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79627A - 模具成形品取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模具成形品取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79627A
CN105479627A CN201510644256.0A CN201510644256A CN105479627A CN 105479627 A CN105479627 A CN 105479627A CN 201510644256 A CN201510644256 A CN 201510644256A CN 105479627 A CN105479627 A CN 1054796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forming
forming product
resettlement section
tubular resettlement
di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4425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笠原昌哉
铃木健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Yaza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4796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796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使从1个模具取出多个模具成形品的模具成形品取出部的调整不烦琐的模具成形品取出装置。模具成形品取出装置(1)具有将由1个模具(210)成形的多个模具成形品(90)从模具(210)取出的模具成形品取出部(20),并将由模具成形品取出部(20)取出的多个模具成形品(90)送出到多个模具成形品(90)的接收侧,模具成形品取出部(20)具有:多个筒状收容部(30),其与多个模具成形品(90)的各模具成形品(90)在模具(210)内的配置相对应地配置,能够将各模具成形品(90)以单独地载置于筒内壁面(31a)的状态收容在内部;及吸引部(40),其将各模具成形品(90)吸引到多个筒状收容部(30)的各筒状收容部(30)的内侧,将各模具成形品(90)保持在各筒状收容部(30)内进深侧。

Description

模具成形品取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由1个模具成形的多个模具成形品从模具取出的模具成形品取出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从模具取出模具成形品的情况下,使用从模具将模具成形品自动取出的模具成形品取出装置。
在模具成形品取出装置中例如存在利用夹持机构夹持模具成形品并从模具取出的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或者利用吸盘吸附模具成形品并从模具取出的装置。
顺便提及,模具成形品能够通过减少所使用的模具的数量从而削减制造成本。
因此,近年来,为了通过减少所使用的模具的数量来削减制造成本,倾向于使用能够将多个模具成形品同时成形的模具(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此外,作为将多个模具成形品同时成形的模具,存在将同一种类的模具成形品多个同时成形的模具、或者将多个种类的模具成形品同时成形的模具。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日本特开平10-10933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日本特开2002-8365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的以往的模具成形品取出装置中,在利用夹持机构、或者吸盘等模具成形品取出部将用1个模具成形的不同的种类的多个模具成形品从模具取出的情况下,必须与各模具成形品相对应地来调整夹持机构的夹持位置、或者吸盘的吸附位置,即使在用1个模具成形的多个模具成形品为同一种类的情况下,在将制造对象变更为不同的规格的模具成形品的情况下,也必须与变更的规格相对应来调整夹持机构的夹持位置、或者吸盘的吸附位置,因此,具有的问题是:用于从1个模具取出多个模具成形品的模具成形品取出部的调整很烦琐。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从1个模具取出多个模具成形品的模具成形品取出部的调整不会变得烦琐的模具成形品取出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并达成目的,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的模具成形品取出装置具有将由1个模具成形的多个模具成形品从模具取出的模具成形品取出部,并将利用所述模具成形品取出部取出的所述多个模具成形品送出到该多个模具成形品的接收侧,所述模具成形品取出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成形品取出部具有:多个筒状收容部,其与所述多个模具成形品的各模具成形品在所述模具内的配置相对应地配置,并且,能够将所述各模具成形品以单独地载置于筒内壁面的状态收容在内部;及吸引部,其通过将所述各模具成形品吸引到所述多个筒状收容部的各筒状收容部的内侧,从而将所述各模具成形品保持在所述各筒状收容部内进深侧。
另外,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的模具成形品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发明中,所述多个筒状收容部调整为能够将所述多个模具成形品中的、外形尺寸最大的所述模具成形品收容的大小。
另外,本发明的第3技术方案的模具成形品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发明中,所述筒状收容部具有抵碰壁部,所述抵碰壁部包含:抵碰面,其抵碰在所述吸引部所产生的吸引力的作用下移动到所述筒状收容部的内侧的所述模具成形品;及吸引孔,其以贯通该抵碰面的方式形成。
另外,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的模具成形品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发明中,所述吸引孔形成在载置所述模具成形品的所述筒内壁面的附近。
另外,本发明的第5技术方案的模具成形品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发明中,所述模具成形品取出装置具有:拍摄部,其拍摄所述多个筒状收容部的内部;吸引状态判断部,其利用由所述拍摄部取得的所述多个筒状收容部的内部的图像信息,判断所述多个模具成形品是否全部被吸引到所述各筒状收容部内;及吸引异常告知部,在所述吸引状态判断部判断为所述多个模具成形品没有被全部吸引到所述各筒状收容部内的情况下,所述吸引异常告知部告知所述模具成形品的吸引存在异常的状况。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的模具成形品取出装置中,所述模具成形品取出部将所述多个模具成形品以载置于所述各筒状收容部而稳定的状态收容,并利用所述吸引部所产生的吸引力来将多个模具成形品保持在所述各筒状收容部内,因此,如果是能够收容在所述各筒状收容部内的所述模具成形品,就不需要根据所述多个模具成形品的种类来进行夹持机构、或者、吸盘等的调整,因此,用于从1个模具取出多个模具成形品的模具成形品取出部的调整不会变得烦琐。
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的模具成形品取出装置中,即使所述多个模具成形品为不同的种类,也由于调整为能够收容外形尺寸最大的所述模具成形品的大小,所以,不需要为了能够收容各模具成形品而个别地调整所述多个筒状收容部,能够应用于更多的种类的所述模具成形品。
本发明的第3技术方案的模具成形品取出装置中,利用所述抵碰壁部抵碰在所述吸引部所产生的吸引力的作用下移动到所述筒状收容部的内侧的所述模具成形品,从而能够将所述模具成形品可靠地保持在所述筒状收容部的内侧。
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的模具成形品取出装置中,在载置所述模具成形品的所述筒内壁面的附近进行吸引,因此,能够将所述模具成形品更稳定地载置于所述筒内壁面,结果,能够将所述模具成形品更可靠地保持于所述筒状收容部。
本发明的第5技术方案的模具成形品取出装置中,不是利用所述吸引部所产生的真空度的变化来检测吸引的异常,而是利用由所述拍摄部拍摄的所述图像信息来检测吸引的异常,因此,即使因所述模具成形品的种类的变化而所述吸引部所产生的真空度有变化,也不会将该变化错误地检测为吸引异常。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模具成形品取出装置、成形机、连结部接收部、及模具成形品接收部的立体图。
图2是概略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模具成形品取出装置、及成形机的框图。
图3是示出4个模具成形品连结于连结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图1所示的模具成形品取出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5是从与图4不同的方向观察的模具成形品取出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6是示出模具成形品取出部由转动机构部进行转动的形态的图。
图7是示出控制部所进行的利用模具成形品取出部将4个模具成形品从模具取出之后送出到模具成形品接收部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用于说明模具成形品取出部将4个模具成形品从模具取出之后直至送出到模具成形品接收部为止的动作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模具成形品取出部将4个模具成形品从模具取出之后直至送出到模具成形品接收部为止的动作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模具成形品取出部将4个模具成形品从模具取出之后直至送出到模具成形品接收部为止的动作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模具成形品取出部将4个模具成形品从模具取出之后直至送出到模具成形品接收部为止的动作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模具成形品取出部将4个模具成形品从模具取出之后直至送出到模具成形品接收部为止的动作的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模具成形品取出装置的变形例的模具成形品取出装置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2模具成形品取出装置
10装置主体部
10a移动引导部
113轴移动机构部
12转动机构部
20模具成形品取出部
21主体部
30、34筒状收容部
30a入口开口
31、35收容主体部
31a筒内壁面
32抵碰壁部
32a抵碰面
32b吸引孔
33集成吸气路径
40吸引部
50夹持部
51夹持片
60拍摄部
70吸引异常告知部
80控制部
81吸引状态判断部
90模具成形品
91连结部
91a直浇道
91b横浇道
91c浇口
200成形机
210、210a、210b模具
300连结部接收部
400模具成形品接收部
410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模具成形品取出装置的优选的实施例。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模具成形品取出装置1、成形机200、连结部接收部300、及模具成形品接收部400的立体图。图2是概略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模具成形品取出装置1、及成形机200的框图。图3是示出4个模具成形品90连结于连结部91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图1所示的模具成形品取出部20的放大立体图。图5是从与图4不同的方向观察的模具成形品取出部20的放大立体图。图6是示出模具成形品取出部20由转动机构部12进行转动的形态的图。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模具成形品取出装置1以与成形机200连接并联动的方式设置,将由装配于成形机200的1个模具210同时成形的种类不同的4个模具成形品90从模具210自动取出。
此外,种类不同的4个模具成形品90分别例如是在模具成形后的工序中一体地装配的部件。更具体而言,是连接器壳体、作为对连接器的嵌合进行检测的部件的止动器(retainer)、防止端子从连接器壳体脱出的端子的防脱部件等。
该模具成形品取出装置1具有将由1个模具210成形的4个模具成形品90从模具取出的模具成形品取出部20,并将由模具成形品取出部20取出的4个模具成形品90送出到作为4个模具成形品90的接收侧的模具成形品接收部400,并且,将后述的连结部91送出到上表面开口的箱状的连结部接收部300。
首先,说明成形机200。
成形机200用固定侧的模具210a、和与固定侧的模具210a合模的可动侧的模具210b构成1个模具210,通过从未图示的树脂注入用的缸、从设置于固定模具210a的未图示的树脂注入口向固定侧的模具210a(以下称作固定模具)注入树脂,从而将树脂填充到将固定模具210a、和可动侧的模具210b(以下称作可动模具)合模后的模具210内,形成与模具210内形状对应的4个模具成形品90。
成形机200在模具成形完成后,将合模的模具210打开,利用未图示的推出机构将被可动模具210b收容的4个模具成形品90推出到可动模具210b之外。
此外,固定模具210a和可动模具210b以因合模而重叠的面朝向铅垂方向的状态装配在成形机200内。
这样由1个模具210成形了4个模具成形品90后,如图3所示,4个模具成形品90成为如下状态:被作为使树脂注入到各模具成形品90的路径的、与4个模具成形品90一起形成的直浇道91a、横浇道91b、及浇口91c连结的状态。
成形机200在将由直浇道91a、横浇道91b、及浇口91c构成的连结部91连结的4个模具成形品90从可动模具210b推出并交接到模具成形品取出部20的时刻,将4个模具成形品90在浇口91c部分切开。
此处,由于固定模具210a和可动模具210b的因合模而重叠的面朝向铅垂方向,所以,当从可动模具210b推出并将浇口91c部分切开而成的4个模具成形品90被吸引到筒状收容部30内时,以因自重而载置于筒内壁面31a的状态移动到筒状收容部30的内侧。
接下来,说明模具成形品取出装置1。
模具成形品取出装置1具有装置主体部10、3轴移动机构部11、转动机构部12、模具成形品取出部20、拍摄部60、吸引异常告知部70、及控制部80。
装置主体部10具有移动引导部10a,该移动引导部10a构成模具成形品取出装置1的主体部分,并成为用于将模具成形品取出部20在成形机200、连结部接收部300、及模具成形品接收部400之间移动的引导件。
3轴移动机构部11是用于将模具成形品取出部20在图1中所示的三个箭头D1、D2、D3的方向移动的机构。
更具体而言,3轴移动机构部11具有:将模具成形品取出部20沿着移动引导部10a移动到成形机200、连结部接收部300、及模具成形品接收部400的机构;将模具成形品取出部20在下方向移动以便能够将其配置到成形机200内的打开的模具210之间的机构;及将模具成形品取出部20以接近可动模具210b的方式移动的机构。
如图6所示,转动机构部12是将模具成形品取出部20转动的机构,使得4个筒状收容部30的入口开口30a朝向与铅垂方向正交的方向、和铅垂下方。
模具成形品取出部20具有主体部21、4个筒状收容部30、吸引部40、及夹持连结部91的夹持部50。
主体部21是用于装配模具成形品取出部20的各部的板状的部分。
4个筒状收容部30是与4个模具成形品90的各模具成形品90在模具210内的配置相对应地配置,并且,能够将各模具成形品90以单独地载置于筒内壁面31a的状态收容在内部的部分。
各筒状收容部30具有:收容主体部31,其构成外形为大致矩形状的方筒形状;及抵碰壁部32,其设置在收容主体部31的内侧。
抵碰壁部32包含:抵碰面32a,其抵碰在吸引部40的吸引力的作用下移动到筒状收容部30的内侧的模具成形品90;及多个吸引孔32b,其以贯通抵碰面32a的方式形成。
多个吸引孔32b构成矩形状,集中地形成在载置模具成形品90的筒内壁面31a的附近。
此处,载置模具成形品90的筒内壁面31a指的是,更具体而言,收容主体部31的筒内壁面31a中的、在模具成形品取出部20开始从模具210吸引模具成形品90时成为底面的面。
因此,能够在载置有模具成形品90的筒内壁面31a的附近有效率地提高吸引部40的吸引力。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例示了吸引孔32b为矩形状,但是,不限于此,吸引孔32b也可以是其他的形状。例如,吸引孔32b也可以是圆形。
另外,各筒状收容部30将从入口开口30a到抵碰壁部32的距离调整为能够将模具成形品90收容在内部的宽度。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4个筒状收容部30的大小被调整为能够收容种类不同的4个模具成形品90中、外形尺寸最大的模具成形品90。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4个筒状收容部30,对于每两个筒状收容部30,通过在比抵碰壁部32靠吸引部40侧的位置设置将吸气路径集成的集成吸气路径33从而形成为一体。
即,4个筒状收容部30的每两个筒状收容部30利用集成吸气路径33来连结吸气路径。
此外,4个筒状收容部30也可以不对每两个筒状收容部30利用集成吸气路径33来连结吸气路径,也可以分别独立地设置。
吸引部40通过将各模具成形品90吸引到4个筒状收容部30的各筒状收容部30的内侧,从而将各模具成形品90保持在各筒状收容部30内的进深侧位置。
该吸引部40利用真空发生机来实现,并在各筒状收容部30的内侧连接于筒状收容部30。
在该实施例中,在各集成吸气路径33上连接有1个吸引部40。因此,在该实施例中,模具成形品取出部20具有两个吸引部40。
此外,吸引部40的数量不限于两个,只要至少设置1个即可。例如,在将4个筒状收容部30分别独立地设置的情况下,也可以以与4个筒状收容部30分别连接的方式设置4个吸引部40。
夹持部50是对从可动模具210b推出的连结部91的直浇道91a进行夹持的机构。
该夹持部50具有互相面对的一对夹持片51、51,并利用该一对夹持片51、51夹持直浇道91a。
该夹持部50基于来自控制部80的控制信号使一对夹持片51、51的间隔以扩大/缩小的方式动作。
另外,夹持部50能够基于来自控制部80的控制信号在图5中箭头D4方向动作。因此,夹持部50能够与成形机200利用未图示的推出机构将被收容于可动模具210b的4个模具成形品90推出到可动模具210b之外的方向平行地动作。
拍摄部60拍摄4个筒状收容部30的内部,由具有CCD图像传感器、或者、CMOS图像传感器的照相机等来实现。
该拍摄部60电气连接于控制部80,并将拍摄到的图像信息输出到控制部80。
另外,如图1所示,拍摄部60设置在能够看到4个筒状收容部30的内部的位置。这样的拍摄部60以将4个筒状收容部30的入口开口30a容纳在1个图像内的方式进行拍摄。
此外,模具成形品取出部20在4个模具成形品90的吸引位置利用吸引部40开始进行吸引之后,直到移动到模具成形品接收部400为止的期间,拍摄部60拍摄4个筒状收容部30的内部。
更具体而言,在模具成形品取出部20在4个模具成形品90的吸引位置利用吸引部40开始进行吸引之后,在使4个筒状收容部30的入口开口30a维持与开始吸引相同的朝向、从模具210之间上升的时刻,拍摄部60对4个筒状收容部30内进行拍摄。
吸引异常告知部70例如由扬声器来实现,在后述的吸引状态判断部81判断为4个模具成形品90全部没有被吸引到各筒状收容部30内的情况下,告知模具成形品90的吸引发生了异常的状况。
即,吸引异常告知部70在为扬声器的情况下,当模具成形品90的吸引存在异常时,通过发出蜂鸣音从而告知操作者发生了吸引异常的状况。
此外,吸引异常告知部70不限于扬声器,如果能够告知操作者发生了吸引异常的状况,则也可以使用其他的装置。例如,也可以是,利用液晶显示器等的监视画面来告知操作者发生了吸引异常的状况。
控制部80由CPU等实现,例如,通过装配在控制成形机200的未图示的控制装置的内部,从而控制模具成形品取出装置1的各部的处理和动作。该控制部80具有吸引状态判断部81。
吸引状态判断部81根据由拍摄部60取得的4个筒状收容部30内的图像信息来判断4个模具成形品90是否全部被吸引到各筒状收容部30内。
该吸引状态判断部81例如根据将4个筒状收容部30的入口开口30a容纳在1个图像中的图像信息来进行图像分析处理,从而判断在各筒状收容部30内是否吸引了模具成形品90。
此外,考虑到各模具成形品90被配置于载置各模具成形品90的筒内壁面31a的附近,如果吸引状态判断部81集中于该区域地进行图像分析,则能够将图像分析所需要的控制部80的存储器抑制得较小。
接下来,使用图7所示的流程图及图8-图12来说明控制部80所进行的利用模具成形品取出部20将4个模具成形品90从模具210取出之后送出到模具成形品接收部400的处理及模具成形品取出部20的动作。
图7是示出控制部80所进行的利用模具成形品取出部20将4个模具成形品90从模具210取出之后送出到模具成形品接收部400的处理的流程图。图8-图12是用于说明模具成形品取出部20将4个模具成形品90从模具210取出之后直至送出到模具成形品接收部400为止的动作的图。
首先,控制部80根据成形机200的未图示的控制部所输出的控制信号来判断成形机200所进行的模具成形是否完成(步骤S101)。
控制部80在判断为成形机200所进行的模具成形没有完成的情况下(步骤S101:No),重复步骤S101的判断处理。
另一方面,控制部80在判断为成形机200所进行的模具成形完成的情况下(步骤S101:Yes),将模具成形品取出部20移动到模具成形品90的吸引位置(步骤S102)。此处,控制部80利用3轴移动机构部11将模具成形品取出部20移动到模具成形完成而打开的模具210之间的位置,且4个筒状收容部30各自的入口开口30a与收容于可动模具210b的4个模具成形品90互相面对的位置。
之后,控制部80开始4个模具成形品90的吸引,并且夹持连结部91(步骤S103)。
此处,控制部80在将模具成形品取出部20移动到吸引位置后开始利用两个吸引部40进行吸引。于是,成形机200在利用未图示的推出机构将由连结部91连结的4个模具成形品90从可动模具210b推出到外面的同时,切断连结部91的浇口91c,将各模具成形品90从连结部91分离。由此,4个模具成形品90被吸引到各筒状收容部30内(参照图8)。
此外,控制部80利用夹持部50夹持连结部91的直浇道91a,并且,使夹持部50与成形机200的未图示的推出机构的动作联动,在图5中箭头D4方向动作。
之后,控制部80利用3轴移动机构部11使模具成形品取出部20朝向模具成形品接收部400开始移动(步骤S104)。
之后,控制部80利用拍摄部60对4个筒状收容部30内进行拍摄(步骤S105)。在模具成形品取出部20使4个筒状收容部30的入口开口30a保持在开始吸引时的朝向、从成形机200内向上方移动,并在暂时停止的时刻,拍摄部60对4个筒状收容部30的入口开口30a内进行拍摄。
更具体而言,在模具成形品取出部20如图1所示使4个筒状收容部30的入口开口30a位于与拍摄部60互相面对的位置的时刻,拍摄部60对4个筒状收容部30内进行拍摄。在该拍摄部60进行拍摄的时刻,如果所有的模具成形品90被收容在各筒状收容部30内,则如图9所示,各模具成形品90被保持在与各筒状收容部30的内侧的抵碰面32a抵碰的位置。
此处,拍摄部60在取得了1个图像中容纳有4个筒状收容部30内的图像的图像信息之后,将所取得的图像信息输出到控制部80。
之后,控制部80判断全部的模具成形品90是否被收容在各筒状收容部30内(步骤S106)。吸引状态判断部81参照拍摄部60所输出的图像信息,对与各筒状收容部30内对应的图像区域进行图像分析处理,从而判断在各筒状收容部30内是否收容有模具成形品90。
此处,控制部80在吸引状态判断部81判断为全部的模具成形品90没有被收容在各筒状收容部30内的情况下(步骤S106:No),控制部80停止模具成形品取出装置1(步骤S113),利用吸引异常告知部70告知吸引异常(步骤S114)。由此,操作者根据来自作为吸引异常告知部70的扬声器的蜂鸣音知晓发生了吸引异常,从而能够实施用于解除异常的措施。
另一方面,控制部80在吸引状态判断部81判断为全部的模具成形品90被收容在各筒状收容部30内的情况下(步骤S106:Yes),将模具成形品取出部20移动到连结部接收部300(步骤S107)。
之后,控制部80解除夹持部50对连结部91的夹持(步骤S108)。由此,如图10所示,连结部91从夹持部50脱离并被收容到连结部接收部300内。
之后,控制部80将模具成形品取出部20移动到模具成形品接收部400(步骤S109)。
之后,控制部80转动模具成形品取出部20,以进一步接近模具成形品接收部400的方式移动(步骤S110)。由此,如图11所示,模具成形品取出部20以将4个筒状收容部30的入口开口30a朝向下方的方式转动,并且以接近模具成形品接收部400的方式移动,从而各筒状收容部30的入口开口30a在模具成形品接收部400的成为各模具成形品90的入口的开口410的附近与该开口410面对。
之后,控制部80停止吸引部40所进行的吸引(步骤S111)。由此,如图12所示,4个模具成形品90因自重而从各筒状收容部30内落下,被从模具成形品接收部400的与各模具成形品90对应的开口410分别容纳到模具成形品接收部400内。
之后,控制部80判断是否继续进行模具成形(步骤S112),在判断为继续进行模具成形的情况下(步骤S112:Yes),将处理返回到步骤S101并重复上述的处理。
另一方面,控制部80在判断为不继续进行模具成形的情况下(步骤S112:No),结束利用模具成形品取出部20将4个模具成形品90从模具210取出后送出到模具成形品接收部400的处理。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模具成形品取出装置1中,模具成形品取出部20将4个模具成形品90载置于各筒状收容部30而以稳定的状态收容,并利用吸引部40所产生的吸引力来将4个模具成形品90保持在各筒状收容部30内,因此,如果是能够收容在各筒状收容部30内的模具成形品90,就不需要根据4个模具成形品90的种类来进行夹持机构、或者、吸盘等的调整,因此,用于从1个模具210取出多个模具成形品90的模具成形品取出部20的调整不会变得烦琐。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模具成形品取出装置1中,调整为能够收容外形尺寸最大的模具成形品90的大小,因此,即使4个模具成形品90为不同的种类,也不需要为了能够收容各模具成形品90而个别地调整4个筒状收容部,能够应用于更多的种类的模具成形品90。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模具成形品取出装置1中,利用抵碰壁部32来抵碰在吸引部40所产生的吸引力的作用下移动到筒状收容部30的内侧的模具成形品90,从而能够将模具成形品90可靠地保持在筒状收容部90的内侧。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模具成形品取出装置1中,在载置模具成形品90的筒内壁面31a的附近进行吸引,因此,能够将模具成形品90更稳定地载置于筒内壁面31a,结果,能够将模具成形品90更可靠地保持于筒状收容部30。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模具成形品取出装置1中,并非利用吸引部40所产生的真空度的变化来检测吸引的异常,而是利用由拍摄部60拍摄的图像信息来检测吸引的异常,因此,即使因模具成形品90的种类的变化而吸引部40所产生的真空度有变化,也不会将该变化误检测为吸引异常。
(变形例)
接下来,使用图13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模具成形品取出装置1的变形例的模具成形品取出装置。
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模具成形品取出装置1的变形例的模具成形品取出装置2的立体图。
该变形例的模具成形品取出装置2与实施例的模具成形品取出装置1的不同点在于,4个筒状收容部34的各筒状收容部34将收容主体部35可拆装地设置于抵碰壁部32。
此外,其他的构成与实施例同样,对于与实施例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收容主体部利用未图示的卡止单元在抵碰壁部32上可拆装。由此,通过预先准备多个种类的宽度W不同的收容主体部35,从而能够更换为适合于模具成形品90的尺寸的收容主体部35。
该变形例的模具成形品取出装置2获得与实施例的模具成形品取出装置1同样的效果,并且,通过根据模具成形品90来更换宽度不同的收容主体部35,从而能够将更多的种类的模具成形品90收容到筒状收容部34内。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模具成形品取出装置1、2例示了将不同的种类的4个模具成形品90取出的装置,但是,不限于此,4个模具成形品90也可以是同一种类。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模具成形品取出装置1、2例示了从1个模具210取出4个模具成形品90的装置,但是,从1个模具210取出的模具成形品90的数量不限于4个,只要为多个即可。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模具成形品取出装置1、2例示了在抵碰壁部32形成有多个吸引孔32b的装置,但是,吸引孔32b的数量不限于多个,也可以是1个。
以上,基于上述的发明的实施例具体地说明了由本发明的发明人完成的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发明的实施例,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Claims (5)

1.一种模具成形品取出装置,其具有将由1个模具成形的多个模具成形品从模具取出的模具成形品取出部,并将由所述模具成形品取出部取出的所述多个模具成形品送出到该多个模具成形品的接收侧,所述模具成形品取出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模具成形品取出部具有:
多个筒状收容部,其与所述多个模具成形品的各模具成形品在所述模具内的配置相对应地配置,并且,能够将所述各模具成形品以单独地载置于筒内壁面的状态收容在内部;及
吸引部,其通过将所述各模具成形品吸引到所述多个筒状收容部的各筒状收容部的内侧,从而将所述各模具成形品保持在所述各筒状收容部内进深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成形品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筒状收容部调整为能够将所述多个模具成形品中的、外形尺寸最大的所述模具成形品收容的大小。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具成形品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状收容部具有抵碰壁部,所述抵碰壁部包含:抵碰面,其抵碰在所述吸引部所产生的吸引力的作用下移动到所述筒状收容部的内侧的所述模具成形品;及吸引孔,其以贯通该抵碰面的方式形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成形品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引孔形成在载置所述模具成形品的所述筒内壁面的附近。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具成形品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具成形品取出装置具有:
拍摄部,其拍摄所述多个筒状收容部的内部;
吸引状态判断部,其利用由所述拍摄部取得的所述多个筒状收容部的内部的图像信息,判断所述多个模具成形品是否全部被吸引到所述各筒状收容部内;及
吸引异常告知部,在所述吸引状态判断部判断为所述多个模具成形品没有被全部吸引到所述各筒状收容部内的情况下,所述吸引异常告知部告知所述模具成形品的吸引存在异常的状况。
CN201510644256.0A 2014-10-07 2015-10-08 模具成形品取出装置 Pending CN10547962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06160A JP6336877B2 (ja) 2014-10-07 2014-10-07 金型成形品取出装置
JP2014-206160 2014-10-0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79627A true CN105479627A (zh) 2016-04-13

Family

ID=55667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44256.0A Pending CN105479627A (zh) 2014-10-07 2015-10-08 模具成形品取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336877B2 (zh)
CN (1) CN10547962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14386A (zh) * 2016-12-22 2018-06-29 株式会社有信精机 成形品取出机的安装结构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09913A (ja) * 1987-02-27 1988-08-31 Sumitomo Heavy Ind Ltd 射出成形機用取出機
JPS63209914A (ja) * 1987-02-27 1988-08-31 Sumitomo Heavy Ind Ltd 射出成形機用取出機
JP2003231130A (ja) * 2002-02-07 2003-08-19 Star Seiki Co Ltd 成型品取出機
JP4183242B2 (ja) * 2003-04-09 2008-11-19 株式会社スター精機 成形品取出機
JP4823752B2 (ja) * 2006-04-21 2011-11-24 株式会社タイテック 成形品取り出し機
JP5202361B2 (ja) * 2009-01-29 2013-06-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成形方法、成形装置、成形金型、光学素子アレイ板の製造方法、電子素子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電子情報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59312A (ja) * 1990-06-29 1992-02-26 Ushio Yuutec:Kk 成形製品取出し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09913A (ja) * 1987-02-27 1988-08-31 Sumitomo Heavy Ind Ltd 射出成形機用取出機
JPS63209914A (ja) * 1987-02-27 1988-08-31 Sumitomo Heavy Ind Ltd 射出成形機用取出機
JP2003231130A (ja) * 2002-02-07 2003-08-19 Star Seiki Co Ltd 成型品取出機
JP4183242B2 (ja) * 2003-04-09 2008-11-19 株式会社スター精機 成形品取出機
JP4823752B2 (ja) * 2006-04-21 2011-11-24 株式会社タイテック 成形品取り出し機
JP5202361B2 (ja) * 2009-01-29 2013-06-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成形方法、成形装置、成形金型、光学素子アレイ板の製造方法、電子素子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電子情報機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14386A (zh) * 2016-12-22 2018-06-29 株式会社有信精机 成形品取出机的安装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074143A (ja) 2016-05-12
JP6336877B2 (ja) 2018-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40309B2 (en) Supply apparatus for spout-equipped bags
TWI505981B (zh) Material to undertake positioning device
KR101795431B1 (ko) 금형세정장치를 구비한 소재 로딩/언로딩 장치
JP6772372B2 (ja) インターフェース製品の自動ピン挿入機
EP2990341B1 (en) Supply apparatus for spout-equipped bags
CN204167664U (zh) Dc插头内架自动组装机
KR101758472B1 (ko) 스마트폰용 멀티지그
KR101827787B1 (ko) 트레이 공급장치
TWI556765B (zh) 拉鏈組裝裝置
CN105479627A (zh) 模具成形品取出装置
CN105690693A (zh) 注射成形机的顶出控制装置以及顶出控制方法
KR101829611B1 (ko) 용기 성형 장치
AU2019273159B2 (en) Robot hand and conveyance device
JP2020055059A (ja) 作業システム
SE464283B (sv) Saett och maskin foer formning av ett aendparti paa ett roer
KR101969555B1 (ko) 반도체 칩 분리 장치 및 반도체 칩 분리 방법
CN109108890B (zh) 自动齿轮组装装置
CN105881840A (zh) 一种注塑件的胶口自动切削设备和切削方法
JP7121271B2 (ja) 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CN107030971B (zh) 注塑齿轮自动埋入装置及方法
JP7121272B2 (ja) 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AU2019273977B2 (en) Robot hand
TWI539910B (zh) 滑塊的拉片安裝裝置
WO2015169321A1 (en) A fish processing machine and a method for processing fish
JP7206486B2 (ja) 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41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