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64357A - 车辆用座椅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64357A
CN105564357A CN201510469786.6A CN201510469786A CN105564357A CN 105564357 A CN105564357 A CN 105564357A CN 201510469786 A CN201510469786 A CN 201510469786A CN 105564357 A CN105564357 A CN 1055643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pidermis
lining cloth
mentioned
vehicle seat
air 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6978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64357B (zh
Inventor
塚田充
小池俊久
金玄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chi 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chi 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chi 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chi 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5643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643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643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643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07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vehicle sea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07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vehicle seats
    • B60R2021/2076Removable covers with tear sea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关于表皮及加固衬布降低成本、并且使它们的组装作业简单化、由此成本较低、制造简单的车辆用座椅。具有:垫(3),安装在框架(2a)上;表皮(4d),将垫(3)覆盖;气囊装置(5),设在框架(2a)与表皮(4d)之间;和加固衬布(25),设在气囊装置(5)的气囊(8)出来的部分(9)与表皮(4d)之间;加固衬布(25)强度比表皮(4d)强,表皮(4d)具有气囊放出部(22);加固衬布(25)在气囊放出部(22)处接合在表皮(4d)上,加固衬布(25)的另一端与表皮(4d)一起通过缝制而固定在与框架(2a)一体的托架(19)上。

Description

车辆用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从气囊装置飞出的气囊在表皮的内部用加固衬布导引的车辆用座椅。
背景技术
作为使用气囊装置及加固衬布的车辆用座椅,以往已知有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车辆用座椅。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车辆用座椅而例示了座椅靠背。在该座椅靠背中,如在本申请的图4中用附图标记110表示那样,在作为骨架构造的框架112的周围设置垫114,将该垫114用表皮116覆盖。表皮116具有前主表皮124、前侧表皮126及座椅靠背侧表皮128。
在框架112与座椅靠背侧表皮128之间设有气囊装置118。在气囊装置118的内部,收存有作为膨胀驱动装置的充气机135及作为膨胀部件的气囊137。
如果在车辆上作用容许极限以上的冲击,则气囊装置118内的充气机135动作而从该充气机135喷出气体。通过该气体喷射而气囊137膨胀。膨胀的气囊137将气囊装置18的盖子122瞬间推展,向气囊装置18的外部飞出。飞出的气囊137被作为加固衬布的棉布152导引而向断裂用缝制部131到达,再将断裂用缝制部131撞破而向座椅靠背110的外部飞出。通过该飞出的气囊137进入到就座者与构造物(例如车辆的门)之间,将就座者从冲击保护。
专利文献1:特开平10-076084号公报。
在上述以往的车辆用座椅中,作为加固衬布的棉布152的端部连接在框架112侧的金属丝158上。由此,棉布152被框架112支承。此外,座椅靠背侧表皮128的端部经由C环138连接在被金属丝158支承的吊挂金属丝160上。由此,座椅靠背侧表皮128被框架112支承。
这样,在以往的车辆用座椅中,座椅靠背侧表皮128的末端固定和棉布152的末端固定分别单独独立地进行。因此,用来将表皮及加固衬布组装到车辆用座椅上的构造较复杂,结果有成本变高的问题和组装作业较困难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往装置的上述问题点而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关于表皮及加固衬布降低成本、并且使它们的组装作业简单化、由此成本较低、制造简单的车辆用座椅。
有关本发明的车辆用座椅(例如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具有:框架;垫,安装在框架上;表皮,将垫覆盖;气囊装置,设在框架与表皮之间;加固衬布,设在该气囊装置的气囊出来的部分(例如盖子)与上述表皮之间;上述加固衬布强度比上述表皮强;上述表皮具有气囊放出部(例如断裂用缝制部);上述加固衬布在上述气囊放出部处接合在上述表皮上;上述加固衬布的另一端与上述表皮一起固定在固定用部件上。
根据本发明,由于不是将表皮和加固衬布固定在不同的固定用部件上,而是将两者一起缝接,所以使表皮自身的强度变强而使得表皮在气囊开裂部以外的部位不会断开。此外,通过使加固衬布与表皮为一体,不再需要加固衬布单独的固定,能够实现零件成本的降低及组装构造的简洁化。
上述固定用部件可以为上述框架或与该框架一体的部件。由此,能够将加固衬布及表皮牢固地固定。这里,“与框架一体的部件”例如是从框架伸出的托架。
上述气囊放出部可以为将相互相邻的表皮通过缝制线缝合而成的接缝。由此,能够形成能够使气囊稳定地飞出的再现性较高的气囊放出部。
上述加固衬布的端部和上述表皮的端部可以在被向该表皮被拉伸的方向折回的状态下固定在上述固定用部件上。由此,能够将加固衬布及表皮对于拉伸力更牢固地固定。
在有关本发明的车辆用座椅中,可以以上述气囊放出部(例如断裂用缝制部)为边界在上述加固衬布的相反侧设置第2加固衬布。由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表皮在违背意图的部位破裂。
上述第2加固衬布可以用相互接合的两个表皮覆盖。如果将两个表皮接合,则能够使表皮的外观具有多样性。并且,在此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第2加固衬布的作用防止这两个表皮的接缝破裂。
根据有关本发明的车辆用座椅,不是将表皮和加固衬布固定到不同的固定用部件上,而是将两者一起缝接,所以使表皮自身的强度变强而使得表皮不在气囊开裂部以外的部位断开。此外,通过使加固衬布与表皮为一体,不再需要加固衬布单独的固定,能够实现零件成本的降低及组装构造的简洁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有关本发明的车辆用座椅的一实施方式的座椅靠背的立体图。
图2是沿着图1及图3的A-A线的俯视剖视图。
图3是将图1的座椅靠背从前方侧观察的情况下的主视图。
图4是表示以往的车辆用座椅的一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方式说明有关本发明的车辆用座椅。另外,本发明当然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此外,在本说明书中附带的图中,有为了将特征性的部分容易理解地表示而用与实际不同的比例将构成要素表示的情况。
本发明的车辆用座椅例如是就座者放置臀部的座椅垫、就座者将背部倚靠的座椅靠背、或将座椅垫与座椅靠背组装成的座椅制品等。有在座椅靠背的顶部安装头枕的情况。此外,也有头枕为一体的座椅靠背。
图1表示作为有关本发明的车辆用座椅的一实施方式的座椅靠背。该座椅靠背1具有作为骨架构造的框架2、配置在框架2的周围的垫3、和将垫3覆盖的表皮4。
在框架2上通常附设有斜倚装置及其他各种功能单元,但在图1中仅表示了框架2的门型的框部分,其他的各种功能部分的图示省略。框架2由金属、硬质的合成树脂等形成。垫3由具有弹性的材料例如聚氨酯发泡材料形成。表皮4由具有通气性的材料例如织物、皮、合成皮革等形成。
框架2的两侧部分为侧框架2a、2b。侧框架2a和侧框架2b用上部框架2c相连。在距车辆的门(未图示)较近侧的侧框架2a上安装有气囊装置5。气囊装置5如图2所示,具有作为收存容器的壳体6、作为膨胀驱动机构的充气机7、作为膨胀部件的气囊8和作为盖体的盖子9。如果充气机7动作而喷出气体,则气囊8瞬间膨胀,一边将盖子9推开一边向壳体6的外部展开即飞出。
在图1中,在座椅靠背1的内部设有右侧的纵嵌插金属丝12和左侧的纵嵌插金属丝13。此外,在这些嵌插金属丝12、13之间设有上嵌插金属丝14及下嵌插金属丝15。这些嵌插金属丝12、13、14、15由钢制的线材形成。这些嵌插金属丝12、13、14、15当将垫3通过聚氨酯的发泡成形加工形成时,通过嵌插成形的方法被配置到规定的位置。
图3表示将图1的座椅靠背1从前方侧(即驾驶席侧)观察的情况下的座椅靠背1的主视图。如图示那样,纵嵌插金属丝12、13分别具有主线部12a、13a、上弯折部12b、13b和下弯折部12c、13c。嵌插金属丝12、13、14、15是用来将表皮4吊挂支承的线材。
图2是沿着图1及图3的A-A线的剖视图。在图2中,在侧框架2a上安装着气囊装置5。在侧框架2a的周围设有垫3。在垫3的内部通过嵌插成形的方法设有纵嵌插金属丝12。纵嵌插金属丝12在图2中向将纸面贯通的方向延伸。
表皮4具有前正面表皮4a、前内侧表皮4b、前外侧表皮4c和侧面表皮4d。前正面表皮4a的第1端部和前内侧表皮4b的第1端部在形成在垫3上的槽10的内部通过缝制线16缝合。前内侧表皮4b的第2端部和前外侧表皮4c的第1端部通过缝制线17缝合。前外侧表皮4c的第2端部和侧面表皮4d的第1端部通过缝制线18缝合。通过缝制线18缝合的部分构成断裂用缝制部22,上述断裂用缝制部22为在气囊装置5的气囊8膨胀时断裂而成为气囊8向外部的飞出口即出口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侧框架2a上安装着托架19。侧面表皮4d的第2端部通过缝制线20缝合在托架19上。附图标记21是背板。
在前内侧表皮4b和前外侧表皮4c的内侧设有前面加固衬布24。在侧面表皮4d的内侧设有侧面加固衬布25。加固衬布24及加固衬布25由比表皮4强度强的材料形成。前面加固衬布24的第1端部在垫3的槽10内通过缝制线26缝合在前内侧表皮4b的第1端部上。前面加固衬布24的第1端部通过缝制线16也缝合在前正面表皮4a的第1端部上。
前面加固衬布24的第2端部通过缝制线27缝合在前外侧表皮4c的第2端部上。侧面加固衬布25的第1端部通过缝制线28缝合在侧面表皮4d的第1端部上。侧面加固衬布25的第2端部通过缝制线29缝合在侧面表皮4d的第2端部上。前面加固衬布24的第2端部和侧面加固衬布25的第1端部通过缝制线18相互缝合。侧面加固衬布25的第2端部通过缝制线20,与侧面表皮4d的第2端部一起缝合在框架2a的托架19上。
在垫3的槽10的内部,通过缝制线16将棉布袋31缝合在前正面表皮4a的第1端部及前内侧表皮4b的第1端部上。棉布袋31朝向槽10的底部(图2的上部)延伸。在棉布袋31的前端插通着金属丝32。并且,表皮侧的金属丝32和纵嵌插金属丝12通过使用环33的钩环连结。由此,表皮4被纵嵌插金属丝12吊挂支承。
在前内侧表皮4b及/或前正面表皮4a因某些原因而被向外侧拉伸的情况下,棉布袋31及插通在其中的金属丝32随着表皮的运动而向从槽10出来的方向移动。因此,纵嵌插金属丝12被向从垫3脱出的方向拉伸。
在纵嵌插金属丝12由单纯的直线状的线材形成的情况下,当纵嵌插金属丝12被拉伸时,纵嵌插金属丝12有可能从垫3脱出。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由于在纵嵌插金属丝12的两端部设有弯折部12b及12c,所以即使是在纵嵌插金属丝12上作用有较大的拉伸力的情况,纵嵌插金属丝12也不会从垫3脱出。这关于另一方的纵嵌插金属丝13也是同样的。
具体而言,纵嵌插金属丝12的两端部的弯折部12b、12c向与作用在纵嵌插金属丝12上的拉伸力的作用方向相反方向(即朝向座椅1的中心部分的方向)延伸。并且,各自的弯折部12b、12c相对于相邻的主线部12a的弯折角度为大致90°。此外,弯折部12b、12c的长度被设定为能够防止当在主线部12a上作用有向外部的拉伸力时纵嵌插金属丝12从垫3脱出的长度。弯折部12a、12c的方向及长度这样设定,所以在主线部12a上作用有朝向外侧的较大的力的情况下,弯折部12b及12c产生适当的反作用力而成为阻力部件,结果,能够防止纵嵌插金属丝12从垫3脱出。这关于另一方的纵嵌插金属丝13也是同样的。
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1由于如以上那样构成,所以在车辆的侧方从外部作用有超过容许范围的冲击的情况下,在图2中气体从气囊装置5的充气机6喷出而气囊8瞬间膨胀。膨胀的气囊8将盖子9推开而从壳体6飞出,一边被加固衬布24及25导引,一边穿过断裂用缝制部22而瞬间向外部飞出展开。展开的气囊8夹在就座者与门之间,结果,将就座者从冲击保护。
当如以上那样气囊8从断裂用缝制部22向外部展开时,加固衬布24及前内侧表皮4b瞬间被向外部较强地拉伸。因此,经由棉布袋31在纵嵌插金属丝12上作用非常大的向横向的力。如果什么措施都不采取,则纵嵌插金属丝12有可能通过向横向的较大的力而从垫3脱出。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由于在纵嵌插金属丝12的两端部设有弯折部12b及12c,所以通过这些弯折部12b、12c产生的反作用力(即阻力)的作用,能够可靠地防止纵嵌插金属丝12的脱出。
另外,弯折部12b及12c相对于主线部12a的弯曲角度并不限于90°。总之,弯折部12b、12c只要以在主线部12a被拉伸时能够产生能够防止嵌插金属丝的脱出的反作用力那样的角度弯折就可以。这样的角度相对于主线部是45°以上135°以下。这是因为,在不到45°或超过135°的角度下不能产生能够防止嵌插金属丝的脱出之程度的反作用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2的侧框架2a的托架19的地方,侧面表皮4d的第2端部及侧面加固衬布25的第2端部被缝制件29相互缝合并接合。此外,侧面表皮4d的第2端部及侧面加固衬布25的第2端部被缝制件20一起固定在侧框架2a的托架19上。进而,侧面表皮4d的第2端部及侧面加固衬布25的第2端部在被向在气囊8的飞出时被拉伸的方向(图2的右方向)以U字状折回的状态下,被缝制件20缝接固定在托架19上。
通过以上的结构,侧面表皮4d及侧面加固衬布25被牢固地固定在侧框架2a的托架19上。因此,即使是在气囊8的飞出及展开时在侧面表皮4d及侧面加固衬布25上作用有较大的力的情况,侧面表皮4d及侧面加固衬布25也牢固地固定在托架19上。
在图4所示的以往的车辆用座椅中,将作为加固衬布的棉布152固定到金属丝158上,将座椅靠背侧表皮128固定到别的金属丝160上。这是因为,棉布152是气囊118的结构零件,表皮128是车辆用座椅的零件,棉布152和表皮128是不同的零件的观念较强。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想法转换,将加固衬布25的第2端部和侧面表皮4d的第2端部用缝制件29相互缝合而接合后,将该接合体通过缝制件20缝合固定在托架19上,从而缝合固定在侧框架2a上。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不是将表皮和加固衬布固定到不同的固定用部件上,而是将两者一起缝接,所以使表皮自身的强度变强而使得表皮在气囊开裂部以外的部位不断开。此外,通过使加固衬布与表皮为一体,不需要加固衬布单独的固定,能够实现零件成本的降低及组装构造的简洁化。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断裂用缝制部22为边界,在侧面加固衬布25的相反侧也设有作为别的加固衬布的前面加固衬布24。因此,使得气囊8没有错误而可靠地从断裂用缝制部22向外部飞出并展开。
并且,前面加固衬布24的第1端部不是单独接合在棉布袋31上,而是与前内侧表皮4b的第1端部及前正面表皮4a的第1端部一起缝合接合(一起缝接)在棉布袋31上。因此,使表皮自身的强度变强而使得表皮在气囊开裂部以外的部位不断开。此外,通过使加固衬布与表皮为一体,不需要加固衬布单独的固定,能够实现零件成本的降低及组装构造的简洁化。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座椅靠背1的侧支撑部分处,表皮4被分割为前内侧表皮4b和前外侧表皮4c,它们通过缝制件17被缝合接合。该接合部分在强度上变弱,但在它们的表皮的内表面上配置有共同的加固衬布24,并且该加固衬布24在垫3的槽10中通过一起缝接而被牢固地固定,所以在气囊的开裂时表皮不会在缝制件17的接合部断开。
此外,由于在座椅靠背1的侧支撑部通过缝制件17将表皮缝合,所以能够使侧支撑部的形状具有多样性。并且,在此情况下,也在表皮4b、4c的内侧设有加固衬布24,所以将由缝制件17带来的表皮的接合部分的强度维持得较高。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举出优选的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其实施方式,能够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变。
例如,上述实施方式如根据图1可以理解那样,考虑了配设在适合于日本的车辆的助手席中的座椅靠背,但本发明对于配设在驾驶席中的座椅靠背也能够应用。当然,根据需要也能够应用到后部座席中。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加固衬布25的端部和表皮4d的端部通过一起缝接而固定在作为与侧框架2a一体的部件的托架19上,但加固衬布及表皮也可以固定在侧框架2a其自身上,也可以固定在侧框架2a以外的部分的框架2上。
附图标记说明
1座椅靠背(车辆用座椅);2框架;2a、2b侧框架;2c上部框架;3垫;4表皮;4a前正面表皮;4b前内侧表皮;4c前外侧表皮;4d侧面表皮;5气囊装置;6壳体;7充气机;8气囊;9盖子、10垫的槽;12纵嵌插金属丝;12a主线部;12b上弯折部;12c下弯折部;13纵嵌插金属丝;13a主线部;13b上弯折部;13c下弯折部;14上嵌插金属丝;15下嵌插金属丝;16、17、18、20缝制线;19框架的托架;21背板;22断裂用缝制部;24前面加固衬布(第2加固衬布);25侧面加固衬布;26、27、28、29缝制线;31棉布袋;32金属丝;33环。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具有:
框架;
垫,安装在框架上;
表皮,将垫覆盖;
气囊装置,设在框架与表皮之间;和
加固衬布,设在该气囊装置的气囊出来的部分与上述表皮之间;
上述加固衬布强度比上述表皮强;
上述表皮具有气囊放出部;
上述加固衬布在上述气囊放出部处接合在上述表皮上;
上述加固衬布的另一端与上述表皮一起固定在固定用部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固定用部件是上述框架或与上述框架一体的部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上述气囊放出部是将相互相邻的表皮通过缝制线缝合而成的接缝。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固衬布的端部和上述表皮的端部在被向该表皮被拉伸的方向折回的状态下固定在上述固定用部件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以上述气囊放出部为边界,在上述加固衬布的相反侧设有第2加固衬布。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加固衬布被相互接合的两个表皮覆盖。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上述气囊放出部是将相互相邻的表皮通过缝制线缝合而成的接缝。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固衬布的端部和上述表皮的端部在被向该表皮被拉伸的方向折回的状态下固定在上述固定用部件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以上述气囊放出部为边界,在上述加固衬布的相反侧设有第2加固衬布。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加固衬布被相互接合的两个表皮覆盖。
CN201510469786.6A 2014-10-30 2015-08-04 车辆用座椅 Active CN1055643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21557 2014-10-30
JP2014221557A JP6422305B2 (ja) 2014-10-30 2014-10-30 車両用シー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64357A true CN105564357A (zh) 2016-05-11
CN105564357B CN105564357B (zh) 2019-03-22

Family

ID=558751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69786.6A Active CN105564357B (zh) 2014-10-30 2015-08-04 车辆用座椅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422305B2 (zh)
CN (1) CN105564357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32829A (zh) * 2017-12-12 2018-05-15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侧气囊设置结构
CN111344188A (zh) * 2017-11-09 2020-06-26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侧安全气囊装置和用于制造侧安全气囊装置的方法
CN111746367A (zh) * 2019-03-29 2020-10-09 东海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发泡成形体
CN112298026A (zh) * 2019-08-01 2021-02-02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乘坐物用座椅
CN113060089A (zh) * 2018-01-26 2021-07-02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侧气囊装置
US11325552B2 (en) * 2019-05-27 2022-05-10 Tachi-S Co., Ltd. Vehicle seat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91255B2 (ja) * 2017-03-31 2019-03-27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46303A (zh) * 2008-12-04 2010-06-23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椅套和具有该椅套的座椅
EP1586489B1 (en) * 2003-01-20 2011-05-11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occupant protection device
CN202294664U (zh) * 2011-10-26 2012-07-04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侧气囊导向装置
CN102729943A (zh) * 2011-04-01 2012-10-17 李尔公司 具有由多个紧固件固定的气囊引导件的气囊组件
CN103112425A (zh) * 2011-11-16 2013-05-22 李尔公司 具有内侧的侧气囊的交通工具座椅组件
US20140197621A1 (en) * 2013-01-16 2014-07-17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Seat with side airbag guide chute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14072B2 (ja) * 1995-09-18 2003-06-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側突用エアバッグ装置を備えたシート構造
JPH10166986A (ja) * 1996-12-10 1998-06-23 Araco Corp エアバッグ装置を備えた車両用シート
JPH11129855A (ja) * 1997-10-31 1999-05-18 Ts Tec Kk サイドエアーバッグ装置を備える車輌用シート
JP4823855B2 (ja) * 2006-11-01 2011-11-24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を備える車両用シート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586489B1 (en) * 2003-01-20 2011-05-11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occupant protection device
CN101746303A (zh) * 2008-12-04 2010-06-23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椅套和具有该椅套的座椅
CN102729943A (zh) * 2011-04-01 2012-10-17 李尔公司 具有由多个紧固件固定的气囊引导件的气囊组件
CN202294664U (zh) * 2011-10-26 2012-07-04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侧气囊导向装置
CN103112425A (zh) * 2011-11-16 2013-05-22 李尔公司 具有内侧的侧气囊的交通工具座椅组件
US20140197621A1 (en) * 2013-01-16 2014-07-17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Seat with side airbag guide chute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44188A (zh) * 2017-11-09 2020-06-26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侧安全气囊装置和用于制造侧安全气囊装置的方法
CN111344188B (zh) * 2017-11-09 2023-03-10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侧安全气囊装置和用于制造侧安全气囊装置的方法
CN108032829A (zh) * 2017-12-12 2018-05-15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侧气囊设置结构
CN113060089A (zh) * 2018-01-26 2021-07-02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侧气囊装置
CN113060089B (zh) * 2018-01-26 2023-07-07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侧气囊装置
CN111746367A (zh) * 2019-03-29 2020-10-09 东海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发泡成形体
CN111746367B (zh) * 2019-03-29 2023-05-09 东海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发泡成形体
US11325552B2 (en) * 2019-05-27 2022-05-10 Tachi-S Co., Ltd. Vehicle seat
CN112298026A (zh) * 2019-08-01 2021-02-02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乘坐物用座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088154A (ja) 2016-05-23
CN105564357B (zh) 2019-03-22
JP6422305B2 (ja) 2018-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64357A (zh) 车辆用座椅
US9393893B2 (en) Vehicle seat
US7654612B2 (en) Vehicle seat assembly with air bag seam rupturing means
CN103921753B (zh) 具有侧气囊引导斜道的座椅
DE102008004464B4 (de) Airbagjacke
JP6960321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DE102015203364A1 (de) Sitzwangen-Anordnung mit einem Airbag
CN107206955B (zh) 车辆用座椅
DE102011086471A1 (de) Fahrzeugsitzanordnung mit Airbag an innenliegender Seite
US9578909B2 (en) Jacket garment for tandem vehicle passenger safety
DE102007011823A1 (de) Fahrzeugsitzbaugruppe mit Kraftverstärkungseinrichtung zum Aufreissen einer Airbagnaht
CN106004766A (zh) 膝盖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
WO2015189394A1 (d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mit einem bezug versehenen elementes und ein solches element
KR20160058485A (ko) 사이드 에어백 설치 구조
US704276A (en) Buggy boot or apron.
US20140353950A1 (en) Passenger protection device
CN104203657B (zh) 气囊组件和系绳
US9174601B2 (en) Vehicle seat assembly with air bag guide secured to an air bag
CN107985149A (zh) 车辆用座椅
US20140021706A1 (en) Vehicle seat component having side air bag assembly
CN106183931A (zh) 车辆用座椅
JP6532447B2 (ja) 背負式作業機
EP2591954B1 (de) Sitz für Kraftfahrzeuge
JP2016088370A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6337744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