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39711A - 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机构 - Google Patents

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39711A
CN105539711A CN201510924366.2A CN201510924366A CN105539711A CN 105539711 A CN105539711 A CN 105539711A CN 201510924366 A CN201510924366 A CN 201510924366A CN 105539711 A CN105539711 A CN 1055397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transmission
train
output
direc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2436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39711B (zh
Inventor
杨泰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55397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397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397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3971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1/00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 B62M1/36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with rotary cranks, e.g. with pedal cranks
    • B62M1/38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with rotary cranks, e.g. with pedal cranks for directly driving the wheel ax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11/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interengaging toothed wheels or frictionally-engaging wh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11/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interengaging toothed wheels or frictionally-engaging wheels
    • B62M11/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interengaging toothed wheels or frictionally-engaging wheels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11/1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interengaging toothed wheels or frictionally-engaging wheels of changeable ratio with planetary gears
    • B62M11/145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interengaging toothed wheels or frictionally-engaging wheels of changeable ratio with planetary gears built in, or adjacent to, the bottom bracke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03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the gear-ratio being changed by inversion of torque dir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03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the gear-ratio being changed by inversion of torque direction
    • F16H3/005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the gear-ratio being changed by inversion of torque direction for gearings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19Gearing
    • Y10T74/19172Reversal of direction of power flow changes power transmission to alternate pa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 Arrangement Of Transmissions (AREA)
  • Arrangement And Driving Of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Arrangement And Mounting Of Devices That Control Transmission Of Motive Fo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结构,所述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结构为应用于以脚踏动的载具、电动与脚踏混合的载具或电动与脚踏并用的助动载具,特别是应用于可双向踩动而作单向驱动行驶的脚踏车(bicycle)。本发明通过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作释放,避免此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结构被锁固。

Description

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结构,应用于脚踏动的载具、电动与脚踏混合的载具或电动与脚踏并用的助动载具,特别是应用于可双向踩动而作单向驱动行驶的脚踏车。
背景技术
已知脚踏车的骑乘者为作恒向施力踩动,而随踩动周期固定使用相关肌肉及关节,即踩动者的肢体部分肌肉及关节恒为施力及受力的运用状态,而另一部分肌肉及关节恒为不施力及不受力状态,整体而言人体负荷不平均,骑乘者容易疲倦及因长期踩动而形成运动伤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锁住或释放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结构。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结构,所述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结构为具有作双回转方向输入的人力输入装置11,其输出端供输往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的输入端,而经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输出端,而经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输出端,作恒定回转方向输出以驱动负载轮组15,进而驱动结合于负载轮组15的载具,骑乘者作脚踏驱动输入方向的选择,在不同驱动输入方向时,作相同或不同速比的恒定回转方向输出以驱动负载轮组驱动,以及在负载轮组15作倒退时,由其输出端作倒退牵动的反转向的逆向驱动时,通过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作释放,能避免此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结构具有被锁固;
此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结构,除具有脚踏载具的零组件及机体600外,其主要构成如下:
——人力输入装置11:为通过接受人脚作正转或反转的双向回转驱动的输入或作往复驱动的输入,以产生正转或反转的双向回转输出机构所构成,包括由踏板、曲柄及双向回转的传动轮组所构成,或由把手、手柄及双向回转的传动轮组所构成,包括人力作双向回转驱动的机构装置;
——第一驱动回转方向的动能及第二驱动回转方向的输入动能,为来自人力的脚以供驱动人力输入装置11的输入端;
——第一驱动回转方向与第二驱动回转方向为相反方向;
——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为接受来自人力输入装置11的不同回转方向动能所驱动,而输出恒定回转方向动能,以及通过操作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作释放,在由其输出端作倒退牵动的反转向逆向驱动时,此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结构具有避免被锁固的功能;
构成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内部的传动组件,由1)齿轮组;及/或2)磨擦轮组;及/或3)链条及链轮组;及/或4)皮带及皮带轮组;及/或5)传动曲柄及轮组;及/或6)流体传动装置;及/或7)电磁力传动装置所构成,或由上述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传动组件构成,以及结合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所构成;
其中: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在输入不同回转方向的第一驱动回转方向与第二驱动回转方向驱动时,输入端对作恒定回转方向输出端的速比,为相同、或不同、或变速比;
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主要传动结构及运作特性如下:
——第一转向与第二转向为相反的回转方向;
——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端时,经第一传动轮系驱动输出端作第一转向输出;
——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端时,经第二传动轮系驱动输出端作第一转向输出;
——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以在第一传动轮系作第一转向输入及以第一转向输出时,能避免与第二传动轮系的干涉;
——第二传动轮系与第一传动轮系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以在第二传动轮系作第二转向输入及以第一转向输出时,能避免与第一传动轮系的干涉;
——在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双回转方向输入而不变回转方向输出的轮系结构中,以下一处或一处以上设置呈径向或轴向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包括:在机体与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呈回转的壳体之间;或在呈固定的壳体与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回转机件之间,设置呈径向或轴向的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以在其输出端作倒退牵动的反转向逆向驱动时,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作释放,能避免双回转方向输入而不变回转方向输出的轮系结构呈刚性锁止状态;
——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为通过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负载轮组15:为由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输出端所直接驱动,进而驱动结合于负载轮组15的载具;
此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结构,其通过人力的脚驱动人力输入装置11作第一驱动回转方向或不同回转方向的第二回转方向驱动时,人力输入装置11输出端所输出的回转动能,经增设的前置传动装置12输往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输入端,而由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输出端输出恒定回转方向的回转动能,供驱动负载轮组15,进而驱动结合于负载轮组15的载具。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结构进一步在人力输入装置11与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之间加设前置传动装置12的驱动装置,除具有脚踏载具的零组件及机体600外,其主要构成如下:
——人力输入装置11:为通过接受人脚作正转或反转的双向回转驱动的输入或作往复驱动的输入,以产生正转或反转的双向回转输出机构所构成,包括:由踏板、曲柄及双向回转的传动轮组所构成,或由把手、手柄及双向回转的传动轮组所构成,或由人力作双向回转驱动的机构装置所构成;
——第一驱动回转方向的动能及第二驱动回转方向的输入动能,为来自人力的脚以供驱动人力输入装置11的输入端。
——第一驱动回转方向与第二驱动回转方向为相反方向;
——前置传动装置12:前置传动装置12由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传动装置所构成,包括固定速比或变速比的各种齿轮式、皮带式或摩擦式传动功能结构;
前置传动装置12为接受人力输入装置11所驱动,其输出的回转动能供驱动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
——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为接受前置传动装置12的不同回转方向动能所驱动,而输出恒定回转方向动能,以及通过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作释放,在由其输出端作倒退牵动的反转向逆向驱动时,此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结构具有避免被锁固的功能;
构成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内部的传动组件,由1)齿轮组;及/或2)磨擦轮组;及/或3)链条及链轮组;及/或4)皮带及皮带轮组;及/或5)传动曲柄及轮组;及/或6)流体传动装置;及/或7)电磁力传动装置所构成,或由上述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传动组件构成,以及结合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所构成;
其中: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在输入不同回转方向的第一驱动回转方向与第二驱动回转方向驱动时,输入端对作恒定回转方向输出端的速比,为相同、不同或变速比;
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主要传动结构及运作特性如下:
——第一转向与第二转向为相反的回转方向;
——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端时,经第一传动轮系驱动输出端作第一转向输出;
——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端时,经第二传动轮系驱动输出端作第一转向输出;
——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以在第一传动轮系作第一转向输入及以第一转向输出时,能避免与第二传动轮系的干涉;
——第二传动轮系与第一传动轮系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以在第二传动轮系作第二转向输入及以第一转向输出时,能避免与第一传动轮系的干涉;
——在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双回转方向输入而不变回转方向输出的轮系结构中,以下一处或一处以上设置呈径向或轴向的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包括:在机体600与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呈回转的壳体之间;或在呈固定的壳体与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回转机件之间,设置呈径向或轴向的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以在其输出端作倒退牵动的反转向逆向驱动时,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作释放,避免双回转方向输入而不变回转方向输出的轮系结构呈刚性锁止状态;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为通过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负载轮组15:为由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输出端所直接驱动,进而驱动结合于负载轮组15的载具。
此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结构,其通过人力的脚作正转或反转驱动的人力输入装置11的输出端所输出回转动能,供输入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由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输出端作恒定回转方向的输出,其输出的恒向回转动能供经增设之后段传动装置14驱动负载轮组15,进而驱动结合于负载轮组15的载具。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结构进一步在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与驱动负载轮组15之间加设后段传动装置14的驱动装置,除具有脚踏载具的零组件及机体600外,其主要构成如下:
——人力输入装置11:为通过接受人脚作正转或反转的双向回转驱动的输入或作往复驱动的输入,以产生正转或反转的双向回转输出机构所构成,包括:由踏板、曲柄及双向回转的传动轮组所构成,或由把手、手柄及双向回转的传动轮组所构成,或由人力作双向回转驱动的机构装置所构成;
——第一驱动回转方向的动能及第二驱动回转方向的输入动能,为来自人力的脚,以供驱动人力输入装置11的输入端;
——第一驱动回转方向与第二驱动回转方向为相反方向;
——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为能经前置传动装置12接受来自人力输入装置11的不同回转方向动能所驱动,而输出恒定回转方向动能,以及通过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作释放,在由其输出端作倒退牵动的反转向逆向驱动时,此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结构具有避免被锁固的功能;
构成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内部的传动组件,包括:由1)齿轮组;及/或2)磨擦轮组;及/或3)链条及链轮组;及/或4)皮带及皮带轮组;及/或5)传动曲柄及轮组;及/或6)流体传动装置;及/或7)电磁力传动装置等所构成,或由上述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传动组件构成,以及结合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所构成;
其中: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在输入不同回转方向的第一驱动回转方向与第二驱动回转方向驱动时,输入端对作恒定回转方向输出端的速比,为相同、不同或变速比;
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主要传动结构及运作特性如下:
——第一转向与第二转向为相反的回转方向;
——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端时,经第一传动轮系驱动输出端作第一转向输出;
——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端时,经第二传动轮系驱动输出端作第一转向输出;
——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以在第一传动轮系作第一转向输入及以第一转向输出时,能避免与第二传动轮系的干涉;
——第二传动轮系与第一传动轮系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以在第二传动轮系作第二转向输入及以第一转向输出时,能避免与第一传动轮系的干涉;
——在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双回转方向输入而不变回转方向输出的轮系结构中,以下一处或一处以上设置呈径向或轴向的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包括:在机体600与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呈回转的壳体之间;或在呈固定的壳体与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回转机件之间,设置呈径向或轴向的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以在其输出端作倒退牵动的反转向逆向驱动时,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作释放,避免双回转方向输入而不变回转方向输出的轮系结构呈刚性锁止状态;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为通过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后段传动装置14由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传动装置所构成,包括固定速比或变速比的各种齿轮式、皮带式或摩擦式传动功能结构,供接受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驱动,而其输出端供驱动负载轮组15。
——负载轮组15:为由后段传动装置14输出端所直接驱动,进而驱动结合于负载轮组15的载具;
此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结构,其通过人力的脚作正转或反转以驱动人力输入装置11,而由输出端输出回转动能,供经增设的前置传动装置12输往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输入端,由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输出端作恒定回转方向的输出,再经增设之后段传动装置14以驱动负载轮组15,进而驱动结合于负载轮组15的载具。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结构进一步在人力输入装置11与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之间加设前置传动装置12,及在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与驱动负载轮组15之间,加设后段传动装置14的驱动装置,除具有脚踏载具的零组件及机体600外,其主要构成如下:
——人力输入装置11:为通过接受人脚作正转或反转的双向回转驱动的输入或作往复驱动的输入,以产生正转或反转的双向回转输出机构所构成,包括:由踏板、曲柄及双向回转的传动轮组所构成,或由把手、手柄及双向回转的传动轮组所构成,或由人力作双向回转驱动的机构装置所构成;
——第一驱动回转方向的动能及第二驱动回转方向的输入动能,为来自人力的脚,以供驱动人力输入装置11的输入端;
——第一驱动回转方向与第二驱动回转方向为相反方向;
——前置传动装置12:前置传动装置12由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传动装置所构成,包括固定速比或变速比的各种齿轮式、皮带式或摩擦式传动功能结构;
前置传动装置12为接受人力输入装置11所驱动,其输出的回转动能供驱动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
——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为接受前置传动装置12的不同回转方向动能所驱动,而输出恒定回转方向动能,以及通过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作释放,在由其输出端作倒退牵动的反转向逆向驱动时,此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结构具有避免被锁固的功能;
构成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内部的传动组件,包括:由1)齿轮组;及/或2)磨擦轮组;及/或3)链条及链轮组;及/或4)皮带及皮带轮组;及/或5)传动曲柄及轮组;及/或6)流体传动装置;及/或7)电磁力传动装置等所构成,或由上述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传动组件构成,以及结合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所构成;
其中: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在输入不同回转方向的第一驱动回转方向与第二驱动回转方向驱动时,输入端对作恒定回转方向输出端的速比,为相同、不同或变速比;
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主要传动结构及运作特性如下:
——第一转向与第二转向为相反的回转方向;
——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端时,经第一传动轮系驱动输出端作第一转向输出;
——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端时,经第二传动轮系驱动输出端作第一转向输出;
——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以在第一传动轮系作第一转向输入及以第一转向输出时,能避免与第二传动轮系的干涉;
——第二传动轮系与第一传动轮系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以在第二传动轮系作第二转向输入及以第一转向输出时,能避免与第一传动轮系的干涉;
——在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双回转方向输入而不变回转方向输出的轮系结构中,以下一处或一处以上设置呈径向或轴向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包括:在机体600与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呈回转的壳体之间;或在呈固定的壳体与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回转机件之间,设置呈径向或轴向的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以在其输出端作倒退牵动的反转向逆向驱动时,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作释放,避免双回转方向输入而不变回转方向输出的轮系结构呈刚性锁止状态;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为通过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后段传动装置14由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传动装置所构成,包括固定速比或变速比的各种齿轮式、皮带式或摩擦式传动功能结构,供接受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驱动,而其输出端供驱动负载轮组15;
——负载轮组15:为由后段传动装置14输出端所直接驱动,进而驱动结合于负载轮组15的载具。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所设置的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结构单元其运转特性如下:
——第一转向与第二转向为相反的回转方向;
——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端时,经第一传动轮系驱动输出端作第一转向输出;
——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端时,经第二传动轮系驱动输出端作第一转向输出;
——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以在第一传动轮系作第一转向输入及以第一转向输出时,能避免与第二传动轮系的干涉;
——第二传动轮系与第一传动轮系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以在第二传动轮系作第二转向输入及以第一转向输出时,能避免与第一传动轮系的干涉;
——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输入端至输出端的动力链中传动组件之间,设置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包括:1在作第一转向输入,驱动第一传动轮系输入端至输出端的动力链中传动组件之间,设置呈径向或轴向的进行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及/或2在作第二转向输入,驱动第二传动轮系输入端至输出端的动力链中传动组件之间,同轴设置呈径向或轴向的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
在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传动组件之间设置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在输出侧对输入侧作相反回转方向驱动时,操控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作释放,以消除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呈刚性锁止状态的结构性缺失,在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输出侧对输入侧作相反回转方向驱动时,操控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作释放,能避免轮系呈刚性锁止状态。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为由游星轮系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同轴套合,其主要构成为: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由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单向传动装置302贯穿于输出轴3000,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为通过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结合于太阳轮202;
——外环轮204与太阳轮202之间设有游星轮203;游星轮203的中心回转于游星轮轴201,游星轮轴201的一端固定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外环轮204的环状结构体与输出轴3000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301;
——太阳轮202、游星轮203、外环轮204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以太阳轮202驱动游星轮203的传动比的关系为加速、减速或等速;
——以游星轮203驱动外环轮204的传动比的关系为加速、减速或等速;
——通过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2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通过上述结构,而在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呈锁住时,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太阳轮202再驱动游星轮203及外环轮204,经外环轮204的环状结构体及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在对输出轴3000作倒退牵动的逆转向驱动时,通过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作释放,能避免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呈锁住状态。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为由游星轮系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同轴套合,其主要构成为: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游星轮支臂环架200的旋转结构及单向传动装置303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由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单向传动装置302贯穿于输出轴3000,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为通过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结合于太阳轮202;
——外环轮204与太阳轮202之间设有游星轮203;游星轮203的中心回转于游星轮轴201,游星轮轴201的一端结合于游星轮支臂环架200,而游星轮支臂环架200旋转于输入轴2000与单向传动装置303之间;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外环轮204的环状结构体与输出轴3000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301;
——太阳轮202、游星轮203、外环轮204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以太阳轮202驱动游星轮203的传动比的关系为加速、减速或等速;
——以游星轮203驱动外环轮204的传动比的关系为加速、减速或等速;
——通过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2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通过上述结构,而在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呈锁住时,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太阳轮202再驱动游星轮203及外环轮204,经外环轮204的环状结构体及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在对输出轴3000作倒退牵动的逆转向驱动时,通过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作释放,能避免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呈锁住状态。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为由周转轮系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同轴套合,其主要构成为: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由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单向传动装置302贯穿于输出轴3000,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为通过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结合于内斜轮402;
——外斜轮404与内斜轮402之间设有周转轮403;周转轮403的中心回转于周转轮轴401;周转轮轴401的一端结合于周转轮支臂环架400,而周转轮支臂环架400固定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外斜轮404与输出轴3000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301;
——内斜轮402、周转轮403、外斜轮404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以内斜轮402驱动周转轮403的传动比的关系为加速、减速或等速;
——以周转轮403驱动外斜轮404的传动比的关系为加速、减速或等速;
——通过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2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通过上述结构,而在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呈锁住时,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内斜轮402再驱动周转轮403及外斜轮404,经外斜轮404及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在对输出轴3000作倒退牵动的逆转向驱动时,通过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作释放,能避免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呈锁住状态。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为由周转轮系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同轴套合,其主要构成为: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周转轮支臂环架400,而周转轮支臂环架400为经单向传动装置303结合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由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单向传动装置302贯穿于输出轴3000;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为通过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结合于内斜轮402;
——外斜轮404与内斜轮402之间设有周转轮403;周转轮403的中心回转于周转轮轴401;周转轮轴401结合于周转轮支臂环架400,周转轮支臂环架400为回转于输入轴2000与单向传动装置303之间;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外斜轮404经单向传动装置301环设于输出轴3000;
——内斜轮402、周转轮403、外斜轮404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以内斜轮402驱动周转轮403的传动比的关系为加速、减速或等速;
——以周转轮403驱动外斜轮404的传动比的关系为加速、减速或等速;
——通过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2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通过上述结构,而在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呈锁住时,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内斜轮402及周转轮403及外斜轮404,再经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回转方向输出以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在对输出轴3000作倒退牵动的逆转向驱动时,通过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作释放,能避免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呈锁住状态。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为由不同传动转向的传动装置呈共构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同轴套合,其主要构成为: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单向传动装置301贯穿于输出轴3000;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为通过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离合操控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贯穿于单向传动装置305再结合于传动轮602;
——传动轮602与传动轮603呈不同转向传动,传动轮603与传动轮606共同结合于转轴604,转轴604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传动轮606与传动轮605为通过传动带607作传动的带轮或链轮所构成的同转向传动轮组;
——传动轮605与输出轴3000之间设有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传动轮602、603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不同转向传动轮组之间传动比的关系为加速、减速或等速;
——同转向传动轮组之间传动比的关系为加速、减速或等速;
——同转向传动轮组包括配置传动带、齿形带或钢带的带轮,或配置链条的链轮所构成;
——通过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通过上述结构,而在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呈锁住时,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5驱动传动轮602,再由传动轮602驱动传动轮603及传动轮606,再由传动轮606驱动传动轮605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以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在对输出轴3000作倒退牵动的逆转向驱动时,通过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作释放,能避免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呈锁住状态。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为由不同传动转向的传动装置呈共构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同轴线套合,其主要构成为: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由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单向传动装置301贯穿于输出轴3000;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为通过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离合操控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贯穿于单向传动装置305再结合于传动轮602;
——传动轮602与传动轮603呈不同转向传动,传动轮603与传动轮616共同结合于转轴604,转轴604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传动轮616经回转于转轴618的传动轮617再驱动传动轮615构成同转向传动轮组;
——转轴618为结合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
——传动轮615与输出轴3000之间设有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传动轮602、603、615、616、617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不同转向传动轮组之间传动比的关系为加速、减速或等速;
——同转向传动轮组之间传动比的关系为加速、减速或等速;
——同转向传动轮组包括由含惰轮的齿轮组或由内齿轮组所构成;
——通过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通过上述结构,而在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呈锁住时,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5驱动传动轮602,再由传动轮602驱动传动轮603及传动轮616,再由传动轮616经传动轮617再驱动传动轮615,而由传动轮615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在对输出轴3000作倒退牵动的逆转向驱动时,通过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作释放,能避免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呈锁住状态。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为由不同传动转向的传动装置呈共构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不同轴线设置,其主要构成为: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单向传动装置301贯穿于传动轮605;输入轴2000的另一端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回转动力源经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或两端输入;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为通过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贯穿于单向传动装置305再结合于传动轮602;
——传动轮602与传动轮603呈不同转向传动,传动轮603结合于输出轴3000,传动轮606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结合于输出轴3000,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传动轮605与传动轮606为通过传动带607作传动的带轮或链轮所构成的同转向传动轮组;
——传动轮606与输出轴3000之间设有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传动轮602、603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不同转向传动轮组之间传动比的关系为加速、减速或等速;
——同转向传动轮组之间传动比的关系为加速、减速或等速;
——同转向传动轮组包括配置传动带、齿形带或钢带的带轮,或配置链条的链轮所构成;
——通过上述结构,而在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呈锁住时,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传动轮605,经传动带607驱动传动轮606,再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通过上述结构,而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5驱动传动轮602,再由传动轮602驱动传动轮603以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在对输出轴3000作倒退牵动的逆转向驱动时,通过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作释放,能避免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呈锁住状态;
——由输出轴3000的一端或两端作输出。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为由不同传动转向的传动装置呈共构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不同轴线设置,其主要构成为: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单向传动装置301贯穿于传动轮615;输入轴2000的另一端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回转动力源经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或两端输入;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为通过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离合操控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贯穿于单向传动装置305再结合于传动轮602;
——传动轮615经传动轮617驱动传动轮616,传动轮616经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结合于输出轴3000,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传动轮617回转于转轴618,转轴618设置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
——传动轮602与传动轮603呈不同转向传动;
——传动轮603结合于输出轴3000;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传动轮602、传动轮603、传动轮615、传动轮616、传动轮617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不同转向传动轮组之间传动比的关系为加速、减速或等速;
——同转向传动轮组之间传动比的关系为加速、减速或等速;
——同转向传动轮组包括由含惰轮的齿轮组或由内齿轮组所构成;
——通过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传动轮615,经传动轮617驱动传动轮616,再经呈联结的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通过上述结构,而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5驱动传动轮602,再由传动轮602驱动传动轮603,再由传动轮603驱动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在对输出轴3000作倒退牵动的逆转向驱动时,通过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作释放,能避免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呈锁住状态;
——由输出轴3000的一端或两端作输出。
本发明通过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作释放,避免此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结构被锁固。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结构的基本构成方块示意图;
图2为图1在人力输入装置与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之间加设前置传动装置的驱动装置构成方块示意图;
图3为图1在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与驱动负载轮组之间加设后段传动装置的驱动装置构成方块示意图;
图4为图1在人力输入装置与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之间加设前置传动装置,及在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与驱动负载轮组之间,加设后段传动装置的驱动装置构成方块示意图;
图5所示为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的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的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图7所示为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的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
图8所示为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的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9所示为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的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所示为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的实施例六结构示意图;
图11所示为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的实施例七结构示意图;
图12所示为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的实施例八结构示意图。
主要部件名称:
11:人力输入装置
12:前置传动装置
13: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
14:后段传动装置
15:负载轮组
70: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
200:游星轮支臂环架
201:游星轮轴
202:太阳轮
203:游星轮
204:外环轮
301、302、303、305:单向传动装置
400:周转轮支臂环架
401:周转轮轴
402:内斜轮
403:周转轮
404:外斜轮
500:传动轮系的壳体
600:机体
602、603、605、606、615、616、617:传动轮
604、618:转轴
607:传动带
2000:输入轴
3000:输出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以下附图及实施例仅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为一种以人脚作正转或反转的双回转方向驱动人力输入装置11输入端,再由人力输入装置11输出端,输往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输入端,而经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输出端,作恒定回转方向输出以驱动负载轮组15,进而驱动结合于负载轮组15的载具,本发明应用于以脚踏动的载具、电动与脚踏混合的载具或电动与脚踏并用的助动载具,特别是应用于可双向踩动而作单向驱动行驶的脚踏车(bicycle)结构,以供人体下肢作双向踩动,通过以扩大及改变使用肌肉群,而获得以下优点:
(1)可减少局部肌肉及关节过度使用造成伤害;
(2)可使用或训练怠用的肌肉群及关节;
本发明为具有作双回转方向输入的人力输入装置11,其输出端供输往特定的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输入端,而经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输出端,作恒定回转方向输出以驱动负载轮组,进而驱动结合于负载轮组15的载具,骑乘者可作脚踏驱动输入方向的选择,并通过具有相同或不同速比的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在不同驱动输入方向时作恒定回转方向输出,以及在负载轮组15作倒退时,由其输出端作倒退牵动的反转向逆向驱动时,通过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作释放,能避免此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结构被锁固。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除具有脚踏载具的零组件及机体600外,其主要构成如下:
——人力输入装置11:为通过可接受人脚作正转或反转的双向回转驱动的输入或作往复驱动的输入,以产生正转或反转的双向回转输出机构所构成,由踏板、曲柄及可双向回转的传动轮组所构成,或由把手、手柄及可双向回转的传动轮组所构成,包括人力作双向回转驱动的机构装置。
——第一驱动回转方向的动能及第二驱动回转方向的输入动能,为来自人力的脚以供驱动人力输入装置11的输入端。
——第一驱动回转方向与第二驱动回转方向为相反方向。
——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为接受来自人力输入装置11的不同回转方向动能所驱动,而输出恒定回转方向动能,以及通过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作释放,在由其输出端作倒退牵动的反转向逆向驱动时,此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结构具有避免被锁固的功能。
构成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内部的传动组件,由1)齿轮组;及/或2)磨擦轮组;及/或3)链条及链轮组;及/或4)皮带及皮带轮组;及/或5)传动曲柄及轮组;及/或6)流体传动装置;及/或7)电磁力传动装置所构成,或由上述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传动组件构成,以及结合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所构成。
其中: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于输入不同回转方向的第一驱动回转方向与第二驱动回转方向驱动时,输入端对作恒定回转方向输出端的速比,为相同、不同或变速比。
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主要传动结构及运作特性如下:
——第一转向与第二转向为相反的回转方向;
——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端时,可经第一传动轮系驱动输出端作第一转向输出;
——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端时,可经第二传动轮系驱动输出端作第一转向输出;
——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以在第一传动轮系被作第一转向输入及以第一转向输出时,能避免与第二传动轮系的干涉;
——第二传动轮系与第一传动轮系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以在第二传动轮系被作第二转向输入及以第一转向输出时,能避免与第一传动轮系的干涉;
——在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双回转方向输入而不变回转方向输出的轮系结构中,以下一处或一处以上设置呈径向或轴向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包括:在机体600与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呈可回转的壳体之间;或在呈固定的壳体与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回转机件之间,设置呈径向或轴向的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以在其输出端作倒退牵动的反转向逆向驱动时,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作释放,能避免双回转方向输入而不变回转方向输出的轮系结构呈刚性锁止状态(lock);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为通过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负载轮组15:为由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输出端所直接驱动,进而驱动结合于负载轮组15的载具。
此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结构,其通过人力的脚驱动人力输入装置11作第一驱动回转方向或不同回转方向的第二回转方向驱动时,人力输入装置11输出端所输出的回转动能,可经增设的前置传动装置12输往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输入端,而由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输出端输出恒定回转方向的回转动能,供驱动负载轮组15,进而驱动结合于负载轮组15的载具;
图2所示为图1在人力输入装置11与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之间加设前置传动装置12的驱动装置构成方块示意图。
如图2所示,为此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结构的结构示意图,除具有脚踏载具的零组件及机体600外,其主要构成如下:
——人力输入装置11:为通过可接受人脚作正转或反转的双向回转驱动的输入或作往复驱动的输入,以产生正转或反转的双向回转输出机构所构成,其由踏板、曲柄及可双向回转的传动轮组所构成,或由把手、手柄及可双向回转的传动轮组所构成,包括人力作双向回转驱动的机构装置。
——第一驱动回转方向的动能及第二驱动回转方向的输入动能,为来自人力的脚以供驱动人力输入装置11的输入端。
——第一驱动回转方向与第二驱动回转方向为相反方向。
——前置传动装置12:前置传动装置12包括由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传动装置所构成,包括固定速比或变速比的各种齿轮式、皮带式或摩擦式传动功能结构;
前置传动装置12为接受人力输入装置11所驱动,其输出的回转动能供驱动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
——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为接受前置传动装置12的不同回转方向动能所驱动,而输出恒定回转方向动能,以及通过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作释放,在由其输出端作倒退牵动的反转向逆向驱动时,此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结构具有避免被锁固的功能。
构成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内部的传动组件,包括:由1)齿轮组;及/或2)磨擦轮组;及/或3)链条及链轮组;及/或4)皮带及皮带轮组;及/或5)传动曲柄及轮组;及/或6)流体传动装置;及/或7)电磁力传动装置等所构成,或由上述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传动组件构成,以及结合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所构成。
其中: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在输入不同回转方向的第一驱动回转方向与第二驱动回转方向驱动时,输入端对作恒定回转方向输出端的速比,为相同、不同或变速比。
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主要传动结构及运作特性如下:
——第一转向与第二转向为相反的回转方向;
——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端时,可经第一传动轮系驱动输出端作第一转向输出;
——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端时,可经第二传动轮系驱动输出端作第一转向输出;
——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以在第一传动轮系被作第一转向输入及以第一转向输出时,能避免与第二传动轮系的干涉;
——第二传动轮系与第一传动轮系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以在第二传动轮系被作第二转向输入及以第一转向输出时,能避免与第一传动轮系的干涉;
——在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双回转方向输入而不变回转方向输出的轮系结构中,以下一处或一处以上设置呈径向或轴向的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包括:在机体600与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呈可回转的壳体之间;或在呈固定的壳体与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回转机件之间,设置呈径向或轴向的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以在其输出端作倒退牵动的反转向逆向驱动时,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作释放,能避免双回转方向输入而不变回转方向输出的轮系结构呈刚性锁止状态(lock);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为通过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负载轮组15:为由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输出端所直接驱动,进而驱动结合于负载轮组15的载具。
此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结构,其通过人力的脚作正转或反转驱动的人力输入装置11的输出端所输出回转动能,供输入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由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输出端作恒定回转方向的输出,其输出的恒向回转动能供经增设的后段传动装置14驱动负载轮组15,进而驱动结合于负载轮组15的载具;
图3所示为图1在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与驱动负载轮组15之间加设后段传动装置14的驱动装置构成方块示意图。
如图3所示,为此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结构的结构示意图,除具有脚踏载具的零组件及机体600外,其主要构成如下:
——人力输入装置11:为通过可接受人脚作正转或反转的双向回转驱动的输入或作往复驱动的输入,以产生正转或反转的双向回转输出机构所构成,包括:由踏板、曲柄及可双向回转的传动轮组所构成,或由把手、手柄及可双向回转的传动轮组所构成,或由人力作双向回转驱动的机构装置所构成。
——第一驱动回转方向的动能及第二驱动回转方向的输入动能,为来自人力的脚,以供驱动人力输入装置11的输入端。
——第一驱动回转方向与第二驱动回转方向为相反方向。
——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为能经前置传动装置12接受来自人力输入装置11的不同回转方向动能所驱动,而输出恒定回转方向动能,以及通过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作释放,在由其输出端作倒退牵动的反转向逆向驱动时,此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结构具有避免被锁固的功能。
构成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内部的传动组件,包括:由1)齿轮组;及/或2)磨擦轮组;及/或3)链条及链轮组;及/或4)皮带及皮带轮组;及/或5)传动曲柄及轮组;及/或6)流体传动装置;及/或7)电磁力传动装置等所构成,或由上述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传动组件构成,以及结合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所构成。
其中: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于输入不同回转方向的第一驱动回转方向与第二驱动回转方向驱动时,输入端对作恒定回转方向输出端的速比,为相同、不同或变速比。
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主要传动结构及运作特性如下:
——第一转向与第二转向为相反的回转方向;
——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端时,可经第一传动轮系驱动输出端作第一转向输出;
——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端时,可经第二传动轮系驱动输出端作第一转向输出;
——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以在第一传动轮系作第一转向输入及以第一转向输出时,能避免与第二传动轮系的干涉;
——第二传动轮系与第一传动轮系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以在第二传动轮系作第二转向输入及以第一转向输出时,能避免与第一传动轮系的干涉;
——在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双回转方向输入而不变回转方向输出的轮系结构中,以下一处或一处以上设置呈径向或轴向的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包括:在机体600与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呈可回转的壳体之间;或在呈固定的壳体与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回转机件之间,设置呈径向或轴向的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以在其输出端作倒退牵动的反转向逆向驱动时,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作释放,能避免双回转方向输入而不变回转方向输出的轮系结构呈刚性锁止状态(lock);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为通过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后段传动装置14包括由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传动装置所构成,含固定速比或可变速比的各种齿轮式、皮带式、摩擦式等回转式传动功能结构所构成,供接受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驱动,而其输出端供驱动负载轮组15。
——负载轮组15:为由后段传动装置14输出端所直接驱动,进而驱动结合于负载轮组15的载具。
此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结构,其通过人力的脚作正转或反转以驱动人力输入装置11,而由输出端输出回转动能,供经增设的前置传动装置12输往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输入端,由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输出端作恒定回转方向的输出,再经增设的后段传动装置14以驱动负载轮组15,进而驱动结合于负载轮组15的载具;
图4所示为图1在人力输入装置11与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之间加设前置传动装置12,及在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与驱动负载轮组15之间,加设后段传动装置14的驱动装置构成方块示意图。
如图4所示,为此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结构的结构示意图,除具有脚踏载具的零组件及机体600外,其主要构成如下:
——人力输入装置11:为通过可接受人脚作正转或反转的双向回转驱动的输入或作往复驱动的输入,以产生正转或反转的双向回转输出机构所构成,包括:由踏板、曲柄及可双向回转的传动轮组所构成,或由把手、手柄及可双向回转的传动轮组所构成,或由人力作双向回转驱动的机构装置所构成。
——第一驱动回转方向的动能及第二驱动回转方向的输入动能,为来自人力的脚,以供驱动人力输入装置11的输入端。
——第一驱动回转方向与第二驱动回转方向为相反方向。
——前置传动装置12:前置传动装置12包括由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传动装置所构成,包括固定速比或可变速比的各种齿轮式、皮带式或摩擦式传动功能结构所构成;
前置传动装置12为接受人力输入装置11所驱动,其输出的回转动能供驱动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
——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为接受前置传动装置12的不同回转方向动能所驱动,而输出恒定回转方向动能,以及通过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作释放,在由其输出端作倒退牵动的反转向逆向驱动时,此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结构具有避免被锁固的功能。
构成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内部的传动组件,包括:由1)齿轮组;及/或2)磨擦轮组;及/或3)链条及链轮组;及/或4)皮带及皮带轮组;及/或5)传动曲柄及轮组;及/或6)流体传动装置;及/或7)电磁力传动装置等所构成,或由上述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传动组件构成,以及结合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所构成。
其中: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于输入不同回转方向的第一驱动回转方向与第二驱动回转方向驱动时,输入端对作恒定回转方向输出端的速比,为相同、不同或变速比。
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主要传动结构及运作特性如下:
——第一转向与第二转向为相反的回转方向;
——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端时,可经第一传动轮系驱动输出端作第一转向输出;
——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端时,可经第二传动轮系驱动输出端作第一转向输出;
——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以在第一传动轮系被作第一转向输入及以第一转向输出时,能避免与第二传动轮系的干涉;
——第二传动轮系与第一传动轮系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以在第二传动轮系被作第二转向输入及以第一转向输出时,能避免与第一传动轮系的干涉;
——在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双回转方向输入而不变回转方向输出的轮系结构中,以下一处或一处以上设置呈径向或轴向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包括:在机体600与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呈可回转的壳体之间;或在呈固定的壳体与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回转机件之间,设置呈径向或轴向的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以在其输出端作倒退牵动的反转向逆向驱动时,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作释放,能避免双回转方向输入而不变回转方向输出的轮系结构呈刚性锁止状态(lock);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为通过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后段传动装置14包括由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传动装置所构成,包括固定速比或可变速比的各种齿轮式、皮带式或摩擦式传动功能结构所构成,供接受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驱动,而其输出端供驱动负载轮组15。
——负载轮组15:为由后段传动装置14输出端所直接驱动,进而驱动结合于负载轮组15的载具。
此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结构,除设有所驱动载具的相关零组件及机体600及负载轮组15以外,其可作联结或释放双向输入单向输出功能为主要特色,就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构成及特性列举代表性实施例,以说明其可行性;
此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结构中,所设置的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结构单元示意图,其运转特性如下:
——第一转向与第二转向为相反的回转方向;
——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端时,可经第一传动轮系驱动输出端作第一转向输出;
——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端时,可经第二传动轮系驱动输出端作第一转向输出;
——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以在第一传动轮系被作第一转向输入及以第一转向输出时,能避免与第二传动轮系的干涉;
——第二传动轮系与第一传动轮系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以在第二传动轮系被作第二转向输入及以第一转向输出时,能避免与第一传动轮系的干涉;
——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输入端至输出端的动力链中传动组件之间,设置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包括:1)在作第一转向输入,驱动第一传动轮系输入端至输出端的动力链中传动组件之间,设置呈径向或轴向的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及/或2)在作第二转向输入,驱动第二传动轮系输入端至输出端的动力链中传动组件之间,同轴设置呈径向或轴向的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
在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传动组件之间设置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在输出侧对输入侧作相反回转方向驱动时,操控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作释放,以消除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呈刚性锁止状态(lock)的结构性缺失,在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输出侧对输入侧作相反回转方向驱动时,操控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作释放,能避免轮系呈刚性锁止状态(lock。
此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结构中,所使用的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实施例如下图5~图12所示;包括:
A如图5~图6由游星轮系所构成;
B如图7~图8由周转轮系所构成;
C如图9~图12由不同传动转向的传动装置呈共构所构成;
图5所示为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实施例之一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中,为由游星轮系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同轴套合,其主要构成为: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由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单向传动装置302贯穿于输出轴3000,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为通过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结合于太阳轮202;
——外环轮204与太阳轮202之间设有游星轮203;游星轮203的中心回转于游星轮轴201,游星轮轴201的一端固定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外环轮204的环状结构体与输出轴3000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301;
——太阳轮202、游星轮203、外环轮204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以太阳轮202驱动游星轮203的传动比的关系为加速、减速或等速;
——以游星轮203驱动外环轮204的传动比的关系为加速、减速或等速;
——通过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2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通过上述结构,而在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呈锁住时,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太阳轮202再驱动游星轮203及外环轮204,经外环轮204的环状结构体及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在对输出轴3000作倒退牵动的逆转向驱动时,可通过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作释放,能避免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呈锁住状态;
图6所示为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实施例之二结构示意图。
如图6所示中,为由游星轮系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同轴套合,其主要构成为: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游星轮支臂环架200的旋转结构及单向传动装置303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由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单向传动装置302贯穿于输出轴3000,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为通过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结合于太阳轮202;
——外环轮204与太阳轮202之间设有游星轮203;游星轮203的中心回转于游星轮轴201,游星轮轴201的一端结合于游星轮支臂环架200,而游星轮支臂环架200旋转于输入轴2000与单向传动装置303之间;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外环轮204的环状结构体与输出轴3000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301;
——太阳轮202、游星轮203、外环轮204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以太阳轮202驱动游星轮203的传动比的关系为加速、减速或等速;
——以游星轮203驱动外环轮204的传动比的关系为加速、减速或等速;
——通过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2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通过上述结构,而在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呈锁住时,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太阳轮202再驱动游星轮203及外环轮204,经外环轮204的环状结构体及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在对输出轴3000作倒退牵动的逆转向驱动时,通过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作释放,能避免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呈锁住状态;
图7所示为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实施例之三结构示意图。
如图7所示中,为由周转轮系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同轴套合,其主要构成为: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由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单向传动装置302贯穿于输出轴3000,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为通过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结合于内斜轮402;
——外斜轮404与内斜轮402之间设有周转轮403;周转轮403的中心回转于周转轮轴401;周转轮轴401的一端结合于周转轮支臂环架400,而周转轮支臂环架400固定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外斜轮404与输出轴3000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301;
——内斜轮402、周转轮403、外斜轮404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以内斜轮402驱动周转轮403的传动比的关系为加速、减速或等速;
——以周转轮403驱动外斜轮404的传动比的关系为加速、减速或等速;
——通过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2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通过上述结构,而在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呈锁住时,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内斜轮402再驱动周转轮403及外斜轮404,经外斜轮404及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在对输出轴3000作倒退牵动的逆转向驱动时,可通过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作释放,能避免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呈锁住状态;
图8所示为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实施例之四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8所示中,为由周转轮系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同轴套合,其主要构成为: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周转轮支臂环架400,而周转轮支臂环架400为经单向传动装置303结合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由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单向传动装置302贯穿于输出轴3000;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为通过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结合于内斜轮402;
——外斜轮404与内斜轮402之间设有周转轮403;周转轮403的中心回转于周转轮轴401;周转轮轴401结合于周转轮支臂环架400,周转轮支臂环架400为回转于输入轴2000与单向传动装置303之间;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外斜轮404经单向传动装置301环设于输出轴3000;
——内斜轮402、周转轮403、外斜轮404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以内斜轮402驱动周转轮403的传动比的关系为加速、减速或等速;
——以周转轮403驱动外斜轮404的传动比的关系为加速、减速或等速;
——通过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2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通过上述结构,而在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呈锁住时,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内斜轮402及周转轮403及外斜轮404,再经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回转方向输出以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在对输出轴3000作倒退牵动的逆转向驱动时,通过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作释放,能避免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呈锁住状态;
图9所示为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实施例之五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9所示中,为由不同传动转向的传动装置呈共构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同轴套合,其主要构成为: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单向传动装置301贯穿于输出轴3000;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为通过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贯穿于单向传动装置305再结合于传动轮602;
——传动轮602与传动轮603呈不同转向传动,传动轮603与传动轮606共同结合于转轴604,转轴604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传动轮606与传动轮605为通过传动带607作传动的带轮或链轮所构成的同转向传动轮组;
——传动轮605与输出轴3000之间设有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传动轮602、603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不同转向传动轮组之间传动比的关系为加速、减速或等速;
——同转向传动轮组之间传动比的关系为加速、减速或等速;
——同转向传动轮组包括配置传动带、齿形带或钢带的带轮,或配置链条的链轮所构成;
——通过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通过上述结构,而在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呈锁住时,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5驱动传动轮602,再由传动轮602驱动传动轮603及传动轮606,再由传动轮606驱动传动轮605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以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在对输出轴3000作倒退牵动的逆转向驱动时,通过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作释放,能避免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呈锁住状态;
图10所示为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实施例之六结构示意图。
如图10所示中,为由不同传动转向的传动装置呈共构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同轴线套合,其主要构成为: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由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单向传动装置301贯穿于输出轴3000;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为通过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贯穿于单向传动装置305再结合于传动轮602;
——传动轮602与传动轮603呈不同转向传动,传动轮603与传动轮616共同结合于转轴604,转轴604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传动轮616经回转于转轴618的传动轮617再驱动传动轮615构成同转向传动轮组;
——转轴618为结合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
——传动轮615与输出轴3000之间设有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传动轮602、传动轮603、传动轮615、传动轮616、传动轮617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不同转向传动轮组之间传动比的关系为加速、减速或等速;
——同转向传动轮组之间传动比的关系为加速、减速或等速;
——同转向传动轮组包括由含惰轮的齿轮组或由内齿轮组所构成;
——通过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通过上述结构,而在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呈锁住时,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5驱动传动轮602,再由传动轮602驱动传动轮603及传动轮616,再由传动轮616经传动轮617再驱动传动轮615,而由传动轮615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在对输出轴3000作倒退牵动的逆转向驱动时,通过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作释放,能避免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呈锁住状态;
图11所示为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实施例之七结构示意图。
如图11所示中,为由不同传动转向的传动装置呈共构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不同轴线设置,其主要构成为: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单向传动装置301贯穿于传动轮605;输入轴2000的另一端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回转动力源可经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或两端输入;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为通过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贯穿于单向传动装置305再结合于传动轮602;
——传动轮602与传动轮603呈不同转向传动,传动轮603结合于输出轴3000,传动轮606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结合于输出轴3000,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传动轮605与传动轮606为通过传动带607作传动的带轮或链轮所构成的同转向传动轮组;
——传动轮606与输出轴3000之间设有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传动轮602、603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不同转向传动轮组之间传动比的关系为加速、减速或等速;
——同转向传动轮组之间传动比的关系为加速、减速或等速;
——同转向传动轮组包括配置传动带、齿形带或钢带的带轮,或配置链条的链轮所构成;
——通过上述结构,而在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呈锁住时,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传动轮605,经传动带607驱动传动轮606,再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通过上述结构,而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5驱动传动轮602,再由传动轮602驱动传动轮603以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在对输出轴3000作倒退牵动的逆转向驱动时,通过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作释放,能避免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呈锁住状态;
——由输出轴3000的一端或两端作输出;
图12所示为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实施例之八结构示意图。
如图12所示中,为由不同传动转向的传动装置呈共构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不同轴线设置,其主要构成为: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单向传动装置301贯穿于传动轮615;输入轴2000的另一端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回转动力源经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或两端输入;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为通过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贯穿于单向传动装置305再结合于传动轮602;
——传动轮615经传动轮617驱动传动轮616,传动轮616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结合于输出轴3000,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传动轮617回转于转轴618,转轴618设置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
——传动轮602与传动轮603呈不同转向传动;
——传动轮603结合于输出轴3000;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传动轮602、603、615、616、617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不同转向传动轮组之间传动比的关系为加速、减速或等速;
——同转向传动轮组之间传动比的关系为加速、减速或等速;
——同转向传动轮组包括由含惰轮的齿轮组或由内齿轮组所构成;
——通过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传动轮615,经传动轮617驱动传动轮616,再经呈联结的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通过上述结构,而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5驱动传动轮602,再由传动轮602驱动传动轮603,再由传动轮603驱动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在对输出轴3000作倒退牵动的逆转向驱动时,通过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作释放,能避免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呈锁住状态;
——由输出轴3000的一端或两端作输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所作的各种改变与修饰等,均应同理属于本发明的专利范围。

Claims (13)

1.一种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结构为具有作双回转方向输入的人力输入装置(11),其输出端供输往特定的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输入端,而经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输出端,作恒定回转方向输出以驱动负载轮组(15),进而驱动结合于负载轮组(15)的载具,骑乘者作脚踏驱动输入方向的选择,并通过具有相同或不同速比的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在不同驱动输入方向时作恒定回转方向输出,以及在负载轮组(15)作倒退时,由其输出端作倒退牵动的反转向逆向驱动时,通过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作释放,避免此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结构被锁固;
此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结构,除具有脚踏载具的零组件及机体(600)外,其主要构成如下:
——人力输入装置(11):为通过接受人脚作正转或反转的双向回转驱动的输入或作往复驱动的输入,以产生正转或反转的双向回转输出机构所构成,包括由踏板、曲柄及双向回转的传动轮组所构成,或由把手、手柄及双向回转的传动轮组所构成,包括人力作双向回转驱动的机构装置;
——第一驱动回转方向的动能及第二驱动回转方向的输入动能,为来自人力的脚以供驱动人力输入装置(11)的输入端;
——第一驱动回转方向与第二驱动回转方向为相反方向;
——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为接受来自人力输入装置(11)的不同回转方向动能所驱动,而输出恒定回转方向动能,以及通过操作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作释放,在由其输出端作倒退牵动的反转向逆向驱动时,此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结构具有避免被锁固的功能;
构成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内部的传动组件,由1)齿轮组;及/或2)磨擦轮组;及/或3)链条及链轮组;及/或4)皮带及皮带轮组;及/或5)传动曲柄及轮组;及/或6)流体传动装置;及/或7)电磁力传动装置所构成,或由上述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传动组件构成,以及结合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所构成;
其中: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在输入不同回转方向的第一驱动回转方向与第二驱动回转方向驱动时,输入端对作恒定回转方向输出端的速比,为相同、或不同、或变速比;
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主要传动结构及运作特性如下:
——第一转向与第二转向为相反的回转方向;
——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端时,经第一传动轮系驱动输出端作第一转向输出;
——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端时,经第二传动轮系驱动输出端作第一转向输出;
——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以在第一传动轮系作第一转向输入及以第一转向输出时,能避免与第二传动轮系的干涉;
——第二传动轮系与第一传动轮系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以在第二传动轮系作第二转向输入及以第一转向输出时,能避免与第一传动轮系的干涉;
——在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双回转方向输入而不变回转方向输出的轮系结构中,以下一处或一处以上设置呈径向或轴向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包括:在机体与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呈回转的壳体之间;或在呈固定的壳体与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回转机件之间,设置呈径向或轴向的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以在其输出端作倒退牵动的反转向逆向驱动时,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作释放,能避免双回转方向输入而不变回转方向输出的轮系结构呈刚性锁止状态;
——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为通过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负载轮组(15):为由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输出端所直接驱动,进而驱动结合于负载轮组(15)的载具;
此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结构,其通过人力的脚驱动人力输入装置(11)作第一驱动回转方向或不同回转方向的第二回转方向驱动时,人力输入装置(11)输出端所输出的回转动能输往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输入端,而由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输出端输出恒定回转方向的回转动能,供驱动负载轮组(15),进而驱动结合于负载轮组(15)的载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结构进一步在人力输入装置(11)与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之间加设前置传动装置(12)的驱动装置,除具有脚踏载具的零组件及机体(600)外,其主要构成如下:
——人力输入装置(11):为通过接受人脚作正转或反转的双向回转驱动的输入或作往复驱动的输入,以产生正转或反转的双向回转输出机构所构成,包括:由踏板、曲柄及双向回转的传动轮组所构成,或由把手、手柄及双向回转的传动轮组所构成,或由人力作双向回转驱动的机构装置所构成;
——第一驱动回转方向的动能及第二驱动回转方向的输入动能,为来自人力的脚以供驱动人力输入装置(11)的输入端。
——第一驱动回转方向与第二驱动回转方向为相反方向;
——前置传动装置(12):前置传动装置(12)由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传动装置所构成,包括固定速比或变速比的各种齿轮式、皮带式或摩擦式传动功能结构;
前置传动装置(12)为接受人力输入装置(11)所驱动,其输出的回转动能供驱动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
——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为接受前置传动装置(12)的不同回转方向动能所驱动,而输出恒定回转方向动能,以及通过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作释放,在由其输出端作倒退牵动的反转向逆向驱动时,此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结构具有避免被锁固的功能;
构成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内部的传动组件,由1)齿轮组;及/或2)磨擦轮组;及/或3)链条及链轮组;及/或4)皮带及皮带轮组;及/或5)传动曲柄及轮组;及/或6)流体传动装置;及/或7)电磁力传动装置所构成,或由上述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传动组件构成,以及结合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所构成;
其中: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在输入不同回转方向的第一驱动回转方向与第二驱动回转方向驱动时,输入端对作恒定回转方向输出端的速比,为相同、不同或变速比;
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主要传动结构及运作特性如下:
——第一转向与第二转向为相反的回转方向;
——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端时,经第一传动轮系驱动输出端作第一转向输出;
——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端时,经第二传动轮系驱动输出端作第一转向输出;
——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以在第一传动轮系作第一转向输入及以第一转向输出时,能避免与第二传动轮系的干涉;
——第二传动轮系与第一传动轮系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以在第二传动轮系作第二转向输入及以第一转向输出时,能避免与第一传动轮系的干涉;
——在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双回转方向输入而不变回转方向输出的轮系结构中,以下一处或一处以上设置呈径向或轴向的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包括:在机体(600)与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呈回转的壳体之间;或在呈固定的壳体与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回转机件之间,设置呈径向或轴向的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以在其输出端作倒退牵动的反转向逆向驱动时,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作释放,避免双回转方向输入而不变回转方向输出的轮系结构呈刚性锁止状态;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为通过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负载轮组(15):为由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输出端所直接驱动,进而驱动结合于负载轮组(15)的载具。
此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结构,其通过人力的脚作正转或反转驱动的人力输入装置(11)的输出端所输出回转动能,供输入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由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输出端作恒定回转方向的输出,其输出的恒向回转动能供经增设之后段传动装置(14)驱动负载轮组(15),进而驱动结合于负载轮组(15)的载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结构进一步在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与驱动负载轮组(15)之间加设后段传动装置(14)的驱动装置,除具有脚踏载具的零组件及机体(600)外,其主要构成如下:
——人力输入装置(11):为通过接受人脚作正转或反转的双向回转驱动的输入或作往复驱动的输入,以产生正转或反转的双向回转输出机构所构成,包括:由踏板、曲柄及双向回转的传动轮组所构成,或由把手、手柄及双向回转的传动轮组所构成,或由人力作双向回转驱动的机构装置所构成;
——第一驱动回转方向的动能及第二驱动回转方向的输入动能,为来自人力的脚,以供驱动人力输入装置(11)的输入端;
——第一驱动回转方向与第二驱动回转方向为相反方向;
——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为能经前置传动装置(12)接受来自人力输入装置(11)的不同回转方向动能所驱动,而输出恒定回转方向动能,以及通过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作释放,在由其输出端作倒退牵动的反转向逆向驱动时,此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结构具有避免被锁固的功能;
构成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内部的传动组件,包括:由1)齿轮组;及/或2)磨擦轮组;及/或3)链条及链轮组;及/或4)皮带及皮带轮组;及/或5)传动曲柄及轮组;及/或6)流体传动装置;及/或7)电磁力传动装置等所构成,或由上述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传动组件构成,以及结合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所构成;
其中: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在输入不同回转方向的第一驱动回转方向与第二驱动回转方向驱动时,输入端对作恒定回转方向输出端的速比,为相同、不同或变速比;
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主要传动结构及运作特性如下:
——第一转向与第二转向为相反的回转方向;
——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端时,经第一传动轮系驱动输出端作第一转向输出;
——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端时,经第二传动轮系驱动输出端作第一转向输出;
——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以在第一传动轮系作第一转向输入及以第一转向输出时,能避免与第二传动轮系的干涉;
——第二传动轮系与第一传动轮系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以在第二传动轮系作第二转向输入及以第一转向输出时,能避免与第一传动轮系的干涉;
——在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双回转方向输入而不变回转方向输出的轮系结构中,以下一处或一处以上设置呈径向或轴向的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包括:在机体(600)与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呈回转的壳体之间;或在呈固定的壳体与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回转机件之间,设置呈径向或轴向的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以在其输出端作倒退牵动的反转向逆向驱动时,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作释放,能避免双回转方向输入而不变回转方向输出的轮系结构呈刚性锁止状态;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为通过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后段传动装置(14)由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传动装置所构成,包括固定速比或变速比的各种齿轮式、皮带式或摩擦式传动功能结构,供接受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驱动,而其输出端供驱动负载轮组(15)。
——负载轮组(15):为由后段传动装置(14)输出端所直接驱动,进而驱动结合于负载轮组(15)的载具;
此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结构,其通过人力的脚作正转或反转以驱动人力输入装置(11),而由输出端输出回转动能,供经增设的前置传动装置(12)输往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输入端,由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输出端作恒定回转方向的输出,再经增设之后段传动装置(14)以驱动负载轮组(15),进而驱动结合于负载轮组(15)的载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结构进一步在人力输入装置(11)与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之间加设前置传动装置(12),及在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与驱动负载轮组(15)之间,加设后段传动装置(14)的驱动装置,除具有脚踏载具的零组件及机体(600)外,其主要构成如下:
——人力输入装置(11):为通过接受人脚作正转或反转的双向回转驱动的输入或作往复驱动的输入,以产生正转或反转的双向回转输出机构所构成,包括:由踏板、曲柄及双向回转的传动轮组所构成,或由把手、手柄及双向回转的传动轮组所构成,或由人力作双向回转驱动的机构装置所构成;
——第一驱动回转方向的动能及第二驱动回转方向的输入动能,为来自人力的脚,以供驱动人力输入装置(11)的输入端;
——第一驱动回转方向与第二驱动回转方向为相反方向;
——前置传动装置(12):前置传动装置(12)由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传动装置所构成,包括固定速比或变速比的各种齿轮式、皮带式或摩擦式传动功能结构;
前置传动装置(12)为接受人力输入装置(11)所驱动,其输出的回转动能供驱动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
——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为接受前置传动装置(12)的不同回转方向动能所驱动,而输出恒定回转方向动能,以及通过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作释放,在由其输出端作倒退牵动的反转向逆向驱动时,此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结构具有避免被锁固的功能;
构成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内部的传动组件,包括:由1)齿轮组;及/或2)磨擦轮组;及/或3)链条及链轮组;及/或4)皮带及皮带轮组;及/或5)传动曲柄及轮组;及/或6)流体传动装置;及/或7)电磁力传动装置等所构成,或由上述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传动组件构成,以及结合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所构成;
其中: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在输入不同回转方向的第一驱动回转方向与第二驱动回转方向驱动时,输入端对作恒定回转方向输出端的速比,为相同、不同或变速比;
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主要传动结构及运作特性如下:
——第一转向与第二转向为相反的回转方向;
——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端时,经第一传动轮系驱动输出端作第一转向输出;
——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端时,经第二传动轮系驱动输出端作第一转向输出;
——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以在第一传动轮系作第一转向输入及以第一转向输出时,能避免与第二传动轮系的干涉;
——第二传动轮系与第一传动轮系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以在第二传动轮系作第二转向输入及以第一转向输出时,能避免与第一传动轮系的干涉;
——在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双回转方向输入而不变回转方向输出的轮系结构中,以下一处或一处以上设置呈径向或轴向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包括:在机体(600)与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呈回转的壳体之间;或在呈固定的壳体与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回转机件之间,设置呈径向或轴向的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以在其输出端作倒退牵动的反转向逆向驱动时,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作释放,能避免双回转方向输入而不变回转方向输出的轮系结构呈刚性锁止状态;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为通过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后段传动装置(14)由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传动装置所构成,包括固定速比或变速比的各种齿轮式、皮带式或摩擦式传动功能结构,供接受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驱动,而其输出端供驱动负载轮组(15);
——负载轮组(15):为由后段传动装置(14)输出端所直接驱动,进而驱动结合于负载轮组(15)的载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设置的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结构单元其运转特性如下:
——第一转向与第二转向为相反的回转方向;
——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端时,经第一传动轮系驱动输出端作第一转向输出;
——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端时,经第二传动轮系驱动输出端作第一转向输出;
——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以在第一传动轮系作第一转向输入及以第一转向输出时,能避免与第二传动轮系的干涉;
——第二传动轮系与第一传动轮系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以在第二传动轮系作第二转向输入及以第一转向输出时,能避免与第一传动轮系的干涉;
——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输入端至输出端的动力链中传动组件之间,设置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包括:1)在作第一转向输入,驱动第一传动轮系输入端至输出端的动力链中传动组件之间,设置呈径向或轴向的进行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及/或2)在作第二转向输入,驱动第二传动轮系输入端至输出端的动力链中传动组件之间,同轴设置呈径向或轴向的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
在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传动组件之间设置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在输出侧对输入侧作相反回转方向驱动时,操控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作释放,以消除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呈刚性锁止状态的结构性缺失,在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输出侧对输入侧作相反回转方向驱动时,操控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作释放,能避免轮系呈刚性锁止状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为由游星轮系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同轴套合,其主要构成为: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由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单向传动装置(302)贯穿于输出轴(3000),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为通过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结合于太阳轮(202);
——外环轮(204)与太阳轮(202)之间设有游星轮(203);游星轮(203)的中心回转于游星轮轴(201),游星轮轴(201)的一端固定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外环轮(204)的环状结构体与输出轴(3000)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301);
——太阳轮(202)、游星轮(203)、外环轮(204)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以太阳轮(202)驱动游星轮(203)的传动比的关系为加速、减速或等速;
——以游星轮(203)驱动外环轮(204)的传动比的关系为加速、减速或等速;
——通过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2)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通过上述结构,而在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呈锁住时,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太阳轮(202)再驱动游星轮(203)及外环轮(204),经外环轮(204)的环状结构体及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在对输出轴(3000)作倒退牵动的逆转向驱动时,通过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作释放,能避免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呈锁住状态。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为由游星轮系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同轴套合,其主要构成为: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游星轮支臂环架(200)的旋转结构及单向传动装置(303)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由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单向传动装置(302)贯穿于输出轴(3000),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为通过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结合于太阳轮(202);
——外环轮(204)与太阳轮(202)之间设有游星轮(203);游星轮(203)的中心回转于游星轮轴(201),游星轮轴(201)的一端结合于游星轮支臂环架(200),而游星轮支臂环架(200)旋转于输入轴(2000)与单向传动装置(303)之间;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外环轮(204)的环状结构体与输出轴(3000)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301);
——太阳轮(202)、游星轮(203)、外环轮(204)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以太阳轮(202)驱动游星轮(203)的传动比的关系为加速、减速或等速;
——以游星轮(203)驱动外环轮(204)的传动比的关系为加速、减速或等速;
——通过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2)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通过上述结构,而在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呈锁住时,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太阳轮(202)再驱动游星轮(203)及外环轮(204),经外环轮(204)的环状结构体及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在对输出轴(3000)作倒退牵动的逆转向驱动时,通过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作释放,能避免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呈锁住状态。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为由周转轮系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同轴套合,其主要构成为: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由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单向传动装置(302)贯穿于输出轴(3000),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为通过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结合于内斜轮(402);
——外斜轮(404)与内斜轮(402)之间设有周转轮(403);周转轮(403)的中心回转于周转轮轴(401);周转轮轴(401)的一端结合于周转轮支臂环架(400),而周转轮支臂环架(400)固定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外斜轮(404)与输出轴(3000)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301);
——内斜轮(402)、周转轮(403)、外斜轮(404)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以内斜轮(402)驱动周转轮(403)的传动比的关系为加速、减速或等速;
——以周转轮(403)驱动外斜轮(404)的传动比的关系为加速、减速或等速;
——通过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2)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通过上述结构,而在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呈锁住时,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内斜轮(402)再驱动周转轮(403)及外斜轮(404),经外斜轮(404)及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在对输出轴(3000)作倒退牵动的逆转向驱动时,通过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作释放,能避免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呈锁住状态。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为由周转轮系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同轴套合,其主要构成为: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周转轮支臂环架(400),而周转轮支臂环架(400)为经单向传动装置(303)结合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由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单向传动装置(302)贯穿于输出轴(3000);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为通过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结合于内斜轮(402);
——外斜轮(404)与内斜轮(402)之间设有周转轮(403);周转轮(403)的中心回转于周转轮轴(401);周转轮轴(401)结合于周转轮支臂环架(400),周转轮支臂环架(400)为回转于输入轴(2000)与单向传动装置(303)之间;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外斜轮(404)经单向传动装置(301)环设于输出轴(3000);
——内斜轮(402)、周转轮(403)、外斜轮(404)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以内斜轮(402)驱动周转轮(403)的传动比的关系为加速、减速或等速;
——以周转轮(403)驱动外斜轮(404)的传动比的关系为加速、减速或等速;
——通过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2)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通过上述结构,而在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呈锁住时,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内斜轮(402)及周转轮(403)及外斜轮(404),再经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回转方向输出以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在对输出轴(3000)作倒退牵动的逆转向驱动时,通过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作释放,能避免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呈锁住状态。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为由不同传动转向的传动装置呈共构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同轴套合,其主要构成为: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单向传动装置(301)贯穿于输出轴(3000);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为通过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离合操控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贯穿于单向传动装置(305)再结合于传动轮(602);
——传动轮(602)与传动轮(603)呈不同转向传动,传动轮(603)与传动轮(606)共同结合于转轴(604),转轴(604)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传动轮(606)与传动轮(605)为通过传动带(607)作传动的带轮或链轮所构成的同转向传动轮组;
——传动轮(605)与输出轴(3000)之间设有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传动轮(602)、(603)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不同转向传动轮组之间传动比的关系为加速、减速或等速;
——同转向传动轮组之间传动比的关系为加速、减速或等速;
——同转向传动轮组包括配置传动带、齿形带或钢带的带轮,或配置链条的链轮所构成;
——通过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通过上述结构,而在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呈锁住时,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5)驱动传动轮(602),再由传动轮(602)驱动传动轮(603)及传动轮(606),再由传动轮(606)驱动传动轮(605)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以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在对输出轴(3000)作倒退牵动的逆转向驱动时,通过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作释放,能避免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呈锁住状态。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为由不同传动转向的传动装置呈共构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同轴线套合,其主要构成为: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由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单向传动装置(301)贯穿于输出轴(3000);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为通过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离合操控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贯穿于单向传动装置(305)再结合于传动轮(602);
——传动轮(602)与传动轮(603)呈不同转向传动,传动轮(603)与传动轮(616)共同结合于转轴(604),转轴(604)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传动轮(616)经回转于转轴(618)的传动轮(617)再驱动传动轮(615)构成同转向传动轮组;
——转轴(618)为结合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
——传动轮(615)与输出轴(3000)之间设有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传动轮(602)、(603)、(615)、(616)、(617)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不同转向传动轮组之间传动比的关系为加速、减速或等速;
——同转向传动轮组之间传动比的关系为加速、减速或等速;
——同转向传动轮组包括由含惰轮的齿轮组或由内齿轮组所构成;
——通过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通过上述结构,而在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呈锁住时,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5)驱动传动轮(602),再由传动轮(602)驱动传动轮(603)及传动轮(616),再由传动轮(616)经传动轮(617)再驱动传动轮(615),而由传动轮(615)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在对输出轴(3000)作倒退牵动的逆转向驱动时,通过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作释放,能避免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呈锁住状态。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为由不同传动转向的传动装置呈共构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不同轴线设置,其主要构成为: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单向传动装置(301)贯穿于传动轮(605);输入轴(2000)的另一端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回转动力源经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或两端输入;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为通过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贯穿于单向传动装置(305)再结合于传动轮(602);
——传动轮(602)与传动轮(603)呈不同转向传动,传动轮(603)结合于输出轴(3000),传动轮(606)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结合于输出轴(3000),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传动轮(605)与传动轮(606)为通过传动带(607)作传动的带轮或链轮所构成的同转向传动轮组;
——传动轮(606)与输出轴(3000)之间设有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传动轮(602)、(603)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不同转向传动轮组之间传动比的关系为加速、减速或等速;
——同转向传动轮组之间传动比的关系为加速、减速或等速;
——同转向传动轮组包括配置传动带、齿形带或钢带的带轮,或配置链条的链轮所构成;
——通过上述结构,而在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呈锁住时,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传动轮(605),经传动带(607)驱动传动轮(606),再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通过上述结构,而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5)驱动传动轮(602),再由传动轮(602)驱动传动轮(603)以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在对输出轴(3000)作倒退牵动的逆转向驱动时,通过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作释放,能避免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呈锁住状态;
——由输出轴(3000)的一端或两端作输出。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式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为由不同传动转向的传动装置呈共构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不同轴线设置,其主要构成为: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单向传动装置(301)贯穿于传动轮(615);输入轴(2000)的另一端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回转动力源经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或两端输入;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为通过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离合操控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贯穿于单向传动装置(305)再结合于传动轮(602);
——传动轮(615)经传动轮(617)驱动传动轮(616),传动轮(616)经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结合于输出轴(3000),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传动轮(617)回转于转轴(618),转轴(618)设置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
——传动轮(602)与传动轮(603)呈不同转向传动;
——传动轮(603)结合于输出轴(3000);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传动轮(602)、传动轮(603)、传动轮(615)、传动轮(616)、传动轮(617)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不同转向传动轮组之间传动比的关系为加速、减速或等速;
——同转向传动轮组之间传动比的关系为加速、减速或等速;
——同转向传动轮组包括由含惰轮的齿轮组或由内齿轮组所构成;
——通过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传动轮(615),经传动轮(617)驱动传动轮(616),再经呈联结的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通过上述结构,而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5)驱动传动轮(602),再由传动轮(602)驱动传动轮(603),再由传动轮(603)驱动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在对输出轴(3000)作倒退牵动的逆转向驱动时,通过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作释放,能避免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呈锁住状态;
——由输出轴(3000)的一端或两端作输出。
CN201510924366.2A 2010-02-03 2011-01-27 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机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5397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2/699,104 2010-02-03
US12/699,104 US8257220B2 (en) 2010-02-03 2010-02-03 Clutch type reversible transmission bicycle with bidirectional input and one-way output
CN201110029425.1A CN102190052B (zh) 2010-02-03 2011-01-27 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机构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29425.1A Division CN102190052B (zh) 2010-02-03 2011-01-27 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机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39711A true CN105539711A (zh) 2016-05-04
CN105539711B CN105539711B (zh) 2020-02-14

Family

ID=43982284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29425.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90052B (zh) 2010-02-03 2011-01-27 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机构
CN201120027789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163566U (zh) 2010-02-03 2011-01-27 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结构
CN201510924366.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539711B (zh) 2010-02-03 2011-01-27 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机构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29425.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90052B (zh) 2010-02-03 2011-01-27 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机构
CN201120027789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163566U (zh) 2010-02-03 2011-01-27 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结构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8257220B2 (zh)
EP (1) EP2353986A1 (zh)
JP (4) JP5782264B2 (zh)
CN (3) CN102190052B (zh)
AU (1) AU2011200348A1 (zh)
CA (1) CA2728990C (zh)
SG (1) SG173286A1 (zh)
TW (2) TWM41510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39753A (zh) * 2018-06-07 2018-11-20 李昆平 一种省力增速自行车和变速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11959672A (zh) * 2020-08-18 2020-11-20 姜立人 一种适用于自行车的二速自动变速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76886B2 (en) * 2010-02-03 2013-02-19 Tai-Her Yang Coaxial epicyclic gear train with bidirectional input and one-way output
CN201822693U (zh) * 2010-09-21 2011-05-11 惠阳亚伦塑胶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传动装置
US8475324B2 (en) * 2011-04-14 2013-07-02 Tai-Her Yang Three-end shaft type differential gear set with controllable rotating direction and brake
WO2013023311A1 (de) * 2011-08-17 2013-02-21 Synergy Biosurgical Ag Vorrichtung zum antreiben und exzentrischen bremsen eines fahrzeugs
CN102494087B (zh) * 2011-12-09 2013-10-16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同速双向输入单向输出的传动机构
WO2013143005A1 (de) * 2012-03-28 2013-10-03 Synergy Biosurgical Ag Vorrichtung für ein fahrzeug mit pedalantrieb zum wahlweisen umschalten zwischen einem antriebsmodus und einem exzentrischen bremsmodus
US9243699B2 (en) * 2012-12-06 2016-01-26 Tai-Her Yang Bi-directional input, one-way output wheel system
US20140274558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Tai-Her Yang Bidirectional input unidirectional output driven vehicle having clutch device at load end
US20140265213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Tai-Her Yang Bidirectional Input Unidirectional Output Driven Vehicle Having Clutch Device At Load End
JP6034331B2 (ja) * 2014-05-29 2016-11-30 オリジン電気株式会社 一方向への回転方向変換装置
US10458520B2 (en) 2016-11-29 2019-10-29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Direction controlled gearbox for appliance
CN110525575A (zh) * 2019-10-10 2019-12-03 张新金 一种自行车
CN110626458A (zh) * 2019-10-18 2019-12-31 姜立人 一种向后蹬就能使自行车加速向前行驶的加速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35583A (en) * 1993-08-09 1995-07-25 Foster, Jr.; James P. Clutch operated, bi-directional, bicycle gear box
CN1225428A (zh) * 1998-10-19 1999-08-11 杨泰和 藉输入方向操控速比之差动轮系
CN1230931A (zh) * 1997-05-15 1999-10-06 郑在连 自行车双向驱动装置
CN1405054A (zh) * 2001-08-14 2003-03-26 美里迪安利波兹集团公司 双向蹬踏系统
US20100011891A1 (en) * 2008-07-15 2010-01-21 Tai-Her Yang Manpower-driven device with bi-directional input and constant directional rotation outpu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3867A (en) * 1901-07-05 1903-11-10 Reuben M Head Reversibly-changed-speed driving mechanism.
JPH085426B2 (ja) * 1987-01-31 1996-01-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用後退制御装置
JPH064455U (ja) * 1992-06-24 1994-01-21 信一 七野 一段同軸ワンウェイ出力機構
GB2277562B (en) * 1993-04-27 1997-01-29 Tai Her Yang A system of planetary gears
US5551718A (en) * 1994-02-04 1996-09-03 Novator Llc Pedal mechanism for cycle and exercise equipment
DE19844658A1 (de) * 1998-09-29 2000-04-20 Torrington Nadellager Gmbh Planetengetriebe
KR100479871B1 (ko) * 2003-05-13 2005-03-31 홍재호 정.역 페달 링 시 항상 전진하며, 후진 및 공회전이 가능한 자전거 드라이브 유닛
WO2006033541A1 (en) * 2004-09-20 2006-03-30 Hong-Gon Choi Automatic output apparatus for converting two way drive to one way and bicycle with it
JP2008018885A (ja) * 2006-07-14 2008-01-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動アシスト車両とその制御方法
JP4765826B2 (ja) * 2006-08-09 2011-09-0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動アシスト車両
JP2009127836A (ja) * 2007-11-28 2009-06-11 Masanobu Yatsugi 正逆回転伝達機構
JP2009186001A (ja) * 2008-02-10 2009-08-20 Fukashi Uragami 動力正逆転変換装置あるいはそれを備えた人力移動装置あるいはロック解除機能を備えた一方向クラッチエレメント
KR100950995B1 (ko) * 2008-03-21 2010-04-02 (주)엠비아이 역입력 간섭방지 기능을 갖는 모터용 변속기
US8297636B2 (en) * 2008-07-15 2012-10-30 Tai-Her Yang Manpower-driven device with bi-directional input and constant directional rotation output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35583A (en) * 1993-08-09 1995-07-25 Foster, Jr.; James P. Clutch operated, bi-directional, bicycle gear box
CN1230931A (zh) * 1997-05-15 1999-10-06 郑在连 自行车双向驱动装置
CN1225428A (zh) * 1998-10-19 1999-08-11 杨泰和 藉输入方向操控速比之差动轮系
CN1405054A (zh) * 2001-08-14 2003-03-26 美里迪安利波兹集团公司 双向蹬踏系统
US20100011891A1 (en) * 2008-07-15 2010-01-21 Tai-Her Yang Manpower-driven device with bi-directional input and constant directional rotation output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39753A (zh) * 2018-06-07 2018-11-20 李昆平 一种省力增速自行车和变速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08839753B (zh) * 2018-06-07 2021-05-07 李昆平 一种变速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11959672A (zh) * 2020-08-18 2020-11-20 姜立人 一种适用于自行车的二速自动变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SG173286A1 (en) 2011-08-29
JP6023281B2 (ja) 2016-11-09
JP2018043750A (ja) 2018-03-22
CN105539711B (zh) 2020-02-14
JP2011168268A (ja) 2011-09-01
JP5782264B2 (ja) 2015-09-24
US20110185848A1 (en) 2011-08-04
CA2728990C (en) 2017-12-12
TWI651238B (zh) 2019-02-21
TW201144145A (en) 2011-12-16
JP6608114B2 (ja) 2019-11-20
CA2728990A1 (en) 2011-08-03
JP6259881B2 (ja) 2018-01-10
US8257220B2 (en) 2012-09-04
JP2016222249A (ja) 2016-12-28
CN102190052B (zh) 2015-12-23
EP2353986A1 (en) 2011-08-10
AU2011200348A1 (en) 2011-08-18
TWM415105U (en) 2011-11-01
CN102190052A (zh) 2011-09-21
CN202163566U (zh) 2012-03-14
JP2015180577A (ja) 2015-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90052B (zh) 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机构
CN202107066U (zh) 可锁住或释放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结构
CN202054125U (zh) 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
CN102161369A (zh) 限逆传转矩的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
CN202219823U (zh) 结合曲柄孔的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
JP3168577U (ja) 自転車
JP3172446U (ja) 自転車
JP3170158U (ja) 自転車
CN104044688A (zh) 负载侧具离合装置的双向输入单向输出驱动的载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214

Termination date: 202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