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94712B - 一种抵御雾霾的针形绿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抵御雾霾的针形绿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94712B
CN105494712B CN201610093754.5A CN201610093754A CN105494712B CN 105494712 B CN105494712 B CN 105494712B CN 201610093754 A CN201610093754 A CN 201610093754A CN 105494712 B CN105494712 B CN 1054947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green tea
tealeaves
needle
haz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9375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94712A (zh
Inventor
刘仲华
刘建军
林勇
李勤
林海燕
洪乐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1009375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94712B/zh
Publication of CN1054947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947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947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947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23F3/12Rolling or shredding tea leav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抵御雾霾的针形绿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制备方法以茶叶为原料,此方法融合了传统三大绿茶即烘青,蒸青,炒青绿茶的加工特点,克服了传统工艺的弊端,经过鲜叶摊放,杀青,除湿,粗揉,中揉,整形,初烘,复烘等主要步骤,处理得到的绿茶外形紧细圆直,香高持久,滋味浓厚鲜爽,汤色清亮,叶底完整。此外,研究发现,该绿茶还具有抵御雾霾的功能,能够很好的防止雾霾对肺组织的损伤,抑制HMGB1、IL‑6、TNF‑α在肺部的表达。

Description

一种抵御雾霾的针形绿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叶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抵御雾霾的针形绿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叶利用历史悠久,绿茶,又称不发酵茶,较多的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含有的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也较多。绿茶中的这些天然营养成份,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具有特殊效果,是其他茶类所不及的。绿茶是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的茶叶。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故名绿茶。绿茶是将采摘来的鲜叶先经高温杀青,杀灭了各种氧化酶,保持了茶叶绿色,然后经揉捻、干燥而制成,清汤绿叶是绿茶品质的共同特点。绿茶是未经发酵的,中国产量最多,饮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茶。它的特点是汤清叶绿,营养丰富,可以防止疾病。
中国绿茶中,名品最多,不但香高味长,品质优异,且造型独特,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绿茶按其干燥和杀青方法的不同,一般分为炒青、烘青、晒青和蒸青绿茶。
四种不同制法的绿茶相互之间有各自的优点,但是也存在着各自的不足之处,炒青绿茶由于在干燥过程中受到机械或手工操力的作用不同,其品质特征具有外形紧细或者紧结,香高而持久,滋味甘醇爽口等优点,但炒青绿茶断碎率高,叶底偏黄;烘青绿茶条索及叶底完整,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但是,其香气不如炒青高而持久;蒸青是利用蒸汽量来破坏鲜叶中酶活性,形成干茶色泽深绿,茶汤浅绿和茶底青绿的“三绿”品质特征,但香气较闷带青气,涩味也较重,不及 锅炒杀青绿茶那样鲜爽。晒青绿茶保留了较多的茶多酚类物质,一般用于普洱、康砖等紧压茶的制作,具有一定的晒腥味,因此直接饮用晒青的消费人群不多。
目前,我国生产的绿茶主要为炒青、烘青、蒸青三大类。如上所述,每种绿茶在品质上都具有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如何取长补短,已成为绿茶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发挥不同种类绿茶的优点,同时,完善它们的不足,本发明融合了炒青、烘青和蒸青三大绿茶的关键工序,发明创制了一种新的绿茶加工技术,该技术制得的绿茶条索紧细匀直、香气高锐持久带板栗香、滋味浓厚鲜爽、叶底翠绿匀整。同时,该发明制得的绿茶经实验证实,具有一定的抵御雾霾的功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方案是,一种抵御雾霾的针形绿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鲜叶摊放:采摘后的茶叶摊放于阴凉通风处2-4h;
(2)杀青:对摊放处理后的鲜叶进行杀青;
(3)除湿:将杀青处理后的茶叶在80-120℃条件下除湿;
(4)粗揉:对经过除湿处理后的茶叶在其叶面温度为38-40℃条件下进行粗揉,至茶叶含水量为45%-50%;
(5)中揉:在55-60℃条件下对经粗揉处理后的茶叶进行中揉,至茶叶含水量为35-42%;
(6)整形:在80-120℃条件下,对经中揉后的茶叶整形至含水量为25-35%;
(7)初烘:将经整形后的茶叶在80-100℃条件下进行初烘,至茶叶含水量为15-20%;
(8)复烘:将初烘后的茶叶在60-80℃条件下进行复烘,至含水量为4-6%即得所述抵御雾霾的针形绿茶。
上述绿茶的制备方法采用蒸青绿茶的杀青和揉捻方式,使得产品具有汤清叶绿的品质特点。此外,还采用了类似炒青绿茶中炒干的整形工序,通过整形使得茶叶紧细圆直,同时挥发了低沸点香气物质,使得高沸点香气物质所占的比例增加,茶叶具有香高持久的特点。在制备方法的最后,才用了烘青的干燥工序,使得产品在保留了汤清叶绿、香高味浓、外形紧结品质特征外,又避免了茶叶水分含量较少的干燥过程中茶叶与茶叶之间、茶叶与机械之间的摩擦造成的短碎率增加,条索和叶底不完整的弊端。
为了制备得到品质最佳的绿茶,本发明优选采用一芽一叶或一芽三叶的茶叶为原料。
优选地,为了制备得到外形和口感优异的绿茶,步骤(2)中,所述杀青为蒸汽杀青,所述蒸汽杀青的处理时间为40-60s,进一步优选地,蒸汽杀青至叶片青绿,底面一致,具有粘性,折梗不断,青气消失。
步骤(3)中,除湿至所述茶叶色泽鲜绿,无红梗红叶,有粘性无团块,清香持久。
步骤(5)中,中揉至茶叶叶面青黑色,嫩梗茎鲜绿色。
为了得到整形效果优异的茶叶,优选地,在步骤(6)整形之前还包括将经中揉后的茶叶进行摊凉的步骤,所述摊凉以使茶叶中的水蒸气挥发为准。
为了提高复烘的效果,优选地,在步骤(8)复烘之前还包括将经初烘后的茶叶进行摊凉的步骤,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摊凉的时间为30-45min。
为了制备得到质量上乘的绿茶,在步骤(1)鲜叶摊放之后,还包括将摊放处理后的茶叶按照大小进行分离的步骤,将茶叶分离后,大小不同的鲜叶分别进行后续的加工处理。
为了得到完整的绿茶产品,该方法还包括将经复烘后得到的绿茶 进行分级、匀堆及包装的步骤,具体为:将经过复烘的茶叶用抖筛或圆筛进行分级,得到大小一致的茶叶,然后将分级得到的大小一致的茶叶混合均匀,再进行包装。
最优选的,一种抵御雾霾的针形绿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鲜叶摊放:采摘后的茶叶摊放于阴凉通风处2-4h;
(2)鲜叶分级:将经过摊放处理后的茶叶进行大小分离;
(3)杀青:对分级处理后得到的大小不同的茶叶分别采用蒸汽手段杀青处理40-60s;
(4)除湿:将杀青处理后的茶叶在80-120℃条件下除湿;
(5)粗揉:对经过除湿处理后的茶叶在其叶面温度为38-40℃条件下进行粗揉,至茶叶含水量为45%-50%;
(6)中揉:在55-60℃条件下对经粗揉处理后的茶叶进行中揉,至含水量为35-42%;
(7)摊凉:对经过中揉处理后的茶叶进行摊凉,至水蒸气挥发;
(8)整形:在80-120℃条件下,对经摊凉后的茶叶整形至含水量为25-35%;
(9)初烘:将经整形后的茶叶在80-100℃条件下进行初烘,至水分含量为15-20%;
(10)摊凉:将经初烘后的茶叶摊凉30-45min,促进水分的重新分布;
(11)复烘:将摊凉后的茶叶在60-80℃条件下进行复烘,至含水量为4-6%即得所述抵御雾霾的针形绿茶。
为了得到完整的绿茶产品,该方法还包括将经复烘后得到的绿茶进行分级、匀堆及包装的步骤,具体为:将经过复烘的茶叶用抖筛或圆筛进行分级,得到大小一致的茶叶,然后将分级得到的大小一致的茶叶混合均匀,再进行包装。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抵御雾霾的针形绿茶,所述绿茶 是通过上述任意一种方式制备得到的。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绿茶,产品外形紧细圆直,香高持久,滋味浓厚鲜爽,汤色清亮,叶底完整。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所述绿茶在制备具有抵御雾霾功能的食品或饮料或保健品中的应用。
优选地,所述抵御雾霾的功能为防治雾霾对肺组织造成损伤,进一步优选为抑制HMGB1、IL-6、TNF-α在肺部的表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抵御雾霾的针形绿茶的制备方法,以100kg茶叶为原料,嫩度为一芽一叶,采用以下步骤对其进行加工:
(1)鲜叶摊放:将茶叶摊放于阴凉通风处4h;
(2)鲜叶分级:经过摊放的鲜叶采用分级机按大小分离;
(3)杀青:分离后的不同大小的鲜叶采用蒸汽杀青机进行杀青,杀青处理45s,经杀青处理后,茶叶叶片青绿,底面一致,具有一定的粘性,折梗不断,青气消失;
(4)除湿:使用鼓风机对杀青后的茶叶进行除湿,温度控制在85-90℃之间,除湿至制品色泽鲜绿,无红梗红叶,有粘性无团块,清香持久;
(5)粗揉:使用粗揉机对除湿后的茶叶进行粗揉,在茶叶进入粗揉机之前,预先使得粗揉机的温度为90℃左右,投入茶叶,控制其叶面温度为38-40℃,粗揉处理18min,得到的茶叶含水量为48%;
(6)中揉:使用中揉机对经粗揉后的茶叶在55℃条件下中揉25min,中揉处理后的茶叶叶面青黑色,嫩梗茎鲜绿色,含水量35%;
(7)摊凉:将经过中揉处理后的茶叶摊凉30min,挥发水蒸气;
(8)整形:将摊凉后的中揉叶输送到往复式理调机,在120℃条 件下处理30min,得到的茶叶的水分含量为28%;
(9)初烘:整形后的在制品采用名优茶烘焙机在90℃条件下干燥30min,得到的茶叶的水分含量20%;
(10)摊凉:初烘的在制品于水筛或洁净地板上摊放45min,促进水分的重新分布;
(11)复烘:将摊凉叶在70℃条件下干燥30min,得到的茶叶的水分含量为6%;
(12)分选:将经过复烘的在制品用抖筛或圆筛进行分级;
(13)匀堆:将经过分选的大小一致的在制品混合均匀;
(14)包装: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包装将匀堆后的在制品进行包装。
实施例2
一种抵御雾霾的针形绿茶的制备方法,以100kg茶叶为原料,嫩度为一芽三叶,采用以下步骤对其进行加工:
(1)鲜叶摊放:将茶叶摊放于阴凉通风处2h;
(2)鲜叶分级:经过摊放的鲜叶采用分级机按大小分离;
(3)杀青:分离后的不同大小的鲜叶采用蒸汽杀青机进行杀青,杀青处理60s,经杀青处理后,茶叶叶片青绿,底面一致,具有一定的粘性,折梗不断,青气消失;
(4)除湿:使用鼓风机对杀青后的茶叶进行除湿,温度控制在95-100℃之间,除湿至制品色泽鲜绿,无红梗红叶,有粘性无团块,清香持久;
(5)粗揉:使用粗揉机对除湿后的茶叶进行粗揉,在茶叶进入粗揉机之前,预先使得粗揉机的温度为90℃左右,投入茶叶,控制器叶面温度为38-40℃,粗揉处理15min,得到的茶叶含水量为50%;
(6)中揉:使用中揉机对经粗揉后的茶叶在60℃条件下中揉20min,中揉处理后的茶叶叶面青黑色,嫩梗茎鲜绿色,含水量40%;
(7)摊凉:将经过中揉处理后的茶叶摊凉35min,挥发水蒸气;
(8)整形:将摊凉后的中揉叶输送到往复式理调机,在80℃℃条件下处理,时间40min,得到的茶叶的水分含量为30%;
(9)初烘:整形后的在制品采用名优茶烘焙机在80℃条件下干燥45min,得到的茶叶的水分含量18%;
(10)摊凉:初烘的在制品于水筛或洁净地板上摊放30min,促进水分的重新分布;
(11)复烘:将摊凉叶在80℃条件下干燥30min,得到的茶叶的水分含量为4%%;
(12)分选:将经过复烘的在制品用抖筛或圆筛进行分级;
(13)匀堆:将经过分选的大小一致的在制品混合均匀;
(14)包装: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包装将匀堆后的在制品进行包装。
审评:
将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针形绿茶3g放入150mL的专业名优茶审评杯中,加入100℃的纯净水150mL,冲泡5min,过滤茶汤于审评碗中。对香气、茶汤颜色、滋味进行分别审评,审评结果为:实施例1中的针形绿茶具有以下品质特征:外形紧细圆直,锋苗显露,汤色嫩绿明亮,香高持久,滋味浓厚鲜爽,叶底匀整。
将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针形绿茶3g放入150mL的专业名优茶审评杯中,加入100℃的纯净水150mL,冲泡5min,过滤茶汤于审评碗中。对香气、茶汤颜色、滋味进行分别审评,审评结果为:实施例2中的针形绿茶具有以下品质特征:外形紧细圆直,汤色黄绿明亮,香高持久、带栗香,滋味浓厚,耐冲泡,叶底匀整。
不同绿茶感官审评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样品1,湖南省高桥茶叶市场购买的一芽一叶针形炒青绿茶;
样品2,湖南省高桥茶叶市场购买的一芽一叶针形烘青绿茶;
样品3,一芽一叶针形绿茶样品,即实施例1产品;
样品4,湖南省高桥茶叶市场购买的一芽三叶针形炒青绿茶;
样品5,湖南省高桥茶叶市场购买的一芽三叶针形烘青绿茶;
样品6,一芽三叶针形绿茶样品,即实施例2产品;
1.2方法
按照茶叶感官审评方法GB/T 23776-2009,并参照国家标准审评术语进行品质评价,评分项目有:外形、香气、汤色、滋味和叶底,从评茶盘中扦取充分混匀的有代表性的针形绿茶茶样各3.0g,置于相应的评茶杯中,注满150ml沸水,加盖、计时,5min后按冲泡顺序依次等速将茶汤滤入评茶碗中,留叶底于杯中,按香气(热嗅)、汤色、香气(温嗅)、滋味、香气(冷嗅)、叶底的顺序逐项审评,审评评分采用集体评分的方法,由5名评茶员一起完成,评语使用GB/T14487中的术语。评分采用百分制,品质因子评分系数为外形25%,汤色10%,香气25%,滋味30%,叶底10%。将单因子的评分系数相乘,并将各个乘积值相加即为该茶样审评的总得分。
2结果与分析
感官审评结果,由表1可知:本发明制作的两种针形绿茶(样品3、样品6)条索紧细,汤色明亮,香气持久带栗香,滋味浓厚,叶底匀整,绿而明亮,而市售烘青和炒青均存在一定的不足和欠缺;同等嫩度相比本申请产品审评得分均要高于炒青和烘青样品。由表2可知:同等嫩度绿茶相比,本申请的针形绿茶样品排名均高于市售的炒青、烘青样品。也就是说,本申请制得的针形绿茶品质优于传统方法制得的炒青绿茶和烘青绿茶。
表1不同绿茶样品感官审评结果
表2不同绿茶样品感官审评结果
本发明针形绿茶抵御雾霾功能的研究
1.实验材料
1.1主要仪器设备
TH-1000智能大容量PM2.5采样器(天虹智能仪表厂,武汉)
分析天平:上海第二天平仪器厂,中国
电子天平(1509001):GAMR公司,德国
恒温超声振荡器(THZ一98A):上海一恒科技仪器公司,中国
低温超速离心机(541SR):GAMR公司,德国
真空冷冻干燥机(ALPhaZ一4):Christ公司,德国
高压灭菌器(YX280B):上海三申医疗器械厂,中国
微量加样器(Q/CYFC01一2001):上海雷勃分析仪器公司,中国
恒温水浴锅(上海金宏实验设各有限公司,DKB-501)
1.2试剂和材料
生理盐水,水合氯醛(分析纯,99.5%,C2H3Cl3O2,分子量:165.40,天津市福晨化学试剂厂,符合HG3-1004-76,XK13-201-00116,批号:20101015),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乳酸脱氢 酶(LD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GSH)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制剂有限公司。磷酸盐缓冲液。静脉输液管,注射器,一次性采血针,普通采血管,离心管,甲醛,冰醋酸(分析纯)。HMGB1兔单克隆抗体(美国epitomics公司),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羊抗兔二抗(美国santaeruz),β肌动蛋白(β-actin)大鼠单克隆抗体、总蛋白提取试剂盒、钠盐(BCA)蛋白定量试剂盒、DAB辣根过氧化物酶显色试剂盒(北京博奥森),TNF-α、Il-6、ELISA试剂盒(达科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实验方法
2.1PM2.5样品采集及处理
2.1.1滤膜前期处理
一般采用玻璃纤维滤膜,采样前,滤膜采样前恒温干燥24小时称重,检查其是否完整。天平室要求室温在20-25℃,温度变化小于3℃,相对湿度小于50%,相对湿度变化小于5%。称量注意事项:称量前要用2-5g标准祛码检测分析天平的准确度,砝码的标准值与称量值的差不应大于0.5mg。称量滤膜时要准确到0.lmg,称量要快,每张滤膜应在30秒内称完。
2.1.2大气采样
采样器周围100m内无主要污染源及建筑遮挡物。以玻璃纤维滤膜24小时连续采集PM2.5,采样流量为10L/min,采样每隔24小时更换一次滤膜,连续采样30天,雨雪天气停止采样。采样后滤膜对折后(尘面朝里)立即装入编好号的密封袋,在同样条件(相同恒温恒湿的环境中)下平衡24小时,用分析天平仔细称量滤膜,前后质量之差(即为所采颗粒物重量)。记录重量变化。-30℃避光保存,备用。
2.1.3PM2.5悬液制备
将载有PM2.5的滤膜剪成1x1cm大小,浸入蒸馏水中,在超声震荡器上反复震荡,收集洗脱液。再加入蒸馏水进行第二次超声振荡, 两次洗脱液液体合并于锥形瓶中。六层无菌纱布过滤,滤液即为PM2.5悬浮液,真空冷冻干燥,称重后超低温冰箱保存。用前以生理盐水制备成不同浓度的细颗粒物悬液(浓度分别为1mg/ml,5mg/ml,25mg/ml),并经高压灭菌15min,染毒前超声震荡15min使悬液混匀,4℃备用。
2.2动物实验方法
2.2.1实验动物
用健康雄性SD大鼠,体重220~260g,购自湖南斯莱克景达实验动物有限公司,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号:SCXK(湘)2011-003。在动物饲养室内适应性喂养一周,自由进食、饮水,饲养温度为18~22℃,湿度为45%~55%,昼夜节律为12h昼夜交替。
2.2.2实验动物分组
3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分为空白对照组,PM2.5组,针形绿茶1组(实施例1产品),针形绿茶2组(实施例2产品)一共4组。
2.2.3染毒方法及大鼠灌胃
染毒:称重后的大鼠腹腔注射麻醉后,充分暴露口腔咽部,PM2.5染尘组采用气管注入染尘方法,经气管缓慢滴注制备好的PM2.5悬浮液,滴注体积1.5mL/kg,1次/w,共4次;干预组染尘同上,适应性饲养后给予发明专利制得的针形绿茶水提物干预。对照组在同等条件下气管灌注生理盐水1.5mL/kg,1次/w,共4次。实验期间,动物自由进食和饮水,每天观察大鼠的饮食情况,活跃情况,精神状态。实验进行4周,最后一次染尘后两天内处死。处死方式采用腹腔注射麻醉腹主动脉放血处死,采集腹主动脉血5ml,然后用PBS缓冲液灌洗肺收集肺泡灌洗液10ml,之后摘取肝,脾脏器称重。
灌胃:实验中大鼠针形绿茶的给予采用专门注射器灌胃的方式进行,灌胃体积为3mL/只,将针形绿茶制作成水提物,-20℃冰箱 保存,灌胃前配成所需浓度,灌胃剂量为人体推荐摄入量的5倍。
大鼠气管滴注具体方案:
1、滴注前期准备
将滴注中所需设备与仪器提前准备好,包括:铁架台、移液枪、枪头、小儿喉镜、细铁丝或者细绳、麻醉罐、无水乙醚、棉花或者纱布、计时器。
2、麻醉罐的制作:为能够直观地观察到大鼠麻醉的效果,选用一透明玻璃或者塑料罐,根据大鼠体型选择麻醉罐大小。将棉花或纱布放入罐中,最少将麻醉罐底部覆盖,然后,将无水乙醚注入罐中,为避免大鼠身体沾染太多的乙醚,注入量以棉花或纱布不滴出乙醚为适。一般大鼠在5-10s内能够达到完全麻醉的效果,操作多次后,可视情况添加无水乙醚,以保证麻醉效率。
3、简易手术台的制作:取铁架台一个,将铁夹或铁圈上系一根能够承受大鼠重量的细绳,升高铁夹或铁圈的高度,至能使上门牙挂在绳上的大鼠能伸展开。
4、大鼠麻醉:抓取欲滴注的大鼠,快速密封至麻醉罐中,盖紧麻醉罐,大鼠在5-10s内被麻醉,麻醉标准为倒下不动,呼吸较慢,似熟睡状,快速从罐中取除大鼠,将大鼠上门牙悬挂只铁架台上的细绳上,使其自然垂落。
5、定位气管:按照步骤4操作后,一人右手用包一层薄纱的镊子将大鼠舌头夹住拉出之口腔外,用左手用拇指、食指轻轻顺向拉出舌头,右手放下镊子,拿小儿喉镜从口腔顺着舌根照射,能清楚的看到大鼠的声门随着呼吸如鱼嘴般开启与闭合。
6、药物滴注:按步骤5操作后,另一人左手捏住大鼠鼻子,大鼠用嘴呼吸,可见声门一张一闭,右手持已吸好滴注药物的移液枪快速插入声门,将药物滴注至气管。退出移液枪,左手继续捏鼻3-8s,使其通过呼吸主动将滴注药物吸入肺部,若听到湿啰音,则说明滴注成 功。
7、药物均匀分布:大鼠滴注结束后,继续悬挂在细绳上5-10s,缓慢转动大鼠,使药物均匀分布到大鼠肺部。
2.3茶样的制备
茶样按实施例1、实施例2方法制得的干茶样品,干品磨碎后,过80目筛,按1:15茶水比,使用去离子水沸水浴分两次浸提(时间分别是30min和20min),浸提结束后,经过粗滤、精滤,所得的滤液再利用真空旋转蒸发仪45℃浓缩,最后冷冻干燥制得冻干粉,-20℃保存备用。
2.4标本采集与检测
最后一次染尘结束后两天内,大鼠用水合氯醛(浓度10%),麻醉剂量30mg/100g,ip)腹腔注射麻醉后,并放血处死大鼠,仰卧位固定在操作台,打开胸腔、分离颈部气管并剥离暴露肺脏,结扎右肺门后,在环状软骨下剪“V”字型切口,将带有灌洗针头的聚乙烯管气管插管前端嵌入左主支气管下端分叉处,结扎固定,经管推注预热至37℃PBS(PBS,pH=7.4)2.5ml每次,每次通过导管以较小的压力将PBS缓冲液缓慢注入肺内,可见大鼠左肺逐渐变得膨隆、苍白,同时轻轻按摩胸部,并缓慢抽出缓冲液再注入气管内,再将所得液体缓缓注回肺内,如此反复抽注3次,最后一次边回抽边将插管缓缓外拔约3.5cm至气管隆突处,然后将回抽液盛入15ml的塑料离心管,周围被冰水包围,随即处理。按以上灌洗操作步骤重复灌洗3次。灌洗液1500r/min离心10min后收集上清液保存,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HMGB1,计算表达量,以HMGB1/β-actin比值作为相对表达水平,ELISA试剂盒测定IL-6、TNF-α。
2.5统计方法
实验结果以X±s表示,采用MicrosoftExcel2003和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进行统 计学检验,当方差分析有意义时,Dunnett-t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检验水准为α=0.05;两组比较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3.结果分析
3.1针形绿茶对大鼠肺损伤组织中HMGB1表达的影响
表1针形绿茶对PM2.5致SD大鼠肺损伤中HMGB1表达的影响(x±s)
组别 n/只 HMGB1/β-actin
空白对照组 8 0.581±0.129
PM<sub>2.5</sub>雾霾组 8 2.210±0.298
针形绿茶1组 8 0.615±0.211
针形绿茶2组 8 0.632±0.243
注:与PM2.5组比较,P<0.05;Δ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
表1可以看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经染毒的PM2.5雾霾组,肺组织中HMGB1/β-actin比值显著增加,表明造模成功,染毒后的大鼠肺部组织受到损伤。针形绿茶灌胃的两组大鼠HMGB1/β-actin比值,与PM2.5雾霾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达显著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灌胃针形绿茶能够有效的预防雾霾对大鼠肺部的损伤。
3.2针形绿茶对大鼠肺损伤组织中IL-6含量的影响
表2针形绿茶对PM2.5致SD大鼠肺损伤组织中IL-6表达的影响(x±s)
组别 n/只 IL-6
空白对照组 8 85.75±12.78
PM<sub>2.5</sub>雾霾组 8 143.71±25.61
针形绿茶1组 8 95.74±17.36<sup>*Δ</sup>
针形绿茶2组 8 94.45±16.15<sup>*Δ</sup>
注:与PM2.5组比较,P<0.05;Δ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
表2可以看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经染毒的PM2.5雾霾组,肺组织中IL-6含量显著增加,IL-6是急性炎症反应的主要标志之一,肺泡 灌洗液中IL-6含量增加,表明肺部受到损伤,造模成功。针形绿茶灌胃的两组大鼠IL-6含量,与PM2.5雾霾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达显著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灌胃针形绿茶能够有效的抵御雾霾对大鼠肺部造成的损伤。
3.3针形绿茶对大鼠肺损伤组织中TNF-α表达量的影响
表3针形绿茶对PM2.5致SD大鼠肺损伤组织中TNF-α表达的影响(x±s)
组别 n/只 TNF-α
空白对照组 8 227.97±21.78
PM<sub>2.5</sub>雾霾组 8 326.08±41.23
针形绿茶1组 8 234.85±31.43<sup>*Δ</sup>
针形绿茶2组 8 236.53±33.21<sup>*Δ</sup>
注:与PM2.5组比较,P<0.05;Δ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
表3可以看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经染毒的PM2.5雾霾组,肺组织中TNF-α表达量显著增加,TNF-α是炎症反应中重要的启动因子,可调节IL-6的释放,导致肺组织损伤,肺泡灌洗液中TNF-α含量增加,表明肺部受到损伤,造模成功。本发明制得的针形绿茶灌胃的两组大鼠含量,与PM2.5雾霾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达显著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通过以上实验可知,雾霾主要成分为PM2.5,物质成分复杂,形状不规则,富集效应强,比表面积大,极易通过呼吸途径到达终末细支气管和肺泡,大气颗粒物PM2.5可引起大鼠呼吸系统显著的免疫损伤。高迁移率蛋白(HMGB1)是哺乳动物细胞核内的非组蛋白,与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of advanced glycationend-product,RAGE)结合后,可激活固有免疫及获得性免疫系统,IL-6是急性炎症反应的主要标志之一,具有调节免疫应答,参 与机体炎症反应和抗感染防御作用,TNF-α是炎症反应中重要的启动因子,可调节IL-6释放,导致肺组织损伤。
雾霾进入人体,能激活非特异性免疫及特异性免疫系统,免疫系统的激活与肺的卫外功能失调密切相关,HMGB1、IL-6、TNF-α等炎症因子可作用于肺泡毛细血管,使其通透性发生障碍,终致肺部受损,茶叶具有养阴清热、润肺化痰的功效,同样具有清热解毒的功能。实验结果表明,两组发明专利制得的针形绿茶灌胃的大鼠肺组织中的HMGB1、IL-6、TNF-α表达量与PM2.5组相比,明显下降,差异达显著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本发明制得的针形绿茶能够抑制HMGB1、IL-6、TNF-α在大鼠肺部的表达,具有抵御雾霾损伤的作用。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及试验,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抵御雾霾的针形绿茶在制备具有抑制HMGB1、IL-6、TNF-α在肺部表达功能的食品或保健品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
所述抵御雾霾的针形绿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鲜叶摊放:采摘后的茶叶摊放于阴凉通风处2-4h;
(2)杀青:对摊放处理后的鲜叶进行杀青;
(3)除湿:将杀青处理后的茶叶在80-120℃条件下除湿;
(4)粗揉:对经过除湿处理后的茶叶在其叶面温度为38-40℃条件下进行粗揉,至茶叶含水量为45%-50%;
(5)中揉:在55-60℃条件下对经粗揉处理后的茶叶进行中揉,至茶叶含水量为35-42%;
(6)整形:在80-120℃条件下,对经中揉后的茶叶整形至含水量为25-35%;
(7)初烘:将经整形后的茶叶在80-100℃条件下进行初烘,至茶叶含水量为15-20%;
(8)复烘:将初烘后的茶叶在60-80℃条件下进行复烘,至含水量为4-6%即得所述抵御雾霾的针形绿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杀青为蒸汽杀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杀青的处理的时间为40-60s。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在步骤(8)复烘之前还包括将经初烘后的茶叶进行摊凉的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摊凉的时间为30-45min。
CN201610093754.5A 2016-02-19 2016-02-19 一种抵御雾霾的针形绿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054947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93754.5A CN105494712B (zh) 2016-02-19 2016-02-19 一种抵御雾霾的针形绿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93754.5A CN105494712B (zh) 2016-02-19 2016-02-19 一种抵御雾霾的针形绿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94712A CN105494712A (zh) 2016-04-20
CN105494712B true CN105494712B (zh) 2019-06-28

Family

ID=557033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93754.5A Active CN105494712B (zh) 2016-02-19 2016-02-19 一种抵御雾霾的针形绿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947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41744A (zh) * 2016-05-25 2016-09-21 南阳百草堂天然艾草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艾叶花茶的制作方法
AU2018341302B2 (en) * 2017-09-29 2023-12-21 Amorepacific Corporation Antioxidizing, antiaging, or anti-inflammatory composition for strengthening skin barrier and caring for skin cell damage caused by fine dust including fermented tea extract
CN108432923B (zh) * 2018-04-27 2021-05-14 柳城县国营伏虎华侨农场茶厂 一种桑叶绿茶及其制备工艺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13482A (zh) * 2002-10-24 2003-04-30 司辉清 一种针形绿茶加工方法
CN1454489A (zh) * 2003-03-31 2003-11-12 重庆市茶叶研究所 一种针形绿茶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13482A (zh) * 2002-10-24 2003-04-30 司辉清 一种针形绿茶加工方法
CN1454489A (zh) * 2003-03-31 2003-11-12 重庆市茶叶研究所 一种针形绿茶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94712A (zh) 2016-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07300B (zh) 一种抵御雾霾的石斛伴生红茶、饮料及其加工方法和应用
JP4247632B2 (ja) 緑茶を主成分とする煙草代替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5494712B (zh) 一种抵御雾霾的针形绿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687233B (zh) 一种桔子香味再造烟叶的制备方法及桔子香味再造烟叶
CN107094945A (zh) 一种霜桑红茶的制备方法
CN103315387B (zh) 山药提取物在卷烟中的应用
CN109953369A (zh) 一种沉香香烟的制备方法
CN108379208A (zh) 一种燕窝焕肤面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15521A (zh) 一种茉莉绿茶的制备方法
CN105795514A (zh) 一种茶筋丝香烟
CN110628508A (zh) 生津增润的复方植物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和冷萃电子烟油
CN105996116A (zh) 含有铁观音茶初制物提取物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3549640B (zh) 玉簪花水提液在卷烟中的应用
CN109259296A (zh) 一种茶叶烘烤香的电子烟油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2795428A (zh) 一种荷花香味风格烟用香精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494852B (zh) 牡丹花蕊茶的加工方法
CN106723307A (zh) 蒲公英叶非烟草香烟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36459A (zh) 一种蒲公英保健茶及其加工方法
CN107772951A (zh) 一种银杏叶枕及其制作方法
CN106820249A (zh) 大青叶非烟草香烟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84213B (zh) 美洲大蠊在制备治疗支气管肺炎的药物中的应用
CN106617272A (zh) 石斛/枸杞叶非烟草香烟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02841A (zh) 一种清口茶烟的制备工艺
KR101833389B1 (ko) 인동초가 함유된 국수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국수
CN107822195A (zh) 平喘烟油与平喘电子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