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80640B - 一种食用菌种植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食用菌种植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80640B
CN105580640B CN201610002418.5A CN201610002418A CN105580640B CN 105580640 B CN105580640 B CN 105580640B CN 201610002418 A CN201610002418 A CN 201610002418A CN 105580640 B CN105580640 B CN 1055806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g
transmission shaft
edible fungus
edible
bacter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0241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80640A (zh
Inventor
杨超庆
李军峰
李克宁
李艳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oyang Jiajiale Agriculture Products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uoyang Jiajiale Agriculture Products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oyang Jiajiale Agriculture Products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Luoyang Jiajiale Agriculture Products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00241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80640B/zh
Publication of CN1055806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806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806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8064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60Cultivation rooms; Equipment therefor
    • A01G18/64Cultivation containers; Lid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食用菌种植工艺,包括制备双层食用菌菌袋的步骤、对双层食用菌菌袋周面进行刺孔的步骤、制成三层食用菌菌袋的步骤以及将三层食用菌菌袋进行、接种、发菌形成食用菌种植袋的步骤。本发明制成的食用菌种植袋,菌袋菌丝的萌发比例提高、萌发速率提高,菌袋被感染的比例降低,提高了成品袋率;整个发菌周期能够缩短15%,菌袋的被感染率能够降低5%,更避免了因长时间菌袋缺氧而导致的坏袋现象,从而加快菌制品的产出,提高效益,提高产量,减少人工费用,降低企业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食用菌种植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食用菌种植工艺。
背景技术
中国的食用菌资源丰富,也是最早栽培、利用食用菌的国家之一。食用菌中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外,食用时味道鲜美,风味独特,作为一种低脂肪、低热量的食物已被人们所接受。从整个发展趋势看,将来的菌业可能成为一个独立产业;从食用菌价值上来看,食用菌将成为第三世界主要蛋白质的来源;从销售情况上来看,食用菌的销售量大幅度增加,如日本近20年消费量增加了223倍。因此而言,食用菌前景广阔,发展空间很大。
在食用菌种植中,需经过装袋、灭菌、接种、发菌步骤,现有技术中,将食用菌生料装入一端开口的塑料袋,然后摆放在密闭的塑料薄膜中进行灭菌,灭菌冷却后,在食用菌菌袋的周身利用顶锥或排锥进行刺大孔,将碎种料塞入大孔中进行接种,然后将接种后的食用菌菌袋置于温室中。在日常的翻袋过程中,种植户常常发现,在发菌前期的菌种接入孔周围菌丝生长较快,随着菌棒内含有的氧气的消耗和菌种在接种口表面形成菌膜后,菌棒内缺氧,使得菌丝在后期生长变慢。另外,还有一些采用料棒中心轴向接种的工艺,在生产实际中发现:大部分食用菌菌袋两端的菌丝生长较快,而中间部位菌丝生长缓慢迟迟未能长满菌袋。此时,需要人工挑拣搬运出此种菌袋,在长满菌丝部位前沿刺微孔以增加供氧量,使未长菌丝处快速生长繁殖菌丝;待菌袋全部长满菌丝,到可以进行转色时,需人工再次在原未刺孔部位进行补刺。以上两种生产工艺费工费时,效率低下,企业成本高,产量无法保证。而且,种植户多采用人工刺孔,即利用手锥,逐袋逐个刺孔、套袋;也有利用排锥压刺法,逐一翻转菌袋进行刺孔、套袋,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无法满足现有大型种植的需求。而且,因为缺氧导致部分菌袋在发菌后期出现菌丝不能长满,而且会随着时间的延长,出现坏死坏袋问题,影响产量,造成经济损失;特别是由于人工时限的增加,无形中增加了人力和劳动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食用菌种植工艺,生产效率较高,且能够保证食用菌种植袋的质量。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食用菌种植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利用食用菌装袋机,将生料制成中心设有贯穿孔的料棒,并将料棒外依次套设内层薄膜袋和中层塑料袋,并在贯穿孔中穿设贯通内层薄膜袋和中层塑料袋两端的支撑体,制成双层食用菌菌袋,备用;
步骤二、将所述双层食用菌菌袋的周面进行刺孔,然后进行套装外层塑料袋,制成三层食用菌菌袋,所述外层塑料袋与中层塑料袋之间设有夹层空腔,备用;
步骤三、将所述三层食用菌菌袋送入灭菌室进行灭菌,灭菌后,并对灭菌后的三层食用菌菌袋进行接种,打开外层塑料袋的敞口端,拔出支撑体,将菌种通过该端部塞入料棒的贯穿孔中,然后,将三层食用菌菌袋置于温度为20~26℃、空气湿度为65~75%的温室中进行发菌,待菌丝长满菌袋后,形成食用菌种植袋。
本发明形成的食用菌种植袋中,内层薄膜袋、中层塑料袋和外层塑料袋均为一端封闭、另一端敞口的袋体,内层薄膜袋和中层塑料袋敞口端的扎口均与料棒的贯穿孔的一端对应设置,外层塑料袋敞口端的扎口与料棒的贯穿孔的另一端对应设置。
所述步骤三中,灭菌方法为:将食用菌菌袋置于常压灭菌室,以25~35℃/h的升温速率升温至115℃,并在115℃下保温1h,然后降温至100℃,并在100℃下保温15~18h。
本发明中,所述步骤二中,采用自动刺孔机对双层食用菌菌袋进行穿孔,所述的自动刺孔机包括机架、均设在机架上的刺孔装置和传动装置,传动装置包括调速电机、闭环传动链条机构和锥齿轮传动机构,锥齿轮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三传动轴和第四传动轴,其中,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三传动轴和第四传动轴上分别套设有一对锥齿轮和一个转动轮,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沿横向上下分置,第三传动轴和第四传动轴上的锥齿轮分别与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上的锥齿轮啮合设置,四个转动轮的外周面上均设有刺孔针,且四个转动轮之间形成了双层食用菌菌袋的输送通道,利用调速电机带动闭环传动链条机构,闭环传动链条机构通过锥齿轮传动机构将动力传送到四个转动轮,四个转动轮相向转动的同时,刺孔针刺入输送至输送通道的食用菌菌袋,并推动双层食用菌菌袋沿输送通道运动的同时,在双层食用菌菌袋四周刺出若干孔。
本发明中,所述步骤二中,利用套袋导向机构对刺孔后的双层食用菌菌袋进行套装外层塑料袋,套袋导向机构包括延伸至输送通道下部的承接板,承接板上垂直连接有能够使双层食用菌菌袋通过的拱形板,拱形板上设有用于套装袋体的导向筒。
进一步地,第三传动轴与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之间的轴角均为90°,第四传动轴与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之间的轴角均为90°;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上的两个转动轮沿纵向对应设置,第三传动轴和第四传动轴上的两个转动轮沿横向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本发明中闭环传动链条机构包括主动链轮、从动链轮以及闭环套设在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上的链条,调速电机的驱动轴通过联轴器与主动链轮的中心轴传动连接,从动链轮套设在第一传动轴的一端。
进一步地,四个转动轮外周面上的刺孔针均呈均匀间隔环形排列,且位于同一环形排列的刺孔针,相邻两个刺孔针之间的圆心角大小相同,所述的刺孔针呈圆锥体,圆锥体的底部设在转动轮外周面上,圆锥体的中心线与转动轮的径向重合设置。
本发明中,四个转动轮的径向纵切面均呈方形,使所述的输送通道呈方形结构,使从输送通道挤出的食用菌菌袋呈方体结构,有利于摆放,可更好地利用空间。
本发明中,第三传动轴和第四传动轴上的转动轮的径向纵切面均呈方形,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上的转动轮的外周面均呈凹弧形结构,使从输送通道挤出的食用菌菌袋的相对两侧呈扁平形结构,另外两侧呈凸弧形结构。
有益效果:1、双层食用菌菌袋的周身布满换气孔,使氧气能够进入料棒内部,接种后的菌袋内氧气量充足,菌袋菌丝的萌发比例提高、萌发速率提高,菌袋被感染的比例降低,菌丝的生长速率加快,缩短了发菌这一生物阶段的时间,也提高了成品袋率。
2、装袋后,直接在双层食用菌菌袋上刺孔,相比现有技术在菌丝长满后再刺孔操作难度小,效率高,简单容易,而现有技术在发完菌后刺孔因需脱去外袋再刺孔,这中间还要人工挑拣搬运出因缺氧而存在隐患的菌袋,在长满菌丝处局部刺孔,待菌袋长满菌丝后二次挑拣搬运刺孔,导致费工费时,效率低下,企业成本高,产量无法保证;本发明套两层袋后刺孔,套装外层塑料袋,接种时,只需将第三层袋子的口打开,将菌种通过外层塑料袋的敞口端塞入料棒的贯穿孔中,操作简易可靠。
3、外层塑料袋与中层塑料袋之间设有夹层空腔,能够存储一定量的氧气,利用食用菌菌种的快速着床萌发,不易造成坏袋现象;由于透气袋本身以及其端部的扎口具有一定的透气性,能够为菌丝的生长提供一定的氧气,并能够排出灭菌、菌丝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废气。
4、生料装袋后,中层袋上提前刺孔,对于菌袋灭菌时升温降温效率提高,整个发菌周期能够缩短15%,菌袋的被感染率能够降低5%,更避免了因长时间菌袋缺氧而导致的坏袋现象,从而加快菌制品的产出,提高效益,提高产量,减少人工费用,降低企业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自动刺孔机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自动刺孔机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为制成的食用菌种植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机架,2、调速电机,3、闭环传动链条机构,30、主动链轮,31、从动链轮,32、链条,4、第一传动轴,5、第二传动轴,6、第三传动轴,7、第四传动轴,8、锥齿轮,9、圆锥滚子轴承,10、转动轮,11、输送通道,12、刺孔针,13、承接板,14、拱形板,15、导向筒,16、内层薄膜袋,17、中层塑料袋,18、外层塑料袋,19、夹层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一种食用菌种植工艺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一种食用菌种植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利用食用菌装袋机,将生料制成中心设有贯穿孔的料棒,并将料棒外依次套设内层薄膜袋和中层塑料袋,并在贯穿孔中穿设贯通内层薄膜袋和中层塑料袋两端的支撑体,制成双层食用菌菌袋,备用;其中的食用菌装袋机,为现有已知技术。
步骤二、将所述双层食用菌菌袋的周面进行刺孔,然后进行套装外层塑料袋,制成三层食用菌菌袋,所述外层塑料袋与中层塑料袋之间设有夹层空腔,备用;
步骤三、将所述三层食用菌菌袋送入灭菌室进行灭菌,灭菌后,并对灭菌后的三层食用菌菌袋进行接种,打开外层塑料袋的敞口端,拔出支撑体,将菌种通过该端部塞入料棒的贯穿孔中,然后,将三层食用菌菌袋置于温度为20~26℃、空气湿度为65~75%的温室中进行发菌,待菌丝长满菌袋后,形成如图4所示的食用菌种植袋,其中,内层薄膜袋16、中层塑料袋17和外层塑料袋18均为一端封闭、另一端敞口的袋体,内层薄膜袋16和中层塑料袋17敞口端的扎口均与料棒的贯穿孔的一端对应设置,外层塑料袋18敞口端的扎口与料棒的贯穿孔的另一端对应设置。
外层塑料袋与中层塑料袋之间设有夹层空腔,能够存储一定量的氧气,利用食用菌菌种的快速着床萌发,不易造成坏袋;扎孔与套袋顺序进行,能够使氧气分子更通畅、均匀的进入食用菌菌料内,使菌丝萌发生长更加均匀、同步,缩短菌丝萌发和生长时间,避免因菌丝生长时间长造成的易感染杂菌的可能性。
实施例1
一种食用菌种植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利用食用菌装袋机,将生料制成中心设有贯穿孔的料棒,并将料棒外依次套设内层薄膜袋16和中层塑料袋17,并在贯穿孔中穿设贯通内层薄膜袋16和中层塑料袋17两端的支撑体,制成双层食用菌菌袋,备用;
步骤二、将所述双层食用菌菌袋的周面进行刺孔,然后进行套装外层塑料袋18,制成三层食用菌菌袋,所述外层塑料袋18与中层塑料袋17之间设有夹层空腔19,备用;
步骤三、将所述三层食用菌菌袋送入灭菌室进行灭菌,灭菌方法为:将食用菌菌袋置于常压灭菌室,以25/h的升温速率升温至115℃,并在115℃下保温1h,然后降温至100℃,并在100℃下保温15h;灭菌后,对灭菌后的三层食用菌菌袋进行接种,打开外层塑料袋18的敞口端,拔出支撑体,将菌种通过该端部塞入料棒的贯穿孔中,然后,将内层薄膜袋16、中层塑料袋17和外层塑料袋18各敞开端扎口后,将内层薄膜袋16和中层塑料袋17的扎口收纳在贯穿孔中;将三层食用菌菌袋置于温度为24℃、空气湿度为70%的温室中进行发菌,待菌丝长满菌袋后,形成食用菌种植袋。
所述步骤二中,采用如图1所示的自动刺孔机对双层食用菌菌袋进行穿孔,自动刺孔机包括机架1、均设在机架1上的刺孔装置和传动装置,传动装置包括调速电机2、闭环传动链条机构3和锥齿轮传动机构,锥齿轮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轴4、第二传动轴5、第三传动轴6和第四传动轴7,其中,第一传动轴4、第二传动轴5、第三传动轴6和第四传动轴7上分别套设有一对锥齿轮和一个转动轮,第一传动轴4和第二传动轴5沿横向上下分置,第三传动轴6和第四传动轴7分别与第一传动轴4和第二传动轴5相交设置,使第三传动轴6上的两个锥齿轮分别与第一传动轴4和第二传动轴5中位于同一侧的两个锥齿轮啮合传动,第四传动轴7上的两个锥齿轮分别与第一传动轴4和第二传动轴5中位于同一侧的另外两个锥齿轮啮合传动,四个转动轮的外周面上均设有刺孔针,且四个转动轮之间形成了双层食用菌菌袋的输送通道11,四个转动轮的径向纵切面均呈方形,使所述的输送通道11呈方形结构;利用调速电机2带动闭环传动链条机构3,闭环传动链条机构3通过锥齿轮传动机构将动力传送到四个转动轮,四个转动轮相向转动的同时,刺孔针刺入输送至输送通道11的食用菌菌袋,并推动双层食用菌菌袋沿输送通道11运动的同时,在双层食用菌菌袋四周刺出若干孔。
其中,锥齿轮用来实现两相交轴之间的传动,两轴之间的夹具为轴角,本发明中,第三传动轴6与第一传动轴4、第二传动轴5之间的轴角均为90°,第四传动轴7与第一传动轴4、第二传动轴5之间的轴角均为90°。第一传动轴4和第二传动轴5上的两个转动轮沿纵向对应设置,第三传动轴6和第四传动轴7上的两个转动轮沿横向对应设置。
如图2所示,闭环传动链条机构3包括主动链轮30、从动链轮31以及闭环套设在主动链轮30和从动链轮31上的链条32,调速电机2的驱动轴通过联轴器与主动链轮30的中心轴传动连接,从动链轮31套设在第一传动轴4的一端。
其中,第一传动轴4、第二传动轴5、第三传动轴6和第四传动轴7上分别套设有一对锥齿轮,第一传动轴4和第二传动轴5沿横向上下分置,且第一传动轴4和第二传动轴5的两端分别通过圆锥滚子轴承支承在机架1上。
如图2所示,步骤二中,利用套袋导向机构对刺孔后的双层食用菌菌袋进行套装外层塑料袋,套袋导向机构包括延伸至输送通道11下部的承接板13,承接板13上垂直连接有能够使双层食用菌菌袋通过的拱形板14,拱形板14上设有用于套装袋体的导向筒15。
如图1和图2所示,四个转动轮的外周面上均设有刺孔针12,转动轮外套设有防滑橡胶层,刺孔针12固定在防滑橡胶层上,其中,第一传动轴4和第二传动轴5上的转动轮相向转动,第三传动轴6和第四传动轴7上的转动轮相向转动,且四个转动轮的周面在各自转动方向上的切线的指向一致,本发明实现了:在调速电机2通过闭环传动链条机构3带动第二传动轴5转动的同时,第一传动轴4、第三传动轴6和第四传动轴7在啮合设置的锥齿轮的作用下同步转动,四个转动轮上的刺孔针实现推动食用菌菌袋运动的同时,在食用菌菌袋的周面上进行滚压刺孔。四个转动轮外周面上的刺孔针均呈均匀间隔环形排列,且位于同一环形排列的刺孔针,相邻两个刺孔针之间的圆心角大小相同,所述的刺孔针呈圆锥体,圆锥体的底部设在转动轮外周面上,圆锥体的中心线与转动轮的径向重合设置。
实施例2
一种食用菌种植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利用现有的食用菌装袋机,将生料制成中心设有贯穿孔的料棒,并将料棒外依次套设内层薄膜袋16和中层塑料袋17,并在贯穿孔中穿设贯通内层薄膜袋16和中层塑料袋17两端的支撑体,制成双层食用菌菌袋,备用;
步骤二、将所述双层食用菌菌袋的周面进行刺孔,然后进行套装外层塑料袋18,制成三层食用菌菌袋,所述外层塑料袋18与中层塑料袋17之间设有夹层空腔19,备用;
步骤三、将所述三层食用菌菌袋送入灭菌室进行灭菌,灭菌方法为:将食用菌菌袋置于常压灭菌室,以35/h的升温速率升温至115℃,并在115℃下保温1h,然后降温至100℃,并在100℃下保温17h;灭菌后,对灭菌后的三层食用菌菌袋进行接种,打开外层塑料袋的敞口端,拔出支撑体,将菌种通过该端部塞入料棒的贯穿孔中,然后,将三层食用菌菌袋置于温度为23℃、空气湿度为65%的温室中进行发菌,待菌丝长满菌袋后,形成食用菌种植袋。
所述步骤二中,采用如图3所示的自动刺孔机对双层食用菌菌袋进行穿孔,自动刺孔机包括机架1、均设在机架1上的刺孔装置和传动装置,传动装置包括调速电机2、闭环传动链条机构3和锥齿轮传动机构,锥齿轮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轴4、第二传动轴5、第三传动轴6和第四传动轴7,其中,第一传动轴4、第二传动轴5、第三传动轴6和第四传动轴7上分别套设有一对锥齿轮和一个转动轮,第一传动轴4和第二传动轴5沿横向上下分置,第三传动轴6和第四传动轴7分别与第一传动轴4和第二传动轴5相交设置,使第三传动轴6上的两个锥齿轮分别与第一传动轴4和第二传动轴5中位于同一侧的两个锥齿轮啮合传动,第四传动轴7上的两个锥齿轮分别与第一传动轴4和第二传动轴5中位于同一侧的另外两个锥齿轮啮合传动,四个转动轮的外周面上均设有刺孔针,且四个转动轮之间形成了双层食用菌菌袋的输送通道11,第三传动轴6和第四传动轴7上的转动轮的径向纵切面均呈方形,第一传动轴4和第二传动轴5上的转动轮的外周面均呈凹弧形结构;利用调速电机2带动闭环传动链条机构3,闭环传动链条机构3通过锥齿轮传动机构将动力传送到四个转动轮,四个转动轮相向转动的同时,刺孔针刺入输送至输送通道11的食用菌菌袋,并推动双层食用菌菌袋沿输送通道11运动的同时,在双层食用菌菌袋四周刺出若干孔。
其中,锥齿轮用来实现两相交轴之间的传动,两轴之间的夹具为轴角,本发明中,第三传动轴6与第一传动轴4、第二传动轴5之间的轴角均为90°,第四传动轴7与第一传动轴4、第二传动轴5之间的轴角均为90°。第一传动轴4和第二传动轴5上的两个转动轮沿纵向对应设置,第三传动轴6和第四传动轴7上的两个转动轮沿横向对应设置。
该实施例的闭环传动链条机构3的结构同实施例1的图2。其中,第一传动轴4、第二传动轴5、第三传动轴6和第四传动轴7上分别套设有一对锥齿轮,第一传动轴4和第二传动轴5沿横向上下分置,且第一传动轴4和第二传动轴5的两端分别通过圆锥滚子轴承支承在机架1上。
步骤二中,利用套袋导向机构对刺孔后的双层食用菌菌袋进行套装外层塑料袋,该实施例的套袋导向机构同实施例1的图2,即:包括延伸至输送通道11下部的承接板13,承接板13上垂直连接有能够使双层食用菌菌袋通过的拱形板14,拱形板14上设有用于套装袋体的导向筒15。
实施例3
一种食用菌种植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利用食用菌装袋机,将生料制成中心设有贯穿孔的料棒,并将料棒外依次套设内层薄膜袋16和中层塑料袋17,并在贯穿孔中穿设贯通内层薄膜袋16和中层塑料袋17两端的支撑体,制成双层食用菌菌袋,备用;
步骤二、将所述双层食用菌菌袋的周面进行刺孔,然后进行套装外层塑料袋18,制成三层食用菌菌袋,所述外层塑料袋18与中层塑料袋17之间设有夹层空腔19,备用;
步骤三、将所述三层食用菌菌袋送入灭菌室进行灭菌,灭菌方法为:将食用菌菌袋置于常压灭菌室,以30/h的升温速率升温至115℃,并在115℃下保温1h,然后降温至100℃,并在100℃下保温18h;灭菌后,对灭菌后的三层食用菌菌袋进行接种,打开外层塑料袋18的敞口端,拔出支撑体,将菌种通过该端部塞入料棒的贯穿孔中,然后,将三层食用菌菌袋置于温度为20℃、空气湿度为75%的温室中进行发菌,待菌丝长满菌袋后,形成食用菌种植袋。
所述步骤二中,可以采用自动刺孔机对双层食用菌菌袋进行穿孔,所述的自动刺孔机的结构如同实施例1,也可以采用现有的手工刺孔等刺孔方式;所述步骤二中,利用套袋导向机构对刺孔后的双层食用菌菌袋进行套装外层塑料袋,套袋导向机构的结构如同实施例1,也可以采用现有的手工套袋或其他的套袋方式。
实施例4
一种食用菌种植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利用食用菌装袋机,将生料制成中心设有贯穿孔的料棒,并将料棒外依次套设内层薄膜袋16和中层塑料袋17,并在贯穿孔中穿设贯通内层薄膜袋16和中层塑料袋17两端的支撑体,制成双层食用菌菌袋,备用;
步骤二、将所述双层食用菌菌袋的周面进行刺孔,然后进行套装外层塑料袋18,制成三层食用菌菌袋,所述外层塑料袋18与中层塑料袋17之间设有夹层空腔19,备用;
步骤三、将所述三层食用菌菌袋送入灭菌室进行灭菌,灭菌方法为:将食用菌菌袋置于常压灭菌室,以28/h的升温速率升温至115℃,并在115℃下保温1h,然后降温至100℃,并在100℃下保温15h;灭菌后,对灭菌后的三层食用菌菌袋进行接种,打开外层塑料袋的敞口端,拔出支撑体,将菌种通过该端部塞入料棒的贯穿孔中,然后,将三层食用菌菌袋置于温度为26℃、空气湿度为66%的温室中进行发菌,待菌丝长满菌袋后,形成食用菌种植袋。
所述步骤二中,采用自动刺孔机对双层食用菌菌袋进行穿孔,所述的自动刺孔机的结构如同实施例1;所述步骤二中,利用套袋导向机构对刺孔后的双层食用菌菌袋进行套装外层塑料袋,套袋导向机构的结构如同实施例1。
对比例1
一种食用菌种植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利用食用菌装袋机,将生料制成料棒,并将料棒外依次套设内层薄膜袋和中层塑料袋,制成双层食用菌菌袋,备用;
步骤二、将所述双层食用菌菌袋送入灭菌室进行灭菌,灭菌后,并对灭菌后的双层食用菌菌袋进行手工刺大孔,将碎种料塞入大孔中进行接种,然后将接种后的食用菌菌袋置于温室中进行发菌;
步骤三、对温室中的食用菌菌袋进行翻袋,并对中间未长满菌丝的菌袋进行补孔,待菌丝长满菌袋后,形成食用菌种植袋。
对比实施例1~4和对比例1,对比例1在灭菌时,升温到115℃需8h,灭菌后自然冷却至室温的时间需12h以上;而实施例1~4升温到115℃的时间依次为:4.6h、3.29h、3.83h和4.11h,灭菌后自然冷却至室温的时间依次为:8h、8.2h、7.9h和8.5h。
对100个对比实施例1~4和对比例1制成的食用菌种植袋进行对比,对比例1的坏袋数为30个,全部正常菌袋长满菌丝的时间为40天;实施例1~4的坏袋数依次为3个、5个、4个、5个,全部正常菌袋长满菌丝的时间依次为、25天、18天、30天、19天。
本发明在生料装袋后,直接将装有生料的中层料袋进行刺孔,再套上外袋,进行灭菌,接种,发菌,待菌丝长满菌袋后脱袋,进行转色。而现有技术中,需要刺两次孔,一次刺大孔,将碎种料放入大孔中;一次是刺微小孔,让发菌的菌丝转色;现有技术只有两层袋,不可能提前刺孔,因会造成菌袋感染;而且,接种时,需要将袋体周身刺孔,塞入碎种料;本发明直接在贯穿孔中放入筷子种料。
本发明的四个实施例为优选方案,但并不限制转动轮的设置方式为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两种。在上述两个实施例中,食用菌菌袋可以被挤压成如实施例1的方形结构,亦可被挤压成实施例2所示的两侧为凹弧形、两侧为扁平形的结构,这两种结构均有利于摆放,可有效的利用空间;而且,在食用菌菌袋通过输送通道11的过程中,菌料受到挤压作用,起到一定的松料增氧作用。本发明的锥齿轮可以采用直齿圆锥齿轮,也可以采用螺旋锥齿轮。

Claims (9)

1.一种食用菌种植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利用食用菌装袋机,将生料制成中心设有贯穿孔的料棒,并将料棒外依次套设内层薄膜袋和中层塑料袋,并在贯穿孔中穿设贯通内层薄膜袋和中层塑料袋两端的支撑体,制成双层食用菌菌袋,备用;
步骤二、将所述双层食用菌菌袋的周面进行刺孔,然后进行套装外层塑料袋,制成三层食用菌菌袋,所述外层塑料袋与中层塑料袋之间设有夹层空腔,备用;内层薄膜袋、中层塑料袋和外层塑料袋均为一端封闭、另一端敞口的袋体,内层薄膜袋和中层塑料袋敞口端的扎口均与料棒的贯穿孔的一端对应设置,外层塑料袋敞口端的扎口与料棒的贯穿孔的另一端对应设置;
步骤三、将所述三层食用菌菌袋送入灭菌室进行灭菌,灭菌后,并对灭菌后的三层食用菌菌袋进行接种,打开外层塑料袋的敞口端,拔出支撑体,将菌种通过敞口端塞入料棒的贯穿孔中,然后,将三层食用菌菌袋置于温度为20~26℃、空气湿度为65~75%的温室中进行发菌,待菌丝长满菌袋后,形成食用菌种植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种植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灭菌方法为:将食用菌菌袋置于常压灭菌室,以25~35℃/h的升温速率升温至115℃,并在115℃下保温1h,然后降温至100℃,并在100℃下保温15~18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种植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采用自动刺孔机对双层食用菌菌袋进行穿孔,所述的自动刺孔机包括机架(1)、均设在机架(1)上的刺孔装置和传动装置,传动装置包括调速电机(2)、闭环传动链条机构(3)和锥齿轮传动机构,锥齿轮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轴(4)、第二传动轴(5)、第三传动轴(6)和第四传动轴(7),其中,第一传动轴(4)、第二传动轴(5)、第三传动轴(6)和第四传动轴(7)上分别套设有一对锥齿轮和一个转动轮,第一传动轴(4)和第二传动轴(5)沿横向上下分置,第三传动轴(6)和第四传动轴(7)上的锥齿轮分别与第一传动轴(4)和第二传动轴(5)上的锥齿轮啮合设置,四个转动轮的外周面上均设有刺孔针,且四个转动轮之间形成了双层食用菌菌袋的输送通道(11),利用调速电机(2)带动闭环传动链条机构(3),闭环传动链条机构(3)通过锥齿轮传动机构将动力传送到四个转动轮,四个转动轮相向转动的同时,刺孔针刺入输送至输送通道(11)的食用菌菌袋,并推动双层食用菌菌袋沿输送通道(11)运动的同时,在双层食用菌菌袋四周刺出若干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种植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利用套袋导向机构对刺孔后的双层食用菌菌袋进行套装外层塑料袋,套袋导向机构包括延伸至输送通道(11)下部的承接板(13),承接板(13)上垂直连接有能够使双层食用菌菌袋通过的拱形板(14),拱形板(14)上设有用于套装袋体的导向筒(1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食用菌种植工艺,其特征在于:第三传动轴(6)与第一传动轴(4)、第二传动轴(5)之间的轴角均为90°,第四传动轴(7)与第一传动轴(4)、第二传动轴(5)之间的轴角均为90°;第一传动轴(4)和第二传动轴(5)上的两个转动轮沿纵向对应设置,第三传动轴(6)和第四传动轴(7)上的两个转动轮沿横向对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食用菌种植工艺,其特征在于:闭环传动链条机构(3)包括主动链轮(30)、从动链轮(31)以及闭环套设在主动链轮(30)和从动链轮(31)上的链条(32),调速电机(2)的驱动轴通过联轴器与主动链轮(30)的中心轴传动连接,从动链轮(31)套设在第一传动轴(4)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食用菌种植工艺,其特征在于:四个转动轮外周面上的刺孔针均呈均匀间隔环形排列,且位于同一环形排列的刺孔针,相邻两个刺孔针之间的圆心角大小相同,所述的刺孔针呈圆锥体,圆锥体的底部设在转动轮外周面上,圆锥体的中心线与转动轮的径向重合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食用菌种植工艺,其特征在于:四个转动轮的径向纵切面均呈方形,使所述的输送通道(11)呈方形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食用菌种植工艺,其特征在于:第三传动轴(6)和第四传动轴(7)上的转动轮的径向纵切面均呈方形,第一传动轴(4)和第二传动轴(5)上的转动轮的外周面均呈凹弧形结构。
CN201610002418.5A 2016-01-06 2016-01-06 一种食用菌种植工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5806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02418.5A CN105580640B (zh) 2016-01-06 2016-01-06 一种食用菌种植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02418.5A CN105580640B (zh) 2016-01-06 2016-01-06 一种食用菌种植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80640A CN105580640A (zh) 2016-05-18
CN105580640B true CN105580640B (zh) 2019-03-12

Family

ID=559208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02418.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580640B (zh) 2016-01-06 2016-01-06 一种食用菌种植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8064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48897B (zh) * 2017-10-19 2018-07-27 翔天农业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香菇菌棒用菌袋及包含所述菌袋的出菇装置
CN109699399B (zh) * 2019-03-08 2023-10-10 漳州益利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食用菌自动窝口装框机
CN109757310B (zh) * 2019-03-27 2022-01-25 什邡昊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黄背木耳种植大棚
CN110024528A (zh) * 2019-05-29 2019-07-19 山东理工大学 一种植物的种植方法
CN114391424B (zh) * 2020-05-29 2023-01-17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 一种含有快拆机构的基于食用菌种植的拆分式培养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52269Y (zh) * 1999-08-27 2001-10-10 邹书海 食用菌栽培料袋
CN2478327Y (zh) * 2001-05-02 2002-02-27 杨亚普 袋料黑木耳插棒套袋快速发菌菌袋
CN2652120Y (zh) * 2003-03-09 2004-11-03 邹启洪 食用菌全透气栽培钵
CN103053327B (zh) * 2012-12-31 2014-06-18 武义创新食用菌有限公司 一种小孔袋栽培黑木耳的方法
CN203387952U (zh) * 2013-08-18 2014-01-15 林建斌 一种空心食用菌菌袋
CN105027975B (zh) * 2015-07-24 2017-08-04 武义创新食用菌有限公司 一种代料灵芝定点出芽免疏栽培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80640A (zh) 2016-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80640B (zh) 一种食用菌种植工艺
CN104322276B (zh) 一种提高香菇菌棒制备效率和产质量的方法
CN101803533B (zh) 一种食用菌的栽培方法
CN103907477B (zh) 蘑菇盆景式栽培的方法及用于栽培蘑菇的培养基
CN105532266B (zh) 一种鸡枞菌栽培方法
CN104041330A (zh) 松杉灵芝仿野生木段栽培方法
CN104798602B (zh) 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方法
CN103004466A (zh) 一种金针菇栽培方法
CN105453898B (zh) 用于食用菌菌袋的滚压刺孔系统
JPS6219805B2 (zh)
CN107306668A (zh) 一种黄色金针菇工厂化袋栽方法
CN103125274A (zh) 一种灵芝不同种间嫁接方法及盆景工艺
CN104969772B (zh) 蘑菇栽培用培养容器的制造装置
CN102783361A (zh) 一种生料栽培秀珍菇的方法
CN105638245A (zh) 一种香菇二次打孔栽培方法
CN101161050B (zh) 一种使金针菇基部褐色变浅的栽培方法
CN108990693A (zh) 一种香菇杂交育种及培育方法
CN107353095A (zh) 一种金针菇栽培方法
CN104221709B (zh) 一种金针菇菌种的生产方法
CN102783360A (zh) 一种生料栽培姬菇的方法
CN207706901U (zh) 一种香菇棒式夏季栽培快速接种器
CN108718904A (zh) 羊肚菌栽培方法
CN205320656U (zh) 用于食用菌菌袋的滚压刺孔系统
CN108522137B (zh) 一种用于香菇棒栽培的定向定位出菇方法
CN102783359A (zh) 一种生料栽培平菇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312

Termination date: 202001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