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19707A - 一种古树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古树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19707A
CN105519707A CN201511003315.2A CN201511003315A CN105519707A CN 105519707 A CN105519707 A CN 105519707A CN 201511003315 A CN201511003315 A CN 201511003315A CN 105519707 A CN105519707 A CN 1055197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preparation
controls
airing
with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100331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一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oshan 365 Te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oshan 365 Te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oshan 365 Tea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oshan 365 Te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100331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19707A/zh
Publication of CN1055197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197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23F3/08Oxidation; Fermentation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古树茶的制作方法包括初制工序和精制工序,所述初制工序包括以下步骤:萎凋工序、闷制工序、揉捻工序、解块工序和装箱发酵工序、烘干工序、摊晾工序和装箱工序。所述的精制工序在所述初制工序结束后十天进行,具体包括分筛工艺、分级捡剔工艺、风选工艺、打堆工艺、烘干工艺、摊晾工艺和装箱工艺。本发明实现了古树茶制作工艺绿色、环保,提高了茶叶产品的生产质量,保证了古树茶的品质和口感。

Description

一种古树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叶制作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古树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关于茶叶的品种以及制作方法各异,古树茶作为的传统做法一般都是鲜叶经过萎凋、杀青、晒干的工序或低温烘干的工序制作生茶,在制作熟茶时一般经过晒青、失水、渥堆、强制发酵的工序,制茶程序漫长,一般需等待近50天,容易导致茶鲜叶中的干物质大量减少,甚至受损或变质,如茶鲜叶中的氨基酸、多糖、有机酸、类脂类、色素和维生素等,从而影响了茶叶的品质和功能。同时由于没有经过分选,制作出来的茶叶含有一些杂质从而影响茶叶的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古树茶的制作方法,包括初制工序和精制工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制工序包括以下步骤:萎凋工序、闷制工序、揉捻工序、解块工序和装箱发酵工序、烘干工序、摊晾工序和装箱工序。
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的萎凋工序为自然萎凋和/或加温萎凋,其中的所述的自然萎凋包括阳光萎凋和室内晾青,所述的加温萎凋是在萎凋槽中人工加温进行萎凋。
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的加温萎凋为将新鲜茶叶直接置于萎凋槽,调整所述萎凋槽内所述新鲜茶叶鲜叶厚度为约20cm,温度控制在30-35度之间,时间控制在3至4小时。
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的萎凋工序中,控制新鲜茶叶的失水率达50%以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的闷制工序包括干闷或湿闷的方式,所述的干闷的方式是用于面布将萎凋工序后的茶叶包好,静置室内,控制时长为30分钟,湿闷是保持萎凋后的茶叶湿度在50-55%,时长为13-14小时。
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的装箱发酵工序控制发酵温度在30-35度,发酵湿度在60%-80%,发酵时间在5小时。
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的烘干程序包括头次烘干工序和二次烘干工序,所述头次烘干工序将烘干温度设置在140度,烘干机转速在500-550转,控制茶叶失水率在60-80%;所述的二次烘干工序控制烘干温度在120度,烘干机转速450转左右,控制茶叶含水量到8-10%;所述的头次烘干工序序和所述二次烘干工序之间还间隔有一次摊晾工序,该摊晾工序控制茶叶摊晾厚度在15cm左右,摊晾时间控制在2小时以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摊晾工序控制茶叶摊晾厚度在15cm左右,摊晾时间控制在1-2小时。
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的精制工序在所述初制工序结束后十天进行,具体包括分筛工艺、分级捡剔工艺、风选工艺、打堆工艺、烘干工艺、摊晾工艺和装箱工艺。
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的烘干工艺中,将将温度控制在120度,控制时长,控制含水量到6%。
本发明在传统茶叶的制作基础上进行创新,实现了古树茶的制作工艺的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古树茶的制作方法,分为初制工序和精制工序,其中的初制工序具有如下步骤:
1、萎凋工序,将采摘后的新鲜茶叶采用自然萎凋和/或加温萎凋的方式进行初制加工;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采取自然萎凋或加温萎凋的方式,其中自然萎凋可分为阳光萎凋和室内晾青的方式,阳光萎凋工序可根据阳光强度确定萎凋时间和倒青次数,室内晾青为每水筛2-2.5公斤青叶,自然晾青6-10小时。萎凋工序中的加温萎凋是将采摘后的新鲜茶叶直接置于萎凋槽,调整萎凋槽内鲜叶厚度为20cm左右,温度控制在30-35度之间,时间控制在3-4小时。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也可采取自然萎凋和加温萎凋相配合的方式,萎凋工序中,无论是采取自然萎凋还是加温萎凋,或两者结合的方式皆可,通过调整萎凋的时间、温度等因素,控制新鲜茶叶在萎凋工序中失水率达50%以上。
2、闷制工序,采用干闷或湿闷的方式进行闷制,其中干闷是将萎凋后的茶叶用干面布包好,静置室内,时长为30分钟左右;湿闷是保持萎凋后的茶叶湿度在50-55%,时长为13-14小时。
3、揉捻工序,揉捻时长为20-30分钟;
4、解块工序,将揪解的茶叶分开,快速降低其温度,避免产生闷酸;
5、装箱发酵工序,控制发酵温度在30-35度,发酵湿度在60%-80%,发酵时间在5小时左右。发酵工序中控制茶叶发酵度在60%左右。
6、烘干工序,其中烘干工序包括头次烘干工序和二次烘干工序,两次烘干工序中间具有摊晾工序。
其中的头次烘干工序中将烘干温度设置在140度,烘干机转速在500-550转,控制茶叶失水率在60-80%;
摊晾工序中,控制茶叶摊晾厚度在15cm左右,摊晾时间控制在2小时以上;
二次烘干工序中,控制烘干温度在120度,烘干机转速450转左右,控制茶叶失水率,使含水量降低至8-10%左右;
7、摊晾工序,在二次烘干工序后,还包含二次摊晾工序,控制茶叶摊晾厚度在15cm左右,摊晾时间控制在1-2小时,具体以茶叶冷却为准;
8、装箱工序,使用具有双层食物级内膜的包装箱密封。
本专利的古树茶制作方法还具有精制工序,精制工序在上述初制工序结束后十天左右进行,其具体步骤如下:
a)、分筛工序,采用平面圆晒机,将茶叶进行分级,优选的可分为三个等级;
b)、分级捡剔工序,将各级别茶叶分级进行拣选,剔除茶梗等;
c)、风选工序,去除茶叶中的夹杂物、茶叶碎片和碎末;
d)、打堆工序,将风选后的茶叶进行匀堆处理;
e)、烘干工序,将温度控制在120度,控制时长及失水率,使含水量降低至6%左右;
f)、摊晾工序,将烘干后的茶叶进行摊晾,摊晾时长以茶叶冷却为准;
g)、装箱工序,使用双层食用级内袋密封,装箱入库。
本发明在传统茶叶制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实现了古树茶制作工艺绿色、环保,提高了茶叶产品的生产质量,保证了古树茶的品质和口感。
需要强调的是,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并未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进行的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和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古树茶的制作方法,包括初制工序和精制工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制工序包括以下步骤:萎凋工序、闷制工序、揉捻工序、解块工序和装箱发酵工序、烘干工序、摊晾工序和装箱工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树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萎凋工序为自然萎凋和/或加温萎凋,其中的所述的自然萎凋包括阳光萎凋和室内晾青,所述的加温萎凋是在萎凋槽中人工加温进行萎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古树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温萎凋为将新鲜茶叶直接置于萎凋槽,调整所述萎凋槽内所述新鲜茶叶鲜叶厚度为20cm,温度控制在30-35度之间,时间控制在3至4小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古树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萎凋工序中,控制新鲜茶叶的失水率达50%以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树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闷制工序为干闷或湿闷的方式,所述的干闷的方式是用干面布将萎凋工序后的茶叶包好,静置室内,控制时长为30分钟,所述的湿闷的方式为保持萎凋后的茶叶湿度在50-55%,时长为13-14小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树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箱发酵工序控制发酵温度在30-35度,发酵湿度在60%-80%,发酵时间在5小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树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烘干程序包括头次烘干工序和二次烘干工序,所述头次烘干工序将烘干温度设置在140度,烘干机转速在500-550转,控制茶叶失水率在60-80%;所述的二次烘干工序控制烘干温度在120度,烘干机转速450转,控制茶叶含水量到8-10%;所述的头次烘干工序和所述二次烘干工序之间还间隔有一次摊晾工序,该摊晾工序控制茶叶摊晾厚度在15cm左右,摊晾时间控制在2小时以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树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摊晾工序控制茶叶摊晾厚度在15cm左右,摊晾时间控制在1-2小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树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精制工序在所述初制工序结束后十天进行,具体包括分筛工艺、分级捡剔工艺、风选工艺、打堆工艺、烘干工艺、摊晾工艺和装箱工艺。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古树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烘干工艺中,将将温度控制在120度,控制时长,控制含水量到6%。
CN201511003315.2A 2015-12-30 2015-12-30 一种古树茶制作方法 Pending CN10551970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1003315.2A CN105519707A (zh) 2015-12-30 2015-12-30 一种古树茶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1003315.2A CN105519707A (zh) 2015-12-30 2015-12-30 一种古树茶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19707A true CN105519707A (zh) 2016-04-27

Family

ID=557626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1003315.2A Pending CN105519707A (zh) 2015-12-30 2015-12-30 一种古树茶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19707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92840A (zh) * 2013-07-05 2013-11-20 西双版纳勐海神益茶业有限公司 新型红茶生产工艺
CN103404648A (zh) * 2013-09-03 2013-11-27 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 苹果红茶的制作方法
CN103918812A (zh) * 2014-05-08 2014-07-16 隆阳区凤溪茶叶有限公司 一种红茶的制作工艺
CN104738223A (zh) * 2015-02-16 2015-07-01 保山市365生态产业研究所 一种茶的原料及制作方法
CN105145959A (zh) * 2015-10-22 2015-12-16 吉林修正修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古树金花菌紧压茶及制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92840A (zh) * 2013-07-05 2013-11-20 西双版纳勐海神益茶业有限公司 新型红茶生产工艺
CN103404648A (zh) * 2013-09-03 2013-11-27 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 苹果红茶的制作方法
CN103918812A (zh) * 2014-05-08 2014-07-16 隆阳区凤溪茶叶有限公司 一种红茶的制作工艺
CN104738223A (zh) * 2015-02-16 2015-07-01 保山市365生态产业研究所 一种茶的原料及制作方法
CN105145959A (zh) * 2015-10-22 2015-12-16 吉林修正修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古树金花菌紧压茶及制作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唐译: "《图说茶艺》", 30 September 2009, 北京燕山出版社 *
孙炼等: "《酒水实用技术》", 31 August 1999, 武汉大学出版社 *
陈宗懋: "《中国茶经》", 31 May 199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64082B (zh) 花香白牡丹茶及其加工工艺
CN103444921B (zh) 一种工夫红茶的制作方法
CN103349092B (zh) 一种白茶加工工艺
CN102018062B (zh) 晒青茶加工工艺
CN103621692B (zh) 绿茶加工方法
CN104719576A (zh) 一种云南小粒种咖啡豆的制备工艺
CN103564072B (zh) 一种黑茶的加工方法
CN103478307A (zh) 一种硒锶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5309689A (zh) 一种红茶型枸杞芽叶发酵保健茶生产工艺
CN105341193A (zh) 一种普洱生茶晒青茶的制备方法
CN107279336A (zh) 一种黄茶蒸青制备工艺
CN105285186A (zh) 一种毛峰的生产方法
CN106615302B (zh) 一种梅占红茶的制备方法
CN105192141A (zh) 一种黄大茶自动化连续制作工艺
CN105192148A (zh) 一种红茶加工工艺
CN103609761B (zh) 一种利川工夫红茶的生产方法
CN107771969A (zh) 一种红茶加工工艺
CN105166183A (zh) 一种大叶种茶的制备方法
CN114468072A (zh) 一种新品红茶
CN103988922B (zh) 一种儒香红茶生产工艺
CN106035768A (zh) 六堡茶的制备方法
CN105432821A (zh) 一种红茶生产工艺
CN109953141B (zh) 大叶种黄金腹玫瑰红边白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36826A (zh) 川法清香型红茶生产工艺
CN107372925A (zh) 一种单丛条形红茶的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