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73286B - 拉拔装置以及保持装置 - Google Patents

拉拔装置以及保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73286B
CN105473286B CN201480044548.4A CN201480044548A CN105473286B CN 105473286 B CN105473286 B CN 105473286B CN 201480044548 A CN201480044548 A CN 201480044548A CN 105473286 B CN105473286 B CN 1054732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omer
draw
towards
mentioned
press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4454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73286A (zh
Inventor
高桥良
高桥良一
纳田和彦
久保贵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4732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732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732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732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27/00Hand to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parts or objec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B27/02Hand to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parts or objec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connecting objects by press fit or detaching same
    • B25B27/06Hand to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parts or objec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connecting objects by press fit or detaching same inserting or withdrawing sleeves or bearing ra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 Toys (AREA)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 Hand Tools For Fitting Together And Separating, Or Other Hand Tools (AREA)
  • Control And Other Processes For Unpacking Of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拉拔装置具备弹性体、第一以及第二推压部、牵拉部。上述弹性体具有朝向第一方向的第一端部、位于上述第一端部的相反侧的第二端部、以及朝向与上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的接触面,该弹性体能够朝上述第二方向扩展。上述第一以及第二推压部推压上述第一以及第二端部。上述牵拉部能够将上述第二推压部朝上述第一方向牵拉。通过推压而被压缩后的上述弹性体在上述第二方向扩展,上述接触面能够与拉拔对象物接触。当在上述接触面与上述拉拔对象物接触的状态下上述牵拉部被朝上述第一方向拉拽时,借助上述拉拔对象物与上述接触面之间的摩擦,上述拉拔对象物被拉拽。

Description

拉拔装置以及保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拉拔装置以及保持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已被打入地面或已被插入装置的筒、棒之类的部件根据需要而被拉拔。该部件例如通过手被拉拔、通过杠杆、能够夹紧的器具被拉拔、或从相反侧被推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10381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优选能够更容易地进行上述部件的拉拔作业。
本发明解决的课题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更容易地拉拔拉拔对象物的拉拔装置、以及能够更容易地保持对象物的保持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拉拔装置具备弹性体、第一推压部、第二推压部以及牵拉部。上述弹性体具有:朝向第一方向的第一端部;位于上述第一端部的相反侧的第二端部;以及朝向与上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的接触面,该弹性体能够朝上述第二方向扩展。上述第一推压部推压上述弹性体的上述第一端部。上述第二推压部推压上述弹性体的上述第二端部。上述牵拉部能够将上述第二推压部朝上述第一方向牵拉。借助基于上述第一推压部的推压和基于上述第二推压部的推压而被压缩后的上述弹性体朝上述第二方向扩展,由此上述接触面能够与拉拔对象物接触。当在上述弹性体的上述接触面与上述拉拔对象物接触的状态下上述牵拉部被朝上述第一方向拉拽时,借助上述拉拔对象物与上述接触面之间的摩擦,上述拉拔对象物被拉拽。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臭氧产生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臭氧产生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拉拔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插入于放电管的拉拔装置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弹性体被压缩后的拉拔装置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于筒体的力被释放后的拉拔装置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拉拔放电管的拉拔装置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于棒状件的力被释放后的拉拔装置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拉拔装置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10是将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拉拔装置分解示出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拉拔装置的剖视图。
图12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弹性体被压缩后的拉拔装置的剖视图。
图13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拉拔桩子的拉拔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9对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对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构成要素、该要素的说明,有时一并记载多个表现。对于该构成要素以及说明,并不妨碍进行未记载的其他表现。此外,对于并未记载多个表现的构成要素以及说明,并不妨碍进行其他表现。
图1是简要地示出臭氧产生装置10的立体图。图2是简要地示出臭氧产生装置10的剖视图。如图1以及图2所示,臭氧产生装置10具有罐体11和多个放电管12。放电管12是拉拔对象物以及对象物的一例,例如也能够称为对象、筒、部件或者插入物。
罐体11形成为设置有多个孔的大致圆柱形。如图2所示,罐体11具有多个筒部15和一对端板16。多个筒部15沿罐体12的长边方向延伸,且相互平行地配置。端板16分别形成罐体12的长边方向的端面。在端板16上设置有多个孔。多个筒部15与端板16的该多个孔对应地配置。即、设置于一方的端板16的上述孔和设置于另一方的端板16的上述孔由对应的筒部15连接。
在筒部15设置有多个间隔件18。间隔件18从筒部15的内周面分别突出。间隔件18与筒部15形成为一体。间隔件18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不同于筒部15的部件。
放电管12插入于上述筒部15的内部。放电管12由多个间隔件18支承。多个间隔件18从多个方向与放电管12接触,由此来保持放电管12。由间隔件18保持的放电管12沿着筒部15延伸。
放电管12是在内表面形成有金属覆膜的玻璃管。放电管12的一方的端部敞开。放电管12的另一方的端部由拱顶状的底部堵塞。即、放电管12是有底的筒体。换言之,放电管12具有在一方的端部开口的开口部19。开口部19是第三开口部的一例。放电管12的壁厚例如为约1[mm]。
臭氧产生装置10还具有一对盖、交流电源、空气供给装置、冷却水供给装置以及冷却装置。一对盖覆盖一对端板16。上述冷却水供给装置以及上述冷却装置使冷却液在罐体11的内部流动。由此,臭氧产生装置10被冷却。
如图所示,在本说明书中,定义有X轴、Y轴以及Z轴。X轴、Y轴、Z轴相互正交。X轴沿着放电管12的长边方向。换言之,放电管12以及开口部19沿着X轴延伸。
图3是示出拉拔装置20的立体图。在臭氧产生装置10的维护检修时,清扫筒部15的内部。例如,为此,放电管12被从臭氧产生装置10拉拔。拉拔装置20在该放电管12的拉拔作业中使用。
拉拔装置20具有棒状件21、凸缘22、弹性体23、筒体24。棒状件21是牵拉部的一例,例如也能够称为轴、保持部、把持部或者作用部。凸缘22是第二推压部以及第一部件的一例,例如也能够称为抵接部、承接部、压缩部或者支承部。弹性体23是第三部件的一例,例如也能够称为变形部、膨胀部、接触部、摩擦部或者扩径部。筒体24是第一推压部以及第二部件的一例,例如也能够称为压缩部、加压部、支承部、移动部或者滑动部。
图4是示出插入于放电管12的拉拔装置20的剖视图。如图4所示,棒状件21是沿着X轴笔直延伸的圆柱形的棒。另外,棒状件21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弯曲,也可以具有粗部分以及细部分。棒状件21例如由金属形成,但也可以由其他材料形成。
凸缘22设置在棒状件21的一方的端部。凸缘22是圆盘状的部分,且与棒状件21形成为一体。换言之,棒状件21与凸缘22相互接合。另外,凸缘22也可以是与棒状件21不同的部件。
弹性体23例如由橡胶硬度为30度左右的聚氨酯橡胶形成为圆筒状。另外,弹性体23的形状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四边形、多边形的筒状。并且,弹性体23只要是通过朝一方向的压缩而朝另一方向弹性地扩展的部件即可,例如也可以由合成橡胶以及硅橡胶之类的其他橡胶、合成树脂等保护材料(滑动材料、包覆材料)覆盖的螺旋弹簧、或者气球之类的其他部件形成。
在本说明书中,筒状表示设置有从一方的端部直至另一方的端部的开口(空洞)的形状。该开口并不限于笔直延伸的孔,也可以弯曲,也可以具有细部分以及粗部分。并且,外形和上述开口也可以相互具有不同的形状。
弹性体23沿着X轴笔直延伸。另外,弹性体23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弯曲,也可以具有粗部分以及细部分。
弹性体23具有第一端部31、第二端部32、第一开口部33。第二端部32位于第一端部31的相反侧,面对凸缘22的承接面22a。凸缘22的承接面22a是第一部分的一例。第一开口部33沿着X轴延伸,且在第一端部31和第二端部32开口。换言之,第一开口部33从第一端部31一直设置到第二端部32。
在第一开口部33中插通有棒状件21。在形成第一开口部33的弹性体23的内周面23a与棒状件21的外周面21a之间形成有间隙。另外,弹性体23的内周面23a也可以与棒状件21的外周面21a紧贴。弹性体23能够沿着棒状件21移动。
筒体24例如由金属形成为圆筒形状。筒体24比弹性体23硬。筒体24沿着X轴笔直延伸。另外,筒体24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弯曲,也可以具有粗部分以及细部分。
筒体24具有一方的端部34、另一方的端部35、第二开口部36。一方的端部34是第二部分的一例,且面对弹性体23的第一端部31。即、弹性体23夹设在凸缘22的承接面22a与筒体24的一方的端部34之间。
第二开口部36沿着X轴延伸,且在一方的端部34和另一方的端部35分别开口。换言之,第二开口部36从一方的端部34一直设置到另一方的端部35。
在第二开口部36中插通有棒状件21。在形成第二开口部36的筒体24的内周面24a与棒状件21的外周面21a之间形成有间隙。筒体24能够沿着棒状件21移动。
棒状件21比弹性体23的长度和筒体24的长度之和长。因此,棒状件21从筒体24的另一方的端部35突出。例如棒状件21从筒体24的另一方的端部35突出作业者能够把持的长度。
若筒体24朝凸缘22移动,则筒体24的一方的端部34抵靠于弹性体23的第一端部31。在弹性体23从凸缘22离开的情况下,被筒体24按压的弹性体23的第二端部32抵靠于凸缘22。这样,筒体24能够将弹性体23的第一端部31朝凸缘22按压。
以下,参照图4对拉拔装置20以及放电管12的尺寸的一例进行说明。另外,拉拔装置20以及放电管12的尺寸并不限于以下说明的尺寸。拉拔装置20从臭氧产生装置10拉拔的放电管12的开口部19的内径ditube例如为41[mm]。
弹性体23的外径d1例如为40[mm]。弹性体23的外径d1例如为放电管12的开口部19的内径ditube的0.95至0.99倍。另外,弹性体23的外径d1并不限于此。
沿着X轴的弹性体23的长度L1例如为50[mm]。弹性体23的长度L1例如为放电管12的开口部19的内径ditube的1.00至1.40倍。另外,弹性体23的长度L1并不限于此。
凸缘22的外径d2例如为35[mm]。凸缘22的外径d2例如为弹性体23的外径d1的0.70至1.00倍。另外,凸缘22的外径d2并不限于此。
筒体24的外径d3例如为35[mm]。筒部24的外径d3例如为弹性体23的外径d1的0.70至1.00倍。另外,筒体24的外径d3并不限于此。并且,凸缘22的外径d2与筒体24的外径d3也可以不同。
棒状件21的外径d4例如为弹性体23的第一开口部33的内径d5的0.95至1.00倍。弹性体23能够相对于棒21沿轴向移动。另外,棒状件21的外径d4与弹性体23的第一开口部33的内径d5并不限于此。棒状件21的外径d4比凸缘22的外径d2小。
在弹性体23和放电管12位于同一轴上的情况下,弹性体23的外周面23b与形成开口部19的放电管12的内周面12a之间的间隙例如为0.5[mm]。该间隙是弹性体23的外周面23b与放电管12的内周面12a之间的距离。弹性体23的外周面23b是接触面的一例,朝向弹性体23的径向。径向是Y-Z平面中的方向,是第二方向的一例。
在弹性体23与棒状件21位于同一轴上的情况下,形成第一开口部33的弹性体23的内周面23a与棒状件21的外周面21a之间的间隙例如为0.1[mm]。该间隙是弹性体23的内周面23a与棒状件21的外周面21a之间的距离。如上,弹性体23的外周面23b与放电管12的内周面12a之间的间隙比弹性体23的内周面23a与棒状件21的外周面21a之间的间隙宽。
以下,对使用拉拔装置20从臭氧产生装置10拉拔放电管12的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另外,使用拉拔装置20从臭氧产生装置10拉拔放电管12的方法并不限于以下说明的方法。
放电管12沿图4中箭头所示的拉拔方向D1被拉拔。拉拔方向D1是第一方向的一例,是有底筒体即放电管12的开口端所朝向的方向。拉拔方向D1是沿着X轴的方向。
首先,拉拔装置20沿与拉拔方向D1相反的方向插入于放电管12的开口端。拉拔装置20的棒状件21的一部分、凸缘22、弹性体23、筒体24的一部分进入放电管12的内部。
当拉拔装置20已被插入于放电管12时,棒状件21的一部分、筒体24的一部分位于放电管12的外部。另外,筒体24也可以完全位于放电管12的外部。并且,弹性体23的第一端部31朝向拉拔方向D1,并且棒状件21朝拉拔方向D1延伸。
图5是示出弹性体23被压缩后的拉拔装置20的剖视图。如图5所示,筒体24以f1[N]的力被朝凸缘22按压。同时,棒状件21以f1[N]的力被朝拉拔方向D1牵拉。由此,筒体24的一方的端部34推压弹性体23的第一端部31,并且,与棒状件21接合的凸缘22推压弹性体23的第二端部32。
弹性体23由分别被赋予f1[N]的力的凸缘22和筒体24夹持并被压缩。换言之,弹性体23借助基于筒体24的推压和基于凸缘22的推压而被压缩。
被压缩后的弹性体23朝与拉拔方向D1正交的径向扩展(膨胀)。由此,弹性体23的内周面23a与棒状件21的外周面21a接触,并且弹性体23的外周面23b与放电管12的内周面12a接触。换言之,在凸缘22的承接面22a与筒体24的一方的端部34接近的情况下,弹性体23朝与凸缘22的承接面22a和筒体24的一方的端部34接近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弹性地扩展。
被压缩而扩展后的弹性体23的外周面23b以f2[N]的力按压放电管12的内周面12a。弹性体23在朝径向扩展后的状态下保持放电管12。力f2的大小例如由力f1的大小、弹性体23的尺寸、放电管12的尺寸、以及弹性体23的机械性的材料常数决定。
在弹性体23的外周面23b与放电管12的内周面12a接触的状态下,棒状件21被朝拉拔方向D1进一步牵拉。由此,在弹性体23的外周面23b与放电管12的内周面12a之间产生μ·f2[N]的摩擦力。μ为摩擦系数。与该摩擦力μ·f2相同的量的、朝向拉拔方向D1的力作用于放电管12。换言之,放电管12借助产生μ·f2[N]的力的摩擦而被牵拉。
另一方面,若棒状件21被牵拉,则在放电管12与间隔件18之间产生限制放电管12的移动的fspacer[N]的摩擦力。拉拽放电管12的力μ·f2比限制放电管12的移动的摩擦力fspacer的最大值小。因此,放电管12不移动而保持静止的状态。
图6是示出在棒状件21被拉拽的同时作用于筒体24的力被释放后的拉拔装置20的剖视图。如图6所示,棒状件21以f3[N]的力被朝拉拔方向D1牵拉。力f3比力f1大。
同时,按压筒体24的力f1被释放。例如按压筒体24的作业者的手从筒体24离开。例如筒体24从弹性体23分离。因此,筒体24不对弹性体23作用推压力,不支承弹性体23。另外,筒体24也可以保持与弹性体23接触的状态。
在弹性体23的外周面23b与放电管12的内周面12a接触的状态下,棒状件21以力f3被拉拽。因此,尽管力f1被从筒体24释放,但在弹性体23的外周面23b与放电管12的内周面12a之间产生μ·f4[N]的摩擦力。借助该摩擦力μ·f4和拉拽棒状件21以及凸缘22的力f3,弹性体23被压缩,朝径向进一步扩展。扩展的弹性体23以f4[N]的力按压放电管12的内周面12a。
摩擦力μ·f4与拉拽棒状件21的力f3相等。此外,与该摩擦力μ·f4相同的量的、朝向拉拔方向D1的力作用于放电管12。但是,该力μ·f4比放电管12与间隔件18之间的摩擦力fspacer的最大值小。因此,放电管12不移动而保持静止的状态。
图7是从臭氧产生装置10拉拔放电管12的拉拔装置20的剖视图。如图7所示,棒状件21以f5[N]的力被朝拉拔方向D1牵拉。力f5比力f3大。
通过棒状件21以力f5被拉拽,弹性体23进一步被压缩,朝径向进一步扩展。因此,弹性体23以比力f4大的力f6按压放电管12的内周面12a。
通过弹性体23以力f6按压放电管12的内周面12a,在弹性体23的外周面23b与放电管12的内周面12a之间产生μ·f6[N]的摩擦力。与该摩擦力μ·f6相同的量的、朝向拉拔方向D1的力作用于放电管12。换言之,放电管12以μ·f6[N]的力被牵拉。力μ·f6与拉拽棒状件21的力f5相等。
力μ·f6比放电管12与间隔件18之间的摩擦力fspacer的最大值大。因此,放电管12朝拉拔方向D1移动。换言之,放电管12被从臭氧产生装置10的筒部15拉拔。
图8是示出作用于棒状件21的力被释放后的拉拔装置20的剖视图。如图8所示,若放电管12被从臭氧产生装置10拉拔,则拉拽棒状件21的力f5被释放。例如拉拽棒状件21的作业者的手从棒状件21离开。
若拉拽棒状件21的力f5被释放,则从凸缘22作用于弹性体23的力f5也被释放。即、压缩弹性体23的力消失。由此,弹性体23从图8中双点划线所示的被压缩的状态恢复成实线所示的原来的形状。弹性体23的内周面23a从棒状件21的外周面21a离开,并且弹性体23的外周面23b从放电管12的内周面12a离开。在该状态下,棒状件21被朝拉拔方向D1牵拉,由此拉拔装置20被从放电管12拉拔。
以上的说明中的力f1至f6、力fspacer分别在周向上大致均等地作用。力f1至f6、力fspacer是在该力所作用的部分上大致均等地分布的压力的总和。另外,力f1至f6、力fspacer所作用的部分也可以产生压力的偏差。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筒体24被朝凸缘22按压,弹性体23被压缩。被压缩后的弹性体23扩展,与放电管12接触。在该状态下,通过棒状件21被朝拉拔方向D1拉拽,在放电管12与弹性体23之间产生摩擦力。因此,即便此后筒体24不按压弹性体23,借助该摩擦力和由棒状件21牵拉的凸缘22按压弹性体23的力,弹性体23被压缩而扩展,在放电管12与弹性体23之间持续产生摩擦力。换言之,借助基于在放电管12的内表面12a产生的摩擦的推压和基于凸缘22的推压,弹性体23被压缩,弹性体23维持扩展后的状态。因而,无需将筒体24朝凸缘22持续按压,仅通过牵拉棒状件21就能够借助上述摩擦力将放电管12从臭氧产生装置10拔出。
扩展的弹性体23按压放电管12的力和施加于放电管12的摩擦力在放电管12的周向上大致均等。因而,能够抑制对放电管12局部地作用有较大的力的情况,能够抑制玻璃制的放电管12损伤的情况。
如上,根据拉拔装置20,利用凸缘22和筒体24将弹性体23在轴向压缩而使其在径向扩展,由此,更容易得到拉拔装置20保持放电管12的状态。因此,能够更容易地拉拔放电管12。并且,在放电管12的拉拔作业中,无需将筒体24朝凸缘22持续按压,并且无需加以注意以免对放电管12局部地作用有较大的力。即、能够更容易地拉拔放电管12。
拉拔装置20插入于放电管12而使用。因此,抑制拉拔装置20例如与相邻于要拉拔的放电管12的其他放电管12接触的情况。因而,能够更容易地拉拔接近的多个放电管12。
在第二开口部36中穿通有棒状件21,筒体24能够沿着棒状件21移动。由此,筒体24容易在周向上以均匀一致的力按压弹性体23。因而,容易减小弹性体23的朝径向的扩展的偏差,容易抑制对放电管12局部地作用有较大的力的情况。
弹性体23由作为橡胶的一例的硬度30度左右的聚氨酯橡胶形成。由于这样的柔软的弹性体23与放电管12接触,因此能够抑制放电管12损伤的情况。
图9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拉拔装置20的变形例的剖视图。如图9所示,棒状件21具有销孔48,也可以在该销孔48中以能够卸下的方式嵌入有销49。销49是保持部的一例。
销49在弹性体23由筒体24以及凸缘22压缩时插入于销孔48。嵌入销孔48后的销49在弹性体23由筒体24以及凸缘22压缩的位置保持筒体24。即、销49通过抵靠于筒体24的另一方的端部35来限制因弹性体23的复原力而导致筒体24移动的情况。换言之,销49抑制弹性体23借助复原力将筒体24推回、由筒体24作用于弹性体23的推压被解除的情况。
如上所述,销49在筒体24与凸缘22一起压缩弹性体23的状态下保持筒体24。换言之,销49在弹性体23扩展后的状态下将筒体24和凸缘22锁定。由此,例如即便作业者从筒体24将手离开,筒体24也以力f1持续按压弹性体23。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拉拔作业中,筒体24按压弹性体23的力在中途被释放。但是,也可以如图9所示的变形例那样,在弹性体23由筒体24以及凸缘22压缩的状态下,筒体24由销49固定于棒状件21。弹性体23由筒体24以及凸缘22持续压缩,因此放电管12更容易地被拉拔。
此外,销49通过插入于在预定的位置设置的销孔48而保持筒体24。因此,容易使筒体24推压弹性体23的力、进而使弹性体23推压放电管12的内周面12a的力成为所期望的大小。
另外,保持部并不限于销49。保持部例如也可以是键那样的其他部件、或者与其他部件形成为一体的凹凸那样的部分。例如,可以在筒体24的内周面24a上设置突起,在棒状件21的外周面21a上设置与该突起卡合的槽,这些突起以及槽是保持部的一例。并且,保持部也可以是利用了螺纹副的螺母。
以下,参照图10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多个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于与已经说明了的构成要素具有同样的功能的构成要素,标注与该已经叙述过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标号并有时省略说明。并且,标注了相同标号的多个构成要素并不限于全部的功能以及性质都相同,可以具有与各实施方式相应的不同的功能以及性质。
图10是将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拉拔装置20分解示出的立体图。如图10所示,拉拔装置20具有棒状件21、凸缘22、弹性体23、筒体24、螺栓41、垫圈42、吊环螺钉43。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棒状件21和螺栓41是牵拉部的一例。垫圈42是中间部件的一例。吊环螺钉43是钩挂部的一例。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棒状件21和凸缘22是不同的部件。在棒状件21的一方的端部设置有第一螺纹孔45。在棒状件21的另一方的端部设置有第二螺纹孔46。棒状件21插通于筒体24。
螺栓41具有螺纹部51、轴部52、头部53。螺纹部51是切割有外螺纹的部分,螺纹紧固于棒状件21的第一螺纹孔45。轴部52是与螺纹部51相连续的棒状的部分。头部53设置在轴部52的端部。头部53的外径比轴部52的外径大。
在螺栓41的轴部52插通有凸缘22、弹性体23、垫圈42。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凸缘22形成为在中心设置有开口的圆盘状。螺栓41的轴部52穿通凸缘22的该开口。凸缘22由螺栓41的头部53支承。
垫圈42形成为在中心设置有开口的圆盘状。垫圈42面对弹性体23的第一端部31。垫圈42夹设在弹性体23的第一端部31与筒体24之间。垫圈42能够沿着轴部52朝凸缘22移动。因此,筒体24能够经由垫圈42将弹性体23的第一端部31朝凸缘22按压。
垫圈42的外径与弹性体23的外径d1大致相等。垫圈42的内径与弹性体23的第一开口部33的内径d5大致相等。垫圈42与弹性体23的接触面积比筒体24与垫圈42的接触面积大。
吊环螺钉43螺纹紧固于棒状件21的第二螺纹孔46。在吊环螺钉43上设置有孔55。孔55朝与X轴以及拉拔方向D1交叉的方向开口。
第二实施方式的拉拔装置20能够借助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拉拔装置20相同的方法从臭氧产生装置10拉拔放电管12。此外,棒状件21、凸缘22、螺栓41是不同的部件,因此能够降低棒状件21的加工成本。
在弹性体23与筒体24之间配置有垫圈42。垫圈42与弹性体23的接触面积比筒体24与垫圈42的接触面积大。由此,筒体24能够在周向上以更均匀一致的力按压弹性体23。因而,能够使弹性体23的朝径向的扩展均等,容易抑制对放电管12局部地作用有较大的力的情况。另外,中间部件并不限于垫圈42。
在位于棒状件21的端部的吊环螺钉43的孔55中例如安装有绳。通过绞车牵拉该绳,能够容易地拉拔放电管12。另外,钩挂部并不限于吊环螺钉43,例如也可以是钩。
以下,参照图11至图13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1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拉拔装置60的剖视图。拉拔装置60例如是拉拔刺入墙壁61的桩子62的装置。桩子62是拉拔对象物的一例。
如图11所示,拉拔装置60具有弹性体71、罩72、牵拉部73、推压部74、推压环75。弹性体71是第三部件的一例。罩72是第一部件的一例。推压部74是第二部件的一例。
弹性体7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弹性体23相同。即、弹性体71例如由橡胶硬度为30度的聚氨酯橡胶形成为圆筒状。另外,弹性体71也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弹性体23不同。
弹性体71具有第一端部77、第二端部78、第一开口部79。第二端部78位于第一端部77的相反侧。第一开口部79在第一端部77和第二端部78开口。桩子62能够插通第一开口部79。即、第一开口部79的内径比桩子62的外径大。
罩72具有圆筒部81和底部82。底部82是第二推压部的一例。圆筒部81与底部82形成为一体。另外,圆筒部81与底部82也可以是不同的部件。
圆筒部82隔着间隙包围弹性体71的周围。圆头部82的一方的端部敞开。圆筒部82的另一方的端部由底部82堵塞。底部82具有面对弹性体71的第二端部78的承接面82a。承接面82a是第一部分的一例。在底部82设置有与第一开口部79连通的开口部。该开口部的直径与第一开口部79的内径大致相同。桩子62能够通过底部82的该开口部而插入于弹性体71的第一开口部79。
牵拉部73具有棒状部84和凸边85。棒状部84与凸边85形成为一体。另外,棒状部84与凸边85也可以是不同的部件。
棒状部84形成为与弹性体71在同一轴上延伸的圆柱状。棒状部84朝图11中箭头所示的拉拔方向D2延伸。拉拔方向D2是第一方向的一例,是拉拔装置60拉拽桩子62的方向。凸边85形成在棒状部84的端部。凸边85例如通过焊接固定在罩72的圆筒部81的开口端。由此,牵拉部73与罩72接合。凸边85面对朝向拉拔方向D2的弹性体71的第一端部77。
推压部74具有抵接部87和多个插通部88。抵接部87是第一推压部的一例,与多个插通部88形成为一体。另外,抵接部87与多个插通部88也可以是不同的部件。推压部74比弹性体71硬。
抵接部87形成为在中心设置有开口的圆盘状。抵接部87夹设在弹性体71的第一端部77与凸边85之间。抵接部87具有面对弹性体71的第一端部77的推压面87a。推压面87a是第二部分的一例。因此,弹性体77夹设在底部82的承接面82a与抵接部87的推压面87a之间。
多个插通部88从抵接部87朝拉拔方向D2分别延伸。插通部88穿通在凸边85上设置的孔而从凸边85朝拉拔方向D2突出。
推压环75形成为在中心设置有开口的圆盘状。牵拉部73的棒状部84穿通推压环75的该开口。推压环75能够沿着棒状部84移动。
推压环75与从凸边85突出的多个插通部88接触。若推压环75被朝罩72的底部82按压,则推压部74的抵接部87将弹性体71的第一端部77朝底部82按压。由于推压环75与多个插通部88抵接,因此抵接部87容易在周向上均等地按压弹性体71。
以下,对使用第三实施方式的拉拔装置60从墙壁61拉拔桩子62的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另外,使用拉拔装置60从墙壁61拉拔桩子62的方法并不限于以下说明的方法。
首先,桩子62从底部82的开口部插入于弹性体71的第一开口部79。形成第一开口部79的弹性体71的内周面71a遍及整个区域与桩子62的外周面62a对置。弹性体71的内周面71a是接触面的一例。另外,也可以仅弹性体71的内周面71a的一部分与桩子62的外周面62a对置。
图12是示出弹性体71被压缩后的拉拔装置60的剖视图。如图12所示,推压环75以f11[N]的力被朝底部82按压。同时,棒状部84被以f11[N]的力朝拉拔方向D2牵拉。由此,推压部74的抵接部87推压弹性体71的第一端部77,并且底部82推压弹性体71的第二端部78。
弹性体71由底部82和抵接部87夹持而被压缩。换言之,弹性体71借助基于底部82的推压和基于抵接部87的推压而被压缩。被压缩后的弹性体71朝与拉拔方向D2正交的径向扩展。径向是第二方向的一例。
通过弹性体71朝径向扩展,弹性体71的内周面71a与桩子62的外周面62a接触,并且弹性体71的外周面71b与圆筒部81的内周面81a接触。换言之,在底部82的承接面82a与抵接部87的推压面87a接近的情况下,弹性体71朝与底部82的承接面82a和抵接部87的推压面87a接近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弹性地扩展。被压缩而扩展后的弹性体71的内周面71a以f12[N]的力按压桩子62的外周面62a。
在弹性体71的内周面71a与桩子62的外周面62a接触的状态下,棒状部84被朝拉拔方向D2牵拉。由此,在弹性体71的内周面71a与桩子62的外周面62a之间产生μ·f12[N]的摩擦力。此外,与该摩擦力μ·f12相同的量的、朝向拉拔方向D2的力作用于桩子62。换言之,借助桩子62与弹性体71的内周面71a之间的摩擦,桩子62被拉拽。
另一方面,若棒状部84被牵拉,则在桩子62与墙壁61之间产生限制桩子62的移动的fwall[N]的摩擦力。拉拽桩子62的力μ·f12比限制桩子62的移动的摩擦力fwall的最大值小。因此,桩子62不移动而保持静止的状态。
图13是示出从墙壁61拉拔桩子62的拉拔装置60的剖视图。如图13所示,棒状部84以f13[N]的力被朝拉拔方向D2牵拉。力f13比力f11大。
同时,按压推压环75的力f11被释放。推压环75以及推压部74可以从弹性体71离开,也可以保持与弹性体71接触的状态。
在弹性体71的内周面71a与桩子62的外周面62a接触的状态下,棒状部84以力f13被拉拽。因此,虽然处于力f11被从推压环75释放后的状态,但在弹性体71的内周面71a与桩子62的外周面62a之间产生μ·f14[N]的摩擦力。借助该摩擦力μ·f14、和拉拽棒状部84以及底部82的力f13,弹性体71被压缩并朝径向扩展。扩展的弹性体71以f14[N]的力按压桩子62的外周面62a。
摩擦力μ·f14与拉拽棒状部84的力f13相等。此外,与摩擦力μ·f14相同的量的、朝向拉拔方向D2的力作用于桩子62。若力μ·f14比桩子62与墙壁61之间的摩擦力fwall的最大值大,则桩子62朝拉拔方向D2移动。换言之,桩子62被从墙壁61拉拔。
在桩子62被从墙壁61拉拔后,若拉拽棒状部84的力f13被释放,则弹性体71恢复原来的形状。在该状态下,棒状部84被朝拉拔方向D2牵拉,由此,拉拔装置60被从桩子62卸下。
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拉拔装置60,能够从墙壁61容易地拉拔并非筒状的桩子62。弹性体71的内周面71a按压桩子62的外周面62a的力在周向上大致均匀一致地作用。因此,抑制桩子62损伤的情况。另外,第三实施方式的拉拔装置60也可以用于拉拔筒状的对象物。
在上述的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弹性体23、71的外周面23b或者内周面71a设置倒钩那样的、用于增加摩擦力的部分。即、可以在弹性体23、71的外周面23b或者内周面71a设置随着趋向拉拔方向D1、D2而突出量变大的多个突起。
根据以上说明了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当弹性体的外周面或者内周面与拉拔对象物接触时,通过牵拉部被朝拉拔方向拉拽,在和拉拔对象物接触的弹性体的外周面或者内周面与该拉拔对象物之间产生摩擦力。弹性体能够借助该摩擦力和承接部而被压缩,并朝与拉拔方向交叉的方向扩展。由此,能够容易地拉拔拉拔对象物。
虽然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加以提示的,并非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各样的方式实施,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或其变形也包含于发明的范围、主旨中,且包含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的范围中。
例如,由拉拔装置拉拔的拉拔对象物并不限于放电管12以及桩子62。并且,弹性体并不限于筒状,也可以是实心、或者设置有棒状件能够插入的切口的形状那样的其他形状。

Claims (13)

1.一种拉拔装置,具备:
弹性体,具有:朝向第一方向的第一端部;位于所述第一端部的相反侧的第二端部;以及朝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的接触面,该弹性体能够朝所述第二方向扩展;
第一推压部,推压所述弹性体的所述第一端部;
第二推压部,推压所述弹性体的所述第二端部;以及
牵拉部,能够将所述第二推压部朝所述第一方向牵拉,
借助基于所述第一推压部的推压和基于所述第二推压部的推压而被压缩后的所述弹性体朝所述第二方向扩展,由此,所述接触面能够与拉拔对象物接触,
当在所述弹性体的所述接触面与所述拉拔对象物接触的状态下所述牵拉部被朝所述第一方向拉拽时,在所述第一推压部从所述第一端部分离的状态下,借助所述拉拔对象物与所述接触面之间的摩擦,所述拉拔对象物能够被拉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拔装置,其中,
在所述弹性体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开口部,
所述接触面是所述弹性体的外周面,
在所述第一推压部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开口部,
所述牵拉部穿通所述第一开口部以及所述第二开口部,
朝所述第二方向扩展后的所述弹性体的所述接触面能够与在拉拔对象物上设置的第三开口部的内周面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拉拔装置,其中,
还具备夹设在所述弹性体的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推压部之间的中间部件,
所述第一推压部经由所述中间部件推压所述弹性体的所述第一端部,
所述中间部件与所述弹性体的接触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推压部与所述中间部件的接触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拉拔装置,其中,
在所述牵拉部的端部设置有钩挂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拔装置,其中,
所述弹性体的外径是所述拉拔对象物的所述第三开口部的内径的0.95至0.99倍。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拔装置,其中,
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第一推压部的长度是所述拉拔对象物的所述第三开口部的内径的1.00至1.40倍。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拔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推压部的外径是所述弹性体的外径的0.70至1.00倍。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拔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推压部的外径是所述弹性体的外径的0.70至1.00倍。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拔装置,其中,
所述牵拉部的外径是所述弹性体的所述第一开口部的内径的0.95至1.00倍。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拔装置,其中,
所述弹性体的所述接触面与所述拉拔对象物的所述第三开口部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比所述弹性体的所述第一开口部的内周面与穿通所述弹性体的所述牵拉部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宽。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拔装置,其中,
所述弹性体由橡胶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拔装置,其中,
朝所述第二方向扩展后的所述弹性体的所述接触面能够与拉拔对象物的外周面接触。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拔装置,其中,
还具备在所述第一推压部与所述第二推压部一起对所述弹性体进行压缩的状态下保持所述第一推压部的保持部。
CN201480044548.4A 2013-08-27 2014-03-12 拉拔装置以及保持装置 Active CN1054732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75984A JP5624659B1 (ja) 2013-08-27 2013-08-27 引き抜き装置
JP2013-175984 2013-08-27
PCT/JP2014/056476 WO2015029477A1 (ja) 2013-08-27 2014-03-12 引き抜き装置及び保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73286A CN105473286A (zh) 2016-04-06
CN105473286B true CN105473286B (zh) 2017-09-22

Family

ID=519426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44548.4A Active CN105473286B (zh) 2013-08-27 2014-03-12 拉拔装置以及保持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421177B2 (zh)
JP (1) JP5624659B1 (zh)
CN (1) CN105473286B (zh)
AU (1) AU2014313475B2 (zh)
CA (1) CA2922445C (zh)
SG (1) SG11201601463VA (zh)
WO (1) WO201502947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38594B2 (ja) * 2016-03-11 2019-07-03 株式会社東芝 引き抜き装置
US10954081B1 (en) * 2019-10-25 2021-03-23 Dexterity, Inc. Coordinating multiple robots to meet workflow and avoid conflic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678217A (en) * 1951-12-26 1954-05-11 King Joe Pipe inserter and remover
JPS4032638Y1 (zh) * 1964-09-09 1965-11-16
CN1052753A (zh) * 1989-11-09 1991-07-03 先进联系公司 在电路板上安装多腿部件的装置和方法
JPH05278110A (ja) * 1992-04-01 1993-10-26 Sekisui Chem Co Ltd 合成樹脂管の接合方法
JP2011080252A (ja) * 2009-10-07 2011-04-21 Kanematsu Nnk Corp 節成形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49165U (zh) * 1990-08-31 1992-04-24
JPH09103819A (ja) 1995-10-09 1997-04-22 Nippon Light Metal Co Ltd 引抜き加工による形状精度が優れたパイプの製造方法及び引抜き加工用工具
JP5439556B2 (ja) 2012-08-09 2014-03-12 株式会社東芝 オゾン発生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678217A (en) * 1951-12-26 1954-05-11 King Joe Pipe inserter and remover
JPS4032638Y1 (zh) * 1964-09-09 1965-11-16
CN1052753A (zh) * 1989-11-09 1991-07-03 先进联系公司 在电路板上安装多腿部件的装置和方法
JPH05278110A (ja) * 1992-04-01 1993-10-26 Sekisui Chem Co Ltd 合成樹脂管の接合方法
JP2011080252A (ja) * 2009-10-07 2011-04-21 Kanematsu Nnk Corp 節成形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14313475A1 (en) 2016-03-17
WO2015029477A1 (ja) 2015-03-05
JP2015044258A (ja) 2015-03-12
JP5624659B1 (ja) 2014-11-12
SG11201601463VA (en) 2016-04-28
US10421177B2 (en) 2019-09-24
CA2922445C (en) 2018-10-23
US20160221167A1 (en) 2016-08-04
CA2922445A1 (en) 2015-03-05
CN105473286A (zh) 2016-04-06
AU2014313475B2 (en) 2017-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73286B (zh) 拉拔装置以及保持装置
JPS5912881B2 (ja) 蓄圧器
JP2009536703A (ja) 偏心ウォームポンプのためのステータケーシング
CA2357426C (en) Seal assembly for telescopic hydraulic cylinder
KR20180118112A (ko) 밀봉 필름을 갖는 밀봉 장치(Seal arrangement with sealing film)
CN206952884U (zh) 取锚牙工具
JP5301092B2 (ja) ガス缶の製造方法
DE2234311A1 (de) Einstueckiger homogener und vollstaendiger balg fuer eine pumpe
US11486418B2 (en) Seal housing
US2393944A (en) Sealing unit
CN2900993Y (zh) 快速接头装置
CN110539248A (zh) 一种打磨头及磨具
JP2660482B2 (ja) 外ねじヨーク式バルブ
US2447411A (en) Fluid seal
KR101124289B1 (ko) 커플러용 체크밸브
CN106696060B (zh) 堵缺装置
KR101158754B1 (ko) 회전 차단형 가압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압력 테스트용 블라인드 플랜지 체결 장치
US447261A (en) Rod-packing
CN209557531U (zh) 制动器
CN202037439U (zh) 刹车片的更换工具及其油压杆结构
US1089057A (en) Combination hose-plug.
JPH0735858B2 (ja) 高圧流体封止装置
RU41821U1 (ru) Уплотните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JP4262613B2 (ja) 膨張黒鉛製リングパッキン
CN202628669U (zh) 一种新型液压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