸铜均为工业级,工业级碳酸铜主要由氢氧化铜和碱式碳酸铜组成,其中碱式碳酸铜的质量百分比含量在90%以上。
实施例1
一种工业化铜掺杂氧化硅柴油尾气处理的微孔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1)将6g碳酸铜和氢氧化铜的混合物(其中,碳酸铜和氢氧化铜的质量比为 1:4)溶于150g分析纯的乙醇溶剂中,经超声振荡15min后得到合成微孔氧化硅材料的模板剂溶液;
(2)将30g正硅酸乙酯(以二氧化硅计含量为28.4%左右)加入到步骤(1)所得模板剂溶液中,搅拌10分钟;
(3)将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步骤(2)所得溶液中调节溶液pH值在12 左右,然后在60℃下,持续搅拌反应12h;
(4)将步骤(3)反应所得溶胶-凝胶物经80℃真空干燥4h,得到蓝绿色粉末,该粉末再在350℃、4.0×103Pa压力下焙烧6h,得到铜掺杂的微孔催化材料。
本实施例所得微孔催化材料的平均粒径为180nm,孔径大小为0.2nm,比表面积为800m2/g;催化活性因素铜离子经烧结金属、络合作用吸附于微孔材料孔道内外,所得微孔催化材料中铜离子含量为0.05g/g。
实施例2
一种工业化铜掺杂氧化硅柴油尾气处理的微孔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1)将5g碳酸铜和氢氧化铜的混合物(其中,碳酸铜和氢氧化铜的质量比为1:5)溶于200g分析纯的甲醇溶剂中,经超声振荡20min后得到合成微孔氧化硅材料的模板剂溶液;
(2)将40g正硅酸四乙酯(以二氧化硅计含量为27.3%左右)加入到步骤(1)所得模板剂溶液中,搅拌12分钟;
(3)将pH=14的氢氧化钾溶液加入到步骤(2)所得溶液中调节溶液pH值在13 左右,然后在60℃下,持续搅拌反应18h;
(4)将步骤(3)反应所得溶胶-凝胶物经90℃真空干燥6h之后得到蓝绿色粉末,该粉末再在400℃、4.0×103Pa压力下焙烧4h,得到铜掺杂的微孔催化材料。
本实施例所得微孔催化材料的平均粒径为200nm,孔径大小为0.3nm,比表面积为950m2/g;其催化活性因素铜离子经烧结金属、络合作用吸附于微孔材料孔道内外,所得微孔催化材料中铜离子含量为0.07g/g。
实施例3
一种工业化铜掺杂氧化硅柴油尾气处理的微孔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1)将10g碳酸铜和氢氧化铜的混合物(其中,碳酸铜和氢氧化铜的质量比为1:6)溶于300g分析纯的异丁醇溶剂中,经超声振荡30min后得到合成微孔氧化硅材料的模板剂溶液;
(2)将80g质量比为1:1的正硅酸乙酯(以二氧化硅计含量为28.4%左右)和硅酸钾(以二氧化硅计含量为30.3%左右)的混合物加入到步骤(1)所得模板剂溶液中,搅拌13分钟;
(3)将pH=14的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混合溶液加入到步骤(2)所得溶液中调节溶液pH值在13左右,然后在95℃下,持续搅拌反应8h;
(4)将步骤(3)反应所得溶胶-凝胶物经90℃真空干燥5h之后得到蓝绿色粉末,该粉末再在500℃、4.0×103Pa压力下焙烧10h,得到铜掺杂的微孔催化材料。
本实施例所得微孔催化材料的平均粒径为80nm,孔径大小为0.1nm,比表面积为1200m2/g;其催化活性因素铜离子经烧结金属、络合作用吸附于微孔材料孔道内外,所得微孔催化材料中铜离子含量为0.11g/g。
实施例4
一种工业化铜掺杂氧化硅柴油尾气处理的微孔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1)将8g碳酸铜和氢氧化铜的混合物(其中,碳酸铜和氢氧化铜的质量比为1:4)溶于250g 80v/v%乙醇溶液中,经超声振荡25min后得到合成微孔氧化硅材料的模板剂溶液;
(2)将70g正硅酸四乙酯(以二氧化硅计含量为27.3%左右)加入到步骤(1)所得模板剂溶液中,搅拌14分钟;
(3)将pH=14的氢氧化钾溶液加入到步骤(2)所得溶液中调节溶液pH值在13 左右,然后在60℃下,持续搅拌反应18h;
(4)将步骤(3)反应所得溶胶-凝胶物经90℃真空干燥6h之后得到蓝绿色粉末,该粉末再在400℃、4.0×103Pa压力下焙烧3h,得到铜掺杂的微孔催化材料。
本实施例所得微孔催化材料的平均粒径为60nm,其孔径大小为0.4nm,比表面积为1300m2/g;其催化活性因素铜离子经烧结金属、络合作用吸附于微孔材料孔道内外,所得微孔催化材料中铜离子含量为0.10g/g。
实施例5
一种工业化铜掺杂氧化硅柴油尾气处理的微孔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1)将5g碳酸铜和氢氧化铜混合物(其中,碳酸铜和氢氧化铜的质量比为 1:5)溶于170g分析纯的甲醇和异丁醇混合溶剂(其中,甲醇与异丁醇的体积比为1:1)中,经超声振荡18min后得到合成微孔氧化硅材料的模板剂溶液;
(2)将30g正硅酸四乙酯(以二氧化硅计含量为27.3%左右)加入到步骤(1)所得模板剂溶液中,搅拌15分钟;
(3)将pH=13的氢氧化钾溶液加入到步骤(2)所得溶液中调节溶液pH值在13 左右,然后在60℃下,持续搅拌反应22h;
(4)将步骤(3)反应所得溶胶-凝胶物经60℃真空干燥10h之后得到蓝绿色粉末,该粉末再在300℃、4.0×103Pa压力下焙烧10h,得到铜掺杂的微孔催化材料。
本实施例所得微孔催化材料的平均粒径为190nm,其孔径大小为0.35nm,比表面积为1390m2/g;其催化活性因素铜离子经烧结金属、络合作用吸附于微孔材料孔道内外,所得微孔催化材料中铜离子含量为0.12g/g。
对比例
一种钙掺杂氧化硅柴油尾气处理的微孔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1)将10g碳酸钙溶于300g水中,经超声振荡30min制得微孔氧化硅材料的模板剂溶液;其它步骤同实施例1。
最终得到微孔催化材料,其平均粒径为360nm,其孔径大小为2.7nm,比表面积为890m2/g;其催化活性因素钙离子经烧结金属、络合作用吸附于微孔材料孔道内外,所得微孔催化材料中钙离子含量为0.115g/g。
将上述各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备的柴油尾气处理微孔催化材料在柴油车尾气排放管中柴油车尾气检测线上,采用稳态工况法检测汽车排气污染物的浓度值 (GB18285-2005标准),测试结果见表1。
表1
样品名称 HC(10-6g/L) CO(%) NO(10-6g/L)
原始值 450 2.00 2200
对比例 400 1.88 2008
实施例1 210 0.35 369
实施例2 185 0.21 258
实施例3 136 0.15 177
实施例4 161 0.19 207
实施例5 128 0.16 154
以上结果说明:通过实施例和对比例数据可以直观地看到,本发明实施例1-5制备的铜掺杂氧化硅柴油尾气处理的微孔催化材料具备良好的HC、CO、NO 的催化去除效果;而普通的微孔材料则不具备明显的催化效果。
另外,本发明中铜掺杂氧化硅柴油尾气处理的微孔催化材料均已经 300-500℃焙烧3-10h处理,因此本发明微孔催化材料具有耐300-500℃的热稳定性。为进一步证明本发明微孔催化材料热稳定性,另将各实施例和对比例中微孔催化材料置于350℃容器中并恒温保持24h,然后在柴油车尾气排放管中柴油车尾气检测线上采用稳态工况法检测汽车排气污染物的浓度值(GB18285-2005标准),测试结果见表2:
表2
样品名称 HC(10-6g/L) CO(%) NO(10-6g/L)
原始值 450 2.00 2200
对比例 410 1.89 2014
实施例1 213 0.36 370
实施例2 186 0.21 259
实施例3 139 0.14 180
实施例4 167 0.20 211
实施例5 135 0.16 159
对比表1和表2数据可以看出,经过高温处理前后,实施例1-5的铜掺杂氧化硅柴油尾气处理的微孔催化材料对HC、CO、NO的催化去除效果基本一致,从而证明本发明制备的微孔催化材料具备良好的热稳定性。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发明的若干个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工业化铜掺杂氧化硅柴油尾气处理的微孔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a)将5-10g碳酸铜和氢氧化铜的混合物溶于150-300g溶剂中,经超声分散15-30min后得到模板剂溶液;
所述碳酸铜和氢氧化铜的混合物中碳酸铜和氢氧化铜的质量比为1:4-6;
所述溶剂为乙醇、甲醇、异丁醇和水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任意组合;
(b)将30-80g硅源加入到步骤(a)所得模板剂溶液中,搅拌10-15分钟;
所述硅源为硅酸酯、硅烷和硅酸盐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任意组合;
(c)将pH≥13的碱性溶液加入步骤(b)所得溶液中调节溶液的pH值至12-14,然后在60-100℃条件下,持续搅拌反应6-24h;
(d)将步骤(c)反应所得溶胶-凝胶物经60-100℃真空干燥4-10h,得到蓝绿色粉末,该粉末再在300-500℃、4.0×103Pa压力下焙烧3-10h,得到工业化铜掺杂氧化硅柴油尾气处理的微孔催化材料;
所述工业化铜掺杂氧化硅柴油尾气处理的微孔催化材料的平均粒径为60-200nm,孔径为0.1-0.4nm,比表面积为800-1400m2/g;
所述工业化铜掺杂氧化硅柴油尾气处理的微孔催化材料中铜离子含量为0.05-0.12g/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酸铜纯度为工业级,所述工业级碳酸铜中碱式碳酸铜的质量百分比含量在90%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硅源为正硅酸乙酯、正硅酸四乙酯、硅酸钾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任意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性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溶液。
CN201610044178.5A 2016-01-23 2016-01-23 一种用于柴油尾气处理的微孔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056649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44178.5A CN105664942B (zh) 2016-01-23 2016-01-23 一种用于柴油尾气处理的微孔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44178.5A CN105664942B (zh) 2016-01-23 2016-01-23 一种用于柴油尾气处理的微孔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64942A CN105664942A (zh) 2016-06-15
CN105664942B true CN105664942B (zh) 2018-05-25

Family

ID=563021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44178.5A Active CN105664942B (zh) 2016-01-23 2016-01-23 一种用于柴油尾气处理的微孔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64942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26134A (ja) * 1992-10-13 1994-05-10 Osaka Gas Co Ltd 排ガス中の窒素酸化物の浄化方法
JP3250824B2 (ja) * 1991-09-13 2002-01-28 マツダ株式会社 NOx浄化方法
CN1973963A (zh) * 2005-11-28 2007-06-06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用于消除氮氧化物催化净化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副产物的氧化催化剂
CN103381486A (zh) * 2013-05-20 2013-11-06 河南大学 一种表面改性的核壳结构Cu@SiO2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CN103599813A (zh) * 2013-12-04 2014-02-26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用于低温scr脱硝的分子筛基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09141A (zh) * 2014-09-24 2014-12-17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一种Cu-SAPO-34分子筛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81452B2 (en) * 2009-12-15 2013-07-09 Millennium Inorganic Chemicals, Inc. Capture of volatilized vanadium and tungsten compounds in a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50824B2 (ja) * 1991-09-13 2002-01-28 マツダ株式会社 NOx浄化方法
JPH06126134A (ja) * 1992-10-13 1994-05-10 Osaka Gas Co Ltd 排ガス中の窒素酸化物の浄化方法
CN1973963A (zh) * 2005-11-28 2007-06-06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用于消除氮氧化物催化净化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副产物的氧化催化剂
CN103381486A (zh) * 2013-05-20 2013-11-06 河南大学 一种表面改性的核壳结构Cu@SiO2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CN103599813A (zh) * 2013-12-04 2014-02-26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用于低温scr脱硝的分子筛基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09141A (zh) * 2014-09-24 2014-12-17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一种Cu-SAPO-34分子筛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64942A (zh) 2016-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46022B (zh) 一种蜂窝式低温脱硝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KR20080066920A (ko) 산화 지르코늄 및 산화 프라세오디뮴 기재의 조성물을 질소산화물(nox) 트랩으로서 사용하는, 질소 산화물 함유가스의 처리 방법
CN104549475B (zh) 一种催化裂化汽油脱硫催化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12279266B (zh) 一种Cu-SSZ-13@SSZ-13核壳型分子筛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029781A (zh) 铁和铈改性β分子筛选择性还原催化剂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3084161A (zh) 铈锆铝基复合氧化物稀土储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52264B (zh) 一种用于低温条件下scr脱硝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1168125A (zh) 一种具有耐高温性能的大比表面改性氧化铝的制备方法
CN103008016B (zh) 高热稳定性氧化铝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15302B (zh) 抗中毒金属氧化物脱硝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69045B (zh) 一种粉煤灰基高性能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028429A (zh) 一种三元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473730A (zh) 一种铜基cha型硅铝分子筛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43361A (zh) 一种石墨烯促进型水滑石基脱硝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99436A (zh) 一种Cu-SSZ-39@SSZ-39核壳型分子筛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741113A (zh) 一种低成本的脱硝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0522349C (zh) 一种γ-氧化铝催化剂及其制作工艺
CN101433865A (zh) 一种渣油加氢催化剂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64128A (zh) 高热稳定改性氧化铝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37653A (zh) 一种生物基瓦砾纸状低温同步脱硝脱硫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CN102515229A (zh) 大孔容高比表面积活性氧化铝的制备方法
CN104528788B (zh) 多孔氧化铝气凝胶的制备方法
CN101208146A (zh) 使用基于金属和含二氧化硅的氧化锆的组合物催化氧化一氧化碳和烃的气体处理方法
CN105664942B (zh) 一种用于柴油尾气处理的微孔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580730A (zh) 一种净化汽车尾气用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