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32510A - 捕禽车 - Google Patents

捕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32510A
CN105532510A CN201410594084.6A CN201410594084A CN105532510A CN 105532510 A CN105532510 A CN 105532510A CN 201410594084 A CN201410594084 A CN 201410594084A CN 105532510 A CN105532510 A CN 1055325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wl
conveyer belt
conveyor
defeated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9408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32510B (zh
Inventor
黄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CULTIVAT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CULTIVAT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CULTIVAT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CULTIVAT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59408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32510B/zh
Publication of CN1055325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325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325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325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捕禽车,包括捕禽传输系统和移动底座装置。捕禽传输系统包括捕禽传送装置和禽只输送装置,捕禽传送装置包括捕禽传送带总成甲和捕禽传送带总成乙,禽只输送装置包括输禽传送带装置和逐禽传送带装置。捕禽传送带总成包括若干拾禽传送带装置和集禽传送带装置,集禽传送带另一侧设有挡禽板甲。输禽传送带装置包括输禽输入端滚轴、输禽输出端滚轴、输禽传送带和输禽动力装置。逐禽传送带装置包括逐禽输入端滚轴、逐禽输出端滚轴、逐禽传送带和逐禽动力装置。本发明捕禽车采用引导和传输同时进行的传送带系统大量捕捉和运输禽只,具有高效无伤捕捉禽只和安全、平稳运送禽只的特点。

Description

捕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移动传输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可移动高效捕捉和传输家禽的传输系统,属于家禽捕捉传输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大型家禽饲养场的蓄禽数量已经达到甚至超过数万只,禽只的捕捉和输运工作越来越繁重,如果采用纯人工手动捕捉运送禽只的方法,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而且还会带来很多负面效果,例如操作人员的卫生防疫问题,禽只挣扎对周围环境以及对禽只本身的不利影响等。但是,专门针对禽只的捕捉传输设备还少有面世,并且大多是采用专门的捕捉工具拾取禽只,再利用通用的传输装置运输禽只。申请号是201220218836.5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快速高效捕禽器,这种捕禽器包括捕捉杆、钢丝绳、弹簧和捕捉爪等部件,通过钢丝绳拉动与捕捉爪一部联动的弹性压板实现捕捉爪的夹紧啮合,从而实现捕捉家禽的目的,这种捕禽器解决了人工手动捕禽作业中出现的工人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以及卫生防疫等问题,但是这种捕禽器在捕禽作业中经常出现家禽挣脱和受伤的情况,每次捕捉作业只能针对单只家禽进行,在捕捉到禽只后需要人工运送至集中装运处,整体运行效率低。申请号是201320515455.8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传送带式装卸猪架,这种传送带式装卸猪架包括机座、传送机构、液压缸和护栏等部件,传送机构设有传输带和传动辊等部件,利用传输带将猪只运送至指定地点,解决了人工驱赶猪只带来的弊端,实现了自动输运和卸货的技术目的,但是这种输运装置是针对猪只设计的,如果用来输运禽只就会造成预料不到的麻烦,这是基于禽只区别于猪只的矛盾产生的,例如两者的个头、活跃程度、习性等个体差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捕禽车公开了新的方案,采用可移动的捕禽传送装置和禽只输送装置结合的方式在捕禽的同时将禽只引导传送至集装点,解决了现有捕禽工具造成禽只受伤、捕捉效率低以及通用传送设备在运输禽只中出现的问题。
本发明捕禽车包括捕禽传输系统和移动底座装置,捕禽传输系统包括捕禽传送装置和禽只输送装置,捕禽传送装置包括捕禽传送带总成甲和捕禽传送带总成乙,禽只输送装置包括输禽传送带装置和逐禽传送带装置,捕禽传送带总成甲布置在输禽传送带装置入口一侧,捕禽传送带总成乙布置在输禽传送带装置入口另一侧,逐禽传送带装置设置在输禽传送带装置上方,逐禽传送带装置与输禽传送带装置通过设在逐禽传送带装置和输禽传送带装置两侧的面板固定连接形成两端开口的输禽通道,捕禽传输系统固定在移动底座装置上。
捕禽传送带总成甲包括若干拾禽传送带装置甲和集禽传送带装置甲,拾禽传送带装置甲包括拾禽端甲滚轴、连接端甲滚轴和拾禽传送带甲111,拾禽端甲滚轴和连接端甲滚轴带动拾禽传送带甲111将禽只从拾禽端甲运至连接端甲,集禽传送带装置甲包括集禽传送带甲121,连接端甲与沿集禽传送带甲121输送方向一侧设置的横梁铰接,集禽传送带甲121另一侧设有挡禽板甲122,集禽传送带甲121将从连接端甲传送来的禽只传送至输禽传送带装置入口。捕禽传送带总成乙包括若干拾禽传送带装置乙和集禽传送带乙,拾禽传送带装置乙包括拾禽端乙滚轴、连接端乙滚轴和拾禽传送带乙211,拾禽端乙滚轴和连接端乙滚轴带动拾禽传送带乙211将禽只从拾禽端乙运至连接端乙,集禽传送带装置乙包括集禽传送带乙221,连接端乙与沿集禽传送带乙221输送方向一侧设置的横梁铰接,集禽传送带乙221另一侧设有挡禽板乙222,集禽传送带乙221将从连接端乙传送来的禽只传送至输禽传送带装置入口。
输禽传送带装置包括输禽输入端滚轴、输禽输出端滚轴、输禽传送带330和输禽动力装置,输禽动力装置通过输禽动力装置输出轴341带动输禽传送带330绕输禽输入端滚轴和输禽输出端滚轴运转形成禽只输送线。逐禽传送带装置包括逐禽输入端滚轴、逐禽输出端滚轴、逐禽传送带和逐禽动力装置,逐禽传送带上沿禽只传送方向等距设有逐禽带部件组,逐禽带部件组包括沿滚轴轴向竖起对齐排列的条状逐禽带部件431,逐禽动力装置通过逐禽输入端滚轴和逐禽输出端滚轴带动逐禽传送带沿输禽通道内部禽只输送线的输送方向运转。
本发明捕禽车采用可移动的引导和传输同时进行的传送带系统大量捕捉和运输禽只,具有高效无伤捕捉禽只和安全、平稳运送禽只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捕禽车主视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捕禽车俯视示意图。
图3是捕禽车折叠收起后示意图。
图4是拾禽传送带装置(组)俯视示意图。
图5是拾禽传送带装置主视示意图。
图6是集禽传送带装置甲主视示意图。
图7是图6中集禽传送带装置甲俯视示意图。
图8是连接架甲主视示意图。
图9是连接架甲和连接架乙组成的联动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10是禽只输送装置主视示意图。
图11是卸禽传送带装置主视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卸禽传送带装置俯视示意图。
图13是移动底座装置实施例之一主视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移动底座装置实施例之一俯视示意图。
图15是移动底座装置实施例之二主视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移动底座装置实施例之二俯视示意图。
图1~14中,111是拾禽传送带甲,121是集禽传送带甲,122是挡禽板甲,123是铰接耳部件甲,131是弧形长通孔,132是滚轮,133是导禽板,211是拾禽传送带乙,221是集禽传送带乙,222是挡禽板乙,223是铰接耳部件乙,330是输禽传送带,341是输禽动力装置输出轴,342是输禽传送带松紧装置推杆,431是逐禽带部件,530是卸禽传送带,560是卸禽传送带装置连接座,570是卸禽传送带升降油缸,630是衔接传送带,710是连接架甲,711是可伸缩撑杆甲,720是连接架乙,721是可伸缩撑杆乙,730是连接架横梁,740是液压缸,810是橡胶履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捕禽车包括捕禽传输系统和移动底座装置,捕禽传输系统包括捕禽传送装置和禽只输送装置,捕禽传送装置包括捕禽传送带总成甲和捕禽传送带总成乙,禽只输送装置包括输禽传送带装置和逐禽传送带装置,捕禽传送带总成甲布置在输禽传送带装置入口一侧,捕禽传送带总成乙布置在输禽传送带装置入口另一侧,如图2所示,图中捕禽传送带总成甲和捕禽传送带总成乙沿输禽传送带装置入口轴线对称布置在其两侧,呈两侧翼状。逐禽传送带装置设置在输禽传送带装置上方,逐禽传送带装置与输禽传送带装置通过设在逐禽传送带装置和输禽传送带装置两侧的面板固定连接形成两端开口的输禽通道,逐禽传送带装置与输禽传送带装置的输送速度大致相当,捕禽传输系统固定在移动底座装置上。
捕禽传送带总成甲包括若干拾禽传送带装置甲和集禽传送带装置甲,拾禽传送带装置甲包括拾禽端甲滚轴、连接端甲滚轴和拾禽传送带甲111,拾禽端甲滚轴和连接端甲滚轴带动拾禽传送带甲111将禽只从拾禽端甲运至连接端甲,图2示出了本方案的捕禽传送带总成甲优选包括2个拾禽传送带装置甲,上述2个拾禽传送带装置甲的连接端甲共轴。集禽传送带装置甲包括集禽传送带甲121,连接端甲与沿集禽传送带甲121输送方向一侧设置的横梁铰接,集禽传送带甲121另一侧设有挡禽板甲122,集禽传送带甲121将从连接端甲传送来的禽只传送至输禽传送带装置入口。捕禽传送带总成乙包括若干拾禽传送带装置乙和集禽传送带乙,拾禽传送带装置乙包括拾禽端乙滚轴、连接端乙滚轴和拾禽传送带乙211,拾禽端乙滚轴和连接端乙滚轴带动拾禽传送带乙211将禽只从拾禽端乙运至连接端乙,图2示出了本方案的捕禽传送带总成乙优选包括2个拾禽传送带装置乙,上述2个拾禽传送带装置乙的连接端乙共轴。集禽传送带装置乙包括集禽传送带乙221,连接端乙与沿集禽传送带乙221输送方向一侧设置的横梁铰接,集禽传送带乙221另一侧设有挡禽板乙222,集禽传送带乙221将从连接端乙传送来的禽只传送至输禽传送带装置入口。图2示出了本方案的拾禽传送带装置与集禽传送带装置的一种优选的连接方式,拾禽传送带装置的进给方向与集禽传送带装置的进给方向垂直,集禽传送带装置的进给方向由集禽传送带远端指向位于两侧传送带总成中间的输禽传送带装置入口,由两个拾禽传送带装置传送来的禽只通过集禽传送带装置集中运送至输禽传送带装置入口,挡禽板是设在拾禽传送带装置进给方向上的立板,其沿集禽传送带远端一直延伸至输禽传送带装置入口,阻止集禽传送带上的禽只在传送过程中掉落。同时为了增加挡禽板的结构强度,防止其变形,方便人员操作,本方案在挡禽板的上端还均布设有若干操作支撑部件,如图6和7所示,操作支撑部件包括横杆和横杆两端的横杆支腿,横杆通过横杆支腿固定在挡禽板上端上,操作人员可以通过对横杆施力扳动捕禽传送带总成。为了进一步避免禽只从集禽传送带远端一头掉落,本方案还可以在集禽传送带远端增设挡禽板,图1、6和7示出了集禽传送带远端挡禽板的具体位置。
如图10所示,输禽传送带装置包括输禽输入端滚轴、输禽输出端滚轴、输禽传送带330和输禽动力装置,输禽动力装置通过输禽动力装置输出轴341带动输禽传送带330绕输禽输入端滚轴和输禽输出端滚轴运转形成禽只输送线。为了调节输禽传送带在运行过程中的松紧程度,保证传送带不打滑和传动轴运转顺畅,本方案还引入了调节传送带松紧的装置,具体是输禽动力装置还包括输禽传送带松紧装置,输禽传送带松紧装置包括输禽传送带松紧装置推杆342和竖直立设在输禽传送带松紧装置推杆342一端的传动轴,输禽传送带330拉紧搭绕在传动轴上,输禽传送带松紧装置推杆342另一端穿设在输禽动力装置壳体侧壁上,输禽传送带松紧装置推杆342紧贴输禽动力装置壳体侧壁内外两侧的两端设有旋紧螺母,通过调节旋紧螺母与输禽传送带松紧装置推杆342的相对位置调节输禽传送带330在传动轴上的松紧程度。图10示出了输禽传送带松紧装置的具体结构以及其与传送带的连接方式,如需拉紧传送带,只须旋动壳体侧壁内侧螺母使得推杆向外运动,反之,旋动壳体侧壁外侧螺母使得推杆向内运动即可。
如图10所示,逐禽传送带装置包括逐禽输入端滚轴、逐禽输出端滚轴、逐禽传送带和逐禽动力装置,逐禽传送带上沿禽只传送方向等距设有逐禽带部件组,逐禽带部件组包括沿滚轴轴向竖起对齐排列的条状逐禽带部件431,逐禽动力装置通过逐禽输入端滚轴和逐禽输出端滚轴带动逐禽传送带沿输禽通道内部禽只输送线的输送方向运转。为了调节逐禽传送带在运行过程中的松紧程度,保证传送带不打滑和传动轴运转顺畅,本方案还引入了调节传送带松紧的装置,具体是逐禽输入端滚轴两端侧面板上设有逐禽传送带松紧装置,逐禽传送带松紧装置包括固定立设在逐禽输入端滚轴两端侧面板上的逐禽传送带松紧装置孔板和穿过逐禽传送带松紧装置孔板的逐禽传送带松紧装置推杆,逐禽传送带松紧装置推杆紧贴逐禽传送带松紧装置孔板两侧的两端设有旋紧螺母,逐禽传送带松紧装置推杆一端与搭设在长通孔内的逐禽输入端滚轴一端固定连接,通过调节旋紧螺母与逐禽传送带松紧装置推杆的相对位置调节逐禽输入端滚轴一端在长通孔内的位置。
本方案的禽只输送装置可以根据现场实际需要采用任意角度固定在支架等底座结构上,图1示出了禽只输送装置采取向上爬坡的方案运送禽只,当禽只到达输禽通道顶端出口处进入集装设备时,需要调整出口处与集装设备入口的落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方案在原有输禽通道的基础上增设了卸禽通道,如图1和2所示,禽只输送装置还包括卸禽传送带装置,卸禽传送带装置包括卸禽输入端滚轴、卸禽输出端滚轴、卸禽传送带530、卸禽动力装置和罩设在卸禽传送带530上的卸禽通道结构,卸禽传送带530与卸禽通道结构组成两端开口的卸禽通道,卸禽通道的入口设置在输禽通道的出口处,卸禽动力装置通过卸禽输入端滚轴和卸禽输出端滚轴带动卸禽传送带530沿禽只输送方向运转。图11和12示出了卸禽传送带装置的具体结构。为了调节卸禽传送带在运行过程中的松紧程度,保证传送带不打滑和传动轴运转顺畅,本方案还引入了调节传送带松紧的装置,具体是卸禽输出端滚轴两端侧面板上设有卸禽传送带松紧装置,卸禽传送带松紧装置包括固定立设在卸禽输出端滚轴两端侧面板上的卸禽传送带松紧装置孔板和穿过卸禽传送带松紧装置孔板的卸禽传送带松紧装置推杆,卸禽传送带松紧装置推杆紧贴卸禽传送带松紧装置孔板两侧的两端设有旋紧螺母,卸禽传送带松紧装置推杆一端与搭设在长通孔内的卸禽输出端滚轴一端固定连接,通过调节旋紧螺母与卸禽传送带松紧装置推杆的相对位置调节卸禽输出端滚轴一端在长通孔内的位置。
为了满足卸禽传送装置能够适应各种落差,实现适时随意调整上下倾角度,增强设备的可维护性,本方案还专门设计了卸禽传送带的连接部件,如图1所示,卸禽传送带装置还包括卸禽传送带装置连接座560,卸禽传送带装置连接座560基部固定在捕禽传输系统支架上,卸禽传送带装置连接座560上部与卸禽输入端滚轴铰接。图11和12示出了本方案卸禽传送带装置连接座的具体结构,卸禽传送带装置连接座包括底板和设在底板左右两端的竖耳板,底板通过轴销固定在支架上,卸禽输入端滚轴与两侧竖耳板上部形成铰接,为了保证卸禽通道能够保持在某一角度,除了采用铰接静摩擦的方式,本方案还增设了油缸部件,如图11所示,具体是卸禽传送带装置连接座560靠近卸禽传送带530的一端上铰接设有卸禽传送带升降油缸570,卸禽传送带升降油缸570伸缩杆自由端与卸禽通道结构侧面板铰接,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定位还能够通过控制油缸实现卸禽通道角度的自动调整。另外,为了方便人员手动操作,本方案在卸禽通道上还增设了持力手柄,具体是卸禽通道结构两侧面板上设有调节把手,操作人员通过调节把手调整卸禽传送带装置的位置。本方案的禽只输送线在输禽通道与卸禽通道交接处并不限于图1示出的上下倾斜变换,还可以是向两侧任意角度倾斜布置,以满足后续传送的需要。
为了使得本方案的禽只输送装置能够与前置的输送线产生良好的衔接和过渡,本方案在禽只输送装置入口处还设有衔接过渡输送装置,如图10所示,禽只输送装置还包括设置在输禽通道入口处的衔接传送带装置,衔接传送带装置包括衔接输入端滚轴、衔接输出端滚轴、衔接传送带630和衔接动力装置,衔接动力装置通过衔接输入端滚轴和衔接输出端滚轴带动衔接传送带630沿禽只进入输禽通道入口方向运转。为了调节衔接传送带在运行过程中的松紧程度,保证传送带不打滑和传动轴运转顺畅,本方案还引入了调节传送带松紧的装置,具体是衔接输入端滚轴两端侧面板上设有衔接传送带松紧装置,衔接传送带松紧装置包括固定立设在衔接输入端滚轴两端侧面板上的衔接传送带松紧装置孔板和穿过衔接传送带松紧装置孔板的衔接传送带松紧装置推杆,衔接传送带松紧装置推杆紧贴衔接传送带松紧装置孔板两侧的两端设有旋紧螺母,衔接传送带松紧装置推杆一端与搭设在长通孔内的衔接输入端滚轴一端固定连接,通过调节旋紧螺母与衔接传送带松紧装置推杆的相对位置调节衔接输入端滚轴一端在长通孔内的位置。
本方案的捕禽传送装置在作业时展开两侧的捕禽传送带总成,从而获得在一个较大空间内大量捕捉禽只的作业面,在停机和维护阶段为了便于设备的保存,减少设备占用的空间,将输禽传送带装置入口两侧的捕禽传送带总成设计成可以向靠近输禽传送带装置两侧折叠的结构方式,如图2和3所示,具体是捕禽传送带总成甲通过挡禽板甲122上设置的铰接耳部件甲123与连接架甲710一端形成可向输禽传送带330一侧折叠的铰接连接,连接架甲710另一端与捕禽传输系统支架形成可上下转动的铰接连接。捕禽传送带总成乙通过挡禽板乙222上设置的铰接耳部件乙223与连接架乙720一端形成可向输禽传送带330另一侧折叠的铰接连接,连接架乙720另一端与捕禽传输系统支架形成可上下转动的铰接连接,连接架甲710与连接架乙720通过连接架横梁730固定连接形成与捕禽传输系统支架可上下转动的联动铰接连接。
基于上述连接架与支架装置形成的可上下转动铰接连接,可以通过连接架举起或放下捕禽传送带总成,具体是连接架甲710和/或连接架乙720中部与液压缸740伸缩杆自由端铰接,液压缸740固定在捕禽传输系统支架上。图1示出了连接架与捕禽传送带总成的具体连接方式,铰接耳部件甲和铰接耳部件乙均包括上下对齐布置的一对铰接耳部件,液压缸740通过其伸缩杆的自由端撑起或放下连接架。在输禽传送带装置两侧的捕禽传送带总成处于展开状态时,为了避免其回撤减小捕禽作业面,本方案引入了撑杆部件,如图2所示,连接架甲710上端与可伸缩撑杆甲711一端铰接,可伸缩撑杆甲711另一端与挡禽板甲122上端铰接,连接架乙720上端与可伸缩撑杆乙721一端铰接,可伸缩撑杆乙721另一端与挡禽板乙222上端铰接。图8示出了连接架可以采用的具体结构,连接架包括横向平行布置的三根型钢、纵向的加强型钢和两端的斜向型钢,上述型钢首尾焊接形成框架结构,在连接架与捕禽传送带总成铰接的拐角结构处还设有上述平行布置型钢的加强筋部件,图8和9示出了上述拐角结构处的加强筋部件及其具体位置,同时示出了连接架甲和连接架乙通过连接架横梁联动的具体结构,即“∩”形连接架横梁两端分别与连接架甲和连接架乙固定连接。
为了支撑拾禽传送带装置,使其拾禽端不与地面直接接触,避免传送带损坏,本方案还在拾禽传送带侧面上安装了支腿部件,如图5所示,拾禽传送带装置甲还包括设在拾禽传送带甲111侧面板上的拾禽传送带装置支架甲,拾禽传送带装置支架甲是一条状支架结构,上述条状支架结构一端与拾禽传送带甲111侧面板摩擦铰接,上述条状支架结构另一端接触地面。拾禽传送带装置乙还包括设在拾禽传送带乙211侧面板上的拾禽传送带装置支架乙,拾禽传送带装置支架乙是一条状支架结构,上述条状支架结构一端与拾禽传送带乙211侧面板摩擦铰接,上述条状支架结构另一端接触地面。为了调节拾禽传送带下倾的角度,适应现场地面状况要求,本方案在拾禽传送带装置支架上设置了调节结构,如图5所示,条状支架结构中部设有位置调节板,位置调节板上设有弧形长通孔131,位置调节板通过穿过弧形长通孔131的设在上述侧面板上的螺栓销与螺母的内外螺纹旋紧与上述侧面板接触摩擦连接,如果需要调节拾禽传送带下倾角度,只需要松开螺母,调整螺栓销在弧形长通孔131中的位置,再旋紧螺母即可。为了满足整台装置方便移动的需要,还可以在拾禽传送带装置支架接触地面的一端安装滚轮,如图4和5所示,上述条状支架结构另一端设有滚轮132,上述条状支架结构另一端通过滚轮132接触地面,上述滚轮可以采用万向轮,也可以采用普通定向轮。为了避免禽只从拾禽传送带一侧掉落,本方案还可以在上述拾禽传送带装置支架上增设挡板,具体是上述条状支架结构上部还固定连接导禽板133,导禽板133防止禽只在传送途中从拾禽传送带甲111和/或拾禽传送带乙211上掉落。
本方案的捕禽车区别于其他传输设备的特点还在于捕禽车是一种主动式驱禽入围的传送线,即捕禽车能够根据禽只饲养场地的面积调整拾禽传送带的作业面积,采取主动推进驱赶禽只进入捕捉传送线的方式,极大提高了捕禽的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方案的捕禽车至少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案。
实施例一
如图13和14所示,移动底座装置包括履带式滚轮底盘、固定在履带式滚轮底盘上的捕禽传输系统支架和电力驱动油压马达,捕禽传输系统固定在捕禽传输系统支架上。履带式滚轮底盘包括两端的滚轮轴和橡胶履带810,电力驱动油压马达通过滚轮轴带动橡胶履带810滚动。图13和14示出了移动底座装置的具体结构,在上述基本部件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实现平稳移动的目的,履带式滚轮底盘的两端滚轮轴间还均布若干从动小轮轴,其数量将根据装置整体长度合理确定,上述均布的从动小轮轴使得橡胶履带承力均匀,缓解了履带两端承力大,中间承力小的缺点,延长了橡胶履带的使用寿命。在橡胶履带的上方还可以增设防护板,减少橡胶履带遭受外部影响的机会,保护操作人员避免被履带拖拽而受伤。捕禽传输系统支架可以包括前支撑结构结构和后支撑结构,前支撑结构的横梁上设有前支撑结构连接板,后支撑结构的横梁上设有后支撑结构连接板,捕禽传输系统通过前支撑结构连接板和后支撑结构连接板固定在捕禽传输系统支架上。捕禽传输系统支架上还可以设置电机操控装置,电机操控装置操纵移动底座装置前进、后退或拐弯。
实施例二
如图15和16所示,移动底座装置的另一种实现方式,移动底座装置包括捕禽传输系统支架和固定在捕禽传输系统支架接地端的滚轮组,捕禽传输系统支架包括支架腿和支架基座,支架腿包括前腿、间腿和后腿,前腿、间腿和后腿与支架基座固定连接并向下延伸与地面通过滚轮接触,前腿向上延伸形成前支撑结构,前支撑结构的横梁上设有前支撑结构连接板,间腿和后腿向上延伸形成后支撑结构,后支撑结构的横梁上设有后支撑结构连接板,捕禽传输系统通过前支撑结构连接板和后支撑结构连接板固定在捕禽传输系统支架上。其中,前支撑结构与后支撑结构的高度不一致,可以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任意调节成爬坡或下坡的输送方式。捕禽传输系统支架的具体结构并不限于这种结构,还可以是设有可任意调整运输方向升降装置的支架结构,上述滚轮也可以采用万向轮或普通滚轮。
本方案采用的所有传送带装置均可以采用现有的传送带系统,也可以采用配合实际情况专门设计的传送带系统,传送带装置的驱动源均采用可调速电机,因此本方案的捕禽车具有下列特点:(1)易获得较大的力或力矩;(2)功率重量比大;(3)易于实现往复运动;(4)易于实现较大范围的无级变速;(5)传动平稳;(6)可实现快速而无冲击变速和变向;(7)自动润滑,元件寿命较长;(8)易于防止过载事故;(9)无尾气排放,较环保,不会在捕禽时影响禽舍空气质量。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通常拾禽传送带的传送速度小于集禽传送带的传送速度,集禽传送带的传送速度小于输禽传送带的传送速度,从而避免引起禽只在传送下游拥堵。
本方案捕禽车的捕禽传输系统采用两级以上传送带捕捉传送禽只,其中大面积拾禽传送带装置同时引导较大数量的禽只进入捕捉传送线,而且还可以根据场地的实际情况随意增加或减少拾禽传送带的数量,改变拾禽作业面的大小,再利用集禽传送带将禽只集中输送至卸运点。装置在闲置和维护时还可以将左右两侧捕禽传送带总成折叠起来减小其占用的空间,实现了无伤、无污染和高效大量捕禽的技术目的。同时,禽只输送装置采用两端开口四周封闭的传送带通道运送禽只,配合顶置的逐禽带限制禽只的活动自由,不仅可以增加禽只运送的平稳性还可以据此粗算运输禽只的数量,采用后置的可调节卸禽通道改变禽只输送的方向或方便与禽只集装装置衔接,采用前置的衔接传送带与上游传送设备连接,既可以独立完成禽只的输送作业,也可以充当运输线中的部分运程线路,高效、平稳、安全地运送禽只。本方案相比现有的捕禽工具和/或运输设备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本方案的捕禽车并不限于实施例公开的内容,实施例中出现的技术方案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相互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方案结合公知常识作出的简单替换方案也属于本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捕禽车,其特征是包括捕禽传输系统和移动底座装置,所述捕禽传输系统包括捕禽传送装置和禽只输送装置,所述捕禽传送装置包括捕禽传送带总成甲和捕禽传送带总成乙,所述禽只输送装置包括输禽传送带装置和逐禽传送带装置,所述捕禽传送带总成甲布置在所述输禽传送带装置入口一侧,所述捕禽传送带总成乙布置在所述输禽传送带装置入口另一侧,所述逐禽传送带装置设置在所述输禽传送带装置上方,所述逐禽传送带装置与所述输禽传送带装置通过设在所述逐禽传送带装置和所述输禽传送带装置两侧的面板固定连接形成两端开口的输禽通道,所述捕禽传输系统固定在所述移动底座装置上;
所述捕禽传送带总成甲包括若干拾禽传送带装置甲和集禽传送带装置甲,所述拾禽传送带装置甲包括拾禽端甲滚轴、连接端甲滚轴和拾禽传送带甲(111),所述拾禽端甲滚轴和连接端甲滚轴带动拾禽传送带甲(111)将禽只从所述拾禽端甲运至所述连接端甲,所述集禽传送带装置甲包括集禽传送带甲(121),所述连接端甲与沿集禽传送带甲(121)输送方向一侧设置的横梁铰接,集禽传送带甲(121)另一侧设有挡禽板甲(122),集禽传送带甲(121)将从所述连接端甲传送来的禽只传送至所述输禽传送带装置入口;所述捕禽传送带总成乙包括若干拾禽传送带装置乙和集禽传送带乙,所述拾禽传送带装置乙包括拾禽端乙滚轴、连接端乙滚轴和拾禽传送带乙(211),所述拾禽端乙滚轴和连接端乙滚轴带动拾禽传送带乙(211)将禽只从所述拾禽端乙运至所述连接端乙,所述集禽传送带装置乙包括集禽传送带乙(221),所述连接端乙与沿集禽传送带乙(221)输送方向一侧设置的横梁铰接,集禽传送带乙(221)另一侧设有挡禽板乙(222),集禽传送带乙(221)将从所述连接端乙传送来的禽只传送至所述输禽传送带装置入口;
所述输禽传送带装置包括输禽输入端滚轴、输禽输出端滚轴、输禽传送带(330)和输禽动力装置,所述输禽动力装置通过输禽动力装置输出轴(341)带动输禽传送带(330)绕所述输禽输入端滚轴和所述输禽输出端滚轴运转形成禽只输送线;所述逐禽传送带装置包括逐禽输入端滚轴、逐禽输出端滚轴、逐禽传送带和逐禽动力装置,所述逐禽传送带上沿禽只传送方向等距设有逐禽带部件组,所述逐禽带部件组包括沿滚轴轴向竖起对齐排列的条状逐禽带部件(431),所述逐禽动力装置通过所述逐禽输入端滚轴和所述逐禽输出端滚轴带动所述逐禽传送带沿所述输禽通道内部所述禽只输送线的输送方向运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禽只输送装置还包括卸禽传送带装置,所述卸禽传送带装置包括卸禽输入端滚轴、卸禽输出端滚轴、卸禽传送带(530)、卸禽动力装置和罩设在卸禽传送带(530)上的卸禽通道结构,卸禽传送带(530)与所述卸禽通道结构组成两端开口的卸禽通道,所述卸禽通道的入口设置在所述输禽通道的出口处,所述卸禽动力装置通过所述卸禽输入端滚轴和所述卸禽输出端滚轴带动卸禽传送带(530)沿禽只输送方向运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捕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卸禽传送带装置还包括卸禽传送带装置连接座(560),卸禽传送带装置连接座(560)基部固定在捕禽传输系统支架上,卸禽传送带装置连接座(560)上部与所述卸禽输入端滚轴铰接,卸禽传送带装置连接座(560)靠近卸禽传送带(530)的一端上铰接设有卸禽传送带升降油缸(570),卸禽传送带升降油缸(570)伸缩杆自由端与所述卸禽通道结构侧面板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捕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禽只输送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输禽通道入口处的衔接传送带装置,所述衔接传送带装置包括衔接输入端滚轴、衔接输出端滚轴、衔接传送带(630)和衔接动力装置,所述衔接动力装置通过所述衔接输入端滚轴和所述衔接输出端滚轴带动衔接传送带(630)沿禽只进入所述输禽通道入口方向运转。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捕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捕禽传送带总成甲通过挡禽板甲(122)上设置的铰接耳部件甲(123)与连接架甲(710)一端形成可向输禽传送带(330)一侧折叠的铰接连接,连接架甲(710)另一端与捕禽传输系统支架形成可上下转动的铰接连接;所述捕禽传送带总成乙通过挡禽板乙(222)上设置的铰接耳部件乙(223)与连接架乙(720)一端形成可向输禽传送带(330)另一侧折叠的铰接连接,连接架乙(720)另一端与捕禽传输系统支架形成可上下转动的铰接连接,连接架甲(710)与连接架乙(720)通过连接架横梁(730)固定连接形成与所述捕禽传输系统支架可上下转动的联动铰接连接,连接架甲(710)和/或连接架乙(720)中部与液压缸(740)伸缩杆自由端铰接,液压缸(740)固定在所述捕禽传输系统支架上,连接架甲(710)上端与可伸缩撑杆甲(711)一端铰接,可伸缩撑杆甲(711)另一端与挡禽板甲(122)上端铰接,连接架乙(720)上端与可伸缩撑杆乙(721)一端铰接,可伸缩撑杆乙(721)另一端与挡禽板乙(222)上端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捕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拾禽传送带装置甲还包括设在拾禽传送带甲(111)侧面板上的拾禽传送带装置支架甲,所述拾禽传送带装置支架甲是一条状支架结构,所述条状支架结构一端与拾禽传送带甲(111)侧面板摩擦铰接,所述条状支架结构另一端接触地面;所述拾禽传送带装置乙还包括设在拾禽传送带乙(211)侧面板上的拾禽传送带装置支架乙,所述拾禽传送带装置支架乙是一条状支架结构,所述条状支架结构一端与拾禽传送带乙(211)侧面板摩擦铰接,所述条状支架结构另一端接触地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捕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条状支架结构中部设有位置调节板,所述位置调节板上设有弧形长通孔(131),所述位置调节板通过穿过弧形长通孔(131)的设在所述侧面板上的螺栓销与螺母的内外螺纹旋紧与所述侧面板接触摩擦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捕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条状支架结构另一端设有滚轮(132),所述条状支架结构另一端通过滚轮(132)接触地面;所述条状支架结构上部还固定连接导禽板(133),导禽板(133)防止禽只在传送途中从拾禽传送带甲(111)和/或拾禽传送带乙(211)上掉落。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捕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底座装置包括履带式滚轮底盘、固定在所述履带式滚轮底盘上的捕禽传输系统支架和电力驱动油压马达,所述捕禽传输系统固定在所述捕禽传输系统支架上;所述履带式滚轮底盘包括两端的滚轮轴和橡胶履带(810),所述电力驱动油压马达通过所述滚轮轴带动橡胶履带(810)滚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捕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禽动力装置还包括输禽传送带松紧装置,所述输禽传送带松紧装置包括输禽传送带松紧装置推杆(342)和竖直立设在输禽传送带松紧装置推杆(342)一端的传动轴,输禽传送带(330)拉紧搭绕在所述传动轴上,输禽传送带松紧装置推杆(342)另一端穿设在所述输禽动力装置壳体侧壁上,输禽传送带松紧装置推杆(342)紧贴所述输禽动力装置壳体侧壁内外两侧的两端设有旋紧螺母,通过调节所述旋紧螺母与输禽传送带松紧装置推杆(342)的相对位置调节输禽传送带(330)在所述传动轴上的松紧程度。
CN201410594084.6A 2014-10-29 2014-10-29 捕禽车 Active CN1055325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94084.6A CN105532510B (zh) 2014-10-29 2014-10-29 捕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94084.6A CN105532510B (zh) 2014-10-29 2014-10-29 捕禽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32510A true CN105532510A (zh) 2016-05-04
CN105532510B CN105532510B (zh) 2018-02-23

Family

ID=558125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94084.6A Active CN105532510B (zh) 2014-10-29 2014-10-29 捕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32510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82837A (zh) * 2017-05-03 2017-09-22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一种可移动肉鸡转群通道
CN113016664A (zh) * 2021-03-18 2021-06-25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适用于散养家禽的驱逐式捕捉装置
CN114391490A (zh) * 2021-12-28 2022-04-26 合肥神牧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伸缩的家禽抓捕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413390A1 (de) * 1974-03-20 1975-09-25 Aloys Tiemann Vorrichtung zum einfangen, transportieren und verpacken von lebendgefluegel
EP0147877A1 (en) * 1983-11-14 1985-07-10 Roel Nicolai Device for picking up animals e.g. chickens from a ground surface
JPH11225606A (ja) * 1998-02-12 1999-08-24 Makoto Nakayama 生鳥捕獲・籠詰め装置
CN102774606A (zh) * 2012-07-17 2012-11-14 山东恒基农牧机械有限公司 移动式升降输鸡机
CN204217664U (zh) * 2014-10-29 2015-03-25 无锡考特威星机械有限公司 捕禽车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413390A1 (de) * 1974-03-20 1975-09-25 Aloys Tiemann Vorrichtung zum einfangen, transportieren und verpacken von lebendgefluegel
EP0147877A1 (en) * 1983-11-14 1985-07-10 Roel Nicolai Device for picking up animals e.g. chickens from a ground surface
JPH11225606A (ja) * 1998-02-12 1999-08-24 Makoto Nakayama 生鳥捕獲・籠詰め装置
CN102774606A (zh) * 2012-07-17 2012-11-14 山东恒基农牧机械有限公司 移动式升降输鸡机
CN204217664U (zh) * 2014-10-29 2015-03-25 无锡考特威星机械有限公司 捕禽车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82837A (zh) * 2017-05-03 2017-09-22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一种可移动肉鸡转群通道
CN113016664A (zh) * 2021-03-18 2021-06-25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适用于散养家禽的驱逐式捕捉装置
CN114391490A (zh) * 2021-12-28 2022-04-26 合肥神牧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伸缩的家禽抓捕装置
CN114391490B (zh) * 2021-12-28 2023-01-24 合肥神牧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伸缩的家禽抓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32510B (zh) 2018-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790649U (zh) 一种两级物料运送机构
CN105532510A (zh) 捕禽车
CN203581793U (zh) 一种粮油物料输送机构
CN204217664U (zh) 捕禽车
KR101810380B1 (ko) 비닐하우스 설치용 수확물 운반장치
CN203740586U (zh) 一种曲轴箱自动上线装置
CN113002839A (zh) 一种梭子蟹的捆扎分拣装置
DE3611125A1 (de) Vorrichtung zum ueberwachen von foerderbandanlagen
CN204223711U (zh) 捕禽传输系统
CN105621048A (zh) 捕禽传输系统
CN209064928U (zh) 配电柜自动生产线
CN204223710U (zh) 一种捕禽传送装置
CN109108533A (zh) 管材焊接自动上料装置
CN206172471U (zh) 一种自动送取料加工机
CN206288711U (zh) 一种料箱式快速拆盘机
CN203006367U (zh) 适应超高压带电环境的绝缘云梯传送装置
CN204223641U (zh) 一种禽只输送装置
CN203753770U (zh) 抽屉式皮带机用移动输送机
CN212831047U (zh) 一种吊挂流水线的上下料装置
CN206165473U (zh) 可升降式横向输蛋装置
CN104600011A (zh) 引线框架输送装置
CN211161237U (zh) 一种冷拔机自动接料装置
CN208499666U (zh) 一种木材上料机
CN207957143U (zh) 一种可平稳移动的门式耙料机
CN108584392A (zh) 一种木材上料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Fowling car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31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223

Pledgee: Bank of China Co.,Ltd. Wuxi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Branch

Pledgor: WUXI CULTIVATION MACHINER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1980001775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