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57531U - 制动器 - Google Patents

制动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57531U
CN209557531U CN201920172354.2U CN201920172354U CN209557531U CN 209557531 U CN209557531 U CN 209557531U CN 201920172354 U CN201920172354 U CN 201920172354U CN 209557531 U CN209557531 U CN 2095575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ke
external pressure
pressure element
shell
compress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7235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Ruizhu residential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Remac Equip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Remac Equip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Remac Equip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17235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575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575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575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制动器,用于对制动轴制动,其中,制动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容置空间,所述壳体于长度方向具有两端,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开设有连通所述容置空间的轴孔,所述制动轴依次穿过两所述轴孔;制动套,所述制动套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并套设于所述制动轴;以及锁释机构,所述锁释机构设于所述壳体的内壁面与所述制动套之间,所述锁释机构驱动所述制动套沿所述制动轴的径向收紧或者松弛。本实用新型的制动器可以防止制动轴的下坠、滑落,同时制动效果好。

Description

制动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制动器。
背景技术
通常,在一些加工机床或者一些机械手中,会应用到运动轴,特别是对于竖直设置的运动轴,由于运动轴运动的惯性及其本身的重力,难以稳定地对制动轴制动,同时容易出现运动轴的下坠、滑落,造成机械故障和人员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动器,旨在可以防止制动轴的下坠、滑落,同时制动效果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制动器,用于对制动轴制动,所述制动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容置空间,所述壳体于长度方向具有两端,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开设有连通所述容置空间的轴孔,所述制动轴依次穿过两所述轴孔;
制动套,所述制动套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并套设于所述制动轴;以及锁释机构,所述锁释机构设于所述壳体的内壁面与所述制动套之间,所述锁释机构驱动所述制动套沿所述制动轴的径向收紧或者松弛。
可选地,所述锁释机构包括内压紧件和外压紧件,所述内压紧件和外压紧件沿所述制动轴的径向向外依次设置;
所述外压紧件活动连接于所述内压紧件的外侧面,所述外压紧件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运动,以驱动所述内压紧件沿所述制动轴的径向压紧或松弛所述制动套。
可选地,所述内压紧件的外侧面设有第一导斜面,所述外压紧件的内侧面设有与所述第一导斜面贴合的第二导斜面。
可选地,所述内压紧件设有若干,若干所述内压紧件环绕设置于所述制动套四周,所述外压紧件沿所述制动轴的周向环绕设置于若干所述内压紧件四周;
或者,所述内压紧件设有若干,若干所述内压紧件环绕设置于所述制动套四周,所述外压紧件设有若干,每一所述外压紧件的第二导斜面与一所述内压紧件的第一导斜面贴合设置。
可选地,所述制动套包括多个制动片,多个所述制动片环绕设置于所述制动轴的四周,每一所述内压紧件与一所述制动片相抵接。
可选地,每一所述制动片的外侧壁均凹陷形成有安装槽,每一所述内压紧件的内侧壁嵌入一所述安装槽内。
可选地,所述制动套还包括环绕所述制动轴设置的底座,多个所述制动片均设于所述底座的端面,所述底座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内壁面。
可选地,所述外压紧件的外侧面开设有第一导槽,所述第一导槽内安装有第一滚动体,所述第一滚动体抵接于所述壳体的内壁面;且/或,
所述第二导斜面开设有第二导槽,所述第二导槽内安装有第二滚动体,所述第二滚动体抵接于所述第一导斜面。
可选地,所述制动器还包括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所述外压紧件、及第二驱动件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驱动件和所述第二驱动件分别连接所述外压紧件,以驱动所述外压紧件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活塞,所述活塞可往复运动地设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外压紧件的沿所述壳体长度方向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一端与所述壳体内壁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外压紧件连接。
可选地,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外压紧件之间还设有压板。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壳体内具有容置空间,且壳体于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开设有连通该容置空间的轴孔,以供制动轴依次穿过,制动套设于容置空间内并套设于制动轴,而锁释机构设于壳体的内壁面与制动套之间。当锁释机构运行动作并驱动制动套沿制动轴的径向收紧时,制动轴与制动套之间的摩擦力增加而制动制动轴;当锁释机构运行动作并驱动制动套沿制动轴的径向松弛时,制动轴受到摩擦力减小因而可进行运动,由此在日常使用过程中,作业者可通过锁释机构控制制动套的收紧或者松弛,以对制动轴锁定或者停止锁定,从而实现了对制动轴的稳定制动,防止制动轴下坠、滑落,并且操作过程简单方便,制动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制动器一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制动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2中制动套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制动轴 2 壳体
21 筒体 22 端盖
4 制动套 40 制动片
401 安装槽 41 底座
5 锁释机构 51 内压紧件
52 外压紧件 5210 第一滚动体
521 第一导槽 5220 第二滚动体
522 第二导槽 523 连接柱
6 压板 7 活塞
70 密封环 8 管接头
9 弹性件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制动器,用于对制动轴10制动,例如,该制动轴10可以是竖直设置,用来传递扭矩的转轴,也可以是起到支撑或传递弯矩的固定芯轴等等。
结合参照图1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制动器包括壳体2、制动套4和锁释机构5,其中壳体2内具有容置空间,壳体2于长度方向具有两端,壳体2的两端分别开设有连通容置空间的轴孔(未标示),制动轴10依次穿过两所述轴孔;制动套4设于容置空间内,并套设于制动轴10;锁释机构5设于壳体2的内壁面与制动套4之间,锁释机构5驱动制动套4沿制动轴10的径向收紧或者松弛。
具体地,壳体2可以是利用金属或者其它一些质地较硬材质加工形成,其外形可以设计成有多种,譬如圆柱形、长方体形等等。一实施例中,壳体2包括筒体21以及分别盖合于筒体21的两端的两个端盖22,筒体21与两个端盖22围合形成所述容置空间,两个端盖22分别开设有轴孔,其中筒体21与端盖22可通过螺钉连接或者磁吸固定等方式可拆卸连接,由此方便通过拆卸筒体21和端盖22,而安装制动器的其它部件。
可以理解地,为了使制动轴10穿过轴孔而不影响制动轴10传递扭矩,在轴孔内还安装有与制动轴10相适配的轴承;而制动套4应当具有一定的收缩性,能于收紧与松弛之间灵活变形,其组成构造类似于汽车刹车片,包括钢底板、摩擦块以及用于吸收散发摩擦热量的隔热层,兼顾了制动套4的摩擦制动性能与散热性能。
应当说明的是,本申请锁释机构5运行动作,既可以是沿制动轴10的轴向运动,以驱动制动套4的收紧或者松弛,也可以是沿制动轴10的径向运动,驱动制动套4的收紧或者松弛,本实施例中,以锁释机构5沿制动轴10的轴向运动,即,沿壳体2的长度方向运动为例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制动器在运行工作过程中,当锁释机构5运行动作并驱动制动套4沿制动轴10的径向收紧时,制动轴10与制动套4之间的摩擦力增加而制动制动轴10;当锁释机构5运行动作并驱动制动套4沿制动轴10的径向松弛时,制动轴10受到摩擦力减小因而可进行运动,由此在日常使用过程中,作业者可通过锁释机构5控制制动套4的收紧或者松弛,以对制动轴10锁定或者停止锁定,从而实现了对制动轴的稳定制动,防止制动轴下坠、滑落,并且操作过程简单方便,制动效果好。
请结合图1和图2,锁释机构5包括内压紧件51和外压紧件52,内压紧件51和外压紧件52沿制动轴10的径向向外依次设置,外压紧件52活动连接于内压紧件51的外侧面,外压紧件52沿壳体2的长度方向运动,以驱动内压紧件51沿制动轴10的径向压紧或松弛制动套4。
本实施例中,内压紧件51与外压紧件52均可以采用强度好、耐磨性能强的金属材质制成,外形可以设计成长方形、梯形等多种形状,其中内压紧件51可以通过螺钉连接、焊接等本领域常用的固定方式固定于制动套4的外侧。本申请通过外压紧件52沿壳体2的长度方向运动同时相对内压紧件51活动,使外压紧件52抵靠至内压紧件51的外侧面,而内压紧件51将受到来自外压紧件52的压力传递至制动套4以使制动套4收紧,从而使得制动套4与制动轴10之间的摩擦力增加,进而对制动轴10制动;而在外压紧件52反向运动时,内压紧件51的外侧面不再受到压力,使得制动套4松弛,制动套4与制动轴10之间摩擦力减小,制动轴10重新动作。
具体地,内压紧件51的外侧面设有第一导斜面(未标示),外压紧件52的内侧面设有与第一导斜面贴合的第二导斜面(未标示),其中第一导斜面可以是内压紧件51形成的倾斜外侧面,第二导斜面则为外压紧件52形成的倾斜内侧面,通过控制外压紧件52运动,以控制在两倾斜面之间产生的压力大小,从而压紧或松弛制动套4。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内压紧件51的外侧面形成弧面,外压紧件52的内侧面连接有推动件,该推动件一端抵接于内压紧件51的外侧面,以此通过移动推动件控制压力大小。
请结合参照图2,本申请内压紧件51设有若干,若干内压紧件51环绕设置于制动套4四周,外压紧件52沿制动轴10的周向环绕设置于若干内压紧件51四周,实际情况中,当若干内压紧件51环绕设置时,若干第一导斜面亦相互围合形成一锥面,该锥面承受来自第二导斜面的压紧力而使制动套4收紧,这样内压紧件51在受到压紧力,能将压紧力均匀地分散于制动套4四周方向上,从而使制动套4能从四周方向上收紧,以产生周向的制动摩擦力,实现稳定制动。
另一实施例中,内压紧件51设有若干,若干内压紧件51环绕设置于制动套4四周,外压紧件52设有若干,每一外压紧件52的第二导斜面与一内压紧件51的第一导斜面贴合设置,优选地,本申请内压紧件51设有六块,六块内压紧件51环绕设置于制动套4四周,且于横截面的外轮廓大致呈正六边形;而外压紧件52同样设有六块,六块外压紧件52与六块内压紧件51对应贴合,且于横截面的外轮廓亦呈正六边形;此外,在壳体2的内侧壁对应形成有与外压紧件52相适配的正六边形轮廓,如此,外压紧件52能在壳体2的内侧壁与内压紧件51外侧面所限定的空间内活动,结构较紧凑、力的传递更好。当然,内压紧件51和外压紧件52的数量也可以设计成五块、四块或更少,还可以是七块、八块,甚至更多,则壳体2内侧壁的轮廓也应相应变化。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若干内压紧件51和外压紧件52,使得每一内压紧件51均承受对应的外压紧件52的压紧力,即,每一内压紧件51受到的压紧力相同,这样,制动套4在四周方向上收紧或者松弛的变形量相同,进一步增加制动器的制动效果。
请结合参照图2和图4,本申请制动套4包括多个制动片40,所述制动片40环绕设置于制动轴10的四周,每一内压紧件51与一制动片40相抵接。通过环绕设置的多个制动片40,使每一制动片40受到来自内压紧件51的压紧力相同,并能从四周方向上与制动轴10产生摩擦力,制动力均匀。
具体地,每一制动片40的外侧壁均凹陷形成有安装槽401,每一内压紧件51的内侧壁嵌入一安装槽401内。实际情况中,内压紧件51一侧壁可嵌入安装槽401内,并通过螺钉连接或者焊接等方式与制动片40固定,而内压紧件51另一侧则伸出安装槽401以与外压紧件52贴合,如此使得内压紧件51安装更加稳定,同时外形美观。
进一步地,制动套4还包括环绕制动轴10设置的底座41,多个制动片40均设于底座41的端面,底座41固定于壳体2的内壁面。其中,底座41与多个制动片40为一体结构,或者底座41与多个制动片40为分体结构,但是通过焊接、螺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为一体,而底座41同样是可以通过螺钉连接等的方式与壳体2的内壁面固定,如此,多个制动片40在内压紧件51与外压紧件52的活动过程中,能保持相对固定,不会出现移位或者松脱,确保正常制动。
参照图3,为了使外压紧件52能够更加顺畅的于壳体2的内侧壁与内压紧件51外侧面所限定的空间内活动,本申请外压紧件52的外侧面开设有第一导槽521,第一导槽521内安装有第一滚动体5210,第一滚动体5210抵接于壳体2的内壁面;且/或,第二导斜面开设有第二导槽522,第二导槽522内安装有第二滚动体5220,第二滚动体5220抵接于第一导斜面。
第一导槽521凹陷于外压紧件52的外侧面,第二导槽522凹陷于第二导斜面,即,凹陷于外压紧件52的内侧面,第一导槽521与第二导槽522的延伸方向与壳体2的长度方向相同,两者均可以与外压紧件52一体成型,以便于加工;而第一滚动体5210与第二滚动体5220均可以是滚珠、滚轮等,这样在外压紧件52的活动过程中,外压紧件52和内压紧件51外侧面之间以及和壳体2内壁之间均变为滚动摩擦,大大减小了外压紧件52运动的摩擦阻力。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当外压紧件52同时设置有第一导槽521和第二导槽522时,第一导槽521与第二导槽522应当交错设置,这样可以避免相对应凹陷的第一导槽521和第二导槽522而导致外压紧件52局部过薄,从而影响外压紧件52的结构强度。
本申请制动器还包括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第一驱动件、外压紧件52、及第二驱动件沿壳体2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分别连接外压紧件52,实际操作中,如通过第一驱动件驱动外压紧件52运动,以使第二导斜面与第一导斜面不再完全贴合,此时内压紧件51沿制动轴10的径向松弛制动套4;另外通过第二驱动件驱动外压紧件52运动,以使第二导斜面与第一导斜面完全贴合时,此时内压紧件51沿制动轴10的径向压紧制动套4。
具体地,第一驱动件包括活塞7,活塞7可往复运动地设于壳体2内,并与外压紧件52的沿所述长度方向的一端连接,第二驱动件包括弹性件9,弹性件9一端与壳体2内壁抵接,另一端与外压紧件52连接。
实际情况下,活塞7与壳体2的内壁合围形成有一密闭的容腔(未标示),由此而形成一气缸结构,而在壳体2的外壁对应连接有一管接头8,通过该管接头8将容腔与外部气压连通,当通入外部气压使容腔体积增大时,活塞7推动外压紧件52运动,使第二导斜面与第一导斜面不再完全贴合,而内压紧件51沿制动轴10的径向松弛制动套4,与此同时,外压紧件52运动压缩弹性件9,弹性件9存储弹性势能;当通过管接头8控制容腔不再与外部气压连通时,弹性件9释放存储的弹性势能,以推动第二导斜面与第一导斜面再次完全贴合而压紧制动套4。
其中,弹性件9可以是弹簧,伸缩橡胶等弹性体,而在弹性件9与外压紧件52之间还设有压板6,该压板6呈环形设置,且压板6的一侧与弹性件9抵接,另一侧与外压紧件52抵接,由此弹性件9释放弹性势能时能将弹力均匀地传递至外压紧件52,保证外压紧件52运动的一致性。为了增加活塞7与壳体2内壁之间的气密性,活塞7的外表面还设置有密封。此外,外压紧件52朝向活塞7的一端连接有连接柱523,该连接柱523与外压紧件52件为一体结构,而连接柱523一端与活塞7抵接,由此活塞7可以通过连接柱523带动外压紧件52运动,在极大程度上减小了外压紧件52与活塞7的接触面积,节省安装空间。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与第二驱动件可以是驱动电机、驱动油缸等,以由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分别单独控制外压紧件52的运动,从而控制对制动套4的收紧和松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制动器,用于对制动轴制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容置空间,所述壳体于长度方向具有两端,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开设有连通所述容置空间的轴孔,所述制动轴依次穿过两所述轴孔;
制动套,所述制动套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并套设于所述制动轴;以及
锁释机构,所述锁释机构设于所述壳体的内壁面与所述制动套之间,所述锁释机构驱动所述制动套沿所述制动轴的径向收紧或者松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释机构包括内压紧件和外压紧件,所述内压紧件和外压紧件沿所述制动轴的径向向外依次设置;
所述外压紧件活动连接于所述内压紧件的外侧面,所述外压紧件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运动,以驱动所述内压紧件沿所述制动轴的径向压紧或松弛所述制动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压紧件的外侧面设有第一导斜面,所述外压紧件的内侧面设有与所述第一导斜面贴合的第二导斜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压紧件设有若干,若干所述内压紧件环绕设置于所述制动套四周,所述外压紧件沿所述制动轴的周向环绕设置于若干所述内压紧件四周;
或者,所述内压紧件设有若干,若干所述内压紧件环绕设置于所述制动套四周,所述外压紧件设有若干,每一所述外压紧件的第二导斜面与一所述内压紧件的第一导斜面贴合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套包括多个制动片,多个所述制动片环绕设置于所述制动轴的四周,每一所述内压紧件与一所述制动片相抵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制动片的外侧壁均凹陷形成有安装槽,每一所述内压紧件的内侧壁嵌入一所述安装槽内。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套还包括环绕所述制动轴设置的底座,多个所述制动片均设于所述底座的端面,所述底座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内壁面。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压紧件的外侧面开设有第一导槽,所述第一导槽内安装有第一滚动体,所述第一滚动体抵接于所述壳体的内壁面;且/或,
所述第二导斜面开设有第二导槽,所述第二导槽内安装有第二滚动体,所述第二滚动体抵接于所述第一导斜面。
9.如权利要求2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器还包括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所述外压紧件、及第二驱动件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驱动件和所述第二驱动件分别连接所述外压紧件,以驱动所述外压紧件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活塞,所述活塞可往复运动地设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外压紧件的沿所述壳体长度方向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一端与所述壳体内壁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外压紧件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外压紧件之间还设有压板。
CN201920172354.2U 2019-01-30 2019-01-30 制动器 Active CN2095575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72354.2U CN209557531U (zh) 2019-01-30 2019-01-30 制动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72354.2U CN209557531U (zh) 2019-01-30 2019-01-30 制动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57531U true CN209557531U (zh) 2019-10-29

Family

ID=683102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72354.2U Active CN209557531U (zh) 2019-01-30 2019-01-30 制动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5753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088597A (zh) * 2024-04-26 2024-05-28 横川机器人(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直驱转台制动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088597A (zh) * 2024-04-26 2024-05-28 横川机器人(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直驱转台制动装置
CN118088597B (zh) * 2024-04-26 2024-07-12 横川机器人(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直驱转台制动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96823B (zh) 制动器室、罩构件以及衬套构件
JP6137805B2 (ja) 電動式ディスクブレーキ装置
CN209557531U (zh) 制动器
US10393200B2 (en) Electric caliper brake
TW201416581A (zh) 碟式煞車制動器
CN101839293B (zh) 一种盘式制动器的驻车机构
US3182754A (en) Caliper type disc brake
CN216272490U (zh) 一种应用于卷膜机的涨紧结构
JPS5939629B2 (ja) 密封組立体
JP2016137978A (ja) 制動装置
CN106564479A (zh) 驱动桥及车辆
CN206361049U (zh) 多层摩擦块式弹簧制动器
CN219954031U (zh) 制动气室和汽车
US20230150472A1 (en) Brake actuator unit, electromechanical brake, and spindle drive for a brake actuator unit
CN210623652U (zh) 一种高密封性煤气阀
CN114321225A (zh) 一种制动装置、动力总成以及设备
CN215214467U (zh) 车辆的制动钳总成以及车辆
JPH059535Y2 (zh)
CN117104205B (zh) 一种emb制动器总成及其制动系统
CN216691961U (zh) 一种盘式制动器的推杆机构
CN212766169U (zh) 驻车执行机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JPH0531297Y2 (zh)
US11273817B2 (en) Electric booster
US20230383798A1 (en) Guide pin and caliper brake having the same
KR200408183Y1 (ko) 디스크 브레이크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28300 Guanglong Industrial Park, Chencun Tow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No. 6, No. 14 Xingye Road, No. 3 (Residence Declaration)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Ruizhu residenti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300 Guanglong Industrial Park, Chencun Tow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No. 6, No. 14 Xingye Road, No. 3 (Residence Declaration)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REMAC EQUIP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