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93492B - 显示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93492B
CN105493492B CN201480047343.1A CN201480047343A CN105493492B CN 105493492 B CN105493492 B CN 105493492B CN 201480047343 A CN201480047343 A CN 201480047343A CN 105493492 B CN105493492 B CN 1054934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ightness
subject
display
control unit
vari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4734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93492A (zh
Inventor
工藤泰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ozhixin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4934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934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934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934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02Viewfind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18Signals indicating condition of a camera member or suitability of light
    • G03B17/20Signals indicating condition of a camera member or suitability of light visible in viewfind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1Circuitry for evaluating the brightness vari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6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by influencing the image signal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 G09G2320/062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for control of overall brightness
    • G09G2320/0653Controlling or limiting the speed of brightness adjustment of the illumination sour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1/00Still video camer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Exposure Control For Cameras (AREA)

Abstract

具有:输入部,其输入通过拍摄而得到的摄像输出;亮度检测部,其从所输入的摄像输出中检测所拍摄的被摄体的亮度;稳定化亮度计算部,其根据通过亮度检测部检测到的被摄体亮度的变化,计算将该被摄体亮度的时间变化修正为更缓和的时间变化的稳定化亮度;以及显示亮度控制部,其控制显示图像的亮度,按照计算出的稳定化亮度,控制显示图像的亮度变化相对于被摄体亮度的变化的追随速度,使得显示图像的亮度的变化时间相对于被摄体亮度的变化时间变长。

Description

显示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拍摄装置的显示装置进行控制的显示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数字照相机中设有显示装置,以确认拍摄时的被摄体或拍摄到的图像的内容。作为显示装置,一般搭载带背光的液晶显示装置(LCD)。很多机型能够手动地调整该背光的亮度。并且,还存在如下照相机,该照相机在较亮的场所(室外)将背光的亮度控制得较高以易于观察显示内容,在较暗的场所将背光的亮度控制得较低以省电。
此外,在所谓的液晶TV那样的单独的显示装置中,提出了各种根据画面的亮度和状态自动地调整背光的亮度的方法。例如还提出了如下装置:不是根据画面的平均亮度来调整背光亮度,而根据画面上的亮度和颜色直方图分布来调整背光(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2925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照相机的显示装置重视作为拍摄时的取景器的功能。因此,在作为取景器的显示装置中,被摄体的视觉辨认性是重要的,因此,必须考虑在调整背光亮度时不妨碍被摄体的视觉辨认性。例如,当仅是被摄体的一部分在画面内瞬间横切而使背光迅速变化时,反而可能使拍摄者感到腻烦。
本申请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以不妨碍被摄体的视觉辨认性的方式控制背光的亮度的显示控制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显示控制装置对在设于拍摄装置中的被摄体视觉辨认用的显示装置中显示的显示图像进行控制,该显示控制装置具有:输入部,其输入通过拍摄而得到的摄像输出;亮度检测部,其从所述输入的摄像输出中检测所拍摄到的被摄体的亮度;稳定化亮度计算部,其根据通过所述亮度检测部检测到的被摄体亮度的变化,计算将该被摄体亮度的时间变化修正为更缓和的时间变化的稳定化亮度;以及显示亮度控制部,其控制所述显示图像的亮度,按照计算出的所述稳定化亮度,控制所述显示图像的亮度变化相对于所述被摄体亮度的变化的追随速度,使得所述显示图像的亮度的变化时间相对于所述被摄体亮度的变化时间变长,所述显示亮度控制部将所述稳定化亮度追上所述被摄体亮度的变化为止的该稳定化亮度的变化量作为亮度调整值,进行一边逐渐减小所述亮度调整值一边使所述稳定化亮度追上所述被摄体亮度的变化的控制。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以不妨碍被摄体的视觉辨认性的方式控制背光的亮度的显示控制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数字照相机10整体的主要结构的框图。
图2是对与图像处理IC 102的显示控制有关的处理进行说明的框图。
图3是对针对被摄体亮度的变化的背光亮度的控制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根据所输入的摄像输出来设定实时取景曝光和背光亮度控制的过程的图。
图5是对亮度调整值AddBv的计算进行说明的曲线图。
图6A是示出稳定化亮度StabBv对被摄体亮度Bv的变化进行追随的情况的例子的曲线图1。
图6B是示出稳定化亮度StabBv对被摄体亮度Bv的变化进行追随的情况的例子的曲线图2。
图7是示出相对于稳定化亮度StabBv的背光亮度的变化范围的曲线图。
图8是示出相对于被摄体亮度变化的背光亮度等的变化的图。
图9是示出在被摄体亮度降低的情况下的背光亮度等的变化的图。
图10是示出没有对背光亮度设置速度限制的情况下的背光亮度等的变化的图。
图11是对低亮度时的背光亮度的控制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12是对低亮度拍摄判断处理的步骤进行说明的子程序。
图13是对低亮度拍摄时的亮度调整值AddBv的计算进行说明的曲线图。
图14是示出低亮度拍摄中的、背光亮度等相对于被摄体亮度变化的变化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将本发明的显示控制装置搭载于作为拍摄装置的数字照相机10的例子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示出数字照相机10整体的主要结构的框图。在本例中,以镜头更换式的单反类型的数字照相机10为例,但是,镜头一体式的数字照相机也是同样的,此外,也可以应用于动态图像拍摄装置、便携电话或者便携终端。
数字照相机10大致区分来说具有机身单元100、镜头单元200和EVF单元300。机身单元100是照相机的本体部,其具有以能够更换的方式拆装镜头单元200的镜头安装件(未图示),内置有摄像元件和主要的处理电路或者操作部等。
根据光学特性而准备有多种镜头单元200,镜头单元200是能够相对于机身单元100进行拆装的镜头。EVF(Electronic View Finder:电子取景器)单元300是在内部具有液晶显示装置并被配置在机身单元100的上部等处的显示装置。
机身单元100具有控制用CPU(微型计算机)101、图像处理IC 102、SDRAM 108、摄像元件驱动IC110、摄像元件111、机械快门120、快门控制驱动电路121、通信连接器130、记录介质131、背面背光141、背面液晶140以及操作部件150等。
控制用CPU 101是如下的控制部,其读出在内部的记录介质中存储的控制用程序,根据所读入的控制用程序来总括地控制数字照相机10整体。图像处理IC 102是对拍摄到的图像的亮度和颜色等进行白平衡和γ处理等各种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部。此外,图像处理IC 102在实时取景模式中生成并输出要在显示装置中进行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后面详细叙述实时取景模式下的图像处理。
SDRAM 108是用于存储被数字化的拍摄图像并供图像处理IC 102进行图像处理的展开用的存储器。摄像元件驱动IC110对摄像元件111的驱动进行控制,并且对从摄像元件111输出的图像信号进行放大,并进行A/D等处理。在实时取景模式中,摄像元件驱动IC110利用基于元件快门动作的规定的曝光时间来控制摄像元件111。摄像元件111是光电转换元件,由CCD或CMOS构成。
机械快门120通过电动机驱动对帘进行开闭,从而以机械方式调整摄像元件111的曝光时间。机械快门120在实际的拍摄时进行开闭,在实时取景模式中维持开放状态。快门控制驱动电路121对机械快门120的电动机进行驱动,控制开闭及其时间。
通信连接器130是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或HDMI(注册商标)(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高画质多媒体接口)形式的连接器,连接有在数字照相机10和与数字照相机10连接的外部设备(存储器、打印机等)之间进行数据授受的缆线。记录介质131是用于记录拍摄图像的记录部,能够相对于机身单元100进行拆装。
背面液晶140以在外部露出的方式配置在机身单元100的背面,通过液晶快门的开闭动作来显示实时取景图像、拍摄图像或者拍摄条件设定用的照相机菜单等。背面背光141配置在背面液晶140的背面或侧面而成为液晶的光源,由荧光管或LED构成。操作部件150是用于输入来自拍摄者的操作指示的按钮类,包含电源开关和释放开关。
镜头单元200具有光圈驱动机构202、光圈203、镜头驱动机构204和镜头210a(210b)。光圈203通过利用未图示的致动器的驱动对叶片进行开闭来调整被摄体光的入射开口直径。光圈驱动机构202对光圈203的致动器进行驱动,将光圈203调整为规定的光圈直径。镜头210a(210b)由以规定间隔配置的多片透镜构成,使被摄体光在摄像元件111上成像。镜头驱动机构204具有使镜头210a(210b)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电动机,对焦点位置和焦距进行调整。
EVF单元300具有EVF液晶301、EVF背光302和目镜310。EVF单元300是窥视式图像显示装置,与再现时相比,更主要在拍摄时使用。EVF液晶301通过液晶快门的开闭动作来显示实时取景图像和拍摄图像等。EVF背光302配置在EVF液晶301的背面或侧面而作为液晶的光源,由荧光管或LED构成。目镜310是配合拍摄者而对EVF液晶301中显示的图像进行放大的镜头。
对以上这样的数字照相机10的动作简单进行说明。控制用CPU 101对图像处理IC102、快门控制驱动电路121、光圈驱动机构202、镜头驱动机构204等进行控制。在控制用CPU101被通知来自操作部件150的输入后,控制用CPU 101按照被输入到操作部件150的拍摄者的指示来控制各部。
被摄体光通过镜头210a(210b)而在摄像元件111上成像,通过摄像元件驱动IC110将通过摄像元件111进行光电转换后的图像信号转换为数字的摄像输出,并输入到图像处理IC 102。在实时取景模式中,图像处理IC 102根据所输入的摄像输出(摄像数据)生成显示用的图像,并将其输出到背面液晶140和EVF液晶301。进而,图像处理IC 102控制背面背光141和EVF背光302。另外,实时取景图像的显示目的地是通过拍摄者的选择来决定的,可以显示于背面液晶140和EVF液晶301中的任意一方或显示于双方。
图2是对与图像处理IC 102的显示控制有关的处理进行说明的框图。图像处理IC102具有在背面液晶140和EVF单元300中显示实时取景图像的显示控制部103。
显示控制部103具有输入部103a、显示图像生成部103b、亮度检测部103c、稳定化亮度计算部103d、实时取景曝光控制部103e、EVF背光控制部103f、背面背光控制部103g、低亮度拍摄判断部103h。显示控制部103也被称作显示控制装置。
输入部103a对实时取景模式下拍摄到的从摄像元件驱动IC110输出的摄像输出进行输入。显示图像生成部103b对摄像输出进行处理,生成显示图像数据。显示图像生成部103b与记录用的图像处理相比使处理简单化,进行高速的图像处理,以使得所显示的被摄体的运动不会变得不自然。显示图像生成部103b将生成的显示图像数据输出到背面液晶140和EVF液晶301。
亮度检测部103c从输入自输入部103a的摄像输出中,检测所拍摄到的被摄体的亮度。关于被摄体亮度的检测,可以对画面整体的亮度进行平均化,或者,也可以根据画面的中央或包含中央的多个部位的亮度来进行。
稳定化亮度计算部103d根据由亮度检测部103c检测到的被摄体亮度,计算稳定化亮度StabBv。稳定化亮度StabBv用于对背面背光141和EVF背光302的亮度以及由实时取景曝光控制部103e控制的曝光等级进行控制。
背面背光141和EVF背光302的亮度被控制成追随被摄体亮度的变化,但是,如果背光的明亮度变动过于频繁,则可能会妨碍视觉辨认性。因此,稳定化亮度计算部103d计算对所述被摄体亮度的变化进行修正后得到的稳定化亮度StabBv,以使得与所述被摄体亮度的变化对应的所述显示图像的亮度的变化不会妨碍所述视觉辨认性。
LV(实时取景)曝光控制部103e通过将光圈值Av、快门速度Tv和ISO感光度Sv设定为规定值,对实时取景模式下的曝光进行控制。实时取景曝光控制部103e根据稳定化亮度StabBv分别设定光圈值Av、快门速度(元件快门)Tv、ISO感光度Sv。实时取景曝光控制部103e将所设定的光圈值Av输出到控制用CPU 101,将所设定的快门速度Tv和ISO感光度Sv输出到摄像元件驱动IC110。实时取景曝光控制部103e也称作曝光控制部。
控制用CPU 101与从实时取景曝光控制部103e输出的光圈值Av对应地控制光圈驱动机构202。摄像元件驱动IC110根据从实时取景曝光控制部103e输出的快门速度(元件快门)Tv来驱动摄像元件111。摄像元件驱动IC110根据从实时取景曝光控制部103e输出的ISO感光度Sv来调整增益。
EVF背光控制部103f根据稳定化亮度StabBv,对施加到EVF背光302的电流进行控制,从而对EVF背光302的发光的亮度进行控制。背面背光控制部103g根据稳定化亮度StabBv,对施加到背面背光141的电流进行控制,从而对背面背光141的发光的亮度进行控制。
另外,以下在不需要区分EVF背光302和背面背光141的情况下,将它们总称为背光。同样,在不需要区分背面液晶140和EVF液晶301的情况下,将它们总称为液晶。此外,也将EVF背光控制部103f和背面背光控制部103g总称为显示亮度控制部。
低亮度拍摄判断部103h根据由亮度检测部103c检测到的亮度,判断所拍摄的被摄体是否为规定以下的低亮度。低亮度是例如-6EV@ISO100(在ISO100中,-6EV的意思。以下,同样)以下的亮度。在亮度与由低亮度拍摄判断部103h判断为是低亮度的状态相比变高了的情况下,稳定化亮度计算部103d计算与通常相比使背光进一步缓慢变亮的稳定化亮度StabBv。这是因为,当与被摄体从低亮度状态起急剧变亮的情况联动地使背光急剧变亮时,特别会对被摄体的视觉辨认产生不好的影响。这是为了抑制该不好的影响。
图3是对针对被摄体亮度的变化的背光亮度的控制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通过电源接通(ON)起动数字照相机10(步骤S10)。控制用CPU 101检测操作部件150的电源开关的按下,起动数字照相机10。控制用CPU 101进行各种设定值的初始化(步骤S12)。光圈和快门速度等被设定为缺省。
开始实时取景动作(步骤S14)。在数字照相机10中选择了拍摄模式的情况下,控制用CPU 101开始实时取景动作。在实时取景动作开始时,实时取景曝光控制部103e决定缺省的Av、Tv、Sv。此外,EVF背光控制部103f和背面背光控制部103g决定缺省的背光亮度。
对实时取景曝光进行设定(变更)(步骤S16)。在刚刚启动(start)后,将光圈203、摄像元件驱动IC110的快门速度(元件快门)和ISO感光度分别设定为所决定的缺省的Av、Tv、Sv。另外,实时取景曝光控制部103e在从步骤S30开始的第2次开始的循环中,根据被摄体亮度(稳定化亮度StabBv)适当变更实时取景的曝光。
对背光的亮度进行设定(变更)(步骤S18)。在刚刚启动后,EVF背光控制部103f和背面背光控制部103g设定在步骤S14中决定的缺省的背光亮度。
计算被摄体亮度Bv(步骤S20)。亮度检测部103c根据输入到图像处理IC 102的摄像输出来计算被摄体亮度Bv。计算稳定化亮度StabBv(步骤S22)。稳定化亮度计算部103d根据通过亮度检测部103c计算出的被摄体亮度Bv来计算稳定化亮度StabBv。使用图5、图6对稳定化亮度StabBv的计算进行详细说明。
计算背光亮度和实时取景曝光(步骤S24)。EVF背光控制部103f和背面背光控制部103g根据计算出的稳定化亮度StabBv来计算背光亮度。此外,实时取景曝光控制部103e根据计算出的稳定化亮度StabBv来计算实时取景曝光(Av′、Tv′、Sv′)。
判断是否是释放接通(ON)(步骤S26)。控制用CPU 101判断操作部件150中包含的释放开关是否被按下。在判断为是释放接通(ON)后(步骤S26为“是”),控制用CPU 101从实时取景转移到静态图像拍摄(步骤S28)。静态图像拍摄结束后进入步骤S30。
在判定为不是释放接通(ON)?时(步骤S26为“否”),进而,判断电源是否被断开(OFF)?(步骤S30)。控制用CPU 101在判断为通过操作部件150的电源开关断开(OFF)了电源后(步骤S30为“是”),进行数字照相机10的结束处理。
在判断为电源未被断开(OFF)后(步骤S30为“否”),返回步骤S16。这样,在步骤S16~步骤S30的循环中,根据实际检测到的被摄体亮度计算用于使背光的亮度稳定的稳定化亮度StabBv,根据稳定化亮度StabBv来控制背光的亮度。
图4是示出在显示控制部103中根据所输入的摄像输出来设定实时取景曝光和背光亮度控制的过程的图。设定实时取景曝光(Av、Tv、Sv),得到摄像输出。根据输入到输入部103a的摄像输出,通过亮度检测部103c检测被摄体亮度Bv。通过稳定化亮度计算部103d,根据被摄体亮度Bv计算稳定化亮度StabBv。根据计算出的稳定化亮度StabBv,通过实时取景曝光控制部103e设定新的曝光(Av′、Tv′、Sv′)。此外,根据计算出的稳定化亮度StabBv,通过EVF背光控制部103f和背面背光控制部103g分别控制背光的亮度。
这里,当设稳定化亮度StabBv追随到被摄体亮度的变化量为止的、稳定化亮度StabBv的变化的量(变化量)为亮度调整值AddBv时,稳定化亮度StabBv=(Av+Tv―Sv)+AddBv。另外,成为Bv=Av+Tv―Sv的关系。
图5是对亮度调整值AddBv的计算进行说明的曲线图。亮度调整值AddBv(纵轴)被决定为与曝光偏移量的绝对值|(Bv―(Av+Tv―Sv)|(横轴)大致成比例。折线(实线)是其一例。相对于曝光偏移量的绝对值|(Bv―(Av+Tv―Sv)|,按照折线的关系而设定亮度调整值AddBv。例如,在曝光偏移为“b1”的情况下,将亮度调整值AddBv设定为比b1小的“a1”。
由此,稳定化亮度StabBv相对于实际的被摄体亮度的变化延迟规定时间而进行追随。稳定化亮度StabBv限制了对被摄体亮度的变化的追随速度,由此,基于稳定化亮度StabBv的处理也可以称作“存在追随速度限制”。
与此相对,不基于稳定化亮度StabBv的处理不限制对被摄体亮度的变化的追随速度,也可以称作“无追随速度限制”。由于亮度调整值AddBv与曝光偏移量的绝对值相同,由此,无追随速度限制的情况为图5的45°的直线(单点划线)。
此外,在基于稳定化亮度StabBv的处理中,将由实线表示的折线在曝光偏移较小的范围内设定为斜率较小,在曝光偏移较大的范围内设定为斜率较大。即,以在曝光偏移较大的情况下增大亮度调整值AddBv、在曝光偏移较小的情况下减小亮度调整值AddBv的方式进行设定,由此,将亮度调整值AddBv设定为,在变化开始时(追随开始时)变化量较大,接着变化量逐渐减小。
图6是示出稳定化亮度StabBv对被摄体亮度Bv的变化进行追随的情况的例子的曲线图1、2。图6A示出存在追随速度限制的情况,图6B示出无追随速度限制(不进行稳定化亮度处理)的情况。
从图6A开始进行说明。横轴是经过时间T,纵轴是亮度。被摄体亮度Bv成阶梯状地提高亮度(变亮)。与此相对,稳定化亮度StabBv按照由图5的实线计算出的亮度调整值AddBv来提高亮度。这里,示出以1帧为单位(例如30帧/秒)而使亮度调整值AddBv变化的情况。当然,也可以不以1帧为单位而以多帧为单位。
当与图5对应地将被摄体亮度Bv提高b1后,曝光偏移最初为b1,对应的亮度调整值AddBv为a1,因此,在最初的第1帧中,使亮度增加a1。在第2帧中,曝光偏移减小为(b1-a1),因此,根据图5的曲线图,增加与(b1-a1)对应的亮度调整值AddBv。第2帧的亮度调整值AddBv成为比a1小的值。然后,亮度调整值AddBv的值逐渐减小,并且在经过规定时间后(t0),稳定化亮度StabBv追上变化后的被摄体亮度Bv。规定时间例如是0.5~1秒,但是也可以并非固定,而是根据被摄体亮度的变化量而变动。
图6B是无追随速度限制的情况。当设不进行前述的稳定化亮度StabBv的处理的情况的曲线为Bv′时,Bv′成为与变化的被摄体亮度Bv基本相同的曲线。
图7是示出相对于稳定化亮度StabBv的背光亮度的调整范围的曲线图。是示出根据计算出的稳定化亮度StabBv调整背光亮度的值的曲线图。因为相比于稳定化亮度StabBv的变化范围,背光的亮度的可调整范围较窄。
在稳定化亮度StabBv的中间的范围内,以使得与稳定化亮度StabBv的变化成比例的方式使背光亮度变化,但是,在稳定化亮度StabBv的低范围和高范围内,不使背光亮度变化。
图8是示出在实时取景模式中、背光亮度等相对于被摄体亮度变化的变化的图。图8的曲线a是示出被摄体亮度Bv的时间变化的线图。与图6的情况同样,被摄体亮度Bv以呈阶梯状地提高亮度的方式变化。
如图6A中说明的那样,将稳定化亮度StabBv计算为以规定时间缓慢地追随被摄体亮度Bv的变化的曲线(图8的曲线b)。按照稳定化亮度StabBv而对背光亮度进行控制,成为与稳定化亮度StabBv同等的曲线,在规定时间后提高与被摄体亮度Bv提高的量对应的量(图8的曲线c)。另外,这里,稳定化亮度StabBv的变化范围位于图7所示的背光亮度的可调整范围内。
以基准摄像输出(118)为目标对摄像输出进行控制(图8的曲线d)。摄像输出是由输入部103a取入的图像数据。在本图中,摄像输出的纵轴以8比特相当值进行示出,假定基准摄像输出为118。
摄像输出是根据由实时取景曝光控制部103e控制的各值(Av、Tv、Sv)而决定的。而且,实时取景曝光控制部103e对曝光进行控制,使得摄像输出向作为118的基准摄像输出收敛的曲线(p2)的形状成为以水平的轴为中心而与稳定化亮度StabBv的曲线部分(p1)大致对称的形状。而且,从图像处理IC 102向液晶输出的显示用数据也成为与摄像输出同等的曲线。
实时取景曝光控制部103e控制拍摄装置的曝光等级以使得拍摄装置的曝光等级与对应于被摄体亮度的变化的目标曝光等级一致。即,对应于在追随过程中伴随时间经过而通过EVF背光控制部103f和背面背光控制部103g逐渐减小显示图像的亮度的变化量,实时取景曝光控制部103e进行控制,使得随着接近目标曝光等级而降低曝光等级的追随速度。换言之,实时取景曝光控制部103e进行控制,使得是按照计算出的稳定化亮度StabBv对由显示亮度控制部求出的显示图像的亮度进行补偿的亮度、并且成为亮度的时间变化相同的追随速度。
图8的曲线e是对摄像输出和背光亮度进行合成后得到的曲线。相当于观察背面液晶140或EVF液晶301的拍摄者感觉到的亮度的变化。所合成的曲线与被摄体亮度Bv的曲线(图8的曲线a)同等。
图9是示出在实时取景模式中、被摄体亮度降低的情况下的背光亮度等的变化的图。在图8中说明了被摄体亮度以呈阶梯状提高的方式变化的例子,但是,相反地,说明呈阶梯状降低的情况(图9的曲线a)。被摄体亮度降低的情况下,对于稳定化亮度StabBv,也如图6A中说明的那样,计算成以规定时间缓慢地追随被摄体亮度Bv的变化的曲线(图9的曲线b)。
同样,背光亮度也按照依据稳定化亮度StabBv的缓和的曲线下降,在规定时间后(t0)降低与被摄体亮度Bv减低的量对应的量(图9的曲线c)。摄像输出也在从基准摄像输出118暂时下降后,以与稳定化亮度StabBv的曲线(g1)对称的形状的曲线(g2)恢复到基准摄像输出118(图9的曲线d)。将摄像输出和背光亮度合成后得到的曲线也成为与被摄体亮度Bv的曲线(图9的曲线a)的变化同等的变化(图9的曲线e)。
图10是未对背光亮度不设置速度限制的情况下的背光亮度等的变化的图。是用于将未对背光亮度进行速度限制的情况与图8和图9中说明的进行了速度限制的情况进行对比的图。根据被摄体亮度的变化(图10的曲线a)计算稳定化亮度StabBv(图10的曲线b)。由于未对背光亮度设置速度限制,因此,背光亮度与被摄体亮度的变化同样地呈阶梯状地变高(图10的曲线c)。摄像输出与图8的情况同样地,进行与稳定化亮度StabBv对应的控制(图10的曲线d)。而且,将摄像输出和背光亮度合成后得到的曲线成为图10的曲线e。
<低亮度拍摄>
人类的眼睛具有当急剧变亮时,到适应明亮度为止需要时间的性质,这也被称作亮适应。在低亮度拍摄时,在画面中突然进入了明亮的被摄体或者视场角运动而使亮度急剧提高的情况下,如果联动地使背光的亮度急剧上升而使画面整体变亮,则由于眼睛不能马上适应变亮的画面,因此,可能会看丢被摄体。因此,在低亮度拍摄时,相比于通常的明亮度的情况,以进一步延迟背光亮度的变化的方式进行控制。
使用图11~图14对低亮度拍摄时的背光亮度的控制进行说明。图11是对低亮度时的背光亮度的控制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另外,对与图3的处理重复的处理简单进行说明。
通过电源接通(ON)来起动数字照相机10(步骤S40)。控制用CPU 101进行各种设定值的初始化(步骤S42)。图像处理IC 102开始实时取景动作(步骤S44)。实时取景曝光控制部103e对实时取景曝光进行设定(变更)(步骤S46)。EVF背光控制部103f和背面背光控制部103g对背光的亮度进行设定(变更)(步骤S48)。亮度检测部103c计算被摄体亮度Bv(步骤S50)。
接着,低亮度拍摄判断部103h进行低亮度拍摄判断(步骤S52)。图12是对低亮度拍摄判断处理的步骤进行说明的子程序。亮度检测部103c计算过去10秒间的亮度平均值BvTenAve(步骤S70)。控制用CPU 101确认当前的拍摄模式是否是B门(bulb)模式或曝光设定模式(步骤S72)。
图像处理IC 102判断是否是BvTenAve<-6EV@ISO100(步骤S74)。Ev@ISO100是将Bv值设为+5而得到的值,得到0Ev@ISO100=-5Bv。根据经验可知,当Ev:-6~-10的被摄体时,如果显示部(EVF)的明亮度超过EV1(约0.2cd/m2),则需要亮适应时间,因此,这里,将低亮度判断的阈值设为-6EV@ISO100。
图像处理IC 102在判断为是BvTenAve<-6EV@ISO100后(步骤S74为“是”),进行低亮度拍摄(步骤S80)。在判断为并非BvTenAve<-6EV@ISO100后(步骤S74为“否”),判断是否为拍摄模式、且是B门拍摄或曝光设定为-6EV@ISO100以下(步骤S76)。在判断为是拍摄模式、且是B门拍摄或曝光设定为-6EV@ISO100以下后(步骤S76为“是”),进行低亮度拍摄(步骤S80)。在没有判断为是拍摄模式、且是B门拍摄或曝光设定为-6EV@ISO100以下后(步骤S76为“否”),判断为通常拍摄(步骤S78)。在步骤S78或步骤S80后返回图11。
稳定化亮度计算部103d计算稳定化亮度StabBv(步骤S54)。稳定化亮度计算部103d根据通过亮度检测部103c计算出的被摄体亮度Bv计算稳定化亮度StabBv。
图13是对低亮度拍摄时的亮度调整值AddBv的计算进行说明的曲线图。是在图5的曲线图中追加了低亮度拍摄(考虑亮适应)的曲线而得到的图。是实线为低亮度拍摄(考虑亮适应)、虚线为通常拍摄的曲线。关于低亮度拍摄(考虑亮适应)的亮度调整值AddBv,由于与通常拍摄的情况相比使其缓慢地追随,因此,与通常拍摄的情况相比被设定为角度较小的曲线。稳定化亮度计算部103d在低亮度拍摄时按照图13的实线,根据曝光偏移量求出亮度调整值AddBv,计算稳定化亮度StabBv。
返回图11。计算背光亮度和实时取景曝光(步骤S56)。EVF背光控制部103f和背面背光控制部103g根据计算出的稳定化亮度StabBv,分别计算背光亮度。此外,实时取景曝光控制部103e根据计算出的稳定化亮度StabBv计算实时取景曝光(Av′、Tv′、Sv′)。
控制用CPU 101判断是否为释放接通(ON)(步骤S58)。在判断为释放接通(ON)后(步骤S58为“是”),从实时取景转移到静态图像拍摄(步骤S60)。在静态图像拍摄结束后进入步骤S62。
控制用CPU 101在判断为不是释放接通(ON)后(步骤S58为“否”),进而,判断电源是否被断开(OFF)(步骤S62)。在判断为电源被断开(OFF)后(步骤S62为“是”),进行数字照相机10的结束处理。在判断为电源未被断开(OFF)后(步骤S62为“否”),返回步骤S46。
实时取景曝光控制部103e根据步骤S56中计算出的实时取景曝光,对实时曝光进行变更(步骤S46)。此外,EVF背光控制部103f和背面背光控制部103g根据步骤S56中计算出的背光亮度对背光亮度进行变更(步骤S48)。
图14是示出低亮度拍摄中的背光亮度等相对于被摄体亮度变化的变化的图。被摄体亮度Bv从低亮度状态(-9~-6)起呈阶梯状提高到+1左右(图14的曲线a)。图14的曲线b是与被摄体亮度Bv的变化对应地计算出的稳定化亮度StabBv的曲线。通过图13所示的亮度调整值AddBv,计算实线所示的稳定化亮度StabBv。虚线是图8中示出的通常时的稳定化亮度StabBv的曲线。低亮度拍摄的曲线与通常时相比,更缓和地且耗费更长时间(t0→t1)来追随被摄体亮度Bv的变化。t1例如是0.8~2秒。
图14的曲线c是背光亮度的曲线。背光亮度是依照稳定化亮度StabBv得到的曲线。另外,这里,设为稳定化亮度StabBv的变化范围处于图7所示的背光亮度的可调整范围内。图14的曲线d是摄像输出的曲线。成为与稳定化亮度StabBv对称形状的曲线。省略将摄像输出与背光亮度合成得到的曲线。
根据以上内容,能够实现以不妨碍被摄体的视觉辨认性的方式根据被摄体亮度变化对背面液晶140和EVF液晶301的背光的亮度进行控制的显示控制部。
此外,说明了在背面液晶140和EVF液晶301中以相同的方式对基于稳定化亮度StabBv的背光控制进行控制,但是,也可以在背面液晶140和EVF液晶301中改变图5中所示的亮度调整值AddBv的曲线。此外,也可以仅针对更加重视视觉辨认性的EVF液晶301进行基于稳定化亮度StabBv的背光控制,或者,相比于背面液晶140使EVF液晶301的亮度变化更加缓和。
当然,作为调节亮度的背光,能够应用于各种结构,以改善图像显示的视觉辨认性。例如,还能够应用于对取入外部光作为背光的结构的液晶快门、OLED(有机EL)的发光亮度进行调整的控制等。此外,利用基于IC的硬件结构对显示控制部的处理进行了说明,但是,当然也可以利用软件构成一部分或全部。
另外,本发明部直接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实施阶段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对结构要素进行变形而具体化。此外,通过适当组合上述实施方式中公开的多个的结构要素,能够形成各种发明。例如,也可以适当组合实施方式所示的全部结构要素。进而,也可以适当组合不同的实施方式范围内的结构要素。当然能够在这样的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和应用。
标号说明
10:数字照相机
100:机身单元
101:控制用CPU
102:图像处理IC
103:显示控制部
103a:输入部
103b:显示图像生成部
103c:亮度检测部
103d:稳定化亮度计算部
103e:实时取景曝光控制部
103f:EVF背光控制部
103g:背面背光控制部
103h:低亮度拍摄判断部
108:SDRAM
110:摄像元件驱动IC
111:摄像元件
140:背面液晶
141:背面背光
150:操作部件
200:镜头单元
300:EVF单元
301:EVF液晶
302:EVF背光

Claims (6)

1.一种显示控制装置,其对在设于拍摄装置中的被摄体视觉辨认用的显示装置中所显示的显示图像进行控制,其特征在于,该显示控制装置具有:
输入部,其输入通过拍摄而得到的摄像输出;
亮度检测部,其从所述输入的摄像输出中检测所拍摄的被摄体的亮度;
稳定化亮度计算部,其根据通过所述亮度检测部检测到的被摄体亮度的变化,计算将该被摄体亮度的时间变化修正为更缓和的时间变化的稳定化亮度;以及
显示亮度控制部,其控制所述显示图像的亮度,按照所述计算出的稳定化亮度,控制所述显示图像的亮度变化相对于所述被摄体亮度的变化的追随速度,使得所述显示图像的亮度的变化时间相对于所述被摄体亮度的变化时间变长,
所述显示亮度控制部将所述稳定化亮度追上所述被摄体亮度的变化为止的该稳定化亮度的变化量作为亮度调整值,进行一边逐渐减小所述亮度调整值一边使所述稳定化亮度追上所述被摄体亮度的变化的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装置是具有背光的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显示亮度控制部对所述背光的亮度进行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控制装置具有曝光控制部,该曝光控制部与所述被摄体亮度的变化对应地控制所述拍摄装置的曝光等级,
所述曝光控制部按照所述计算出的稳定化亮度进行控制,使得成为对由所述显示亮度控制部求出的所述显示图像的亮度进行补偿的亮度且成为亮度的时间变化相同的追随速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控制装置具有低亮度拍摄判断部,该低亮度拍摄判断部判断所述拍摄的被摄体是否为规定亮度以下的低亮度,
所述显示亮度控制部进行控制,使得在所述被摄体亮度发生了从通过所述低亮度拍摄判断部判断的低亮度起变高的变化的情况下,与所述显示图像的亮度并非所述低亮度的情况相比在更长的时间内成为对应的亮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曝光控制部设定所述计算出的稳定化亮度追上所述被摄体亮度的变化量为止的亮度调整值。
6.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对在设于拍摄装置中的被摄体视觉辨认用的显示装置中显示的显示图像进行控制,其特征在于,该显示控制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输入通过拍摄而得到的摄像输出;
从所述输入的摄像输出中检测所拍摄的被摄体的亮度;
根据通过所述被摄体的亮度检测而检测到的被摄体亮度的变化,计算将该被摄体亮度的时间变化修正为更缓和的时间变化的稳定化亮度;以及
进行如下处理:按照所述计算出的稳定化亮度,控制所述显示图像的亮度变化相对于所述被摄体亮度的变化的追随速度,使得所述显示图像的亮度的变化时间相对于所述被摄体亮度的变化时间变长,
在控制所述显示图像的亮度变化的追随速度的处理中,将所述稳定化亮度追上所述被摄体亮度的变化为止的该稳定化亮度的变化量作为亮度调整值,进行一边逐渐减小所述亮度调整值一边使所述稳定化亮度追上所述被摄体亮度的变化的控制。
CN201480047343.1A 2013-09-09 2014-06-10 显示控制装置 Active CN1054934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86774 2013-09-09
JP2013-186774 2013-09-09
PCT/JP2014/065352 WO2015033639A1 (ja) 2013-09-09 2014-06-10 表示制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93492A CN105493492A (zh) 2016-04-13
CN105493492B true CN105493492B (zh) 2018-10-12

Family

ID=526281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47343.1A Active CN105493492B (zh) 2013-09-09 2014-06-10 显示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578250B2 (zh)
JP (1) JP5908181B2 (zh)
CN (1) CN105493492B (zh)
WO (1) WO201503363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35583A (zh) * 2016-01-27 2016-06-0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拍摄方法及装置
JP2017212532A (ja) * 2016-05-24 2017-11-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
KR20210129310A (ko) * 2020-04-17 2021-10-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US11889195B2 (en) * 2020-12-29 2024-01-30 SK Hynix Inc. Image sensing system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36879A (zh) * 2003-04-09 2004-10-1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显示控制装置和显示装置
CN1652169A (zh) * 2004-02-04 2005-08-10 大同股份有限公司 调整显示装置亮度的方法
CN1896807A (zh) * 2005-07-11 2007-01-17 佛山市顺德区顺达电脑厂有限公司 自动调整背光源亮度的方法
JP3882522B2 (ja) * 2001-03-29 2007-02-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メラ付き携帯端末
CN101283391A (zh) * 2005-05-24 2008-10-08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控制方法
CN101794547A (zh) * 2009-01-07 2010-08-04 佳能株式会社 显示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35311B2 (ja) * 2001-11-13 2008-01-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露出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憶媒体
JP4105957B2 (ja) * 2002-03-12 2008-06-25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方法
JP4731845B2 (ja) * 2004-07-06 2011-07-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4691655B2 (ja) * 2005-05-16 2011-06-01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撮像表示装置
US7683964B2 (en) * 2005-09-05 2010-03-23 Sony Corporation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and image capturing method
CN101341737A (zh) * 2005-11-21 2009-01-0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数字照相机、安装了数字照相机的电子设备、数字照相机的摄像方法以及存储了数字照相机的程序的存储介质
JP4210863B2 (ja) * 2006-07-06 2009-01-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表示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情報記憶媒体
JP4475268B2 (ja) * 2006-10-27 2010-06-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画像表示方法、画像表示プログラム、及び画像表示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並びに電子機器
JP4643545B2 (ja) 2006-11-20 2011-03-0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液晶表示装置
JP4987573B2 (ja) * 2007-06-01 2012-07-25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車外監視装置
WO2009081602A1 (ja) * 2007-12-20 2009-07-0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表示装置
EP2237259A4 (en) * 2008-01-30 2012-04-25 Sharp Kk VIDEO DISPLAY DEVICE
JP2010068046A (ja) * 2008-09-08 2010-03-25 Olympus Imaging Corp 撮像装置
JP2011166679A (ja) * 2010-02-15 2011-08-25 Seiko Epson Corp 画像表示装置、明るさ制御方法および明るさ制御プログラム
US9119261B2 (en) * 2010-07-26 2015-08-25 Apple Inc. Display brightness control temporal response
JP5538549B2 (ja) * 2010-09-17 2014-07-0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ファインダ装置の表示制御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US8749473B2 (en) * 2011-03-15 2014-06-1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Video display device
JP5959871B2 (ja) * 2012-02-15 2016-08-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039307B2 (ja) * 2012-08-27 2016-12-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124538B2 (ja) * 2012-09-06 2017-05-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WO2014091675A1 (ja) * 2012-12-10 2017-01-0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装置、輝度制御方法、および輝度制御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82522B2 (ja) * 2001-03-29 2007-02-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メラ付き携帯端末
CN1536879A (zh) * 2003-04-09 2004-10-1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显示控制装置和显示装置
CN1652169A (zh) * 2004-02-04 2005-08-10 大同股份有限公司 调整显示装置亮度的方法
CN101283391A (zh) * 2005-05-24 2008-10-08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控制方法
CN1896807A (zh) * 2005-07-11 2007-01-17 佛山市顺德区顺达电脑厂有限公司 自动调整背光源亮度的方法
CN101794547A (zh) * 2009-01-07 2010-08-04 佳能株式会社 显示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908181B2 (ja) 2016-04-26
US9578250B2 (en) 2017-02-21
CN105493492A (zh) 2016-04-13
WO2015033639A1 (ja) 2015-03-12
JPWO2015033639A1 (ja) 2017-03-02
US20160105614A1 (en) 2016-04-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09556B1 (ko) 촬상장치 및 제어 방법
JP5495841B2 (ja) カメラ及びカメラの制御方法
JP5610762B2 (ja) 撮像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CN106027876B (zh) 摄像装置和摄像方法
CN105493492B (zh) 显示控制装置
US20120200765A1 (en) Camera body
TW200906179A (en) Method of exposure control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CN101489047B (zh) 摄像装置
CN107547795A (zh) 摄像装置、摄像方法
US10356326B2 (en) Camera
US10681279B2 (e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computer program, and image pickup method
US8269853B2 (en) Imaging apparatus
JP2009038479A (ja) 露出制御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JP5943561B2 (ja) 撮像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08236032A (ja) 撮影装置
JP2010068046A (ja) 撮像装置
JP4869801B2 (ja) 撮影装置
JP4879840B2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346783B2 (ja) 表示制御装置
JP6467830B2 (ja)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387645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JP2015126455A (ja) 撮像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887759B2 (ja)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方法
JP4915272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KR101015669B1 (ko) 플래쉬의 광량 제어 장치 및 그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09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Aozhixin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OLYMPUS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