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12195B - 紫外线吸收性聚碳酸酯 - Google Patents

紫外线吸收性聚碳酸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12195B
CN105612195B CN201480054778.9A CN201480054778A CN105612195B CN 105612195 B CN105612195 B CN 105612195B CN 201480054778 A CN201480054778 A CN 201480054778A CN 105612195 B CN105612195 B CN 1056121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number
alkyl
hydroxyl
atom
stra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5477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12195A (zh
Inventor
根岸由典
野村和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dek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Denka Kogy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Denka Kogyo KK filed Critical Asahi Denka Kogyo KK
Publication of CN1056121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121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121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1219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04Aromatic polycarbonates
    • C08G64/06Aromatic polycarbonates not containing aliphatic unsaturation
    • C08G64/08Aromatic polycarbonates not containing aliphatic unsaturation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or oxygen
    • C08G64/12Aromatic polycarbonates not containing aliphatic unsaturation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or oxygen containing nitro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04Aromatic polycarbonates
    • C08G64/06Aromatic polycarbonates not containing aliphatic unsaturation
    • C08G64/14Aromatic polycarbonates not containing aliphatic unsaturation containing a chain-terminating or -crosslinking ag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20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 C08G64/26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using halocarbonates
    • C08G64/28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using halocarbonates and pheno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9/00Compositions of polycarbonat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1/00Properties
    • C08L2201/08Stabilised against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r oxyd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666/00Composition of polymers characterized by a further compound in the blend, being 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natural resins, waxes or and bituminous materials,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inorganic substances or characterized by their function in the composition
    • C08L2666/66Substanc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unction in the composition
    • C08L2666/78Stabilisers against oxidation, heat, light or ozon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具有紫外线吸收性、加工时性能不降低、不污染加工设备,且耐热性优异、进而耐候性也优异的聚碳酸酯。一种紫外线吸收性聚碳酸酯,其特征在于,其由下述通式(1)表示。式(1)中,n表示2~300的整数、B1表示碳原子数2~10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叉基等、R1~R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等。A1及A2各自独立地表示下述通式(2)所示的基团等。式(2)中,G1表示碳原子数1~18的直链或支链的亚烷基等。R5~R8表示碳原子数1~12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等。R9及R10表示碳原子数1~12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等。R11表示氢原子等。式(3)中,R12、R13表示氢原子等。

Description

紫外线吸收性聚碳酸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紫外线吸收性的耐候性优异的聚碳酸酯。
背景技术
聚碳酸酯树脂作为耐热性、耐冲击性、透明性等优异的工程塑料,被广泛用于例如光学部件、机械部件、电气·电子部件,汽车部件、树脂玻璃、建材等的用途。但是,聚碳酸酯树脂的耐候性是不充分的,暴露在紫外线中时引起分子量降低、黄变等,存在容易劣化的问题。尤其是在室外使用的情况下,其耐候性存在问题。
为了改善该聚碳酸酯树脂的耐候性,进行了向聚碳酸酯树脂添加紫外线吸收剂的方法。作为这些紫外线吸收剂,可列举出二苯甲酮系、苯并三唑系、三嗪系、氰基丙烯酸酯系等以往公知的紫外线吸收剂。
但是,这些添加以往的紫外线吸收剂的方法存在如下的耐热性的问题:由于树脂的加工时(挤出、注射成形等)的热,导致紫外线吸收剂产生热分解、或挥发,其效力降低、或污染加工设备。另外,在室外使用时也存在紫外线吸收剂缓慢地挥发、得不到长期的耐候性这样的问题。
对此,专利文献1~4中作为防止该紫外线吸收剂的挥发的方法,公开了使紫外线吸收剂共聚的方法。但是它们的耐候性尚不充分。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49-9959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20133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3-39326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6-10777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紫外线吸收性、加工时性能不降低、不污染加工设备,耐热性优异、进而耐候性也优异的聚碳酸酯。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具有特定的结构的聚碳酸酯可以解决上述课题,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紫外线吸收性聚碳酸酯的特征在于,其由下述通式(1)表示。
式(1)中,n表示2~300的整数,
B1表示碳原子数2~10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叉基、碳原子数1~10的亚烷基、碳原子数6~12的亚芳基、碳原子数7~20的芳基取代亚烷基、碳原子数8~20的芳基取代烷叉基、碳原子数3~15的环烷叉基、碳原子数3~15的环亚烷基、碳原子数10~20的烷叉基-亚芳基-烷叉基、氧原子、硫原子、羰基、磺酰基或直接键合,
R1~R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原子、碳原子数1~12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碳原子数3~8的环烷基、碳原子数6~18的芳基、碳原子数7~18的烷芳基或碳原子数7~18的芳烷基。
A1及A2各自独立地表示下述通式(2)表示的基团、氢原子或下述通式(3)表示的基团。其中,A1及A2中的至少一种为下述通式(2)表示的基团。
式(2)中,G1表示以卤原子、碳原子数1~18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18的直链或支链的烷氧基取代的碳原子数1~18的直链或支链的亚烷基,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18的直链或支链的亚烷基。该亚烷基可以被氧原子、硫原子、羰基、酯基、酰胺基或亚氨基中断,也可以组合上述的取代及中断。
R5~R8各自独立地表示以羟基、卤原子、碳原子数1~12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12的烷氧基取代的碳原子数1~12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12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以羟基、卤原子、碳原子数1~12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12的烷氧基取代的碳原子数1~12的直链或支链的烷氧基;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12的直链或支链的烷氧基;以羟基、卤原子、碳原子数1~12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12的烷氧基取代的碳原子数3~8的环烷基;未取代的碳原子数3~8的环烷基;以羟基、卤原子、碳原子数1~12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12的烷氧基取代的碳原子数2~8的烯基;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8的烯基;以羟基、卤原子、碳原子数1~12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12的烷氧基取代的碳原子数6~18的芳基;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18的芳基;以羟基、卤原子、碳原子数1~12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12的烷氧基取代的碳原子数7~18的烷芳基;未取代的碳原子数7~18的烷芳基;以羟基、卤原子、碳原子数1~12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12的烷氧基取代的碳原子数7~18的芳烷基;未取代的碳原子数7~18的芳烷基;或氢原子。该烷基、烷氧基、环烷基、烯基、芳基、烷芳基以及芳烷基可以被氧原子、硫原子、羰基、酯基、酰胺基或亚氨基中断,也可以组合上述的取代及中断。
R9及R10各自独立地表示以羟基、卤原子、碳原子数1~12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12的烷氧基取代的碳原子数1~12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12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以羟基、卤原子、碳原子数1~12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12的烷氧基取代的碳原子数1~12的直链或支链的烷氧基;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12的直链或支链的烷氧基;以羟基、卤原子、碳原子数1~12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12的烷氧基取代的碳原子数3~8的环烷基;未取代的碳原子数3~8的环烷基;以羟基、卤原子、碳原子数1~12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12的烷氧基取代的碳原子数2~8的烯基;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8的烯基;以羟基、卤原子、碳原子数1~12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12的烷氧基取代的碳原子数6~18的芳基;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18的芳基;以羟基、卤原子、碳原子数1~12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12的烷氧基取代的碳原子数7~18的烷芳基;未取代的碳原子数7~18的烷芳基;以羟基、卤原子、碳原子数1~12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12的烷氧基取代的碳原子数7~18的芳烷基;未取代的碳原子数7~18的芳烷基;氢原子或羟基。该烷基、烷氧基、环烷基、烯基、芳基、烷芳基以及芳烷基可以被氧原子、硫原子、羰基、酯基、酰胺基或亚氨基中断,也可以组合上述的取代及中断。
另外,也可以是R5、R7、R9所示的基团中相邻的2个基团连结并与各自所键合的碳原子一起形成5~7元环,也可以是R6、R8、R10所示的基团中相邻的2个基团连结并与各自所键合的碳原子一起形成5~7元环。
R11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12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
另外,在*位置与通式(1)键合。
式(3)中、R12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9的烷基或碳原子数7~18的芳烷基。R13表示氢原子或甲基。另外,在*位置与通式(1)键合。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紫外线吸收性聚碳酸酯,优选以下述式表示的物质。
式(4)中,n表示2~300的整数,A1及A2各自独立地表示下述通式(5)表示的基团、氢原子或前述通式(3)表示的基团。其中,A1及A2中的至少一种为下述通式(5)表示的基团。
式(5)中,G1表示以卤原子、碳原子数1~18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18的直链或支链的烷氧基取代的碳原子数1~18的直链或支链的亚烷基,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18的直链或支链的亚烷基。该亚烷基可以被氧原子、硫原子、羰基、酯基、酰胺基或亚氨基中断,也可以组合上述的取代及中断。
R5、R6、R9及R10各自独立地表示以羟基、卤原子、碳原子数1~12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12的烷氧基取代的碳原子数1~12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12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以羟基、卤原子、碳原子数1~12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12的烷氧基取代的碳原子数1~12的直链或支链的烷氧基;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12的直链或支链的烷氧基;以羟基、卤原子、碳原子数1~12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12的烷氧基取代的碳原子数3~8的环烷基;未取代的碳原子数3~8的环烷基;以羟基、卤原子、碳原子数1~12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12的烷氧基取代的碳原子数2~8的烯基;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8的烯基;以羟基、卤原子、碳原子数1~12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12的烷氧基取代的碳原子数6~18的芳基;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18的芳基;以羟基、卤原子、碳原子数1~12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12的烷氧基取代的碳原子数7~18的烷芳基;未取代的碳原子数7~18的烷芳基;以羟基、卤原子、碳原子数1~12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12的烷氧基取代的碳原子数7~18的芳烷基;未取代的碳原子数7~18的芳烷基或氢原子。该烷基、烷氧基、环烷基、烯基、芳基、烷芳基以及芳烷基可以被氧原子、硫原子、羰基、酯基、酰胺基或亚氨基中断,也可以组合上述的取代及中断。
另外,在*位置与通式(4)键合。
本发明的紫外线吸收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特征在于,其是向上述的紫外线吸收性聚碳酸酯添加合成树脂用添加剂而成。
本发明的耐候性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特征在于,其是将上述的紫外线吸收性聚碳酸酯添加在热塑性树脂中而成。
本发明的紫外线吸收性聚碳酸酯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在下述通式(6)表示的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与碳酸酯前体的聚合反应时,添加下述通式(7)表示的三嗪化合物。
式(6)中,B1与前述通式(1)中的B1相同,R1~R4与前述通式(1)中的R1~R4相同。
式(7)中,G1与前述通式(2)中的G1相同,R5~R8与前述通式(2)中的R5~R8相同,R9及R10与前述通式(2)中的R9及R10相同,R11与前述通式(2)中的R11相同。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具有紫外线吸收性、加工时性能不降低、不污染加工设备,耐热性优异、进而耐候性优异的聚碳酸酯树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针对本发明详细进行叙述。
前述通式(1)中,作为B1可以采用的碳原子数2~10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叉基,例如可列举出乙叉基、丙叉基、异丙叉基、丁叉基、戊叉基、己叉基、庚叉基、辛叉基、壬叉基、癸叉基等。
作为碳原子数1~10的亚烷基的例子,可列举出亚甲基、亚乙基、亚丙基、亚丁基、亚戊基、亚己基、亚庚基、亚辛基、亚壬基、亚癸基等。
作为碳原子数6~12的亚芳基的例子,可列举出亚苯基、亚甲苯基、亚二甲苯基、亚萘基、亚联苯基。
作为碳原子数7~20的芳基取代亚烷基的例子,可列举出苯基亚甲基、二苯基亚乙基等。
作为碳原子数8~20的芳基烷叉基,可列举出1-苯基-1-乙叉基、1-苯基-2-丙叉基等。
作为碳原子数3~15的环烷叉基的例子,可列举出环戊叉基、环己叉基。
作为碳原子数3~15的环亚烷基的例子,可列举出1,3-环亚戊基、1,4-环亚己基等。
作为碳原子数10~20的烷叉基-亚芳基-烷叉基的例子,可列举出间二异丙叉基亚苯基、对二异丙叉基亚苯基等。
从聚碳酸酯的耐热性、耐候性及耐冲击性的观点出发,B1优选异丙叉基。
前述通式(1)中,作为R1~R4可以采用的碳原子数1~12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例如可列举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戊基、叔戊基、己基、辛基、仲辛基、叔辛基、2-乙基己基、癸基、十一烷基、十二烷基等直链或支链烷基。
作为碳原子数3~8的环烷基的例子,可列举出环丙基、环戊基、环己基、环庚基、环辛基等。
作为碳原子数6~18的芳基的例子,可列举出苯基、萘基、联苯基等。
作为碳原子数7~18的烷芳基的例子,可列举出甲基苯基、二甲基苯基、乙基苯基、辛基苯基等。
作为碳原子数7~18的芳烷基的例子,可列举出苄基、2-苯基乙基、1-甲基-1-苯基乙基、2-苯基丙烷-2-基等。
从耐热性、耐候性及耐冲击性的物性的观点出发,R1~R4优选为氢原子。
通式(1)中,从耐热性、耐候性的观点出发,优选A1及A2二者均为通式(2)表示的基团。
前述通式(2)中,作为G1可以采用的碳原子数1~18的直链或支链的亚烷基,例如可列举出亚甲基、亚乙基、亚丙基、亚丁基、亚戊基、亚己基、亚庚基、亚辛基、亚壬基、亚癸基、亚十一烷基、亚十二烷基、亚十三烷基、亚十四烷基、亚十五烷基、亚十六烷基、亚十七烷基、亚十八烷基等。作为可以对该亚烷基进行取代的碳原子数1~18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例如可列举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戊基、叔戊基、己基、辛基、仲辛基、叔辛基、2-乙基己基、癸基、十一烷基、十二烷基、十三烷基、十四烷基、十五烷基、十六烷基、十七烷基、十八烷基。作为碳原子数1~18的直链或支链的烷氧基,可列举出与前述烷基对应的烷氧基。作为G1,优选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10的直链或支链亚烷基、被碳原子数1~10的直链或支链烷氧基取代的碳原子数1~10的支链亚烷基。
前述通式(2)中,作为R5~R10的碳原子数1~12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的例子,可列举出与前述烷基相同的基团。作为碳原子数1~12的直链或支链的烷氧基的例子,可列举出与前述烷氧基相同的基团。作为碳原子数3~8的环烷基的例子,可列举出与前述环烷基相同的基团。作为碳原子数2~8的烯基的例子,可列举出与前述烷基对应的烯基。作为碳原子数6~18的芳基的例子,可列举出与前述芳基相同的基团。作为碳原子数7~18的烷芳基的例子,可列举出与前述烷芳基相同的基团。作为碳原子数7~18的芳烷基的例子,可列举出与相同的前述芳烷基基团。对于可以取代它们的碳原子数1~12的烷基,可列举出与前述烷基相同的基团。对于碳原子数1~12的烷氧基可列举出与前述烷基对应的烷氧基。
通式(2)中,从耐热性和耐候性的观点出发,R5及R6优选氢原子、烷基或芳基,特别优选氢原子、甲基、苯基。从耐热性和耐候性的观点出发,R7及R8优选氢原子或烷基、更优选氢原子或甲基。从耐热性和耐候性的观点出发,R9及R10优选氢原子、烷基或羟基,更优选氢原子、甲基、羟基,最优选氢原子或甲基。
前述通式(2)中,作为R11的碳原子数1~12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的例子,可列举出与前述烷基相同的基团。从耐热性和耐候性的观点出发,R11优选氢原子或甲基、更优选为氢原子。
前述通式(3)中,作为R12的碳原子数1~9的烷基的例子,可列举出前述烷基之中的碳原子数1~9的基团,作为碳原子数7~18的芳烷基的例子,可列举出苄基、2-苯基乙基、1-甲基-1-苯基乙基、2-苯基丙烷-2-基等。从耐热性的观点出发,R12优选叔丁基、2-苯基丙烷-2-基。
通式(1)表示的紫外线吸收性聚碳酸酯之中,从耐热性、耐候性及耐冲击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下述通式(4)表示的物质。
式(4)中,n表示2~300的整数,A1及A2彼此可以相同或不同,为下述通式(5)表示的基团、氢原子或前述通式(3)表示的基团。其中,A1及A2中的至少一者为下述通式(5)表示的基团。
式(5)中,G1、R5及R6、R9及R10与上述相同。另外,在*位置与通式(4)键合。
另外,前述通式(4)中,从耐候性的观点出发,优选A1及A2两者均为通式(5)表示的基团。
从耐热性和耐候性的观点出发,R5及R6优选氢原子、烷基或芳基,更优选氢原子、甲基、苯基。
从耐热性和耐候性的观点出发,R9及R10优选氢原子或烷基,更优选氢原子或甲基。
作为本发明的通式(1)表示的紫外线吸收性聚碳酸酯,例如可列举出下述的化合物No.1~No.8等化合物。
n表示2~300的整数。
n表示2~300的整数。
n表示2~300的整数。
n表示2~300的整数。
n表示2~300的整数。
n表示2~300的整数。
n表示2~300的整数,X1表示C12H25基和/或C13H27基。
n表示2~300的整数。
接着,针对本发明的紫外线吸收性聚碳酸酯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在下述通式(6)表示的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与碳酸酯前体的聚合反应时,添加下述通式(7)的三嗪化合物来制造本发明的紫外线吸收性聚碳酸酯即可。
式(6)中、B1、R1~R4与上述通式(1)相同。
式(7)中,G1、R5~R8、R9及R10、R11与上述通式(2)相同。
列举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通式(6)表示的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的例子时,例如可列举出:2,2-双(4-羟基苯基)丙烷(=双酚A)、2,2-双(3,5-二溴-4-羟基苯基)丙烷(=四溴双酚A)、双(4-羟基苯基)甲烷、1,1-双(4-羟基苯基)乙烷、2,2-双(4-羟基苯基)丁烷、2,2-双(4-羟基苯基)辛烷、2,2-双(4-羟基-3-甲基苯基)丙烷、1,1-双(3-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烷、2,2-双(4-羟基-3,5-二甲基苯基)丙烷、2,2-双(3-溴-4-羟基苯基)丙烷、2,2-双(3,5-二氯-4-羟基苯基)丙烷、2,2-双(3-苯基-4-羟基苯基)丙烷、2,2-双(3-环己基-4-羟基苯基)丙烷、1,1-双(4-羟基苯基)-1-苯基乙烷、双(4-羟基苯基)二苯基甲烷、2,2-双(4-羟基苯基)-1,1,1-三氯丙烷、2,2-双(4-羟基苯基)-1,1,1,3,3,3-六氯丙烷、2,2-双(4-羟基苯基)-1,1,1,3,3,3-六氟丙烷等双(羟基芳基)烷烃类;
1,1-双(4-羟基苯基)环戊烷、1,1-双(4-羟基苯基)环己烷、1,1-双(4-羟基苯基)-3,3,5-三甲基环己烷等双(羟基芳基)环烷烃类;
9,9-双(4-羟基苯基)芴、9,9-双(4-羟基-3-甲基苯基)芴等含有Cardo结构的双酚类;4,4’-二羟基二苯基醚、4,4’-二羟基-3,3’-二甲基二苯基醚等二羟基二芳基醚类;
4,4’-二羟基二苯基硫醚、4,4’-二羟基-3,3’-二甲基二苯基硫醚等二羟基二芳基硫醚类;4,4’-二羟基二苯基亚砜、4,4’-二羟基-3,3’-二甲基二苯基亚砜等二羟基二芳基亚砜类;
4,4’-二羟基二苯基砜、4,4’-二羟基-3,3’-二甲基二苯基砜等二羟基二芳基砜类;氢醌、间苯二酚、4,4’-二羟基二苯基等。
它们之中,优选双(4-羟基苯基)烷烃类,特别是从耐冲击性的观点出发,优选2,2-双(4-羟基苯基)丙烷[=双酚A]。这些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可以使用1种或以任意的比例并用2种以上。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作为与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进行聚合反应的碳酸酯前体,可以使用羰基卤化物、碳酸酯、卤代甲酸酯等。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出:碳酰氯;三碳酰氯(碳酸双(三氯甲酯))等碳酰氯衍生物;碳酸二苯酯、碳酸二甲苯酯等碳酸二芳基酯类;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等碳酸二烷基酯类;二元酚的二卤代甲酸酯等。另外,这些碳酸酯前体也可以使用1种或以任意的比例并用2种以上。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通式(7)的化合物是作为目标的前述通式(1)的化合物中的通式(2)的基团的*部分变为OH基的化合物。通过用该通式(7)的化合物代替以往公知的聚碳酸酯的聚合方法中使用的末端终止剂(分子量调节剂)或将其与末端终止剂并用,从而使通式(2)的基团键合于聚碳酸酯的末端,可以得到目标产物。作为末端终止剂,如下所述,可以使用带来通式(3)表示的结构这样的具有一价酚性羟基的化合物。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使通式(6)的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与碳酸酯前体、进而与通式(7)的化合物反应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采用以往公知的任意的方法。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出界面聚合法、熔融酯交换法、吡啶法、环状碳酸酯化合物的开环聚合法、预聚物的固相酯交换法等。
作为这些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的代表的制造方法,首先针对界面聚合法进行说明。
该制造方法中的聚合反应在对反应为非活性的有机溶剂、及碱水溶液的存在下,通常将pH保持在9以上,使用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末端终止剂以及根据需要使用用于防止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的氧化的抗氧化剂,与碳酰氯反应后,添加叔胺或季铵盐等聚合催化剂进行界面聚合,由此得到聚碳酸酯。
本发明中,作为该末端终止剂,使用通式(7)的化合物即可。
通式(7)的化合物的添加只要是从碳酰氯化时至聚合反应开始时之间即可,没有特别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反应温度例如为0~40℃、反应时间例如为几分钟(例如,10分钟)~几小时(例如,6小时)。
作为对反应为非活性的有机溶剂,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出: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氯仿、一氯苯、二氯苯等氯化烃等;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烃等。另外作为碱水溶液中使用的碱化合物,可列举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碱金属的氢氧化物。
作为与通式(7)的化合物并用而使用的末端终止剂,例如可列举出具有一价的酚羟基的化合物,具体而言,可列举出间甲基苯酚、对甲基苯酚、间丙基苯酚、对丙基苯酚、对叔丁基苯酚、及对长链烷基取代苯酚等。
作为聚合催化剂,可列举出三甲基胺、三乙基胺、三丁基胺、三丙基胺、三己基胺、吡啶等叔胺类;三甲基苄基氯化铵、四甲基氯化铵、三乙基苄基氯化铵等季铵盐等。
另外,也可以使用三碳酰氯(碳酸双(三氯甲酯))等代替碳酰氯,同样地在溶液中进行反应。
接着,针对熔融酯交换法进行说明。该制造方法中的聚合反应例如为碳酸二酯与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的酯交换反应。作为碳酸二酯,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出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二叔丁酯等碳酸二烷基酯化合物、碳酸二苯基酯及碳酸二甲苯基酯等取代碳酸二苯基酯等。作为碳酸二酯,其中优选碳酸二苯基酯、取代碳酸二苯基酯等,特别优选碳酸二苯基酯。
熔融酯交换法中,作为末端终止剂也使用通式(7)的化合物。也可以并用上述的具有一价酚羟基的末端终止剂。通过熔融酯交换法制造聚碳酸酯时,通常,使用酯交换催化剂。酯交换催化剂可以任意地使用以往公知的物质,其中具体而言,例如优选碱金属化合物以及/或碱土金属化合物。另外,也可以辅助性地并用碱性硼化合物、碱性磷化合物、碱性铵化合物或胺系化合物等碱性化合物。
对于使用上述原料的酯交换反应,通常在100~320℃的温度下进行反应,最终在2mmHg以下的减压下边去除芳香族羟基化合物等副产物边进行熔融缩聚反应即可。
熔融缩聚可以通过间歇式、连续式中的任一方法进行。其中,考虑到本发明中使用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的稳定性等时,优选通过连续式进行。作为熔融酯交换法中使用的催化剂失活剂,优选使用中和该酯交换反应催化剂的化合物,例如含有硫的酸性化合物或由其形成的衍生物。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通过调节通式(7)的化合物的量,能够调节所得聚碳酸酯的分子量。
本发明的紫外线吸收性聚碳酸酯优选配混合成树脂用添加剂,以紫外线吸收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形式使用。
其中,本发明的紫外线吸收性聚碳酸酯具有紫外线吸收性,因此无需特意配混紫外线吸收剂,但也可以与其他紫外线吸收剂并用。
作为合成树脂用添加剂的例子,可列举出酚系抗氧化剂、磷系抗氧化剂、硫醚系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受阻胺系光稳定剂、含有三嗪环的化合物、金属氢氧化物、磷酸酯系阻燃剂、缩合磷酸酯系阻燃剂、磷酸酯系阻燃剂、无机磷系阻燃剂、(聚)磷酸盐系阻燃剂、卤素系阻燃剂、硅系阻燃剂、氧化锑、无机系阻燃助剂、有机系阻燃助剂、抗静电剂、润滑剂、成核剂、增塑剂、脱模剂、增容剂、发泡剂、光吸收性色素、颜料、染料、加工助剂、金属非活性化剂、无机微粒、抗菌剂、防霉剂、填充剂、填料等。
作为上述酚系抗氧化剂,例如可列举出:2,6-二叔丁基-对甲酚、2,6-二苯基-4-十八烷氧基苯酚、二硬脂基(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膦酸酯、1,6-六亚甲基双[(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胺]、4,4’-硫代双(6-叔丁基-间甲酚)、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2,2’-亚甲基双(4-乙基-6-叔丁基苯酚)、4,4’-丁叉基双(6-叔丁基-间甲酚)、2,2’-乙叉基双(4,6-二叔丁基苯酚)、2,2’-乙叉基双(4-仲丁基-6-叔丁基苯酚)、1,1,3-三(2-甲基-4-羟基-5-叔丁基苯基)丁烷、1,3,5-三(2,6-二甲基-3-羟基-4-叔丁基苄基)异氰脲酸酯、1,3,5-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异氰脲酸酯、1,3,5-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2,4,6-三甲基苯、2-叔丁基-4-甲基-6-(2-丙烯酰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苄基)苯酚、硬脂基(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四[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甲基]甲烷、硫代二乙二醇双[(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1,6-六亚甲基双[(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双[3,3-双(4-羟基-3-叔丁基苯基)丁酸]二醇酯、双[2-叔丁基-4-甲基-6-(2-羟基-3-叔丁基-5-甲基苄基)苯基]对苯二甲酯、1,3,5-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氧基乙基]异氰脲酸酯、3,9-双[1,1-二甲基-2-{(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酰氧基}乙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三乙二醇双[(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酸酯]等。这些酚系抗氧化剂的添加量相对于紫外线吸收性聚碳酸酯100质量份优选为0.001~10质量份、更优选为0.05~5质量份。
作为上述磷系抗氧化剂,例如可列举出三壬基苯基亚磷酸酯、三[2-叔丁基-4-(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硫代)-5-甲基苯基]亚磷酸酯、三癸基亚磷酸酯、辛基二苯基亚磷酸酯、二(癸基)单苯基亚磷酸酯、二(十三烷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二(壬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双(2,4-二叔丁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双(2,4,6-三叔丁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双(2,4-二枯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四(十三烷基)异丙叉基二酚二亚磷酸酯、四(十三烷基)-4,4’-正丁叉基双(2-叔丁基-5-甲基苯酚)二亚磷酸酯、六(十三烷基)-1,1,3-三(2-甲基-4-羟基-5-叔丁基苯基)丁烷三亚磷酸酯、四(2,4-二叔丁基苯基)联亚苯基二亚膦酸酯、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2,2’-亚甲基双(4,6-叔丁基苯基)-2-乙基己基亚磷酸酯、2,2’-亚甲基双(4,6-叔丁基苯基)-十八烷基亚磷酸酯、2,2’-乙叉基双(4,6-二叔丁基苯基)氟代亚磷酸酯、三(2-[(2,4,8,10-四叔丁基二苯并[d,f][1,3,2]二噁磷环庚烷-6-基)氧]乙基)胺、2-乙基-2-丁基丙二醇与2,4,6-三叔丁基苯酚的亚磷酸酯等。这些磷系抗氧化剂的添加量相对于紫外线吸收性聚碳酸酯100质量份优选为0.001~10质量份、更优选为0.05~5质量份。
作为上述硫醚系抗氧化剂,例如可列举出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硫代二丙酸二肉豆蔻酯、硫代二丙酸二硬脂酯等硫代二丙酸二烷基酯类、以及、季戊四醇四(β-烷基硫代丙酸)酯类。这些硫醚系抗氧化剂的添加量相对于紫外线吸收性聚碳酸酯100质量份优选为0.001~10质量份、更优选为0.05~5质量份。
作为上述紫外线吸收剂,例如可列举出2,4-二羟基二苯甲酮、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辛氧基二苯甲酮、5,5’-亚甲基双(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等2-羟基二苯甲酮类;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2’-羟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2’-羟基-5’-叔辛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5’-二枯基苯基)苯并三唑、2,2’-亚甲基双(4-叔辛基-6-(苯并三唑基)苯酚)、2-(2’-羟基-3’-叔丁基-5’-羧基苯基)苯并三唑等2-(2’-羟基苯基)苯并三唑类;水杨酸苯酯、间苯二酚单苯甲酸酯、2,4-二叔丁基苯基-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酯、2,4-二叔戊基苯基-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酯、十六烷基-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酯等苯甲酸酯类;2-乙基-2’-乙氧基草酰替苯胺、2-乙氧基-4’-十二烷基草酰替苯胺等取代草酰替苯胺类;乙基-α-氰基-β,β-二苯基丙烯酸酯、甲基-2-氰基-3-甲基-3-(对甲氧基苯基)丙烯酸酯等氰基丙烯酸酯类;2-(2-羟基-4-辛氧基苯基)-4,6-双(2,4-二叔丁基苯基)-均三嗪、2-(2-羟基-4-甲氧基苯基)-4,6-二苯基-均三嗪、2-(2-羟基-4-丙氧基-5-甲基苯基)-4,6-双(2,4-二叔丁基苯基)-均三嗪等三芳基三嗪类。这些紫外线吸收剂的添加量相对于紫外线吸收性聚碳酸酯100质量份优选为0.001~30质量份、更优选为0.05~10质量份。
作为上述受阻胺系光稳定剂,例如可列举出:2,2,6,6-四甲基-4-哌啶基硬脂酸酯、1,2,2,6,6-五甲基-4-哌啶基硬脂酸酯、2,2,6,6-四甲基-4-哌啶基苯甲酸酯、双(2,2,6,6-四甲基-4-哌啶基)癸二酸酯、双(1,2,2,6,6-四甲基-4-哌啶基)癸二酸酯、双(1-辛氧基-2,2,6,6-四甲基-4-哌啶基)癸二酸酯、四(2,2,6,6-四甲基-4-哌啶基)-1,2,3,4-丁烷四羧酸酯、四(1,2,2,6,6-五甲基-4-哌啶基)-1,2,3,4-丁烷四羧酸酯、双(2,2,6,6-四甲基-4-哌啶基)·二(十三烷基)-1,2,3,4-丁烷四羧酸酯、双(1,2,2,6,6-五甲基-4-哌啶基)·二(十三烷基)-1,2,3,4-丁烷四羧酸酯、双(1,2,2,4,4-五甲基-4-哌啶基)-2-丁基-2-(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丙二酸酯、1-(2-羟基乙基)-2,2,6,6-四甲基-4-哌啶醇/琥珀酸二乙酯缩聚物、1,6-双(2,2,6,6-四甲基-4-哌啶基氨基)己烷/2,4-二氯-6-吗啉基-均三嗪缩聚物、1,6-双(2,2,6,6-四甲基-4-哌啶基氨基)己烷/2,4-二氯-6-叔辛基氨基-均三嗪缩聚物、1,5,8,12-四[2,4-双(N-丁基-N-(2,2,6,6-四甲基-4-哌啶基)氨基)-均三嗪-6-基]-1,5,8,12-四氮杂十二烷、1,5,8,12-四[2,4-双(N-丁基-N-(1,2,2,6,6-五甲基-4-哌啶基)氨基)-均三嗪-6-基]-1,5,8-12-四氮杂十二烷、1,6,11-三[2,4-双(N-丁基-N-(2,2,6,6-四甲基-4-哌啶基)氨基)-均三嗪-6-基]氨基十一烷、1,6,11-三[2,4-双(N-丁基-N-(1,2,2,6,6-五甲基-4-哌啶基)氨基)-均三嗪-6-基]氨基十一烷等受阻胺化合物。这些受阻胺系光稳定剂的添加量相对于紫外线吸收性聚碳酸酯100质量份优选为0.001~30质量份、更优选为0.05~10质量份。
作为上述含三嗪环的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三聚氰胺、三聚氰酸二酰胺、苯并胍胺、甲基胍胺、邻苯二胍胺、三聚氰胺氰脲酸酯、焦磷酸三聚氰胺、亚丁基二胍胺、降冰片烯二胍胺、亚甲基二胍胺、亚乙基二(三聚氰胺)、三亚甲基二(三聚氰胺)、四亚甲基二(三聚氰胺)、六亚甲基二(三聚氰胺)、1,3-亚己基二(三聚氰胺)等。
作为上述金属氢氧化物,例如可列举出氢氧化镁、氢氧化铝、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氢氧化锌、KUSUMA5A(氢氧化镁:协和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等。
作为上述磷酸酯系阻燃剂,例如可列举出磷酸三甲酯、磷酸三乙酯、磷酸三丁酯、三丁氧基乙基磷酸酯、三氯乙基磷酸酯、三(二氯丙基)磷酸酯、磷酸三苯酯、磷酸三甲苯酯、甲苯基二苯基磷酸酯、三(二甲苯基)磷酸酯、辛基二苯基磷酸酯、二甲苯基二苯基磷酸酯、三异丙基苯基磷酸酯、2-乙基己基二苯基磷酸酯、叔丁基苯基二苯基磷酸酯、双-(叔丁基苯基)苯基磷酸酯、三-(叔丁基苯基)磷酸酯、异丙基苯基二苯基磷酸酯、双-(异丙基苯基)二苯基磷酸酯、三-(异丙基苯基)磷酸酯等。
作为上述缩合磷酸酯系阻燃剂的例子,可列举出1,3-亚苯基双(二苯基磷酸酯)、1,3-亚苯基双(二(二甲苯基)磷酸酯)、双酚A双(二苯基磷酸酯)等。
作为上述(聚)磷酸盐系阻燃剂的例子,可列举出聚磷酸铵、聚磷酸三聚氰胺、聚磷酸哌嗪、焦磷酸三聚氰胺、焦磷酸哌嗪等(聚)磷酸的铵盐、胺盐。
作为无机系阻燃助剂,例如可列举出氧化钛、氧化铝、氧化镁、水滑石、滑石、蒙脱石等无机化合物、以及其表面处理品,例如可以使用TIPAQUER-680(氧化钛:石原产业株式会社制)、Kyowamag150(氧化镁:协和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DHT-4A(水滑石:协和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Alcamizer 4(锌改性水滑石:协和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等各种市售品。另外,作为有机系阻燃助剂,例如可列举出季戊四醇。
作为抗静电剂,例如可列举出脂肪酸季铵离子盐、聚胺季盐等阳离子系抗静电剂;高级醇磷酸酯盐、高级醇EO加成物、聚脂肪酸乙二醇酯、阴离子型的烷基磺酸盐、高级醇硫酸酯盐、高级醇环氧乙烷加成物硫酸酯盐、高级醇环氧乙烷加成物磷酸酯盐等阴离子系抗静电剂;多元醇脂肪酸酯、聚二醇磷酸酯、聚氧乙烯烷基烯丙基醚等非离子系抗静电剂;烷基二甲基氨基乙酸甜菜碱等两性型烷基甜菜碱、咪唑啉型两性活性剂等两性抗静电剂。
作为润滑剂,例如可列举出液体石蜡、石蜡、聚乙烯蜡等烃系润滑剂;硬脂醇、硬脂酸、12-羟基硬脂酸等脂肪族系润滑剂;硬脂酸酰胺、油酸酰胺、芥酸酰胺、亚甲基双硬脂酸酰胺、亚乙基硬脂酸酰胺等酰胺系润滑剂;硬脂酸钙、硬脂酸锌、硬脂酸镁、硬脂酸鉛、硬脂酸铝、硬脂酸钡、硬脂酸钡/硬脂酸锌复合体、硬脂酸锌/硬脂酸钙复合体等金属皂系润滑剂;硬化油脂、单硬脂酸甘油酯、硬脂酸丁酯、硬脂酸季戊四醇酯、硬脂酸硬脂酯等酯系润滑剂。
作为成核剂,例如可列举出二苄叉基山梨糖醇、双(对甲基苄叉基)山梨糖醇、双(对乙基苄叉基)山梨糖醇、羟基-二(叔丁基苯甲酸)铝、磷酸双(4-叔丁基苯基)钠、磷酸2,2-亚甲基双(4,6-二-叔丁基苯基)钠盐等成核剂。
作为增塑剂,例如可列举出苯二甲酸酯、二元酸酯、氯化石蜡、聚酯、环氧化酯、磷酸酯、偏苯三酸酯等增塑剂。
作为填充剂,例如可列举出硅酸钙粉、硅石粉、滑石粉、云母粉、氧化铝粉、氧化钛粉、玻璃片等。作为填料,可列举出玻璃纤维、碳纤维等。
本发明的紫外线吸收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采用以往公知的任意的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出使用桶混机、亨舍尔混合机等各种混合机预先混合紫外线吸收性聚碳酸酯与添加剂成分后,利用班伯利密炼机、辊、布拉本德(Brabender)混炼机、单螺杆混炼挤出机、双螺杆混炼挤出机、捏合机等进行熔融混炼的方法。
另外,也可以不预先混合各成分或仅预先混合一部分成分,使用给料机向挤出机供给并进行熔融混炼来制造树脂组合物。进而,也可以预先混合一部分成分向挤出机供给并进行熔融混炼,将由此所得树脂组合物作为母料,再次与其他成分混合进行熔融混炼,由此制造树脂组合物。
本发明的紫外线吸收性聚碳酸酯或紫外线吸收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通过成形能够得到耐候性优异的成形体。作为成形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出挤出加工、压延加工、注射成形、辊成形、压缩成形、吹塑成形、旋转成形等,可以制造树脂板、片、薄膜、瓶、纤维、异形品等多种形状的成形品。
另外,本发明的紫外线吸收性聚碳酸酯除了用作树脂成分以外,还可以作为紫外线吸收剂,与以往公知的紫外线吸收剂同样地添加在各种热塑性树脂中来使用。当然,也可以配混在以往公知的聚碳酸酯中来使用。本发明的耐候性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是将上述本发明的紫外线吸收性聚碳酸酯添加在热塑性树脂中而成的。将本发明的紫外线吸收性聚碳酸酯配混在热塑性树脂中时,其配混量相对于热塑性树脂100质量份优选为0.01~90质量份、更优选为0.05~50质量份、进而优选为0.1~30质量份。
作为可以用于本发明的耐候性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热塑性树脂的例子,可列举出:聚丙烯、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直链低密度聚乙烯、交联聚乙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1-聚丁烯、聚-3-甲基戊烯、聚-4-甲基戊烯等α-烯烃聚合物或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乙烯-丙烯共聚物等聚烯烃系树脂以及它们的共聚物;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氯化聚乙烯、氯化聚丙烯、聚偏二氟乙烯、氯化橡胶、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氯乙烯-乙烯共聚物、氯乙烯-偏二氯乙烯共聚物、氯乙烯-偏二氯乙烯-乙酸乙烯酯三元共聚物、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氯乙烯-马来酸酯共聚物、氯乙烯-环己基马来酰亚胺共聚物等含卤素树脂;石油树脂、苯并呋喃树脂、聚苯乙烯、聚乙酸乙烯酯、丙烯酸类树脂、苯乙烯和/或α-甲基苯乙烯与其他单体(例如,马来酸酐、苯基马来酰亚胺、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丙烯腈等)的共聚物(例如,AS树脂、ABS树脂、ACS树脂、SBS树脂、MBS树脂、耐热ABS树脂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缩甲醛、聚乙烯醇缩丁醛;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环己二甲醇酯等聚对苯二甲酸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聚萘二甲酸二醇酯等芳香族聚酯及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直链聚酯;聚羟基丁酸酯、聚己内酯、聚琥珀酸丁二醇酯、聚琥珀酸乙二醇酯、聚乳酸、聚苹果酸、聚二醇酸、聚二噁烷、聚(2-氧杂环丁酮)等分解性脂肪族聚酯;聚亚苯基氧化物、聚己内酰胺以及聚己二酰己二胺等聚酰胺、聚碳酸酯、聚碳酸酯/ABS树脂、支化聚碳酸酯、聚乙缩醛、聚苯硫醚、聚氨酸酯、纤维素系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砜、聚苯醚、聚醚酮、聚醚醚酮、液晶聚合物等热塑性树脂以及它们的共混物。另外,热塑性树脂可以为:异戊二烯橡胶、丁二烯橡胶、丙烯腈-丁二烯共聚橡胶、苯乙烯-丁二烯共聚橡胶、含氟橡胶、硅橡胶、烯烃系弹性体、苯乙烯系弹性体、聚酯系弹性体、腈系弹性体、尼龙系弹性体、氯乙烯系弹性体、聚酰胺系弹性体、聚氨酯系弹性体等弹性体。这些热塑性树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另外,热塑性树脂可以被合金化。
这些热塑性树脂不论分子量、聚合度、密度、软化点、在溶剂中的不溶成分的比例、立构规整性的程度、催化剂残渣的有无、原料单体的种类、配混比率、聚合催化剂的种类(例如,齐格勒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等)等,均可以使用。
另外,本发明的紫外线吸收性聚碳酸酯特别优选用于需要耐候性的用途,可以在光学部件、机械部件、电气·电子部件,汽车部件、树脂玻璃、建材等中使用。更具体而言,可以用于打印机、个人电脑、文字处理机、键盘、PDA(小型信息终端)、电话机、复印机、传真机、ECR(电子收款机)、计算器、电子记事本、卡、支架、文具等事务、OA设备、洗衣机、冰箱、吸尘器、微波炉、照明器具、游戏机、熨斗、暖炉等家电设备、TV、VTR、摄像机、收录两用机、录音机、小型磁盘、CD播放机、扬声器、液晶显示器等AV设备、连接器、继电器、电容器、开关、印刷基板、线圈架、半导体封装材料、LED封装材料、电线、电缆、变压器、偏转线圈、配电板、钟表等电气·电子部件及通信设备等的用途。
进而,可以用于光盘、CD盘、DVD盘、透镜等光学材料用途、玻璃代替用途。
进而,可以用于座垫(衬垫、外层材料等)、带、天花板、顶篷、扶手、门饰板、后储物台、地毯、地垫、遮阳板、轮罩、床垫、安全气囊、绝缘材料、吊环、吊环带、电线覆盖材料、电气绝缘材料、涂料、涂敷材、覆盖材料、地面材料、墙壁、地毯、壁纸、壁装材料、外装材料、内装材料、屋顶材料、地板材料、墙壁材料、柱体材料、底板、土墙材料、骨架及造型、窗户及门形材、木屑板、板壁、露台、阳台、隔音板、绝热板、窗材料等的汽车、车辆、船舶、飞机、建筑物、住宅及建筑用材料、土木材料、衣料、窗帘、床单、胶合板、合成纤维板、绒毯、进门垫、罩布、水桶、管子、容器、眼镜、包、箱柜、护目镜、滑雪板、球拍、帐篷、乐器等生活用品、体育用品等各种用途。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及比较例详细地示出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受以下实施例的任何限制。
[实施例1]化合物No.1的合成
将双酚A(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制试剂)5.93g、下述三嗪化合物A0.35g、二氯甲烷160g、三乙基胺6.41g添加至安装有迪姆罗特冷凝器的300ml的两口圆底烧瓶,在室温使其溶解。冷却至5℃后,历时1小时少量多次地添加三碳酰氯3.13g后,升温至40℃回流1小时。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后用50ml的离子交换水进行3次水洗。将反应物质滴加至装有甲醇300g的500ml烧杯使聚合物沉淀后,过滤并回收聚合物。过滤后,将回收的聚合物用甲醇100ml清洗3次。清洗后,在90℃、减压下进行干燥,得到6.51g(产率=93.3%)作为本发明的紫外线吸收性聚碳酸酯的下述化合物No.1。
对所得化合物No.1的数均分子量(Mn)用下述分子量测定方法进行测定。将结果示于表1。
另外,作为所得化合物No.1的耐热性试验,用下述耐热性试验方法测定1%失重温度。将结果示于表1。
另外,通过下述流延薄膜制作方法制作流延薄膜。使用所得流延薄膜,用下述透明性试验方法进行雾度值(Haze值)、用下述耐候性试验方法进行耐候性试验。将各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2]化合物No.2的合成
将双酚A(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制试剂)5.86g、下述三嗪化合物B0.35g、二氯甲烷160g、三乙基胺6.40g添加至安装有迪姆罗特冷凝器的300ml的两口圆底烧瓶,在室温使其溶解。冷却至5℃后,历时1小时少量多次地添加三碳酰氯3.10g后,升温至40℃回流1小时。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后用50ml的离子交换水进行3次水洗。将反应物质滴加至装有甲醇300g的500ml烧杯使聚合物沉淀后,过滤并回收聚合物。过滤后,将回收的聚合物用甲醇100ml清洗3次。清洗后,在90℃、减压下进行干燥,得到6.43g(产率=93.4%)作为本发明的紫外线吸收性聚碳酸酯的下述化合物No.2。
对所得化合物No.2的数均分子量(Mn)用下述分子量测定方法进行测定。将结果示于表1。
另外,作为所得化合物No.2的耐热性试验,用下述耐热性试验方法测定1%失重温度。将结果示于表1。
另外,通过下述流延薄膜制作方法制作流延薄膜。使用所得流延薄膜,用下述透明性试验方法进行Haze值、用下述耐候性试验方法进行耐候性试验。将各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3]化合物No.4的合成
将双酚A(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制试剂)5.38g、下述三嗪化合物C0.35g、二氯甲烷160g、三乙基胺5.34g添加至安装有迪姆罗特冷凝器的300ml的两口圆底烧瓶,在室温使其溶解。冷却至5℃后,历时1小时少量多次地添加三碳酰氯2.61g后,升温至40℃回流1小时。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后用50ml的离子交换水进行3次水洗。将反应物质滴加至装有甲醇300g的500ml烧杯使聚合物沉淀后,过滤并回收聚合物。过滤后,将回收的聚合物用甲醇100ml清洗3次。清洗后,在90℃、减压下进行干燥,得到5.87g(产率=92.2%)作为本发明的紫外线吸收性聚碳酸酯的下述化合物No.4。
对所得化合物No.4的数均分子量(Mn)用下述分子量测定方法进行测定。将结果示于表1。
另外,作为所得化合物No.4的耐热性试验,用下述耐热性试验方法测定1%失重温度。将结果示于表1。
另外,通过下述流延薄膜制作方法制作流延薄膜。使用所得流延薄膜,用下述透明性试验方法进行Haze值、用下述耐候性试验方法进行耐候性试验。将各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4]化合物No.5的合成
将双酚A(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制试剂)6.39g、下述三嗪化合物D0.38g、二氯甲烷160g、三乙基胺6.89g添加至安装有迪姆罗特冷凝器的300ml的两口圆底烧瓶,在室温使其溶解。冷却至5℃后,历时1小时少量多次地添加三碳酰氯3.37g后,升温至40℃回流1小时。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后用50ml的离子交换水进行3次水洗。将反应物质滴加至装有甲醇300g的500ml烧杯使聚合物沉淀后,过滤并回收聚合物。过滤后,将回收的聚合物用甲醇100ml清洗3次。清洗后,在90℃、减压下进行干燥,得到7.05g(产率=93.9%)作为本发明的紫外线吸收性聚碳酸酯的下述化合物No.5。
对所得化合物No.5的数均分子量(Mn)用下述分子量测定方法进行测定。将结果示于表1。
另外,作为所得化合物No.5的耐热性试验,用下述耐热性试验方法测定1%失重温度。将结果示于表1。
另外,通过下述流延薄膜制作方法制作流延薄膜。使用所得流延薄膜,用下述透明性试验方法进行Haze值、用下述耐候性试验方法进行耐候性试验。将各结果示于表1。
<分子量测定方法>
数均分子量(以下,称为“Mn”)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法进行测定。Mn的测定条件如下所示。
装置:日本分光株式会社制GPC装置
溶剂:四氢呋喃
基准物质:聚苯乙烯
检测器:差示折射计(RI检测器)
柱固定相:昭和电工株式会社制Shodex KF-804L
柱温度:40℃
样品浓度:1mg/1mL
流量:0.8mL/min.
注入量:100μL
<耐热性试验方法>
使用热重-差热分析装置Thermo plus EVO(Rigaku Corporation制)在空气200ml/分钟的气流下以升温速度10℃/分钟从30℃升温至400℃,测定1%失重温度。
<流延薄膜制作方法>
使上述所得的作为本发明的紫外线吸收性聚碳酸酯的化合物No.1、化合物No.2、化合物No.4、化合物No.5各自在120℃下干燥6小时。之后,分别将紫外线吸收性聚碳酸酯250mg、市售的聚碳酸酯树脂(三菱工程塑料株式会社制:lupilon S-3000F)2.25g在LABOPLASTO MILL MICRO(东洋精机制作所株式会社制)中进行熔融混炼(300℃、50rpm、5分钟),得到紫外线吸收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粒料。
将所得粒料各1.25g装入25ml容量瓶,添加二氯甲烷至标线。在室温下放置1小时左右使其溶解后,使用4ml全容移液管将该溶液移至培养皿(直径:60mm)中,在室温下干燥30分钟。干燥后,从培养皿中剥取薄膜,由此得到50μm厚的聚碳酸酯流延薄膜。
<透明性试验方法>
测定上述所得流延薄膜的Haze值。
测定是使用Haze·Gard II(东洋精机制作所株式会社制的商品名),针对薄膜上的5点来进行,求出其平均值。
<耐候试验方法>
针对上述中得到的流延薄膜,对使用Suga Test Instruments Co.,Ltd.制的Sunshine Weather Meter(83℃、有喷水)进行1000小时后的薄膜的黄色度(Y.I.),利用Suga Test Instruments Co.,Ltd.制的多光源分光测色计通过透过法进行测定。
[比较例1]比较化合物-1的合成
将双酚A(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制试剂)6.06g、4-叔丁基苯酚0.14g、二氯甲烷160g、三乙基胺6.56g添加至安装有迪姆罗特冷凝器的300ml的两口圆底烧瓶,在室温使其溶解。冷却至5℃后,历时1小时少量多次地添加三碳酰氯3.21g后,升温至40℃回流1小时。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后用50ml的离子交换水进行3次水洗。将反应物质滴加至装有甲醇300g的500ml烧杯使聚合物沉淀后,过滤并回收聚合物。过滤后,将回收的聚合物用甲醇100ml清洗3次。清洗后,在90℃、减压下进行干燥,得到6.33g(产率=91.8%)作为比较用聚碳酸酯的下述比较化合物-1。
对所得比较化合物-1的数均分子量(Mn)用上述分子量测定方法进行测定。将结果示于表1。
另外,作为所得比较化合物-1的耐热性试验,用上述耐热性试验方法测定1%失重温度。将结果示于表1。
另外,除了使用250mg比较化合物-1代替化合物No.1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流延薄膜。使用所得流延薄膜与实施例同样地进行透明性试验和耐候性试验。将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2]
将作为具有下述结构的三嗪系紫外线吸收剂的2-(4,6-二苯基-1,3,5-三嗪-2-基)-5-(己基)氧苯酚作为比较化合物-2。除了使用250mg比较化合物-2代替化合物No.1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流延薄膜。使用所得流延薄膜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透明性试验和耐候性试验。
[比较例3]
除了使用237.5mg比较化合物-1及12.5mg比较化合物-2代替化合物No.1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流延薄膜。使用所得流延薄膜与实施例同样地进行透明性试验和耐候性试验。
[表1]

Claims (5)

1.一种紫外线吸收性聚碳酸酯,其特征在于,其由下述通式(1)表示,
式(1)中,n表示2~300的整数,
B1表示碳原子数2~10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叉基、碳原子数1~10的亚烷基、碳原子数6~12的亚芳基、碳原子数7~20的芳基取代亚烷基、碳原子数8~20的芳基取代烷叉基、碳原子数3~15的环烷叉基、碳原子数3~15的环亚烷基、碳原子数10~20的烷叉基-亚芳基-烷叉基、氧原子、硫原子、羰基、磺酰基或直接键合,
R1~R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原子、碳原子数1~12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碳原子数3~8的环烷基、碳原子数6~18的芳基、碳原子数7~18的烷芳基或碳原子数7~18的芳烷基,
A1及A2各自独立地表示下述通式(2)表示的基团、氢原子或下述通式(3)表示的基团,其中,A1及A2中的至少一种为下述通式(2)表示的基团,
式(2)中,G1表示以卤原子、碳原子数1~18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18的直链或支链的烷氧基取代的碳原子数1~18的直链或支链的亚烷基,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18的直链或支链的亚烷基,该亚烷基可以被氧原子、硫原子、羰基、酯基、酰胺基或亚氨基中断,也可以组合所述的取代及中断,
R5和R6自独立地表示以羟基、卤原子、碳原子数1~12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12的烷氧基取代的碳原子数1~12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12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以羟基、卤原子、碳原子数1~12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12的烷氧基取代的碳原子数3~8的环烷基;未取代的碳原子数3~8的环烷基;以羟基、卤原子、碳原子数1~12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12的烷氧基取代的碳原子数2~8的烯基;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8的烯基;以羟基、卤原子、碳原子数1~12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12的烷氧基取代的碳原子数6~18的芳基;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18的芳基;以羟基、卤原子、碳原子数1~12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12的烷氧基取代的碳原子数7~18的烷芳基;未取代的碳原子数7~18的烷芳基;以羟基、卤原子、碳原子数1~12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12的烷氧基取代的碳原子数7~18的芳烷基;未取代的碳原子数7~18的芳烷基;或氢原子;该烷基、环烷基、烯基、芳基、烷芳基以及芳烷基可以被氧原子、硫原子、羰基、酯基、酰胺基或亚氨基中断,也可以组合所述的取代及中断,
R7和R8各自独立地表示以羟基、卤原子、碳原子数1~12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12的烷氧基取代的碳原子数1~12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12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以羟基、卤原子、碳原子数1~12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12的烷氧基取代的碳原子数1~12的直链或支链的烷氧基;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12的直链或支链的烷氧基;以羟基、卤原子、碳原子数1~12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12的烷氧基取代的碳原子数3~8的环烷基;未取代的碳原子数3~8的环烷基;以羟基、卤原子、碳原子数1~12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12的烷氧基取代的碳原子数2~8的烯基;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8的烯基;以羟基、卤原子、碳原子数1~12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12的烷氧基取代的碳原子数6~18的芳基;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18的芳基;以羟基、卤原子、碳原子数1~12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12的烷氧基取代的碳原子数7~18的烷芳基;未取代的碳原子数7~18的烷芳基;以羟基、卤原子、碳原子数1~12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12的烷氧基取代的碳原子数7~18的芳烷基;未取代的碳原子数7~18的芳烷基;或氢原子;该烷基、烷氧基、环烷基、烯基、芳基、烷芳基以及芳烷基可以被氧原子、硫原子、羰基、酯基、酰胺基或亚氨基中断,也可以组合所述的取代及中断,
R9及R10各自独立地表示以羟基、卤原子、碳原子数1~12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12的烷氧基取代的碳原子数1~12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12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以羟基、卤原子、碳原子数1~12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12的烷氧基取代的碳原子数3~8的环烷基;未取代的碳原子数3~8的环烷基;以羟基、卤原子、碳原子数1~12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12的烷氧基取代的碳原子数2~8的烯基;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8的烯基;以羟基、卤原子、碳原子数1~12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12的烷氧基取代的碳原子数6~18的芳基;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18的芳基;以羟基、卤原子、碳原子数1~12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12的烷氧基取代的碳原子数7~18的烷芳基;未取代的碳原子数7~18的烷芳基;以羟基、卤原子、碳原子数1~12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12的烷氧基取代的碳原子数7~18的芳烷基;未取代的碳原子数7~18的芳烷基;或氢原子;该烷基、环烷基、烯基、芳基、烷芳基以及芳烷基可以被氧原子、硫原子、羰基、酯基、酰胺基或亚氨基中断,也可以组合所述的取代及中断,
另外,也可以是R5、R7、R9所示的基团中相邻的2个基团连结并与各自所键合的碳原子一起形成5~7元环,也可以是R6、R8、R10所示的基团中相邻的2个基团连结并与各自所键合的碳原子一起形成5~7元环,
R11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12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
另外,在*位置与通式(1)键合,
式(3)中,R12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9的烷基或碳原子数7~18的芳烷基,R13表示氢原子或甲基,另外,在*位置与通式(1)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外线吸收性聚碳酸酯,其由下述通式(4)表示,
式(4)中,n表示2~300的整数,A1及A2各自独立地表示下述通式(5)表示的基团、氢原子或所述通式(3)表示的基团,其中,A1及A2中的至少一种为下述通式(5)表示的基团,
式(5)中,G1表示以卤原子、碳原子数1~18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18的直链或支链的烷氧基取代的碳原子数1~18的直链或支链的亚烷基,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18的直链或支链的亚烷基,该亚烷基可以被氧原子、硫原子、羰基、酯基、酰胺基或亚氨基中断,也可以组合所述的取代及中断,
R5及R6各自独立地表示以羟基、卤原子、碳原子数1~12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12的烷氧基取代的碳原子数1~12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12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以羟基、卤原子、碳原子数1~12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12的烷氧基取代的碳原子数3~8的环烷基;未取代的碳原子数3~8的环烷基;以羟基、卤原子、碳原子数1~12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12的烷氧基取代的碳原子数2~8的烯基;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8的烯基;以羟基、卤原子、碳原子数1~12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12的烷氧基取代的碳原子数6~18的芳基;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18的芳基;以羟基、卤原子、碳原子数1~12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12的烷氧基取代的碳原子数7~18的烷芳基;未取代的碳原子数7~18的烷芳基;以羟基、卤原子、碳原子数1~12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12的烷氧基取代的碳原子数7~18的芳烷基;未取代的碳原子数7~18的芳烷基;或氢原子;该烷基、环烷基、烯基、芳基、烷芳基以及芳烷基可以被氧原子、硫原子、羰基、酯基、酰胺基或亚氨基中断,也可以组合所述的取代及中断,
R9及R10各自独立地表示以羟基、卤原子、碳原子数1~12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12的烷氧基取代的碳原子数1~12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12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以羟基、卤原子、碳原子数1~12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12的烷氧基取代的碳原子数3~8的环烷基;未取代的碳原子数3~8的环烷基;以羟基、卤原子、碳原子数1~12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12的烷氧基取代的碳原子数2~8的烯基;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8的烯基;以羟基、卤原子、碳原子数1~12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12的烷氧基取代的碳原子数6~18的芳基;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18的芳基;以羟基、卤原子、碳原子数1~12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12的烷氧基取代的碳原子数7~18的烷芳基;未取代的碳原子数7~18的烷芳基;以羟基、卤原子、碳原子数1~12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12的烷氧基取代的碳原子数7~18的芳烷基;未取代的碳原子数7~18的芳烷基;或氢原子;该烷基、环烷基、烯基、芳基、烷芳基以及芳烷基可以被氧原子、硫原子、羰基、酯基、酰胺基或亚氨基中断,也可以组合所述的取代及中断,
另外,在*位置与通式(4)键合。
3.一种紫外线吸收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向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外线吸收性聚碳酸酯添加合成树脂用添加剂而成。
4.一种耐候性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外线吸收性聚碳酸酯添加在热塑性树脂中而成。
5.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外线吸收性聚碳酸酯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下述通式(6)表示的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与碳酸酯前体的聚合反应时,添加下述通式(7)表示的三嗪化合物,
式(6)中,B1与所述通式(1)中的B1相同,R1~R4与所述通式(1)中的R1~R4相同,
式(7)中,G1与所述通式(2)中的G1相同,R5~R8与所述通式(2)中的R5~R8相同,R9及R10与所述通式(2)中的R9及R10相同,R11与所述通式(2)中的R11相同。
CN201480054778.9A 2013-10-02 2014-09-29 紫外线吸收性聚碳酸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6121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07595 2013-10-02
JP2013207595A JP6238283B2 (ja) 2013-10-02 2013-10-02 紫外線吸収性ポリカーボネート
PCT/JP2014/075936 WO2015050087A1 (ja) 2013-10-02 2014-09-29 紫外線吸収性ポリカーボネー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12195A CN105612195A (zh) 2016-05-25
CN105612195B true CN105612195B (zh) 2017-10-27

Family

ID=527786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54778.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612195B (zh) 2013-10-02 2014-09-29 紫外线吸收性聚碳酸酯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951180B2 (zh)
EP (1) EP3053943B1 (zh)
JP (1) JP6238283B2 (zh)
KR (1) KR102206409B1 (zh)
CN (1) CN105612195B (zh)
TW (1) TWI635115B (zh)
WO (1) WO201505008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283014A1 (en) * 2017-04-03 2018-10-04 Columbia Insurance Company Rigid composite board floor coverings
KR102166306B1 (ko) * 2018-08-20 2020-10-15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폴리카보네이트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학 성형품
CN115960407B (zh) * 2022-12-19 2024-01-30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摩擦抗静电聚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99596A (zh) * 1973-01-25 1974-09-20
JPH01201330A (ja) 1988-02-08 1989-08-14 Mitsubishi Gas Chem Co Inc 耐候性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の製法
JPH021330A (ja) 1988-03-14 1990-01-05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ワイヤドット印字ヘッドの可動部の製造方法
JPH0339326A (ja) 1989-07-06 1991-02-20 Mitsubishi Gas Chem Co Inc コー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およびその製法
ES2100878T3 (es) * 1989-12-05 1997-07-01 Ciba Geigy Ag Material organico estabilizado.
US5736597A (en) 1989-12-05 1998-04-07 Ciba-Geigy Corporation Stabilized organic material
JP3324614B2 (ja) 1992-09-29 2002-09-17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コー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及びその製造法
TWI316513B (en) 2001-07-02 2009-11-01 Ciba Sc Holding Ag Highly compatible hydroxyphenyltriazine uv-absorbers
US20030078347A1 (en) 2001-08-28 2003-04-24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Triazine compounds, polymers comprising triazine structural units, and method
JP2005510611A (ja) * 2001-11-30 2005-04-21 チバ スペシャルティ ケミカルズ ホールディング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ポリマーネットワーク用2−ヒドロキシフェニル−s−トリアジン架橋剤
KR101231967B1 (ko) * 2004-05-12 2013-02-08 가부시키가이샤 아데카 광학필름
EP2707414B1 (en) * 2011-05-12 2019-06-26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Amorphous polycarbonate films for capacitors, methods of manufacture, and articles manufactured therefro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951180B2 (en) 2018-04-24
EP3053943B1 (en) 2018-11-14
TW201522416A (zh) 2015-06-16
TWI635115B (zh) 2018-09-11
CN105612195A (zh) 2016-05-25
JP2015071679A (ja) 2015-04-16
KR102206409B1 (ko) 2021-01-21
US20160229954A1 (en) 2016-08-11
EP3053943A1 (en) 2016-08-10
KR20160067097A (ko) 2016-06-13
JP6238283B2 (ja) 2017-11-29
EP3053943A4 (en) 2017-06-21
WO2015050087A1 (ja) 2015-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775919B2 (ja) 難燃性樹脂、その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法
KR102019735B1 (ko) 축합형 포스폰산 에스테르를 포함하는 난연제 및 난연성 수지 조성물
CN107075140A (zh) 阻燃性聚碳酸酯类树脂组合物及其模塑制品
JPH11181429A (ja) 難燃剤、難燃性樹脂組成物及び難燃性樹脂成形体
CN107429048A (zh) 树脂添加剂组合物和抗静电性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CN105612195B (zh) 紫外线吸收性聚碳酸酯
JPH07258532A (ja) 難燃性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CN105829447A (zh) 屋外设置用成形体
KR102516905B1 (ko) 신규 트리아진 화합물 및 이것을 이용하여 이루어지는 합성수지 조성물
KR100825602B1 (ko) 폴리카르보네이트 블렌드
EP3632983B1 (en)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molded article, polycarbonate resin, and terminal-blocking agent for polycarbonate resin
JP2002114981A (ja) 難燃剤、難燃性樹脂組成物及び難燃性樹脂成形体
JP5965792B2 (ja) 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成形品
JPS6210579B2 (zh)
TWI794364B (zh) 組合物及難燃性樹脂組合物
JPH0892267A (ja) ジホスフィン
KR100810686B1 (ko) 방염성 폴리에스테르계 수지 조성물 및 플라스틱 성형품
JPH10291965A (ja) 難燃性カーボネート化合物、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配合してなる難燃性樹脂組成物
JPS60166333A (ja) 難燃剤
JP2000109445A (ja) 臭素化合物および難燃性樹脂組成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0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